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交际

时间:2022-09-25 04:54:49

非言语交际

作者简介:刘欢(1988)女,汉,十堰,研究生,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与应用语言学

摘 要:一般来说,人际间的交往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在交际中,沉默,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文化涵义与讯息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很大差异。本文想通过对沉默的相关现象进行分析,以探究沉默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并希望通过对话语中强势与弱势方的相关研究,来解析沉默在会话中的重要意义。以便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灵活的区别沉默的意义,促进交际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会话 沉默 中西文化 强势与弱势一方 意义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7-0000-01

一、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致分为两类:言语交流方式与非言语交流方式。言语方式,顾名思义,即通过言语说话来达到交流目的,除此之外,非言语交际也普遍存在于人际交流中。聋哑人无法通过说话来达到交流目的,他们通过手势,肢体语言,或者通过观察交流对象的唇部动态来进行沟通。此外由表情、体态、手势、信号、甚至是沉默等构成的非言语交际方式,都在人际交往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交际意义。

沉默,即保持安静或者默不作声,是人类交际的重要手段。沃德霍,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认为:“沉默通常是具有交际功能的,沉默可表达尊敬、安慰、支持、反对、不确定等意义。在许多社会中,除非有重要的事情,人们是不交谈的。”据高盛・艾斯勒统计,沉默占据日常会话时间的5%~65%,一般集中在40%~50%左右。可见,沉默作为现实交际中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二、“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及中西方文化中“沉默”的差异

(1) “沉默”现象出现的原因

沉默作为非言语交际的重要形式之一,广泛存在与社会人际交往之中。会话中的沉默取决于话语中会话双方的是否连贯性,若发话者在说出了一段话,或者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选择了下一个说话者,而被选中的说话者并没有立刻承接住上一说话者的话语并及时发话,或者延迟了说话,这中间出现的无语时段,被称作沉默。通常在话语转换中,这种沉默作为一种话轮,也能表达各种交谈的意义。

①接话者在思考的缘故。发话者给予接话者会话主题或会话内容,期许的是接话者给予思考与回应。若发话者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复杂,或者需要接话者一定时间搜索词汇、组织语言、理顺逻辑、思考表达的会话内容,那么思考的时间越长,沉默的时间就会越久,这种多为拖延性的沉默。

如,课堂上老师提问:“有谁能阐释一下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学生:“....(沉默)”

在这一会话中,老师作为发话者,提出了一个比较复杂,对方不可能立马回应的话题。老师期望的是学生能够认真思考,理顺条例,组织语言,最终给出比较完美的答案。然而,作为接话者的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做出思考的行动,表现形式就是沉默。

②接话者可能会给发话者提供一个不满意的应答语的缘故。沉默正可以代表我们的某一倾向或态度。

例如,两个朋友在商场逛街,甲指着一件衣服说:“哎,这个颜色挺靓丽的,很适合你呢。”

乙:“...(沉默)要不我们再看看别的吧。”

会话中,乙以沉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沉默,而不是直言的反驳甲的观点,乙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回应甲的提议,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

③同意或者默认的缘故。接话者以沉默的方式表达的是默许。

例如:男:“你能嫁给我吗?”

女:“...(沉默)”(报以微笑)

会话中,明显这位害羞的女生,以沉默来表示对男子求婚的默许。可能是幸福之情无法言表,但沉默的含义可以被发话者领会。她愿意嫁给她。

④不知如何作答的缘故。或不想理会,未理解话语,惊奇或者莫名其妙,揣测等等原因。

(2) 东西方文化中“沉默”的差异

在传统东方文化里,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比较内敛含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对个人的表现远不如西方那么自在。加之中国人对“面子”的尊崇,实际会话中,人们会保留自己的意见,甚至以沉默应万变。

而在西方文化里,语言被看做是探索知识、表达真理、延伸自我和影响他人的工具。人们推崇语言交流,他们认为静默是不可忍受的,是缺乏诚意,缺乏注意力与无礼的消极行为。在现实会话中,他们善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健谈幽默。会话中沉默的现象也会相对减少。

当然,并不是说中西方文化中沉默的意义没有任何的共同之处,相反沉默有时也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涵义。如:人们在情绪不稳定时,为了自卫保护或者对某事心存反感时,都会倾向于沉默应答。长者说教时,幼者多以沉默的方式倾听,等等。

三、会话中“沉默”现象的分析

现实的会话交往中之所以会出现沉默,就涉及到在谈话中,强势与弱势方的区分问题了。

(1) 弱势一方“沉默”

交谈中强势一方一般指地位较高,年龄较长,占理的一方。若会话中强势一方发话,而弱势一方沉默。此时,强势一方又为话语的发起者,这使得所说的话语更具震慑力,接话者保持沉默的话,大多是表示默许,听从或者无从辩解。这种弱势一方“沉默”的现象在社会交往中广泛存在,此时的沉默表示了接话者的态度和观点,可以使会话活动继续进行,或者使会话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并完满的结束交谈。

(2) 强势一方“沉默”

弱势一方指地位较低,年龄较小,相对不占理的一方。若是弱势一方发话,而强势一方沉默。那么这时的沉默就不是表顺从、默许的态度了。反之,对于强势一方的面子或者权利受到威胁,此时的沉默则表示反抗、不满或者不理会。这时的沉默则通常会终止这次会话活动。因此,我们要巧妙的把握会话中强弱势方的沉默意义,区别对待,以免造成会话中的不愉快。

四、意义

在交际会话中会话者的文化背景,会话中两者的强弱势关系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沉默的意义。因此,首先我们只有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不仅仅是东西方的,民族的,还应该了解地区的文化背景差异,在最真实的会话中灵活把握沉默的涵义。其次,我们需要考虑交际情境,在不同的会话情境中,沉默所传递的意义应当区别理解。再次,只有合理的把握沉默的时机,对沉默的理解,才能促进会话交际的顺利进行,减少文化差异等带来的交际失败。

参考文献

[1] Goldman Eisler,F.1968.Psycho linguistics:Experiments in Spontaneous Speech,London:Academic Press.

[2] 左岩,英语会话中沉默的研究[ J],国外语言学,1996(2)。

[3] 周琼,张瑞鸿.沉默的顺应性解读,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8(1):113

[4] 高杰,汉语会话中话轮沉默的关联性探析,渤海大学学报[J],2010(2):134-136.

[5] 匡小荣,汉语口语交谈中的沉默现象,语言教学与研究[J],2007(6):86-93.

[6] 刘骏,钟坚,留美中国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探析, 现代外语(季刊)[J] 2005(11):393-400.

[7] 卢润,论会话中沉默的交际功能及文化特性, 淮海工学院学报[J]2006(9):69-71.

上一篇:专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之探究 下一篇:关于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