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5 14:06:48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1

按照省、__市统一部署,新一轮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号角已经吹响。为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选派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及结对帮扶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选派驻村干部开展驻村入户帮扶工作。下面,根据市委常委(扩大)会议研究的意见,我讲三个问题。

派驻扶贫工作队、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是中央、省委、__市委的统一要求,对于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打赢精准脱贫战役,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村级治理、促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这是政治任务 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我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李鸿忠书记指出,扶贫开发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要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践行党的群众宗旨、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个高度,认识扶贫攻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__市委、市政府确立“坚定信心、痛下决心、横下一条心,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的总体战略。因此,扶贫工作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要把它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各级各部门务必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升华认识,按完成政治任务的要求部署好选派工作。

第二,这是硬性要求 去年初,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提出要“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制度,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今年4月份,中组部、中农办、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要求“实现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民主管理难点村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全覆盖”。6月6日,刘云山同志在全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选派第一书记,重点是面向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召开相关会议、制发系列文件进行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前不久,省委强调,“要按照精准帮扶的要求,成立专门的扶贫工作队,对全省贫困村实现全覆盖”。__市委、市政府7月24日召开驻村工作动员大会,向我市选派了3个扶贫工作队和3个村第一书记。各级各部门必须按照守纪律、讲规矩、有作为的要求,按落实硬性任务的要求做好选派和结对帮扶工作。

第三,这是职责所在 尽管我们是经济较发达县市、扶贫插花县市,但还有46个重点贫困村、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扶贫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要在2017年实现全部脱贫,平均每年还要脱贫2万人,而且都是贫困程度深、成因复杂的村、户,难度很大、任务很重、时间很紧。可以说,全市扶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为了实现我市2017年全面脱贫的任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要压实各级各部门的主导责任,夯实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扶贫责任,落实党员干部的帮扶责任,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形成全市上下责任到人、任务上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责任意识、担当精神,落实好选派和结对帮扶工作。

第四,这是脱贫需求 完成精准脱贫任务,一是上级组织有军令状。我市在2017年以前全面实现“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这既是经济工作,又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任务。二是全市6万多贫困老百姓有期盼。他们致贫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归于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能力有限等,要更多地从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工作力度、政策支持上去分析问题、认识原因。我们要站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度,“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的角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深度,把贫困群众的殷切期盼当作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家中,把帮扶政策措施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同步进入小康。三是各地扶贫攻坚态势有压力。对比__市4个插花贫困县市,我们从地理条件、区位优势、政策机遇、资源禀赋、贫困状况上看都是比较好的,没有落后的理由,没有掉队的道理。要实现全部脱贫、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我们既有内部压力,也存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外部压力。选派扶贫工作队、派驻第一书记,实行干部结对帮扶,就是我市为了适应脱贫工作需求所采取的攻坚措施之一。

全市各镇处各部门服务中心工作很多,干部职数有限,部分干部年龄偏大,这是客观事实,但绝不能成为阻挡全市人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必须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讲纪律、讲感情的高度,增强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迅速组织和选派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落实结对帮扶任务,尽快到人到岗到村开展工作。

选派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政策性强的工作,必须做到“三个明确”:

(一)明确总体要求 就是必须达到“五个全覆盖”:即全市326个村派驻扶贫工作队全覆盖,79个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选派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市级领导带队驻村扶贫全覆盖,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国有

企业和人武部门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干部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 (二)明确基本原则 就是要“硬抽人、抽硬人”。在“硬抽人”上,驻村扶贫工作队除了省市选派到位的以外,全市323个村都要组建3人以上工作队,工作队的组建由派驻工作队长的单位负责。各工作队组建工作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组建完成后要报市扶贫办备案。结对帮扶任务也要按“5432”的标准落实到各单位(县级干部结对帮扶5户,正科级4户,副科级3户,一般干部2户)。各单位要不讲原因、不打折扣,将任务落实到人。这项工作由工作队长负责统筹、协调、落实。各镇处要在8月10日前召开村级动员会,以便村、工作队进行对接。在“抽硬人”上,就是要求工作队长必须抽调副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选派驻村队员,必须是政治素质好、有较强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开拓创新意识强、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原则上45岁以下,主要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中选派;选派79名驻村第一书记,必须是政治素质过硬、品行好、能力强、讲规矩、守纪律,主要从各级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员和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但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各镇处、各部门要把“硬抽人、抽硬人”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重要体现,不讲条件、不讲困难、不讲客观,按时按规定、保质保量地选派好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

(三)明确目标任务 驻村帮扶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到2017年,确保被帮扶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二是确保被帮扶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在总体职责上,扶贫工作队侧重于村级扶贫工作,主要承担组织、协调、联络、督办、落实任务;驻村第一书记侧重于村级党务工作,主要配合村党组织书记抓班子、带队伍、抓党建、促发展、严纪律任务。在共性职责上,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要宣传政策 重点是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特别是强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政策。要采取召开座谈会、村民代表会、支部学习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媒介,全方位宣讲上级关于精准扶贫、整治后进村和难点村的决策部署和思路目标,让驻点村群众家喻户晓。

二要调查摸底 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就是进村入户、走访民情。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尊重群众风俗习惯,组织开展座谈、评议、问卷、统计等多种形式的调查活动。特别是帮扶贫困对象,要逐户、逐人摸底,精准识别分类,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审查复核贫困户,重新确认贫困人口,把非贫困户、假贫困户清出去,把真贫困户纳进来,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准确性、真实性、公正性,为实施分类帮扶打下基础。对后进村、难点村,驻村第一书记要带头进村入户,摸清基层党建“掉”在哪里,村级管理“难”在哪里,做到心中有底。

三要制订方案 要在村组干部的支持配合下,制订好两类工作方案:一类是精准扶贫方案。扶贫工作队要负责整村推进方案,根据贫困村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帮助村“两委”因村施策;包户干部负责贫困户增收脱贫方案,要坚持因户择业、因人帮扶,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宜商则商、宜旅则旅,明确增收目标、帮扶措施、脱贫时间等具体内容。另一类是整治工作方案。对后进村、难点村,驻村第一书记要牵头制订整治方案,拿出整治行动计划。无论是精准扶贫方案,还是整治工作方案,都要尊重群众意愿,经过多方协商认可,并建立健全“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进展清单”,实行台帐式管理、清单化实施。

四要驻村帮扶 扶贫工作队的主要任务是帮扶,关键在“精准”,就是要具体、确切落实“六个一批”,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教育培训助学扶智脱贫一批、通过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帮带一批。要把“六个一批”落实到每户每人,从过去送钱、送物转向送技术、送服务,上项目、上产业,把主要精力放在动员、引导和联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联村包户,同时结对帮扶农村贫困对象,推进产业精准扶贫到户到人。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任务是强基固本,就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增强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的新常态下,选派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既是政治任务,也是民心工程,社会高度关注、群众热切期盼,能否取得实效,关键要加强领导、严明纪律、严格考核。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选派工作,真情关心关爱驻村干部,驻村工作期间发生的食宿、交通、差旅补贴等费用,由原单位按有关规定执行,干部驻村工作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市委组织部和扶贫办要抓紧研究制定干部驻村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尽早出台驻村干部日常管理、考察考核、业务培训、差旅补贴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召开驻村工作会议,注意掌握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动态,切实帮助解决具体问题,确保他们下得去、驻得安、干得好。单位一把手要亲自带队到村落实驻村干部的食宿和工作配备条件,驻村队员遇到困难,一把手要定期到派驻:请记住我站域名村现场亲自帮助解决。

二是注重宣传引导 宣传、组织、扶贫、民政部门要采取编发简报、制作专刊、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大力宣传、推广驻村帮扶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政府网站、广播、电视和其它新闻媒体,要策划专栏、组织专访、专题报道,及时推广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扶真贫、真扶贫、抓党建、治难点的好经验、好作法,着力营造关注、支持、参与驻村帮扶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是严明考勤纪律 必须坚持真派真驻、长派长驻。扶贫工作队驻村期限一般为2至3年,驻村工作时间一年不少于6个月;驻村第一书记任期一般为1至3年,要做到全脱产,每月驻村开展工作不少于20天。要严格遵守驻村考勤请假制度,驻村干部因事外出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要严格执行“五不准”,即不准擅离工作岗位、不准收受所驻村群众的财物、不准接受基层单位的宴请、不准在所驻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帮扶单位承担的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对驻村表现优秀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先评优、提拔晋升;对驻村表现不良的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调整处理并重新选派。

四是强化检查督办 市直各牵头部门要切实履行责任,定期到联系点、驻点村检查、督促驻村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好驻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要发挥综合统筹作用,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参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及驻村第一书记到岗工作情况,建立健全半年通报、年度评优机制。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纠风办要把驻村帮扶情况,作为检查部门单位作风建设成效的重要内容。要强化跟踪问效,建立问责机制,对单位一把手不选派、不落实的要问责,对工作队员、第一书记不到岗、不守纪的要问责,确保驻村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2

期间,晚会主持人、中央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帅志聪向提供音响设备的村民叶云壮颁发了活动优秀组织奖。

“帅书记,这只是小事一桩,不足挂齿!只要有需要,无论是村组的集体活动,还是各家各户的红白喜事,我都免费提供并全程保障,保证使用效果。”叶云壮承诺道。

可谁又能想到,半年前,叶云壮还是个让县、乡、村干部头痛的问题“典型”。不过,现在的叶云壮有了很大转变,不仅垫资80多万元帮助村民建新房、为特困户及时送上棉被等急需用品,还积极协助调解邻里纠纷,绝对算得上是个顶呱呱的公益村民。

是什么让一个“问题户”变成了“热心肠”呢?

村党支部书记杨成富感受最深:“这主要得益于上级纪委的驻村干部们直面矛盾不回避,心系群众察民情,带着真情实意解决村民的问题。”

原来,“第一书记”驻村不到一个月,柏香村就发生了一件大事。该村在县城经营音响设备店的叶云壮,其女儿在医院分娩时大出血导致他痛失女儿与未出生的孙子。由于不了解具体情况,叶云壮便带着一群亲朋好友聚集医院门口大闹,要求医院给个说法,并作出威胁举动。

得知情况后,乐山市纪委驻村工作组组长何小林与中央纪委、四川省纪委和乐山市纪委的三名驻村“第一书记”情理法并用,多次奔走于医院与患者之间,一方面协调有关部门调查了解具体情况,另一方面耐心安抚死者家属,为他们协调律师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进行思想疏导、调解,防止了过激行为的发生,最终促成医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事后,叶云壮激动地说:“这些驻村干部总是设身处地站在我的立场和角度,帮我出主意想办法,防止了我因冲动铸成大错,真得感谢他们及时帮助了我!”

正是基于这份感激,才有了本文开头叶云壮作出承诺的一幕。

从三缄其口到信任与期待

近一年来,因“第一书记”们的直接参与或协助,柏香村群众反映强烈、村民关注度高的问题,均得到妥善解决。

“从最初乡亲们见到我们三缄其口,到现在总有说不完的话,大家对我们的信任真是可以用‘与日俱增’来形容。”在民情走访中,帅志聪感受很深。

针对长期以来村民反映诉求“不便、不会、不敢”的实际情况,这些从纪检机关下派的“第一书记”发挥执纪监督专长,及时改造了村务公开栏,公开干部联系方式,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全天候倾听群众呼声,并通过入户调查、走访群众等时机,大力宣传举报政策,收集民情反映。

“我们对民情民意反映和举报反映实行分类处理和存放。对于民情民意反映,我们办理后,都采取挂账销账方式,做到及时处理、过程留痕,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四川省纪委驻村“第一书记”张军乐介绍道,“对于检举控告类,我们及时与当地纪委研讨,及时刹风整纪,用啄木鸟精神坚决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现在,“有困难找‘第一书记’”已成了柏香村村民的普遍共识,“有怨向‘第一书记’诉”已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集资款长期不处理不公示”“村民务工费迟迟拿不到手中”这些涉及群众利益的反映一件件得到解决,让基层群众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对于这些来自纪委的驻村“第一书记”,乡亲们更增添了一份信任与期待。

多收10元钱也得追回来!

“凡是涉及群众利益,再小的事,也要当紧要的事来办,千万不能凉了群众的心!”帅志聪、张军乐、李谦这三名驻村“第一书记”达成了共识,大家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群众信任,不愿辜负乡亲们热切的期盼。

有一次民情访问,驻村干部们在向一村民了解收支情况时发现,这名村民每月都会被收取10元钱的网络使用费。

“柏香村网络还没有开通,咱们正在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此事,怎么就开始收费呢?”三位“第一书记”有些疑惑。“虽说只是10元钱,但只要涉及到群众利益,就一定要查明原因,给乡亲们一个交代。”帅志聪随即对张军乐和李谦说道。

经过反复与有关职能部门以及收费部门核实后,收费部门承认由于工作不仔细,误收属实,并将133户每月多收的10元钱全部返还到农户手中。

“10元钱的利益都为我们积极争取,我们柏香村有这样的驻村干部,真是大家的福气啊!”村主任曹田华由衷地说。

在驻村的这一年来,通过处理举报工作,健全相关制度机制,“第一书记”们及时掌握了大量社情民意,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化民怨。让当地群众最初视“第一书记”为陌生人,转变为现如今无所不谈的贴心人。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3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2015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2016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2015〕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2、进一步开展干部帮扶力度。继续深入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挂、包、帮”、“第一书记”驻村等帮扶活动,不断将帮扶措施和脱贫措施具体化、实效化,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干部驻村和结对帮扶全覆盖。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4

2018年6月以来,本人在xx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将近一年的驻村工作生活,对如何当好“第一书记”有了一些思索。

一、真心投入,作风扎实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

“第一书记”首先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以实际行动激发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当好“第一书记”,就要把心贴近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真诚与群众沟通,不摆“官架”,不说“官话”,与群众拉近距离,同时不忘虚心向群众学习,自觉用群众语言来传真情、送服务。热心帮扶群众,真正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甘愿为了父老乡亲操心受累、任劳任怨、不计得失。

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脚踏实地、耐住性子,既不能急于求成而做表面文章,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忽视群众疾苦,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成大事、要事来抓,不畏艰难,主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深入查找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敢于直面群众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努力为任职村的发展找突破口。

二、摸清实情,坦诚交流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基础

我们大多数驻村干部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有的父母都还生活在农村。但是,工作后一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任何经验。怎样把工作做好,做到“既能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又不为基层添乱”,最好的方法就要积极向村干部学习,向乡镇干部请教,把村子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真诚谈心交朋友。去年到村报道以后,我通过与村干部交流谈心,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迅速了解了村级班子状况和村里的基本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走访了贫困村民家庭,了解了农户基本情况,很快熟悉了村情,摸清了现状,了解了需要。淳朴的村民觉得我平和、务实、好交往,不像干部像朋友,从心里接纳了我,很多心里话也都愿意跟我说,我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三、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是当好第一书记的途径

农村工作事务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工作,单靠第一书记肯定不行,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村干部的支持,调动“村两委”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交往中注重把位置摆正,把关系处好;工作中注重广泛讨论,集思广益。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又注重把握方式方法,不过多参与村里具体事务,多提出和理化的建议,赢得了村干部的支持,形成了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要通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党员群众代表会议,制定定既符合村民意愿又切实可行、力所能及的和帮扶重点,工作目标要按照“第一书记”作为党建工作指导员、群众信访员、经济发展领航员、农民教育教导员和支部书记工作监督员的工作职责,既有基层党建和村级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村务公开、创先争优、党员发展等内容,又有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农田水利建设、培育致富项目、农村社区建设等内容,既有服务群众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健身、道路配套设施等内容,又有农村稳定和文明和谐方面的编制村规民约、开展法制教育、环境卫生整治、评选文明家庭等内容。按照工作目标,列出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关键

“第一书记”要赢得群众拥护,只有通过实际行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才能真正和群众建立“鱼水之情”,也才不枉驻村初衷。“第一书记”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通过提供致富信息,引进致富项目,发展致富产业,并做好贫困户社会保障工作,有效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要求,实施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防线”,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人。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帮助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做好矛盾疏导和化解工作,努力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抓好农村综治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多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把抓党建工作作为“第一责任”,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当好党建工作的引路人,指导所驻村党组织抓好自身建设。加快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必须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建立健全村级配套组织,认真落实 “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指导和带动所驻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五带头”的要求,引导所驻村创先争优,通过开展“比学争先”、“评星定级”等活动,创建美丽乡村好支部!

如何才能当好“第一书记”经验心得

我是派驻洄水镇联沟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周帮新,如何做好驻村第一书记,根据我的工作职责和近4年的驻村工作经验,具体谈一谈自己的工作经验。

一、摸清实情,坦诚交流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基础

对于农村工作经验,在这点上,自己说实话有一个硬伤,因为自己从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如何做好农村工作、如何处理三农事务,没有任何经验。怎样把工作做好,做到“既能尽快进入角色,积极发挥作用,又不为基层添乱”。说实话,当时自己很是摸索的不少时间,还是当时自己的一个领导指点了我,说多看、多想、多问、多做、少说,向身边的村干部学习,向身边的乡镇干部请教,把村子当故乡,把村民当亲人,真诚谈心交朋友。通过与村干部交流谈心,通过走访老党员、老干部、困难户,迅速了解了村级班子状况和村里的基本情况,为自己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走访村民家庭,了解了农户基本情况,很快熟悉了村情,摸清了现状,了解了需要。淳朴的村民觉得我平和、务实、好交往,不像干部像朋友,从心里接纳了我,很多心里话也都愿意跟我说,我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二、真心投入,作风扎实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前提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首先要充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奋发有为的热情,把进村入户,参与村级事务作为学习农村经验的机会,作为磨练意志、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途径。当好“第一书记”,必须脚踏实地、耐住性子,既不能急于求成而做表面文章,也不能好高骛远而忽视群众疾苦,要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当成大事、要事来抓,不畏艰难,主动进村入户走访调研,深入查找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敢于直面群众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努力为任职村的发展找突破口。

三、集思广益,团结协作是当好第一书记的途径

农村工作事务性强,涉及面广,接触面宽。要开展工作,单靠我自己是肯定不行的,必须想方设法取得村干部的支持,将村上的老党员、村组干部有机结合起来,调动“村支两委”和村民群众的积极性。交往中注重把位置摆正,把关系处好;工作中注重广泛讨论,集思广益。既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发挥引导、示范和协调作用,又注重把握方式方法,不过多参与村里具体事务,多提出和理化的建议,形成融洽和谐的工作关系。驻村扶贫工作是琐碎的,也是忙碌的。既有基层党建和村级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村务公开、创先争优、党员发展等内容,又有农民致富和农村发展方面的知识技术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致富项目、新民风建设等内容,既有服务群众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建设农家书屋、文体健身、道路配套设施等内容,又有农村稳定和文明和谐方面的编制村规民约、开展法制教育、环境卫生整治、评选新民风先进个人等内容。自己只有按照工作目标,列出时间节点,一项一项抓好落实。

四、履行职责,真抓实干是当好第一书记的关键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一个干。“第一书记”要赢得群众,只有通过实际行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问题,才能真正和群众建立“鱼水之情”,也才不枉驻村初衷。“第一书记”要把服务群众作为“第一宗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有效解决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上学难、就业难、活动难等突出问题。同时开展好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帮助查找和解决影响农村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时做好矛盾疏导和化解工作,努力做到“大事小事不出村”。

五、少说多做,理清思路是当好第一书记的根基

我所在的联沟村,现在是紫阳县3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山大人稀,贫困面积大,到现在全村8个村民小组,目前还有4个村民小组至今没有通路。联沟村村在2015年至2016年属于洄水镇的后进村,村级班子存在“懒、散、软”的问题,全村产业发展滞后,矛盾纠纷多。可以说,刚到村上困难重重,一个不懂农村工作的我,加一个“懒、散、软”的村班子,再加一个没有特色产业的村,三个相加基本等于零。不懂农村工作的我可以学,班子存在问题可以改,没有产业可以发展。从2015年开始,联沟村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的。近3年,我们村紧紧围绕洄水镇党委、政府制定的“百亩流水鱼塘、千亩特色冬桃、万亩富硒茶叶”的农业发展思路。

兴茶叶、种魔芋、搞养蜂、栽冬桃,截止到现在已经有冬桃、魔芋两个县级产业园区,目前正在申报第三个县级产业园区。特别是在2017年,村上的产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福禧果业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龙头,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规模种植、统一管理销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计划三年内在联沟村发展冬桃2000亩,年产值达到1300万元。目前园区已种植冬桃1000亩,2019年计划再发展1000亩,并将建成800平方米气调库,600平方米生产厂房,1200平方米民俗旅游度假山庄。通过企业带动,着力打造陕西冬桃第一村。同时,配套发展生态旅游和养蜂产业,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我们在重视企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通过土地流转、劳动用工、资金入股分红、种植冬桃、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具体做法是:一是公司流转土地1000亩,农户年收益在10万元;二是公司与我村50户贫困户签订固定务工协议,年用工量5000千人次以上,年支付工资在7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三是通过资金入股分红,我村100户贫困户每年每户可收益500元左右。四是企业组织发动村民种植冬桃1000亩,企业与农户签订长期合作合同,由企业垫付树苗、肥料等资金,并负责技术培训和统一销售,到冬桃丰产时,村民每亩可收益2万元以上。

在建设冬桃体验园的同时,我村配套发展养蜂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7年组建成立了紫阳县甜蜜蜜养蜂合作社,全年发展养蜂400余箱。与江苏“淘常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网络销售协议,由该公司统一销售联沟村蜂蜜。今年,我们引进一家养蜂企业,建立蜜蜂种源基地,年内可望再发展蜜蜂600箱,计划通过3—5年努力,全村发展5000箱蜜蜂,把荒坡变成花果山,联沟变成蜜罐罐。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5

近年来,根据省、市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相关要求,各级党组织主动转变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促脱贫攻坚上,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脱贫帮扶第一线,查找短板,谋划思路,实施项目,为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现将2019年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精心组织,健全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一是县上成立由县委书记任总指挥的精准脱贫指挥部,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站长的扶贫工作站,各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为主线,一手抓党建,一手抓扶贫,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形成县乡村齐抓共管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县30位县级领导干部、80个县直部门和省市帮扶单位负责人、20个脱贫攻坚专项小组成员,全员参与,“一盘棋”挂图作战,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下沉到19个乡镇(管委会)、144个贫困村,加强指导,细化方案,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县上按照12348的扶贫攻坚战略,即一个中心(以人民为中心)、两个体系(以双组长制)、3+20方案、四轮驱动(异地搬迁当头炮;基础建设排头兵;产业发展突破口;金融扶贫助推器)、八大工程(特色产业扶贫工程、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健康医疗扶贫工程、金融扶贫工程)的思路,制定下发《化隆县2017年脱贫攻坚计划》《化隆县2017年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计、一人一方”的要求,逐村逐户逐人制定了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紧紧围绕“贫困村脱贫七项指标”,整合资金3.78亿元,对今年退出的42个贫困村建设文化广场、危旧房改造、人畜饮水安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道硬化、环境整治等33个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针对我县山大沟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实际,今年对德恒隆等10个乡镇18个村(社) 2051户8127人(建档立卡户435户162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11902万元。二是制定出台“3+20”精准扶贫专项方案,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大扶贫工作格局。化隆县锁定“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七项指标”要求,瞄准“全退出、全脱贫”在“精准”上下功夫。党员领导干部带队抓好一件一件落实,摒弃“大水漫灌”;党员、干部做好一户一户精准对接,实现“精准滴灌”,贫困农户主动按照“一户一策”积极养成好习惯、勤劳搞好自家生产生活。针对贫困户资金短缺的实际,县上实施金融扶贫工程,累计发放扶贫贷款8109万元,其中: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230笔6534万元;发放能人大户贷款15笔775万元,带动贫困户54户;发放产业园区企业贷款1笔800万元,带动贫困户47户,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资金困难的问题。三是县、乡、村分别绘制贫困村分布、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年度脱贫时序等“作战图”,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脱贫责任落实到户到人。四是投资200万元,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云终端操作管理系统,促进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化管理。

(二)严格管理,确保第一书记履职尽责。为确保选派的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能切实担起责任、服务群众,有效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化隆县结合本地实际,一是制定了《第一书记扶贫工作考核制度》《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队员召回制度》《第一书记工作反馈制度》《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队员通报制度》《化隆县建立第一书记关爱激励制度》《化隆县第一书记及扶贫(驻村)工作队员惩罚性召回暂行规定》共六项制度,督促第一书记驻村有为、履职尽责。二是对年度考核不称职的2名第一书记进行了召回。三是实行双向挂职制度。选派20名县直机关干部到脱贫任务重、矛盾问题多的10个乡镇进行挂职锻炼,旨在协助乡镇党委进一步完善扶贫措施,拓宽扶贫路径,指导和推动基层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助推所在乡镇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并选派14名乡镇干部到纪委、扶贫、精准扶贫指挥部等部门、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在全县53个非贫困村选派了53名第一书记,有力地促进了非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攻坚的能力。

(三)关爱激励,激发扶贫干部队伍活力。立足实际,加强对第一书记、扶贫(驻村)队员和村干部的关爱服务工作,通过建立关爱激励制度,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一是及时为省、市、县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成员享受艰苦边远地区工资水平补差、乡镇工作岗位补助和生活补助金。二是2016年从党内关爱基金中列支21.2万元为全县111名第一书记、320名扶贫驻村工作队员和362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办理了人身意外险,2017年又拿出20.8万元为第一书记、工作队员办理了人身意外险,确保扶贫工作队在基层待得住、干得好。三是连续两年为“第一书记”征订《党的生活》等党建刊物1-2份。扶贫驻村工作队工作经费从2016年1万元提高到1.5万元。同时,为重点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的驻村工作队分别解决燃油费3000元和2000元。四是县上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8名第一书记、10名乡镇党委书记、12个优秀帮扶单位进行了表彰奖励,进一步激发了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的工作热情。五是通过采取“一述两推三审四评”的方式,将3名政治坚定、作风扎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成员被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

(四)精准施策,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第一书记及驻村队员,认真落实“123”工作机制,立足本村实际,对接各类惠民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整合利用每人5400元的产业扶持资金,扎实推进产业扶贫。一是在19个村推广“一村一店”模式,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贫困村与品牌拉面店签订合作协议,按本金的10%对加盟贫困户进行利益分红。二是在30个村推广“种养殖业”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分散养殖等模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三是在22个村推广“商铺购买”模式,通过购买商铺,让贫困户实现资产收益。四是在2个村推广“民族服饰加工”模式,将资金入股到相关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五是在3个村推广“建筑业”模式,由村集体成立劳务承包公司承揽工程,带动农户增加劳务收入脱贫。六是扎实开展技能培训,投资160万元,对800名贫困群众进行了挖掘机、驾驶员、推土机等实用技术培训,对370多名贫困大学生进行了学历教育补助。同时,依托化隆拉面经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拉面“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目前已有1020名“带薪在岗实训+创业”人员上岗实训。七是紧紧围绕“贫困村脱贫七项指标”,整合资金3.78亿元,对今年退出的42个贫困村实施文化广场、危旧房改造、人畜饮水安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村道硬化、环境整治等33个项目,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八是对德恒隆等10个乡镇18个村(社) 2051户8127人(建档立卡户435户162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11902万元。九是县上聘用71名建档立卡户到天保、生态、公益林管护护林岗位,人均年工资1.5万元以上,续聘5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担任生态护林员,人均年工资1万元,总工资达500万元。十是将“雨露计划”项目资金整合到“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按照“互联网+拉面+n”思路,共投资4000万元在42个贫困村筛选20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带薪在岗实训+创业”计划,年增加工资性收入4万元以上。投资4512.78万元,在全县101个村2153贫困户8357人中实施扶贫产业扶持项目。

(五)强化培训,提升党员干部脱贫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多渠道为村党支部书记及第一书记集体充电。一是组织89名村党支部书记、100名第一书记和320多名驻村队员到青海省农村干部学院进行培训,组织74名村党支部书记赴江苏华西村参加农村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有力提升了村党支部书记党性觉悟和农村工作能力。二是县委组织部抽调县纪检、宣传、党校、扶贫等单位的业务骨干,组成两个培训小组,分赴17个乡镇,开展农村党员冬春季培训,共培训农村党支部书记362名、农村党员50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200余名,真正让广大党员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和县委党校联合在全县开展了“扶贫先扶志”宣讲活动和精准扶贫政策知识(思想扶贫)培训班,宣讲队深入17个乡镇进行授课,并从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等方面讲解了精神扶贫的思路和对策。四是开展了全县精准扶贫知识考试,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干部精准扶贫政策知晓率,强化干部扶贫工作水平,切实做到精准发力,有效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及精准扶贫干部在县第一小学举办了“全县精准扶贫知识考试”全县760多名干部参加了考试 。

(六)多方联动,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认真开展“双联双帮”和结对认亲帮扶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双联双帮”和结对认亲帮扶活动,采取1+1、1+N或N+1的方式确定结对帮扶。全县68个党组、党支部结对帮扶68个贫困村;省直61个党组、支部结对帮扶61个村;市直15个党组、支部结对帮扶15个村。结对帮扶单位充分发动党员干部结对认亲,使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亲戚”,“双联双帮”实现了全覆盖。全县各机关单位、各企事业单位职工9699人与全县362个行政村912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认亲,共帮扶资金210多万元。144名驻村第一书记、288名驻村工作组成员,与贫困村群众同住同吃,一块苦,一起干,宣政策、谋思路、跑项目、送温暖、兑承诺,帮助贫困群众“快马加鞭”,脱贫奔康。全县9000余名党员在各自战线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与广大干部群众,担责立责,同甘共苦奔小康。一是采取1+1、1+N或N+1等方式确定结对帮扶关系,“双联双帮”实现全覆盖,做到贫困户都有党员干部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二是加强与中国地质大学、鞍山市、省直机关、县民营企业家的协调联系,积极争取教育援助、产业扶贫、干部培训、矿产资源勘测等方面帮扶项目。截止目前,我县已累计争取各类帮扶物资约合1889.8万元。通过各界帮扶,极大的改善了我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三是加大力度加强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按照“县委书记破难点、组织部长抓重点”的思路,实施了100个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化党建,目前21个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已经峻工,目前正在配备办公设备及空调,10个村的村级办公场所已经完成主体,其他的正在抓紧施工。

二、存在问题

(一)第一书记作用发挥不平衡。在落实“123”工作机制中,由于第一书所在的单位不同,扶贫力度不一样,省上和市级帮扶的贫困村“123”机制落实的很好,但县上的个别单位认亲帮扶也只是蜻蜓点水,停留在争取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上,仍属于“输血”式扶贫,从长远规划脱贫攻坚思考的不够。

(二)发展的内在动力不足。全县84.2%的耕地分布在浅脑山地区,73%的农民聚居在浅脑山地区,群众收入主要依赖简单的种养业,农产品主要以出售原始产品为主,农民群众生活困难,贫困群众发展能力不高,防灾抗灾能力弱,因病因学因婚因灾致贫的问题存在,严重制约着群众脱贫的步伐。

(三)全县产业扶贫形式单一。受县域经济发展缓慢、自然条件恶劣等的影响,贫困群众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就业门路狭窄,一些贫困村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存在,收入很不稳定。广大群众增收的内生机制尚未形成,支撑体系比较脆弱,在化隆除了拉面经济以外,缺乏其他有支撑力的产业和资源,以产业带动扶贫工作的难度较大。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受自然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我县362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都属于“空壳”村,村党支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缺乏财力支撑,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下一步打算

(一)力促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印发抓党建促脱贫攻坚50条措施的要求,从思想认识方面、责任落实方面、骨干培养方面、固本强基方面、先锋引领方面、能力提升方面、人才服务方面、合力攻坚方面、基础保障方面、督查考核共10个方面继续狠抓50项措施落实工作,以此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党建和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做到“双推进”“双提升”。

(二)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服务引领作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的旗帜树立起来,把功能作用发挥出来,探索建立“党组织十”的党建模式,以及“能人引领、强村带动”等,为建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推进精准扶贫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

(三)拓宽产业扶贫思路,探寻符合实际脱贫之策。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各级党组织和第一书记的一项政治任务,要求各级党组织和第一书记沉下身子,深入实际,拓宽脱贫致富的思路,既要利用好本地资源优势,又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对症下药制定对策,走出一条符合本村实际的脱贫之路。

(四)加大统筹攻坚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双帮”作用,不断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的投入,突出区域化布局,厚植发展优势,彰显地方特色,做到“一乡一品、一村一店”,发挥好社会企业的带动作用、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转移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农户脱贫致富的问题。

(五)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投资、财政专项资金和发动群众入股等措施,创办村级合作社等经济实体,逐步在一些有条件的村率先建立集体经济。

(六)加强第一书记的管理,夯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进一步加强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的管理,通过定期抽查、查看出勤、听取群众反映等方式严格管理第一书记,同时加强对“第一书记”的年终考核,对工作不认真、不负责的给予批评教育,对工作不胜任的及时调整和处理,确保贫困村不脱贫,“第一书记”不撤离。

2019年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中心认真开展党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落实了党建工作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了党总支的党建工作水平。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落实抓党建工作责任

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要求,明确党总支履行抓基层党建的主体责任,明确党总支书记为党总支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各支部书记为各支部的党建第一责任人。

二、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一)狠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和引导党员认真学习《党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有关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等,明确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同时,以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为重点,积极开展各种党建活动。

(二)推动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按照县委的具体安排,严格落实驻村帮扶脱贫工作要求,组织机关党员干部积极开展下乡住村、精准扶贫活动。深入百尺镇的4个帮扶村开展工作,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帮扶队员进村入户,进行情况调查,了解农户要求和意愿,有针对性的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配合村支两委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确保今年通过脱贫验收。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6

>> 驻村日记 驻村扶贫日记 “非典”驻村日记(2003) 选派干部驻村好 驻村日记二则 准旗驻村帮扶日记三则 一位驻村干部的民情日记 解密干部 关于干部驻村工作的几点思考 驻村民情日记 小崔驻村 驻村那些事儿 下乡驻村感怀 案例启示:干部驻村应成为选拔提拔的一条硬杠杠 机关干部驻村:在基层中想干事、干成事 一名纪委干部的“驻村”路(连环画) 黔西县的“1+7”干部驻村工作制 我国干部驻村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干部驻村视角下的群众工作方法研究 团云南省委机关干部驻村联户办实事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干部驻村日记 干部驻村日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融雪 张宸")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李晓南(前中)和达勒村的孩子们在“帐篷教室”外合影

“11点左右经过念青唐古拉山,山口最高海拔5200多米,身体明显感到不适,憋气。视野中白雪皑皑,格外壮美……”

“13点半到达那曲地区所在地那曲县。接下来2个小时的路程很艰难,身体感觉是进藏以来最难受的,一度昏昏欲睡,心脏和大脑仿佛有东西堵着,几次被憋醒,似乎不愿意醒来。”

2013年11月29日,李晓南开始写驻村日记。

这一天,他以自治区国资委第三批驻村干部的身份,来到那曲地区比如县茶曲乡达勒村。

4个月前,他作为央企第七批干部抵达,履新自治区国资委副主任。此前,他是国务院国资委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副巡视员。

10万元为民经费

进入达勒村的第一个夜晚,李晓南严重失眠。

“窗缝漏风严重,夜里被冻醒几次,炉子早已熄灭,玻璃全面结冰。”他在日记里写道。

按自治区统一部署,每个驻村队4名成员。李晓南的队友是来自金珠集团的边巴次仁、达娃次仁和丹增古桑。住在改造的农家书屋里,清晨被怒江上的日出唤醒,透过漏风处,能看见院内国旗飘扬。

比如县是怒江源头所在地,达勒村则是顺江而下的第五个村,坐落在怒江北岸沿江长约千米的一块坡地上,全村118户690人。

作为第三批驻村工作队,他们的任务是“5+2”。即建强基层组织、维护社会稳定、拓宽致富门路、开展感党恩教育、办好实事好事这五项重点任务,加上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参加指导基层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项。

自治区常委、组织部部长曾万明告诉《t望东方周刊》:“为帮助驻村点解决困难,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约10亿元专项资金,其中每个驻村工作队有10万元的为民办实事经费。”

几乎每个村民都知道这项政策,很快就有人找上门来。

右眼全盲的加旦西尼左眼染病,要求到内地救治。李晓南立即联系了上海瑞金医院和中医医院,最终把加旦西尼送往上海进行手术。

住在村口的桑布说车翻到山沟里了,要求驻村队给钱修车,却被拒绝。

“修私家车要驻村工作队资助,开了口子,后患无穷。买车不买商业保险,是村民还不太适应现代生活,缺乏必要的相关生活知识。”李晓南将此事记入日记,然后请保险公司来村里讲保险知识。

“文明的冲突” 达勒村村干部们的北京“红色之旅”

“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随意,更不能忽左忽右,否则会影响政策效果。”自治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刘逢春告诉《t望东方周刊》。

他曾与李晓南同期下派,在日喀则市甲措雄乡琼孜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

“以低保政策为例,很多地方采取轮流吃低保、抽签确定低保户,甚至有些地方因为低保争议太大,无法确定人选,最终全村放弃。”刘逢春说。

在琼孜村,刘逢春主导定下规矩:低保户由群众公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第一书记联合考察确定。

同时,村里道路清洁、村委会办公室打扫由低保户负责。低保户如存在宣称不干活政府也会养着、从事高消费活动等问题,一经查实,马上取消低保,并且3年内不得享受任何帮扶。

“大部分群众认为这样比较公平公正,也符合政府设立低保的初衷。”刘逢春说。

那么,10万元为民办实事资金如何花?

达勒村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起研究,达成共识的有“20%用于全村慰问”,以及“开展驾驶员技能培训”。

李晓南告诉本刊记者:“达勒村虫草收入是主要经济来源,占比达97%。部分家庭已拥有私家车,因此驾驶员培训很受欢迎。”

但驻村队提出的“自来水入户”项目,却遭遇“文明的冲突”。

即使在村委会免费做了试点样本,仍有村民担心放牧或挖虫草不在家时,跑水把房子淹了。或者认为孩子会玩弄阀门开关,嫌麻烦。他们宁愿背水回家。

“什么是好日子,取决于对生活的理解,对文明的感受。”李晓南在日记里感慨。

进京的“红色之旅”

达勒的未来在哪儿?

2014年4月,李晓南接受电视台采访称:“我整天光说,没用!只有他们自己想改变了,村子才会好。”

为此,他策划了一趟让村干部们大开眼界的“红色之旅”。

在比如县委书记陈刚的支持下,“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赴京、津考察团”的成员,包括达勒村、多托村和茶曲乡的十来名村干部。

为这一趟,李晓南调动各方资源,找地陪导游,还调动自治区国资委在京挂职干部参与活动。

“为参加升旗仪式4点多起床,全体队员无一迟到……瞻仰遗容,排队近2小时,外地人在不停地向前拥,我们的村干部谦虚有礼,按顺序跟进。”李晓南在日记里写道。

不仅参观了故宫和长城,村干部们还参观了北京韩村河村,体验自来水入户的便利,到蔬菜大棚和农户家中参观,在山庄宾馆就餐,亲身感受北京的新农村。

回来以后,他们主动给村民讲在北京的见闻和感受。“自来水入户”项目最终通过,花了6万元。

对此,李晓南称:“水龙头是打开达勒村文明之窗的钥匙,而非虫草换来的轿车!”

虫草收入在村民总收入中是绝对支柱。“这说明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李晓南又开始和嘎布、贡布次仁商量新计划――蔬菜大棚、温泉休闲中心以及野生动物摄影。

一边是酥油,一边是茶

拉萨市当雄县宁中乡堆灵村的村支书普布告诉《t望东方周刊》:“我们和驻村干部,一边是酥油,一边是茶,只有在一起,才是酥油茶。”

普布在村里很有威信,村里需要集体筹资时,只要他出面,村民们都愿掏钱。在他看来,“驻村干部最大的优势是懂政策、有资源。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好项目。”

在达墩村,李晓南就带来了“新型垃圾厂”。

“从雾霾的内地进藏时感觉很纯净。半年多,特别是驻村3个月,却发现处处是美景,但道路条条藏垃圾。”李晓南认为,“对来说,保护好环境,维护好自然,是最重要的投资。”

2014年3月14日,他委婉地给茶曲乡党委书记旦达提意见,说茶曲乡门口的垃圾场太影响环境。

旦达却建议他去看看比如县的垃圾山。“就在老电厂旁,临怒江。相比之下茶曲乡只是千分之一还不及。”

当时,全区120多个垃圾填埋项目,只有3个县没有推进。比如就是其一――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倾倒怒江边,堆积如山,泛出阵阵臭味。

茶曲乡当时已确定要建填埋式垃圾堆场。但李晓南认为,“这是在照搬拉萨以及内地大城市的做法,并不适合藏北高原。”

他去找比如县环保局长古桑。“我问为什么一定要填埋,有没有想过其他办法?她愣了一下说:‘一直是这么说的嘛’。”

“内地推行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在行不通。一般转运半径控制在30公里以内,可有的村乡之间距离二三十公里。加之高原缺氧,微生物少,污染物自分解能力很差,填埋会造成永久污染。”他建议就地高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并写出《的垃圾问题及处理建议》,报给比如县委书记陈刚。

在国资委的工作中,李晓南知道澳大利亚Entech公司生产的高温焚烧炉,在陕西省汉中地区煎茶岭金矿所在村使用了近10年,效果不错。

他迅速前往陕西调研,向澳大利亚Entech公司发邮件咨询;到北京中科通用能源环保有限责任公司和安徽盛运的控股子公司考察,又调研了十来处垃圾处理厂;并陆续拜会了自治区住建厅、发改委和环保厅。

住建厅城建处副处长孙铁恰好是来自住建部的“援友”。在孙铁的帮助下,李晓南又跑到了住建部争取支持。

不到两个月,他关于《的垃圾问题及处理建议》就获得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吴英杰的批示:“比如县垃圾问题你们看得准,抓得实,希望深入推进,为全区类似县走出一条路子。”

留下什么

驻村工作,总有一天要撤走。干部们能为当地留下什么?

更长远的产业、更健康的生活,还有更美好的未来――在达勒村,李晓南有个自选动作,给孩子们上课。

他给学龄前的孩子放电影,从动画片《猫和老鼠》《冰川时代》到科教片《轮回》;给孩子们拍照片、录视频,刻下光盘送给他们;教放假回村的孩子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还让他们读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为了教育孩子们孝顺,他用毛笔和水写纸作为礼物引导,只要孩子们交回“给妈妈洗了脚”的回执条。有几个家长不识字,在家长签字处画上五角星作记号。

这些并不在驻村干部的“五项任务”清单上,但李晓南乐在其中。

“刚到村里的时候,走在路上,村民都当看不到你。”他向本刊记者回忆,但慢慢地,村民们会把孩子送来看书;起大风的时候,会来帐篷教室帮忙;碰面时会用力握手,用汉语招呼“你好”。

如何走进群众心里?那曲地区聂荣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次仁美朵,先是走到白嘎乡达庆村。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对驻村干部没抱多少希望。”村民索朗次仁说,“工作队的队长是个女人,又是城里来的干部,觉得驻村就是走个形式,对村子不会有太多帮助。”

但很快,次仁美朵为达庆村争取到了80万元的村道维修项目资金。修路的那些日子,她带领驻村队员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扛水泥、拌砂浆。

“次仁美朵干起活来,丝毫不比男人差。”最后,连达庆村村支部书记朗扎都夸她。

驻村期满,达庆村全村群众联名写信挽留次仁美朵。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7

强化组织,上下联动,全心营造快速成长的氛围

紧扣“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的目标定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确保了选派干部下得去、扎得稳、干得好。一是健全组织强责任。市委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治本之策来抓,列入常委会党建工作议题,制定选派意见,定期听取汇报。明确常委片长和四套班子领导为第一帮带责任人,组织各镇党委书记、部门主要负责人与驻村“第一书记”签订“师徒合同”,抽调部分二线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顾问,共谋发展,共谱蓝图。二是严格条件重选拔。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组织选拔相结合的方式,突出能力强、活力强、潜力强的“三强”标准,广泛遴选,严把入口关,确保能干事。选派的56名同志均为各机关部门的骨干,平均年龄为38岁。根据选派干部的自身条件和选派村的特点定人到岗,做到单位职能、个人特长及村情特点相吻合,达到最佳契合状态。三是整体联动求实效。各镇区将选派干部纳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同步管理,派出单位把“第一书记”任职村作为本单位联系点,整合部门资源,形成了“一人在村、全局在村”的生动局面。定期召开派出单位、接收单位座谈会,促使各单位、镇区合力助推,积极作为。将农工办、农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等有关部门作为选派工作领导组成员单位,强化业务指导和政策扶持,促使“第一书记”尽快掌握工作方法和要领。

强化培训,选树典型,全力增强富民强村的本领

不断创新培育方式,提升驻村“第一书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确保他们既“想干事”又“会干事”。一是教育培训带着干。组织“第一书记”到国家行政学院、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等院校进行专题培训,到安徽小岗村、江阴华西村、山东寿光三元朱村等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与吴仁宝、常德盛、王乐义等全国优秀村书记进行面对面交流,邀请涉农专家教授开办讲座和现场辅导,促进了“第一书记”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激活思路。二是现场推进比着干。围绕把任职村建为“决战决胜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样板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区”的目标,每月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集中检阅任职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村庄环境打造、增加村营收入等方面的亮点,及时发现和推出一批典型,促使“第一书记”相互借鉴和学习,相互超越和追赶,在“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上下功夫、做文章。三是树立标杆争着干。注重培育、挖掘和宣传在驻村任职工作中涌现出的各类典型,通过编发简报、召开座谈会、现身授课等形式,定期交流驻村“第一书记”发展村域经济、努力改善民生、强化村党组织建设的心得体会。先后在《半月谈》、《新华日报》等媒体推出了系列事迹报道材料,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强化考核,完善机制,全面形成活力迸发的态势

“管到位”才能“用得好”。我们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调动“第一书记”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其“干成事”。一是完善任期目标机制。规定“第一书记”任期至少为2-3年,在村工作期间,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党组织关系转到村里;加强任期内硬性工作指标的考核,对派驻村进行财务审计,交清家底,形成财务审计报告,并据此与选派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作为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日常督查机制。成立选派干部管理办公室,由组织部直接负责选派干部的管理,制定出台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到村跟踪走访,了解工作情况,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要求“第一书记”每月填写工作绩效记实表,经镇党委审核后上报,促使他们“回头看、向前望”,将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机关驻村书记考核管理的意见》。由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农工办、各镇党委,采取听、看、查、访、测等形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实行季度、半年和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培养使用、表彰奖励充分结合。对优秀的“第一书记”进行提拔重用,3名同志被提拔到正科职岗位,在全市干部队伍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三年来,56名驻村“第一书记”把建强班子、夯实基础作为第一任务,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完善规章制度,培养后备干部,村级班子和党员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把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作为第一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2207元,村集体收入平均增加21.18万元,为群众办实事好事580多件,群众事务1750多件;把办事公道、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推进村务公开,改进干部作风,处事公道正派,化解矛盾1700多起;把磨练意志、甘于奉献作为第一追求,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进取,知难而进,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锤炼了党性,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作者为中共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驻村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篇8

参加今天的会议,很受启发,感触颇深。选派青年干部驻村蹲点,此举融和谐社会之主流,顺百姓民心之呼唤,社会现实意义深刻,社会关注影响很大。

在6月27日召开的全市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王培廷书记要求各部门向市公安局学习,选派青年干部开展驻村帮扶。会后,按照刘玉党主席的指示,我们马上召开秘书长会议进行学习研究,认为王书记的讲话,充分体现了市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担当,充分体现了市委领导亲民、利民、惠民的民生情结,充分体现了市委领导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一贯作风。28日上午,几位秘书长就带领政协机关年轻干部,集体到公安局干警蹲点的工业新区二十里堡村和文登市界石镇小界石村,现场考察,学习取经。

通过考察,我们认为,选派青年干部驻村蹲点,是帮扶困难村工作的一个创举、一个深化,值得学习借鉴。感触比较深的有三点:第一,选派青年干部驻村帮扶,只要像王书记要求的那样,真心实意帮助联系村改变面貌,农民是打心眼里欢迎的。市直部门选派青年干部到联系村长期蹲点,本身就表明了对帮扶工作的重视,只要不给村里和群众添麻烦,尽己所能为农民排忧解难,是会受到群众欢迎的。第二,选派青年干部驻村帮扶,对于拉近他们与农民群众的感情,磨练和提高他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很有益处。青年干部在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中,与农民的距离也由远到近、由生到熟,能比较真切地了解农民的所思所想,做思想工作时,就容易与农民接上茬、对上话,为农民所接受。第三,选派青年干部驻村帮扶,实际是部门工作的两个延伸:一是帮扶工作的延伸,部门要尽力为联系村多办实事、好事,给驻村青年干部开展工作当好后盾;二是干部管理的延伸,要通过明确职责任务,加强检查考核,促使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务实为民、磨砺成才。

在向市公安局学习取经的基础上,我们按照市委和组织部门的要求,对选派青年干部驻村帮扶作了专题研究,确定主要做好以下四点。

一是选好干部。近期,市政协机关将采取自愿报名、组织确定的办法,选派两名有能力、责任心强的80后青年干部,到联系村——荣成市俚岛镇关沈屯村驻村蹲点,开展帮扶工作。两名同志轮流驻村,半年一轮换。

二是定好职责。通过与镇村协商后,对青年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行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并向村民作出承诺;对驻村时间、联系工作、走访农户等情况,健全记录,以备检查;借鉴公安局的做法,对青年干部驻村期间的工作生活制订若干禁止性规定。

三是当好后盾。从深化帮扶工作出发,市政协领导特别是机关负责人要经常深入到联系村,检查指导青年干部的工作,并就帮扶项目、内容等与镇村干部商议,根据实际需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提供条件,尽最大努力为联系村多办实事、好事。机关其他同志要定期到村走访结对帮扶的困难群众。

四是抓好落实。将今年的帮扶项目由3项增加为4项,确保按期完成。1、改善村“两委”办公条件。投入10万元、100吨水泥,将原村委大院27间破旧房屋修缮改造成“两委”新办公场所,硬化院内场地,5月底完成。2、提高村级活动室水平。投资3万元,为该村购置10台电脑,充实党员活动室、人口学校、妇女之家等,6月底完成。3、打造村民文体娱乐场所。对村委大院外约1.2亩闲置场地进行硬化,投入资金3万元,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为村民提供娱乐健身活动场所,7月底完成。4、硬化村内主干道。提供180吨水泥等物资,对村内一条150米长主干道进行硬化,8月底完成。

上一篇:马克思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青干班培训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