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师范”

时间:2022-10-29 12:21:12

孔子的“师范”

唐代韩愈曾作《师说》:“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感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而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却另有一番见解:“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续师说》)

孔子显然有着一样的忧虑,和黄宗羲不同的是,他首先以人师的立场反省自己: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

由之,他提出了为师者的第一要务――学习: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温习已经学过的东西,并常求知道没有学过的,亦就可以为人师了(毛子水《今注今译》)。

“故”,在古代通“古”,所以有人将之解为古代文章典籍;皇侃称之“所学已得之事”,朱熹注为“旧闻”,我们将之推为一切既有的知识和经验,大体不错。

换用今天的教育话语,就是:时时重温教育经典,反复研习教育案例。

然而,“温故”未必都能“知新”。现实中言必名家,但生搬硬套;勤于笔耕,而进步甚微的大有人在。叶澜教授一语道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

“温故”只是掌握学习材料,“知新”才是学习目的,从温故到知新的唯一有效途径,就是“反思”。

叶老师的“反思”隐含着自省的意思,有类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孔子则更推进一步,提出“叩其两端而竭焉”,也就是对一个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推敲直至完全理解而止。这就是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

这提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看到别人好的做法,或自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不要急着去效仿或复制,而应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他(我)能做好?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他(我)还能做得更好吗?

关于“温故”,孔子的做法如下:

首先,要带着问题去学习:“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同时,要“切问而近思”,也就是说,问题的提出一定要切近自身实际。对于教师而言,基于问题的学习才更有方向,才更有学习的动力,才更有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价值。

其次,在“学”与“思”的辩证互动中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前面已有所述,“思而不学”,则是一味凭空发想,不从现有的经验和现实出发,容易陷入“空虚自喜”、自以为是的境地,这样的人当老师,自然就是一件“殆”事了。

再次,其实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要用“行”(实践)来检验“学”与“思”的成果。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诗经》会得再多,不能运用于政务、外交,又有什么用呢?

今日偏有这一类人,也学,也思,教育经典,言之凿凿;思维活跃,举一反十,偏偏凌空三尺,远离教育实践,空谈“性”“命”,专以生产理念为务,亦奚以为?亦奚以为?

“温故”之外,孔子尤重向旁人学习,“友多闻,益也”,通过朋友增加闻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以人,以事为鉴;孔子说,“不友不如己者”,有人抓住这一句针砭孔子交友功利,可是这种“功利”如果是本着一颗虔诚的学习之心,想必也是可以原谅的吧。

除此,孔子指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谦虚的学习态度。如果同事做得比我好,我会否衷心地表达赞誉,进而真诚地向他请教呢?唯真的“敏而好学”者,才有“不耻下问”的胸襟。

孔子的学习对象还有自己的学生,所谓“教学相长”。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悦)。”这是整部《论语》中孔子对颜回唯一一次批评。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以德行、好学、善思身列孔门十哲,堪称优等生,可孔子却对他从不向自己提出质疑感到不满。相反,子夏从诗经学习中得到“仁”与“礼”的道理,孔子大为高兴,“起(启)予者,商也”,对子夏给予自己的启发大加赞赏。

孔子肯向学生学习,是基于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论语・子罕》)的体察,这一点,对今天的老师尤具现实意义。

面对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面对见识、思维远超前代的学生,追求新知,与学生共同成长,自是今日为师者应有之精神。

何以“温故而知新”,才“可以为师矣”?我们想起刘华山老师(2015年中国心理协会终身成就奖得主)说过的一段话,并以此为这一部分做结:

我的教学信条是“不断否定,精心雕琢”。很多人认为教学是最容易做的一件事,是任何一个有知识、有口头表达能力的人都能胜任的工作,是可以通过拷贝PPT课件就能复制的产品。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实际上,好教师讲课不是像一个传声筒那样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要向学生传达自己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和感受。从事教育工作这30多年来,几乎每次教学中,我都会事先用半天时间修改课件,不断否定自己,融入新的知识和思考。教学需要不断积累,反复打磨。我很认同一位书法家对教师劳动的刻画:

琢磨倍仔细,

精巧千思虑。

耗尽满腔血,

雕出惊人器!

上一篇:基于分类技术的交通标志自动识别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中职与高职数学课程体系衔接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