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物流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1-19 10:11:01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钢铁企业;SLP方法;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F081 文献标识码:A

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类似于大型物流园区的仓储布局设计,但是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布局方案设计中又有一些特殊性要求,例如钢铁企业的热装热送对时效性的要求等。通过对近年来仓储布局相关论文[1—4]的研究,目前主要的仓储布局方法有ABC分类法,遗传算法、Apriori算法、SLP方法,以及论文[5]提出的仓储布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因钢铁企业自身庞大,其生产单位的主导作用远大于仓储单位,仓储布局需要在生产单位布局确定后才能确定,这与零售商品仓储有明显的不同。经过研究分析,这里主要探讨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1 面向钢铁企业的SLP方法

SLP是一种设施规划方法,主要应用于工厂设施设备的规划布置设计领域。鉴于钢铁企业的运输量由生产单位的需求量来反应,仓储量受企业订货和原燃料季节性需求影响,以及某些生产过程中确定的时间约束,因此,从基本要素、物流关系指标、非物流关系指标及综合关系分析方法方面对SLP方法进行改进[6]。

基本要素增加生产单位和仓储单位。定义钢铁企业中生产单位为物料经过后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单位,仓储单位为物料经过后不发生质变的单位。并将物流量Q分析分为仓储单位仓储量分析和作业单位间运输量分析两部分。

物流关系分析时引进运输强度的概念,以表达钢铁企业内物料运输的难易程度、成本的高低。

非物流关系分析沿用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

改进的SLP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的流程如图1—1。

2 改进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J钢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水路运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生产厂区分为老区、滨江区和新区三个部分,集采选矿、钢铁冶炼、钢材轧制为一体。布局图如图2—1。

2.1 物流关系分析

2.1.1 仓储物品P分析

J钢铁厂的仓储物品按原燃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备品备件分为五种类别,其中主要包括物品如表2—1。

2.1.2 大宗货物运输量Q分析

大宗货物物料运输量如表2—2。

2.1.3 物料流量及流向分析

对其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及物料的流向进行整理,如表2—3。

2.1.4 物流量从至表分析

根据物料流量及流向表做出运输强度从至表如表2—4。

2.1.5 物流关系相关等级分析

根据运输强度等级划分,整理运输强度从至表做出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

2.2 非物流关系分析

2.2.1 非物流关系原始表

依据钢铁企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指标及指标标度[7],做出非物流关系等级原始表。

2.2.2 非物流关系相关表

根据改进的SLP方法中非物流关系评价指标对J钢铁厂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非物流关系进行评价,最终得出非物流关系相关表2—7。

2.3 综合关系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和非物流关系相关表组合成综合关系表:

将综合关系密切程度按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如图2—2。

在生产单位位置固定的基础上以仓储面积、仓储需求、可用面积及需求面积作为约束条件,根据作业单位综合关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对仓储单位进行布局。做出布局方案如表2—9。

其不同物料的备选仓储位置厂区布局图如图2—3。

3 结束语

通过对J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改进后的SLP方法在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中能较好的运用。SLP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更合理的优化厂区内的仓储布局,对探寻钢铁企业仓储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荣,李超群. 基于ABC法和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的仓储区域布局优化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83—187.

[2] 戴雪蕾. 基于遗传算法的药品仓库货位布局优化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09(3):56—58.

[3] 张智勇,张新辉,刘杰.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在配送中心储位规划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2(4):56—59.

[4] 杨嘉伟,黄浪. 系统化布置设计在物流公司仓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7):122—125.

[5] 赵晓卓,王利,韩增林. 现代物流环境下仓储设施规划原则与方法探讨[J]. 地球研究与开发,2005,24(6):52—55.

[6] 孙晓. 一个改进的SLP方法——研究与实践[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数据支撑ERP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3-0071-01

1 前言

信息化是这个时代的流行词,它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引领着各个行业信息化的革命。随着国内钢铁业的整合的加速进行,钢铁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钢铁行业历来重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在管理信息化方面,以ERP为代表的管理信息系统近年来在钢铁企业也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钢铁企业整体信息化中数据支撑系统在在炼钢厂中的实施与应用。

2 数据支撑系统

数据支撑系统又可认为是薄MES(制造执行系统)。在MES系统中扮演数据库支持的角色。数据支撑系统面向生产过程,着力于生产的控制、数据流的采集与传输及业务流的跟踪。在企业信息化五层结构中处于第三层(如图1所示),

该系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决策层提供数据依据。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都加强了基础自动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构架工厂级、公司级乃至集团级的ERP类管理系统。为了避免像其它企业实施信息化时出现的信息不及时、生产与管理脱节、生产指挥滞后等问题,又根据实施本系统的钢铁企业炼钢厂特有的生产现状,实施了具有其特色的三级系统:数据支撑系统。本系统主要是以现场生产实时管理和物流跟踪功能为主,能及时准确的与ERP及相关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整个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稳定性和可移植性,便于系统的软硬件的升级和再开发。

本数据支撑系统从接收炼铁厂铁水开始,能够实现对每一炉钢从倒罐站到转炉炼钢、连铸浇钢实时生产状态的跟踪,能够对坯料入库、坯料判定进行管理。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内下发合理、有序的各工序生产作业计划,及时收集各工序的生产相关信息,做到信息的及时交换、共享和监控。为生产计划的执行和调整提供及时信息。同时还加强对各种原料、能源消耗的监控,提供一些预警信息,供操作人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销售人员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其它相关订单情况、生产线的生产状况、企业近期生产计划、企业产能现状等各种数据,以便对销售订单做出合理的调整,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

3 系统实施方案

(1)硬件设备:本数据支撑系统采用C/S结构方式,选用两台主机服务器。一台用数据库服务器,另外一台用作在线热备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集群技术,将主机系统连为一体。数据和应用逻辑分开使得数据库的升级和扩展更容易,同时也使得应用逻辑扩充、修改、完善更加方便,从而缩短系统升级的时间,减少升级费用。数据库和应用的运行效率更高。服务器要求是可靠、高性能的UNIX服务器,拥有出色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提供大容量的内存、高速率的CPU运算性能及存储磁盘阵列,磁盘阵列中的数据能够通过服务器内置的磁带机定期备份到磁带中,可用于保存系统长时间不用的数据或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恢复。两台服务器通过Cluster结构实现热备用,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尽量缩短软件故障的恢复时间。一旦任何一台发生故障时,故障主机上的运行功能自动由另外一台接管,以期实现整个生产系统的可靠运行,并且能够为今后的生产管理升级时留有余地。

(2)软件系统:ORACLE作为该项目的数据库软件,它能够提供稳定、可靠、性能优越的企业级数据库管理模式。主要功能产品包括,Oracle服务器, Oracle Client,Oracle Developer 6i(C/S结构)。开发工具采用与ORACLE无隙接口的Oracle Developer 6i,其强大的触发器功能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

4 系统主要模块

(1)生产计划管理:根据ERP核发的日生产订单数据(订单号、钢种、产量、生产日期、规格等),按质量生产标准,确定该生产计划的工艺路径,再根据炼钢厂生产设备状况并平衡炼钢和下游工序的生产能力,确定具体的生产工艺路线和各工序的炉次生产计划数据,生成浇次计划(浇次号、浇次炉数、计划开始时间、炉次号、钢种、坯料生产规格等),然后结合铁水供应信息,手工编制具体的炉次计划(炉次号、工艺路线、开始生产时间、钢种等),将生产作业计划下发至各操作岗位,在各操作室设置的数据支撑系统操作终端,显示本工序的生产作业计划要求,操作人员按此要求进行生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调度人员可以对生产计划进行相应调整(删除、追加、变更),来保证连浇的顺利进行。

(2)质量管理:接收四级ERP下发的质量标准数据和生产工艺标准,并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其中包括:各个生产阶段(铁水预处理、转炉、精炼、连铸)的成份;冶炼产品的判定成份;工艺路径;吹炼、精炼和连铸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目标值;冶炼标准时间;浇铸板坯的拉速;二次冷却制度等标准数据。接收检化验系统对各工序钢水试样的化验结果,对坯料进行钢种和表面质量的判定和管理,向ERP和其它相关系统传送坯料的表面质量判定数据,收集生产各阶段的质量相关数据。

(3)物流跟踪管理:物流跟踪管理,主要是监视炼钢、连铸的实际生产进程,完成从铁水进入倒罐站开始,至坯料出库的整个生产流程的物流跟踪,使生产管理人员从整个车间的生产层面上有一个宏观的掌控,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协调生产,特别是发生异常情况时,厂调可根据此生产物流的实时跟踪信息,及时、准确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以使每个连浇计划能继续进行下去。炼钢区域以炉次为对象进行物流跟踪。

(4)汇坯料库管理:坯料的入库管理:根据接收的坯料生产实际数据,按实际库存地址保存到系统虚拟库位中。坯料的出库管理:根据销售公司核发的坯料出库计划,进行坯料的出库处理。坯料的入库管理、出库管理都要及时准确的数据流传向ERP及其它相关系统,以保证业务流的畅通。库内移库:根据订单实际生产需求,在厂级库之间进行物料的移动与转储。

5 结语

由实施本系统的生产厂自身存在的一些原因,导致系统实施有一定困难。尤其是生产计划、坯库、质量这个三模块,是本系统的技术难关也是本系统最大亮点,基本上弥补了业务流程上的缺陷。现在本数据支撑系统的实施与运行情况已达到并超过了项目初期制订的目标,成为具有其生产厂特色的信息化系统,成为生产厂生产和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整体信息化中起重要的作用,使企业全面加强了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Kevin Owens(著) 欧阳宇(译) Oracle触发器与存储过程高级编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10月

[2] Price,J.(著)冯锐,由渊霞(译)Oracle Database 10g SQL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 钢铁厂;厂址选择;环境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81-0213-01

工业布局体系中厂址选择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周边的环境、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众多因素,一旦投入生产,就很难再作出变更。以往由于厂址选择工作失误而造成经济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情况在国内时有发生,而钢铁企业具有消耗原料燃料大,生产过程复杂,污染严重等生产特点。在考虑企业选址问题时更应结合其生产特点进行更深入更细致的思考。钢铁企业厂址选择的任务,就是在钢铁工业企业总体布局规划和区域工业开发的基础上,根据厂址选择原则和要求,结合地区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运用厂址选择的理论,即运用工业区位论原理,根据企业区位指向,选择厂址布局地区,运用区域工业规划和布局理论,选择厂址布局地点,运用厂址最优位置确定的理论方法,选择厂址具置,使工业企业建成投产后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1 钢铁厂厂址选择工作的程序

厂址选择一般按准备工作、现场踏勘、厂址比选和编写报告等四个阶段进行。

1)准备工作。根据国家计划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任务书中规定的规模、产品方案、建厂地区等内容,拟定选厂指标,在地形图上初选厂址,并组织选厂组。选厂工作一般是由设计单位负责,对于重要厂址,要有相关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铁路运输、水路运输以及城市规划等部门选派专业人员参加。

2)现场踏勘。是对图上初选厂址在现场逐个进行调查研究,察看现状,搜集资料,落实条件。必要时,可增补或删减候选场址。

3)厂址比选。是对具备建厂条件的几个方案,分别做出外部建设工程规划,算出可比的外部工程以及由于场地位置不同而引起内部工程相异部分(如地基处理等)的建设费用和经营费用,进行分析论证,科学决策。

4)编写报告。是向有关上级管理部门或建设单位提供工作成果。报告书内容见厂址选择报告。

2 影响厂址选择的主要因素

2.1 满足工业布局

建设大型钢铁企业,对全国工业布局,一个区,一个城市合理发展,各工业区协调发展有重要作用,在考虑其布局时应根据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镇”的方针,按“工农结合,城乡结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对钢铁厂进行合理的厂址选择和合理布局,与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相互协调。

2.2 运输因素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原材料铁矿石和煤炭,具有很大的物料消耗和钢铁产出,因此合理的运输条件会大大缩减费用,提高企业效率。在选择布局钢铁企业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厂址距离铁矿和煤矿的远近。例如,我国四川省攀枝花钢铁企业在选址时,企业位于铁矿区, 距焦煤产地保鼎煤矿十几公里,煤矿储量丰富,其他辅助材料也距离企业很近。丰富的矿产和便利的自然条件使得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选择运输方式时,所选的方式应满足企业运输量的要求,并有一定富余能力,满足企业正常生产。钢铁企业运输量大,运输方式易选用铁路和水运。在考虑运输方式的同时,为减少运输成本,钢铁企业应尽可能接近销售市场。

2.3 建设因素

钢铁厂的选址少不了要考虑建设因素,其中水和电是最基本的两项。钢铁企业是大量用水的企业, 供水水源应满足既定规模用水量的要求,也考虑企业发展的用水量。水源一般靠近厂区,以缩短供水管长度,节约成本。另外钢铁企业也是用电量大的企业, 在考虑供电电源时,应保证供电电源充足, 并保证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和持续性。考虑随着厂址距离增加输电线投资的增加,钢铁企业尽可能选择在供电网经济半径之内。

2.4 “三废”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三废”,对周围环境易造成污染,除需有完善的“三废”治理工程设计外,工厂不能选择在现有城镇的上风向和生活水源的上游;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不能构成对相邻企业的危害,安排好“三废”处理场地和废渣排放场地,尽量远离生活区和居住区,可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适当在工业区布置绿地和景观。考虑工业过分集中对环境的污染,在进行企业布局时正确处理集中和分散关系,使企业均衡分布。

2.5 场地因素

1)场地面积。要选定的厂址在力求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一定要足够宽敞,以便能适应目前的占地空间要求,以备扩展空间、职工停车场所、运进和运出材料的运输设施、等待装卸的货车和有轨车的额外场地等方面的需要。而厂区面积应满足现有规模用地要求也适应钢铁厂以后改建,扩建的要求。

2)地形地势。厂址场地地形要较为平坦,并有适当的缓坡,要避免位于四周地表水汇集或被淹没的低洼地区。场地应能满足生产和运输技术要求, 并利于场地自然排水的需要,但不能因场地自然坡度过大引起基础埋置过深,土方工程量过大而增加基建投资。

3)工程地质。钢铁厂厂区场地要避开发震断裂带、有泥石流和滑坡等直接危害地区、发育的岩溶区、3级自重湿陷性黄土还有古墓、古井、砂巷、淘金等等工程地质不良的地区。天然地基要有合适的承载力,一般不宜小于0.15MPa。

4)水文、气象。场地要不受邻近水域洪水位或潮位的淹没,一般要高于设计频率的计算水位以上。钢铁企业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一般为5m~6m。厂址地下水应在建筑物基础底面以下,冬季地下水位,不宜高于冻结深度,以利于减少地下建筑物的工程量,加快建设速度,以提高工程质量。厂址地下水应无侵蚀性,以保证建筑物,构筑物基础和地下工程管线不受腐蚀,节约基建投资。山区,要避免山洪的威胁和防止溶雪、雪崩造成的危害。场地不能选择在窝风、多雾、经常无风或产生逆温层的地区。

2.6 厂址的协作条件

钢铁企业一般是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企业,为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必须有足够的设备和备品备件供应,要有强有力的机械加工和维修能力,若厂址附近具备这些条件,便可发挥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减少辅助设施投资和降低生产成本。工厂在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条件如石灰、水泥等能否就地取材,施工力量和施工场地是否具备,对建设进度起一定作用,在选择钢铁企业厂址时应考虑厂址附近是否具备这些条件。

3 结束语

厂址选择是一项包括政治、经济、技术的综合性工作。必须贯彻国家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多方案比较论证,这就要求设计者要熟知国家行政和行业的各种规范,了解钢铁企业的工艺流程,多角度、多因素综合考虑,选出投资省、建设快、运营费低、具有最佳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厂址。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城市工业布置基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7.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轧钢系统;运输方式;特点;设计

前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在现有资源条件还是管理理念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钢铁企业发展过程中,轧钢系统作为其重要的生产内容,对其总图运输进行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在当前钢件行业产能过剩的大环境下,钢铁行业工程设计企业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模式,从而努力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降低设计成本,实现快速设计,从而更好的迎接市场的挑战。轧钢系统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便利性,所以需要对其总图运输进行设计,文章就从轧钢系统总图运输设计入手,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以便于为其他设计项目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1 轧钢系统概述

轧钢系统作为钢铁行业的工艺生产过程,其是围绕着扎钢车间展开的,从而实现从连铸坯、热轧、冷轧至成品形成的一个完整生产工艺过程。

1.1 轧钢车间的种类

在钢铁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轧钢车间是作为最终产品的生产车间,即通过轧钢车间的生产,从而使钢材得以成形。而在对轧钢车间种类进行划分时,也需要以其所生产钢材的种类不同来进行划分,通常情况下轧钢车间会生产板材、管材、型材和钢丝等四类钢材,所以按钢材种类进行划分也可以将轧钢生产车间划分为以上四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轧钢车间往往是指热轧车间、冷轧车间、线材车间和钢管车间等,而热轧和冷轧车间具有典型意义,文章以这两种具有典型意义的轧钢车间进一步进行探讨。

1.2 轧钢系统的特点

轧钢车间相对于其他车间相比,其组成结构较为简单,而且也不需要多少辅助生产车间,其主要包括生产主厂房、主电室、磨辊间、水处理系统等,而生产过程主要都是在轧钢主厂房内完成。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轧钢车间设备开始向大型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这对于轧钢系统生产效率的提升,实现节能、环保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相对来讲,其投资额度也是十分巨大的。

1.3 轧钢系统物流特点

轧钢系统的热轧车间和冷轧车间由于其生产工艺的性质决定了其运入和运出的货物,热轧车间运输量主要以连铸坯和热轧板卷为主,其他的耐火材料、机械备品、废品、铁皮渣及污泥等所占货物运输的比例并不大。而冷轧车间运输的材料与热轧车间类似,主要也是热轧钢卷、轧辊、锌锭、冷轧板卷等。从轧钢系统所运输的物料性质不难看出,其品种较为单一,而且所占总运输的比例也较大,这就需要采用专业和运量大的运输方式,这样才能确保运输的经济性和便利性。

2 适合轧钢系统的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特点

2.1 辊道运输

在轧钢车间内大部分轧制过程都是在辊道上进行的,辊道可以说是轧钢工艺车间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辊道也可以作为一种运输工具,但当其作为运输工具时,适应性并不大,由于其需要采用电机进行驱动,所以更适用于在厂房内对连铸坯和板坯进行运输。

2.2 运输链

其主要优点与辊道运输相同,但运输链可有一定爬坡率,可适应运输起终点之间的高差。由于大型生产区域之间必有道路干道隔开,而且运输链特别适用于热轧与跨轧厂房的钢卷运输。但运输链结构环节较多,一旦出现故障,检修时间较长,容易影响运输生产,一般不适合远距离运输。

2.3 铁路运输

运量大、速度快、对货物种类适应性广,能耗低,特别适合远距离、大流量、大件、集中货物的运输。同时,铁路运输作为一种生产、生活通用的公共运输方式,厂内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方式,可以使厂内外运输顺利对接,减少转运作业,降低综合运输成本。但铁路运输有占地较多,生产组织机构复杂,有投资较高的缺点。

2.4 道路运输

灵活、便捷、运输线路投资较少、对地形和地质适应能力强,同时,道路运输也是最普通的交通方式,采用道路可使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四通八达。但道路运输运量小、占地多、能耗高、对环境污染大,同时一次载重量小,若采用高等级线路和大型专用运输设备,又将使投资大幅度增加、维修不易,通用性强的优点也就不复存在。

3 常见的轧钢运输方式

3.1 托盘式运输方式

托盘式运输,最早在冶金行业的使用是在有色金属行业。由于有色金属材料较软,托盘运输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品。托盘式运输方式的特点是钢卷的温度低(常温)、重量轻(10t以下)、生产节奏慢(5min/卷以上),自动化程度较高。在黑色金属领域,托盘式运输最早被用在冷轧的后处理线上,其特点是钢卷温度低、生产节奏慢及运输距离很短。托盘运输方式在热轧主线上首次使用,是马钢的2250mm热轧厂后部运输线,其运输距离较短,目的地较单一,且因采用的是双层结构,所以设备基础很深。

3.2 托盘运输与汽车运输对比

2250mm热轧厂向1700mm冷轧厂送料,需要跨过1580mm热轧线,运输量为70万吨/年。从2250mm热轧厂卷取机的中心线到1580mm热轧厂卷取机的中心线的距离是1940m,运输70万吨钢卷可采用汽车或托盘式2种方案。

托盘式运输与汽车运输对比:可见,托盘式运输方案比汽车运输更为合适,运输特点:一是运输量大,每年运输量共计840万吨;二是钢卷重,最大卷重为40吨;三是钢卷温度高,现有产品大纲要求,钢卷的最高温度为740°C,将来可能为850°C;四是运输目的地分散,2个热轧厂的钢卷需要被运输到2个共计7跨的钢卷库以及2个冷轧厂的原料库;五是运输距离长,运输直线距离总长约1950m;六是平面与立面运输交叉,运输将横过3条马路,钢卷运输过程中存在转向和高度的变化等问题;七是物料跟踪和自动控制水平高,整个运输系统不能采用人工或者手动控制,要求全自动化控制,而且该运输系统与各厂的自动化系统存在连锁关系。

4 结束语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轧钢车间总图运输设计作为多种复杂产品的工厂设计需要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准确下进行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作为工程设计的技术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设计水平,而且还要不断的拓展服务面,更好地应对客户在技术、质量和进度上的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在工程项目设计上不断进取,与时俱进,更好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赢得客户的满意。

参考文献

[1]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编写组.钢铁厂工业炉设计参考资料[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79.

[2]毛灿.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模式探析[J].钢铁技术,2012.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5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通过大规模的信息化改造,推动企业内外部供应链持续增值。建设包括基础自动化系统、过程控制系统、MES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在内的五级信息管理系统,打造“数字邯钢”,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和运营效益。邯钢基础自动化系统覆盖从原料、烧结、焦化、炼铁到炼钢、轧钢、公辅等全流程的生产工艺产线,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邯钢全产线应用的L1级自动化系统达千余套,全部为进口设备。基于数学模型的L2级系统已经成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及量产的关键环节。MES系统促使生产管理流程高效顺畅,改善了生产物流、降低了库存,工作变得高效、流程变得精细、产品变得精致。ERP系统实现了“产销一体、管控衔接、三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同步”,按订单组织生产,提高了产销率。五级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全面、集成、规范、高效的业务管理和高层决策的信息系统支持平台,在提高生产效率、质量管理规范化、缩短交货期、降低成本、改善物流、降低库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二、建立覆盖全产业链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降低物流成本

利用IC卡、RFID(射频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自主设计、研发了车辆物流“一卡通”系统,涵盖进厂原燃料、厂内倒运、成品销售出厂等业务,实现与远程计量、质检远程监控自动取样、物流供应、销售、GPS网上查车等系统紧密对接,加强物资管理,促进物流优化,大幅降低了物流成本。通过“一车一卡一任务”的物流业务管理,使运输车辆在厂区内停留时间由原来平均8小时以上降至2小时以内,产成品出厂车辆由原来的平均8小时以上缩短为4小时以内。全年日均原燃料进厂1003车,同比增加13.5%;钢材外发日均200车,降低运输成本1.72亿元。规范厂区车辆管理,大宗原燃料汽车厂内停时降至1.5小时左右。优化厂区物流,厂内短倒费同比降低4883万元。依托信息化平台,实施延伸管理,进厂煤亏吨率0.52%、国产矿亏吨率0.58%,进口矿综合亏吨率0.54%。在外部铁路物流管控方面,按照大物流战略定位,优化铁路物流和资源调运流程,对港口、矿点进厂原料开展火运接车信息预报,系统实时收集全厂原燃料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信息,实现了原料进厂、成品外发、铁水调配机车的跟踪定位、可视化图形调度作业管理,通过延伸管理,实现了内外部物流的无缝衔接。

三、建设邯钢能源管控中心,实现二次能源高效利用

依托邯钢现有的先进装备,搭建企业能源管控信息化平台,实施集新、老区生产管控、物流管控、能源管控多调合一的高度集成管理模式,实现能源、生产、物流管理的可视化、集成化、操控智能化、能效最大化,促进能源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管控,持续优化管理流程,不断提高能源管理效率,实现了能源效益的最大化。邯钢能源管控中心项目经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审批,列入中央资金计划,2010年3月项目正式启动,采用行业最先进的数学算法建立多介质调度平衡模型,达到在线、离线的能源平衡调度,建立了计划、实绩、质量、平衡等六大功能模块,共计百余项分功能模块,为邯钢信息化整体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配合能源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原有各岗位的自动化改造,部分电站、原水站、空压站、煤气站等实现远程监控、无人值守,由原来的90个岗位整合优化到38个岗位,极大地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能源管控中心在实现能源管理、介质平衡、能源管控功能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了能源梯级利用、生产检修平衡以及水质监测、环保检测排放,二次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国内领先。全年利用二次能源自发电33.7亿度,同比增加3.6亿度;吨钢耗新水降至2.67m3,同比降低0.36m3。高炉煤气、焦炉煤气、氧气基本实现零放散,转炉煤气回收吨钢达到141m3,炼钢余热蒸汽回收吨钢93.3kg,达到行业领先水平。优化设备运行方式,细化“避峰就谷”用电措施,外购电费同比降低8265万元;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0.7kgce,同比降低13.6kgce。全部烧结机实现脱硫,吨钢SO2、COD、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28.2%、39.3%和9.7%。邯钢荣获“全国节能先进集体”称号。

四、注重IT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能

将IT技术和钢铁生产工艺相融合,自主开发了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过程控制水平,促进了精益生产。如:自主开发“一键式”全自动炼钢系统,实现从降氧枪、降罩、加料、氧枪枪位过程控制、副枪测量、自动提枪拉碳的计算机全程控制。邯钢成为华北地区首家实现“按一键”全封闭自动炼钢的钢铁企业,形成了现代化的转炉炼钢技术体系和生产管理模式,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年创效2883万元。将信息化应用于生产成本控制,自主研发“炉炉清”可视化动态数字炼钢新技术。依托ERP整体产销系统平台,采用实时数据聚合的方式对每一炉次全工序消耗数据进行收集和对比分析,使成本管理实现了单炉结算和实时可视的数字化信息管理,开冶金行业“炉炉清”成本可视化动态控制先例,年降本增效1亿元以上。邯钢新区烧结二级专家模型系统,由配料控制模型、物料平衡控制模型等12个控制模型组成,用于工艺函数最优化的采集,实现了工艺烧透、料层厚度、水分等参数控制的自动调节,提高了烧结矿品质。下一步,邯钢将进一步完善MES和ERP系统功能,实施高级计划系统与顾客关系管理CRM系统,实现全流程信息化、全链条标准化,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数据共享、信息集成、高效运转,提高数字化管控能力,全力打造“数字邯钢”。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钢铁企业 生产流程总图布置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钢铁作为工业必选材料,钢铁消耗量日益增多。而钢铁企业日益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钢企发展大炼铁、大炼钢,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为配合日益快捷、多变的市场,更要做到快捷、灵活,这就要求钢铁企业总图布置更加简单、顺畅。而总图布置一旦实施固化,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也会相对固化。

我国大多数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不畅,物流运输存在多次倒运、交叉,物流费用居高不下。简单顺畅的总图布置将给钢铁企业带来更快捷、更灵活的生产流程,进而带来更大的效益。如何适应生产要求,设计简单、顺畅的总图,不言而喻,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1钢铁企业生产流程与总图布置形式

1.1钢铁企业生产流程

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图

石灰石白云石煤粉外购粉焦进口块矿自产矿国内购矿进口粉矿干煤

钢铁企业一般生产流程为:进厂原燃料在原料场堆放;经烧结、球团、焦化等加工后供炼铁高炉生产,生铁供炼钢,粗钢供轧钢,轧钢供连铸、高线、棒材等,成品由成品库外运出厂(见某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图)。

钢铁制造流程是一种开放的、不可逆的、远离平衡的耗散过程。

1.2 总图布置形式

总图布置一定要满足生产流程需要。钢厂总平面布置基本上是两类:第一类是串并联布置。炼钢车间与炼铁、烧结、焦化车间串联,与热轧、冷轧车间并联。该布置适用于地形狭长地带与原料、成品码头(或两个接轨站)相距较远的情况。其主要优点是铁水、钢锭流程基本上系直线形,运距较短;主要缺点是连铸坯需转90°送热轧车间,不利于热送。随着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高炉数大多数减少到4座以下,炼钢车间减少到2个以下,车间布置更加连续紧凑:铸机的出坯线与加热炉-热轧机的辊道轴心尽可能对准,距离尽可能缩短。

第二类是垂直成组布置。炼钢、轧钢车间垂直成组与炼铁、烧结、焦化车间相互按工艺流程成组布置。该布置最大优点是适用于连铸坯热送、轧钢车间热装、热轧的先进工艺。由于连铸工艺的发展,取消了初轧车间与车铸系统,有利于炼钢与轧钢车间成组布置;连铸坯送轧钢车间热装、热轧,炼钢车间势必与轧钢车间垂直布置。

2钢铁企业总图布置形式与生产流程适应原则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多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兼顾厂内和社会,并不断动态优化,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服务。钢铁生产流程的本质是一种多因子流,按一定的程序,在一个由诸多功能不同的工序组成的复杂网络结构中流动运行现象。

生产流程自身要具备上下工序对应、稳定、连续、高效、可回收、紧凑和简捷等特点。

总图布置形式选择符合以下原则:

1、符合生产流程的要求。总图布置形式必须尽量使生产流程顺畅,避免工序间的往返交错,使设备投资最少,占地最少,生产周期最短。

2、最有效的利用空间。使场地利用达到适当的建筑占地系数,使建筑物内部设备的占有空间和单位制品的占有空间较小。

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要便于物料的输入和产品、废料等物料运输路线简捷,尽量避免物料运输的往返和交叉。

4、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使总图布置适应产品需求的变化、工艺设备的更新以及生产规模扩大的预留。

5、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使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作业单位布置在一个区域并就近布置,甚至合并在同一个建筑物内。

6、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钢铁企业对生产流程和总图布置重视程度不够,容易造成重复建设或建设后相互矛盾的严重后果。钢铁企业总图布置形式应该和生产流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实施”。

3钢铁企业总图布置优化途径

钢铁企业的总图布置是从接受原、燃料起直至产成品装运的全过程中将人员、机具和物料所有需要占有的空间做最合理、最透彻的配置,并使之最有效的组合,以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

要达到总图布置优化,可以通过以下一些途径:

1、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优化总平面布置。根据资源、能源和扩建条件确定企业最终发展规模和可能的发展规模。编制切实可行的分期改造方案。

2、结合改造,简化加工过程。大胆改造旧厂区,调整总平面布置,提出总体规划设想和建议,逐步予以实现。要在弄清影响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认真的调查与研究,综合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使企业的总平面布置符合生产工艺流程,减少乃至消除物料的重复搬运和搬运中的迂回、折返等。同时,原有企业总平面布置不合理的局面仅通过一、两次的改扩建是不能改变的,只有一切从长远利益出发,严格按总体规划设想逐步予以改造,持之以恒,现有企业才能旧貌换新颜。

3、合理地调整现有铁路线路布置,挖掘现有铁路潜力。大部分钢铁企业的外部物流运输仍然依靠铁路。铁路线路应尽量布置在厂区边缘地带,宜集中布置。根据货运量、周转期及货物的性质等因素,可考虑共用装卸线。对于多年不用或很少使用的铁路线路予以拆除;对于线路、站场、咽喉当其通过能力不足而改造其又受到限制时,可在对正常生产影响较小的条件下,对现有线路网进行改造,以适应扩建后增加的运量要求。

4、在发挥现有铁路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运输方式。钢铁企业内部物流运输方式,除高炉铁水还必须依靠铁路运输,其他原料、半成品等的输送已转变成在线工艺输送方式,如皮带、辊道、吊车等方式。某些辅料的运输则采用汽车或带式运输为主,以减少土地面积被铁路大面积占用。

5、近期布置合理,远期预留发展。随着土地成本的升高,预留发展用地意味着土地的闲置,无形中降低了土地效益。

6、在企业现有场地上进行改扩建时的竖向设计。优秀的竖向设计不仅不影响使用,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

7、管线布置方面。对在已有的厂区内进行的改扩建工程,其管线布置会受到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布置管线之前,应对管线的性质、管径大小、敷设地点的环境和自然条件等进行分析。

8、充分利用工厂可以绿化的地方,扩大绿化面积。

9、加强总图日常管理。克服建设工作的随意性;合理地利用工厂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制止违章建筑和违章行为;保护环境,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和发展状态;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钢铁厂厂前景观;形象景观;设计规律

中图分类号:J5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9-0231-01

一、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企业一直侧重以生产效益为重心,道路交通以及生活区域配套设施建设也坚持合理实用的原则,相对忽视了厂区环境景观建设。随着钢铁市场的变化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钢材企业面临自身转型和升级,其所固有的历史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也将对厂区形象景观、文化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二、建设现状

新中国成立及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建设投产了一些大型和特大型钢铁厂,这些钢铁厂大多景观环境简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片面追求宏伟、大气。在建设中片面追求空旷大气的视觉效果,照搬国内盛行的大草坪、繁复的植物模纹、刨光花岗岩地面等,忽视人的心理行为规律和环境景观的本质。植物配置仅仅停留在简单种植的层面,未经挑选的不具有改善空气质量的景观树,不考虑植物的季节变化。二是缺乏个性化的企业形象,由于以宏伟、大气为设计准则,大多数钢铁企业拥有宽阔的道路,空旷的草坪,以抽象雕塑为中心的广场,然而厂区环境并不能突出企业特色。

我国现代景观设计起步较晚,当前关于工业企业形象景观研究较少,大多集中在旅游风景区、城市景观、居住区景观等行业。国外在近现代工业进程中建设起许多工业企业,发达国家的工业也都经历了兴起――衰落――复新几个阶段,工业景观的研究相继经历了传统工业绿化――工厂景观生态研究――现代工业形象景观研究,国内在景观生态方面研究较多,而对于现代工厂形象景观的研究较少。

三、具体设计途径

厂区环境建设一般包括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职工休息楼、职工食堂。其中厂前区包括入口大门、厂前广场、厂前建筑群等区域,这里是对外联系最紧密的地方,也是人流集散地,厂前区体现了工厂的面貌,是现代工厂文明的象征。厂前区域环境景观通常由合理的功能分区、景观标志、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组成。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

(一)功能分区合理。钢铁厂厂前区域基本包括行政办公楼、生产办公楼、职工食堂、维护车间、材料库、员工休息楼等建筑。其中,生产办公楼、行政办公楼应布置在厂前区“靠外”的位置,方便通达,维护车间、材料库应靠近生产车间、方便生产,而职工休息楼、职工食堂等应布置在“靠内”的位置,保证安静免受打扰。

(二)景观标志。景观标志是一个企业形象的代表,容易成为区域内的视觉焦点,往往选择与企业诞生的时间、历史背景相关的形象元素,如武钢集团公司厂前区域的雕塑,带有武钢投产时的年代印记。有些企业也选择经过设计带有明显企业形象特色的小品。

(三)植物配置。厂前区植物栽植多采用规则式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法。厂门到办公楼的道路两侧应选用冠大荫浓、耐修剪、生长快的乔木,再配植花灌木、宿根花卉和草坪。为使冬季仍能保持良好的绿化效果,厂前区栽植的常绿树数量应占该区域总栽植数量的二分之一。

植物选择应以本地树种为主,结合钢铁厂污染重的特点选用吸收有害气体、物质的树种,如花曲柳、臭椿、枣树、白桦、卫矛、水曲柳、丁香、赤杨、旱柳、锌树、侧柏、白皮松等,搭配上应注意,乔木、灌木、花卉的高矮、疏密、季相、色彩结合,从而使植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展现不同的景色。

(四)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是厂区景观设计中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由于它被人近距离观赏,最能体现企业特色和场所内涵。工厂景观小品的形式通常有雕塑、廊架、标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雕塑这种形式。例如,钢铁厂利用废弃钢铁和零件制作的装置雕塑,锈迹斑驳,废物再利用同时也体现了钢铁集团的悠久历史。优秀的景观小品不仅具有观赏的功能,应能做到供观赏者每次接触后体会设计的不同内涵和人性关怀。

四、结语

现代钢铁厂厂前区域是一个同时兼顾企业文化,生态绿化需求,人性关怀的场所,在设计中既要符合实际,满足场地和成本要求,又要充分体现场所特点,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笔者还会继续研究工业企业景观设计方法,参与更多的厂前景观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黄学军.工业景观设计浅析[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8.

[2]段文博.基于体验视野下的工业景观改造设计[J].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0.

[3]聂青玉.厂矿企业绿化设计[J].煤炭技术,2010.

[4]陈翠荣.浅谈钢铁厂绿化规划设计中的几个具体问题[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

作者简介:

钢厂物流工作计划篇8

现在施工企业都十分重视钢材的采购工作,一般都通过挂网公开招标来进行采购,下面以一个实例来说明施工企业因不规范钢材采购造成多支出钢材成本的问题。一个施工企业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公开进行了甲工程项目的钢材招标采购,三家投标人给予了投标报价。评标委员会和施工企业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本次评标采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即通过评审且经评审的投标总价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选择了三家投标人中总报价最低的投标人A单位为中标单位,具体规格报价情况。然而,实际供货时,用于钻孔桩施工的圆钢在进货100t后因生产资源较少,施工企业与设计单位沟通进行了设计变更,所用20mm圆钢变更为同规格螺纹钢,重新进行费用统计后,发现在此情况下,数量调整后A投标单位的投标单价不是最低价格,比第二名B投标单位增加了11.7万元,钢材总金额增加了43.2万元。

2钢材采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经对统计表进行认真分析,发现A投标人投标单价明显存在不平衡报价,具体是同规格型号的圆钢的单价比螺纹钢低480元/t。施工企业进一步反思了钢材招标采购过程中的不足和漏洞。

2.1钢材招标计划数量存在问题

2.1.1钢材需用计划数量编制考虑不周全

施工企业经调查,发现项目部工程技术人员对钻孔桩用圆钢的金属理化性能不熟悉,在钢材计划的编制方面欠缺经验。钻孔桩施工之所以用圆钢主要是设计时只考虑到圆钢在水中的耐腐蚀性优于螺纹钢,未考虑到我国的圆钢市场只有包钢、鞍钢等少数几家钢厂进行少量生产的事实。工程施工时为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设计单位一般会对北方地区工程项目钻孔桩用圆钢变更为螺纹钢。

2.1.2钢材需用计划审核不严谨

工程项目部工程、物资人员在钢材需用计划的审核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失误。工程技术人员听到此需用计划是用于招标采购不用太准确时,在图纸不全的情况下,参照电子版图纸提供了钢材的大概用量,同时工程部长、项目总工程师未严格审核钢材需用计划,提醒经验较少的技术人员在提报钻孔桩用的圆钢要考虑设计单位将变更为螺纹钢的情况,造成项目部工程人员只是机械地按照电子图进行钢材需用计划的提报,为投标人进行钢材不平衡报价提供了可乘之机。

2.1.3施工图严重滞后造成计划提报失误

设计单位的正式施工图纸严重滞后,迟迟不能交给项目部工程技术部门,同时施工期中前期不能开工,后期加班加点抢进度。在一片“快”声中,施工企业多存在未能及时获得施工图的情况就匆匆进行钢材招标。由于缺乏正式施工图的支持,大多数钢材招标只能根据电子图或设计概算的总需用量和规格型号的大概用量,这样得出的钢材需用数量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差别,也给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提供了可乘之机。

2.2招标文件存在问题

2.2.1钢材招标文件编制经验不足

施工企业单纯追求中标总金额最低,导致编制时招标文件对“低于成本价的或超过招标人可以接受价格的除外”的理解不深、不到位,没有制订出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说明或避免不平衡报价的措施,直接给投标人进行不平衡报价提供了机会;招标包件划分不合理,同规格型号的圆钢和螺纹钢放在同一包件,可能让投标人利用。

2.2.2评标委员会专家经验不足

评标委员会在进行钢材评标时,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认真、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按照施工企业招标文件的规定,评选出了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但对潜在问题没有及时向招标人进行提示,说明供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隐患和问题。

3解决存在问题的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针对钢材投标时存在的不平衡报价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建立健全物资需用计划管理

3.1.1建立严格的需用计划提报管理流程

项目部建立严格、完善的物资需用计划提报管理流程,不仅能规范企业的物资采购活动、提高效率、杜绝部门之间扯皮,还能预防采购人员的不良行为。物资需用计划是开展各项物资工作的龙头和源头,施工企业必须重视物资需用计划管理,明确工程技术人员提报物资需用计划时必须依据正式施工图纸来进行提报,同时提高工程技术人员提报物资需用计划的经验,对潜在问题提高辨识能力。

3.1.2健全严格的需用计划审核管理流程

施工企业应健全项目部和公司两级物资需用计划的审核管理流程,项目工程科长和总工程师作为第一道关必须严格履行需用计划审核职责,把技术员提报的需用计划与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方案、施工经验相结合,认真审核物资需用计划,尤其是项目总工程师作为工程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必须把好计划审核。同时公司作为上级管理部门也要对集中采购物资的需用计划进行严格的审核,为项目部进行把关,避免潜在风险和问题的发生。

3.1.3建立严格的施工图审核管理流程

项目部要建立严格的施工图纸审核管理流程,积极向设计单位催要正式施工图,对收到的施工图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审核和计算,对如钻孔桩用圆钢等此类问题及时与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好设计变更,既方便施工企业进行施工生产,又避免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

3.2掌握钢材成本和利润,杜绝不合理报价

3.2.1对钢材生产成本做到全面了解,为拒绝不平衡报价提供依据

施工企业还要对钢材生产成本做到全面了解,为拒绝投标人不平衡报价提供理论依据。钢材生产成本一般包括炼铁成本、炼钢成本和轧制成本等三部分。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各项费用与副产品回收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90%,炼钢工艺中粗钢的费用占82%,以1t钢生铁需要1.6t铁矿石,0.45t焦碳为计算依据,参照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t)作为测算依据,形成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碳)/0.9的计算模型,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的计算模型;螺纹钢轧制成本约230元/t。按照上述计算模型,目前(2014年12月10日)铁矿石价格520元/t,焦碳价格1050元/t、废钢价格1900元/t,理论重量与实际重量偏差按5%计算,螺纹钢理论重量的生产成本是{[0.96×(1.6×520+0.45×1050)/0.9+0.15×1900]/0.82+230}×0.95=2160.75元/t。作为专业的物资招标人员,要对钢材的生产成本和基本成本价格有所掌握,这样才能甄别出投标人的不平衡报价。

3.2.2了解利润点,引导供应商让利

钢材经销商的利润点一般分两部分:一是钢厂返利,钢厂按经销商的钢材销售量进行差额返利,销量越大返利越多;二是经销商吃量差,经销商从钢厂买钢材时是按过磅计重,而销售钢材时是按理论计重。国标《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规定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的偏差为6~12mm为±7%,14~20mm为±5%,22~50mm为±4%。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是存在下差,即钢材实际重量小于理论重量。如果经销商单价不增加,仅量差的利润每吨也达到100~150元,再考虑价差,每吨的利润达到200~300元。了解了经销商的利润点,可以结合投标报价时的降幅做到让供应商报低价格,进行让利。

3.3精心编制招标文件,引导合理报价

3.3.1明确钢材不平衡条款

铁路工程钢材招标采购所用的评标办法基本为“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即评审合格的投标报价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评标方法,但低于成本价的或超过招标人可以接受的价格的除外。这种办法过分强调总报价最低为评标依据,暗示投标人利用不平衡报价,降低总价,而在合同履行时,往往不能按照招标文件履约,经招标人造成停工待料损失,因此在编写钢材招标文件时必须明确何种情况为不平衡报价条款,如明确圆钢的投标报价不得低于什么价位:明确钢材报价表中各品种规格出厂价低于对应的钢材基准价2%的报价列为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明确钢材报价表中各品种规格出厂价低于对应的钢材基准价200元的报价列为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等。

3.3.2制订限制不平衡报价的报价机制

企业在编制钢材招标文件时还可以制订限制不平衡报价的机制,明确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将被认定为不平衡报价,列入重大偏差,按废标处理。

3.3.3科学划分钢材包件

施工企业在编制钢材招标文件时,为防止出现不平衡报价现场,还可以将圆钢与螺纹钢划分为不同的包件,如可以将盘条与圆钢分在一个包件中,螺纹钢单独成为一个包件,使相同规格型号的圆钢与螺纹钢不在同一包件,直接防止投标人使用不平衡报价来达到降低总价实现中标的可能情形出现。

3.3.4精心编制招标条款,引导投标人降低报价

钢材招标采购时投标物资报价表中钢材单价=项目所在城市的“我的钢铁网”公布的网络价格+运杂费单价,报价成本分析表中的价格分析项目也按此来进行分解说明,从数学方面来说这几种数据都为正数,数据之和也就是钢材单价肯定在网络采购价之上。但因钢材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存在下差,可以抵消部分运杂费用,使得钢材单价存在低于网络价格的可能。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投标报价表中钢材单价=项目所在城市的“我的钢铁网”公布的网络价格+降幅,使降幅包括原运杂费用和投标人让利,并说明投标人让利为负数,同时在报价分析表中也加入投标人让利一项,暗示投标人必须给予让利,使中标单价低于网络价格成为可能。

3.4选择合适采购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施工企业进行钢材采购时还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采购方式,对于数量巨大的批次应严格按照国家招投标法进行公开挂网招标采购,实行一次报价来决定侯选中标人;对于数量不大的可以选择竞价性谈判的方式进行公开采购,要求投标人实行二轮次或多轮次报价,以最终报价最低者来决定候选中标人,这样可加剧投标人竞争,使其不断降低报价,达到最小成本支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3.5加强人员培养,提高采购能力

施工企业还要加强对物资采购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既能按做到合法合规进行物资采购,也能有良好的预判性和前瞻性,能及时发现采购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利用有利于采购方的条款和规定进行处理,为企业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4结论

管控好钢材的采购价格是施工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有效降低物资成本的一个关键途径。我们要追求钢材采购过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就要不断降低采购成本,以最小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效益。本文通过健全钢材采购过程中的计划管控制度、提高招标文件编制水平和全面掌握钢材生产成本等具体措施,全面减少甚至杜绝钢材采购中的报价问题,引导投标人降低价格,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上一篇:物流部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物流新年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