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9-30 03:21:13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1

农村税费改革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顺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巩固基层政权,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分流乡镇富余人员,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为深入贯彻省第四次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和市2005年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税费改革工作方案的任务分解,编办作为税改工作的成员单位,主要承担撤并乡镇的协办任务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主办任务,至2006年3月,各项工作已结束,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涉及编办的改革试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成乡镇撤并任务情况: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复〔2005〕++号)及《++委、++人民政府关于部分乡镇区划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5〕++号)文件精神,在2005年区划调整中,全区共撤销4个乡镇(++镇、++乡、++乡、++乡),其中++镇撤销后,新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撤并后,全区共有++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精简10%。涉及撤销的4个乡镇的所有机构全部撤销,所有人员按区划调整分流。版权所有!

(二)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批复》(+复〔2002〕++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机构改革于2002年12月底结束,事业机构改革于2003年8月底结束。改革后,乡镇行政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10%,实有人员由++人减为++人,精简7%;事业编制由++名减为++名,精简20%,实有人数由++减为++名,精简16%。上划整合后,乡镇事业机构由17个减为4个,精简76%;乡镇行政机构由8-10个减为1-2个,精简80%以上。通过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调整和规范机构设置,基本实现政企分开,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我办根据《++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发〔2004〕+=号)文件精神,结合++乡镇实际,在2005年10月,就2005年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开展了调研,就涉及改革方面的有关问题与各乡镇党政领导、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区乡镇、区级政府机构改革中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人员编制调整方案”初稿,并征求了区直各有关单位的意见,经区委常委会讨论审批通过并予实施。在实施中严格审批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三定方案”,严格按照明确定位政府职能、推进政事分开和综合设置的要求,合理设置党政机构,精简整合乡镇事业站所。改革至2006年3月已全部结束,改革后,乡镇党政机构由++年的12个减为3个,精简75%,事业站所由++年的17个整合为7个,精简59%;乡镇行政机构由++年的10个减为3个,精简70%。

(三)乡镇行政事业站所整合情况:

2002年机构改革前,乡镇事业机构设置:党校、农经站、农科站、水管站、水产站、文化站、广播站、畜牧兽医站、成人技术学校、计划生育服务站、计划生育办公室、教育办公室、企业办公室、村规办、农机站、土地管理所、林业站、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共21个。公安派出所、工商、法庭、税务由区直部门垂直管理。

2002年机构改革,按照理顺事业单位的人、财、物管理,精简压缩事业机构和人员的要求,设置综合机构。乡镇事业机构除管理体制改革职能上划外,设置“三个中心两个所”,即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财政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服务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农科站、农机站、兽医站、水管站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国土规划建设综合管理中心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承担原土地管理所、村规办的职能及企业办的部分职能;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承担原文化站、广播站、成人技校的职能;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所承担原计生办的职能,仍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保留党校,其机构归并社会事业综合管理中心;保留林业站、司法所、卫生院、中小学校,其机构上划区直主管部门管理。乡镇行政机构设置1-2个综合性办公室,即党政综合办公室、财经社会办公室。对原有的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人大办公室、农业综合办公室、经贸办公室、社会事业办公室、教育办公室)和分设的小部门(民政办公室、统计办公室、老龄办公室等)全部撤销,并按职能划入相应办公室管理。

2005年乡镇机构改革,按照合理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整合乡镇事业站所。事业机构设置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农业(经济技术)服务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劳动和社会保障所)、文化(广播)服务中心、村镇(社区)建设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站、(党工委)党校,简称“一校一站四中心”,在++、++两个乡设海事所,++、++两个办事处设计划财政管理所。“一校一站四中心”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海事所为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农业服务中心包括原(2002年前)农经站、农科站、水产站、水管站、农机站职能,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包括计划生育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劳动和社会保障职能,文化服务中心包括原文化站、广播站职能,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包括原村规办、路政管理职能。乡镇行政机构设置3个综合性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站)、社会事务办公室(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科学技术办公室)。

(四)政府职能转变情况:

2005年末,结合中央、省、市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精神,配合农村税费改革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而进行的乡镇机构改革,通过明确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设置乡镇党政机构,合理整合事业单位,规范乡镇人员编制管理等,进一步理顺了区乡关系,实现了政事分开,转变了乡镇政府职能。通过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初步转变,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已经成为乡镇领导干部的共识。税改前,乡镇政府的主要工作就是“管春种、管秋收,要统筹、要提留,催还贷、催公粮、催税收”。随着税费改革的实施,乡镇政府失去了以往的工作重心,原有的工作思路、方法、手段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政府职能也发生了相应转变,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变已成为乡镇政府必然的选择。目前乡镇干部已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绝大多数乡镇领导对乡镇政府工作由指令型向指导型转化有了共同的认识,并开始实施这种转化。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与事业单位、企业在人、财、物方面已基本脱钩,政事、政企得到分开,以前乡镇政府承担的技术性、辅、服务性的职能已交给了乡镇事业单位承担,政府职能得到逐步转变。但是,与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相比,乡镇机构改革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职能定了,但政事分开仍难以实现。不少乡镇在改革中都对乡镇政府职能重新做了定位,严格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科学界定了职能,但是组织实施中,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实现严格的机构和人员的分开,不少乡镇行政事业仍在一块,工作任务仍在一块,在乡镇中心工作得到强化的同时,中心站所职能被淡化,并且有不少行政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不少事业人员被乡镇政府长期借用。

二是机构撤并了,但实际运作并没有完全到位。不少乡镇按照综合设置事业机构这个思路,整合了原有的站所,将职能相近或相关的站所组成一个中心,但在实际运作中,新组建的事业服务中心却难以磨合到位,表现在新牌子未挂,帐务、资产未清,法人登记手续不办理、不规范,办公地点未归并、统一,人员关系和实际工作未柔和理顺。

三是区乡两级都进行了机构改革,但衔接上仍存在问题。往往在不少区直各部门及部分干部的观念中仍然承认的是改革前的站所,承认的仍是改革前的对口站所,这给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是不少乡镇干部不能真正理解乡镇改革的重大意义。不少乡镇干部仍认为不应该精简机构,认为精简机构、整合机构只不过是增加了层级关系,增加了领导人数。

三、对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整和乡镇事业站所、强化乡镇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工版权所有!作方式的建议

乡镇政府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工作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的重心和方法发生了很大转变。最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因此,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乡镇机构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审时度势,搞好推进。

一是要明确乡镇、街道办事处的功能定位。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社会管理的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是适应为“三农”服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二是要明确乡镇机构的职责定位。即要进一步明确究竟管理哪些东西,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做到权随责走,人随责配,逐步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政府管理体制。

三是要根据职能需要严格规范乡镇机构和岗位、人员设置。要按照减少机构、整合资源、综合设置、提高效率的要求,结合乡镇规模和经济实力以及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工作要求,从紧设置乡镇内设机构,从严控制乡镇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

四是要深化用人制度改革,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基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乡镇干部的综合素质、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推进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和权限。

五是应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根据设岗定责的情况,对工作不能胜任,工作不在状态,甚至违背党纪国法的人员坚决予以淘汰,或分流,或待岗,畅通干部出口。

六是应理顺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政绩考核体系。要理顺各级政府间“压力支配型”层层转嫁任务的管理体制和以各种“责任书”并明确“一票否决”指标的做法,逐步完善乡镇政府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七是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乡镇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紧解决法律规范缺失的问题,使乡镇政府的管理行为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八是应加大对乡镇机构改革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乡镇精兵简政,以巩固改革成果。在历次改革中,部分乡镇出现走过场,明改暗不改,精简内设机构,整合事业机构,难以真正到位。因此,应以刚性的措施,加强检查监督力度,防止有关部门以资金、项目审批等方式干预,要严格控制新机构的成立,防止有关部门把机构设置情况纳入检查、达标、验收内容。

++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2

全市共有城市社区129个,涵盖人口近50万。其中:__区47个,__县8个,__县10个,__县9个,__县15个,__县6个,__县4个,__县1个,__县26个,__县3个。社区类型划分为:居改社型(由城区内的老居委会过渡而成)有61个,占总数的47.3%;村改社型(在城中村或乡镇集镇村基础上设立社区居委会)40个,占总数的31%;小区型(由新建居民小区构成)28个,占总数的21.7%。现有社区工作人员515名。其中:党员346人。大专及以上学历65人,占12.6%;高中(含中专)411人,占79.8%;初中39人,占7.6%。30岁以下的51人,占10%;30至50岁之间的407人,占79%;51岁及以上的57人,占11 %。全市城市社区共注册备案各类社会组织79个。其中:家政服务队22个,舞蹈队7支,书画社6个,老年人协会14个,各类便民服务队30个。另有365个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与村委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省有关加强社区工作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社区工作理念,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民生工程",大力推进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了社区服务水平。

(一)社区共建机制逐步完善。一是强化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建设。按照以"以党建促社建"的工作思路,修订完善了《党员活动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规范社区党组织活动。采取"从上面派、从内部找"等途径,选优配强了社区党组织书记。制定完善了《居民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协商议事会议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居民公约》等一系列民主规章制度,积极推进社区居民自治意识。20__年,通过社区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成功选举出社区居委会干部515人,新一届社区居委会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得以优化。二是建立各级政府指导社区工作制度。市县区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深入社区走访调研,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20__年,市委办、市政府办下发《关于加强城镇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__办发[20__]34号),要求各级财政拨付"社区党组织书记和主任每月不低于1200元报酬,社区一般工作人员每月不低于800元报酬"。目前,除__区、__县略低于上述标准执行外,其余县对社区干部的工资报酬及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均已得到落实。同时,按照一般规模社区每年不低于10000元的标准(规模较大的社区适当增加)拨付了公用经费。市上还对工作表现突出、落实社区资金到位好的县区给予奖励性补助。各级都将社区建设工作纳入政府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在综合治理、计划生育、文明创建以及"双创"工作等重大先进评选上,广泛征求社区意见,树立社区工作权威。

(二)社区基础设施逐步加强。一是形成了多元投入机制。针对社区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建立了市级引导、县区为主、社会补充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特别是按照"一部三室三站一场"(即党支部办公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低保和劳保工作站、计生卫生服务站、文体活动指导站、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要求,采取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自筹建设资金的办法,对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服务设施进行新建和改扩建,从2007年开始,这些项目总投资达3450万元(其中:中省市投资920万元,地方投资2530万元)。二是社区办公条件和社区服务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全市129个社区居委会中,已得项目支持的有115个,占88%,新建的公益性用房都在200平方米以上,最多达650平方米,室外健身场都在100平方米以上;共建成社区服务站124个,"一站式"服务大厅5个,社区计生卫生服务站125个,社区警务室129个,社区图书室(阅览室)117个,文体活动站78个,慈善超市1个,残疾人服务设施15处,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设施14处;结合"双创"工作,各级加大了对社区环境治理方面的投资力度,仅中心城市就新建和改造公厕33个,购置活动公厕7座,配置健身器材550件,新建室内垃圾站12座。这些建成的社区基础设施正成为实实在在的服务载体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民本"纽带。

(三)社区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一是构建了以服务困难弱势群体为核心的社区公共服务网络。各社区均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建立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市近5万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广泛开展"入户摸底,进厂寻岗"的活动,为下岗群众"送政策、送岗位、

送技能",千方百计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建立了以关爱下岗失业人员为核心的社区再就业服务网络。仅2010年全市实现40__人再就业。二是构建了以服务居民生活为核心的便民服务网络。通过整合民政优抚、司法治__、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计划生育、电信等各种服务资源,按照"一居一亮点"分别建立起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科技服务中心、养老服务站、家政服务、律师服务站等多种类型的服务网点,对计划生育、再就业服务、低保手续办理等社会事务实行一站式服务,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的目标。我市虽然在社区公共服务建设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经济较为滞后,城镇化水平低,围绕社区公共服务的投入难以满足群众的实际需要,加之体制和机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已经制约了和谐社区的建设,需要今后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一)社区职能划分不清,行政化倾向严重。据不完统计,我市社区平均承担10多类近百项工作,既有治__、文体、教育、卫生、救助、再就业、法律咨询等公共服务,也有物业管理、家政、餐饮维修等便利,还有上级布置的禁毒、流动人口管理、商业维权等专项任务以及开会、学习、参观、检查等临时性事务,而且其中很多工作都有考核评比,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例如,仅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指标就有"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慢性病管理与精神病防治、妇女儿童保健、计划生育技术咨询指导、社区康复、健康教育"等40多项。在调研中,社区工作人员反映最多是,弄不清自己承担了多少项工作,哪些应该管,哪些不应该管。有的工作不仅占用大量人力,还要挤占社区捉襟见肘的工作经费,不堪负重。例如,在中心城市静宁社区调研时反映,该社区每年要承担背街小巷路灯、下水道维修等费用1万多元,市政部门则认为这些道路的产权不属于国有,谁的路谁维护。在当前普遍要求"工作进社区"的口号下,有的部门实际是"工作交社区",相应的工作经费和人员保障并没有跟进,将社区居民委员会这一法律上规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视作"准行政性机构",将政府及派出机关对社区"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的关系变成纯粹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客观上造成了社区居委会组织主动为居民服务和及时向上反映社情民意的职能弱化,社区的自治作用难以发挥。在调研组走访中,不少居民认为居委会干部是"给政府办事",而不是"为居民议事",影响了居民对社区的参与感、认同感。

(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薄弱,公益性用房政策难以落实。近几年,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解决了大部分社区居委会的办公用房和活动用房,但全市仍有23个市区办公用房为租用或借用,占到总数的18%。老的居民区大多位于繁华地带,存在土地的限制,即使已经列入改扩建项目的,很难找到合适地块,办公用房、室外健身场地面积普遍达不到3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要求,一些社区找地比找钱还难。例如,中心城市后张岭社区320平方米办公用房,就是通过水电三局实业公司、张岭派出所协调来的,由于未取得产权,该区域面临拆迁,新的社区办公用房选址重新成为棘手问题。同时,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由于管理缺位、监督不力,新社区的公益性用房政策形同空文。国务院要求"房地产开发商要按照建筑面积百分之一的比例无偿帮助所在社区建设社区用房,或折成相应资金支持社区建设",但我市至今没有一家房地产开发商按照规定办理,导致社区公益性用房严重不足,损害了社区的健康发展。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日益突显,以中心城市为例,城区仅建成农贸市场8个,且分布不合理,多数居民小区无小型蔬菜超市,部分人员居住较集中的区域有市无场,形成了一些马路市场。早期开发的居民小区没有建设配套的停车场,背街小巷也没有设计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社区缺少老年活动室、公共活动场所,许多有益的群众性健康文化体育活动无处可去,不得不放弃或占用人行道等公共交通场地,而一些单位、学校的活动设施利用率不高,有的长期闲置,却以__全为由,不愿意向社区居民开放。

(三)社区资金短缺

,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由于绝大多数社区没有经济实体,主要靠政府下拨经费和向辖区内共建单位筹集,严重的经费不足,导致社区很多正常工作难以开展,更谈不上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目前,社区主要是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民政、计生、公__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__排的为主,而居民大量需要的物管、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极为欠缺。以__区为例,除了位于中心城市的双堤、静宁、教场等社区有社办企业,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有保障外,其它社区的工作人员工资普遍在每月600至800元之间,低于全市城镇居民平均工资,并且都没有享受到"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过低的收入无法吸引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社区服务队伍,当前从事服务的主要是退休职工、家庭妇女、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管理的主要是民选社区支书、主任。从社会上招聘的大学生,因工资报酬偏低,不能__心于社区的工作,不断出现人员流失,导致当前社区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影响了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为了加快__城市化步伐,全面提升社区自治功能,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理顺社区工作职能。针对当前社区服务行政化倾向严重和工作任务超负荷的实际,必须理顺社区工作职能,创立新的工作模式。现有的社区服务内容较为混杂,有社区代政府部门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有社区应该承担的公益性、福利性和互自治服务,还有社区内的商业服务等。只有在"行政归行政,社区归社区,市场归市场"的前提下,实行"政社分离"、"市社分离",才能理顺社区公共服务职能,搞好社区服务。建议参照苏州、深圳等地经验,实施社区体制创新、组织再造。采用"一个核心三大体系",即以党工委为领导核心的,政府主导下社区工作站的公共服务体系、居委会主导下的居民自治体系、市场主导下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对原有的社区服务站职能进行整合,各部门在社区原有的办事机构统一并入社区工作站,实行"一站式"办公,主要承办部门下派的具体任务,以便社区能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解脱出来,有利于集中力量搞好群众性、公益性的自治服务。将履行政府职能的社区工作站从居委会组织体系中剥离出来,有利于节约政府行政资源。例如,退休老人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民政系统在各个社区推出星光老人之家服务,社保系统又有一套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制度。虽然同是落实到社区,却是两头管理,分开出资,各自开展活动。今后的社区工作站可分别对两个部门负责,工作合二为一,经费统筹调拨,以减少公共资源的浪费。政府确需社区居委会配合的工作,则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实行政府发包或购买服务,并为社区组织配备相应的工作设施、设备。二是建立"双向"评议监督考核机制。定期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政府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指标。同时,统筹建立对社区工作的考核考评办法,减少社区行政性工作考核项目,完善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评议制度,社区的自治工作和财务状态必须及时向居民公开,接受居民对社区的监督、评议,政府可将评议结果与社区公共经费、项目扶持等政策挂起钩来。

(二)规划社区公共服务。鉴于现有的社区工作很多是解决开发商撤走后的遗留问题,十分被动和滞后。要将社区公共服务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科学统筹制定全市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规划好配套的公共设施建设。根据社区人口状况、区位特点、居民需求,确定社区服务发展目标、实施阶段和工作方案等,综合考虑社区建设近期与远期、新建与改建、开发与管理等关系,整合卫生医疗、文化体育、养老、教育、救助、再就业、法律援助、便民利民、绿化环保等社区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针对社区公益性用房不足的问题,结合规划和建设管理,从源头抓起,抓牢抓实。一是在规划新小区时,详细规划中应有公益性用房的位置、楼层和面积的说明,开发商应当同时向民政部门备案,建立规划、住建、民政、房管四部门联席制度,小区建成后公益性用房应先移交民政部门指定的社区居委会,规划部门才能验收。没有移交的开发商,应没收其保证金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工作经费。二是社区办公用房现为租用、借用,没有产权的,规划部门要认真查找过去的相关资料,对已规划为社区用房而开发商擅自改变用途的,要责成开发商归还,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档案。对原来规划时就没有提出要求,且现在已无法规划建设的,要通过__排"民生工程"项目的方式尽快解决,并在旧城改造工作中,优先解决社区配套服务设施和办公用房问题。调查摸清社区现有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公共设施,开放体育场、图书馆、博物馆等活动场地,通过改造、置换、帮建、共建等多种途径,增加满足民众需求的公共服务能力。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3

根据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及《中共福建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市、县(区)政府机构改革的意见》(闽委办[*]81号)和《中共*市委办公厅、*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区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榕委办[*]203号)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区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坚持政企、政资、政事分开,坚持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的原则,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加快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合理划分区域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优化组织结构,理顺区街(乡、镇)关系,完善运行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优化社区服务,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服务。

改革的原则是:

(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中央、省和市关于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的要求,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在现有机构限额内,整合政府职能,调整政府机构,规范政府机构设置,构建与上级政府组织框架总体协调、又有*区特点的行政组织体系。

(二)坚持权责一致。合理划分和依法规范各级行政机关的职能和权限,理顺行政层级之间、条块之间以及部门之间的关系,努力解决管理分散、职能交叉等问题,做到有责有权,权责统一。

(三)坚持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逐步实现政府职能、机构、编制和工作程序的法定化。

(四)坚持积极稳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既要保持政府机构的相对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又要抓住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有针对性地组织推进改革。

二、区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内容

区政府授权区财政局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承担国有资产管理职能。

区发展计划局改为区发展和改革局。

区计划生育局更名为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区委台侨工作办公室更名为“台湾工作办公室”(属区委工作部门),原台侨办所承担的侨务工作职能划给区政府办公室,并在区政府办公室加挂“侨务办公室”牌子。

保留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由区政府办公室管理。

经上述调整,区政府设工作部门20个(监察局列入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部门管理机构5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1个。区政府工作部门的规格为正科级。部门领导职数配备一般为1-3名。具体如下:

(一)区政府工作部门20个

1、政府办公室(加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侨务办公室牌子)

2、发展和改革局(区统计局与发展和改革局合署办公)

3、经济发展局(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与区经济发展局合署办公)

4、教育局

5、科学技术局

6、监察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计入政府机构个数)

7、民政局

8、司法局

9、财政局

10、人事局

11、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2、建设局

13、城市管理执法局

14、交通局

15、农林水局

16、文化体育局

17、卫生局

18、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19、审计局

20、环境保护局

21、房地产管理局

(二)部门管理机构5个:

1、区政府局(区委局)为正科级,由区政府办公室为主管理

2、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由区政府办公室管理

3、物价局由区发展和改革局管理

4、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由区经济发展局管理

5、贸易发展局由区经济发展局管理

(三)议事协调办事机构1个:

人民防空办公室

三、改革的组织实施

区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进行,由区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于*年12月底前完成。机构调整在规定的机构限额内进行,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保持不变。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4

按照《区政府办公室关于为起草政府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材料的通知》的要求,文化街高度重视,对2009年主要任务目标预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绩进行了详实的总结,同时立足发展,结合街道工作实际,规划制定了2009年的工作计划。下面,就2009年预工作总结和2009年工作计划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工作预总结

2009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这一年,文化街道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街社干部,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为中心,以社区建设和管理为重点,以优化辖区环境为基础,以为辖区居民服务为己任,突出抓好了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环境卫生整治、民政、司法、计划生育、劳动保障以及党建等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辖区第三产业,全面推进了街区建设,提高了街政管理水平,街道的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区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招商引资工作硕果累累

(二)社区建设不断完善

文化街在社区建设上从加强组织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现有办公用房,普遍建立了“五室三站二栏一校一所”,即:社区居委会办公室、社区党建活动室、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室、警务室、图书室,生活服务站、卫生服务站、计生服务站,党(居)务公开栏、宣传栏,居民学校和文化健身场所,配备了电教设备,实现了电脑办公,为拓展社区服务空间、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基础建设,强化了领导管理功能;9月份,经街道和社区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周密部署,细致安排,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从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入手,建立了各项工作责任制,普遍建立两委班子工作守则、干部工作纪律、各项制度,干部有章可循,有效提高了社区党组织的决策能力,加强了制度建设,强化了社区规范化管理;街道成立服务中心,社区分设服务站,扩大服务覆盖面,最终形成街道为社区服务,社区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三级网络,加强了长效管理,健全了社区服务体系;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5

根据*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精神,为切实加强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夯实基层基础,特制定本意见,现予下发。

一、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组织机构

(一)成立村、社区计划生育委员会

由4-5人组成,行政村书记、居委会主任任主任,行政村主任任副主任,行政村、社区计生服务员和其他村支委、村委、居委会委员任委员。

(二)成立村、社区计划生育办公室

由行政村、社区计生服务员任计生办主任,各自然村、居民小区计生联系员为成员,主要负责本村、社区的计划生育各项业务工作。

(三)健全计划生育协会

协会会员由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群众自愿申请,按村民总数10%比例发展。协会会员选举产生会长、专职副会长和理事,会长一般由村书记或主任、社区主任担任,总人口2000人以上的村、社区配备专职副会长,专职副会长由分管组织的副书记担(兼)任,秘书长由村、社区计生服务员担(兼)任,并根据会员布局分成若干个会员小组。100人以上的企业建立计生协会。

二、完善计划生育工作阵地

(一)完善管理服务阵地

完善村、社区计生服务室(可设在社区卫生服务室,要挂牌),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配基本设施四大件(办公桌、B超检查床、档案资料柜、避孕药具箱),室内有计生组织网络、工作职责等规范的上墙资料。示范服务室环境布置温馨,要求设立“生育文化角”,并需再配四小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体重计)。

(二)完善教育活动阵地

每个行政村、社区设立计生协会“会员之家”(要挂牌),要求做到设施、计划、制度等齐全,并因地制宜开展协会活动。总人口1800人以上的村、社区设立“人口学校”,组织村民、居民进行计划生育基本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活动,基本设施可综合利用,资源共享。

(三)完善计生宣传阵地

根据各村、社区的实际,要在村民或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方设置黑板报、宣传窗、宣传标语和标牌,并做到宣传内容及时更新。各村、社区有村民(居民)代表讨论通过的计划生育村民(居民)自治公约,保证群众的计划生育权利和义务得以落实。计划生育村民(居民)自治公约上墙公布。同时各村、社区要设立计划生育公开栏,重点公开计生证件办理流程、优先优惠政策、技术服务免费项目、再生育对象情况、监督投诉途径等。

三、加强村、社区计生队伍建设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决定》精神,制定和完善各项有效措施,强化村、社区党政一把手抓好人口计生工作责任意识,切实推进我镇各村、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打造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思想工作的干部队伍,为创造性地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各项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主要措施

1.确保人员到位

一是要坚持人口计生工作由各村、社区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工作机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每个村、社区均配备1名专职计生服务员,2000人以上的村至少配备2名计生服务员(条件不允许的村要求配备2名计生协管员,协助计生服务员开展计生工作)。流动人口在500人以上的村也需配备2名计生协管员。二是以村、社区为单位,每个自然村、居民小区均配备1名计划生育联系员。

2.确保经费到位

村级计生服务员的工资报酬占村主要领导工资报酬的80%以上,计生协管员的考核办法、工资报酬由各村落实,计生联系员工资报酬每年不低于200元。

四、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

各村、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夯实人口计生基础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关人口计生工作大局。一定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要保障到位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以“找得到人、办得成事、群众满意”为基本要求,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依法办事、注重效果”的原则,在巩固和加强全区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我区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基层群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需求,为群众提供创造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底前,完成100%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40%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与建设任务。

(二)月底前,完成60%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任务。

(三)底前,各镇、园区、街道所有的村(社区)完成便民服务室建设任务。

各镇、街道要按规定时限完成规范和建设任务,确保正常运行。每月3日前,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将前一个月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情况、办件及运行情况报区政务服务中心。从月份开始,由区政务服务中心牵头,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区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没有按时限完成建设任务的单位要限期整改,严肃问责。

三、主要内容

(一)科学规范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1.规范机构名称,明确工作职责。镇(街道)政务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中心标识统一为白色底板,黑色宋体字,竖版排列。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在镇(街道)党委、政府领导下开展工作,设主任1名,由镇(街道)党政副职兼任;设副主任1名,由本单位具有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担任,负责中心的日常组织领导工作。政务服务中心下设综合业务协调室,确定2-3名专职人员,明确具体分工,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监督各部门及项目的入驻办理,处理群众的咨询和投诉,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工作。

2.规范办公场所,方便群众办事。按照“集中办公、窗口受理、方便群众、全程服务”的原则,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应设在镇(街道)政府办公楼一楼或院内。有大厅的进入大厅办公;可以利用现有场地整合资源改建成大厅的,应进行改建;暂时不能改建的,应将相关站所集中,在明显位置设置政务服务中心接待室,受理咨询、领办、代办业务;如有新建办公场地的镇(街道),应把政务服务中心纳入新办公楼建设规划,其他部门不得挤占服务大厅场地。中心各窗口设窗口标识牌,在标识牌上公布窗口名称及主要办理事项;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进行梳理,制作办事流程图和政务公开栏,在醒目位置公开;完善中心运行相关管理制度,上墙公示;服务大厅应配备工作所需的计算机、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和便民凳(桌)、饮用水等便民设施。

3.规范项目入驻,整合办事功能。按照省对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服务事项的要求,将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计划生育、农用地审批、行政司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科技及涉农补贴等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项目纳入其中公开规范办理。对进驻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的单位,其上级主管部门要全力支持,依法放权,使窗口能办事、办成事。

4.规范运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对外工作时间原则上与镇(街道)机关同步,工作人员要坚持在岗,因下村(居)蹲点、安防巡查、外出学习等特殊情况,需进行临时调整,保持至少2名工作人员在岗,确保能随时接待群众咨询及办理业务。入驻所站均应在办事大厅设立窗口,面向基层群众、面广量大、常年服务不间断的部门应设独立常驻窗口;对业务量少及季节性、临时性办理的部门应进驻综合窗口,配齐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每个窗口应配备精干的工作人员,确保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正常办理。积极推进政务公开,通过印制服务指南、办事须知、明白卡等形式公开法律依据、服务事项、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鼓励拓展特色服务,提倡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根据企业、群众的需要积极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代办服务和上门服务。

5.规范管理考核,提高服务水平。每个服务窗口必须设置1名以上窗口工作人员,实行AB岗位工作制,挂牌上岗,确保窗口不断人,工作不断档。窗口工作人员应使用文明用语,待人热情主动,耐心宣传解释,不准与办事人员争吵,工作时间不准在窗口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强化对业务办理、服务规范、举报投诉等情况的督查,将窗口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评议结果与窗口部门及人员的年度考核结合起来,根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二)加快推进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

1.建设模式。

(1)分类推进。各村(社区)设立便民服务机构,名称统一为“xxx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标识统一为白色底板,黑色宋体字,竖版排列。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从实际出发,村(社区)有固定场所的设在村(社区)委员会办公地。如无固定场所,按照便民利民原则,设置在其他群众熟知的场所,根据当地条件每周确定若干个半天,统筹安排人员进行值班。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设主任1名,一般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或主任兼任;设代办员1—2名,由村(社区)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驻村(社区)干部等人员担任,有条件的村(社区),可聘请专职人员。各镇(街道)和村(社区)要大力支持代办员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交通、通讯、食宿等方面的帮助,有条件的可按办件数量给予补助。

(2)形成合力。已建成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要进一步充实内容、完善制度、优化服务;未建成的,各镇(街道)要加强组织协调,加大筹建力度,强化指导工作,区政务服务中心要抓好人员培训工作。

(3)逐步完善。各镇(街道)要不断加强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设施建设和软件建设,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原则上要做到“十个一”,即“一个场所、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本台账、一部电话、一台电脑、一个公示栏、一名代办员、一套办事须知、一张便民服务卡”。按照“能放尽放”原则,逐步增加服务室代办事项,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农业综合、流动人口管理、农民建房等服务事项统一纳入便民服务室办理,做到一般服务不出村(社区),出村(社区)有代办,代办不收费。

2.工作制度

(1)轮值制度。各村(社区)要通过实行轮流值班、定时约时办公等方式,确保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每天或定时有代办员在岗工作,并定员定时到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或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为群众代办有关事项。

(2)台账登记制度。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受理代办事项应及时、如实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申办人姓名及联系电话、受理人姓名、代办事项、代办形式、代办员姓名、办结时间、办结结果和群众评价等。

(3)工作汇报制度。各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负责人应定期到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汇报工作开展情况。

四、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

第一步,转发文件。向各镇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区直相关各部门转发《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部门了解掌握我市对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的有关要求,立即着手开展建设工作。

第二步,制定方案。由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研究制定《关于加快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实施步骤、时限要求、保障措施等等,以区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全区执行。区直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区政府下发的实施方案要求,由主要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组织研究制定本部门的实施方案,部署具体建设工作。

第三步,会议动员。召开加快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动员会,从提高重视、迅速落实、加强沟通、严格考核等方面,对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

(二)具体实施阶段

便民服务中心要覆盖全区的10个街道和5个镇、2个园区,形成区政务服务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的三级联动服务网络。各镇、园区、街道要研究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排出时间表,重点抓好标牌制作、硬件建设、人员配备、制度制定等工作,确保我区在市规定的时间节点前完成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

(三)督办落实阶段

区政务服务中心要对照建设要求,组织好验收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镇(街道)、村(社区)督促整改完善。对已建的便民服务中心要不断完善制度,使乡镇便民服务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要定期将全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向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区政府主管领导进行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合力推动建设任务的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快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把行政管理、行政审批、行政服务延伸到基层,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是新形势下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方便群众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效。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快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区政府成立基层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各镇、园区、街道和区人社、财政、民政、公安、卫生、城管、国土、计生、农业、畜牧、林业、等部门的主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主任由区政务服务中心主任担任,负责领导全区各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各镇、街道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分工,制定工作计划,抓好工作落实;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延伸服务事项,扩大基层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区政务服务中心要加大检查考核的力度,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建设与年底考核挂钩,推动工作落实。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限期督办,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区政务服务中心要建立工作推进情况月报制度,定期汇总各镇、街道基层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总后每月公布统计结果,加大通报力度。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大力普及学前教育为主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努力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问题,开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目标

我市现有3-5岁适龄幼儿16984人。2012年,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建设公立幼儿园10所,小学附设幼儿园1所,使全市比较规范的幼儿园达到32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1所,民办幼儿园21所,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充足、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村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三年适龄幼儿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实现“广覆盖、保基本”的办园目标。

三、建设标准

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标准要符合国家《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农村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省幼儿园建设标准》等要求,并达到以下标准:

㈠每班按25-35人设计,生均用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生均活动用地不低于4平方米。

㈡新建园舍抗震设防烈度达到7度或以上。

㈢设备设施和教玩具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生理特点,满足幼儿园安全使用规范要求。

四、选址原则

㈠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㈡坚持教育资源统一调配、合理利用的原则,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统筹兼顾,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㈢坚持就近入园、方便幼儿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覆盖周边群众。如果镇(办事处)政府所在地已经有一所取得办学资质且比较规范的幼儿园,则选在居民相对集中的中心社区。

五、建设规划

2012年,规划建设幼儿园10所,小学附设幼儿园1所,建筑总面积16540平方米,预计投资1887.2万元。具体建设规划是:

㈠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新华小学院内,服务小河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5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2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200人,6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6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58万元。

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廖河小学院内,服务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10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3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300人,10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10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99.8万元。

㈢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邓冲小学院内,服务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15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21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200人,6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6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58万元。

㈣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太山庙小学院内,服务孔湾社区、大雁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8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200人。规划改扩建一个办学规模200人,6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拟将现有三层教学楼改建成幼儿活动室,更换门窗,铺设复合地板,加盖屋面,内粉,改造面积1040平方米,预计投资52万元;每个教室向后延伸3.6米,增加一个楼梯,扩建面积396平方米,需要投资48万元。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以上预计需要投资100万元。

在建设中心幼儿园的同时,在刘湾小学院内附设一个幼儿园,服务刘湾村、江坡村、许岗村、台子岗村等村组,服务半径8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130人。规划附设一个办学规模120人,4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拟将现有教学楼一楼四个教室改建幼儿园,改造房屋8间,面积308平方米,需要更换门窗,铺设复合地板,加盖屋面,内粉,预计投资20万元;每间教室向后延伸3.6米,增加两个楼梯,扩建面积396平方米,预计投资48万元。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以上预计需要投资68万元。

㈤镇茅草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茅草小学院内,服务镇东片周边村组,服务半径8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3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300人,10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10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99.8万元。

㈥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黄湾小学院内,服务流水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10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3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300人,10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10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99.8万元。

㈦镇新街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新街小学院内,服务镇新街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8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2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200人,6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6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58万元。

㈧南营办事处官庄中心幼儿园:幼儿园拟建在官庄中学院内,服务南营办事处官庄村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12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32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300人,10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1815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10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199.8万元。

㈨中心幼儿园:幼儿园选址在原田畈小学院内,服务社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8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21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200人,6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三层教学楼,6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158万元。

㈩(城区)中心幼儿园:幼儿园选址在原第五小学院内,服务经济开发区及周边村组,服务半径6公里,预计服务区域内适龄幼儿400人。规划新建一个办学规模360人,12个幼儿班的幼儿园。园舍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拟新建一栋四层教学楼,12个幼儿活动室,1个舞蹈教室,1个音乐教室,1个教师办公室,1个多功能教室,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水路、化粪池、排水沟、道路建设等配套到位。预计需要投资288万元。

六、实施步骤

㈠项目前期阶段

1、年12月25日前完成幼儿园项目建设规划并报经市政府审批。

2、2012年3月10日前完成项目立项。

3、2012年3月20日前完成规划总平面图、规划红线图和设计方案审批。

4、2012年4月30日前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图纸审图、预算标的编制、报建和政府采购审批、项目招投标工作。

㈡工程实施阶段(2012年5月1日至7月31日)

1、2012年5月10日前开工建设。

2、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主体施工。

3、2012年7月31日前全部完工。

㈢检查验收阶段(2012年8月1日至8月15日)

1、2012年8月10日前完成初验收。

2、2012年8月15日前报领导小组进行验收。

七、经费保障

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资金按照“财政统筹、多渠道筹措”的原则解决。建设资金按照一年建设、三年付清的付款原则和“四三三”(2012年付款40%,2013年付款30%,2014年付款30%)的付款方式拨付。

八、教师配备

此次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规模为86个教学班,预计可新增入园幼儿2680人。按照配编要求,需要配备幼儿园园长10人,幼儿园教师、保育员172人。市教体局要积极争取引进专业幼师10人,从现有教师队伍中选调、转岗培训幼儿教师、保育员162人。教师调配和培训工作要在2012年8月20日前完成,确保9月1日各农村公立幼儿园顺利开学。

九、工作要求

㈠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市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静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武义泉、副市长何晓波同志担任,成员由市政府办、教体局、发改局、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局、规划局、环保局、安监局、物价局、行政服务中心、消防大队、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建筑勘察设计院、质监站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规划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监管和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市教体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教体局局长王宪奎同志兼任。各镇(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认真做好本地幼儿园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㈡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特事特办,简化办事程序,开设绿色通道,共同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市政府办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协调工作;市教体局负责方案制定、规模确定、标的控制和检查督办工作,统一建设规模、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建设内容、统一付款口径,统一资金拨付,统一档案管理,做好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培训工作;各镇(办事处)负责项目的选址和组织实施,对整个工程进行全程管理,按要求、按标准、按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各镇(办事处)幼儿园建设详细规划、图纸设计草案和预算标的需经市教体局签字认可后方可实施;市财政局负责落实专款和项目配套资金,将地方配套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切实加强项目资金监管,提高使用效益;市发改局负责做好项目投资计划上报、下达、项目立项审批及项目监督等工作;市城乡建设局、规划局、建筑勘察设计院、质监站负责指导和监管项目规划报批、勘探设计、项目报建、批复、监管权限内的工程质量和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等工作,协调项目建设工作;市国土资源局负责项目的土地规划和用地审批工作;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项目建设相关手续的办理和审批,综合审查项目建设中的相关费用;市公安局、消防大队负责项目的安全保障环境和消防安全审批,为消防安全标准执行情况、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等方面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必要保障;市安监局负责对项目安全生产进行监管;市环保局负责环评审批工作;市物价局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价费管理和监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负责统一组织幼儿园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工作;市审计局负责对项目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和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市监察局负责对项目工程监督检查,按照问责追究制度依法查处重大安全责任事故与重点案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项目进度,共同研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在农村公立幼儿园建设中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边建边办手续的办法,齐头并进,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任务。

社区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计划篇8

*报告首次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升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的高度。为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推动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构建和谐*,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2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号)和省、市有关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精神,现就全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以下简称“两委会”)规范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提升社区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职能和服务功能为目标,坚持城乡统筹,规范“两委会”的硬件及软件建设,通过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整体提高全市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工作水平,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扎实的工作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3-4年的努力,全市90%以上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建成规范化的村居委会,即规范办公服务设施,做到面积达标、布局合理、设施完善;规范职能事务,做到职能明晰、责任清楚、管理规范;规范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健全、流程标准、事务公开;规范队伍管理,做到村社干部依法产生、管理激励机制健全;规范保障措施,做到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人员待遇基本统一。要通过规范化建设,把我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居委会

1、规范社区居委会的职能事务

(1)社区居委会的设置。社区居委会根据人缘性、地缘性及资源配置情况,按照有利于居民自治、方便服务和管理等原则进行设置,每个居委会规模不宜过大,一般按1000----3000户的规模设置。要加强新建小区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衔接,建设规模达到单独建立居委会条件的新建小区,应及时成立筹备组,无法单独成立居委会的,应及时明确由相邻居委会管理,确保在居民入住时同时开展工作;

(2)明确社区居委会的基本工作职能。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履行居委会组织法规定的基本任务,行使宣传教育、议事决策、社区服务、监督评议、规划制定、沟通协调、民事调解、治安维护、政务协助、民意表达等十个方面的基本职能。

(3)普遍建立社区工作站。民间组织承接政府社区社会事务,是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要按照“一居一站”或“一站多居”的工作模式,普遍建立社区工作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工作。有条件的社区,还应大力培育发展专业性的民间组织,增强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4)社区工作站规范。

----社区工作站的性质,是政府、社会出资购买其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服务组织,具有一定人员规模的工作站应当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

-----社区工作站的人员实行聘用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向社会公开招聘,通过考试和考察择优录用。其中,工作站的站长应具有社会工作者资格,尚未取得的要在三年内取得。

----社区工作站主要承接下列工作:一是承接政府部门、街道办事处下沉到基层的公共服务工作,如低保申请;社会救助、救济对象的调查摸底;下岗、协保、失业人员就业情况的摸底;提供劳动就业信息;协助做好来蓉人员的信息采集和服务工作;协助做好育龄妇女的人口计生工作等。二是承接居委会委托的社会性事务,如有关单位开展的社会调查;制作统计报表;订阅报刊杂志;代收水电气费等。

----街道办事处、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工作站按工作项目合同,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街道办事处要逐步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委托工作站承接的事项进行工作评估。评估工作由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或委托第三方评估,参加评估的成员除街道办事处外,可请居民群众的代表参加。

2、规范社区居委会的主要规章制度

(1)社区必须具备的规章制度:居民会议制度;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制度;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工作听证会制度;社区事务协调会制度;社区居委会定期向居民代表会议述职制度;考核评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社区居务公开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居民公约;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委员会职责和工作制度;社区各项工作委员会职责;社区工作人员职责;社区办理公共事务的基本流程;社区公共突发事件处理应急预案等。除此之外,可根据本社区特色工作,经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制定实施其它规章制度。

(2)规章制度的公开途径。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通过网上、图册资料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公开。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要放置本区(市)县统一制作的,按照服务事项分项目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工作流程和受理事项所需材料清单的活页宣传单,方便群众取阅。其他重要规章制度要汇编成册,置于便于群众查阅的地方,利于群众监督。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按照相关规定在社区办公服务设施附近的醒目处设置公开栏进行公开。

(3)规范印章管理。参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20*〕52号)精神,社区居委会的印章为圆形,直径不得大于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在五角星下自左而右横排。印章所刊汉字,应当使用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字体为宋体。印章一律由街道(乡镇)负责制发。

社区居委会要加强印章的管理,建立健全印章使用审批、登记、备案制度。印章的使用不得超越居民自治组织的职责范围。凡需社区居委会加盖印章的单位,应根据隶属关系取得市、区县(市)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委员会、协调小组)同意。

(4)规范工作时间。工作日按照正常上下班作息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自定);午间和夜间实行值班制度,并公布联系电话和联系人,及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同时,实行节假日值班、轮休制度和上、下班错时制度。

(5)规范资产管理。

----社区资产范围。一是财政下拨经费以及社区居委会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其他合法收入;二是社区居委会使用的房产、车库(棚)和活动设施、器具以及办公所需的设备等固定资产;三是社会捐赠的物资和其他属于社区居委会所有的物资。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社区的财务管理制度。要管好、用好社区建设的各项资金,为发展社区建设事业服务。社区居委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和物资登记、保管制度,明确管理的责任人,做到账、款、物相符,保证其安全和完整。社区居委会的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平调、截留、挪用。

社区应单独开设银行账户,由各街道(乡镇)的“社区账务中心”代为管理账目,实行“居账街审”。会计由“社区账务中心”人员担任,社区设立出纳。

----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根据市、区(市)县有关经费规定和街道(乡镇)下达的经费计划编制,经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审议通过,年终向社区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情况。社区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须报街道(乡镇)备案。

----实行财务监督。社区居委会应建立财务监督小组,其成员在熟悉财务工作的居民代表中推选产生,一般为3—5人。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本社区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社区居委会的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制度,有权检查、审核财务账目,检查监督财务计划、财务制度的执行和物资管理、财务公开情况,听取和反映群众对社区居委会财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社区居委会应按期〔具体期限由各区、县(市)结合实际自定〕在居务公开栏如实公布各项收支情况,接受居民群众监督。

3、规范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服务设施

(1)统一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社区办公用房和公益设施达到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的标准。社区居委会应坐落在方便出入、便于办事的地点。一般在所管辖社区的中心地带,原则上独立于居民楼。位于居民楼内的应设置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以利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居民进出。社区居委会外墙只悬挂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三块牌子和全市统一的村社区活动中心标识。社区居委会周围环境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绿化良好。

(2)规范社区办公服务设施的功能、布局。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设施要充分发挥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至少应基本具备“一厅、三站、八室、两中心、两栏、一校、一广场”等功能。一厅:即一站式公共服务厅;三站即:医疗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和劳动保障站、志愿者工作站;八室即:党组织办公室、居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档案室、综合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调解室;两中心即: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两栏即: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校即居民学校;一广场即居民健身活动广场。

(3)提高设施利用率。根据社区正常工作和服务需要,进一步整合社区办公用房资源,积极推行“一门式”服务大厅,方便居民办事。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设施管理使用规定,提倡“一室多用”,提高社区设施的使用效率,无特殊情况社区设施一律不得空关。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设施中,用于公益和便于群众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的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要留出尽量多的场所来满足居民群众开展公益活动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宽敞的活动环境。

(4)探索长效运行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星光老年之家”、“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及市民学校、健身活动等设施的维护、运营长效管理机制。

(5)严格规范管理。加强社区设施的管理,统一标识,规范用途,确保社区设施不用于经营性活动。新建的社区配套用房要及时纳入市社区配套用房管理范围,明确街道(乡镇)产权人、社区使用人的责任。对社区居民确需的社区服务业经营性项目,需使用社区设施场所的,须经区(市)县级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协调小组)批准。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加强对社区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监督。

4、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1)社区工作者的配备。社区居委会按每400户配备1名专职人员,经济适用房等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可提高至每200户配1人。不断优化社区工作人员素质,职业社区工作者应有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力争3—5年内每个社区都配有一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社工。

(2)社区工作者的产生。社区居委会按期进行换届选举,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在保持连续性、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逐步实现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同步换届和社工同步选聘。职业社工应公开招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由区、街统一组织,社区居委会聘用并管理。

(3)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各条口配置的社工,如:计生专干、劳动协理员等,应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统一管理、定期参加培训。逐步推行社区工作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考核、奖惩办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评先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5、规范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保障

(1)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按照不低于《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村(社区)干部补贴、完善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及调整村(社区)工作经费标准的通知》(成委发[20*]48号)中对社区干部补贴、社保的标准落实社区工作者待遇。以区(市)县为单位,逐步做到同一职位、统一收入。建立社区工作者福利待遇自然增长机制,今后逐步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2)逐步提高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区(市)县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照不低于(成委发[20*]48号)文件规定的社区工作经费标准核拨社区工作经费,并逐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经济适用房等困难群体相对集中的社区,工作经费较正常水平应上浮10%。工作进社区的部门严格落实“费随事转”原则,下拨工作经费。

6、提高社区管理水平

社区居委会是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民(成员代表)会议的执行机构,是行使社区管理、服务、教育和监督职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要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社区服务体系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快社区居委会信息化建设进程,为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实现台账无纸化。建立以街道、社区居委会内部办公自动化为核心,以社区信息化管理服务软件为载体的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平台,积极推进管理电子化、台账无纸化,减轻工作负担,提高管理水平,争取在3年内逐步实现社区台账无纸化。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社区服务站要与街道(乡镇)、区社区服务中心联动运行,提高服务水平。所有社区要建立社区网站(网页),有条件的社区要建立电子阅览室。同时,要加快与市、区(市)县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平台的对接,实现更广领域的信息资源共享。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社区居委会要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强化和完善对社区群众团体、中介组织、志愿者组织、物业管理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的综合管理、协调、监督职能,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从居民最迫切需要的服务抓起,积极培育发展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带头组织居民开展邻里互助活动,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促进社区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全面加强社区建设。

(二)村民委员会

1、规范村委会的职能事务

(1)明确村委会的基本工作职能。村委会是村民自治的主体组织,其角色应定位于组织、协调和监督三大类别,具体应做好十类事务,即宣传教育、议事决策、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监督评议、规划制定、沟通协调、民间调解、治安维护、民意表达、必要的政务协助。

(2)普遍建立社区工作站或村级综合服务站。完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满覆盖和均等化,是对村级组织提出的必然要求。按照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理念,在农民集中居住的农村新型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在非集中的建制村建立综合服务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务工作。工作站承接的公共服务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开展工作。

(3)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站)规范。

----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站)的性质,是政府、社会出资购买其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服务组织,具有一定人员规模的工作站应当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其工作人员聘用参照城市社区工作站的规定办理

----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站)主要承接下列工作:代办民政救济(救助)申请、失业证和再就业优惠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农房建设、生育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残疾人政策咨询及事项、求职登记、再就业援助、务工指导、就业培训、社会保险、妇女维权及妇女就业、加盖村委会行政印章审核、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农村群宴管理申报、农业政策咨询、农业技术教育等服务。

----镇、乡、街道办事处、村委会与社区工作站(综合服务站)是委托与被委托的关系。工作站按工作项目合同,在镇、乡、街道办事处和村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镇、乡、街道办事处要逐步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委托工作站承接的事项进行工作评估。评估工作由镇、乡、街道办事处组织实施,或委托第三方评估,参加评估的成员除镇、乡、街道办事处外,可请居民群众的代表参加。

(4)进一步转变村委会职能。我市正在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了适应改革需要,要进一步转变村委会职能,逐步探索实行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与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相分离。分两步实现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剥离:第一步,村委会作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赋权的主体,在产权制度改革中接受农民委托、代表农民利益对外开展经营活动。第二步,随着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成熟,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制来规范运作,逐步实施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离。将村委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人员、职能上实现完全的剥离,使村委会专注于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村集体经济组织专注于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村支两委会的成员应该作为公司监事会成员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实施监督,保障村民的合法利益。

(5)加快发展社区民间组织。依法组织成立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以及农民合作组织,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促进村民增收。积极培育发展维权类、文化活动类、慈善类、公益服务类民间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满足村民各类需求

2、规范村委会的主要规章制度

(1)村委会必须具备的规章制度。围绕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定位,村委会必须健全四个方面的制度。一是民主选举有关制度,主要包括选举办法。二是民主决策制度,主要包括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委会议事规则,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等。三是民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委会工作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四是民主监督制度。主要包括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评议村干部制度,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等。除此之外,可根据本村特色工作,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制定实施其他规章制度。

(2)规章制度的公开形式及要求。各项规章制度可以通过上墙宣传、网上、图册资料等形式向社区群众公开,并建立信息收集、反馈渠道。重要制度还应以工作手册、宣传页等形式,向居民公开。在一站式服务大厅内,要放置本区(市)县统一制作的介绍公共服务事项基本工作流程和受理事项所需材料清单的活页单,方便群众取阅。

3、规范村委会的办公服务设施建设

(1)明确村委会办公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参照社区居委会办公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结合农村实际,村委会工作用房和公益设施不低于400平方米,并坐落在方便出入、便于办事的地点,原则上独立于村民住宅。外墙只统一悬挂村民委员会、村党组织两块牌子,以及全市统一的村(社区)活动中心标识。村委会周围环境整洁美观,道路平整,绿化良好。

(2)规范村委会办公服务设施的功能、布局。村委会工作用房和公益设施要充分发挥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居民活动和提供社区服务的功能,至少应基本具备“一厅、三站、八室、四中心、两栏、两店、一广场”。一厅即:一站式公共服务厅;三站即:医疗计生服务站、社区服务和劳动保障站、志愿者工作站;八室即:村党组织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党员活动室、档案室、综合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警务室、调解室;四中心即: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培训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两栏即:村务公开栏、致富信息栏;两店即:便民超市、放心农资店;一广场即:文体活动广场。

(3)提高设施利用率。根据正常工作和服务需要,进一步整合村委会办公用房资源,积极推行“一门式”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设施管理使用规定,提倡“一室多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无特殊情况社区设施一律不得空关。村委会工作用房和公益设施中,用于公益和便于群众开展各类公益活动的面积不得低于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村委会办公服务用房要整合资源,按照一室多用的原则,留出尽量多的场所来满足居民群众开展公益活动需要。

4、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依法选举产生。加快农村职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选聘的职业社工必须达到高中以上学历。逐步推行社区工作持证上岗制度,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考核、奖惩办法,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定期开展评先活动,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

5、规范村委会的工作保障

(1)落实村社工作者待遇。按照不低于《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村(社区)干部补贴、完善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及调整村(社区)工作经费标准的通知》(成委发[20*]48号)中对村社干部补贴、社保的标准落实村社工作者待遇。以区(市)县为单位,逐步做到同一职位、统一收入。建立村社工作者福利待遇自然增长机制,今后逐步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水平。

(2)逐步提高工作经费保障水平。区(市)县应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按照不低于(成委发[20*]48号)文件规定的村社工作经费标准核拨工作经费,并逐步建立自然增长机制。

村委会的资产管理、印章管理、工作时间等方面的规范参照居委会的相关规范执行。

三、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动“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工作合力

“两委会”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政策性、长期性、要求较高的工作,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这项工作规范、持久地进行。

各区(市)县民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两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作为主管部门,要切实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两委会”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的总体任务、工作计划,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评价体系,作为对街道、乡镇的考核目标。

区县(市)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委员会、协调小组)要把财政、规划、建设、房管、文化、教育、卫生、计生、劳动、公安等相关部门纳入作为成员,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作用,做到统一研究、统一部署、责任明确、措施到位。民政部门要自加压力,切实在“两委会”规范化建设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财政部门要统筹规划,把“两委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市本级财政预算,加大财力保障。规划、建设、房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两委会”办公用房的建设、改造创造便利条件。文化、教育、卫生、计生、劳动、公安、综治等与社区工作密切联系的部门,要结合“两委会”规范化建设,改进工作进社区的形式,进一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社区服务中心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学生会办公室干事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