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画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9 20:12:52

装饰画教案

装饰画教案篇1

关键词:黑白装饰画?创新思维

黑白装饰画,是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具有高度概括和自由创意的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它追求艺术化和装饰化,具有简洁、明快、强烈、变形、夸张、自由的特点,没有森严的具象造型要求,可以灵活运用点、线、面多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使画面黑、白、灰变化丰富,虚实层次错落有致,疏密空白安排得体,它对于学生发散思维、突破想象、形成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独特的意义。因此我在黑白装饰画这一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创设氛围,给创新思维一个开放的空间

在黑白装饰画的教学中,通过欣赏感受,讨论交流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使学生获得对黑白装饰画的多元化的认知,并运用启发性、开放性和更多的自由度的问题打开学生思维,创设一个宽松、互动和开放的思维环境为创作提供丰富的源泉。同时,黑白装饰画本身的特征属性注定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下面是我在教学黑白装饰画的一个案例片段:

案例:教学中学生欣赏优秀的“黑白装饰画”,并谈谈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可与其它绘画比较)。

生甲:它们的形象有趣、夸张。

生乙:色彩只有黑白两色。

生丙:形象概括,不像其它画那么复杂。

生丁:形象上有“花纹”装饰,如鼻子上有叶子花纹,嘴巴……。

师趁机追问:你觉得这样装饰一下好吗?

生丁肯定地答:好,很有想象力。

师:假如你来装饰,你能想出更有趣的“花纹”吗?

生丁:我会用玉米来装饰鼻子,因为他让我想起了农村娃娃。嘴巴装饰成蝴蝶样。

师表扬生丁,继续问: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案吗?

(学生这时的发言更加积极,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也一下子活跃起来。)

师小结后再问:你们觉得“黑白装饰画”有趣吗?

生甲:很有趣。

生乙:蛮好玩的。

生丙:黑白的色彩虽然简单,但很美。

以上案例中,我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展示的大量图片,同时利用自由争论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初步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和艺术特色,获得审美的初体验。尤其在后面学生讨论”黑白装饰画”的特点时,老师借机问:假如让你来装饰,你还能想出更有趣的“花纹”吗?不仅再一次调动学习的热情,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一个宽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情境。而当学生们有机地融入到这样的教学情境中时,不仅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还调动他们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建构技能的兴趣。同时在引导学生欣赏感受过程中强调思维的启发。解决了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中学生对生活或某种艺术形式体验活动不足,形成不了创作的源泉的问题。

二、发散思维,让创新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发散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突破原有知识圈,通过知识、观念的重组,找出更多更新可能的答案、设想或解决的办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出大量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一种沿不同方向,向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方式,经由发散性思维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在组织黑白装饰画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教学案例片段:

案例:师:构成黑白装饰画的点只有大小,没有形状的规定,大家能想出哪些点出来呢?

生甲:圆点、方点、三角点

师:发挥你们的想象,点的形状可是千奇百怪的。

生:多边形点、五角星的点。

师:还不够大胆,再想想。

生乙:树叶样的点、花朵样的点、各种动物形状的点。

……

(学生的想象被调动起来了,点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分析线、面。

以上案例中,老师将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和能力出发不断感受,更深刻学习美术语言中的概念和语汇――构成、色彩、肌理、线条等实用的术语涵义,以及对绘画技法和美术风格的了解。并没有忽略对想象力、创造力的启发。问题的设计突出启发性,引导学生不断感受、不断诱导发散思维,张开想象的翅膀,将知识要点丰富,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发散思维具有变通性、独特性和流畅性特征,同时根据黑白装饰画求变形、求夸张、求自由的艺术特点,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想象力与联想力的诱导;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角度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积极鼓励奇思妙想,即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尽量扩大学生的视野范围,加强学科的整合效应;培养学生不断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以上一些教学实践,学生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充分地激发,学生获得了思维的自由,想象的解放,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

三、多元评价,让创新思维在自信中成长

学生在欣赏评述、展示交流中的心理活动最丰富,他们希望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作品能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传统教学评价一般单一地由老师完成,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目的也在于定性定格,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创造力的培养。在黑白装饰画的教学中,我采取了自评、互评、师评以及描述性评价结合,整体评价结合局部评价等多角度、多维度的评价方式给于学生的创意思维更多的保护和肯定。

案例:师:下面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附图),并说说作品的特色。(自评)

生甲:“我的作品表现的是我自己。一个爱美的我。我用了很多装饰图案。如,眼睛用花朵图案装饰,嘴用太阳图案装饰,衣服用很多点线来装饰。”

师:甲说得很好,哪个同学还愿意来评一评他的作品。(互评)

生乙:我觉得她的作品很有想象力,特别是衣服装饰得很漂亮。

(其他学生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这张作品老师也很欣赏,尤其衣服纹样组织得丰富又有层次感。让我们用掌声给她鼓励。(师评)

(学生们掌声热烈,甲很受鼓舞,其他同学也纷纷展示……)

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我们评价要能促进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多元评价对保护和发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重要的意义。

在黑白装饰画教学中,我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采取了自评、互评、师评以及整体评价结合局部评价,描述性评价结合等级分数评价,改变了原来贬损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这种多元评价方式是对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对自己的创作更加投入,更富有创造性,树立自信心,在描绘自己的生活时创意的源泉奔涌而出,从而创作出更精彩的一幕。

参考文献:

[1]丁晓梅?《黑白装饰画教学研究》?《文教资料》?南京?2010第19期

[2]《美术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装饰画教案篇2

关键词:敦煌壁画装饰纹样绘画图案

序:敦煌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历史资料,它的神秘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想多了解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探寻敦煌的秘密。

(一)装饰的作用

1.装饰的由来

从原始时代至今装饰从未离开过我们人类的生活,而装饰图案也大都来源于生活,装饰着生活。装饰反应了人们对生活的期盼,反应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及审美能力,从古至今不乏有许多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人面鱼纹、敦煌壁画、祥云、莲花、以及年画上报着大鱼的胖娃娃。人面鱼纹是半坡型彩陶最具代表的纹样。通过鱼纹你可以找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些特征。人脸的形状和由诸如圆形,三角形,曲线等几何形状所掌握,并且通过线条绘制和平坦涂层构造。图形本身的对比形成较强的装饰意味。整个纹样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祷丰收和欢庆春的到来时的丰富表情特征,表现出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战胜自然的信心。每一个装饰图案都有着它所代表的东西,甚至文化。

2. 敦煌装饰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辟史佛教传入中国,古代凉州(今甘肃省)在佛教传播的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今天的甘肃省有着许多的石窟寺遗址,敦煌莫高窟、永靖炳灵寺、天水麦积山,石窟中的壁画和雕塑记录着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行程。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向西域的重要坐标,这使它存有历朝历代的壁画与雕塑,它所保留下来的佛教文化和艺术成果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历史研究价值,壁画中的装饰性图案对现在平面设计、绘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绘画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极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使人一看便知道是中国的文化。是稀有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敦煌壁画中的各种元素,被广泛的运用到现代艺术的表现之中。周六去了叶露盈《洛神赋》绘本的读者交流会,她讲述了她的创作历程,她借鉴了许多资料、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就有敦煌,她的绘本中有着敦煌一样的神秘色彩,这种传承传统的新式绘画方式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 敦煌装饰画的用线及色彩

敦煌中的壁画,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和朝代的变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宗教信仰的启发,从而在艺术上创作出新形势,摆脱了传统礼教理智束缚,画面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灵动奔放,飘飘欲仙。

1.线

线,是中国画的主体,代表着中国绘画,用线可以表现出层次,最具代表性的是吴道子,他创作了绘制了壁画三百余壁他能在巨大的画幅中创造出不同的情景和气氛,笔下的千佛形象千变万化。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非常的精美复杂,结构组织、情节动作、细腻的描绘以及神态都显露出高超的绘画能力,但仍不失秩序,极具装饰趣味,线的虚实、多少、粗细、长短以及自然的弯曲转折,都具有一定的秩序性,重复、对称、对比统一是敦煌壁画的特点。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它其中蕴含的一些节奏与韵律,对一种图案进行不断的重复与对称,形成一种独特的形式美感,佛像身后重复的云纹,衬托出佛的仙气,达到了一种衬托的作用,使画面的繁简节奏更加和谐,身份高的佛会比身边的随从画的更大一些,彰显出画中佛的的地位很容易突出主体,增加画面的语言,这便是对比统一的手法。早期的铁线描多表现于洒脱清新秀丽的人物和服装上的装饰,透体薄纱的质感,飞天神灵般的飘逸,在现代有许多人追求线的灵活美,继承并发扬了传统敦煌装饰的绘画形式,在平面设计中也继承了其中的一些手法。

3. 色彩

壁画的风格一直在改变,其中的色彩变化是最大的,敦煌中运用的色彩绝不像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西方绘画的黑白灰分明的、渐变颜色的、塑造体块的色彩关系,它与传统中国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的上色着重表现物体固有的颜色,不去追求一些复杂的光的变化的颜色,强调色彩的装饰美,而不是去过分的追求色彩的真实颜色,看似没有规律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中会画者的用心,颜色所占画面的比例以及颜色间的和谐与否,明亮与灰,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形成一幅幅色彩和谐的画面,在复杂丰富的色彩中,作画者精心设计了对比颜色、衬托、叠晕等方法使色彩交相呼应,相得益彰,对比颜色有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对比颜色的运用还要考虑到颜色所占的比例、颜色的深浅、色调的和谐。在当时所用的颜色都是矿物质制作而成,颜色不会褪色,反而时间越久颜色越鲜艳。在唐代,大多以红、黄、绿、蓝、白、黑、褐为主要颜色,色彩绚丽多彩,细致、浓重、浑厚是唐代重彩的特有风格,同时也形成了中国重彩工笔绘画特有的美学审美观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由于空前的繁荣昌盛,与外国交流的频繁,所以唐代学习了西域晕染色彩的方法,新的方法是表现立体感的重要方法,色彩绚丽而且独立。由于敦煌的壁画风格融入了一些宗教元素、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甚至古印度的风格,显得壁画更加的奔放和自由,并且富有很大的表现力,它的色彩继承了传统中国画又有别于中国画,其中的颜色之浓郁、结构之复杂,因此独一无二,兼有装饰性和立体感风格独特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敦煌装饰画的装饰图案更多还原

敦煌装饰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结晶,是绘画的灵魂所在,其中的装饰图案对如今的平面设计与其他方面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其中的装饰纹样复杂多变,我们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典型的装饰类型,人物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还有几何纹样。

1. 动物纹样

动物是大自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也是动物的一种,人类与动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壁画中出现了许多动物,体现出了远古人类对动物的认识和情感,经常出现的动物有狮子、象、马、牛及一些难以分辨形象的动物等。狮子是地位与权威的象征,在佛教中相传有佛教如同狮子的说法。象的形象多是对孩子的期盼,‘乘象入胎’是壁画中常见的典故。同时狮子和象也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的坐骑经常出现在画面中,据《法华经·普贤劝发品》记载,普贤菩萨乘六牙白象,守护法华之行者。在敦煌莫高窟第159窟中,文殊变相图异常的华丽精美,身下一头张嘴的白象,形神兼备,形象生动周围拥护着众多的形象,但形象各异,各有特点,画面中有着许多的装饰图案,整个画面复杂而又有着某种秩序,各种形象错落有致的分布在画面之中,主体形象又显而易见,一看便知其地位,可见作画者的精巧及其用心。马在壁画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动物,在古代马是人类重要的出行坐具,重大的出行离不开马的陪伴,壁画中的马造型,形态各异,塑造生动,形态动作矫健。耕种粮食离不开牛,一些壁画中出现了牛的形象,体现了人们对丰收的渴望。还有一些鸟类,张开双翅,飞绕在佛像的身旁,成为‘金翅鸟’,源于古代印度中的神话传说,是天龙八部中的护法形象,传说它是天地之间的猛兽,威力无边。

2. 植物纹样

自然形态中,植物是常见的纹样,植物各有寓意,树木、莲花、枝叶、牡丹、花果等形象丰富多样,装饰图案不仅自身丰富绚丽,而且把壁画中的形象装点得富丽堂皇、生动有形、使画面增加丰富感、活跃感。其中的卷草纹形象生动,连绵不绝,流动活泼,展现了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的感染力。卷草纹形状就像是一根流动的‘S’形的草,并且在上面不断的装饰上花朵或是茎叶的其他形象的装饰纹样,列如以牡丹花为主体的就称为牡丹卷草纹。有些卷草纹中还穿插着动物,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姿态。在敦煌中少不了这些植物的装饰,看似微不足道实则很重要,能够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在整个画面中它可以调整画面的疏密关系,与主要次要的穿插,又起到连接和分割画面的作用。

3. 人物纹样

敦煌壁画中的佛像具有很高的神秘色彩,千姿万态、变幻无穷、等级分明、各具特点,其中的形象都是以佛为主,述说的事都是与佛息息相关的,借助佛像述说着当时人们的价值观,以及对善与恶的分辨,作画者对人物的拿捏十分到位,神态及服饰各有不同。其中的飞天造型最为著名,头顶华丽的头饰,半裸的上身,下穿长裙,动态明显,飘飘然的披肩彩带,使人身临其境,仿佛画中的神仙就要飞出来了。在现代的一些设计领域,有许多借鉴了敦煌中的佛教形象,如在电子竞技方面中的一些游戏形象,电影中的造型,插画中的形象等。

结论:

敦煌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对于现代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设计中的一些简单便捷的特点是从复杂的敦煌装饰中抽离出来的,有简单就有复杂,借助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将敦煌壁画中的某种元素抽离出来,进行再设计或者再绘画,是很多人用到的方法,所以敦煌实则在现代设计与绘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传统与现代结合,中国设计师画家应该植根于传统中,关注传统文化,创作出更好作品。

参考文献:

[1]樊梦娇.敦煌壁画装饰性语言的力量[J].美术大观.2018第四期P72-P73

[2]常书鸿.谈敦煌图案[J] 文物.1956.08.P9

[3]关友惠.解读敦煌.敦煌装饰图案[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P128-P129

[4]赵声良.飞天莫高窟第39窟西壁龛顶盛唐[J].敦煌研究.1981

[5]张春佳.敦煌莫高窟唐代团花纹样形式语言演变特征研究[J].北京服装学院.2017.12.01

装饰画教案篇3

课题

装饰的骏马

教时

第一教时

日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美术第四单元“线条的变化”中的一课,以“骏马”为主角进行设计创作。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马的结构和体态特征,用基本图形概括马的身体结构和动态特征,在画马的鬃毛和尾巴时,让学生个性的发挥,想象出不同的造型装饰,最后,用线条花边装饰马的身体,从而起到马整体装饰的效果。

学情分析:

“马“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城市中的孩子画马并不擅长,本课利用基本型概括马的造型,降低了绘画的难度,提高了装饰的效果和作业的欣赏效果,也给了二年级的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马的结构和体态特征,能用基本形概括表现马的造型,学会用花纹花边装饰骏马。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交流的过程中,学会用基本形概括,夸张形象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马的造型美,激发对艺术表现力的兴趣和探索。

教学重点:马的基本形概括

教学难点:马的动态造型与装饰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分钟

课前热身

播放各种姿态的马的图片。

欣赏马的外形与动态。

用图片,激发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气氛。

8分钟

观察与比较

1、观察马的结构和体态特征。

2、欣赏画家韩美林画的马与徐悲鸿的马比较有何区

别?(圆形组合)

3、揭示课题《装饰的骏马》

4、(出示图片)马的各个部分由哪些几何图形组合成的?

(教师画)

1、知道马是由头、颈、身体、四肢、尾巴、鬃毛组成。

2、欣赏与比较

3、发现马的形体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学生说)

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装饰马的造型特点。

19分钟

设计与创作

1、摆放马的不同动态。

2、教师巡视

3、收集三张作品马尾和鬃毛作比较。

展示多种马尾和鬃毛的造型。

4、圆形内部图案比较,怎样的图案更适合圆形。

5、作业要求

(1)运用基本形概括表现马的造型。

(2)设计个性的马尾和鬃毛。

(3)马身添加图案与花纹。

6、教师巡视

1、发现马的动态特点。

2、学生作画

3、比较发现可以用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马尾和鬃毛。

4、根据圆形轮廓画图案更适合。

5、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6、学生继续作画

了解作业要求,画一匹有动态的装饰性图案的骏马。

6分钟

展示与评价

1、出示“金银铜”牌。

2、教师总结点评。

1、学生分别把作品贴在相应的“金银铜”牌下面。

2、学生欣赏并互评。

通过展示、评价和奖励,激发学习兴趣。

2分钟

拓展与延伸

出示图片

欣赏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的马。

装饰画教案篇4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敦煌重彩组山与西域装饰艺术的联系

在敦煌青绿山水的起源问题上,早期图式的来源一直被忽略。但它却关系到许多根本性的问题,如怎样从发生学的角度解释敦煌重彩组山的形成?为什么它会是这样一种图式?为什么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等等。而这些问题对改变目前将研究方式局限于现象描述和跨阶段简单分类的状况有些许帮助。这些起装饰作用的重彩组山是怎么出现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对西域壁画在敦煌的本土化进程及敦煌壁画的自我探索有一定的了解。从发展阶段来说,敦煌早期壁画可以分三个阶段:北凉和北魏是第一阶段,西魏北周是第二个阶段,隋代是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整体上是一个不断吸纳西域壁画经验的过程,它只是在局部进行本土化的推进。在这个阶段中北凉的第275窟和北魏的第254窟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洞窟,表现为画家们改变了以千佛为绝对主体的单调状态,大大拓展了大型本生故事画在壁画上的面积,使佛教壁画在像教方式上更完善。尤其是第254窟,画家们引进了西域壁画中常见的几个着名本生故事画《难佗出家》《萨太子本生》和《降魔图》,从画面内容、画面构成、凹凸技法等方面大大完善了敦煌壁画。从绘画本体的角度来说,第254窟在敦煌壁画中是个标志性的洞窟,它的出现标志着敦煌壁画阶段性地完成了对西域壁画的吸纳。如果将敦煌画家们在第一阶段从西域壁画中所吸取的内容与整个西域壁画内容进行比较就会发现,敦煌画家们孜孜以求的是西域人物画法的完善,而忽视了西域壁画中另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组成部分,那就是人物画的装饰艺术。西域壁画家们在绘制每一个佛教人物时,都会留出空间来绘制其装饰艺术。从被德国人剥走的精美壁画上,我们能看到画家们精心设计的装饰艺术,有的是几何形图案,有的是卷草纹,有的是孔雀纹,几乎都是精美的工笔重彩画(图7)。在西域壁画中,画家们为了区别每幅壁画之间的界限,往往会在壁画周围画些装饰图案,用来隔断不同的壁画内容,并且起装饰作用,就像画框一样。敦煌画家们也注意到了西域壁画中的装饰艺术,但却分解了西域的处理方式。一方面,敦煌艺术家不再像西域那样在人物画的周围精心地布置装饰图案,而是采取更简单的方式去处理,如北凉菩萨画像周围就有不知名的花朵,这一做法与西域是相同的,其功能在于统一画面。另一方面又在吸收西域装饰艺术原理的基础上探索适合自己的新的装饰艺术,重彩组山就是敦煌艺术家们在这一艺术原理的指导下探索出来的新样式,其构成原理和色彩原理与西域壁画中的“凹凸花”装饰原理是一致的。关于“凹凸花”原理,详情可参阅《“凹凸花”考辨与丝绸之路建筑装饰原理研究》[2]。简言之,在构成上,其基本特点就是同一图案反复出现;在色彩上,其基本特点就是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并且让相同的颜色出现在相同的图案中,敦煌平图案采用的就是这种设色原理。这种因构成的规律性和色彩的间隔性而形成的图像会在视觉上产生“眼晕如凹凸”的感觉。重彩组山中每座山峰的造型是相同的,色彩在稳定中有变化,这是敦煌艺术家对西域装饰图案的色彩过于机械改造的结果。如何确认敦煌的重彩组山是在西域装饰艺术原理下产生的敦煌本土的装饰艺术,而不是从西域照搬过来的呢?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两地组山的样式不一样。西域的山形装饰图案是完全符号化的三角形,而敦煌的山形装饰图案则是象形的、艺术化的图形。前者像是数学符号,后者类似简笔画。因此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后者更倾向于艺术表达,而前者仅限于符号呈现。二是它们产生的文化环境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关于西域装饰艺术的特征及产生背景可参阅《古埃及型和S型连环图案的设计原理及其内涵研究》[3]。西域壁画艺术主要是由葱岭以西的艺术家和西域本土艺术家们共同完成的。在纪元之初佛教传入西域时,西域广大民族还处于游牧阶段,绘画经验十分欠缺。到3—4世纪时,西域的佛教艺术却达到了鼎盛时期,可以说是丝绸之路上绘画艺术最辉煌的篇章。但是关于那段时期西域佛教艺术的文字记载十分稀少。据斯坦因的考古报告称,他在新疆米兰考古时,在一处佛寺的壁画上发现了一幅现今被定名为《须大拿(Vessantara)本生故事》的壁画。在这幅壁画上有一头大象,在大象右臀部上有用卢文题写的款文,根据巴黎文献学家阿贝?博耶的反复研读,认为这段文字应该解释为:“这一壁画是接受了3000巴玛卡(Bhammaka)的提塔(Tita)所作。”[4]对于“Tita”这个名字,斯坦因分析道:无论从词源学或从语音学,我们都无法将Tita解释为印度和伊朗语言中原有的名词形式。另一方面,古印度由西方引入的众多希腊和别国名字的类比,都证实Tita正是泰特斯(Titus)在梵文或帕拉克里语中会采用的形式。我们有大量证据证明Titus是一个人名,在本纪元的最初几百年,在整个东罗马帝国(RomanOrient)包括叙利亚和其他邻近波斯的周边省市都很常用。近期印度考古学的新发现也让我们知道一些希腊、罗马古典名字,如叫Agesilaos和Heliodorus的人,多为艺术家或侍奉皇室的人,不仅在印度大陆,即便远在印度岛,直到公元1-3世纪的印度斯基泰(Indo-Scythian)统治期都是如此。[5]上述引文说明来米兰佛寺画画的人可能是东罗马帝国人或者叙利亚等地人。关于古代西亚地区的艺术家出境制作艺术的记录同样可见于《亚历山大远征记》[6]。艺术家是高级奴隶,他们有的在奴隶主家为其制作艺术品销往各地,有的则随奴隶主往来于商贸线上,在当时最东可达中国,最西可达地中海四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就有许多艺术家流动于古丝绸之路上。另一方面,从绘画本体上分析,西域壁画的装饰艺术与古罗马、古叙利亚的装饰艺术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即着名的“凹凸花”原理。“凹凸花”原理建立的基础是发达的几何学知识,画家们能凭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艺术试论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我对美学方法、学科定位及审美价

地方装饰艺术的本土化释解 敦煌重彩组山与敦煌墓室壁画及禅学的关系

从内在根源上讲,敦煌重彩组山在敦煌壁画中的出现,是敦煌本土装饰艺术家已有的山文化、山艺术与禅学本土化相融合的结果。敦煌本土艺术家关于山文化及其艺术表现的存世物非常稀少,目前可知的主要保存于墓室中,其中与敦煌早期重彩组山关系最密切的是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的五号墓中的组山(图9)。墓室分前室和后室,前室四壁全是壁画,后室只在正壁上部有壁画。这里所说的组山就位于前室,它们与敦煌早期重彩组山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目了然,因为它们的形式十分相似。另外,这个墓室与佛教也有联系。最明显的是藻井里有一朵规整的8瓣重层莲花,其刻痕中的画法显示了它的画法与西域传来的基本画法是一样的,只是没有西域画法规整。是不是敦煌重彩组山借鉴了丁家闸组山的艺术形式呢?从时间上来说,是有可能的。丁家闸五号墓是由甘肃省博物馆于1977年发掘的,据研究,它是东晋十六国时期(304—439)的一座古墓[8],比第254窟墓室壁画的时间要早。但是,艺术形式的相似性和时间先后的间距并不能肯定后者就取自前者,因为艺术的偶然性因素非常大,不排除不同的艺术家在时隔多年后创造了类似的艺术样式。不过,丁家闸五号墓壁画中的组山证明了河西地区的艺术家已经提炼出山的艺术形式。尽管丁家闸五号墓的藻井里有一朵佛教中的莲花,但壁画综合反映出来的信息却表明它与图谶文化有内在联系。从布局上来说,前室壁画自墓室顶部到底部共分上、中、下三层。有学者根据古代文献中的相关文字对壁画内容进行释读[9],认为整个前室壁画是汉代以来图谶思想的反映,是敦煌符瑞文化的艺术表现。上层表现天界,中层表现人界,下层表现地界。研究者对壁画中出现的日、月、龙、龟、三足鸟、九尾狐、神马、白鹿、庆云等一一进行了解读,认为上层的组山是昆仑山,其文献依据是《山海经?海内西经》《淮南子?地形训》以及《博物志》,绘画语境依据是壁画中的其他形象,如东王公、西王母、三青鸟、若木、羽人等。如果这种理解是正确的,那么墓室壁画中的组山就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分不开。敦煌壁画的重彩组山产生的环境不同于丁家闸五号墓,与中国传统的神仙思想没有直接关系,而与印度禅学思想在河西地区的传播有关。印度禅学几乎是与佛教同时传入中国的,最早见于记载的最着名的东渡西域高僧安世高就以禅学着称,尤精《阿毗昙》学。可以说,中国禅法始于安世高。当时十分流行的禅学经典有支谶翻译的《般舟三昧》和《首楞严》、支曜翻译的《成具光明定意经》。在汉晋间,这三部佛经又多次被重新翻译,证明禅学在当时是十分受重视的。早期传入中原的“禅学”与后来完全中国式的“禅宗”有较大区别。早期禅学是以严格的佛教戒律为基础的,而中国式“禅宗”多以义学着称,也不特别注重修持形式上的表现。河西地区是中国早期禅学最繁盛的地区,其修持内容和修持方式在敦煌壁画中得到了相应的表现。如敦煌一开窟就建造大量的千佛画像,这与河西禅法兴盛有直接关系。在修行方式上,禅宗以“坐”而悟道为表现形式,这也是千佛“坐”像的佛教来源。另一方面,千佛也是禅修中礼佛的表现。同时这些千佛都已经成就道业,他们可以激励修行者继续修行,最终脱离六道轮回。在禅法的具体修行方式上,西域僧人与河西地区僧人略有不同,这可以从两地壁画内容上看出来。西域壁画表现僧人禅修时是将僧人单独置于菱形格内,而敦煌壁画则将僧人安置在佛龛中,然后在佛龛四周饰以重彩组山。如第254窟《难佗出家因缘》右上部坐禅僧佛龛四周,即上述例4。出现这些重彩组山的背景是,难佗(Nanda)在同父异母的哥哥佛陀的再三劝阻下终于彻底皈依了佛门,精进禅修,终得阿罗汉果。另一个例子是第285窟覆斗四披下沿禅窟上的山形装饰带,其含义与《难佗出家因缘》佛龛上的重彩组山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对僧人禅修环境的形象表现。与敦煌壁画处理僧人禅修画面相比,西域壁画更偏向于精神层面的表现,因为画家往往将修行者处理成形体削瘦、骨骼森森的形象。而敦煌壁画偏向于场景的再现,将僧人想象成于山林远壑间结庐修炼或于岩间凿龛修行。因此在佛龛四周饰以重彩组山,并且蔓延到佛龛四周,非常朴实而直接地表达了修禅的外部环境,在艺术表现上显得更直接、更稚拙。敦煌重彩组山的出现与禅学关系密切这一观点似乎是不需要过多求证的事实,因为后来山水画的发展,尤其是明清山水画更证明其与禅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说,敦煌早期重彩组山与禅学的关系和明清山水画与禅宗的关系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敦煌早期壁画中,山还没有成为审美对象,它们只是一个表示山的符号,不是画家“驾言出游,日夕忘归”后的精神反刍,而中原山水画则是对山水审美的结果,所谓“山水有清音”即是代表。综上所述,以装饰为主要功能的敦煌重彩组山是在以佛教人物为绝对主体的创作背景下,以西域“凹凸花”装饰原理为基础,在早期禅学的引导下,结合本土艺术的创作经验而设计出来的装饰图案。它的样式虽然十分直接和稚拙,但却自然而然地开启了敦煌青绿山水的启蒙之旅,形象地展示了西域壁画本土化过程的一个方面

装饰画教案篇5

关键词:禅绕画;小学美术教学;黑白装饰画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课程中,许多教师根据黑白装饰画中点、线、面的装饰方法突破课程重难点,让学生对线条本身的变化、构图的疏密及作品题材有深层次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手绘能力,教师可引导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采用另一种创作方法,即通过运用点、线、面各自不同的特点装饰物象,使作品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

一、问题提出

1.基于教材

点、线、面是美术造型表现的三大基本元素,是人们展示美的基础,其体现在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方面面。小学美术教学的不同阶段都有点、线、面的相关内容,如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点、线、面》《漂亮的花边》、三年级《万花筒》、四年级《节奏的美感》、五年级《美丽的纹样》等。大部分学生对黑白装饰画有很大的兴趣,从学生的美术作业中也不难看出学生对于点、线、面装饰方法的广泛运用。

2.基于学情

对于美术基础扎实的学生而言,其在利用点、线、面装饰时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装饰就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影响作品的美感;对于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往往喜欢这种装饰方法却“有心无力”。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一定的装饰方法,从而让作品更加美观而不显得杂乱,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发现可以将禅绕画相关知识运用到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引入禅绕画中禅绕图样的设计方法,让学生掌握其图案的设计技巧,领悟相关的绘画手法。学生只要勤加练习,规划好画面中的黑、白、灰对比关系,提高点、线、面的装饰能力,并在平时的美术创作中将平面装饰元素引入绘画作品,往往就能提升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禅绕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1.禅绕画的概念

禅绕画是一种重复、连续使用简洁的点、线、面造型元素,具有解构性、结构感、立体感等的黑白装饰艺术,它的基本特点是重复、连续。禅绕画与黑白线描画较为相似。黑白线描画的画面归根结底是通过点、线、面元素形成的,是对这三者的重新排列组合与夸张变形。禅绕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提高点、线、面的装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禅绕画,教师还能鼓励学生在平时的美术创作中将平面装饰元素引入绘画作品,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增强美术学习与创作的持续性。

2.禅绕画教学的作用

国内外一些教育者尝试将禅绕画引入课堂,提倡学生进行创新学习。通过对禅绕画的学习,学生的绘画技巧得到了提升,这显示了禅绕画的独特魅力。小学美术禅绕画教学注重对学生的禅绕画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师及时更新美术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当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后,禅绕画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得到了相应提升[2]。以往相关的研究者多围绕禅绕画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专注度等方面的作用开展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在其他细节方面的研究相对欠缺。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禅绕画图样的设计组合技巧入手,利用黑白装饰画中点、线、面的巧妙组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构图意识,注重对线条曲直、粗细变化的观察和运用[3],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素材开展美术创作。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积极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领略线条绘画的趣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点、线、面装饰能力,从而让作品呈现出另一种效果。

3.禅绕图样的设计与运用

禅绕画的主要内容就是禅绕图样[4],而在禅绕图样的设计中,具象图样、抽象图样以及线性图样占大部分。图样基本取材于自然与社会生活,创作者通过认真观察,感受生活中美的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概括组合,从而设计出独特的禅绕图样。教师可让学生以简单事物为描绘对象,巩固基础技巧,利用禅绕画特色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材料,观察自然中的物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创作中体验自由表现和创作的快乐,丰富审美经验。

(1)具象图样

在缠绕图样设计中,运用较为普遍的是具象图样。创作者在设计禅绕图样的过程中,利用自然与生活中的各种具体形象,分析其造型的独特性,并根据其造型特点运用概括、组合等方法,设计出新的禅绕图样。如,对于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叶子,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或者造型较为独特的叶子,观察它们不同的形态,以及叶子与叶子之间的组合方式,以此开展设计。学生可以考虑利用有规则的组合方法或者没有规则的重复组合方法,根据构图原理开展设计。针对木板的纹理,学生可根据其特点开展设计,将其重复聚散的构图形式运用到美术作品装饰中(图1)。对于梯田,学生可提取其中的线条元素,以不同粗细的线条层层叠加形成对比、营造美感,利用简洁的线条表现设计,运用到装饰作品中,提高作品的质感(图2)。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叶子上的小血管》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思路,在叶子上设计出精美的“小血管”(图3),引导他们运用禅绕图样中的具象图样开展设计。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具象图案,根据叶子的结构,在脑海里或者在本子上将图案简化,提炼其基本特性,分区交错设计并添加元素。在设计过程中,笔者主要引导学生注意画面的黑白灰效果,保证画面中黑、白、灰的分布适中。学生通过学习禅绕图样中具象图样的设计,对装饰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展了创新思维,这对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2)抽象图样

除了具象造型,学生还可以利用抽象图案进一步设计禅绕图样,甚至是利用点、线、面三元素,根据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重新组合,创造图案。如,黑白装饰画中包含了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组合,学生可以利用不同的排列方式组合图形,形成不同的疏密变化和画面效果,设计出新的禅绕图样(图4)。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教学为例,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抽象图样设计表现“动物的花衣裳”。学生主要利用不同的点、线、面进一步开展组合设计,根据画面的黑、白、灰效果,结合形式美的原则,用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增强画面的装饰效果,让作品更加精致、美观(图5)。

(3)线性图样

线性图样指主要由线构成的图案。线条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线条的构成可以有规律,也可以没有规律。常见的线性图样相对简单,学生合理地利用线性图样,可以设计出各种美妙的图案。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根据线条的粗细、交错、疏密等,按照一定的方法重新排列、组合不同线条,学生可以遵循一定规律开展设计,也可以不遵循规律开展设计排列(图6、7)。如,对于较为简单的直线和曲线的疏密组合,学生可遵从从近到远、从粗到细的原则,按照同一个方向有规律地排列线条,形成有节奏感的禅绕图样。学生还能利用曲线、直线结合的方法,按照对称的构图方式,组合成类似于中心点对称的图样。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万花筒》一课教学为例,笔者主要引导学生利用禅绕画中的线性图样进行装饰绘制,让学生根据线条的粗细、聚散变化以及线条的相互穿插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进行有规律的设计,使作品呈现出节奏美感(图8、9)。

三、结语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禅绕画教学能突破小学美术课堂的固有教学观念,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自主探索美术作品创作原理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创作。在现阶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将进一步研究禅绕图样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引导学生理解设计原理,主动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自然、生活的美,创造出更新颖的美。

参考文献:

[1]林玲.黑白装饰画之点线面在中学美术课堂的应用探究[J].中华少年,2018(11):127.

[2]蔡爽.基于创新思维的小学禅绕画教学研究[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8(8):219.

[3]刘涛.小学美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装饰画的线条描绘[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54.

[4]白云云.禅绕的世界:一次放松身心的禅绕画学习之旅[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79.

装饰画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感受到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

2.能设计一个装饰性的挂盘。

教学重点:

感受到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

教学难点:

设计一个具有装饰性的挂盘。

教学用具:盘子、彩色水笔、油画棒、油性笔、白色挂盘、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反思:在这次导入课题出现了一点小插曲,本来课件在上课之前可以使用的,但是上课时,电脑出现了问题,课件竟然用不了。昨天才收到通知要上四(1)班的实验课,没来得及去准备一个真实的挂盘作为展示,导入就全靠课件里的一个挂盘图片了。本来是用课件创设情景,展示真实的挂盘激发学生兴趣。以“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让学生很想知道是什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并引入课题,谁知道在上课时竟然用不了课件,我一时手忙脚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后来把手上唯一的道具――装菜的盘子用来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大家想不想看看?

生:想。

师:这是什么盘子,它的用途是什么?

生:用来盛菜的盘子。

师:这盘子虽然很普通,但老师用一个小方法就可以把它变成另一个工艺品,信不信?大家来看看到底怎么变的?(老师把盘子放在黑板上,用盘子稍作装饰并在盘子下画出挂盘的底架。)

【反思:这样为了让学生更直观一点知道这是挂盘从而导入课题。】

生:(认真观察并思考。)

师:有没有同学见过像盘子的可以挂放在架子上的工艺品?

生:没有。

生:好像在哪里看过。

生:我看过!

师:真的吗?你知道这种像盘子造型的可以挂放在架子上的工艺品叫什么吗?

生:是挂盘,我家里也有一个。

师:非常棒!这就是挂盘,挂盘是一件美化生活的具有装饰性的工艺品,你们知道挂盘是怎样设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8课《漂亮的挂盘》,一起学习挂盘是怎么设计出来的。

(展示《漂亮的挂盘》课题。)

【反思:这次以普通菜盘子导入课题不是很好,这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说不出来,最后还是在菜盘子上加了装饰,在黑板上画了个架子,才引起学生的联想到自己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一种挂盘工艺品,从而导入今天要画什么?怎么画。如果用实物展示会更形象一些。】

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这三大知识点

师:回忆一下我们欣赏作品时从哪些方面观察的?

生:从外形、色彩、主题、构图、装饰。

师:那课本里有这么多挂盘,你能用最简炼的词去概括挂盘有哪些美吗?

生:外形不一样,很特别,我觉得挺美的。

师:那我们用一个美术的术语去概括“造型美”。

师:那除了造型美,还有哪些美呢?

生:老师这个挂盘色彩很丰富、很好看!

师:那我们可以什么个什么词去概括什么美呢?

生:色彩美。

师:那除了有造型美、色彩美,挂盘里还有什么东西在里面?

生:装饰的图案。

师:谁能够用最简炼的词去概括刚才他说的挂盘的美?

生:装饰美。

【反思:目标回顾学习内容,让学生在脑海里重现有关知识。提取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三大知识点。】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欣赏课本里的挂盘,发现了挂盘具有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再仔细观察一下,到底挂盘的造型美在哪里?

生:老师,我发现了!

师:好,请你说说!

生:老师,这里的挂盘造型不一样,有些是圆的,有些是十字形,有些是像菱形的。造型很特别,我觉得那个十字形的挂盘造型特别美。

师:说得很好!挂盘除了造型很美之外,我们装饰挂盘时装饰图案可以用哪些图案来装饰呢?这些装饰图案是分布在哪里?外面的图案和里面的图案有什么区别?带着这些问题再仔细观察挂盘。

师:有没有同学来挑战这些复杂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知道!

师:好!大家来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生:可以用人物装饰,还可以用动物、植物。

生:我来补充,我觉得用点线面去装饰也可以。我把这些挂盘对比了一下,发现了外面的图案小一点,中间的图案大一点,外面的图案是沿着外轮廊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扬你!老师还有一个问题,那挂盘的色彩怎样才美呀?

生:色彩丰富,色彩对比强烈。

师:回答得真棒!

【反思:在上面已经学到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三大知识点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每一个知识点上分析。层层递进,这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消化所学的知识点。这三大知识点同时也是制作挂盘的方法步骤,而这每个小的知识点又是设计挂盘时注意的要素,为下一步怎么做、怎样掌握设计挂盘的方法步骤以及为设计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作铺垫。】

三、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该挂盘的制作该怎么做?

师:要是一张白色的挂盘,你想怎样做一个造型很特别,具有装饰美、色彩美的挂盘呢?你觉得做挂盘是先怎么做?再怎么做的?

生: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怎么做!

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很激动地说)先设计造型,再在挂盘里面装饰图案,最后上色彩!

【反思:经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在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会了挂盘基本的设计方法步骤。】

师:老师根据刚才那个同学所说的去做,试试看有什么效果。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挂盘显得很单调,它的造型只是圆的。有没有同学想个办法让这个挂盘变得更有创意一点?换了你是怎么做的?现在带着问题跟本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设计的挂盘造型?用什么图案装饰?怎样装饰?

(学生很激动地讨论着自己的想法。)

生:(很激动地说)我想做十字形的造型,用动物去做装饰。

生:我还是想做圆形的挂盘,用中国传统的纹样去装饰。中间的大的图案我用莲花去作装饰,花边用回纹作装饰。

生:我想做一个把波浪边倒过来画,再剪,剪了再装饰。

生:我也是想画一点造型再去剪,中间用卡通的图案去装饰。

(学生很积极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师:谁上来把自己的想法示范一下?

生:(举手并上台示范)先画再剪出造型,再往里面画装饰花纹。

(示范后的效果:波浪纹太小,剪出来不大好看。)

师:很感谢你把自己的想法示范给同学们看,大家来欣赏一下,请你现在先坐在座位上看看刚才做的作品,你觉得做得怎么样?

生:我感觉我剪出来的波浪不太美,像一些刺刺一样(其他同学在笑)。

师:有没有同学给他一些点子,让他的挂盘不再像刺刺一样?

生:我觉得他画波浪时应该画大一点,不要太密了,应该先想好了再下笔画会好一点。要不然,只是想到画波浪形,没考虑到它的疏密,画出来的肯定会有问题的。

师:说得非常好,谢谢你的建议。希望下次你能注意到这些问题,相信你的作品一定很棒。

【反思:学生在通过互相交流的时候,给自己定向好自己要做什么样的挂盘,要先怎么做,再怎么做。通过交流,同学间可以互相听取不同的想法,互相吸引别人的创意。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起到一个互相学习的作用。而在让学生示范的过程中,下面的同学在观察该同学示范的时候,同时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他到底这样设计对不对呢,装饰得美不美呢?在这个过程中他会自我调节,重新定向。而示范的同学在同学们的建议下,反思自己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将如何更好地解决。】

四、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实践――设计一个具有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的挂盘

(学生设计挂盘的过程中实际用了17分钟。)

学生在这次设计中,能够大胆地拿起油性笔直接在白色的挂盘上进行设计。有些学生运用了第一单元所学过的中国传统纹样中的(云纹、回纹、花草纹)去装饰花边;有些用了几何图形去装饰;还有些学生则不用装饰花边,而是直接画底纹,再画动物的图案去装饰挂盘。但是在画花边的时候,发现有些学生画花边的时候越画越往里。这时,我立刻提醒学生对画面及时调整。

师:画花边可以沿着外轮廓边来画,这样花边就不会画到里面去了。还要注意画面中的花纹之间,不能太密了也不能太疏了。

有些学生发现了自己画得花纹太疏了,显得有点着急了,急着问:老师,我觉得我画的花边太疏了怎么办?

师:你觉得太疏了,想一想加点什么进去让它看起来不要那么疏?

生:老师我想再画个花纹进去。

师:可以呀,但是注意花纹与花纹之间也不能太密了,要适当地加好吗?

师:大家来欣赏一下她的作品,她画面中的线条画得非常流畅!表扬!大家也可以互相学习一下。

有些学生看了该同学的作品,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画面了,也开始把线条画好。

学生画画过了十五分钟,有些学生设计完挂盘了开始剪造型了。学生在剪的时候显得有点困难,有些学生问:“老师,在剪转弯的地方总是剪不好怎么办?”

师:当我们剪到转弯时,转不过来那就停下来,可以尝试换个方向剪过去就可以了。

生:哦,好的,我试试看。

学生在画挂盘的时候一共用了17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全部学生都能把挂盘的造型、装饰的部分画完了。并且有大部学生开始上色彩了,有四个学生能够把造型、装饰、色彩都设计完成,而且画得也很棒!

【反思:在巡视学生作画的时候,认真观察学生。发现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画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将画面慢慢地逐步完善。当看到有学生画得好的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把画画得更好,也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把自己画面没注意到的地方也及时进行调整。大部分学生设计的挂盘在短短17分钟内,画面效果都很不错。】

五、学得怎么样?

1.每个组选出两个作品,分别是一个好的,一个不怎么好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作品互评。

师:老师请每个组一个代表来点评一下,你们组觉得哪个做得最美?美在哪里?

生:我觉得第二行第四个挂盘装饰很美,画得很棒,如果她把颜色上完,一定效果很美。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我觉得第一行第六个画得很好,它的花边画得很好看,是用了回纹去装饰的。

师:同学们都选了最美的作品进行了点评,那么你觉得哪个还可以再完善一下会变得更好。你有哪些好的建议?

生:我觉得第一行最后一个挂盘,它的装饰花边有点太小了。要是画大一点,线条流畅一点会更好。

师:你的建议非常好!我们画的花边大小一定要适当,太大了,就会抢了中间的装饰图案。如果太小了呢,远看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线条,就看不到它的花纹是怎样的。这样你的画面就少了美感了,同学们要记住哦!

【反思:根据所学的知识点,引导评价,选小组代表来点评作品。在点评作品的过程中,既肯定了同学作品的优秀之处给予表扬,又指出不足。当同学提出建议的时候,学生能接受建议,调整自己的画面。当学生在点评时,教师对好的建议给予肯定和表扬,从而激励他们发言的积极性。】

2.画得怎么样?

师:今天同学们的作品都做得非常棒!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我们学会了做什么?

生:学会了做漂亮的挂盘!

师:非常棒!我们学会了做漂亮的挂盘,老师请一个同学告诉大家,挂盘有哪些美?是怎么做的?(请一个学习中等的学生回答。)

生:装饰美、造型美、色彩美; 先做造型再装饰最后上色彩。(很流利地回答。)

师:你实在是太棒了,能够这么流利地回答出来,这节课你一定是非常认真地听课,老师很喜欢你!

【反思:这次的课堂总结,让一个平时画画中等的学生来回答。通过学生的回答来检测今天定下来的学习目标是否完成,学生是否熟练掌握了设计挂盘的方法步骤。】

六、课后延伸

师:这里同学们做了这么多漂亮的挂盘,今天老师想美化一下班级氛围。老师这里有一条绳子,大家想一个办法,绳子可以跟挂盘怎样结合起来设计成另一个装饰品?

生:可以把几个挂盘贴在上面,做成一串的吊饰。

生:在挂盘上钻两个孔,上面系条绳子,下面系条绳子,这样就成了一个挂饰,可以挂在墙上!

师:真聪明!表扬你们!其实就这么简单。希望我们同学们做有心人,用最普通的东西来美化我们身边的生活。

【反思:让学生学会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也可以稍作装饰就可以来美化生活。】

七、课后反思

实践“学什么?怎么学?我来学。学得怎样?”模式初步尝试的反思:

《漂亮的挂盘》这一课主要围绕着两个教学目标:1.感受挂盘的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2.能设计一个装饰性的挂盘进行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在教学中,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什么,通过欣赏挂盘发现挂盘具有造型美、装饰美、色彩美三大美感。再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挂盘是怎么做的?再到学生自己的想法,自己是怎么做?我是用什么样的装饰做成的。再到画得怎么样,通过一环扣一环的引导学习,由挂盘共性的怎么做,再到自己个性化的挂盘是怎么画的……层层深入,启发诱导学生,进而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可以较轻松地达到了学习目标。

在小组讨论时,学生很投入,大胆地交流着自己的想法“我是怎么做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

接下来教师在“我来画”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画面进行及时的调整,将画面慢慢地逐步完善。当看到有学生画得好的要进行及时的表扬。一方面可以激励学生进一步把画画得更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学生画画的热情很高,很积极地投入到这项设计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意,通过大胆的艺术变型以及运用学过的知识(中国传统的图案)给挂盘进行装饰,设计出一件件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挂盘作品。学生在这次设计挂盘中画得非常不错。

最后通过进行学生作品展示来检测学生学得怎么样,主要围绕着三个知识点进行评价,以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点评。在评价当中既对好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表扬,也要对不够好的作品进行点评。在点评不好的作品过程中先肯定画得好的一面,再出一些建议。通过这样的评价和激励,既可以让学生充分体验收获的喜悦,又能让学生互相切磋技艺和增强艺术创作的自信心。

在画得怎么样的时候,通过提问式的方法来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是否能很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在课后延伸部分,让学生学会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东西也可以稍作装饰就可以来美化生活,学会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装饰画教案篇7

一、教学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小学美术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学生在百度中搜索“鸡”在民间文化中的意义以及关于鸡的艺术品。

2、绘画工具

教师准备

:1、互联网搜索关于鸡的图片以及鸡的文化寓意。

2、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课题:

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6课《大花鸡》

属于

设计应用

三、教材分析:

“鸡”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也是艺术作品中乐于表现的形象。在剪纸、泥塑、刺绣等民间艺术作品中更是多见。这些作品中,鸡的形象已不再是写实的,而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儿童美术作品中所表现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

动物装饰绘画,需要对形象进行概括、夸张、变形和花纹装饰处理。本课通过对“鸡”的形象进行加工设计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装饰艺术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炼(2)夸张(3)变形(4)纹样装饰处理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平面构造的一些方法进行装饰美化。

四、教学方法:

本课通过欣赏关于鸡的艺术作品,以鸡的形象为切入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

五、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过程与方法:能够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知识与技能:能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形象的特点,在概括、夸张、变形中不失其特征。

2、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运用各种花纹和表现手法,去添加被装饰的形象,使形象更美丽,更有浪漫色彩。

教学难点: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

谜语导入

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一唱万门开。谜底—公鸡

引出课题《大花鸡》

【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谜语了解鸡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1、师:鸡有什么本领?(吃虫、下蛋、打鸣等)

【通过思考,了解记得习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绘画中,能把鸡的动态画的更丰富】

嘿、它们的本领可真不少,咱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它们的风采吧!

欣赏关于鸡吃虫、下蛋、打鸣的图片。

2、认识一下其它的大花鸡:

(1)、锦鸡

(2)、一只芦花公鸡

看一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

美丽的锦鸡是一种雉科动物,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并且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画作----《锦绣前程》,锦鸡代表吉祥、富贵的象征。

3、观察鸡的外形特征

【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鸡的特征。通过几张图片放在一起对比的能使学生更容易发现鸡的外形特点。】

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鸡的结构:头、颈、身体、尾巴、脚。)

头:顶上有锯齿状红鸡冠,眼睛圆圆的,嘴尖尖的。

颈:有多重、多层的彩色羽毛,十分漂亮。

身体:两侧长着短短的翅膀,满身披着美丽的羽毛。

尾巴:尾巴上的羽毛特别长,颜色丰富多彩。

脚:两只脚强壮有力,脚趾上还长着尖尖的指甲。

头是圆形,身体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弯弯的。)

师:鸡得哪个地方最吸引你?

【欣赏真实的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外形、颜色等方面了解鸡的特征。(红红的鸡冠子、翘起的尾巴、美丽的羽毛等)】

师:在汉语中”鸡”与”吉”谐音,是吉庆、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艺术家都喜欢用鸡的形象当做为素材,创作出各式各样的艺术品,寄作品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国民间绘画作品的寓意。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4、探索装饰方法

师:现在我一起来看看艺术家是如何对鸡进行装饰的?

多媒体图片:1、中国画鸡

2、山西布堆画鸡3、陕西布玩偶—寿鸡

真实的鸡和图案鸡做对比,装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样?

【通过不同作品的欣赏,探索不同的装饰方法。】

(1)、鸡探石榴(农民画)

艺术家眼中的鸡和真实的鸡有什么不同?

农民画上有装饰花朵、而且身上颜色很多。

(2)、金鸡展翅(农民画)

朱光莲(陕西)

(形状变形、颜色夸张)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装饰绘画的基本方法。

总结:

通过欣赏探索装饰方法一:表现结构的花纹,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画这样的花纹要注意结构的形状特征,可用类似的图形去替换。如树叶和花瓣替换羽毛太阳替换眼睛等。

装饰方法二:可以用有象征意义的花纹,如民间艺术品中,装饰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鸡和鱼代表吉庆有余)

5、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

【通过欣赏不同的材质的鸡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看看他们的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来表现的?

①手工剪纸

②泥塑鸡,这个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③用毛线或者皱纹纸绳创作

④用彩色卡纸、水粉相结合创作

⑤用黑色卡纸、油画棒、皱纹纸球。

⑥黑色记号笔进行创作的鸡

⑦漂亮的彩绘图案大公鸡

好了,我们看了这么多作品,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想大显身手了。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现在我们一起来创作一幅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师示范

你们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

用简笔画鸡的方式让学生一边讨论一边了解鸡的外形和动态变化。

多媒体出示创作提示:

1、画出鸡的外形,注意鸡的外形和动作。

2、进行装饰,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鸡的身上大胆装饰合适的花纹。(注意花纹的色彩搭配)

四、

学生创作

选择合适装饰方法和装饰图案装扮一只与众不同的大花鸡。

五、欣赏评价

学生互评,说一说其他同学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换作品,学会发现别人的闪光点。】

六、小结

多媒体图片:中国地图

这张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鸡的中国地图使学生的感情得以升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我国的民间文化的情感】

我们的祖国像雄鸡一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光荣和自豪。我们作为祖国未来我们更应该把中国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们也可以通过我们的作品,祝我们的祖国吉祥如意。

课后反思:

装饰画教案篇8

【关键词】情感;艺术符号;形式意味

前 言

最近阅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写的有关装饰画的论文,其中涉及到装饰画的定义时很多学生写到:“装饰画是一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帛画艺术,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但非常讲究与环境的协调和美化效果的特殊艺术类型作品。”我感到非常奇怪,询问学生这一定义从何而来,答曰:“百度词库。”上百度网查询,果真如此!说装饰画“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这本来就是一个很荒唐的误会,却得到设计本科毕业生的肯定并引用至其毕业论文中,让我不得不反思当前我们的装饰画教学是否给了学生恰当的引导,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什么是装饰画,装饰画的创作意义是什么。

装饰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无论是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还是中国敦煌的佛教壁画,抑或是那文纳教堂的查里曼大帝镶嵌画——这些艺术作品在艺术史上都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可见,装饰画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有着多么重要的社会功用。当然,今天装饰画的传达意义的功能已让位给了各种媒体,但是其“饰”的目的却有更多的延伸,也就是说装饰画不仅是用于“装饰”,更在于美的时代体现。

一、装饰画是视觉智慧的结晶

装饰,按《古代汉语词典》释为:装,藏也,饰,美化。装饰乃是按一定的目的而做的美化修饰。装饰画不过是用装饰语言将美的形式和情感呈现在平面上的一种绘画形式。装饰画相对于写实绘画而言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写实绘画多是拘泥一个特定的时空,用光影、色彩、透视等手段呈现一个幻象空间,而在装饰画是在多元的时空中以意象造型和抽象美的形式来表现世界,以多种材料技术相符合的表现手段来传达对美的感悟。

在语言交流和信息传播不发达的古代社会,装饰画因多用于教堂、寺观等公共场所的装饰中,因此它不只是起着美化修饰的作用,还承载着教化、宣讲的社会功用。装饰画的特殊性在于需兼顾一定的实用性,从而使其绘者的个性表现相对减弱,但是完全不妨碍装饰画在“饰”的同时表达绘者对世界的丰富感知:克里木特的装饰画用华丽的色彩,写实的造型和名贵的金属材料镶嵌技法来表达对死与生、尊严和堕落等严肃的人生问题的思考;马蒂斯为汶思教堂所做的彩色玻璃装饰画,使用了剪纸的洗练的造型,不仅达到纯粹的视觉愉悦和简括造型的回归,又是对传统描述性表达的全面反叛——可见装饰画的美不仅在于视觉愉悦,更重要的是创造时代美学的体现,这是需要很高的智慧去创造的艺术,决不是“并不强调很高的艺术性,只强调与装饰环境协调的艺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片面强调装饰画的装饰作用,更应引导学生用装饰语言去表达观念和精神,去创造有视觉智慧的艺术作品。

二、当代装饰画教学的误区

1.装饰造型来源过于概念化和单一。

写生-变形\变色-归纳通常是学习装饰画造型的基础训练。这一方法是我国工艺美术教育家庞薰琹等前辈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教学方法。总结出这样行之有效的装饰教学方法是源于先辈们在西方留学时,受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自然主义的影响:装饰造型的动机基本来源于自然形态,特别是动物和植物的形态,在装饰造型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所以装饰造型的训练往往从写生开始,经过归纳、整理自然形态,再到对物象的主观变形,来达到传达绘者美的体验过程。从当代艺术创作手法来说,这只是装饰画造型的手段之一。但是很遗憾,我们今天大部分的装饰画教材不仅照搬这一传统,甚至还从这一传统出法,延伸出极为死板的造型方法,比如平面化、拉长变形、添加图案法、剪形法等等,使丰富的装饰造型语言变的极为程式化和死板,这也让很多同学产生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装饰画的具象表达必须是经过夸张、变形、平面化处理的自然形态,甚至将图案装饰和装饰画混为一谈。其实,装饰画的造型来源极为宽泛,不仅从自然写生变化而来,还可以从已成为艺术符号的图像、图形中来。实际上,当代装饰画创作的资源已由“自然”转换为“图像”资源。现代画家通过提炼、分解、重构等手段对图像符号的间接或直接的使用也是现代装饰画的创作重要手法。安迪.沃霍尔以超市里各种消费品的商品形象、明星照片为造型资源,以丝网的重复印制为手段创作一系列的波普艺术作品,极富有现代装饰性。美国艺术家基恩.哈林在纽约地铁创作的一系列壁画,采用涂鸦的方式,将具有非洲风格的图案符号和现代标识符号相结合,创作具有强烈风格化的装饰画。可见当代装饰画造型的来源,不只是局限于第一自然的。装饰画的造型来源更应该顺应变化,表现当代社会的生活状态和审美关照。

2.装饰画的表现形式等同于构成形式

当前装饰画教材编写的普遍模式是:造型来源从写生开始,造型手段强调平面化的造型方法,或是从传统图式中截取造型原素,再导入到现代的平面构成形式中。这种教学方法不能不说是一条创作装饰画的捷径,但却是弊端显见的方法,首先将极具艺术表达力的装饰形式简单化。虽然平面构成的学习,能让学生在单纯的构形基础上快速领悟形式的美感,但平面构成的形式规律是基于普遍视觉感受规律的总结,是抛弃了图形符号语义的纯形式感觉的研究,平面构成的形式规律是不能完代替装饰画的构成形式的。装饰画的形式不仅是需要形式的美感,更应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很遗憾,目前很多的装饰画教材中一提到形式构成,就是完全移植平面构成的形式规律,导致学生作品形式雷同、单调,装饰语言和装饰形式之间缺少联系。其次,注重形式强化训练的结果是装饰画的符号语义被舍去,忽略了装饰画独有的精神表达和形式之间的紧密联系。我们很多学生的作品徒有形式构成,而无精神内涵。装饰画是人们对世界的一种再创造,既然是一种创造就应该表现出各自的对世界的认知和评判、选择与构建。其形式构成语言不仅是复杂的形式组合,而更应是注入了当代人的情感形式。实际上,我们的教学误区在于过分强调方法,而疏于装饰情感的表现培养。

结 语

正如设计教育的先驱约翰内斯.伊顿所说“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教学方面最根本的是唤起具有不同气质、才能的学生富于个性的反应。”真正意义的装饰画是拒绝单一、机械程式不变的概念化倾向,它强调的是艺术中的创造性,而非毫无个性的矫饰之风。我们装饰画教学应以美化修饰为基点,大力拓展学生对现代装饰语境的把握和对时代美学的表达。

【参考文献】

[1] 约翰内斯.伊顿 .设计与形态[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6.8.

[2]罗伯特.休斯著,刘萍君译.新艺术的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7.8.

[3] 苏珊.朗格著,腾守尧译.艺术问题[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6.1.

上一篇:不挑食教案范文 下一篇:过马路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