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真的叫驻村”

时间:2022-07-19 07:32:38

位于云贵交界、平均海拔2300多米的海雀村,聚居着彝族和苗族群众,曾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战场,与神秘的夜郎古国遗址仅有一山之隔。进入80年代以来,这里的贫穷引起了历届党委、政府的极大关注,而老村支书文朝荣更是让这个村的面貌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苗族有狩猎的习惯,家家户户都喜欢养狗。夜晚的海雀村是宁静的,偶尔会有那么一两声狗吠,更显村子里的安静。多少宁静的夜晚,村民们听见从村委会院墙外的王信文家开始,狗一个接一个地吠叫。那一刻,村民们知道,陈科长今晚一定是住在村里了。

2014年春节刚过,毕节市扶贫办工作人员陈毕松冒着严寒,来到海雀村担任驻村干部。他一进村,把行李放在村委会办公室,连住宿的地方都没去看,就一头扎进农户家。没几天功夫,他就访遍了全村213家农户。

耐得住寂寞

有一次,一位市委领导到海雀村检查指导工作,看见陈毕松蓬头垢面,就关切地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已经在村里待了半个月了,其它要求没有,只想下山去洗个澡。面对乡村的艰苦条件,他按照要求每个月在村里待满20天,甚至更多。

2014年4月,他唯一一次回家是在30日下午与乡村干部到市委汇报工作,趁着大伙吃饭的时间回家洗了个澡,转身又赶赴海雀村。正值五一小长假,他的孩子远在贵阳读书,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年迈的父母每次打电话,总是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从来不说自己的情况,但他知道父母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身边没人照料。

工作队平时都是在海雀村食堂自己动手做饭吃,有时候忙不过来,陈毕松干脆就烧几个洋芋当顿饭,对付一下。时间长了,这位以前不吃洋芋的人也喜欢上了海雀火烧洋芋,逢人便说“我们海雀的火烧洋芋真好吃!”正是因为静下心来驻村,他对海雀村的情况也了如指掌。

一天,几个河镇乡政府的干部急急忙忙跑进村委会,要找村主任文正友了解一农户的基本情况。陈毕松问明来由后,详细地介绍了那家农户的具体情况,几个乡干部压根没想到一个市里来的驻村干部会如此熟悉村民的情况。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省委组织部部长孙永春到海雀村检查指导工作期间,都夸赞海雀村驻村工作队是一支做到了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队伍。乡党委书记袁龙盘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驻村干部,这才真的叫做驻村了”。

挑得起重担

陈毕松常说,在海雀村,不担心项目,因为海雀村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只要想做,项目支持是有的。但事情做起来依然有一定的难度。

前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到海雀村视察的时候,为海雀村提出一个目标:把海雀村打造成一个生态美、环境美、精神美、产业美的特色小镇。陈毕松为此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当前海雀村的水源刚刚满足村民们吃水的需要,连洗澡水都没有,怎么建设小镇?于是,他提出了在海雀村建设一个小型水库的构想,但这个项目需要省发改委立项、省政府批准,争取这个项目的困难可不小。他开始在网上查资料,到有关单位去咨询,跑遍了海雀村大大小小30多个山头,实地踏勘水源点和水库预选坝址,做好了争取项目的准备。后来,陈毕松抓住省水利厅领导到海雀村检查指导工作的机会,现场提出了这个要求,并把领导带到了预选坝址,为该项目的立项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海雀村文家沟水库已经开始做施工准备工作。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陈毕松心里也美滋滋的。

帮扶帮到根

陈毕松懂经济,在驻村期间,多次利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为海雀村的经济增长把脉问诊。他说“海雀村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走一条适合自己特点的经济增长之路”。在海雀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与其他驻村干部和市扶贫办的同志们一道,在毕节市委的直接领导下,创造性地开创了实施精准扶贫的“十子机制”,到贵州视察工作期间,对该项工作予以肯定。

海雀村在文朝荣老支书的带领下,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未来海雀村的目标就是要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此,陈毕松提出了海雀村发展产业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巩固和夯实粮食生产基础,通过发展优质脱毒马铃薯增加粮食生产,保住现有的温饱成果。

第二步,发展传统养殖业,通过发展养牛等传统养殖业,发挥当地传统养殖优势,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步,实现跨越,即在前面两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苗族商品化刺绣,鼓励农民外出务工,种植特色经济作物等措施,让海雀村彻底改变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模式。

思路决定出路,陈毕松在海雀村引进了大蒜、蓝莓等特色种植,开展了建筑工培训、刺绣培训等项目。王新发是一个具有多年外出务工经验的年轻人,陈毕松每次见到他,都会催促他赶紧外出务工挣钱。王新发说,陈科长每次见到他都会催他,但他知道那是为他好。

平等促和谐

陈毕松是民建会员,不是中共党员。但在驻村工作中,他始终牢记市扶贫办党组书记、主任吴学军的嘱托:虽然不是中共党员,可到了基层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与老百姓平等对话,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带领他们脱贫致富。为此,陈毕松在村里与其他党员干部一道参加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天晚上,陈毕松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正在村委会会议室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关知识,突然接到乡里电话,要求立即统计和动员参加危房改造的村民情况。他与大家一道,放下书本,随即到相关农户家中开展工作。“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最好诠释和实践,我们边学习边干,就是以实际行动走群众路线,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陈毕松如是说。

在村里他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起来到寨子里转悠。一天,他发现五保户王付清断炊了,赶紧到村里的小超市买了两把面条送去。随即与村支两委商量解决王付清的生活问题,最后责令家族代表负责管好、用好王付清的低保金,保证他的基本生活。2015年春节前夕,陈毕松自费为村里的几个贫困户送去了慰问品和慰问金。他还利用民建会员中民营企业家多的优势,通过民建毕节市工委动员部分企业家为海雀小学捐赠校服。

陈毕松对文朝荣精神有自己的理解:关爱百姓,关心群众,首先是要学习文朝荣骨子里的平等精神,要把干部与群众摆在同样的水平线上,平视群众,才能切身体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才会做到与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因此,陈毕松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打成了一片。

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才会装着多少真情。2015年,更黑、更结实的陈毕松继续担任海雀村驻村干部,俨然和海雀村的村民没有分别。

上一篇:清代后妃首饰 下一篇:王郁洋:今夜我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