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学校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8 23:53:25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1

一、考察对象

1.各公办小学、幼儿园领导班子;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现任校(园)长、副校(园)长;

3.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二、时间安排

6月15日至6月30日,具体时间由考察组与各单位联系商定。

三、考察内容

(一)领导班子考察主要内容

2013年8月以来学校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工作实绩,侧重考察学校办学规划、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德育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创新、安全稳定和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情况。

(二)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德、能、勤、绩、廉表现,重点了解干部政治品格、作风品行、廉洁自律、教学教研水平、学校管理能力、师德师风和工作实绩等情况,突出考察2013年8月以来或任现职以来、参加筹办工作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三)拟任校(园)级领导干部考察主要内容

3年来(20XX年以来)履行岗位职责、负责工作、服务大局的实际成效等情况。

四、方法步骤

(一)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以各校(园)为单位组织,由考察组在学校教职工中确定参加民主测评对象,组织与会人员对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进行测评,并以会议推荐、个别谈话推荐校(园)级后备干部人选。测评采用无记名方式由参会人员独立填写。

(二)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由镇党委、政府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结合干部日常表现情况,研究确定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

(三)准备有关材料。①各学校应在考察前将《考察预告》张贴在单位公示栏。②考察对象对照岗位职责,认真回顾总结2013年8月以来各方面表现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字数掌握在2000字以内),并填写《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拟任校(园)级干部人选考察对象应同时填写《干部情况登记表》和《考察人选家庭成员移居国(境)外情况报告单》,并将办理计划生育证明材料交至考察组。其中,《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应在考察谈话前一天发至测评大会与会对象手中,并在考察谈话前在本单位公示栏张贴公示。③各学校要提前准备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花名册》(供个别考察谈话使用),在考察组到达时交给考察组。

(四)发出考察预告。各考察组应在考察前发出考察预告,公布考察对象、考察任务、考察时间、考察组人员组成和联系方式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考察期间,对群众举报反映考察对象的有关问题,考察组要通过实地调查、找当事人核实或函询等方法了解清楚,按照规范格式形成调查报告,作为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

(五)考察谈话。考察组根据考察对象的职责分工,按照接近和知情原则,分别找考察对象的同事及有关人员(被谈话人名单由考察组统筹安排)进行个别谈话和征求意见,深入了解校(园)级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

(六)实绩分析。考察组要对照《干部“3+1”工作实绩公示表》,对考察对象的一些重点工作内容和成绩进行调查核实,重点分析干部在其中的工作投入、工作成效和个人所发挥的作用。

(七)综合评价。考察组在全面熟悉掌握各种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民主测评、考察谈话等情况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干部的德才表现,研究确定考察对象的评价等次,并全面准确地形成书面考察材料和汇报材料。在形成考察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同类别横比、同岗位纵比、同要求互比等方法,研究确定最终考察等次。

(八)考察情况汇报。由考察组组长向镇党委、政府汇报考察情况及相关意见建议。

五、有关事项

1.考察工作由镇政府组织实施,组长由镇党委副书记吴志峰同志和分管教育领导柯俊辉同志担任,成员由教委办、组织办、纪委办、各中学等人员组成。考察之前,由镇政府组织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业务培训。全体考察人员要充分认识做好考察工作的目的意义,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集中精力,全脱产、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地参与考察工作。

2.各公办小学、幼儿园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抓紧抓早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密切配合考察组共同完成考察任务。

3.实行考察工作责任制,考察组组长对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总责,考察组成员对所撰写的考察材料和考察汇报材料的客观性、真实性负责。

4.严肃干部考察纪律,增强保密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严格保密,不得泄密。考察过程中遇到一些重大问题要及时向镇党委、政府沟通衔接。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2

关键词: 中职学校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 校外考察 作用

校处考察是指教师通过组织地理调查或考察的方式,指导学生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法。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使用的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中,对学生的校外考察有明确的要求,因此,我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多次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考察。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校外考察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教师在选择考察内容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离学校较近、便于成行的地点。如此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其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还是十分明显的。

一、增强中国经济地理教学的直观性

通过校外考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变抽象的课本知识为生动、直观的地理事物形象,从而加深对所学的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直观印象,如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观察本地土地资源的特点,登上山顶,纵目眺望,见远处、近处多为低山、丘陵,平地少,耕地少,地块狭小,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间河谷盆地中,这样便能直观地感受到教材介绍的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69,盆地和平原占31。山地多,平地少,尤其耕地较少是我国土地的一大特色的知识点的涵义。又如在山上放眼四望,触目所及皆是郁郁葱葱的植被,近处、远处的山上皆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邵武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真不愧为“闽北林海、绿色海西”,置身林海,直观地感受到教材所介绍的我国四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防护林区)之一的南方林区中的华南林区,可见邵武森林资源的丰富性。通过实地考察、直观感受,达到教学直观性的目的。

二、体会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是时展的需要,也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对于会计专业的中职生来说,通过校外考察掌握的一些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是有帮助的。如结合教材第二章《中国农业地理》第七节的《土特产》知识,组织学生到土特产店考察本地的土特产,诸如笋干、香菇、金坑红菇、碎铜茶、油茶、松脂、中药材、脚跟糍、包糍……让学生体会家乡土特产种类的繁多,再与教材中的土特产知识进行比对,就会了解哪些是本地没有的,若要从事土特产贸易,应从什么地方进口何种土特产,本地的土特产应销往何处,做好土特产的购、销、调、存等业务,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益。这样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以体会到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实用性。

三、培养中职学生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中国经济地理,与初中、高中生学习地理是有区别的,他们不需要参加结业考或会考、高考,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课堂、课本和教师三者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让学生融入自然和社会中,不仅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还会使学生对中国经济地理知识已有的理解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之中,给学生一种新奇的感觉,体会在校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好中国经济地理。

四、校外考察有助于学生完成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校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桥梁。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布置了一些需要通过参观考察才能完成的作业,如第三章《中国工业地理》第一节《概述》课后的思考与练习题中就有这样一道习题:“参观和调查学校附近的一个工厂,了解它的主要原料来源、能源供应、产品销售情况,以及交通、劳动力与技术、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并分析该厂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化工企业有助于完成这一习题,在考察化工企业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及治理状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考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再加上教师的指导,会了解化工企业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现环境效益:1.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环保评价标准进行设计和组织生产。2.遵循“循环经济”的理念,全面推行污染治理技术、废物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相互利用和再造利用,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再加上企业周边有丰富的土地、森林、水资源,环境净化能力强,有效地净化了污染,取得了环境效益。在取得环保效益的同时,企业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上缴大量税收,为地方经济增长作了贡献,企业还招收了大批工人,使农民在当地就可解决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可见,借助校外考察这一桥梁,学生能多渠道获取知识,并有助于完成教材中布置的习题。

五、校外考察是学生温习、识记、巩固中国经济地理知识的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道:“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观察而‘进入周转’,像工具在劳动中得到应用一样。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识记之母,教师如果善于帮助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又一次新的观察,就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变得愈加牢固。”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中国经济地理教材中要求的一些内容,如地形地貌、土地资源、林业、工业、土特产等,在考察过程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用心体会,不仅可以汲取新知识,而且学生学过的知识会得到应用,并对旧知识进行温习、识记、巩固。另外,针对要考察的内容,在考察前,教师让学生温习课本上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考察时把考察的内容与课本上的知识相对照,则能温习、巩固和识记课本知识。

六、有利于学生完成考察报告,提高综合能力

完成考察报告也是中国经济地理教材对学生要求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到校外实地考察某一课题,并且考察结束回校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怎么写考察报告。在学生完成考察报告的过程中,对于考察报告的结构与内容、所需数据、背景资料、统计资料、典型材料、文献资料等,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或上网查找,选择、摘录、分析有用的信息、资料。这种搜集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在完成考察报告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七、将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机会便成为重要途径。因此,中职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中要求的校外参观考察活动,将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可让学生融入自然、接触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对工农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了解,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让学生明白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为今后的就业提供帮助。

以上是我对校外考察对于中国经济地理教学作用的一些看法。实践证明,组织学生到校外考察是很受学生欢迎的,每次校外考察,学生的热情都比较高,讨论时发言都比较踊跃,对于考察后布置的作业、考察报告能认真完成,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热情更高,对提高中国经济地理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进峥.中国经济地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2010重印).

[2]褚绍唐,孙大文.地理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9.20.

[3]王小俊.谈中职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中国教育,2004(4).

[4]罗少婷.对中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思考.文教资料,2012(07).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3

5月28日和29日,我参加了宁河县"千名计划"学员赴北京学访考察的活动。我们考察团在进修学校顾老师的带领下,一行73人到北京,我们小学组先后参观考察了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昌平区城关小学,北京润丰学校并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

我们考察的这几所学校,都是北京市著名的重点示范学校。这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两天的学访使我大开眼界,看着学校内部管理中的非常之举和先进做法,内心不时地涌动着诸多感动,带着收获满载而归。下面,就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主要收获

能实质性接触这样知名度很高的学校,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始终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认真考察做好记录,聆听讲座,吮吸一流的教育精华,收获颇多。

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定慧里小学,校园内清新隽永,融人文与生态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经过不断努力,整个校园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渡英桥、求知亭、悦读廊、暮省园"为定慧里小学独有的建筑景观,水、石、松、竹等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入到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由此梳理出了慧小文化八景。景景意蕴深刻又相辅相成,既使人感到儒雅恬静、积极向上,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也让我们从心底受到了震撼!

5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了昌平区城关小学,听了柏继明校长关于"团队减负"的报告,随后听了刘主任和柏校长的两节课,最后是学生的才艺表演。柏校长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着眼,在教学上进行了大胆改革,"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注重能力、提高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基,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创新,锐意打造"负担不重质量高"的素质教育品牌校。打造了阳光校园、阳光教师、阳光少年,形成了自主发展的素质教育办学特色。53岁的女校长柏继明特别干练,领导有方,亲自为我们讲课,真让我们钦佩!

下午来到了北京润丰学校,远远看到校门就着实让我们惊讶:太大了,太漂亮了!我们聆听了卓立校长的报告,卓立校长为北京市特级教师,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明星校长、全国名校长,卓立校长在教育这个领域里,不停地开拓,辛勤的耕耘。他提出了"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谐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全三爱三服务"的办学宗旨,即: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方位负责;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听完报告,我们一行七十多人认真考察了校园的每一个细节,对教室布置、班牌设计、校园景观等看得尤为仔细。学校的七彩玻璃幕墙光彩夺目、七星少年雕塑群设计独特、七彩阳光展示区张扬个性、十二个功能展厅设施先进、各种专用教室特色鲜明、校训墙,校训园庄重典雅……大到校园的整体设计,小到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浸透着润丰人的心血,彰显出润丰人的智慧,处处体现着"和谐教育"这一理念,这些都我们各位老师大开眼界,感触颇深。

二、几点启示

(一)提高校长的治校能力

我们所参观的几所学校的校长既有鲜明的办学思想,又有全新的管理策略;既能实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革新,又能很好地实施"科研兴校"战略,既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他们既是开展教育科研的专家,又是所教学科的带头人,充分验证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校长应该是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人;应该是不断追求和胸怀宽广的人;应该是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善于挖掘教师潜力,给教师提供平台,让教师走向成功的智者。

(二)创建充满人文精神的校园环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学子们在校园内随时都应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令教师和学生时刻都感受着浓厚的人文氛围和文化气息,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校园的外显环境同时也要能明晰地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处处有育人的效果。以"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十分必要。

(三)形成教学特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必须做深入的研究和大胆的实践,使课堂教学在既体现本校办学特色的前提下,又初步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更多样化,立体化,大力推进教学创新,讲究"精、活、实、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科研促教改,提升教师的科研探索意识,使教师在教科研中有所得、有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学的作用。

(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一个合作的团队,一个同甘共苦的集体,才能把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更大的成绩!从班级到年组,从办公室到各部门??整个团队就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其中蕴藏着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4

1.1准备不足

不少学生对实验课重视不够,课前没有充分预习理论知识,实验过程中不清楚实验内容.在显微镜下已经观察到却又不知道是什么结构的尴尬现象在植物学实验课上普遍存在.这类学生对于实验课很茫然,感觉无从下手,实验报告通常照抄教材上的内容.

1.2不愿参与

部分不愿动手操作的“看客式”学生常从事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如翻看手机或在实验室内走动等.当其他学生完成操作后立刻围拢过来凑热闹或直接抄录观察结果.这类学生可能会写出漂亮的实验报告,从而得到较高的实验成绩,但实际上没却有参与到实验中.

1.3考核方法不合理

当前多数教师以实验报告作为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而植物学实验报告主要以绘图的形式完成.这通常导致没有准备甚至没有动手参与实验的学生抄袭教材或其他学生的实验结果获取了较好的成绩,部分动手能力很强但绘图能力一般的学生反而实验成绩较差的现象.实验考核方法的不完善,难以全面、公正和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性和真实水平.

1.4教学设备落后

植物学课程是传统学科,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设备更新缓慢,几台老式显微镜作为主要实验仪器的现象在不少地方院校植物学实验室还普遍存在.由于植物学实验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实践课,陈旧的设备通常会导致学生对大学教育产生失落感,进而对实验课失去兴趣.

2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2.1优化实验结构

植物学实验内容广、项目多,但课时有限,必须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取舍.实验设置应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删除重复、强化实验技能、加强综合性训练和设计性实验”的原则对内容进行改革,将单一性的验证性实验模式转变为验证性、技能性、综合性与设计性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如在形态解剖学部分,压缩显微镜使用、细胞的基本结构及种子萌发等与中学重复的实验,突出根、茎、叶的结构观察,并在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绘图和徒手切片等实验技能.同时需加强对学生独立思考、有所创新的培养.如马铃薯淀粉粒的观察实验,通常是在马铃薯块茎上刮取少许汁液,做成涂片观察.有些学生将马铃薯条进行徒手切片,观察到每个细胞内分布有多个淀粉颗粒,这就加深了对淀粉粒是细胞内代谢产物的理解.在系统分类实验中关于植物科属特征,不拘泥于理论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当地植物的生长期有目的地将学生带到校园或郊区现场观察、总结.将实验课转移到实验室外,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建全实验流程

实验前,让学生复习理论课中的相关章节,预习实验教材,熟悉实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做到目的明确、原理清楚、做法明白.如在植物根的观察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机提问学生单子叶、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差别等.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报告的完成质量及回答情况,对实验预习环节给予评分.实验中按“提问——观察——记录——给分”的基本程序完成工作.如教师提出某种植物根初生结构是几原型、初生木质部导管发育有何特征等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然后点名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再次提出相关问题,进一步抽查部分学生到电视显微镜上显示自己观察的装片,指明相关结构的位置.最后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打分.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课前不预习、课堂不参与的状况,促进学生融入学习中.

2.3完善考评体系

实验是一项复杂的表现性活动,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明确的评定标准,灵活的评定方式以及有效的评定结果.成绩评价标准充分体现学生钻研精神、动手能力与创新素质的差异,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第一次实验课要向学生讲明考核制度和评分方法.合理的植物学实验考评体系应涵盖课前理论知识的预习准备、实验操作、发现与解决问题、实验报告和创新设计等内容.与理论课考试不同,植物学实验考核应注重学生每次实验的表现,在权重的分布上应侧重于平时成绩,最终实验成绩=平时成绩(60%)+期末考核成绩(40%).平时考核不是单纯看实验报告书写得好坏,而且要看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及对所出现结果的合理分析.平时成绩=考勤及课堂纪律(10%)+预习准备(8%)+实验操作(12%)+发现与解决问题(5%)+实验报告(15%)+创新设计(10%).期末考核成绩(40%)=实验操作(25%)+实验理论(15%).期末考核实验操作可以是传统式的,如观察给定的材料或装片,绘出相应的结构;也鼓励开放式的,如提供一定的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并完成报告,这类操作可以适当加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性.2.4更新实验设施植物学虽然是传统学科,但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也应不断更新实验教具,有条件的应采用多媒体实验教学.在大学扩招、实验室超负荷的情况下,陈旧的实验器材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微观结构,无论教师如何描述,有些学生就是想不出它的形状结构,常常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这样也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理解,提早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技能,为将来做一个高素质的生物教师打好基础.快速涌现出来的先进的教学设备及实验平台,如数码显微交互教学系统打破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显微观察无法通过共有界面接受教师指导或相互讨论的局限,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结构观察方面的互动教学.利用学生喜欢翻阅手机的习惯,建立植物学实验微信平台,上传每次实验涉及的显微图片,供学生预习和复习,同时还能根据浏览人数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

3结束语

植物学实验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要在实验前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实验中要认真操作和观察,实验后及时总结,这样才能真正学有所得.对于教师而言,要合理设置实验内容,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成绩.对于学校管理部门而言,提高对传统学科的重视程度,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步伐,更新实验设备,提升实验课的质量.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5

关键词:澳大利亚;审核;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37(2012)02-0023-04

受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的邀请,笔者有幸于2011年8月赴澳大利亚,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证署对堪培拉大学进行的现场审核工作,从而有机会亲自体验审核这种质量保障办法是如何在实践运作中实现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的。

一、AUQA审核概况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两种:一种是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SAI),它们不必经政府审批,有权自己设置新专业或调整旧专业,目前的公立大学都是有自我认证权的机构;另一种是非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Non Self-Accrediting Institutions,NSAI),主要是一些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它们如果要提供大学课程或设置专业,需经过州及地方政府的审批和认定。

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性的国家质量保障机构,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于政府开展工作,负责审核与监督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并向政府与民众公布审核结论与报告。AUQA的审核对象以自我认证的高等教育机构为主。

为了鼓励高等院校的多样化发展,保持各类高校的不同特色,AUQA在审核时不使用统一的标准,而是以“目标适切性”(fitness for purpose)为基本原则,以高校自己确定的质量标准和发展目标为依据,以政府的相关权威性数据和法律法规为参照点,检查高校各方面的目标达成情况以及内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运行效率。

AUQA采取ADRI方法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进行审核。ADRI代表规划(Approach)、实施(Deployment)、结果(Results)、提升(Improvement),分别对应高等教育机构的目标与规划、目标实施过程、工作效果以及改进与提高等四个方面。

二、ADRI方法的应用及其特点

(一)ADRI与审核的主题(theme)

理解ADRI方法,首先要了解审核的一个基本做法,即在每一次审核启动阶段,AUQA要与接受审核的大学确定此次审核的主题,主题是由大学校长提出,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确定。针对这个主题,大学提出了什么样的目标及规划、如何实施、结果如何、是否提高了大学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为AUQA系列审核的关注重点,也是它们跟踪学校质量保障情况的基本方面。

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堪培拉大学于2008年接受了AUQA第二轮的第一次审核,当时学校拟启动一项大学“更新计划”(Renewal Project),内容涉及校园建设、教学、科研、国际化、学生服务等各领域,这项计划被确定为当时的主题。当时的审核属于ADRI程序中的第一和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一部分,即目标与规划,重点审核这样的计划是否能够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2011年的审核主要针对“更新计划”实施3年来的效果,尤其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情况,即审核结果和提升。

(二)ADRI的特点: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持续性强

首先,2011年负责对堪培拉大学进行审核的4位审核员(auditor)中有3位参加了该校2008年的审核,他们对大学情况有整体和持续的了解与关注,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学校的发展与变化,而另一位来自英国的成员则从国际的角度客观审视大学目前的质量与发展水平。4位成员中3名为大学校长、副校长,1名为AUQA的审核主任。AUQA成员的作用不仅是协调安排审核,更重要的是保证AUQA的理念与原则、技术和方法在所有审核中能够坚持一贯。

其次,所有的审核活动都紧紧围绕着此次审核的主题——大学“更新计划”进行。学校根据审核要求准备的资料、学校的自评报告与资料也同样紧扣主题,从组织机构建设、战略规划、教与学的发展、科研进展等各方面描述了该计划的实施情况,并重点突出了大学国际化的进展。

再次,审核小组分工明确、安排严密。在现场审核前,AUQA的审核主任就与大学沟通好,选择学校各领域的代表并将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准备接受询问。审核主任围绕审核主题的不同方面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在审核前的准备日(Day 0),审核小组会研究审议整体的策划、问题的设计等,根据审核员的不同专长与特点,确定每人侧重1-2个领域进行发问、探究。在现场审核的3天时间里,小组共进行了36场访谈,每场访谈30分钟左右,累计访谈人数178人。审核小组在每天访谈结束后还要集中讨论2-3个小时,交换意见,调整下一步的计划与分工,明确是否需要召回某些人员进一步访谈。审核小组在第4天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汇报。

访谈对象代表了不同的机构或团体,比如校务委员会、副校长、二级学院主管科研的副院长、二级学院院长、校园发展董事会、新聘任教师、各类直通车项目(pathway)学生,等等。针对同一主题,如海外办学项目,审核小组可以从资料、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等不同侧面了解情况,从而发现大学对此采取的质量保障措施是否真正符合要求。事实上,正是通过各个角度观察到的蛛丝马迹,审核小组确认该校海外办学的质量保障是一个存在着较大质量问题的方面,并就此提出了紧急建议。

(三)审核的原则——目标适切性及其体现

审核最大的特点是强调“目标切适性”,不使用统一的标准。但审核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令法规,包括:2003年《高等教育支持法令》(Higher Education Support Act)、《高等教育审批程序国家协议》(National Protocols for Higher Education Approval)、《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等,这些法令都对相应的质量标准做出了界定。与此同时,AUQA也采取了其他措施来使自己在标准方面有所作为。

1.群体参考标准

为了促使大学不断提升质量,避免出现大学以强调自身特点为借口降低标准的现象,AUQA采用了群体参考标准(benchmarking against cohort members)的办法。澳大利亚的大学往往与某些和自己特点相近、实力相当的大学组成集团,主要有:八校集团(Group of Eight,G8)、澳大利亚科技大学集团(Australian Technology Network,简称ATN)、创新研究型大学集团(Innovative Research Universities Australia,简称IRU Australia)、新生代大学集团(New Generation Universities,简称NGU)。大学在设置自身的质量标准时要参考自己所属群体其他大学的标准。即使不隶属于任何一个组织,如堪培拉大学,学校自己也会选择5所左右的大学作为自身的参考群体来设定质量标准。这样做既保证了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的目标、宗旨和特点设定适合的质量标准,同时随着所属群体质量的提升,大学也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办学质量和水平,这样才不至于“掉队”。

2.群体参考标准的基础——数据库

澳大利亚教育系统有两个最有影响力的数据库,一个是教育、就业与劳动关系部网站的高等教育数据库,一个是澳大利亚大学毕业生调查数据库,这两个数据库将每所大学的有关信息,如博士生数量、专职科研人员数量、国际学生数量、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等都公布在网上,这就使得大学在设定自己的质量标准时能够轻松找到群体参考标准。

3.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

由于堪培拉大学不隶属于某个组织,而是自己选定质量参考群体,因此第一个分析是聚类分析,以确定大学与所选的参考院校是否是同一类大学。在此次审核中,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堪培拉大学的参考群体是合适的。

随后,数据分析员开始做11个主题的分析,包括教师数量等,其中既有特定年份如2009年某项数据的6校直接对比,也有从2001至2009年堪培拉大学的某项数据与其他5校平均值的持续对比。这些对比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堪培拉大学与其他学校之间是否有差距,另一方面也揭示出一些特点或问题。例如,数据显示,近年来堪培拉大学的本科生入学成绩一直呈下降趋势,而新生在第一学年结束后的通过率则呈上升状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学校降低了标准,二是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学业支持力度,审核员必须通过对学校资料的质性分析和现场观察来最终确定问题的原因。又如,有几项数据均在2001至2006年间呈现持续下降的现象,到2006年为最低点,之后持续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新校长的就任或大学更新计划的实施,这既是一个信号,提示审核员关注这一现象,找到背后原因,同时也可以成为学校各种举措是否成功的数据支持。

AUQA有专职的数据分析员(为统计学家)为审核做统计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作为审核专家的参考依据。以堪培拉大学为例,在现场审核前,数据分析员首先做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并向审核小组做汇报。

三、审核的其他特点

审核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审核专家自身的能力与素质,AUQA为了减小审核的主观性,在程序设计、工作方法上都做出了严格规定。

(一)强调证据

AUQA审核要求,审核员必须在资料审核与现场考察中寻找证据,然后才能做出判断。审核报告的核心内容是3部分:表彰,即大学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肯定,即大学已提出整改计划并初有成效,需进一步提高的部分;建议,即大学还存在的问题,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以这样的理念为指导,审核小组在4天的现场考察里,认真深入地与有关人员进行访谈,最终给出10条表彰意见、4条肯定意见以及5条建议,每一条结论都附有相应的证据。值得一提的是,在现场审核的过程中,审核员不止一次地在讨论中这样说:这有可能成为一项表彰、建议内容,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由此可见其严谨的态度。

(二)审核程序科学

审核的前期准备充分,为现场审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现场审核仅进行了5天,但审核的整个过程则在7个月之前就已经确定,包括审核小组成员(及观察员)、审核主题、日程等。在更早之前,AUQA已经跟大学商议好审核的主题等事宜。2011年5月,学校向所有审核小组成员(包括观察员)提交了资料与报告;6月,审核员提交对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7月,审核小组召开会议,集中讨论资料与报告的审阅意见,提出要求学校补充的资料并初步确定现场审核的考察重点;7月下旬,审核小组对大学进行现场预访问;7月末,审核小组对大学的海外办学项目进行实地考察;8月,审核小组进行现场考察;9月,审核小组完成审核报告。整个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审核小组成员按照步骤不断深入了解学校的质量保障情况,整个过程严谨、充分、高效。

(三)审核过程纪律严明、严谨规范

审核小组成员在为期5天(含Day 0)的现场考察里,没有与大学的工作人员有过任何私下的接触。如果有特别需要,例如要求提供指定的材料或者访谈特定的人,都由AUQA的审核主任统一与大学的联系人接洽。审核小组住在校外的酒店,自己预订、入住,每天乘坐出租车到达学校,中午学校安排自助工作午餐,仅一至两道菜,没有任何人陪同吃饭,晚餐审核小组自行到外面餐馆吃饭。

审核员严格遵守AUQA的工作程序与规定,敬业、严谨。笔者作为观察员,被告知在整个过程中不得提问、评论,不得做出任何干扰审核的举动。在一次小组内部讨论中,由于涉及大学与中国学校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问题,一位审核员向我提出咨询,此举立即被AUQA的审核主任制止,并被告知,观察员的话不可以成为证据的来源。提问的审核员虽然是一所名校的副校长,却立即表示抱歉,并着手寻找其他证据。小组成员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做准备,全天10小时高强度工作,没有一丝懈怠,晚餐时间还继续讨论工作,其态度之严谨、工作之认真值得我们学习。

四、从AUQA到TEQSA

在2010-2011年度财政预算案中,澳大利亚政府计划在未来四年拨款7 000万澳元建立高等教育质量标准局(Tertiary Education Quality and Standards Agency ,TEQSA) 。这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和质量保障而新设的国家机构,它接手AUQA并增加了新的职能。笔者参加的堪培拉大学审核是AUQA进行的最后一次审核,在工作结束的下一周,AUQA所有工作人员就正式搬入TEQSA的办公地点。AUQA原定的2011审计计划将由TEQSA继续完成。

TEQSA将规范和保障澳大利亚多样化、复杂化的高等教育体系,这一体系中有公立和私立大学、国外举办的大学,还有其他自主审核和非自主审核资格的高等教育机构。高等教育机构颁发的学历学位资格范围包括学士学位,非学士学位或高级文凭,以及研究生文凭中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由于还处于建设过程中,TEQSA的很多职能以及执行的标准并未完全明确或完善。根据笔者的调研以及笔者所在单位组派的赴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与评估专业人员培训团的调研结果,我们观察到:一方面,与AUQA实行的无具体标准,坚持“目标适切性”的原则不同, TEQSA将以原有的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澳大利亚学历资格框架等为基础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这将对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与办法带来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TEQSA接受了AUQA几乎全部的工作人员及专家,尤其是戴维·伍德豪斯(David Woodhouse)——这意味着AUQA所秉承的很多审核理念和精神,包括操作实践经验将会很大程度上在TEQSA保留下来。

五、几点思考与建议

通过观察对堪培拉大学的审核活动,笔者认为,无论将来澳大利亚的质量保障走向何方,AUQA的审核作为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手段,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为保障和提升澳大利亚大学的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AUQA的很多做法对我国开展教育质量保障工作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首先,审核要注重过程性并持续改进。目前国内开展的各类评估仍以一次性检查的模式居多,虽然已经提出了引入“过程性”质量保障的理念,但是对于如何体现这一特点,却还没有一个比较系统化的思路。通过这次观察,笔者认为,教育质量保障应在“程序”上下功夫,更加注重学校的自评过程,更加强调在质量保障手段实施的各个阶段在内容、主题、认证小组成员等各方面的持续性,观察并鼓励办学者的持续改进。

其次,探索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目前国内所采用的评估办法,几乎由质性方法一统天下,这难免会导致评估过分依赖专家的主观判断,持续性难以保障,更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国内已经有了一些数据库的基础,如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库、全国高校教学基本数据库,这些都可以成为开展量化评价的坚实基础。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6

尽管世界各国教育制度有异,但教育无国界,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开放与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教育国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我国本土化的教育实践嫁接与融合,如何做到洋为中用,为我所用,是我们需要思考与解决的课题。为此,对于中小学校长来说,教育国际视野理应成为其“必修课”。教育的国际视野究竟从哪里来呢?笔者以为至少有以下四条基本路径。

一、从研读著作、浏览期刊和网上“冲浪”中吸取养料

阅读是拓展我们教育国际视野的主渠道之一。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等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陶西平先生主编的《基础教育国际化丛书》、钟启泉教授等主编的《现代日本教育课程改革》、冯增俊教授主编的一套《新世纪国际基础教育丛书》、范国睿教授主译的《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实践》等都是提升我们教育国际化眼光的必备书目。

近年来,海外的华人学者在推介国外教育方面也非常活跃,旅居美国的学者薛涌著有《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等著作,在国内曾任中学教师后又赴美从事中学教育的王文女士著有《零距离美国课堂》,旅居日本的唐辛子女士在《羊城晚报》开辟有专门介绍日本基础教育的专栏,这些海外华人学者的书籍与博文为我们提供了他们观察国外教育的视角,值得我们去研读。

浏览比较教育类的期刊,为我们走近国外教育打开了另一扇门。《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外国中小学教育》《世界教育信息》《上海教育·环球时讯》《中国教育报》的“环球周刊”等报刊无疑拉近了我们了解国外教育的距离,这些报刊各具特色,大都涉及外国教育思想、理论与思潮、改革前沿动态等,开卷有益。

浏览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及世界主流媒体网站中的教育专栏,是我们瞭望国外教育的主要窗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世界经合组织(OECD)等官方网站时常一些世界教育政策走向文件、公告一些发达国家教育发展权威数据对比分析报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它们为我们思考自身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教育部官方网站,是我们了解这些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信息源。

这里要特别推介部分世界主要媒体有关教育类的网站,它们值得我们每天花点时间上去逛逛,主要有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教育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英国的卫报、独立报和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日本的朝日新闻、读卖新闻和世界日报;澳大利亚的悉尼晨报;加拿大的环球邮报等。

二、从短期考察、短期培训中获得国外教育第一手资料

如今,我国每年都派出不少各级教育行政官员、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中小学骨干教师赴先进发达国家做短期考察或参加短期培训。虽然考察与培训时间短暂,也许只能走马观花式地了解到这些国家教育的皮毛,但我们还是要边行边思,不能只满足于眼看耳听,还需要及时地把观察到的国外教育的特色以考察报告、教育随笔等形式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后与同行分享。

朱永新教授因工作关系到过不少国家考察教育,在考察过程中他把所看到的点滴都做了分门别类的记载,出版了《外国教育观察》一书。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带领教育家书院首批兼职研究员曾对美国教育进行考察,回国后出版了《差异,差距———中国校长美国考察笔记》。

北京十一学校李希贵校长、广州市南武中学陈祥春校长在考察中做有心人,他们在考察完美国教育后分别出版了《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和《中美基础教育名校行思录》,这两本书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美国教育并做出了他们自己对美国教育的思考。

2010 年底唐彩斌、张颖等老师有幸参加了我国教育部组织的首期14 名中小学和高校骨干教师赴英国里丁大学教育学院接受培训,受训之余,他们深入英格兰中小学进行观察、学习、交流,收集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出版了《零距离英国教育》一书,作者基于对英国基础教育细致入微的观察,全方位地解读了英国基础教育。

1997 至1999 年,笔者有幸被教育部公派留日研修,近些年来又数次赴日本中小学考察交流,把在日学习与考察日本中小学所闻所感,编写成了《亲历日本教育:一位留日教师的点墨走笔》一书,即将出版。此书将为那些意欲了解当下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提供别样的视角。

三、在扮演“影子校长”角色中体验与感悟国外教育

近些年,我国一些教育行政部门为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面向未来的中小学校长“领军人物”,分批选派部分骨干中小学校长至发达国家进行“跟岗”交流学习。

2008 年5 至6 月,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上海———加利福尼亚影子校长项目”,派出了以上海建平中学前校长程红兵领衔的一行10 人,赴加州不同的中小学及幼儿园当“影子校长”,历时35 天。

这十位校长、园长沉浸加州期间,眼观美国校长高超的管理艺术,目睹美国学生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饱览令人眩晕的课程设置,加之他们与美国人同住同吃(HomeStay),这样零距离地与美国教育接触,加深了他们对美国教育的理解。程红兵校长回国后发表了一系列探讨美国教育的文章,展现了他眼中真实的美国教育图景。一同扮演“影子校长”的上海控江中学张群校长出版了《美国高中教育掠影》,全面呈现了他对美国教育的体验与感悟。

四、在聆听国外教师演讲中与国外教育零距离

为让我国教育工作者与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近5年来,我国相关教育组织机构或民间教育培训机构,陆续分别邀请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丽贝卡·米沃奇等来华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与我国中小学管理者及教师面对面,讲述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师生涯、课堂改革、专业发展等,让聆听者享受了跨越国界的教育教学交流思想盛宴。通过聆听他们的演讲和与他们的问答互动,加之阅读我国出版的诸如《第56 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演讲录》《与美国国家年度教师面对面》等书籍,让教师零距离地与美国教师进行交流,加深了他们对美国基础教育的了解与把握,捅开了眼观美国教育的窗户纸,拓宽了他们教育国际视野的眼光。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7

【关键词】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中医药院校

组织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解剖学、病理学等多门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这门课程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科研及从事临床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校是中医药院校,组织学课程的开设在新生的第一学年,现结合我校特点,浅谈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 精心编写适合中医药院校的实验教材

中医药院校的组织学实验课课时少,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了《组织学实习指导》和《组织学彩色图解》,,每次实验内容分别标明组织切片的来源、染色方法,并对标本的肉眼观(大体观)、低倍镜观、高倍镜观进行详细的描述,每张标本的后面还附有相应的思考题,有利于学生将实验课的内容和理论课有机的联系起来,并加深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

2.1 规范实验课课堂秩序

因为我们的学生是一年级新生,对大学生活还没有完全适应,所以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应明确告诉学生实验室的规则、实验课的要求,要让学生明白实验课和理论课不同,实验课学生的自由度比较大,可以走动,可以随时发问,可以相互讨论,但是不可以追逐打闹、聊天、手机上网聊天等等。适度把握实验课堂的松与紧,形成一个松紧适宜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2.2 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课对医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不是对理论课的一种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理论课内容进一步的深化、细化、提炼和延续[1]。实验课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中医药院校中组织学实验课的课时较少,我们明确告诉学生每次实验课的目的,针对实验内容,简明扼要的回顾有关的理论知识,尽量多留些时间让学生自主观察。

2.3 规范学生的操作 组织学实验课是借助于显微镜来观察标本的,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医学生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由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有些以前是学文科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且不同地区的学生中学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我们在实验课中,无论学生以前是否用过显微镜,都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及使用方法再讲一遍,并让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包括显微镜的正确拿、放、调光、调焦以及正确的坐姿等细节问题。对学生使用中的错误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的技能,还能有效防止实验过程中显微镜及组织切片的损坏。

2.4 正确对待实验课作业 组织学实验课的作业包括绘图和随机课堂小测验两种形式。通过简单的绘图就把器官、组织、细胞之间的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我们的绘图并不等同于美术课,主要强调学生绘制真实典型的镜下结构,注意绘图的比例、嗜色性,禁止临摹书中的图片。课堂小测验一方面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3 及时批改作业

实验报告的批改由带教老师批改,批改实验报告要求有批语、有等级、有签名、有日期。教师在每份实验报告都应标注出错误或不足之处,给出合理的等级评价,并签上自己的姓名和批改日期,在下一次实验课对学生作业存在较多的问题进行讲评,个别问题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避免过多占用课堂时间。我们的作业等级实行A、A-、B+、B、B-、C+、C、C-等,每一级之间相差5分,最后得出的平均值为实验成绩。

4 实验考核

我们的实验考核由平时表现、实验报告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表现占10分,包括实验课出勤(5分)和动手能力(5分)。实验报告占20分,每次实验课成绩各占5分。我们尽量使实验考核成绩能够真实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实验能力,使实验考核成绩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能力。

通过我们长期对本校组织学实验课教学的不断探索与改革,形成目前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中医院校的学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重点的把握,为以后学习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国珍.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4, 7(2): 103-105.

[2]Liu Xiao-rong, Dai Yun. Light discussion on application of block-diagram in the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experiment class teaching[J]. Progress of Anatomical Sciences, 2000, (1): 92(In Chinese) .

作者简介:刘爱军,女,(1972- ),汉族,河南新乡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参观学校考察报告篇8

关键词: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2-0244-02

植物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细胞生物学、遗传学、药用植物学、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等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包含了植物学与植物生理学等学科的内容,与植物学课程相比,内容比较广泛。而植物生物学课程必须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环节进行巩固。植物生物学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植物生命活动的现象、规律及其本质的科学[2]。下面就笔者多年来在植物生物学及实验教学上的经验谈谈植物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一、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不足。由于是地方本科院校的新建专业,而且开设的时间较短,设备相对不足,有时仪器套数不能满足学生数,必须将学生进行分组,否则不能满足每一名学生一台仪器。另外,实验室内缺乏多媒体设备,不能采用进行PPT进行讲解,视频也不能播放给学生看,只能在理论课上弥补。

2.研究性、综合性实验较少。以前的植物生物学实验,大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如植物细胞结构、植物各组织、器官的观察,而研究性、综合性或创新性实验较少。验证性实验虽然能巩固所学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实验教学考核和教学方法不完善。实验考核一般是: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但是考核实验操作比较少,而是比较注重实验报告。有时实验报告是将在显微镜下所看到的图片画在实验报告上,学生为了完成实验报告去临摹课本上的图,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发展,反而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习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一般是先准备好各种材料,让学生按照教师或课本上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这样,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养成了依赖教师和教材的习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二、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途径

1.将植物生物学实验单独设课。将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课之下,存在一定的不足[3],因此将实验课改为一门单独的课程,这也顺应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增加实践课程。把植物生物学实验列为单独的一门课程,既增加了实验课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

2.优化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首先,根据植物学学科发展的要求,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将有关实验内容做了相应的调整和补充,并对相关的实验项目加以优化整合,将原来的实验项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要求做了适当合并、整合,分成必做、选做和自主实验三类,并根据认知原理,将实验项目划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三个层次。其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增加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根据中学生物的教学特点,增加了种子萌发动态过程的观察,根据植物学科的发展,增加了被子植物茎、叶生长动态的观察,植物生态、群落多样性的观察等。再次,将教师科研课题整合进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

3.加大资金投入。学校应加大对新建专业的投入力度,在仪器购买及师资上应适当倾斜,以建设好新设置的专业。仪器设备充足后,可以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而不需要分组,这样可以减少教学次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目前,大多数人认为实验室不必建设多媒体,其实实验室也必须像一般教室那样建设多媒体,将实验中相关的理论、技术给学生进行讲解,使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

4.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技术,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直观了解植物的自然形态和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量的实物切片的显微照片真实再现特定季节、特定区域、特定环境下的植物解剖结构,使学生有条件了解和研究植物微观世界的奥秘[4]。教学模式挂图、动画仿真模拟与录像再现等多种教学手段与具体的实验操作紧密结合,以其形象、生动、真实的信息输入,加强了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将实验材料的切片直接投影于大屏幕,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验内容重点讲解,帮助学生正确地判断和准确定位,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仅使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有了深刻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的探索精神。又如: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采用动画模拟形式将连贯的细胞分裂各个时期中染色体变化的特点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把学生观察到的静止的画面与动态的细胞分裂过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完整过程有了充分理解。

5.增加综合性及研究性实验。验证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5],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综合性的实验,循序渐进地引导开展实验。根据课程性质可将实验划分为基础实验和提高实验两个教学体系[6],根据学生的潜质分为基本型和提高型两个层次,如培养洋葱根尖,利用压片法观察有丝分裂过程,及分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和观察不同成熟组织的细胞特点和分布位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观察、比较单双子叶植物根的构造;测定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让学生开展水培实验等。

6.开设第二课堂。带领学生游览校园,初步认识一些植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采集校园植物标本,对校园植物进行检索、分类,参与校园植物命名挂牌,牌上写明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由于校园是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地方,方便学生认识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这一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识别植物的效率和鉴定植物的能力。此外,在校外选择了几处植物种类较丰富的地区来充实教学实习资源。如带领学生到澄碧湖水库附近的山地开展现场式教学,让学生采集和鉴定标本,加强学生对植物分类知识的巩固。

7.设置植物野外实习。每年暑假,生物技术专业都要进行一年一次为期2周的植物野外实习,通过野外实习这个实践教学环节,巩固了所学的植物学分类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增进了学生之间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谊。

8.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首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老师的科研课题,鼓励和吸纳学生参与老师学术研究,如学生参加教师的“全国第四次中草药资源调查”的项目,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前沿知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文献、整理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科研数据,撰写论文或综述,并组织交流讨论等。再次,指导学生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挑战杯”科技制作竞赛等。

9.改革考核办法。过去实验考核方式是以实验报告作为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和实验态度,占实验总成绩的30%。对于实验的考核的改革,首先在所占的比例上进行改革,由原来以实验报告为主的形式改为以实验操作为主的考核方法,如实验操作可占总成绩的60%~70%,主要考核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状况、熟练程度,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7]。平时成绩包括实验出勤、实验准备、预习报告、课堂纪律,实验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实验报告成绩等,占总成绩的40%~30%。由以上两项所构成实验总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指导教师通过口试面对面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给出其余70%的成绩。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发现并纠正问题。在课堂上可就有关的一些问题提问学生,可避免学生不认真预习。另外,可让学生参与一部分实验准备工作,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次实验报告,均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要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进行改革。优化和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增加创新性实验,采用直观化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完善考核方法。通过上述措施,不仅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然而实验教学改革没有止步,我们要不断摸索,使实验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能让学生满意。

参考文献:

[1]龚红梅,于洪飞.理工科院校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0,(3):90-92.

[2]龚红梅,于洪飞.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67-170.

[3]韩多红,张勇,张芬琴,等.浅谈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甘肃科技,2005,21(9):192-193.

[4]陈模舜,吕贤,毛晓翠,等.虚拟植物生物学实验室教学实践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2,15(3):43-45.

[5]陈林姣.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8):963-965.

[6]梁晓华,李璐,李国树.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48-49.

[7]陆嘉惠,阎平,马淼,等.高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9,26(5):89-90.

上一篇:投标考察报告范文 下一篇:环境设计考察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