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演讲稿范文

时间:2023-10-02 18:44:00

移风易俗演讲稿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1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每个家庭的家风和家训都是各不相同的。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它就像春风吹人、下雨淋人一般滋润、影响着人们。共同阅读家风的演讲稿5分钟,请您阅读!

家风的演讲稿1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

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家风的演讲稿2我的曾祖父是私塾先生,靠教学生为生;祖父在其影响下,博览群书,并组织乡村戏班子,年节进行表演,踩高跷、耍龙灯,玩的不亦乐乎!受长辈的影响,全家都勤于读书,多思善问,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

父亲自幼对我们姐弟三人严格要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熟读古典书籍,研习怎样为人处世,为今后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锻炼,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通过养生气功及太极的修炼,保证了健康的体魄,有了为理想奋斗的基石,就能开创出一番事业。在良好文化氛围的熏陶下,我们三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对工作精益求精,完善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尽自己微薄之力,通过优质的服务,让人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既干好了工作,又升华了自我,何乐而不为!

父亲虽然对刘浩川视为掌上明珠,但也从不对他进行溺爱;而是,循循善诱,顺其自然,根据他的天赋本性进行教育培养,让他度过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在完成正常的学业任务外,注重智力的开发,自身的性格培养,良好的交际习惯,坚强独立的处事风格,顽强上进的处理能力。文能安邦治国,武能平定天下,德智美体劳全面发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通过观察,留心她的爱好特长,着重加以培养。喜欢画画,给他报了美术班;平时,跟着爷爷练习毛笔字,临摹字帖;喜欢小动物,让他喂养小鱼和鹦鹉,培养他的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提升爱心,享受生活。多让他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改善合群乐群能力;去邻居家串门,提前告诉父母上谁家去玩,大体多长时间,让父母心里有数,以免找不到;在别人家做到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开阔眼界,了解差异,养成良好的为人处世习惯,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

学习之外,我教给他如恰当使用电脑。让他适量的接触网络,阅读网上的奇闻异事,感受世界的大好河山,产生去旅游冲动,并付诸行动,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增加阅历。玩点小游戏,看点流行的动画片,与同学有共同的语言、爱好,有交流,共同提高,一块进步!熟练掌握上网的技巧,合理的分配时间;既不痴迷,又有所精通。在日新月异的网络中探索,有所追求,力求完美。

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缺点。我们要让孩子去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放大孩子的优点,尽力缩小差距。刘浩川平时有粗心大意的习惯,不愿意自己检查作业。我就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去引导他,让他静下心来,注重细节,审题严谨,开拓思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父母,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宽容体谅的爱心,不急不躁,细加雕琢,有持之以恒,金石为开的诚心,虽然,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但也要分场合,适量适度。既不能让孩子飘飘然,也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要有前进的动力,又要有一定的压力。

同时,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生活能力。带着刘浩川去父母工作的地方进行参观,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正确的对待工作与收入,理解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给他一定的零花钱,让他全权处理,控制花钱的冲动,量入为出,细水长流;干点家务,予以适当的奖励,多劳多得,让他懂得如何开源节流。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明天。家校携手,齐抓共管,让孩子秉承优良家风,感受学校的精心培育,养成浩然之气,在快乐中健康成长,早日成才!

家风的演讲稿3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家风的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长辈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少惹事。

有一回,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学习用品,妈妈走出店门后数了数营业员的找零,发现多找了五元,便拿着钱回到柜台,对着营业员说:“不好意思,你钱找错了。”而营业员则是一脸不耐烦地说道:“离柜后一概不负责任。”妈妈却一点也不恼,道:“你多找了五块钱。”这时营业员惭愧地接过了钱,放回了收银机里。妈妈虽然没有告诉我要诚实的道理,但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时常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周末,我都用空余时间帮他们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煮饭,扫地,拖地之类的活。我的孝顺都是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的。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现在还记得爷爷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轮流守夜。外公住院时,妈妈也是到处跑医院。我孝顺都是因为他们。

节俭也是很重要的。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而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就像我需要买学习用品或者是课外书时,妈妈总是给我足够的钱,让我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我看见同学们新买的玩具时,我很羡慕,希望自己也有。但妈妈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好多东西了。别和同学们比吃穿玩,要比比学习成绩。

爸爸妈妈还教育我要珍惜时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无情,他每天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不留下一点点的痕迹。所以我要好好珍惜时间,每天安排好合理的时间。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爸爸妈妈给我留下了这么多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努力的地让我的家风世世代代传承发扬下去。

家风的演讲稿5大家好!

顾名思义,家风是指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而优秀的家风是由和谐充实的家庭生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构成的。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以见家风的重要性了。

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也影响我们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这种无言的教育,是打造一个人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的最重要因素。

北宋文学家司马光,身居丞相高位,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他却从不忘教育子孙这个重任,面对富足无忧的家境,他写下《训俭示康》一文,警示儿孙,反复要求儿孙们恪守俭朴,抵制奢靡。正是在这种严谨优秀的家风下,他的子孙没有沉迷,没有颓废,反而拥有了一种全新的动力面对生活。他的儿子司马康俭朴自律,后官至校书郎,博古通今,亦为一代文豪,为司马家庭创造了新的辉煌。

家风无关贫富,无关知识,重要的是整个家庭的德行修养,家风好,文盲也能造就优秀子孙,家风差,金山也会被蛀空,所以,良好的家风才是家族振兴的活力源泉。

对于构建和谐家风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家庭成员要理智,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2、要与父母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要尊敬老人,关心老人;

3、要开朗,乐观,与邻里和睦相处,关心和帮助邻居;

4、热心待人,团结友爱,要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

同学们,我们正处于朝气蓬勃的美好年华,我们身上肩负家族、乃至国家的希望与期待,所以,我们应当继承,发扬优秀家风,严于律己,不断进取。让优秀家风传承千古,让我们勇敢前行。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2

端午节习俗的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系五彩线......听到这些习俗,大家猜到我说的是什么节日了吗?对,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名重午节、五月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端午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重视。20xx年5月20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一起,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9月30日,这个节日又人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因此端午节表达了人民驱邪避恶,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愿望。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各种传说,更增添了它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缅怀吴国大将军伍子胥,还是悼念孝女曹娥和鉴湖女侠秋瑾,都表现出孝敬长辈、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紧密贴合。

其中最广为传颂的当数伟大的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的故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追随故国的脚步,他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种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以及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的灵魂。

心系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记他。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争先恐后地划船去拯救,于是才有振奋人心的端午赛龙舟的民俗;人们将饭团、鸡蛋投入江里,以免江里的鱼鳖伤及屈原的遗体,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吃粽子的民俗。

我们今天过传统节日,根本意义在于对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强劲的历史记忆。尊重历史,牢记过去,社会才能正道前进。这才是端午节对当今社会真正的意义所在。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庆祝传统节日不仅是延续一种风俗习惯,更是对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端午节习俗的演讲稿2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3

在老年人年轻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双手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范本,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1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_年级_班的___。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在这秋风送爽、瓜果飘香的日子,我们迎来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古代思想家孔子说:做子女的能活下来,是因为有父母的养育;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老人,还要尊敬社会上所有的老人。古往今来,我们有许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孟宗哭竹生笋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润人胸襟的故事。

在这一天里,每户人家都应该陪家里的老人们一起到郊外走走,陪老人聊天玩乐,送上老人喜欢的礼物等。同学们,你是否陪自己的爷爷奶奶到外面玩过呢?有没有为他们梳梳头、捶捶背、洗洗脚呢?有没有帮助过别人的爷爷奶奶?有没有在公交车上为老年人让座?我们渐渐长大着,也在渐渐懂事,我们应该为老人们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下面,我在这向全校同学发出如下倡议:

1、和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准备一些可口的饭菜。

2、做一两件让老人高兴的事,比如帮爷爷、奶奶捶捶背,帮他们洗洗脚,或和他们一起唱支歌等。

3、常常和家里的老人一起散散步,陪他们聊聊天。

4、在学校要做一名尊师守纪、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在家里要做一名尊老爱幼、体贴父母的好孩子;在社会要做一名明礼诚信、爱国守法的好公民。

最后,在重阳节到来之际,我们祝愿普天下的老人们健康长寿,平平安安!我们衷心的希望“敬老、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世代相传,永放光彩!

谢谢大家!

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2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不少同学都知道,__是农历九月初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为什么叫重阳?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又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因此重阳佳节,寓意深远,所以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据说重阳节从汉朝初就有了。东汉时期,民间在这一天又有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以后到了唐朝,文人墨客们写了很多登高诗,其中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而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经很普遍。因为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今天的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年,我国把每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人节。

老师们、同学们!普天之下的每一位慈母严父,都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当岁月的痕迹悄悄爬上那娇美的容颜,当山一样伟岸挺拔的腰身渐渐佝偻,当曾经火红的青春悄然离他们远去,他们却没有丝毫遗憾,没有任何抱怨。他们用那无私的奉献和深沉的爱心,抚育着我们成长,包容着我们的错误。我们的平安,我们的健康,我们的成功,我们的幸福,我们在人生之路上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绩,都包含着慈母严父那沉甸甸的爱!

可是,我们又给与了父母什么?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毫无保留地付出,却从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在这个重阳节,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些什么吗?来吧,用最朴素的方式献给父母一份孝心;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几句感恩的话语;举起你的手,为父母捶两下背、揉几下腰、洗一下脚;拿起你的相机,给父母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只要我们真心的做了,你就能得到一笔珍贵的财富!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见挫折与失败。但当我们将心平静下来与老人交谈一下时,你就会感到他们是如此的饱经沧桑,他们用自己一生的时间逐渐积累下来的经验是如此精辟。作为"过来人"他们用自己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他们以健康乐观的心态,自强不息的精神,表里如一的品质,超然脱俗的情操,坚忍不拔的意志,善良平和的为人,不畏艰难的勇气,勤俭节约的美德,激励着后人向前行进。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为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本分;作为公民,帮助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每一位学生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

老师们、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吧!关爱老人,始于足下;孝敬父母,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从心做起!

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3大家好!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老人的外表自然是沧桑的,但是,我却说,他们的心仍是鲜活的。正如刚出生的婴孩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一样,这些将走到生命尽头的老人,也需要我们奉献出温暖无私的爱来聊慰他们的垂垂老矣。老年人是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们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所以,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与我们关系最紧密的亲人,自然是我们的父母。父母已人到中年,眼里青春的火花熄灭了,点点白霜爬上鬓角,他们呕心沥血地把我们哺育长大,自己却濒临衰老的侵蚀,如果我们不拿出感恩的心和实际的行动回报他们,实在有昧于我们的良知。“鸦有反哺之恩,羊有跪乳之德”,敬爱自己的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名合格青少年,要把父母的大恩大德怀念于心:要听从父母的教诲,尽可能在精神上消除父母的痛苦和不安,为父母分忧解难;对父母要孝顺体贴,言辞温婉,不顶撞父母,遇事要与父母商量,即使受了委屈也要心平气和地解释,而不要以父母为敌;我们要刻苦学习,努力求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尽可能的少让父母为自己操心。

我们也要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老人年纪大了,难免腰酸背痛、走动不便,要耐心地给予特殊的照顾,可以同他们聊聊天,抚慰他们孤独的心,也可以陪他们散散步,一起欣赏美丽的风景。请谨记,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

请坚定不移地相信,爱能消融所有的坚冰,爱能播种希望的种子,请用满腔的热情和无限的博爱,扫除这世界上所有荒凉,请用知恩懂礼、孝老爱亲的精神风貌,给予这世界一个崭新的春天!

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4尊敬的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是中国的又一个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此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在去年重阳节作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调查:请问,你是否知道父母的生日?在_个小时内,有__人投票,其中回答“知道”的有__票占69.24%;“都不知道”的有__票占18.37%;“知道父母中一位”的有___票占12.39%。说实话,看了这些数据,实在是有些刺眼,实在令人担忧。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进一步倡导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尤其显得必要。有数据表明: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占全国人口的10%以上。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将达4亿,占全国人口的1/4。

“花无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老人。作为实验中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做他们的乖孙子。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慰藉。因此,我提议,每一位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天高云淡、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

愿所有老人都过上和我们一样幸福的生活!

我的九九重阳节国旗下讲话完毕。谢谢!

九九重阳2021最新演讲稿5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主题是“尊老爱老助老,弘扬中华美德”。

同学们,古往今来,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敬老、爱老、助老的故事:古有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九岁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的佳话;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肺腑的故事。尊老爱老要蔚成风气,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也是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啊,古往今来,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尊重老人,实际上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又称为敬老、爱老、助老的日子。这个星期六正是重阳节,我谨代表全体同学向全社会老年人表示最衷心的节日祝贺以及最崇高的敬意,并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敬老、爱老、助老,不仅仅是我国优良的传统美德,更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要求人们不仅要孝敬、关爱、帮助自己家的老人,还要尽可能地孝敬、关爱和帮助社会上所有的老人。

在这里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们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一名尊老、敬老、助老的好学生,将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4

这举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百多年前从这里走出去的著名剧作家、教育家孙仁玉。当然,孙仁玉为更多的老一辈人所熟知,则是因为他创立了秦腔史上最成功的演出剧社—西安易俗社。

幼失双亲 幸遇恩师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孙仁玉出生在临潼雨金镇北孙家村的一户普通农家的小院里。这个原名师祖的孩子,4岁就失去了母亲,在继母的虐待中长大。当别人家的孩子进了私塾接受启蒙时,小师祖却要在家照看弟弟,有时还要去地里打草拾柴。

雨金镇在临潼被称作“戏窝子”,这里的人们爱听戏,爱看戏,也爱唱戏。镇上有数家自乐班,逢年过节还要请外地的戏班子来唱上几天。有钱人家遇到红白喜事,也要请戏班唱戏。聪明的小师祖抱着弟弟每每从头看到尾,渐渐成了个小戏迷,也听会了不少戏文,有的唱段还能跟着别人唱下去。戏班子的人发现这小孩爱唱戏,也有心教他,小师祖一教就会,甚至在乐器伴奏下也能唱得有板有眼。

但是,这事儿被师祖本家的四爷孙良金发现了,他一直非常疼爱这个没娘的侄孙子,担心小师祖爱上唱戏,沦为“戏子”,不仅会毁了这个孩子,还会辱没他们老孙家的门风。于是,四爷自作主张,出钱送小师祖到八里外的三王村入了私塾。这一年,小师祖已经整整10岁。

初入私塾,小师祖并未引起先生的注意。但没过多长时间,先生就发现这个衣着破旧、不爱说话的孩子才思敏捷,勤奋好学,是个可造之材。于是,先生为小师祖取了个学名叫孙瑷,字仁玉。

孙仁玉苦读的故事,至今还在当地流传。据说孙仁玉非常珍惜时间,只要有月光的晚上,他从不放过,成年累月地在月亮地里读书,他的眼睛后来成了深度近视,便与此有关。没有月亮的晚上,他便在院子里小声地唱,唱的是秦腔的调子,内容却是先生让他背的诗文。继母嫌他“唱戏”吵得自己睡不着觉,不准他再唱,他就悄悄跑到村外,找到一个常年不拆的瓜庵子,一个人在里边又说又唱,而且不光嘴里唱,还敲着鼓点,手舞足蹈。

没过多久,村人便有传说,“北岸子野地里有个唱戏的鬼”。这个“鬼唱戏”故事,传到了先生耳朵里,他追问孙仁玉,孙仁玉不得已说出了实情。先生深受感动,从此让他吃住在自己家,专门施教,疼爱如子。仁玉得先生照顾,如鱼得水,学业大长。

据考证,为孙仁玉开蒙的这位先生叫王大典,临潼知名人士。光绪三年,王先生曾写御状告倒了大荒之年借翻修衙门搜刮民财的临潼知县沈家桢,因而在当地很有声望。先生51岁时乡试中举,后在自家开设私塾,方圆十几里的童子大都在此接受启蒙。

1887年,75岁高龄的王先生出任葭州(今榆林佳县)八品学正,他爱惜仁玉之才,不忍舍弃,便带他赴葭州就任。在王先生的指导下,孙仁玉的学业长进很快。谁知刚满一年,孙仁玉的父亲病故,他不得不离开王先生,回家奔丧,从此边种田边自学,承挑起了养活继母及弟妹的重担。

勤奋苦读 饱学塾师

1888年农历七月,西安府开考秀才。为杜绝考试作弊,陕西督学决定废除县考旧制,报考者一律到省督学府所在地三原县参加考试。考试前日,孙仁玉背着馍布袋,步行到三原应考,考完再步行返回。几天后,有人登门报喜,孙仁玉高中今岁临潼第一秀才。

孙仁玉没有想到自己荒废学业半年多,还能考中本县第一。在鞭炮声和左邻右舍的恭贺声中,他想起死去的父母和远在佳县的恩师,不由得热泪盈眶,失声痛哭,哭得叫前来道喜的乡亲们也为之动容。

考中秀才后,接下来应该入县学进身,继而入府学深造,一步一步考取功名。可孙仁玉拿不出入县学的伙食,而且还要操心地里的庄稼。后多亏四爷帮助,为他提供伙食,又帮他干了地里的活儿才使他得以在县学安心学习。

年底县学岁考,孙仁玉名列前茅,考取廪生。这廪生与秀才却有很大的不同,按清时旧制,考取廪生后,即便在家读书,一年还能领取一定数目的廪膳银子,类似现在的带薪进修。

考取廪生后,孙仁玉便想进入书院进一步深造,但这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学费,他一时拿不出,只能在家一边耕读,一边等待机会。不久,雨金镇任留村一姓傅的大户人家要在自家祠堂办私塾,贴出告示,高薪聘请塾师,待遇比普通私塾高出好几倍。真正让孙仁玉动心的是这傅家有座藏书楼,号称一楼万卷,藏书极丰。若得这万卷藏书之便,比自个在家耕读进步要快得多。孙仁玉把这想法写信告诉了仍在佳县的王先生,王先生回信鼓励他去应聘。傅家请来主持面试应聘者的竟是闻名陕甘的味经书院山长刘古愚老先生。孙仁玉的学识和人品深得刘先生赏识,最终在多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傅家私塾先生。

孙仁玉没让傅家失望,他勤奋敬业,管教有方,傅家的童子们长进很快,他也很快赢得了傅家上上下下的敬重。孙仁玉在傅家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的藏书,如鱼得水,白天教书,晚上则通宵达旦地读书。这里不仅有进身科举必修的《四书》、《五经》、《史鉴》、《古文观止》、《论说精华》等儒学经典,还藏有二十三史、《十三经》、《资治通鉴》、《全唐诗》、《唐宋文举要》等数百种曾听王先生时常提及的书籍,更有平时很难找到的诗、词、曲类书籍。除此之外,《周易》、《算学》、《黄帝内经》等分门别类的书一应俱全,《陕西通志》及省内各州县地方史志也应有尽有。孙仁玉在傅家还抽空读了一些医书,懂得了不少医理常识,这些让他在日后受益匪浅。

有一年,傅家老太太做寿,请来了雨金镇西胡门村有名的戏班子“魁盛班”唱戏。唱完戏,傅家设宴款待戏班,特请孙仁玉作陪,孙仁玉就此结识了戏班的领班张老旦,并成为好朋友。他此后时常到班中拜会张老旦,向他请教收徒传艺之类的知识,了解了不少民间班社的行规门道。他还经常为戏班的小演员讲一些戏剧表演方面的知识,一位人称“德儿”的小演员,最喜欢听孙仁玉给他“说戏”。德儿大名叫陈嘉训,西安东关龙渠堡人,家里很穷,读不起书,因不愿到药店当相公,偷偷跑到雨金学唱戏。他与孙仁玉一见如故,一有空就让孙仁玉教他读书。孙仁玉看这少年勤奋好学,便有意教他,还为他取了个新名字陈雨农。

两年后,恩师王先生自佳县任满还乡,看到孙仁玉学业大有长进,倍感欣慰。孙仁玉也时常向先生请教问安。孙仁玉22岁时,经王先生介绍,与雨金镇南屯村一张姓姑娘结合。不久,王先生辞世,孙仁玉第一次向傅家告假,尽人子门生的孝道,为先生守灵送葬。

又过了两年,孙仁玉以优异成绩考入位于泾阳县的陕甘味经书院。味经书院山长刘古愚与康有为一起被誉为“南康北刘”,提倡科学,具有维新思想。受此影响,孙仁玉在主攻儒学的同时,又广泛学习了政治、天文、地理、算学、电学、医学等西学知识,眼界大开,成为书院有名的史地尖子生。4年后,孙仁玉完成了在味经书院的学业,并以优异成绩取得拔贡资格。

绝意仕途 专注教育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受此影响,朝廷明令科举暂停。同年秋,孙仁玉应邀再度在傅家开馆教学,同时准备来年乡试。

第二年春天,雨金镇的乡绅联名邀请孙仁玉将学馆移至雨金。众愿难违,孙仁玉又带着在傅家的门生来到雨金坐馆授课。一时间,雨金地区的学子纷纷拜读在孙仁玉门下。跟随他学习的王新斋、胡文卿、杨波亭、李可亭、陈华清等青年学子,后来都成为一方名人。

这年暑期,听说湖北学者丁性天在西安关中书院讲《春秋》,孙仁玉过渭河,步行数十里,聆听这位著名学者的讲学。讲学结束后,演讲者与听众举行质疑答辩,孙仁玉出众的答辩受到丁性天的称赞,也引起了陕西督学沈卫的注意。随后,督学府的官员召见孙仁玉,请他来年到位于陕西三原县的宏道书院任教。

1902年春,官方将宏道、味经、崇实三所著名的书院合并为陕西宏道高等学堂,此为陕西惟一的高等学府。孙仁玉辞别乡亲学子,如约来到宏道高等学堂担任史地教员。当时,三原县为陕西教育中心,宏道学堂更是学界人才荟萃之地,师长辈中有名儒贺瑞麟、刘古愚等,受业学子中有于右任、李元鼎、李约祉、李仪祉、张季鸾、张奚若以及稍后的范紫东等人。这年夏季,孙仁玉7岁的儿子从马背上摔下,不幸夭折。8月,科举恢复,忍受失子之痛的孙仁玉在乡试中“高中陕西庚子辛丑恩正并科举人”。

当地有老人回忆说,中举后,孙仁玉荣归故里,雨金镇的乡亲们赶到渡口迎接他,场面极为壮观。孙仁玉没有半点轻慢,离船上岸后,磕头拜谢族中长老和众乡亲,并拒乘车轿,与亲友一起步行回家。回到家后,又与妻子一起祭拜了父母和恩师王大典。

按照清制,中举后即例颁铺堂银三百六十两,供新科举子修建房屋、改换门庭,孙仁玉用这笔银两将自家破旧不堪的宅院与四爷的房子一同翻修,建成了两座一模一样中等程度的四合院,并用余钱为异母妹妹置办了嫁妆。联想到孙仁玉在傅家做私塾先生时,省吃俭用,为异母的弟弟操办婚事,以及多年来对后娘极尽人子之孝,乡人交口称赞,教育子孙无不以孙仁玉为楷模。

在宏道高等学堂,孙仁玉深受堂长器重,第二年便被委任为学堂斋务长。与此同时,孙仁玉讲授《春秋》的名气越来越大。陕西督学府甚至发文,召陕甘两省文史学者到西安关中书院听孙仁玉讲《春秋》。

转眼到了1904年,清廷为了防范各地学子在京城闹出事端,招惹洋人,便将这年的会试改在河南开封举行。2月,孙仁玉与晚一年中举的同乡郭希仁一同赴开封参加会试。会试头场考中国政治史事论,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孙仁玉直抒胸臆,字里行间不乏维新图强的政治色彩。三场试下来,孙仁玉自觉满意,不料放榜后却大失所望,仅中副榜,授文林郎(正七品)。

会试失意,以及在开封的耳闻目睹,使孙仁玉考取功名、报效朝廷的希望破灭,他决意像师长刘古愚先生那样,用知识开启民智,走教育兴邦之路。张榜后的一段时间,孙仁玉得以领略不同剧种的风格特点,当时京城的京戏名角小翠喜也来开封献演助兴,令孙仁玉大饱眼福,又看出了许多门道。看戏之余,孙仁玉还买了许多词曲方面的书籍研读,直到四爷接得喜报到洛阳来接他还乡。

从开封回来后,孙仁玉并未到巡抚衙门走动,谋求补缺,而是仍旧回到宏道学堂执教。这一年,孙仁玉的生活中发生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件是自开封回来不久妻子张氏病故西安,另一件是几个月后继母病逝。孙仁玉护送爱妻灵柩回乡,尽其所能厚葬在前,又极尽人子之孝道,为继母送终在后,乡人有口皆碑。

第二年,孙仁玉与同乡东胡门村女子胡润芝结婚。时孙仁玉33岁,胡润芝年方十九。同年,临潼知县李嘉绩为振兴本县教育,诚邀孙仁玉等临潼籍学者回乡任教,孙仁玉感其苦心盛情,遂于年底辞了宏道高等学堂教职,任临潼横渠学堂教习。因慕孙仁玉的声望,临潼青年才俊纷纷前来就学,横渠学堂一时人才荟萃,名声大震。与此同时,孙仁玉还捐了一座房,承诺岁支银六百六十两,倡议和创办了雨金高级小学,次年又增设了女校部,首开临潼女子入学的先河。

1907年,省提学使沈卫亲自写信,调孙仁玉至新成立的省第一中学任教。两年后,他又受聘兼任省女子师范史地教员。由于学识渊博,教授有方,孙仁玉在省城教育界很快有了名气。

开创易俗 以戏教人

辛亥革命前,孙仁玉已秘密加入同盟会,与陕西的革命党人往来频繁。陕西光复后,孙仁玉仍任省一中、省女子师范史地教员。此时,同乡郭希仁辅佐都督张凤翙,身居要职,他力邀孙仁玉到都督府任职,孙仁玉表明心在教育,无意仕途。不久,都督府设立修史局,编纂陕西革命史志,郭希仁希望孙仁玉负责,孙仁玉对修史工作很感兴趣,但不愿放弃教书,只答应做兼职修纂。

早在宏道学堂时,孙仁玉就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戏文虽是读书人写的,却能让目不识丁者喜欢。在开封,他更是领略到了各地戏曲的魅力与影响。他认为:“社会教育,其感人之深、普及最广者,莫如戏曲,旧日戏曲优良者固多,而恶劣足以败坏风俗者,亦所不少。”因此,只有组织新戏曲社,编演新戏曲,方能“以补社会教育之缺陷”,达到教化民众、改良社会风气之目的。孙仁玉将这想法告诉了修史局总纂李桐轩先生,二人一拍即合,于是,由孙仁玉起草章程,二人反复修改商榷,决定创办“易俗伶学社”。随后,孙仁玉又联络到了张凤翙、郭希仁等136名社会知名人士及同乡旧友为创办发起人,并得到29名创办赞成人的支持。

1912年农历7月1日,陕西省议会礼堂召开大会,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新型戏曲学社正式成立,名称最终定为“陕西易俗社”。大会选举杨西堂、李桐轩为正副社长,张凤翙为名誉社长,薛卜五、王伯明为社监,孙仁玉为评议兼编辑。昔日“魁盛班”的陈雨农此时为西安颇有名气的玉庆班班主,懂行、有文化、人品好、无恶习,这正是孙仁玉心目中理想的教练长人选。他数次登门相邀,使陈雨农终于在易俗社成立之日,解散了自己的玉庆班,声明加入易俗社,并把价值百金的服装道具捐献给易俗社,还把自己的须生教练李云亭一起带来。此举在行内行外引起不小震动,人们开始对易俗社刮目相看。

孙仁玉倡议成立易俗社,不图私利,不谋职位,在酝酿易俗社主事候选人的会上,孙仁玉主动退却,表示自己适合干实事,场面上尚缺应力,并力主将组织能力更强的杨西堂、李桐轩选上去,自己甘当配角。就在易俗社筹备期间,孙仁玉于繁忙的教学和联络工作之余,已开始构思和创作剧本。虽然他此前曾读过不少戏曲方面的书籍,但提笔写剧本却是第一次。他在油灯下反复推敲,几易其稿,终于在同年8月创作出辛亥革命后秦腔的第一个现代戏(时称时装戏)《新女子顶嘴》。9月,又创作出历史剧《将相和》。

一切就绪,开办费用尚无着落,孙仁玉亲自回了趟雨金,借来七百两白银先行垫资。1912年10月,易俗社开班招生。就在这一年,孙仁玉的个人生活再次发生不幸,他的妻子胡氏突然在雨金病逝,留下一双儿女,儿子4岁,女儿不到半岁。

1913年1月1日,成立不到半年的易俗社在西安城隍庙举行首场公演,西安市民早早将城隍庙院子挤得水泄不通。公演的第一个戏是孙仁玉的《新女子顶嘴》,该戏配有演前演说词,孙仁玉亲自登场演说,他开宗明义,慷慨陈词,博得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首次公演大获成功,孙仁玉的新戏深受戏迷好评。陕西都督张凤翙看后激动不已,立即指示省教司每月拨银三百两进行扶持,社会各界纷纷捐银资助。

首演的轰动,为易俗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深深地鼓舞着孙仁玉和他的同仁们。1913年,孙仁玉一鼓作气写出了大小十九个剧本,并在同年内全部排练,全部演出。这一年,经四爷介绍,孙仁玉与本县山东庄的一位姑娘徐桂英结婚,组成新的家庭。

在易俗社成立的前四年中,孙仁玉每年至少创作十余个剧本,《三回头》、《柜中缘》、《看女》等经典戏剧,便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受他的影响,李桐轩、王伯明、高培支,以及后来入社的范紫东等人,都开始创作剧本。

苦心经营 力挽危局

易俗社成立不久,即遭遇了三次严重的危机,幸亏孙仁玉等竭力挽救,苦心经营,才使得易俗社一次次走出困境,免于夭亡。

第一次危机发生在1914年,先是3月河南流匪围攻西安,继而北洋军阀陆建章率兵入城,校舍被军队强占,易俗社被迫停课停演。孙仁玉被阻城外,等他回到城里时,发现社务已中止多日,主持内务的社监私自决定解散学生,给每名学生仅发二百文铜钱路费。铜钱已发,但学生嫌少不肯走,正僵持着。

“二百文够做啥?谁定的?为啥不提交评议会?”孙仁玉一听就急了,说,“这是关乎易俗社命运前途的大事,过后学生不来了谁演戏?”稍后,孙仁玉耐心地劝慰学生:“解散是暂时的。回去后别忘记练功喊嗓识字学习,局面一有好转,大家都要回来,只要有我孙某人在,易俗社绝不会亏待大家。现在社里有困难,大家要多体谅。”说着从身上掏出些钱,让学生按人平分,说钱数不多,总归是他的一点心意。随后,他又把几个特别贫困的学生带到家里,用自己积攒的钱分别给以补助。他把钱亲手装进学生的口袋,叫他们离去,说:“眼下留在社里啥也干不成,不如先回到大人身边,省得父母操心。”学生们却低着头,没有一个人愿意走。

经孙仁玉和李桐轩多次交涉,直到这年7月,驻军才从社内撤出。于是,易俗社陆续招回学生,中断数月的社务恢复正常。

易俗社的第二次危机是从1917年底开始的。1917年2月,孙仁玉被公推为社长。6月,他力主以六千元购买了关岳庙(今西安西一路)两院房产,并将院内旧剧场改造成为当时西安最先进的剧场。10月,易俗社举行新剧场落成典礼暨首演孙仁玉的《复汉图》头本,剧场爆满,盛况空前。不料到了12月,西安的护法讨陈(树藩)战事骤起,城里城外兵荒马乱,学校停课,剧场停演,两位社监因故出城避难去了,名誉社长李桐轩远在蒲城,全社事务落在了孙仁玉一个人身上。整月没有收入,财务入不敷出,一二百口人的吃饭成了问题,到年底欠外债一千多缗(一千文铜钱为一缗)。

为了维持生活,孙仁玉组织学生在战事间歇中坚持午场演出。由于人心惶皇,秩序混乱,票房收入非常可怜,有时一天的收入还不够全社人员的伙食。战事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年春天,形势越来越严峻,为了稳定人心,孙仁玉将铺盖搬进了社里,与演职人员和学生同吃同住。

1918年3月,军队移至城外,学生回社,恢复演出。孙仁玉张罗在骡马市搭台,分班演戏,以增加收入。至六、七月间,学生月薪可全发,并在年底前逐次补发了前边所欠的半数薪水,还清了上年所欠的一千多缗外债。1919年,当难关度过,形势出现转机时,孙仁玉即请求辞去社长职务,但仍被选为名誉社长。

易俗社的第三次危机比前两次更为严重,时间也更为长久。1925年初,社里不顾孙仁玉、高培支等人的反对,盲目扩张,立约两万元购置社东陆尚德堂房地作露天剧场,社西南北街房数十间为社产。购置不久,豫西战起,关中吃紧,剧场收入锐减,形势急转直下。第二年,河南军阀刘镇华围攻西安,在艰苦卓绝的“二虎守长安”中,孙仁玉放弃出城机会,与社里低年级学生一起坚守到最后。围城之后,又遭遇连年天灾人祸,加之债主逼债,人心浮动,部分社员对办社已失去信心,甚至提出解散学生、卖箱还债的主张。孙仁玉坚决反对解散,力排众议,坚持请高培支出山,与李约祉、胡文卿、李保亭等人一起苦苦支撑。正如1926年易俗社第二次报告书的按语所说的那样:“仁玉对社,异常热心,每遇棘手事件,各方奔走,委曲求全,为吾社最重要职员之一。且编辑戏曲,始终不懈,角本之多,允推第一。”

直到1930年,杨虎城率十七路军回陕主政,这种局面才得以好转。由于时局稳定,宵禁解除,剧场收入马上与日俱增。

1931年春节期间,易俗社的演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农历二月初一,易俗社举行的恢复露天剧场纪念大会上,车水马龙,盛况为前所未有。孙仁玉代表易俗社向社会各界宣布:民国十四年以来所欠一万三千七百元陈债全部还清,今日的易俗社,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日日均有节余。同时决定,为全体学生和教职员工(除评议长、社长、社监、编辑之外)每人奖发一月薪金……

广陵绝响 令名不朽

1921年至1929年间,由于时局动荡,社务家务缠身,孙仁玉创作时间大为减少,尽管如此,据粗略计算,除了1926年(西安围城之年)没有创作记录,这段时间孙仁玉仍创作出了大小80余个剧本。

1924年7月,鲁迅应邀来西安讲学之余,专程到易俗社看了五场戏。鲁迅先生对孙仁玉所编新戏及易俗社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题赠“古调独弹”四字。

与此同时,孙仁玉还于1921年春,联络5位教育界同仁,组成董事会,在西安东关龙渠堡创建了西安民立中学。第二年,省教育厅专门表彰了孙仁玉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当时他与算学教员刘葆锋、博物教员杨柱国一起被公推为省城教育界的“三老”。孙仁玉从此一直任该中学校董及地理教员。

孙仁玉还力排众议,极力促成了易俗社1921年到1922年在武汉长达一年半的演出。这次演出让易俗社名声大震,也使秦腔第一次走出西北,在江南唱响走红。孙仁玉创作的《三回头》、《柜中缘》等经典剧目以及易俗社的优秀演员就是从这个时候才为全国所熟知。易俗社的年轻演员刘箴俗甚至与欧阳予倩、梅兰芳一起被称作“南欧北梅西刘”。

1932年秋,驻防河南的十五路军总指挥马鸿逵邀请易俗社到驻地演出,孙仁玉主持评议会决定:由副社长耿古澄率班赴中原巡演。这次离省出演,辗转河南信阳、郑州,河北邯郸,山西阳泉、昔阳等地的马鸿逵部、高桂滋部、商震部和张自忠部之后,继续北上,于12月7日在北京首演,引起轰动。

在京演出期间,易俗社演职人员受到齐如山、刘淡云、尚小云等京剧界名家的接待和赞扬。有报载:“陕西易俗社为真正之秦腔,所编剧本均出自名人,演员艺术各有专长,此次来平演出,备受各界欢迎,为历来所未有。”这是秦腔第一次蜚声京华,演员王天民还被誉为陕西梅兰芳。北京演出之后,剧团再赴济南、徐州公演,时驻守徐州的二十五军关麟徵部多为关中人,场面自是更为感人。

这次出演,历时八月,足及五省,继武汉成功之后,易俗社再开秦腔历史之先河。

就在耿古澄带队到河南不久,一场霍乱突然在陕西蔓延,西安死人无数,人们谈“虎”(霍乱当时被称作“虎烈拉”)色变。幸亏孙仁玉略通医道,采取紧急措施,实行封闭管理,并自配草药,统一煎熬,发给社内人员及家属服用,才确保易俗社上百号学生、教员及家属幸免于难。

疫情过后,孙仁玉受杨虎城之重托,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订正,终于完成了二百二十四卷《续修陕西通志稿》的审校,使之如期付梓出版。

接着,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在孙仁玉脑海中产生,他要写一部秦腔历史系列剧,反映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的兴旺,讴歌中国历史上的那些精英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将是中国戏曲史上前所未有鸿篇巨制,他设想让易俗社带着这个系列剧目出访东西各国,“易俗宗旨,不分区域,将来发展,不特易本国之俗,且拟去东西各国去易其俗,方达最初之目的……”

孙仁玉决定从商起。1933年1月完成了第一本《商汤革命》;5月,推出了第二本《武王革命》。就在人们期待着他的第三本《秦王革命》问世时,他却积劳成疾,一病不起。1934年8月23日,竟与世长辞,年仅62岁。

易俗社为孙仁玉举行了公葬,出殡之日,举市哀痛,灵车经过之处,挽幛如林,泪光一片,从武庙街口到南门的南北大街,肃穆异常,沿街商铺歇业,行人驻足默哀,素不相识的人纷纷加入长长的送灵队伍,往日热闹的古城西安被哭声淹没……

由于交通不便,消息闭塞,孙仁玉安葬之后,易俗社仍不断收到省内外的唁电和挽幛,更有专程前来吊唁者。同年11月27日,时值先生百日之祭,孙仁玉先生追悼大会在易俗社隆重举行。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送来挽幛,上书“广陵绝响”。杨虎城将军送来的挽幛,上题“令名不朽”四个大字。

魂归故土 遗墨成谜

1935年1月,孙仁玉先生的灵柩迁葬回原籍。归葬当日,临潼县府各界在县长大人带领下,恭迎灵柩入城,祭奠之后,又护送灵柩出城,直至渭河南岸孙家墓地。先生生前曾有遗嘱:“死后送回雨金,和两个老人埋在一块儿,活着离别得太早,但愿死了能天天孝顺。”从此,先生魂归故土,侍奉于父母足下。

孙仁玉一生到底创作了多少个剧本?先生生前未能留下一个准确的数字。《孙仁玉传》作者、已故临潼区文化馆馆员张玉振经考证得出,孙仁玉有文字记载的剧目共177个,其中本戏33个,组剧6个,中型戏2个,折子戏136个。其中家喻户晓的《三回头》还被编入全国高等院校文科教材《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这是当时(1991年)惟一编入高校教材的秦腔剧本。张玉振在该书“孙仁玉先生创作剧目简介”部分的末尾写道:“于先生前者,著称于世界的我国元代剧作家关汉卿,一共编著曲本60余个……世界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终生共编著剧本36个。尘先生后剧著甚丰者,乃陕西剧作家范紫东,一生编著剧本76个(大42、小34)。”孙仁玉作品数量之丰,在世界剧作家中实属罕见。

前不久,孙仁玉先生的孙子孙永宽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孙仁玉创作的剧目还不止这些,因为最近又发现了5本手稿,都是此前没有记载过的剧本。遗憾的是,历经劫难,孙仁玉的遗稿遗失太多,有的甚至徒有剧名存世,大意也无从知晓。更为蹊跷的是,保存在乡下的一批手稿在“”后竟不翼而飞,成为谜案。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5

关键词:移民区;传统风俗;丧葬仪式;文化变迁;例行化

中图分类号:C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2)05—0098—05

一、问题意识与分析框架移民问题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发生的具体场域和社会交往互动的基本载体,从社区层面关注移民群体的日常生活,研究风俗的改易与重构过程,探讨其中的机制与逻辑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以位于三峡库区的移民镇GZ镇丧葬仪式的演变为切入点,试图对文化的变迁提出一种新的解释路径。

(一)问题提出与理论回顾

在GZ镇,移民的迁入伴之以转型期乡村社会的巨大变革,如何在这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描述、分析这些转变,需要选取一个具体的生活事实作为关注焦点,并以此进行拓展。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当地丧葬仪式经历了一个重要改变,即新风俗接替了传统风俗并为大众所认可和采纳。这个过程如何生成、这种形式如何生效、会在乡村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促使笔者思考。基于此,针对丧葬风俗变迁机制的研究成为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有学者认为,“民俗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的传统,它总是随着环境和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以此来满足不同时期的民众心理,取得民众的认同”①。丧葬仪式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民俗,受到自然环境、生活方式、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时空的变化和社会的变迁,其内在意蕴和外在表现也处于变化之中。对此,本文选择非常规行动和例行化两个核心概念来建立丧葬仪式变迁的理论解释框架。所谓非常规行动就是行动者在安排社会行动的过程中“不按套路(或常规)出牌”,或者在例行化的行动程序和路径之外“另起炉灶”②。例行化是指日常生活以相同的方式进行,从而形成了固化的行动路径,“它所体现出的单调重复的特点,正是社会生活循环往复的特征的实质根基”③,具体表现为常规行动。本文围绕“常规行动—非常规行动”这一对行动范畴展开论述,研究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传统风俗演变的机制。

风俗演变通过个体的行动方式表现出来,而个体行动实

收稿日期:2012—06—04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移民搬迁中仪式经济与社区融入研究——以三峡移民安置为例》(2011C08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制度构建和创新发展研究》(10ASH006);201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华中师范大学重大预研项目《集中连片特殊类型困难地区(武陵山区)扶贫开发研究》。

作者简介:张大维,男,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武汉430079)。

安真真,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9)。

吴渊,女,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武汉430079)。质上反映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术大师涂尔干、韦伯、帕森斯、吉登斯等对此均有经典的论断。对于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涂尔干、帕森斯都倾向于强调行动受规范制约的一面,认为个体将社会规范内化,并在行动中得以贯彻和强化,一旦超越社会规范,就会被社会所压制和纠正。韦伯则认为,社会结构是个人社会行动的集合,强调个体在社会行动中所赋予的主观意义,认为具有主观意义的社会行动不仅是社会构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制度及其派生出来的秩序和规范的基础,因而个体并不是被动的受社会的控制,而是根据自己的理性而行动。随后,吉登斯做出了较为综合性的解释,他认为行动是一种惯例,即依据习惯而为的任何事情是日常社会活动的一项基本要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将之例行化,并形成了固定化的行动模式,既可以限制个体行动,又可以促进社会结构的重构。

非常规行动与常规行动相对应,二者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它们相互转化的张力,这其中蕴藏了社会变迁的可能性。将社会行动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可以看到,行动者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结构的制约性。从本质上来讲,非常规行动就是行动者在社会结构的制约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产生的。当常规行动能够满足行动者的个体需求时,行动者就会产生路径依赖,但是当常规行动受到阻挠或本身无法实现行动者需求时,行动者可能就会偏离例行化的路径,寻求新的行动方式来实现自我欲求,这种新的方式就是“非常规行动”。

非常规行动表明个人与社会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一面,是行动者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它的创生为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去实现既定目标。作为一种实用的解决方式,一旦被其他行动者所接受,通过彼此之间不断效仿、传播、扩散,就会逐渐被普遍化,成为一种新的常规行为并带来社会组织原则和组织方式事实上的变化,或导致社会结构上的回应。作为一个新的行动类型,非常规行动迎合了社会互构论的内涵,“个人与社会、行动与结构在相互对立的同时也在相互建构着对方”④。一方面,个人行动必然受制于社会结构内涵的要求;另一方面,个人行动反过来又可以对社会结构起到强化和巩固的作用。非常规行动的产生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偶然性表现为它在结构之外产生,不属于人们所熟知的例行化的常规行动;必然性在于它起源于人们的创造性,当个体行动处于结构困境中,个体必须寻求新的出路。

(二)研究路径与分析框架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6

2018年,湖溪乡的意识形态工作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方向。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我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和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和宣传工作纪律,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纳入我乡年终目标管理考评,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意识建设紧密结合,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建设、一同考核,出现问题严格问责追责。

进一步明确了乡党委书记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乡党委书记带头承担好党委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每年主持乡党委会议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2次以上。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带头管阵地管导向强队伍,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切实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事件亲自处置。同时也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其他领导班子领导对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分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切实将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

二、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坚持科学武装头脑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落实各项活动为抓手,以创新学习模式为载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开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召开由党政班子成员、站所长、村“两委”参加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活动,严格落实以查考勤记录、查学习记录、查学习笔记、查专题发言、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委中心组“五查”制,坚持专人领学和专题发言方式,从全面学习向专题研讨深化,通过理论武装增强参会人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与此同时,党委中心组成员主动走出会议室,深入基层,把学习和开展调研结合起来,把学习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结合起来,把学习和加快桥巩发展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丰富理论。截止目前,全乡开展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发言36(人)次,利用干部职工大会集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30次600余人次,全乡党员干部参学率达100%。

三、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湖溪乡党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壮大积极向上主流思想,为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深化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演出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时展主旋律。加大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会议精神的宣传贯彻力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乡班子成员深入到挂点村党支部讲“党课”、参加“三会一课”,不断加强党员的知识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觉悟,把全体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实施跨越式发展上来。

围绕脱贫攻坚、秀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五型”政府创建等重点工作和县委、县政府重要决策,组织全乡各村委会、村民小组认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在各村委会分别悬挂横幅60余条,制作宣传标语200余条,张贴政策宣传图报300余份,发送警示短信3000余条,发放宣传单和宣传手册8000余份。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深入推进“多彩湖溪”。开展缅怀先烈爱国教育活动。清明节前,湖溪乡党委、政府干部职工开展祭奠先烈红色教育活动,活动中通过学习《党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一步推进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为契机,组织开展以“志愿奉献,清洁集乡”为主题的清扫街道行动,组织全乡干部职工39人参加志愿活动,激励了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弘扬“五四”精神和劳动光荣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我乡继续巩固文明乡创建活动,努力争取文明单位荣誉,村民文明素质和村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以开展“最美乐安人”、“孝满乐安”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强乡村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好人好事文化。今年,我乡向全县“最美乐安人”、“孝满乐安”评选领导小组推荐了36名先进典型,其中湖溪村七旬老支书甘当保洁员的胡木生、尧门村廖保生、小陂村邹龙生、东堆村曾国良、敬老院退休干部杨金兰获得殊荣。同时,在好人好事报送工作中,我乡积极收集好人好事,安排专人进行好人好事网上报送工作,全年共报送好人好事717人次,排名全县第三。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工作。我乡投入10余万元,在各村建立起移风易俗宣传阵地,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单、宣传车、文艺汇演等多形式宣传移风易俗,各村都按照要求建立红白理事会及红白理事会帮办台账。今年,我乡共进行党员干部集中宣传移风易俗活动20余次,散发宣传单、倡议书12000余份,开展移风易俗文艺汇演8场次。积极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我乡按照县委统一要求成立了湖溪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沙港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完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方案、工作计划、工作制度、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在春节前后组织了各项活动3场500余人次。集中精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我乡坚持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序开展了乡村和主要道路沿线乱堆乱放,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河道整治、广告整治等活动,共清运陈年垃圾、建筑垃圾、土方、淤泥等360余吨,清理大型广告牌100余块,各类牛皮癣1000多条,陈年垃圾基本清除,新生垃圾日产日清,农村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我乡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是: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思想工作的方法、形式、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乡将围绕全年中心工作目标,着力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增强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在理论武装、舆论引导、文明创建和文化发展上取得新进展,不断激发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工作激情,为推进我乡经济社会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中共湖溪乡党委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7

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小学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一):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话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有很多,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要职。因为他坚决主张抗击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至极,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影响深远的诗篇。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的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绞,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在写下了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屈原离世已有两千多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会永远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让我们怀着对伟大爱国之士的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毁其节。”,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能为祖国建设贡献心智的人。

小学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二):尊敬旳各位老师、亲爱旳各位同学:

大家早上好!

__年的6月23日,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形式来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非常哀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身体。有的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希望鱼龙虾蟹吃饱了,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有的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希望晕倒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为棕子。

郭沫若评价屈原为“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开浪漫主义诗歌之先河,创立了“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的楚辞文体;发明了“惟草木之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香草美人传统。他奔流肆意的想象,源源不绝的才情,似河流汇聚成海一般,浩瀚无垠。我国文史上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就是他ji毕生心血所成的作品。

屈原死了已有23__年了,今天我们来纪念他,主要是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与日月争辉”的人格。屈原作为一个改革家,他的政治理念,他的改革期望,都因当时客观残酷的社会条件而失败了。但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却成功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是他的气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他的伟岸。他如菊的淡雅,如莲的圣洁,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后人颂扬,激励感染了无数中华儿女前行的脚步!

屈原的伟大,不仅是他刻骨铭心的诗句,更是他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不与奸佞小人同流合污的高风亮节。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少不了屈原,灿烂的中国文学史少不了屈原。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时光如何变迁,他永远上生活在岁月的长河里,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小学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三):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饮食风俗。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传统节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们守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移风易俗演讲稿篇8

学生的文明就餐,是创建文明校园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需要,更是学校德育内容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共同阅读文明用餐演讲稿最新2020,请您阅读!

文明用餐演讲稿1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但是,吃饭时应讲究的文明你们知道吗?都遵守了吗?今天,就让我来谈谈文明用餐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吧。

所谓文明用餐,就是我们在吃饭时应注意讲究文明礼貌。平时,在就餐的时候,一定要让长辈先入座之后,我们晚辈才能入座。入座之后,如果长辈没动筷子,我们也不能动筷子。当长辈动筷子夹菜时,就代表着可以开始吃饭了。吃饭的时候,嘴巴不能发出声音。吃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吃,这是对主人的尊重。在吃菜时,就吃靠你这边的,不要在盘子里乱翻,因为如果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没礼貌。同时还要注意,不能把你爱吃的都吃完,而不爱吃的一口也不吃,不然,会让人觉得你很久很久都没吃过饭一样。

在吃自助火锅时,别满地方乱跑,吃的时候,吃多少拿多少,别一次性全拿一遍,到最后还剩下许多食物,造成浪费。我们要知道,在锅里还剩半锅汤时,但你还没有吃饱,要叫服务员加汤了,这个时候,声音不能太大,尽量要小,不能打扰别人吃饭,最佳方式是用手势告诉服务员加汤。

有一次,在参加别人举办的宴会时,我正对面有一个比我小一点的小朋友。在上菜完成后,那个小朋友就满盘乱翻,虽然他的父母看见了,但并不没有给予孩子正确指导,而是任由他乱翻。而我选择继续吃我碗里的菜,后来那个小朋友开始快速转盘子。在这个餐桌上还有一位长辈在夹菜时,那个小朋友就转盘子,结果长辈手里的菜都被震掉了,长辈非常生气。虽然这位长辈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我从长辈的神情看出来了。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个小朋友还在旁边偷偷地笑,但是他的家长还是任由他。

宴会最后上了一道菠菜面筋,那个小朋友眼前一亮,直接就把那小盘面筋倒在自己碗里。家长不管不顾,但是旁边的人给他的家长一点暗示,家长仍旧置之不理。这个时候,我选择放下手中的筷子,打算不吃了。过了一会儿,那个小朋友吃饱要去玩了,他周围的人都纷纷议论,而他的家长听见了,都当耳边风,绝口不提,他嘴里还说毕竟是小孩子嘛,好奇心大。那位长辈实在忍不住,给他的家长说了这个孩子的举止不礼貌,结果,这位家长还是若无其事一样。宴会结束了,那位长辈生气地回去了,而那个孩子高兴地回家了。我常想,但愿,现在那个孩子和家长已经认识到了自己在文明用餐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这件让人很不愉快的用餐事件,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引以为戒,管住自己的生活小节,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让人喜欢的小朋友。

文明用餐演讲稿2亲爱的同学们:

当我们怀着一颗激动的心走进了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时,那美丽的校园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同学用爱心去呵护。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食堂,食堂是大家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不仅关系着每一位同学的生活,而且直接体现了我院学生的整体形象。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争做文明进步的大学生是全校学生的应尽职责.全校广大同学应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的学习生活。学院也在为了能够更好的方便同学,服务同学,改善食堂就餐条件,提高食堂服务水平,使同学们在一个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就餐而努力。

同学们,食堂是大家生活的场所,营造清洁舒适的就餐环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文明就餐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自觉收拾餐具,是为他人服务的机会。文明就餐是一个人的美德与个人魅力展现,当代大学生应用行动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身心得到升华!所以让大家携起手来,从我做起,共同去营造一个文明,有序,温馨的就餐环境!为了营造更好的就餐环境,我们倡议如下:

一、节约粮食,正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二、节约用水,不要让水龙头永不停息

三、文明就餐,不乱倒饭菜,乱泼菜汤,剩菜剩饭倒入泔水桶

四、在自助餐厅,自觉回收餐具,请大家在用餐完后把餐具放到回收处,为下一位就餐者提供方便

五、拾金不昧,拾到餐卡或其他物品主动交到各食堂办公室

六、排队就餐,保持良好的就餐秩序

七、不在餐厅内大声喧哗,保持一个安静的就餐环境;

同学们!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积极融入到“讲文明、讲诚信、树新风”的活动中去,规范行为举止,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让我们在自己吃好的同时,也让别人吃好!那么同学们文明就餐,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社会公德,树立大学生良好形象,做文明大学生,让道德之树生根发芽,让诚信之光点亮心灵,让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文明用餐演讲稿3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文明分餐 从你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热闹的民族,喜欢聚在一张餐桌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认为是幸福的象征,熟不知,为饮食安全埋下隐患。在疫情得到控制,经济逐渐复苏,群众注重公共饮食卫生的呼声日益高涨,要将文明分餐落到实处,需要从你我做起,才不会纸上谈兵。

做为固守传统文化的中国,保守思想比较浓厚,对于文明分餐,大家必然不太乐意接受。但要知道,分餐不分心,一口大锅里一张大桌上吃饭,依然是兄弟。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我最见不得用筷子混着一起吃,你眼睛里看到的是筷子、杯子,我看到的就是病毒、细菌。”专家的话,字字实话,句句真情。分餐制的落实,是对于人民饮食安全的保证。

疫情期间,聚餐被感染的人数不胜数,各地案例触目惊心。1月29日,永州市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了该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其中,一名44岁男子自武汉返回永州后,与其聚餐的4人、接触的2人均确诊新冠肺炎,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在筷子头上检验出多种细菌、病毒,特别是肠道致病菌和肝炎病毒,想想该多可怕。合餐的传统在今天已然成了一种陋习,对于其中的精华要继承,对于其中的糟粕,要科学地移风易俗或剔除改造。

分餐制,说白了就是吃饭时餐具分开,每个人单独一份食物,吃多少就要多少。从概念上来看,分餐制可以节约大量的粮食。中国是礼仪之邦,胡吃海喝被认为是一种不雅的形象,分餐制可以有效的控制饮食的进量,均衡营养。相比较合餐制,分餐制更有利于遏制病毒的传播。

分餐制其实大家并不陌生,早在非典时期就已提出,但不久就被打入冷宫,究其原因就是传统观念深厚,难以打破。在今天,新冠肺炎再次敲响警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重在实践,不尚空谈。餐饮业,要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控制成本时,也要重视他人的生命,公筷公勺不仅仅是物品,也是一份责任感。在小家庭,一样可用公筷公勺,为老人夹菜孩子盛汤,其乐依旧融融。

文明分餐,落实细节,从你我做起。健康你我,从参与餐桌革命开始。

文明用餐演讲稿4开学到现在已经有两个月了,每天中午食堂里,都会看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看见白白的米饭和满满的菜被倒掉,真是让人心疼呀!

有的同学家庭条件好,很是挑食,吃了几口饭就倒掉了,说这饭菜是自己不喜欢吃的!有的同学着急去玩,盛饭和汤的时候,走路慌张就把饭汤洒在地上!有的同学一边吃一边打闹,互相丢饭菜……这些都是在浪费粮食!也许你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也许你认为浪费这一点点算不了什么,可是,如果你浪费这一点,他浪费这一点,大家都浪费这一点,那就是一个惊人的损失了!同时,有的同学饭前不洗手,还把吃的东西拿出食堂,边走边吃,吃完就随便丢在路上,这和挑食、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不文明的就餐习惯!这种不文明会非常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文明学生的良好形象!同学们,你想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吗?那就从文明就餐、节约粮食开始吧!

其实节约粮食,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菜;不在吃饭的时候,丢饭菜玩!不挑食,无论爸爸妈妈给我们吃的,还是学校里的饭菜,都是有利于我们身体成长的,为了自己的健康,我们都要通通吃掉它!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做一名珍惜粮食,文明用餐的好学生吧!

文明用餐演讲稿5正值春耕忙碌季节,即便是五一假期来到,在农田里劳作的人们也不会放下手中的播种器去外出旅游,他们依然会抓紧时间把自家的耕地尽快种完。

春天的时候还好,室外的气温不会那么高。可是一到了夏天,那火红的太阳就会散发出令人难以忍受的高温。坐在教室里学习的我有时还会感觉到热,更何况是在地里正不知疲倦的农民们呢。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了,却依然在天地间忙碌着。

有多少人为了证明自己有钱,自己是豪门,就毫不在意地点了一桌子的山珍海味,大肆的铺张浪费。当你在为自己的“有钱”而感到“自豪”的时候,你又没有想过,那么一大桌子的食物,要多少劳动人民辛辛苦苦劳动多少个小时才能换取来如此丰盛的食物?劳动人民就该理所当然的为你们这些不懂得珍惜的人劳动吗?

劳动的确是一份非常艰辛的工作。有的人因为常年劳动而积劳成疾,在年岁大了的时候,再去劳动,就会非常痛苦;有的人在地里劳动时,不得不跪着,为什么?因为他的腰太疼了,如果像正常人一样蹲在地上劳动,那么,回到家以后他们就会彻夜难眠,腰痛会把他们折磨得生不如死;有时甚至吃饭都要跪着吃,原因不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残余,而是累的连站着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如果坐着,腰还会痛。

劳动人民不想让他们的劳动成果成为你显摆自己的武器,而是希望通过他们的劳动,能够有更多的人脱离饥饿,能够吃饱饭。

上一篇:青年节演讲稿范文 下一篇:青春励志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