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范文

时间:2023-11-01 21:14:26

歇后语篇1

歇后语大战

今天,我刚看过歇后语书,便想大展身手——和妈妈举行一场歇后语大赛。

于是我走到躺在床上看电视的妈妈身旁,说:“妈妈,你别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呦,过了俩天,长进还真不少哦,你也别裁缝铺里扯皮筋——争长论短”。果然,妈妈也不是吃素的。“好,妈妈,等一下你也别狗头长脚——出洋相”“你能保证自己保险柜挂大锁——万无一失?”“妈,你和我比简直是背石头上山——自找麻烦”“你是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你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等一下,我提一个建议,我们自己编歇后语,不是更加可以提升我语文能力吗?”我突然灵机一动,于是我们用了五分钟来想。

“好了,我先说”。妈妈把领先权给抢了去。“你是和尚想娶媳妇——做白日梦”“你是吃猕猴桃还吐籽——乱七八糟”“其实我们都是麻雀做窝——嘴上功夫”“哈哈哈哈”我和妈妈笑起来。。。。。。

歇后语篇2

关键词:歇后语 比喻 双关 翻译策略

一、 概述

歇后语是我国丰富的民族语言的一部分。歇后语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类似谜语的谜面,称为比喻部分;后一部分是谜底,即本意,称为说明部分。就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的联系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比喻式歇后语与双关式歇后语。

二、文化内涵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曾说过: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异中求同”,西方人是在“同中求异”。对歇后语而言,由于其隐含性(IMPLICITNESS),使内涵意义、情感意义和联想意义显得更为重要。实质上,英汉语言正因为有“同”才可以翻译;有“异”才产生技巧。其文化内涵在汉英对比中呈现下列几种情形:

2.1汉英喻体相同,文化内涵也大致相同

有些歇后语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形象上都与英语在文化内涵上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形下,两者之间便可进行对等翻译。

2.1.1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 rat runs across the street――everyone joins the hue and cry.)用来比喻害人的东西,万众痛恨(An evildoer is hated by all.)

2.2 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迥异

歇后语的文化特色无不与其丰富多彩的来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2.1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A clay Buddha crossing a stream ―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中的“泥菩萨”形象恐怕令英美人难以想象。

三、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独有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坚持做到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尽可能贴近原文的形式,同时又要注意不要犯形式主义的错误。这就是我们翻译歇后语时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

下面简要谈谈歇后语汉译英的一些基本方法。

3.1直译

这种方法是在不违背语言规范的前提下,使译文尽量保护原文歇后语的结构形式、比喻形象和语言风格,具有与原文相适应的可读性。现举例如下:

3.1.1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Like a clay idol fording a river――hardly able to save itself.

3.2意译

有的汉语歇后语无法直译,例如利用双关语的歇后语以及字面意义完全不合逻辑的歇后语等。在这些情况下,结合上下文的内容,采用意译。例如:

3.2.1我刚来,对这里的情况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I’ve just come. I am very much in the dark about the things here.

由于形义矛盾突出,在矛盾无法调和时,喻义应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采用舍形取义的译法。

3.3保留形象节译

有些汉语歇后语的喻义比较明显,在英译时可只需译出其比喻部分。如:

3.3.1张金龙突然来找小小子。小小子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可又不能不接待他。(袁静《新儿女英雄传》)

Zhang Jinlong called on him,Xiao realized that it was a case of the weasel coming to pay his respects to the hen.He was very uneasy,but he had to entertain his unwanted visitor.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歇后语中译英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原语隐含意义的准确转达,在没有文化冲突的情况下兼顾形象意义和字面意义,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译出原文的褒贬意义。由于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它们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制约。所以,从表面意义和形象到深层内涵和文化特征,均不同程度地限制了歇后语的可译性。成功的歇后语翻译方法应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语义等值”(Semantic equivalence),即目的语和原语义在意义上达到对等;二是“文化借用”(culture borrowing),即目的语和原语的文化特点应在译文中有所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耿龙明.翻译论丛[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4]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7.

[5]吴可.歇后语9000条[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7.

[6]尹斌庸.歇后语100[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

[7]郁福敏,郭珊琏.英汉习语对比[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歇后语篇3

月生也跟过去,就在他手里看着,念到――“……我来办。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你们真是‘在原’……”

“在原,兄弟急难”是《诗经・小雅・常棣》里的句子。(jí líng)是一种外形像燕子的小鸟,身体为灰色,常在水边吃害虫。《常棣》中用比喻兄弟之间非常友爱,共患难。上例本应说“在原,兄弟急难”,作者为了表现说话人月生的含蓄和对对方的恭维,只说了前半句“在原”,而省略了要表达的重点“兄弟急难”,这就把一句成语“歇后化”了。

并不是所有的成语都能够按“歇后”的格式使用。可以“歇后化”的成语,只限于两类。一类是前半截表明时间、地点、条件或事件,后半截对前半截进行阐释、说明。例如: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们在使用这些成语的时候,有时只说出前半截,不说后半截,留待听者自己去领会,这就产生了歇后语的表达效果了。

另一类是前后两截平行地说明一件事、一个道理;在只说前半截不说后半截的时候,前半截代替后半截表达出全部的意思。如: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类成语被“歇后化”以后,在意义上稍别于前一类:它可以有“言外”之意,但“言内”之意同时存在。比如说“金玉其外”,既有“败絮其中”的弦外音,又包括“金玉其外”本身的意义。而前一类如说“八公山上”实指“草木皆兵”,“八公山上”本身的意义并不重要。

有的成语含有比喻的意义,后面另加一个说明的结构,在形式上极其接近“比喻――说明”式的歇后语。如:

飞蛾投火――自取灭亡

隔靴搔痒――不着实际

囫囵吞枣――不辨滋味

五花八门――样样都有

火中取栗――替人帮忙

井底之蛙――所见太小

五体投地――佩服到家了

画饼充饥――只看不解饿

歇后语篇4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歇后语也叫俏皮话,可以看成是一种汉语的文字游戏。歇后语是熟语的一种,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四种。

刘备当皇叔——时来运转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曹操杀吉平——恼羞成怒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吕布拜董卓——认贼作父

张飞耍杠子——轻而易举

许楮战马超——赤膊上阵

唐三藏取经——好事多磨

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小鬼拜见张天师——自投罗网

土地爷喊城隍——神乎其神

城隍庙里讲故事——鬼话连篇

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宋江的眼泪——虚情假义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李逵穿针——粗中有细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楚霸王自刎——身败名裂

李世民开言路——从谏如流

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穆桂英挂帅——威风凛凛

龙王爷亮相——张牙舞爪

巫婆跳绳——故弄玄虚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强盗逮小偷——贼喊捉贼

癞蛤蟆吞鱼钩——自作自受

哑巴观灯——妙不可言

死克郎扛大旗——臭名昭着

叫花子打哈哈——其乐无穷

瞎子逛商店——目空一切

撑阳伞戴凉帽——多此一举

歪脖子拉小提琴——两全其美

摇扇子聊天——谈笑风生

老太婆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老寿星打哈欠——老气横秋

船老大坐后艄——看风使舵

平地搭梯子——无依无靠

老太太学钢琴——手忙脚乱

父子观虎斗——大惊小怪

坐飞机讲报告——空话连篇

导游带路——引人入胜

特快列车进隧道——长驱直入

千里打电话——遥相呼应

民航局开业——有机可乘

摩天楼上说书——高谈阔论

胸腹透视——肝胆相照()

广交会上签合同——出口成章

王母娘娘走亲戚——腾云驾雾

歇后语篇5

歇后语的艺术,一时所能想起来的以下歇后语,信手拈来,并无条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搞笑歇后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裁缝不带尺]——存心不量(良)

[有大哥有二弟]——你算老几

[鼻孔喝水]——够呛

[大火烧竹林]——一片光棍

[医生卖棺材]——死活都要钱

[铁匠铺的料]——挨打的货

[茅房里打灯笼]——照屎(找死)

[唱戏的腿抽筋]——下不了台

[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牛屎虫搬家]——滚蛋

[擦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吊死鬼打粉插花-~死不要脸

[苍蝇采蜜]——装疯(蜂)

[狗咬皮影子]——没一点人味

[看衣服行事]——狗眼看人

歇后语篇6

歇后语:

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百川归海——大势所趋。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炒了的虾米——红人(仁)。揍鸡毛——壮胆(装掸)子。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火烧旗杆——长叹(炭)。

(来源:文章屋网 )

歇后语篇7

(原创相声)

甲:亲爱的听众朋友们,我……我……我想死你们了!

乙:干嘛?干嘛?干嘛?有事没事学人这家冯巩,一上来“我……我想死你们了!”像是小孩见了娘——没事哭一场。

甲:你是不知道我对听众朋友们的相思之情那不是单单能够用言语能够表达的。

乙:那用什么?来表达?

甲: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乙:他还唱上了,行了。我看你是那“六月的介菜——假有心”“叶公好龙——假爱”

甲:嗐,你怎么讲话的呢?

乙:咱的,我这是“老尼姑做婵——以事论事”

甲:大头,我跟你说。你什么都可以怀疑我,就是不能怀疑我对听众朋友的一片痴心。

乙:是,是,是。“吃心”你就差把我们听众朋友的心给吃了了。

甲:我吃了你。不要不相信我。

乙:那你都“吃”到啥成度了

甲:我想观众朋友们是“牛郎想织女”,“研磨想驴”,“鱼儿想水”,“刘海想孟姜女”

乙:还挻有节奏的,用现在最流行的一个词你这叫“忽悠”

甲:现在是没的买卖军火,要有的买,我五毛钱两手榴弹,我扔死你。感情你歇后语用的还行,你就跟我横到时低了是不是?

乙:我这歇后语用的不说很行,那也是还行。

甲:这用的好是好事,但不能糊用,你不能践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种。

乙:什么品种,那是传统。

甲:对,传统,留下的优良传统太多了。

乙:我们中国人对语言是有很独特的研究的

甲:是吗??

乙:怎么我宁康的话那是“铁板上钉钉,动不了”还怀疑我不成

甲:不……不……我没那意思?

乙:费话,你敢有那意思吗

甲:哼!(小声)他讲的就是铁板上钉钉,我就是黄鼠狼放屁,他还是“那过年的猪——早晚得杀”卡喳了,什么玩意。

乙:在那嘀咕什么呢?讲我坏话。

甲:兄弟,看你把那话给整的!

乙:嗯

甲:我讲谁坏话,他能讲你吗?

乙:那也是

甲:再说了,瞧你长的玉树临风,又是菩萨心肠,说你是“长着鸡毛的狼”那一点不过分

乙:嗯!!啊!!

甲:哦!反了,反了。是“是披着狼皮的鸡”

乙:这又是鸡又是狼的,什么意思啊你?

甲:就是说,你,……唉!给你举个例子吧。

乙:说

甲:比如你看对一劫匪正在抢劫一位70岁的老太太,老太太身爱重伤,以你一贯的作风

乙:我勇敢的冲上去了

甲:那是肯定不会上去救的,

乙:我不会………

甲:等到劫匪跑了之后,你一看四下无了,你又抢走了老太太脸上的老花镜,又………

乙:行了。好哇你,听了这么久我算是听出来了。你是那“发了瘟的鸡——不杀不行了”

甲:实话跟你说了,我已经忍你很久了,我一没欠你钱,二没欠你情,你干嘛整的我像杀了你全家似的?

乙:怎么?在我面前“秀才耍大刀”

甲:“逼妻纳妾——有那意思”敢拿我怎么着?

乙:没想到你用起这歇后语来真是“九齿钉耙——一道一道的”

甲:哼!“头上的杂毛——多着呢”

乙:要不,来整几个?

甲:老虎不发一下威,你都当我是病猫了

乙:好,我们后面说的每一名话都要用歇后语,行不?

甲:要是没呢?

乙:“姑娘当大媒——自己做保”

甲:好的

乙:就说你家吧没多少钱,还学会了“光腿穿大衫——只讲阔气不讲丑”

甲:你家还“厕所门口挂秀球——臭美”

乙:你家的“狗都长了角——假洋气”

甲:你“搽了粉上吊——死要面子”

乙:你“打肿脸---充胖子”

甲:你“阴沟里洗手---假爱清洁”

乙:你“口袋装锥子---爱露尖”

甲:你“打足了气的皮球---死爱蹦”

乙:我“一脚登上泰山---我蹦得高”

甲:“吹牛皮不犯死罪---大话由你说”

乙:“狐狸莫笑猫——彼此差不多”

甲:“狼心加狗肺——天生就一对”

乙:“乌鸦落猪背——好像在开会”

甲:我…我…你是“天生是大头——下雨不用愁”

乙:有这样的吗?那你还“鹦鹉学说话——整一个小结巴”

甲:我。。。我说大头我们是“戏台上的结婚——不是真夫妻”你还给我来真格的了。

乙:哼!服输了吧?我肚子里的歇后语那是“脱了毛的鞋刷子——板眼多”

甲:你脸皮还真像“轮胎皮——经磨”

乙:你“猪八戒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甲:那我说你是上次掉了一毛钱就跟“磨上的毛驴”一样

乙:一毛钱我团团转呐

甲:说你是“挂历上的花瓶”

乙:我还中看不中用

甲:没错你就是那“案板上的肉”

歇后语篇8

古典名著的歇后语(精选)

1.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草船借箭——自有妙计

3.草船借箭——巧用天时

4.草船借箭——用人的箭射人的靶

5.草船借箭——有误(雾)

6.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7.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8.晁盖的军师——无(误)用

9.林黛玉葬花——自叹命薄

10.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11.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12.关二爷的胡子——然(髯)也

13.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14.关公的眼睛——睁不开

15.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16.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17.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18.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19.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20.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21.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22.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古典名著的歇后语(热门)

1.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2.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3.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4.黑旋风劈宋公明——错看(砍)了人

5.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6.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7.周瑜摆手——嘟嘟(都督)叫

8.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9.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10.贾宝玉的丫环——喜(袭)人

11.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12.诸葛亮哭周瑜——假悲假叹

13.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4.唐三藏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15.孙猴子吃蟠桃——自食其果

16.卢俊义上梁山——不请自来

17.张顺浪中斗李逵——以长攻短

18.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回 焦大)

19.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回 王熙凤)

20.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回 王熙凤)

古典名著的歇后语(最新)

1.引风吹火——费力不多(第回 王熙凤)

2.站干岸——-不沾事(湿)(第回 王熙凤)

3.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回 王熙凤)

4.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回 彩霞)

5.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回 红玉)

6.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第回 李嬷嬷 )

7.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回 王熙凤)

8.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第回 金钏)

9.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回 鸳鸯)

10.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回 鸳鸯)

11.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第回 鸳鸯)

12.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回 贾珍)

13.聋子放炮仗——散了(第回 王熙凤)

14.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第回 芳官)

15.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回 柳氏)

16.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回 尤三姐)

17.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回 尤三姐)

18.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回 王熙凤)

古典名著的歇后语相关文章:

1.古典名著中的经典歇后语大全

2.古典名著里面的经典歇后语

3.古典名著歇后语大全

上一篇:小班下学期班务计划范文 下一篇:会计简历自我评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