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礼仪范文

时间:2023-11-26 15:29:01

交际礼仪

交际礼仪篇1

一、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见解。

年轻人视谦虚为美德,凡事低调并没有错,所以在办公室里,切忌刻意地表现自己,不然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不过你一味地谦虚,左一个姜还是老的辣!我听您的没错,右一个您独当一面,这事我全听您的,您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或者说您是前辈,您指到哪,我就打到那这样的话,说上一两次,别人还认为你是谦虚,这是你的美德,而次数多了,别人就真以为你只有那么一碟子菜,人家就看扁你了,你在办公室里的地位就很容易被人忽视。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展示能力方面当出手时就出手,在表明观点方面,除了赞同别人的确高明的观点外,也应有自己的主见,一般说来,上司们都欣赏那些有头脑、有胆识的职员;同事也更喜欢凡事能独当一面、有主见的合作伙伴。不管你在办公室位置如何?你是否年轻?对任何事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或看法,也要适时表明自己的看法;同时,在展示自己能力方面也要适时出手。

二、有话好好说,不要把交谈当辩论。

人上一百,种种。每个人的性格、志趣、爱好并不完全相同,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也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也竭力想说服异己赞同自己的看法,但有几点要注意,与人相处要友善,说话态度要谦和;对于那些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说说算了,没有必要争个是是非非;即使是原则性的问题,也要允许别人持保留意见,千万不要为了让别人驯服就喋喋不休,甚至争得脸红脖子粗,注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知道,一味的好辩逞强,只会让同事敬而远之,不少口齿伶俐者人缘并不好,大多如此。

三、遇事要低调,不要当众炫耀自己。

现代社会虽然不提倡韬光养悔,隐藏才华,但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炫耀自己,不管怎么说都是缺乏涵养的表现。我们提倡现代人要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展示毕竟不同于炫耀,上司欣赏你过硬的技术本领,你就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而这不能成为你在同事面前炫耀的资本;你又谈成了一笔业务,上司给了你红包,你可以心花怒放,你也可以喜形于色,但你得意不要忘形你用不着在办公室里自我炫耀,自我吹嘘,众人在恭喜你的时候,说不定也在嫉恨你;再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强中更有强中手,一个好的企业一定是藏龙卧虎之地,有的人深藏不露却身怀绝技,有的人其貌不扬但却身手不凡,鲁班门前舞大斧就叫人笑话了。

四、悄悄话少说,互诉心事要不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们身边一些人,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总喜欢找人倾诉,总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得到别人的指点。你对别人敞开胸怀,虽然能博得别人的同情与安慰,但你可能失去隐私;你对别人的信任有加,虽然能博得别人的好感,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却可能失去别人对你的尊重,更何况这样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公共场所,只有1%的人能严守秘密,如此,在公共场合少找人倾诉为好。

当你的生活中出现了危机,如失恋、家庭不和等,最好不要在办公室里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中出现了危机,做事不顺心,对上司、对同事有意见、有看法,你也千万不要在办公室里向人袒露心迹,且不说隔墙有耳,这样做本身就缺乏涵养,也缺少人格魅力。

交际礼仪篇2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正确得体地介绍自己,不仅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广交朋友,而且有助于自我宣传、自我展示,在交往中减少麻烦、消除误会。自我介绍,即将本人介绍给他人。在礼仪上,作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下述问题:

选择自我介绍的时机

在下面场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自我介绍。如:应试求学时、在交往中与不相识者相处时、有不相识者表现出对自己感兴趣时、有不相识者要求自己作自我介绍时、有求于人,而对方对自己不甚了解,或一无所知时、旅行途中,与他人不期而遇,并且有必要与之建立临时接触时、自我推荐、自我宣传时、如欲结识某些人或某个人,而又无人引见,如有可能,即可向对方自报家门,自己将自己介绍给对方。

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讲究态度:

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亲切、随和。应镇定自信、落落大方、彬彬有礼。既不能委委懦懦,又不能虚张声势,轻浮夸张。表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真诚情感。任何人都以被他人重视为荣幸,如果你态度热忱,对方也会热忱。语气要自然,语速要正常,语音要清晰。在自我介绍时镇定自若,潇洒大方,有助给人以好感;相反,如果你流露出畏怯和紧张,结结巴巴,目光不定,面红耳赤,手忙脚乱,则会为他人所轻视,彼此间的沟通便有了阻隔。

注意时机:要抓住时机,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自我介绍,对方有空闲,而且情绪较好,又有兴趣时,这样就不会打扰对方。

注意时间:自我介绍时还要简洁,言简意赅尽可能地节省时间,以半分钟左右为佳。不宜超过一分钟,而且愈短愈好。话说得多了,不仅显得罗嗦,而且交往对象也未必记得住。为了节省时间,作自我介绍时,还可利用名片、介绍信加以辅助。

注意方法:进行自我介绍,应先向对方点头致意,得到回应后再向对方介绍自己。如果有介绍人在场,自我介绍则被视为不礼貌的。应善于用眼神表达自己的友善,表达关心以及沟通的渴望。如果你想认识某人,最好预先获得一些有关他的资料或情况,诸如性格、特长及兴趣爱好。这样在自我介绍后,便很容易融洽交谈。在获得对方的姓名之后,不妨口头加重语气重复一次,因为每个人最乐意听到自己的名字。

注意内容:自我介绍的内容包括3项基本要素:本人的姓名、供职的单位以及具体部门、担任的职务和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这3项要素,在自我介绍时,应一气连续报出,这样既有助于给人以完整的印象,又可以节省时间,不说废话。要真实诚恳,实事求是,不可自吹自擂,夸大其辞。

自我介绍的形式

工作式:适用于工作场合,它包括本人姓名、供职单位及其部门、职务或从事的具体工作等。如“你好,我叫XX,是XX公司的销售经理。”“我叫XX,在XX学校读书。”

应酬式:适用于某些公共场合和一般性的社交场合,这种自我介绍最为简洁,往往只包括姓名一项即可。“你好,我叫XX。”“你好,我是XX。”

交流式:适用于社交活动中,希望与交往对象进一步交流与沟通。它大体应包括介绍者的姓名、工作、籍贯、学历、兴趣及与交往对象的某些熟人的关系。如“你好,我叫XX,在XX工作。我是XX的同学,都是XX人。”

问答式:适用于应试、应聘和公务交往。问答式的自我介绍,应该是有问必答,问什么就答什么。

交际礼仪篇3

一、办公室因工作需要,会有其他单位的客人联系业务,接待客人时,随时记得顾客至上:

在前台接待客人的原则是别让客人久等,已确认由内部接见,前台人员应引导客人到会客室,正确的做法是跟客人说;让我带您到会客室好吗?然后在前面领路。

二、在公司内不同场所领路时,应该留意以下重点:

1. 走廊:应走在客人前面两、三步的地方。让客人走在走廊中间,转弯时先提醒客人:请往这边走。

2. 楼梯:先说要去哪一层楼,上楼时让客人走在前面,一方面是确认客人的安全,一方面也表示谦卑,不要站得比客人高。

3. 电梯:必须主导客人上、下电梯。首先必须先按电梯按钮,如果只有一个客人,可以以手压住打开的门,让客人先进,如果人数很多,则应该先进电梯,按住开关,先招呼客人,再让公司的人上电梯。出电梯时刚好相反,按住开关客人先出电梯,自己才走出电梯。如果上司在电梯内,则应让上司先出,自己最后再出电梯。

如果前来的客人人数很多,首先应保持冷静,其次应该留意现场轮流次序的维持,也就是秉持先到先受理的原则。对已经轮到的客人应有礼貌地招呼,说出: 下一位,请。如果你能有秩序地应对,客人也就不会做无理的举动。让客人久候时,在轮到他时应很谦卑地对他说:让您久等了!

当你以内线电话做联络时,可以先请客人坐在沙发上等候;如果他想见的人不在,要先向客人致歉,即使他没有事先约好,也不可以怠慢,并问他是否可以由人出来见面,或者请他留下联络电话。

如果被指定的人不方便见客,可以用会议或正在会客为由,询问对方是否可以由他人。如果顾客并未指定要见人选,须先倾听来意,然后联络相关部门处理,要做到这样的服务,有赖平常多了解公司各部门的业务。

三、当接待人是你自己的时候,当客人来访时,你应该主动从座位上站起来,引领客人进入会客厅或者公共接待区,并为其送上饮料,如果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交谈,应该注意声音不要过大,以免影响周围同事。切记,始终面带微笑。与访客谈论工作时,必须肯定,不带臆测,只讲必要的话。以下的要领也值得留意。

1. 别在谈话中说一些讨人嫌的话,否则光看你的态度,客户就会受不了。

2. 配合对方的步调。面对性急的客户要先告知要点,个性柔和的客户可以缓慢地诉说。

3. 称呼客人的名字。会话当中常以诚如xx先生(小姐)您所说的有意识地提对方的名字,这样可以帮助自己记住对方名字,对方也不会介意名字一再被提及。

交际礼仪篇4

【关键词】跨文化 交际与礼仪 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的概念

世界各地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活动,相互之间交流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不同于普通交际的一点就体现在不同背景的“跨”。交际双方因为跨文化交流,因为文化背景、习惯与思维不同以及风俗礼仪的差异性,在交际活动中会引发误会,更严重者甚至可能还会引起冲突。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联系双方的桥梁,是实现交流互动的重要条件。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跨文化交际在文化方面有其重要性。文化在人们的日常行动之中具有指导行为的作用,由此,文化也成为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一个核心内容。例如,民族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及社会制度等,这些都是影响到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发展的文化因素。文化模式、文化交往规则不同,这些是各国文化中存在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认识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交际者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语言。

2.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在涉外秘书工作中,一般会与世界不同国家的人员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机遇,也将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文化等背景,产生的跨文化交际障碍越来越多。在工作中要解决和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和降低跨文化交际障碍问题,促使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与进行。这就需要涉外秘书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问题,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注重与尊重世界各个国家的习俗、禁忌、交往礼仪等,在交际中注意理解语言与非语言行为,以此提高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确保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开展。

3.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送礼习俗中的重要性。中国自古素来以礼仪之邦自称,在国人眼中似乎并没有不能送礼的日子或者与送礼相关的禁忌。但是与中国送礼风俗习惯截然不同,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送礼就有着诸多习惯与禁忌。例如,西方国家中不适合送礼的日子包括:订婚仪式、毕业典礼以及阿拉伯人初次见面,这些场合都不适合送礼。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想要与来自不同国家和有着不用文化背景的人顺利交流,并不能单纯的依靠语言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掌握相关的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知识。

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文化背景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这些差异性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了交际的正常进行。在世界各国之间,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

通过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知识的学习,我们将更加清楚地了解世界各国送礼的风俗习惯,避免在交际活动中因文化差异造成误会和尴尬,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

4.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商务交谈中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科技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世界各地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人将有更多的机会与世界各地人们的交流互动,彼此往来越来越密切。这就需要人们必须具备扎实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礼仪知识。

在国际商务交际中,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交接双方外在信息形象的体现,从见面、问候到沟通,整个过程中涵盖了很多礼仪。衣着打扮、说话方式都透露出相关信息,这些都将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只有掌握必要的商务文化与外交礼仪,才能在交际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从而灵活的掌握谈判节奏,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谈判的成功。

5.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联络情感中的重要性。人与人在交际中感情的联络与维系中,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具有重要作用,其从侧面融入了感情。在交际活动中,人们往往凭借他人对自己的友好态度,确认别人对自己的情感。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联络情感方面主要表现为,促使交际双发产生相同的情感,彼此认可与尊重,建立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促使合作交往的继续。如果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无法联络和维系情感,那么在交际中很容易导致双方关系破裂。因此,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交际活动中对人与人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对行为进行约束,对形象进行修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外交人际关系。

三、结论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作为时展的需求和国家交流的桥梁纽带,不仅反应了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以及交际能力,同时,也折射出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的程度、社会道德风尚以及生活风俗习惯等。本篇论文主要从文化方面、涉外秘书、送礼习俗、商务交谈以及联络情感等方面论述了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开展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必要性。

参考文案:

[1]严子寒,李海潮.浅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2]许果,梅林.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重庆大学学报,2002(6).

交际礼仪篇5

关键词:文化差异;日常交际;礼仪

中国正以飞速的发展与世界接轨,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接触越来越多。中(东)西方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也对交际礼仪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在中(东)西方文化都非常重视人际交往。但交往的观念交往的方式都有着明显的差别。

一、打招呼

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道:“吃饭了吗?”“到哪儿去?”“上班呀?”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而若你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where are you going?”他 们则会认为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通常招呼道:“hello!”“how do yo u do!”“nice day,isn’tit?”

二、感谢

对于别人的赞扬,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并有一套谦虚之词,象“惭愧”、“哪里”、“寒舍”、“拙文 ”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 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

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看也不看(生怕人家说贪心)。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

三、招待客人

中国人殷勤好客,一杯杯地斟酒,一遍遍地上菜,客人不吃不行,不喝也不行,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yourself,please!中国人送客人时,主人与客人常说:“慢走!”“小心点!”“再见,走好啊!”“你们进去吧!”“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bye bye!””see you later!””see you next time !””goodnight!”

四、节日礼仪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处,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easter(复活节),april fool’s day(愚人节),thanks 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很不相同。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五、词汇语言的文化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地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在英语中“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在教学中,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学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比如: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等等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教学中。又如: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总之,中西方的文化存在着很多差异,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六、文化等级观念

中(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里,还是在家庭里,忽略等级、地位就是非礼。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君臣、父子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另外,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老人帮助照看小孩,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密切了亲情关系。

在西方国家,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有着世袭贵族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外,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倡导平等观念。特别在美国,崇尚人人平等,很少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也很少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他们都知道,只要自己努力,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只要努力,牛仔也能当总统。”(if working hard, even cowboy can be president.)在家庭中,美国人不讲等级,只要彼此尊重,父母与子女可直呼其名。他们的家庭观念往往比较淡薄,不愿为家庭做出太多牺牲。

当然,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导致的礼仪上的差异还有很多,比如服饰礼仪、进餐礼仪,秘书礼仪等等,由于篇幅等多方面的制约,在此不能一一深入探讨。总之,中西方之间有各自的文化习惯,由此也产生了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因此,随着我国进入 wto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贸易的不断增加,我们不但有必要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前往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而且必须加强专业礼仪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礼仪意识,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我们自己带来了便利,不但能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还能在现代社会的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取得良好的结果或效益。

参考文献: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即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2】方文惠主编,《英汉对比语言学》,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3】胡文仲,《文化与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1期

【4】邢东,《中美文化差异管窥》,《全国优秀英语学术论文集》上卷,1997年

交际礼仪篇6

我的儿子卢云鹏现读小学六年级,性格外向的他从小就是个喜欢交朋结友的孩子。对于鹏鹏喜爱交际,一般情况下,我是抱着赞赏的态度。

2008年12月29日是鹏鹏11岁生日,我和妻子商量决定,准备把两边的家人请到家里一起庆贺。可鹏鹏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班上的辉辉过生日,他爸爸妈妈都上大酒店请客,还请了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去祝贺。我也要去酒店过生日,也要请要好的同学一块儿去。”对于鹏鹏想搞攀比的要求,妻子稍加考虑后,同意了。而我却不赞同,觉得儿子的这个要求太铺张浪费了,小小的生日聚会,没必要这么大张旗鼓。

鹏鹏见我反对,便使出了“绝招”:“一哭二闹三罢吃”。无奈之下,我只好满足了他的要求。

12月29日傍晚,在鹰潭欣圆大酒店,我们为鹏鹏举办了隆重的生日晚宴,足足办了6大桌,光是鹏鹏的同学,就摆了两大桌,极大地满足了儿子的攀比欲望和虚荣心。

当鹏鹏的同学到来时,我发现每位孩子手上都拿着一个红包,进门后,他们各自把红包交给鹏鹏,并向他说着应酬的恭喜话。当然,对于红包,鹏鹏面不改色地一一“笑纳”。

这一情景,对我产生了不小的震动:鹏鹏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收红包这一套。

更有甚者,一个穿戴很新潮的男同学,从随身携带的大礼盒里,掏出一艘镀金的帆船,当着众人的面,送到鹏鹏的手上,炫耀说:“哥们儿,我这可是花了880元买的礼物,拿着!”在场的同学都为这位同学的出手阔绰惊叹,说他大方,够义气。

晚宴后回到家里,我问鹏鹏:“爸爸妈妈今天这么热闹地为你庆祝生日,你总应该高兴了吧?!”谁知,鹏鹏有些不屑一顾地说:“马马虎虎吧,我同学的爸爸妈妈都是这么做的。”

儿子如此评价我和妻子的“功劳”,真叫我俩寒心!

以身作则,我与儿子共同尝试“新送礼方式”

鹏鹏“物化”了的交际,随着时间的推进,口味越来越大。到鹏鹏读初中一年级时,他动辄就向我索要50元、100元,或者更多,理由自然是用于他所谓的正常交际。如我不同意给的话,他就会搬出这样的话来激我:“你们大人交际,不是也流行送钱送礼吗?爸爸,记得上回鲁叔叔结婚,你送了他200元的礼金;钟大伯乔迁新居,你送了500块;还有秦科长的女儿读大学,你送了600块。”

鹏鹏用钱物来维系与同学、朋友间的友谊,这已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作为父亲,我知道,如不尽快制止儿子这种不正常的人际交往,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使儿子走入交际的误区,“只认钱不认情”,使他的人生观出现变异。

我也明白,要想改变鹏鹏目前交际中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改变我的行为方式。

每年节假日,是“送礼”的高峰期,亲朋好友大都选择这样的好日子,举办各种喜事或活动。2009年元旦即将来临,我和妻子各自收到了四五张请柬,有同事儿女结婚的,有朋友乔迁新居的,还有邻居的孩子满月的……

面对名目繁多的请柬,按照往常的习惯,我和妻子少不了要花费可观的人民币去应酬。可这回,我主动与妻子商量,我们可不可以一改过去的习惯,对于亲朋好友的这些“隆重邀请”采取“另类处理”,可以通过打电话或发手机短信的方式,表达对他们喜事的恭贺。

一天傍晚,吃晚饭时,我当着鹏鹏的面,把我和妻子各自收到的请柬摆在他的面前,然后,我问鹏鹏:“爸爸妈妈收到了这么多叔叔阿姨发来的请柬,你是家庭中的成员之一,爸爸想听听你的意见,该怎么处理?”

鹏鹏瞄了一眼桌上的请柬,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那就一一送钱呗!”我又问了一句:“你说每个人应该送多少钱才合适?”

鹏鹏立刻摆出一副老于世故的神态,念口诀似的说:“一百两百关系一般、三百四百关系较好、五百六百关系密切。要看这些叔叔阿姨与我们家关系的亲疏远近,再定礼钱的多少。”

这些“市面行情”的话,从儿子口中说出,让我和妻子吃惊不小!

惊讶过后,我想让儿子来算笔“礼钱”的账:“鹏鹏,你给爸爸算算,如果按照你说的行情,我们给每个叔叔阿姨平均送300块钱,这里有9张请柬,一共要送多少钱?”鹏鹏的数学兴趣一下自被我调动起来,眨巴了一下眼睛后报出:“2700块就够了!”我马上又调动他的数字概念:“那你再算算,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是1256元,爸爸的工资是1479块,加在一块儿再减去这次送礼的钱,还剩下多少?”

这回,鹏鹏扳着指头心算了片刻,他叫了起来:“哇噻,还剩35块钱呀,太惨了!”我接过他的话头说:“你说35块钱,能应付我们家这个月的生活开支吗?”

刚才还不以为然的鹏鹏,此时在摇头。

元旦那几天,我和妻子分别给发请柬的朋友和同事快递去了花篮,并在他们办喜事时,打去电话或发手机短信表示祝福。

一天我领着鹏鹏去朋友家。在他家,我和鹏鹏欣喜地看到,我们用特快专递送给他的花蓝,被摆在房间显著的位置。回家后,鹏鹏感慨地对我说:“爸爸,看来咱们的新礼仪还不错。”

走出交际怪圈,儿子懂得了“君子之交”的真谛

每年春节是压岁钱和红包大比拼的日子,亲朋好友间拜年,总忘不了要给各家的孩子一个大红包,且这种大红包的数额,有逐年增加的势头。这样做的结果,不仅给大人增加了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还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

2010年春节前夕,我对鹏鹏说:“从今年起,爸爸想对压岁钱来个改革。”鹏鹏问:“怎么改革?”我告诉他:“爸爸妈妈不给你压岁钱了,而是任你选择一份喜爱的礼物,比如足球鞋、课外书籍或者MP3等,你看可以吗?”“太棒了!”鹏鹏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春节7天的走亲访友,我也采取了“新送礼方式”,不再直接给亲朋好友的孩子压岁钱,而是送一些小礼物给他们。与此同时,我也让鹏鹏不要随意接受亲朋好友的压岁钱。春节压岁钱的“改革”,我再次让鹏鹏感受到了“新送礼方式”的种种益处。

2010年12月29日,又到了鹏鹏的生日,这年的生日,他没有向我和妻子提出去酒店搞隆重的宴请仪式,而是同意我们在家里搞一次颇有“情调”的烛光晚餐,鹏鹏亲自动手布置了烛光晚宴的现场,我亲手做了六菜一汤。就在我们三口之家欢欢喜喜地举行生日庆典之际,有人敲门,是邮局的快递员,他把一个大盒子送到鹏鹏的手上。鹏鹏接过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个生日大蛋糕和一个八音盒,“祝你生日快乐”的音乐立刻响起……

不一会儿,鹏鹏又先后接到了几位同学打来的恭贺电话。瞧见儿子满脸幸福的表情,我知道,鹏鹏已经把我们家的“新送礼方式”传递给了他的同学们。

交际礼仪篇7

关键词:礼仪教育;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作用研究

一、礼仪教育与人际交往能力的必然联系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是个人思想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律己、敬人的过程。礼仪素养教育的内容包括个人礼仪、校园礼仪、社交礼仪、中外礼仪、求职礼仪和网络礼仪等。

人际交往能力指人们在人际沟通时,妥善处理组织内外以及周围环境各种关系的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个人在社会立足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个人只要同其他人交往,就不能不讲礼仪。因为礼仪是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的调节器和润滑剂。运用礼仪除了可以使个人在交际活动中充满自信、胸有成竹之外,还能帮助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更好的表达尊重和友好,增进了解与信任。在交际中,周到的礼仪能够使交际各方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营造良好的交往气氛。所以,礼仪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反之,如果在人际交往中粗鲁无礼,容易使人产生否定情感,从而阻塞人际沟通的心理通道。

因此,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点是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提升的教育,让学生在提高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的基础上,更懂得运用形象管理技巧,以及得体的言谈举止和适宜的处事方式,在人际交往中赢得赞许。“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告诉我们礼仪教育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相辅相成,是大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人生幸福的基本必备的条件。

二、礼仪教育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

(一)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们渴望获得情感交流和个性肯定,但由于他们社会经验、交往能力不足等原因,常常出现自卑、多疑、敏感、嫉妒等情绪体验,进而容易导致人际交往受挫,产生交往障碍,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礼仪教育中所涉及的个人礼仪、社交礼仪、校园礼仪等内容的学习,能够普及礼仪基本常识和交往技巧,有助于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自信心和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和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趋密切,充满朝气、志向远大的大学生在做好专业学习的同时,更需要接触和了解社会,更渴望参与社交活动。在这过程中,大学生们如何做到知礼、守礼,如何运用合适的交际礼仪提高自身吸引力等问题,通常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心理困惑。因此,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如:服饰礼仪、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座次礼仪、名片礼仪等,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规范,不断提升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礼仪作为一种非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习俗习惯、道德规范等内容,是调节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准则。当下,高校中比较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引领,常常忽视基本礼仪素养教育,容易产生大学生礼仪知识匮乏和自我约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断引导大学生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实现大学生内在道德品质和外在礼仪形式的有机统一,不断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

三、礼仪教育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的途径

(一)调试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障碍,强化积极交际心理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常常存在着文化习俗、心理和社会地位等障碍,其中,心理障碍是人际交往能力较缺乏的大学生的“坎儿”,刚刚进入高校或者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存在自卑、自傲、嫉妒、猜忌、羞怯等心理体验。在这些心理体验中,自卑最为突出。而笔者对于所在地市几所高校的问卷调查和随机访问中发现,大学生内心自卑的主要来源是对自身形象的不满意。

因此,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自卑心理的疏导,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训练,从仪容、仪表、仪态等方面,首先让学生悦纳自我;其次,让学生了解自我形象的优劣势和学习形象管理的技巧;第三,让学生常常使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能行;最后,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相互学习、鼓励和赞扬。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我审视、完善自我形象,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变得自信、谦虚、从容,不断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多学科知识融合,促进大学生个人“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礼仪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从人际关系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角度,剖析“第一印象”给交往对象带来的效应,让学生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中领略到礼仪“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等知识在人际交往中的巨大力量,引导学生用好塑造良好印象的重要工具——社交礼仪,促进学生在不同场景进行个人形象塑造,不断获得交际的成功。

(三)动态细微处夯实培训,引导打造自身魅力

微笑是特殊的情绪语言,它是人际交往中最富吸引力、最令人愉悦的面部表情。它不但表现着人际交往中友善、诚信、谦恭等美好的感情因素,而且反映出自信、涵养与和睦的人际关系及健康心理。社交人员的形象展示离不开微笑的运用。例如,微笑让北京奥运会的礼仪小姐成为中国的“名片”。因此笔者在礼仪教学中将微笑训练作为教学重点,从口眼结合;笑与情、气质的结合;笑与语言结合;笑与仪表、仪态结合4个方面训练,以笑助姿,形成完整、统一、和谐的美,不断展现青年大学生友善、谦恭的人生价值观和青春魅力。

(四)重点锤炼敬语运用,交谈礼仪促学生人际交往

交谈是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最直接的途径。一个人说话交谈的水平,对塑造自身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大学生对交谈礼仪基本知识掌握欠缺、运用匮乏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何说、如何听的规范不甚了解。笔者在教学中对如何正确的说(普通话练习等)、如何清晰地说(包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握潜在的语义和逻辑等)、如何礼貌的说(如何善于倾听、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等)、如何幽默地说(幽默艺术学习等),都分别进行了细致的学习和练习,收效很好。

四、总结

总而言之,人际交往能力的高低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具体表现,关系到大学生的生涯发展。大学生应该十分重视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为,礼仪教育让大学生能够“知书达礼”,最终实现知礼、守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度”的效果,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交际礼仪篇8

1舞会穿着的选择与参加舞会前的准备

参加舞会,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必须穿着整洁得体。服装的选择依据场地及舞蹈的形式而定,除了不失礼节外,又必须兼顾个人在跳舞时的舒适和安全。

女士宜穿裙摆较大、长及脚踝的裙子,使舞姿更飘逸动人。职业套装一般不适宜于舞会。女士们不要忘记戴上华美的首饰,让它们在五彩斑谰的灯光下闪亮。舞会大都在晚上举办,所以要化晚装,再抹上宜人的香水。正规的舞会上,头发最好盘起来,梳成发髻;参加一般的舞会,则发型随意,可以是“清汤挂面”式的直发,也可以将长波浪吹得莲蓬松松的。穿上高跟鞋,可以使女士的步态、舞姿更动人,还可以避免穿长裙显得拖沓。

男士则要穿比较正规的西装,如:符合西方传统的深蓝色、灰色西装。灯芯绒或格子呢的肘部打补丁的休闲西装不宜出现在十分正规的舞会上。即使是夏天,男土也得穿长裤去参加舞会,穿西装短裤、沙滩裤去跳舞是不礼貌的。男士还要把头发梳理整齐,胡子剃干净,皮鞋擦亮。

越是正式的舞蹈中,所穿着的服装就越正式。例如参加一个纽约市的慈善舞会,男士可着任何无尾半正式礼服,女士则穿着晚礼服。而若是一个当地的舞蹈课程或研习会,穿着舒适方便,以便专心学习即可。

在不同的舞蹈场合应有相称的服装及形式,在阿根廷探戈舞中就要求极度的盛装,而土风舞又截然不同。每一个舞蹈都像是进入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如果你想溶入它们,并享受不同文化习俗的乐趣,不妨展现其差异的形式。

当你有幸接到西式邀请函时,请注意邀请函上对服装的要求,以下是一些穿着上的法典:

白领结:男士著白领结是穿着中最正式的一种。它包括黑色燕尾服,相(Whitetie)称的长裤,双裤管外侧加两条饰带,白背心,及浆硬的的竖翼领衬杉,女士则着全长的晚礼服,可能的话低胸,裸背,再加及肘长手套更佳。

黑领结:男士著无尾半正式礼服,相称的长裤,双裤管外侧饰缎带,并(Blacktie)加腹带,结领结,所谓的"blacktie"并非指黑领结,而是与腹带色彩搭配的领结,女士则着晚礼服。

正式舞服:男士著西装打领带(目前搭配如"猎装"的非成套西装外套取(Formal)代正式西装外套是可接受的穿法),女士则着晚礼服。

非正式舞服:适合练舞、上课、研习会,穿着以舒适为佳,但勿着短裤、运(Informal)动鞋,男士著素色T恤、套头背心、套头毛衣、宽松的裤子,女士则有更多选择,运用个人对流行风尚的想像,但可别忘了带舞鞋。

舞会上的穿着上除了顾及个人的安全舒适外,也该令舞伴轻松愉快的享受共舞的乐趣,请留意下列几点:

a.不管是多非正式的舞,请穿舞鞋,别穿运动鞋或任何胶底鞋,因为它会黏在地板上,当你做转或旋转时会导致膝盖受伤。

b.避色穿无袖或吊带的衣服,尤其在较活跃的舞中,因为触摸到舞伴湿漉漉的及肤并不是件愉悦的事。

c.女士的配件如大耳环、手表、胸针、长项链、大皮带头,在舞池中都是危险物品,它们都可能勾到舞伴的衣服或刮伤、碰肿,都是麻烦的事。

d.袖口低于腋窝的衣着并不合宜,尤其拉丁舞中男士常借助女士的背部,一不小心就会抓到宽松的衣袖。

e.女士长发应往上扎好,或梳理服贴,否则在转圈时头发甩到男士的脸可不好玩。

如果参加“迪斯科专场”舞会,装扮就不必受以上约束。T恤、牛仔裤,超短裙、运动鞋都可以穿,人们只求在扭摆中宣泄得酣畅淋漓,领带、高跟鞋反倒成了累赘。

无论参加什么舞会,舞会前不要吃蒜、韭菜等带刺激气味的食品,也不要喝酒或大量吸烟,最好漱一下口,或嚼几片口香糖,否则满口异味会使你的舞伴受不了的。

2.邀请舞伴的礼仪

如何邀舞?

邀舞时请用下最惯用句:

我可以请你跳这支舞吗?Mayihavethisdance?

你想跳舞吗?Wouldyouliketodance?

我可以请你跳这支华尔滋/伦巴/探戈吗?MayihavethisWaltz/Rumba/Tango?

我们共舞好吗?Shallwedance?

想要跳舞吗?Caretodance?

一般由男士邀请女士跳舞,男士可以走到女士面前,目光温和地注视着她,微微欠一欠身,礼貌地问她:“我可以请你跳舞吗?”当听到女士说“可以”的时候,男士则试探性地伸出右手,如果女士并没有马上把手递给他,他可以顺势说一声“请”,然后让女士走在前面,由她在舞场中选一个地方,再由男士带着她跳舞。一曲终了,男士应把女士送回原来的座位,向她表示感谢或称赞她舞跳得真好。

随着习惯的逐渐改变,即使在很正式的场合,现在的女士们也应该感到很平等自在的邀请男士共舞。当你想邀请的舞伴是在一群人当中,这时邀舞时可用视线接触,确定对象,以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被邀请的对象。

对于拟邀请的对象,应确定当时他(她)心中准备想跳舞,当然它并不立即明显,但凭个人判断及常识,当对方正与人夜谈或耳语时不适合去打断他们。如果女士不愿意和某位邀请者跳舞,或不熟悉某种舞步而不想出丑,或确实想休息一会儿,她可以借一些理由推托,如:“对不起,我觉得有些累,想坐一会儿”,“谢谢,不过我的朋友正在找我,我只好失陪了”。女士面对男士的邀请,千万别不声不响,无论是出于顺腆还是出于傲慢,男士都会觉得尴尬。女士婉转拒绝某位男士的邀请后,一曲未终,不要和别的男士共舞。

有时当两位男士不约而同去邀请同一女士共舞时,男士请勿自打退堂鼓,说:你先,你先....那可能会令女士感到不悦,这时较理想的做法是,让女士自己做选择这支曲与谁共舞,而有风度的女士应该把下一支曲保留给另一位男士。

3.共舞礼仪

共舞时要时时注意自己仪态。正式舞会上,在较激烈的舞后应到化妆室擦干汗及补妆,男士可多带衬衫以便需要时替换。

跳舞时,一般由男士带领女士跳舞,女士应密切配合。无论舞步姻熟与否,男士应带领舞伴与舞场中其他人的舞蹈方向保持一致,一般按逆时针方向绕行,而不要在舞场中横冲直撞。

跳舞时,若不小心踩了对方的脚,应马上说“对不起”。男士不要因为紧张而把舞伴搂得太近,或把舞伴的手握得太牢,这样容易引起误会。女士也要放轻松,不要把全身的分量都压在舞伴身上。如果女士发现舞伴故意搂紧自己,或某支舞曲放个没完没了,使自己很不耐烦,女士可以不失礼貌地说:“我累了,想回座位上去。”一曲结束,男士把女士送回原来的座位,互相致谢。

上一篇:公关礼仪论文范文 下一篇:大学生礼仪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