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11-13 02:22:59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语域偏离,喜剧小品,幽默

一 语域及语域偏离理论

语域理论起源于应用语言学的“语言变体”的概念。根据韩礼德的界定,语域指的是“语言的功能变体”[1]。所谓功能变体,就是因情境语境的变化而产生的语言变化形式。情境语境指语言活动的直接环境,包含三个因素,即语场、语旨和语式。

语场即为话语范围,主要指交谈话题以及场地等情境因素。语旨即为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和语言活动的目的。语式即话语方式,指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2]论文提纲怎么写。

语言的运用必须适合各自的语言环境。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会为了某种特定的语言交际目的而部分或整体借用另一语域中的语言形式,这就产生了语域偏离。语域偏离是一种文体中借用其他文体或语域的表达方式[3]。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经常会出现语域的转换和语域混合或语域借用的现象,指一个话题借用另一话题的语言形式特征,形式上常体现为语言使用者使用的语言不符合他所处场景的任意一个因素,如在谈论一个话题时使用另一话题的专业术语或表达格式,或在正式场合或严肃的话题中使用非正式的语言,或在口头语言中使用书卷气十足的正式语言,或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话语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及身份地位,都会给人造成不得体、不协调的感觉。这种不得体、不协调的语言即语域偏离[4]的现象。

二 喜剧小品

喜剧小品是中国大众雅俗共赏、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形式。小品之所以受欢迎在于演员滑稽可笑的表演和风趣幽默的语言。言语幽默是喜剧小品的核心艺术手法,是喜剧小品的生命线,是喜剧小品吸引观众的重要艺术手法。随着喜剧小品的日臻成熟,小品中的言语幽默也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谢旭慧在其硕士论文《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中以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特点和策略。[5]谢旭慧、牟玉华在《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语音手段》一文中分析了构造喜剧小品语言幽默常见的语音手段,包括压韵、别解、飞白、不规则停连、方音土调的运用等。邓梦兰在《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一文中分析了喜剧小品幽默风趣的表达效果,产生于对语言世界的语音、语义、语法、语体等各种层级结构中的“偏离”手段[6]。

本文主要运用语域偏离理论,选取小说剧本“唐僧收徒”来分析通过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产生的幽默效果。

三 语域偏离理论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幽默效果

1.语域转换

语域转换,指的是讲话者从一个语域转入另一个语域,如秘书把领导的口头演讲稿改写成新闻广播稿,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听众由原来的专家同行变成了初学者而导致发言人对发言内容所做的修改[7]论文提纲怎么写。

观音:悟空!

悟空:又是你?这五百年来文学艺术论文,你每个星期都要来一次,你知不知道你很烦啊?

观音:这就是你的错了,我今天来是要告诉你一件好事的!

悟空:要不是放我出去,免谈。我现在很忙,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邀请我做形象代言人, 特奥会都请阿诺德了,我只是挣些零用钱而已嘛。

观音和悟空都是古时之人,悟空对观音一直都是毕恭毕敬的。但是在这个对话里,悟空和观音的对话没有了尊敬的意味,还有一些不耐烦的意思。属于语旨转换。这样的关系转换让人感觉很搞笑,起到了幽默的效果。

另外他们之间的对话本来应是用古文的形式,但是却用了纯现代的语言,如“免谈”“挣些零用钱”文学艺术论文,具体来说属于语式转换。

悟空:那你今天来是要告诉我什么呢?

观音:你听着。(说话间,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 ……孙悟空,男,因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行山下,现经天竺地区街道管理委员会全体大妈举手表决,将此人指派给唐朝一僧人做徒弟。

这段中,观音把孙悟空要给唐僧做徒弟这一事用现代的任命某人官职的形式宣布出来,属于语场的转换,使古代的故事具有了现代的意味,让人忍俊不禁。

2.语域混合

所谓语域混合,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域在同一个语篇中交错使用的现象[7],如在白话文中混入文言文文学艺术论文,在书面表达中混入口头表达。

悟空:大山?要不是为了给如来一点面子,我早就变成一只苍蝇飞走了。只是住在别的地方还要收费,这里山清水秀,又有观音MM来看我,我就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回来睡觉了?

观音:那你今天为什么没有上班呢?

悟空:双休日,understand?

观音:SURE!

在上面一段对话中,既有白话文又有英语,具体的说应该属于语式混合,虽然感觉有些无厘头,但是却可以博得观众一笑,起到幽默的效果。

3.语域借用

所谓语域借用文学艺术论文,指的是讲话者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使用了与已选语域不同的语域,比较常见的是在讲话过程或行文过程中借用其它语域的某个说法[7]论文提纲怎么写。

悟空:这难道就是江湖中失传已久的“摇头咒”?

唐僧:不错,这摇头咒你一经听过,你就会立刻上瘾而无法自拔。一日不听就会筋脉倒流;两日不听就会周身溃烂;三日不听就会气血两亏,脸上长出黄褐斑,前列腺肿大,还会伴有更年期症状,就算吃了哈尔滨制药六厂生产的盖中盖口服液也救不了你了!

悟空:好狠毒!

唐僧:呵呵,正所谓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

在这段对话中,唐僧借用现代的广告词,把紧箍咒的作用描述一番文学艺术论文,令人印象深刻。同时还伴随着对现在一些广告夸大其词的讽刺,让人笑,促人思。

四结语

语域偏离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在语言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域转换,混合和借用通过改变语场,语旨和语式来违反语域常规,起到幽默的效果。喜剧小品的幽默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来实现,但是语域偏离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小品剧本“唐僧收徒”,更好的展示了这一点。还有很多的例子,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The user andusers of language”in M.A.K.Halliday,A.McIntosh and P.Stevens.(eds.)The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J].London:Longman,1964.

[2]胡壮麟,朱永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J].London:Longman,1969.

[4]Leech,Geoffrey.ALinguistic Guide to English 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5]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6]邓梦兰.喜剧小品语言世界的“偏离”与“幽默”[J].宜春学院学报,2008(6).

[7]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2

【关键词】体验式英语教学 体验 艺术类专业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已被全国很多高校所接受并运用与教学实践当中。因此,本文将“体验式英语教学”引入到艺术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建立一种适合于此类学生的英语教学模式,对艺术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类专业学生特点

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艺术素质的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相比其他专业本科生来讲,艺术类专业学生有其自身的特点:1.英语基础薄弱。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安排主要以专业课为主,且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这就导致艺术类学生语言知识水平较低。2.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但缺乏自律性,难以持之以恒。因此,结合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建立一种适合于他们的英语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体验式教学概述

体验英语学习是在体验式学习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其核心理念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真实或模拟的语言学习活动,获得语言体验、反思总结、增加信息、体验成功和快乐。

1.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理论认为体验构成了所有学习的基础。较为完整的体验学习理论由大卫・科尔博(David Kolb)提出的。他在《体验式学习》一书中强调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认为“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提供了一种教育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并强调了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工作和事业发展机会来培养个人的发展。”一般来讲,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是指学习者直接通过体验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知识的能力。

2.体验式教学特点。体验式英语教学是在结合当前体验式学习相关理论研究而提出的,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基础”,强调“learning by doing”,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验语言,掌握语言技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强调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关系中,学生处于中心位置;在学习者和外部世界的真相关系中,学习者处于中心位置。“以任务为基础”要求教师在设计语言情境及任务时,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由此可见,体验式英语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这一点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

三、艺术类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

1.创设语言体验情境。体验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前的预设准备。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相关的语言素材及情景素材,包括图片资料,音影资料、以及主题相关的词汇、文化背景资料等。英语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且考虑其将来工作中的需要。另外,情境的设计也需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语言水平。要做到这些,教师不仅需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而且要结合教材,并在两者之间把握好平衡。

2.小组合作模式。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必须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能体现交际功能。而互动是交际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一系列任务,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针对艺术专业的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采取小组互动的模式,更能引起学生兴趣,使得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自主体验,完成知识内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侧重语言形式知识的运用,而且还应突出语言交际性。

3.教师角色的改变。体验式英语教学摒弃了教师作为“灌输者”的做法,而转变为组织者,管理者、鼓励者。学生有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知识建构者。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自然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交际能力。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更适合艺术生的学习特点。艺术英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主动引导学生积极构建知识。

4.建立合理评估体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是有效体验的重要环节。体验式英语教学评估体系要打破之前传统单一的评估,建立多元化的评估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如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试、学生自评和互评、建立学习档案、座谈等结合起来,做好对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的反映。只有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评价才能对教学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进一步推动教学的发展。

四、结语

艺术类专业学生是不可忽视的特殊群体,对于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外语学习,首先必须有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和动力。鉴于艺术类专业本科生独有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交际任务型的理念更能满足艺术专业学生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做进一步的探讨和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金艳,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多元评价[J].中国外语,2010, (1):68-7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3

论文摘要:本丈通过对广西高校艺术专业毕业生和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了解艺术专业李生英语应用能力杜会常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新时期高校艺术专业在校生培养过租中的英语教学探索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在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策荣和国际交流的全面发展,对艺术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提出了新的要求。“艺术无国界,艺术家更孺要有参与国际交流的能力·一在中外艺术交流中,要能用世界的语言,讲中国的故事,把中国的艺术,用国际化的语言,介绍到全世界。因此,英语能力已成为艺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索质条件之一,成为艺术专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然而,在我国高校,艺术专业属于特招专业.高校艺术专业中的很多学生,往往是因为该专业的招生门槛对文化科目要求特别是外语耍求较低才报考该专业,结果招进来的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大多停留在初中、甚至小学水平,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的只占少数。结果导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产生基础不扎实、自学能力差、学习兴趣低落、厌学情绪浓厚等种种不良后果。所以,担任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常常感到勉为其难。“没有良好的外语墓础,势必影响学生未来的视野和发展可能。…艺术类学生外语基础薄弱是我国当代艺术教育的一个普遍问题,这与我们国家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形势很不适应。墓于以上背景,本次调查旨在探索出一种能适合此类学生的英语学习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依据

(一)动机理论。所谓动机,就是激发人们去实施行动的动力,并指向一定的目标。城把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动机来自外部,通常指动机与学习者前途直接相关.包括与学习者将获得的薪水、奖金、工作岗位的安全性、各种物质条件等利益相关;内在动机指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来自对英语语言或文化本身的兴趣,学习者希望通过成功的学习获得自我满足,进而达到自我完兽和自我成长。

    (二)输人假说。美国语言学家邝目翻的“输人假说”认为,决定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关键因素是接触大量有意义的、有趣的或是相关的第二语言输人材料。认为单纯的语料输人是不够的,学习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输入”,这是指输人的语言材料必须是学习者可以理解的,不可理解的翰人对学习者无用,只是一种噪音。因此,输人还要有趣味性或相关性,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

    (三)“输出”理论。的提出了艳出理论,即通过口头或者书面语言的产生,学习者就能习得或学习语言。swain 认为,仅有语言输人对于习得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是不足的,要习得一门语言。必须鼓励学习者进行语言输出,并且在使用目标语时注重语言形式的正确性。然而,仅仅鼓励学习者说和写也是不够的,因为他们必须要通过交互式交际、回馈和对语言问题的注意,从语义处理层面深人到句法处理层面。“箱出假说”指出语言抽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擂入的理解和巩固。由此可见语言输人与语言输出的紧密关系。

    (四)专门用途英语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理论。从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来看,一般用途英语 ( English for Gen-eial Purposes,以下简称EGP)和ESP成为英语教学和研究的两大主流。伴随着英语成为最普及的国际交流工具,英语逐渐与职业、学业和就业等相关的多种需求联系起来。ESP就是与某种特定专业、科目或目的相关联的英语。它有两个明显特点:具有明确的特殊目的性,应用于特定的职业领域;具有特殊的内容,即专门化的内容。

    二、研究方法、数据及分析

    调查对象来自广西部分高校艺术相关专业的已毕业学生,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效问卷191份。被调查者有学校教师、各类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员工及自由职业者。他们毕业于5所广西院校、18个专业.包括美术、设计、中国画、音乐、舞蹈、文化艺术管理等。问卷中问翅的设计以“是否储求.、“需求什么’、.而求是否得到润足”为三个基本点。第一个问题调查毕业生“是否摇求”使用英语,第二、第三个问题各自包含八个小题,分别调查毕业生“需要什么”英语内容、毕业生的英语水平能否“满足”前面的需求。

从以上兰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礴要用到英语,这是动机;工作中使用比较多的是常用听说、有关专业内容的听说、有关专业内容的翻译;总体上.与专业有关的英语比常用英语的使用比例大;从英语水平看,毕业生对自己的各项英语水平评价较低;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英语的水平低于常用英语的水平,其中关于专业内容的听说的水平是毕业生评价最低的。

    在这次调查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毕业生对有关专业内容的英语.无论是听说、翻译、写作、阅读的使用和需求都比较高,基本上超刘口寸各项常用英语的需求。另一方面,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专业方面的各项英语水平较低,甚至低于常用英语的水平,还无法满足他的需求。这说明广大毕业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比较薄弱,也可以看出当前对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英语应用能力。相对而盲,由于高校长期以来在教学中注重了通用英语的学习,强调了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毕业生在这些方面的水平评估较高,而在有关专业内容的英语和口语、听力水平则重待提高。

    三、启示

    (一)以需求为导向,加强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大学英语的教学之间存在着社会需求与教育的错位。由于资金、设备、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都投人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到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去,而对专业教学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人。这使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实际上变成了通用英语的独角戏,抑制了学生用英语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大批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各种专业人才,实现英语作为工具的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仅让学生学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英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能应用到专业工作中的英语。专业英语的发展是大学英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英语发展的最终归属。因此,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专业英语的重要性.把专业英语放在和墓础英语同等重要的位,认丈研究其裸程设里、教学管理、师资培训等。

    (二)提高语言翰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语言物人的主要途径是课堂,主要形式是教学输人,主耍内容是阅读材料,而我们目前的大学英语阅读和听力教材相对固定,内容往往滞后于时代,而且作为通用英语.它们的内容大都与学生的专业无关,因此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语言和学生的需求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Krash即的“输人假说,,粉人要有趣味性或相关性,还要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和口味,这样学习者就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地习得语言。因此,让学生接触一些真实的、将来的工作很可能用到的、关于自己专业的语言材料很有必要。

    (三)强调学生的语言翰出,重视输出质量。乐佣的“翰出假说,指出语言愉出能强化学习者对语言翰人的理解和巩固。相对而言,中国的外语教学一直较重视语言箱人,而忽视语言抽出,这就导致了学生口头表达、写作和翻译能力的相对薄弱,这从前面的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得到论证。“当学生发现经过长期学习所积累的语言知识不能自然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时,他们那种学了无用的失望忿是很强烈的。因为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和语言水平,最需要的是有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的机会,有强烈的文际和使用语言的愿望小。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语言抽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重视语言柏出,并注重提高其质t。除了开展对话、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回答问题、分组辩论等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大胆采用国外通行的研究型学习模式,鼓励学生自选与专业相关的研究主题,搜集有关资料,以学生用英语发言或上交研究报告等形式休现研究成果。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为发言或写作作充分的准备,提离语言抬出的深度与准确度。

    (四)围绕专业特点,不搞大而全,突出少而精。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就业裕求,遵循少而精的教学原则,最大化地扩展专业英语的接受以及应用程度。艺术专业英语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它绝不是美术、音乐、舞蹈等诸多方面专门词汇的堆砌,而自有其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语言结构等,以及独特的文体风格等等。因此,艺术专业英语教学应始终坚持以英语语言训练为基本宗旨,以专业知识为中心内容,一方面教师精讲,另一方面学生多练,绝不可走回“满堂灌”或“哑巴英语”的老路子。从而使我们的课程更适合学生尽快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的要求。

    四、结语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4

摘要:本文欲通过分析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的跨文化性意识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从以人为本的人文角度探索英语学习的动机、方式及方法内在动力,探讨其对教者与学者乃至对世界民族文化交流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美学艺术,跨文化意识,艺术语言,文化的共性,激发动机

  

一、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可以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与对方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的时候,语言的交际性才会被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诗歌、美术、设计及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文化又或是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大都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性,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与实用价值的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他将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artistic language-perceptual appearing by object concreting)。杨育彬则将艺术语言解释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而从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基本的生存及营养素材。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艺术语言学虽是骆小所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他却将该学科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认为艺术语言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骆小所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成为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型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可以称之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中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与创造,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包括演讲、歌唱及诗歌的朗诵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诗歌及各类音乐等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性及跨民族、疆域的共性,就像是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或是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甚至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及技巧)的互通性。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蓝调、传统与民间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诗歌以及美术(包括街头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现场艺术、平面等各类设计、手工艺与应用美术等等)外,还有戏剧[如古典歌剧、音乐等现代剧、现场喜剧(live comedy)、马戏]、文学艺术(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记、短剧、电影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节、奖项、艺术家电影(artists film)、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如正在流行的与摇滚乐、电脑技术、表演艺术或者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等等。这些林林总总有关艺术语言乃至语言艺术方面的主导和主流文化,可谓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享。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他的语种或语言所取而代之,如以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取代,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自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大力宣传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就如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地做到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类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激情和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等许多的语言就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aesthetics)艺术魅力。它的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风骚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的。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esperanto: a. esperanto b.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④。

2.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英国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言行举止得体而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作为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电影、音乐、戏剧及文学艺术中获取充足的兴趣和满足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欲望,在丰厚的知识海洋里得到思想的升华,也可以从摄影、绘画、雕塑乃至动漫甚至电脑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慰籍与思想文化的充实与满足。或许,我们更应该为开放与激发思想的灵感与源泉,让学习英语变成英语戏剧的欣赏与小品表演、歌唱及其他的艺术演绎等等,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自然优美的旋律作为朗读或朗诵的背景或伴音配乐,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手法来加强英语教学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思想教育。譬如学唱英语歌曲或是学习极具艺术美感的英文斜体书法等等。这些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如今,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巨龙正在慢慢的苏醒,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中。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既然英语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 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莫塞,水天同译. 英语简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7]钱泽英. 浅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5

关键词: 电影配音 艺术类学生 英语口语教学

艺术类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语音不准,语调不正,词汇量不够,英语口语交际水平与实际的需要相差甚远,“哑巴”英语现象普遍存在。如何激发艺术类学生的口语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语音、语调,以及形成良好的语感都是艺术类英语口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认为电影配音不失为艺术类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电影配音教学模式是把英语电影中包含一定语言信息量的部分截选出来,消除原声并保留背景音乐,让学生分角色把影片台词以配音的形式重现。其优越性就在于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及延续性,既可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长,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有效的学习策略。

一、艺术类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艺术类英语口语教学一直处于举步维艰的瓶颈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以专业课成绩为主,文化课录取分数明显低于其他专业,这就造成艺术类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尤其是英语课的现象。从高中开始,多数艺术类的学生就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专业课的学习。进入大学阶段,由于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他们的课程安排主要以专业为主,而且占极大比例,课后作业负担重,更是无暇顾及英语课。由于缺乏练习,学生往往很难将学到的词汇用在口头表达中,从而造成无话可说,勉强开口往往也是结结巴巴、错漏百出。

其次,“讲解-练习-运用”的单一口语教学模式看似体现了教学的规律,实际上却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在没有语境的情况下做大量机械的替换、造句练习。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只会让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根本无法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艺术类学生表现欲强,活泼好动,比较感性,善于形象思维,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这些特点造成了艺术类学生厌恶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渴望表现自己,喜欢轻松、活泼、自由的课堂氛围。

二、电影配音教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一个分支,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1]。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2]。情境、协作、交流、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电影配音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同伴间的协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电影配音的教学实践

通过电影配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排练阶段、课堂表演阶段和随堂评估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英语水平进行分组,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英语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可以承担戏份较重的角色配音;英语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承担一些次要的角色配音,尽量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样自然能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消除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和自卑心理,从而达到提高英语口语水平的目的。一般每组三至四人,最多不超过五人,并由其组员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召集、排练等事宜,以便使各自的工作有序进行,每组表演10至15分钟(包括影片介绍、原音播放及配音表演三个环节)。其次,要进行影片的选择。这个任务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放开让学生自己寻找喜欢的电影片段做素材,教师负责对所选材料进行把关。在把关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帮助学生选择一些情节简单、内容积极健康、语音语调清晰地道、语速适中、文化内涵丰富的影片。动画片或者生活片都是不错的选择,因为里面的发音通常清晰可辨、语速适中、言简意赅,排除暴力、血腥、恐怖、。最后,就是评分标准的制定。一般来说,以10分为满分,其中,语音的准确性2分;表达流畅性2分;与电影片段场景配合的语调、语速2分;配合默契度2分;整体效果2分。

(二)排练阶段。

排练是整个电影配音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首先要对所选影片进行剪切制作。学生可以利用绘声绘影、Windows Movie Maker等软件进行电影剪切,消除原声并保留背景音乐,电影片段的长度一般以五分钟左右为宜。其次学生需要反复观看影片片段,收集相关资料,把握角色性格,以及模仿片中角色的语音、语调、语言习惯及发音技巧,这样自然就延伸英语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单个练习成熟后,还需组员之间进行多次磨合,以便整体地把握电影的感情基调,做到协调统一。在排练过程中,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理解障碍,更好地学习并掌握强读弱读、爆破、连读等语音技巧。演出的成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这正好对学生有外力作用,促使他们注重口语方面的练习,同时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课堂表演阶段。

各小组按照抽签顺序上台表演,每组先由一名学生借助PPT用英语对所选影片的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剪切部分的配音角色进行介绍,然后是原声播放,接下来去掉原声进行配音表演。在实际配音表演中,学生会出现忘词、对不上口型的现象,但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演出,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四)随堂评估阶段。

配音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评委和教师一起为各表演小组打分,同时教师也要及时作出总结性讲评,主要肯定成绩,同时应指出存在的问题。然后由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发表见解。在讨论环节,应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表达,这样有助于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真正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四、电影配音教学的作用

(一)创设真实语境,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口语教学模式只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引发学习动机的最好老师[3]。电影配音为英语口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以丰富的画面、生动的情节、鲜活的语言、真实的情景,创造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把学生拉进电影所呈现的语言世界里,在享受的过程中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为了更好地为影片中的人物配音,学生会通过网络、报刊、图书资料翻阅大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甚至主动地向老师请教。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自然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培养有效的学习策略,以便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二)主动学习,模仿地道的英语发音。

学习英语,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很多艺术类学生的语音不准、语调不正,除了最初英语学习中音标学习没有牢固掌握,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语言环境,英语发音学习需要通过不断的模仿、练习才能取得效果。影片中的语言纯正地道、发音清晰准确、图文并茂、原汁原味,自然使其成为模仿发音的最佳范例。电影配音不仅能达到通过模仿而习得地道的语音、语调的目的,更使学生切身地体会到应用语言的成就感[5]。

(三)增加词汇量,丰富表达方式。

英语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英语水平的高低及英语应用能力的强弱。目前学生的词汇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教材习得的,而教材本身存在覆盖面窄、使用周期长等弊端。一味地背记已然退出历史舞台的单词,硬“啃”已经过时、老套的日常交际用语,只会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无法接近现实生活。电影配音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既有语言环境中积累大量教材以外的词汇,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常用、经典、地道的口语句型,了解原汁原味的语言表达,继而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四)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就是深入了解某种文化的过程。学习者只有了解目的语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才能正确地理解和使用语言[6],实现有效的文化交流。但一直以来,受教学进度和书本知识传授等规定的限制,教师往往长于进行按部就班的语言和语法等知识的教学,而疏于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就造成学生对语用知识和中西方文化差异,尤其是对西方的深层文化缺乏了解和掌握。电影配音教学是导入英美文化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学生从具体的场景中去真实体验不同的文化,远比讲解式的文化导入来得深刻生动[7]。通过电影配音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形成文化洞察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避免在交际中的文化误解。

五、结语

电影配音教学摆脱了传统的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束缚,为英语课堂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通过欣赏、分析、配音模仿等动态的学习过程,巧妙地将电影中的语言载体作为口语素材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在“声、光、色、像”构建的立体语言环境中,自觉、自主地学习,从而全面提高艺术类学生口语的实际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新.基于英语戏剧表演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证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1(4):141.

[2]王久华,姜艳.新高等英语教学导论[M].银川: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7):188.

[3]王凌燕.浅谈对艺术类英语学困生进行有效教学[J].价值工程,2012(8):210.

[4]张忠魁.电影配音在口语教学中的尝试[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2(2):20.

[5]于超,齐聪.电影配音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8.

[6]齐戈,魏春梅,杨永艳.英语教学法改革与实践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5):218.

[7]周艳.电影片段在口语教学中的应用[J].电影文学,2010(10):143.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6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克服语言障碍,是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

的基本前提。因此,在艺术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引进优秀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必然要求,是传统文化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这也必然要求我们的教学方式有所创新,至少要掌握一门国际化的交流语言。那么什么是“双语”?准确地说,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

二、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从人类文艺发展的阶段来看,21世纪是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主义对立融合的时代,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主流的时代。被时展促发而逐渐醒悟的艺术教育开始观念和体系上的变化,这就大大拓展了僵化的思维模式,从各门类教育加强艺术文化的教育、艺术教育增加文化和跨学科教育都显示了一种变化趋势。但不能不看到目前良好的艺术教育观念变化后面,也严重存在着把“艺术教育”简单地局限于国内,没有把传统的艺术教育与现代新兴的思潮相结合,不能走出去,不能将自己的思潮用大众化的双语转化为国际文化,因为这也正是当前艺术教育的弊端,这也突显出双语教学在艺术教育中的必要性。

现代艺术教育继承了传统艺术的精华,同时在社会大炉中也提炼了更多的元素,它需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发展,不断的进步。也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延续下去,创新使得艺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了,就艺术教育来讲,他的国际化程度已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从艺术的起源到今天,他的大半成就来自国外,英国、法国是艺术的真正殿堂,那么又要如何将这些精华吸收到中国来呢?如果语言不通,又从何谈起艺术教育国际化呢!因此,艺术教育的趋势表明双语教学是势在必行的。

三、现代艺术中运用双语教育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艺术教育的方向、培养对象和师资出口都有了较大改变,传统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设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综合高校的艺术教育也面临着时代机遇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双语教育的艺术教育,没有精英化的艺术技巧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难就质量要求的泛泛人才。但艺术就是精英和天赋的领地,针对艺术类学生而言,双语教学颇显重要,这也是高等院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头等大事,某些艺术类学生因自我行为控制能力差,特别是在对外语科目的学习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中国的艺术学生普遍认为外语不能在艺术道路上发挥很大的作用,只要掌握专业技能,就能工作。这种思想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各种艺术门类中,英语成为了一门必学科目,以汉语和英语同时作为学科教学媒介的“双语教学”在全国呈现蓬勃发展趋势,这是我国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的必然选择。特别是现在的艺术教育教学中,很多的应用软件都是通过英语编程而成,如果你不掌握这一门语言,你将无法操作计算机,也将无法把自己的设计意识体现出来,更谈不上能创作一件成功的作品。因此,只有扩大艺术教育的思路,使学生的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改观,才有可能体现出普泛基础上的艺术精英教育的水平。

四、在现代艺术教学研究中如何促进双语教育

1、修改教学大纲,理解双语教学内涵

确定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双语课程开发的研究专题,就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教学策略与手段、共同探索有效的课程实施策略。帮助双语教师逐步形成正确的双语教学理念和策略。还应该指出的是,双语教育应该是双文化的教育,因此双语教师应对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具有较深刻的理解,熟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差异,并能在教学中教育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其通过双语学习,既能学习学科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又能吸纳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

2、营造双语教学氛围,创造艺术双语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渠道。双语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学生在双语学习中的目标?如何解决学生的词汇量与艺术双语学习需要之间的矛盾?在艺术教育双语教学中教师们更加重视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前阅读、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更加注意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语言材料去获取新信息、学得新知识,更加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建构。

3、加强艺术双语教育师资培训,增强双语教学实力。 首先利用寒暑假进行艺术教育双语教师集中培训,对艺术教育双语教师进行英语能力综合培训,特别是对艺术类学科专业术语进行专门的训练。其次组织一些艺术教育双语教师到国外进行培训。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到国外艺术学校见习,与当地艺术教育教师交流教学体会,搜集双语教学资源。再次定期进行艺术教育双语教学优秀论文评选和交流研讨活动,为艺术双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保障。

总之,艺术教育的双语化教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将中国的艺术教育走出去,将中国的传统艺术融合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国的艺术教育才能有更广阔的天地。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7

关键词:语言美学艺术,跨文化意识,艺术语言,文化的共性,激发动机

一、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可以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与对方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的时候,语言的交际性才会被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诗歌、美术、设计及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文化又或是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大都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性,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与实用价值的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他将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artistic language-perceptual appearing by object concreting)。杨育彬则将艺术语言解释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而从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基本的生存及营养素材。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艺术语言学虽是骆小所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他却将该学科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认为艺术语言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骆小所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成为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型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可以称之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中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与创造,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包括演讲、歌唱及诗歌的朗诵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诗歌及各类音乐等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性及跨民族、疆域的共性,就像是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或是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甚至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及技巧)的互通性。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蓝调、传统与民间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诗歌以及美术(包括街头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现场艺术、平面等各类设计、手工艺与应用美术等等)外,还有戏剧[如古典歌剧、音乐等现代剧、现场喜剧(live comedy)、马戏]、文学艺术(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记、短剧、电影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节、奖项、艺术家电影(artists film)、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如正在流行的与摇滚乐、电脑技术、表演艺术或者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等等。这些林林总总有关艺术语言乃至语言艺术方面的主导和主流文化,可谓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享。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他的语种或语言所取而代之,如以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取代,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自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大力宣传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就如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地做到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类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激情和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等许多的语言就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aesthetics)艺术魅力。它的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的。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esperanto: a. esperanto b.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④。

2.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英国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言行举止得体而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作为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电影、音乐、戏剧及文学艺术中获取充足的兴趣和满足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欲望,在丰厚的知识海洋里得到思想的升华,也可以从摄影、绘画、雕塑乃至动漫甚至电脑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慰籍与思想文化的充实与满足。或许,我们更应该为开放与激发思想的灵感与源泉,让学习英语变成英语戏剧的欣赏与小品表演、歌唱及其他的艺术演绎等等,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自然优美的旋律作为朗读或朗诵的背景或伴音配乐,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手法来加强英语教学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思想教育。譬如学唱英语歌曲或是学习极具艺术美感的英文斜体书法等等。这些对英语学有裨益。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如今,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巨龙正在慢慢的苏醒,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中。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既然英语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 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莫塞,水天同译. 英语简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7]钱泽英. 浅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6).

交际中语言艺术论文篇8

关键词:语言美学艺术,跨文化意识,艺术语言,文化的共性,激发动机

一、语言文化的共性——跨文化意识语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语言作为人类文明思想与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与其说是思维与交际的工具,毋宁说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

世上的语言成千上万,但除了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语(gesture language)或脸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等辅助语言(paralinguistic)外,它们之间却鲜有可以共通到可以自然交流与沟通的目的。只有使用同一种语言——如本族语(native language),包括不同的人掌握了两门以上不同的语言,并在交际时与对方使用共同的语言交流的时候,语言的交际性才会被充分展现出来。而更具有沟通力与价值的则是以各种辅助语言为基础,结合科学语言发展而来的艺术语言及其语言艺术。例如音乐、诗歌、美术、设计及各类肢体、体态语言艺术的演艺、戏剧等等。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思想文化又或是语言文化即便有再大的差异(cultural differences),亦会有其共性(general characteristics)。而思想文化及语言文化的共性,大都集中并表现在其文化语言及语言文化的美学艺术性,即艺术语言(art language)上,特别是在语言文化的美学审美价值、美学意识以及艺术语言和言语艺术的创作与表现的过程中。这也正是各类语言的美学审美艺术(the art of aesthetic)与实用价值的意义所在,即语言美学文化(aesthetics culture)的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ed awareness)的共性与魅力。

二、思想与文化的瑰宝: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

1.艺术语言与言语艺术释义

什么是艺术语言?著名语言学家骆小所认为:“艺术语言是情感思维的言语形式”。他将艺术语言中的文境解释作“一种虚无之境”,“是发话人主观情感和反映对象的统一,是—个深层境界的创造(形与神统一,情与理统—)……它不仅给受话人感到直观无隔,而且气韵生动,传神显心。它具有美的韵味”。按骆小所所说,“语言学可分为科学语言学和艺术语言学,艺术语言依据的是情感、想象、直觉和下意识等。所以,好的艺术语言读者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穿过眼帘用心感受的”。孙志刚则认为,语言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语言艺术化本质是语言与现实之间的一种审美关系。”

邓瑶则将艺术语言释义为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Artistic language-perceptual appearing by object concreting)。杨育彬则将艺术语言解释作审美形象的符号和载体,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而,艺术语言当属跨文化共性意识的语言文化范畴。

而从人类语言(文明)的发展历程来看,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都应属于语言的美学艺术范畴,是交际语言的升华。交际语言则是艺术语言的基础及基本的生存及营养素材。科学语言既有交际语言,也有艺术语言。艺术语言是从属于生活的美好思想、文化及愿望的审美美学需要。

艺术语言学虽是骆小所先生于1992年提出的,他却将该学科定义为一门边缘学科,认为艺术语言与修辞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文学、美学、符号学、社会学、心理学、思维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骆小所对艺术语言的解析可谓透彻。然而,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联系越来越密切及人们对美好生活及思想文化越来越高的追求来看,如今的知识爆炸式信息化社会使得人类社会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它们之间的关系已成了相辅相成和相互提高的互动发展关系。故而,艺术语言早已成为非纯粹的边缘学科或偏殿型语言了。它已融入到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精神与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语言的美学艺术则可以称之为艺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们与艺术语言一起构筑了美学语言文化。它涵盖了各类文学艺术中各种语言艺术的表达、运用与创造,是生活美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包括演讲、歌唱及诗歌的朗诵艺术等等。还有诸如语言的幽默艺术、课堂语言艺术、诗歌及各类音乐等美学语言艺术和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与语言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文化意识形态上的语言文化差异,是以千姿百态而又绚丽多姿的不同形式呈现于世的。而文化意识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以各语言之间的区别性差异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语言文化更多反映出了不同区域及地理环境里形态各异的人文思想、伦理道德以及风俗习惯。这种艺术审美价值的跨文化性及跨民族、疆域的共性,就像是一位妙曼婉约的美少女,或是一首婉转动听的音乐、诗歌,甚至是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无论是身处何时何地为何人所见闻,其欣赏及美学价值、结果和效果都是一样的。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唯有这种共性能够使人类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跨越语言与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地理环境乃至基因方面的差异与障碍。语言的这种特征,我们称之为语言(艺术及技巧)的互通性。而这恰是人类历史文化中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共性。她的主要表现形式除了前面所说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蓝调、传统与民间民族音乐等各类音乐),诗歌以及美术(包括街头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现场艺术、平面等各类设计、手工艺与应用美术等等)外,还有戏剧[如古典歌剧、音乐等现代剧、现场喜剧(Live Comedy)、马戏]、文学艺术(小说、诗歌、寓言、童话、故事、传记、短剧、电影文学、报告文学等)、文学艺术节、奖项、艺术家电影(Artists Film)、视频、广播、舞蹈、广播与新媒体舞蹈(如正在流行的与摇滚乐、电脑技术、表演艺术或者电影艺术相结合的舞蹈表演)、博物馆、文化遗产、电影制作、广告乃至电脑游戏等等。这些林林总总有关艺术语言乃至语言艺术方面的主导和主流文化,可谓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绝佳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绝好外因与内力——由内在渴望、爱好以至追求而激发的内在动力。

总而言之,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即人类文明历史与历史文明的文化共性(the similarities in culture),它们涵盖了动态与静态的美学世界语言文化范畴。

三、真正的世界语——英语及其语言文化

英语语言文化则在近、现代和当代演变成了世界各国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主流文化。英语也就相应成了全世界交流与传播以上形式与特征的这些主流语言文化及内容的主要手段,并为世人所周知、共享。

1. 英语的历史渊源与历史地位

作为世界上至今仍没有第二门语言可以取代的近、现代世界最主要的通用语,即使曾屡次被世人欲以其他的语种或语言所取而代之,如以柴门霍夫创立的“世界语”取代,英语依然在近几百年来独自散发着其独特的光芒。

英语与世界的融合主要是通过被三次语言入侵及后来两大英语国全方位的扩张形成的。三次文化入侵分别是公元6世纪末基督教会及拉丁语的传入——第一次文化入侵。第二次文化入侵:公元793年开始,北欧的维京人(Viking)开始入侵不列颠岛,英语的词尾变化逐渐消失。1066年,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入侵不列颠岛,使得法语对英语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这是英语受到的第三次文化入侵。

自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起,英语就开始了它的“世界语”之旅。她之所以成为世上最为广泛使用的通用语言,除了几个世纪来,以英语为母语和官方语言的英美两大超级大国在经济及政治制度、文化和思想高度发展为基础和前提条件下的相续殖民扩张及与其相应的强力思想文化传播等因素外,世界对其语言美学的认识、接受以及与其发展相应的大力宣传与传播,亦成为其功成名就的极重要因素。就如人类对美与真理的感知、认同与追求一样——唯有在真与美的面前——譬如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前面,他们的心灵才能够毫无障碍地做到相通与相知,同时也激发了人类追求美的思想与欲望,成为人类追求理想的动力,更赋予了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与激情和灵感,提高了美好的思想情感,升华了人们的思想、生活与憧憬和愿望。而思想乃至语言文化的广泛传播,若没有雄厚而强大、领先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为基础后盾是无法做到的。

英语等许多的语言就具有这种独特的美学(aesthetics)艺术魅力。它的文学与艺术发展主要有以下各个阶段:古代、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新古典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代、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和现代及当代的文学与艺术。早在中世纪的杰弗瑞·乔叟(1340-1400;Geoffrey Chaucer)到文艺复兴的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时期,英语就已经奠定了其文艺和艺术语言在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与作用。这就是英语得以独领风骚并被经久不衰 “传诵”的真正原因——任何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不至于永久为世人所遗忘的。这也是人类长久以来追求真与美达成的心灵与思想的默契与共识。故而,英语在近、现代社会完全扮演了名副其实的世界语的角色和联合国主要的官方语言(English as a world language/Esperanto: A. Esperanto B. United Nation official language)。更为重要的是,英语语言文化的历史地位是在世界及历史的发展与变迁中吸取了其他先进语言的艺术精华而发展和确立的。这也使得它能够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通用语④。

2.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

英语美学语言文化可谓是世界语言文化的奇葩。英国历来以绅士风度闻名于世。而言行举止得体而温文尔雅,语言谈吐文明优雅而有感染力则为一名绅士所必备的条件。这要求人们在平时讲究语言谈吐和言行举止,注意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应用,包括言辞措词的修饰与表达,以增强语言的艺术表达及语言的艺术感染力。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发现与挖掘语言的美学价值,甚至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也尝试并充斥着这种美学价值观念。英语的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也由此相应发展了起来。这正是英语语言美学艺术及其美学价值(aesthetic value)的集中体现。而英国语言的全球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大英帝国之后又是美国的雄霸世界,随之而来的就是英语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入侵及思想文化的加速传播,以至英语文化成了世界文化近几百年来沟通与交流最重要的主流文化。

四、英语艺术语言和语言艺术对英语学习与文化交流的影响

由于英语的特殊社会历史背景及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使得英语思想文化演变成了人类近现代和当代的主流思想及文化——特别是在各民族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展现无遗。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就连古罗马帝国时期也无法做到。

人类只要还有对美的向往、愿望与追求,就永远不会失去对生活的追求与勇气。通过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艺术的欣赏、学习与交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营造英语学习的最佳环境及思想与审美的氛围,提高学习者的自身语言意识、语感与情感交流以及审美观、思想情操和道德观念,拉近各民族与国家间的距离,更使得我们在追求民族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中能走在世界与时代的最前沿并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真正的世界公民。这也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故而,学习或是欣赏英语的语言文化,促进并提高、民族间文化的交流,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得以发扬光大,这恰是思想开放与先进的表现。世上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强盛都是在开放思想与沟通交流中走向世界甚至引领世界的。英语如果没有被多次的文化入侵,并依托先进而强大的经济、政治与思想文化为动力基础,在发展中实现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会有今天的历史地位。只要翻开不同时期的英语文学及艺术作品,你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五、英语美学艺术语言及语言文化与学习动机的激发

由于英语的世界语言主导地位,导致全世界范围的英语学习热潮。连创建“疯狂英语”的李阳也不禁惊呼“整个亚洲都是英语学习的海洋!” 但同时他也提醒英语学习者:“英语首先是一项技能(English is a skill.)。第二,英语只不过是工具(English is just a tool.)。只有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去学习、交流、谈判、推销,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三,英语很简单,类似中国的拼音!(English is easy, just like Chinese pinyin.)第四,英语不是外语(English is no longer a foreign language.),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中国人应该把它当作第二母语才能更好、更快地掌握英语!第五、英语能让中国人更加聪明、更加有智慧和气质。”

作为当今世界英语语言文化的主流,对其跨文化性艺术语言的学习、了解、欣赏及探索,不仅仅能够在其文化与艺术的天空获取充足的精神与思想的食粮,也体现了与世界沟通、交流及与世界发展同步或自身发展的强烈愿望。

所以,英语学习无论是教还是学,关键是寓乐于教与学中。在学中享受对美与追求的快乐,在快乐中收获知识的乐趣。故而,教与学不必拘泥于传统的严肃教学氛围,而是应该开放思想,大胆尝试,让学生去欣赏并享受艺术语言的快乐氛围与魅力。不必只为教而教,更不应该只教而不育;学生也不须只为学而学,而应乐在其(学)中,学而乐得其所。

人类对知识的渴望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唯有在艺术与思想的氛围里人类才能够充分激发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教与学者不妨从电影、音乐、戏剧及文学艺术中获取充足的兴趣和满足个人的审美情趣与欲望,在丰厚的知识海洋里得到思想的升华,也可以从摄影、绘画、雕塑乃至动漫甚至电脑游戏中获得精神的慰籍与思想文化的充实与满足。或许,我们更应该为开放与激发思想的灵感与源泉,让学习英语变成英语戏剧的欣赏与小品表演、歌唱及其他的艺术演绎等等,还可以在教学中利用音乐自然优美的旋律作为朗读或朗诵的背景或伴音配乐,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英语的韵律美、线形美和意蕴美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手法来加强英语教学的审美情趣及艺术思想教育。譬如学唱英语歌曲或是学习极具艺术美感的英文斜体书法等等。这些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是而,教育机构与英语教师应多创造和谐而浓厚的语言文化及艺术氛围,通过艺术语言培养学习者的审美情趣,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思想创造欲望,从而更提高学习者的思想情操、审美及道德感情,增强与世界各国人民交流的意愿。

六、让英语语言文化成为文化交流与民族振兴的工具

如今,神州大地上的中华巨龙正在慢慢的苏醒,华夏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中。如何高效利用英语这一语言文化利器,将直接关系到民族振兴的速度乃至成败。既然英语是全世界各个民族用来交流的国际语言,而我们则希望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共同发展中实现民族的宏伟目标,那么这一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不仅要为我们所正确使用,更应“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的振兴服务。

参考文献

[1]骆小所. 艺术语言:物化形式的感性显现[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2]孙志刚. 论语言艺术化的本质——语言与现实审美关系分析[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1).

[3]邓瑶. 语体学方法:艺术语言研究的基本思考方式[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4]李赋宁. 英语史[M].商务印书馆,1998.

[5]杨育彬. 艺术语言的美学功能[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莫塞,水天同译. 英语简史[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7]钱泽英. 浅论艺术语言和科学语言的区别[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2,(6).

[8]李阳疯狂英语培训中心.bjcrazyenglish.com/Html/msfc/liyang/76635229275095.html

上一篇:营销团队论文范文 下一篇:绿色营销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