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10 23:46:48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学校根据学生个人特征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规划职业发展、培养职业能力,选择适宜性职业,以促进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而实施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活动。广西财经学院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严峻就就业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

1 夯实“三个基础”,形成全校合力,实现就业服务全员化

1.1 夯实体制基础,做到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一是建立健全学校就业指导服务组织机构和二级学院就业指导服务机构,明确职责和分工,通过就业指导服务校院两级管理和“学校——院系——班级”三级运作的工作模式,逐步形成协调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组织体系,全程指导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二是学校层面,贯彻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在人员、经费、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学校就业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贯彻执行就业法规政策,负责拟定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和组织实施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规划。三是学院层面,成立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由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和教学工作领导牵头,系领导、专业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共同参与组成的二级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规划和负责本院系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四是在就业指导服务中,实行“学校一院系一班级”三级运作的工作模式。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牵头统筹协调全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方针、政策、思路和对学校层面就业工作人员、运行机制进行管理、考评和监督,对各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学院大学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专业班级以职业指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发互动,利用校内外资源,注重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学生社团和广大学生的作用,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围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内容,进行常规性的就业指导服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在职业社会中的竞争能力。

1.2 夯实制度基础,做到管理规范、有章可循

一是建立健全就业激励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出台了《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广西财经学院毕业生就业考核评估办法》,加强毕业生就业目标管理,与各学院签订就业目标责任状,明确就业工作目标,把就业目标的完成情况与学院年终奖惩挂钩。二是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统计监督管理工作,出台了《广西财经学院就业统计监督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专人负责毕业生就业追踪工作,明确具体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具体时间要求和工作安排,在做好毕业生就业的追踪复核工作的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后续服务,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催缴就业证明材料。三是建立就业追踪预警工作机制,发挥师生联动的作用。学校出台《广西财经学院待就业登记制度暂行办法》,对未就业的毕业生进行登记,分南宁、玉林、贵港、崇左、百色、河池、桂林、柳州、贺州、梧州、防城港、钦州、北海、来宾14个地市,设立区域就业信息联络员,负责收集本区域就业信息,及时提供给本区域的毕业生,更好地为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服务。就业证明材料,各学院要及时配合提供毕业生就业所在区域和用人单位信息。

1.3 夯实队伍基础,做到人员到位,工作得力

一是建立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团队,团队主要由学校领导、就业职能部门专职人员、院系领导、院系专兼职就业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和学生队伍等组成。二是注重加强队伍建设。学校每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送部门就业服务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请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到学校讲学,提高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就业服务工作人员从事就业服务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掌握就业服务工作必需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将思想政治工作、职业规划辅导以及大学专业学习和校园生活有机结合,从新生入学伊始,到学生毕业,进行跟踪式的全程辅导。

2 加强“三个服务”,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2.1 加强就业指导,推动毕业生就业

一是依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将课程列为必修课程,总38个课时。通过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大二进行实践、大三进行就业技能指导、大四进行就业政策宣传,使就业指导贯穿大学四年过程。注重授课质量的提高,每学期均组织任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明确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努力提高授课质量。针对大一新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大学一年级新生从一开始就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总体认识,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认真科学规划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针对大二学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科技文体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大三学生,开展就业技能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求职材料与简历的写作技能和收集与分析职业信息的能力,充分做好就业准备;针对大四学生,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历届校友举办各类就业指导讲座活动,包括就业形势、就业政策、职场认知、基层就业等系列主题讲座,引导和鼓励学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二是依托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服务咨询室,开展“一对一”就业服务,就业指导更具人性化。校院两级就业指导服务咨询室每学期坚持安排人员值班,引导同学们进行职业规划与选择,解答同学们在就业过程中的困惑和疑问,指导同学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困难毕业生提供就业技能实现就业,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大力宣传国家就业政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色教师岗位”、“大学生到村任职”等基层项目,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入伍预征,到部队去建功立业,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三是依托职业规划测评软件,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职业规划测评服务,学生通过测评,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技能、性格和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由教师为学生的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个性化指导服务。

2.2 加强信息服务,助力毕业生就业

一是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使就业信息服务更加突出人性化,体现时效性和服务性,毕业生能够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随时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二是及时收集和更新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可靠的就业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就业信息网招聘公告、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在网上及时转载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就业政策,组织网上面试等,让毕业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时掌握就业信息。三是建立远程面试室,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查询服务。安排专人值班,实行每周一到周五定期开放,

(下转第60页)

(上接第61页)

供毕业生进行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查询、了解、与用人单位进行远程面试等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认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科学规划生涯,合理定位未来发展方向。

2.3 加强开拓就业渠道

学校分不同学院,有针对地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并采取不用专业,走访不同行业的办法,重点联系在行业发展中占优势的用人单位。如金融与保险学院重点走访金融、保险、证券类企业;法学院重点走访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等单位;会计与审计学院重点走访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国企财务部门;信息与统计学院重点走访政府信息科技部门等,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资源等等。

3 创新“三个载体”,实现就业工作信息化,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效能

3.1 创新就业管理载体,利用就业信息网,努力实现就业管理信息化

学校在就业信息网上开设就业指导、就业政策、招聘信息、就业动态、就业公告、简历网上投递以及毕业生资源推荐等栏目,与教育部“新职业”网、南方人才网、广西人才网、广西毕业生就业网等链接,使毕业生能够随时了解相关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

3.2 创新就业信息载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建立就业信息系统

在完善传统的宣传橱窗、电子公告栏、校园就业信息网络三大就业信息渠道的基础上,优化用人单位就业信息程序,分不同行业、不同岗位需求和不同专业,建立就业QQ群、移动飞信,突破时空限制,及时向毕业生传递就业信息。

3.3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载体,引导毕业生创业

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扩展学生创业知识面。积极举办各种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活动,邀请校外嘉宾、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讲授创业知识,传播创业经验。完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践。建立“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在校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办公的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施;举办“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通过大赛遴选优秀的创业方案作为学生自主创业重点扶持项目进入“广西财经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予以孵化,学校视情况给予场地、设备、资金、客户联络、商业注册等方面的支持,对进入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项目的团队成员,学校视情况予以申请免修相关就业创业课程,实施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对参与各种创业实践有突出成绩的同学给予创新学分鼓励。

作者简介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2

南华大学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成立于1958年的全日制公立综合性大学。学校由原隶属中国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第二大城市衡阳市市区,占地面积3000亩。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招生。现有在校学生38000余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30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500余名,国际学生200余名。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是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单位,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基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大陆本科一批招生院校。学校拥有工学、医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门类。

学校有直属学院26个,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13所协作型附属医院,20个研究生协作培养单位。学校设有76个本科专业,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4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推荐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和硕博连读资格。

学校设有国防科学技术学院;设有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工程研究中心、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20多个科研机构,30多个学科实验室(中心);有全国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和培训基地”、“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有10个国家国防支撑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联合获批国家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和血管植入物国家地方工程实验室;有2个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有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省高校重点学科实验室,6个国防与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省社科研究基地、产学研基地;附属医院拥有4个专科(学科),94个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学校先后承担了“863” 、“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研究计划、核能开发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0多项。

学校成立了由省部政府机构、核工业四大央企、大型科研院所、大型三甲医院、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组成的董事会;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德国于利希气候与能源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剑桥大学、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哈丁大学、德国开姆尼茨工业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动力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国内外100多所院校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师培训、学生培养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援外和技术援外水平,已经招收200余名来自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多批次派遣医疗骨干到津巴布韦等非洲国家开展援助工作。

学校现有教师2808人,其中专任教师1610人,直属型附属医院临床教师1198人,教授458人,副教授1158人;有14个国家国防科技创新团队、部省级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省级教学团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90余名,有省部级学科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专家220余名;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0名。

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255万册,数字资源18000GB,电子图书5900GB,中外文期刊2540余种,是湖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单位;网络资源丰富,有线、无线网络覆盖校园。学校主办有《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南医学科学杂志》、《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学术期刊。

59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17万余名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了一批以中国科学院院士、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骨干等为代表的学界巨子、政界精英、行业领军人物;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和军队、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卫生、建筑工程、环境保护、装备制造、金融管理等行业,成为所在单位技术、管理骨干,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为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学校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是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就业创业示范校。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授予学校为中国核工业培养和输送人才突出贡献奖。

南华师生秉承“传道、树人、惠民、强国”的办学宗旨;谨记“明德、博学、求是、致远”的校训;弘扬“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的南华精神,按照“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学校发展思路,正在为创建国内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2、学院介绍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现有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有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等8个本科专业,有艺术设计系、建筑系、工业设计系、环境设计系、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系、美术教研室和设计艺术实验中心,并设有南华大学建筑工程研究所、南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学术造诣较深、科研能力较强、教学经验较丰富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7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5名。学院现有陶艺、雕塑、摄影、模型、数字媒体、动画制作、印刷、建筑物理、建筑构造及装饰材料、景观生态恢复、景观工程、城市规划、PC机房、苹果机房等15个实验室,教学设备总资产达1500余万元,专用设备达到了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学院有专业图书1万余册、专业期刊50余种的专业图书资料室,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院还建有深圳、广州、杭州、苏州、上海、湘西、云南、福建、安徽等地的教学实习基地25处。

目前学院承担有国家、省级自科和社科基金8项、省厅市级项目34项及一批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横向课题项目,设计学被列为校级重点学科。学院学术气氛浓厚,每年都聘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座,还定期举办作品、作业展。学院重视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获得了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出版了《艺术设计概论》、《园林景观设计基础》和《包装设计》等15部特色教材,学院师生在国内外各种专业设计竞赛中共获120多项奖励与荣誉。

学院各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基础扎实、作风踏实、勇于创新的优秀专业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普遍欢迎,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位列省属高校前列。他们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及文化文艺、新闻出版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岗位上为繁荣我国的艺术与设计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3、招生专业简介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艺术设计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视觉传达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设计实践,能从事广告研究和策划、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展示展览、网页和多媒体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报纸电视等媒体、设计公司、计算机软件公司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研究和策划、平面设计、印刷制作、展示展览、网页和多媒体设计等工作,或者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和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标志设计、图形创意、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包装设计、网页设计、企业形象设计(CIS)、书籍设计、型录设计、设计史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3 环境设计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艺术设计修养与创新能力,并系统地掌握环境设计理论知识、综合技能与职业素养,能在建筑室内外环境领域从事设计创意、项目策划与管理、科研与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具有从事室内空间设计、家居装饰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软装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大中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及室内装饰设计企业、景观设计公司从事室内设计、环境景观设计、家居设计与软装配饰设计与研究等工作等,还可到各大中院校、设计培训机构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教学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造型基础、构成基础、室内设计原理、景观设计基础、设计制图、CAD、表现技法、人体工程学、家具与陈设设计、建筑装饰材料与施工、室内空间设计、环境景观设计、设计史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4 产品设计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和展示设计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服务于设计公司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等工作,或到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产品设计教育和研究。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设计表现、产品设计方法与程序、产品形态设计、设计概论、工业设计史、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人机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130508 数字媒体艺术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数字媒体制作、传输与处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领域、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领域,以及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领域、专业设计机构、企事业、传播机构、院校、研究单位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影视动漫制作及电视传媒行业 、广告传播等商业制作公司和游戏、网络动漫等互联网互动娱乐领域以及手机游戏、手机动漫等无线娱乐领域担任动漫设计师、动画绘制员 、三维动画人才、平面设计师等工作。

主要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数字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创作、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场景设计、视听语言、数字摄像、分镜头设计、数字音效制作、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广告设计、数字插画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3

浙江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集工学、艺术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为一体的多学科全日制省属本科院校。学校前身为成立于1980年的浙江大学附属杭州工业专科学校。学校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办学之路,逐步形成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小和山校区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规划土地面积1690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安吉校区位于拥有联合国人居奖美誉的安吉,一期土地面积500亩,建筑面积16.5万平方米。学校设有11个二级学院,3个教学部(中心),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0个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共15600余名,留学生1000余名。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德合作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试点院校和“中德论坛”基地建设单位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二、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简介

浙江科技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创建于198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设计学类专业齐全、社会知名度较高的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设计学为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校硕士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艺术设计专业(含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列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

艺术设计学院、服装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余名,专任教师112人。多年来,学院坚持培养适应面广、审美品质高,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设计学类高级创意人才。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多次获中国服装“新人奖”大赛奖,学院获“育人奖”称号,其中三位毕业生获“全国十佳服装设计师”称号;工业设计专业两位学生获得有着“工业设计奥斯卡”之称的德国“IF”大奖;服装表演在校生荣获“2012国际游艇模特大赛”中国赛区总冠军(全球赛区第四)、“2013年世界旅游文化小姐大赛”中国总决赛冠军、“2013国际旅游小姐大赛”全国总决赛十佳;视觉传达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以及纺织品艺术设计方向等学生在社会各类竞赛中也屡创佳绩,每年的毕业生设计作品获社会各界好评。办学至今,学院已培养了4000多名毕业生,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广受社会欢迎。许多学生毕业后,很快成为所在企业的首席设计师或设计总监;也有些学生走上自主创业道路,建立自己的品牌,如GXG、“罗马情怀”、“时光坐标数字影像”等已成为各设计领域的知名品牌。

三、2015年艺术类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1.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从事服装与服饰设计策划和时装研究方向,具有较强的设计创意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市场设计意识和市场竞争能力,掌握服装企业、服装市场的基本运作知识,以及把握时尚潮流并进行流行预测的基本方法,能在服装艺术设计领域与应用研究型领域及艺术设计机构从事服装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和服装设计、服装工艺与经营及教育、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装饰基础,空间构成,服装设计概论,女装设计,男装设计,创意设计,针织服装设计,服装构成及工艺,服装CAD,服饰品设计等。

就业去向:在艺术设计、服装公司及高、中等教育领域从事服装设计、服装教学、策划、研究开发、设计制作、管理等工作。

2.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按表演类招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主要培养具有时装表演与形象设计专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同时具备一定的服装与服饰设计能力。通过专门的教学和实训,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眼光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及优美的体态。能够在时装表演、服装编导、服装模特形象设计、表演策划、模特经纪公司以及时尚机构等任职。

主要课程: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时装表演基础、化装造型、人物形象设计、服饰搭配设计、服装史、服饰美学、时装表演编排与策划、现代礼仪常识、时装摄影、专业实习等。

就业去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去向为社会各类模特经纪公司,从事时装表演、服装编导、服装形象设计、表演策划、模特经纪人以及时尚机构等相关领域的工作。

注: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颁发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毕业证书。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设计文化视野、中国设计文化特色、适合于创新时代需求,集传统平面媒体和现代数字媒体,在专业设计领域、企业、传播机构、大企业市场部门、中等院校、研究单位从事视觉传播方面的设计、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三大构成,图形创意,字体编排,印刷工艺,计算机图形处理,计算机三维辅助设计,网页设计,动画设计,书籍装帧,广告与策划,企业形象设计,包装与容器设计,广告摄影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网站设计、书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等工作。

4.环境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该专业按照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两个方向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具有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相应实践、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校学生通过对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创新思维;并以各类型实际工程项目为主线,贯穿相应设计理念、方法、技巧进行实践训练,实现学用结合,最终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未来专业职业者的综合素质。

1)景观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建筑与风景速写、平面与色彩构成、形态构成、色彩写生、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制图与透视、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构造、工程预算、居住区规划、居住区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植物造景设计、风景区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建筑园林设计院、景观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园林施工单位、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等。

2)室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建筑与风景速写、平面与色彩构成、形态构成、色彩写生、环境艺术设计基础、制图与透视、人体工程学、装饰材料构造、工程预算、建筑形态设计、居住空间设计、办公空间设计、休闲空间设计、商业卖场设计、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室内陈设艺术、室内绿化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为各建筑设计院、室内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工程家装施工单位等。

5.产品设计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纺织品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部门、教学科研单位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等工作,能从事产品设计以及与产品设计相关的平面设计、信息设计、展示设计等工作。

1)产品创意设计方向:掌握数码产品、家居用品、家用电器、家具的造型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创意设计的需求。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基础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电脑美术、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效果图、机电基础、人机工程学等。

就业去向:在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及高、中等教育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制作、教学、管理等工作,也能在相关的产品设计和艺术设计研究开发部门从事产品造型设计、策划及视觉传达设计等工作。

2)家用纺织产品设计方向:能够从事家居软装设计、家用纺织产品设计以及市场营销、贸易和管理工作,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发展对家用纺织品专业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纺织品纹样设计、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室内软装陈列设计、面料设计与工艺、创意面料设计、家用纺织品专题设计、纺织品CAD、印染工艺等专业课程。

就业方向:可从事家用纺织产品(床品、窗帘、沙发等布艺)的造型与工艺设计,室内软装设计,面料组织结构、纹样设计,以及专业管理、贸易、研究、教学等工作,同时适宜自主创业。

注:产品创意设计方向与家用纺织产品设计方向均颁发产品设计专业毕业证书。

6.动画专业(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影视动画设计创作、教育、研究、设计、生产和策划等方面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影视动画创作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影视动画设计及制作技法,使之具备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造型设计、场景设计、动作设计、原画创作、动画运动规律、脚本设计、分镜头设计、三维动画、影视非线性编辑合成等。

就业去向:能在各类动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教育领域从事动画设计、影视片头、广告创作、游戏美工、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等工作。

7.摄影专业(按美术类招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摄影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及设计创意应用技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在摄影领域独立完成商业摄影的创意及拍摄,艺术摄影的创作以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中外摄影史、摄影基础、摄影美学、黑白摄影与暗房技术,摄影器材与摄影照明、摄影构图、数码图像处理、广告摄影、风光摄影、人像摄影,产品摄影,专题摄影,人像摆姿与造型设计,创意摄影与创作等。

就业去向: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摄影摄像、后期处理、广告摄影、电商摄影、摄影策划等相关领域工作。

四、2015年艺术类本科专业招生计划

序号

专业名称

层次

学制

科类

计划数

学费

(元/学年)

备注

1

设计学类

(中德“2+3”联合培养)

公办本科

5年

美术类

12

7000

1.面向浙江省招生,采用专业统考成绩。2.国内学习两年再选派到德国学习三年。3.高考外语单科成绩要求达到80分及以上(150分制)。4. 浙江省外有意参加该项目的考生入学后可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选拔考试。

2

服装与服饰设计

4年

505

1.面向浙江、黑龙江、河北、江苏、安徽、天津、辽宁、福建、山东、广西、江西等11个省招生。2.美术类专业成绩采用该省统考成绩。3.高考外语单科成绩无最低分限制。

3

视觉传达设计

4

环境设计

5

产品设计

6

动  画

7

摄影

8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

服装表演

25

1.按照表演类招生(面向黑龙江、四川、湖南和浙江等4省)。2.黑龙江组织校考,其他省份采用省统考成绩。3.四川和湖南两省仅招女生。

注:1.具体分省和分专业计划见附表,最终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办(考试院)公布为准。

2.具体收费标准以浙江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最新文件规定为准。

五、专业统考及校考

1.2015年美术类专业成绩均采用各省的专业统考(联考)成绩。

2.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在黑龙江省组织校考,其他省份采用服装表演类专业统考成绩。

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校考流程

(一)报考条件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艺术学科,身体健康,色觉正常;

2.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3.外语语种要求英语或德语;

4.五官端正,具备服装表演基本条件和素质;

5.女生身高要求在1.70米以上,男生身高要求1.80米及以上;

6.考生的生源地须为黑龙江省(2015年仅在黑龙江省组织校考)。

(二)报名程序和考生需提供的有关材料

1. 黑龙江省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到东方学院报名,北京新面孔学校的学生可在北京校考点参加考试;

2.交纳报名费,110元/人;

3.填写报名表,报名信息校对无误后,考生在报名表的签字栏内签字确认;

4.上交报名表后,领取专业考试准考证;

5.考生需提供泳装或紧身装正面全身、侧面全身、正面半身、脸部特写彩色照片各一张(共4张,5寸以上,底色为浅色)。

(三)根据相关规定,在北京参加校考且合格的考生,还需到在黑龙江省完成网上报名和缴费等手续,否则由此产生的校考成绩无法备案等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各考点提供现场咨询,回答招生相关问题。

(五)2015年校考时间和地点安排

序号

省份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和考试地点

备  注

1

北京

12月21-22日

12月22日

北京市顺义区天北路中心街97号

北京考点仅面向北京新面孔学校的黑龙江学生。

3

黑龙江

网上报名缴费

3月28日

黑龙江东方学院,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31号

 

注:网上报名和缴费的具体时间安排以当地考点公布为准;合格证数量不超过计划数的4倍。

(六)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专业考试内容及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

考试范围及要求

1.形体测量

2.形象气质评价

上午

8:30-11:30

形体测量:身高、胸围、腰围、臀围、大腿围、肩宽、下身与上身差、臂长、体重等;

形象气质评价:皮肤状况、肩背形状、腿形、手形、脸型、气质、个性等。,

3.基础台步

4.才艺展示

下午

13:30-16:30

基础台步:形体、步态、节奏性、乐感、表现力和肢体协调性

才艺展示:自选舞蹈或健美操(自备CD音乐和服装,考试时间不超过1分钟)。

注:各科目考试的具体时间以当地考点公布为准。

(七)专业考试的成绩查询和专业合格证的发放

考生可在2014年4月上中旬(具体时间请随时关注我校招生网)通过访问zsb.zust.edu.cn 查询专业考试成绩(不提供电话查询)。凡专业达到规定分数线的考生,学校将于4月中下旬发放专业合格证。

七、录取办法

1. 高考文化总分要达到考生所在省艺术类公办本科线或由我校确定省线以上的最低文化分数线,设计学类(中德“2+3”联合培养)外语单科成绩要求不低于80分。

2. 考生须参加所在省艺术类专业统考,且统考成绩合格。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专业的黑龙江考生须参加我校组织的校考,且校考合格。

3. 美术类专业按各省考生的投档成绩(文化成绩或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若采用综合成绩投档,则根据考生所在省的综合分计算的规则进行折算。

4. 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表演与形象设计方向)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浙江省除外),即四川和湖南按服装表演类专业统考成绩排序,黑龙江考生按校考成绩排序,浙江省按照省考试院投档的综合成绩排序。

5. 原则上要求第一志愿填报浙江科技学院。

八、联系方式

招生网址: zsb.zust.edu.cn Email: zsb165@zust.edu.cn

联系地址:杭州市西湖区留和路318号 邮编:310023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4

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根据部门的建设目的和工作性质制定了《创业就业部工作章程》,创业就业部下设三个分组:就业指导组,宣传秘书组,爱心基金会。三个部门工作各有侧重又相辅相成。就业指导组主要负责综合测评的填写,协助老师完成毕业生就业协议录入工作,收集相关企业的招聘信息等工作。宣传秘书组主要职责是策划宣传创业就业相关活动和讲座,构思并制作企业招聘海报。爱心基金会负责爱心募捐活动。为了更好的配合团学联工作,我们还制定了部门干事值班制度,安排部门干事在空课的时候在就业办公室值班,不但可以使协助老师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也给同学们一个很好的锻炼能力的机会。为了保证爱心及基金会良好的运行,我们制定了《爱心基金会工作规章制度》,明确了爱心基金会的工作目的和基金筹集和使用办法。总体制度的建设时在以往学生会工作中选择继承,原则创新中完成的。

工作学习方面,我们没有任何经验,部门创立前期,我们每周开一次例会,策划,讨论部门的活动开展。除了既定的部门值班以外,我们还组织同学们参加学院企业招聘会布置工作。在保证会场秩序的同时培养大一新生的交际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让他们感受就业现状,培养就业意识。年11月,在团学联的指导下,我们组织创业就业部同学参加肖克勤教授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策划组织了“规划未来成就梦想”职业生涯规划团日活动。本学期,配合学校校风深化年,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创业、择业、就业能力。我们精心策划了此次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本项大赛收到了广大同学的关注,我们共收到了参赛作品100余份,这一百名同学也将自己在制作职业生涯设计书的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帮助更多的同学参加了本项大赛中。目前本项大赛已进入了最后的评审阶段,希望这次活动能够能够更好地帮助广大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成才观,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此外,在毕业生即将返校之际,我们初步策划了机材学院首届毕业生创业就业沙龙。旨在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创业就业意识,提前做出合理大学生活计划和职业规划。

在工作期间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同学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感到迷茫,虽然在开学初期我们都有老师进行专业讲解,但是随着学习生活的展开,我们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迷惑,此时专业讲解已经不足够使我们明确职业目标,同学们希望了解到更加详细的就业情况,这样的状况在焊接班和包装班表现的尤为突出,这两个专业就都是我院建设时间较短的专业,不仅是学生,很多老师也对这些装专业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专业的边缘化和就业的广泛性并不能给处在就业压力超大的社会中的大专生更多的信心。但是一份数据清晰,资料完整的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在此时会让帮助同学们更快的确立职业目标,所以我们设想是否可以在以后的就业信息统计的内容中增加一项内容:工资状况。帮助我们及时调整就业心态,明确学习目标。

九个月的时间不长也不短,我体会到更多的是,学生科老师可贵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我们有过迷茫,有过失落,在打击中不断成长,学生会的工作并不总如想象中那样完美,但我们始终坚信,在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我们每一位辛勤的老师帮助下,在学院领导的指导关怀下,创业就业部每一位成员都会继续坚定理想与信念,再接再厉,将就业部打造成团结一心、和谐进步的学习型团队,牢记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营造“竞知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把创业就业部打造成机材学院乃至九江学院特色部门而努力。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全员;全方位;育人理念;学生工作体系;建构

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备受关注,社会转型下学生工作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意义重大。全员、全方位育人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发挥学院整体效能,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近年来,各高校围绕全员、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价值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嘉兴学院生化学院以“抓好常规、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建构品牌”为基本原则,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特色,依托学院现有资源,逐步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学生发展的学生工作体系,即建构出“四支精干队伍”,凝练出“四大文化品牌”,提炼出“四条工作设想”。

一、育人之基:四支精干队伍

学生工作的关键在于建构精干的学生管理队伍。高校学生工作中与学生最密切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干部队伍在学生工作中具有引领和标杆的价值和意义。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是实现育人之基石,生化学院逐步完善辅导员、班主任、党员、学生干部四支队伍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机制,四支队伍相辅相成、相互配合,逐步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1.辅导员队伍:顶层设计有突破

以2013年生化学院聘岗为契机,大胆创新,实现顶层设计有突破,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工作内容模块化,人员齐备,分工明确。在队伍建设上,重视辅导员的专业化、职业化;在工作理念上,注重以工作带动研究,以研究促进工作。

2.班主任队伍:建构品牌促和谐

生化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不断提高班主任服务学生能力,班主任队伍进行择优选聘,学历层次高;制定了独具特色的班主任量化考核办法,将班级管理和班团建设作为教师考评的重要内容,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开展班主任年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管理水平;打造班主任品牌活动――“班主任,生日快乐”,由班级学生为班主任过生日,建设更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3.党员队伍:“四个一”培养工程

党员队伍建设基本建构起“四个一”培养工程,即“一个组织,一项制度,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个组织”即成立党员队伍管理机构――党办,负责对党员队伍的发展、培养、监管和考核,实现“阳光入党”;“一项制度”即党员发展工作细则,依据生化学院专业实际,引入量化评分,重新厘定党员发展细则,从学业成绩、科研能力、工作能力等方面对党员发展的各项标准进行量化,使其更趋合理化;“一个载体”即“我为党旗争光辉”活动载体,强化红色营养滋润,使党员坚定理想自信、道路自信、成人成才自信;“一个平台”即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由党员队伍承担起建设和维护1818公益服务平台的责任,强化党员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员队伍在学生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4.学生干部队伍:提升服务学生能力

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紧跟党建”,强化学生组织建设。重点抓好“一团两会”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工作理念,完善团总支、学生会、社团干部培养机制及部长问责制,建立“一对一”干事培养模式;加强对班委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和指导,班团考核“一级一星”常态化,开通“手机版点名系统”,取消班团干部每天签到制度,自行设计学院信息平台,实行网上“手机签到制”,提高工作效能。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至关重要,生化学院进行针对性整改,不断优化、完善队伍建设,夯实育人基石。

二、育人之器:四大文化品牌

1.以“忘年交”结对子为载体,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生化学院“忘年交”结对子思政教育文化品牌活动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师生、贴近生活”,以育人为根本,以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方向,为推进学院学生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多年培育,活动载体不断创新,并呈现多样化格局,形势报告、清明扫墓、社会实践、座谈恳谈、主题班会、红色寻访、毕业生欢送会等活动,使学子们在“忘年交往”中树立理想,磨练青春,规范行为,成长成才。20年的“忘年交”,20年的积淀,形成了“忘年交往,文明修身”的品牌文化和学院特色。

文化在传承中进阶升级,生化学院以“忘年交”特色文化品牌为载体,坚持红色教育为主线、校本教育为支撑延展,加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阵地意识,实现学生“精神成人”目的。

2.以考研和学生科研为抓手,打造学风文化品牌

为更好地推进生化学院考研和学生科研工作,学院在顶层设计、制度保障、管理举措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生化学院坚持抓考研工作来“促学风、创特色、扬声誉、树品牌”,从新生入学抓始业教育,到考研经验总结交流,已形成了一套有序的管理办法。同时,储备了一批非常有经验的考研指导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导师辅导、氛围营造等,提升学生继续深造的自信心。

在顶层设计上,生化学院成立了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在制度上,《生化学院考研就业奖励制度》调动全院师生积极性,来推动考研工作。《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修订)》强调学院科研团队必须带学生,以此来推进“学生进团队计划”,充分发挥学院自身优势资源,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资本,服务于学生的专业成才。同时,借助学科性社团建设,以社团带动学生考研和科研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社会竞争力。

3.以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为载体,建构德育文化品牌

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生化1818服务平台即是依托网络载体,实现德育建设的新路径。

生化1818服务热线开通之后,该服务项目得到了相当多学生的认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生化1818公益服务平台实现了全面升级,分“线上”和“线下”两条路径,“线上”以学生服务热线1818、网络在线、QQ、微信平台为载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政教育和德育新阵地。“线下”依托党办和1818服务办公室开展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咨询、专业解惑等项目。把生化公益服务平台打造成一个依托学生技术服务者、青年志愿者、党员队伍等青年学生群体,致力于服务学生信息咨询、人生规划、就业服务等,覆盖全院的公益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志在调动学生服务于人的热情,培养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学生自我服务和服务学生,开展德育文化建设,实现道德养成。

4.以就业创业教育为核心,培育大学生职业规划品牌

随着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生化学子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近几年,生化学院基于学科和专业特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为依托,创新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以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教育中心为平台;以“大学生创新能力个性化培养项目”为试点,探索实施“一年级导航工程”,强化新生专业和理想教育;以大类招生试点为契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规划理念,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同时,以浙江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学院职业生涯规划俱乐部为活动载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引导学生自主规划,提升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四大文化品牌分别从思政教育、学风建设、德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个方面阐释了生化学院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四大品牌相辅相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辅以学风建设、德育、创新教育,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育人之策:四条工作设想

1.以学科竞赛为核心,培植学科性精品社团文化

为组织做好各类学科竞赛,生化学院加强了学科性社团建设,培植精品专业社团。在社团建设上,以学院专业为导向,增设化工、生物、环境、KAB创业和职业规划5大俱乐部,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首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明晰职业发展方向,使学生分别进入各专业俱乐部,凝聚并带动一批热爱专研的学生,投入如化工设计、生命科学、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的探索,并将有创业前景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创业项目,以KAB创业俱乐部为中心,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培植。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其社会竞争力。

在外部支持上,我院学科竞赛学术委员会整合学院五大研究所和校外企业、研究所资源,提供校内外导师、课题项目、经费和实践基地支持,建构学院、企业、社团的良性互动与合作,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真正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依托原有心绿环协、优普科研社,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和专业实际应用能力,打造各种社会实践平台,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通过重组学科性社团,以学科性竞赛为核心,导入学分制评估体系,实现全院学生全员参与科研的局面,全面实现“专业成才”目的。

2.以“一年级导航工程”为中心,创新新生始业教育途径

充分利用我院大类招生试点契机,打造“一年级导航工程”,为新生配备人生导航师。大类招生,必然带来各专业对优质生源的竞争,适时导入导航工程,也必然带动各专业导师育人的积极性。导师配备上,人生导航师由学院有经验的教师担任,每位教师指导3~4名学生,实现精细化指导,改变以往粗放式培养模式,坚持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导航内容上,重点体现在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培养、学业指导、考研就业、情感引导等方面,基本实现了学生培养模式和学生工作的转变。

3.以文明修身工程为主线,推动大学生文明室风建设

在学生公寓管理中明确专人专项负责制,整合并建构起楼长、层长、寝室长和学生会生活部的“三长一部”学生队伍,实现文明室风,自我创建。修订文明寝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完善“三位一体”的工作布局,实施进位升级计划,制定并完善党员、干部联系寝室制度和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下寝室制度,开展“文明寝室”“红色寝室”“学习型寝室”创建评比,完善长效机制。以特色寝室文化为主题,开展“一期一特色”寝室文化节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并推进团的活动进公寓、社团活动进公寓,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文明寝室建设中的作用,推动学院文明室风创建活动。

4.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实现育人环境的优化

与学院教务办合作,协同开发毕业生跟踪调查系统。一是信息反馈,通过该系统让已毕业学生结合自身感受,对学院团学工作、教学及课程开设等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毕业生深入社会对所学进行检验,根据社会需求,对我院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制度设置等给予的评价和建议,对指导我院整合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二是做好校友工作,开展特色校友活动。校友作为高校重要的发展性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校友资源的育人价值也日益凸显。该系统的开发,有利于整合校友资源,开辟校友沟通渠道,实现全方位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6

2012年2月24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讨论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会议强调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而全国两会上,广西代表团的陈仲代表就建议:我国应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的话语权。

多年来,尽管我国始终倡导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但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担当技术创新主体的重任。究其原因,与企业发展历史、科技活动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差距都有关,但陈仲代表认为,话语权的缺失,才是阻碍我国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最大障碍。

建国60多年来,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科技创新工作的体制主要以高等学校着力于科技创新、科研院所和企业着力于技术创新为主,但上世纪末的科技体制改革将这一模式打破,却没有形成新的科技发展体制。陈仲表示,在此情形下,我国科技创新工作形成了技术创新走学院专家路线,话语权由学院专家主导的形式。目前我国科技发展规划、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评价等工作都是走“学院专家”路线,科技发展规划由学院专家领衔制定,科技计划项目由学院专家领衔谋划,科技创新平台由高端学院领衔布局,科技成果评价由学院专家领衔主持,企业基本说不上话。

陈仲认为,部分学院专家由于受专业视野和研发及应用领域的限制,很难准确把握具体行业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技术需求,科研选题、项目规划很大程度上带有领衔专家的主观性,而在项目具体操作和执行过程中,在学院事业管理体制的气氛下,可能会出现虚假、学术和技术腐败等现象。因此,他建议通过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话语权,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和能力,引导企业走建设创新型企业之路,让企业真正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和生力军。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必要性;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民受教育的机会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支持孩子读书并接受大学高等教育。由国家出资建立的大学高等院校能接受的学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由民间出资国家批准建立的独立学院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使越来越多分数不高而家庭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学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一、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由于独立院校的增多,大学的扩招,再加上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和突出。同时,相较于一类、二类的国立大学的学生而言,三类的独立院校的学生在成绩和能力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上都比较差,再加上一类、二类大学的学校名声较高,接受的教育在全国是最好最优的,往往国立大学毕业的学生给企业的印象比较好,企业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更倾向于国立大学的学生,因此独立学院的学生的就业机会并不是很多,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造成了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低的社会现象,目前这种情况很令人担忧。

为了解决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指导学生就业,提高独立院校学生的就业率,目前我国独立学院普遍开展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指导学生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所思所想,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今后的职业目标是什么,指导学生为自己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详细的计划,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准目标工作,少走弯路,减少独立院校学生的“毕业就失业”的现象,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独立学院的口碑。

另外,对独立学院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使学生通过对自我的了解,指导学生从多方面思考职业的规划,不一定要局限于事业单位或者企业,还可以进行自主创业,或者根据自我的技能和需求转变就业观念,实现就业的多元化,为社会提供更多不同类型的人才。

二、我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1专业的职业规划教师的缺乏

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是由院系辅导员或者学科教师兼任,学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有实际经验的职业规划教师。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空洞且不符合实际,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最正确、最先进、最符合现实社会的职业规划指导。学生对职业规划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认识上,没有专业的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不能做到学有所用。

2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不受学生的重视

由于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对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学生大多依赖于家庭,他们不担心自己毕业后没有好的工作,认为家长可以帮助他们谋得一份理想的工作,因此他们认为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只是一门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自己今后工作的帮助,对学校开展的教育不重视,对于这一学科抱有可有可无的态度学习,更有学生对此教育不屑一顾,认为是多此一举。

3学校在职业规划教育上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数独立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一味地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对于学生在理论知识上的掌握程度要求很严格,对于后期的实践和应用根本不重视,学生往往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很熟练,但是要让学生自己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时,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对职业规划明确,但是这只是计划,他们根本不会去实现,对于学生来说,职业生涯的规划只是一张废纸。

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提出的提高创新方案1打造专业素质高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可以引进一些专业素质高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制定明确的计划,制定最符合自身特色的规划,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性。

学院还应该定期聘请权威的职业规划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使学校教师与专家互相交流认识,提高校内教师的专业权威性,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打造学院自己的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为院内学生进行指导和后期执行时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就业。

2鼓励学生创新,进行自主创业,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多元化人才

我国传统的就业观念可以用以下几个词语概括: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体面、轻松、高薪。学生对于职业的规划方面过于单一,这样造成学生的变业压力不减反增。因此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该教育学生不要有职业贵贱之分,要求学生对于自己需要什么,能做什么,适合什么进行思考,从而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轻松体面的工作,而是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和最适合自己的是什么。

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比较好,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在减少就业的压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换个角度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有技术的学生,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从事技术职业,发挥特长,填补我国技术人才的缺口。

3对学生教育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独立学院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育上,还要组织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规划进行实践,检验制订的规划是否可行,是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计划。学校可以鼓励学生走到社会上去检验自己的计划,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或者调整计划和方向,让学生能够有更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自己的职业计划更贴近实际,执行起来更简单。

四、结语虽然我国独立学院目前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短期内还没有很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我国各界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相信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会越来越完善,其学生的就业率会越来越高,学生的就业方向也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就业观念会转变,社会所需的多元化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周炎根.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继续教育研究,2012(5).

张建国.独立学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青年研究,2010(4).

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计划篇8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5-0202-02

我国加入WTO以后,各行各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参与到国民经济建设中。而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1],人才培养是高校的办学基础,科学研究是高校的强校之路,而社会服务是高校办学的根本和落脚点。要使高校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高等学校就必须打破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出象牙塔,积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2]。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从2001年开始,对于在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有益的研究与尝试。

一、合理选择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

根据产、学、研三方合作的紧密程度,目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主要有紧密合作型、松散合作型和混合合作型。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我们选择了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松散合作型模式,即理论教学环节在校内完成,而到了实践教学环节将学生带到企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习、毕业设计。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主要动力是互惠互利,学生通过走出校门,可以享用企业的教育资源,能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可以获得一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而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办学,可以吸引一些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可以共享高校的教育资源(例如一些精密的仪器设备)。

二、实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

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于如何在高校的教学环节运行过程中有效地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总结出了以下一些经验。

(一)通过产学研协商,制订、完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水利与建筑学院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让企业、科研、设计院所的专家、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学院教学计划的制订工作出谋划策。通过产学研有机的合作与协商,教学计划得到逐步完善,更加符合企业和市场需求。

1.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

通过积极协商,经过几次修改后,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更新。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性建筑、设施农业工程、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我们在新教学计划中增添了《精准农业》和《农业废弃物处理》两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这两门课程,学生可以对如何利用“3S”(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及如何利用先进的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和装备,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基础知识与现代科学知识的有机结合。

2.在教学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了实现“学以致用”,学院接受企业的建议,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新教学计划中,设置了126学时的专业实验、5周专业实习、7周课程设计以及14周毕业设计。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教学安排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利与建筑学院在教学计划的修订中,充分考虑企业的建议,将专业课由第七学期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仅设置一定学分的选修课,这样从第七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就可以将毕业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的毕业设计时间就由半年延长为一年,从而可以有效地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同时也为学生考研和找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机动时间。

3.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

当代大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许多企业都提出,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施工所需的基本知识,还需要具备将来从事本行业所必需的社交、组织、管理及经济知识。为此,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在专业选修课中增加了《建筑企业经营与管理》、《建筑工程经济学》和《会计学原理》等课程。通过产学研的积极合作,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实现了专业特点与企业实际需要的有机结合。

(二)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本科生迅速扩招,大学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而转变为大众教育,因此各高校相继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注重培养具有较高就业能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目前,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在招聘人才时,更加注重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与企业进行了积极的合作。

1.依托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实现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为了实现与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水利与建筑学院相继与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寒地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建工集团以及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签订了建立实践教学基地的协议。我院教师依托实践教学基地或个人创造条件进行沟通,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例如,翟国勋老师在讲授《砌体结构》的过程中,将学生带到农大体育馆、游泳馆、研究生楼、食品楼、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学生宿舍楼等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在讲授《农业建筑设计》的课程中,将学生带到黑龙江省畜牧业创新园区和黑龙江省种植业创新园区进行现场教学。通过产学研积极合作,我院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的有机结合。

2.依托企业、科研设计院所,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设计对于任何一个专业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能够将本专业课程体系内所有相关的知识融会贯通,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近几年,水利与建筑学院对毕业设计进行了改革,每年都选派一批优秀毕业班学生到企业、科研设计院所进行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简单的学习,而是直接参与到实际的课题或工程项目中。例如,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1级的田广同学在佳木斯水利勘测设计院和黑龙江省农业综合开发设计所结合实际工程进行了毕业设计。通过实际工程的锻炼,学生找到了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的结合点,了解了水利工程和建筑工程中一些专业软件(例如PKPM结构计算软件、土坡稳定计算软件、土地整理绘图软件、工程效益分析软件等)的使用方法,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一定的工程素质。

(三)通过产学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近几年的毕业设计中,我院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被企业或地方采用。例如,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2002级的胡小花、韩晶京同学在侯为军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新农村别墅设计,设计成果已经被双城兴山镇顺利村和拜泉县三道镇富业村采用。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加速了我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满足了企业或地方的实际需要,也提高了东北农业大学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结语

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高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同时可以充分利用产业(企业)的教育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学院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于如何建立并有效运作产学研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如何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宏岩.产学研合作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1-2.

[2]钟秉林.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7,15-16.

上一篇:旅游学院实训室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继续教育学院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