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10-01 04:46:09

师范生毕业总结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1

在高考结束后顺利的考入大学后,我选择的师范教育类专业,我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报专业当然是师范专业了。

就这样我走过了大学的前三年,三年里也算是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因为是师范类专业,必须要时刻学习,将来面对学生时才不会黔驴技穷,有压力就有动力吗,我学的一直是很不错的。

在我进入大四前,我到了实习的时候了,怎么也要找学校教学生吧,难道要毕业了才找工作教学生?那不是太晚了吗,凡是都要事前准备好的。我知道实习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认真努力的找地方实习。

教育实习是我们师范专业必经的重要阶段,是我们从学生转变为老师的首次实战期。因为在教育实习中,不仅能够验证我们综合运用学到的相应教育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去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实战演练,提高自己的实践操作水平,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同时通过教育实习,能够检验我们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不足,为改正缺点和提高教学质量积累经验,并为把自己培养成新课标下的合格老师做好准备。

高尚的师德、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严谨的学风、良好的传授能力和豁达的心胸。所以,我一直以来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自己具备这些素质。紧张充实的实习生活磨练了我的意志、丰富了我的内涵、增强了我的自信。两个月来,我自始自终以“学高为师,品正为范”为目标,全面要求和发展自己,这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检验和应用,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了教学技能,提高了自身素质,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同时也感受了高中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引发了我对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在高中课堂如何贯彻的思考。

下面我将就正式实习所感所悟作一简单总结:

一、教育见习

教学方面主要是听课,学习老师的方法与经验,并向不同的老师进行请教自己的疑问、交流自己的所得,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班主任工作方面首先是和原班主任进行交流,了解我所带的班级和班级同学,了解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

为了上好第一节课,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再结合所教班级实际,完成了下周的备课,并在星期天进行了试讲。从中我深切体验到设计教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耗体力也耗脑力,同时也是一件颇艺术的工作。经过良久的冥思苦想,忽然头脑开窍,一个思路出来了,一个问题解决了,那种成就感、兴奋感是不言而喻的。

因为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还好事前的充分准备和多年的干部经历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再加上同学们对着我微笑的鼓励,我所有的紧张都在这一瞬间消失了,透过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我也似乎读到了那一颗颗纯净的心。

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经多次的教学实践,我更深刻的切身的体会到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对上好一堂课的重要性。教案和讲课是相辅相成的,又是必须灵活变通的。我的教案、我的课堂,学生的参与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上完了第一节后我又针对所出现的问题和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了教案的修改,并在课后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来调整,争取每次都有新的进步。

三、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掌门人”,上要对学校负责,下要对学生负责。班主任作为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主要教师、学生主要的精神关怀者、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无疑肩负神圣而又重要的职责。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值得每一位老师不断思考探索的。作为一名实习班主任,向原班主任取经与学生,是做好工作的基础。

在当实习班主任的过程中,我从他们原班主任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确实让我受益不少。通过班主任工作的实习,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必将有很大帮助。

在这次实习中,我的基本技能、专业水平和综合技能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也会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不断充实自己,提升理论水平,并进一步用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以适应学生成长的需要,争取把所取得的经验用在我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把我的学习和工作做得更好!以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实习虽然结束了,但是我相信这一个月的实习对我整个人生都会起到绝对重要的地位。从这时开始,我已经是一名人民教师了,我必须要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了。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文化课水平,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另外作为党员的我更要努力的为他们做出表率,共产党员在此刻就是一切的根本,必须向前进看齐。

我的实习总结,写的不是很全面,但是也已经将我的所有体验、心得、总结都写出来了,我也很欣慰能找到那么好的学校来实习,我很感谢。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2

回首往事,一切都历历在目,一些走过的路很值得回味和反思,面对成败,在此我必须做一个全面的总结,也作为对过去生活的一个回忆,也为未来留下一个借鉴。

首先,概括下大学四年来的学习生活状况。大一的时候,刚到大学的我停留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式上,没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被动,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大二开始,我开始适应了大学的生活,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提高比较快。大三时候,我在学好课本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争取把所学化为所用,期间我多次参加了院系举办的各类科技创作比赛,多次拿奖。大四,在参加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顺利完成教育实习后,开始了昏天暗地的找工生活。最后的一个学期,虽然面对毕业设计和找工的双重压力,但在狭缝中找寻一片生存空间的我却过得更加充实。

枯燥的学习过程中,总需要一些趣料来调剂。从大一开始,我就加入了一些学生组织,在服务同学,丰富生活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组织交际能力,让自己得到更全面的提高。在这些学生组织里,在付出汗水的同时,我也认识了很多的朋友。此中要特别感谢的有几个人,一个是计科系01级的赖勇浩师兄,赖师兄原是我在棋艺协会时候的会长,此外赖师兄还是个软件高手,在软件编程上赖师兄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赖师兄是我学习的一个好榜样;电子系的01级的钟晓师兄,身为自律会的主任,平时身为中共党员的他总是以身作则,毫不保留地共享他工作学习上的经验,使我们工作能更快地上手,独当一面,最后使我更是竞选上了自律会的第七届主任;很庆幸,在大学中我有个很好的异性朋友,也感谢她陪我度过了大学最迷茫的那段时间;还有个不得不说的朋友,一个高中时候认识的朋友了,一个品学兼优的人,回想起来,我大学,之所以有了那么多的体验,很多都是因为这个好朋友的激励。另外还有很多曾经帮过我的人,在此也谢谢你们。

有时候我会想大学给了我什么呢?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去参加高考,考上大学呢?最近,我开始有了答案。

1、大学给了我一个新鲜的环境,一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让我可以接触到各地的一些情况,增长了见闻,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经济,社会;

2、大学给了我很多自由的时间,让我可以玩,可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3、大学给了我一个图书馆,让我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知识,丰富我的知识;

4、大学给了我一个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机会,让我能接触更多的知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至少,我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些创作能力,能进行低水平的研究。实际来说,也让我的起薪更高些。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3

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一个幼儿教师的工作;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了中班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在保教工作方面与大班、小班幼儿的区别;同时也认识到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除了做好幼儿的教育工作外,如何做好与保育员、其他教师及家长的合作、协调工作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以前我比较注重于对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国内外幼儿教育研究的理论学习,常常忽略了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关注。这次在幼儿园实习第一次完整地观察了幼儿园一日的生活,发现其实训练幼儿的生活常规,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及自理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一门值得重视的学问。陈向群老师很会利用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把有计划的教育和随机教育相结合。如我们班有两个小朋友浪费洗手液,陈老师就会跟小朋友说明我们幼儿园的洗手液是怎么来的,不能浪费,并要求他们两人带一瓶回来作为赔偿。这些日常生活突发的事件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机会。

我在见习初期的时候,看到小朋友椅子放得不整齐,我就会帮他们放好;他们告诉我饭菜吃不完,我就叫他们不要再吃了;他们要上厕所,不管当时在做什么活动,我都以为应该让他们去上厕所;他们不会自己脱衣服的时候,我会主动帮他们脱等等。我以为我是在帮助他们,可事实却并非如此。经过陈老师提示后我才认识到我的行为的后果就是他们永远都不能学会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的行为的出发点是关爱幼儿,但结果却是溺爱他们。所以经过反省我觉得幼儿教师心中应有一把尺,这把尺其实就是教师坚守的原则,这些原则的出发点和终点都应是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

小朋友们都非常天真可爱,我很爱他们,很喜欢和他们玩。幼儿园早上有半个小时是让幼儿拿着玩具箩到室外自由活动的,我会趁这个机会和他们玩成一片,和他们聊天。我会扮演小偷,小朋友就拿着超人的玩具开着警车抓我。我试着让自己变成小朋友,融入他们的生活,这样我才会获得他们的欢心,才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依赖。但这样却并不代表小朋友会听我的命令做事。一个原因就是我还没有真正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命令他们做事。相反地,我把自己当作他们的朋友来督促他们做事。甚至有时候我把他们的话当儿戏,哄他们。有一次,姚清乐请求我教她折花,我不以为然地答应了,因为我以为她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她记得很清楚,而且每天都追着我问什么时候教她。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伤了一个纯真幼儿的心,我没有说到做到,失信于幼儿,我想是不可能令幼儿信服的。于是,我郑重地向她道了歉,并告诫自己今后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幼儿,对幼儿要讲信用。

我很庆幸能够跟中一班的小朋友及几位优秀的老师共同度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小朋友们给我带来的是无尽的欢乐,而几位老师的指导和教诲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特别是xxx老师,她的音乐课让我打开眼界,受益匪浅。在实习期间,她很认真的阅读我们的教案,听取我们的想法,并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上完课后,她会主动地找我们谈话,指出我们的不足,使我们能不断地改进。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4

一、完善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办法。各市、县(含市、区,下同)要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根据本地生源免费师范毕业生分布和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情况,提前制订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进人计划方案。各市、县应先用空缺编制、自然减员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本地生源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要按照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的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择优的原则,负责组织用人学校与毕业生在需求岗位范围内进行双向选择,为每一位毕业生落实任教学校。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及时公布我省中小学教师岗位需求信息和当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信息。

二、规范免费师范毕业生履约管理。免费师范生、部属师范大学和省教育厅签订师范生免费教育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免费师范毕业生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到城镇学校任教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2年。鼓励和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免费师范生要严格履行协议,对违约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34号)和省有关规定处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到本地学校任教免费师范毕业生履约管理。

三、支持免费师范毕业生专业发展。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可免费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和与教学相关的学术性硕士学位。免费师范毕业生任教满一学期后,经任教学校考核合格,本人申请免试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任教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给予支持。在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省级培训计划时,将符合条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纳入培训范围。

四、科学制定免费师范毕业生需求计划。各市教育部门要依据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要,结合本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实际,科学制定学科教师需求计划,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下一年度免费师范生招生需求计划报省教育厅。结合我省实际,在省属师范大学探索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五、健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各市、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重大战略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成立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组织,制定和实施本地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方案,落实保障措施。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落实工作岗位、办理派遣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和报到工作;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在核定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总额内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相关经费保障工作。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县级政府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宿舍等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5

关键词:省属;高校;师范;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1-120-03

纵观哈尔滨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师范专业最近五年来的就业情况,在教育岗位就业人数占师范生的比例从2004年的73.16%下降到2009年的12.36%;除考研和出国外,非教育岗位就业的比率则从2004年的7.38%上升到2009年的26.16%。可见省属师范生就业去向在近几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呈现着多重心、多取向的难题,如何解读这些变化,面对新的挑战,提高省属高校师范生的就业率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一、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服务于本地区教育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少部分向其他区域发展

省属高校师范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为本地区的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也为本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培训人才。从2004年到2010年的统计资料看,尽管许多毕业生乐于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去就业,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在东北地区就业人数还是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2004年的68.57%,上升到2010年的86.1%。即大部分的师范专业毕业生留在了东北地区,主要是黑龙江省就业。同时师范专业毕业生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从2004年至2010年从24.42%减少到7.99%。虽然近年来到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的就业人数略有上升,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就业人数也逐年增多,成为发展势头较快的就业新区域,但比例较小。西南地区的用人需求量增幅最大,成为发展势头较大的就业新区域;长江中游地区、黄河中游地区属于我校有待进一步开拓的就业市场区域;西北地区由于地域偏远,经济条件落后,很难在我校形成招聘优势,所以需求一直居于末位。

(二)教育行业从业人数下降,师范专业流向趋向多元,三成以上实现灵活就业

近几年来,基础教育系统“凡进必考”、“编制核定”、“地方保护”、“信息不对称”等影响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固有矛盾又有新发展,给省属高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总体形势依然严峻。从全国形势来看,中小学整体需求也比去年略少,数量在25万左右,全国师范类毕业生总量为60万,从供需之间的缺口来看,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阶段里,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的信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量在2020年预期比2008年减少1800多万人,如果师生比基本保持不变,未来12年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将减少100万人。

2004-2008届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基础教育和升学两大部分(见表1)。而2009年这一集中现象发生了改变,师范类在企业就业和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超过了基础教育和升学。企业就业率从2004年的3.66%跃升到31.98%;全校考研率有一定提高;在高校及事业机关及科研单位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每年都由于许多的原因,有少部分学生待就业。

(三)主要面向基层,升学和出国比例有所提升,少部分到高校、事业、科研单位就业

从宏观上,大学生就业工作还是被许多地市边缘化,由于没有义务连带,通常不作为常规工作加以重视或安排。省地市重点中学选择招聘对象主要集中在东北师范大学(对该学校毕业生普遍反映是基础教育知识扎实,对新课改教学内容熟悉)、部分省属重点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和“211”综合类型学校,个别对我校招聘的地区均要求考生为一表学生或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我校近7年来的统计情况,师范生就业行业中到高等学校中发展和到事业机关、科研单位的人数占师范生总人数的比例都有显著的下降,分别从11.04%和3.62%下降到2010年的0.31%和1.03%,到2010年两项加起来不足2%;出国和升学在这七年间略有提高,也只有1.39%和15.53%,到包括基础教育在内的基层工作岗位就业的师范生,在70%以上;就城市规模而言,70%多的学生到非省会城市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包括乡镇)就业。这种趋势符合了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大学生的总体就业取向,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就业工作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指导策略。

(四)师范各专业的就业需求量保持稳定,专业结构趋向均衡,小学科受欢迎

从直接需求看,2008年之前,英语、数学和汉语言文学等主要学科的需求量明显地高于地理、历史、生物等“小学科”,全国和本省多年来主要学科的招生人数一直比较多,而基础教育招生人数在2008年开始处于稳定中趋于下降的态势,加之,以往师范生有相当数量的学生也成为基础教育工作岗位的应聘对象,特别是基础教育经历了近几年的结构调整,所以基础教育对主要学科的师范生的总体需求没有提升,保持一个配对稳定的比例和数量。而诸多的小学科,例如地理、生物、音、体、美等专业需求量可能较往年有所增加,但增加的数量也趋于缓慢增长的态势。到2010年,我校师范类各专业的就业比例总体上趋于平衡(见图1)。

从国家宏观的政策层面看,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从现在起,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就“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来源多样化”。许多非师范专业的学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方式,获得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入职资格,这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使得中小学吸纳了大批非师范类专业的优秀资源进入教育队伍,也使得师范专业的社会需求数量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许多小学科是师范类院校比较有优势的专业,更加适合中小学教育的需求,自然其需求也就在稳定中有所提升。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阶段迈进,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随着高校扩招的脚步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长,社会上出现了“学非所用”、“学而少用”甚至“学而无用”等各种“教育与职业不相称”或“高教育低就业”抑或“刚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待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我校体育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等专业的一次、实际签约率也起伏不定。艺术类专业、音乐学院的专业在一次、实际签约中表现得均不理想。由于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综合考虑的前几个专业,属于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二、省属师范院校师范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引导师范生主要面向本地区就业,鼓励扩展就业区域的指导策略

针对近年来我校师范生就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和发展态势,我校制定了“巩固北方、扩大沿海、开辟中部、渗透西部”的大学生区域就业指导策略,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分析,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发展形势,引导学生了解各地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就业政策,指导学生在就学期间学会自主收集就业信息,有目标、多方案地确定自己的就业取向。学校采取措施,巩固南方已有的就业基地,同时重点对黑龙江省十三地市就业市场进行开发,与各地市建立师范生就业的合作关系,向各地市推介优秀师范生,使得供求双向信息畅通。同时,进一步集中精力,扩大师范生在黑龙江省的就业区域。鼓励师范生积极拓展就业思路,有条件的可以到沿海和发达地区就业。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足黑龙江省的教育,引导学生到广大的乡村任教。

(二)重点保障教育需求,鼓励学生考研与跨行为就业

我校一方面加强市场调研和专业调整,适当减少师范生的招生数量,确保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保障基础教育的需要,五年来,我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信息十分丰富,每年均保持在8000个以上,近于1:3的供需比较好地满足了师范毕业生的选择需求。随着就业市场的自我调整和我校在黑龙江省基础教育市场的不断开拓,2008年以来,我省基础教育系统逐年地增加了在我校招收师范类毕业生的比例。直接进入我校召开校园招聘会的基础教育系统用人单位数量呈上升趋势,平均数量保持在400家左右,平均每家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数在10人以上,属于我校定位的主要市场,无论是岗位性质还是工作地区都基本满足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另一方面,引导师范生开拓就业思路,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和社会需求,实现升学、考取公务员、到事业单位应聘、获得相关行业就业资格等多种措施的灵活发展与就业。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的比例在2010年提高到15%以上。2009年、2010年的总体需求岗位数量略有回落,但是我校师范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相对稳定。

(三)鼓励师范生面向基层就业,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

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甚至法规的支持,特别对我校以培养师范生为主,非师范专业又没有形成品牌的学校毕业生就业受政策影响很重。广大基层特别是经济落后或欠发达地区,有大量的空缺岗位,地方财政无力负担,形不成毕业生基层就业的环境。同时,在基层的事业性单位由于种种原因,人员得不到优化,不合格的人员出不去,合格的毕业生进不来,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十分脆弱。另外,在一定意义上说,许多基层在户籍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生活保障、工龄计算、职称评审、工作调动、子女人学等一系列问题上仍然存在体制。积极参与和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农村特设岗位计划”、“特设岗位教师服务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和“征集普通高等学校刚毕业的大学生入伍服义务兵役”等国家和地方项目,并持续地关心、支持这些毕业生在基层的成长成才。开展有前瞻性的研究,结合地方和高校的实际,认真研究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加强新农村建设、加强城市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新途径,努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新领域。

(四)稳步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做好专业调整和职业资格培训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其实,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只是一种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劳动力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状况如何,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切关注。不管高等教育的目的如何描述,接受高等教育是为了未来就业做准备,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教育与就业,更宽泛地说,高等教育、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三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主要动力,也是省属师范院校专业调整的主要动力,教育发展与人力规划应是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重要依据。要随市场变动而调整专业,设置一个专业需要很大的投入,建设好一个专业后需要一定时间的稳定期,专业设置本就是一项预测性、前瞻性的工作,其间,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动是无法完全预料的,也就是说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只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通过对专业设置的风险分析,以一种长远的发展态势来筹办新专业,才能适应动态的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才能延长专业的生命周期。更为重要的是,在无法预计的风险中,做好规避措施,以使风险值降低到最低!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很多学校设置了预期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就业并不乐观。随着人口总体情况的变化,教育结构的调整,社会对公民素质提高的要求,特别是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调整师范教育专业势在必行,并需要保持一个动态调整、相对稳定的状态。我校建立了科学的专业调整信息收集网络、政策研究队伍、学术讨论机制和定期研究的制度,以保障学校整体专业与招生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此外,专业设置还必须进行严密的科学的论证,这是建好一个专业的基础。专业论证既要听取行业专家意见,更要听取考生的意见,要重视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把毕业生反馈意见和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作为专业设置和改造的重要依据。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形和求学者的升学意向,适时调整专业及招生人数。坚持社会参与、专家决策,“宽窄并举”设置专业。应注重了解本地区、所涉及行业的社会、经济、技术发展规划,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织专门课题组进行调研,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坚持专业宽窄并举,适当拓宽专业覆盖面,使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加合理,避免人才需求饱和,以满足经济建设及毕业生就业需求。

省属高校师范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就业率,关系到我国地方中小学的办学质量、整体国民的素质,也关系到师范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关系到师范专业学生的人生发展质量,只有做到信息畅通、情况明了、专业设置合理、规划科学、质量保障,才能有效地保障省属师范院校师范教育专业功能的发挥。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大学生就业求职心理策略研究”(编号:12522155)]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6

2007年,国务院决定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该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收学费,免缴住宿费,并且发放一定生活补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安排。4年来,在国务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在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共同努力下,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6所大学共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人。

2011年,首届1万多名免费师范生即将毕业,他们能否顺利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否愿意履行他们的使命和责任,成为检验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否到位的“试金石”,也将直接关系到这项示范性举措能否可持续发展。

河南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供不应求

2月19日,“2011年河南――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举行。与一般招聘会上“僧多粥少”的情况不同,招聘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岗位总数远远超过毕业生人数,“双选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喜人局面。

“今年的就业形势不算太好,本来我也挺担心的。没想到我们免费师范生这么吃香,有了这么多有编制的岗位。”来自东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濮阳籍毕业生张楠兴奋地说。

河南省实验中学,需求3人;洛阳市实验中学,需求13人;巩义市二高,需求27人……

记者在“双选会”现场看到,每家用人单位的摊位前都摆放着张贴有教师需求计划和学校介绍的展板,招多少人、什么学科、学校概况等,一目了然。“毕竟是首届,大家对找工作心里不太有底儿,今天来现场一看,才算吃了颗‘定心丸’。”东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常冬冬说。

常冬冬告诉记者,他家在洛阳市栾川县农村,从小就想当教师,刚刚向洛阳东方高级中学投了一份简历。据他了解,北京师范大学等6所学校学体育专业的河南籍2011届毕业生一共不到30人,而当天各学校提供的体育教师岗位就有43个。

在“双选会”现场,带队前来招聘教师的济源市教育局招聘负责人孙社平告诉记者,考虑到大部分学生面临即将开学返校的情况,为提高效率,由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编办和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组成招聘小组, 对优秀应聘者当场面试、签约,仅济源一中这次就计划招聘20人。

在扶沟县高中的招聘台前,一位负责人表示:“各学科的教师我们学校都需要,只要毕业生愿意来,有多少要多少,我们急需一批支持学校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还有一些学校更是直接打出了“当年入编,年薪2.8万元至4万元”的诱人待遇吸引前来应聘的免费师范毕业生。

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翟幸福在“双选会”启动仪式上发言时表示:“如果招聘学校和免费师范毕业生双方都满意,可以不受分配名额的限制。”

从省教育厅的统计数字来看,全省共提供岗位1300多个,而今年毕业的河南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总数仅为471人,并且其中已有部分毕业生提前签约。因此,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数超过毕业生人数的两倍还多,相当于一名毕业生有两个以上的岗位可以选择。可以说,对河南籍的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来说,找到工作根本不成问题。

2月22日,教育部召开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会上讲话时强调,各地要按照2010年全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保质保量地完成不同阶段的具体任务。

据悉,全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时间表为:3月1日前,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供需见面活动安排;3月10日前,各省教育厅与6所部属师范大学交换免费师范毕业生双向选择信息;5月30日前,各地对未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安排就业,落实到中小学任教。

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吕冰表示,省教育厅将根据全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和时间表,积极协调、联络有关高校和单位,把我省首批471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协议签订情况摸清楚,对没有签订就业协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将协调有关部门按政府统筹解决的办法落实好这些学生的就业问题,确保我省每一个免费师范毕业生都能按时到中小学任教。

“供不应求”背后的政府作为

据了解,今年,教育部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6所大学共有河南籍免费师范毕业生471人,生源分布在18个省辖市、130多个县(市、区),所学专业涵盖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25个门类。首届免费师范生都是当年超出我省本科一批分数线40分左右,属提前批次录取的优秀学生,又经过4年严格的教师训练,素质高、学历高、工作热情高。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早在2007年省政府就印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贯彻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意见的通知》,对我省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

2010年6月9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印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通知》。同年10月2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办、财政部又联合召开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为落实国家政策,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我省认真学习文件,领会会议精神,并及时与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沟通,摸清2011年河南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具体人数、生源地域分布以及专业结构情况。与此同时,我省还召开各省辖市有关负责人会议,宣传国家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了解各地中小学教师需求状况;组织有关人员到华东师范大学等招收免费师范生的学校与毕业生座谈,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

2010年11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实施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在省政府的领导下进行,由省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组成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并实施就业指导意见,落实保障措施,确保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在我省招收的免费师范毕业生顺利到我省中小学任教。省教育厅牵头负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指导、办理派遣等有关就业手续,各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重点扩权县(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和接收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人事接转工作,各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落实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的编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落实相关经费保障。

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尹洪斌告诉记者,根据《意见》规定,各地要提前安排接收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编制计划,首先利用自然减员空出的编制指标或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安排免费师范毕业生,必要时省里可设立专项周转编制,以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为进一步做好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2010年11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上报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需求计划的通知》,各地共上报需求计划1000多个,并于2011年之前在全国大学生就业网、有关高校就业网、河南省教育厅网站和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网站上进行公布,供免费师范毕业生选择。

2月19日,“2011年河南――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举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出席“双选会”并宣布供需见面会开始。省委高校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李敏在“双选会”启动仪式上讲话时指出,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检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落实师范生免费教育示范性举措的关键环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首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岗、到编。

“这次‘双选会’是我省开展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始,下一步各地、各用人学校和单位也要广开思路,创新载体,充分利用网络或现场招聘等多种形式,为免费师范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李敏强调。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可持续发展

根据《意见》精神,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采取双向选择和回生源地所在省辖市及所辖县(市、区)政府统筹安排两种方式。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任教。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还需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2年,服务期间仍然享受派出学校原工资及福利待遇。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周转住房等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满1年后,可申请免试攻读在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记者在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专场“双选会”现场看到,郑州、洛阳等地的名校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一些偏远县区学校的招聘台前却无人问津。

河南省实验中学此次只招聘日语、生物等专业共计3名教师,一个小时就有50多名毕业生来投简历,竞争相当激烈。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1个小时就收够了简历,撤了台子找地方让学生试讲去了。“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当然没话说,可大多不愿来我们这儿。”武陟县教育局的李老师颇为无奈,该县4所县级中学有15个名额,却只有3个人报名。

洛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洛宁县高级中学要招聘物理、地理、历史、体育4个学科的教师各1人,最终却只有1人报名。该校负责招聘的邓平生老师无奈地说:“还是郑州、洛阳等大城市的学校受欢迎,县区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不受毕业生欢迎,虽然都有编制,但是县区学校待遇还是偏低,我们也理解学生的选择。”

对于社会上有争议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要从教10年的规定,记者在“双选会”现场采访了几名毕业生,他们都表示“能够接受”。

“当老师挺好的,受人尊重,工作稳定,收入也不算低,又有两个假期。虽然当初报考时并不清楚有这个规定,但选择师范专业我不后悔。学音乐的学费高,我家又是农村的,这几年给家里省了四五万块钱,心中充满感激。”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生薛梅说。因为家在灵宝市,回家乡工作方便照顾父母,现场看了一圈后,薛梅最后选择了离家最近的新安县职业高中。但也有个别毕业生表示:“县里学校条件差,工资和福利待遇也没有大城市高,还没多少发展前途,若能留在郑州或洛阳的重点学校最好。”

“双选会”现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县城高中的副校长说,国家当初出台免费师范生政策,就是为了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等基层地区提供师资力量,现在看来,这个初衷要想完全实现还有点困难。东北师范大学一名姓楚的女生则说:“我们不少同学都想留在学校本地就业,可是政策规定必须回生源地,跨省就业还是会受到限制的。”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别敦荣表示,免费师范生政策本身没有问题,从理论上讲,免费师范生政策对教师培养尤其是高素质教师培养确实很有作用。但从实践上看,具体的措施、跟进实施方案还需要不断完善。因为是一种新的政策,免费师范生教育实施方案在设计时考虑得不很周全,导致现在毕业生就业出现一些问题是很自然的事。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也明确强调,“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指出,能否做好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确保他们都能够到中小学任教,服务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这项试点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这项示范性举措能否可持续发展。为此,要深入细致地做好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最大限度地确保他们到中小学任教,并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要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认真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研究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要推进地方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结合国家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在地方师范院校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采取“供需挂钩”“定向培养”“点对点分配”等方式,培养造就大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农村中小学教师。

按照国家统一安排,从2007年起,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开始在河南招收免费师范生。2007年在我省招收免费师范生471人,2008年招收594人,2009年招收602人,2010年招收600多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鉴于免费师范生就业与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我省将在建立免费师范生长效机制上进行一些探索。比如,我省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财政等部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编制好下半年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计划,并于当年10月中旬前汇总上报省教育厅,由省教育厅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送达我省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信息。省教育厅根据各地需求情况每年年初负责组织一次免费师范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让用人单位与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为免费师范毕业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我省还将为每一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建立诚信档案,加强跟踪服务与管理,监督好其履约情况,同时对免费师范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通过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真正发挥作用。”吕冰说。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扩招;就业指导;社会经济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主要以近三年来陕西省6所普通高校2013届、2014届、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电子阅览室和一些文献资料查阅近几年来陕西省普通高校全体毕业生就业情况、趋势,整理、收集和统计相关数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调查内容系统设计问卷,并发放和收集问卷。统计被调查学校每届毕业生的总人数、就业人数,并计算各个院系就业率,分析目前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

3.数据统计法

对收集的有效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应用Excel表格工具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近三年陕西省总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近年来由于我国房地产以及煤矿等经济不景气,使得我国整体GDP数据显示下滑趋势。结合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数据(如图1)可以看出:(1)陕西省2015年就业率较前两年有所下滑,特别是高校专科学生的就业率明显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本科学生都过剩的情况下,专科学生就更不具备竞争力。同时,由于近两年来社会经济不景气,许多厂矿精减人才岗位,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就业率。(2)陕西省本科生所受到的冲击不是很明显,特别是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陕西省新建了多所不同规模的中小学,这对师范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同时,由于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教师请了产假,所以有些学校教师明显处于紧缺状态。(3)全国高校毕业生近三年平均就业率约为89.00%,而陕西省近三年专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83.25%。从数据可以看出,近三年来陕西省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低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说明该普通高校今后的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仍为重中之重。同时,学校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开展不同专业课程,结合当地经济政策制度,为大学生就业打好扎实基础。

根据陕西省就业指导中心提供数据显示(如图2),可以看出,中文、数学、化学与化工、外语、生命科学等专业就业率较高,能源工程、建筑工程这两个专业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体育、艺术类的专业基本呈稳定趋势。调查表明,近年来不少市县新开办了许多学校和医院,所以近年来教育专业,特别是幼儿专业的毕业生颇受欢迎,医学、卫生等健康专业的学生达历史新高水平。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自身健康关注度提高,不少社区新成立了专门的社区保健医院,所以解决了不少医学卫生专业学生的就业难的问题。同时,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专业间存在一定的就业差距。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导致了劳动力市场供给和需求的不对称,一方面提高了一些热门专业就业率,另一方面在促进热门专业就业的同时也限制了另一些专业的就业热度,从而凸显出了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分化性。

(三)陕西省高校师范专业与非师范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统计分析

1.近年来高校师范生与非师范生人数变化情况统计分析

调查表明,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陕西省很多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性院校发展,各高校广泛开设非师范专业,3年来非师范专业学生人数占专业总数和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如表1。

2.非师范专业学生与师范类专业学生对就业条件要求统计分析

调查显示,非师范类学生在校期间的投入明显高于师范类学生。高投入则意味着期望得到高收入。在校本科期间,非师范类学生每年的学费在4 000万-10 000万元左右,如果再加上实践、实验等费用的话,那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导致了非师范类学生对于将来就业过程中的薪水要求普遍高于师范类学生的。调查数据统计显示,就业后第一个月的目标薪水达到3 000元以上的,非师范类生所占比例为49%,而师范类学生则为41%。同时,调查还表明师范类专业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就业方向上范围比较狭窄,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则有充分而广泛的就业范围;有一部分学生则倾向于继续学习深造考研,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倾向于先找工作再工作的两手准备。将近有7l%的非师范类学生选择了类似于公务员、科研人员、以及技术类人员等除了教师之外的工作;而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主要择业意向集中于教师行业。

可以看出,由于非师范类学生的就业面选择范围较大,从而导致了其对于自身期望的薪水也逐渐攀升。这就很有可能导致成一个较为不利的局面,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客观就业现状。由于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选择多方面的就业岗位,同时,他们也可选择继续学习深造,攻读研究生、博士生。自然带来了他们对于社会预期高收入或高回报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选择了继续学习深造的非师范类学生来说,金钱上、时间、精力等方面远远超出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投入比例,使得他们对于未来自身社会地位、预期较高收入的期望度大幅提升。

可是,现实社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是,由于当前社会情况的限制,大学生的就业不容乐观,社会上更多的用人单位倾向于让初人社会的这些年轻大学们从基层、底层做起,因此,对他们而言,收入就不会太理想。这与刚进入到社会时满怀理想、激情的大学生的就业标准有着巨大的反差,因此导致了很多刚入社会的大学生频繁地选择离职、跳槽,甚至是歇业的情况不断出现。社会上这样的择业恶性循环对大学生的未来和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四)非师范类学生专业毕业生就业困惑原因探究

一般情况下,非师范类学生在教育系统内无法与师范类专业毕业生竞争,在系统外他们又无法与专门院校专业毕业生抗衡,因此使得他们处于两难的境地。调查显示,73%的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是以教师作为其较为重要的一职业选择,通过学习各门专业课程,加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求,无形中都在不断塑造他们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而非师范专业学生由于选择上的多样性他们更倾向于走入企业、政府机关、或是科研技术等方面的单位。由于选择上的多样性,有时候使得他们“这山看见那山高”,盲目高估和定位自己。这样也严重影响了就业率。数据显示,可以接受第一个月工资在1 500元以内的,师范专业学生的数量为7%,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居然是0%。作为非师范类的学生,显然他们更加具有市场野心和竞争力。但是,由于他们不甘于从底层、基层做起的心态,也可能导致在就业的时候难免不能较好进行职业定位,在职业的规划上也可能过于急功近利,这样更容易导致心理落差。虽然师范类学生的比例仅为7%,但这也说明他们有的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求职理念,明白自己应当如何就业远比去规划自己将来的职业重要得多。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实施以来,高校大学生总体就业率较往年有所下降,并且陕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与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有一定的差距,各专业的就业率分化较为严重,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受社会体制和政策导向影响比较明显。

2.当前陕西省各个院校及专业之间的分化较大,导致了内部的就业结构明显的呈现出不平衡趋势。因此,陕西省各高校专业结构应随着社会需要仍应做出不断调整、完善。

3.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定位导向比较明确,而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对自己盲目自信,不能从基础、底层做起,有时出现“眼高手低”和“这山看见那山高”就业现状,说明高校在学生的就业教育上仍应该加强。

4.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劳动市场对专业人才水平要求越来越严格,使得各高校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在就业中比专科生更具有竞争优势。

(二)建议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和大学生通力配合、共同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是基础,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是关键,社会人才市场是保证。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为陕西省高校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的职业规划、选择提出以下建议。

1.高校大学生毕业生应自身努力提升个人素质和水平。首先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认真学好各门功课,积极动手、勤于思考,积极参加各种实验、操作和比赛,为将来进入社会打好扎实文化基础。积极提升个人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大学生应积极关注相关就业信息,学习和把握好最新的社会就业动态,这样求职的时候才能够保证不盲目。根据社会就业现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来进行择业,客观合理地规划好自己的求职标准、职业理想。

2.学校积极主动与社会多家企业、事业等单位建立市场需求接轨机制,重视专业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目前的高校专业设置,根据社会发展趋势考察专业设置是否合理。改变非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设置集中化、趋同化、课程设置师范化、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等现象,重视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的调控机制,对于大学生就业无市场的专业停招或减招,充分地发挥市场调控功能。另外,学校应把对学生的就业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3.精心研究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办学规律。调查显示,目前高校非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设置合理性和招生合理性有待继续提高。根据社会发展预测未来学生就业发展前景,且及时做出积极应对措施,不能只为了招生而进行招生,要争取保证学生招得来、教得好、就业高。

师范生毕业总结篇8

关键词: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3-0097-03

毕业设计以培养学生独立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具有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1]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尤为重要。随着学生人数以及管理要求的提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管理、院级信息化管理和校级信息化管理三个阶段。

一、毕业设计全手动管理为信息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009年之前,学校所有专业毕业设计工作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为指导进行。整个毕业设计分为毕业设计动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前期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和毕业设计后期答辩等阶段。各阶段又有子任务需要完成。

在学生选题阶段,教师设置的题目和内容要让学生知晓,并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有沟通交流的机会,进而选题。学生可能对某几个老师的题目感兴趣,但最终只能选择一个老师的一个题目。老师所带的学生数也是有限制的。在毕业设计前期检查阶段,各毕业设计小组组长需要查看本组教师的任务书和学生的开题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规范,并需要把意见反馈给指导教师和学生使其进行整改。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阶段,学生需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分组答辩。各毕业设计小组需要根据任务书的进度要求检查学生目前的工作进度,提出问题和建议。所有这些不仅需要在场参加答辩的学生知道,也需要他们的指导教师了解。在后期答辩阶段,学生提交论文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进行评阅打分,学生按照答辩要求演示PPT和程序,答辩组给出学生的答辩成绩。学生的毕业设计总评成绩由指导教师成绩、评阅教师成绩和答辩成绩按比例构成。

以上这些过程均需要学院教务员向指导教师和学生下达通知完成。期间的各种成绩汇总、报表填写均需手动完成。在我校专业数量和师生人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这种全手动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毕业设计工作需求,迫切需要进行毕业设计管理手段的改革。

二、院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为解决日益增长的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需求,以“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手册”和“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为依据,信息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于2008年自行开发并于2009年使用了“信息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毕业设计辅助管理工作。该系统具有毕业设计基本信息一次性输入并随时更新功能,保证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题目信息的一致性,并且具有汇总统计功能,各角色教师录入成绩后系统按照比例统计出学生的总评成绩,提高了毕业设计效率保证了学生成绩的准确性。教师间可以相互沟通学生毕业设计情况的功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规范和辅助的信息系统构成了我院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两条主线,该管理系统从2009年到2013年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建设,完成了1713名学生、250余人次教师参加的毕业设计工作。其各主要阶段流程图如下。[2]

在前期检查阶段,检查组组长在系统中输入题目、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检查情况,指导教师可登陆系统查看。指导教师根据检查意见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在中期检查阶段,检查组长将学生中期检查情况录入系统,指导教师登陆查看,并根据检查意见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整改和指导。中期检查流程如图2所示。

在后期答辩阶段,由于涉及到三方成绩汇总计算以及二次答辩,该系统就尤为重要。首先,系统根据三方成绩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总评成绩;其次,教学秘书根据总评成绩汇总出需要参加二次答辩的学生名单;最后,进行二次答辩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管理规范与管理系统之间交互众多,涉及到学生、题目、各项成绩评定,如果没有规范的管理和系统的技术支持很容易出错。经过5年的毕业设计管理实践,证明我院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手段是可靠、实用、高效的。但由于是针对我院情况开发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未考虑学校其它学院情况,故而没有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校所有学院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来支撑毕业设计工作。

三、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整体功能框架

经过2013年在经济管理学院的试运行,2014年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在全校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综合考虑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细节,将使用系统的角色分为管理员、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员负责系统的全局设置,专业负责人、指导教师和学生在系统中交叉合作完成毕业设计各阶段任务。该管理系统功能流程如图4所示。

(1)专业负责人基本任务包括:教师信息更新、教师所带学生任务数的设置、毕业设计课题审核、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定评阅教师、学生选题宏观调控、论文答辩分组和论文推优等。其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

(2)指导教师基本任务包括:课题申报、学生选题管理、过程管理和论文评优等。过程管理包括学生任务书下发、开题报告检查、过程指导记录、中期检查、指导教师评阅及成绩录入、其他论文评阅及成绩录入和答辩成绩录入等。其工作流程如图6所示。

(3)学生基本任务包括:毕业设计选题浏览、查看课题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填写过程指导记录、提交中期检查文档、提交论文和附录、查看答辩时间和地点、查看毕业设计成绩、查看警告历史以及下载文件等。其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

2.通过实践需要改进的功能

通过2014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实践,该套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能够满足全校各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需要,能够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供辅助作用,能够提供师生沟通平台,提高了毕业设计工作效率,但仍有需要改进之处。

(1)增加各学院二次开发平台的自由度。由于各学院专业特点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规律不同,需要增加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学院平台的自由度,让学院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能模块的设置。

(2)增加前期、中期、后期答辩分组的通用性。由于我院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的所有检查分组完成,为保证检查组教师对检查对象从开始选题到最后答辩了如指掌,我院各阶段检查分组均一致。系统应保持分组一致性,无需各阶段重新录入分组信息。

(3)增加学院二次答辩功能模块。目前该系统中没有二次答辩模块,无法实现二次答辩的分组、成绩录入等各项功能。

(4)改进中期检查结果由学生录入情况。中期检查结果应由检查组教师录入,这样可以保证录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5)改进评语自动生成功能。目前系统中各类评语必须在页面输入但又无法自动生成word文档,需要实现页面录入评语即可自动生成word评语表的功能。

四、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向

通过院级以及校级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建设方向如下:

首先,系统应该既有扎实的基础平台又要给予各学院和部门一定的灵活度和自由度,使其能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开发和设计。这样的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学院要求,真正为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服务。

其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要与其他教学系统相联系。如与我校正方教务系统连接,这样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就可以直接导入正方教务系统而无须重新手工录入;与中国知网系统相联系,这样就无须学生在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中国知网系统中重复上传论文。

五、总结

我校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经历了全手动阶段、学院信息化阶段以及全校信息化阶段,这些阶段的建设经验为以后的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总结了丰富的经验。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整体规划项目,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带动与之相关的其他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讨论和改革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考虑我校其他信息系统的同步关联建设,避免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参考文献:

[1]李桂花,张钊,王峥嵘.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科技,2008,24(12):161-169.

上一篇:毕业生转正总结范文 下一篇:毕业后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