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营运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10-29 00:24:12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价值链管理 运营改进 突破性改进 持续性改进 运营改进

一、引言

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可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Michael E.Porter),企业只有充分运营各种活动的组合力量,适应市场需求,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引导市场供求主体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所面临的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方法必须从简单的强调生产各环节协调,向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业务流程协调,最后向企业内外部协调转变,这正是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1]。

银行不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生产活动是一系列无形的创新服务的组合,面对业内产品、服务、渠道、系统等方面日新月异,如何有效实现运营活动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同所有的运营活动一样,银行运营活动也都需要经历一个形式为“输入—转化—输出”的变换过程,这与工业企业活动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已有不少工业企业运营理念被运用到银行管理方面,如“流程银行”、“运营工业化”等,价值链管理论是否也对银行运营有启发性作用呢?银行运营在狭义上仅指后台部门的运营活动;而在广义上,银行前、中、后台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运营流程及其管理。本文所探讨的银行运营为狭义的银行运营——银行后台部门对自己的运营流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指挥和控制,将输入资源有效转化为提供给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产品或服务。

二、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特征分析

价值链管理理论源自系统论、信息论、权变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在判断银行运营管理是否可使用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在银行运营部门里采取价值链管理方式,并为下文我们构建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模型提供思路。

(一)系统论:银行运营系统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系统论的论点是世界复杂性,其中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对本文的指导意义最大——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即任何一个组织主体本身,及其组织内部的分支体都具有主动适应性[2]。

银行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一个不断适应性发展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主体之间差别会发展和扩大,因此现在我们不难发现银行系统内前、中、后台各部门之间分工明显,甚至后台运营部门内部各子部门职责划分也逐渐鲜明。从价值链角度分析,运营部门主体与其他部门主体、运营主体内部各子部门个体作为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又必须以聚集的方式进行联系和协调以保证整体功能的扩充和发挥,实现方法便是主体之间、主个体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联系和交换以信息流的交换为主,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信息论方法来辅助构造价值链。

(二)信息论:银行运营部门信息传递模式的非线性

信息是价值链维持内部有序、适应外部环境的指示信号,信息传递的关键词是效率。当前大部分银行都为总分行制,系统内部运营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运营部门内部各子体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信息传递从基层到最高管理层要经过多个管理层次(图1),且不同信息流的作用不同。

如图1所示,在同层次的主体之间(总行各部门间、分行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共享机制,前台部门必须告知后台部门其业务支撑需求,后台部门也需要让前台部门了解对其业务需求的后台运营情况,在不同层次的主体、个体之间(总行部门与分行部门间)存在信息反馈机制,个体是接触外部客户的最直接信源,它负责将得到的客户或市场需求信息进行统筹分析(编码)后按照业务条线化管理模式(信道)反馈至总行管理端,总行管理端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再向个体下达下一阶段业务的新增或优化方案(业务流程调整)。

这种复杂的系统结构和信息交流方式启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管理必须采取非线性方式,相对于主体对子体下之指示而言,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创造高效有序的流程传导机制,从而保证系统内个体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三)权变理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思路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环境因素、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因素之间存在变数关系,组织因据此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Fred Luthans的观点,在权变关系中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3]。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在银行运营领域中找到映射。Fred Luthans用二维坐标系来表现这种观念性结构,根据银行组织体系中银行运营部门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三维观念性结构(图2)。

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社会、政治、法律等)和特有环境(客户、对手等),银行运营部门作为后台业务支撑部门,所服务的对象呈现二维特征——不仅包括一线柜面各类个人和公司客户,还包括银行内部各前台、业务部门。银行运营部门的活动特征决定了其管理方法论应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特有环境变化,分析所从属管理观念和方法的合理性。因此与Luthans提出的企业二维权变关系结构图不同,银行运营部门所面临的权变结构呈现三维特征(图1),要寻找的最佳权变位置在柱形体E点。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2

一、精益思想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应用的理论依据

(一)精益思想的内涵。《精益思想》是James P.Womack等人继《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之后,于1996年出版的又一研究精益思想的力作,认为精益思想对非制造行业也具有指导意义。精益思想的内涵就是用越来越少的投入获取越来越多的产出,准确提供顾客的需求。精益思想体现的是持续改进。James P.Womack等人将精益思想概述为五个原则:精确地确定产品的价值;识别每种产品的价值流;使价值不间断地流动;让顾客从生产者方面拉动价值;永远追求尽善尽美。该书为将精益思想引入服务业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精益思想指导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依据。把“创新”作为一种理论研究始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熊彼特的创新是典型的以工业技术创新为研究对象。对服务创新的研究则经历了从否定服务创新的存在到肯定服务创新的存在这样一个过程。蔺雷、吴贵生从狭义的角度对服务创新进行了研究,将服务创新定义为“发生在服务中的创新行为与活动”。有鉴于此,笔者将银行服务创新定义为“银行服务运营中的创新活动与行为”。

蔺雷、吴贵生认为,服务创新的研究在初始阶段更多地借鉴了技术创新的研究方法,导致了服务创新的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James P.Womack等人认为,丰田公司的成功不仅仅因为在生产运作环节采用了精益方式,在组织、管理、客户关系、供应链方面也运用了精益思想。正是丰田公司对精益思想创造性的运用才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精益思想对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在运营管理中与制造业存在相近的服务环节和服务要素。因此,在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过程中科学地借鉴精益思想至关重要。

二、精益思想条件下的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路径

我国对银行服务创新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白玲、王歆在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服务创新进行了探讨。陶颜、魏江等则对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的知识转移进行了分析。李建英、冯勤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服务创新的动力因素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精益思想视角研究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实施路径。精益思想只是为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提供了指导思想,而服务业与生产制造业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所以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不能直接借鉴制造业服务创新路径,必须根据需求研究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路径。

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路径如图1所示,精益思想和信息技术成为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支撑层;隐层主要包括员工价值和顾客价值的确定以及商业银行产品和服务设计,显层则是银行服务的实施以及客户享受服务的过程。(图1)

(一)商业银行准确确定价值。准确定义顾客价值异常困难,且常常存在误区。James P.Womack等人认为,常见的对价值的扭曲有三种表现:一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把为股东创造价值放在了比为顾客确定价值和生产价值更高的位置上;二是用自己设计的复杂产品或服务代替顾客的实际需求价值;三是定义价值时过于注重价值创造的地点,不能很好地满足本地的实际价值需求。James P.Womack等人认为价值是精益思想的出发点,价值只能由最终顾客来确定,而不是由制造业和商业的产业链上各个环节或是总体来决定。James L.Heskett也提出了服务利润链管理模型,并做了企业内部员工价值和顾客价值的区分,认为员工服务、顾客忠诚与企业利润存在相关关系,其本质就是员工和客户共同为企业创造利润,但前提是员工和客户获得所需要的价值。笔者将顾客区分为内部顾客,即商业银行员工;外部顾客,即商业银行顾客。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以准确定义银行员工和客户价值为起点。

(二)商业银行服务价值流的有效流动。价值流不同于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制造型企业为顾客创造的价值是在产业链上自上而下流动的,而且生产与消费在时间和空间上割裂,链条较长。在此情况下,即使能准确定义顾客价值,也常常因为产业链条和时间跨度长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价值扭曲,对客户需求的反应存在滞后;服务业中的价值流有着明显的优势,以商业银行服务为例,商业银行为顾客提供的服务是提供服务与消费服务同时进行的,顾客参与保证了服务接触过程沟通的有效性,服务周期较短,商业银行与客户的沟通成本要低于制造型企业。因此,相对于制造业而言,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具有比较优势。

(三)商业银行服务创新中的浪费消除。生产管理大师大野耐一列举了企业生产中的七种浪费。James P.Womack等人经过研究认为,大野耐一的浪费分类并不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对于产品开发、接受订单等其他经营活动也同样适用。在大野耐一定义的七种浪费的基础上,James P.Womack等人把服务不符合顾客需求也列为浪费。商业银行服务中也存在明显的浪费,等待浪费即是例证。为了生产中能实现数量和品种的均衡生产,抵消生产的高峰和低谷,大野耐一采用了缩小批量和建立混合生产线的办法,实践证明是有效的。为了在商业银行中减少等待浪费,将精益思想中建立混合生产线的思想引入商业银行的运营,即建立综合服务窗口以缓解专项服务窗口的工作负荷,实现员工负荷量的均衡化,快速满足顾客需求。

综合服务窗口的建立需要高素质的员工,这与精益思想中提倡的多技能工人是相似的。要想使员工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就必须对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以满足综合服务窗口的服务需求,同时将服务作业尽可能标准化。消除服务中浪费时间与生产制造业中的缩短出品时间是相对应的,服务时间缩短才能更快地为顾客服务,快速相应顾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四)建立创新性的银行回访制度。“80/20”法则表明20%的优质客户为企业提供80%的利润。这一法则对商业银行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建立创新性的顾客回访制度有助于银行保持现有顾客、寻找潜在顾客。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态势看,外资银行基本在一线城市加强业务拓展和服务创新,虽然网络布局有待完善,其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关键就是抢占一线城市中关键的顾客资源。虽然国内商业银行服务网络比较完善,但是创新能力不足,银行非利息收入低下即是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的例证。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需要服务创新,而建立回访制度正是银行创新的切入点,因为可以通过回访准确把握顾客需求,使银行服务创新的循环处于良好的新起点。

(五)加强商业银行服务创新的持续性循环。从静态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现有服务以及服务创新方面与国外先进银行存在较大差距,而服务创新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提高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加强快速性、持续性和循环性的服务创新,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与先进银行的服务差距。商业银行服务创新路径体现了商业银行服务创新持续性循环的可操作性。隐层保证了从银行服务标准到员工执行的有效传递;显层保证了服务接触中向顾客传递价值的有效性;客户回访制度的建立与运行从根本上保证了银行服务创新的信息反馈,从而使银行服务创新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总结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 集约化运营 六西格玛管理

为适应日益激化的竞争态势,国内外大型银行日益重视运营能力建设,近年来纷纷摒弃了传统的分散式运营模式,构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运营模式和工厂化运营服务体系。本文笔者将起源于制造企业的六西格玛管理引入到商业银行集约化运营管理中,旨在提高集中运营后台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集约化运营能力。

一、集约化运营及六西格玛管理介绍

集约化运营,是指对传统的运营流程进行改造,将银行营业网点和营销部门的非营销职能、服务职能进行剥离,集中到后台中心处理,构建统一的跨产品、跨地区、跨渠道的后台集中运营模式,打造集交易处理、账务核算、现金营运、监测预警、信息管理、客户服务为一体的工业化运营体系。

西格玛(σ)是统计学术语,代表质量特征值分布的标准差, 用于描述各种可能的结果相对于期望值的波动程度。6σ即为六倍标准差,在质量上表示每百万产品中的不合格品或每百万次出现缺陷的机会不到3.4。但六西格玛管理在今天已不仅仅指产品质量,而是一整套系统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六西格玛管理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针对过程采取改进措施,强调预防性管理和无边界合作,构建持续改进和追求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机制。起源于制造业的六西格玛管理,在制造企业取得成功后,开始在服务业广泛交流和传播,银行业也逐步引入来进行业务流程改造和产品研发流程设计,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商业银行集约化运营引入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意义

首先,商业银行运营流程再造后,大量的复杂交易集中到后台,使得商业银行的“运营工厂”面临着生产组织管理方面的巨大挑战,急需借鉴制造业工厂管理经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以加强后台“运营工厂”的管理,持续优化集中运营流程,不断提升运营质量。

其次,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集中运营使后台直接介入到生产流程当中,后台运营的质量和效率也直接决定了客户的满意度。通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率,使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再次,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以引入量化指标,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是对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这就需要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和衡量,西格玛水平正是一个衡量过程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能力指标,因此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可以对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行评测,帮助找到改进目标,并持续改进。

最后,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可以培养高素质人才,打造高素质队伍。六西格玛管理不仅是一种技术方法,更是一种管理理念,它以数据、事实为基础的解决方法和改进过程,为人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因果思维模式。通过六西格玛管理的培训和在实战中应用,可以提高员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六西格玛管理方法在集约化运营中的应用思路

在质量管理中,六西格玛质量代表的是对客户要求极高的符合性和极低的缺陷率两个方面。作为与制造企业工厂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较为相近的商业银行集约化运营后台,要积极引入六西格玛管理,针对两个方面,灵活深化运用。一是六西格玛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包括集中运营过程各环节六西格玛水平测评方法,以及基于六西格玛管理思想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评价方法。二是六西格玛质量改进模式的应用。根据DMAIC流程进行质量改进,使质量改进成为一个以数据和数据分析为基础的逻辑严密的过程循环,不断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降低生产差错率。下面就六西格玛管理的核心理念在商业银行集约化运营后台的应用思路进行阐述。

(一)高度关注客户需求,积极倾听服务对象声音

六西格玛管理是以客户需求为起点,以满足客户为终点的,客户的满意程度决定成败,因此对客户需求的关注极为重要。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强调重视客户之声,客户之声是指外部和内部客户对运营后台工作需求和结果的反馈。六西格玛管理专门有一项收集客户声音和需求的工作,并转化为对服务、产品的具体描述。

集中运营后台作为服务前台、服务客户的支持部门,前台和客户的需求是集中运营后台的工作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因此对客户需求应保持时刻关注。为深入了解服务对象需求,积极倾听前台营业网点和客户声音,集中运营后台要建立顺畅的前后台沟通机制,通过开辟多种沟通渠道,拉近与前台网点和客户的距离,及时掌握柜员和客户需求,并时刻关注需求的变化。对收集上来的需求认真对待,经过整理、概况、提炼后,转化为便于测量的关键质量指标(CTQ)。

(二)充分利用数据统计,让事实和数据说话

在六西格玛管理中,要求用数据说明问题,不相信主观判断。这一理念在集约化运营中尤为适用,集中运营后台的运行情况和服务对象满意度,只有用统计数据得以量化,才能直观、真实的展示出来,也只有通过数据分析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

一是建立完善的生产过程质量数据采集系统,确保过程质量数据第一时间得以全面、真实、准确的获得;二是建立过程控制系统,及时发现或预警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采取措施消除,使稳定的过程得以恢复;三是要重点关注数据的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找准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避免只收集不分析;四是加强问题整改的后续跟踪,按照过程控制系统“查出异因、采取措施、保证消除、不再出现、纳入标准”的要求,用数据呈现整改效果,保证问题的彻底解决,避免反复。

(三)积极调整质量管理思路,高度重视业务流程改善

传统的质量管理思路偏重于结果,六西格玛管理则重视过程,即流程的改善。无论把六西格玛管理的重点放到产品或服务的设计,还是生产质量、效率水平的提升上,六西格玛都认为过程是成功的关键载体。它用流程的视角看待一切生产管理活动,用一系列的概念描述和评价流程。对于集中运营后台的生产和管理流程,首先应该认真理清,然后针对问题,用量化的方法认真分析流程中的影响因素,找出关键因素加以改进,将其纳入后台岗位规范,逐步实现流程中每个环节作业内容的标准化,并追求生产和管理流程的简化、最优。在改进后的流程中,要使用数据评测每个环节,强化业务处理或管理流程中的控制力和执行力,确保问题彻底解决。

(四)积极开展主动改进型管理,保持改进的持续性

六西格玛管理着眼于潜在问题,以一种主动的、预防的管理态度,进行问题的提前介入,从问题根源着手,于问题现实发生前予以解决。另一方面,本着“不断改进和突破,追求卓越”的理念,六西格玛管理又是一个渐进、循环反复的过程。在集约化运营中,管理者要主动梳理业务处理流程、管理流程、系统功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日常容易忽视,存在风险隐患的操作习惯、操作流程、系统缺陷等采取预防性措施,并对改进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测评,及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对于提高服务水平方面,要坚持不懈,站在上一轮改进提高后的水平上进行下一轮的改进,如此循环反复,保持改进的持续性。

(五)努力倡导无边界合作,实现前后台一体化

六西格玛管理倡导无边界合作,努力创造一个真正支持团队合作的管理模式和环境,进一步加强上下层级和跨部门的沟通合作,形成完成目标的合力。集中运营后台自诞生起,就不可避免的与前台网点发生着紧密联系,两者属于客户交易流程的两个组成部分,通过相互配合,共同为客户服务。如果两者之间沟通不畅,作业标准不同,管理流程不顺,势必会影响服务客户的质量和效率,甚至存在较大风险隐患。要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一共同目标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纵向合作,主动打破上下层级的隐,彻底摒弃自扫门前雪、各自为战的思维模式,努力探索建设性方案,逐步形成跨层级合作的工作模式,真正实现服务客户的前后台一体化。

参考文献

[1]郭浩达,罗永宁.商业银行运营管理[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3]张丽拉,张子昱.我国金融业前后台业务分离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1.

[3]唐晓芬.六西格玛核心教程-黑带教程[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概述

(1)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的定义。业务运营操作风险如何定义,在金融业一直没办法统一。根据行业里的归纳,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狭义的规定下,必须与业务运营部分相关联的风险才是业务运营风险;广义的概念则把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之外的所有风险都视为业务运营风险。因此,我们不能把业务运营风险看成是操作性风险。因为业务运营风险涵盖了系统设计、流程管理、业务操作、外部欺诈以及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方面。(2)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的意义。为了能有效的防范运营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将这些风险进行了归纳总结,方便日后分析。根据风险点在不同业务的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在运营中的操作风险包括:一是汇票签发及兑付的风险。二是结算账户的风险。三是印押证的管理风险。四是业务授权风险。五是现金出纳管理风险。六是人员轮岗风险。七是系统风险。由此可以看出运营部门的操作处理了绝大部分银行的业务,因此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一般都会在会计运营环节暴露出来。如果这些运营操作风险暴露出来,不仅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声誉影响,破坏了商业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甚至会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乃至银行内部业务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进而对整个金融系统的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会计运营操作风险,这是控制操作风险的重中之重。

二、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业务运营风险无有效管理控制方式。现在业务运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还是仅仅依靠职业判断,没有可靠的业务运营风险和计量模型来进行定量分析。在较短的时期内也未存在实施高级计量法的前提条件和数据积累;这些制约因素不能对业务运营风险事件给以全面的定性评估。(2)管理文化缺失,没有充分认识到运营风险的重要性。从金融业诞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很重视对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管理,但是对于业务运营风险重视却远没有达到重视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程度。业务运营风险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那些由操作失误,越权行为等人员因素所造成的操作性风险。这些风险仅仅是业务运营风险中发生频率最大,占比最高的风险类型。而那些由于银行自身制度的不完善或系统漏洞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造成的业务运营风险却没有被商业银行考虑在内。商业银行单一的分析和处理每次发生的业务运营风险,没有深入分析不同风险事件产生的根源,只注重事后查处和处罚,对风险事件事前防范和事中掌控严重缺乏,未形成一种完整健全的管理文化。

三、商业银行运营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1)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商业银行应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指导和督促高级管理层有效履行操作风险管理职责。高级管理层及分支机构管理层下设内部控制与合规委员会、内控与风险防范联席会议,负责审议、评估和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情况。总分行业务及管理部门、法律与合规部门、稽核部门组成的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密切配合,确保操作风险管理的策略和流程得到正确、有效的执行。总体目标:“管控风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规范操作”,打造“一流商业银行运营保障”。运营条线管理主要包括运营战略规划、组织架构建设、人员与绩效管理、业务流程及模式、政策与制度建制、系统建设等方面。(2)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方法。商业银行应完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项目实施计划,加快推进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损失事件报告和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检测、新产品和新业务的风险评估等操作风险管理工具及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制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整体规划,提出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与分阶段任务,为逐步实施全面业务连接性管理奠定良好基础。(3)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商业银行针对经营管理中易发生操作风险的业务领域,细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优化信贷审批、资金交易、运营管理、关联交易等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多管齐下提高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工作有效性。检查人员应创新思路,建立检查立体思维,改变视频非现场检查“守株待兔”的弊端,尝试研究摸索出“调单、调像、调账”的综合检查方法。充分利用远程集中监控综合平台优势,做到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控的有机结合,确保各项业务操作过程均掌握在有效监控之下,不留“死角”。

参考文献

[1]刘广应,张维.基于Cox过程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J].统计与决策.2010(13)

[2]潘再见,陈振.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亚太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0(4)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5

文章标题:超市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竞聘演讲辞

踏着春天的脚步,我们超市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一年,作为重百超市###店的老员工,我也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了。我叫,现年24岁,现在担任重百超市店收银员一职,我竟聘的职位是___店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

当我踌躇满志的走出学校大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第一步就与重百超市###店结下了不解之缘。20xx年的金秋十月、伴着重百###商场的开张锣鼓和冲天的喜气,我穿上了超市的

红背心,成为重百超市###店的一名收银员,望着身上的红背心,我既兴奋有紧张,但更多的是自豪和骄傲,同时也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虽然我是一名普通的收银员,但我的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眼神,都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代表了企业的形象,是我们重百超市对外服务的窗口,当我走上收银台,便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工作,做一名合

格的优秀的收银员,不辜负公司的培育和领导的信任,不后悔每一天!

在收银岗位上,我经手的现金何止千万,但没有错过一分钱;夜班要下班了,只要有一个顾客没有离店,我的收银机就不会关,上班早几分钟,下班迟几分钟,便让领导多放几分

心,当收银员没有多久,我就被评为重百超市的“优秀员工”,从经理手上接过了烫金的“荣誉证书”,这充分证明了我工作的每一天,我不留遗憾,没有后悔。

一、我的个人情况

我毕业于成都水力发电学校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今年24岁,我和重百共成长,我自从20xx年10月28日进入重百###商场超市部以来,通过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使我对连锁经营模式

有了深入的了解,在思想政治和业务技能水平.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竞聘___店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这个职位,我认为自己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以及完善的工作作风。始终做到胸怀坦荡,公道正派,善解人意,与人为善,不搞小动作。始终认为一个人的高尚情操和修养不是凭空与生俱来

的,而是经过不断学习,修练培养而来的,所以,平时我只要有空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努力加强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高尚情操有修养的人。能吃苦耐劳,认真负责。

别人不愿做的事我做,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从不揽功诿过,假公济私,与人争名利。领导布置的工作总是尽力去做,从不无故推诿。

二是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工作的素质和能力。识大体,顾大局,处理问题较为周全,工作认真负责。具有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其他同志的关系的素养;做工作,办事

情,能够做到思路清晰,行止有度,头绪分明,恰到好处。

三是热爱工作,奉行做事就竭尽全力将它做好的原则。遇到问题从不退缩,努力寻求解决办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有较高的业务技能水平,在超市

收银台工作的五年时间里,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熟悉了收银系统的操作和维护,了解了门店的工作流程及营运模式。在20xx年、20xx年被评为门店优秀员工,20xx年被评为商场

优秀岗位示范员。

四是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我思想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爱学习、爱思考、爱出新点子,工作中非常注意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这有利于开拓工

作新局面,尤其适合在激烈市场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工作。

三、对竞聘岗位的认识

作为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必须熟悉门店的工作流程,协助主管开展营运日常工作。能够组织验收各类商品,把好商品入库质量关;能够根据信息系统操作规程、组织指导录入各

类进货和退货单据,能够按照相关安全保卫制度,做好安全防范工作;组织相关赠品发放管理,处理好顾客投诉,完善售后服务;组织退货管理和发票管理;指导监督收银员严格

按照相关制度流程开展工作;对收银员进行培训指导;负责收银台的日常维护,做好收银台的安全检查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文 章 超 市

四、竞聘成功后的工作设想

首先,作为主管助理,必须了解店长及主管的主要工作思路和目标,我理想概括为20个字,即“搞好服务、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拓发展,自强不息”。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商场的各项决定,加强学习,积极进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用诚挚的感情团结全体同事,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同心同德,搞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和规范一系列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分工细化,自上而下,使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能落实,做到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三是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充分发挥各人的特长,从而调动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摆正位置, 做好配角、当好参谋。首先对门店里的全面工作要尽其所有,收集各种信息供主管参考,向主管提供各种建议和主张,帮助主管顺利作出决策;其次,要有统筹兼

顾的思想,当好门店里的协调人,使做出的决策能符合大多数人的意愿。当主管参加外务活动时,自己要坚守内部事务,当主管转向内部事务时,自己则承担对处的交涉,弥补主

管所不能的面面俱到,当主管因工作需要回避时,自己能够承担重担。

五是让每个员工树立依法经营、维护消费者合法利益的思想,同时,把服务仪表、服务态度、服务纪律、服务秩序等作为培训.的基本内容,让员工树立“顾客是上帝、员工代表

企业”的思想。

六是加强对收银员的管理工作台和监督,组织商品进出库验收、录入的相关单据,确保门店商品进出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七是做好员工的工作安排、指导和考核,切实执行公司每期DM及店内的各项促销活动,充分做好宣传及布置的工作;认真做好大宗、集团购买的接待工作,全面协调,让顾客感到

方便、快捷的服务。

八是加强商品进、销、存的管理,掌握规律,提高商品库存周转率,不积压商品,不断货,负库存、零库存,零销售进行分析,并及时解决,使门店商品管理趋于科学化、合理化

,尽可能降低成本,开源节流,以减少开支。

尊敬的公司领导,诚恳待人,为人正派是我为人态度!勤奋务实,开拓创新是我的工作态度!如果公司委以我营运兼后勤主管助理的重任,我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充分发挥我的

聪明才智,以昂扬的工作热情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加倍努力地工作,协助主管使门店营运的日常工作在各方面都有新的起色,新的突破,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6

商业银行拓展跨国公司业务研究 吉晓辉

我国消费者与住房信贷的市场分析 吴志刚,王焰平,王婷婷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入世与工商银行零售业务的改革方向 王相启

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改革与配置效率 范勇建

企业并购与工商银行业务创新 吴水龙,黄锡钦

VAR值的三种估算方法及其比较 宋锦智

我国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绩效的综合评价系统 林建华

综合柜员制与银行业柜面流程的改革 夏济宏

信贷扩张、总量控制与计划管理 沈如军

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问题研究 何五星

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问题的认识 郑万春

银行监管中的会计信息控制体系及其改革 耿建新

新形势下改进银行信货工作的若干思考 王希全

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制度探索 唐众,张天瑜

外资银行在华业务状况及中资银行的应对策略 刘元庆

试论工商银行客户经理制的实现形式 谢祖裕,胡毓珍

工商银行为国有经济服务的金融创新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

穆迪公司及信用评级制度(下) 贺书婕

市场经济、信用制度与法制保障 谢渡扬

从交易费用看银企交易控制权的分配与运用 朱文胜

论过度的金融自由化与金融体系脆弱性 张荔

委托理论与提高对国有银行经营者监管的有效性 赵勇

加入WTO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孙玉德,凌万马

我国五大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郑良芳

关于银行向证券公司办理融资业务的思考 刘烽

对发展我国消费市场和消费信贷的理性思考 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

零售银行业的产生及国内银行的发展思路 于蓉

基层商业银行经营效果的系统评价 冯套柱,张应琪

21世纪国际资本流动新格局与我国利用外资前景 徐克恩

美国银行业零售业务发展战略类型--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改革与调整战略(二) 姜瑶英

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比较 郑振龙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化解与增量抑制方略 刘学勤,黄敏

利用基础货币冲销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研究 魏巍

资产管理公司债转股的成效与运作障碍分析 赵紫剑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与战略决策 林后春

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具体步骤和实施策略 李连三

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方式及其风险防范 陈一来

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退出的意义、难点和对策措施 王曲华

信贷政策调整与中小企业发展--浙江省中小企业信贷市场拓展问题研究 吴翔江,聂钊竞

入世背景下中外银行的竞争实力对比--国内外28家银行的经营指标分析 王晓燕,吴冲锋

从银企关系看日本金融改革的难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徐明威

世界经济周期逆转与金融扩张 宇德海

新兴的信贷衍生商品证券化市场 克莱尔·史密斯,张纯,丁宇东

现阶段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趋势分析和模式选择 喻平

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的策略取向 朱文信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目标模式及其运作步骤 王立强

关于国有企业及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瑞典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及借鉴 曹幸仁

合同法第286条若干法律问题探讨--兼评一起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案 董建军

战略联盟成本结构与我国银行业战略联盟策略的选择 朱涛,曾昭诚

增强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李志诚

在开拓市场中走效益发展之路--中国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若干支行案例分析 春晖

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比较及我国的有关制度安排 汪利娜

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行长信贷文化观的构建和培育 张衢

关于信贷工作精细化管理问题的思考 黄庆惠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的紧缩效应探析 叶良艺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建立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探讨 詹向阳,邹新

试论中国金融信用关联性问题及其制度解决方案 中国工商银行福建省分行课题组

我国公司法律制度的完善与银行债权保护 余保福

从一起信用卡纠纷案谈信用卡交易中的法律问题 董建军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经营取向 徐立中

商业银行助学贷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周志芬,胡国员

关于建立国有商业银行贷后管理新框架的设想 陈志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许崇正,刘雪梅

网络时代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及其实施 刘志刚

现代商业银行资金内部转移计价机制初探 蒋东明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 张晗

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实选择 毕鉴亭

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条件分析和思路探讨 孙新荣,陈坚

工商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分行课题组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的绩效评价模型研究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九龙坡区支行课题组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助学贷款的对策措施和前景展望 陈颖

企业财务分析在商业银行贷款调查中的具体应用 王义,张浩

欧美中小银行的发展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丁志杰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7

    价值链是企业在一个特定行业内的各种活动的组合,这些活动可分为基础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Michael E.Porter),企业只有充分运营各种活动的组合力量,适应市场需求,才能赢得竞争优势。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引导市场供求主体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企业所面临的同业竞争激烈程度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管理方法必须从简单的强调生产各环节协调,向企业内部各部门间业务流程协调,最后向企业内外部协调转变,这正是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银行不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型企业,其生产活动是一系列无形的创新服务的组合,面对业内产品、服务、渠道、系统等方面日新月异,如何有效实现运营活动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同所有的运营活动一样,银行运营活动也都需要经历一个形式为“输入—转化—输出”的变换过程,这与工业企业活动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已有不少工业企业运营理念被运用到银行管理方面,如“流程银行”、“运营工业化”等,价值链管理论是否也对银行运营有启发性作用呢?银行运营在狭义上仅指后台部门的运营活动;而在广义上,银行前、中、后台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运营流程及其管理。本文所探讨的银行运营为狭义的银行运营——银行后台部门对自己的运营流程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指挥和控制,将输入资源有效转化为提供给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的产品或服务。

    二、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特征分析

    价值链管理理论源自系统论、信息论、权变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在判断银行运营管理是否可使用价值链管理模式的同时,也能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在银行运营部门里采取价值链管理方式,并为下文我们构建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模型提供思路。

    (一)系统论:银行运营系统的适应性造就复杂性

    系统论的论点是世界复杂性,其中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omplex Adaptive System)对本文的指导意义最大——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即任何一个组织主体本身,及其组织内部的分支体都具有主动适应性。

    银行同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一个不断适应性发展的复杂系统,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各主体之间差别会发展和扩大,因此现在我们不难发现银行系统内前、中、后台各部门之间分工明显,甚至后台运营部门内部各子部门职责划分也逐渐鲜明。从价值链角度分析,运营部门主体与其他部门主体、运营主体内部各子部门个体作为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又必须以聚集的方式进行联系和协调以保证整体功能的扩充和发挥,实现方法便是主体之间、主个体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联系和交换以信息流的交换为主,因此我们必须引入信息论方法来辅助构造价值链。

    (二)信息论:银行运营部门信息传递模式的非线性

    信息是价值链维持内部有序、适应外部环境的指示信号,信息传递的关键词是效率。当前大部分银行都为总分行制,系统内部运营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运营部门内部各子体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信息传递从基层到最高管理层要经过多个管理层次,且不同信息流的作用不同。

    在同层次的主体之间(总行各部门间、分行各部门间),存在信息共享机制,前台部门必须告知后台部门其业务支撑需求,后台部门也需要让前台部门了解对其业务需求的后台运营情况,在不同层次的主体、个体之间(总行部门与分行部门间)存在信息反馈机制,个体是接触外部客户的最直接信源,它负责将得到的客户或市场需求信息进行统筹分析(编码)后按照业务条线化管理模式(信道)反馈至总行管理端,总行管理端通过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重新编码,再向个体下达下一阶段业务的新增或优化方案(业务流程调整)。

    这种复杂的系统结构和信息交流方式启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管理必须采取非线性方式,相对于主体对子体下之指示而言,更恰当的方式应该是创造高效有序的流程传导机制,从而保证系统内个体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协调。

    (三)权变理论: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优化思路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认为环境因素、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因素之间存在变数关系,组织因据此来确定一种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根据Fred Luthans的观点,在权变关系中环境是自变量,管理的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这种函数关系可以在银行运营领域中找到映射。Fred Luthans用二维坐标系来表现这种观念性结构,根据银行组织体系中银行运营部门所处的位置,我们可以将其扩展为三维观念性结构。

    环境因素包括一般环境(社会、政治、法律等)和特有环境(客户、对手等),银行运营部门作为后台业务支撑部门,所服务的对象呈现二维特征——不仅包括一线柜面各类个人和公司客户,还包括银行内部各前台、中台业务部门。银行运营部门的活动特征决定了其管理方法论应同时考虑到内、外部环境,尤其是其中的特有环境变化,分析所从属管理观念和方法的合理性。因此与Luthans提出的企业二维权变关系结构图不同,银行运营部门所面临的权变结构呈现三维特征,要寻找的最佳权变位置在柱形体E点。

    阴影部门很直观的体现了由内部客户(前台部门)和外部客户(通过柜面端服务)构成的扇形环境变数区域,假设某一时点面对的具体变数值为X1和Z1,那么运营部门需要应对的管理变数值为基于扇形区域变数值的弧线与顶部圆弧面的切点E点处值。这一分析告诉我们要实现价值链优化,信息获取和活动安排是最重要的两个条件。银行运营部门实现价值增值方式必然是通过改善价值链各环节活动的安排,使得价值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接近价值链信息联系的要求,从而在价值链各环节联系逐渐接近理想状态的过程中,价值增值逐渐增大。

    三、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结构及其优化

    (一)银行运营部门的“坐标式”价值链结构

    价值链结构是价值链优化的基础,在本文对银行运营部门价值链的分析中,银行运营部门的价值链结构图直观地为我们需要相应采取的运营改进方式提供了指导思想和逻辑起点。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银行运营部门进行价值链管理的重要论点——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权变结构十分独特,视图上呈现三维特征,将其中运营部门的面分析调整为点分析,并引入外部价值链环节后,可以得到属于银行运营部门的“坐标式”价值链结构。在水平面方向上,总行端运营部门需要满足总行端其他部门提出的业务需求,为各类银行业务运维实现后台支撑,而在垂直方向上,通过分行运营部门满足外部客户的业务需求,同时也承担对后者的管理职能。

    在前面的系统论和信息论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银行内部的信息传递模式中,所有的新业务需求的提出来自前台部门,而运营部门很大程度上是收信方,其战略角度是从不同业务的运营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绩效方面出发,以流程为核心进行运营改进。因此我们从此处开始引入流程的概念,这是运营改进活动得以完成的唯一载体,银行运营条线的业务对象包括内部客户(下文的X客户)和外部客户(下文的Y客户),因此运营改进的导向必须是“以客户为中心”。为了更好地分析基于价值链结构的运营改进,下面我们以总行运营部门为基点展开分析。

    在水平方向上,银行内部在总行端、分行端均存在后台运营部门与前台业务部门的端对端流程,在总行端表现为新业务需求的提出和实现,分行端则表现为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配合,后者的实现来自于总行运营部门的管理指导,这一运营活动特征体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性过程。在垂直方向上,面对的是来自外部的各类客户,这是银行系统真正的服务对象,他们通过银行实现个人需求的媒介是银行柜面(分行运营部门),这一运营活动特征浓缩于“精度”,对银行而言,是一项持续性的运营活动。明确了运营活动类型和特征后,相应的运营改进方法便可对症下药。

    (二)基于“坐标式”价值链结构的银行运营改进方法

    1、对突破性运营活动的改进——流程再造

    X客户是一个集体的概念,这一集体由各分行相应事业部门组成,其特点是有诸多新的业务需求蓄势待发,要求后台部门具备全面的支撑能力。当客户需求是以创新为导向,实现运营改进的方式是对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这种改进活动必须站在完整的业务流程角度进行安排,而不是对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能进行分别改进。面对银行业产品创新能力和业务盈利模式的提升,流程再造便是适应规模扩张而采取的方案。

    X客户的需求可能来自其“第一手”创新理念,也有可能来自于其集体中X客户的“二手需求”,以最效率的方式实现需求满足,可以用一“收”一“放”两个动作来体现。所谓“收”,意即将业务流程分拆成前、后台模块,后台分行端收集“信息”后通过“信道”传递至总行端,后者采取合并集中、标准化的处理方式。而“放”的概念,代表现在还是总行集中化管理的业务,随着规模扩张,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有可能将对部分重点客户实施差异化服务模式的权限下放至分行,后台运营部门将在一个业务项下对总行前台部门和对应分行部门实现双重支撑。那么,业务集中程度应该如何安排?

    首先,在不彻底更改现有流程且系统成熟性可保证的前提下,已经标准化以及经前台部门确认的可以统一化的流程点和业务内容借鉴工业化大生产模式,网点运营前台负责客户服务和产品介绍,业务处理由集中统一的金融工厂完成。其次,对于特殊情形(例如系统故障等突发事项),仍需“收”至总行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一点,由原来的总行端一对一模式变为行内总分间一对多模式,事件响应通道和业务处理效率必须对应起来,个别X客户的特殊情况不能影响到X客户集体,更不能影响到Y客户,这就要求总行运营部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保证业务的时效性。

    2、对持续性运营活动的改进——流程优化

    Y客户在“坐标式”价值链结构中,是以运营条线为媒介实现业务需求的,且所享受到的服务均已具备一套可行的业务流程。当客户需求是以绩效为导向,实现运营改进的方式是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小步快跑”式的渐进性改进方法——流程优化。对这一改进方法而言,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改进速度有多快,而是改进动力有多大。Y需要的支撑模式与X客户在服务流向上相反。支撑X客户时,是由客户提出需求,运营部门进行流程调整;而对于Y客户,更多是进行运营发起的主动式流程调整,使得Y客户对于自己获得的业务结果满意。

    Y客户是存在与银行体系外的个体概念(单个个人或单个机构),其需求特征是准确、高效、简明,更简单的说就是高精度的业务结果。这一流程优化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案是“外包”与“内包”相结合。

银行营运工作思路篇8

论文关键词:商业银行;组织结构再造;流程再造;银行信息化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基本上是职能型的组织结构,其业务流程也是按照职能型的组织结构而设计的。这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与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战略发生扭曲,与银行信息化发展水平产生背离,应在组织结构和流程上实现再造。笔者认为,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选择。在组织结构再造实现后必须进行流程再造,这样才能使组织管理与流程运行相统一。

一、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的类型分析

现代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有多种类型。哈佛大学商学院NitnNohria教授在1995年6月发表的《组织结构概述》(NoteOnOrganizationStructure)一文中,将不同的组织结构划分为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网络型及其他混合型,并就这些结构的不同特征进行了论述,指出在设计任何组织的结构时,通常需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事项:劳动分工、协调机制、决策权的分配、组织边界、非正式结构、政治结构、权威的合理基础。

就我国而言,银行的组织结构应满足经营管理的三项基本需求:有效地完成银行基本任务,即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原则;能够对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重大威胁作出反应,控制好组织结构的惯性原则;保持不断创新,即管理者的创新精神。据此,我国商业银行设计一个高效的商业银行组织系统,需要考虑五方面要素:环境的变化、正确的战略和经营方向、经营道德、有效的领导层、信息化水平。

下面对现代商业银行的职能型、事业型、矩阵型、网络型四种组织结构类型进行分析。职能型组织结构是按银行职能部门来设置的,一般适合规模较小的银行,每一部门依据职能提供一项系列服务的一部分;事业型组织结构是依据企业的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划分的,适合规模较大的银行,它是根据产品特性的不同将银行职能部门分成事业部;矩阵型组织结构兼顾了事业型和职能型的特点,按客户的业务发展流程分类,每一事业部都能完整地完成目标任务,它需要复合型的人才作为支撑;网络型组织结构是按掌握一定技能的知识雇员的类型来进行划分的,其适用于变化大、不确定因素多的环境,实际上是网络经济时代的结构,已呈现“非正式组织”的特征。

这种组织结构理论说明了西方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的发展历程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现代商业银行的实际来看,随着银行发展环境的变化,价值观也实现了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质的转变,其组织结构也实现了转变:即从行政职能型、事业型的组织结构向矩阵型和网络型的组织结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北美洲等一些跨国性的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矩阵式”的组织结构,这种转变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构建具有借鉴作用。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及其缺陷

从组织结构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是按行政区域和政府序列设置的。即各总行为一级法人;一级分行对应省和直辖市级;二级分行对应地、市级;最后是县(区)级支行和营业所(办事处、分理处),至今这种状况还没有得到全面改变。从管理体制来看,国有商业银行均实行一级经营、三级管理。银行内部经营机制无论在资金筹措与运用,还是财务分配、人事制度上主要由上级行管理。管理行集中了过多不该集中的经营权,而真正的经营行却缺乏足够的自力。决策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阻碍了分、支行经营活力的增强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此外,封闭的干部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仍然没有突破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它既不体现员工的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也不符合市场经济对经营提出的开放灵活的管理要求。在分配问题上,所实行的依然是行政干部的级别工资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这种金字塔式组织结构与信息化在银行中的应用已不相称,缺点是:管理层次多,管理成本高,信息链条长,市场反应慢,服务效率低下。虽然国外银行也有层级结构,但最大的区别在于,国外银行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实施管理,在分行之下不设下一级机构。

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好些,但仍然笼罩着行政机关的影子,基于信息化的管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现代信息技术在银行的广泛应用,为银行构建运转高效的矩阵型组织结构提供了可能。

三、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应根据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参照国际成功的银行组织架构,以银行信息化建设为平台,按矩阵型组织结构的原则再造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

按照组织结构扁平化的要求,打破省、地(市)、县(区)之间的界线,以经济区为中心,设立区域大型城市行为分行,总行作为管理决策层,主要职责是战略决策、授信管理、产品研发、信息综合处理等。其他权力尤其是产品营销和市场开发的权力尽量下放。这便形成了以总行为决策中一心,以分行为经营中心,以下属发展部为产品服务中心,从而实现集中政策下的分散经营,将政策控制集中化和业务运作分散化的思想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总行最高决策机构能够集中力量制定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以及各项政策。从事经营的商业银行在不违背总目标、总方针、总计划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管理其日常经营活动。在银行内部,运用非均衡发展理论的原则和方法,对商业银行优先配置资源,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按效益最大化原则经营。经扁平化改造的组织结构形成后,把过去多级管理、一级经营变为一级管理、多级经营。相应地减少了委托层次,从而在结构上减少了人风险。

矩阵型组织结构再造的操作可考虑三个方面。首先,合并过多的支行,特别是业务半径小的支行,如隔路毗邻的两个支行,把支行一级的机构整合为我国商业银行营业部下设的业务发展部。其次,压缩管理层级,减少中级行政管理人员,特别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中级管理层还应该大幅度削减,减少银行业务发展的组织障碍,发挥信息技术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最后,精选一批高级人才为客户经理,实施客户关系管理,在组织结构和业务管理上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组织架构与以客户为中心相结合,压缩组织层级后减少了非利息支出,增加了银行利润。在矩阵型组织结构再造实现后必须进行流程再造,以使组织管理与流程相统一。

四、组织结构再造后的流程设计

流程是指一系列相关的创造价值的作业活动,并为一定的目标、任务而进行的过程。这一过程由一系列工作环节或步骤组成,相互之间有先后顺序,有一定指向,把所有这些工作环节或步骤衔接起来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从管理学上讲,流程就是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具体工作路径。这种路径是既定理念、素质、分工条件下的产物,当理念、素质、分工等发生变化时,路径也应该发生变化,问题是这个路径可能有很多,而理想的路径应是效率最高、效益最好的。

1.我国商业银行现有流程的缺陷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速度具有其他行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管理的落后,这些优势尚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从流程上找原因,是因为:现有的流程是以银行为中心,按手工或部分计算机处理模式建立的,信息流在旧理念和旧流程环境下运行,发挥的作用甚小,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

为发挥金融信息化在共享数据资源、流程自动化控制与处理、信息快速传递与跨地域存取的特性,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再造业务流程。又由于,在旧有的职能型组织架构中,客户的需求实现流程被肢解,呈现流程片段化,而客户对片段化的流程越来越反感和疏远,因而造成客户流失,为保住客户,达到客户满意和实现客户忠诚,实现重复购买,必须对流程进行再造。

2.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

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目的,就是要根据客户类别,将本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重新组装,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在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中,创造性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作业进行最大限度地集成,从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战略方向、效率、质量、客户满意和对市场应变中取得突破。

3.我国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我国商业银行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有以下五个原则。第一,要以“银行再造”的思想指导实践,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满意度放在核心地位。在业务流程设计中体现删繁就简、择优去劣的原则。第二,由于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不一,要根据客户价值定价,再通过多样化的业务流程设计体现差别服务的精神。在整合业务流程中银行应首先着眼于活动和流程对顾客价值贡献的大小。对一个银行来说,任何一个对产品或服务没有贡献的流程都是不增值的流程;对一个业务流程来说,任何一个提高成本而对流程输出没有贡献的活动都是不增值的活动。这些不增值的流程与活动大多是不必要的审核与监督,以及折中协调等环节。这些活动对银行而言并无任何附加值,可全部删除,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和时间浪费。业务流程的设计不应限于原有的组织范围内,原则上应超越组织界限,以最自然的方法加以灵活调整。在任用通才而不是专业化人员的情况下,许多跨部门的作业可以整合为一体。第三,流程再造的重点在于简化流程,控制错误发生的风险,提高管理效率。第四,要加快银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如果不能在实际中应用也是无价值的。因此,要大力培养既懂银行业务又懂信息化操作的适用人才。第五,要把流程再造和业务创新、组织结构再造等结合起来。

4.我国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设计

上一篇:团总支工作思路范文 下一篇:纳税服务工作思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