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30 05:58:08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教材费支出;工科专业;大学生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校开设专业数和扩招人数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得以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而,在物价水平和生活费用不断高涨的现状下,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大学生对于求学过程中各项支出的承受能力较低,其中对于高校收取的教材费意见较大。各地时有高校学生拒交教材费的事件发生,同时,对于高校教材循环使用的呼声越来越高。

目前,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兴行业不断涌现,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专业一般要求有较高知识深度和广度,从而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课程。对于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学费支出较高,而且教材费用的支出也有可能增加。

因此,本文从太原理工大学材料、信息、电气、机械、水利、化学、建工、矿业、环工和计算机等10个二级学院中分别随机抽取了1个工科类专业,对各专业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的实际教材费支出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比较了各专业学生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上的教材支出差异,从而为高校学生经济负担的分析提供参考。

一、课程数目

将10个工科类二级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在校期间修习的所有课程数汇总统计,结果见图1。

图1 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修习课程数

由图1可见,这10个二级学院中2012届本科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课程总数从39到49门不等。其中,各学院开设的基础课程差异较小,为16~19门,而开设的专业课程数差异较大,为22~29门。这一结果说明,各工科类专业间学生修习的课程数差异较大,且主要受专业课程数的影响。

二、教材总费用

根据教材管理系统中学生购书记录,结合各专业学生4年课程总数,可统计得出2012届毕业生4年学习期间合计支出的教材费用,结果见图2。

图2 各工科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2可见,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的平均教材费总支出为1336元。其中,材料、信息和电气学院学生的教材费总支出相对较少,最低为材料学院的1173元,年平均支出293元;环工、化学和矿业学院学生的教材费用总支出相对较高,最高为环工学院的1480元,年平均支出370元。各学院学生最高和最低教材费支出间相差300元以上。

进一步将教材费总支出细分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结果见图3和图4。

图3 各工科专业学生基础课程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3可见,除环工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基础课教材费支出较高达780元以外,其他各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教材费支出相当,平均为655元。

图4 各工科专业学生专业课程教材费总支出

由图4可见,对于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来说,平均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为681元。其中,材料、电气和信息学院学生的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较低,最低为材料学院的524元,化

学、矿业和计算机学院学生的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较高,最高为矿业学院的769元,各学院学生最高和最低专业课程教材费支出间相差255元左右。

以上结果说明,对于工科类专业学生来说,教材费支出相对较大,且主要由专业课教材费支出所决定。

三、教材平均价格

根据10个工科类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在校期间课程数和教材费支出可计算出所有教材的平均价格以及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的平均价格,结果见图5。

图5 各工科专业学生课程教材平均价格

由图5可见,各工科类学院学生所有教材的平均价格为28~32元,差异较小。其中,基础课教材平均价格为32~39元,专业课教材的平均价格24~28元。同时,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材中,计算机学院的教材价格均相对较低。这一结果说明,工科类学生的基础课教材价格高于专业课教材价格。这可能是因为工科类基础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较长,导致教材页数较多,价格较高。然而,计算机类教材价格相对较低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社会普及度较高且学习门栏较低,除大专院校外,社会需求量同样较大,导致平均价格较低。

1.太原理工大学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4年在校期间学习课程在40~49门之间。各专业基础课开设课程门数相当,专业课开设课程门数差异较大。

2.工科类专业本科学生4年在校期间合计教材费支出在1173至1480元之间,年均教材费支出331元左右,与目前的物价水平相比,教材费负担相对适中。

3.在4年的教材费支出中,各工科类专业学生基础课教材费支出相当,为655元,仅环工学院基础课教材费支出较多,高达780元。同时,各专业工科类专业学生专业课教材费支出为524~769元,最多相差255元,差异较大。

4.各工科类专业教材价格平均为28~32元,其中基础课教材价格高于专业课教材,而且计算机专业教材因社会需求量较大而价格相对较低。

综上所述,工科类专业学生教材费支出相对适中,材料、信息和电气等传统专业的教材费支出较少,而环工和计算机等新兴专业的教材费支出较高,体现出新兴行业人才培养对于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永胜.1980-1986国内期刊价格变化[J].图书情报工作,1986(3).

[2]汤亚非,汤亚明.国内期刊价格分析与预测[J].图书情报工作,1994(4).

[3]张爱霞,代晓彦.1996年国内期刊价格变化分析[J].晋图学刊,1996(1).

[4]安友爱.1998-2002国内期刊价格走势分析[J].图书馆建设,2002(6).

作者简介:房明,男,1967年生,1988年毕业于太原师范学院,馆员,030024,山西省太原市。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2

大学生自我总结范文200字一

回首往事,在这四年多姿多彩的学习中让我收获了很多。我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自己成为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发展的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刚踏进校门的我,对于专业知识知之甚少,经过思念的努力,在我的专业课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校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普通话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在这期间,我也做过各种兼职,多次社会实践,培养了我健全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

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自身还有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要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相信我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去的更大的进步!

大学生自我总结范文200字二

大三是最困惑的一年,不再像大一大二那样无忧无虑,课程上的学习也由基础公共课转变到专业课,同时又要考虑要不要考研,可以说,大三这一年就是带着对于人生的抉择进入教室,听讲台上老师们讲解完专业的基础知识,然后往书包里塞进更多的疑惑和困扰走回那个生活了两年说熟悉又陌生,到不得不离去时又让人害怕让人不舍的宿舍,去体味生活带来的其它酸甜苦辣个中滋味。

但总的来说,我的大三是幸运的。我找到了我喜爱的方向,并曾经信誓旦旦的对投资学老师说:我决定以后就干这个。之所以说我是幸运的,就因为我觉得这些是我个人一件无比巨大的他人不曾有的宝贵财富。

大学生自我总结范文200字三

大三,另一个新的起点。校科技创新协会主席团成员、院团委副书记、党支部书记这是一种成就,一种肯定,更是一种责任。水往低处流,人却总是要往高处走,总希望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进一步扩大的目标,进一步下定决心的努力,进一步相信自己能行的信心。当然,谦虚的态度和十足的自信心同样重要,却也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大学生自我总结范文200字四

大三的一学期让我成长了很多,在这一年里,我开始学会自己思考,学会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因为到了大三,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就业和未来的很多问题。

在大三的这一年里,学习中,我不仅专注于专业课的学习,同时还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例如报考了会计证,虽然这些在未来并不会在工作中运用到,这些毕竟为自己扩宽了就业面。英语是我的专业,我依然会以专八为最终的学习目标,努力备战专八。

大学生自我总结范文200字五

时光飞逝,一个紧张而又充实的学年又过去了。在忙碌的大三里,无论是思想上还是在学习,工作上,我都收获很大。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3

大学生自我总结一

自上大学以来我积极、认真的学习,不仅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还不断加强专业外的知识。获得的主要成绩是:学习上,获得党校优秀学员的荣誉称号,在学年评优中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工作上,获得了院级的社团活动积极分子的荣誉称号,在xxxx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评比中获得了团总支一等奖。

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是对专业方向的定位以及对党的学习还不够深入。以及在工作上未能及时有效的将工作完成,达到预期效果。所以,今后我将更加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找准自己的专业定位,继续深入的学习党的章程,为早日能加入共产党做准备。工作上,加强与同事和同学老师间的沟通,认真的将工作做好。

随文赠言: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就等于延长了人的寿命。

大学生自我总结二

悄然溜走的岁月,转瞬即逝的年华。曾有的美好,今朝的梦。怀想是因为离别的钟声已经敲响。大学,我以拼搏的汗水洗净了知识的尘埃,却忘记到了作别的长亭,离去的码头。暮然回首,得失之间。惆怅与欢悦羁绊着前行的心。惟有追忆,方觉拥有的永恒!

收获是对奋斗的馈赠,四年的点点汇集,四个春夏秋冬的孜孜以求,日以夜继的孤身书海,心领神会的倾听慧语,兢兢业业的投身事业,我学会了珍惜,懂得了追求。失去,是因时间的无情与付出的匮乏而酸楚,。独思的天性,丢失了对智慧的交流,对精华的吸收。

时光已逝,良晨难在,获取超于失去,何乐而不为。憧憬,是因为新的梦想在开启斗士的豪情!

大学生自我总结三

大三的学习和生活已接近尾声,在这段时间里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报考其他的资格认证,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这即将告别美好大学生活、踏上社会征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攀登新的高峰

大学生自我总结四

在大学第一学期中,我脚踏实地,认真严谨的学习课业知识。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学习方面,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英语,体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成绩尤为突出。工作方面,在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学习部任干事,并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及奖状。在校园之声广播站任实习记者,期间采访了解校园文化及现象,收获颇多。参加英语辩论赛,获最佳辩手称号。经投票选举,成为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在新的学期里,我会更努力地去学好知识!

随文赠言:脚跟立定以后,你必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

大学生自我总结五

个性特点:性格开朗,对自己有信心,学习工作认真有计划;诚实守信,待人诚恳;可以吃苦耐劳,有很强的团队意识

能力特长:在校期间担任学生会人事部部长,组织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思维活跃,敢于创新;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具备一定的物流专业英语基础; 计算机方面,掌握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的系统管理及网络管理、掌握物流信息系统及mis设计等专业知识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动车组技术;协同创新;主体;校企合作;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一、引言

在全国大力倡导科技创新的背景下,协同创新作为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重大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带来重大机遇,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协同创新是一种新的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作为协同创新的主体,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应主动对接,打破壁垒,实现跨界合作、资源共享。我院动车组技术专业主动对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公司(简称:唐车公司),以协同创新为专业改革理念,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建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促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优化,学院培养的学生更适应唐车公司用工需求、无缝衔接,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

二、适应专业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

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在学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项目指导下,通过创新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形成校企共建共管共享的生产性实践基地,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形成产权清晰、责权利分明、教学过程和教育质量有保证管理制度。

1.与唐车公司共建校内“动车组零部件加工、组装与检测”工厂

该工厂与唐车公司共同建设,采用资本运作方式,建设具有“校中厂”特点的工厂。唐车公司投资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学院提供场地、培训技术工人(学生)。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创造效益的同时,满足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

按照企业的真实工作流程,建立零部件加工、组装、检测3个生产区域,并设置相应的岗位,能进行产品生产与管理。学生在基地中的相关岗位中承接具体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通过岗位轮换,实现多任务、多技能的综合训练与职业体验。

由唐车公司负责人担任厂长,技术及管理岗位人员由专业专兼职教师兼任。工厂对外经营及业务活动按照企业模式运营,所得利润一部本归企业所有,一部分用于学生生产性实训耗材的补贴及工厂运营的基本开支。

专业的教师实行校企双重身份,每学年不少于3个月在工厂挂职工作,并为工厂提供技术服务。通过机制建设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可以保证教学与生产在目标、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的协调性、一致性。使教育资源和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教育人员和技术人员优势互补,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相互渗透,成为培训“双师素质”教师和学生实习就业的训练基地。

2.与唐车公司共建企业教学车间

根据岗位技能培养要求,在唐车公司动车组生产一线,建立专业教学车间。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只是局限于校内的实习实践基地。某些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培养,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完成。

根据动车组基本构造的5个部分,即走行部、制动装置、车钩缓冲装置、车体及车内设备,根据装备制造岗位群任职要求,选择唐车公司的铝合金分厂、动车预装配分厂和动车组总装配厂,设立“动车铝焊接技术教学车间”、“动车组预装配学车间”和“动车组关键技术学车间”。

动车组技术专业的所有相关专业课程均在学车间进行。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由企业技术人员完成,理论知识学习由学院专任教师完成。

专业车间不仅仅只用于学生的培养。以专业车间为平台,利用学院师资,组织实施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为企业培养紧缺人才、提升员工素质、提供职业培训、技术服务;利用企业的技术骨干,培训学院专任教师,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扩大专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依托“校中厂、厂中校”,实施教学模式改革

依托“校中厂、厂中校”教学车间,专业教师与唐车公司一线技术人员根据当前任务共同创设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工作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学习情境的创设应能有效地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平台并建构知识。

实施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与工作任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术指标、专业规程。在每个任务后都留有由学生完成的根据企业实际工作设计的实习任务,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发挥拓展能力的空间,教师对工作任务所涉及的课外知识进行辅导,让学生掌握原理性的知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用案例或任务的实际操作演示方法对新知识的重点进行讲解,并对任务进行具体分析。学生按照任务的真实工作过程,设计任务书并进行任务的实施,任务书要明确指出要完成的项目内容,工作过程的先后,且对重难点以及易发生问题之处作强调说明,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要保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完成任务并达到要求。

学生分组研讨时,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启发式的引导,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鼓励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提高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能力。

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实践、边总结,最终形成一个总结报告和任务完成的自我评价,并学会总结和养成总结习惯;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创新知识等进行总结并加以强调;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评估,并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四、改革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内容,教学组织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迫切要求创新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教学组织模式。结合本校自身情况,摒弃传统的教学时间相对较长、学校统一执行、内容和进度安排程序化的教学组织模式,根据学校地域特点、教育背景、本专业学生水平、动车专业特点、教师素质水平等具体情况,探索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

1.制定多学期改革方案

在建设期内对动车组技术专业试行《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试行方案》,不断探索、完善草案中的具体环节,归纳总结方草案对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学生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的影响,验证此方案的可行性,撰写可行性报告,最终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学期调整方案》。

方案规定动车组技术专业第一二学年实行三学期制,第三学年整年为顶岗实习期。三学期制为两个长学期和一个短学期,依次按顺序进行排列(见表1)。两个长学期教学时间由原来21周调整为19周(18周教学周和一个考试周)。考虑到北方气候条件及春节因素寒假仍为4周,暑期取消,短学期为6周,短学期与长学期之间各有2周的休息时间作为缓冲。相邻学期可以根据课程需要按照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顺序进行多轨整合运作,即内容多的课程可以跨两个或三个学期安排。内容少的课程可以在短学期或一个长学期内完成,起到双学期、三学期、四学期的多重功能。

三学期制教学改善了传统两学期制学期冗长、课程设置僵硬、学生自主学习性差的弊端,增强学生学习紧迫感,学时分配灵活,便于按需施教。

2.分段式教学

利用多学期制改革有效开展分段式教学,三学期制将三年的教学时间有机的划分为七个阶段,长学期按照课程性质与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和实验周,进行“厂中校”学习或“校中产”实习,形成课程的分段式教学,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相互促进。

五、建立人才培养反馈机制

由学院和唐车公司专业负责人牵头,建立系统完善、体系完整、运行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根据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制定毕业生跟踪调查表,对每一届不同企业的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统计归纳出学生在企业的岗位任职和发展情况,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岗位对口情况、知识和技能的适用性、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对企业的认可度等)。和企业满意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录用人数等),了解人才培养的质量、效果及其目标的实现程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毕业生就业率、专业对口率、顶岗实习学生录用比例等指标,以此形成《动车组技术专业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提交用人单位和专业带头人。

通过调查报告及邀请生产一线代表来校座谈,及时反馈对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了解《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适用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新需求,及时发现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经论证和探讨及时修订《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按照“Plan----Do----Check-----Action”即通过不断“构建、执行、检查、修正”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标准和权重,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适应”,促进人才可持续发展。

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学校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合理的纠正,疏通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当前的质量情况,因而带动其他因素如办学思想、师资队伍、教学条件、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模式等改革,加大对提高学生质量的教学因素的投入力度,对影响学生质量发展的因素进行修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通过人才质量评价体系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便于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通过人才质量评价改革获得导向和激励,及时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便于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努力方向,增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使人才培养质量更有竞争力。

六、结语

在协同创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学院与唐车公司及动车城企业在高职动车组技术专业中的建设,促进了装备制造企业参与动车组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增强了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了校企合作,实现了校企双方共赢目标。

参考文献:

[1]曹青林.协同创新与高水平大学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2]方丽.协同创新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选择[J].江苏高教,2014(2).

[3]薛传会.论高等学校的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J].高校教育管理,2012(6).

[4]周继良.大学协同创新的内部现实困境与制度改进[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5]张洋,苗德华.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2(10).

作者简介:李卫民(1981-),男,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师,硕士。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业结合;途径

一、南京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

课题组将南京市7所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定为目标高校,分别是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搜集了7所高校2014年、2015年、2016年的校内表彰文件,以校内表彰文件中的982个优秀实践团队(项目)为研究对象,描述、分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SPSS数据分析

对7所高校2014年、2015年、2016年的982项优秀实践团队(项目)进行编码,将团队(项目)设为自变量,将年份、学校、优秀项目、专业性项目、优秀基地、优秀单位等设置为因变量。通过SPSS技术工具进行交叉分析,统计描述出优秀项目中专业项目的比例、不同年份的比例趋势、学校间的共性和差异等。

2.文献分析法

结合各高校官网、新闻媒体、中国知网等媒介,全面了解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现状、问题、途径、机构等内容,以文献检索结果应用于7所高校的数据分析中,呈现数据背后的面貌。

3.访谈法

基于982个优秀团队(项目)和文献分析,课题组将视线聚焦于两个团队(项目),分别是南京农业大学“秦淮环保行”项目、南京大学“法律援助”项目。以访谈提纲为研究工具,进行深度访谈和研究,借鉴两个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专业相关项目在优秀项目中占比高

据统计,在7所高校的982个优秀团队(项目)中,专业相关的数量为534个,占比54.38%;非专业相关的数量为448个,占比45.62%。专业相关项目在优秀项目中占比较高,反映出高校对专业化社会实践活动的肯定和支持,也在实践中印证了学界提出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方向之一为专业化发展。

(四)专业相关项目数量多

近三年,优秀项目中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有所增加,2014年为166个;2015年为188个;2016年为180个。每年占优秀项目总数的比例均超过50%。

优秀项目中专业相关项目数量的增加,反映出高校学生参与优质专业类社会实践项目的机会增多,同时,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也在客观上引导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相结合。

(五)高校重视引导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

7所高校中的优秀项目评选中,4所高校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高于非专业相关项目的数量,另外三所高校中,除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外,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的专业相关项目数量与非专业相关数量差额不大。

据二次研究了解,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顶层设计比较突出,每年的实践活动有明显侧重的主题和方向,实践主题比较集中,比如,2014年围绕青奥志愿者服务的项目数量特别多。除了暑期社会实践,东南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还会在寒假组织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本课题研究暑期社会实践,暂不对其它时间段的社会实践予以调查研究。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途径

(一)重视社会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要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紧密结合、推动社会实践深入发展,就必须建设一支校内外、专兼职相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邀请专业学者、专家、博士、硕士生加入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调整、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社会实践常做常新。

结合“秦淮河环保行”和“法律援助”两个项目经验,我们认为项目指导教师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秦淮环保行”项目的发起人和指导者是该学院教授宗良纲老师,“法律援助”项目的发起人是该学院院长李友根教授。相较于团干部、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的稳定性更强、流动性较弱,更易形成长期开展、不断积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同时,专业教师,尤其是拥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往往拥有较多的专业资源、话语权,极大地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结合的程度、实践的质量。

作为一线的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者,应该有意识地寻找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师科研项目或课题,或者学院教学科研平台,主动邀请课题或平台负责人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专业教师在社会实践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二)强化社会实践基地合作

社会实践基地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目前,很多单位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都会有意识地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但要注意的是,不少单位与社会实践基地之间的联络仅仅停留在举行一次签约仪式、挂牌仪式、一两次实践活动,缺少长期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并没有将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

因此,为了促进社会实践与专业的结合,需要选择更利于长期开展的社会基地。随着国家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各高校纷纷建立起具有学科优势的实验室,社会实践的很多内容可以利用实验室资源来完成,比如“秦淮河环保行”项目就是依托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典型。再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专业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等形式都可以是很好的平台。

(三)细化社会实践管理

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项目的设计、验证、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尽力服务于上述目的。首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从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设计研究问题,到撰写实践报告和总结,给予严格要求和指导。其次,学生工作人员,主要是团干部、辅导员,在实践的整体组织、考评体系、运作机制、成果推广宣传等方面,积极配合项目整体设计,细化每个环节的小目标、操作要素、注意事项等,形成书面指导,保证参与社会实践的每位学生知晓、理解。同时,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培养优秀学生成为社会实践平台或者依托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既壮大了社会实践项目的团队力量,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项目的可持续性和传承。

课题研究:

本文为2016年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题成果: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的途径探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6LX089)

作者简介: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教育均衡;幼儿教师规模;幼儿教师需求

一、问题提出

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重视,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对学前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所起重要作用的认识,家长教育观念的改变,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6岁儿童的入园率大幅提高。江苏省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十五”末的78%上升到了当前“十一五”末的95%,可谓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入园难、入优质园更难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当前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幼儿园的数量仍无法满足人园儿童的需求。未来5年,即“十二五”期间,这种状况是否会持续下去,江苏省13个大市是否都是这种情况,需要新增多少幼儿园,需要培养多少幼儿教师,这都是需要进行科学预测和估算的。

《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5年,江苏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8%以上,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9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35%;到2020年,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10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要达到60%。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现在起考虑合理配置幼儿教师,特别要重视有计划地培养职前幼儿教师的工作。本研究拟对当前江苏省幼儿教师的规模与学历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在园幼儿人数进行预测,由此推测幼儿园教师需求数、幼儿园教师各学历层次结构需求数,与此同时对苏南、苏中、苏北13个大市幼儿教师规模及需求进行预测研究和分析,最后按照《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设定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提出相关发展建议和对策。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十一五”末江苏省幼儿教师规模现状

1、全省幼儿教师规模现状。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2010年12月提供的《江苏教育基本情况》中的有关数据,2008年、2009年、2010年江苏省幼儿在园数分别为177.64、193.22、205.71万人,专职幼儿园教师数分别为65748、71610、81134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本研究按照师生比35/2计算,即用幼儿在园数除以35再乘2,得出这三年分别应配教师数约为10.15、11.04、11.76万人。再与这三年现有教师数相减,即可得出2008年、2009年、2010年江苏省幼儿教师的缺口分别为35750、38795、36419人。可见,尽管幼儿教师数2009年比2008年增加了8.9%,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13%,但是全省依旧缺幼儿教师3万多人(详见表1)。

2、13个市幼儿教师规模现状。

一直以来,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存在贫富差异和不均衡现象,教育事业方面也是如此。通过对全省13个市2008-2010年幼儿教师规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市在幼儿教师规模方面的差异和教师需求的趋势(详见表2)。

从图1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苏北大部分地区如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幼儿教师的缺口数都很大,这也是近几年苏北地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逐年大幅增长的结果。其中,淮安市幼儿教师缺口数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徐州市和盐城市的幼儿教师缺口数在2010年有所下降。与苏北地区形成较鲜明对比的是,苏南地区如常州、无锡、镇江等市幼儿教师数的缺口相对较小,且相对平稳,但苏州市因流动人口增加,幼儿数逐年增长趋势明显,相比苏南其他城市,苏州幼儿教师的缺口数依然很大。另外,位于苏中地区的扬州市、位于苏北地区的宿迁市尽管教师缺口数相对较大,但由于近年来幼儿数减少,教师缺口数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以2010年为例,按照35/2的师生比,全省只有南京市幼儿教师的数量是饱和的(但是如果按照30/2的师生比,专职教师数还是有缺口),其他城市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幼儿教师。缺口数比较大的城市集中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其中徐州市缺口幼儿教师约7577人,淮安6541人,盐城、连云港各500C人左右,其他市2000人左右。苏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苏州市缺口教师数也达到2649人(见图2)。

(二)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需求预测

1、江苏省“十二五”期间适龄幼儿数及幼儿在园数预测。

要对“十二五”教师需求量进行预测,首先要对适龄幼儿数进行预测。根据2010年《江苏统计年鉴》提供的出生人口数和出生率,我们对“十二五”期间的适龄幼儿数进行了统计预测。具体方法是运用倒退的方式计算适龄幼儿数。如2010年的适龄幼儿数是2005年、2006年、2007年出生人数的总和,以此类推计算出2011、2012年的适龄幼儿数。需要说明的是,某年幼儿园入园适龄人数是前面三年1-12个月份出生人数的总和,而幼儿在园数是以头年的9月1日到来年的8月31日的儿童数来计算的,不过在本研究中,这个差距可忽略不计。

根据“十一五”期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的变化趋势,我们推测了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适龄幼儿数。从表3可以看出,2003―2009年江苏省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不明显,出生率均值为9.34%。本研究以此均值来推测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出生人口数,得出2010年、2011年、2012年的出生人口数约为71万人,以此推算出2013年、2014年、2015年的适龄幼儿数,再根据入园率达到98%的要求,推算这3年幼儿在园人数应分别为211.48、211.22、208.7万人。

2、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需求数预测。

根据表3推测出来的幼儿在园数,按照35/2的师生比进行计算,我们预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幼儿教师数的需求总量为12万人左右(见表4)。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提供的全省大中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数,加上2011年预计招收学前专业本科(2015年毕业,可计人当年新增教师人数)1000人,到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共计约8000人。2010年全省专任幼儿教师数为81134人,按现有的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规模计算,“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幼儿专任教师数约为89784人,缺口数约为3万人左右。

(三)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结构需求预测

1、“十一五”末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现状。

2010年,全省专任幼儿教师数为81134人,其中中师学历占24.95%,专科学历占55.20%,本科学历为18.04%,专科及以上学历为73,24%(见表5)。《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15年,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要占到9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要达到35%。这一目标与当前江苏省幼儿教师学历层次结构的现状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2、“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学历结构层次需求。

从表6可知,未来四年即将毕业的幼儿教师总数为7650人,100%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占30.7%。

如果以2010年教师学历达标总数计算,加上目前在校学生数及2011年预期招收的1000名学前专业本科生,2015年我省幼儿教师总数预计为89784人,其中专科学历的教师数为2010年在任专科学历教师数加上目前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在校生数,总计为5001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数为2010年在任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数加上目前全省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校生数和2011年预期招收的1000名学前专业本科生数,总计为18055人,两项合计68074人,即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将占教师总数的75.82%,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6.52%(见表7)。

依据《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学历指标,即“到2015年,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者要达到90%,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要达到35%”,可以推算“十二五”期间,需要对20241名在任中专教师进行职后培训,使之提升到专科学历,对13369名在任大专学历教师进行职后培训,使之提升到本科学历。同时,3万缺口教师中至少要新增2.7万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应至少达到1.05万人。

三、建议

本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的缺口大约为3万人左右,重点是苏北地区,尤其是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市,占教师缺口总数的三分之二。从教师学历层次要求来看,专科以上幼儿教师的缺口为2.7万人左右,需要职后培训提升学历的教师也近4万人左右。可见,要在短短的5年中解决好江苏省幼儿教师的缺口问题,实现江苏省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人,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多渠道、多通道地加强职前与职后幼儿教师的培养与培训。

首先,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并将对学前教育硬件投入的重点逐渐转移刮对软件特别是教师的培训与待遇保障上来。江苏省政府自2008年10月以来,经过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教育、财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合格幼儿园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省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经费,调动地方政府及社会各方11.1亿元资金,扶持经济薄弱的苏北、苏中地区和黄茅老区56县(市、区)的980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成合格幼儿园,共新增园舍面积68.5万m2,新扩场地面积121.5万m2,新建幼儿园187所。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旨在把农村幼儿园办成合格园,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使农村幼儿有机会接受有条件和质量保障的学前教育,从而充分展现和发挥了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均衡性和教育性特征。我们建议江苏省政府继续实施此项工程,并将经费投入转向幼儿园教师编制、培训等方面,以从根本保障江苏省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研究、调整、扩大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计划,建立免费幼师生培养就业方案,以此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同时,应出台相关政策,为苏北、苏中地区定向、定编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调配目前师范在校生的专业方向,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数量充足时可以调配至学前教育专业;调整愿意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其他专业的大中专学生的专业方向;给予去苏北、苏中地区任教的幼儿教师定编、定岗,给予经济不发达地区幼儿园更优惠的发展政策,以让其教师能够获得与经济发达地区幼儿园教师相当的报酬和待遇。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town planning professional, for example, in view of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curriculum target orient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organization,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course practice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has carried on the overall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reform,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ercise student's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 and comprehensive skills.

【Key words】urban overal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是我院城镇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城市规划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在城镇规划专业高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法规的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以能力为本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准确地把握这门课的教学环节,使课程发展趋于完善,本文尝试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课程实践等方面进行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

二、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在我院城镇规划专业第三、四学期开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分别为第三学期开设的《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理论教学主,辅以实践教学和第四学期开设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开设至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实行模块教学,在保证实践教学环节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积极建设课程信息和资料库,在零距离上岗的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在2011年,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被评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精品课程。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当

从我院城镇规划专业的整个教学计划来看,由于一年级的两个学期主要安排的是公共基础和大量的建筑设计课程,没有安排规划的理论课程,因此安排在二年级第三学期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是学生认识城镇规划专业的首门专业理论课,同时在本学期还相应的安排了一些与总体规划相关的理论课程,如《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这样的安排旨在为第四学期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但是大量的理论课堆积在一个学期,一方面使得每门专业理论课的课时量相对减少,学生消化起来感觉吃力;另一方面在仅有三年学制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接触专业理论课的时间较晚,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影响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亟待更新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策性,因此城市规划领域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及时反映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教学之中。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新思想、新内容、新方法不断地涌现,同时,新规范法规及相关指标体系的出台和变更,如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颁布、2012年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实施,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及时补充到教学中来。

(三)课程实践教学不足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学环节,但是,受高职院校学制影响,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实践学时偏少,教学实践环节不足,学生的动手设计及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另外,由于学院城镇规划专业师资队伍较为年轻,总体规划方面的工程实践少,缺乏一定的项目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的实践教学。再加上课程实训场地、实践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和顶岗实习,导致课程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教材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院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主编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该教材内容系统、全面,是部级“十一五”重点教材,是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但是,由于受众面主要针对的是普通高等院校,高职类院校城镇规划专业在使用该教材时,内容就显得较深而多了,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

此外,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所出版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材,因此迫切需要一本高职类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材,以指导课程标准教学。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尤其是城市总体规划原理部分,理论性内容较多,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但还是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少量互动和案例教学,基本上是老师教什么,学生被动的学什么,没有很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不利于学生创造力与职业岗位素质的培养。

三、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探索

(一)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

不同于本科院校,根据我院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技能、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广泛的适应能力的应用型规划人才,在胜任大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和研究工作的同时,主要面向急需规划人才的中小城市(镇)发挥专业才能。结合城镇规划专业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和内蒙古地区建设行业特点,针对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提出“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技能训练与思维培养”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思想,并对课程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力求通过此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城市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规划设计中的经济技术问题,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综合设计和综合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城镇规划专业知识打下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时间的调整

课程设置时间的调整主要是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进行分解,把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的内容分为总规原理(一)和总规原理(二),分别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内容安排在第四学期。这样的设置,不仅为理论、实践教学争取到了更多的课时量,任课老师不会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赶教学进度,而且拉长了学生学习、消化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相关内容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解决了大一学生接触不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尴尬。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重构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围绕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对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论证和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行业专家的指导建议,对课程的内容进行优化选取。同时,课程内容的选取始终坚持以我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法律规定为依据,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紧密结合,努力反映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把教学内容的选题重点转移到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逐步凸现我院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以小城镇为主题、与规划实际紧密结合、加强应用能力培养的鲜明特色,从而确定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内容模块。如图1所示。

图1: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内容模块示意图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的改革

1、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按照我院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种课程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实践环节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即课程实践所选择的均为实际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项目,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采用“真题真做”或“真题假做”的课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体会真实的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其岗位操作能力。

案例教学:主要针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为了丰富课堂,避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城市总体规划典型案例,尤其是学生较熟悉的或身边城市的规划案例进行讲授。通过个案分析,并引入其他城市案例进行分析比较,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城市的特点以及不同的城市总体规划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互动式教学:主要通过加强课堂讨论和组织阶段性方案汇报等形式,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案进行汇报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要了解、准备好方案汇报,又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对其他方案进行评比,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总体规划的认识,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专题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相关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题讲授,如在研究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时,邀请社会经济方面的教师就城市经济社会方面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城市经济社会分析研究方法,科学确定城市性质和规模。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则邀请城市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教师就城市工程规划有关知识进行专题讲座和答疑,在此基础上学生初步完成市政工程规划方面的内容,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2、课程教学组织改革

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实践教学为例,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进行分阶段方案设计的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在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图2:分阶段方案的教学组织示意图

(五)加紧课程教材建设

课程以《城市规划原理》教材为基础,结合我院城镇规划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组织教师以授课讲稿为基础编写《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实训》教材。教材根据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相关国家现行规范规定,以掌握基本原理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相结合为目标进行内容的组织,注重设计方法上的解析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实用型、实践性的职业能力教学特点。目前该教材主体部分已大致完成。

(六)完善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

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精品课程建设,特别是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除了将电子教材、教案和课件等基本教学材料上网之外,还将增加总体规划设计案例、总体规划相关法规、往届优秀学生设计案例等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七)注重课程实践性教学

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是由城市认识实习(城市现状基础资料调研)、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三部分组成。在这三个部分的课程实践中,始终坚持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选取适宜的实践项目,通过现状调查—分析—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到提出规划方案—向教师专家组汇报交流—修正规划方案,直至提出规划成果的阶段性的实践模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全过程,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分析、综合设计和综合表达能力。

与此同时,与企业联合,建立“仿真+全真”开放式的校内外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实训基地,将教学项目与实际工程相结合,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八)课程考核评价机制的改革

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中,引入过程考核评价方法,建设学生作业评分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使各项内容的打分有据可依,增强作业评分的客观性。

表1:学生作业评分标准

同时采取“学生互评、指导教师考核与课程指导小组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如课堂参与程度、能力获取程度的评价由本班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评定;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由本班指导教师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指导小组共同评定。这样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评分成绩相对透明、公正,也使得学生在评分过程中清楚的认识到设计的优与劣。

四、结语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对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探索,我们将根据课程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深入分析学生群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丰富教案,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关注新的教育理论,注重教师师资队伍的培养,扩大学术交流,建立健全校内外实训基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课程教学特色,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友川,崔东旭,张军民,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探索,高等建筑教育,Sept. 2006,Vol.15 No.3;

[2] 陈玉娟,唐瑜,应云仙,汪如钢,张静莹,独立学院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建设研究,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une 2011,Vol.10 No.2;

[3] 陈锦富,任丽娟,罗文君,《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教学改革研究,新建筑,5/2009,129-131;

[4] 崔志华,“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中国林业教育,2010年3月,第28卷第2期;

大专生学期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评估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c)-069-03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生存的生命线,随着扩招的不断发展,各个层次的毕业生都必然面对着就业压力问题不断增大,如何建立完善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在这种优胜劣汰的严峻形势中取胜已经是高校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1]。我院自1999年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来,经过了多年的不断实践和完善,成效斐然,兹谈几点体会如下:

1建立权力的、专门的教学质量保障负责机构

何谓“权力的”?就是学院领导必须“挂帅”,由学院的院长负责,形成强有力、高效率地保障内部质量的决策和指挥系统。“专门的”指的是成立学院的评估工作小组,职责明确,专人负责,让工作落到实处。简而言之,就是建立一个领导重视并有懂得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专业人才组成的负责机构。

2如何进行教学质量保障

作为临床医学院,培养的是医学临床型人才,所以保障教学质量时必然要求“两手抓”:一手抓临床实习前的课堂教学质量,一手抓实习后的临床教学质量。医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这就决定了它进行保障时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课堂教学和临床教学两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均由4个模块组成:教学目标-教学输入-教学过程-教学输出,这是一个顺序性的、环环相扣的教学链。

2.1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1.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学院的定位,反映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我院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教学目标是可以随形势发展需要做相应调整的,其主要依据是社会的需求。如我院原来培养的是中医临床型人才,随着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1999年新开办了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2.1.2 教学输入先明确三个概念:即界定师生对话进行课堂或临床教学的时间段为“教学过程”,此前为“教学输入”阶段,此后为“教学输出”阶段。常见的观念误区是教学质量的评估仅仅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只是针对师生对话互动阶段进行的质量评估而已。其实对于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输入阶段就是一个“利器”的阶段。教学输入模块一般包括:①教师资源(师资队伍与业务水平等);②课程建设(教学大纲与教材建设等);③教学管理(机构设置与教学管理规范等);④教学条件(教学经费与仪器设备等);⑤第二课堂(专题讲座和其他学术活动等);⑥教学环境(学院声誉与文化氛围等);⑦学生资源(入学水平与群体结构等)。

我院下设13个教研室,教研室是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组织单位,上述教学输入模块的7个元素中(除外学生资源元素)几乎都和教研室建设紧密相关,由此见教研室建设的非常重要。由此我院拟定了“教研室建设评价方案”,制定了“评估-反馈-整改”为一个周期一年一评的评估制度,推行教研室建设评估。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不断完善教研室,使教研室成为出“名师”的肥沃土壤。“名师”出来了,“高徒”自然就应时而出了。

2.1.3 教学过程师生对话进行课堂或临床教学的时间段为“教学过程”,显然“教学过程”就是一个教师登台“表演”的过程。如果说“教学输入”是台下功夫,“教学过程”则为台上功夫。邓小平同志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研究如何提高老师的水平”,“只有老师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所以必须让教师教好[2],更好地在台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我,达到最佳教学水平。为此我院主要推行三大评估体系。

2.1.3.1建立“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估体系”

方式方法:每学期根据教学进度表,选定评估课程(根据教学目标以临床课程为主),拟定评估教师,由学委组织各层次的学生组成一定比例的学生信息员队伍,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填写《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估用表》,对评估教师进行打分和填写建议[3]。

结果处理:期末以列表的形式对各教师的得分和学生对该教师该课程提出的建议进行汇总,由此产生各教师的“学生评分”和学生意见集合,将此调查结果反馈给教研室。所有的教师均匿名,以编号代替。对每一位教师,则单独列出每一项和指明在总表中的编号,列出学生对该教师写的所有具体评价与意见。每学期初以信件形式送达每位教师的评价,包括简要说明、对教师个人的评价汇总表、全院教师的匿名评价总表。送达每位教研室主管教学的主任的资料包括简要说明、对该教研室的各位教师的评价汇总表、全院教师的匿名评价总表。这样既可使各个教师将自己的结果与其他教师进行比较,以利于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又能避免个人资料外泄,以保护教师的个人隐私权。据此评选出10名“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1.3.2建立“课堂教学专家督导体系”

方式方法:聘请高年资、高水平的专家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对课堂教学进行督导,让教师能够得到专家的帮助而提高授课水平。课堂教学督导采用三种形式。①随机督导。不指定时间、地点和授课教师,由专家随机选取进行督导。②半随机督导。每学期拟定各教研室参评教师名单,列出这些教师的授课时间和地点制作成表,随机指定专家对非本科室的数名授课教师进行督导,专家可以根据“教师授课时间地点表”自选时间进行听课。这种督导方式规定了专家每学期的督导任务(如一个专家督导7名教师),每个教师亦能接受到相同数目(如4个)的专家的打分。这样进行督导任务定量化后有利于保证专家工作量,扩大督导面,避免专家只是督导本教研室教师,亦能保证该教师的最后“督导得分”相对公平。③限定督导。指定时间、地点和授课老师,邀请专家进行督导。此种方式见于教学观摩讲课比赛中。

结果处理:督导专家督导后将填写《督导专家意见表》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专家用表》,一周内上交到学院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整理形成一份《督导专家意见反馈表》,并及时(3日内)反馈给该教师所在的教研室主任,由主任和该教师填写个人改进意见和教研室主任意见。学生反映差的教师将另外给予限期整改通知,并组织二次督导。半随机督导结果最后将汇总成表,取不同督导专家的平均分为该教师最后“督导得分”。

2.1.3.3建立“教学观摩讲课比赛体系”

方式方法:每个学期定于7~9周各教研室推举年青教师参加教学观摩讲课比赛,自选题材,教学方式不限。各教研室将名单上报到学院办,由学院办制定“教学观摩日程表”,邀请专家进行督导(填写督导专家用表),组织教师同行进行观摩(填写同行用表),并即时组织该班大比例学生进行评估(填写学生用表)。进行教学观摩讲课比赛是一种适度的良性的竞争,能让低年资教师展示自己,互相学习,不断进步。

结果处理:汇总三方面(专家、同行、学生)意见,及时反馈。综合三部分得分,按一定比例算出该教师的最后“观摩得分”。据此评出观摩比赛的得奖教师,进行奖励。

在“教学过程”这个“台上”阶段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三个体系是互相配合的一个整体,只有三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搞好教学质量。这三个体系最后得出一个教师的三个得分(学生评分,督导评分和观摩得分)或两个得分(学生评分和督导评分),三者或两者按一定比例组合即代表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得分。整个教研室教师得分的平均分又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教研室的教学水平,实行教研室的得分和科室奖金挂钩。

2.1.4 教学输出教学输出模块包括学生学习质量和办学效益两个要素。

2.1.4.1学生学习质量包括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学生能力的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生毕业率、学生就业率、用人单位评价、毕业就业成就、毕业生社会成就等。针对“学生学习质量”这个要素我院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①学院每门课程结束后常规进行课后小结,考试结束后进行考试分析。②每学年以问卷调查形式常规进行本科生毕业前调查,对学院的本科教学整体进行进行调查;常规进行毕业生理论考核和临床技能考核,总结考核情况,反思教学水平、人才质量情况;综合两方面最后形成年度质量分析报告。③进行毕业生就业率统计;对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评价;调查毕业生就业成就和社会成就;根据社会对学院的评估得出人才社会质量,进而修正、调整学院的发展方向以适应市场需求。

2.1.4.2办学效益包括单位成本、师生比、获取资源的能力、学院对学生的吸引力、学院地位的变化等。教学目标、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这四个模块应该视为相互作用的一个网状拓扑结构,教学输出模块可看成是前面三个模块作用后输出的结果,它亦反作用于前三个模块。

2.2 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临床和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方式大致相同,都是组织学生和督导专家以多种形式、不同侧面来评估教师。“教学过程”上临床主要建立四大评估体系:①建立临床教学督导体系。②建立临床小讲课评估体系。③建立临床教学查房评估体系。④建立临床病历讨论评估体系。教学目标、教学输入和教学输出这三个模块基本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相近,不再赘述。整体而言,课堂教学相对具有固定性,每个学期的教学日历表基本是不变的;而临床教学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必须每周每月制订新临床教学行程。

3配合教学质量保障的其他方法

课堂和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两大体系是保障教学质量的“王牌军”,此外还有配合主力军的“野战军”。

3.1推行“中期评教评学评管”制度

为了帮助教师在后半学期的课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中期学院组织师生进行“评教评学评管”,其中包括两部分:学生评(前半学期)教师和管理部门的表现,并将意见整理汇总反馈给相关教研室教师和相关管理部门。教师评(前半学期)学生和管理部门的表现,并将意见汇总后反馈给该班班委、辅导员及相关管理部门。中期评价有时会因为学生对该门课程还没有完全深入进去,有些课程有数位任课教师,这样就使得调查的结果有时不够全面和确切,可能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成见性。所以,“中期评教评学评管”的结果处理只是进行定性分析,常规反馈,不与奖惩挂钩。

3.2实行管理干部听课制度

要求教学管理干部每月2次到课堂去听课,填写《管理干部听课记录表》,对任课教师定性分析,提出改进建议。这样不仅让教师从多个渠道收集意见,同时也能让管理干部不只是停留在教学质量保障的理论研究上,还应结合实践。

3.3 其他方法

3.3.1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和开展教学方法探讨每学期两次(开学初和期末)召开学习委员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每学期开展一次教学方法探讨会,每学期均有一个主题,目的是为了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

3.3.2提高评估工作者的素质只有评估者素质好、觉悟高,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合理性。只有准确、合理的评估结果才能提高教学评估工作的可信度。所以有必要让评估工作者参加相关的学习,如参加质量保障学习班等,不断让这些专门的管理干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理论水平。

4评估结果与晋升职称和目标管理奖励的挂钩

为了让教师重视教学,我院除了额外投入大量教学经费作为课酬外,教学上另外作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职称晋升有具体的教学课时数的硬性规定;将教学质量评估结果纳入“医院目标管理规定”当中,让教学质量水平与科室的奖金挂钩。这样既保证了教学的“量”,也保障了教学的“质”。

5促进质量文化建设

为促进学院质量文化建设,多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向师生宣传教学政策和教学质量管理政策,及时宣传取得的教学质量成就,传播教学质量管理经验,从而让学院师生树立科学质量观,树立质量竞争意识,树立全员保障质量的责任,由“要我评”变成“我要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系统,必须不断实践、不断改进、不断更新[4]。校园网络的建设和发展给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正在尝试利用网络的效率高等优势,设计一种基于网络的网上教学质量评估的新形式。

[参考文献]

[1]罗凤翔.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成效[J].教育与职业,2005,7:8-9.

[2]邹品元.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质量[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6:36-38.

[3]陈晓虹.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提高教学质量[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8-40.

[4]杨先凤,王义全.基于B/S模式的网上评教系统[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223-224.

上一篇:二年级学期个人总结范文 下一篇:研究生个人学期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