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12-03 07:58:22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1

全国爱卫会将对市国家卫生城市进行复审,年。为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做好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复审,根据新颁布实施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及机构调整后各单位职责,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责任分工及工作标准

(一)区卫生局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2.区卫生局承担爱国卫生工作职能,组织健全,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较好地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各爱卫工作成员单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齐抓共管。

3.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活动。

4.有管理爱国卫生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5.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区卫生状况满意率≥90%。

6.全区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能承担并履行业务技术指导职责。

7.各级医院及医疗从业单位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8.辖区各社区紧密围绕群众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好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9.各行业结合行业特点开展有关职业卫生、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的知晓率≥80%。

10.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资料齐全。

11.坚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有禁止吸烟标志。

12.食品卫生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有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措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13.认真贯彻国家食品卫生的法律、法规,有食品卫生管理计划,各项任务落实,有关资料齐全。

14.定期开展食品安全整治活动,资料齐全;制定有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反馈体系及应急管理制度健全。

1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饮食服务单位及公共场所持有卫生许可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明,“五病”调离率100%;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落实,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卫生指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浴室、美容美发厅、歌舞厅、旅馆、网吧等场所符合相应卫生标准。

16.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生产经营设备、设施及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符合卫生标准。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得有无证照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食品摊位经营符合《食品卫生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活禽销售,活禽销售市场要设立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实行隔离屠宰,保持环境清洁。

17.餐饮业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比例≥95%。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责任落实,达到卫生标准。小饮食店符合卫生标准。

18.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规范,卫生监督机构监督、检测资料齐全。二次公共设施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

19.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符合有关规定。

20.医疗机构有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

21.对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疾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2.全区区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乡镇中心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及时,处理规范。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

23.计划免疫实行周门诊制度,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有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

24.重大疾病控制按期完成国家规划,近两年内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

25.做好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防制工作,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26.在化学防制中,注重科学合理用药,不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27.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数据可靠,能够基本反映病媒生物危害的现状,为开展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8.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符合规范,充分发挥作用,驻区单位卫生工作纳入社区统一管理。

29.开展控烟工作,建成区内无烟草广告。

30.牵头协调做好“五小”单位卫生整治和社区、单位整治工作。

(二)区城市管理执法局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规,各级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经费落实。

2.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发展需要,编制城市市容环境卫生专业规划,报政府批准后实施。

3.城区内卫生整洁,车辆停放整齐,无乱停乱放、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建棚屋、乱开店铺、乱扔乱吐等现象,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现象。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居民楼房阳台屋顶无乱放和乱挂衣物等现象。

4.市容环境卫生达到《城市容貌标准》要求。城市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无垃圾堵塞现象;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环境卫生责任制度落实;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吐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普遍硬化,无残垣断壁;城市辖区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98%。

5.城市建成区清扫保洁制度落实,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一般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8小时,道路机械化清扫或高压冲水率≥20%,垃圾、粪便收集运输实现密闭化。

6.生活垃圾、粪便无害化管理和污染防治符合相关标准;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80%。

7.生活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其中,公共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符合《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范与设计》要求,所辖城市主次干道、行人交通量大的道路沿线、公共汽车首末站、汽车客运站、火车站、旅游景点设置的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

8.配合市政管网建设,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50%。

9.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落实;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标准;路面整洁,无坑洼、积水及泥土。

10.做好交通设施整洁完好情况巡查,通过12319、市政立刻办等途径,及时报告管理单位维修更新。

11.牵头协调做好工作辖区街道、河渠和铁路沿线整治、城中村卫生整治、出入市口、城乡结合部整治。

(三)区城乡建设局

1.牵头协调做好建筑工地卫生整治工作。

2.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无残缺,高度不低于1.8米;

3.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

4.职工食堂、宿舍管理责任落实,符合卫生标准,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

(四)区环境保护局

1.控制空气污染,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70%。

2.实施水源保护地集中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6%。

3、烟尘控制区覆盖率≥90%。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60dB(A)。

5.近三年内不发生特大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

6.对医疗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活动中的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五)区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1.无水产品违禁药物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

2.所辖城市河道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3.无农产品违禁投入品(农药等)滥用,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

4.在病媒生物防制中,加强鼠药经营的监管工作,注重科学用药,及时查处国家禁用的药物。

5.做好兽药、饲料的安全控制,无兽药及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

(六)区工商分局

1.按照省工商局文明诚信市场评选活动要求,推进市场规范服务,改善经营环境,诚信经营。

2.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食品进货、查验制度,散装食品标签制度,及时清理变质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3.无注水肉和病畜禽肉制品上市。

4.市场内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

5.市场内禁止经营销售使用国家禁用的药物。

(七)区交通运输局

1.所属道路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垃圾日产日清。

2.客货出租车辆车容车貌整洁卫生,服务规范。

(八)区教育体育局

1.城区中小学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80%;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率≤3%。积极协调辖区中、高等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2.各级各类学校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环卫设施完善。

3.学校食堂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管理责任落实。

(九)区林业局

1.牵头协调做好游园绿地整治工作。

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绿地率≥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

3.落实园林、绿地管护责任,管理到位,维护游园绿地的完好。

(十)区商务局

1.牵头协调做好市场集中整治工作。实现市场管理人员到位,设施齐全;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管理规范。农副产品市场有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标准。

2.实施生猪定点屠宰,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定。

(十一)区公安分局

牵头协调做好交通秩序管理工作。

(十二)区质监分局

食品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

(十三)农业高新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参与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2.有爱卫会组织,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有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3.具备与所承担的爱国卫生工作任务相适应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基层单位有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4.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健康行为形成率≥70%。

5.本单位健康知识知晓率≥70%;除“四害”措施落实,无违规饲养畜禽;公厕不低于二类标准;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6.本单位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7.所辖河道、沟渠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十四)镇、办

1.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积极开展辖区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各项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达到标准。

2.爱卫会组织健全,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中有效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3.爱卫会办事机构具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编制、人员、经费和工作条件,基层单位有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4.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并纳入目标管理,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

5.各级健康教育机构健全,人员、经费落实;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70%。

6.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摆、乱拉乱挂、乱停乱放、乱贴乱画、乱扔乱倒等现象。

7.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8.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洁,有卫生保洁人员和制度,有卫生宣传栏,本村村民健康知识知晓率≥70%;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收集运输,日产日清,清运率100%;有污水排放设施;公厕数量达标,符合卫生标准;路面平整干净,无坑洼、积水及泥土;村内无违规饲养畜禽,农产品交易市场、“五小行业”管理及环境保护符合有关规定。

9.所辖河道等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二、工作措施

1.根据《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好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的意见》(惠发〔〕4号)和《中共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惠发〔〕26号),区迎检领导小组由相应新组建部门正职组成,撤并机构领导不再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区爱卫办不再承担迎检办综合协调职责,区迎检办由城市管理执法局牵头组建(调整后的迎检办人员名单详见附件1)。

2.为加强社会参与,区迎检领导小组决定招聘迎接国家卫生城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志愿巡视员,参与国家卫生城市迎检督察工作,由新组建的迎检办组织实施。

3.迎检督导组根据机构整合调入相应新成立的部门,区爱卫办牵头承担的社区、单位督导组工作职责并入卫生局,迎检督导组职责不变,继续做好综合协调督促相关单位履行职责。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2

为全力推动“创卫”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巩固提升创卫活动成果,确保xx顺利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根据镇委、镇政府“五城同创”工作部署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进十争百、率先脱贫”奋斗目标,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全民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完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以增强市民文明程度为根本,举全镇之力,扎实开展“创卫”活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7年全面启动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攻坚工作,力争2018年通过省级考评验收,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

三、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湖北省爱国卫生条例》,把爱国卫生工作纳入当地政府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主要领导担任爱卫会主任,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和卫生创建活动。

2、镇健全爱卫会组织,在爱国卫生工作和“创卫”活动中积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爱卫会成员单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落实。

3、村、社区及镇直单位有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

4、爱国卫生工作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档案管理规范。卫生创建工作纳入当地发展规划,有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5、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卫生创建活动。

6、设立卫生问题群众投诉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认真办理群众投诉。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或答复率80%,群众对全镇卫生状况满意率≥85%。

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二)健康教育

1、村、社区、镇直单位等能够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网络作用。

2、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开课率达100%,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90%,健康行为形成率≥70%。

3、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卫生室(所)设置有健康教育宣传栏,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及其陪护家属相关健康知识知晓率≥70%。

4、社区(村)、卫生院(室)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主要内容,按照《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规划》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卫生知识讲座,向社区居民传播健康知识;居民健康基本知识知晓率≥70%,健康行为形成率≥60%,基本技能掌握率≥60%。

5、各行业结合单位特点开展有关职业病防治、疾病预防、卫生保健、控制吸烟等方面健康教育活动,职工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70%。

6、各类公共场所和各传播媒体设立健康教育宣传平台,紧密结合卫生防病工作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卫生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对卫生创建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

7、积极开展控烟工作,公共场所设有禁烟标志,所辖区医疗卫生机构全面禁烟,建成区无烟草广告。

牵头单位:镇中心学校、镇卫生院。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三)环境卫生

1、xx城区规划合理,主次干道和街巷路面平整,下水道管网覆盖率≥70%,无堵塞;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整洁美观,无乱张贴、乱涂写、乱设摊点现象,广告、牌匾设置规范;沿街单位“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落实,车辆停放整齐;废物箱等垃圾收集容器配置齐全,无乱扔乱倒现象;城区无卫生死角,街巷路面硬化,无残垣断壁、乱搭建、垃圾渣土暴露和违章饲养畜禽现象;城市亮化、美化,照明设施完好,路灯亮化率 95%。

2、公共厕所、垃圾桶(废物箱)、垃圾收集站(点)、垃圾转运站等环卫设施符合《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要求,布局合理、数量足够,管理规范、清洁卫生,建成区无旱厕。

3、清扫保洁、垃圾收集、运输有专门队伍,主要街道保洁时间不低于12小时,机械化清扫率大于40%。建成区垃圾容器化覆盖率 90%,垃圾日产日清,密闭储存清运,密闭清运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100%。

4、各类市场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农副产品市场管理规范,商品划行归市,摊位摆放整齐,无占道经营,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有卫生管理和保洁人员,环卫设施齐全,给、排水设施完善,公厕、垃圾站建设符合卫生要求;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亮证经营;活禽销售的市场设立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污物(水)处置和消毒设施完善,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无违禁野生动物销售。临时便民市场、疏导点设置要有短期计划,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对周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影响。达到《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服务管理规范》要求的农副产品市场 60%。

5、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施工场地设置的隔离护栏规范,临街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市政设施、道路挖掘施工工地围墙高度不低于1.8米;施工现场清洁,物料堆放整齐;建筑垃圾管理规范,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全面实施密闭运输,无偷倒乱倒现象;职工食堂、宿舍符合卫生要求,厕所、洗浴间保持清洁。待建的工地管理到位,无乱倒垃圾和乱搭乱建现象。

6、城区绿化符合要求,公共绿地养护良好,绿化覆盖率 30%,绿地率 25%。

7、河道、湖泊等水体的水面清洁,无漂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牵头单位: 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四)环境保护

1、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完成镇政府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近2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

2、加强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监测,建立月报制度,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或环境规划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5%。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全贮存和处理医疗、危险废弃物。

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五)病媒生物防制

镇爱卫办要加大对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的工作力度,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并发动群众,按照《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的要求,切实做好病媒生物的预防控制工作。通过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有两项达到国家标准并通过省级考核鉴定(灭鼠必须达标),另两项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3倍。

1、在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科学合理,各项防治措施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防鼠、防蝇设施完善,孳生地得到有效控制。

2、病媒生物防治组织、网络健全,有负责病媒生物防治专(兼)职人员;病媒生物防治工作经费列入财政专项拨款计划,资金落实到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3、在化学药物防治中,科学合理、规范统一用药。

4、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监测方法规范,按时上报监测结果,数据可靠,能够反映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变化和危害,为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牵头单位:镇卫生院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六)食品安全

1、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和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提供相应保障,并将其列入重点工作内容。

2、辖区内各单位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各项监督、监测工作落实;制定重大食物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工作规范,食品安全事故及时报告处置,连续2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有关资料齐全。

3、食品生产经营者(包括小作坊、小摊点等)均纳入监管范围,取得有效证照。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定,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布局和工艺流程合理,各种卫生设施齐全并运转良好,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原料采购、储存符合卫生安全要求。

4、贯彻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各类餐饮服务单位、集体食堂防尘、防蝇、防鼠及上下水设施和冷藏设备齐全,有餐具消毒、保洁设施并运转良好,食品原料和制售过程符合食品安全要求,无交叉污染。城区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80%。

5、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培训,能够掌握相关岗位卫生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食品生产者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无违法添加现象;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等符合要求。

6、学校、单位等食堂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责任单位: 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七)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

1、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依法开展各项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2、旅馆、美容美发厅、歌舞厅、公共浴室、网吧等各类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手续齐全有效,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场所内外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公共用品的清洗、消毒设施齐备,工作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规范要求。城区影剧院、图书馆、展览馆、商场等场所应当有良好通风采光条件,合理配备垃圾箱和卫生公厕。

3、城区普通中小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教学采光照明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牵头单位: 镇卫生院、镇中心学校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八)疾病防治

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按期完成国家和省重大疾病控制规划要求,近2年没有因防控措施不力导致甲、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

2、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95%;有流动人口免疫规划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的儿童建卡建证率≥95%;接种单位条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预防接种规范,安全注射率100%;中小学生蛔虫感染率≤5%;托幼机构、学校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开展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3、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 90%。依法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医疗服务秩序良好。

4、建立健全慢性病监测系统。开展全人群死亡登记报告,开展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针对辖区人群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诊断工作,完成社区诊断报告。

5、建立健康知识长廊、健康步道等,营造浓厚的健康宣传氛围。根据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创建示范社区、示范单位。

牵头单位: 镇卫生院、镇中心学校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九)村、社区和单位卫生

1、镇(区)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达到国家或省级有关要求,设置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2、社区和单位有卫生管理组织和卫生管理制度,积极组织广大居民和职工搞好环境卫生和绿化美化,坚持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和检查评比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卫生社区、卫生楼(院)活动。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档案资料齐全。

3、社区和单位卫生状况良好,道路平坦,环卫设施完善,垃圾日产日清,公共厕所符合卫生要求;无违章建筑,无非法小广告,楼道内不堆放杂物。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饲养宠物和鸟类。各种车辆停放整齐,无乱停乱放现象。

4、市场、饮食摊点等商业服务设施设置合理,管理规范,无占道经营现象。

牵头单位: 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十)行政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

1、按照国家和省相关要求建设村卫生室(所),并配置医疗用房、设备和人员,村医取得合法执业资格。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 95%。

3、路面硬化平整,环卫设施齐全、布局合理,垃圾密闭存放,定期清理;无乱排污水、乱倒垃圾、乱堆物料、乱搭乱建、焚烧秸秆等现象;无蚊蝇孳生的污水坑、粪坑;村内家禽牲畜实行圈养,无散放牲畜、家禽。公厕符合卫生要求。

4、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措施落实。

5、农副产品市场、环境保护和“五小”行业管理符合有关规定。

6、积极开展“卫生村”、“卫生户”创建活动,农户居室内外整沽,村民卫生习惯良好。其中,宝塔村庄建成市级“卫生村”,南市村和七里岗村建成省级“卫生村”。

牵头单位:镇爱卫办

责任单位: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

四、实施步骤

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创卫”工作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召开全镇“创卫”誓师大会,全面部署创卫相关工作。倒排时间,整体推进,逐项落实创卫目标和任务。

(二)对标自查,补齐短板。对照《湖北省卫生乡镇(县城)标准》,全面开展健康教育、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公共场所和生活饮用水卫生、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治、病媒生物防制、社区和单位卫生以及镇辖村、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卫生等对标自查工作,加大创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创卫短板,夯实创卫基础,力争各项创建符合省级卫生县城标准。

(三)巩固提高,建立长效。组织开展创卫“回头看”,查缺补漏,并邀请县爱卫会专家领导对我镇创卫工作进行调研指导,认真梳理专家组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检查各项指标顺利通过验收。

(四)申报评审,通过验收。组织开展全镇“创卫”模拟考评,逐项对照检查,及时整改提高,全面提升创卫工作水平。积极协调和配合市爱卫会向省爱卫会提出申报省级卫生县城评审,力争2018年通过评审。

五、措施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创卫”工作,是镇委、镇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各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铁指标、硬任务。由于内容涉及广,创卫短板多,标准要求高,各村、社区及镇直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创卫工作的领导,积极配合镇爱卫办全面开展“创卫”工作,力争按时完成各项创卫工作任务。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切实完成本辖区、本单位创建任务。镇爱卫办要定期检查督办工作进度,及时汇总,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二)分解任务,落实责任。镇爱卫办按照责任分工,将“创卫”工作目标任务按责任落实到村(社区)、到个人,按时间分解到季度、到月份,确保事事有人做,事事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并进行检查督促。

(三)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各单位要加强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检查督促,要明确专人抓进度和质量,严格按质量要求开展工作,严格按时间要求完成任务。

(四)多方配合,全民创卫。镇爱卫办负责创卫工作,要调动好各单位、村、组创卫工作的积极性,搞好责任区段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各单位要发挥专业队伍作用,在保证本系统创建达标的基础上,积极配合镇的创卫工作,主动搞好联创工作。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创卫工作献策献力,积极参与到各项创卫活动中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创卫”工作的主力军。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发挥各新闻媒体的作用,积极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报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了解创卫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具体任务,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各单位要利用宣传板、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和预防疾病等相关知识的宣传,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创卫、人人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3

(一)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1、进一步发挥市爱卫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促进爱国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爱卫会各委员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根据工作职能,制定切实可行的责任落实和考评奖惩方案,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改善城乡卫生状况,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2、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动员爱卫会各委员部门、社会各单位和广大群众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如卫生单位创建活动、卫生宣传活动。

3、各区及市直有关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强化组织领导,确保镇、街道及市直有关单位爱卫会办公室设置专兼职人员不少于2人,市直有关单位,各社区(村)不少于1人,做到工作岗位不缺位,专职专责。各级政府要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保障健康教育、病媒防制、农村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工作专项经费。改善爱卫会办公室工作条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信息通讯设施、交通工具和影像记录设备等。保证工作人员的稳定和工作正常开展。

4、各级政府要将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政府目标管理,明确有关部门的责任和工作指标,明确目标完成情况的奖惩制度并落实到位。爱国卫生工作要做到年初有实施计划、年内有安排部署、年中有阶段小结、年终有总结表彰。各级爱卫会办公室要重视档案资料(文字、影像、录音等)的收集整理,注重工作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推广工作经验和特色做法,保证各项工作档案齐全,分类管理,建档造册,保存完整。

5、市爱卫办要依照全国爱卫会、省有关文件法规,科学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农村改水改厕的督导协调工作。

6、在新闻媒体开辟爱国卫生专栏,设立爱国卫生热线,受理群众投诉,积极开展群众性卫生监督,对群众投诉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反馈,对群众强烈反映的脏乱差现象,新闻媒体要予以曝光并进行追踪报道。及时整理群众卫生投诉原始记录与办结记录相关档案。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调查,及时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二)健康教育

1、扩大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覆盖面。在全市主要道路、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广场、游园、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单位内部、居民楼院等场所设置卫生公益广告及固定的健康教育专栏;设置大型喷绘、壁画、板块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宣传长廊;利用公交车、出租车播报器等传播健康知识,使之成为卫生宣传的流动课堂;在市区沿街墙体立面及景观墙书写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墙体标语;印制卫生宣传知识资料,向市民发放。

2、定期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市民群众的卫生防病保健能力,做到精心组织,不走过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知识竞赛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群众踊跃参加。促进社区与社区、家庭与家庭、居民与居民之间相互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知识知晓率。

3、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健康城市活动。在开展健康教育学校、健康医院、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农户评选工作的同时启动创建健康城市活动。中、小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本、有教案、有考核,利用“小手拉大手”、墙报等形式向学生传播健康知识;医院要利用橱窗、展板、讲座、发放健康处方等方式向患者及陪护人员传播健康知识;要定期向社区居民普及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社区做到年度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并根据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传播健康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健康教育促进活动;社区卫生服务站要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针对行业、部门特点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相关的卫生法律法规;新闻媒体要坚持开辟健康教育栏目,加大健康教育节目播放频率,扩大视听覆盖范围,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充分发挥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和实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

4、坚决取缔建成区内烟草广告和变相烟草广告。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吸烟义务劝阻员的作用,积极开展禁烟执法监督活动。

(三)市容环境卫生

1.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每平方公里3座公厕(二类以上标准)、服务半径500-800米1座垃圾中转站、道路两侧交叉50米设置1个果皮箱的标准,完成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2.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建设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等有关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严格遵守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

3.对道路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水系、户外广告、违章建筑、街道景观、市容环卫、社区(单位庭院)环境、重要窗口单位整治和城市精细化管理、市区雕塑、夜景照明、建筑工地等进行建设和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维修人行道板,修补道路坑槽,搞好桥梁维护,整治整修道路侧石、路沿石、人行道至建筑物之间黄土、路口间与道路间衔接、道路与单位大门口的衔接等,做到路面平整,人行道板铺装“纵到端”、“横到边”,路沿石和侧石稳固,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

改造电力、通信等检查井、雨污水窨井盖。做到各类井盖与道路平面衔接顺畅平整,解决好井盖被盗问题。

在不占用道路的前提下,对所有路名牌、公交站亭、公共信息栏、报刊亭、警亭、高压箱、交换箱体进行改造、更新、完善,做到布局合理、美观大方。

加强市区空中线缆规划和管理。一是对市区现有空中线缆进行统一归拢整理;二是对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中各种管线及设施建设做到管线入地、同步建设;三是彻底清理废弃线缆、线杆,净化城市空间。

优化城市交通管理,规范各种交通标识,及时更新刷洗交通标志和设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完善交通标识和技术设施建设。

(2)完善已建公园、广场、游园的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管理,做到道路、广场平整、无积水破损,喷泉、照明灯饰完好、运转正常;绿地植物生长良好、修剪及时,草坪平整、均匀,无漏草、斑秃、干枯;园林绿地土壤疏松、土地平整,无杂物、脏物,卫生清洁,无死株、缺株、黄土及杂草丛生现象。

完善园林绿化管养制度,落实管养责任制,提升现有公园、广场、游园和道路绿化的管理效率和水平。加强城市道路行道树的管理,做到及时清理死株,补植缺株,抹芽除萌,修剪整形,达到内膛通透、主侧枝条分布匀称,疏密得当,树形美观;对行道树树穴的覆盖、绿化要做到树穴整齐,大小适宜,边线清晰,线条流畅,一街一景。

(3)治理河道。彻底解决城市外河道截污问题,市水利局、市建委负责对湛河河道的截污工作,做到河道水面清洁,无飘浮垃圾,岸坡整洁,无垃圾杂物。

改造市区排水设施。做好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基本消除城市积水点;推广具有渗水功能的人行板道、渗(透)水砖在城市道路的应用;在确保城区防汛标准的前提下,对居住密集区敞开式沟涵进行封闭改造,并同步建设带状绿地。

(4)按照有关规定,对沿街户外各种未经审批的违章广告予以拆除。凡手续过期或证照不全的要限期完善手续,否则予以拆除。对于未按批准规格设置的户外广告要严格按规范设置,逾期不达标的予以拆除。在出入市口及市区显著位置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的公益广告。做到户外广告设置有序、规格适度、工艺新颖、形式多样、色彩和谐,门头牌匾制作要统一规格、统一标准;文字简洁明了,富有文化气息;霓虹灯管理要做到住户登记;对文字不全、灯体残缺的要立即整改修复。

(5)拆除市内各类违章建筑和有碍观瞻建筑。杜绝在城市规划区域内各种违法建设。城市规划区域内的城中村不得新批新建住宅。

建筑工地管理规范,周围架设1.8米高防护栏或文明墙,加大对建筑工地职工食堂、宿舍、厕所的卫生管理,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

(6)加大对占道经营治理力度。杜绝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现象;沿街洗车行要做到配套设施完善。排水设施达标,杜绝污水溢入人行道和占道洗车现象。整顿现有停车场,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现有停车场利用率;加大停车场规划建设,形成地下、地面、立体等多层次、多方位机动车停放格局;鉴于目前我市停车场建设滞后的情况,在不影响交通的前提下,科学合理规划、确定适量的占道停车位,解决各种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对沿街建筑物立面粉饰进行统一规划,在保持既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追求整体景观的协调一致,充分体现粉饰效果。对重点地段、重要部位建筑物的装饰装修要做到档次高、效果好、风格独特、特色鲜明。加大对市区“胡喷乱画”的治理力度。清楚建筑物立面附属物和楼顶各类堆放物品,有条件的要进行屋顶绿化和“平改坡”,增强建筑物第五立面空中视觉效果。

(7)巩固和完善卫生清扫保洁、垃圾运输与处理制度,创新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环境卫生监管力度。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环卫装备水平,提高环卫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环卫管理规范有序。

(8)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建成区内开展城市数字化管理试点工作。应用、整合城市数字技术,采用万米网格管理办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定位;创新城市管理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要形成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和监督反馈体系,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9)对沿街重要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夜景照明,陈旧的予以更换,档次低的予以改造,做到各具艺术风格、突出文化品位。对老化的原有路灯设施进行改造,完善路灯故障应急处置机制,提高路灯维修时效。路灯达到市区全覆盖。

4、加强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改造市区现有市场,推进退路进场工作。

(四)环境保护

1、采取措施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一是加大燃煤锅炉整治力度,取缔燃煤小锅炉、燃煤大灶和露天烧烤。二是加快烟尘控制区建设。由市环保部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保证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三是开展机动车尾气监察工作,控制汽车尾气污染。严禁不达标车辆上路行驶,彻底整治城区机动车污染状况。

2、提高城市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保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对重点地区实施重点监控,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接到举报,要随时调度监察人员前往处理。

3、加大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保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转,完善城区污水收集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4、坚持实施噪声污染治理,有效控制区域环境噪声。

(五)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卫生

1、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传媒以及张贴温馨消费提示等,广泛宣传有关卫生知识和要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开展五小行业整治活动。取缔达不到卫生要求的无证单位;对有证特别是新开业的单位加强培训,提高卫生意识,督促从业人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完善消毒设施,落实消毒措施。“五小”单位配齐配全消毒措施,严格落实消毒制度。

4、全面清查自来水厂和二次供水设施,做到防护措施得当,定期清洗消毒,检验报告及各种档案资料齐全。

(六)食品卫生

1.分层次、全方位地对食品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向每一位从业人员发放相关卫生知识资料。通过培训,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卫生标准、要求。

2.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实行前置审批,在小饭店开业装修前,卫生监督部门进行指导,合理布局硬件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加强卫生监督,及时制止和纠正“有设备不用”的现象。

3.扶持集中消毒企业,在不具备消毒条件和不能坚持对餐具进行正规消毒的餐饮业推广使用由专业消毒公司提供的集中消毒餐具。

4.对小饭店进行分级管理,分级评定等级结果在小饭店门头标识,正确引导消费。继续实施放心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群众。

5.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五小”单位的证照持有情况、卫生操作过程、基本卫生保持情况等实施日常的监管,发现一般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发现严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6.建立完善统一的“五小”硬件标准和日常监管措施,尤其对小餐饮,要依照国家《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的要求,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制度。

7.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督促完善卫生实施和卫生监督检测各项制度。有效控制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严格进货渠道,健全采购索证、进货检查验收、台帐、过期食品退市等制度。

(七)传染病防治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及内部考核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执业人员熟练掌握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信息管理、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危害、实验室检测等相关技能。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

2.医院要加强传染病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健全传染病报告制度。规范感染性疾病科和预检分诊点,医院感染科和发热门诊要规范门诊日志,落实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加强传染病人的管理,充分发挥前哨作用。

3.加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统一处置,加大监管力度。特别是小诊所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收集、暂存、转运等制度,全面实现医疗垃圾集中回收和处理。医用废物处理做到专人负责,制度健全,执行规范,记录认真,符合要求。同时加大对社区楼院、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非法行医的查处力度,坚决取缔无证无照行医行为。

医源性污水的处理要严格执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污水处理设计规范》和《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严禁医疗机构将污水排入生活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地带内,污水消毒要选用安全有效消毒剂,定期开展污水中总余氯、粪大肠菌群、致病菌等有关指标的监测工作。

4.坚持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业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专人负责公共信息网络管理。利用监测信息数据库,积极开展技术指导。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

5.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制定和落实全市预防接种工作计划,定期为适龄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预防接种要求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规定科学、规范的实施。及时核查和整理适龄人群的预防接种卡(薄),做到资料齐全。

6.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杜绝有偿献血和医疗机构非法自采自供行为。加大对采供血及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力度。

7.贯彻落实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人员培训。

(八)病媒生物防制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邀请省、郑州市专家进行指导,开展多层次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病媒生物防制的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学习与引进,及时掌握和采用病媒生物防制技术、新方法和新要求,

2、完善不同行业场所的病媒生物危害监测评估体系,采用科学的监测方法,合理设置监测网点,提高监测布点的代表性,及时准确掌握全行业的鼠情虫情动态,为适时防制提供可靠依据。

3、积极采用绿色环保,高效低毒的卫生杀虫灭鼠剂和科学的杀灭方法控制病媒生物,定期开展卫生杀虫灭鼠剂抗药性监测和实际应用效果评价,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撑和依据。规范使用和管理杀灭器械、药物,查处违禁药物。

4、建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规范管理病媒生物服务机构,监督检测防治效果。

5、完善和规范档案资料,为科学有效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九)社区和单位卫生

1、要继续开展卫生先进单位创建活动,继续实行届满复核制度,对卫生状况下滑的坚决摘牌,打造一批制度健全、卫生整洁的亮点社区和单位。

2、加大人居环境改善力度,拆除社区、小区、单位违章建筑、小灶台、遮阳棚;封堵垃圾道;坚决取缔市区内旱厕;粉刷居民小区、单位破旧建筑和沿街立面;结合实际增加绿化面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功能。

3、搞好窗口单位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打造文化、工业、交通、居民社区、风景旅游建设窗口单位的良好形象,做好窗口单位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使各项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4、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的重要作用,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方便、价廉的优势,以优质卫生服务吸引群众,服务群众。

(十)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卫生

1、做好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硬件设施改造,完善环卫设施,改革环卫体制。逐步把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纳入市容管理工作体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2、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于“村容整洁”的要求,整治城中村卫生环境,卫生全面达标并加以保持。

3、加大对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的“五小”、集贸市场的监管力度,保障群众健康。

4、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对现有城中村进行彻底改造,从根本上解决脏、乱、差问题。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硬化村道和小巷,修建密闭式排水设施,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运输设施、设备,同时建立清洁队伍,力争做到垃圾收集有容器、清运有组织,处理无害化。

二、保障措施

(一)实行领导包干制。建立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包创建工作制度,将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十项主要内容,各确定1名市领导进行承包,责任领导要对分包工作负总责,全程包干,一抓到底。即:包工作方案制定,包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包日常检查督导,包国家考核验收合格。

(二)实行网络工作机制。市政府同各区政府、职能部门签订创建目标责任书,纳入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区、各单位要层层签订责任书,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网络,做到分管领导、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工作经费四落实。通过实行目标责任制,各责任单位要形成人人身上有任务,个个头上有目标,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实行监督管理机制。把领导监督与群众监督、重点监督与经常监督、职能监督与社会监督结合起来,形成严密有效地监督机制。在媒体开设“曝光台”,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欢迎广大市民监督举报卫生热点难点问题。创建指挥部对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十项内容进行考核,做到分级管理层层抓,属地管理块块抓,行业管理条条抓,社区管理条块抓。主要领导主要抓(抓人、抓经费);分管领导具体抓(抓事,抓干活);专职人员专职抓(抓本职工作);执法人员依法抓,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四)实行责任追究制。推行“日检查、旬通报、月评比”制度。由市爱卫会对各单位创建工作,每日进行一次明察暗访,每十天通报一次,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对行动迟缓、不能按期完成创建任务的责任单位,第一次下达整改意见通知,进行通报批评;第二次在新闻媒体曝光,责任单位第一责任人写出书面检查;第三次采取组织措施,对驻平单位要函告其上级主管单位,对责任人采取组织措施,并授予该单位“最不受人民欢迎单位”,并予以挂牌。

(五)实行督察曝光制度。市爱卫会要采取名查与暗访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曝光力度。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4

一、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召开了全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暨推进“健康行动”工作会议。17个街道办事处和39个委员部门的分管领导出席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姜大明省长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批示》,总结了2011年爱国卫生工作,安排部署了2012年爱国卫生工作任务和区第二十四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会议印发了三个文件:《2012年区爱国卫生工作要点》、《区第24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转发市爱卫会关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

(二)、举行了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暨第24个爱国卫生月广场宣传活动。4月18日,在赤霞广场举行了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60周年暨第24个爱国卫生月广场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健康幸福魅力—你我同参与”。各街道办事处、相关委员部门、驻区医疗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广场宣传活动。城乡建设委、城管局、城管执法局以及17个办事处共20个单位,制作展板,用新旧对比的方式展示了爱国卫生运动60年来取得的成绩;工商分局、药监分局、质检分局、卫生监督所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开展现场咨询服务活动;太极扇队、腰鼓队进行了健身表演;驻区医疗单位医务人员现场开展了健康宣传咨询活动,为群众量血压,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难问题;据统计,参加活动的单位和部门共设立咨询点25个,展出宣传牌、版60余块,悬挂横幅20余条,发放宣传册等材料10000余份。

(三)、认真组织开展了“卫生清洁日”活动。4月20日,组织开展了以“人人动手,清洁家园、预防疾病、保障健康”为主题的全区卫生清洁日活动。蒋区长对清洁日的组织发动情况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把驻区单位发动起来,要把居民群众发动起来,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活动前,爱卫办对各办事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了明查暗访和反馈。各办事处及委员部门领导高度重视,合理安排,积极组织机关工作人员、辖区内的企事业单位、学校学生、社区居民及城管志愿者等3000余人走上街头,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花坛绿地、居民小区、河道沟渠、铁路沿线、农村房前屋后等区域的垃圾、白色污染等卫生死角进行了彻底的清理。清洁日活动期间,全区共清理各类垃圾700余吨,清除乱贴乱画2600余处,清理垃圾死角50余处,清理白色污染300余公斤,治理农村“三堆”(土堆、粪堆、柴堆)60余处,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0000余份。副区长蒋济东同志对陡沟街道办事处、白马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清洁日活动的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四)、启动了健康教育普及行动—健康大使进社区(农村、学校)活动。充分发挥健康大使和我区医疗机构人才的作用,每月在社区、农村、学校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做出了全年计划安排。组织健康大使走进社区(村、学校),进行了妇女保健、传染病防治和老年人心血管防治及口腔保健方面的知识讲座共计13期。2000余名社区居民及学生倾听了讲座,学到了保健知识,提高了疾病的防范意识。

(五)、认真开展创建省、市级卫生(健康)单位工作。为进一步推动健康行动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爱卫会在全区大力开展卫生单位、卫生社区、卫生小区、卫生村、卫生家庭的“五创”活动,同时,抓好健康单位、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医院、健康村“五建”工作。8月8日至8月30日,爱卫会组成检查组,依照省、市创建标准,对全区17个街道办事处申报的40家争创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村)和市级健康示范单位(村)的创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初查。初步选出省级卫生单位2个,市级卫生单位2个,市级卫生村6个,市级卫生居委会10个,市级卫生小区5个,市级健康示范社区(村)3个,市级健康示范餐厅3个,市级健康促进示范学校3个,市级健康示范单位3个。上报市爱卫会待批。

(六)、圆满完成了农村改厕工作任务。我区自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农村改厕项目,积极申请国家配套资金,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程序,我们对改厕所需物资全部进行了政府采购,到户物资签字领取,并邀请厂家技术人员在项目村设立改厕示范户,建立了完备的改厕档案,高标准推进农村改厕工作。今年,按照城郊办事处年初申报的改厕计划数,我区承担500套国家农村改厕项目任务,现已基本完工。截止到2012年我区共完成国家农村改厕项目任务11460套,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99%,农村卫生厕所基本实现全覆盖,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国家农村改厕项目任务。

(七)、认真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1、积极开展冬春季集中灭鼠工作。为做好冬春季灭鼠工作,爱卫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对各办事处辖区进行了鼠密度监测和鼠药投放工作督导检查。全区共投放毒饵2000余公斤,做到了按时投放,标准投放,全面覆盖,达到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鼠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之内。

2、举办了以“改善城乡环境卫生预防病媒疾病传播”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讲座。特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亲自授课,辖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餐饮行业、驻地单位、中小学、幼儿园和农贸市场等分管爱国卫生工作的人员共130余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大家认识到环境卫生整治对有效防控病媒疾病传播的重要性,进一步了解了病媒生物潜在的危害性,增强了全区病媒生物全方位综合防制能力,为有效降低病媒生物密度,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居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认真做好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6月7日,爱卫会组织市传染病医院的专家走进陡沟街道办事处的小庄村,于丽君医生作了专题为《夏季肠道传染病预防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讲座。详细讲解了常见肠道传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传播途径、鉴别方法和综合性预防措施.针对目前手足口病高发的情况,于医生从什么是手足口病、它的流行病学、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临床诊断病例治疗以及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护理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讲解。共有50余人参加了活动,讲座内容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大家感到收获很大,不仅增强了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的意识,掌握了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同时提高了防病能力。

6月份,爱卫办还对手足口病发病多的幼儿园进行了大面积消杀,共消杀20所幼儿园,消杀面积2万余平方米。

4、开展了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检查和公共区域消杀工作。在夏季来临之前,为有效控制四害密度,预防各类疾病传播,确保辖区居民群众身体健康。4月27日,爱卫会组织专业人员,会同街道办事处,对辖区的纬二路、经七路、经四路等主要干道沿线的单位、宾馆、酒店、超市、医疗机构、公共厕所等进行病媒生物防制专项检查。5月份,爱卫办会同十六里河等办事处,配制12吨消杀药品,使用大型专用消杀车,对易孳生蚊蝇的兴济河、利源山庄的烂尾楼和居民小区的卫生死角等场所进行了全面消杀,消杀面积20万余平方米,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

5、积极解决辖区居民反映的病媒生物问题。三季度是病媒生物密度高发季节,加上流浪动物不断增加,造成辖区四害及跳蚤等病媒生物密度有所增高。爱卫办积极联动各办事处及委员部门,明确责任,密切合作,发挥地区爱卫会的作用,动员辖区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形成了群防群控防制氛围。专业人员利用专用消杀车,对辖区的河道沟渠、部分开放式小区及公共区域进行不间断消杀。同时,对辖区的餐饮单位和机关事业、企业的食堂进行除害消杀。对14份12345政府交办件逐一现场处理,对100余人次的居民来人来电咨询,都热情接待,认真进行专业指导,群众对病媒生物处理的满意率达100%。三季度,共计用药30000公斤,消杀面积近50万平方米。取得了明显的防制效果,确保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八)、“健康行动”成效显著

1、圆满完成了市“健康.幸福”考核工作。2011年12月,我区召开会议专题部署了迎查工作。各责任单位对照健康行动建设标准,认真总结自查、打分,进行完善。今年4月11日,市爱卫会考核组对我区进行了考核。考核组首先听取了我区三年来开展“健康行动”工作汇报。查看了开展健康行动工作的相关档案资料;对我区的育文中学、齐鲁证券餐厅和舜耕办事处的舜华社区,进行了实地查看。4月26日,市里召开调度会,通报了考核情况,对我区开展健康行动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市检查组提出的要求,我们都认真进行了整改和完善,以优异成绩做好迎接省“健康行动”考核验收工作。

2、积极推进全民控制吸烟行动。为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的目标,迎接第二十五个世界无烟日的到来。5月16、17日在舜耕街道舜华社区和大学举办了“我要告诉你,因为我爱你”烟包健康警示图片展。此次展出20块展板,主要是世界四十六个国家与地区烟包上的图形警示标识、吸烟和吸二手烟对健康的危害等方面的知识,通过直观地宣传,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了吸烟对健康的具体危害,支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14000余人观看了图片展览

5月31日,爱卫会组织区卫生监督所、区疾控中心、市口腔医院、市传染病医院、舜玉路街道办事处、杆石桥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一同参加省、市爱卫会在泉城广场举行的“世界无烟日”大型宣传活动和无烟环境促进行动启动仪式。宣传普及控烟知识、提供免费医疗服务,使居民群众真切感受到控烟的重要意义,促使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参与到控烟活动中来。

3、精心组织参加市爱卫会举办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巡展。10月19日,市爱卫会在市疾控中心举办了市健康行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巡展,我们精心组织,积极参加。推荐的长25米、宽0.8米的“健康、阳光少年”画卷、健康行动摄影图片、画册、健康大礼包和各种宣传材料等各具特色的实物在巡展现场展出。同时,组织了50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巡展活动,组织了60名社区居民参观了巡展,还安排了辖区健康大使进行了以“健康口腔、幸福一生”为专题的健康知识讲座,受到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效果显著

为全面落实全国爱卫会2010-2012年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通知精神,我区扎实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把它与贯彻落实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健康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爱卫办的职能作用,积极组织协调各委员部门,利用爱国卫生月、清洁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等活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使城乡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提升,给人民群众创造了良好的宜居环境。

二、2013年主要工作计划

一、3月底,组织召开全区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年爱国卫生工作任务。

二、精心组织全国第25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一是组织举办“第25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启动仪式”及广场宣传活动。二是组织开展“卫生清洁日”活动。以各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组织动员辖区单位干部职工、居民群众、清理垃圾死角、治理视觉污染。

三、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普及活动,每月进行一次健康知识讲座。

四、进一步落实“健康行动”工作,开展健康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全年建成健康示范社区(村)、健康示范单位、健康示范餐厅(食堂)、健康促进示范学校各3处。

五、做好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严格控制病媒疾病传播。一是邀请省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对社区单位、社区(村)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二是根据季节及“四害”习性对辖区公共区域及单位进行病媒生物消杀。三是组织办事处及相关委员部门人员、重点对辖区“一轴两带”沿线单位进行一次病媒生物防治工作专项检查。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5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为深入推进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依据XX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以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为导向,围绕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维护、卫生创建等重点任务,汇聚资源,整合政策,强化措施,持续改善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二、工作目标

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村容村貌显著提升,实施“厕所革命”,加快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与改造,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建设改造和维护任务,消除旱厕,厕所粪污得到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加大卫生创建工作力度,以创建为切入点,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得以改观,基础设施得以完善,进一步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营造健康环境,优化健康服务,促使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目标早日实现。到2020年底,在我

县已实现XX省卫生镇全覆盖的基础上,创成XX省卫生村10个。

三、工作内容

(一)大力推进“厕所革命”。

认真落实关于“厕所革命”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将推进“厕所革命”作为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抓手,宣传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改善环境卫生状况。一是开展一次“厕所革命”专项检查。组织各镇街开展一次清查,摸清本地农村户厕底数,对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工作目标和本地农房改造计划,协助县农居办下达年度农村户厕改造和维护工作任务。二是有序实施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按照《XX省农村改厕工作管理办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技术规范》(DB32/950-2006)以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各镇街经技术培训,并在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指导下开展农村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年度农村户厕改造和维护计划,确保农村户厕干净、卫生、整洁,消除旱厕。三是加大改造后户厕的管护。对已建成的无害化户厕及时进行管护和对年久失修的无害化卫生户厕进行维修,形成建、管、用并重的农村户厕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宣传倡导力度,教育引导群众科学使用和维护管理厕所,巩固并扩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改造成果。

(二)深入开展卫生创建。

巩固我县XX省卫生镇全覆盖创建成果,依据《XX省卫生镇考核命名及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各镇街按照XX省卫生镇标准要求,完成当年度通过复审并获得

重新确认命名任务。加大XX省卫生村创建工作力度,2020年全县各镇街创成XX省卫生村10个。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负责做好向上申报、技术指导等工作,协助各相关村完成创建任务。各镇卫生院在组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做好本辖区内创建的技术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

(三)努力改善健康环境。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各镇街要组织开展对农村、城市薄弱部位和重点场所、地段、单位内部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积极营造整洁健康的生活环境。结合病媒生物习性,重点加强人员聚集场所、易孳生病媒生物场所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防止病媒生物传播疾病的发生流行。动员全民参与病媒生物防制活动,发动群众开展家庭大扫除,清除室内和庭院积水,彻底铲除病媒孳生环境。普及病媒生物和媒介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蚊灭鼠、预防疾病的能力。

(四)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各镇卫生院要以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为主要宣传对象,关注青少年、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创新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为重点,强化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要结合“XX省健康教育宣传月”“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等卫生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不断普及健康知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技能指导服务,形成健康自我管理、人际互助的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卫健委结合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县卫生健康促进中心认真履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职责,各镇街抓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委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统筹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督办落实,相关责任单位各司其责、协调一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专人干的工作局面,科学安排措施,合理把握进度,有序推动、督促落实各项工作。

(二)加强资金支持。

县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安排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专项资金,保障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维护、卫生创建运行资金。各镇街要多方筹集资金,有条件的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对改造后的农村卫生户厕所进行长效管护。

(三)加强考核评估。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按照“党政组织、部门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群众监督、讲求实效”的原则,以“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管理创优”为主要工作内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循环经济城市”及“全国生态宜居城市”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对照标准,强化督导,模拟检查,查漏补缺,确保全市卫生系统“双创双建”工作验收达标,为我市“双创双建”工作全面达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按照新颁布的《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结合卫生工作行业特点,大力加强爱国卫生、整脏治乱、病媒生物防治、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公共场所环境卫生、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教育等方面工作,按照各项工作规范要求,制定科学的整治措施,狠抓落实,加强督促检查,做好资料收集、归档,确保各项指标于2011年底前达标,为申报“国家卫生城市”作好准备。

三、工作要求

各级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双创双建”工作,提高“双创双建”工作思想认识,明确职责,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全面实施,努力完成“双创双建”工作各项任务分解指标。按属地管理的原则,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双创双建”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成立整脏治乱工作领导小组,将爱卫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工作任务指标层层分解,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明确各级卫生机构工作职责,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要求,各县、区、特区有健全的爱卫组织机构和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爱国卫生工作人员,有相适应的经费和工作条件,按照分工履行各自的职责。三是爱国卫生工作每年有计划、有部署、有总结。每年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本单位日常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吸烟,创建无烟单位,不断提高干部职工卫生意识。四是坚持开展多种形式及内容的爱国卫生活动,认真办理群众卫生投诉,群众对全市卫生状况满意率≥90%,在开展灭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方针,配备专业防制人员,经费落实,防制措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通过综合防制,使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必须做到有三项达到全国爱卫会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厕管理及建设步伐,使之达到《国家卫生城市》考核标准要求。四是认真做好中央转移支付改厕项目,加强水源监测,让农民群众饮用安全合格水。

(二)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保障社会公共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建立卫生应急专家库和应急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及时快速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损害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二是明确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责,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与卫生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人,确保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和重点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省控目标以内,近年来无甲、乙类传染病暴发疫情,无院内感染引起的重大疫情或导致的死亡事故。三是加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积极推广定点接种,规范接种门诊,加强安全注射,缩短接种周期,提高儿童预防接种服务机会。制定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居住期限3个月以上流动人口儿童建卡、建证率≥95%。儿童计划免疫单苗、五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95%,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麻疹发病率控制在0.5/10万以内。

(三)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检查,确保食品、生活饮用水安全

一是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学习,提高卫生执法水平,依法开展卫生监督执法,做到卫生监督、监测和技术指导规范。二是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餐饮业全面贯彻《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95%,机关、学校等单位食堂和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责任落实并制度化,无固定加工、就餐场所的食品摊点,小饮食店符合卫生要求。三是建立健全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五病”调离率达100%,保证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四是大力开展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专项整治活动,依法严厉打击黑诊所和非法采供血活动,为市民提供和谐、安全的就医环境。五是加强公共场所室内环境监测,保持各类公共场所室内外环境整洁,从业人员操作规范,室内清洗、消毒、通风等各项卫生措施达到国家卫生技术指标要求。六是超前谋划,制定重大食物中毒事故和食品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完善报告体系及制度建设。七是保障投诉渠道畅通,对外公布投诉举报电话,设置举报箱,为消费者提供热情的法律服务。

(四)加强医疗机构管理,构建和谐就医环境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医院质量管理年活动和“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提高医院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市民创建一个和谐、文明的就医环境。二是按照《六盘水市医患纠纷处置工作方案》积极处置医患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三是明确工作职责,设置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专门部门和人员,有健全的控制院内感染制度、疫情登记和报告制度,门诊日志齐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其它医院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医疗废弃物、医源性污水的处理排放符合国家有关要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实行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疫情报告率、报告及时率达95%以上,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2%,各级医院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其亲属开展健康教育,住院病人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80%。

(五)加强血液安全管理,明确采供血机构职责,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其中自愿无偿献血≥90%。无有偿献血,成分输血比例达90%以上。

(六)各级各单位要加强职工的教育管理,遵章守法,做好车辆管理,严禁车辆乱停乱行,办公区及住宅区周边环境保持干净、整洁,无乱搭乱建现象。同时各级各单位要积极开展控烟活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循环经济城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是一项促进我市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狠抓落实,确保“双创双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精心组织,统一部署

为认真开展好我市卫生系统“双创双建”工作,市卫生局成立六盘水市卫生系统开展“双创双建”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卫生系统“双创双建”的良好氛围。积极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方式做好卫生系统“双创双建”各项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双创双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卫生系统各单位职工“双创双建”知识知晓率达到100%,从而激发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参与“双创双建”激情,推动卫生系统“双创双建”工作全面达标。

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积极主动地与新闻媒体沟通、联系,正确引导新闻媒体正面报道。通过卫生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纸、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宣传专栏,召开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卫生知识、“双创双建”信息、健康教育、法律规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知识和文明意识、法律意识。要通过简报、网络、报刊等宣传形式,加强信息交流,扩大工作关爱面,为“双创双建”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医院等窗口单位和广大干部知识资源,开展卫生下乡,免费义诊,健康处方等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双创双建”工作宣传。

(四)强化督查,狠抓落实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7

一、疟疾防治现状

市疟疾防治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关怀,解放前,市属高疟区,发病人数达5万人之多,解放后,我市坚持实施以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有效控制了疟疾流行。1990年经省级验收,市达到基本消灭疟疾县标准。1991年市被列为疟疾基本消灭监测试点县,多年来,市一直控制在达到消除疟疾标准范围内。近年来,随着我市外出务工人员增加,我市输入性病例有所增加,特别是自2009年报告53例,其中死亡病例1例、感染途径不明本地病例1例,我市疟疾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二、指导思想

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方针,监察部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重视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切实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交流合作,确保如期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通过省级消除疟疾考核认证,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工作指标

1、技能培训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各综合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及消除疟疾工作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2)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综合医院相关检验人员,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检验人员,接受过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3)全市综合医院从事内科、妇科、儿科、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临床专业的医生,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医生,村卫生室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诊断,治疗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1年达到80%以上,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4)出入境管理机构和外出务工中介相关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95%以上,2015年达到100%。

2、发热病人疟原虫血片镜检

(1)到2012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市各综合医院都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

(2)乡镇卫生院能够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的比例,2012年达到90%以上,2015年达到100%。

(3)以乡镇为单位,对“三热”病人(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全市年疟原虫血检的总数不低于辖区人口数的2‰;其中疟疾传播季节(5-10月)血检人数不低于年血检总人数的80%。

(4)到2012年,所有网络直报的疟疾病例(包括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接受实验室检查的比例达到100%;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得到基因检测的比例达到75%,2015年达到100%。

3、病例报告、治疗和个案调查

到2012年,疟疾病例诊断后24小时内报告率达到100%,疟疾病例规范治疗达到100%,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率达到100%。

4、疫点处置

到2012年,疟疾疫点(输入性疟疾或本地新发疟疾)处置率达到100%。

5、健康宣传教育

(1)到2012年,全市中小学生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卫生检疫相关工作人员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

(2)在出入境管理机构和外出务工中介等场所放置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材料的比例,2012年达到90%,2015年达到100%。

(三)到2015年需实现的指标

1、完成市消除疟疾考核评估

2、各级领导疟疾病人实验室诊断

(1)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均具备疟原虫血检设施和能力。

(2)所有疑似疟疾病人均得到实验室疟原虫血检。

(3)流行病学不能确定感染来源的疟疾病例均得到省、部级实验室的基因溯源鉴定。

四、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控制疟疾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疟疾防治的能力建设。实施以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健康教育,防止继发传播的综合防治措施。

(一)加强传染源控制和管理

1、及时发现疟疾病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三热”(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病人疟原虫血检制度,及时对“三热”病人开展疟原虫血片镜检,或进行快速诊断试纸条(RDT)辅助检测。对RDT检测阳性者,须采血镜检并保留血片备查,尽早发现疟疾病人。

2、规范治疗疟疾病例。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均应按照卫生部下发的《抗疟药使用原则和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符合抗疟药试治要求的病例进行试治,有效者应完成全程治疗。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要及时与患者所在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由防保医生或村医负责督导患者服药。

3、疫情报告与病例核实。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发现的疟疾病人(包括确诊病例、临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报告疟疾病例。已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按照网络直报要求尽快报告;城市于12小时以内,农村于24小时以内应通过网络上报,暂时不具备直报条件的单位应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当对网络直报的所有疟疾病例立即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所有镜检阴性的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的血片,应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网络报告的所有病例进行实验室病原学确认和基因分析。

4、疫点处置。在出现疟疾病例并具有传播条件的自然村或居民点(疫点),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病例搜索,对近2周内有发热史者进行疟原虫血片镜检或快速诊断试纸条(RDT)筛查,并对疫点所有居家采取室内滞留喷洒等灭蚊措施。同时,发放疟疾防治宣传材料,提供疟疾防治咨询服务信息。

5、休止期根治。在疟疾传播休止期,对上年度所有报告的间日疟病例进行抗复发治疗。同时,对疟疾患者家属及重点人群开展休止期服药。

(二)加强媒介防制

1、防蚊灭蚊。在疟疾传播季节,各地应当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新农村建设,进行环境改造与治理,减少蚊虫孳生场所,降低蚊虫密度。在疫点采取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等措施进行灭蚊。

2、个人防护。通过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居民的防蚊意识,提倡居民使用驱避剂、蚊香、蚊帐、纱门纱窗等防护措施,减少人蚊接触。

(三)加强健康教育

1、开发宣传健教材料。按照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开展健教需求调查,进行健康教育策略研讨,开发和制作满足需求的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材料。

2、大众媒体宣传教育。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开展大众健康宣传教育。

3、出入境人员健康教育。出入境管理机构要设置疟疾防控宣传栏、在显眼位置放置疟疾防治宣传资料,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要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对出境务工人员、领队、导游人员和游客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培训。

4、社区宣传教育。在医院候诊大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大型工程建设工地等场所,设立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栏或宣传画,定期更新内容。

5、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教育部门应当对中小学健康教育进行部署和安排,疾控机构应当加强对中小学健康教育的指导。中小学校在疾控机构的指导下,通过开设疟疾防治健康教育公开课或主题班会活动,开展疟疾防治健康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方式,让学生向家长和周围人群开展宣传,不断扩大疟疾防治知识的传播范围。

(四)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

1、建立健全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市级卫生、商务、质检、旅游等部门工作交流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工作交流,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疟疾流行状况和相关信息。

2、加强出境人员疟疾知识宣传和防护工作。出入境管理机构应当对出境人员宣传疟疾防治知识和提供咨询服务。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督促旅行社、劳务派出机构等有关单位为出境人员提供搞疟药品和防蚊设施,并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对出境人员疟疾防治知识宣传和培训。

3、加强入境人员疟疾筛查、信息追踪。根据出入境管理机构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疟疾筛查信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返回居住地的境外输入疟疾病例以及居住地周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同行返回人员进行追踪随访。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及时提供相关人员信息,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入境人员疟疾防治。

4、做好境内流动人口疟疾防控。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单位,应当为施工人员提供必要的疟疾防护用品,并配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疟疾防控工作。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实行属地化管理。公安、卫生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做好流动人口疟疾病例追踪,重点人群筛查和相关信息的沟通等工作。

(五)疟疾监测检测网络

1、疟疾实验室网络的建立

(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疟疾病原学实验室,负责对辖区内所有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人血片进行复核,并抽查复核5%以上的发热病人阴性血片和复查全部阳性血片。

(2)各医疗机构建立疟原虫镜检站,开展“三热”病人血检。

2、病例主动侦查。由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于流行季节在疫点周围每月开展一次病例主动侦查,探索疟疾病例和疑似病例;对发热病人以及近期内发热史者进行疟原虫检查。

3、媒介监测。按照省、市要求建立媒介监测哨点,每年5-10月开展媒介种类和密度监测,以及杀虫剂敏感性监测。

4、人群抗体水平检测。按照省、市要求开展人群疟疾抗体水平检测采样工作,评估我市疟疾流行程度。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健全管理机制

消除疟疾工作是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村(社区)应将消除疟疾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组织协调,完善政策措施,解决突出问题,确保工作到位。经研究,决定成立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各村(社区)应加强领导,制订规划,落实任务。要根据本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的实施方案,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没胆实现工作目标的,要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行政责任。

(二)强化部门职责,建立协调机制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协调机制,各司其职,共同做好消除疟疾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制定消除疟疾工作规划及技术方案、人员培训、器材和抗疟药品配置、疫情监测、疫点调查处置、疟疾的诊断与治疗,并做好与各部门的衔接与协调工作。发改、财政部门应将疟疾消除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消除疟疾专项经费,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公安、旅游、商务等部门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相关出入境人员疟疾健康教育、病例监测和出入境防病管理,及时与卫生部门沟通有关信息。电部门负责在电视和广播等媒体安排多种形式的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部门负责在中小学校开展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科技部门负责把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列入科技计划。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抗疟药品、试剂的生产供应。

(三)严格依法依规,科学开展防治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疟疾突发设情应急处理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技术方案,依照法律法规,科学地开展消除疟疾工作。

(四)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提高综合防治能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明确专门科室负责疟疾防治工作,并配备专职疟疾防治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有专人负责疟疾防治工作。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逐级分期分批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防治能力。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成立消除疟疾技术指导组,负责疟疾诊断和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及监测等,为实施消除疟疾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

(五)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和物质保障

各村(社区)要将消除疟疾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加大疟疾防治工作投入,支持消除疟疾工作。各地要充分利用地方财政、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合理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级医疗机构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做好显微镜和实验器材的配置,确保疟疾镜检工作的质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做好抗疟药储备,建立抗疟药分发、信用、库存、使用登记制度,负责抗疟药品的管理,对抗疟药品分发和使用进行监督。

六、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估

各村(社区)要对消除疟疾工作进度、资金使用和实施效果等组织定期督查和综合考核评价。镇消除疟疾工作领导小组将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对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卫生院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计划篇8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一)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外环境中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实体应进行的措施 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结合城乡建设,搞好粪便无害化、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医院及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防止致病性微生物扩散和院内感染;在医疗保健机构也应大大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虽然上述工作主要由卫生防疫及环境监测部门牵头执行,但临床医师也应积极配合。

2.预防接种(vaccination)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内,使机体产生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1)预防接种的种类

1)人工自动免疫:是指以免疫原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免疫原物质包括处理过的病原体或提炼成分及类毒素。其制剂可分为:

活菌(疫)苗:由免疫原性强而毒力弱的活菌(病毒或立克次体)株制成。如结核、鼠疫、布鲁菌活菌苗,脊髓灰质炎、流感、麻疹活疫苗。其优点是能在体内繁殖,刺激机体时间长,接种量小,接种次数少。但由于不加防腐剂,当被污染时杂菌易生长。一般必须冷冻保存。

死菌(疫)苗:将免疫性强的活细菌(病毒等)灭活制成。优点是勿需减毒,生产过程较简单,含防腐剂,不易有杂菌生长,易于保存;缺点是免疫效果差,接种量大。也有将菌体成分提出制成的多糖体菌苗,如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体菌苗,其免疫效果较一般菌苗为好。

类毒素:是将细菌毒素加甲醛去毒,成为无毒而又保留免疫原性的制剂,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等。

2)人工被动免疫:以含抗体的血清或制剂接种人体,使人体获得现成的抗体而受到保护。由于抗体半衰期短,有超过25天,因而难保持持久而有效的免疫水平。主要在有疫情时使用。

免疫血清:用毒素免疫动物取得的含特异抗体的血清称抗毒素。提出其丙种球蛋白有效免疫成分称精制抗毒素,含异种蛋白少,可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免疫血清主要用于治疗,也可作预防使用。

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及胎盘球蛋白):由人血液或胎盘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成。可作为麻疹、甲型肝炎易感接触者预防接种使用,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更不能作为万能治疗制剂滥用。

被动自动免疫:只是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婴幼儿及体弱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兼有被动及自动免疫的长处,但只能用于少数传染病,如白喉,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3000单位,同时接种精制吸附白喉类毒素。

(2)计划免疫: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和人群免疫水平的分析,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疫苗对特定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最终达到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70年代中期开始普及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各地已自上而下建立起计划免疫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冷链系统,疫苗接种率不断提高,相应传染病的发病率逐年稳步下降。1988年和1990年,我国分别实现了以省和以县为单位儿童免疫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并通过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联合组的审评。目前,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我国的计划免疫工作又进入了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新阶段。

1)计划免疫的免疫制品及病种:我国常年计划免疫接种主要内容为对7周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和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使儿童获得对白喉、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结核和破伤风的免疫。目前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管理,但未纳入计划免疫程序。有些地区也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膜炎的免疫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畴。随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可以预计,其他一些危害儿童健康、用疫苗可以预防的传染病也将列入计划免疫工作范围。

2)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是根据有关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免疫因素、卫生设施等条件,由国家对不同年(月)龄儿童接种何种疫苗作统一规定。只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实施,才能充分发挥疫苗效果,避免浪费。免疫程序的内容包括:初种(初服)起始月龄、接种生物制品的间隔时间、加强免疫时间和年龄范围。

儿童基础免疫:卡介苗1针,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3针,两针(两次)间最短间隔时间为一个月;麻疹活疫苗1针。要求城市和已经装备冷链设备的地区,在12月龄内完成儿童基础免疫;尚未装备冷链和边远地区儿童可在18月龄内完成:牧区(含半牧区)及人口稀少的边境地区在36月龄内完成。同时还要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基础免疫的起始月龄不准比规定的免疫月龄提前(但可以推后);两针次间隔时间最短不应短于28天(但可长于28)。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基础免疫才算合格接种。城市12岁儿童是否作卡介苗加强,根据当地结核病流行情况决定。

3)计划免疫的实施:

①组织措施:接种方式有定点和分散接种,凡有条件和可能的地区都应实行定点接种,以保证接种质量和降低疫苗损耗。接种人员城镇由基层保健构成预防保健科(组)、乡镇卫生院防保组(股、站)负责实施接种;农村由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或乡村医生负责实施接种,在无乡村医生和卫生员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工作态度不可信的地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技术不适应的地区可组织接种小组(分队)实施接种。

②接种剂量和部位:使用有效疫苗,正确的接种剂量和接种途径是保证免疫成功的关键。如接种剂量与途径不当,可造成接种事故,如个别基层卫生组织误将用卡介苗作皮下接种而发生成批的深部脓肿患者出现。

③接种实施步骤:实施接种步骤及其工作要求如下:

④计划免疫疫苗的禁忌证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计划免疫接种所用的疫苗几乎没有禁忌证。

发热、腹泻和营养不良的儿童均可进行接种,儿童腹泻时,仍可口服脊灰疫苗,但不计入基础免疫次数,应在下次补服;

家长或临床医生对正在患病的儿童接种疫苗有顾虑时,应鼓励和动员他们进行接种;若经劝告仍不愿接受,可暂缓接种,等愈后及时补种;

对接种第一针百白破疫苗发生强烈反应(抽搐、高热、惊厥)的儿童,不可再接种第二针。

根据我国计划免疫工作实际情况,处理疫苗禁忌证的原则为:受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及结核病六种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以减少其发病率与死亡率。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1991年3月,我国政府总理已正式签署了上述两个世界性文件,为实现文件规定的各项目标作出了庄严承诺。这两个文件涉及到预防接种目标者,如下:到2000年,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到1995年,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到1995年,与实行计划免疫前相比,使麻疹死亡率降低95%,发病率降低90%,以此作为长期在全球消灭麻疹的重要步骤;保持高水平的免疫覆盖率(到2000年以后)。

既往诊断有明确过敏史的儿童,一般不予接种(口服脊灰疫苗除外);

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暂缓接种,等愈后补种;

具体如何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证,应以疫苗使用说明书为准

4)冷链:实施计划免疫,冷链是保证疫苗接种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所谓“冷链”(cold chain)是指疫苗从生产单位到使用单位,为保证疫苗在贮存、运输和接种过程中,都能保持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而装备的一系列设备的总称。

5)扩大免疫计划: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扩大免疫计划(expanded programme on immu-nization,epi),要求1990年全世界所有的儿童接种率至少达到90%,以预防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肺结核。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洋地区通过了在1995年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决议,我国地处西太洋地区,因此这个庄严的任务也是我国的奋斗目标。为此,我国《八五计划纲要》规定,到1995年乡镇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85%。

(3)预防接种反应

1)一般反应:接种24小时内接种部位有局部红、肿、痛、热等炎症反应,有时附近淋巴结肿痛。

一般反应是正常免疫反应,不需作任何处理,1~2天内即可消失。倘若反应强烈也仅需对症治疗。如果接种人群中的强度反应超过5%,则该批疫苗不宜继续使用,应上报上级卫生机关检验处理。

2)异常反应:少数人在接种后出现并发症,如晕厥、过敏性休克、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炎、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虽然异常反应出现机率很低,但其后果常较严重。若遇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抢救,注意收集材料,进行分析,并向上级卫生机构报告。

3)偶合疾病:偶合疾病与预防接种无关,只是因为时间上的巧合而被误认为由接种疫苗所引起。冬季常偶合流脑,夏季常偶合肠道传染病,可经诊断加以鉴别。在接种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进行接种,注意当时一些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尽量避免偶合疾病发生,同时应向病人家属作好解释。

4)预防接种事故:制品质量不合格或消毒及无菌操作不严密或接种技术(部位、剂量、途径)错误而引起,常误认为接种反应。

5)计划免疫所用疫苗的反应及处理。

(4)预防接种效果考核:预防接种效果的考核多由生物制品研究所或卫生防疫站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免疫学效果评价和流行病学效果评价。流行病学效果评价包括不良反应观察和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发病率对比分析。免疫学效果评价系观察接种者免疫指标的变化状况。

3.防护措施 在某些疾病流行季节,对易感者可采取一定防护措施,以防止受感染,如应用蚊帐或驱避剂防止蚊虫叮咬,以预防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等感染;在进入血吸虫病污染的“疫水”中时,可在皮肤部位涂擦防护剂(如含2%氯硝柳胺的脂肪酸涂剂),或者穿用氯硝柳胺浸渍过的布料缝制的防蚴裤、袜,以避免尾蚴感染。

4.携带者的检查措施 有很多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其危害程度不同,平坦应按病种在该地有目的地检查携带者。也可在新兵入伍、新生入学及招工的健康检查中发现。疟疾、丝虫病等寄生虫必要时可经普查发现。也可以从恢复期病人、病人密切接触者中追踪发现到病原携带者。特殊职业,如儿童机构、饮食行业、牛奶厂及水厂工作人员、炊事人员的定期检查发现携带者是必要的,因为很多爆发是由这些职业工作人员引起的。

要建立登记卡,对上述特殊职业人员管理要严格,发现携带者时应将其暂时调离工作进行治疗,治疗无效时,则需调换职业。乙型脑炎表面抗原携带者现在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对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要加强卫生教育,正确认识携带状态对周围人群的可能危害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措施。

⒌健康教育 平时的健康教育对预防传染病非常重要。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等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文明生活的具体内容之一。可以针对不同病种按照季节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宣传传染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达到普及卫生常识、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防疫措施

是指疫情出现后,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

1.对病人的措施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方才较为客观、正确,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在传染病诊断中,流行病学资历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此外,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2)传染病报告:疫情报告是疫情管理的基础,也是国家的法定制度。因此,迅速、全面、准确地做好传染病报告是每个临床医师的重要的法定职责。

1)报告的种类:根据1989年国家颁布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法定报告的病种分甲类、乙类和丙类,共计35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除霍乱、痢疾、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国务院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增加或者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公布。

2)报告人及报告方式:凡从事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工作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疑似病人应以最快方式逐级报告给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

法定报告人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以电话或传染病卡报告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站报告。

法定报告人确诊或疑诊丙类传染病中的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病人,按规定向有关卫生防疫站报告疫情。

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除霍乱、痢疾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为仅在监测点上进行监测的传染病。监测点上的法定报告人,对确诊、疑诊的上述五种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方法报告疫情。

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诊或排除,发出订正报告。病人死亡、治疗、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

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要逐项填写,字迹清楚,防止漏项,14岁以下儿童必须填写家长姓名,以便于作流行病学调查。

3)报告时限:发现甲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于6小时内,在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内报出疫情。发现爆发、流行,应以最快方式向县级卫生防疫专业机构报告。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慌报疫情。

(3)早隔离:将病人隔离是防止扩散的有效方法。隔离期限依各种传染病的最长传染期,并参考检查结果而定(参见附录一)。隔离要求因病种而异。

1)鼠疫、霍乱病人及病原携带者、艾滋病、肺炭疽,必须住院或隔离,由医生负责治疗。如拒绝或不治疗、隔离期未满擅自离院或脱离隔离,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责令患者强制住院或重新隔离继续治疗。

2)乙类传染病患者,住院或隔离由医生指导治疗。

3)淋病、梅毒患者必须根治。医务人员不得扩散患者的病史。

4)病人出院或解除隔离后,如病情需要,医疗、保健机构或卫生防疫专业机构可以继续随访、管理。

除上述必须住院隔离的病种以外,一些传染病可采取在机关单位、居民点、学校建立临时隔离室或家庭隔离的方式进行隔离,由医护人员诊治、护理,并指导有关人员消毒与照顾。

有些传染病病人传染源作用不大,勿需隔离。一些隐性感染较多的传染病,隔离病人的措施,并不能达到控制疾病扩散的目的。

2.对接触者的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进行下列措施可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1)应急预防接种: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可对其接触者进行自动或被动免疫预防接种,如麻疹爆发时对儿童接触者可注射麻疹疫苗,对体弱小儿可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

(2)药物预防:对某些有特效药物防治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如以抗疟药乙胺嘧啶、氯喹或伯喹预防疟疾;服用喹哌、增效磺胺甲氧吡嗪或青蒿素等预防耐药性疟疾;用强力霉素预防霍乱;用青霉素或磺胺药物预防猩红热等。要防止滥用药物预防,以免造成药品浪费和增加病原体的耐药性。药物预防最好只用于密切接触者,而不要普遍投药。

(3)医学观察:对某些较严重的传染病接触者每日视诊、测量体温、注意早期症状的出现。

(4)隔离或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必须严加隔离(霍乱老疫区的接触者是否隔离,需根据当地情况而定),在医学观察同时还需限制行动自由,在指定地点进行留验。

对接触者实施隔离或留验的时间应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传染病的最长潜伏期。

⒊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若患有烈性传染病时,可以由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对家畜的输出应建立必要检疫制度,防止瘟疫蔓延。疫区的家畜、畜产品或动物原料必须经过检疫才准允外运。

对绝大部分染病的野生动物而无经济价值时,采取杀灭措施,如鼠类可以杀灭(灭鼠方法参见附录四)。有些传染病的动物尸体应焚烧、深埋,如患炭疽的动物尸体。

4.对疫源地污染环境的措施 疫源地环境污染因传染传播途径不同而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地段医师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尤应注意。肠道传染病由于粪便污染环境,故措施的重点在污染物品及环境的消毒。呼吸道传染病由于通过空气污染环境,其重点在于空气消毒、个人防护(戴口罩)、通风。虫媒传染病措施重点在杀虫(杀虫方法参见附录三)。经水传播传染病的措施重点在改善饮水卫生及个人防护。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消除和杀灭传播途径上的病原体,并非要求杀灭一切微生物(称灭菌,sterilization)。消毒可分为预防性消毒及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即前述预防性措施中饮水消毒、空气消毒、乳品消毒等。疫源地消毒指对现有或曾有传染源的疫源地进行的消毒,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随时消毒及终末消毒。

(1)随时消毒(current disinfection):指在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对其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以迅速将病原体杀灭,例如,对疾病病人的粪便进行随时消毒。因为随时消毒要经常进行,所以一般要指导病人家属进行,或由病房护理人员完成。

(2)终末消毒(terminal disinfection):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后,对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应明确哪些病应进行终末消毒。一般是指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能存活较长时间的疾病,才进行终末消毒。而病原体存活时间较短的病,如麻疹、水痘、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病的病原体,一般勿需消毒。进行终末消毒前应明确消毒范围与物品。因此,消毒之前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考虑消毒的范围、物品及方法。

需要进行终末消毒的主要疾病为:

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副伤寒、疾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等。

呼吸道传染病:肺鼠疫、肺结核、白喉、猩红热等。

动物传染病:炭疽、鼠疫等。

消毒方法参见附录二。

(三)治疗性预防

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陷胎儿出生。

(四)集体机构(作业)的预防措施

集体机构(作业)的群体结构特点及生活状况特异,故其预防措施也很有差别。本节仅阐述托幼机构、集体野外作业的预防措施。医院的预防措施在第十章《医院内感染的发生及控制》中介绍。

1.托幼机构 托儿所及幼儿园是传染病易感集中的群体,很容易发生传染病爆发,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泻、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为多见。

(1)预防性措施:重点在于加强卫生监督,避免传染源进入。收容儿童及招聘老师和保育员均须经过体格检查,并有定期体检制度。应建立合理的儿童接送制度,接收儿童时要问清是否曾与有病儿童接触,晨检时应仔细检查有无早期症状及体征以便早发生疾病。对儿童及家长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以取得合作。认真执行计划免疫工作。要做好饮食卫生、饮水卫生及环境卫生工作,教育儿童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2)防疫措施:发现疫情后,要立即报告卫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导。在单位领导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点是尽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机构内扩散。立即隔离、治疗病人。密切接触者(一般指同活动的班组)应检疫,即本班组与其他班组隔离、医学观察、施行适合的应急预防接种、给预防药物及消毒。疫情扑灭之前暂停接受新儿童。将有关情况通告所有家长,取得谅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扑灭疫情,避免进一步扩散。

2.集体野外工作 野外作业如水利建设、筑路、勘探、农垦、部队野营等常集中较多人员协同工作或行动。由于人员流动性大,生活条件简陋,故极易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如菌痢、伤寒、病毒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膜炎等。因此,在作业开始之前,就应做好预防措施。

(1)预防性措施:在作业开工之前,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作业所在地区,进行流行病学侦察。了解该地区的环境、饮水来源、当地既往及现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该地区卫生防疫部门了解有关传染病及地方病的情况。进入现场前要组织好医务与卫生人员的队伍,并结合当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卫生问题作好进岗前培训工作。选择好生活场地、盖好工棚、厨房,选择好水源,兴建厕所,搞好杀虫、灭鼠和消毒工作,制订必要的卫生制度,要求派来工作人员的单位事先做好健康检查,以免传染源进入,并预先做好必要的预防接种,如流脑多糖体菌苗、破伤风类毒素类等接种。进入现场后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卫生宣传,建立疫情报告制度。

(2)防疫措施:重点在使疫情不扩散,保证作业顺利进行。病人应隔离、治疗。接触者庆给以适合的应急接种、药物预防及消毒,力求不发病。报告卫生防疫部门,取得指导帮助。

(五)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地震、洪涝、旱灾、风灾、雹灾、滑坡等。1976年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正处午夜,居民熟睡,死亡24万人,重伤16万人。1991年夏天,安徽、江苏等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

自古以来即有“大灾之后必有大疫”的谚语。表明传染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大灾”。自然灾害之能导致传染病发生或流行是由于:①居民生活秩序失常;②自然环境遭受破坏;③医疗卫生机构遭受破坏三方面的原因。自然灾害虽已发生,若控制灾情的决策得当,措施及时,亦能控制或减少疾病发生,达到“灾后无大疫”的目标。我国1976年唐山大地震及1991年安徽、江苏等省特大洪涝灾害由于中央决策英明,各级政府措施得力,灾区群众不懈斗争,使灾区疫病发生减少,基本上达到“灾后无大灾”的要求。

自然灾害的防疫措施:

1.灾前在灾害的多发地区应建立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机制,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好组织、技术及物质准备工作。

2.灾害一旦发生应及时做好抗灾防疫计划,大力贯彻执行,控制疫情上升。

3.建立健全灾区疫情监测系统,强化传染病报告制度,及时提供抗灾防病领导机构制定防病措施参考。

4.大规模、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接种。

5.迅速解决饮水卫生问题。因地制宜地开展饮水消毒或采取打井供水的措施。

6.抓好饮食卫生问题。灾害发生初期由于食品和粮食供应系统被破坏,使供应中断,紧跟而来的是饥饿的危害。即使紧急支援,也往往存在着供不应求和食品污染问题。灾害发生之初由于家庭烹饪条件破坏,多集中制作。为了防止食品污染和发生食物中毒,必须把好食品制作、运货和分发三个“关”。此外,灾害发生时,死畜、死禽增多,灾民食用此类肉食亦将增多,也应注意由之而发生的食物中毒。

7.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由于灾害导致生态破坏及灾民密集,人畜粪便、垃圾不能及时处理,为昆虫繁殖提供良好环境,同时鼠类栖息地被破坏,使鼠类大批迁移。这时应大力开展消毒、杀虫及灭鼠工作,以控制肠道、虫媒及动物病流行。

(六)检疫(quarantine)

目前我国实施两种检疫,即国境卫生检疫及疫区检疫。

1.国境卫生检疫  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和由国内传出,在一个国家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的进出口岸设立国境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实行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在实施国境检疫时,检疫人员必须根据我国对外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各项办法进行。

(1)检疫传染病的病例及检疫期限:我国现行检疫传染病及其检疫期限为:鼠疫6天;霍乱5天;黄热病:6天。

(2)国境检疫内容

1)进口检疫:对来自国外的船舶、飞机、列车及徒步入境人员进行检疫,入境者必须填写旅客健康申请卡,申明现在是否患有:麻风、艾滋病(包括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精神病和其他疾病。若发现检疫感染者,必须立即将其隔离,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检疫传染病疑似患者应将其留验。留验期限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的尸体,必须就近火化。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其交通工具应接受消毒、杀虫、灭鼠或其他卫生处理:①来自检疫传染病疫区的;②被检疫病污染的;③发现有关啮齿动物或病媒的。

对来自疫区的被检疫传染病污染或者可能成为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应进行卫检查,实施消毒、灭鼠、杀虫或其他卫生处理。

2)卫生监督:对国境口岸的卫生状况和停留在国境口岸的入境、出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状况实施卫生监督。内容包括监督和指导有关人员杀灭啮齿动物和病媒昆虫;检查和检验食品、饮用水及其储存、供应、运输设备;监督从事食品、饮用水供应的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检查其健康证明书;监督和检查垃圾、废物、污水、粪便、压舱水的处理。

3)关于外国人定居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健康证明:为简化检疫手续,防止检疫传染病传入,我国检疫部门规定来我国定居或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应提供健康证明(驻我国的外交人员及其家属以及未满16岁者除外)。对外国人进行健康检查和复查要求,除鉴别鼠疫、霍乱、黄热病外,主要是:①性病,包括软性下疳、淋病、慢性淋巴肉芽肿、传染期梅毒;②传染性麻风病;③开放性肺结核;④艾滋病;⑤精神病。我国签证机关在受理外国人入境时,外国人须要向我方提交所在国公立医院签发的、包括五种疾病的健康证明书。如该证明书系私立医院签发,则必须有所在国公证机关公证。健康证明书自签发之日起6个月有效。当外国人入境后向我国公安机关申请居留证时,必须提交健康证明复印件,若公安机关不能确认该证明是否有效,应让申请人到指定的卫生医疗部门确认。负责对外国人进行健康检查、复查,对健康证明确认的卫生医疗部门及医师应认真负责执行任务,并着重做好下列工作:

①根据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判断,鉴别是否患有上述三种检疫病及五种疾病或处于这些病的潜伏期的染疫嫌疑人;

②对实施健康检查或复查的外国人,必须进行胸部x线检查和血清学试验;

③负责健康检查单位在检查完毕后应立即出具“外国人体格检查记录”,并经医师签字,加盖单位公章。

4)出口检疫:开往国外的船舶、飞机、列车及其他车辆或徒步由陆地边境出国的人员,应在最后离开的港口、机场、车站分别接受检疫。其他车辆或徒步离境人员须在国境检疫机关指定的处所接受出口检疫。

⒉疫区检疫 国内遇有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以宣传疫区。在疫区内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地方政府决定,可采取下列紧急措施:

(1)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其他人群聚集活动;

(2)停工、停业、停课;

(3)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4)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

上一篇:卫生院医疗科室年度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