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11-26 21:11:14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1

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节俭的新春佳节,根据市文明委《关于在春节元宵期间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现决定在春节、元宵期间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为推进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引导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争当活动的宣传员和实践者,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在移风易俗活动中的作用,确保全系统干部职工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节俭的新春佳节。

二、活动时间

2014年1月至2014年3月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发动阶段(2014年1月上旬):召开全区粮食系统领导干部动员大会,制定实施方案,统一思想,做好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要根据实际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并于1月30日之前上报分局办公室。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月中旬至2月份):按照方案要求,根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过节活动。要充分利用标语、横幅、社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

(三)检查总结阶段(2014年3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建章立制,巩固成果,长效管理,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公司要将活动开展情况行成书面材料,于2014年2月25日之前上报分局办公室。

四、活动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移风易俗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进行部署,精心组织实施。要细化工作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推动工作落实。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成效,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各相关股室要积极履行职能,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公司要落实领导责任,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同时,及时总结经验在全系统推广。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2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建设

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乡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关于“整治婚丧礼俗陋习,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关于嵊泗县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推进厚养薄葬的若干规定(试行)》等一系列文件,有效指导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县级层面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刘永革任组长、县属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的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同步推进,均成立了以乡镇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各社区(村)、各乡(镇)属企业为基础的领导小组,形成层层落实、级级把关的工作机制。强化监督考核,将婚丧礼俗专项整治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同时,纳入各单位、各乡镇年底综合考核。指导各村健全《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等有关配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规范了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日常行为,培养引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身边陋习我来说”“明准则 弃陋习”三项学习讨论活动,组织各乡镇、各单位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会、党员夜学习、支部党课、微信群等各类形式重点围绕“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简办”开展讨论20余次,在嵊泗及嵊泗传媒两大平台开展“我心中的十大陋习”评选活动,为全县推进“乡风文明”行动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编印《移风易俗学习读本》2000余册,提炼文明婚庆,文明丧葬“十倡导”“十禁止”,并制作成宣传册分发至各乡镇、单位。各乡镇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进行说服教育、正确引导,让渔农村党员干部明确什么事不可以干,应该怎么干。在渔农村文化礼堂,将移风易俗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作为必讲内容。注重发挥榜样的导向作用,总结挖掘了部分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群众。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员干部林志波在他父亲的丧事办理中带头破除渔农村陋习,对树立良好社会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各乡镇的正面典型也正在逐步涌现。

(三)推进专项治理,净化社会风气

自2018年9月启动“整治婚丧礼俗陋习 推进厚养薄葬新风”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全县共确定了菜园镇东海社区、马关社区关岙村,洋山镇雄洋社区、城东社区,嵊山镇壁下社区,五龙乡黄沙社区,枸杞乡石浦股份经济合作社,黄龙乡南港社区,花鸟乡花鸟社区等9个婚丧礼俗整治试点村。截止目前,所有的试点村均出台了行动方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金牌厨师队伍、金牌菜单,并制定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办理婚丧事宜的操作流程、规范了集体办理地点,让群众办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洋山镇率先召开婚丧礼俗工作动员大会,积极发挥镇机关、各社区(村)、各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先行履行移风易俗文明行动。五龙乡黄沙社区村积极推动家宴中心建设,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定制“二类菜单”,全体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推动“厚养薄葬、移风易俗”在党员干部中先行先试,2018年末已有群众在黄沙村家宴中心办节俭喜宴。县级层面,今年上半年我中心又联合县纪委(县监委)、县委组织部,下发《进一步明确婚丧礼俗整治工作“双报告”制度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双报告制度。又与县委统战部就丧事吹拉弹唱进行了专门协商,劝导丧事办理者能在治丧路线中遵守相关要求和规定。

(四)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倡导文明新风

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把堵与疏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专项整治的同时,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各类文明细胞的创建。积极开展“嵊泗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人物的选树与宣传,用身边典型榜样的示范力量传播善行义举,引领社会新风。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占领渔农村的思想阵地。黄龙乡的幸福黄龙季活动中融入了传统美德、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环境卫生、好人好事等内容。洋山镇文化中心定期开展富有洋山特色的乡风文明倡导评议,乡风文明节目编排,“春泥计划”等各类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群众对婚丧礼俗整治工作的接受度还不是很高,认同感不强。大部分群众包括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子女结婚或者老人过世一辈子就一回的事情,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愿意办的体面。少部分群众受传统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对禁止烧纸钱祭品,禁止吹拉弹唱,禁止婚嫁“相喜”贡品铺张浪费等规定有抵触心理。

(二)“封顶制”酒店餐标落地难。因为酒店的经营属于市场行为,餐标的制定由酒店定价,去年我中心牵头召开全县各大酒店洽谈会,效果并不明显,很多酒店明确表示不接受或难以执行该项规定,仅华侨在洽谈会后出台了2888元的办酒餐标,宴席办酒餐标无法实现。

(三)监督无法落到实处。对于文件中的部分规定,如:喜宴酒店办酒餐标每桌定在3000元以内,菜品在20个以内;禁止使用豪华迎亲车辆,禁止收受非亲好友礼金、礼品;控制丧事宴席人数在100人以内,酒店办酒餐标在1000元以内等相关规定。除非是有其他人员举报,不然即使配备专门的检查力量,也无法做到全程监督,仅靠操办人员自觉。

(四)供群众集中办酒的场地资源缺乏。渔农村百姓有习俗、有禁忌,习惯丧事和喜事一定要分开办,因此对集中办酒场地的建设要求高。据初步了解,全县所有行政村中容纳10桌以上集中办酒的并不多,很多是依靠老年活动中心的场地和资源,硬件设施差,群众都不愿意接受。新建家宴中心共享性不强,且牵扯大量资金,乡风文明工作经费未做专门安排,家宴中心建设推进难度大。

三、下步工作安排与建议

(一)完善工作领导机制。调整全县开展移风易俗、推进丧事简办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常委宣传部长和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属有关单位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召开全县移风易俗工作推进会,督促工作落实。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分别制定工作方案,定期听取乡镇工作汇报,研究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属有关单位、乡镇年底综合考核,采取平时检查和年终调研检查相结合的办法,排出位次,树立典范。同时,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把开展此项工作纳入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重要考核指标,赋予较高分值,加大考核力度。

(三)建立宣传引导机制。利用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新媒体,广泛宣传开展移风易俗,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相关规定,对先进经验、先进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在党员干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中广泛开展教育引导活动,要求这一群体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模范遵守有关纪律和要求。在工作开展中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发动群众参与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列入村规民约,通过公开栏、宣传册、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引导群众树立移风易俗、乡风文明新风尚。在乡镇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生动活泼的社会宣传和文艺宣传。

(四)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联合县新闻传媒中心,加大对婚丧喜庆事宜中大操大办、陈规陋习等活动的曝光,形成警示教育效应。督促乡镇加强对各村红白理事会的监督,全力推行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制度,在每个社区(村)设立移风易俗重大事务公示栏,重点公示红白理事会组成人员、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喜庆事宜办理情况等内容。社区工作人员要做好婚丧喜庆事宜各项规定的传达,发动群众对婚丧喜庆事宜办理中的陈规陋习进行评议,用民间舆论的力量引导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丧葬中的扰民、阻碍交通、破坏环境卫生、噪音污染等行为,主管部门根据相关条例进行处罚。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3

为进一步加强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开展,激发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xx镇结合自身实际,组织xx个村(居)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

此次活动中xx镇把文明户评选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从三方面保障星级文明户评选的公平性、可行性、科学性和规范化:一是把创建文明村镇的各项任务纳入星级文明户创建内容,对十颗星创建标准进行细化、量化,统一了星级文明户评选方案、申报表格、申报要求等;二是积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评星结果由群众说了算,把民主推选、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贯穿到“评星”全过程;三是按照镇、村二级分别建立星级文明户档案,将其文明户家庭成员情况、经济状况、家风建设情况等详细登记,并征集参与评选的家庭对文明创建的建议和意见,以及文明户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微需求”,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

在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的持续推进中,很快xx掀起了一股“追星”热。“星级文明户”点燃了乡风文明的星星之火,燎起了家风好、民风淳、清风正的文明之原。“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的开展有效促进了群众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打造“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为破除陈规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xx镇从宣传教化、完善机制、村规民约、诚信惩戒、等方面出“新招”,持续发力,打出“组合拳”,推动移风易俗向纵深发展新动向。

一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xx镇以“一约四会”为抓手,各村居积极落实“一约四会”各项工作,推动“一约四会”制度上墙,深入开展“一约四会”宣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xx镇积极促成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帮助各村居建立红白理事会,让有威望的乡贤名人、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同时,采集广大群众意见,各村商讨确定本村标准,制定具有本村特色,符合本村民情,涵盖群众文明诉求的村规民约;通过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明确农村红白事参照标准,引导村民自觉遵守和维护村规民约,将清风正气融入村规民约,使文明精神在村庄落地生根。建章立制,经常性组织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文明新风活动,并建立“一约四会”工作台账和会议记录,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促进“一约四会”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是加强宣传、倡议以正风俗。xx镇组织志愿者入村进行宣传劝导并发放宣传资料,在各村居宣传栏张贴倡议书,利用村部电子屏滚动播放移风易俗宣传标语,绘制移风易俗文化墙,在村落围墙上绘制移风易俗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积极宣传村规民约、勤俭节约、文明新风。号召村民摒弃陋习,改变落后风俗习惯,执行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文明行为,营造风清气正、文明节俭氛围。

三是精神文化的涵育,树立正确价值观。移风易俗,表面上是改变行为习惯,实质上是改变价值观念。移风易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以“因其俗、简其礼”代替“变其礼、革其俗”。xx镇选准撬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发挥良性引导和理性“推手”作用,开展推进“婚庆事宜新办,丧葬礼俗俭办”文体活动,利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来吸引、教化、引导广大居民自觉树立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挖掘和倡导优良家德、家规、家训、家谱,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崇高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来要求自己,以文明祝贺,简约仪式代替大摆酒席、重金繁礼,达到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的目的。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4

很高兴今天来到了  村,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移风易俗-从我开始》,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移风易俗,其中风俗是指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沿革下来的风气、礼节、习惯等的总和,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感到骄傲的地方,在长期的发展中,我们形成的不同于其他地区和人民的风气、礼节、习惯。那么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风俗习惯呢?请这位大姐说说。比如,我们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清明节祭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俗。移和易就是改变,丢弃,扔掉的意思,那么我们的习俗中是否需要改变的呢?答案是要的,为什么要呢?因为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习俗中有一些是封建陋习,是不符合现代社区发展需要的,对于这部分我们就要改变它,甚至丢弃它,那些习俗是要改变的呢?大家想想,你觉的那些习俗需要改变?

在我们中国传统的婚丧嫁娶礼仪中,大家想想有那些?在婚嫁礼仪中,在结婚前,男方需要到女方去下聘礼,以感谢女方父母辛苦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现在要嫁到男方家生活了,向他们表示一种感谢,聘礼多少都只是一种形式。但到了现在,聘礼成为了一个家庭的负担,高昂的礼金让很多的男性青年成为了光棍,在座的各位,你们的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一定有,是吧。目前,我国拥有3000万的光棍,这3000人找不老婆,将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这就是陋习,我们要改变它,在这,大家要注意的是,我说的陋习是指高昂的礼金是陋习,不是说我们传统的嫁娶礼仪中下聘习俗是陋习,很多的习俗只要掌握一个度,我认为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我们还是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的。除了高昂的礼金之外大家想想还有什么陋习。

在丧葬礼仪中有吗?请这位大哥说说?大家都知道,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了,我们需要办一次白喜事,请亲朋好友过来,对去世之人表示一种哀思。但是现在很多作为子女的,在自己的父母去世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孝心,将父母的葬礼办的十分的隆重,大操大办,半个三天三夜,甚至请戏班来唱大戏,据我所知,在我们泰和好像还没有请戏班唱戏的事情,但在丰城县,就有这样的情况,我认为,长辈去世了,应该是一件悲伤的事情,而将他们的葬礼办的风光,这既是一种浪费同时也并不一定体现的就是孝心。在坐的有一些年级大的叔叔阿姨,我想问一下你们,作为父母,你想你的子女是在生前孝顺你们还是在你们百年之后将你们风光大葬呢?我想答案很明显,都希望生前子女对我们好是吧!所以说,死后葬礼是否风光并不是孝心的一种体现。这呢,也是一种陋习了。除此之外,在我们泰和,在丧礼方面有这样的一种风俗,就是做生墓,人还在世,就将死后的安葬之地就安排好了,并且将墓地修建的非常的豪华,这样以来,需要花个五六万,甚至上十万修建,这及耗费人力、物力,又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土地资源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我们的居民面积在逐渐的减少,所以为了我们子孙后代,我们现在推行的是绿色殡葬。在这,我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县为了加大绿色殡葬的力度,从2018年5月1日起,免费为大家接尸,免费普通火化,免费提供普通骨灰盒,免费短期存放骨灰盒等业务,进一步推动我县绿色殡葬。这也是我们移风易俗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移风易俗的内容很多,刚才我只是简单的和大家说了一下,什么是移风易俗。归纳有一下几个方面:

1、 提倡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

2、 提倡新式婚姻,反对高价彩礼

3、 提倡健康娱乐,反对黄、毒、赌

4、 提倡艰苦奋斗,反对铺张浪费

5、 提倡邻里和睦,反对拉帮结派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5

“寒衣节”文明祭扫工作总结

 农历十月一日,是上坟烧纸给冥人送礼的迷信日子,居民按习俗又要焚烧纸钱,既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又对空气造成污染。社区以“文明祭祀、平安十一”为主题,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引导居民树立文明祭祀移风易俗新风尚,做了一定的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是社区高度重视,把组织开展“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主题活动纳入创建文明社区主题教育内容,召开社区两委会成员研究讨论了本社区清明宣传活动方案,要求社区党员、社区居民楼长积极分子带头过一个“文明祭扫、低碳清明”的节日,以引领身边群众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为构建平安和谐文明的社区环境添砖加瓦。

    二是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在社区主要通道的宣传栏张贴宣传彩页,专题宣传移风易俗、文明祭扫;在社区主要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向居民发放文明祭扫宣传单,提醒社区居民减少或者不烧冥币,摒除封建迷信思想,在社区内形成人人自觉遵守规定,争做文明市民的风气。宣传期间共悬挂横幅1条,张贴宣传彩页15张,发放宣传单50余张,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倡导居民用文明的方式缅怀逝去的亲人。

三是自在11月1日至3日,每天晚7点至10点,安排社区主任和志愿者佩带治安巡逻袖标和移风易俗劝导员的胸卡,共30人次在辖区常州道与红星路交口、丹阳道与红星路交口和真理道与红星路交口,卫国里平房真理道边道进行巡逻劝导。在劝导过程中有的居民不理解开口就骂,有的还故意在志愿者身旁焚烧冥币,经过劝导和耐心解释最后得到了居民得理解和支持。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

以“文明祭扫、生态殡葬”为主题,认真贯彻中央两办《意见》、省两办《实施意见》和市、县两办《通知》精神,充分发挥清明祭扫服务保障工作对于推进殡葬改革的积极作用,加快推进惠民殡葬,倡导移风易俗,强化行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实现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内容

(一)全面统筹部署,强化责任意识。各镇民政办、各殡葬服务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清明节祭扫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有序。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以及省、市两级民政部门《关于做好文明祭扫平安清明相关工作通知》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全保障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统筹安排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与公安、消防、交通、林业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安全保障,全面实现“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要制定完善清明祭扫应急保障预案,明确关键岗位、重点时段和重要场所的安全管控责任,严格落实应急值守、重特大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有效地处理好各种突发性事件。建立完善清明祭扫应急救助制度,根据需要在重点祭扫服务场所设立应急救助临时服务点,及时为陷入临时性困境的祭扫群众提供应急性救助服务。

2、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和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办发电〔2015〕1号)和民政部《通知》精神,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通过自查、督查和第三方排查等方式,在清明节前对所有殡葬服务单位全面开展祭扫问题隐患大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有效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排查的重点是:群众集中祭祀场所的建筑设施及环境(包括在建工程、岩坡、堡坎、护栏等)、群众集散场地(道路)、车辆管理、交通管理、电器电路使用、易燃物品存放、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器具配备等。要加强殡葬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以规范化操作、规范化管理为抓手,确保殡葬设施、设备的安全运行。要针对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各镇民政办和殡葬服务单位的负责同志要深入一线督导检查,确保清明祭扫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对安全隐患大排查中组织不力、整改不到位或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重点防范拥堵踩踏和火灾事故。深刻吸取上海“12.31”踩踏事件教训,协调有关部门提前确定群众祭扫交通疏导方案,适时公布交通拥堵状况,有效引导群众错峰祭扫,防止出现祭扫群众拥堵滞留情况。特别加强殡仪馆、公墓等祭扫群众密集区域的安全防控,做好巡逻值守和人流疏散工作,必要时采取分流或限流措施,严防拥堵踩踏事故发生。要加强对祭扫服务场所的火源管控,强化防火工作措施,尽量消除燃放烟花爆竹等祭祀陋习,设置禁放标识,落实专人负责。不得在林区、景区等禁火区域焚烧纸钱、燃放鞭炮,配合有关部门加大野外祭扫用火巡查力度,防止因祭扫引发火灾事故。

(二)倡导移风易俗,推行生态文明。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意见》、省两办《实施意见》和市、县两办《通知》精神,全面推行文明低碳祭扫,切实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逐步引导群众接受文明低碳祭扫观念。要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推行低碳文明的祭扫方式,不断开辟和完善网络祭奠平台,开展“鲜花换纸钱”、“时空信箱”“思念墙”等活动,尽量为群众创造文明低碳祭扫的便利条件,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逐步使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引导群众度过现代文明的清明节。要加强清明祭扫管理,加强对烧纸钱、焚祭品等不文明祭扫行为的管控,坚决抵制祭扫过程中的封建迷信活动,创造文明低碳祭扫的良好社会环境。同时,要培育推广广受群众认可和欢迎的生态节地葬法,大力倡导绿色殡葬。

(三)强化殡葬服务,推进行风建设。3月15日至4月15日期间,全县在清明节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优质服务月活动。强化服务保障,推进行风建设,努力为祭扫群众提供优质便民服务,不断增强广大群众对殡葬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将殡葬行风建设与清明节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促进,在优质文明、公平诚信、清正廉洁、生态惠民等方面下功夫,努力纠正殡葬行业不正之风。要根据省厅制定下发的殡葬《遂心工程》细则,结合“庸懒散浮拖”专项整治活动,强化祭扫服务保障力量,适时延长祭扫服务时间,积极为群众祭扫创造便利条件,努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不断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四)主动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根据民政部、省厅统一部署,县民政局决定3月15日至4月15日,在全县开展“文明祭扫,生态安葬”主题宣传月活动。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社会关注殡葬工作的有利时机,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宣传活动。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文明祭扫宣传基地或公益生态安葬示范点,通过举行“文明祭扫仪式”“集体公祭”“集中生态安葬”等活动,大力宣传文明低碳祭扫,广泛宣传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大力推行树葬、花葬、骨灰撒散等节地生态的骨灰处理方式,在土葬改革区积极倡导深埋不留坟头,有效提高节地生态安葬率。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作用,有效增强主题宣传月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掀起殡葬改革宣传的新高潮。同时,要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开展“清明走基层”活动,充分挖掘和宣传基层殡葬职工中的感人事例,大力宣传基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先进典型,真实展现殡葬行业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同。积极为媒体采访提供便利条件,在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中增加舆情监测和宣传工作内容,对媒体曝光的问题第一时间反应,坚持以事实为准绳,以法律为依据,及时公布调查处理结果,回应媒体和社会关切。

三、具体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确保组织到位。结合我县清明节祭扫实际,全县从3月15日开始启动清明节期间应急预案,县民政局成立2015年清明节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具体负责指导各镇、殡仪馆、万福公墓清明节工作,掌握工作动态,汇总各地情况,上报紧急事态。各镇、县殡仪馆、万福公墓要成立相应办公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人。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7

一、深入调研摸底子

Xx镇地处深山区,信息、交通闭塞,村民受传统习惯影响,大操大办办理红白事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有一些低俗恶俗的表演以及封建迷信等不文明现象。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大操大办婚丧礼俗现象并不是个例,在广大农村具有普遍性。究其原因:一是“面子”心理,别人家大肆张罗婚丧嫁娶事宜,自己家不办担心亲戚、邻家笑话;二是攀比意识,不论红白事,都要争脸面、讲排场、比阔气;三是专门引导和服务机构的缺失,很多村民并不愿意大操大办,但是没有人出来组织、出来要求;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文明乡风缺失。如果不移风易俗,由此引发出的酒风盛行、口角矛盾、打架斗殴等现象,不但会成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绊脚石,而且会影响群众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为此,Xx镇党委、政府结合Xx市“文明素质提升年”活动和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指示精神,引导各行政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以“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真正解决群众“不想办而又不得不办”的难题。

二、宣传发动建组织

我们成立红白理事会的想法得到了市民政局的充分肯定。一是举办专题培训,全镇30个村的支书、村长全覆盖,下发了红白理事会职责与章程,强调了成立红白理事会的重要意义,要求各村召开群众代表会议成立由村干部、新乡贤参与的红白理事会。二是按照政府主导、各行政村自治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镇30个行政村选举出红白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设立专门联络员,根据各自情况制定具体的办理标准、流程,并将红白理事会成员名单、制度及章程在全村张榜公示,全体村民在红白理事会的统一领导下遵照执行。三是结合市文明委《关于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指导意见》和全镇实际,出台了《Xx镇在“第一书记”派驻村推进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实施方案》,并实行红白理事会领导包区、机关干部包村制度,将11个“第一书记”派驻村打造成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示范村,并对工作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为全镇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会全面铺开奠定良好基础。

三、细化量化明规定

在Xx镇各村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暂行规定中,重点明确了红白事的办理程序、办理要求,力求细化量化。一是从严推进丧事简办。村民家中有丧事的,主家要第一时间告知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派人向主家吊唁,告知办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监督执行。要求一切从简,提倡厚养薄葬(花费总额不超过3500元)。取消回赠的毛巾,限制烟酒,严禁吹唢呐、搞演出;减少纸扎品数量;酒席一律改成大烩菜等。此外,各村还统一置办了丧事办理用具。规定出台后,虽然群众非常欢迎,但还都处于观望状态。但在曾庄村红白理事会办理第一场白事后,群众看到花费比以往减少了1万余元,心服口服,纷纷按规定执行。二是大力倡导喜事新办。明确了“六提倡、六反对”标准:提倡简约定亲,反对盲目攀比;提倡举办一次婚礼仪式,反对重复浪费;提倡新式婚礼,反对豪华婚礼;提倡 “礼轻情重”,反对高额礼金;提倡环保婚礼,反对乱贴红纸和大量燃放鞭炮;提倡低碳迎亲,反对豪华车队。三是修订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纳入“小宪法”。为让红白理事会工作有依据、村民红白事简办有底气、少数盲目攀比者无借口,各村都召开村民大会,重新修订《村规民约》,把简办事宜纳入其中,有了“小宪法”的支持,保证了红白事简办始终如一坚持下去,形成移风易俗的新风尚。

四、严格执行保落实

我镇一是强化宣传,要求各村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安排部署,与每家每户签订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承诺书;同时将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的暂行规定制成喷绘,在各村人口密集场所进行公开宣传,真正做到家喻户晓。二是严格处罚。明确了处罚措施,若有村民不按规定执行将取消该村民所享有的一切福利待遇和救灾救济。三是干部带头。规定执行过程中,要求村在外工作人员、村组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发挥表率作用,带动全体村民都按规定办理。2018年12月18日,桥沟村李世法去世,终年85岁。子孙中多有在外工作及经商人员,他们对是否按丧事简办争执不下,这时桥沟村红白理事会出现了,会长苗荣政带领理事会成员领着他们重新学习了镇村两级关于文明节俭办丧事的规定,说明了理事会对村里丧事简办家庭的帮助措施以及不按规定办丧事的处罚办法。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他们放弃了请吹手、放烟火、大办酒席等铺张做法。整个丧事比他们原来计划节约了近2万元。桥沟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以来,共为村民节约25万余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五、以点带面思发展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Xx镇以文明节俭办理红白事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全镇各村建设了“村史文化长廊”,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开展了“陪伴父母来义诊”、“好媳妇、好婆婆”评选等孝老爱亲活动,同时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评选、移风易俗道德讲堂、成立法律帮扶中心等等。一系列活动使得Xx镇风清气正,说闲话的少了,不孝敬老人、不和睦邻里的少了,思发展、想发展、比发展的多了,如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成了广大村民共同的目标和心愿。移风易俗工作也由原来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到现在已成为一种习惯,群众的思想已从过去的讲排场、比气派,到现在的比文化、比家风,文明习俗观念在大峪已渗透人心。截至目前,Xx镇各村红白理事共为全镇群众节约200余万元,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各位领导,朋友们,Xx镇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移风易俗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与兄弟地市相比,还存在着些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坚决破除陈规陋俗,为Xx镇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文化阵地。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篇8

关键词:请客送礼;社会风俗;治理

请客送礼是我国礼尚往来、联系人情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与社会迅速变迁,原为联系人情的请客送礼,已经超出了其良性的社会功能,在X县,请客送礼逐渐演化为名目繁多、高频率、厚礼金的敛财手段,广大居民不堪重负,这不仅不利于构建真诚、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使农村经济畸形发展。“为政之要,辨风正俗最其上也”,因此,请客送礼风亟待治理。

一、治理理论概述

治理理论诞生于福利国家危机、大西洋福特主义、国家转型、全球化和地方化的大背景之下,突破传统行政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主张,强调政府、非政府组织与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提供范围多元的公共服务,运用多种治理工具所建立起来的一套追求效率与价值的上下互动协调机制。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森瑙认为,治理是在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它有如下几个特征:(1)治理主体多元。治理主体不再是单一的政府,而是包括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在内的广泛主体构成的行动者集团,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多元主体共同治理,政府与多元社会主体合作,政府不再是唯一的管理者,而是扮演协调和控制的角色。(2)政府与社会的界限开始模糊,复杂的网络关系使得管理的责任边界模糊。(3)治理工具多元。治理的工具不再局限于政府所使用的治理工具,而是延伸到多元主体下的治理工具,治理工具更加多元化。(4)治理视角多元。治理不再将视角局限于政府所关注的领域,而是将视角延伸至更加广阔的范围。(5)治理是一种协调、互动机制,主张上下互动,多元参与。

二、X县治理机制

(一)制度化、规范化的约束机制

规范作为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公民个体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供保障,为公民与社会互动过程提供行为准则。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和形成的治理效果不同,以往对社会风俗的管理大都停留在非正式规则的层面上,这种治理方式对治理对象的约束力不足。红白喜事的礼尚往来原本是活跃邻里氛围增进彼此感情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请客送礼却变得名目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礼金数额越来越大,民风不淳、人情关系恶化、社会经济畸形发展。

为保证社会秩序的有序化,一方面,要将社会规范进行固化,使之形成一个健全的规范体系。X县在2015年先后颁发《进一步深入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和借机敛财不正之风的通知》和《深入治理城乡居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通知》,对请客送礼风进行具体、明确的规范,下大力气整治,形成了长效机制,并带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取得了较好治理效果。另一方面,发挥制度的规范作用,培育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制度建设与创新。X县积极建立申报制度,即要举行请客送礼事宜的须先申报,获批后方才能举行。

(二)文化的形塑能力

文化影着一定地域内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对于引导人们的道德规范有着深刻的影响力,韦伯认为中国人的集体观念建立在血缘共同体的基础之上,现代化的发展使得人们之间的集体观念建立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之上,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歪曲原本的人情交往,社会风俗成为逐利的工具。因此,地方政府加强对本县的文化治理,促进文化氛围的整合。X县政府的相关文件出台后,主要工作便是宣传,在人民群体内达成共识,以取得人民的支持和配合,方便以后的争执工作的具体开展。其形式主要有:通过宣传车巡回宣读相关文件、在墙上张贴相关文件活动等,通过这样一些形式加大宣传,警示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抵制违规请客送礼的不良风气。

(三)违规惩罚的相关机制

“边缘违规”指的是处于违规边缘的行为,是介于违规犯罪与廉洁之间的灰色地带。若任由其发展不加以约束制约,则会诱发违反规定、违法犯罪的行为,给社会之风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边缘违规”是不正之风的前奏,因此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预防,就要将“边缘违规”扼杀在摇篮中。因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请客送礼需要报送单位审批,故在之初,单位与个人两方就有一个交涉,若发现违规操办,单位领导会及时找到个人,进行说服教育,劝诫其停止请客送礼活动。在民间,主要是违规操办个人所对应的居委会或村委会相关领导对其进行说服教育。因涉及主体多元,要针对违反规定的主体和程度做出具体、明确的惩罚标准。

(四)公民监督机制

监督贵在发现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对症下药、根治问题。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改进作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持之以恒。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一方面要有相关的法规支撑,使得公民监督有据可循。另一方面,提供公民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渠道。X县《深入治理城乡居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公民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中的要积极参与。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都是发生在群众之间的事情,在治理的过程中,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则会对预防和惩治不正之风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为此,X县纠风办设立了举报箱和监督举报电话,一旦有人发现违规大操大办,都可向纠风办举报,相关人员去核实,发现确实违规的当场处理。这一举措发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同时也使想违规操办之人难以顺利进行相关活动,加强了治理效果。

三、治理困境

(一)居民参与不足

按照契约论的逻辑,政府是由公民订约创制的,其政策输出也必定出自民意,符合民众利益诉求,因此,现代政府也叫民意政府。在民意政府下,政策的输出不能仅靠行政长官的一人之志,一般政策输出至少要获得政策对象的理解方能有效推行,尤其是在移风易俗的政策领域,其治理更需要得到公民的普遍支持和参与。请客送礼风在我国源远流长,蕴含其背后的人情联系与往来已经融入人的心理之中,这一自古以来被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现在却要受到各种规范制约,其阻力必然巨大。尤其是在措施推行之初,一些居民难以理解,这就使得这种风俗的治理遭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在X县,在当地出台相关要求之后,一些违规大操大办的居民便选择在熟悉而隐蔽的地点,或者干脆到邻县去,以求躲避惩罚,给请客送礼风的治理无疑加大了难度。

(二)边界治理困难

费孝通指出,中国乡土社会乃是一“差序格局”,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中心,就像石子投入水中,以此散发出波纹圈,这些不同的波纹圈的交织形成了中国乡土社会特有的差序格局网络。在县域边界的居民仍是如此。他们的人际关系网并不因行政边界的划分而止,在这一差序格局之中,县域边界地区许多人的人情网络都牵涉到邻县的居民,在请客送礼上,他们既要承受邻县的人情重担,又要遵守县域法规,输入长期难以弥补输出,这就使得他们相对于县域中心地区的居民,压力更大。自然,在边界的许多居民,一方面,受邻县请客送礼风之累也会大操大办,另一方面,其地理特征也有助于他们规避相关惩罚措施。显然,治理请客送礼风的治理有它的行政边界,请客送礼风却没有这样的边界限制。这是治理范围所必然遭遇的边界治理困境。

(三)行政强制的法理依据缺失

我们知道,现代政府是按照公意行动的,政府出现之必要性之一就是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事情,因此政府的行为被限定在公共领域,而请客送礼被更多地认为是私人领域的事情,政府不得侵犯私人领域,因此,政府对社会风俗的介入,更多的是采取说服教育的手段,然而,移风易俗要想收到较为良好的治理效果,光靠模范带头和说服教育肯定行不通,因此不免要采取相关强制措施。然而强制措施除了对相关党员干部要硬性约束外,对一般民众,却是不具合法性的,因为民众不违法即不强制。政府的强制措施并没有上位法的支撑,其法理依据相对缺失。在这里便陷入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要采取强制措施才能达到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法律的精神又要求不能对不违法的公民采取强制措施。该县在处理这一问题上,用了一个很明智的方法,即在公民理解与支持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建立相关村规民约,自作承诺,然后有政府监督执行。

四、优化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宣传

一项政策要想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需要政策的有效执行,尤其是在社会风俗治理领域,因为社会风俗在民间积习良久,潜移默化而逐渐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改变。减少政策阻力,离不开居民的普遍理解与支持,移风易俗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宣传在这其中应始终保持应有的力度,一方面要丰富宣传手段,不仅要利用巡逻车在大街小巷进行广播宣传,并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张贴通知,村委会在各户村民门前张贴通知,还要积极组织座谈会、动员会、签名大会,同时,对相关典型案件利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以形成良好的政策氛围;另一方面也要优化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应尽可能贴合当地民情,语言简短、通俗易懂,必要的时候可以组织居民学习相关内容,以求在整个县域范围内得到居民的广泛理解和支持,这样方能有效地推进请客送礼风的治理。

(二)加大执法力度,促进长期治理

我国古代也有治理社会风俗的例子,从其经验来看,整饬结果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某些官吏在执行政策过程中,为了从中获利而忽视对陋俗的整治;或者对盛行而又难以移易的陋俗予以妥协,所以其政策难以在各地贯彻始终。因此,在移风易俗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执法部门应加强巡查,从严治理,构建有效的责任机制,强化县乡各级主体的责任意识,让违规的大操大办无处躲避,同时,应适时地对执法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并且构建有效的监督机制,以保障执法人员能够公正严明地执法,另一方面要保障治理的长期性,移风易俗是一项长久的事业,短期的治理往往只能达到刹止的效果,一旦这样的治理终止,陋习轻易便能复苏,因此,请客送礼风的治理一定要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化,以形成长效的治理机制,这样才能最终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

(三)促进公民参与

移风易俗牵涉到每一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其治理尤其需要公民的参与。X县应积极动员县域居民,一方面获得居民的理解与支持,在这其中,不仅要形成相互监督、共同抵制的治理网络,还要在更大的范围上形成居民的共同行动,方能刹住请客送礼之风;另一方面,公民的广泛参与也有助于提升政府行为的合法性,我们知道针对社会风俗领域的行政强制措施是相对缺乏法理依据的,这就需要公民之间达成有效共识,促进契约的达成,由政府监督执行。因此,应积极建立村规民约的约束机制。从名义上看,村规民约是民众的自觉行为,是民众自由意志的体现,是民众自愿做出的承诺,在精神上或原则上,相当于法律的制定,因此,如果个人出现了违法村规民约的行为,就要接受自己曾承诺过的罚,这样的处罚需要政府来执行,在政府看来,这只不过是遵从了民众自己的志愿而已,没有对民众人权的侵犯。政府这时的行为是具有合法性的,或者说是正当的,因为广义上得合法性不仅指合乎法律的程度,从根本上来说是指合乎人民志愿的程度,即正当性。强制措施与法律依据的背离是社会风俗治理过程中会不可避免遭遇的困难,从历史经验来看,多数情况下,会采取强制措施,来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其中,部分会冠以合法性的名头,部分不成文地进行操作。“适度的强制行政是保证政府行政过程顺利的手段,但过度的强制行政是对政府权威的滥用,在一定程度上却会影响政府权威的合法性,给政府的公信力带来负面影响”,结果反而会造成民众的反感和抵触。因此,地方上在采取强制措施时,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即限定在人民合意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杰瑞・斯托克.地方治理研究:范式、理论与启示[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2]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89.

[3]奥斯特罗姆,埃莉诺、罗伊・加德纳、詹姆斯・沃克.规则、博弈与公共池塘资源[M].王巧玲、任睿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39.

[4]刘新梅.政府权威的合法性与强制行政[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7(5).

[5]申育林.关于农村风俗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2.

上一篇:约谈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清产核资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