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逆行者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01 01:41:41

最美逆行者作文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1

2、致敬白衣“逆行者”,戮力同心,携手勇战疫情。

3、致敬抗击疫情前线最勇敢的白衣战士,致敬最美的逆行者!

4、向所有的最美逆行者致敬,特别现在仍然走在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请你们加油武汉加油。

5、感谢这场疫情战役中的“最美逆行者”们:医生、护士、军人、警察、一线记者,谢谢你们在这场战斗中的坚持与付出。

6、每当听到看到又有医护人员奔向武汉的时候,总是忍不住的心疼与担心,这些最美逆行者张开爱的翅膀奔向远方,从悲伤中催生力量,必将迎来曙光。

7、自由诚可贵,生命价更高。若为国民康,二者皆可抛!致敬逆行者,万众同此心!

8、疫情当前 不论岗位,不分职业全国各地民警、消防员、医生,纷纷请战一线 无论防员、警察、医生或是其他一线人员你们都是最美的逆行者向你们致敬!

9、虽然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但为了国家默默奉献的你们,都是城市英雄,致敬疫情前线最美逆行者。

10、向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平安健康!我们一定可以打赢这场防疫攻击战!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2

一、“叛逆派”立论中的问题

在上述两派中,“叛逆派”属于新派。相比于源远流长、根底扎实的“忠实派”而言,“叛逆派”的理论还较为粗糙,还未臻于成熟。虽然发表了很多的著述,虽然援引了许多西方人的观点作支持,但无论是西方的翻译理论,还是以此为支撑的中国的“叛逆”理论,在逻辑论法、观点结论等方面,问题都很多。归纳起来,问题之一,是未能很好地处理“忠实”与“叛逆”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论述“创造性叛逆”的时候,误把“忠实”作为靶子和对立面,将“忠实”作为陈旧的理论主张全面否定。“叛逆派”中有人写论文,宣称要“解构‘忠实’”,把“忠实”与传统礼教社会夫妻之间的绝对占有与绝对服从、与臣民对君主的绝对忠诚,与译者对原作者、译作对原作的“忠实”,相提并论,认为“忠实”属于传统封建社会的“集体无意识”而痛加否定。这就未免生拉硬扯、针小棒大,离题甚远了。其实翻译中的“忠实”问题是一个语言问题、文学问题、美学问题,“忠实”与传统社会中的君主专制问题的关联,似乎有点风马牛。“叛逆派”的一些论者,按照“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的思路,进一步将“忠实”理论视为“传统翻译学”,将“创造性叛逆”理论视为现代翻译学的“全新理论”,在两派之间做出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判断,等于宣布“忠实派”已经过时了。实际上,翻译学、翻译理论固然有出现的先后之别,也有形态之分,但却没有“传统翻译学”与“现代翻译学”的壁垒,新与旧决不能决定价值的高低。“传统翻译学”如果仍在延续,那它就既有传统性,也有现代性。事实上,以“忠实”论为核心的中国翻译理论,在古代源远流长,至今仍然是翻译理论的核心。“忠实”论过时不过时,绝不是因为它是不是传统译论,而是取决于它能不能在现代翻译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问题之二,“叛逆派”一些论者在把“忠实派”作为“传统翻译学”加以批判的时候,认为“忠实派”之所以主张对原作忠实,是因为“预设原作和作者是完美无暇的”,或者是认可了原作的“权威性”,所以要服从。而事实上原作往往并非完美无暇,也未必有那么大的权威性,所以译者未必要忠实它、服从它。此言不无道理。“叛逆派”从这个角度论述“忠实派”理论的起源,也是可行的。但是,一些著名翻译家自述的那种对原作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式的敬畏之感与忠实之心,恐怕主要是对翻译本身的敬畏与忠实,是对翻译事业的忠诚之心,而并不意味着是认可原作者或原作本身的权威与完美。“叛逆派”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喜欢举出宗教经典的翻译为例,到了当代也可以举出“马恩列斯”著作的翻译为例,来说明“完美”与“权威”。但是,事实上,还可以举出完全相反的并不完美、并不权威,但仍然要忠实地加以翻译的例子,例如时期被翻译过来“供批判用”的著作,像右翼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丰饶之海》四部曲那样的作品,查对原文,译者的翻译仍然堪称忠实。这既不能表明译者认定原作完美无缺,更不说明译者认可作者有何权威,而只能表明:只要进入了翻译过程,就要忠实原文。既然要去翻译它,就要忠实它。哪怕原文很不完美、很没“权威”也罢。换言之,“忠实”还是“叛逆”,不取决于原文是否完美、是否有权威,而取决于“翻译”本身的要求。译者忠实于对原作,并非表明译者对原作者低人一等,而是真正体现了与原作之间的平等意识。问题之三,“叛逆派”中的一些论者,在“忠实—叛逆”、“传统—现代”、“权威—服从”的二元对立中,就很难处理好“忠实”与“叛逆”之间的辩证关系。他们没有意识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翻译,只要它还算是“翻译”,那就有着对原作的一定程度的“忠实”,其中的“叛逆”也是在“忠实”基础上的“叛逆”。“忠实”与“叛逆”的这种矛盾运动,是贯穿于一切翻译,也包括文学翻译中的根本属性。正如世界上不存在百分百“忠实”的译文,世界上也不存在百分百的“叛逆”的译文。如果百分百地“叛逆”了,那就不是翻译,而是创作了。因此,就原文与译文的关系而言,“叛逆”是某种程度上的,因而“叛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忠实”与“叛逆”是互为补充的关系,而不是对抗关系。很多情况下与其说是“叛逆”,不如说是翻译家为求“忠实”而采取的特殊的、非常规的、个性化的表现。在大部分情况下,对于译文与原文的关系而言,“忠实”是主要的,“叛逆”是次要的;“忠实”是基础,“叛逆”是附属;“忠实”是主流,“叛逆”是支流。不能做到完全的忠实,是翻译的本身局限性,而不是翻译值得自豪的理由。“叛逆派”高调主张“叛逆”,却忽视了“忠实”是对“文学翻译”的规范性的最基本的要求,未充分注意“忠实”是许多翻译家的理想,也是一个翻译工作者起码的职业操守。若没有“忠实”这个要求,若不追求“忠实”这个理想,那么翻译就不存在,翻译家也不存在了。问题之四,就是无条件地肯定和弘扬“创造性叛逆”。当“创造性叛逆”被无条件肯定和弘扬的时候,所有“叛逆”就都被视为“创造性”的了。“创造性叛逆”这个命题中,暗含着对“叛逆”的完全正面的评价,体现了以译者为中心的一元论的立场。也就是说,无论译者怎么译,都是“创造性叛逆”。在“创造性叛逆”的语境中,将译者的“叛逆”与翻译中的“创造”视为因果关系,也就是将“叛逆”视为“创造性”的行为。实际上,并不是只有“叛逆”才算“创造”。在翻译实践中,“忠实”的翻译本身就是“创造”或“再创造”,而且是翻译活动中的主要的创造方式,这种“创造”常常比“叛逆”更艰难,是将科学性与艺术性、从属性与主体性结合在一起的更为复杂的劳动,严复所说的“一名之立,旬日踌躇”表达的,就是翻译中的艰辛创造。“忠实派”要“叛逆派”为翻译质量的下滑负责,实际上是夸大了、或者说放大了“叛逆派”的适用性。实际上“叛逆派”早就声言:它的理论不指导实践,而只是客观描述。但是,另一方面,“叛逆派”似乎也不能不承认,完全从正面肯定“叛逆”,将“误译”这样的损害原文的行为与结果也不加分析地归为“创造性叛逆”,客观上会宽容误译,甚至会为误译开脱,这是不得不承认的。“叛逆派”的问题,是将翻译中的一切“叛逆”视为理所当然、视为合理合法,而没有看到,实际上在翻译中,存在着两种“叛逆”,一种是“创造性叛逆”,另一种是“破坏性叛逆”。

二、“创造性叛逆”还是“破坏性叛逆”?

“破坏性叛逆”是我权且杜撰出来的一个词组,可以作为“创造性叛逆”的反义词,以解释“叛逆”的另一面,即消极面或负面。对于“破坏性叛逆”这个问题,“叛逆派”的论者完全没有意识到。如今公诸于世的属于“叛逆派”的上百篇相关文章和数部专著,甚至专门阐述“创造性叛逆”的博士论文,对于“破坏性叛逆”这个问题,连浅尝辄止的论述都没有,甚至没有触及,这是令人十分遗憾的。实际上,“创造性”与“叛逆性”是“叛逆”的两面。并非所有的“叛逆”都是“创造性叛逆”,肯定也有“破坏性的叛逆”。只有看到“破坏性叛逆”,才能正确认识“创造性叛逆”。从翻译史上看,“创造性叛逆”应该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某一历史时期看似“忠实”,在另一历史时期看来则是“叛逆”,反之亦然;在某一历史时期看似“创造性叛逆”,在另一历史时期则属于“破坏性叛逆”,反之亦然。在各国早期的翻译史上,人们对“创作”与“翻译”、翻译与改写等,并没有严格区分,因此“忠实”与“叛逆”的区分意识也很漠然,现在看来那时翻译中的“叛逆”固然有很多。但当时主观上并非都是要“叛逆”,大多是时代条件限制下的迫不得已。中国近代翻译史初期的以林纾为代表的“窜译”,对原文有大量的篡改、增删,是很“叛逆”的翻译。“叛逆派”的一些论者也喜欢举林纾的作品,指出林译小说的影响有如何深远和巨大,将其作为“创造性叛逆”的典型代表。但是,我们还要看到,林纾的“窜译”在“创造性叛逆”之外,也有更多的“破坏性叛逆”。它是近代中国纯文学翻译史上不成熟时期的产物,是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译述”(“译”与“述”合一)现象。早期翻译史上的很多翻译都属于包括编译、节译、窜译、改译(翻译修改,例如日本江户时代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所谓“翻案”)等形式,现在看来,这些都是根据译入国读者的需要对原作实行了大幅度改窜与删削,属于翻译的各种“变型”或“变体”,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翻译。历史地看,其中当然不无“创造性叛逆”的成分,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但是,如今,这些翻译的变体形式比之先前是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它们对原作的“破坏性叛逆”的程度较大,令读者不太信赖的缘故。“叛逆派”的一些论者,不分古今,一律把上述译本形式归为“创造性叛逆”之列,是不知当时之所以采取这些变体翻译,一般都是翻译或出版条件暂不具备、或双语水平暂不具备时的一种权宜之计,它们对原作造成的更多是“破坏性叛逆”,故而一旦有了忠实的全译本,就会被很大程度地覆盖掉。

纵观中外翻译文学史,随着翻译水平的提高,翻译中的“叛逆”逐次递减,叛逆中的“破坏性”逐次递减,这是人类翻译发展进步的基本趋势。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一种语言与其他语言的对应解释,是在成百上千年间无数次的语言文学交流的实践中形成的,是无数翻译家在长期探索中逐渐形成的。在没有双语词典可供翻查的情况下,字词的对译,这种今天看来连机器都能完成的简单转换,在那时却是极为富有冒险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而在双语词典编纂出来并日益得以完善的今天,语言语义的对应意义,句法的对应及其意义,都有了约定俗成的通识和解释,翻译者在这个问题上的“叛逆”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很多时候甚至这个空间都不存在了。在中国古代翻译史上,唐朝以前的佛经及佛经文学的翻译,“叛逆”较多,而到了唐朝,随着翻译经验的积累,随着梵汉双语的交流与意义对应的形成,唐代的佛经翻译忠实程度达到最高,“求信”成为可能。这是唐代佛经翻译在经历了五六百年的经验积累后的完善与进步的体现。在近代中国翻译的初期,由于中西、中日语言的意义对应尚未确立,各种的编译、节译、乃至胡译乱译的“豪杰译”一时盛行,但到了1930年代后,随着中国人外语水平的提高和语言学的进步,各种双语词典编写出来了,忠实的翻译成为可能,“叛逆”的余地大为减小。在西方,古罗马人面对古希腊作品的时候,以胜利者和占有者的姿态,曾经肆无忌惮地“叛逆”,是因为既需要翻译人家的东西,又想显示自身文化的优越。而到了近代翻译中,随着英法德意俄等民族国家语言的成熟与各语种之间语义对应的确立,科学化、精确化的翻译成为可能,叛逆的余地减小。于是出现了主张忠实准确的“科学派”(语言学派)。到了“叛逆”的余地小到翻译家不能容忍的时候、限制了翻译家主体创造的时候,才出现了“艺术派”与“科学派”的反复不断的论争。现代西方译学史上“艺术派”是在翻译业已出现“科学化”基础上出现的,其“叛逆”的主张是文学翻译中过度“忠实”(死译)的反拨。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西方的“叛逆”主张,当我们主张“创造性叛逆”的时候,应该有这种历史感。

在“破坏性叛逆”中,“误译”是最常见的。然而“叛逆派”的一些论者却明确地将“误译”列入了“创造性叛逆的形式”,从论述到举出的例子,都无视“误译”的“破坏性”。实际上,误译,无论是自觉的误译还是不自觉的误译,是有意识地误译还是无意识的误译,对原作而言,都构成了损伤、扭曲、变形,属“破坏性的叛逆”。诚然,正如叛逆派的一些论者所言,误译,特别有意识的误译,有时候会造成出乎意外的创造性的效果,其接受美学上的效果也是正面的。但是,这种情况多是偶然的,是很有限度的。事实上,误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译者的水平不足、用心不够造成的,因而大多数情况下是“破坏性叛逆”,属于翻译中的硬伤,译者是引以为耻的。因此不能以此来无条件地肯定误译。不能将出于无知、疏忽等翻译水平与翻译态度上引发的误译,称之为“创造性叛逆”。即便是有意识的误译,译者很可能是想“创造”一下,但大多数情况下也属“破坏性叛逆”。这里只举最简单的例子,以日本文学中的作品名称的翻译为例。夏目漱石的小说《行人》这一书名是有典故的,那就是《列子》中的“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是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行而不知归”的“行人”,而中译本却将这书名译成了《使者》,造成了对整个题名寓意的破坏;森村诚一的著名长篇推理小说《人性的证明》,主题是要证明人性善恶的限度,而中文译本却译为《人证》。“人证”是法律名词,不仅与原作要旨相去甚远,而且只能引起读者误解。1980年代在中国引起轰动的日本著名电视连续剧中文译本译为《血疑》者,原文是“赤色的疑惑”,译为“血疑”固然是对原文标题的凝缩,却无法准确反映出女主人公白血病的题材,徒令读者观众费解,甚至会令人联想到凶杀,也属“破坏性叛逆”无疑。这种“破坏性叛逆”似乎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无论是出于媚俗、还是无知,都对原作构成了显而易见的、毋庸置疑的伤害、损坏,属于翻译中出现的“硬伤”。

换言之,“破坏性的叛逆”的发生,是在原文意义相对确定、没有“叛逆”之余地的情况发生的叛逆行为。有时候,在文学理论、艺术美学等特有的名词、术语的翻译中造成的“破坏性叛逆”,则是因为译者没有发现译入语中有相对应的词语,于是译者便发挥“创造性”,做了解释性的翻译。例如,将日本古典美学的基本概念“物哀”解释性地译为“愍物宗情”、“感物兴叹”之类,于是破坏了“物哀”独特的思想意蕴;将日本美学概念“寂”译为“闲寂”,于是大大缩小了日本之“寂”的内涵与外延;将日本独特的美学概念“意气”译为“美”,于是用一般的“美”,消解了日本特殊的身体美学之美。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译者没有意识到这些概念的独特的民族性,不甘心将原语概念平行迁移(?译)到中文里,于是便选择了“创造性叛逆”,不料,却成为“破坏性叛逆”。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3

[关键词] 商标翻译 以创补失 叛逆 忠实

一、引言

由于翻译的跨语言跨文化的性质,译作对原作绝对忠实或完全复制是不可能的,翻译过程中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信息流失或损耗。成功的翻译往往积极运用创造性叛逆,以某种形式的创新来补偿翻译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商标翻译中普遍运用的 “以创补失”策略,以及“以创补失”中的“创”――也就是创造性叛逆――与忠实的关系。

二、创造性叛逆与商标翻译中的“以创补失”策略

一部作品被引入一个新的语言环境,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变形,为此,法国文学社会家艾斯卡皮(Robert Escarpi)提出一个术语,叫“创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并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转引自谢天振,1999:137)。”谢天振教授(1999:141)认为,创造性叛逆实际上是文学传播与接受的一个基本规律,“一部作品一旦进入了跨越时代、跨越地理、跨越民族、跨越语言的传播时,其中的创造性叛逆就更是不言而喻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的生活习俗,无不在这部作品上打上烙印,它反映的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不同文化的误解与误释。”这还只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消极被动的叛逆,是不得已而为之,而很多情况下译者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往往有意识地选择在某些方面背叛原作,这便是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叛逆。董明在《翻译:创造性叛逆》一书中说:“如果说,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不得已进行创新,但鉴于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作品,对待翻译过程中的有意识的创造性叛逆,不仅不应该压制,而且应该默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提倡(2006:13)”。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而好的翻译往往是包含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叛逆的翻译。许渊冲先生曾提出译诗的“以创补失论”。他说:“译诗是有得有失的,如果能够有创,那就更有可能使得多于失了(2003:40)。”这里的“创”是基于原作的创新,其实就是对原作的叛逆,而且是一种积极的创造性叛逆;而“失”指的是翻译过程中造成的信息流失;“得”则是译作与原作的共核部分,是译作对原作的忠实部分。“以创补失”就是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精神,以创新成分补偿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信息流失或有意而为之的信息删减,使得译作与原作一样甚至更为丰盈充实。

现代商标翻译中有一种叫做“补偿式翻译(Complementary translation)”的较为流行且颇受人推崇的译法,是采取以创补失策略的典型例子。补偿式翻译也称谐音取义法,是保留与原文的语音相似性,取其谐音而选用有积极意义的字词组成译名,利用译入语文字的多义信息,补足在翻译过程中所造成的语义损耗,进而诱发信息接受者做出有益联想,以加深品牌印象的一种翻译方法(仓兰菊:1999)。例如闻名全球的P&G(宝洁)公司旗下的洗发水品牌Rejoice意为“快乐、喜悦”,如果直译,则显得平淡无奇,毫无特色,且很难把商标与该商品“洗发水”联系起来。而取谐音译为“飘柔”虽然违背了原商标词的字面意义,但“飘柔”二字使人联想起飘逸柔顺的秀发,不但反映了商品特性,而且迎合了女性审美心理。又如宝洁公司的产品safeguard浴皂,原意为“保护、维护”,若直译则无法直观地传递给中国消费者以优质沐浴护肤产品的特征,于是译者舍弃原名的字面语义,利用谐音,根据汉语文化联想和美学修辞可产生的含义,译为“舒肤佳”,有力地促进了这一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可是说是运用以创补失策略的成功之作。类似的译例还有洗发水品牌Head and Shoulders,原意为“头和肩”,中文译名“海飞丝”提取商标Head的部分音“海”和s的“丝”音,再结合该商品的定位(清爽去屑,使头发和肩膀远离头屑烦恼),赋予译名暗示产品属性的涵义――“海”让人联想起到蓝色的清爽画面;“飞”使人想到头发的飘逸;“丝”是使人联想到头发的纤细。中文中素有将“青丝”比作美发的说法。“海飞丝”这个译名成功地将译名和商品联系起来,使人联想起海风吹拂起的,根根如丝的清爽秀发。

这种译法往往背离原名的字面意义,以音为引子,选用内涵赞誉的字词让人赏心悦目、耳目一新,同时又将商品的功能、用途或形态特征暗含于译名;音是谐音,义却非原义,而是新创的寓意。译名中有得,有失,有创,三者的关系可图解如下:

左边的圆圈代表原语商标名,右边的圆圈代表译语商标名,中间是两者的交叉部分。左边的新月表示“失”,即翻译过程中造成的语义信息损耗,中间的交叉部分表示“得”,即译名中所保留的原名的语音形式;右边的新月表示“创”,是译者赋予译名的新的寓意。在补偿式商标翻译方法中,“失”和“创”通常表现得非常明显,而“得”只是极小的一部分,往往只是部分音节的相似性,充作译词与原词之间的联系纽带。许渊冲先生说,右边的新月(“富有创造精神”的译文),“如果和左边的新月差不多大,那就可以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果比左边的新月还大,那简直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这种补偿式翻译译成的商标虽然源语商标名的语义信息在译名中有所损耗,但在语音上保留了与原文接近的读音,又在词义上具有浓厚的商业气息,并赋有褒义,音美意美,简短好记,予人种种美好的联想和提示,能够给潜在的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许金杞,2002),应该算是创多于失,从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三、“创”与“叛逆”“忠实”悖论

然而商标翻译中的“创”并非绝对的叛逆,而是叛逆中含忠实,以叛逆求忠实,动态统一、共同服务于翻译目的的。

1.“叛逆”中含“忠实”。由于翻译固有的局限性,绝对的忠实是不可能的,绝对的叛逆也是不可能的,是翻译总要受原作的约束,否则就不成其为翻译而是随心所欲、自由发挥了。就商标翻译而言,译名既然源自原名,自然要在某种程度或以某种方式与原名相关,使得译语接受者能从这种关联中认知原语商标名或其语符形式。若毫无相关性,则为重创而非翻译。这种相关性便是“叛逆”中的“忠实因子”,通常包括语音关联、语义关联或语符关联(He & Xiao,2003;朱亚军,2003)。

(1)语音关联,即商标的译名在语音上与源语商标名相同或相近,以语音的相似性引发人们在商标原名和译名之间产生联想。大部分外语商标汉译都倾向于在一定程度上保留源语商标词的发音,便于译语地区的潜在消费者辨识源语商标,以求得品牌在国际营销和广告活动中的统一形象。

(2)语义关联,即商标名的译语语义与源语语义内容相关或与商标所代表的品牌的商品

属性相关。在商标翻译中,译文在语音上的相似性只是商标翻译的一个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让译词在语义上包含与商品特征相宜的积极暗示,让人能由商标名联想到商品优异的品质和独树一帜的气质,从而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和购买欲(王琼,2003)。例如美国著名轮胎商标Goodyear本是纪念硫化橡胶发明人Charles Goodyear的姓氏,有人按英文姓氏译名法译为“古德伊尔”,有人译为“古大力”,但最终还是谐音取义为“固特异”,暗示经久耐用、与众不同的产品特征。

(3)语符关联,即译语与原语商标符号的某一视觉形象特征相关。如Kieldsens Butter Cookies (丹麦生产的一种牛油曲奇)的中文译名“蓝罐曲奇”,就是取自该品牌的外包装的形象。又如法国白兰地Remy Martin,是以创始人的姓名命名的,中文译名 “人头马”则取自该品牌的商品标志――一匹人头马。

2.以叛逆求忠实

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盲目地追求忠实而一字不改地按字面意义直译反而可能导致不忠。相反,译者通常需要根据译语接受者的文化心理特征以及翻译的预期目的和文本的特殊功能,改变原文的形象与形式以求信与原文,也就是以不信求信,以叛逆求忠实。许钧(2003:334)在《翻译论》一书中说:

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我们都会遭遇到一个悖论:绝对地忠实原文,对原文亦步亦趋,近乎盲目地跟着原文走,非但不能达到将原文的意义与神韵客观地传达给目的语读者,反而会导致原作的貌合神离,造成对原作本质的不忠,同时,也由于机械而盲目地追求语言层面的忠实,译出的作品难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审美期待与接受心理,往往会引起读者的不满,总之,一方面有可能负于作者,另一方面有可能得罪了读者。而由此悖论,引发了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承认翻译局限性的存在,根据这些局限提供给译者的活动空间,以看似不忠的手段,即对原文语言的某种“背叛”在新的文化语境和接受空间里以另一种语言使原文的意义获得再生,达到另一层次的忠实,这就是“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提出的直接缘由。绝对忠实导致背叛,而创造性的背叛反而会打开通向忠实的大门,这一看似相悖的说法却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为译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想与活动空间。

随着人们对翻译活动的认识加深,翻译标准从绝对忠实渐渐发展到承认叛逆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对此有另文论及,在此不再赘述),似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然而纵观中西翻译理论史,无论是中国的“按本”、“求信”到 “神似”、“化境”,还是西方的对等理论到功能理论,其实理论核心并不曾脱离“忠实”二字,只是忠实的层次不同,从注重低层次的忠实即对原文意义或形式的忠实转向追求更高层次的忠实――中国的神韵相似,西方的功能相似。即便是德国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貌似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翻译理论,也还是包含一个忠实标准在内。目的论认为原文只是译文的多种信息来源之一,翻译行为是一种文本加工过程,任何符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都是适宜的。可见按照目的论观点,忠实的最高标准是翻译目的,任何变通或背叛都是以服务于翻译目的为宗旨的。

商标翻译具有高度的商业性和实用性,它的最终目的是使译语国家或地区的潜在消费者接受并购买该商标所代表的产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译者必须摆脱原商标词字面意义的束缚,另辟蹊径,开拓新的思路,不拘泥于译文与原文内容的等值或形式的契合,而是突出商标的社会功能和宣传功效,使译名与原名具有同等甚至更好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最终为产品进入目标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语义或形式层面的叛逆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忠实――商标的翻译目的。

四、结语

由于商标翻译的特殊功能和目的,创造性叛逆是非常突出和普遍的现象,以创补失已经成了现代商标翻译中的流行趋势,然而“创”并不意味着毫无约束的随意发挥,而是要以音、义或形为切入点,与原文在某一方面有所关联;“创”的最高准则是实现商标的翻译目的――突出商标的社会功能和宣传功效,以激发译语接受者的消费欲望。

参考文献:

[1]He, Chuansheng & Xiao, Yunnan.Brand name translation in China:an overview of practice and theory[J].Bable, 2003, 49(2):131~148

[2]仓兰菊:厂商与品牌名称翻译漫谈[J].中国科技翻译,1999(1):33~36

[3]董 明:翻译:创造性叛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4]王 琼:商标与广告主题句翻译的特色艺术[J].外语教学, 2003(5):47~51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9

[6]许金杞:音美、意美、形美――英文商标的汉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11):47~51

[7]许 钧:翻译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8]许渊冲:文学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4

关键词:逆向物流物流管理战略价值

随着人们对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和绿色环保运动的兴起,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展开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环保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同样也影射在物流领域中。1998年,美国学者詹姆斯.斯多克(James·Stock,1998)发表了《逆向物流方案的制定、执行与应用》。之后,不断有各国学者在这一领域展开深入地研究。在产业界,随着资源环境观和经济管的演变,一些知名企业已经注意到逆向物流所蕴含的商机并将其作为强化竞争优势,增加顾客价值,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的重要手段。他们清楚地知道,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和流程能节约成本、增加利润,并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惠普(HP)、通用汽车(GE)、IBM、3M等纷纷启动逆向物流发展战略,近年来,逆向物流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一、逆向物流的内涵

1.逆向物流的定义

对于逆向物流的内涵,并没有一个完备或公认的定义。甚至在我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都没有直接阐述。只是对回收物流(RetunedLogistics)和废弃物物流(WasteMaterialLogistics)进行了定义。目前,对逆向物流比较权威的定义有如下几种:(1)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下属的逆向物流执行协会(ReverseLogisticsExecutiveCouncil)1992年的定义:为从不能用的物品中获取价值或对其进行处理,而从产品典型的最终目的地运往另一个地方的产品运输的过程。(2)2003年,RevLog(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过程。(3)詹姆斯.斯多克则从企业物流角度和工程物流角度分别作了定义。前者的定义是:物流在产品回收、资源减量化(resourcereduction)、再循环、物料替代与再利用、废料处理以及整修、修理和再制造等方面的作用;后者的定义为:为了在整个闭环供应链中更有利润,而在整个企业中应用最好的物流工程和管理方法的一个系统业务模式。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逆向物流执行协会的定义着眼于为特殊目的而产生一种运输形态,其定义强调了逆向物流的目标,但未能与正向物流的过程清晰的区别开。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和詹姆斯.斯多克的定义阐述较为完整,将逆向物流的目标、流向、作业环节和流体均包含在内。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逆向物流界定为:为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目标,将原材料、中间库存、终产品从目的地沿传统供应链反方向物理性流动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物流的系统可以分社会层面和企业层面,而本文所讨论的逆向物流仅限于企业逆向物流。

2.对逆向物流内涵的理解

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与正向物流紧密联系的物流网络,从操作环节上看,包括资源减量化(resourcereduction)、再制造、再利用、再循环等环节,从物流活动上看,它主要包含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两部分,包括以下环节:回收、检验与处理决策、分拆、再加工处理。其示意图如下:

逆向物流战略现在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的竞争战略之一。根据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ers和TibbennLembke,1999)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7%,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美国1/3以上的企业关心自己产品的最后处置问题,特别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和目录销售等行业。目前,许多国际知名的IT企业已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例如,SunMicrosystems拥有国际零部件翻修中心,来自亚洲或拉丁美洲的零件经过翻新,可以达到最新设计的要求;Hewlett-Packard也经常采用翻新或改制的零件,以不同的方式再销售其产品;Thomson家用电器公司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可回收的零部件运往墨西哥进行翻新。

正如詹姆斯·司多克所描述的:“公司对退货如何处置,已经成为一项标新立异的竞争战略,并正成为提高效率的全新领域。”

二、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

逆向物流战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事实上,很多企业因此而受益。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所示。

1.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长期盈利水平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消耗数量的增加,资源枯竭的威胁加剧,企业获取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减少物流耗费,提高物流利用率成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它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据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协会的估计,全世界每年通过再制造而节约的原材料可以装满155000节车皮,可以排列成1100英里长的火车。美国宇航局重新利用改制与翻新的零部件,使飞机制造费节省了40%-60%。在美国的地毯行业,很多大公司积极开展地毯回收计划,就是为了用低成本的回收尼龙代替昂贵的原材料,因为地毯中的1/3-1/2是纤维,而纤维中有60%是尼龙。在我国,废旧电池的回收现在也开展起来,人们可以通过以旧换新的方式,减少对旧电池的肆意丢弃,对于消费者来说,可以比原价低很多的价格买回新电池,而电池的制造企业也可以通过加工制造出新电池,而且成本要低很多,同时企业的利润显著增加。随着未来资源供求矛盾的进一步突出,逆向物流的优越性将越来越显著。

2.加强供应链内部伙伴的合作,提高竞争力

正如定义中所指出的那样,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的一部分,根据乘法效应,供应链上全体成员合作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带来的价值大于各个独立成员单独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带来的价值。这取决于供应链上所有成员是否组织协调一致,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在目前的以客户满意为最终目标的竞争态势下,下游的销售企业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它们之间面对最终消费者的意见和投诉。如果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和产品召回政策,就能够减少下游企业乃至最终消费者的经营风险和投诉意见,彼此之间容易形成共鸣,可以改善供需关系,加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例如家乐福在与供应商签订购货合同时经常要求:1、对于中止单品可退货;2、对于破损产品可退货;3、促销结束后,剩余促销捆绑产品可退货。对于上游企业来说,也只有开展逆向物流的战略,才能加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

3.倾听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改进产品或服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通过设计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在顺畅地进行产品回收和再处理等过程外,企业还可以收集宝贵的客户反馈信息。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其实也是一种处理客户投诉的方式,可以及时消除客户不满、恢复信誉、确立企业的品质。解决用户抱怨与再次购买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据统计,如果用户提出抱怨,且对其解决感到满足的人有70%,则其中再此购买的人竟有54.3%;对企业处理抱怨“非常满意”的用户中,会有95.8%的用户再度购买产品和服务。此外,从产品的设计、质量到售后服务,使用过该产品的消费者对产品都能提出极具价值的建议,这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设计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供帮助。再有,通过对产品退货率及退货分布情况的统计,企业对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情况了解更为详细,依靠逆向物流系统,有效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最后,越来越多的厂商承诺无理由退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退货率,要减少逆向物流的发生,厂商必须在产制环节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4.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而实施逆向物流战略,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是企业本身的价值观和伦理观的体现。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的严重,使得人们对产品的设计、生产、运输以及回收过程中出现的污染或浪费越来越关切。例如杜邦公司在经营活动中推行“企业环保哲学”,以保护环境为己任,通过开展逆向物流,大大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在废料回收处理中,杜邦逐渐为自己开辟了一个新的收入来源;据估计,到2010年,杜邦全球工厂至少有10%的能源需求和25%的收入来自可再生资源。杜邦也因在环保领域的努力荣获联合国的奖项。

同时,世界各国政府对危害环境的惩罚也越加严厉。仅在2005年,欧盟就出台了两个环保法案——《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前者被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令”。如不能实施绿色战略,我国相当大的出口企业将被欧盟拒之门外。2006年9月,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和国际统计局首次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报告表明我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5118亿元,占GDP的3.05%,这项数据还没有包括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但是数字已经是令人触目惊心。可以想见,我国今后对于治理环境污染的法规也将成为企业经营的制约之一。

三、逆向物流的管理探讨

1.提高企业的逆向物流意识

逆向物流多由对不满意产品的退货、不合格材料和残次品的退(召)回、包装品的循环复用、废弃物的处理、有害物品的回收等引起的,因此,我国多数企业认为逆向物流是负面的。再加上对逆向物流的操作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使得企业只注重在正向物流上下功夫。相比之下,我国企业领导对逆向物流也普遍不够重视,并将其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因此,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其认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通过法规约束强化逆向物流的意识,促使企业尽快实施其逆向物流活动。

2.选择合适的渠道建设模式

逆向物流活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产品渠道的选择上,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目前核心企业选择的逆向物流渠道主要有:一是与正向物流共用一个通道,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投入少,成本低,渠道各个节点之间相互了解,企业可以比较准确的了解市场的变化。也由于逆向物流的展开,使得核心企业加大对渠道上的合作伙伴的投入,如产品性能只是培训等。缺点在于一旦销售旺季来临,出现两种流向业务资源不足时,很容易重正向而轻逆向物流。第二种是自建新渠道,它的优点在于企业能掌握第一手的市场资料,信息失真的程度大大降低,同时能够给消费者专业性的指导或服务,当然,这种方式投入也是巨大的,从设立机构到购买设备、广告宣传、招聘人才等等,是大多数企业所不能承受的。第三种为共建新渠道,是指与竞争对手一起出资,以多种形式组建新渠道,共享专业的逆向物流的价值。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国家电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欧盟绿色壁垒,据悉,中国家电行业协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十几家大型家电企业正在商讨家电行业开展联合回收。而在这之前,索尼、惠普、伊莱克斯以及博朗四家企业在3年前就达成协议,组建联合服务采购公司,在欧盟范围内展开保费电子电器产品的回收再循环。第四种是逆向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逆向物流服务有很多优势,如专业化运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逆向物流管理效率,且厂商不必要建立自己的逆向物流系统而进行较大投资和承担风险等。

3.建设完备的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物流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物流。同样,逆向物流的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通过对回收产品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对每次回流物品原因及最后处置情况编订代码,统计回流物品的回流率等等,企业才能精确地跟踪整个回流过程并计算处理成本,并为客户提供及时地服务,为企业赢得信用。构建完善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当建立准确迅速的信息采集系统,通过使用条形码、无线射频等技术,对产品的信息进行管理,便于对进入逆向物流领域的产品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其次,建立并完善物流信息处理系统,对逆向物流从入口到最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跟踪和处理,能显著缩短逆向物流处置周期;最后应当建立可靠有效的信息传递网络,通过基于INTERNET和XML的EDI系统能够及时传递退货及回收产品信息,实现在制造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

4.加强逆向物流的起始点控制,降低物流操作量的随机性

根据Rogers和Tibben-Lembk提出的逆向物流管理措施中,加强对起始点(gatekeeping)控制是重要一环。由于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有着特殊的特征,如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逆向物流战略在开展时面临巨大的风险。而起始点控制就是在逆向物流的流程入口对产品是否应进入流程进行判定并初步决定回返产品在逆向物流渠道上的流向和处理方法。在实践中,通常零售店的雇员是逆向物流起始点处的把关者,因此,必须加强对这些雇员的培训,在退货逆向物流流程的入口,对顾客要求回流的物品进行审查,加速逆向物流流程。当然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例如美国一家电子游戏Nintendo开发了一套专门的起始点控制系统,在顾客退货时,零售商可以通过扫描进入数据库获得该产品的消息信息,解决产品的非质量问题。在实施这个系统后,Nintendo公司的商品回流降低达80%,回流额度降低到2%以下。超级秘书网

5.扩大公众参与,实施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实施逆向物流战略不仅仅是受制于国家的政策或法令,或迫于环保组织的压力。企业一旦真正实施逆向物流,就应当以此作为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要保障。根据1992年里约会议通过的《环境与发展宣言》中27条明确指出:“环境问题最好是在全体有关市民的参与下,在有关级别上加以处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企业应当主动加大对绿色产品的宣传,使得公众更加配合本企业逆向物流的开展。例如对回收物品,企业可以用信函、报纸、电视等方式向顾客告示新的回收政策;也可以在自己的网站上提供丰富的回收物品的导向及相关信息。另外,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合理建立购物网站对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降低商品退货率、增加退货与回收的便利等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正如企业家所言: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而逆向物流也许是企业在降低成本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逆向物流战略已经成为国外优秀企业的竞争力的一部分。在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大的环保壁垒下,转变经营理念,实现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唯有加强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和实践,才能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才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朱远.逆向物流.效应分析与推进策略.[硕士论文].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04.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5

2000年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说过: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最深刻的两件事情是,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但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着深刻影响。但是凡事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度”,城市化亦是如此。当人们对于发展的视角由规模转化为效率时,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20世纪70年代,欧美就已经先于我们展开了一场逆城市化的大变革,随着贵州省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进入瓶颈,逆城市化这一概念也逐渐进入贵州发展的视域当中。贵州的逆城市化到底是基于什么产生的,他的特点与欧美的逆城市化有何异同这都将是本文的分析重点。

一、城市化化与逆城市化

对于任何研究来说,最基础的事情就是定性。因此在研究贵州省的逆城市化问题,首先我们要研究的就是逆城市化到底是什么,它与城市化是什么关系,它是否可以称得上一种现象。对于所有逆城市化的研究者来说,城市化都是基础,是我们无法跳过的概念。从西方经济学的概念上来讲,城市化是空间上的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土地农业化转化为商业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基于规模经济基础上的资源和产业的有机耦合,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彰显。

而对于逆城市化来说,有很多人认为逆城市化是一种城市化的倒退,是一种城市文明的衰落的标志,对于这种看法,笔者不敢苟同,城市化作为一个阶段式的发展现象,不能以“一点”以蔽之,这种动态的阶段在每一个时间点上,每一个研究语境下,都是不同的,而逆城市化的出现正式由于目前统筹型城市化发展遇到了瓶颈,无法靠着原有的推动力继续发展下去。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许多城市也出现了盲目扩张、资源紧张、毁坏传统等病症,进而导致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房价过高等严重的民生问题。

有的学者说,城市病都是发生在大都市,贵州属于西南地区的“后发”城市,并不存在什么城市病。在笔者看来,这种想法是极其荒谬的,首先,贵州的地理环境就注定了贵州的城市化规模一定要小于平原地区的城市规模,狭长的山谷地带使得贵州很多规模型产业无法大面积铺开,群山环绕的卡斯特地貌也给公路铁路网的大面积扩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也许北京上海发展了30年出现的城市化问题贵州15年就会出现。其次,在本文中笔者为什么多次谈及贵州的城市化是统筹型的城市化?北京、上海甚至成都的城市化其实始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这些大城市的工农业总产值就以同比10%以上的增速在发展了,而当时贵州由于地缘政治及资源禀赋的原因并没有赶上中国的第一波城市化,我们现在看到的贵州的城市化都是到了1995年以后才不断兴起的,而此时北京等地的城市化已经初具规模,于是贵州各地纷纷效仿,在,没有考虑自身能力及承载力的情况下就大面积铺开城市化,这带来的结果就是二元经济壁垒的出现及小城市人口红利的过早消失,这些都使得如今的贵阳臃肿不堪,亦步亦趋,可以说“城市病”问题已经严重影响贵州城市的发展,减弱贵州经济发展的速度。

所以当我们看到城市化瓶颈时,第一个想到的就应该是逆城市化,而且最好是以自身为模板打造属于自己的体系。根据笔者对于欧美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动因的分析及对于贵州多地的实际走访发现,贵州虽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逆城市化现象,但多地的城市化已处于停滞的状态,如果贵阳的逆城市化率先展开的话,其他地方的逆城市化疏散也就水到渠成了,基尼系数也会随之达到一个较为安全的水平上。笔者较为欣赏孟祥林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及其对于逆城市化所下的定义,他认为“逆城市化”是指在城市发展演变过程中,由于城市中心地带生存空间日益狭小、交通条件日益拥挤以及地价日益上涨等原因,中心城区居民迁出城市中心,不断向城市边缘及郊区、乡村地带迁移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口空心化和产业空心化。这种现象并不是与城市化割裂存在的,而一定要放在整个城市化的体系中来看,它也不是与城市化对立的,而是城市化的作用机理在市场这个“无形的手”的控制之下完成的一次自我修复和升级,使资源更具效率,使产业更加均衡。

二、欧美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与贵州逆城市化成因的比较分析

由于欧美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出现过逆城市化,所以如果我们想分析贵州的逆城市化一定要与欧美的情况进行区别分析,探析其产生的动因和特点以便于我们对贵州的逆城市化有更好的把控。

对于欧美来说,从生产函数和总需求函数方面来看,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就是一个大市场,每个人每种商品都是其中的要素,即使排除人为、政策等因素,市场还是会依据经济的客观规律完成自我的改进以期接近均衡。所以从这种角度来说,居民对低成本、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以及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目标是“逆城市化”的内在驱力。城市的主体无外乎就是城市生产、生活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即居民和企业在城市这个空间里,居民既是劳动力的供给者,也是产品、环境、秩序的需求者; 企业作为生产的组织者,既是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者,又是产品的生产者,环境的再创造者。对于居民来说,追求的是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和较高的生活质量。当大城市房价高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失业增加、犯罪率上升、城市秩序堪忧时,必然导致生活成本上升,同时也会使得大城市为人所提供的其他服务对城市居民产生的效益值持续下降。安全指数和生活质量下降,居民越来越趋向低成本居住!低成本生活的村镇,于是,大城市中的经济条件优越者纷纷迁居城外。

如今在贵州大举展开城市化的今天,贵阳住房的价格比10年前上涨了3倍(2005年)。据贵阳是房管局的数据显示,拥有贵阳户口的家庭的房屋占有数是平均每家2.8套,而且已经趋向饱和,而且贵阳市两城区的人口不足300万,那么在贵阳大举买房的生力军又是谁呢?是贵州其他地方的居民,他们在家乡做生意,赚了钱之后就来贵阳买房一方面是出于自己使用的目的,另一方面是出于投资的动机,这样以来,房地产就成为了贵州城市化的支柱型产业。原本贵州的购房者会考虑在自己的第一套房子全部还款完成后后还了大部分后才去购买其他住房,但是不断攀升的房价使得房屋的“提款机效应”不断显现,看到这一情景,即使在贵阳本地并没有国定收入的劳动群体也加入到了买房的大军中来。众所周知,最好的房屋买卖价值应该控制在年收入的5倍以内,然而贵州的这群购房者年收入均小于6万,却要购买35万左右的房子。现在贵阳的首付率大多数都提高到了30%,这样的情况就好比山巅的石头,不知道会因为哪阵风儿坠入谷底。就是在贵阳这种畸形的城市化的基础上,逆城市化展开了。第一批离开城市的居民并不是中产阶级和富人阶级,而是在城市中务工无果的人。

从外在条件分析,贵州如今的产业模式是以互联网和旅游业为主打的新技术产业。从这方面来说,城市的去工业化使得贵州并不需要太多同质化的劳动力,贵州也没有大型劳动力密集型的国企来吸纳这些劳动力,多以城市中这种摩擦性事业的劳动力还是少数,这也就说明贵州逆城市化的人员构成不是工厂被解雇的员工而是大多本来就在城市与乡村中游走的“游走一族”,这样看来从城市向乡村转移的这一批人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高素质的可以为乡村带来革新的人才,而是边际成本大于心理预期的投机性劳动者。再加上最近没有大型的工程上马,专业技能不够、房地产遇到寒冬这都使得他们的生活境况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美好,催生了他们回家的欲望,所以这种是被动的回乡发展。但是从另一个侧面来分析,虽然贵州的地缘优势及资源禀赋不足以支持贵州走大型工业化的道路,但是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异军突起却为贵州找到了新的利益增长点,截止2015年8月,贵州的旅游收入已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实现连续6年的大幅上扬,使得旅游取代传统工农业成为贵州的支柱性产业。又因为旅游业多在乡村地区,所以很多城市的商人看到机遇纷纷向贵州民族地区涌去。在贵州黔东南的肇兴侗寨,百分之50以上都是城市的商人,他们以更先进的管理和更大的资金规模不断打造着这一旅游胜地,有些商家甚至把家人也接到了这儿,就是由于看到了商机。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城市资金、人才的注入使得肇兴年接待旅客量大规模上涨,原本出去打工的人纷纷归乡,开旅店、跑营运进行二次创业,收入远高于在城里务工,有很多民族文艺表演和手工艺术品更是深受国内外游人的青睐,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贵州式逆城市化的状态。这是与欧美的城市包围农村的逆城市化截然不同的。

三、几点思考

虽然我国的城市化率据报道已经超过了百分之50,但是我国的城市化是偏激的城市化,是大资金推动下的城市化,城市的规模的确有了,但是其配套设施、产业链、交通环境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而且,在城市化还没有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出现了逆城市化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脆弱性。像贵州、甘肃等西部省市并没有形成足以支撑整个经济运行的产业体系,虽然省会城市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这是以牺牲其他地级城市的群众福利所换来的,所以,要想破局,就必须重视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的突破口在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各国市场资金的新宠儿。在温饱已经基本得到解决的今天,人们对于精神层次的需要愈发的强烈。之所以想把文化产业作为逆城市化的突破口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资源和大众消费。在广大的民族地区,其文化资源并不是互联网、电视、音乐等流行元素,而是充满神秘和韵味儿的民族歌舞和戏剧,这些民族文化元素经过现代的包装会以一种全新的效果展示到众人面前,并成为旅游宣传的一大特色看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既可以利用逆城市化带来的资金,提高资金的回报率,又可以解决回乡发展的居民的就业问题,而这些居民也可以利用自己擅长的东西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2、打好生态牌。逆城市化的本质就是城市居民无法忍受日益上涨的城市生活城本和各种“城市病”,选择回归乡村的一种做法,那么乡村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迎接这样一批逆流的人群呢,如何才能留住这一群人呢?我想除了必要的产业和基础设施之外,继续完善环境是及其重要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城市的居民之所以会选择来到乡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果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把自己安身立命的本钱都丢掉了,那么发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价值。(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为“贵州财经大学2014年度在校学生科研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 孙群郎.美国城市郊区化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 陈伯君.借助“逆城市化”的力量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成都推进“城乡一体化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6

《最美逆行者》抗疫剧开播了。默默无闻的“白衣天使”,他们拥有最善良、最高尚的心灵,他们奋战在“战场”的第一线。在“战场”上,他们毫不畏惧!在这最危险的地方,他们勇敢前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观后感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了,有的人,为了自己,不为家人和朋友着想,不让医生治疗,带着病毒逃离在外;更有人在网上借口支援抗疫,偷卖根本不存在的口罩赚钱,获得赃款28万元,这样的人居心何在?

当然了,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最美的逆行者,戴着护目镜,戴着口罩,身穿防护服,他们坚定的眼神,充满战胜疫情的决心。他们义无反顾地向武汉进发,手连手,心连心,共同抗击疫情。他们不惧病毒感染,将治疗病人放在首位,而将陪伴家人放在了一边,实在想家了,就用视频聊天,在手机上与家人“团聚”。疫情紧急,救人如救火,时间就是生命,为了尽可能多地救治病人,他们少吃少喝也少睡,甚至到了不喝不睡的地步,累了,就躺在墙角边睡下,任由那寒风,吹拂自己疲惫的身体!

有这样一位不知姓名的农民工,山东人,他刚千里迢迢赶到家,连背包都还未来得及打开,就收到了单位的紧急通知,他二话不说,立即打车去了武汉,加入到那里的“小汤山"医院的建设中。他给儿子的信就像留下的遗言,信中说,如果他在武汉死了,就让儿子向武汉那边磕个头。很显然,他已经全身心的投入到武汉的抗"疫"行动中,为了人民,为了国家,他认为他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我知道,这些人平凡,但就是这些平凡的人造就了不平凡,他们是普通的中国人,也是无畏的中国人,更是伟大的中国人!

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观看心得“爆竹声中 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这个欢乐而又祥和的春节寒假里,我们却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

它主要来自于人们贪婪而又愚蠢的念想——吃野生动物。原本只想吃个新鲜,却不知一吃,吃出了一场大灾难。

这病毒一次又一次,不顾人们的警告,越发肆虐地剥夺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要一人感染上,那么与它近距离接触的人,一个也跑不掉。邪恶、狡猾的病毒,还通过风的传播叫醒了其他的伙伴。就这样,被感染的人越来越多,它也越来越猖狂。

这病毒一次又一次不顾人们的强势压迫,给人类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不便。许多药店里的医用外科口罩一抢而空。感冒药,退烧药通通不卖。所有的景点,门店所一律关闭。所有的高速公路全部封闭。进超市还要量体温、做登记。而人们小心翼翼做的这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防止病毒散播。

为了与病毒抗争,与生命赛跑,无数逆行者“舍小家为大家”,毫不犹豫走上抗疫一线。

一位84岁的老人,本该是颐养天年的年纪,却在第一时间奔赴最危险的地方。他用行动激起了国人的血性,告诉了全世界:中国,你能行,他,就是钟南山院士。

一个本该在职业场上拼搏的歌手,却把自己赚下的每一分钱,毫不犹豫地捐给了那些需要的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那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身影。她用自己一次又一次的无私奉献,让我们在无情的灾难中感受到了人间真情。她无数次地累倒在了重灾病区,却又保持着清晰的意志,继续用行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像一颗拼命顽强生长的野草,向世界诠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她,就是韩红。

还有无数冲锋在前的医疗人员,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奋勇向前的子弟兵……他们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或平凡或伟大,汇成一股抗疫大军,昂首挺胸,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带着必胜的信念,向病毒挑战。他们人美心善,是最美逆行者,值得我们敬佩。

这病毒来自何处,何时才能被打败?我们无法预知。眼下,我们要做好防护措施,安心在家里听好每一节课,认真做好每一次作业,耐心的等待胜利归来的那一天!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必胜信念,把最美逆行者的无私奉献,当成我们最大的动力,一起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吧!

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心得体会家里,红艳艳的银柳还怒放着,美丽的百合也散发着馥郁的香气。本该喜庆的春节气息,被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驱散了......

整天宅在家中,我一边为疫情揪心难安,一边等待着开学的讯息,常常刷妈妈的手机,关注着有关疫情的各种报道。

“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这是妈妈的同事刘老师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怎么回事?我好奇地打开文字下面的简讯——《出征,北海24名紧急医学救援队员驰援湖北》。哦,原来是疫情肆虐,武汉告急,全国各地紧急援助武汉。刘老师的丈夫——杨有洪,就是其中一员。这些逆行的医务工作者,将赶赴武汉,在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用血肉为我们筑起生命的防线。我心中不禁涌动起对他们无限的敬意。转念一想,刘老师呢,她该多担心呀!我仿佛看到刘老师在为老公收拾行李时的忐忑不安:“得多带口罩,衣服也要多带点……再带点感冒药吧,对!双黄连口服液给带上……不管有没有用……吃的!吃的要准备些容易做的……没办法,以大局为重!”想到这,刘老师眼眶自然就红了,双手合十,喃喃自语:“照顾好自己,一定平安归来,一定!……”

想到这,我不禁流下眼泪。医者,此去欲何?仿佛有千万的声音回答“战病疫,救苍生!”只是切记,衣白褂破楼兰者,需平安返呀!

我耳边又响起一个血气男儿的哭腔:“赵英明!平安回来!平安回来一年的家务活我包了!”这是四川广元,首批派往武汉的医疗援助队要出发时,护士赵英明的老公对着紧闭的车窗的保证。妻子听了,别过头,留下了泪……

刘老师和杨叔叔道别时,也是这般么?方式或许是不同的,但心,肯定是一样的——担心他(她),却支持他(她)!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奔赴武汉了,他们舍去了家人的温馨小爱,投身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大情怀中去了。

英雄们,你们舍小家,顾大家值得我们学习。你们在疫情一线守卫着家国的安全,你们平安而归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观看有感尊敬的逆行者,坚守者们:

你们好!

红,是中国年的喜庆,白,是白色死神的镰刀;红白间,是你们带着对热烈气氛的渴望,却义无反顾与死神博弈在前方。红,是鲜血,白,是泪水与汗水;红白间,是你们的血与泪与时间的竞争!铮铮热血在白色病魔中风雨无阻地燃烧!

你们是逆行者——耄耋之年的“非典功臣“,钟南山院士,重新穿上自己的白色战袍,回到抗疫一线。除夕夜里,正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医护人员们,舍小家,顾大局,义无反顾,主动远离了舒适圈,安全带,赴抗疫前线与死神搏击,逆行武汉。解放军战士也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亲赴抗疫前线,指导八天建造“火神山医院“。

每一场特殊战斗,都需要一批英勇的战士;每一次生死搏斗,都会涌现一批无畏的勇士。被口罩勒到深痕的脸颊,被汗水浸到泛白的双手,被防护服包裹束缚着的笨重身躯……一切的痕迹,是你们逆行与病魔抗争的最美样子。

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吹哨人”——李文亮,奋战抗疫一线,不幸猝死离职……“守夜人”——赵亚东,手冻得通红,不时跺脚驱寒,但他毫无怨言驻站参与夜间值守,实现了全天候不断岗,“我作为一名党员,关键时刻更应该往前冲,这是我的责任。”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你们逆行,为同胞挡住病魔的侵袭,向你们致敬!

你们是坚守者——武汉封城,当地的居民坚守他们的家园,不让病毒外传,始终坚守着病毒传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背后为你默默坚守,医护工作者星夜兼程,白衣战袍,投身无声战场;建设者昼夜施工,血肉之躯,展示中国力量;还有无数外卖小哥、快递员、环卫工人们逆风而行,坚守岗位。这就是万众一心的中国精神与力量!

向最美逆行者致敬,向最强坚守者致敬!

2020电视剧《最美逆行者》观后感心得己亥之末、庚子之初,新冠肺炎疫情冲淡了新年的喜庆,人与人,城与城,似乎筑起了一道道高墙。

国难当头,无论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还是坚守岗位的警察;无论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中华儿女,还是远扬海外的外国友人,都在以一己之力,对抗疫情!大家携起手来,众志成城,一起同心协力,勇敢向前!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万众一心的力量!

在与病魔的斗争中,更多的人选择了义无反顾,选择了舍己为人!他们身披白衣逆行,拼尽全力守护每一个生命。年过古稀的工程院院士李兰娟,再战防疫最前线,她怕儿子不同意,临走前才告诉儿子,她带着决心和毅力,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捍卫人民的生命安全,让人民心暖与心安。

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李兰娟院士说:“为救治新冠肺炎的病人,把浙江的“四抗二平衡”经验带到武汉,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我们带了设备,带生制剂,带了干细胞,需要多少时间,在那边待多少时间,她坚信一定能把这场战役打赢。”在李兰娟院士身上,我看到了医者仁心,看到了每一位白衣天使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请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

“所有细微之下,都隐藏着春暖花开,冰面破裂的巨响。”立春已至,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愿武汉的樱花早日翘首枝头,待到山花烂漫时,华夏再无瘟疫,唯有光明永驻神州大地!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7

【关键词】生产者服务;非价格竞争;贸易结构;动态比较利益

20世纪中叶以来,“服务经济”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中开始显现,服务业所带来的就业、GDP的增长占到一个国家总就业、总产出的50%以上,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在提高经济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更是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时期战略选择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力图从国际贸易的视角、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分析生产者服务对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优化我国贸易结构的意义。

按照加拿大学者格鲁伯和沃克(1989)的定义,所谓生产者服务(producer services,也称生产),与直接满足最终需求的消费者服务(consumer services)相对,是指“那些为其它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者用作中间投入的服务”。它的基本特征有三:第一,它是对生产者的非物质服务,其无形的产出体现为“产业结构的软化”程度,一般我们把“服务投入/商品和服务总值”称之为“产业结构软化系数”;第二,它是中间服务而非最终服务,由于在新经济中产业链的拉长和知识投入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因而它体现为被服务企业的最重要的生产成本;第三,由于其产出中含有大量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因此生产者服务企业是把这些现代资本引入到商品和服务生产过程的飞轮,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基于以上这些特征,生产者服务对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以及贸易现状的改善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发展生产者服务有利于制造企业非价格竞争策略的实施

通常人们都会把中国看作制造业大国,在世界市场上随便找一件商品都会发现“made in china”的标识,但是从现代制造业的观点来看,制造业并不单纯是“制造”一个环节,更应包括产品研发、设计、仓储、订单处理、管理等环节,这是个完整的产业链。这些后续的环节实际上就是需要生产者服务投入的环节。但是从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特征上看,中间服务投入占国民总产出的比重仅为12.2%(程大中,2007),服务性投入消耗较少的事实直接限制了企业营销策略的选择空间。一方面,企业基本没有或者很少中间服务投入,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这能更多关注制造这一个环节,不断降低成本,依靠价格竞争策略;另一方面,企业缺少中间服务投入,产品很难做到差异化,在众多同质的产品中要想争得理想的市场份额,还是要在“价格”上做文章。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家电行业,每年销售旺季,企业都会降价抢夺市场。当然,对于国内市场而言,这种“价格战”减少了生产者剩余,在一定程度上增进了消费者的福利,但是如果把这种策略应用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却经常带来一个很严重的负面问题——遭遇反倾销。近几年企业应对反倾销诉讼的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应诉毕竟也要耗费相当的人力与物力,即便胜诉,时间上的间隔也往往会使企业丢失销售的最佳时机。所以企业在积极应诉的同时更应多作些事前的“预防”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增加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竞争,这就需要加大生产者服务环节的投入。

生产者服务投入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包括制造在内的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这个链条上,企业不仅关注低成本带来的制造环节的优势,更多的是要研究如何培养其余诸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和零售等环节的优势,非价格竞争的经营策略有了更广的发挥空间。

二、生产者服务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

最美逆行者作文篇8

[关键词]逆向物流;战略价值;逆向物流管理

1引言长期以来,企业管理者只重视正向物流活动,而忽视沿供应链逆向渠道所进行的逆向物流活动,对顾客退回物品以及产品使用后废弃物品的处理一直排除在企业经营战略之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对企业伦理道德的呼唤,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受到物流学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国外许多知名企业把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维系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其供应链整体绩效水平的重要手段。

2逆向物流的内涵及战略价值

2.1逆向物流的内涵逆向物流这个名词最早由Stock在1992年提出,他认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物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以后许多学者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和内涵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这些学者的表述,逆向物流意指以重新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为目的,将原材料、半成品、制成品等从产品消费点一端(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返回产品的来源点一端(生产地或供应地)的过程。逆向物流是闭环供应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与正向物流紧密联系的物流网络,从操作环节上看,包括资源减量化(Resource Reduction)、再制造、再利用、再循环等环节,从物流活动上看,它主要包含退货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两部分,包括以下环节:回收、检验与处理决策、分拆、再加工处理。

2.2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逆向物流战略现在已经成为国外企业的竞争战略之一。根据美国逆向物流专家(Rogers和Tibbenn Lembke,1999)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全部物流成本占美国经济总量的10.7%,逆向物流成本约占总物流成本的4%,美国1/3以上的企业关心自己产品的最后处置问题,特别是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产品制造业、出版业和目录销售等行业。

目前,许多国际知名的IT企业已将逆向物流战略作为强化其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例如,SunMicr-osystems拥有国际零部件翻修中心,来自亚洲或拉丁美洲的零件经过翻新,可以达到最新设计的要求。正如Stock所描述的:“公司对退货如何处置,已经成为一项标新立异的竞争战略,并正成为提高效率的全新领域。”;因此,实施逆向物流对企业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的战略意义。

(1)倾听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改进产品或服务,提高顾客的忠诚度通过设计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在顺畅进行产品回收和再处理等过程外,企业还可以收集宝贵的客户反馈信息。企业开展逆向物流活动,其实也是一种处理客户投诉的方式,可以及时消除客户不满、恢复信誉、确立企业的品质。此外,从产品的设计、质量到售后服务,使用过该产品的消费者对产品都能提出极具价值的建议,这为企业改进产品质量,设计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提供帮助。再有,通过对产品退货率及退货分布情况的统计,企业对经销商、零售商的销售情况了解更为详细,依靠逆向物流系统,有效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最后,越来越多的厂商承诺无理由退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退货率,要减少逆向物流的发生,厂商必须在产制环节上下工夫,努力提高产品质量。

上一篇:交接班制度范文 下一篇:课题中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