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基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11-03 21:42:01

三基考试总结

三基考试总结篇1

一、高中地理会考应体现素质教育的功能

高中地理会考是在高考停考地理,普通高中的课堂教学严重向“应试教育”倾斜的情况下开始进行的,因 此,带有纠偏的历史使命。在“应试教育”进一步暴露出弊端的同时,社会各界普遍提出了贯彻素质教育的主 张。素质教育的内涵十分广泛,但就考试而言,大体包含如下内容:考试是一种手段,具有对教学进行评价、 反馈、预测和激励功能。通过对这种手段的运用,测验师生教与学的状况,调整教学过程,促进教学方法的改 进,达到使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素质的目的。

如何体现素质教育的考试,我们以为应具有以下四点。

1.各种考试都必须从整体课程计划的角度来设计,尽可能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 身体心理素质的评价因素。

2.要立足于反映全体学生学习的状况,尽可能地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使所有学生从考试中认识到自己的 学习成绩,并能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3.要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

4.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二、对高中地理会考的性质、目的和内涵的认识

高中地理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业成绩考试。它不同于升入高一级学校所进行的选拔考试,而 是属于以标准参照为主的终结性考试。也就是以教学大纲要求为依据的水平考试。其任务在于考核学生地理课 程的学业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因此,它必须严格区别于高考,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会考的内涵:我们认为主要应该考核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大纲规定范围内,所应具备的地理素质。具体说 ,包括作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地理科学文化知识、地理思维方法、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意识、 全球意识、绘制简单地图和图表的能力,以及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所应了解的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要强调指 出的是,上述内容是普通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按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规定,应属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应 考虑高中地理课在高中所占的课时比例,以及我省民族众多、薄弱学校较多等因素,在制定考试目标时,需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允许的范围内,把合格的下限适当下调,合格以上分出若干层次,以激励不同学习状况的学 生产生再学习的欲望。

高中地理会考,要全面贯彻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精神,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质量。这是地理会考 的总精神。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通过教研途径,对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强调以下几点:1.抓好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训练;2.重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全球观念和正确的人 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地理素质教育内涵丰富,而且随时间、空间而异,要充分体现它,就需要从许多方面作不懈努力。

三、拟订会考命题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设想

高中会考是一项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深刻体会到,会考是否真正反映了贯彻地理教学 大纲的精神,是否真正反映了地理学科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命题的恰当与否是关键。然而,命题计划的编制 ,又从根本上控制着命题的质量。因此,在历年会考中,都把编制会考命题计划,当做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一)拟订命题计划所遵循的原则

1.适度性原则。试卷中试题的能力和层次要求,应在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范围之内。

2.代表性原则。试题的内容,能力要求,应对地理会考目标总体具有代表性。

3.结构性原则。试卷中各种题型的比例设计,要符合地理会考目标规定的要求。

4.导向性原则。试题有利于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

地理会考试卷总体设计是命题指导思想、命题原则的具体体现。因此,根据会考目的,把总体设计定位为 :重点考核学生对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能力的考查,既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达到会考合格要求,又要使及格以上学业水平有一定区分度。根据这 个总体设计,把有关问题作如下处理。

1.内容比例。根据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知识比例,历年会考中,把地球的宇宙环境、自然地理 和人文地理分数比确定为1:4:5。在这个框架内,再根据教材知识点的密集程度,确定各单元所占分数的比例。

2.考试水平。设计考试水平的目的,在于用可操作的明确语言,对考核的要点提出具体要求。根据教学大 纲对教学要求的规定,参照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和教学实际,把地理考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识记 、理解、应用三级。从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构想出发,我省从1990年实行中学地理会考以来,一直 强调理解和应用的考核。在进行试卷总体设计时,对此作专门研究。

3.学科能力要求。地理学科能力是学生参与完成地理学习活动的主要能力,是在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技 能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须以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为依据,同时,结合我省普通 高中实际情况加以实施,提出三项基本能力:地理认知能力,即对基本地理事实材料(包括地理事物的名称、 数值、结构、演化过程等)的记忆或再认能力。运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即识读、填绘地图和编制地理图 表(包括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曲线图、景观图等)的能力。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即通过对已有地理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解释、解决和评价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4.题型。根据会考的性质和规模,从试题属性看,以采用学生熟悉的题型为基本题型。把适于考核识记、 理解、应用的客观题和适于考核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综合、评价以及语言运用等的主观题加以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从试题结构看,多年来采用了学生熟悉的单项选择、双项选择和填绘地图三种题型。

5.难度比例。会考命题中,要使试卷符合考试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必须注意控制难度。根据会考的主 要任务和同时兼有的区分性能,地理会考试卷总体难度设计为0.75-0.90,试卷中容易题(难度值在0.80以上) ,中等题(难度值在0.50-0.80之间),较难题(难度值在0.50以下),三者之比为7:2:1。

6.命题力求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考试水平的层次性,并突出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和省情知识考查。

(三)命题计划表的编制

命题计划表是会考试卷总体结构设计的具体体现,是编制试题、试卷的蓝图。它将不同的考试内容在试卷 中所占的分量,各内容采用的题型,各类试题应占的比重,考试要求的比例等,分门别类地定出量化指标,并 以表格形式作出详细、明确的反映,具体编制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以知识内容、题型为横坐标,并按教材的各章内容展开。纵坐标为考试要求和难度值。

第二步 在表格相应栏内,填写出试卷总体设计内容。包括内容分布、考试水平分布、题型分布、难度分 布及合格标准分布。

第三步 确定各章不同考试水平、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分值,即期望值。

总括起来,可以看出,一套试题的产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要贯彻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精神,体现素质教 育特征,又要照顾我省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是三者有机结合的产物。

四、会考试题体现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会考试题的特点

我省自1990年高中地理会考以来,共进行了八次。八次试题的特点是:会考的性质、目的、内涵和命题计 划的编制恒定不变;题型结构稳定;1990-1994年,考虑到我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知识型试题比例较大。1 995年以后,经过分析,认为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试题结构向智能方向转化,其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点。 1.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的灵活度在层次和角度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尽管试题内 容都来自教材,解答方法也可以从教材中找到,但不是教材的机械重复,而需变换方式或重新组合。这样突出 了能力的考查。各大题渗透了逻辑推理、知识迁移、分析地图等能力考查。

2.进一步开发读图题的功能。读图题是地理学科考试特有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分布能力和分析能 力。在1997年试题中,地理图表共22幅,比1994年增加5幅,总计占51分。从考卷看,有寓图于文的试题,有以 文考图的试题,有由静态到动态的试题,也有由平面转化到立体的读图题。

3.国情、国策、环境等知识的考核内容比重增大。地理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载体。高中地理有着 丰富的国情、国策知识,涉及教材中的资源、能源、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人口与城市、环境等内容。这部分 是考核的重点。

这样做的目的是运用会考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促使教师从“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逐渐摆脱出来,使学生 在地理素质方面的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有一定提高。

(二)试题举例1.在下图中,a、b两带的风向应是

附图{图}

(1)在座标图上绘出我国粮食产量增长折线图。

(2)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居世界第____位。

(3)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最东的是____,最西的是____。

3.昆明筇竹寺山上的三叶虫化石反映的地质年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生代 D.中生代

这三个试题既包括了基础知识,又包括了基本技能;既有国情、又有省情。它不是直接用书上的现成叙述 作答,而是利用所讲基本原理化文字为作图。题目的深层内涵,既包含着思想教育又有学生能力的培养,比较 充分地体现了会考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面的作用。

八年来的高中地理会考命题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稳定了高中地理教学秩序。对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师生均心中有数,因而能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排除了猜题、突击应考等“应试教育”的弊端。

第二,促进了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由于长期坚持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能力的正确教学导向,所以,到1995年,虽然试题的灵活性提高了,但考试成绩仍保持稳定,说明素质教育的 贯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增强。

第三,从上述情况的出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卷面考试不是只能考查书本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考 查学生的基本素质。试题、试卷都只是一个载体,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它。

第四,卷面还清楚地反映出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的教学差距。这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指导教 学的有力根据,也为当地开展教研活动提出明确的课题。

可以认为,从会考的角度看,高中地理会考命题是成功的,是值得分析、研究并加以总结的。至于从卷面 上反映出来的诸多教学问题,形成因素较为复杂,需要从许多方面进行工作。

三基考试总结篇2

大家早上好!

时间过得很快,开学仿佛还是昨天,转眼间我们就要面临期末考试了。本周四、周五,我们将迎来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学习的全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考试,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从考试结果的反馈及时获得矫正信息,以便调整自己以后的学习;另外对于老师来说,可以更好的了解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总体情况,为以后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措施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期末考试是一次重要的考试,这对任何一位同学都是相同的。

对于初一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初中阶段的第一次大型测试,将在很大程度上奠定每一位同学初中三年学习的基调。不仅如此,这一次测试,还可以检测同学们对于不同于小学的初中学习方法的适应程度,并对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一些改善。

对于初二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跨越。初二,是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承上启下的一年。而从学习的知识上来说,又加深了一个层次。这次测试,从总的来看,又是在初中学习中踏下坚实的一步。

对于初三年级的同学来说,这次考试,是一种演习。作为三年中最为紧张的一年,初三的同学们已经没有时间懈怠。这次期末考试,将是初三同学的又一次中考的预演,初三同学所需要做的,就只有拼搏。可见考试的意义之大,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复习,以强烈的进取心迎接这次考试。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有有效的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考前的总结性复习、系统性复习更是一种有效的“温故”。复习对每位同学来讲都是尤为重要。因此每位同学都要记住,老师指导的每一节复习课都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因为这些课都是老师精心准备安排好的,复习课上看似都在重复平时学过的内容,其实,已是一种浓缩,一种总结,一种归纳,更是一种提高。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课堂,上课要注意力集中,跟着老师的讲课节奏,做好课堂笔记,听好每一分钟的课。同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制定复习计划,复习工作有秩序地进行是实现计划目标的重要保证。

平常学习好的同学要善于归纳、总结,应该利用复习之机巩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由此及彼,重在知识的迁移,在训练能力上下功夫,做到触类旁通,使自己学习水平再上新台阶。基础差的同学更应充分利用这次复习的时机,狠抓基础,查漏补缺,做到复习到位,消化到位,力争在复习中有较大的提高。

期末考试是阶段总结性检测,目的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帮助同学们发现前面学习的长处和不足,充满信心去投身今后的学习。因而考试不是为难大家,而是要让大家考出自信。因此,抓住课本、抓住基础、抓住重点、难点才是最重要的。

俗话说的好:“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愿同学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内外干扰,集中精力,努力拼搏,用期末考试的成绩来验证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基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 高三政治 一轮复习 有效性 教学策略

21世纪,如何提高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始终是政治学科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做好相关课前准备,而且需要学生加强日常训练和总结。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高考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实现高考人生华丽的转身,我对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的策略进行研究分析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紧追高考方向,明确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难点重点

(一)对考纲信息进行解读

现如今,随着一年又一年的高考,政治考纲每年都在转变,高三政治教师更应该对近几年政治高考考纲进行仔细研究,并确定考试重点,为今后二轮和三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近几年的高考题型进行研究

政治教师在做好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更要紧追高考方向,明确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难点和重点,对近几年高考政治试卷的类型进行仔细钻研,并对其涉及的知识点进行不断总结分析,并做好解题思路分析,总结相关解题技巧,为高考政治考试做好基础复习。

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政治一轮复习的高度关注性,并做到有计划地复习、有目的地复习、有目标地复习,调整学生的学习计划,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要全身心投入到政治一轮复习中,及时关注政治近几年来的考纲和试点,结合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二、构建教材知识网络,加强基础学习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更要对教材知识网络进行构建,加强基础学习,对政治教材进行全面整合,抓住教材的重点,并对每节课政治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教材中的易混点和易错点进行区分,建立易混点和易错点档案,加强学生循环滚动复习,做好课堂笔记记录。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相关重要的知识点,建立错题集,加强学生错题训练,及时总结分析错题原因。

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相关教材的基本概念进行全面的讲解。将政治各个章节的界限打破,做好各个章节的联系,构建科学的政治知识体系。在加强训练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练习,分析学生的考试试卷,对其试卷进行仔细地精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构建政治教材知识网络,并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对社会的热点高度关注。近些年来,高考考题逐渐倾向于社会热点和地区特色考点,增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政治生活经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政治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对学生正确的情感进行引导,进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进行综合培养。

总之,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网络进行构建的过程中,更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考试范围,总结出近年来高考政治的考点和试点,保证当前政治教材知识网络构建过程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加强学生政治的基础学习。

三、加强规范化训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更要落实学生的基础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基本技能。目前,高考政治中出现的现象不仅表现为不仔细审题和不规范书写,而且有着相对不灵活的思维和不清楚的表达,难以保证政治成绩获得高分。对于如何加强学生规范化的基础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具体体现:

(一)引导学生多说多练

加强学生规范化的基础练习,学生就要对政治学习进行多说多练,并全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课堂上注重经典课题训练和讲解,保证解题答案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过程中,更要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审题过程中,对材料进行详细地分析,并做好一定的设问,从主体、客体和审题角度进行综合性探讨,进而获得有效的信息。

(三)对政治解题技巧进行指导

一般而言,政治考试题目的设置主要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现象的选择进行合理讲解,采取多种解题方法,如直取法和排除法等,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在对非选择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对解题步骤进行详细地分析,解题的第一步重在原理知识的分析,解题的第二步重在材料的分析,解题的第三步重在结论的获得。

(四)搞好学生复习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般而言,高考这场重要的考试,难免造成学生紧张焦虑的心理,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日常心理转变进行详细分析,适当对学生进行减压训练,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探讨总结政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教师更应该对其难点和问题进行及时讲解,教导学生保持乐观的形态,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

总而言之,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做到对课题的精讲和少讲,将更多时间留给学生,对学生不懂的政治知识进行精讲,学生懂得的知识一掠而过。在复习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的训练和总结,帮助学生及时解答政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考这项特殊的考试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高考中有优异的成绩,各个学科的一轮复习尤为重要。同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有效性的提高,不仅需要教师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而且需要学生加强日常训练和总结。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高考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而实现高考人生华丽的转身,在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的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加强训练和总结,课堂上注重经典课题的训练和讲解,加强学生政治基础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卫艳.夯实基础,扎实备考――浅谈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策略[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2):89-90.

[2]张山.政治一轮复习策略与研究[J].快乐作文,2011(2):261.

三基考试总结篇4

文县横丹小学 马世奇

在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总分数的高低,那么,如何在小升初数学考试中拿得高分甚至满分,笔者就此分享一下自己拙见:

一、构建知识脉络

要学会构建知识脉络,数学概念是构建知识网络的出发点,也是数学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要掌握好代数中的数、式、不等式、方程、函数、三角比、统计和几何中的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概念、分类,定义、性质和判定,并会应用这些概念去解决一些问题。

二、夯实数学基础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最佳组合信息,寻找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

三、建立病例档案

准备一本数学学习“改错本”,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这样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我们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思想、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四、常用公式技巧

准确对经常使用的数学公式要理解来龙去脉,要进一步了解其推理过程,并对推导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能变化自行探究。对今后继续学习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对生活实际经常用到的常识,也要进行必要的训练。例如:1-20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高和边长的关系;30°、45°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做,一定能更好地掌握公式并胜过做大量习题,而且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强化题组训练

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数学是小升初考核的重要项目,大有一种得数学得天下的气势,数学打下牢固的基础自不用多说,但是也需要一些考场的答题技巧,来帮助大家更好的进行临场发挥。

六、解题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一)不要带着满脑子考试技巧进考场。若在每次考试前总是看好多关于考试技巧的书,可是到了考试时,心里一慌,很多考试技巧都忘了,只能使足力气一道题、一道题的往后做。

(二)考试完不要对答案

每一场考试结束之后不要对答案,考完的课程就不要再理会了,全心全意地准备下一场考试。

(三)使用适合学习所处阶段的考试技巧

一般的,学习处于不同阶段,例如在初级阶段,你应该采用相对固定的、适合这个学习阶段的考试技巧。对于你总结出的考试技巧,你要在考试中尽量执行,考试时不要因感到考试题目简单而冲动,也不要因感觉考试题目太难而乱了阵脚。

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用逻辑推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一般的,要以考试技巧得出的结论为正确的答案。这是因为初级阶段者往往知识掌握的不好,判断能力不行,直觉能力不够。中级阶段者考试时碰到某道没有把握的题目时,用逻辑判断、考试技巧、“直觉”得出的结论都不同时,往往应该以逻辑推断的结论为正确答案。而高级阶段者,可以把“直觉”作为判断标准。

(四)拿到试卷后是否整体浏览

拿到试卷之后,可以总体上浏览一下,根据以前积累的考试经验,大致估计一下试卷中每部分应该分配的时间。

(五)安排答题顺序

关于考试时答题顺序,一种策略是按照试卷从前到后的顺序答题,另外一种策略是按照自己总结出的答题顺序。无论采取哪种策略,你必须非常清楚每部分应该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题时间。 按照自己总结的答题顺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长答题时间,也不见得会得分更多的题目,后做那些需要仔细思考和推敲的题目。例如,数学先做会做的题目,再做难题,所谓难题,就是你思考了好几分钟仍然无法做出的题目。

(六)确定各部分的答题时间

考试时能够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能做完的课程,例如英语,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试分值的比例,确定每部分做题的时间。例如选择题占20%的分数,你就必须在20%的考试时间内做完选择题。然后,你再根据每次考试之后的得分情况,仔细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证准确的情况下将某些部分的做题时间压缩,这样,你就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相对花时间长的部分。考试时不能做完的课程:对于那些每次考试往往不能做完的课程,例如数学,你应该统计出:

1、考试时占用了很多时间却一点也没有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考试时就应该尽量减少时间,或者放弃,等以后学习进阶了再尝试着做。

2、考试时花了过多的时间才做出来的题目。对于这类题目,你以后平时做题时要尽量加快速度,或者通过“反复训练”等提高反应速度,这样,你下次考试时能用较少的时间做出来。

七、发展预测和展望

针对近年文县小考考题特点和趋势,2020年小升初数学复习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复习的时候要“博而精”,不能一味的追求“深度”,不能只看重历年来的重要考点。学习最根本的任务是把基础知识掌握透,一味钻研难题、偏题对整式考试的帮助并不大。

2、平时练习、复习的时候要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只会一道题是不行的,要举一反三,推广到一类题;会一类题也不能浅尝辄止,要多看多练多研究,学会把各类型的题和考点整合在一起,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找到思路。

三基考试总结篇5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2-0259-01

摘要:随着中考命题的不断革新,考测的知识点与面的不断深广,逻辑思维与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考测深入。为了使初三学生能够把初中三年内所学的语文课程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我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经过探索总结出这样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中考语文;复习指导思想;复习原则;复习步骤;关键点

一、复习指导思想

复习不只是对知识的简单总结和操练。应体现对学生学过的知识与已有能力、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复习的目的、内容、形式、方法上,都应关注使学生主观上“要复习”“爱复习”进而“会复习”。

理解课程标准的精神,把握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要不切实际地凭过去的经验进行无限制的拓宽和加深。

二、复习原则

(一)是抓“标”扣“本”,有效复习。“标”即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本”为现用的六本初中语文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既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教学要求的依据,也是考前复习和考试命题的依据。因此,在复习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认真学习并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课标”中对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另外,教师应尽量对本地区“中考考试说明和要求”也给予足够的重视,从中领会命题思路,掌握复习重点。

(二)是系统归纳,分清脉络。在总复习时,要突出一个“总”字。面对不计其数的字词,经典的古诗词、歌赋和近现代文章,不同文体知识,通过复习,要使学生对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有个总体的、概括的印象。大到文体知识项目与写作,小到具体的字、词、音、意,句子语法,文学常识等知识点,使学生脑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内容充实的“知识树”。

(三)是专项模拟练习,做到有的放矢。找齐2008-2011年的广元市中考题和2012年利州区两套模拟诊断题。通过仔细研究自08年地震以后的中考题并形成试题分析,明确领会中考的命题思路,归纳出传统考题的要求、创新考题的方向;基础题目的考点分布、压轴题目的迁移方向,明确近几年广元市中考语文改革的脉搏,通过统计分析,准确把握中考高频考点,从而为精心筹划,科学安排教学提供理论支撑并总结复习步骤。复习的时候,教师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讲解与训练,搜集、积累学生平时在各方面出现的错误,对症下药,逐题突破。

(四)是保基础,抓中档,争高分。任何一份完整的中考试题,都由一定比例的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组成。比如我们广元地区习惯于7:2:1或者6:3:1的比例,中考成绩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往往是基础题失分多,所以不能轻视基础题。特别是针对中等生,教师一定要要求他们把基础知识复习扎实,对一些力所不能及的难题可弃则弃;而对那些先进生的要求则不同,在保基础的前提下,再给他们一些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通过抓中间力量、带后进、争先进,力求在中考取得高分。

三、复习步骤

第一轮复习:(3月10日―4月23日)

紧握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复习与训练阶段。完成我县2012年一诊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在这一阶段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知识点的地位和相互联系,全面地把握重要考点,做到点面结合。“点”即中考考点,针对考点进行专项整理与练习,对考点从多角度进行掌握。“面”即知识体系,也就是“知识点--应用空间--综合提升”的知识体系和整体的学科体系。 采用课内课外结合的复习方式,讲解和提问结合,辅以随堂小测验等实践活动,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模糊知识变得清晰化,为解决专项问题打基础。

第二轮复习:(4月24日―5月23日)

以教材为依托,以新课标为准绳,进行专题复习,完成我县2012年二诊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

围绕高频考点和传统题型,进行专题归纳,使学生对中考的重点内容、考察角度有一个更系统的把握。压轴题重在掌握解题的思路。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答疑解惑,精讲精练。从而达到掌握字、词、句、篇和提高阅读与写作水平,变客观知识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并熟悉广元地区语文中考考试说明以及新课标及中考语文试卷题型,仔细地归纳小结,总体掌握所学知识。

第三轮复习:(5月24日―6月13日)

模拟训练,补缺补漏阶段,完成广元市2012年利州区两次诊断考试并做好测评分析。多渠道搜集模拟试题,模拟中考考试时间、考场氛围、统一估分。通过做广元市利州区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题和模拟广元地区近三年中考考试题目,测评到位,查找盲点,发现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提高,同时应该注意选择难度与中考试卷相似或略低的试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训练,把握中考走势,提高做题速度和质量、熟悉中考题型,把重点地相近的知识点进行归类,使学生对热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系统地掌握答题的要领。从中积累教训与经验,整理每次已经做过的试题,就是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个人的具体问题了。

四、复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关键点

(一)抓好复习过程中“常抓”与“巧抓”的关系。

1.常抓字、词、句、篇,夯实基础,保基础,保住中等生与后进生在考试中得分。把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解题技能的提高融汇到每一节课中,这不是进行简单地进行几次模拟考试就能够达到的。在抓基础的过程中要重视中考评分标准,让评析有的放矢,重在指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同时给学生指明出路。

2.巧抓,抓好中考考察热点话题,精评,重在高效压轴题目评析与专项训练,突破重、难点,培养综合思维的意识、用前瞻性的眼光和从微观到宏观的视角,眼睛不能只盯着答案,也不能局限于一题一项的分析,而要重在方法的点拔、步骤的总结、技巧的概括、通过一道题让学生掌握一类题。是备战中考成功的一半,让先进生吃够,在考试中得高分。

(二)规整两种意识。

1.效率意识。毕业班的后期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和学校领导商议反对加班加点,打“疲劳战”,“题海战”,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处理好学习与休息的关系,尊重科学的学习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体现效益。

2.规范意识。其一,考试要规范,平时的每一次测试都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进行作答,模拟中考时间和考场氛围。其二,心理要规范,要通看试题,先易后难,冷静分析,从容作答。培养学生的应试心理。其三,书写要规范、卷面要整洁,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步骤要完整,卷面整体布局合理。

三基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政治教学;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试卷特点;办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1-0050-04

笔者参加了石家庄市组织的中考阅卷工作,并从三万多份文综试卷(II)中,抽取1000余份政治答题,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及建议,写在这里供同行参考,并请批评指正。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有一定调整

(一)试题数量及分值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思想品德说明中规定,选择题与主观题的分值比例为4:6。今年的试卷主客观分值在往年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主要体现在主客观试题的政史综合部分。一是客观题部分由原来的27个小题变为25个小题,综合部分政治和历史各减去一个小题,客观题部分分值也由原来的50分调整为46分。二是32题政史综合部分由原来“一史两政”三问调整为“一史两政一综合”四问,分值由原来的14分变为18分。客观题分值减少,主观题分值增加,第一次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这些变化更加凸显了对学生能力考核的要求。

(二)试题内容的调整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文科综合》中规定,思想品德学科的考试范围除了往年的法律、国情及时事政治外,首先增加了《民族政策常识》的内容。而且在试卷结构部分明确规定“民族政策常识分值约占思想品德分值的15%”。这一要求在试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卷Ⅰ选择题的9-10题、卷Ⅱ27题第二问分别考查了民族关系、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等内容,总分为7分,占思想品德总分的12%。

二、试卷主要特点

(一)坚持正面价值导向,以认识成就、关注发展为试卷的主旋律

卷Ⅰ部分选择题1~2题展示了我国一年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充分显示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丰硕成果; 7~8题以县乡换届选举为切入点,不仅反映了建设法治国家的成果,更表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22题用中国入世十年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来表现我国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24~25题则以中外文化交流为背景反映了我国文化建设的成就。上述卷Ⅰ部分的选择题正好涵盖了我国科技、法律、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成就。这样建构试题,符合思想品德学科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的原则,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一核心理念,有利于唤起考生的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体现学科说明要求,灵活、有机整合各模块知识

河北省2012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说明规定,国情和法律两个模块是考试的主体内容,但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规定,为适应初中生成长需要,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四个模块内容。因此,试题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灵活把握,有机整合,对四个模块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安排。

1.以不同生活主题为统领,有机整合不同模块知识。卷Ⅱ主观题部分以“参与生活”、“知晓国情”、“珍惜权利”为引领,主题鲜明,给考生以启示。并且尽量在每一主题下融入不同模块知识的内容,实现了不同模块知识间的有机融合。如,26题以道德主题为引领,巧妙的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的维权意识结合在一起。

2.凸显对公民道德、法律素养的关注。

2009~2012年中考各模块知识所占比例(粗略统计)

上表为2009年~2012年各年度河北省中考中思想品德四大模块知识所占比例的粗略统计,因为有些试题综合性非常强,既涉及法律,又涉及道德,可能还涉及国情,甚至民族政策,难以细分。但从此表中不难看出,2012年中考试题中国情部分比例减少,法律部分基本稳定,道德部分比例明显提高。即试卷更侧重于对学生道德、法律素养的考核。这一变化既没有回避近两年来社会中普遍关注的“道德缺失”这一热点,又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进一步发展”这一理念,彰显了学科的特点和价值。

(三)坚持试题的开放性,形式和内容不断创新

1.背景呈现形式多样,问题开放性、综合性增强。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样,除了文字形式之外,还使用了图片、扇形图表、网络论坛等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图片和网络论坛。选择题5的图片“安全连着你我他”改原来的单一内容为复合内容,融合了四个场景,包含了四个选项,设计新颖;28题以“主题探究论坛”模式将三个探究问题融入论坛中,不仅形式独特,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32题第四问首次将历史人物与政治中的热点人物结合起来,让学生共同探究,凸显了问题的开放性和综合性。

2.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宏观角度独立思考。2012年试题与往年相比,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从原来“大背景,小角度”、多关注微观转变为微观、宏观兼顾,更注重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正确的价值导向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中,通过思考与探究促进学生成长。卷Ⅱ26题第二问“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27题“谈谈国家实施减贫规划和西部开发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第四问“概括一个有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认识?”32题第二问“联系施杰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谈谈他被评为2011年度法治人物的理由?”以及第三问“简述郭明义爱心团队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共计五个问题,都是要求从宏观角度谈影响和意义。

3.试题评价标准更加开放。2012年试题的评分建议及标准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与试题的开放性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评分建议中,给出的答案言简意赅,对考生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充分,评价得当,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和发挥。

4.充分发挥情境材料在能力考查中的价值,突出问题的探究价值。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都必须基于问题,问题源于情境材料,回答问题必须密切结合情境材料,是2012年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如,26题学生必须认真阅读扇形图中ABCD的结构和所代表的信息,否则设问中的问题无一能回答;再如27题第一问,给出了固定的逻辑结构,考生必须认真阅读三则材料,正确理解材料的主题,并理清每则材料中所反映的国情-政策(国策、战略)的关系,才能正确填写各项对应的内容,问题的探究性极强。更具有代表性的是27题第一问,考生如果没有认真阅读情境中的两句话,就很难准确地答出“哪些个人信息被泄露?”从而造成答题的失误。

5.试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情境创设,关注地方特色。试题的情境生活化是2012年试题的又一特点。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除了政史综合两个一拖三的选择题只明确主题,未设计情境外,其它政治试题都是在当前的时事热点背景和生活情境中引出的。特别是“安全连着你我他”、食品药品虚假宣传、理财短信、推销保险、法制人物施杰的醉驾入刑提案、“当代雷锋”郭明义等,以现实生活或身边人物为情境,使整张试卷充盈浓郁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思品学科生活化的理念。邢台援疆医师余文丽事迹的选用,彰显了试卷对河北地方建设和先进人物的关注。

三、具体试题分析(主观题部分)

(一)卷Ⅱ26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8分,抽样平均得分6.93,得分率86.6%;第一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45,得分率86.2%;第二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48,得分率87.1%。

2.试题分析。试题以“参与生活”为主题,以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食品、药品安全为背景材料,情境创设充满生活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主要考查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图在引领当今中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学会正确处理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问题在设计上既有一定的开放性,又有一定的限制性。“他们的哪些品质值得你称赞?”体现了一定的开放性,考查了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则体现了一定的限制性,需要考生联系第一问的回答,从社会的角度谈积极影响。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第一问“你最赞赏的做法会产生哪些积极的社会影响”,有部分学生答做法而不答影响;“你最赞赏哪类人的做法”括号中有明确要求“用字母表示”,部分学生用文字表述。②学生把握有效信息的能力差。第二问“积极”“社会影响”是关键词,部分学生视而不见,答案离题万里。

(二)卷Ⅱ27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0分,抽样平均得分6.59,得分率65.9%;第一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1.98,得分率66%;第二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2.32,得分率77.5%;第三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83,得分率91.4%;第四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0.46,得分率22.9%。

2.试题分析。试题以“知晓国情”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内容上考查了国情和2012年新增的民族政策常识,从能力上主要体现了对学生提取信息、转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试题背景材料选取面宽,覆盖知识面广,材料与问题结合紧密。第一、二、四问均从宏观角度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设问方式和角度别出心裁,但材料一、二内容略显陈旧。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忽视对问题的分析,思考深度不够,特别是在回答第一问的三个填空中,缺乏对问题的概括,直接抄袭内容的较多。②缺乏对设问中关键词的把握,阅读能力差。如回答第二问中忽略设问中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这一限定词,过于宏观,有的只回答对新疆或的影响,简单抄袭材料,缺乏变通。再如,第三问回答抓不住“水资源”“日常生活”这些关键词,答出企业、国家如何做,或如何节能环保。③此题区分度大、难度大,对学生概括能力要求高。很多学生只能从单个材料提炼出信息进行回答,不能从宏观上理解,亦不能准确概括。

(三)卷Ⅱ28题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1分,抽样平均得分7.98,得分率72.5%;第一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25,得分率62.7%;第二问总分6分,抽样平均得分3.90,得分率64.9%;第三问总分3分,抽样平均得分2.83,得分率94.3%。

2.试题分析。试题以“珍惜权利”为主题,考核了法律模块的内容。在背景材料上选用了当前社会中大家比较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个人信息被泄露、被出售的问题,呈现方式比较新颖,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试题第一问切入点小,限制性强,第二问考查公民权利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则较为宏观,两问都对学生解读材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问的设问和答案均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①审题不清,不理解题意。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第三问中的“具体做法”,都是两问中的关键词,学生忽视或注意不到。第二问学生又容易受第一问的影响,答出隐私权和法律之间的关系。②表述不准,基础知识不扎实,表述随意,不运用学科知识答题。如第一问“个人信息”学生表述不准确,随意性强;第三问权利名称写不对或出现错别字,甚至有的考生不明确哪些权利与学生相关。③不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第一问中的“个人信息”在材料中有明确的体现;第二问法律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在探究二中的问题叙述中至少能概括出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三问“最应该尊重同学的哪项权利”忽略了题目的背景和情境,答出了平等权等内容。

(四)卷Ⅱ32题(政治、综合)分析

1.得分情况。总分10分,抽样平均得分7.91,得分率79.1%;第二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2.51,得分率62.7%;第三问总分4分,抽样平均得分3.55,得分率88.7%;第四问总分2分,抽样平均得分1.85,得分率92.6%。

2.试题分析。试题以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为主题,从题目的设计上匠心独具,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因为在政史综合部分,很少以人物为切入点命题。从考查内容上来讲,即关注了“当代雷锋”郭明义、年度法制人物等热点,又巧妙的将法律和道德两个模块的内容融合在一起。特别是新增的第四问,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历史题,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史综合题。

3.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主要问题体现在不能明确设问的指向性,抓不住关键问题。如第二问抓不住“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贡献”;第三问抓不住“我国思想道德建设”;第四问抓不住“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学生审题能力有待提高。

二、对教学的建议

(一)试卷分析

1.试题结构稳定,阅读量逐年增加。

2.科学研读,明确目标,使复习过程有章可循。作为毕业班的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中考说明、近三年中考试卷,目的在于了解中考发展变化的趋势、全面把握命题的思想,明确备考方向。特别是对于中考说明,要逐句的研读,新旧对照,找出变化,研究变化可能带来的命题方向的调整。

3.夯实基础,强化落实,使复习达到固本提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这是提高复习效果的根本。抓好教学环节落实,向过程要质量,向环节要效益。基础知识是考试成功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按照中考试题比例难易结构3:5:2的比例,基础知识仍是重点。无论是“难题”还是“活题”,都是基础知识的演绎和迁移,学科综合试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上的综合。加强基础的巩固和训练对提高学生成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础必须要夯实。在基础知识方面要强化落实和检查。尽量做到落实有措施、检查有手段、复习有效果。

4.训练思维,培养能力,抓住提高复习效果关键。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这是提升复习效果、提高成绩的关键。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总结中考的历史经验,学生表现得比较薄弱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阅读、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选择、归纳、概括有效知识的能力及答题技巧。其中,老师要特别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要教给学生怎样阅读材料,如何把握设问,提高学生快速抓住有效信息的能力。近几年试卷阅读量不断增加,指导和训练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把握住材料和设问中的有效信息,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三基考试总结篇7

新《大纲》有三大特点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数学科)》(以下简称为《大纲》)是数学科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考生考前复习的依据。《大纲》阐述了数学考试的总要求,规定了复习考试内容,明确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并给出了样题。

其基本特点是:

1.《大纲》充分考虑到成人考生不同学习背景的实际情况,遵从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复习考试的知识点及相应的考核要求。考试中着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主要、最突出的知识点。

2.《大纲》中强调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是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大纲》中明确了数学科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内容比例

数学(理工农医类):

代数约占45%;三角约占15%;平面解析几何约占20%;立体几何约占10%;概率与统计初步约占10%.

数学(文史财经类):

代数约占55%;三角约占15%;平面解析几何约占20%;概率与统计初步约占10%.

(2)题型比例

选择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5分,计85分,约占55%;

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约占10%;

解答题:共4个小题,计49分,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10%.

考试要求有四点

1.试题遵循大纲,考查知识全面,且突出重点,各部分知识板块比例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试题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降低了解题的起点,也明显地降低了包含知识点的综合程度,尽量减少解题的中间环节或计算步骤。

2.试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根的判别式法、消元法、数学归纳法等;加强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其中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

3.试题适当加强对近年来调整的近现代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加大了对导数、向量、概率等新增知识点的考查的比重,如

文史财经类:

导数题:18分;

向量题:11分;

概率统计初步题:14分;

以上共计43分,占总分值28.7%.

理工农医类:

导数题:17分;

向量题:10分;

概率统计初步题:14分;

以上共计41分,占总分值27.3%.

4.试题适当强调对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合理地把握住试卷中解答题的难易程度。

考前复习可分三阶段

大多数考生要兼顾工作、生活和学习,根据多年来对成考生实际的了解,建议大家从实际出发,妥善安排,合理筹划,做好复习计划。考前复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3个月):基础复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约3周):强化复习,突出重点,强化练习;

第三阶段(约1周):冲刺复习,心理调解,实战模拟。

只要思想重视,有时间保证,学习方法得当,4个月准备好成人高考是可以办到的。

三基考试总结篇8

新《大纲》有三大特点

《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复习考试大纲(高中起点升本、专科数学科)》(以下简称为《大纲》)是数学科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指导考生考前复习的依据。《大纲》阐述了数学考试的总要求,规定了复习考试内容,明确了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并给出了样题。

其基本特点是:

1. 《大纲》充分考虑到成人考生不同学习背景的实际情况,遵从成人高等教育的规律,《大纲》中明确规定了复习考试的知识点及相应的考核要求。考试中着重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主要、最突出的知识点。

2. 《大纲》中强调对数学能力的要求,是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突出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大纲》中明确了数学科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试卷结构如下:

(1)试卷内容比例

数学(理工农医类):

代数约占45%;三角约占15%;平面解析几何约占20%;立体几何约占10%;概率与统计初步约占10%。

数学(文史财经类):

代数约占55%;三角约占15%;平面解析几何约占20%;概率与统计初步约占10%。

(2)题型比例

选择题:共17个小题,每小题5分,计85分,约占55%;

填空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4分,计16分,约占10%;

解答题:共4个小题,计49分,约占35%。

(3)试题难易比例

较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50%;较难题约占10%。

考试要求有四点

1.试题遵循大纲,考查知识全面,且突出重点,各部分知识板块比例恰当,知识点分布合理。试题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运算”,降低了解题的起点,也明显地降低了包含知识点的综合程度,尽量减少解题的中间环节或计算步骤。

2.试题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如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等;注重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中学数学中常用的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根的判别式法、消元法、数学归纳法等;加强对基本能力的考查,其中包括使用计算器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

3.试题适当加强对近年来调整的近现代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试题中加大了对导数、向量、概率等新增知识点的考查的比重,如

文史财经类:

导数题:18分;

向量题:11分;

概率统计初步题:14分;

以上共计43分,占总分值28.7%。

理工农医类:

导数题:17分;

向量题:10分;

概率统计初步题:14分;

以上共计41分,占总分值27.3%。

4.试题适当强调对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合理地把握住试卷中解答题的难易程度。

考前复习可分三阶段

大多数考生要兼顾工作、生活和学习,根据多年来对成考生实际的了解,建议大家从实际出发,妥善安排,合理筹划,做好复习计划。考前复习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3个月):基础复习,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约3周):强化复习,突出重点,强化练习;

第三阶段(约1周):冲刺复习,心理调解,实战模拟。

上一篇:科二考试总结范文 下一篇:期末考试分析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