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督导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1 17:09:50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1

评估范围和时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范围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按规划,我县今年接受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初步均衡达标督导评估验收。具体时间为9月底前市进行过程性督导,10月份各县自评,12月份接受市初步均衡评估认定。

评估内容和标准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和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状况两个方面。公众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的重要参考。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指标

重点评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情况。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

(二)县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指标(100分)

1、入学机会(20分)。(1)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2)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3)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不低于80%;(4)优质普通高中分配到县域内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2、保障机制(25分)。(1)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2)义务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近三年教育经费做到“三个增长”;(3)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制定并有效实施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4)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3、教师队伍(35分)。(1)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2)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生师比达到省定编制标准;(3)建立并有效实施了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制度;(4)落实教师培训经费。

4、质量与管理(20分)。(1)按照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2)小学、初中巩固率达到规定标准;(3)小学、初中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规定标准;(4)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公办义务教育择校现象得到基本遏制;(5)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得到有效减轻。

(三)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县域内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差距、县域内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县域内义务教育择校情况以及政府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调查对象包括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群众。以上参与调查的主体中以学生家长为主。

职责分工

按照《市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评估标准》,结合科室职能,对相关工作进行分解如下:

普教科: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方面包括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特殊教育入学率;保障各类人群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方面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困难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包括德育与体育。改革创新方面包括联合体办学模式;规范办学方面包括招生制度、减负工作、规范管理。

基财科、支付中心:学校布局规划方面包括学校布局规划、校园布局规划、标准化学校建设。校园校舍方面包括学校面积、校舍建筑、消除危房。经费保障方面包括公用经费等。

人事科:师资配备方面包括管理体制、教师学历、教师配备、校际交流、校长培训、工资福利等。

教研室:教育管理方面包括教师培训、校本培训、课程实施、校本教研。

安全科:包括学校安全、周边环境等。

电教室、网管中心:包括教育技术装备及使用管理等。

以上为市评估工作内容,其他具体迎评估工作,待市具体评估时间确定后临时分工。

实施步骤

(一)摸底自查阶段(2012年5月底前):对照市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要求搞好自查。重点学校建设,设施设备配备、管理与使用,校园环境建设与管理,各种档案资料的规范管理等,针对查出的问题与不足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制定措施时,一定要详细明确工作任务、完成时间与标准、责任人等。

(二)整改完善阶段(2012年7月底前):根据自查发现的问题或不足,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各项整改工作。初步完成汇报材料及有关档案材料准备,基本达到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就序。在此阶段,要加强对学校的督导检查,指导学校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三)模拟评估阶段(2012年10月底前):教育局组织自评自查,模拟验收评估。

(四)迎接市督导评估(2012年11月底前):查漏补缺,迎接市督导评估。

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实施义务教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和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对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长效机制,缩小校际、城乡差距,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科室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按照职能和分工,对自己承担的义务教育均衡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审视,对已有成绩巩固提高,对存在问题查漏补缺,确保我县今年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工作顺利通过市评估验收。

(二)密切配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县从上到下共同努力,各职能科室和各学校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标准要求和时间要求,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和反馈,对好的经验要及时交流和学习。

(三)强化责任。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督导评估,是对县域义务教育工作的整体评价,是对县政府工作全面的衡量,直接影响全县教育工作的整体形象。为做好这项工作,从机关到学校,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对影响这次督导评估的,要严格追究有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年终评估结束后,教育局将对迎评估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全县通报,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组织领导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2

一、目的和意义

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义务教育发展的两大核心任务,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建立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制度是贯彻《义务教育法》,保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方式转变,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是政府履行教育职责和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估,是新时期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强有力手段。因此,各校要在镇统一领导下,统一思想,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的稳步落实。

二、组织领导

根据《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推进计划》的规定和要求,省政府将2015年对我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进行验收评估,县创建工作验收领导小组将在省政府验收前,对我镇创建工作进行评估验收,为了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暨评估验收工作领导小组(附后),中心校负责督导评估工作的组织。

三、目标任务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我镇实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的具体时间为:2013年11月前完成校本部、龙潭小学、夏营小学。2014年11月前完成漂桥小学、清河小学、柳沟小学、瓦坊小学。2015年4月前完成胜湖教学点、松山教学点、邓庙教学点、胡洼教学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按照上级安排,按学校自评、镇级评估、县级审核、省级验收的程序进行。各学校要按照《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实施细则》规定的内容和标准,组织精干队伍对学校逐项自查,达到办学标准。要填报《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评估表<试行>》写好自查报告,上报镇督导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存档,以备验收核查。镇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学校进行初验并报县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同时,镇工作领导小组将加强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间的均衡情况进行督察、评估。各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档案建设基本要求的通知》,填报好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档案。

四、督导评估的工作要求

1、各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科学规划创建工作的时间表,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推进,确保创建工作落到实处,顺利通过验收。

2、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镇工作领导小组对创建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批评。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3

问:请问备忘录签署三年来,全国总体进展情况如何?

答:备忘录签署以来,各地普遍制定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办学和管理模式,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河北、河南、福建、湖北、江西、广西、贵州、海南、新疆等还采取省、市、县三级政府层层签订责任书形式,将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责任逐级分解、落实。特别是在党的十之后,各地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第一要务,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2013年,全国有293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截至6月19日,今年又有104个县(市、区)通过评估认定,其中上海市17个区县一次性通过,率先成为所辖县(区)全部通过国家认定的省份。

问:请问在落实备忘录的过程中,各省如何发挥省级统筹作用?

答:政府是推进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各省级政府认真履行备忘录承诺,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发挥省级统筹作用。一是加强整体规划。江苏、上海等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战略,建立多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机制,统筹各方面资源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二是完善政策法规。江西、湖南等制定、实施本省义务教育条例或办法,将一系列政策举措和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为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履行经费增长职责。重庆、海南等建立健全财政教育投入增长机制,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显著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四是加大资源倾斜力度。福建、四川、青海等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教育资源配置中重点向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倾斜。五是强化评估检查。黑龙江省、天津市将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考核区县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红线”项目,实行一票否决。

问:学校标准化建设是备忘录一项重要内容,请问各地在学校标准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进展?

答: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门槛”,各地努力夯实均衡发展硬件基础。一是统一城乡办学基本标准。广东、山东、山西、安徽、甘肃、宁夏等制定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作为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基本依据。二是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辽宁、江西、吉林等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农村地区、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学校标准化程度显著提高。三是加强学校配套设施建设。浙江、湖北、广西等通过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造寄宿生活设施、配备全新课桌椅等,显著改善学生学习生活环境。

问:请问各地在推进内涵均衡发展方面,尤其是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答: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师资均衡是缩小城乡、校际之间教育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各地着力解决农村教师待遇不高、补充困难、流动不畅、吸引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水平。湖北、广东、吉林等出台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对在山区、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教师给予每月不低于500元的补助。二是加强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山东、海南等积极实施“国培”、“省培”计划、开展中小学校长全员培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等,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辽宁实施农村贫困地区本科师资对接培养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等,广西实施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改善了农村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四是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山西、安徽、陕西等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推进教师资源在县域内均衡配置。

问:请问各地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有哪些体制机制创新?

答:激发教育内部动力,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各地大力实施办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范围。北京、上海、江西、贵州等通过实施学区化管理、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委托管理等方式,实现优质校带动薄弱学校、城区校带动农村校共同发展,实现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二是提高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河北、山西、辽宁等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比例提高到60%以上,引导生源有序流动,促进生源在学校间分布均衡,激发了所有学校办学积极性。三是加强信息化资源共建共享。四川、贵州、云南等大力推进“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班通”,将数字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让农村学生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问:请问各地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

答: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既是推动均衡发展的目标,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各地秉持素质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陕西省西安市将学生素质基本要求纳入中招考试,宝鸡市实施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福建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涌现出了厦门市“校本作业”、泉州“分层递进有效教学”等经验。二是鼓励学校特色发展。江苏、海南、江西等强化学校文化建设,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品牌,实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三是建立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上海市实施“绿色指标”评价、新疆开展双语教育质量监测评价等,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树立教育质量正确导向。

问:当前在落实备忘录中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一是部分省份没有严格按照时间表、路线图推进均衡发展,工作进展缓慢,目前还有8个省份没有一个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二是个别地方对均衡发展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思想,工作缺乏主动性,没有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三是一些西部省份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巩固提高任务较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任务艰巨。四是督导评估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许多地方还存在督导机构不健全、督导人员编制少等问题。

问:请问下一步将如何深入推动备忘录落实?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4

一、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做法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我区针对农村校点布局分散、教育资源不能综合利用、专任师资不足、办学效益差等问题,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共撤并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学校96所。区教育督导室跟踪督导,全面评估,保证教育资源科学重组。同时,开展乡镇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把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乡镇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督导乡镇政府着眼长远,科学谋划,落实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为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2.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十一五”期间,我区投资1.44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50所,被改造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楼房化;投资3980万元,教育局建成教育资源库和共享平台,各学校共建成“班班通”教室1112个,目前,全区共有计算机7145台,师机比达到1.2:1,生机比达到10:1。2011年我们出台甘州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标准》,开展了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的督导评估验收,至2013年有70%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

3.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我区于2012年制订义务教育区域均衡改革方案,进行区域“一体化办学”改革,组建了14个城乡学校捆绑发展联合体,实行教师对等交流,统一管理,统一评价,实现城乡学校帮扶发展。区教育督导室将督学责任区工作和区域“一体化办学”改革紧密结合,召开督学责任区工作推进会议,落实督学责任区工作制度,加强随访督导和专项督导,实行区域内学校全覆盖、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有效推进了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共享,城乡学校共同发展。

4.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区教育督导室坚持开展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先进校,办学水平示范校、素质教育特色校,学校文化示范校评估验收,督导学校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特色发展,涌现出了张掖一中的“绿色教育”、张掖四中的“孝德教育”、党寨中学的“十美校园”、北街小学的“幸福教育”、南关学校的“生本教育”、马神庙街小学的“快乐教育”等一批学校文化建设特色校。

二、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学校布局调整要处理好规模效益与方便就学的关系。在学校布局调整上,教育督导部门一是要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正确处理规模效益与方便就学的关系,本着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先建后撤、方便就学,规范办学、提高效益的原则,合理确定区域内中小学、教学点的布局和规模。二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把解决学生交通、饮食、寄宿等状况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巩固布局调整的成果,使学校的工作做到安全、有序,正常运转。

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要统一要求,整体推进。要依据国家和省上制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标准,科学规划,合理设计,加大督导力度,积极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公共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和资源共享。通过重点实施“四改四配套”,即危房、宿舍、食堂、厕所的改造和图书、实验仪器、信息技术装备、体卫艺设施的配套;“五园建设”,即和谐校园、平安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数字化校园建设;达到“六提升”,即提升建设标准、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文化品位、提升教师素质、提升科研层次、提升教育质量,整体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3.督导评估要实现由“硬”到“软”的转变。随着“两基”国检验收和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学校的硬件设施已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督导评估应从关注硬件建设为主向关注软件建设,内涵发展转变,要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放到督导指标的核心,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通过督导评估促进学校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进一步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5

在三市检查期间,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共检查学校51所,其中,小学29所,初中22所;核查了三市的相关文件资料及数据;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19个;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3382份,回收有效问卷3380份;通过随机及电话访谈等方式,征求了299人的意见。

检查组对三市的督导检查意见如下:

一、主要指标达标情况与检查结论

按照《办法》规定,检查组对三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检查,结果如下:

(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

《办法》规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应在其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办学基本标准的基础上进行。各省(区、市)应根据相关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国家标准,制定既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又与国家标准基本相符的省级标准。江苏省结合本省实际,就办学基本标准制定了六个方面20项指标。检查组重点核查了三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馆、图书、实验室、专用教室、计算机、师生比、高一级教师学历比例、每校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等10项核心指标,审查结果是:各学校均达到了省级评估标准。

(二)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

《办法》规定,对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的评估,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评估标准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或等于0.65、0.55。计算差异系数的8项指标数据来源于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差异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是测算数据离散程度的相对指标。差异系数的值越小,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差异也越小,即学校间的均衡程度越高。核查结果是: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张家港分别为:0.291、0.280,常熟市分别为:0.276、0.465,太仓市分别为:0.549、0.253,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三)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工作情况

《办法》规定,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主要从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17项指标进行,省级可适当增加指标,总分为100分,评估标准不低于85分。江苏省在本省实施办法中增加了4项指标,共21项指标。核查结果是,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的得分情况分别为99分、97分、97分,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要求。

(四)公众满意度调查情况

《办法》规定,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需对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就有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问题,征求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不同群体的意见。江苏省对张家港、常熟、太仓满意度调查结果分别为95.66%、94.26%、91.55%。我们对三市的满意度也进行了调查,结果与江苏省调查的情况基本相符。

综合以上结果,检查组认为,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评估认定标准。检查组将把此次督导检查结果向教育部和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报告,提请最后认定公布。

二、主要措施与经验

(一)坚持“三个先行”,切实落实党委政府教育责任

三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摆在教育发展重中之重地位,坚持“三个先行”,切实落实国家及江苏省、苏州市有关政策要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坚持理念先行,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惠及人民群众的奠基工程和幸福工程,从政府到部门、从干部到群众普遍形成了办公平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共识。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签定目标责任书。三是坚持投入先行,把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作为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关键举措,重视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逐年增长。通过均衡发展督导评估,2012年,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总投入分别达到12.6亿、16.8亿、7.6亿。

(二)注重“三个结合”,着力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三市根据国家、省制定的办学标准和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督导评估指标,落实苏州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六个统一”(管理体制、规划布局、办学标准、办学经费、教师配置、办学水平)政策,注重与学校建设标准化、区域教育现代化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一是严格执行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督导评估标准,努力将所有小学、初中学校都建成标准化学校。近年来,张家港市累计投入40亿元完成20所村小现代化建设和36所义务教育学校新改建任务。二是结合开展苏南教育现代化工程试点工作,努力提高每所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水平,实现区域现代化发展目标。以点带面,由乡镇到县域,由农村到城市,持之以恒不断推进。通过努力,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省教育现代化建设评估标准。三是以开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注重科学规划并及时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基本实现“城乡学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教育管理体制一体化、城乡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城乡教学管理一体化”,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三)创建“三个机制”,提升教师队伍均衡配置水平

三市坚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工作,建立师资队伍的长效补充机制、培养培训机制和交流结对帮扶机制,大力提升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水平。一是不断加大教师队伍补充力度。张家港市自2011年开始,科学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教师编制,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小学、初中师生比分别为1:17.8、1:10.8,优于省定标准。二是不断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三市设立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等不同级别骨干教师系列,广泛开办“名师工作室”,实施千名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三是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张家港采取区域流动、组团支教、结对挂钩学校互派教师顶岗交流等方式,积极促进教师均衡分布。太仓市采取组建教育集团、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捆绑联动、集体教研备课等方式;常熟市借助学校共同体、协作区等形式,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进行深度合作,帮扶薄弱学校提升教师水平。

(四)构建“三个体系”,切实保障弱势群体教育权利

三市在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都能就近入学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入学保障体系、残疾儿童入学全覆盖体系、学生关爱资助体系,保障孩子们平等入学。一是提出“同城教育、同城待遇”,积极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目前,张家港、常熟、太仓分别吸纳3.22万、2.6万、1.8万,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的45%、32%、40%。张家港市每年根据办学质量考核给予“同城化教育先进学校”10-20万元奖励。二是各设立1所特教学校,为残疾儿童提供免费入学、康复费、营养餐等,给予特殊关爱。目前,三市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100%、99%、99%。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免、补、助、奖”全方位学生助学体系。太仓市从2001年起开办“初困生免费教育班”,实行全免费教育。

(五)建好“三个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市作为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市和苏州市素质教育实验区,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内涵建设为手段,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学校特色发展为目标,建好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一是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建好“第一课堂”,开足开齐各门学科课程。大力推进“阳光体育”和体艺“2+1”工程,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超过90%。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建好“第二课堂”。推动学校“一校一品”建设,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广泛开发特色校本课程,配备专用教室,形成学校特色文化品牌。目前,80%以上的学校均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学校特色,如科技、艺术、球类、评弹、楹联、航模等,种类丰富,异彩纷呈。张家港市每年投入300万元实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公办、民办、乡镇全覆盖,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选择,每天一小时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三是开发校外教育资源,建好“第三课堂”。张家港市投资1.2亿元建立了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开设了100个实践课程。常熟市利用红色景区沙家浜等资源,建立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太仓市各类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基地)有100多个。

三、问题与建议

(一)三市随着外来务工人口急剧增加,公办教育资源还不能完全适应城镇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完全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仍有一定压力。今后,应强化政府统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职责,健全学龄人口变化监测机制,落实适时扩大教育资源的举措,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二)三市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存在没有完全释放学校自主办学活力的现象。今后,应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进一步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育人合力,多举措鼓励和支持学校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办学,全面形成“一校一品”的文化特色,为更多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6

一、实施“五大工程”。促进均衡发展

北辰区教育局十分重视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均衡发展,着重落实“五大工程”,完善督导机制,有力推动了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人才强教工程

北辰区教育局实施“人才强教工程”,有力提升了全区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推动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搞改革,激活干部教师队伍。北辰区委、区政府经过调研论证出台了《北辰区教育系统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和9个配套文件,取消行政级别,实施校长职级制度。大力推行任期制和交流制,每个任期为3年,校长在一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个任期。教职工实行岗位聘任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并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成立“教育系统人才服务中心”,负责落聘待岗人员的培训、管理和再推荐工作。

抓培训,提高队伍水平。为全面提高干部教师整体素质,北辰区成立了“中国北方教师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依托国内外高等院校及国内教师教育专业团体的优质教育资源,借助合作单位的专家学者及全国名特级教师、优秀班主任、名校长等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强大的专家库和一线教师名师讲师团,本着“促进专业发展,成就教育理想”的教师教育宗旨,采取“内引外联、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教师培训模式,立足北辰、服务天津、辐射三北,开展面向广大干部教师,致力于干部教师快速成长的高层次、多门类高级培训。建立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极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区内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创“三名”,打造领军人物。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区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干部、教师培育系统,成立了北辰区教育局党校,负责干部和名校长培养:成立了北辰区名师办公室,负责教师培养:成立了北辰区名班主任工作室,负责班主任培养。

(二)科研兴教工程

北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撑。为此,我区实施“科研兴教工程”。

成立教科院分院,为均衡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北辰区教育局经深入调查,多方咨询,反复求证,决定与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携手合作。2008年秋,北辰区教育局与该院联合成立了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辰分院。为北辰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智力支持、技术保障与不竭动力。

“十一五”期间,为全面推进北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区确立“提升内涵,强化特色,培育优质教育品牌研究”为北辰区教育科研总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评审,该课题被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同时,我们还参与全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教育科研促进了北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使北辰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三)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然追求,为此北辰区实施了“北辰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坚持课程改革决战在课堂的思路,聚焦课堂,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首先,让课堂从规范走向高效。吹响了“决战课堂”的进军号:制定了“决战课堂两步走”的基本思路,出台了《北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标准》。从2008年秋起,我们在课堂教学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开始实施“课堂革命”,实现以课堂教学高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次,坚持课堂教学点评制度。北辰区教育局出台文件要求各校由一把手牵头,教学校长配合,每学期初制定学校的课堂教学讲评方案。课堂教学讲评制的建立,让每一位校长更加关注课堂,更多地走进课堂,有效营造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氛围。

加强教研,构建教研网络。“十一五”期间,我区加强教学研究,创新教研模式,提出了“全区一盘棋”的理念,构建教研网络,打造全区教学研究共同体。针对一些小学校、小学科同科教师少、校本教研开展不起来的问题,我们建立了学区教研制度。划分了六个学区,以各学科优秀教师为组长,同时聘其为兼职教研员,由他们负责学区教研的组织工作,每月进行一次学区教研,教研员负责组长培训,定期参加并指导学区的教研活动,促进学区教研的开展。学区教研的开展,促进了各校之间的教学研讨与横向交流,能统筹优秀教师资源,有助于构建教学研究共同体,提升了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机制,改革招生评价制度。“十一五”以来,我们一直探索学科考试与评价改革办法,强调评价的发展、激励功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重点体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关注学生个体,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由以选拔功能为主转变到以考试合格为主;由注重主科考试转变为各学科综合评价为主:由注重知识评价转变为注重能力评价,有效地促进了课程实施和学生的发展。我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初中招生对口入学,有效减少了生源的无序流动:在市教委指导下我区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并把评价结果实质性地应用到招生工作中,改变了以往单凭学生一次考试成绩简单相加作为录取唯一依据的做法。

(四)现代化建设达标工程

抓住契机,提升水平。2008年,随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程的正式启动,北辰区的教育现代化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努力方向和建设目标。2011年9月。北辰区率先完成天津市义务教育阶段现代化达标任务。

北辰区高度重视,将创建达标工程作为提升全区综合办学水平的契机,先后投入6.2亿元资金用于教育硬件提升,并在工程规划和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加大投入,普惠民生、北辰区始终遵循“以人为本、方便师生”的原则,按照统一标准完善各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资源,让每个学生都能公平地接受教育,全面健康发展。

(五)教育信息化工程

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更好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北辰区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成立教育部信息化教育实验区。2008年8月30日,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北辰区建立天津市首个信息化教育实验区。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新课程实施为目的,教育部相关部门与北辰区签署《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化教育实验区合作协议》,北辰区的四十七中、华辰学校等32所中小学校成为实验区信息化教育首批实验校。

构建信息化教育网络。几年来,累计投入5000万元用于北辰教育城域网络建设。2011年,率先引进区县版网上阅卷分析系统,为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提供科学评价数据。2012年北辰区实施教育信息化提升工程,实现“班班通、人人有”,每一个班都配有电子白板、每一位教师都有笔记本电脑。

为了落实“五大工程”,北辰区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实行北辰教育全方位督导评估。“十一五”期间,我们努力创新督导机制,制订了《北辰区义务教育学校督导评估细则》,实行督学职级制。实施五项制度,即:《北辰区专职督学职级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北辰区责任区督学聘用及管理办法》《北辰区督学聘任工作实施细则》《北辰区督学资格认定试行方案》《北辰区督学培训制度(试行)》。通过各项制度的实施,北辰区形成了一支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专兼职督学队伍。有力保证了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依法办学、规范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07年12月23日,环渤海地区教育督导联盟成立暨首届论坛在北辰区举行。教育部及相关省市教育部门领导参加了签约仪式及大会。四省一区两市的58个教育督导单位加入此联盟。

二、主要经验和成效

“十一五”期间,北辰区教育局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教育机制,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成功推动北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政策引领是前提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深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要勇于突破旧的体制机制,要深化财政保障、人事编制、规划发展、办学体制等方面的改革,要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些改革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引领,北辰区委区政府确立了“教育必须超前发展、提速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顺利推动北辰区基础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改革创新是关键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对旧有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突破旧的藩篱、开创新的局面。北辰教育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引领下先后启动了: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义务教育评价及招生制度改革、基础教育督导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助推了北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同时,我们在队伍建设、师德建设、师资培训、教研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评价及教育监测等多方面深入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北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成功路径。

(三)机制建设是保障

北辰区构建了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九镇四街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机制,以规范办学行为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抓手,出台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缓解择校问题、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的多项措施,多次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缩小了区内东、西片与中片的办学水平差异,缩小了城乡差别。

(四)合作交流是平台

通过对支撑北辰教育发展的内外资源进行科学分析,我们提出了“生根”计划(即构建适合北辰教育发展的强壮根系),按照“内整近联远建”的策略构建三级平台:第一级,在本区内按“三片十点”(即划成三个自然片、以十个学区片为支撑点)重新优化整合,形成互动联动有机结构;第二级,首倡建立环渤海地区(辽宁、内蒙、河北、山东、京津等)教育督导联盟,实现大区域内教育资源充分整合综合共享;第三级,面向全国建立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培训实践基地,为北辰教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北辰区教育局在人事制度改革、教育科学研究、学校文化建设、现代技术应用、教育督导评估、学校特色打造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促进了北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优质均衡是目标

北辰教育始终将优质均衡发展作为目标,以人民满意教育为指针,努力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打造北辰教育品牌。2009年被评为“全国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先进区县”,2012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7

切实保证全市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意见》政〔2011〕26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照《省教育厅关于制定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计划的通知》教基〔2011〕95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高质量教育,育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基础设施规范化建设和师资力量均衡配置为重点,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和学校之间的教育差异,为了一切孩子,办好每一所学校,切实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二、目标任务

实现到2015年全市90%左右的县(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规范,依照《市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进计划》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2020年全市所有县(市)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定办学条件规范,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均衡。

三、工作措施

一)落实政府办学责任.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证范围,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坚持三个确保,坚持教育经费优先布置。设立学校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按上年各级财政支出的1%用于学校基本建设。依照规定征足、管好、用好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政〔2010〕54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从乡村维护建设税收入中划出不低于10%比例用于中小学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市教育基金会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目标,2012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按国家规定设置中小学校。2011年秋季开学前,各县(市)区要完成布局调整工作。小学向新型农村住宅区集中,原则上5000人左右设1所完全小学;初中向乡镇所在地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原则上每3万人左右设1所初中,5万人左右的乡镇可以设两所初中。二是制定《市加强乡村教育配套设施建设工作的意见》把中小学校规划建设纳入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对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及设施用地不得擅自改作他用。对新开发和旧城改造住宅区,开发商按建筑面积缴纳配套中小学建设费,专项用于配套中小学建设。学校建成后交教育部门管理使用,切实做到配套新建、扩建中小学校要与居民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三是大力实施校安工程和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纳入到市政府对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领导的目标考核中,十二五”末,全市基本完成学校规范化建设工程。四是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水平。用足用好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中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费,力争到2015年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班班通”,有条件的地方为成建制小学配备计算机教室,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有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动态管理。对中小学教职工实行实名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和截留中小学编制。二是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切实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时提高。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财政拨款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2.5%比例在教育事业费中给予专项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各中小学校要按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加强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实施名师工程,促进学科教师梯队式成长。坚持开展技能大赛活动,促进青年教师锻炼式成长。三是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落实校长任职资格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四是健全教师交流机制。各县(市)区教育部门要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证、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加大优质学校校长和中层管理人员到单薄学校交流任职的力度。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职务(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单薄学校任教的经历。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城镇单薄学校任教。五是提高遥远、贫困地区教师待遇,稳定教师队伍。启动农村教师安居工程,每个乡镇要在本区域内规划建设一个园丁小区。

四)深化教育改革.扩大“联合校”实施范围,法人不变、编制独立的基础上,打破校际、区域界限建立“联合校”,形成乡村辖区学校整体发展、共同提高的新格局。2011-2012新学年,各县(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推行“联合校”办学模式。二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保证和丰富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严格控制学生的校时间、作业量。三是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严格依照《省义务教育办学行为规范》,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评比,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积极开展管理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促进中小学校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特色发展。严格落实学校平安工作责任,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学校内部管理和师生平安教育,建设人防、物防、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确保师生平安。

五)关爱特殊群体.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确保其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依照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规范和实际接收人数,对接收学校及时足额拨付教育经费。二是积极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程,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三是保证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投入力度,依照全省统一部署,改建和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使省辖市和30万人口以上、残疾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为现有特殊教育学校添置必要的教学、生活和康复训练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四、责任分工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长为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推进活动的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推进工作的落实和协调工作。各县(市)区也要相应成立领导组织,制定实施方案,确保依照各县(市)区自定的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推进计划确认书》确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

二)落实部门工作职责.合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门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制定完善中小学发展规划,加快单薄学校改造,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发改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立项,指导相关部门编制规划;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证职能,安排好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切实加强对资金的监督管理;编制部门要落实学校编制的总数核定工作。人社部门要在教师职称、工资、惩办等方面按规定对农村和遥远地区给予政策倾斜;公安部门要制定方案和措施,切实保证师生平安和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司法部门要指导相关部门和中小学校做好法制教育工作;规划和国土部门要把中小学建设纳入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优先保证教育项目的建设用地,积极支持中小学建设;税务部门要切实加强乡村教育费附加征收工作,确保足额入库;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均衡督导工作计划篇8

加强督政工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1.做好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准备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

通知》要求,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自查自评,做好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育质量等相关数据的统计、监测,指导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工作职责,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做好准备工作。

2.迎接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复查。根据省教育工作示范区评估标准,指导督查有关部门、街道办事处和中小学、幼儿园落实整改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复查。

3.迎接省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市教育目标绩效考核。督导落实教育投入法定增长、普通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指标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4.强化各街道办事处年度教育工作目标考核。根据区委、区政府综合考核要求,结合全区教育年度工作重点,研究制定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考核办法,加强过程监督和年终考核,推进街道教育工作再上新水平。

5.抓好区普通教育、职成教育、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查。联合区政府督查室督查各单位责任目标落实情况,并重点督查学前教育目标完成情况,确保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

加强督学工作,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6.开展学校发展社会化评价。制定实施《关于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学校发展社会化评价的意见》,利用网络平台,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发展社会化评价机制,多方位、多层面了解、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7.抓好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做好创建工作的宣传、自评和申报,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省素质教育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8.做好局属各单位、各街道教委办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研究制定局属各单位、各街道教委办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意见及考核细则,实行工作目标进展情况过程性检查督导与年终实地测评考核相结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做好办学(园)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继续做好中小学、幼儿园办学(园)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充分调动学校、幼儿园依法办学(园)、自主发展的积极性,保障学校、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和素质教育全面深入实施,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对2013年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存在的突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导。

10.加强办学行为经常性督导。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办学行为经常和随机性督导,及时通报督查结果,全面规范办学行为。

11.做好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对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阳光亮眼”计划进行专项督导。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教育督导工作能力

12.完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出台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任的区教育督导委员会,研究和协调解决教育督导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督导委员会工作制度和《政府部门履行教育职责自评方案》,建立完善政府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自评和报告制度。

13.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推动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发展。健全督学学习调研制度,针对我区教育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调研,提出建议和措施,为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落实好教育督导结果公示和问题整改跟踪验证制度,完善教育督导表彰激励机制。

上一篇:酒吧督导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督导阶段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