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童话作文范文

时间:2023-10-19 02:01:06

四年级童话作文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1

一、直面现实

童话给儿童描绘的往往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神仙、有天使,故事的结局往往是妖怪被神仙打败,好人遇上磨难总会有神仙来帮忙,抑或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叶圣陶初写童话时,也“梦想一个美丽的童话的人生,一个儿童的天真的国土”,[4]然而他却不自觉地改变了方向,因为他的美好理想最终在悲惨的社会现实面前破灭。20世纪30年代的童话研究多在强调童话的现实性教育功能,陈伯吹认为:“古老的童话,特别是民族的童话,它们在儿童文学中已被时间的巨轮淘汰了!自然,以神仙与幻想为骨干的童话,用来哺乳在暴风雨前夜的新时代儿童,实在太不相宜”,[5]因而“童话一定要和生活相一致,这是当时童话创作的大方向。”[2]张天翼作为左联的一位斗士,对社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所创作的童话自然沿袭了叶圣陶现实主义童话的风格,继续描绘当时的社会面貌。他本人也说:“只要不是一个洋娃娃,是一个真的人,在真的世界上过活,就要知道一些真的道理。”[6]为了将他的“真道理”传达给儿童,他在上世纪30年代创作的童话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黑暗,并且“通过富于典型的生活画面,来展现中国苦难社会的现实主义的广阔背景”。[7]在1932年出版的《大林和小林》中,张天翼以大林、小林两兄弟的不同人生为线索,勾勒出一幅宏大开阔的社会图景。较之叶圣陶的《稻草人》,《大林和小林》包含了更为广阔的社会面和生活面。此篇童话塑造了以国王、叭哈先生、大林为代表的剥削阶级,也塑造了以小林、乔乔为代表的劳苦大众。它将旧中国人剥削人、人奴役人、人吃人的社会众生相,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张天翼的另一部长篇童话《秃秃大王》,堪称是《大林和小林》的姊妹篇,这部作品同样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图。张天翼后来说:“我当时写童话,就是想让少年儿童读者认识、了解那个黑暗的旧社会,使他们感到做一个不劳而获的寄生虫是多么可耻和无聊。”[8]显然,他做到了。不止当时的儿童,当下的儿童读了,同样也能认识到这一点。40年代创作的《金鸭帝国》,又名《帝国主义的故事》,则是一部形象化了的资本主义发家史,以大粪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靠着投机钻营、高利盘剥,聚敛了大批财富。作者在这部童话里,描写了垄断组织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大资本家之间以及与贵族地主的互相斗争,在作者辛辣的嘲讽面前,资本家、贵族、大学教授、各色帮闲的虚伪丑恶一一暴露出来,让人们看清这一黑暗罪恶的世界。新中国成立后,他依旧秉持着描绘“真道理”这一文学观念,其创作的《宝葫芦的秘密》《不动脑筋的故事》等均反映了新社会的新面貌以及新时期的儿童,内容仍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张天翼运用的这些现实主义描写,不仅将一个真实的世界展现在儿童面前,也将一些真的道理讲述给儿童,尽管当下我们已经步入了新社会、新世纪,不再有压迫,不再有奴役,所处的社会背景、所要面对的现实均与从前大不相同,但拥有敢于直面现实、直面生活中的苦难的勇气却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儿童都需要的。当下的儿童读了张天翼的作品,不仅会进一步认识、了解那段历史,也会养成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生活的好习惯,不再完全拘泥于书本知识而脱离生活实际,而且在无形中也会提升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们纪念昨日的苦难,正是为了今天的幸福。

二、敢于抗争

张天翼童话里的大量现实主义描写,不仅让儿童认清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对于处在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劳苦大众们的同情,并且懂得要想改变这种命运,只有通过抗争才能实现。《大林和小林》围绕两兄弟的两条道路、两种不同命运来展开故事。大林奉行“我将来一定要当个有钱人”的理想,成功当了富翁叭哈先生的儿子,过上了腐化堕落的寄生虫生活:有两百个听差供他使唤,他不用干任何事,甚至吃饭也是别人帮他完成的,“第一号听差把菜放到唧唧(大林做了富翁儿子后改的名字)口里,然后第二号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三号扶着唧唧的下巴,把唧唧的上颌和下巴一合一合的,把菜嚼烂了,全用不着唧唧自己来费劲。第四号把唧唧的嘴拨开,第五号用一块玻璃镜对唧唧的嘴里一照,点点头说:已经都嚼好了。第六号就扶着唧唧的上颌,第七号扶着唧唧的下巴,用力把唧唧的嘴扳开得大大的。第八号用一根棍子,对着唧唧的口里一戳,就把嚼碎的东西戳下食道去了”。于是,大林越来越胖,胖到“三千人也拖他不动;脸上全是肉,笑不动了;一说话牙床肉就马上挤了出来;指甲上都长着肉”,最终饿死在富翁岛上。小林的道路则截然不同。他信奉“一个人总得干活”的理念,与哥哥失散后,被绅士皮皮抓住,又被当做商品拍卖,继而在四四格开的咕噜公司里做工,受尽了欺凌与压榨,四四格是这样给他分配任务的:“你早晨三点钟起来,替我到厨房里去把我的早饭拿来。然后你给我剃胡子,然后你去做工,然后休息一秒钟,然后再做工,然后再休息一秒钟,再做工。然后到了晚上十二点睡觉。”这样还远远不够,“小林虽然这么苦,可是四四格还常常打他。只要小林看一看别处,打一个呵欠,四四格的鞭子就打到背脊上”。最终小林逐渐觉醒,不甘忍受剥削,奋起反抗,联合工友打死了四四格并做了火车司机。张天翼在夸张离奇到令人发笑的情节中,蕴含着一个严肃深刻的贫富对立、阶级对抗的主题。作者深刻揭示统治者剥削人民起家的秘密,肯定了劳动人民奋起反抗的合理性。作者歌颂小林身上的反抗精神,他没有坐等神仙降临,而是团结工友与统治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要将这一主题传达给儿童并非易事,然而张天翼却能化难为易,寓教于乐,让小读者们在被曲折的情节、夸张的描写、幽默的语言所吸引的同时,又能从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结局中认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懂得懒惰贪婪的寄生虫们、统治阶级必将在人民的反抗中走向灭亡,劳苦大众也只有敢于斗争、敢于抗恶,才能生存,才能最终迎来光明。或许敢于抗争放在今天已经显得不合时宜,毕竟当下已经不是个阶级社会,也不再需要阶级斗争,但这是否意味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儿童就不需要抗争精神呢?或者说,即使需要抗争,但因为社会历史的变迁,抗争的对象已经大大不同,当下的儿童就没有必要去读那些过时的作品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很多经典作品之所以一直受到读者青睐,正是因为其跨越了时空的限制,能永葆生命力。张天翼的童话作品也同样如此。对于今天的儿童来说,现实世界里仍有阴暗的一面,仍有恶势力,若是一个胆小怕事、唯唯诺诺的儿童,那他该如何去面对?而且,不只是面对恶势力,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样需要有挑战书本、挑战权威的勇气,甚至有时要与自己做斗争,现在我们身处的是个信息化、网络化时代,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何以去战胜自己,抵制身边的种种诱惑呢?可见,抗争精神不会因时代的改变而消退。

三、自食其力

自主、独立对于任何一个时期的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生活技能。靠自己的双手,自食其力,方能有所收获。张天翼也深知独立和自食其力对于儿童的重要性,因此,他的作品处处宣扬着自食其力的理念。张天翼用夸张的笔调对寄生虫式的生活给予了辛辣的讽刺:大林由于长期地依赖他人而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最终饿死在富翁岛上;秃秃大王相当于政治化了的大林,他占有着天下财富并且控制着国家政权,以此来供其一人之享乐,最终在人民的反抗下灭亡。同时,他也对不劳而获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宝葫芦的秘密》中的主人公是个叫王葆的孩子,因小时听过奶奶讲的宝葫芦的故事,于是自己也想拥有一个这样的宝物。用宝葫芦来代他做算术,帮他做玩具……总之,有了宝葫芦,他就可以不动脑筋、不费任何力气而得到一切他想要的东西。可最终宝葫芦却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与小伙伴下象棋,想吃掉对方的“马”,结果这“马”就自己飞进了他的嘴巴;做数学考卷,他想依赖宝葫芦,结果就有一份答得很完整的试卷出现在他面前,只是这答卷是别人的;后来,自行车、收音机、钱之类的,他都拥有了,并且他逐渐知道了这些东西的来历:宝葫芦从别人那拿的。他竟成了偷东西的贼!他又气又急,最后发现,自己原来做了场梦。他的经历告诉孩子们:不可懒惰,不可对任何人、任何物产生依赖,凡事需要亲力亲为,自食其力,这样才能有所收获。张天翼在《为孩子们写作是幸福的》中说:“王葆式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他们挺想学好,肯做好事,能关心集体,热爱同学,讨厌自私自利。但往往有点懒,不爱动脑筋,什么都想要现成的,遇到麻烦的事,就幻想有那么一种宝贝,可以帮他做好多事情(甚至包括帮他为别人做好事),使他不用费什么劲,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种思想,实质是剥削阶级不劳而获的思想意识的残余。”[8]这部童话主题十分明确,它批评了少年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好逸恶劳,希望不劳而获的思想和表现。其实何止少年儿童,成人同样希望不劳而获,希望天上掉馅饼。作者借宝葫芦之口,说出一个朴素但又重要的道理:“世界上这些吃的用的东西,没有一件是打天上掉下来的,都得有人去做出来”。

四、游戏精神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也几乎成为童年的象征。呆板、木讷的儿童总是缺乏生气与创造力,而善于游戏、富于娱乐精神的儿童总能在游戏中全身心地进入角色,获得某种体验。张天翼深知游戏在儿童生活中的重要位置和对于儿童自身的潜移默化作用,因此,他怀着一颗童心,在他的童话故事里,创作出大量的游戏性情节。《大林和小林》中,小林和他的两个小伙伴因为卖为四四格生产的钻石,被巡警抓到“足刑室”受刑。“足刑是什么呢?原来是———搔脚板!他们三个都给绑得紧紧的,一动都不能动。巡警们就用手在他们脚板上很重地搔着。他们都痒得要命,难过极了,又挣不脱。三个人都笑得喘不过气来,笑出了眼泪。他们三个人又想哭。搔脚板搔了一个钟头”。“足刑”就是“搔脚板”,这样的情节逻辑显然是不符合常理,不符合成人逻辑的,但却又迎合了儿童爱幻想的天性,合乎儿童逻辑。在这样的逻辑下,情节必然妙趣横生,充满游戏性。《秃秃大王》里同样具有很多游戏性的情节,如秃秃大王出宫打猎,打的不是老虎、狼等野兽,而是蚂蚁、蚯蚓、螳螂之类的虫子;小明和许多人去秃秃宫救人时,带的武器不是枪支弹药,而是平时打扫卫生用的肥皂、水桶、手巾、扫帚,甚至还有牙刷之类。这种游戏化的故事情节在中国现代童话里是很少见的。张天翼之所以能创作出如此具有游戏性的情节,这与他本人富于情趣、幽默的外倾性格是分不开的。他的朋友曾经这样评价他:“他有一肚子笑话和故事,他讲起笑话和故事来,诙谐生动,妙趣横生,总是使在座者人人捧腹”,[9]“毫无保留地敞露出全部心灵,使你感觉到在你面前的简直是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10]相信读了这样一个“大孩子”的童话作品,我们的小读者们也会同样地富于情趣和幽默,善于游戏和具有娱乐精神,不再出现像封建社会时的那些只会死读书的迂腐文人,定会成为善于思考,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新时期青年。诚然,张天翼的童话带有一定的时代痕迹,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也有一定的教化意味,但这并不能掩盖其艺术魅力。无论是对于当时的儿童,还是对于今天的儿童,其作品无疑在儿童人格塑造方面都有很大影响。无怪乎他的童话作品能经过时间的淘洗,受到各个时代小读者们的青睐。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2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下第二册《金色童年》是以“童年”为专题的,分为“如歌岁月”“温馨缕缕”“探寻之旅”“心灵驿站”“成功基石”“经典欣赏”六个部分,记录了名家笔下的童年生活和童话故事。读后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感受童年时代的喜怒哀乐,培养良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

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是“多彩的童年”,通过对“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深切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领悟文章中作者的方法,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思路】

设计“学习单”,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文学知识,通过做题检查阅读效果;细细品读名篇片段,深入感受作者的写作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的童年生活;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生活;运用《少年旅行队》一文的写作方式,小组创编文章《童年之歌》。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主题

二、汇报学习单

1.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单”。

2.小组汇报“学习单”,班级交流。

三、品词析句

1.出示《荷塘旧事》片段。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一段。

(1)生读。这段话读后有什么体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童年?从哪些语句能看出来?

(2)这段话重点对什么进行描写?这段时间每天在小路上玩什么?请学生说说。

(3)用欢快的语气读读。

2.出示《童年记忆》片段。

“大约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还是找机会把他锁在房间里”一段。

(1)读一读,说说这段话中的“我”是谁。你觉得此时此刻的海伦・凯勒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你觉得她的童年是怎样的?让人惊奇的是,她的残疾并没有影响到她童年的快乐,这是为什么呢?

(2)应该读出什么味道?学生轮读。

3.出示《苦难的童年》片段。

“有时,放在键盘上的小手就情不自禁地停住了……已经失去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欢乐”一段。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你怎么看待这种经历?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会用第二单元“日积月累”的哪一句话来鼓励他。

四、小组合作创编文章

快速浏览树蓝的《少年旅行队》,对比这篇文章与其他文章的不同之处,参照其写作方式,小组合作创编《童年之歌》。

五、作业

将本组的《童年之歌》制作成一份小报。

【附:《金色童年》学习单】

一、连连线《新校长》

《呼兰河传》

亚米契斯《自私的巨人》

《窗边的小豆豆》

格林《病中的老师》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高尔基《祖父的园子(二)》 《童年》

黑柳彻子《小人儿的礼物》

《爱的教育》

萧红《童年记忆》

《王尔德童话》 海伦・凯勒《来到外祖父家》 《格林童话》

王尔德

二、选择题

1.《童年的朋友》一文中,“我”不再想当()了。

A.美术家

B.天文学家

C.拳击家

2.《淘气包子的悄悄话》的主人公害怕什么?()

A.被爸爸批评

B.在班上做检讨

C.被女同学欺负

3.鲁云飞的同桌叫什么名字?()

A.王巧巧

B.欧亚菲

C.夏雪儿

4.《童年记忆》中“我”把什么拿到暖炉上烘干?()

A.鞋子

B.围裙

C.衣服

5.谁发现了笑气?()

A.汉弗莱・戴维

B.法拉第

C.帕斯卡

6.比尔・盖茨生平第一个奖杯是什么比赛获的奖?( )

A.手工比赛

B.演讲比赛

C.计算机比赛

三、下面这些名人的童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他们有什么性格特点?

李四光

爱迪生

爱因斯坦

贝多芬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3

关键词:儿童;写话;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61-04

写话是培养学生初级阶段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和训练方式。在写话过程中,儿童不但可以习得语言,而且能发展思维,丰富想象,并增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1]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了让儿童爱上写话,写好话,我们进行了“儿童写话”微课程的构建。

一、调查与分析

写话教学的现状到底如何,我们首先针对本校低年级语文教师进行了一个调查,主要提了三个问题:

1.低年级进行“写话”教学是不是很重要?

大多数教师认为低年级写话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写话是习作的基础”,“低年级孩子虽然会写的字不多,但也有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想的需要”。因此,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语文教师每星期会布置学生进行一次写话,每个星期两三次的为数不少,有的甚至要求天天写。

2.你怎样进行“写话”教学?

①利用阅读课、识字课进行渗透。

如:在学习课文《这儿真好》时,教师们发现里面有许多表示颜色的叠词:黄乎乎、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就用这些词来说话写话。

②利用教材中“说说写写”、“口语交际”、练习中的“学用字词句”进行。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安排了五次“写话”内容,上册是“用动词写句子”“买菜”;下册是“可爱的小动物”“我爱吃的水果”“未来的交通工具”。这远不能满足写话教学需求,所以有人用“口语交际”的内容来写话,“口语交际”的指向和“写话”是不一样的,这种做法不可取。也有用“学用字词句”的内容来“写话”,但开发比较简单。

③自主开发。

自主开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图写话,在某些参考资料或网上下载图片,让学生看图写话。二是写一写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如开运动会了,让学生写一写运动会。

3.你在“说话写话”教学过程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①内容寡,资源少。教师往往临时想到什么就安排写什么,没有一定的规划和系统。

②时间紧,教学难。没有专门的“写话”课,也很少对这方面作专门的研究,因此,怎样去指导学生写话,成了一个难题。

③失童真,少童趣。因为教学不到位,所以学生觉得写话难。许多学生的写话,是父母硬教成的。学生不能把“写话”当成表达内心、释放童心的方式,写话失去童真童趣。

因此,我们教研组萌生了一个想法:规划比较系统的内容,对“写话”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说心里的话,写自己的事”。我们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儿童的‘说话写话’研究”为抓手,开始我们的微课程建设。

二、课程目标设定分层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写话”的要求是这样的:“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我们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对写话的长度和质量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要求,见下表。

这样的补充,一是确定了每个学期的目标,二是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三是对写话的次数、达到的要求作了更为详细的说明。我们认为这一份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指向更为明确,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能最大程度上适合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三、课程内容选择儿童化

确定目标以后,我们开始规划学习内容。我们设计了七个单元,二十七项学习内容,见下表。

本着基于儿童、为了儿童的原则,我们的写话内容来自于这样一些方面:

1.来自儿童的生活。如对四季的了解,对水果、蔬菜、文具、玩具的观察,对家庭事务(如买菜)等的参与。

2.来自儿童的想象。如对天空中各种事物的想象,“我爱昆虫”中的“想象・昆虫”等。

3.来自儿童的阅读。阅读让儿童除了现实生活,还拥有了一个精彩的阅读世界。阅读和思考、表达向来是不可分割的。所以,我们把儿童阅读和“写话”结合,以写促读,以读促写。

4.来自儿童的活动。有教师常常为没有“写话”的题材而烦恼,其实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只要你留心,题材遍地都是。我们从来不会为了“写话”而去搞活动,因为活动本来就已经够多的了。“我爱昆虫”是班级举行的昆虫节活动。“我要动手”这个单元,“搭高塔”是科技节中进行的活动,其余的是在“社团活动”中进行的。

5.来自儿童的教材。教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来源,所以教材是不可以忽视的。第七单元“我与课本”就是教材中的三个“说说写写”内容。“秋天来了”我们修改为“我捉住了秋风”放在第一单元,“我爱吃的水果”放在第六单元,“用动词写句子”穿插在各个内容之中。除了这四个内容外,“我的天空”单元“云朵的七十二变”是课文《云房子》的写话拓展练习,“问星星”是课文《问银河》的拓展练习。

四、课程实施方式儿童化

1.重想象,突破写“实”难

案例:

春天里,笔者带孩子去看、去听、去玩。一般来讲,回到教室教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写春天你看到了哪些花啊草啊鸟啊。笔者没这么做,而是设计了一个情境:春天里,有一个小朋友玩了一天,有点累了,就睡着了。在睡梦中,她变成了一棵小草。笔者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春天里,我变成了一棵小小的青草。我要美美地伸个懒腰,钻出地面去看春天。我要在下雨的时候,好好地洗个澡,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我要看着蜜蜂和蝴蝶唱歌、跳舞,对她们说:‘勤劳的蜜蜂,漂亮的蝴蝶,快来吧!请来和我做朋友!’”

在笔者的启发下,孩子们也纷纷说春天里他们想变什么。后来,他们写出了这样的话:

“春天里,我想变成一只大脑袋细尾巴的小蝌蚪。我要在小河里自由自在地游泳。我要跟小鱼交个朋友,请他帮我一起找妈妈。我要浮出水面,跟河边的柳树姑娘打个招呼,说:“我来跟你捉迷藏吧!”

“春天里,我想变成一棵大树。我要让小鸟在我的身上做窝,生一个大大的鸟蛋,孵出一只可爱的小鸟。”

……

在成人眼中,世界是现实的是规律的,但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东西都是活的,有思想、会说话的。所以写话,要给孩子最多想象的自由,我们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2.重发现,突破写“详”难

是不是只写想象,不写实?肯定不是。那写实,如何写详细、写生动?一般教师认为需要观察。在不断的摸索中,我们对观察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发现比观察重要。我们要让学生主动发现,而不是被动观察。发现越多,描写越细,发现越多,描写越真。

比如,要写“可爱的小动物”,一般教师都让孩子从头到脚去看这种动物是什么样子的。我觉得面面俱到写不出孩子对小动物的真感受。所以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首先问孩子你对哪种小动物有特别的感情?再问你觉得它哪儿很特别(特别可爱、特别好看、特别有趣),发现了它可爱的地方再带着感情去观察。再比如教学“我爱吃的水果”,一般教师会拿着一个水果让孩子去看它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等。笔者是通过比较,发现特点。把许多水果(或水果图片)放在一起,同是圆的,圆得一样吗?同是香的,香得一样吗?在比较中,不同水果的一些很细微的特点就被发现了,学生自然也就有得说,有得写了。

3.重取点,突破写“大”难

往往搞了一次活动以后,我们就让孩子去写这一次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让孩子写过节,这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啊!一二年级的学生怎么有这样的时间、能力和耐心去完成呢?所以,在指导儿童写这方面的题材时,我们注意尝试系列化,把这个活动分解为几个小部分,每次只写其中的一个部分。

“我爱昆虫”就是我们做的一个尝试。我们到公园里去观察昆虫,但我们不写活动的整个过程。我们选择这个活动的几个点:一开始,我们讨论自己知道哪些昆虫,我们就写“印象・昆虫”;后来,我们给昆虫编故事,我们就写“想象・昆虫”;接着,我们去公园观察昆虫了,我们就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昆虫写写“观察・昆虫”;最后,我们扮成昆虫做游戏、比赛,那就写“游戏・昆虫”。这样写,内容明确,取点小,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适合。再比如,一二年级四个学期,每个学期都举行运动会,若每个学期都让学生写运动会,学生往往会写厌了。那我们就做了这样一个规划:第一个学期让学生写写运动会有哪些项目,第二个学期让他们观察其中的一项比赛,第三个学期让学生写等待运动会的心情,第四个学期让他们观察观众的反应,每一次有侧重,写得容易,也让学生知道,并非中心事件才是写话题材,只要有意思的事都可以说出来写出来与人分享。

4.重活动,突破写“趣”难

我们都希望学生的写话充满童真童趣。我们认为,只有生活有趣,心灵才充满灵气,口中笔下流淌的语言才充溢真性情。所以我们觉得,也许我们首先要盯着的并不是“写话”,而是要去为孩子们创造美好而丰富的生活。

我们让学生养花,去公园看昆虫、做游戏,带学生们去田野乡村,领学生开展阅读活动,让他们动手探究,动手制作,带他们上街去买菜……在写话指导中,我们也是让学生进行看、摸、画、比、闻、尝等许多活动。动起来,生活更丰富;动起来,才会有真体验;动起来,我们的写话才更精彩。我们坚持为学生创造生活,创造精彩,“写话”的成功只是额外的奖赏。

5.重细节,突破写“顺”难

笔者认为,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写话”还有一个很难的地方就是“写通顺”。写通顺,似乎是最低的要求,但做到真不容易。学生是不缺生活的,也是不缺想象的,也不是没话说的,世界上最热闹最喜欢讲话的就是他们。可是,写和想,写和说有时候是两回事。想,一瞬间可以有千百个念头,说和写都是线性的表达,需要有条理,需要清楚明白和连贯。其中写比说要求更高一些,要经得起细细推敲。所以,在写时,我们强调标点,连贯,顺序,中心,生动等等。这需要我们有意识,有步骤地去教学去培养。所以,怎么点标点?怎么分小节?什么叫顺序?怎样用比喻?……我们穿插在每一次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慢慢地去写通、写顺、写好。

五、课程评价人性化

1.以激励为主

我们的评价以激励为主。主要方式有这几种,一是读,把优秀作品读给全班的小朋友听;二是展,我们把孩子优秀的写话作品打印出来,也把学生的作品放在班级博客上供大家欣赏,有的班级编班级报纸、把学生作品汇编成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以关心为主

一般来讲,我们进行“写话”教学关注得更多的是学生的取材、立意、语言表达等等,但笔者认为,在“说话写话”的教学评价中我们更多的应该通过“写话”去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比如学生还小,往往有些话还不能表达出来,表达得不好,那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和孩子交谈、明白他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比如,有时学生会在“写话”时透露学习中的困难、生活中的迷惘,我们要给予及时的回应和帮助。要让学生感受到“写话”可以表达自己的快乐,也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自由地说出心里的话,写出自己的事。

我很喜欢马克斯・范梅南的一句话:“学校努力奋争的任务,不仅是使我们的孩子作好充分准备以迎接外面的大世界的各种挑战和危险,而且也是培养我们的孩子对亲密无间和道德责任的需求。”[2]对于语文教师,这样一种深刻的关怀,低年级的“写话”,高年级的“习作”是重要的载体,我们将用我们的心去维护和经营。

六、课程实施成果和后续规划

现阶段,我们能看到的是:大部分学生对“写话(写作)”有兴趣;到二年级下半学期,全部学生能达到底线标准,90%达到一般标准,60%达到优秀标准;全年级共发表作品近二百篇。一二年级结束,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基于儿童的“阶梯习作”课程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吉林.写自己想说的话[J].人民教育,2012(07).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4

一、布置童话育人环境

班级文化氛围布置紧紧地和童话故事、童话人物以及童话的精神息息相关,教室黑板报展示精彩童话故事,经典童话人物;教室书香角、走廊书香漂流架摆放各种经典童话,《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彩色童话》《鹅妈妈的故事》……各种精彩有趣的童话应有尽有,孩子课间随手可以拿到自己喜欢的童话书,随时可以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教室外走廊、校园墙壁、花园、草坪的布置也都与童话有关。童话中的正面角色,比如坚持不懈的小乌龟、聪明伶俐的喜羊羊、团结一致的小蚂蚁……就在孩子的身边,童话陪伴着儿童的成长,童话点亮了儿童心中的道德智慧。

二、开展精彩德育活动

在童话的世界里,儿童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富有创造性的。我们结合一些节日和校园庆典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活动。比如元宵节,我们开展了“快快乐乐过元宵”活动,孩子们在这一天设计元宵吉祥物,并结合自己设计的吉祥物创编童话故事,孩子们玩的开心,学得快乐!植树节这一天,孩子们种植了自己喜欢的“童话树”,在这些树上用童话的形式介绍该树的习性、特点。“欢欢喜喜过中秋”活动中,孩子们开展了月饼拼盘,编写了“到嫦娥家做客”的童话故事。每年的四月为“童话月”,各班或各个年级都有精彩的童话剧展演、富有创意的童话故事新编、童话人物模仿秀、童话电影欣赏、童话剧配音……这些精彩的德育活动,为孩子搭建了展示童话学习成果的舞台。

三、品读领悟童话精髓

1.学习真善美

儿童是活泼可爱的,或许他们并不懂得大人所谓的“真善美”的真正含义。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渴望被他人关爱,都希望自己能爱护他人,有着许多亲密无间的朋友。童话世界里善良的公主,美丽的仙子,可爱的王子,深深地吸引着儿童美好、纯真的心灵。小朋友往往认同自己就是公主、王子,是把真、善、美带给全世界的仙子,童话中善良、关爱的种子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中生根、发芽。

《海的女儿》是安徒生创作的童话,故事中美丽的小人鱼为了追求到一个人的高洁的不死的灵魂,放弃了海底自由自在的生活和300年长寿的生命,把美妙的歌喉丢弃在恶毒的巫婆手里,忍受住把鱼尾变成人腿后所带来的巨大痛苦,用她的爱、她的心和她年轻的生命,去追求那永生而崇高的人的灵魂。小人鱼的善良纯洁的品格、坚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让每个孩子铭刻于心。在歌颂小人鱼“真、善、美”的同时,安徒生也描写了“假、恶、丑”的代表──巫婆。作为反面典型,巫婆生活的地方都显得脏乱、恐怖。“森林中有一块黏糊糊的荒地,有又大又肥的水蛇在翻动中,露出淡黄色的、奇丑的肚子,在这块地中央,有用死人的白骨砌成的房子,海的女巫就住在这儿……”在安徒生大师的笔下,“真善美”与“假恶丑”形成鲜明的对比。儿童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好坏的区别。

童话就是这样自然地把爱的种子撒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爱的力量,向往着善良和美好。

2.辨别善与恶

童话大都同情弱小和善良,揭露权贵,惩罚贪婪、权贵等一切恶行。和孩子一起品读这些童话,孩子在愉悦中辨别了善与恶,懂得了要惩恶扬善。比如童话《百灵鸟》v述了爱唱歌的懒鸟――四声杜鹃。这个懒鸟,在孵鸟的时候,看到别的鸟(蜡嘴爱琴鸟)下了蛋,它就把蛋下在人家的窝里,把人家的蛋弄到地下摔烂。那可怜的小鸟不知情,把小懒鸟孵出来后,不知疲倦的捉虫子喂养。那小懒杜鹃都比爱琴鸟大了,还食量大得惊人,不住的张着大嘴要吃的。等到羽翼丰满了,张开翅膀飞走了,从此一去不复返。众鸟得知爱琴鸟的遭遇,纷纷为它申冤,四声杜鹃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孩子们读了这个童话,都知道了做人要勤劳,从小要勤奋好学。长大后要报答辛苦培育我们的父母,不能忘恩负义。

《豌豆上的公主》揭露了公主的骄奢生活。《皇帝的新装》看似荒诞,但读了这个故事,每个孩子都明白了我们要诚实不能自欺欺人。通过阅读童话,每个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相信每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类似的情景,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3.逆境勇向前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5

我从四岁就开始读带拼音的书了,妈妈一字一句讲给我听。我喜欢看一些认字认图书,小汽车,轮船,苹果,大大小小,多多少少。那时的我,觉得看书是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情。

一年级,我爱看童话故事。憧憬着自己成为童话里的一个小女孩。365夜,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

二年级,我就开始涉及四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

三、四年级,我阅读了许多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老舍先生的《猫》、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让我留恋往返。

到了五年级,痴迷于读书的我更是废寝忘食。每天看一个半小时的书。我看的书从散文到了小说、科幻。现在我看的书已经不下150本。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6

一、 作者简介

作者新美南吉(1913~1943)是日本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创作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但大多是在逝世后出版的。主要作品有《毛毯和钵之子》(1941)、《爷爷和玻璃罩煤油灯》(1942)、《新美南吉全集》(1965,八卷本)、《校定新美南吉全集》(1980~1982,十二卷本)等。二次大战后出现的日本儿童文学新派作家,后世大都把新美南吉看做是最值得推崇的前辈作家之一。新美南吉的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强调故事性,起承转合,曲折有致。他说:“应该想到童话的读者是谁。既然读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学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话就应努力回归到故事性上来。”

二、 文章内容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在将要飞回南方时,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找它的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它的心中充满了忧伤和惆怅。朋友不在了,友情还在,诺言还在,于是,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

三、 文章结构

全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鸟儿答应了树的请求――还要回来唱歌给它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儿飞回来时,树却不见了。第三部分(第8~18自然段):面对着由朋友的生命点燃的煤油灯,鸟儿唱起了去年的歌。

四、 文章特点

1. 拟人。这篇课文属于人物童话,准确地说是拟人体童话。要注意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树、鸟儿)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2. 对话。这篇童话主要是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是一种“对话叙事”。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树和鸟儿、鸟儿和树根、鸟儿和门、鸟儿和小姑娘)。这四次对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所说明的道理也在这四次对话以及后来鸟儿的表现中逐步显现出来。

3. 白描。整篇童话的语言朴实无华,全文没有华丽的词句,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鸟儿对树的真挚情谊,略去了鸟儿在寻找朋友过程中以及面对灯火时的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这样的表现手法便于对学生进行想象和复述训练。

五、 难句解释

1.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面对用好朋友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睁大眼睛,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这句话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跃然纸上。

六、 教学框架

本文的教学框架建议如下:

1. “素读”后交流。交流的内容可以是对全文内容的把握,可以是阅读后的初步感受,也可以是印象深刻的地方。

2. 复述后理解。分角色朗读和复述四次对话,理解鸟儿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儿寻访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

3. 聚焦后想象。想象鸟儿两次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的内心活动,体会鸟儿对树的深情与留恋。

4. 说话后写片段。谈谈读了这篇童话故事后的想法,对小鸟、大树、伐木人说说心里话,然后写下来。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7

1、组织全市全民阅读先进评比: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有效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市全民阅读推进委员会指导下,经过各镇区、各部门、各单位层层推荐,组织专家评选,最终评选出助力交通强国梦·书香交通益起行等10个阅读项目,阳光天使“小书房”公益故事会等10个民间阅读组织,施泼等10位阅读推广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苏省张家港市分公司等10家企业,市委宣传部等10家机关单位,万红幼儿园等10所学校,南庄社区(杨舍镇)等9个社区,张家港市第五人民医院等2家医院,**家庭等10户家庭,江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1家银行,经开区(杨舍镇)等4个区镇,森林书屋24小时图书馆驿站等10家图书馆驿站,钱塘社区阅读站(杨舍镇)等25家星级示范农家书屋(社区阅读站)

2、组织策划2020年度春风行动:为积极倡导全市全民阅读良好社会风尚,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春风行动”,提升春节文化内涵,让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尤其是返乡务工人员感受阅读惠民的温暖。从2017年起,每年春运首日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将新春的问候和暖意融入在“文化大礼包”中,已成为“书香张家港”的响亮品牌,成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本次活动除了传统的写送春联、中国结制作外,还融合了高庄豆腐干、凤凰拖炉饼、河阳菊花酒、永联糖画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项目,“五彩沙洲”特色精品项目也在现场集中亮相。活动通过送春联、赠图书、展非遗、普法律等形式,让“书香”经由春运飘散到各个角落,温暖着返乡群众的回家路。活动共为返乡旅客提供法律咨询、旅游推广、安全宣传等260多人次,书写春联300多副,赠送图书450余册。

根据江苏省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省全民阅读办关于开展2020 年 “全民阅读春风行动”的通知》(苏阅办〔2019〕2号)精神,在2020年元旦春节期间,市少儿图书馆积极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等特殊群体,重点组织开展捐赠图书和阅读关爱书包、开展“带一本好书回家过年”活动;同时,还充分发挥沧江市民大讲堂的功能,组织举办一系列阅读讲座,进一步关爱情暖未成年人的成长;此外,还立足阅读需求突出志愿服务,推出阅读点单服务,“彩虹姐姐读绘本”、文明礼仪小课堂、亲子手工坊、小小中医师、少儿数字阅读等一批优秀品牌阅读活动将走入各村(社区)图书室,着力营造书香港城的浓厚氛围。

3、做好《静观》内刊编撰和年审工作,上半年完成2期内刊的编撰工作

4、做好2020年度全民阅读全年重大活动、经费预算工作

5、配合做好2020年张家港市“全民读书月”活动暨“童话里的城”第四届张家港市童话节启动仪式

根据今年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本次启动仪式创新形式,采取线上线下互相结合,利用网络直播、线上观看的方式举行,努力将启动仪式打造成为一次创新、生动、有活力的全民阅读活动。

6、配合做好农民阅读节启动仪式相关工作

2020年张家港市农民读书节以“书香农家·阅享小康”为主题,以农家书屋深度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契机,以乡村阅读志愿服务队伍为主体力量,通过全城联动的方式开展“满城书香·童话润童心”“满城书香·儿童阅读年”“满城书香·全城共悦读”“满城书香·阅读汇万家”和“满城书香·经典咏传颂”五大全民阅读行动,共计170项各类阅读活动,努力以更加优质的阅读服务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的高质量阅读需求,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升,为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推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再出发作出积极贡献。

7、做好第三届全民阅读五“十佳”推选

8、参选第四届江苏省“书香家庭”

为贯彻落实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书香家庭建设活动,推动落实“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在“4.23”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妇联、省全民阅读办联合公布了100户第四届江苏省“书香家庭”。**家庭名列其中,成为我市唯一获奖家庭。

9、《张家港全民阅读活动简报》15期

10、定期书香张家港微信,共计200多条

下半年,我部门在市全民阅读推进委员会、市图书馆领导下,将继续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精神,围绕“全民阅读,让张家港更文明”主题,继续引导、协调和组织全市各级各类阅读组织开展全民阅读工作,全力实施“满城书香”全民阅读五大行动。

“满城书香·童话润童心”行动将围绕“童话里的城”主题,启动“童话种子”培养计划,打造全国首个“童话种子”的主题线上阅读小程序。同步开展经典童话阅读、童话剧表演、童话歌曲传唱、童话英雄榜等童话主题阅读活动。

“满城书香·儿童阅读年”行动将倡导和推广“阅读从儿童抓起”的理念,启动“幸福树”亲子共读计划,通过诵读、绘本、征文、表演、数字阅读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和线下活动,鼓励广大少年儿童通过阅读,点亮未来,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满城书香·全城共悦读”行动将紧扣全民阅读指数提升目标,搭建“共读张家港”线上阅读平台,提供更优质的线上阅读资源,推动全民阅读向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围绕各类群体,开展线上线下、全城联动的共读活动,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阅读参与度、活动覆盖面和群众知晓率、满意度。

“满城书香·阅读汇万家”行动将进一步推进家庭阅读,倡导广大家庭把阅读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培养全民“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的良好习惯,构建学习型家庭,助推全民阅读。

四年级童话作文篇8

关键词:茅盾;中国现代文学;儿童文学;一致性;错位

一、“认识人生”的社会功用

文学研究会在文学思想上明确提出“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他们普遍关心社会问题,用敏锐的眼光洞悉人生问题,这同样是茅盾早期的文学观。“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以振聋发聩之声,彰明着文学家的责任,因此他也就否定了文学为纯艺术的艺术。他认为文学是人生的真实反映,并断言“文学于真实地表现人生而外,又附带一个指示人生到未来光明大路的职务,原非不可能。”“我们承认文学是负荷了指示人生向更美善的将来,并且愿意信奉力行此主张,便亦不妨起而要求文学者行动的一致了。”603茅盾在此强调了文学的社会功能,不仅是表现和暴露社会的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作用。通过对俄罗斯、保加利亚、匈牙利、挪威、波西米亚等国文学的介绍,更是让茅盾认可文学对于政治、社会的作用。在这一方面,茅盾对儿童文学的使命、功能方面的论述与他提倡的“为人生”的文学社会功用有着一致性。茅盾用苏联有名的儿童读物作家玛尔夏克的话“浇心中块垒”,“‘儿童文学’是教训儿童的,给儿童们‘找到生活之路’的,帮助儿童们选择职业的,发展儿童的趣味和志向的。”420“我是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5]教训在此也就是教育的意思。这一观点在茅盾创作的童话之中也可初见端倪,《寻快乐》中便是为阐述勤俭会让人快乐的教育思想;在《书呆子》中开篇便直接揭示教育的主旨,希望以此篇童话,让不用功的学生可以用功学习,用功学习的学生更加用功学习。在“为人生”的现代文学观念的影响下,这些故事的结尾往往要加上一个教训的尾巴,结果就损害了作品的艺术性。同时,茅盾也在将成人的世界看作是完善的东西灌输给儿童。有一个问题,我们应注意到,即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是有所转变的。在《创作的前途》中,茅盾认为描写老百姓的良善、简单是应当和必须的,但他却痛惜这类作品被写坏了,“把忠厚善良的老百姓,都描写成愚騃可厌的蠢物,令人诽笑,不令人起同情。”在《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中,茅盾对将文学看做是消遣之事、游戏之事、载道工具的态度进行了批评。但有意味的是,此时的论述中,茅盾开始摆脱过去宣扬文学要“‘宣泄人类的共同情感’”的带有超阶级色彩的主张[6],茅盾提及一阶级人和别阶级人在容貌举止、说话腔调的相异之处。新思想是要同情于第四阶级,爱“被损害者与被侮辱者”,强调作家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冷静的头脑和深邃的眼光,万不能将“将描写无产阶级穷困的小说反成了讪笑讥刺无产阶级的粗陋与可厌的了。”2621925年,茅盾在《论无产阶级艺术》中,详细地探讨了无产阶级的产生条件、与旧世界艺术的区别、艺术内容、艺术形式等问题,源于对《论无产阶级艺术》的编译工作,使茅盾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给西方的被压迫的大众》一文中,茅盾明确指出,中国左翼文学的任务不但是要和统治阶级的统治暴力作斗争,而且要和“白色文化政策”斗争,由此可见,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从超阶级到具有阶级色彩再到明确表明阶级本质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20世纪30年代,在茅盾创作的儿童小说中,《少年印刷工》的主人公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苦少年形象,《大鼻子的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因为战争失去家园和父母的流浪儿,《儿子开会去了》中的小主人公参与到抗日游行示威的群众运动中,“他要跟群众走,怎么肯跟你母亲走呢?”可以说,儿童形象的选取已经有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和阶级色彩的考量。茅盾的儿童文学文论在相关的论述中也有了此倾向性,那便是茅盾表现出了对苏联儿童文学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如在《关于“儿童文学”》一文中,茅盾十分推崇被高尔基誉为苏联“儿童文学奠基人”的玛尔夏克,而且对苏联儿童文学家也是如数家珍,如柴姆却洛夫、潘洛芙斯卡耶、曹洛托夫斯基……他认为《时钟的故事》《问题十万》等当时最新颖的“儿童读物”是苏联儿童读物作家伊林所著。可见,中国儿童文学对外国儿童文学的借鉴和转向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的苏联,这一动态是与整个现代文学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相一致的。

二、对科学、历史内容的关注

“一百零一册的《儿童科学丛书》。在文艺性儿童读物充斥市场的现今,区区一百零一册的《儿童科学丛书》可算是九牛一毛。”[7]485茅盾在此表现出了对儿童科学类读物的关注,在《论儿童读物》中这种关注度更是不减,“而此项读物中尤以关于科学的及历史的读物最为缺乏。”[7]488在《关于“儿童文学”》一文中,他对此问题再次重提,儿童文学读物中有两个问题还不是让人十分满意,其中之一便是儿童读物现在虽已由小说、故事、寓言、诗歌开拓到“史地”“自然科学”,但是关于科学、机械、现代生活方面的儿童读物还是一个很大的空缺。再如在《几本儿童文学杂志》中,茅盾更是表现出了对科学体裁类儿童读物的极大担忧和迫切需求,认为《童话月刊》中尤其不妥的便是“科学新闻”一项下只有《新兵器常识》。科学和历史小品“这两种是新的东西,是新的尝试。现在试验的时间尚不过半年光景,(倘使时间问题不能含糊,那么,应当说科学小品已经有了十个月的历史,而历史小品还不满半年)”504,科学小品是周作人自域外引进的,讲究不仅要有“科学的真实”“简要精美”,而且要有“文艺的趣味”。1933年在由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中,茅盾为抨性灵、闲适的小品文,开始正面提倡科学小品文。但此刻提倡科学、历史小品文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他迫切地希望通过科学或历史与文艺的联姻,而使科学或者历史走进处于水深火热的大众之中,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为大众求得自身解放助力。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20世纪30年代,出于现实的考量,茅盾不论是在中国现代文学文论还是儿童文学文论中,对文学作品中科学、历史知识的提倡是如此一致。茅盾接着谈到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与儿童读物之间的问题,他指出儿童的求知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的,猫哥哥狗弟弟这类简单的故事或者是历史传说以及神话故事是面向7~10岁的孩子,而如《宝岛》一类的西洋文学名著的译本是面向14~15岁的孩子,那么11~13岁的孩子是无书可读的。茅盾敏锐地意识到现在的问题不仅是初级的儿童读物缺乏新鲜的题材、内容辗转抄袭,而且高年级的儿童读物更是非常匮乏,而此项读物中关于科学和历史主题的则最为稀缺。“而在文艺读物中,他们又喜欢历史的题材。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也发展到了合理的程度,对于宇宙万象和新奇事物都要求合理的科学的解释。他们不再相信神话中的事物起源的故事,他们扭住了母亲,要她说‘真话’”[7]489。因此,笔者认为茅盾对儿童文学中科学、历史内容的提倡,不仅仅是呼应革命高潮的现实,而且也是基于茅盾深谙儿童的特点、儿童的需要、儿童的接受能力,即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之上提出的。

三、文学书面语形式的主张

上一篇:半命题作文范文 下一篇:话题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