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29 13:24:32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1

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和兵团十四师,坚持“首善标准”和科学、全面、真情援疆原则,大力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32.9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256个。引入京企39家,实际完成投资24亿元,30多个产业援建项目相继投产,带动近万人就业致富。开垦3.1万亩沙漠戈壁荒滩建成洛浦北京农业科技示范园。促成和田特色农产品进京展销。援建《人民日报》南疆分印点。北京市30多个单位与受援地相关单位结对帮扶。完成受援地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免费婚检、妇女“两癌筛查”等额外援助项目使数万名群众受益。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超过2.4亿元。

天津市

天津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策勒、于田、民丰三县,坚持“高起步、高标准、高效益”,全面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3.1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77个。实施的高效设施农业项目,使超千户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增长;实施的手工编织和地毯织架援助项目,促进5万多名妇女就业,上万家庭增收。引进产业援疆项目68个,其中21个项目已建成投产,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实际到位资金50.7亿元。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6000余万元。

河北省

河北省对口支援巴州和兵团二师,突出抓好援疆项目建设,着力推进产业合作,强化干部人才智力支撑。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9.9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29个。与受援地签订重大产业合作协议63项,已开工建设项目20个,10个项目已建成投产。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涌现出了“最美援疆医生”余文丽等一批先进典型。完成了三批受援地迫切需要办理的“10件实事”。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6000多万元。

山西省

山西省对口支援昌吉州阜康市和兵团六师,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山西特色,全面开展对口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37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19个。积极搭建平台,吸引一批重点项目相继落户阜康。两年多来,山西籍企业仅在阜康市的投资就达95亿元。立足文化优势,举办了专题文化讲座和书画展示,促进交流交往交融。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近千万元。

辽宁省

辽宁省对口支援塔城地区及兵团八师、九师。坚持围绕“产业合作、规划实施和智力援疆”三条主线开展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9.92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116个。依托巴克图口岸,打造产业援疆平台――辽塔新区,组织“辽宁塔城月”等招商引资活动,促成签约项目114个;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万余人次,柔性引才400多人,涌现出“全国五一奖章”获得者、丹东援疆医生李兆奎,辽宁省党代表、营口畜牧专家孙书等优秀援疆干部典型。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4000多万元。

吉林省

吉林省对口援助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哈巴河县、布尔津县、吉木乃县,坚持“民生民利、科技‘造血’、生态主线”的援疆理念,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3.3亿元,实施援助项目83个。实施“长白计划”培训三批971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613名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实施“灯塔计划”支持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受援地发展生态农牧业,建设现代农牧业引育科技示范基地,将哈萨克医药产业纳入《吉林省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给予积极支持。积极推动喀纳斯与长白山生态旅游互动发展。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近5000万元。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对口支援阿勒泰地区青河县、富蕴县、福海县及兵团十师,坚持“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智援疆、用党的好政策援疆”的理念,开展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2.6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71个。超额完成自治区确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计划”、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科技英才培养计划”等培训任务,组织开展了“传帮带、共提高”活动和柔性引才工作,为受援地培训干部人才超过1.6万人次。注重实效,认真做好产业援疆工作,工业园区实现全覆盖“一对一”结对,一批产业项目和科技项目落地实施。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2.7亿元。

上海市

上海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巴楚县,按照“民生为本、产业为重、规划为先、人才支撑”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33.8亿元,实施援助项目204个。支持54万农牧民改善了住房条件;全面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援疆工作,加大设备与技术支持。协调21所上海高校定向在喀什招生,在沪学习、培训的新疆学员超过1万人。累计培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县乡村三级干部等2.3万余人次。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累计30万人次两地市民观看演出和展览。促成上海企业与受援地签订经济合作项目162个。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超过4亿元。

江苏省

江苏省对口支援伊犁州直和兵团四师、七师工作按照“科学援疆、真情援疆、持续援疆”的要求扎实推进。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20.6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405个。组织实施172个干部人才培训项目,为伊犁州直培训干部人才16万余人次;组织3389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江苏培养。实施“百企千亿”产业援疆活动,共签约和对接在谈项目219个,已开工项目154个。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一区三园城市发展规划和合作中心产业规划均已编制完成,已有69个项目与开发区签订入驻协议,其中15个项目已入驻,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1.3亿元。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工作以“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为目标,积极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7.1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01个。为克州培训干部人才70批近万人次,柔性引才269人。进一步完善“合作共建”工作机制,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签约项目30多个,已落地建设项目8个。实施的创业引导工程类项目征集创业项目26个,43人获得创业专题培训证书。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5000多万元。

浙江省

浙江省对口援助阿克苏地区及兵团一师阿拉尔市,按照“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亮点、以促进受援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落脚点”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33.7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256个。浙江企业与受援地签约产业合作项目98个,已到位资金84.2亿元。推动中国浙江省分行、浦发银行浙江省分行、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宁波分行等金融机构与受援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计授信350亿元。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8万余人。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2.8亿元。

安徽省

安徽省对口支援和田地区皮山县,坚持“紧扣一个目标、围绕两大任务、实施五大工程、实现五个翻番”的工作目标和思路,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5.4亿元,实施援助项目50个。已累计建成安居富民和牧民定居房1万多户,解决高山地区1万多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产业援疆签约项目累计超过50个,已有30多家安徽籍企业入驻皮山开发区,改造建设了1万多亩高效节水示范农业、沙漠治理、生态林及制种基地建设。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超过2000万元。

福建省

福建省对口支援昌吉州昌吉市、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奇台县、吉木萨尔县、木垒县,突出民生建设、产业对接、智力援助三大重点,全面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9.1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01个。引进产业援疆项目92个,已到位资金111.8亿元,项目履约率100%。培训受援地干部人才6000余人,援疆医生累计诊疗受援地群众超过20万人次,开展手术超过2.5万台,帮助昌吉州24家医疗卫生单位开展重点学科建设。福建省20多个单位与昌吉州相关单位建立结对共建关系。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7000万元。

江西省

江西省对口支援克州阿克陶县,按照“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就业为先、规划为纲、人才为要”的思路,做到“三超前三突出三明显”,积极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6亿元,实施援助项目26个。完成县城总规、控规、近期规划、7个专项规划、55个村级规划、8个两居示范点规划编制。引进产业援疆项目22个,已到位资金34.5亿元。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6000多人。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1000多万元。

山东省

山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疏勒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贯彻“以政府资金保民生、以社会资金促产业”的援疆理念,大力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9.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164个。推动落地产业援疆项目240个,已投产项目133个,完成投资101亿元,新增就业1万多人。从山东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072人次,组织受援地各类干部人才3200多人次到山东考察和培训,结对培训受援地急需人才2600多人次。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7700多万元。

河南省

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及兵团十三师,坚持“科学援疆、全面援疆、真情援疆、务实援疆”的理念,扎实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1.2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120个。促成产业援疆项目62个。协调中行河南分行与哈密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授信100亿元。全面推进“市―县―乡”、“市―团”全覆盖对口帮扶机制。开展“中原院士专家哈密行”活动,成立“中原院士专家哈密工作站”。组织开展“河南万人游哈密”活动,开行旅游援疆专列6列、旅游援疆专厢210个,3.3万余名游客赴新疆旅游。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3600多万元。

湖北省

湖北省对口支援博州及兵团五师,全力推进“双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互动共赢”的援疆机制和模式,形成“省对州(师)、市对县(团)、县(区)对乡镇(连队、街道)、园区对园区、部门对部门、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对口支援格局。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3.1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55个。引进产业合作项目36个,已投产6个,试产3个,开工建设8个,注册9个。组织培训受援地各类干部人才近万人次。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2.6亿元。

湖南省

湖南省对口支援吐鲁番地区,秉承“科学援疆、务实援疆、真情援疆”的理念,全面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6.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59个。提前完成县乡村干部轮训任务,为受援地培训各类干部人才1.5万多人次。文化援疆亮点纷呈,推动衡阳“湘水明珠”讲坛落户鄯善县,积极动员湖南省属高校面向吐鲁番地区对口招生。促成湖南企业与受援地签约产业项目56个。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超过1.1亿元。

广东省

广东省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及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积极构建以民生援建为龙头,以产业援疆、智力援疆为两翼的“一个龙头、两翼齐飞”的援疆工作新格局。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4.7亿元,实施援助自治区地方项目95个。引荐800多家企业到受援地考察,签约项目262个,一批项目建成投产,预计带动就业9.8万人。通过多种方式在疆外和喀什培养当地干部和人才总数达2万多人次。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8300多万元。

深圳市

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充分发扬特区精神,坚持“深喀速度”,打造“深圳质量”,高效务实地推进援疆工作。两年多来,拨付援疆资金12.5亿元,实施援助项目64个。强力推进“一园一城”建设,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项目92个,落地12家,投资额68亿元。创新思路开展“居家养老”、“深喀家庭1+1互助计划”等社会事业援疆项目,打造深圳援疆名片。计划外援助受援地资金、物资3800多万元。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2

一、领导挂帅,成立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实施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促进城乡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为确保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院党委及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2006年5月8日,成立了由医院党政领导、党办、院办、医教科、护理部等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任组长,亲自抓,党委书记等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具体抓,分工负责,责任明确。

二、及早行动,认真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一)深入受援单位调查了解情况

2006年5月6日至12日,由院长率领对口支援工作考察组一行6人,先后到我院对口支援的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凌云县人民医院、凌云县逻楼、加尤两个中心卫生院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受援单位的情况。我们所支援的四个单位,一是边远山区,路途遥远,工作、生活环境均较艰苦;二是点多分散,;三是经济薄弱,基础设施与设备落后;四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五是观念落后;六是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七是各受援单位发展不平衡,除凌云县医院基本建设和环境条件较好之外,其他三个乡镇卫生院均较差,要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十分艰巨。

(二)结合实际,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狠抓落实

调研组回院后,根据受援单位的情况,并结合我院的实际能力,制定了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重点帮助受援单位加强门诊、急救、检验、感染性疾病、产科等建设,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规章制度、技术规范,让受援单位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轨道;提高受援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

(三)三方共同签订支援协议,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为明确各方工作目标与任务,2006年6月3日、7日,我们分别与四个受援单位及其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三方共同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协议提出七大工作目标和具体工作重点。自签定协议以来,各方履行协议,尽职尽责,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沟通,工作配合协调很好。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三、克服困难,扎实实施支援计划

(一)派去业务骨干,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2006年6月15日,我院从内、外、妇、放射、检验科精心挑选内分泌科副主任、主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妇产科主治医师,放射科主治医师,检验科副主任、主管技师5名技术骨干组成医疗技术小组,派到凌云县人民医院工作一年。随后,我们又先后派出两批共10名医师长期驻凌云县人民医院。他们是:等。他们都是高年资的主治医师以上,其中科副主任5名,副主任医师(护师)2人。医疗技术小组人员,通过开展坐诊看病、查房、会诊、组织抢救危重病人和手术演示等技术指导,帮助受援医院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如,主治医师在妇产科工作兢兢业业,经常加班加点,平时在病房认真带教查房,一丝不苟,详细检查与讲解;还定期举办科内业务小讲课,并率先在凌云县医院开展阴式子宫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卵巢肿瘤清除术等适宜新技术,使凌云县医院妇产科诊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据统计,十个月来共完成手术近百例,得到了医院上下以及病人的一致好评。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到内科后,与科主任一起严抓病历书写质量,完善三级查房制度及危重病人抢救、会诊制度。经常在科室开展业务小讲课,疑难病例讨论。而且承担二线值班任务,遇到急危重病人时,随时到病房参加抢救工作,指导科内年轻医师进行各种内科常见临床操作;并且平时还接诊慕名而来的内科门诊病人。对病人耐心、细心,业务技术过硬,得到了县医院领导及患者的一致好评。十个月来共接诊门诊病人数百人,而且使内科如高血压急症、心率失常、心衰、糖尿病酮症、脑血管意外等急症重症抢救成功率较前大为提高,亦使凌云县医院内科整体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主治医师在放射科工作是最辛苦的,因为县医院放射科人手较少。郭主治为凌云县医院建立了晨会阅片报告制度,并且多次在科内为年轻医师进行业务讲课,配合看x光片,使他们业务水平提高较快,郭主治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为凌云县医院放射科纠正了多份漏诊的x光片,为病人解除了痛苦,同时也赢得了县医院同仁的尊敬。

他们还配合当地卫生局到逻楼镇、加尤镇及沙里镇开展了义诊活动。热情、耐心为1000多名患者解除了病痛,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2、2006年,当我们

得知凌云县医院承担凌云、乐业两县的白内障复明工程任务而眼科医生不足的情况时,医院领导对该项工作非常重视,把它视为我们分内的事,于2006年9月20~28日、10月13~16日,先后两次派出眼科主治医师、医师、主管护师3人组成支援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赴凌云县支援该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任务,期间共完成手术80例。在这次支援行动中,我院眼科黄光初主治医师,把经他改良的电凝环形撕囊仪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新成果毫不保留传授给凌云县医院眼科医生。该技术具有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效果好、操作简单易学等特点,手术效果相当满意。黄光初主治医师精湛的技术得到了当地县政府、民政局、县医院和病人的高度赞扬。

此外,根据本我院的实际能力,对派去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采取以短期工作为主,灵活安排的办法,以缓解受援点多,安排人员困难的矛盾。据统计,我院先后派去专家或业务骨干到凌云县人民医院、凌云县加尤中心卫生院和凌云县逻楼中心卫生院工作共8批26人次;到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工作的专家有9批43人次,累计派去专家或骨干17批共69人次,其中属短期工作有12批50人次。

(二)帮助受援单位培训人才

我院采取“走出去,请过来”的办法,通过派出业务骨干到受援单位传、帮、带,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安排业务骨干来我院进修,收到了较好效果。

1、开展学术讲座或举办业务培训班73次(期),培训医务人员3000多人次。

2006年5月8日,我院院长在凌云县考察期间,给凌云县卫生系统各单位的正副职领导、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约300多人举办了一期关于“医院管理与改革”的专题讲座,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和更新观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年7月15日,医教科谭宗群科长再次到凌云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时,又给该县卫生系统医务人员举办一期“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专题讲课,约有300名医务人员到场听课。2006年11月8日,医院党委书记,到凌云县检查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情况时,还给凌云县医院全体医务人员举办一期“如何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专题讲课,使医务人员服务意识得到了提高。2006年7月,我院康复科主任、名老中医施显美副主任医师等专家前往凌云县进行中医养生保健讲座,受训人数近500人。

两年来,我院派去的技术骨干到凌云县医院工作至今,结合临床工作,给该院医务人员举行各种专业知识讲座,共52次。其中,(1)内科主治医师在科内讲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病的诊治、高血压病的鉴别诊断、难治性心衰的诊治、甲亢的诊治、肺心病并心律失常的诊治、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抢救、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病历书写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2)外科主治医师黄新讲了“急腹症的诊治,肝胆疾病的手术方法,肛肠疾病的处理原则,外科感染、败血症的处理”等。(3)妇产科主治医师讲了“孕妇监护、胎膜早破、慢性宫颈炎、宫颈癌、葡萄胎”等诊断与处理。(4)放射科主治医师郭李军讲了“肺癌的x线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获得性心脏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ct检查对肺小细胞癌诊断的帮助、ct对脑内脑外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应注意的问题、数字化x线影像的发展及展望、糖尿病性骨病的x线表现”等等。(5)检验科主管技师讲授了“有关仪器故障排除的常识、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及检测、乙肝病毒pres1及抗pres2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室内质控失控和室间质评不合格项目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标准化体系及其在血细胞分析中应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的实验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等。

2、根据受援单位选派骨干进修计划,我院安排凌云县医院、凌云县逻楼、加尤两个中心卫生院和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进修25人(其中,凌云县医院12人,凌云县逻楼中心卫生院3人、加尤中心卫生院4人,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6人),到我院进修人员全部免收进修费、住宿费;凌云县三个受援单位选送的进修人员还免收伙食费。

(三)协助受援单位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医疗管理规章制度

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协助、指导受援单位建立医院主要医疗核心制度,修订已过时的制度,补充新规定有关内容共计87项。

(四)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受援单位的实际需要,帮助受援单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部分医疗设备赠送受援单位。

1、2006年9月20日,为了支援凌云县医院开展白内障复明工程手术任务,我院赠送两套电凝环形撕囊仪,价值约1.8万元。

2、帮助灵山县石塘镇卫生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由我院出资5154.00元进行产房改造装修,加强了该院的产科建设,于今年4月通过了市卫生局产科建设质量评审;还给该院赠送医生工作服50件、病床、床垫各12张、担架车1张、心电监护仪1台,总价值34250元。

四、取得显著成效

(一)受援单位诊疗水平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主要的医疗质量指标如急危重症病人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同比提高。病死率、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同比降低。医技科室出具的诊断报告准确、书写规范。

(二)通过对口支援,推广适宜新技术48项。如凌云县医院在我院的帮扶下,开展了微泵注射硝酸甘油抢救危重高血压,联合用药治疗难治性心衰,皮下注射胰岛素(三短一中)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替米沙坦与依那普利联用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混合痔、环状痔的手术切除方法,复杂性肛瘘的处理,胆石症内引流术,各种疤痕整形矫治术,双眼皮、眼袋等整形美容手术;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阴道紧缩术、输卵管开窗术、卵巢肿瘤清除术、无痛人流术;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测定,c3、c4含量测定,心肌酶谱测定等。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3

一、基本情况

二、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决定》

县委、县人民政府能认真贯彻两个《农村卫生工作决定》,把我县农村卫生工作作为保护和增进广大农民健康、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根据我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中共蒙山县委、县人民政府贯彻〈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前面提高农民健康水平的决定〉实施意见》和《蒙山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20012010年)》,提出了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任务和改革措施。县人民政府每年都召开农村卫生工作会议,部署我县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阶段性工作,采取责任目标考核等方式,全面推出农村卫生工作。

三、初级卫生保健规划落实情况:

四、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情况

我县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在2003年开始,当时是县直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2003年我局以蒙卫[2003]6号文中确定了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在第二周期和第三周期,除区卫生厅安排的支援单位外,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安排县内的对口支援工作,并且把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列入每年卫生工作综合管理目标的重要内容来考核。在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中,支援单位都成立了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了支援工作计划,支援与受援双方签订了支援协议,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和义务,通过三周期的对口支援工作,共开办医务人员培训办20期,培训医务人员94人次,安排人员进修9次,帮助开展适宜新技术2项,投入环境美化资金2.4万元,业务用房建设及维修资金45万元,赠送医疗设备总价值10.5万多元,赠送药品价值约5万元。县中医院在第二周期对口支援工作中投入资金40多万元,帮助西河镇卫生院建设门诊大楼因工作成绩显著,荣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一等奖,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分别获自治区对口支援工作二、三等奖的表彰。

五、乡镇卫生业务一体化工作

我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开始于2002年,2002年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办(2002)60号文下发了《蒙山县乡村卫生服务规范管理一体化试点实施方案》,全县7个乡镇成立于我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村级卫生村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人员管理、统一药品采购、统一财务管理、统一人员调配,开展了以乡村巡诊、入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等社区卫生服务、建起农民健康档案9.5万份,家庭健康档案9000份。

六、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

我县9个乡镇卫生院,除长坪卫生院由于人员极少,不能派出人员进行传染病主治医师培训外,余下8个乡镇卫生院都派出人员完成了基础理论的集中培训、临床培训,培训单位是县人民医院,县医院能按照市卫生局要求,成立有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培训工作有计划和实施方案。村级卫生人员传染病基本知识培训工作已完成,培训74人,培训率100,培训合格率100。

七、村卫生所(点)管理情况

县卫生局能认真贯彻《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镇卫生院能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和乡村医生的监管,已全部完成乡村医生的注册工作,注册村医216人,严格《乡村医生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乡村医生的管理,把住乡村医生准入关。全县81个行政村中 ,甲级卫生所51间,占村卫生所的43.75,县卫生局每年应对乡村医生进行不少于5天的业务培训。

我县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乡村医生补助经费。2005年已列入县财政预算,县人民政府以蒙政函[2005]84号对我县乡村医生以及公共卫生工作的村医进行量化考核和发放补助进行了批复,批准我县按乡村医生按完成工作的考核的等级情况分别给予每月30元、25元、20元的补助。

八、存在问题:

1、乡镇卫生院负债过重。

2、乡镇卫生院缺编严重

3、乡镇卫生院职工住宿条件差,走读现象较多。

虽然各卫生院每年对基础设施建设都进行了投入,但投入的都是业务用房。由于卫生院大部分宿舍均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建的砖瓦结构房屋(很多还是泥砖),现已成为危房,加上一些卫生院的迁址,没有建造宿舍,无法使职工安心下来工作与生活,据统计除汉豪、黄村镇两卫生院有宿舍外,其余7家卫生院均没有职工宿舍,这些卫生院仅能安排业务用房用作部分住房,大部分医务人员均为走读上班,既挤占了业务用房,也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影响到卫生院正常工作的开展。

4、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知识层次低,素质不高,中级以上职务及全科医生缺乏。

5、村级卫生所房屋简陋,甲级卫生所比例不高。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4

筹措资金,为拉萨经济发展注入“强心剂”

要带动拉萨的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和项目的问题。从1994年对口支援以来,江苏省和5个承担任务的市为工作积极筹措资金,截止2011年底,江苏省共实施50万元以上对口支援项目270个,累计投入无偿援助资金17.38亿元。其中“十一五”期间共实施50万元以上对口支援项目93个,无偿援助5.38亿元。“十二五”期间对口支援拉萨市的资金总额为18.36亿元。其中2011年共安排对口项目资金3.13亿元,援建项目14个;2012年计划安排对口项目资金3.38亿元,援建项目26个,目前正在抓紧进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

规划编制,健康有序发展

拉萨是自治区首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是拉萨城市总体规划滞后于发展的需要。同时拉萨的城市规划要兼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不能简单照搬内地的技术路线,因此拉萨总体规划的修编对技术性有很高的要求。针对情况,江苏省把帮助编制拉萨城市规划作为“十一五”江苏工作的重要事项,安排财政资金2000万元,组织近100名专家和技术骨干参与规划编制。经过近3年的努力,编修了拉萨城市总体规划、2个专项规划、4个控制性详规及规划管理实施细则。2009年3月,《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获得国务院批准实施,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在规划的指引下,特色拉萨、人文拉萨、生态拉萨、现代拉萨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着眼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完善。拉萨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道路条件差,不仅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还影响着拉萨的城市形象。从1995年第一批干部进藏开始,基础设施就一直是江苏援建的重点。被称为拉萨“第一路”的江苏路,1998年由江苏省财政出资4000万元援建,曾经是拉萨市最宽、最好的道路。拉萨市的江苏路、江路、江苏大道,对口援建县的苏州一路、苏州二路、泰州路、扬州路、太湖路、泰州广场、南京小区、苏州小区、镇江新村,江苏的印记在拉萨和对口受援县内处处可见。

民生工程也是江苏的重点。被藏族同胞称为“老百姓的医院”的拉萨市人民医院,就是江苏支援的重中之重。在干部到来之前,拉萨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青黄不接,医院管理不到位。从1997年开始,江苏省先后安排5个援建项目,投入援建资金近1亿元,使该院医疗设备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江苏干部担任医院的院长,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理念,在不断安排当地医生到江苏进修、学习的同时,定期组织江苏省医疗专家到拉萨为藏族群众看病,帮助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如今,该院的医疗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腹腔镜、体外循环下进行心脏手术、肝移植等高难度的手术在拉萨市人民医院都能进行,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急救、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二级甲等医院。

注重从“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对拉萨进行“输血”式援助的同时,江苏工作着眼于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拉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有一批江苏知名企业落户拉萨,如江苏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拟投资100亿元,在拉萨兴建百兆瓦级太阳能发电项目,一期30兆瓦项目已启动;全国食品加工龙头企业江苏雨润集团已就牦牛加工及产业建设开发达成投资意向;扬州市农业科学院和拉萨市就改良青稞育种、提高青稞单产签订了合作协议书,藏药、藏毯产业的项目对接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

墨竹工卡县甲玛乡是松赞干布的出生地。江苏省干部看准了甲玛乡发展特色旅游的潜力,协调筹措资金2000万元,建成甲玛乡旅游景区,从2010年8月建成运营以来,景区正常经营每年门票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这种将当地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举措,给当地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江苏省干部的协调推动下,中国黄金集团投资近30亿元,整合了墨竹工卡县4个小矿产企业,建设日选1.2万吨的大型矿产企业,2010年已竣工投产,年上缴税收超过2亿元。

达孜县原来以农牧业生产为主,2002年税收只有142万元,经过江苏省干部5年的努力,建成了1600多亩的工业集中区,协议入驻项目32个,已有11家企业建成投产,税收超过1000万元。项目全部投产,预计可提供就业岗位2000多个,税收超3000万元。

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

江苏省的工作之所以能做得出色,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也离不开一批又一批干部的无私奉献。从1995年开始,江苏省先后选派了6批共309名干部以及400余名教育人才。他们面对高寒缺氧的生存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弘扬“老精神”,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江苏省委组织部和省干部前方管理协调小组在深入调研、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江苏省对口支援拉萨市人才和智力援助规划(2011-2015年)》,为江苏进行目标明确、措施得力的智力提供了依据。在干部的选拔上,组织部门严格把好干部的政治素质关、业务能力关、身体素质关,“围绕选得优、管得严、干得好”,选派出有基层工作经验、驾驭全局能力强、擅于带班子的干部到去。可以说每批干部都是优中选优的精锐部队。由于干部在藏工作时间有限,尽快适应的环境和工作角色成为每位干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因此,在赴藏之前,江苏省委组织部邀请以前的干部传授经验,介绍的历史、宗教、生产和生活习俗,帮助新一批干部尽快掌握在的工作方法。在做好前后两批干部的衔接方面,江苏省采取压茬轮换的方式。对每一批干部总领队和副总领队,先于本批其他干部一年进藏。这种方式极大地缩短两批干部轮换带来的磨合期和适应期,利于工作衔接。

干部一任三年,每个人都难免有各种各样的后顾之忧和现实问题。江苏省在这方面也做了扎实的工作,在认真听取每位干部的意见和要求的前提下,坚持精神鼓励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干部的待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干部返回后的工作安置也充分做到人岗相适,既体现出对干部三年艰苦奉献的肯定,又有利于形成引导有发展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干部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的正确导向。

可以说,江苏干部人才队伍有着优良的传统,过硬的素质。正是在这样优秀的集体中,才涌现出了像周广智同志这样的新时期干部先进典型。

教育—托起明天的太阳

教育是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江苏结合教育大省的优势,很早就承担了班(校)的办学、办班任务。其中创办于1985年的常州民族中学是一所全日制普通初中,2010年8月学校迁入占地50亩的新校区,办学条件全国屈指可数。创办于1997年7月的南通民族中学现为华东地区唯一一所内地完中。截至目前,两校已累计招收初、高中学生4200多名,毕业学生3100多名。江苏省财政每年设立班专用经费1000万元,生均经费1万元。省教育厅还从重点高中专项中抽出经费,分别对常州、南通两所民族学校给予扶持。这两所学校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全国教育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此外,“南京之旅—藏苏两地中小学生夏令营”活动让拉萨市中小学生有机会到江苏参观,与江苏中小学生交流和联欢,在活动中增进两地少年儿童的友谊和民族感情。

江苏省还安排了江苏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3所高校招收学生,组织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招收内地班毕业生。

江苏省职业教育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办学模式比较成熟,招生学生来内地进行职业培训的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议精神,中央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内地有关省市举办内地中职班。其实早在2007年8月28日,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就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职业教育中心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1+2”(在读1年书,再去南京读2年书)的办学模式开办了“班”,这是江苏省教育厅启动的第一个职业教育合作项目。2008年、2009年分别有两批藏族学生到该校学习汽车维修、导游服务、影视制作。2010年开始,该校又光荣地接受任务,计划每年为培养汽车维修和影视制作人员各50名。目前有近两百名毕业生回到拉萨工作,有些已成为基层受欢迎的骨干人才。益西曲珍是来自墨竹工卡县的2008级影视班学生,她和其他十几名同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墨竹工卡县,成为墨竹工卡县电视台的主力军,他们还采编、制作了墨竹工卡新闻这个全新的节目。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北京经验 对口援疆 项目 管理

北京市在新一轮对口援疆中,承担援建和田地区的和田市、和田县、墨玉县、洛浦县及农十四师。这些县(市、师)交通闭塞、生活贫困、生态脆弱、经济社会发展极其艰难。三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援助力度,投资大、项目多、效益好,很好地贯彻完成了中央要求和北京市对援助工作的部署,体现了首都理念,践行了北京精神,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中走在了前例。

一、北京市援疆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1.主要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强劲,效果显著。北京市主要领导以及各部门负责同志非常重视援疆工作,多次组团到和田地区考察指导工作。先后有50余个市属委办局和区县领导带队,共500余批6 000多人(次)赴和田交流考察,在对口援建规划以外新增不少援助物资和支持资金,并签订多项帮扶协议。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来和田检查指导工作时,额外安排了2亿元实施试点项目6个。北京市经信委主要领导来和田检查指导工作时,自筹资金800万元,在和田地区北京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厂房20 000 m2。领导高位推动,起到了示范带动效益。

2.前后方一心、各部门联动,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援疆格局。在北京机场、地铁、公交车随处可见为和田捐赠的广告位。在王府井等大商场和北京前门大街、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等各类商业网点都设立了和田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北京市教育、卫生、文化等部门定期派出优秀工作人员来和田参与培训、指导工作和慰问演出。三年来,首都各界通过捐赠现金和实物、免费举办和田内高班、培训、慰问演出等方式,提供援助折合资金共计25亿元。

3.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组织健全,管理规范,制度完善,保障有力。和田援疆前指设立了10余个职能管理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流程规范、考核严格。对援助资金和工程建设严格按程序进行管理,围绕质量、安全、项目、功能、成本“五统一”的要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援助机制运转科学灵活,援建项目超前谋划,实现了援建项目早投入、早见效、早受益。“交钥匙工程”全部由北京市设计、监理和组织施工,保证了质量和工期,深受广泛赞誉。

4.创新民生援助模式,实现了小项目大民生,放大援疆效益。根据受援地受教育程度低、医疗卫生条件差等民生现状,北京市着力于援建民生项目。截至目前,北京市援建资金82.7%直接用于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改善和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高相关的民生领域,直接受惠群众超过130万人,占援助人口的62%以上。

5.产业援助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和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北京市的科技优势与和田地区的资源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核桃、红枣、大芸等特色林果加工业。试种北京文玩核桃,建设农业大棚、牛羊圈舍和家禽种业基地,支持维药种植加工和地毯丝绸编制,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经测算,2013年北京援建将拉动和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个百分点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可达25%以上。

6.重视招商引资,全力支持和田地区产业发展。由北京援疆前指牵头,引进了仁创科技、中禅新能源、巨龙融智机电、北京燃气、北京金隅、北京华都峪口、全聚德、东来顺等一批高科技和知名企业,共计50家。其中,27家入驻和田北京工业园区,协议投资163.92亿元,同时安排8 000万元注入园区投融资平台,积极促成园区与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农发行达成融资协议,成功融资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和田地区的产业发展。

7.重视援受双方联动,充分发挥了两个积极性。援助方与受援方相互合作,加强沟通,协调一致,统一思想。双方定期召开协商会议,共同研究对口支援工作。注重联动机制建设,实施“项目定期协商调度、前期手续集中攻关、项目分工负责、项目资金预拨”等管理制定。充分发挥受援地主体作用,并根据受援地需求和发展实际动态调整援建内容,增强对口援疆工作实效。

二、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工作的建议

1.受援方需要积极跟进的工作。作为受援方,要心怀感恩,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跟进和承接,积极配合援助方做好各项对口援疆工作。

(1)加强对就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力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和生产技术能力,增强遵守规章纪律的自觉性和用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对口援建的用工需要。

(2)对于“交钥匙工程”红线之外的配套设施主动完善,填平补齐,使援建项目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

(3)加强对“交支票工程”的管理和监察,保障“交支票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严格防止资金不能按时足额到位、质量不能保证和工期一再拖延的现象发生。

(4)加大做好援建项目前期工作的力度,特别是征地和拆迁工作,保障对口援助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2.进一步做好对口援建工作的对策。通过对援疆各省市援疆规划的中期评估,认真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各省市相互学习和借鉴,将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充分发挥各地州的主体作用,主动协调,主动作为,同步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确保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顺利推进。

(2)加快对教育和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学校、医院与自治区发达地区学校、医院的合作模式与共管机制,使援建学校、医院建成交付会后就能运转受益。同时建议自治区对南疆三地州教师、医护人员的编制给予倾斜或者下放编制权限。

(3)对南疆三地州完成援疆项目配套设施有困难的县市,自治区和地州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或者由自治区财政、地州、社会力量等共同募集资金,建立配套基金。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以技术帮扶为主,不断提高对口帮扶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努力做到结好一个对子,培训一批人才,帮扶一批业务项目,服务一方群众,探索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二、实施原则

(一)分级负责,精心组织。市卫生局负责全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规划和领导,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目标,检查和评价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实施情况。各区卫生局、市直属有关单位认真落实工作方案,调配各项资源,组织、协调开展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加强内部监督。各有关单位要精心组织,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树立市卫生系统的整体形象,不分散行事,不各行其是。

(二)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各支援单位要从受援地区居民医疗需求和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工作需要出发,结合本单位专业特长,选准学科,派出骨干,确保卫生对口支援工作顺利进行。各支援单位要根据单位条件状况,量力而行,稳步推进,讲求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让基层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技术帮扶为主。根据卫生事业发展和管理特点,我市卫生系统对口帮扶工作必须坚持技术帮扶为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突出技术交流、人员培训、专科共建、巡回义诊等工作,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卫生对口帮扶工作。

三、工作任务

(一)卫生对口帮扶河源市的工作任务

根据市政府对我市各区对口帮扶河源市的分工安排和广东省卫生厅关于我市每所二级以上医院对口帮扶河源市县级医院的指示精神,结合河源市提出的帮扶需求,确定我市卫生系统卫生对口帮扶的工作任务和安排见附件一。

与河源市开展卫生对口帮扶的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到受援单位开展工作,主要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提高受援单位技术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到乡镇、村寨开展巡回义诊,为农村群众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开展农村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工作,宣传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知识;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通过推广适宜技术、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培训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看病的医疗队伍;接收受援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跟班学习、培训或交流,重点培养妇产科、检验科、放射科和防保科人员;帮助受援单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提高农村中医药服务水平;协助受援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

(二)卫生对口帮扶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的工作任务

根据我市与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开展对口帮扶的有关协议精神,2009年我局继续统一安排贵州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应届毕业生来实习;各有关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联系、接洽、安排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受援单位卫生技术人员来深进修和学习;各有关单位年内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医疗技术人员到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我市帮助捐建的医疗机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或挂职下乡锻炼;各有关单位可与受援单位共建医学重点专科,支持受援单位的建设和发展。

(三)卫生对口帮扶林芝地区及墨脱县的工作任务

2009年我局统一安排接收林芝地区及墨脱县卫生人员来进修、学习;统一选拔第二批4-6名市属、区属医疗卫生单位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墨脱开展为期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各有关单位提供墨脱县急需的药品和卫生材料,由我局统一调配。

四、组织领导

(一)各区卫生局根据任务分工,选定所属医疗机构实施一对一的帮扶,指导所属医疗机构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市直属有关医疗卫生单位按照任务分工,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切实落实各项帮扶任务。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要加强与受援单位的沟通,及时向我局和各区卫生局反馈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和统计工作,做到工作有人管,事物有人做,责任到人。

(二)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各区卫生局、光明新区社会事务办、市直属各医疗卫生单位须重新明确本区、本单位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联络人。联络人负责本区、本单位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协调、统计工作。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联络员的管理工作,不定期召开联络员工作例会。请各区(办)、市直属各单位按附件二要求于4月10日前上报卫生对口帮扶工作联络人名单,联系和传真电话:

(三)为及时了解各单位卫生帮扶工作开展情况,自2009年起,我市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实行“季度简报,年度统计”制度。一到三季度终了前15日,各区(办)、各直属单位按照附件三的要求上报本区、本单位季度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简况,当年12月底前上报本年度卫生对口帮扶统计表。

(四)各有关单位应对受援单位提出的帮扶需求进行认真研讨,必要时应实地考察,在共同讨论协商和充分考虑自身业务特点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确定帮扶项目,提出帮扶目标,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与河源市受援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工作还应按附件四要求签订对口帮扶协议。

(五)与河源市的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一定三年,从2009年至2011年。与贵州、等地区的卫生对口帮扶工作根据我局年度计划安排逐年落实。

五、管理考核

(一)我局将会同各区卫生局,每年对各有关单位卫生帮扶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见附件五所列项目。各有关单位要把卫生对口支援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落实考核制度,定期检查工作执行情况,注重评估效果。

(二)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派驻到受援单位人员的管理,及时了解派出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将派出人员在受援单位的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禁弄虚作假、该派未派、擅自减少派驻人员数量或擅自缩短派驻时间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严格履行帮扶协议。

(三)各有关单位要坚持技术帮扶为主的原则,严格医疗卫生仪器设备等实物资产捐赠。未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的实物资产,不得捐赠给受援单位,违者追究单位法人和联络员的责任。严禁各单位将报废无法使用的医疗卫生仪器设备捐赠给受援单位,严控各单位为受援单位捐赠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空调、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具)。

(四)严禁各单位借对口帮扶和合作名义,从受援单位或项目中领取报酬、分成、劳务补助等。

(五)各有关单位要加大卫生对口帮扶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卫生对口帮扶工作中涌现的先进事迹,发现并树立一批卫生对口支援工作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树立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

(六)我局及各区卫生局(办)要加强与市、区对口扶持工作领导机构和市、区财政部门的沟通、联系,主动汇报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开展情况,争取得到有关部门的政策、经费支持。

六、保障措施

(一)对各支援单位及派驻人员,我局和各区卫生局要从政策上、制度上以及生活和工作待遇上提供保障,切实解决支援单位和派驻人员的实际困难。对于在卫生对口支援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表彰。

(二)各有关单位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受援地区工作的,派出人员原有的工资、奖金、各项津补贴及所在单位职务、职称等不受影响,帮扶时间计入晋升上一级技术职务所需的累计下乡工作时间,并在晋级、晋升、职称聘任、先进评选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三)要统一解决并落实受援单位来深培训、进修、实习人员的伙食补助问题。河源市及其五县、贵州省黔南州和毕节地区来培训、进修的卫生技术人员伙食补助标准每月每人不低于300元,林芝地区及墨脱县来培训、进修人员伙食补助标准每月每人750元,原籍在受援地区的实习生伙食补助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150元,原籍不在受援地区的实习生不发放伙食补贴。其它地区来深人员参照此标准执行。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现金、职工食堂就餐卡(券)等形式发放伙食补助。我市各接收单位免收受援单位来深人员各项费用,并提供良好的住宿、学习条件。

(四)我市派出卫生技术人员到受援地区支援时间三个月以内的,派出人员中途原则上不能返回,派出人员所在单位据实报销派出人员往返一次差旅费;支援时间六个月以内的,派出人员中途原则上可以往返一次,派出人员所在单位据实报销派出人员前后及中途往返两次差旅费。到河源市及其五县的,派出人员所在单位按照每人每天30元标准为其发放伙食补助;到贵州黔南州和毕节地区的,按照每人每天30元标准发放伙食补助,并按照每人每月450元标准为其发放下乡补助;到墨脱县的,除上述伙食补助、下乡补助外,派出人员所在单位应为其发放到艰苦地区一次性生活补贴,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各有关单位要切实落实派出人员各项待遇,未按规定标准发放有关补助或拖延发放有关补助,经查属实的,严肃追究单位法人、联络人责任。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7

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使命 共同的“中国梦”

新疆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2010年,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行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将全国关注的目光聚焦于祖国西北边陲。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为了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兄弟省市倾力相助、大企业无私支持、新疆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新一轮援疆步履坚实——规划先行,民生突破,产业带动,全面援疆,天山南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布局、前所未有的建设新象、前所未有的推进速度,向共同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新一轮援疆大战略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明确了新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路子,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到2015年,新疆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众多专家学者认为,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举全国之力加速新疆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扭转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的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新的历史跨越。

“中央之所以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新疆工作的特殊性质、特殊地位决定的,是由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的特殊形势、遇到的特殊困难决定的。座谈会注定将成为新疆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个春天注定为新疆各族人民永远铭记。”这是当时参会新疆代表的第一感受。

在天山南北辽阔大地上,凝聚着19个援疆省市对新疆各族人民的手足之情。从各援助省市规划来看,10年内兄弟省市援疆仅资金总规模就将超过千亿元。

“在中央如此大力度的支持下,新疆必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宁这样判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把援疆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听取汇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抓工作落实,自治区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完善援疆工作机制、编制规划计划、加强“绿色通道”建设、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宣传报道、做好服务保障,形成工作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援疆工作深入开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在为新疆发展定位时连用了三个“新阶段”: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进入了把新疆建设成为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的新阶段;进入了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求发展、谋富裕、思稳定、盼和谐愿望的新阶段;进入了全力以赴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把长治久安工作搞扎实的新阶段。

新疆的干部群众欣喜地发现,新一轮援疆工作的内涵被大大扩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产业发展为亮点,着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援助为支点,着力增强智力支持。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科技援疆全面推进,受援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以人为本,援疆资金、政策、项目全方位向民生倾斜

“60平方米的安居房和100平方米的暖圈,我只掏4万元,政府补贴6万;全家加入新农合,生病住院费用可报销70%;政府还免费培训手工艺、养殖技能,全家纯收入从3年前的1万元增加到去年的3.5万元。”在各级财政不断支持下,新疆温泉县扎勒木特乡蒙古族牧民巴加甫发现,如今日子过得“比奶茶还要香甜”。

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张春贤说,自治区和各援疆省市坚持“群众第一、民生优先、基层重要”的理念,按照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自治区开展的“民生建设年”活动,将70%以上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将95%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累计实施了近2000个当地迫切需要的民生项目;累计新建改建安居富民房82.87万套、定居兴牧房4.15万套,近400万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3年来,自治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始终保持在70%以上,累计支出4829亿元,年均增长29.7%,比2009年新疆生产总值还多552亿元。眼下,在天山以南的和田、喀什等5个地州,围绕塔里木盆地周边城镇建设的天然气利民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中,清洁能源送到家家户户后,将惠及当地600万人口,资源开发已经让越来越多当地民众直接受益。

今年,新疆继续加快重点民生工程建设,完成30万户安居富民工程、2.71万户定居兴牧工程和29.6万套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定居兴牧212项配套骨干水利工程和4800公里农村公路畅通富民工程,推进燃气化工程,对623个贫困村的产业扶贫和扶贫培训实施整村推进,确保减少35万贫困人口。

利好民生的除了资金,还有国家部委的各项措施。以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例,其援疆工作计划分为3个阶段: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使新疆在2012年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15年,缩小新疆与内地卫生事业发展差距,主要健康指标达到西部地区中上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新一轮对口援疆以来,中央驻疆企业将参与新疆开发建设与造福当地群众相结合,积极参与新疆民生建设。华能集团援建的别迭里水电站有效缓解南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和极端干旱缺水局面,为阿合奇、乌什两个部级贫困县的矿产开发、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华电集团与紫金矿业共同援建的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拉曼水库项目,解决了343户1200多游牧民定居问题。国电集团援建的塔城地区额敏县麦海因水库项目,有效缓解了下游农牧民1.8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各央企还积极参加捐资助学、设立各类公益慈善基金、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体现了中央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授鱼”更要“授渔”,产业援疆突出“造血”机能,实现双方共赢

张春贤介绍,新一轮对口援疆,在注重民生建设的同时,将“输血”与“造血”、“硬件”与“软件”、“支援”与“互利”相结合,形成了全面推进的新局面。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和100余家中央企业的规划,今后中央企业将按照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引领新疆石油石化、煤电煤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特色行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发展,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地推进项目建设。

张春贤说,中央企业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在产业援疆中的骨干和表率作用,带头参与新疆重大项目建设。在自治区举办的中央企业产业援疆推介会上,中央企业与自治区签约近90个项目,签约项目投资总额达7000多亿元,取得了丰硕成果。

自2011年以来截至到今年6月底,中央企业累计完成自治区地方项目投资2382亿元;自治区累计引进19个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3298个,实际到位资金3459.5亿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但“渔”却绝不能是“涸泽而渔”,新一轮援疆对此尤为重视。

山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指挥部副总指挥王立胜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产业援疆要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加强市场和政策引导,坚决避免盲目引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生态是新疆的命脉,山东在援疆工作中坚持把保护生态、改善生态作为产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引进的项目都必须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和自治区的环保要求,杜绝一切工艺落后、高耗能、排放多、污染重的项目落户受援地。

更为可喜的是,社会资金促产业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在天山南北蔚然成风。

在美丽的新疆伊犁河谷新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一家“被逼出来的企业”:这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硅材料生产加工企业是江苏省产业援疆项目之一,一期350台单晶硅炉即将投产。

“新源县没有煤炭和油气,农牧业增长缓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只能竭尽所能去招揽科技含量高、无污染,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的企业,以推动传统行业向现代产业转变。”新源县副县长、江苏省扬州市对口支援新源县前方指挥组副总指挥李桂山说。

在伊犁河谷,如今到处都有江苏企业落户生根。截至2012年年底,江苏与新疆签订产业合作项目137个,总投资1700多亿元,在伊犁州已累计实际投资81.5亿元。

产业援疆为当地带来的还有市场。近3年来,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浙江省根据受援地发展需要,通过招商引资、产业园建设、经贸会展等方式,引导浙商“走进新疆”,打造新型工业化建设示范园和产业转移集聚新平台,同时也助推阿克苏地区优势产品“走出新疆”。

截至2013年6月底,浙江企业与阿克苏地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共达成产业合作项目100个,协议资金65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93.6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阿克苏地区各类果品销往浙江省的达22.5万吨,占阿克苏地区总产量的25%,浙江省已成为阿克苏农产品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

产业援疆留下的不仅仅是项目,企业入驻后,迫切需要在当地吸收技术工人、种植养殖能手等。这对于受援地各族群众来说,最直接的利好便是就业。截至目前,浙江省产业援疆已为阿克苏地区创造直接就业岗位5596个。

产业援疆受益的不只是一方。浙江新世管道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兵团农一师阿拉尔市投资建厂的第一批浙江企业。农一师阿拉尔市是浙江台州对口援建的城市。企业负责人陈永胜说:“新疆的市场容量确实非常大,未来十年是企业在新疆发展的黄金时期。” 新一轮对口援疆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也给浙商带来了巨大商机。2011年3月,由浙江红狮控股集团投资7.6亿元的库车红狮水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开建。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高标号水泥400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14亿元、利税4亿元。

自治区援疆办主任、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春林介绍,在产业援疆中,自治区与各援疆省市、央企紧密联系,将援、受双方的优势紧密结合,通过发展寒地水稻、冷水鱼养殖、设施农业、食用菌栽培、妇女手工编织等现代农业项目,使受援地群众提高了技能,增加了收入。通过引进徐工集团、苏新能源、中广核、庆华、万向、雅戈尔等一大批新型工业化企业,推动山东钢铁、华能托什干河别迭里水电站、广新集团20万锭棉纺、浙江荣盛集团天然气化工等一大批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带动了受援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促进了新疆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科技人才并重,“智力援疆”铺就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口援疆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激发新疆干部群众发展的内在动力、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能力才是长久之计。”不少援疆省市和新疆干部有着清醒的认识。

谁也不会想到,一家由几个下岗女工创立的名为“紫苏丽人”的薰衣草小厂,在科技“援手”下,变身为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供销综合配套服务为一体的“领跑”企业,并开始在全国布点,建立了数十家加盟连锁专卖店,年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

“紫苏丽人”副总顾湘雯说,在江苏省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下,“紫苏丽人”与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所“联姻”,后者不远万里为前者提供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的“智援”。

“紫苏丽人”仅仅是“智力援疆”的一个小例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的现代化是新疆实现跨越的根本动力”——3年来,“智力援疆”始终是新一轮援疆工作的主线之一。

黑龙江省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曲敏表示,“再多的物质援助也是有限的,而‘智力援疆’带给当地的思想观念和能力作风的提升,才是新疆长治久安的不竭源泉。”

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夏尊民对此深有同感,他介绍:在各个省份的援助下,新疆很多县乡下面的幼儿园比黑龙江的还好,但软件水平跟不上,其他都白搭。

为此,黑龙江每年组织省内特级教师去阿勒泰地区重点提高教师水平。同时,黑龙江省教育厅建设“信息资源库”,对阿勒泰地区免费开放。

除了派员到新疆指导培训,各地也积极接收新疆前来培训的人员。以县乡村三级干部轮训工作为例,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组织了3.5万名新疆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

2011年,韩世国和张铭夫妇带着年幼的孩子,从风景如画的现代化城市深圳来到喀什边塞,在一所小学任教。就在即将结束援疆回乡之前,张铭来到了教师资源十分稀缺的高原之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给这里的塔吉克族孩子上课。课后,孩子们将心爱的老师团团围住。望着孩子们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张铭和她的丈夫决定继续在新疆留教一年。

“最美丽的援疆女医生”、河北省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副主任医师余文丽,为了不耽误援疆工作,毅然决定将半瘫痪的丈夫接到若羌,继续援疆。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问余文丽有什么要求时,她回答: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能再给组织上添麻烦。

浙江省援疆医生、杭州市萧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欧阳栋,为了援疆事业,举家搬迁到阿克苏地区定居。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张铭、余文丽、欧阳栋只是新一轮援疆大幕开启后首批援疆的6000多名干部和技术人才中的几位典型代表。如今,在天山深处的农牧区医院,在帕米尔高原的寄宿学校,在沙漠边缘的富民安居工程建设工地,到处都活跃着援疆干部的身影,而他们身后则是全国19个省市做坚强后盾,其目标是通过10年的援助,争取使新疆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线以上,与全国人民同步跨入小康社会。

“干部人才援疆对进一步优化受援地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结构,培养当地人才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张春贤说。

张春贤说:新一轮对口援疆,19省市和援助单位共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人才6000多名,柔性引进各类干部人才10742名,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42.1万人次,选派6735名受援地干部人才赴援疆省市挂职锻炼,组织援疆干部人才与受援地2.1万余名干部人才建立帮带培养关系。特别是组织3.5万名县乡村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选派2.3万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训并落实就业岗位,影响深远。这些工程的实施,缓解了新疆人才短缺矛盾,大大开阔了新疆本地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的视野,增强了服务新疆大开发、大建设的能力。

后发赶超、科学跨越,新疆向“中国梦”大步迈进

3年来,面对国际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局面,新疆在中央一系列政策支持和19个援疆省市对口帮扶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借力用力加快发展,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如今的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年实现千亿元增长,由2009年的4277亿元,到2012年突破7000亿元大关,达到7530亿元,年均增长11.5%,高于“十一五”平均增速近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

2012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921元,是2009年的1.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94元,是2009年的1.6倍,连续3年增速居全国前列;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335万人次,3年翻了一番,增速在全国21个大型机场中排名第一。

援疆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中央的亲切关怀及援疆省市的倾力支持是援疆工作顺利推进的有力保证。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中央领导先后14次来疆考察指导工作,三次召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从国家层面统筹部署援疆工作。出台了《关于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家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疆发展的财税、土地、产业等政策,30多个国家部委先后来疆调研,依据各自的职能制定对口支持新疆的工作方案,并在多个领域与新疆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19个对口支援省市把援疆工作纳入当地党政工作议事日程,抽调精兵强将赴疆工作,做到了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每年都派出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受援地,深入了解援疆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援疆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充分发挥新疆主体作用是推进援疆工作的根本保障。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援疆工作。成立了区、地、县三级援疆工作机构,各受援地与各援疆省市前方指挥部建立了援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建立援疆项目“绿色通道”,出台了税费优惠、行政许可、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为援疆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援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巨大成就,宣传援疆干部的先进事迹和良好风貌,切实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对援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在全社会形成了感谢援疆省市、感恩伟大祖国的浓厚氛围。

——坚持试点先行科学规划,确保援疆工作科学有序推进。各援疆省市启动了一批试点项目,在援建方法、建设标准、资金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为援疆项目的大规模实施积累了经验。紧密结合受援地实际需求,编制了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对口援疆规划,科学确定对口支援的具体项目和建设时序。每年结合援疆工作实际编制实施援疆项目年度计划,推动规划滚动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使援疆工作深入人心。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优先位置,实施了一大批受援地迫切需要的民生工程,支持改善居住条件,消除饮用涝坝水,帮助百姓看到电视听到广播,使孩子们搬进宽敞明亮、设施一流的学校、幼儿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抓计划、抓开工、抓质量,科学有序、高质量、高效益推进,努力把援疆项目建成人民满意的精品工程。在推进援疆项目建设的同时,把促进受援地百姓致富作为大事来抓,积极支持发展庭院经济、设施农业、规模化牲畜养殖、手工编织、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等,为各族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进一步激发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新疆的热情。

——推进以产业援疆为重点的全面援疆,增强了新疆自我发展能力。各援疆省市把“输血”与“造血”、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全面推进了产业、干部、人才、科技、教育援疆,增强了新疆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把支援省市的资金、人才、市场优势与受援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支持产业园区建设,设立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制定鼓励本省市企业来疆投资的财税、金融、流通等优惠政策,为各类商会和企业来疆投资搭建平台,建立产业援疆服务跟踪机制,把更多的项目、人才和资金技术引进来,促进了新疆与对口支援省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双赢。

——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为新疆发展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广大援疆干部把援疆省市先进的文化、思想、技术、管理引进来,推动新疆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与内地文化的交流、交融。引导和激励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弘扬了新疆精神,成为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在许多新疆干部眼里,与3年前相比,如今的新疆人民正变得越来越自信。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自治区提炼出“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如今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并开始内化为社会群体意识、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表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弘扬新疆精神,发挥主体作用,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积极主动、扎实有效的工作状态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回眸过去,成绩辉煌;展望未来,道路光明。

3年来,在中央亲切关怀和国家部委、19个对口援疆省市倾力支持下,新疆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新疆精神”,努力提升“新疆能力”,忠实践行“新疆效率”,全面树立“新疆形象”,新疆步入了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后发赶超、科学跨越的步伐越来越自信、稳健,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向着自己的“中国梦”大步迈进。

医生对口支援工作计划篇8

以人为本,科学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地震灾害给绵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区群众热切盼望着早日走出灾难的阴影。顺应群众的愿望,同时也是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江苏提出了力争在明年5.12之前率先基本完成援建工作任务的目标。面对时间短、任务重的态势,省援建指挥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央的要求和绵竹当地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又好又快地推进项目建设。经我省援建领导小组审定的第一、二、三批援建项目共219项,安排援助资金74.8亿元。按我省三年财政援建资金79.74亿元测算,已安排项目投资占援建资金的90%。目前,已开工项目109个,工程投资量完成80%的项目33个,交付使用16个;累计完成投资量达21175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29%。

充分论证,规划先行。科学重建,规划为先。省援建指挥部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统筹推进城乡布局、住房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首先是迅速及时做好规划。组织全省38家单位120名规划设计人员赶赴绵竹,现场调研勘察,于去年9月底完成了绵竹市区、镇乡、集中居住点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在第一时间为援建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其中《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绵竹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和汉旺等镇、乡总体规划,成为四川省重灾区首批通过专家评审的县、镇级规划方案。其次是严谨细致做好规划。坚持重大项目确定前必到现场察看以及投资计划确定“六方会审”的原则,省援建指挥部、各市援建指挥组、绵竹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及项目使用单位六方共同研究确定。对存在不同意见的项目投资计划,反复召开协调会加以研究确定,形成一致意见以后才正式纳入投资计划,避免了许多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再次是因地制宜做好规划。无论是省级的项目,还是各对口支援市(县)的项目,都要求项目规划必须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立足当地的环境资源禀赋,体现当地的人文历史特色。如无锡市在对口援建地震重灾区汉旺镇过程中,综合考虑新老镇区关系和镇域建设情况,确定采用原地异址重建方式,制定了《绵竹市汉旺镇总体规划》。规划为汉旺镇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独具特色的旅游主题区、一镇八村的镇村布局结构、三区两园的功能主体区、一区多园的工业布局和“川流不息、生态家园”的空间理念,确立了四轴四区的镇区总体架构。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同志说:“汉旺镇的总体规划起点高,标准高,充分融合了汉旺的地域特点,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总书记和总理先后到汉旺援建工地视察,对江苏的援建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统筹安排,民生优先。围绕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六有”目标,省援建指挥部确定实施“群众安居、就业援助、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振兴、智力支持”六大工程的计划。从这六大工程不难看出,在援建工作中,我省突出强调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需要的问题摆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上。一方面,在投资结构上体现民生优先。安居才能安定,安居才能乐业。我省把城乡住房恢复重建作为援建“一号工程”。计划安排城乡住房援建资金37.3亿元,占我省援建资金总额的42.4%。这在18个对口援建灾区的省份中是资金量最大的。此外,安排教育类项目43个,总投资14.7亿元;卫生类项目30个,总投资3.91亿元;文化类项目5个,总投资0.55亿元:民政类项目8个,总投资0.31亿元。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安排城乡道路项目71个,投资13.66亿元;水利、供(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项目9个,投资1亿元。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进度上体现民生优先。让受灾群众尽快入住永久性的安全住房,是安定民心、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在农房建设方面,为了加快建设的进度,我省采取了以下援助措施:拨付4亿元,建立农房重建贷款担保资金,按1:6放大,可贷款24亿元。户均可贷2万元;鉴于绵竹市灾后财政困难,拨付3.6亿元,用于应由市财政承担的户均3000元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安排专项资金3.88亿元,支持农房集中居住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在此基础上,再安排12亿元,按照户均1万元标准,补助农房重建。有这些政策措施的保障,到2009年9月1日前,农房重建将全部完成。同时,优先安排教育、卫生、民政、文化项目的恢复重建,除个别学校外,各类学校重建确保在2009年秋季入学前交付使用;城镇住房建设项目和卫生、民政、文化类项目也将在2009年底基本完成。

严格监管,确保质量。对于援建项目,我省在一开始就确定了所有援建工程质量必须高于江苏平均水平的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省援建指挥部特别注重对项目立项、实施等全过程的监管,使项目在阳光下运行,让灾区群众从项目实施中收获最大的效益。一是依靠专业团队加强对项目的监管。项目规模的控制重在设计,为了组织好对项目设计方案的审查,省援建指挥部对每个项目,从规划设计到评审各个环节,都组织江苏和四川专家进行论证,专门邀请了长期从事学校、医院、福利院、自来水厂建设的设计专家对我省首批与第二批79个援建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优化项目设计方案,统一建设标准,严格控制投资经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门选派安全质量监督专业力量进驻绵竹,对我省援建项目安全质量进行监督,确保不出质量安全问题。二是依靠制度创新加强对项目的监管。我省在援建工作中创造性地对80%以上的项目实施了代建制管理。在代建制模式下,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代替建设单位行使建设期项目法人的职责,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项目管理水平,同时把建设单位的职责在建设期间划分出来,即建设单位不直接参与项目建设,从而有效克服了建设单位对投资的人为影响,基本杜绝了初步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施工图预算超概算、工程竣工决算超预算

的“三超”现象,割断了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从制度上消除了建设单位的权力寻租。三是依靠社会监督加强对项目的监管。所有援建项目都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招标网站在四川和江苏媒体上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专业机构的联系合作,就援建项目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在实施过程中全程接受他们的监督。苏州市在援建工作中还首创灾区第一个规划展示厅,免费开放,把建设蓝图展示给老百姓看,既提振了他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又通过这种方式接受群众的监督,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着眼长远,助推绵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援建工作中,我省一方面着力解决绵竹灾后恢复重建的一系列紧迫问题,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在支援“硬件”建设的同时更提供各种形式的“软件”支持,努力拓宽援建工作的思路,力争为绵竹灾区留下一支“撤不走的队伍”和一台“永不停歇的发动机”。

注入活力,全力振兴地方经济。绵竹曾是四川省县域经济“前四强”,地震使东方汽轮机厂、剑南春集团等龙头企业遭到重创,全市直接经济损失达1400多亿元,东汽集团更是作出了迁址发展的决定。为了振兴绵竹地方经济,省援建指挥部在周密调查、严格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从搭建载体和平台入手,全力建设好三大园区的总体思路,以此为绵竹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经济恢复注入新的活力。三大园区分别是“江苏工业园”、“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和“无锡汉旺产业园”。江苏工业园位于绵竹城区以南,规划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在对口援建的三年内将优先建设位于园区东部片区的2 2平方公里范围,投资6亿元,其中江苏承担5亿元,目前园区筹建工作已全面展开,在201O年第一季度可望实现首批企业入驻。江苏高效农业示范园位于绵竹市九龙镇,投资2150万元,核心示范面积300亩,示范面积5000亩,辐射面积50000亩,重点发展果蔬、饲养和观光农业等,比照绵竹地区和我省镇江市气候、土壤、地貌等条件,确定具有丘陵地区农业开发经验的镇江农科所作为实施主体,由我省著名农业专家赵亚夫牵头,按照“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促进农民赚”的路子,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对此项目进行了专门报道。无锡汉旺产业园位于绵竹市汉旺新镇区北侧,产业定位以机械加工、服装、轻工纺织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汉旺镇与无锡市已初步达成一致意见,将组建锡旺公司,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在全力推动园区建设的同时,我省在援建中也注意加强产业引介工作。去年10月,在南京成功举办了四川省大型招商说明会,我省有200多家企业参会。此外,还先后组织了100多家著名企业来绵竹考察,一批企业已经确定了投资意向。除了省一级的统一计划,各市(县)也立足实际,为各自的援建对象制定了立足长远、针对性和操作性俱强的产业振兴计划。如江阴市在对口援建绵竹清平乡时,充分利用新德阿公路(即德阳到阿坝的公路,从这条公路走,成都到九寨沟的路程可从现在的9小时缩短到4.5小时)修筑的契机,结合清平乡自身的特点,确立了发展“过境旅游”的产业计划,努力把清平乡打造成为这条旅游线路上重要的中转站和生态旅游基地。这一计划既符合当地的实际,又体现了一定的前瞻性,给当地经济社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绘就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筑牢基础,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突如其来的地震使得绵竹许多公共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群众的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援建不仅在于经济的扶持,也必须包括社会生活的恢复和重建。为此,省援建指挥部着眼于促进当地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加大支持力度,做了很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在教育方面,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接轨,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中小学校舍,新校舍硬件建设水平超过江苏的平均水平,抗震标准全部达到8级。同时,加强江苏与绵竹两地学校的对口援助,选派58名优秀教师到绵竹支教,组织我省特级教师赴绵竹培训教师,开展我省重点学校与绵竹中小学建立友好学校关系等活动,从软件上支持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医疗方面,一方面直接服务于民生,针对地震中丧失子女,灾后有重新生育愿望的群众开展再生育工程;针对地震中致残的群众开展家庭与社区相结合的康复训练计划等。另一方面,与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帮助县和乡镇医疗机构发展特色项目,整合医疗资源,整体提升绵竹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此外,江苏医疗队还结合去年5.12以来的医疗救援工作实践,编撰了《地震灾难医学》一书,该书的出版将填补国内的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在就业方面,组织江苏企业赴绵竹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已经举办了3场大型招聘活动,累计向四川灾区提供有效岗位信息42870个,吸纳四川灾区劳动者6273人次。积极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训,提供从“家门”到“厂门”的“一条龙、全程化”跟踪服务。江苏红豆集团、南京卡斯迪莱服饰有限公司等企业已在绵竹设立了培训基地。在文化方面,立足于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如苏州市利用绵竹年画与苏州桃花邬、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齐名为中国“四大年画”的资源,提出了“做大做强绵竹年画特色产业”的产业援建工作思路,以绵竹市孝德镇射箭台村为基础,投资3000万元打造绵竹年画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加强苏州、绵竹两地年画产业的互动和交流,拓宽绵竹年画销售市场,使绵竹年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新的生机。在生态方面,把环保理念融入产业发展规划,在产业升级中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我省援建的三大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极大地改变绵竹经济依赖磷矿开采和磷化工产业的现状,有利于当地长远的生态修复和环境改善。在社会治安方面,我省先后选派了500多名干警入驻绵竹,积极协助当地公安干警开展打击犯罪、治安巡逻、清查隐患、灾后重建和各项便民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方面,响应团中央“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从我省10余所高校中挑选出31名志愿者赴绵竹开展教学、心理辅导等志愿服务工作。南通市“江海志愿服务站”还在绵竹成立了分站,把“江海志愿者”的品牌带到了四川灾区的土地上。

注重“造血”,共同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在对口援建中,江苏援建工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给绵竹干部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人评价说:“江苏的干部不仅想干事,而且能干成事。”科学援建,除了“输血”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造血”,把东部沿海地区比较成熟、先进的发展理念注入当地干群的观念意识深处,这对绵竹未来的发展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应绵竹市的要求,我省决定将用两年时间分7个班次组织约360名绵竹干部到江苏培训,利用东部发达地区优质丰富的培训资源,在学习和交流中提高绵竹干部科学发展的能力。培训班次初步确定为副科级干部主体培训班、新农村建设培训班、工业经济建设培训班、局长培训班、村(社

区)干部培训班,内容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此外,双方还初步确定,选派部分优秀青年后备干部到江苏挂职锻炼。对于江苏干部来说,援建工作也是一个难得的向灾区干部群众学习并提升自身科学发展能力的机会。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绵竹人民所表现出来的自强不息、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和各级干部执政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牺牲精神,让江苏援建工作者深受感动,深受教育。同时,援建任务的艰巨性也考验着江苏援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以“创业、创新、创优”的三创精神为指导,江苏援建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引进了很多新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比如代建制,这种项目管理模式在江苏尚处于摸索试行的阶段,但在援建四川工作中已经成为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并且在实践中充分体现了其科学高效的制度优势。通过援建工作,援建干部的工作思路拓宽了,工作能力增强了,工作经验丰富了,很多创新思路和创新做法将作为制度固化下来,应用于江苏未来的发展实践。

倾情奉献,争创一流援建队伍

对口援建任务异常繁重,条件十分艰苦,在援建队伍出发之前,省主要领导就提出了要带好援建队伍,展示江苏人精神风貌的要求。适逢中央在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省援建指挥部因势利导,组织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携手共建新绵竹”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全体援建人员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援建工作作为最好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平台,同时在援建工作中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通过援建工作和学习实践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过硬、作风正派、勇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一流团队。

制度管援建。制度是最可靠的管理工具。省援建指挥部从建立起就注重以制度管人管事,第一时间制定了指挥部工作规则、工作人员守则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明确了“三要八不准”的要求,即要坚决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要自觉服从当地党委、政府领导;要热情服务当地干部群众,充分尊重当地民风民俗。不准收受礼物、礼金或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不准接受影响援建工作公正运行的宴请、休闲、娱乐、旅游等活动:不准在受援方及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业务单位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票据:不准利用职务便利介绍亲朋好友参与援建工程项目谋取私利;不准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及工程验收中弄虚作假、;不准涉足不健康场所,或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不准办事拖拉、敷衍塞责、推诿扯皮;不准在绵竹市工作生活期间未经同意擅自外出。在“三要八不准”的基础上严明工作和生活纪律,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推动援建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党建促援建。无论是在各援建指挥组驻地,还是在热火朝天的援建工地上,随处可见一面面鲜红的党旗。“把党组织建到最前线”,“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这不仅是一句句响亮的口号,而且已成为各援建指挥组提高援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打造援建品牌的实际行动。南通市援建绵竹新市镇前线指挥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出通过“三定三做”(即要求党员定岗位、定目标、定职责,做对口支援的带头人、灾区群众的贴心人、南通形象的代言人)提升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三比三看”(比谁思路宽、看谁劲头足,比谁作风硬、看谁工作细,比谁措施多、看谁业绩好)强化党员骨干作用;通过“三争三创”(争当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干部,援建项目推进到哪里就把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在哪里)发挥党员楷模作用,积极构建党建促援建工作新格局,推动了援建工作有序、有力、有效进行。四川省委组织部巡回工作组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巡回工作简报》中对南通市以党建促援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

廉洁保援建。每一项援建工作都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绝不容有丝毫懈怠;每一个援建项目都承载着灾区群众的期盼,绝不容有丝毫马虎;每一份援建资金都凝结着江苏人民的深情,绝不容有丝毫浪费。本着这一精神,省援建指挥部始终坚持援建工作与廉政建设同步推进,建立了对口支援资金使用、物资采购、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制度,公布了项目招标网站,开展项目招投标专项检查,与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部签订了廉洁从政责任书和承诺书,确保把每个项目都建成合格工程、廉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苏州市在这次对口援建中派出了6个指挥组,投入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为切实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确保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优秀,维护江苏援建的整体形象,全体援建人员都公开进行廉政承诺,与各施工、监理单位签订了《廉政责任书》,建立健全援建工作各项管理制度,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口援建廉政建设的意见》,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强支援方与受援方之间的工作联系和会商,设有专人负责与上级监督检查部门以及受援方监管机构进行日常联系,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管网络;在搞好指挥组成员自身党风廉政建设的同时,把党风廉政建设逐步向施工、监理单位全体党员及其他从业人员和施工、监理单位诚信守法行为延伸,构建了覆盖援建项目全线的廉政责任网络和廉政工作机制,确保援建资金不出差错、工程项目顺利推进。

深情献援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江苏援建的干部员工们冒着生命危险,夜以继日工作着。他们自进入灾区以来,平均每天都遇到一次3级以上余震,下乡工作还经常冒着被飞石流沙掩埋撞击的危险,但他们克服了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患病不离岗,家里困难不回家,抢时间、抢进度,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援建项目,很多同志立下誓言,“绵竹不美好,我们不回家”。从援川工作开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援建队伍中涌现出了无数好人好事:省援建指挥部总指挥梁学忠同志因劳累过度两次突然晕倒,医院要求留院静养一段时间,但他只在医院呆了一个晚上就出院奔赴绵竹援建指挥前线;副总指挥李亚平自己身患糖尿病,家里老母亲生病在医院开刀,他也没有时间回去看望,仍然坚持工作:副总指挥刘大威和王永安分别患有肺炎和高血压,但也都带病坚持在援建第一线。南京市建工局局长贾德裕身患严重的糖尿病,每天要注射两针胰岛素,但在援川过渡房建设任务刚刚下达之后,就主动请战深入绵竹灾区,由于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他的血压一度升高到100/160,至今他仍留在援建前线。留德博士、心血管专家孔祥清,从去年5月13日赶赴灾区后,就一直战斗在绵竹医疗卫生第一线,在为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同时,还就灾后如何尽快恢复和建立医疗卫生体系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苏州援建指挥组总指挥沈国芳在不到三个月内接连失去三位至亲的情形下,仍然坚守在援建工地上。江阴援建指挥组的沈文华在即将退休前主动请缨到灾区工作,而且还到了条件最为艰苦的清平山区。为了援建工作,各指挥组还有的同志推迟了婚期,有的同志孩子刚刚出生,有的同志孩子即将面临中考、高考,但他们都不讲困难,不辞辛劳,坚守岗位。正如徐州援建指挥组党委书记、副总指挥苑玉彬所说的,参与援建工作“于公,是无尚光荣的使命;于私,对得起自己的人生”。援建工作者们以他们的无私奉献和扎实的工作成效,弘扬着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挥洒着兄弟般的友谊,书写着大爱无疆的真情,展示着江苏援建的品牌,赢得了灾区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上一篇:医生新年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骨科科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