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0-21 21:46:05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电力系统 档案管理 现代化 信息化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有有形资本转向了无形资本的转变。档案信息作为电力企业的无形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提升电力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核心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改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但受到传统的企业管理思想的局限,有些电力企业并没有将现代化管理思想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去,致使电力系统档案管理现代化改革产生了一定的迟滞性。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途径,以供相关企业参考。

一、电力档案管理现代化解析

电力系统档案作为一种科技档案,是电力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是电力工业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它信息量大、门类多、涉及范围广,在电力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其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发展至今已经成了电力事业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档案的管理作为捋顺和整理电力档案的关键,更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说它经营的好坏直接影响电力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电力系统档案的现代化表现形式可以简要的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电力系统档案的现代化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电子计算机设备来施展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现代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大规模的引进了大量的计算机设备,一方面,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能够切实地提高电能生产的质量、效率以及安全性,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丰富功能能够为实现电力档案现代化管理提供管理平台。

(二)电力系统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是指要对档案信息内容的数字化管理

传统的电力系统档案由相关人员进入到生产车间进行仪器监测、数据抄录、整理形成数据档案,放置在专门的档案室进行统一管理,这种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的效率较低,对于档案信息的再次查询和利用也十分困难,同时还面临着较大的丢失风险。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转换,有效提升了档案信息的检索方便程度,有效提升了档案信息的实际价值,同时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的数据安全性能更高。

(三)电力系统档案现代化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录入、查询、检索以及再利用等管理活动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数的管理工作都依赖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劳动,其效率往往比较低,为了提升管理效率,往往会设置多个管理员,造成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能够降低管理工作者的体力劳动,继而提升工作效率,能够起到进一步的优化档案管理人员结构的作用。

二、电力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对策

(一)电力档案现代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电力企业对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础建设有所欠缺。新时期,我国电力企业内部实践了更加深层次的内部改革,为了迎合市场的新需求、新特点,许多电力企业将大量的改革资金应用在生产社、先进工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方面,对于电力企业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识较低,并没有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发展高度,因而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较少,主要体现在许多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相关管理设备配置较低,网络安全性极低。

2.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较差。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正在逐步地上升和发展阶段,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档案人员的权责不明确,分工不细致,标准化程度不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等环节存在严重的漏洞,管理质量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制约了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3.现代化档案管理人才的缺失。档案管理虽然内容十分简单,但倘若电力企业实现了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实际上提升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提升了对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现代档案管理人才处于极度缺乏的状态,一方面,相对于其他的热门学科,积极投身于档案管理事业的人才较少,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对于档案管理的薪资待遇的设置普遍不高,难以招揽到高素质的人才。人才的缺乏实际上是不利于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的,也不利于企业的无形资产的扩充的。

(二)相关解决对策

1.增强电力企业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大力宣传国家 《档案法》 ,做到严格贯彻执行。形成领导和全体电力企业员工在思想上做到高度重视,真正认识电力企业档案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得企业真正重视档案工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做到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员各司其职,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主动,不断学习,精通自身业务,更好的开展业务。

2.电力企业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现代化改革的资金投入。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因此,进一步加大对档案管理的资金投入,是一种基于电力企业长期利益的内部资金投入策略。一方面,电力企业应该更新档案管理部门的基础建设,包含有计算机的配备、相关管理软件的购买、机房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该进一步的引进专业的信息建设技术人员,对于电力企业的相关档案进行数据的聚集,形成档案的数据库。实现档案的网络检索、建立档案的卷、表、目等目录,为实现档案管理的标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利于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3.科学制定档案管理工作的考评机制。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实现是为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有效性,除了从基础建设上进行强化工作之外,还应该从制度上去约束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率。在加强对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视,以及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等制度的同时,对于档案管理的监管和考核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也显得格外重要。应该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独立于其他机构之外,进行专门的年度计划、半年度计划的制定,并且将计划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利用绩效考评的形式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4.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必须要进一步的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要尽可能的聘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通过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吸引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对人员的后期培训,包含计算机技术、数字化管理技术的综合培养,提升人才能力,不仅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还有助于企业的无形资产的增加。

(作者单位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莱阳市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 姜志祥,李春妍.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J].化工劳动保护,2012.

[2] 何平.浅谈如何做好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 [J].企业技术开发(下),2010,29(11): 140.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2

××供电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省电力公司直属的中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三区两县、××集团及京广电气化铁路淇县牵引站的供电任务。截至2005年底,全公司在册职工500人。公司属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5座,总变电容量1125.2兆伏安。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容量510兆伏安(灵山站容量2×180兆伏安,桃园站容量1×150兆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1座,变电容量584兆伏安;35千伏变电站2座,变电量31.2兆伏安。35千伏及以上线路共计492.60公里,其中220千伏线路228.57公里、110千伏线路228.11公里、35千伏线路35.92公里。供电区最高供电负荷28.4万千瓦。2005年,全年供电量实现15.67亿千瓦时,全员劳动生产率100.5万元/人·年。

近年来,××供电公司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电力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企业整体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家物业管理示范住宅小区”等光荣称号,并连续9年保持了“××省文明单位”称号,为××省电力事业和××市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企业档案的基本情况

我公司的档案管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电业公司的前身是“××供电局××分局”,于1991年8月22日成立“××市供电局。1993年更名为“××市电业局”,2005年12月更名为××供电公司。1992年成立综合档案室,隶属办公室,负责文书、科技、会计、底图、科技档案和科技图书的收集、整理工作。2002年6月被省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二级。2004年12月国家档案局认定为国家一级。实现了各类、各种载体档案的集中管理。目前综合档案室管理着各种门类、各种载体的档案。设置了干部、职工档案两个分室,负责0-9大类及声像档案和图书资料的整理、保管和利用。室藏档案

17780卷。其中:文书7618卷、科技1487卷、会计4524卷、声像42卷、照片

28卷、底图1112张、资料2969册。档案室总建筑面积396.6平方米。档案装具齐全,并留有余地,库房建设符合保管要求。综合档案室配备了专职档案人员3人、接受档案培训率达100%,兼职档案人员22人,各部门均有分管档案工作的网络人员,负责本部门文件、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公司档案室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和管理人员的需要。先后被评为省档案公司、××市档案公司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档案人员被评“档案管理先进个人”。

三、档案目标管理情况

(一)组织管理

1、领导班子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我公司领导历来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历任领导班子均由公司主要领导主抓,特别是新领导班子把档案管理工作与我公司其它重要基础管理工作一样,列入了企业发展规划,对档案工作实行目标化管理,并进行考核。主管领导经常与档案人员研究、分析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在业务技术上,千方百计为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先后参加了国家、省市等各级档案人员业务培训,组织人员到先进单位学习、取经。

在档案室的建设搬迁上,公司领导从调度大楼的设计开始就按照档案库房标准进行严格要求、严格施工。在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专门划出一层楼供综合档案室专用。在荣誉室和档案设施的配备上,公司今年在以前巨大投入的基础上,又计划对一些设备进行更新,预计年底前能够投入使用。

2、实行了档案的统一管理

在档案管理网络建设上、我公司根据机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网络,各业务部门都有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现行文件、资料的管理归档工作,专职档案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督促规范各业务科室的归档工作,及时收集、整理、归档、保存和利用,有效保证了各类档案的完整。从而形成了以档案室为主体的档案信息管理中心。

(二)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1、加强档案法制化建设

我公司始终坚持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档案法》、《保密法》及国家、系统和地方有档案工作的制度、规定、标准和法规。增强全员法制观念。同时提高档案及网络人员的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能力,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敬业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坚持依法治档,依法管档。

2、建立健全了档案规章制度

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档案工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完善了文书档案、科技档案、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标准,修订了保密、借阅、销毁、图纸修改等制度。编制了科技、文书、会计等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档案人员坚持“三纳入“、四参加”制度,较好地控制了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有效地归档。

3、加强档案库房的建设和管理

2001年,档案室迁至调度大楼,库房面积由原来的90平方增加到

396.6平方米,增设了荣誉室,做到了办公室、阅览室、库房三分开。先后配制了文书、科技档案密集架,财务档案柜、声像柜、底图柜、照相机、去湿机、温湿度测试仪、微机、中央空调、更换了缝纫机、安装了防火防盗报警器、防紫外线窗帘。库房设施全部具备防潮、防火、防盗、防高温、防尘、防盗、防虫、防光、防有害气体等要求。为档案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严格立卷归档质量

从1991年起,0-9大类档案按照能源部颁发的《供电企业档案分类表》要求进行分类、组卷、编目,严格执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等有关标准,编制了保管期限表,和分类说明,编目规范,排架合理,符合国家及电力行业标准要求。近三年,档案归档率达100%,完整率达99.7%。我公司还建立了各类台帐,作到了档案的收进、移出、利用及时统计,并按规定及时上报。

(三)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

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档案工作的重要途径。我公司从1997年开始使用微机,实现了微机输入、整理、组卷、编目、保管、统计、检索、打印各种目录等,实现了案卷的现代化、标准化,充分显示了快速、安全、准确、高效等特征。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根据企业整体规划,我公司在“oa”系统中,把档案工作纳入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整体规划中,开发了档案的录入、整理、归档、查阅、利用等整套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为我公司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

(四)档案的开发利用

我们坚持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为全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服务这一原则,为了使档案更好地发挥其效益,为先后编制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事故汇编》等编研成果等。为开发信息资源作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案卷目录》、《卷内文件目录》、《干部任免卡》、《机构变更卡》等检索工具,采用上网分发目录、电话调卷、利用微机查询、检索、发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积极、主动热情地为利用者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的要求。近年来,共提供利用386人次,查准率100%,查全率99.86%,为城农网、技术改造、评聘职称、经济纠纷等提供了大量的原始凭证和技术依据,得到了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认可。为充分、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我公司将各变电站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资料录入计算机,实现主要科技档案资料电子文档化,实现网上浏览和借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资金,在现代化办公手段上又大大前进了一步。

四、几点体会

通过几年的摸索,特别是2001年公司实现办公自动化、生产管理mis和营销mis系统的投入运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公司下一步档案管理的重中之重,推进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很多,如何规划、分清层次和轻重缓急,针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阶段和任务,找准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应坚持技术与管理并行,并将企业档案信息化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之中。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技术及资金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电子文件的安全与长久保存也依赖严格科学的管理与先进技术的应用。目前企业在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时为保证其成功,需要同时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档案管理信息化也同样有一个业务流程再造的问题。很多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都体会到,信息化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对档案管理来说还要加上“十二分数据”。因此信息化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方式、方法乃至整个管理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必须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要建立适应信息化要求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制度,以及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并将其纳入到企业信息化的相应环节之中。没有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就不完整,而离开企业信息化,档案信息化也无从谈起。

(二)应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适应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的研究。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相对于纸质文件管理来说是全新的模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档案部门应加强将对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管理的政策、技术、方法、标准以及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以适应企业信息化的需求。2002年国家档案局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一些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这些标准的制定为建立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但是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流程再造,思考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航空工业档案馆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规划》及《档案信息化规章标准体系表》,初步确定需要编制的规章、标准。同时成立了全行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家组、业务组、技术组,对航空工业档案信息化展开全面研究。

(三)应注重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2005年5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电子文件归档存储的国际标准iso19005.1—pdf/a。标准化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工作交往范围更加广泛,计算机管理软件层出不穷,致使电子文件格式多种多样。因此,要确保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长久、真实保存和有效利用,必须注重加强对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这项工作需要广泛的实践和对方法、经验的总结,企业档案部门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生力军,肩负重任。应结合企业实际,学习借鉴国外经验和国际标准,探索信息化条件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实践形成企业的规范、要求及标准,进而逐步上升为更广范围内应用的国家标准。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3

档案科技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成效显著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迎来了我国科学的春天,档案科学技术的春天也到来了。档案科技从无到有,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努力,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1.档案科技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的第二年,即1979年,我国恢复了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重新开始了档案科研工作。正式设立专门的档案科技管理机构,要追溯到1986年,随着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等著名论断,我们党对科技和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我国从1986年至2000年,每年划拨给各部门一定的科技三项费用,用于组织、资助各系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这为档案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国家档案局于1986年正式成立科技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档案科技工作,负责全国档案科技宏观管理。国家档案局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从1987年开始至今(1992年机构改革除外),国家档案局每年都有计划地组织档案科技立项,开展档案科技奖励和科技成果推广工作。“十五”之初又提出了“以科教振兴档案事业,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方针,进一步推动了档案科技工作的发展。可以说,档案科技工作从无到有,不断发展。

2.档案科技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从1987年至今,广大档案工作者开展档案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升,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取得的科技成果数量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档案科技对档案事业的贡献率不断增大。20多年来,国家档案局每年组织科技项目立项评议工作,组织人员研究提出年度科技项目立项选题指南,组织专家对各地档案部门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评议,选择“创新程度高、研究方案科学可行、技术难度大、在档案部门能够普遍应用”的项目进行立项资助,有近550个项目列入国家档案局年度科技项目计划,资助科技经费1400多万元。“档案纸张去酸技术研究”、“新型载体档案防霉除霉技术研究”、“档案灾害预防及其抢救技术研究”、“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研制”等项目被列入国家计划;在为延长档案寿命而进行的档案保护技术研究、为决策科学化而进行的软科学研究、为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而进行的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有分量的科技成果,有的项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自1987年实施档案科技进步奖励制度以来,共有547项档案科技成果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奖励(2000年起为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其中有11项档案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具体是:“强化科技档案管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LC蓝墨水字迹显色固色剂”、“中型机档案资料管理智能软件系统及革命历史档案目录数据库”、“计算机光盘档案管理系统”、“DA91多效杀虫灵”、“大亚湾核电站文件档案管理系统”、“珍贵档案、手稿及书画原貌的恢复与保护”、“军队公文档案信息网络系统”、“受损航测数据磁带档案恢复与光盘转储”、“灵香草的防虫作用及档案防虫剂的试验研究”,档案科技可谓硕果累累,成绩喜人。

档案科技记录了档案事业的重大成就,

展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

长期以来,广大档案工作者在档案科技工作中积极吸收、引进、采用现代科技与理论成果,不断改变档案管理的传统模式,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档案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档案工作正逐渐从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主向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主要内容转变。档案科技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记录了档案保护技术、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档案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充分展示了档案事业发展的历程。

1.延长档案寿命,让记忆永存

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国家档案局一方面积极组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的传统载体(纸张、字迹)进行研究。如“退色蓝黑墨水字迹的恢复技术”、“纸张去酸技术”等项目;另一方面,组织对档案新型载体材料(光盘等)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影响光盘信息读取的环境因素研究”、“存档光盘寿命定量检测技术研究”等等。同时,不断探索虫霉防治新方法,如:“‘诱集棒’诱杀白蚁”的研究、“冷冻杀虫”的研究。正是这些研究,得以使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长久保存。

2.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

档案科技工作始终致力于研究档案事业行政管理科学化和档案管理现代化方面的问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研究解决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档案修裱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传统手工档案修裱进入到机械化档案修裱的新时代。“档案修裱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项目,实现了档案修裱的智能化;一批优秀档案管理软件的成功开发,智能电动密集架和智能光盘柜等新型档案装具、创新的档案管理方法手段等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使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3.紧跟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以传统载体保存的档案等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同时,对办公自动化条件下形成的电子文件的集中管理、长久保存和有效利用进行探索研究,给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档案工作者更艰巨的使命。“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研究”、“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等项目,不仅从理论上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根据档案部门的实际,从技术上解决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问题。“军队数字档案馆研究”项目,创造性地实现了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总体设计。“数字档案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是国内投入使用的第一个数字档案馆,实现了进馆的数字档案信息在线(离线)移交进馆,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以及面向社会的馆藏档案信息服务体系。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已公开现行文件利用、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文献基础数据库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探索出的创新思路和工作模式,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坚持科技先行原则,

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一直以来,档案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积极组织力量研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本着科技先行的原则,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为决策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事业的发展提供支撑,为决策提供依据。国家档案局一直坚持以科技先行为原则,对起点高、难度大、可行性强的项目重点关注,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创造性的研究。列入2001年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的《档案事业建设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为档案事业指标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依据,为档案事业综合评估工作的全面开展奠定了基础。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项目的组织和研究,为国家档案局《电子文件归档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标准规范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使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档案信息化及其相关方面的项目研究,如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实务等科技著作的出版,为《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出台提供了依据,为档案工作者指明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数字档案馆建设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以及第一个数字档案馆的成功建设,为落实“十一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任务――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充分发挥科技工作的导向作用,

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国家档案局在档案科技工作中,充分发挥档案科技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档案工作者研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关系到档案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给予政策倾斜,把科技工作与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相联系,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

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寿命和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是档案科技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国家档案局从科技工作开展之初就把档案保护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研究作为科技工作的重点内容。从1987至“八五”末,奖励档案保护技术方面的成果75项,占奖励成果总数的31.3%;档案现代化管理方面的成果70项,占奖励成果总数的29.2%。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各部门办公自动化的实施,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问题显现出来。国家档案局第一时间开始组织对电子文件及其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九五”期间,国家档案局一方面继续把档案保护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面的研究作为档案科技工作的重点内容,另一方面组织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研究。从1999年至今,每年都有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项目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奖励。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从最初对存储在软盘上的文件管理到在网上生成、传输、归档、利用的文档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在此基础上,探索区域电子文件中心建设,截止到目前,组织完成电子文件管理方面的研究项目40余项,为以电子文件中心建设为标志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管理体系的初步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年底,原国家档案局局长王刚同志提出,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认真研究和处理信息化带来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等新情况,积极探索和解决信息化进程中出现的信息安全等新问题……“十五”期间,为了更好地推进档案信息化工作,国家档案局积极发挥档案科技工作的引领作用,明确提出科技工作的重点是档案信息化及其相关方面的研究项目;通过科技工作的导向作用,鼓励档案工作者以科研带动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五”期间,在国家档案局奖励的141项档案优秀科技成果中,档案信息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大幅度上升。由2001年的10.7%增加到2005年的64.0%,增加了5倍。在众多档案信息化科技项目的拉动下,电子档案归档管理、电子档案远程利用等技术方法有较大突破,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快,档案网站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成,电子文件中心、数字档案馆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

改革开放30年,档案科技成效显著。档案科学研究使档案工作者打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改变档案管理的传统模式,紧跟社会信息化的步伐,进一步推动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了档案事业的发展。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高校:档案信息化:总体思路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25-03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保障,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环节。随着高校政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展,怎样与校园信息化总体建没接轨,是摆在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与思考。

一、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2年国家档案局制定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实施纲要》明确了档案信息化建没方向、基本内容和要求;2008年8月,教育部、国家档案局令第27号《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提出“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窜)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同建没同步进行”;2009年12月,《辽宁省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2010年全省高校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普及率要达到100%”、“2011年各高校必须实现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步管理网络化”、“到2013年全省高校实现校园网文档一体化”。因此,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国家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高校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1.国内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分析

笔者采用会议交流、小型座谈、函调、网络查询、通讯联络、实地考察方式对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几十所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与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我国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二十多年来,经过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壮大。综观其发展历程,有学者从档案信息管理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角度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手工操作、计算机辅助档案目录信息管理与应用、档案目录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档案全文内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笔者汇总所调研的情况,得到这样的信息:国内部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基本处于档案全文内容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与应用阶段。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该校于2004年11月就创建了档案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馆业务流程处理和服务的全面数字化、网络化。采用综合集成技术,实现了网上预立卷和档案馆信息系统与学校各个部门应用系统的无缝连接,为档案信息资源库建设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整合手段;采用内嵌的可自主控制的网络搜索引擎,实现了在线档案编研和信息功能,促进了档案信息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分散管理向系统管理的转化;提供了自定义查询、全文信息查询功能,实现了跨门类、跨年度、跨载体等全方位的档案信息查询和利用。从而进一步发挥和提升了档案工作在信息化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促进高校档案事业跨越式发展。

通过调研与分析,我们把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突出学校的共同特点归纳为:领导重视、观念更新――学校领导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保持同步发展:基础扎实、队伍有力――不管是列入国家、省市计划的项目,还是本单位纳入规划的项目,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保证一期基础建设的同时,为后续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有一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专业队伍,具备进行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知识和专业能力,备足了后期发展的力量。

2.笔者所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笔者所在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起步于2001年。由于历史的原因,档案分类经历了由大流水改为实体分类的过程,即合校前三所院校及校部形成的老全宗档案采用的是大流水,合校后按照原国家教委的要求,实行档案实体分类与管理。早期的工作集中在案卷、文件目录级信息录入。2005年以来,在“利用优先、分期实施、确保质量、有序推进”的原则指导下,馆藏档案全文数字化开始起步,重点是对文书档案中重要的、易损毁的、永久保管的档案及照片档案实行图片扫描、上传。总体来看,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处于第三发展阶段的水平。事实上,目前高等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不平衡,全国几百所高校中,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与笔者所在学校情况类似的不在少数,基于此,笔者结合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切身体会,对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进行研究探讨。

三、加快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要遵循“文档一体化、归档双轨制、确保网络安全”的基本原则,以校园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整合档案资源,逐步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信息管理标准化、利用服务网络化、管理工作自动化。其主要任务与实施步骤为:

1.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系统软件建设:配置管理软件,包括文档一体化、馆藏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数据存储迁移转换及备份、网络服务等系统软件。

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软件的运行依托于相应的配套硬件设备,因此需要配置高速扫描仪、文件服务器、数据存储器等。同时学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规划中,注重解决好为档案管理系统预留相应终端接口,或进行相应的多个系统功能集成等问题。

2.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1)电子文档收集与管理

文档一体化系统建设:文档一体化是一个建立在校园办公自动化前提下的整体性工作。有了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便可以在文件产生、利用等工作过程后根据要求将电子文件通过逻辑归档的方式自动归入档案馆,通过物理归档的方式将电子文件赖以生存的系统平台、软件系统或者应用系统同时归人。

集成接口系统建设:在归档单位的业务系统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开发专门的接口程序,实现电子文件的网上归档。在归档过程中电子文件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等需要根据档案馆的系统管理要求做必要的格式转化,以确保电子文件能够从业务系统迁移到档案管理系统。

介质归档系统建设:介质归档是将归档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拷贝到磁盘、光盘、移动硬盘等磁介质或光介质,通过人工送交档案馆的一种归档方式。介质归档一般分为目录管理方式和原文管理方式,因此在档案信息系统中应当建立归档介质目录与电子文件目录管理系统,同时建立文件目录与全文的关联。

(2)馆藏档案数字化

馆藏档案数字化包括把馆藏的纸质、照片、录音、录像、缩微等档案,通过扫描、加工、处理,转变为文本、图

像、图形、流媒体等数字格式的信息,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利用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检索和浏览。实际工作中,需要配置全文内容、照片档案扫描处理系统软件及相应的仪器设备,为全文登录及全文检索服务做好前期准备。

(3)档案网站建设

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网站建设,我们可以有计划地上载可开放档案信息,为学校和社会提供网上信息查询与利用,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学校与社会的作用。从另一个角度讲,档案网站建设又是丰富馆藏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为我们拓宽了档案信息收集渠道,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具有保存价值、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相关信息,从而使馆藏资源更加丰富。

3.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制订相关的标准与制度。根据国家、省、市等关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范制订学校电子信息采集、管理、存储格式标准执行细则,使之逐步纳入法制化建设的轨道。

提出归档电子文件存储要求。收集、接受的电子文件与归档的纸质文件内容一致、版式一致;应用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注明电子文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电子文件生成环境信息:应用非通用工具形成的电子文件,收集时应转换为通用的文字存储格式。

4.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管理,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

(2)加强对电子文件归档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保证所归档电子文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可读性。

(3)档案管理系统所采用的局域网要切实与外网实行物理隔离,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

5.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措施

(1)做好宣传

档案馆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主动做好电子文件归档意义、归档范围和归档办法的宣传工作,除了印发相关文件外,还要具体将其应归档电子文件范围及时公布,提高全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2)加强指导、检查与监督

档案馆要在学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起草和制定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和标准,每年在布置、检查归档工作中强调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同时归档。并对归档工作及时总结、通报。

(3)加强培训工作

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档案工作网络,加强对兼职档案员的业务培训,使其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其次,对于档案馆而言,要采取引进和培养并重的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专职档案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拓展,加强计算机及信息化基础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学习与培训;二是重视计算机人才的配备,并对其进行档案专业知识培训,使之既精通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又熟悉档案业务,从而更好地开展档案信息化工作。

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1.转变观念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工作进行管理变革、流程优化和业务规范的过程,更是人才培养、观念更新、服务创新的过程。档案管理服务的创新模式要求我们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档案管理的自动化、运用现代管理理念促进档案工作的现代化、凭借网络技术促成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这些都要依托于档案信息化建设,因此,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意识,尽快搭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平台。

2.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与学校办公自动化建设同步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因此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学校办公自动化同步发展,依托校园网与之共同实行监管和维护,这样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同时解决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的无缝连接过渡问题。

3.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持久工程,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全面规划、长期投入、实事求是、分步实施,才。能促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交通大学数字档案馆网站我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上海市档案局组织的鉴定,档案文博工作简报(7)

[2]薛四新,彭荣,陈永生档案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5

规划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今年以来,XX市规划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围绕“两聚一高”目标任务,紧扣“五个牢牢把握”工作导向,按照“大城市”定位,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重点,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积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在完善规划体系中强化发展导控

以总规修编为契机,加快完善《XX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确立的“总体规划-单元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村庄规划”四级规划编制体系,加强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控制,努力实现全市空间管控“一张蓝图”。

1.初步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多规融合、存量盘活”为导向,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互动为要求,划定了统一的城镇开发边界,确定了建设用地总量,形成市域范围内功能结构完备、要素配置合理、通勤就业均衡、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发展格局,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绿色建筑、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目前正在优化调整用地布局方案,预计6月份完成最终成果论证工作。

2.积极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及调整。一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全市单元规划确定的边界逐步开展各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已完成F06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C12、E05单元控规初步成果,B11单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工作。二是落实水乡古镇发展要求,基本完成千灯、锦溪、周庄老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对重点地块进行修建性详细设计。三是协助相关区镇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控规编制、调整、报批工作。报批完成张浦镇城东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花桥国际商务城南部生活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完成花桥经济开发区、陆家镇、锦溪镇等相关区域控规调整方案。

3.组织开展重点地区城市设计。一是组织开展杜克科创小镇概念规划及城市设计方案征集工作,以“XX智谷”为总定位,征选国内外6家设计机构开展方案设计,现已全部提交最终成果。二是组织开展前进路、长江路道路沿线景观提升设计。根据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导则,以前进路、长江路为试点进行深化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现已完成初步方案,正在进行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最终成果。三是进一步完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XX段)沿线城市设计,以交通引导理念优化城市功能品质,已基本形成成果。

4.不断优化镇村规划。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编制完成《XX市锦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由省住建厅组织论证通过,报省政府批准实施。会同市文物部门开展第八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经省住建厅、文物局组织审核并报省政府批准,巴城镇成功入选“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根据《XX市镇村布局规划》,我市所有31个特色村、189个重点村和218一般村(除高新区22个一般村无编制计划外)已全部形成规划成果,今年上半年,按计划继续推进村庄规划成果的公示、论证及审批,完成千灯镇歇马桥村村庄规划公示、锦溪镇计家墩新乡村生活项目规划报批工作,以及周市镇26个自然村、淀山湖镇6个自然村村庄规划的审查、论证工作。

(二)在狠抓专项规划中增强城市功能

1.增强城市民生功能。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设施规划》,确定中心城区核心区范围内社区、街道的行政边界。并以亭林片区为试点,完成深化设计方案,构建社区服务设施配置模型,正在开展青阳片区深化设计,计划6月份形成详细方案。

2.优化城市生态功能。继续推进《XX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现已完成草案,基本形成市域各片区海绵设施建设管控原则及技术指引。加强区镇对接,进一步深化《XX市城市“六线”控制规划》,涉及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绿化绿线、重大市政设施黄线、历史文化保护紫线、轨道交通橙线,并将道路红线、河湖水系蓝线录入规划综合信息平台,便于日常审批管控。

3.提升城市交通功能。继续积极推进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规划建设,完成《苏州市域轨道S1线XX段沿线交通一体化交通详细规划设计》、《苏州市域轨道S1线施工期间交通疏解方案》中期成果。及时启动XX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心城区停车系统规划等。

4.升级城市市政功能。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编制完善《XX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为规范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建设步伐,配套起草了《XX市地下综合管廊管理办法(草案)》。为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综合管廊建设可行性,向市轨道办呈报了《关于与苏州市域轨道交通S1线同步建设综合管廊的请示》。目前,XX市中心湖二号路地下综合管廊已开工建设。为合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有效指导我市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XX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果,并报请市政府审批通过。

5.完善城市文化功能。为提升我市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高质量完成市博物馆、美术馆方案设计。根据《XX市城市雕塑规划》和《XX市雕塑规划管理意见》,开展了第一批雕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第一批公开招标的2个点位已经完成方案招标相关工作;另外7个点位海选工作也已完成专家评审。

(三)在推进改革创新中优化审批管理

1.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并报城建例会讨论。完善规划编制制度建设,拟定《关于进一步规范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通知》,从协调机制、成果入库、动态维护、调整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规范工业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加强对方案的审查指导,结合XX市规划管理实际,制定了《XX市工业项目规划设计方案技术审查导则》。为全面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与市住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在工程项目中运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审批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并在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实施运用。

2.努力推进审批服务创新。为提高审批效率,降低企业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打破传统审批的固化模式,创新推出“容缺受理”弹性审批流程。对主要条件具备,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的审批事项,放宽受理门槛,提前进入审查,予以“容缺受理”。并通过跟踪服务,主动沟通,确保缺项及时补正,实现依法服务、特色服务、高效服务的同步到位。为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方便基层办事,在“表单整合、项目申报、网上审批”三个环节创新推出“嵌入式”服务。通过“三表合一”建立嵌入式申请、标准格式落实嵌入式管理、共享数据实行嵌入式审批,非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6项缩减为9项;工业建设项目申请材料由原10项缩减为6项,切实方便了项目报建,提升了服务效能。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审查59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8张,用地面积75.34万平方米;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408张,建筑面积177.86万平方米;核发验线证明68张;核发建设项目规划核实证73张,建筑面积189.24万平方米;受理及审查店招店牌、户外广告21件。

3.着力加强规划执法监察。建立在建项目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对管辖范围内181项在建项目进行全覆盖监管。通过区域联动,开展拉网式违法建设排查认定工作。积极参与“263”专项行动,联合各区镇规建部门对全市538家重点监管工业企业的规划建设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已完成排查372家。对《2017年苏州市列入省第十三批清洁生产审核重点企业名单》中我市涉及企业(46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专项排查,完成排查35家。对《XX市化工企业联合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中涉及企业(143家)规划建设情况进行排查,完成120家。上半年(截至2017年5月16日)共立案处罚违法建设案件6起,做出违法建设认定移交291件,切实维护了规划严肃性。

(四)在现代技术运用中夯实规划基础

1.启动全市用地信息普查(重点单元)。拟在测绘XX市大比例尺“全要素”地形图基础上,通过对用地信息和建筑信息的普查,生成带有多种属性信息的标准化地形图,并引入三维实景技术,构建具有实景可视信息和丰富用地、建筑信息的地理信息数据库,为XX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合理利用土地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完成项目招投标。

2.完善规划综合信息平台。继续根据实际需要扩充平台功能,完成了规划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开发了在建项目“双随机”监察系统,实现了建设项目规划批后监管及违建入图入库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完成了全市城镇未治理D级危房档案信息化入库工作。配合经信委核对了全市工业企业信息。下一步,还将完成网上报建系统建设及应用拓展项目建设。

3.推进2017年XX电子地图更新、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测绘。

(五)在“六个一”大走访中密切联系群众

制定了《XX市规划局常态化推进“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实施方案》,第一时间召开“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工作动员大会,对全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目标、任务、要求、组织工作作了全面部署。领导干部带头,全员参与,紧扣“两聚一高”,强化政治责任,突出问题导向,全局19个走访调研小组对所挂钩的周庄镇高勇村、双庙村村民家庭已全部走访一遍以上,仔细了解家庭情况,深入收集村民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并作了详细记录。对能当场能解决的给予反馈解决,对不能解决或需转办的,做好解释工作或给予转办。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在积极延续、加快推进、全面完成上半年正在开展的工作的同时,下半年,我局还将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抓总规落实

在完成总规成果论证、报批的基础上,加快总规的实施步伐。根据总规要求,及时指导各镇开展镇总体规划的修编。根据《关于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及《XX市单元规划》,逐步对城市核心区所涉及的单元及跨区镇行政界线的单元组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下半年重点完成B11、C12、E05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对市域其它发展单元,指导各区镇根据单元定位,明确编制要点和内容,力争于年底前完成控规编制。

2.抓城市设计

适时开展城市总体设计,强化地域特色、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的“基因”传承,提升城市品质品位。积极推行全市拟出让地块必须预先开展城市设计工作。

3.抓存量更新

结合危房治理,开展城市更新规划研究,计划完成老城区及城北地区6个片区的更新规划研究工作。突出民生改善,推进被撤并乡镇更新研究,重点完成张浦镇大市地区和千灯镇石浦地区更新研究。立足产业特色,围绕打造全市10个特色小镇目标,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引导和方案设计工作。

4.抓空间拓展

城市地下空间作为空间延伸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应予积极利用。按照建设紧凑型城市要求,大力开展XX市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修编,结合轨道交通S1线沿线站点地下空间规划设计、城市地下人防规划等,推进轨道、管廊、人防等多规合一,重点研究地下空间的横向连通开发及竖向分层立体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5.抓生态控制

结合规划工作实际,继续全力配合及推进“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完成海绵城市、六线控制、绿道网等专项规划,切实在引导和保障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方面贡献规划力量。

6.抓交通引导

结合新一轮总规及控规编制,根据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布局及方向,高标准、高起点开展新一轮《XX市综合交通规划(2017-2030)》修编,进一步优化城市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轨交S1线配套规划的同时,适时开展XX轨道K1线预可行性研究,为XX进入轨道交通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继续开展“自愿停驶,绿色出行”实施方案及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引导城市交通方式转型。

6.抓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继续推进“容缺受理”流程,将服务固化为制度。由规划综合信息平台支持,增设“容缺受理弹性流程(试运行)”,同步进行电子审批,实质性提速增效。促进全市统一运作规划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统筹规划智慧政务建设,强化对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撑作用。

7.抓执法监察

继续完善、实质运用规划移动监察系统,推进违法建设认定情况入图入库,提升执法监察效率效能。运用双随机抽查工作机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定期检查、抽查工作,力争早发现、早制止,减少未报先建、批建不一现象发生,切实履行好事中事后监管职能。

8.抓调研走访

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六个一”基层走访调研,倾听搜集基层、百姓心声,切实解决基层、百姓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档案局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模板:

上半年,我县档案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五大”发展理念,紧扣项目落地年,聚焦“一路二水三项目”中心工作,以面向社会,服务民生为重点,以拓宽档案发展领域、深挖档案文化资源、提高档案利用价值为抓手,树立“科技强档、依法治档、服务活档”的新理念,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基本做到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

一、强化项目建设

一是启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今年县上安排我局爱教基地建设专项资金x万元,主要用于多媒体报告厅建设。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包括基础装修工程、视频器材、桌椅采购,项目将6月底前全面完成。

二是开展门禁系统项目建设。安排落实项目资金x万元,通过招标,配备馆内24小时温湿度监控设施和档案馆(库)门禁系统。项目正在施工中,6月底前将全面完成了各项设施的安装工作,届时将使我县档案馆库现代化、规范化建设大步向前迈进。

三是启动数字化项目建设。落实数字化项目资金50万元。近段时间以来,我局对多家档案数字化机构进行了调研,参观学习了遂宁市、市中区等档案局数字化工作先进经验,对比了我县档案工作和项目经费情况,研究确定了我县今年数字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该项目正开展需求论证,拟于6月份完成项目招标,年内完成今年的数字化目标任务。

二、强化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三大”体系建设之本,是服务经济、服务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之本,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围绕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上半年,我局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我县档案工作纲领性文件。为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通过积极主动向县领导汇报,与县委办、县政府办等相关部门协调,由县委、县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发﹝2017﹞x号),对我县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工作目标。

二是加大我县档案移交力度。根据我县新馆建设的情况,由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县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到期档案移交工作的通知》,对全县近二十年应移交的到期档案制定了接收计划,明确了应移交进馆档案的范围、质量要求、移交程序、组织领导作出明确规定。今年底前,我局将对全县56个单位2006年前整理规范后的档案全部接收进馆。

三是创新档案工作,引入中介服务档案工作。自今年以来,县档案局大胆探索,立足单位工作实际和新形势下档案管理服务的要求,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在确保档案保密的前提下,推广政府购买档案事务服务。规范并支持档案中介机构、有关专业机构提供档案管理技术、设施、劳务等服务,激活社会资源、节约成本、规范服务、统一标准,通过政府采购,选出了两家质量可靠、服务优良的档案中介机构供各单位选择,作为我县各单位专业档案服务机构,促进了我县档案整理规范化上档升级。

四是加大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力度。根据我县档案移交工作实际和档案整理新规则的出台,今年4月11日,我局和县行政学校联合举办了全县档案工作人业务培训班,专门聘请乐山市档案局业务专家实地授课,全县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等100余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我县基层档案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全县档案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规范整理遗留档案。对十年前移交到我馆的转制破产企业共22个单位未整理的档案约x卷,积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规范性整理,于6月中旬整理完成进馆。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快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项目将是我局今后几年持续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制定和完善数字化三年规划和实施方案,力争于2020年我县馆藏档案全部实现数字化。

二是加快档案数字化进程和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力度。对列入今年移交进馆的56个单位,加强档案规范化整理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增添新措施,确保在年底前全面完成工作目标任务。

三是继续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基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一方面,按照我局年初制定下发的执法检查通知书,对6个县级部门、14个乡镇进行执法检查和档案规范化管理达标复查,要求各受检单位先进行自查,我局于10月底前全面完成20个单位的达标验收及复查工作;另一方面,积极贯彻《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加强我县重点项目建设档案管理工作。按照我局和县发改局联合制定下发的《关于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方案》,对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单位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进行督查指导,确保重大建设项目档案规范归档。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6

时间周期长,材料变更快

电力设计院所设计的工程,多数都是专业供电设计,主要体现出建设项目的设计水平和设计思想。设计文献和图纸较多,这主要是因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和技术要求较高,设计归档材料会随着工程的变化而不断的增长。传统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期跨度较长的也在四年左右完成,而电力工程设计往往不同,特别是在一些工程中由于政府或政策调整,资源环境变化、施工设计变更等因素,造成设计单位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这无形的增加了档案整理归档的工作量。

用户范围广,应用程度高

电力设计档案保存着电力工程设计、规划、施工中各种技术活动的记录,承载着设计单位的专业科技知识,档案管理工作为了便于档案的长期使用和研究,对技术档案进行了全面的保存。而设计档案的利用率也较高,无论是施工方、投资方、监理方,和本单位人员,都会对设计档案进行调用,所以说设计档案的适用范围较广,利用率较高,而频繁抽取查阅与重新归并,也给设计院的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

1档案管理数字化

设计院档案管理中,档案所保存的内容主要是以设计图纸,技术文档为主,内容多而杂,保存和维护相对困难。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便捷的途径。设计院的档案管理可以充分的利用电子文件、电子图片、电子文档、声像、光盘等模式进行档案的处理和保存,把内容庞大的纸质品变为数字化的保存品,并结合数字信息进行分类,以形成以信息查询、存储、修正等手段的服务媒介,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

2手工操作向电脑操作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对于电力设计院多文献的特点,档案管理工作应向电脑操作转变。在信息化的条件下,档案管理工作应运用计算机进行文档、卷宗、图纸的编排,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开发出图档、文档、管理应用系统,实现工程图纸、设计文件、技术文件的自动归档,并逐步完善档案管理中图档的网络整理、编目、分类、编号等功能,强化设计院内部局域网在线检索、浏览、申请、审批和下载借阅利用电子文件等功能。

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主要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创新,因为思想观念是管理发展的基础。管理创新还需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化的思想理念,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知识化、社会化,以此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我认为电力设计院档案管理工作的思想转变,应从两种意识出发:首先,对传统纸质档案的管理理念要有改变,因为档案管理是对一个庞大的信息库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的工作需要,所以必须要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其次,提高对档案使用率的认识,档案工作中要积极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并使得档案的使用效率提高,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2管理模式创新

电力设计院的档案繁多,但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人们还是会感觉保存的资源具有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在充实资料的同时,提高收集资料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要有方向,有重点的进行档案资源的整理和收集,同时做好档案后期的组织、优化、保存,使其向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发展,及时、准确、高效的服务于设计院的各个部门。同时,利用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完善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逐步的细化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管理工作跟上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3服务方式的创新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7

为使我公司人事档案工作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为构筑公司人才高地提供高效、快捷、准确的服务,参照《无锡电力公司2002—2005年人事档案工作规划》精神,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宜兴市供电公司2002—2005年人事档案工作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为宜兴市供电公司实施人才战略和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优质、高效、快捷服务为目的,狠抓基础建设,做好信息的采集和维护,为企业人事决策提供优质服务,使公司人事档案工作实现达二级标准单位的目标。 从2002年到2005年,全公司人事档案工作基本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纸质档案: 1、在进一步健全收集工作规章制度和完善收集网络的基础上,注意在收集材料的完备、及时、准确三方面下功夫,坚决把好“入口关”,切实提高归档材料的质量,做好纸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 2、严格按照《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档案整理工作细则》、《江苏省电力公司员工人事档案工作验考评标准》的要求,切实做好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保证每卷档案的完整、真实、条理、精炼、实用。 (二)、电子档案: 在做好纸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同时,注意搞好电子档案。 1、系统结构 公司使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按照访问快捷准确、安全可靠的原则,建成公司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使人事档案信息查借阅、转递及数据的提取和统计分析等工作主要通过计算机进行。 2、多媒体档案材料 将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产一线的动态影像、声音、图片与考核、考察材料融为一体,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投影设备显示出来,不仅提供被任免干部的外观形象、气质、性格、口头表达能力和处事风格等,以便对任免人选有一个比较全面、直观和生动的了解,从而提高知人、识人的深度和广度。 3、多媒体档案材料保管和维护 以大容量、高速磁盘或光盘介质为电子多媒体信息的存储介质,并按照科学的备份和保管制度进行备份和保管。同时注意对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采集、分类、更新和维护。 4、多媒体档案材料使用 通过实用、良好的操作界面,方便用户对有关材料的查询和使用。注意对人事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为人事决策提供参考。 5、多媒体信息系统保密和安全 建立网络防火墙,通过引进安全可靠的防攻击系统,建立科学的访问、利用管理体制,来保证电子档案材料的保密和安全。 (三)基础建设 我公司配备专用的人事档案管理专用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备份设备。 照目标管理的有关规定,公司员工人事档案实现“三室分开”(库房、办公室、阅览室),管理档案库房面积32平方米,库房的“六防”(防火、防潮、防蛀、防盗、防光、防高温)安全措施工作到位。 二、现阶段主要任务 2002—2003年开展员工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 2004年公司达员工人事档案管理二级标准单位。结合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举办业务培训班进行培训。 2005年初步建成同行领先和具有江苏特色的数字化人事档案馆框架。 三、实现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人事档案工作是人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事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做好人事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光荣感和紧迫感。 2、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加强对员工人事档案的科学管理 2004年运用员工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人事信息使用点,使多媒体档案材料的采集、维护、检索和利用更加方便。稳步推进图象、声音和录像片和考核文字材料相结合的多媒体档案材料的采集和管理。 3、加强对人事档案工作的宏观业务检查指导工作 公司有计划的开展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及时转发上级有关文件规定,接受上级公司对我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与考核,并组织业务培训研讨活动,提高公司的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的能力 积极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业务培训机会,提高管档人员规范化、现代化管档的思想意识和业务水平。 5、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人事档案工作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各级领导要落实好提出的各项主要工作目标和年度工作任务,切实把人事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加强监督检查,主动过问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人事档案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00二年一月

人事档案工作规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力档案下步工作计划篇8

一、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的主要内容

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种类多、数目大,凡是反映与城农网工程有关的重要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和载体,都必须收集齐全,进行归档。

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包括项目规划、计划及批复、征用土地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

2.招投标文件包括项目设计、施工、设备材料招投标、供货合同及变更、索赔等文件。

3.项目设计文件包括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勘测设计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原件、竣工图、工程概、预算及设计总结等。

4.物资供应文件包括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管理中审定的物资计划、设备材料的招投标文件、订货合同及变更、协调、索赔等文件材料。

5.项目施工文件包括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及安装工程原始记录、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质量事故和永久性缺陷记录、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材料复试报告、设计变更通知单(包括工程联系单等)、监理通知单、竣工图等文件材料。

6.项目监理文件包括城农网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监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监理规划、记录、报告、工作总结、重要会议纪要等。

这些档案资料由不同的部门形成和收集: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文件及招投标文件由业主部门收集;设计文件由设计单位形成和收集;物资供应文件由物资供应部门收集;施工文件和部分竣工文件由施工单位形成和收集;监理文件由监理单位形成和收集。

二、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的特点

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与一般的文书档案在形成和管理上都有很大不同,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跨度大。一个城农网工程项目从可行性研究、图纸设计、招标确定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工程施工、三级验收、试运行到最后竣工验收,一般要跨越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2.牵涉单位多。一个完整的项目建设周期要牵涉到业主部门、多家设计单位、多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总数达十余家。

3.专业性强。城农网工程档案大部分内容都是技术方面的,专业性很强,档案人员一般不熟悉,工程技术人员一般也不具备档案管理的知识,在档案资料整理过程中易发生返工现象。

三、加强工程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基于工程档案的内容与特点,山东省郓城县供电公司在城农网工程实际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得当的有力措施,对档案管理实施全过程管理,保证了档案资料收集得完整、及时,整理得准确、系统。

1.成立城农网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对城农网档案资料统一组织、协调。并根据国家对档案资料的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大小,设置城农网档案资料室,负责对施工现场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的编制、整理等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在施工现场设置资料组具体负责工程竣工技术档案资料的编制、整理等工作。

2.加强对城农网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确保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编制、收集、整理及时、完整、准确,充分发挥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在工程建设、生产、管理、大修技改、改扩建中的作用。

3.强化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编制和管理人员的培训。邀请上级部门有关方面的专家举办讲座和现场讲解,并不定期举办培训班,就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编制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和释疑。

4.工程档案资料的编制严格做到三同步和五统一。所谓三同步是指单项工程一开始,就与建立施工技术记录和竣工图同步进行;工程进行中就与施工技术记录和竣工图的积累、整编、审定工作同步进行;工程交工验收时,要与提交一套合格的施工技术记录和竣工图同步进行。所谓五统一是指工程的计划管理、施工管理、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竣工图、施工技术记录编制移交统一进行。

5.加强现场检查和指导的力度,确保整理归档的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正确地反映工程施工全过程和工程结果。确保不出现擅自修改、伪造或事后补做的现象。

6.专项档案室对接收的全部档案资料审查、清点完毕后,参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及《分类表》,按照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保持案卷内文件材料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整理、分类、编制目录和保管。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郓城县供电公司城农网工程档案资料实现了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城农网工程竣工验收的顺利通过,档案资料得以科学运用,充分发挥了档案资料的作用。其做法和先进经验被市供电公司在全市推广和学习。

上一篇: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大学档案委员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