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03 13:17:58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1

自古以来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在使用和制作金银器方面的历史悠久。工匠们在金银器手工艺制作过程中,认识了金银的物理特性和延展性,将金银捶打成金箔或者拉成金丝等装饰纹样镶在各种器皿上。在北方草原民族中,各个时期都有极丰富多彩的金银器皿和装饰物。

金银器工艺是蒙古族的传统工艺,同时也是闻名于国内外的。马可・波罗说:“大汗所藏杓盏其他金银器皿数量之多,非亲见者不能信也。”说明蒙古族金银器工艺的发展从匈奴时期一直到元朝以及清朝时期都是非常受人珍视的日用品。

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也沿袭了草原民族文化,对金银器皿非常的热爱,几乎家家都能看到银碗、蒙古刀、打火镰、药勺这些银制器具。一些贵族后裔的家中更有许多珍贵的金银器皿如:银壶、鼻烟壶、烟斗、花簪首饰盒等。

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上古典、雅致的图案装饰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金银器上錾刻出精美的羊角纹、盘长纹、八宝吉祥纹、鼻纹、犄角纹、龙凤纹、卷草纹以及各种几何传统装饰图案。综合历代北方草原地区出土的金银器资料分析,可将其分为日常生活用具、餐具、佛教用品等方面,并与中原地区、南方地区及西方的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具有该地区特点的金银器。

金银器中传统纹饰纹样形态

1)云纹:由于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以天空为被,大地为床,孤独的放牧人最喜爱的伙伴除了他的牲畜就是天空中流动的云彩,所以智慧的蒙古族将云的形态刻画的惟妙惟肖,应用在金银器和服饰、毡帐和生活用品等物品上。云纹顾名思义代表着自由、圣洁和吉祥的寓意。云纹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优美的卷曲,规则的对称,都比较容易应用。

2)工字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自东归回国后,受到清政府的高度重视,所以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传统纹样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工字纹就是由汉字“工”演变而来。工字纹是以空心线条组成二方连续的工字形图案,线条粗细均匀,富有民族特色,在金银器和蒙古包中应用广泛。

3)盘长纹:盘长纹来自佛教的八宝之一,盘长为第八品,就是通常俗称的中国结。盘长纹为绳结缠绕在一起的形状连续不断,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延绵不断。纹样在佛教中寓意着佛法无边,威力无穷,但通过演变成为了吉祥结,代表了吉祥幸福世代相传的美好愿望,民间也会将盘长纹必做子孙的兴旺和延续。在现代中盘长纹也得到了很好应用,那就是中国联通公司的标志,被大众所熟知。

4)八宝吉祥纹:八宝又称“八吉祥”或“八宝吉祥”,由、法螺、金鱼、宝瓶、莲花、华盖、宝伞、盘长八种佛教法器组合构图。其中盘长又称八吉。由于新疆卫拉特蒙古族信仰的是藏传佛教,所以八宝纹样在金银器皿上的应用非常广泛。八宝纹样寓意吉祥和因果报应,在卫拉特蒙古族金银器中银碗的底部经常出现,银碗都是长着和客人使用,所以也象征了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美好夙愿。

5)羊角纹: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属于历史悠久的游牧民族,所以动物纹样也经常被心灵手巧的艺人演绎成在各种器皿上,羊角纹与其他卫拉特蒙古族纹样组合出更多不同的排列方式。羊角纹是模仿山羊角的形状自然向上弯曲,形态逼真,体现出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质朴情怀。

6)鼻纹:鼻纹同样是提取于动物纹样,与羊角纹相对,鼻纹自然向下弯曲,模仿鼻子的结构,采用鼻翼与鼻孔的形状创造出的图案,用于金银器皿的边角,作为辅助图形使用,在其他卫拉特蒙古族服饰、毡毯、马鞍俱中也经常见到。

在卫拉特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中,这些传统图案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既可以单独使用,又能与许多图案组合应用,展示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美好愿望和审美观念。每个图案都有着自己的深刻寓意,很多图案都能让我们联想到北方民族原始生活时期,把卫拉特蒙古族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和风俗习惯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出来,反映了卫拉特蒙古族人民的美学思想。

从这些遗留下的金银器皿中,我们发现生活中这些金银器皿都继承了古老的传统,体现了民间艺人、民间工匠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才能。那些不知名的民间艺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制作了牧民喜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各式各样的金银器,通过这些使用工艺品,我们看到了蒙古人好客的习俗,豪放的性格,体现出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朴素大方,实用美观的特色,并对解决生活的需要、丰富牧民的生活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遗留下来的金银器件件都能成为工艺品,不但给我们的增添了愉悦的色彩,让我们把宝贵的历史可以代代相传。而这些工艺品又是十足的艺术品,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经济基础、等方方面面的文化。

这些民俗纹样都是通过新疆蒙古族人民几千年以来的游牧生活所沉淀出的一种精神文化,代代相传、子子孙孙不断传承的一种精神内涵,其中不但包含着新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崇拜与民族特色,还体现着新疆蒙古族强大的生命力与广阔的胸怀,知道今天这些千年的历史文化都是我们珍贵的宝藏。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标注:本文为新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

本文为新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学科重点项目新疆蒙古族民间工艺器物形态艺术研究课题论文。编号:040812B02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2

爱马仕(HERMES)的家族第六代传人、现任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与配件设计师DascaleMussard共同设定,他们和整个设计团队一起前往印度,透过实际生活去真正了解印度民俗风情,用浓艳的印度灵感,营造富有东方神韵的异域风情,进而创作出可以感动人心的作品。2008年春夏,爱马仕刮起了一场印度风情的时尚风。

银色金属水壶

纯净得如同一颗拉长的水滴,具有抛光银色金属发出的悠长光芒,精致的细节设计:壶嘴的特殊几何形状设计使得流出的水具有和壶把相同的曲线。

印度人酷爱披金戴银,服饰中也大量运用金银色,甚至使用金银丝线。受到中东及过去蒙兀儿帝国遗风的影响,印度的金银首饰造型大多华丽抢眼、手工细致,以古典、华美、复杂和夸张闻名于世:纯银雕花镶缀宝石的泪滴形耳环、造型优雅的银项链、印度特有的纯银脚炼??在印度很多誊那教的寺庙中,也都可以看到神象耳朵上戴着那种金银打制并镶嵌有珠宝的耳饰。可见金属材质也是印度民俗色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工艺让金属的精美不仅局限于首饰,更深入到家居产品。银色金属水壶,造型简洁,纯净得如同一颗拉长的水滴。弧线型设计,精致的做工,抛光银色金属发出的悠长光芒,让水壶如首饰般高贵、典雅和精美。壶嘴的特殊几何形状设计使得流出的水具有和壶把相同的曲线,这一精致的细节让这个水壶更具时尚感。印度传统手工艺品富有浓厚的民俗色彩,纯手工漆绘而成的红色、紫黑色木质叠盘,线条优美、色彩厚重,在典雅中透出现代感。红色和紫黑色,在印度的绚烂色彩中并不起眼,但它却是印度女人们的“吉祥痣”最普遍的两种色彩。已婚妇女都点上红色痣,表明她们享有家庭幸福生活;未婚女子点痣不用红色而用紫黑色生孩子或回娘家的妇女,也以紫黑色痣作点缀。足见这两种色彩在印度的重要地位。

红色和紫黑色两种吉祥的色彩,再加上精湛的工艺却让这些木盘充满了高贵的品质。上漆层数多达到10至30层,使用极其精细的砂纸工艺砂制成形,并且最后一次砂制用一层蜡来作为保护。此外,不同色彩的木盘还配有压缉缝制的小牛皮提手。

涂漆木盘,配Chamonix小牛皮提手

在越南用手工漆绘而成,每个木盘的上漆层数都达到10至30层。用极其精细的砂纸工艺,砂制成形,并且最后一次砂制用一层蜡来作为保护。不同色彩的木盘都配有压缉缝制的小牛皮提手。

叠碗,Khat木和Mysore山羊皮

这款作品灵感来自于佛教僧侣的木碗,以坚硬的khat木雕刻而成,这种树木生长在印度的沙漠地区,手工车成,碗边镶以一圈同色或对比色的Mysore山羊皮,为天然木色凭添一抹亮丽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用仿印度僧侣所用器皿的木头钵,轻易把浓浓的印度风情融入现代时尚设计中。印度手工艺品,大多采用天然材质,体现朴实无华的质感。使用生长在印度的沙漠地区的坚硬的khat木,纯手工雕刻制作而成的木质叠碗,充满自然气息,似乎让人感觉到深邃的智慧。碗边再镶以一圈同色或对比色(如黄色、紫色)的Mvsore山羊皮,为天然木色凭添一抹亮丽,自然中透出时尚感。

未做任何处理的柚木摸上去手感沙沙的,不涂任何油漆,保持其原始的木色,恰与结实耐磨的Cl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形成完美搭配。现代技术让椅子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实用性,椅座宽大,可调节,加上配套的折叠凳和靠垫,足以适应从花园到起居室的一切过渡。

折叠椅,柚木和Cl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

便携,可折叠,结实耐用,这是一款最为高雅时尚的折叠椅:未做任何处理的柚木摸上去手感沙沙的,不涂任何油漆,恰与结实耐磨的CIemence taurillon小牛皮形成完美搭配,宽大的椅座,可调节,加上配套的折叠凳和靠垫,足以适应从花园到起居室的一切过渡。

沙滩浴巾,纯棉

这款以印度风格为主题设计的沙滩浴巾有丰富的色彩,可确保您的假日充满阳光,这款大浴巾(150*200 cm)大得足够一家人使用!轻柔,存放时节省空间,并可与同一系列的纱笼和沙滩包搭配使用。

印度是个色彩极其丰富的国家,印度人对彩色的迷恋让人吃惊,他们从不吝惜夸张颜色的涂抹:明黄色的店铺,明黄色的纱丽,湖蓝色的墙壁,大红的头巾,土黄色的地??甚至某种颜色都在不经意中演变为一座城市的标志。常年阳光普照的气候环境,为植物、花卉、蔬果等提供了极佳的生长环境,也让印度包罗了“赤登黄绿青蓝紫”所有色彩,印度因为拥有这些阳光的颜色而变得绚丽多彩。

不管是同系的渐变色,有还是大胆的对比色,浓烈的色彩总能做到合理搭配。这种不寻常的色彩搭配运用,让平凡的沙滩浴巾也都具有浓郁印度装饰风格、浓烈丰富的色彩,充满假日的阳光。

从色彩斑斓的纱丽到普通的家居服,人们对印度服装最感性的认识就是大胆运用鲜艳的颜色,即使是最平常的针织品也能用色彩搭配得很出挑。用高科技面料保证睡衣保暖、轻盈、柔软、易清洗的同时,兼具鲜艳的色彩。以手工纺纱织成的印度土布(遵循圣雄甘地的教诲),采用多色压条、细小的花朵纹印花、和木马图案,配上色彩如黏土、胡椒、洋茴香和亮眼橘色等抢眼的“香料”色调,运用织品的天然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和协调感,弥漫着一片异国风情的华丽氛围中,仿佛看见神秘而古老的印度。

儿童睡衣套装,纯棉印度土布

以手工纺纱织成的印度土布(遵循圣雄甘地的教诲)儿童寝室系列,该系列推出女孩版、男孩版和男女皆宜版,采用多色压条、细小的花朵纹印花、和木马图案。其中一些产品絮有棉花用于保暖,但仍不失其轻盈、柔软、易清洗的特点。

“CHEVAL D’ORIENT东方之马”小方瓷盘五件套

尺寸各异,但均绘有骏马、笼头、缰绳和叶饰,这些小方盘适合多种用途,开派对或家居日用均可。印度装饰图案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几何图案、传统图案和自然图案三大类。日月星辰、花树鸟兽虫鱼、人物神灵以及神话传说中的鬼怪、猫头鹰、乌龟、多头眼镜蛇,麒麟等等,应有尽有,每种不同的纹样都代表。日、月、芭蕉、妥大象、丹神等带有明显的土著文化的痕迹的纹饰,带有生繁衍崇拜象征意义的图案,这也许正代表着远古的人民对自然、宇宙与人生的乞求。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古诗教学;传统模式

一、现行的网络学习环境分析

1.科技在进步,网络成为教师教授学生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是网络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对于学生来说,网络中虽然包含的知识繁多,但是复杂多样,对于专门的学习网站也是鱼龙混杂。许多知识点并不统一,甚至有些知识点与我们的教学大纲相悖,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本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加以鉴别,以免受网络影响对孩子的理解造成偏差。

2.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也容易受网络的各种消息的影响,造成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所出现的各种信息,要专心于要查找的资料而不被网络信息所干扰。

3.面对以上两点环境的分析,我们必须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网络,不仅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网络积累知识、复习知识,形成自己的古诗网络体系,从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二、传统教学模式对于古诗的要求

1.古诗的读法。古诗之所以流传后代,不仅仅在于其意境之美,更重要的是其读法的优美。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在读的时候必须注意其韵律,要学会抑扬顿挫,分清平仄之声,否则很容易像说话一样失去其美感,这样的话很难让学生对古诗产生格外的兴趣。例如,在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时候。“日照香炉(顿)生紫烟,遥看瀑布(顿)挂前川。飞流直下(顿)三千尺,疑是银河(顿)落九天。”这样会有心灵的互动性,但是如果直接读下来毫无停顿可言的话,就会失去美感,变得索然无味了。

2.作者的介绍。我们在教授古诗的时候,必不可少的要让学生学习关于作者的一些知识,包括朝代、所写的作品的风格等等,例如唐代的李白、杜甫等。

3.古诗的翻译。我们在讲古诗时,除了需要讲课本上的重点词语的意思,还要讲授一些大纲上要求但是课本没有标注出来的词语。还要给学生通一遍古诗的意思,让大家有所了解,并且可以根据古诗的词的解释来自己翻译古诗。

4.古诗所表达的情感。一首古诗的情感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因为只有掌握了作者在写作时所要表达的情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这首古诗,更加容易背诵记忆。

三、网络环境下的古诗教学平台

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孩子如果上网,一定会影响学习,其实不然,在上文中表述网络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会被要查找资料之外的消息所影响,但是我们如果运用好网络,寻找正确的平台告诉学生,并通过老师、家长两方面进行监督,则会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并且可以提高效率。

1.腾讯QQ平台。其实QQ在发展过程中已经不是单一的聊天工具,而是开发了许多额外的功能,可以通过QQ群组功能实现古诗教学的小组式讨论。通过老师在组内对于某一首古诗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2.网易博客,QQ空间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很多课堂笔记学生来不及记录,很可能造成古诗知识点的缺失,可以通过网易博客或者QQ空间日志进行补充,把要注意的知识点或者要用到的古诗的作者、翻译等知识展现在日志上形成电子教案。这样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从而弥补了上课时的知识点漏记、错记等现象的发生。

3.360网盘。360网盘是最近由奇虎360推出的一个网盘,在众多网盘中选择360不仅仅是其客户端比较人性化,而且它的容量是36T,并且拥有方便的群共享功能,在群共享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古诗方面的资料供学生参考。

四、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老师需要做的准备

1.老师需要上网查找资料,筛选资料,整合资料,并把课本知识点录入电脑,根据所有的资料进行初步整合,然后根据大纲的指导形成本课古诗所需要的教案,并根据教案做成上课使用的课件。

2.老师提前把课堂古诗所要学习的重点提纲在平台上公布并要求学生进行资料的查找并预习。

3.课上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学生的成果展示。

4.在讲完一首古诗后,将所有的资料上传,包括搜到的古诗的朗读、古诗的重点字词、古诗的考点、古诗的翻译和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等。

五、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中学生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1.根据老师网络平台的提纲进行古诗的预习,初步了解古诗的读法和个别词语的意思,试着翻译全文。

2.上网查找所要学习古诗的意思、作者的基本简介。

3.给老师留言对于所学古诗的疑点。

六、对于网络环境下古诗教学的注意事项

1.老师对于网络知识的甄别筛选。

2.老师对于网络和课堂的把握度。

3.老师对于学生学习进度的及时把握,并不断改进方案。

4.老师对于学生需要掌握知识的资料的补充把握。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4

说到盘古创世神话包含的“宇宙卵”母题,我们很容易联想到中国古代占统治地位的太极阴阳宇宙观。因为易经的太极图的形状,正是一个“宇宙卵”。

太极圈以圆圈代表天象和宇宙。圆圈内画着两条阴阳鱼,白色的鱼象征着阳性,动态,代表天;黑色的鱼象征阴性,静态,代表地。二鱼形状一致,头尾相接形成妙合而凝的状态。古人从太极解释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道理,近人称太极为宇宙模式图。故“太极”一词,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称呼原始宇宙的代名词。

《易经》的卜辞里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易”就是变化。而这种变化之始开始于太极。太极生阴阳 ,阴阳生四时,四时生八卦;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自然万物皆来,自阴阳两种力量的运动与变化,而阴阳则包含于太极这个“宇宙卵”中。这与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中“天地混沌如鸡蛋”、“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思想完全一致。

太极图的来源,宋代哲学家邵雍介绍先天太极图来历时曾说:“先天者伏羲所画之易也。后天者文王所演之易也。伏羲之易,初元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可见,最早的先天太极图,就是一个“宇宙卵”包融一切,象征着天地万物变化的道理。盘古神话中的“宇宙卵”母题,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出现,从出土陶纺轮到伏羲发明太极图的传说,再到《易经》、《楚辞》和《淮南子》中的混沌阴阳观念,这个母题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断传承,左右着中国古代宇宙观的形成和发展。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它是中国古文化的一个“根”。

盘古神话中第二个母题是“垂死化身”。盘古死后化身为宇宙万物,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神话也能见到。例如:巴比仑神话中说,天神马杜克杀孔狮身龙首女怪,以其尸体造成大 地。 印 度神话中,诸神以夏普神的身体造成世界。北欧神话中说,最初,宇宙混沌一团,在广漠的太空中只有一个极大的无底洞,洞中不断喷出冷气,从中长出一个巨大的冰巨人,名叫伊来尔。后来,神与冻巨人展开激战,杀死了他,将他的尸体堵在无底洞上,以他的肉形成大地,血和汗形成海洋,骨头造成山,牙齿为崖石,毛发为草木。

在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中也采录到不少盘古神话。例如,在白、瑶等民族中,都有盘古化为万物的故事。在布依族中,开天辟地后化身为万物的是大神布杰;在彝族传说中,化生万物的民族祖先阿卜多莫。还有的民族认为天地万物是动、植物变的;布朗族有大神顾米亚杀死犀牛,以其尸体造天地的故事;哈尼族神话中讲,龙王送给神仙一条牛,神以这条牛的眼睛为日、月,牙齿变为满天星斗,将它四条腿变为东西南北四根顶天柱子,用它的眼光为闪电,皮为响雷,眼泪变露珠,鼻涕变雨水,气为云,血为彩霞。普米族的巨人简剑祖猎杀马鹿以造天地万物;彝族史诗《梅葛》中,创世者打死老虎,老虎死后化为天地万物。各民族的神话中都涉及与盘古神话中相同的母题,“垂死化身”。

盘古神话“垂死化身”母题的核心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种宇宙观来自原始人的原始思维。自从他们意识到死亡之日起,就发现大自然也有着与人类相似的生死现象。在他们的眼前,太阳每天晚上死去,早上又复活;月亮在初一死去,在十五又复活;花草树木冬天死去,春天又复活……不仅自然万物在生老病死,而且还能相互转化。圆圆的蛋中,尸体会变成一堆土,土中又会生出一些野草或一棵树苗……种种死而复生的现象,使他们相信万物有不死的灵魂。而万物的变化,又导致了他们认为物体能自由变形的联想。在这两种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垂死化身”的母题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初民的神话传说之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垂死化身”母题产生的信仰根源。由于这种宇宙观的原始性和普遍性,很有可能导致各个民族自发地、不约而同地产生相类似的神话。

盘古神话的两个母题都带有普遍性,而盘古神话见于文献记载之上又比较迟,因此人们有理由怀疑这个神话是从外国或少数民族传入的,是一种嫁接的果实。然而,如果我们从母题的特性出发来考察,就会得出一种新的结论。

“宇宙卵”的母题,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太极阴阳学说。“太极圈”与新石器时代的纺轮图案一致,太极阴阳学的发生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的《易经》,这个母题的“根”,完全是扎根在中国本土之上的。

“垂死化身”的母题,在中国哲学中体现为“天人合一论”,也可追溯到先秦。《老子》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与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性。孟子也认为天人相通,提出尽心知性论,认为了解了人性,也就了解了天。到汉代,董仲舒就直接将人与自然相比拟人。他将人身比作宇宙,说人的颈部以上象天,颈以下象地。人有366个小关节,所以一年有366天。人有12个大关节,所以一年有12个月。五脏与五行相配,四肢与四季相配。最后他甚至直接说,人之所以与天相似,因为天就是人的曾祖父。上述这些思想都产生在徐整所记载的盘古神话之前,可见盘古神话的母题在中国有着深深的“根”,并非自来品。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于远古神话中人神同形的信仰。在《山海经》中,到处可以看到自然神以半人半兽的面目出现。其中提到的山神,不是人面鸟身,人面牛身,人面羊身,人面蛇身,就是人身龙首,人身而羊角。这在南阳市出的汉墓石、砖画中也得到证实。创世神像的钟山之神烛阴,他的儿子名叫做“鼓”。今天见到的神话是古人从口头传说记下来的,“鼓”与“古”,很可能是同一个名字的不同记音字。据《广博物志》引徐整《五运历年纪》:“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烛阴、鼓、盘古三者之间,从形象到本领实在太相似了。可见,即使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盘古的形象也有演化的踪迹可循。

盘古创世神话中的母题在中国的深根,也反映在它对中国古文化的深远影响之上。“宇宙卵”的母题,直接启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浑天说”宇宙模型理论的创立,给古代天文学家制作“浑天仪”和观测、计算天文现象的方法带来了灵感。这些天文学理论与方法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表明了盘古神话“宇宙卵”思想的本土性。从发生盘古神话的故事,到汉墓石砖汉画,直到东汉时期浑天仪的产生,都发生在一个地域内。盘古神话传说的故事在南阳郡的泌阳盛行。并有祭祀盘古的庙宇,汉墓汉画石像中记载着远古神话。东汉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及其浑天说也都发生在南阳。不能说没有内在联系。浑天说与现代天文学中的“天球”概念及球面天文学相接近。更令人惊奇的是,“宇宙卵”神话与现代科学中最流行的大爆炸宇宙起源假说竟十分一致。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原始高密度混沌状态,然后发生大爆炸(约100—200亿年)形成四个时期:1、原始火球时期;2、辐射时期;3、物质时期;4、现在。它与“混沌----宇宙卵----天地开辟---万物化生”的神话创世顺序几乎完全相同。从《易经》到《周易》,古人把宇宙众多复杂的万事万物,按阴阳分为两类。阴阳,它是宇宙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的规律。《周易》是以八卦为主体,以六十四卦为经书,以信息预测而闻名,以有宝贵的科学价值而流传至今。以深奥的科学理论而为世人所重视,1770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由八卦悟出二进制版,世界出现了计算机。1960年,生物学家受八卦启发研究出生物遗传密码。

由“垂死化身”而导出的“天人合一”论,成为我国道教的理论基础。道教的内丹养炼(即气功),将整个人体看作是一个小宇宙。《黄帝内经》有“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有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宇天气”。人体是一个小天体,是个极为复杂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生物系统。人体具有电磁场、生物场、红外线、红外波等信息功能。

盘古神话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巨大影响,更在于“天地间人为贵”的人文主义倾向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人体既与天同,就有人命关天“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告诫。而盘古竭尽殚精开辟天地,不惜以生命换来生气勃勃的大千世界的精神,更为历代仁人志士所效尤。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5

1957年4月4日出生。天津市著名企业家、古玩收藏家,加中企业家协会董事长、总经理;天津市侨商会副会长;天津市加中友好交流协会会长;天津市中巴友好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天津市残联理事会理事;天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天津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员。天津市粤唯鲜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总裁、董事长,天津市动物园名誉园长;华蕴博物馆、隽祯博物馆、古雅博物馆馆长。这三家博物馆,共收藏文物两万余件,营业面积达一万多平方米;1995年荣获世界宝鼎和平大奖;2002年2月,粤唯鲜被上海吉尼斯总部收录为吉尼斯收藏文物最多的酒家。

4亿多块古瓷片、5000多个古瓷瓶、4000多个古瓷盘和碗、300多尊石狮子、300多尊佛造像、20多吨天然水晶石……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可以创造出什么?没有去过位于天津赤峰道的瓷房子珠宝博物馆,你绝不信有人舍得将古董以如此的方式展览给众人观看。

爱上流转时光

张连志出生在天津一个富足的文化世家,母亲家是天津颇负盛名的家族之一。虽然劫难让家中大多数文物和古董都在抄家中失散,但自小以漆、木、瓷、石作为玩具的张连志却与之结下不解之缘。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质与精神相对贫瘠,但原意大利租界区内的景象却与市区的其他地段有所不同。见证着历史的歌剧院、教堂等西洋建筑都成为张连志和伙伴们经常玩耍的地方。在张连志的印象里,大家族里的规矩很多,也非常注重对孩子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对文物的敬畏、对文化的尊崇,深深扎根于他幼年的心中。在动荡岁月里,张家没能逃过的劫难,大多数文物和古董都在抄家中失散,张连志也曾亲眼目睹过父亲为了度日不得不偷偷变卖首饰的场景。

张连志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暗室里卷胶卷。周围漆黑,用不着光和眼睛,他用手,凭感觉的指引去触摸、对接,一人供十人打扣。这种环境提升了他对事物强烈的、敏锐的感知能力,触觉逐渐细腻,直到精确。以至于后来的张连志能仅凭触摸就能准确断定瓷器的年代。

上世纪80年代初,张连志下海成为在广州、上海与天津之间辗转的“倒爷”,依靠着这第一桶金他开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一发不可收拾。而他收藏的初衷,来源于对父母养育之恩无言的报答。

张连志决定为母亲买一套清代红木家具。他雇了一辆解放车,多给了司机300块钱,从上海低价买回这套家具。连夜赶路,开了几天几宿就想让她看到这份礼物。尽管这套家具虽然和张家曾经流失的那套不尽相同,母亲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让他一脚踏上了收藏之路。他的人生角色也开始由商人向收藏艺术家转换。

在此后的20多年中,张连志几乎走遍了中国每个偏僻角落甚至多次去往海外寻找遗失的中华瑰宝以重金收购回国,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瓷房子在天津

从2002年开始,天津老租界区里的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法式洋楼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5年过去了,除了基础的建筑结构外,这座当时价值3000万元的百年洋楼早已是“面目全非”。原因是,它被4亿多片古瓷片、成千上万的古瓷瓶、碗碟、瓷枕、石狮子、佛造像重新进行了包装。

635个古瓷瓶砌成的一道“平安墙”将它与外界隔离开来。在院子里随便逛逛,眼前、手边都是文物,辽代三彩的小瓷人,明代的石像、石刻“武庙”,宋、明、清的木雕……还有众多汉白玉佛造像散放各处,年代以北魏、北齐、东魏、唐、宋为主,部分残缺的佛像被张连志按比例复原,并镶以古瓷片。左右红砖耳房被改建成了玻璃建筑,明代门楼、桌椅和黄花梨的条案、红木的椅子等几百件明清家具堆放其中。

主体建筑包括了一座5层的主楼和4层高的条形附楼,楼顶上竖有冯骥才书的“瓷房子”三个字。两楼的外墙全部贴满了各式各样的古瓷片,一条700多米长的瓷龙盘绕在主楼外,周身布满了800多万块瓷片。只要有眼力和耐心,能看出这些瓷片中以宋元钧瓷为主,还有少量的汝窑瓷、定窑瓷、龙泉窑瓷等。

走进门廊,抬头望向天花,宋、元、明、清的古瓷盘以团纹图样被粘连在顶棚上。其中,在二楼阳台天花板中间的一个血粉盘,是元代官窑孤品,是张连志用100多万元从加拿大的一场拍卖会上购得。楼内,连壁灯、门把手都是用古瓷瓶改造而成,成吨的天然水晶被用于装饰楼梯扶手、围栏与下水管道。甚至还有一座清代木制凉亭被整体拆移至此,与一门铁炮相伴。屋檐上,妙趣横生的瓷猫大多来自明清时期的磁州窑,院中大树的顶上还有一座瓷鸟窝,里面卧着明三彩的瓷鸟。攀上主楼房顶,只见几百尊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汉白玉狮子或蹲或卧,造型各异,因为多为官器而堪比卢沟桥上的石狮子。

整座建筑中使用的瓷器都已经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不易破损也不可能再移动。曾有机构评估认为,这座用数量惊人的文物“建造”起来的房子,价值可以达到50亿元。瓷房子火了,张连志的收藏梦实现了。

拿博物馆当后厨

1992年开业的粤唯鲜酒楼却几乎是无人不晓。粤唯鲜出名,不因为它粤菜做得好,也不因为它是天津第一家“活鲜”粤菜馆,而因为它是建在博物馆里的饭店。

粤唯鲜总店在天津的河北路上,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华蕴博物馆”,单看门口挂着的“国家AAA级旅游景点”、“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著名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旧居”等铭牌就知道它来头不小。走进大堂,若不是穿插其中的桌椅和摆放的杯盏碗筷,不会有人把它和饭店联系在一起。这幢洋楼中,拥有3万多件宝贝,从西周到清朝的各个历史时期最典型的青铜器、铜器、铁器、木雕、石器、瓷器、陶器、木器、佛造像等都能得见。这些藏品中多数为高古文物、稀世珍品,已定级的文物就有数百件。

在这个可以吃饭的博物馆里,身边随便一个摆设就是文物。这边是北魏时期的万佛碑、唐代的百佛碑、唐代的红陶骆驼、唐代的泥塑,那边就是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木雕、明代披麻灰、红木、紫檀、黄花梨、金丝楠木家具。吃饭时,斟水的是鸦片战争时期的铜茶壶、坐的是明清的桌椅,连卫生间中的洗手池不是明代的石盆,就是清代的瓷盆。储物间里成摞的瓷盘瓷碗,最年轻的也有三四百年历史。

张连志还有以展示明清木器家具为主的“隽祯博物馆”。馆内的2500余件文物,涵盖了明清时期的条几、案子、方桌、椅子、圆桌、床榻、凳子、橱柜、门窗、假山、石造像等几十种门类。他的“古雅博物馆”面积相对较小,但四面墙壁上挂满了近300支近现代枪支,因此这里又被称为“老枪博物馆”。除了枪,清代老钢琴、明代老冰箱、清代打印机、电话机、各种酒柜等1300百余件古董文物更是让这里充满了西洋氛围。

此外,对茶壶收藏也颇有心得的张连志,用200多把清代紫砂壶创办了自己的“天津市老茶壶博物馆”。

历程评述: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6

1987年在中国陕西法门寺的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根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琉璃器为唐僖宗(873-888)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器具,除一套茶碗茶托是典型的中国器型外,其余按年代应是早期伊斯兰琉璃器。

地宫中出土的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黄色透明,无摸吹成形,底部有加工疤痕。盘口、细颈、鼓腹、圈足。瓶颈粘贴一道相同颜色的玻璃丝。腹部贴有四排装饰,第一排为8个深蓝色同心圆形饰;第二排为6个不规则五角星饰;第三排为6个莲芯样圆形饰;靠近底部的第四排为6个深蓝色水滴形装饰。公元七世纪伊斯兰玻璃工匠们首先继承和发展的就是这种装饰工艺,圆形饰是伊斯兰玻璃中最常见到的贴花,另外星状饰也是比较流行的贴花。

四瓣花纹蓝琉璃盘,口径20厘米,高2.3厘米。吹塑成型,纹饰镌刻。哆口、平沿、浅腹、平底。盘外底心凸起,系铁棒加工痕迹。通体呈蓝色,光洁透明。盘面刻满纹饰,主体纹饰为以双线勾勒出的十字形框架,其四出部分与方框组成四个“米哈拉布”纹样,四出的尖瓣内,各刻一朵无花果叶,尖瓣之间,饰以忍冬。中间方框内刻虚实相间的小斜方格纹,刻纹和刻花都属冷加工装饰工艺。“米哈拉布”是阿拉伯语音译,西方译为“壁龛”。是伊斯兰最神圣的地方,设在礼拜大殿后墙正中处的小拱门,其方位朝向麦加克尔白,以标志礼拜的方向,伊玛目率众礼拜时面向凹进去的内壁。早期的米哈拉布周围无任何装饰,后在小拱门周围、内壁及窑殿内顶部均雕刻绘制有精美的《古兰经》文和花卉几何图案,庄严肃穆。我国清真寺的“米哈拉布”均在大殿西墙中间,代表着麦加方向。

同样的刻纹蓝玻璃盘总共有六件。深蓝色透明,平底稍向上凸起,哆口。盘的口沿稍有差别,有的圆唇,有的平唇,盘的外底部有加工的铁棒疤痕,盘的内底刻有不同的纹饰,我们称这种玻璃装饰为刻纹玻璃。刻纹属于冷加工装饰工艺,六件玻璃盘都是以植物的枝、叶、花为主题的刻纹,但每件盘子的图案各异。艺术家熟练地运用了葡萄叶纹、葵花纹、枝条纹、绳索纹和一些几何图案,再加上密集的平行细斜线纹划出地纹,组成繁丽的图案。六件刻纹蓝玻璃盘中有二件在刻纹的基础上,一些主要线条用金粉描绘,使得已经很华丽的盘子更加光彩夺目,如丹芭纹蓝琉璃盘、枫叶纹描金蓝琉璃盘、八瓣花蓝色琉璃盘等。刻纹玻璃工艺也是伊斯兰玻璃匠从罗马帝国继承下来的工艺之一,在伊斯兰早期流行一时,但保存下来的完整无损的刻纹玻璃器皿非常罕见。这批刻花玻璃盘,应是典型的伊斯兰早期器物,两件描金刻花玻璃盘,更是伊斯兰玻璃器中不可多见的精品。罂粟纹黄色琉璃盘,高2.7厘米,口径14厘米,敞口,翻沿、圆唇、直壁,平底微凸起,底外壁有粘棒疤痕玻璃无色透明,稍泛黄绿色,盘内壁口沿处绘有12个黑色半圆弧纹,腹壁下部绘二周黑色弦纹,底部绘有黑色罂粟纹。盘内壁除黑色花纹外,施满不透明黄色作为地色。釉料彩绘是玻璃装饰工艺的―种,玻璃的彩绘与瓷器的彩绘工艺很接近。伊斯兰的釉彩玻璃是富有世界声誉的,一般认为伊斯兰釉彩玻璃的使用年代是公元12~15世纪,早于9世纪的釉彩玻璃很罕见。所以法门寺的釉彩玻璃盘的原产地很可能是伊朗的内沙布尔。它不仅吸收了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玻璃生产的工艺和精神,又将早期的伊斯兰文化及风格融入了玻璃器生产中,形成了具有自己民族特点和宗教文化的玻璃器制品。

唐皇室将这批琉璃器供奉给佛祖,供养于法门寺地宫,也是因为琉璃器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家世界以琉璃为宝,以琉璃光为佛的德性。琉璃是佛教中最重要的庄严之一,西方净琉璃世界是佛教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琉璃作为佛教七宝之一,其魅力不仅是晶莹剔透的光泽、变幻神奇的色彩,更重要的是琉璃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是供佛修行的圣物。3月27日,国家主席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重要演讲触动人心。主席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相互借鉴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演讲中,特别提到了陕西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琉璃器皿,他说:“1987年,在中国陕西的法门寺,地宫中出土了20件美轮美奂的琉璃器,这是唐代传入中国的东罗马和伊斯兰的琉璃器。我在欣赏这些域外文物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这些精美的琉璃器中,蕴藏着什么文化内涵呢?法门寺出土伊斯兰玻璃器数量较多,纪年清晰,出土地明确,器型完整、制作精美、纹饰华丽,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因而将对世界伊斯兰玻璃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在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的20件琉璃器中,其中13件是晚唐僖宗的宫廷用品,除中土样式的茶盏和茶托外,有11件是典型的伊斯兰琉璃器;其余7件,时代应该早于僖(xi)宗时期,有的具有东罗马元素,有的具有波斯风格,有两件素面圈足盘甚至不排除本土生产的可能。这一多元文化风格的琉璃器群组的存在,是开放的唐王朝多元文化和谐共存、合作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发展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最能印证中外文明交流的辉煌。法门寺地处中华礼乐文明发祥地的核心地带,附近还有丝绸之路陕西段南线的龙尾驿站,既连接陆上丝绸之路,又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内陆的终点,多元文明在此汇聚。法门寺的这批琉璃器,大部分是公元7-9世纪地中海沿岸、伊朗高原地区的伊斯兰风格琉璃器,是古丝绸之路、包括海上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最璀璨的文化积淀和结晶。同时,20件琉璃器中,有个别中国特有样式的茶盏和茶托,经成分测定,这些茶盏和茶托的原料来自域外,制作却是在大唐境内完成,这充分体现和见证了文明互动发展的积极成果。

这批以伊斯兰风格为主的琉璃器,出现在佛教圣地法门寺地宫,本身也是多元文明相互包容、和谐共存的生动体现。能够敏锐地看到这批文物背后所蕴藏的人文精神,并强调要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这对于我们今天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以一种博大的胸襟积极融入世界,表达中国声音,传播中华文明价值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世界古代文明的发展是多元文化交流相互碰撞、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而形成的。大量伊斯兰琉璃器在法门寺出土,证明了大唐文化的包容性、兼容性和多元性,这对于现代中国文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借鉴作用。主席在演讲中提到了东罗马和伊斯兰,来自这两个文明的东西同时在中国文明遗迹里面出土。这几种文明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是促进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也体现出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文明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明是平等的,宗教也是平等的。出土的文物体现了不同文明的借鉴与交流。

中国文明必须要有自信,中国文明一定要走向世界。中国文明是包容的,是接纳西方文明的。要学习古人的智慧,为现在的秩序文明服务。我们现在提出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平等共同进步,这对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琉璃器是东西方文明碰撞、交融的典范,也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中国经济影响世界,精神文化层面也要发挥影响力,让中国文化被更多国家认同、理解、展现中国的文化自信。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7

【关键词】奇门遁甲;预测;术数学

有关奇门遁甲的研究,在国内曾有很长一段时间被列为禁域,当时的学界认为中国古代的术数学是一种迷信,连带着将与其沾亲带故的《易经》及易学研究也归在了迷信的行列中。奇门遁甲是集术数学之大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判其死刑。既然不能研究奇门遁甲,就更不用说将其付诸实践,但原本奇门遁甲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也是一门“占”与“术”相结合的技艺,古时人们创造出此种学说,其本来目的就是为了预测吉凶,以达到趋吉避凶的效果。因此,如今关于奇门遁甲使用方面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也让许多心术不正之人利用奇门遁甲装神弄鬼,骗取钱财,其实,这些江湖术士之流对于奇门遁甲根本是一知半解,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有人为奇门遁甲的使用做出科学的研究评价。

一、奇门遁甲概述

关于奇门遁甲的历史,几乎只存在于神话之中,因此,在笔者看来基本是不可相信的,故略去不提,笔者仅从奇门遁甲本身开始进行论述。

奇门遁甲,从名称上来看,就是“奇”“门”和“遁甲”三者的组合。“奇”是指三奇,乙、丙、丁,“门”指八门,休、生、伤、杜、景、死、惊、开,而“遁甲”就是指六甲所遁,甲子遁戊,甲戌遁己,甲申遁庚,甲午遁辛,甲辰遁壬,甲寅遁癸。在中国古代的天干地支纪年法中,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一共60组干支,其中以甲为干的只有六个,称为六甲。而这六甲所遁的就是所谓的六仪,戊、己、庚、辛、壬、癸,前面说的三奇与遁去的甲,再加上这里的六仪就构成了全部的十个天干。这是奇门遁甲排盘所必须的基本概念,从这些繁杂的概念名词中,我们可以对奇门遁甲产生一个初步的印象――很复杂。然而这正是奇门遁甲之所以能成为术数之王的原因之所在,从其中所透露出的想要包罗万象的全息论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终极思维。而这种思维方式的体现,在奇门遁甲中远不止这一处。

《四库全书》将奇门遁甲列为术数类,与“太乙”、“六壬”并称为古三式,所谓“式”就是盘式的意思,三式的使用方式都是通过推演排列,并以多个同心圆的盘的形式呈现出来,因而得名。关于古三式,民间大致将其按照三才的模式一一对应,多数认为“太乙”象天,“六壬”象人,而“奇门”象地,因此,民间又有说法认为奇门遁甲与风水学联系紧密,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牵强附会,如果略微涉及三式的盘式,就会发现,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由多个盘式共同组成的,其中三才具备,绝非单纯的一种对应。例如奇门遁甲,学界大多数认为至少由三盘组成,分别为天盘、地盘和人盘,笔者通过研究《四库全书》中的相关资料,认为奇门遁甲应该是由四盘组成,除了上述三盘以外,另有一个神盘,这是十分重要的,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关于这一点,笔者在接下来的文字中还会谈到。但无论是三盘说还是四盘说,都证明奇门遁甲远不是一门单一表象的技艺。

那么,奇门遁甲中的四盘又分别是些什么呢?先说天盘,所谓天盘就是代表进行预测时,或者想要预测的事情所具备的天时,此盘中由九星构成,分别为蓬、任、冲、辅、英、芮、禽、柱、心,有人在九星的名前都加上一个“天”字,称为天蓬,天任等等,以代表其所在之盘是象征天时的。由此推之,地盘就象征地利,地盘是奇门遁甲排盘时的基本骨架,整个奇门遁甲的盘式要从地盘开始排起,地盘不成,其他免谈,笔者猜测这也是为何民间认为奇门遁甲象地的原因之所在。地盘是由九宫构成,九宫也就是所谓洛书,是将一至九填入横三竖三的方格内,使之横竖斜三数相加和恒为十五。九宫原本是数学中的一个模型,但奇门遁甲的地盘却不是单一的九宫,而是将我们先前所提到的三奇六仪布入九宫之中,以除甲之外的九个天干作为地盘。同理,人盘也是如此,虽然推将下来,人盘应当代表的是人和,可是奇门遁甲中构成人盘的却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八门。然后就是笔者刚才提出的神盘,其实,在中国古代,奇门遁甲可以说并不是完全的民间产物,历朝历代在进行政府的天文官吏的选拔考核时,将古三式列为必考项目,甚至还制定了推荐书目,以便广大考生复习参考,在《四库全书》中留存的《遁甲演义》就是其中之一。在这本书中,奇门遁甲图例上标的清清楚楚,一共由四个圆环构成,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天地人三盘外,另有一盘分别为值符、腾蛇、太阴、六合、白虎、玄武、九地、九天,有的古籍还提到有时要用勾陈和朱雀替代白虎和玄武,总之这八个式神构成了一个新的盘式,书中在开篇连神盘这一名称也给出了。

二、关于神盘的争论

如果天地人三盘对应三才,神盘的对应似乎很难阐述,一是确实不容易搞清楚这八个名称有什么作用,二是就算我们能够给出一个答案,也很难将他硬生生加入三才之中。关于这个问题,笔者有着自己一些看法,现将观点一一陈述,不足之处还请指正。

首先,笔者要先解释一个词语来历,前面笔者提到这八个名词的称谓是“式神”,这个词语其实是从日本流传过来的,日本最大宗教名为神道教,其实是综合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家后产生的一个新的宗教样式,因此其中很多关于阴阳术的记载,所谓“式神”是指阴阳师在使用阴阳术的时候,创造出来用以保护自身和完成术式效果的神,换句话说,式神并不是神话学所研究的神,而是人类为了自己所希望的,从主观中创造出来,并可以役使的神格化形象。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式神是为了达到目的所想象出来的膜拜对象,其本质更像是古人对于好运的祈盼。而这一点从奇门遁甲中似乎还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是在古三式中的“六壬”里就显露无遗了,“六壬”中式神竟多达十二位,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勾陈、腾蛇、太阴、六合、天乙、天空、太常、天后,他们分管着不同时空,不同事情的运气,有好有坏,足见古人对于好运的渴求是多么的强烈。虽然奇门遁甲中并没有六壬这么强烈的表现,但是本质是相同的,因此,笔者认为奇门遁甲中的神盘代表的是运气。

这让许多人感到奇怪,单从天时、地利、人和的角度来看,奇门遁甲似乎有着很强的科学性,一件事情的成功的确与这些客观因素息息相关,可是一谈到运气,就带有了某种神秘主义色彩。笔者以为运气之所以能与三才和谐的存在于奇门遁甲中,佛教思想的传入功不可没。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佛法就与中国本土的文化急速融合,并最终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佛教中认为一切事情皆是缘起,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基于两点构成的――“因”与“缘”,佛教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把“因”比作种子,把“缘”比作阳光、雨水,果实的成熟除了要有种子深埋于地下之外,还要有充足的阳光雨水。依照这种说法,种因未必能得果,这与中国原本的术数文化有些不同,术数学家认为只要客观条件固定,结果是可以预测的,而受到佛教这种说法的冲击后,术数学也作出了改良,就是在三才等客观条件之外追加一个不可操控的运气。从而诞生了奇门遁甲中的神盘,可是术数学家依然认为运气是可以预知的,如此坚持的理由其实是古人创造术数学的目的与佛法诞生的目的不同而导致的。佛教对于事物的结果往往并不看重,如果一个人可以多种善因,多结善缘,那么所得的结果自然是好的,因此,佛法旨在教人畏惧因缘,而非结果。而术数学则是为了趋吉避凶,如果不能得到一件事情的结果是好是坏,就无法做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改变结果,因此,术数学无论是想要知道的,还是想要改变的都是事情的结果,对于造成结果的原因并不在乎,换句话说术数学家更畏惧事情的结果。这种佛教畏因,术数畏果的差异,使得术数学家在承认了运气存在后,依然固执的想办法去完成对它的预测。

三、关于流派的争论

奇门遁甲从诞生至今,也并非是从一而终的,随着历史的演进,诞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主要是在实践运用奇门遁甲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但是不论怎么争论,只有两个争论点是导致分派的根本原因,一是测算时主要依据四柱中的哪柱?一是排盘时九宫的中宫是否有用?

奇门遁甲的排盘数字依据就是时间,除了要知道年份,月份,日期和时辰,还要知道这个时间所对应的节气是哪个。凑齐这五项就可以进行排布预测了,但是,在排布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奇门遁甲的排盘原则是一盘一盘的排,先找到一盘中盘首所在的位置,然后依次按一定顺序将剩余的放入即可,盘首即是一盘的开头,再定盘首的时候应该用年月日时中的哪一个,让所有的奇门使用者争论不休。由此,诞生了四个流派:年家奇门、月家奇门、日家奇门和时家奇门。并分别以其所依据的时间单位作为流派名称。

笔者认为,无论依据哪种时间,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这也是奇门遁甲作为预测学所存在的硬伤,既然依据时间,就应当是全面把握,遴选主要的依据无非是在简化具体的操作步骤,这种为可操作性而服务的修改,只会削弱其科学性。

奇门遁甲的排盘除了时间最为重要外,再就是作为骨架的九宫是极为重要的。但是在排盘时,九宫也成为了一大障碍。顾名思义,九宫有九个位置,但是在奇门遁甲中,人盘八门和神盘八神都只有八个可供排布的对象,也就是说,九宫中必然有一个位置是空着一半的。然而,实际上天盘九星中,禽星被硬性规定只能放在芮星所在的位置,因此,所谓九星只会占据八个位置,这就使得有一个位置是缺失四分之三的。于是,术数学家门开始怀疑这一个空着的位置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从而,经过历代的改良,在定完盘首之后,排布的规则也发生了分歧,一派认为九宫中的中间一宫是用不到的,因此,排布的时候,只需要将每一盘的对象进行顺序排列,然后再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旋转排入即可,由此而产生的盘式也因之呈现圆形的盘式;另一派认为九宫既然存在,就必然不会存在没有意义的位置,中宫同样也有其具体的用处,且既然九宫作为骨架,而九宫中的数字并不是按旋转的方式排列的,那么,在确定盘首的位置之后,应当是按照数字的排列进行排布,术数学家还给这种排布方式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飞布”。因此,这两家流派就被称为飞盘奇门和转盘奇门。

其实,“飞布”这个称谓并不是奇门遁甲的使用者们首创的,真正第一次使用这种称呼的是风水学家。风水学的派别要比奇门遁甲简单的多,一共分两派,一派为八宅派,一派为飞星派,其中八宅派在历史的检验中逐渐消亡,现在的风水师主要都是依据飞星派的风水理论进行实践的。而“飞星”这个词语就是指的九宫中数字按从一到九的顺序连接起来,所形成的图形恰好是一颗形状复杂的星形。同样道理,“飞布”也是如此,只不过布的不是星星,而是天地人神四盘。

笔者认为,无论是飞布还是转布都有着其合理性,也都存在着弊病,两种方法皆不能提供一种圆满的说法。笔者在此大胆猜测,真正的排布应当是一种有转有飞,转飞结合的方法,但是本着不使用的研究底线,笔者在此不对具体的排盘方法做详尽的阐述,只对其精神思想精髓做评价。

四、关于顺序的争论

奇门遁甲与其他术数学分支的一大不同就在于对节气的使用上,《四库全书》子部术数类中,唯有奇门遁甲在起局时用到了二十四节气。并且奇门遁甲对于节气的研究另辟蹊径,与之前对节气的使用全然不同。奇门遁甲的排盘,第一步就是根据节气,进行阴阳遁和局数的判定,而节气是与天文历法紧密相连的。

中国古代的历法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历法颇有不同。我们一般所见到的历法有两种,一种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称为阳历,一种是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称为阴历。西方国家所使用的公历就是阳历的一种,而伊斯兰教的教历就属于阴历。中国古人所使用的是将阴阳历相结合的历法,通过每十九年闰七个月的方法,来补足阳历与阴历的时差。这种阴阳合历就是我们所说的农历。而二十四节气正是基于这种历法产生的。

奇门遁甲将二十四节气分为两部分,以冬至和夏至为分界线,如果起局所用的节气处在夏至之后,冬至之前,就用阴遁,相反用阳遁。这种分法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其便于实施阳顺阴逆的不变法则。笔者说过奇门遁甲是通过定盘首,依次排盘的方式起局的,既然涉及到次序,就避不开顺逆的问题,无论转布还是飞布。而奇门遁甲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制定阳顺阴逆的法则。这个法则建立的基础正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国古人的哲学思想体系里有两个大的理论体系,他们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哲学思维方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谈到术数类的时候,将这两个体系的结合体称为“阴阳五行”学说。其实,阴阳与五行是连个完全不同的学说体系,他们各自发展,又互相交融,才演变成了今天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可以说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创造性理论,阴阳学说的完整体系从《易经》开始就已完备,可以说它在时间上要远远早于五行学说,不论是出现还是成熟。《易经》中从阴爻与阳爻开始,衍生出少阴、少阳、老阴、老阳,再从这四象出发,形成八个基本卦象,乃至六十四卦为止,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完整的阴阳学体系。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十分丰富,首先是阴阳一体两面的构想,这与西方的二元思想颇为不同,西方哲学认为正与反是两个概念,而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认为阴与阳是绝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他们是一个整体的两面,或者说是两种性质,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这与单纯的划分矛盾的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次,阴阳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并且是在不停的相互转化,阴与阳永远存在于一个动态之中,并在这个动态中寻求着一个相对的平衡状态,这与世界的存在形态不谋而合。依据这个理论,后世的易学家提出了十二辟卦说,也称十二消息卦,用以代表阴阳消长循环的过程。之后,术数学家又将二十四节气与十二消息卦相对应,以一卦对应两个节气,十二消息卦中以乾坤两卦为纯阴和纯阳,而一年四季中,以冬至为阴气最旺的一天,这一天日最短,夜最长,因此,冬至对应在坤卦中,而同样的夏至就对应在乾卦中。坤卦之后,阳气渐生,一阳复卦,二阳临卦,三阳泰卦,直至乾卦纯阳,再阴气渐生,一阴卦,二阴遁卦,三阴否卦,终回坤卦,正是一年四季寒暑变化的抽象模型。如果从这一点来考虑,奇门遁甲制定阳顺阴逆的法则并不违背自身的理论,当然前提条件是我们需要从术数学的思维出发,如果以今日哲学的思维来想,从一开始这种阴阳的分法就是不合理的,更莫提奇门遁甲了。

五、结语

盘古开天地教案篇8

关键词: 南京住宅楼盘 案名 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度发展,楼盘案名越来越多地受到各方关注。楼盘开发商在营销推广时煞费苦心,因而在社会上所呈现出的案名可谓异彩纷呈,从而导致研究楼盘案名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管理学的范畴,还涉及语言学、社会学,以及社会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住宅楼盘案名为例,参考相关地方法规,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结合南京本地的社会因素从社会心理和地域文化、时代文化的角度探讨案名这一语言学现象①。

一、南京住宅楼盘案名的语音特点

住宅楼盘在开发时由于其本身与人民居住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对楼盘项目推广名在音节上的选取必定要考虑到贴近生活、利于推广等情况,南京的住宅楼盘也不例外。

表1 南京住宅楼盘案名的音节选择统计

上表显示,第一,音节数量呈现相对集中态势,主要分布在三、四、五和六音节上,占总数93.2%,可见南京楼盘在命名时偏向于选择音节数量较少、方便易记的名称,在视觉和听觉上有利于传播和记忆,同时在楼盘宣传过程中所占费用和空间相对较小,起到了小成本大获利的作用。在此之中四音节和六音节最为突出,分别占总数的53.6%和19%,这不仅能够传达足够的信息量,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以整齐匀称的韵律感。

第二,偶数音节数量远多于奇数音节,总数为830个,占76.0%,可见南京地区偏好偶数。冯胜利(1998)提出:“四字串一般由两个双音节音步组成”,并且认为汉语中双音节词节奏最好[1]。这除了有上文所提到的形式整齐匀称、读音和谐悦耳等原因外,还与汉语偶数表示褒义、吉兆的思想有关。无论是儒家“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还是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都包含了朴素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将成双成对的事物统一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四音节和六音节的案名数量尤多,既符合汉民族崇偶的传统,又照顾到楼盘宣传时方便易记的要求。

二、南京住宅楼盘案名的词汇特点

民政部1996年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标准地名原则上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不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2008年批准实施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条第(五)项亦有类似规定:“标准地名应当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组成,禁止单独使用通名词组作地名。”实际情况则是案名中存在大量不符合规范的现象。为研究方便,本文将通名划分为一级通名、二级通名和三级通名。后一级通名由前一级通名加上修饰语或谐音等方式衍生而来。一级通名除包括法规列举的通名(以下称为“正通名”)外,还根据上述“通名用字应反映所称地理实体的地理属性(类别)”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增加了一些“准通名”,如别墅、花园等。

1.南京楼盘案名通名的词汇特点

(1)一级通名

表2 一级通名数量统计

可以看出大多数楼盘案名都选取了正通名(正通名与准通名之比为2.27∶1),且主要集中在“城”、“园”、“苑”、“花园”上,共472个,占47.7%,反映出以下特点。

第一,通名“园”、“苑”、“花园”、“花苑”的使用较多说明南京楼盘建设时倾向于将楼盘设计成具有古典园林气息、风格雅致安逸的特点。由于南京地处江南地区,古典的江南生活氛围和江南园林风格使这个地区对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山水风光与人文生活结合凸显得异常紧密与自然,受此影响,案名中“园”、“苑”、“花园”、“花苑”共占整个一级通名的40.4%。

第二,通名“城”的使用要求为:“‘城’,特指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具有商用、办公、娱乐等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建筑群。用以命名占地面积在4万平方米以上或城郊占地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城’的命名要从严掌握”。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一方面将楼盘规模做大做强,一方面不满足于仅仅使用上述“园”等大众化通名,却又囿于南京这座城市的风格从来都是较为温和、低调而不以大、强为特点,因而“城”的使用在数量上处于居中的位置(95个),不少但也不算多。

第三,上述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禁止通名重叠使用”,然而在统计中发现存在少量重叠使用通名的情况,如“百家湖别墅花园”、“钟山花园城”等,反映了开发商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尚不到位。

在正通名外还存在为数较多的准通名,共303个,占30.6%。准通名的大量涌现,除了与相关法规存在漏洞有关系外,还体现了时展的要求。

第一,名目广泛,来源繁杂。此表所显示的准通名包含了古今中外、地下水上,如“王府”来源于古代、“银座”来源于日本、“岛”和“港湾”来源于水上。

第二,古词新用,望文生义。南京历史三千多年,文化底蕴深厚,开发商为了迎合这样的气氛,故意从故纸堆中寻出一些看似相关的历史词汇,妄自赋予新的时代意义。如“世家”,原是《史记》及其它史书中用以记述王侯家世的一种传记,其本身与家庭的“家”无甚关系,在此仅仅由于其包含“家”这个与居住相关的字,就被拿来活用为住宅楼盘的通名。

第三,关注历史,重视传统。开发商在命名时受到了南京地方文化传统的深刻影响,准通名中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包括“府”、“阁”、“公馆”、“邸”、“居”、“庐”、“人家”、“堂”等。如“公馆”和“邸”,由于南京曾作为中华民国首都长期处于全国中心位置,各界要员、贵人云集此地,现在通名中出现具有近代历史色彩的词明显是受到这段历史的影响,这也是其它类似研究中不具备的特点。

(2)二级通名

表3 二级通名衍生关系表

二级通名所加修饰语体现出命名时的一些特点②:

第一,倾向选择植物词,如“兰”、“筱”等,透出雅致幽静的气息,迎合江南地区人们生活贴近自然、对植物的偏爱,且南京城建长久以来特别重视植物,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0%,案名中如果包含“兰”等这样有美好寓意的植物词会对购房者有较大吸引力。

第二,倾向使用谐音,如“上”―“尚”、“家”―“佳”―“嘉”等,体现出命名时追求新颖又不愿与大众同流的心理,如“jiayuan”一音,是由“家园”一词引申出另外的五种形式,由于其字义美好、发音类似“家园”,便达到了追求新颖而又有别于一般的目的。

第三,选择颜色词时倾向使用“紫”,因为南京的母亲山叫“紫金山”,因而“紫”字除了原有的表示高贵的涵义外,还加进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亲切感。

2.南京住宅楼盘专名的语义文化分析

相对于通名的刻板局限而言,专名具有较强的发挥空间,较充分地体现了命名过程中的审美取向。其最大特点在于显示地域特征,多用与南京有关的字词,如“长江花园”中“长江”是因为南京地处长江流域,长江在此改变流向;“金陵王榭”中“金陵”是南京的别称,“王榭”谐音东晋时期本地影响较大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王谢”。部分楼盘较尊重原有的地名,在一定程度上予以了保留,如皇册家园、花神美境、仙霞公寓等都是参考了楼盘所在地理位置及附近原有的地名“皇册库”、“花神庙”、“仙霞路”等。除此,专名还显示出一些社会心理。

第一,盲从国际化包含有大量异国风情,如“威尼斯水城”、“中海凯旋门”、“圣马丽都”等。相关法规都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这些专名直接有悖于相关法规的精神而追求国际化以图虚荣。伴随着南京的逐步发展,这种国际化倾向虽紧跟时代脚步,却走上了以国际为大、以西方为荣的盲从道路。另外,法规还规定“所命名称应与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及规模相符,一般不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际’、‘世界’等词语”,然而案名中比比皆是的“国际”、“世界”亦是这种盲从心理的体现。

第二,缺乏对传统应有的尊重。社会变革对南京这座千年古都造成不可估量的冲击,一味追求国际化的同时包含着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地名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南京的多数地名都可追溯到明朝开国时期,少部分更可上溯至六朝时期甚至更久,而现在遍地开花的楼盘吞噬了这些古老的文化标记。以案名“皇册家园”为例,该楼盘位于门西地区,即老城南的核心地带,旧地名密布。案名中“皇册”源于原址上的“皇册库(黄册库)”,为明朝建都时全国户籍档案存放之所。此楼盘虽保留了“皇册”一名,却淹没了原址上其它地名,诸如“胭脂巷”、“船板巷”、“五间厅”、“六渡庵”等。此例已然如此,其它如“星晟花园”、“艺郡临枫花园”等没有任何起名来由的案名更是将传统文化推向了深渊。

第三,冀望自然。南京凭借自身雄厚的文化底蕴拥有着浓郁的休闲气息,并不崇尚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依然拥有故都的高雅、安逸且略带懒散的气质。案名的命名也深受影响,商业气息很少,较多的则是“芳草”、“依水”、“左邻右里”这样的用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从语音还是词汇都能看出南京住宅楼盘案名注重两方面因素。

第一,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楼盘的现代化设计建设与南京浓厚的地方文化氛围使得开发商不得不考虑要将此两者有机地融合起来,因而命名时能看到顾及传统文化的影子。虽存在着破坏传统和利用传统文化作噱头招摇等问题,但仍能看出地方文化对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是潜在而深远的。

第二,人为建筑与自然环境。南京同时又是个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在此处从事楼盘开发必然要考虑到人为地利用自然甚至改变地形地貌追求与自然“风水”本身的和谐关系,因而从案名中的植物词等方面就能看出人类对美好环境的追求甚至是依赖。

注释:

①本文共选取研究对象1092个,楼盘开发时间为2000年至2009年。由于住宅楼盘在开发时同时使用项目名称和项目推广名,本文为统一标准,只选取项目推广名,且不包含同一楼盘内各组块、组团、子区域或分期项目的名称。

②三级通名也是在前一级的基础上加上修饰语组合而成,所加修饰语“中央”、“国际”等与二级通名的修饰语相同。

参考文献:

[1]冯胜利.论汉语的“自然音步”[J].中国语文,1998,(1).

[2]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谭汝为.楼盘命名的社会语言学分析[J].修辞学习,2004,(1).

[4]陶恒.城市楼盘命名的顺应性解释[J].现代语文,2009,(3).

[5]徐大明,陶红印,谢天蔚.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6]赵芳琴.楼盘命名的语用分析[J].语文学刊,2008,(7).

上一篇:纪念白求恩教案范文 下一篇:未选择的路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