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范文

时间:2023-03-16 16:16:43

移风易俗范文第1篇

1、拒绝高额彩礼 反对攀比之风

2、清洁乡村人人参与,美化环境家家受益。

3、勤俭节约不浪费,移风易俗好处多。

4、厚养薄葬,文明缅怀。

5、过上好日子 养成好习惯 形成好风气

6、破除陋习 崇尚科学 崇尚健康 崇尚文明

7、文明理事人人夸 歪风低俗人人厌

8、喜事新办 厚养薄葬 节俭养德 文明理事

9、摒弃婚丧陋习 倡树文明新风

10、人民有信仰 民族有希望 国家有力量

11、深化殡葬改革 弘扬丧葬新风

12、一人一碗菜,能省一万块。

13、婚事新办都点赞 大操大办惹人厌

14、喜庆事宜我新办,丧葬礼俗我简办

15、传承孝道 厚养薄葬 移风易俗 文明节俭

16、培育孝悌和睦家风 倡树婚丧嫁娶新风 营造文明和谐乡风

17、借势双联双创,打赢移风易俗这场硬杖!

18、倡导文明祭祀 树立和谐健康、文明时尚社会新风

19、坚决制止大操大办之风日益蔓延

20、加强文化建设 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

21、自助餐红白宴 能为事主省一半

22、狠刹红白事攀比之风 真正减轻群众负担

23、破陈规 除陋习 传文明 树新风

24、移风易俗引领风尚 文明新风润泽城乡

25、移风易俗,节约优先。

26、婚葬新风进万家 移风易俗靠大家

27、生男生女都一样 树立新型婚育观

28、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29、婚丧嫁娶这些事 依靠红白理事会

30、顺社会发展之势 应群众呼吁之声 行移风易俗之举

31、办喜宴浪费可耻 树新风不丢面子

32、移风易俗移的是“歪风”,易的是“低俗”

33、生前尽孝厚养 身后文明薄葬

34、破陈规 除陋习 传文明 树新风

35、移风易俗,厚养薄葬。

36、有钱多尽孝 丧葬不铺张

37、优生优育民族旺 提高素质国家强

38、珍惜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39、大事节俭办,邻里少麻烦。

40、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41、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宜居交城

42、保持高压态势 严厉打击“黄赌毒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43、坚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 从严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44、讲科学 反迷信 讲文明 反愚昧 讲节约 反浪费

45、文明乡村大家创,文明成果大家享。

46、破除陈规陋习,倡导健康生活。

47、家里办理红白事 请找红白理事会

48、财富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49、婚事新办都点赞 大操大办惹人烦

50、喜忧不大办,创业把钱赚。

51、实现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三个美起来”

52、顺社会发展之势 应群众呼吁之声 行移风易俗之举

53、告别街头烧纸陋习 树立文明祭祀新风

54、倡导婚葬新风 反对大操大办

55、丧葬简办不铺张 多省钱物孝爹娘

56、借势双联双创,搞好移风易俗。

57、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58、抵制封建迷信 破除陈规陋俗 倡树文明新风

59、抵制封建迷信 破除传统陋习 树立文明新风

60、家勤则兴,人勤则俭。

61、传儒风孝道 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

移风易俗范文第2篇

反方: 除了婚丧之外办酒席都算滥办太过了吧?老人家活到八十,办个生日宴;生了小孩,添了丁,办个百日宴,亲朋好友齐聚一堂庆祝一下,都不为过吧?添丁、结婚、大寿与丧礼,办酒席,亲朋根据亲疏远近随个份子,怎么能算滥办?你办酒席收上来的钱是要记账的,将来别人办事是要还回去的,就是一个礼尚往来,敛财之说是不成立的。为婚丧等大事办酒席,花自己的钱,亲朋随礼与否、随礼多少也是自愿的,说到底是私权范畴,全部禁止似有不妥。

正方:政府还是要搞移风易俗,倡导节俭、文明新风尚,对奢靡之风加以挞伐,必要时使用强制力也是可以理解的。对落后、野蛮的东西,就不应该听之任之,就应该态度鲜明,这样,才能彰显先进与文明。“私权”“风俗”不应该成为野蛮的遮羞布。

反方:移风易俗也要讲个度。应该给予传统“疑点利益”。传统中明显落后、野蛮的东西,当然不能让其存在;传统中明显有利于风俗淳厚、增加社会资本的东西,当然要传承下去。这是传统中的黑与白,但传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还有广阔的灰色地带,不能全部当成黑一概扫掉吧?为婚丧等大事办酒席的基本功能是给亲朋一个聚会与交流加强感情的机会。洋人喜欢搞派对,有时什么名义都没有,就是想c人乐乐而已。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仪式与聚会。

正方:滥办酒席是“囚徒困境”。别人不办酒席收钱,你办了,你就赚了;别人办酒席收钱,你不办,你没有进项感觉自己亏了。所以,你的最佳策略是办酒席收钱。可惜所有人都是这么想的,最终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办酒席收钱,礼金收回来又随出去,办酒席的谁也赚不了钱。政府介入,等于打破了“囚徒困境”,把大家都从中解脱了出来。明智的人应该感谢这种介入。

反方:政府当然可以进行必要的干预,但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亲朋聚会是民众的正当社交需求,婚丧才能办酒席似乎是矫枉过正;对吃公家饭的,是可以实施禁令并使用强制力,对违规的公职人员可以惩处;但对民众私权与风俗范围内的办酒席,使用强制力是不太适宜的。对民众应该以倡导与宣教为主,让公职人员带头,来正面影响民众。

移风易俗范文第3篇

风俗常常影响甚至指导着人们的生活,有些风俗已在人们生活中根深蒂固,而有些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渐渐移风易俗。本文仅想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提出在现代设计中如何思考、处理“物品”与风俗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敏锐地去发现并把握移风易俗的现象,通过产品这一媒介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朝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风俗 移风易俗 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56-02

一 风俗、物品和移风易俗

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是很复杂的社会现象。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改变时,风俗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即移风易俗。古人所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即说明了风俗的独特和多样性,也说明移风易俗的多变和复杂性。依据秦永洲著的《中国社会风俗史》,风俗大致体现在服饰、饮食、居住、节日、婚姻、生老、丧葬和信仰方面。可见,风俗包罗万象,因此,移风易俗的现象也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品”在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其以有形的形式,通过使用过程,反映着人们融于生活中无形的风俗习惯。诸如餐具、茶具和酒具在类别、形制、容量、使用时的礼仪及手势等方面体现出入们具体的饮食风俗。如果风俗是本质,那么物品是现象。“物品”在多样的变化中,暗藏着移风易俗趋势。

“移风易俗”的说法最早出现在《苟子,乐论》中,讲述音乐对风俗、社会和对民心向善的教化作用,“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现代对产品的研究也同样上升到产品与人的道德、社会规范以及生活习惯等社会层面。

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的现象非常普遍。和以往不同的是,原本各自独特的风俗朝着大同的方向移易,因而造成一方面代表着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外文化的侵入导致原风俗的消失,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使得大同的产品也侵蚀着独特的传统物品。

二 设计中的移风易俗责任

生活在工业文明时代的人们,越来越少的人了解多植根于农业社会传统风俗的来历和意义,人们也不再有对自然曾有的畏惧敬奉,失去了从前对风俗的虔诚和信任。因此,人们越来越习惯有别于传统的现代都市生活,传统习俗渐渐不适应城市生活。传统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也随之变化,从根本上动摇了风俗的基础,生活的改变,必然改变风俗的样式。

从传统物品体现的设计来看,人们一向乐于将美好心愿或是认为能提供美好感受的代表物融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将日常生活的审美需求放在很高的位置,甚至超越了实用功能,这是中华民族对日常用品的一大鲜明的设计特色。现代产品设计大都受到“功能主义”设计的影响,在设计中致力于使用功能便利性的研究上。随着人们生活日益丰富,只限于产品的实用性于产品设计的发展会愈走愈狭隘,过于偏向通用性的设计是对作为社会的人人性的不尊重,因而要在设计中针对人的社会习惯、社会交往等社会特征来进行设计。当然过于偏向风俗的设计则容易使设计的功能和形式本末倒置。在当代设计的发展中,仅仅满足消费者对使用功能的需求不再是设计唯一的追求,使用者总会感觉有许多民族的传统和习惯是功能所不能满足的,因此,各国的设计风格的形成必然要到本民族文化,本地特色中去寻找,而那些会成为设计灵感的源泉。

设计强调以“人”为本,通过产品这一物作载体,和人发生如影随形的联系。这种影响从物理性质上的“人’,一直贯穿到社会意义上的“人”。因而设计产品的过程,也是设计人社会生活的过程,通过产品的设计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社会风气和习俗,即设计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虽然这种设计的移风易俗作用对整个社会发生的移风易俗现象来说不是主题性和关键性的,但凭借生活中无孔不入的产品,其影响能积少成多,并且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进而达到人们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变,甚至最终影响整个民族性格、整个社会风气的社会功能。风俗不可否认也存在陋习、恶习,设计不能改变这些面貌,而是通过它的应用来影响这些面貌,从而达到改良和创造新的风俗。好的设计能深深地感动人,助于良好风俗的形成和特色风俗的传承,反之,会助长恶习。就此而言,在设计的前期,设计师极易忽略其设计可能导致的移风易俗的结果。因此,设计师应该有建构新风俗和传承优秀风俗的责任心。

三 移风易俗状态下的产品设计

移风易俗,是一种变革性的行为,它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作为社会现象的移风易俗却在一定的深度下指导和制约着设计。设计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在最初的设计时,不会自觉地思考此类关于传统文化、传统风俗的问题。但当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时,设计要深入发展,除了更国际化方向,就是根植本土化,让产品更贴近本土生活需求。传统风俗已变化,而适应新时代和新环境的新风俗正在形成,这时在设计中纳入移风易俗的思考会成为必然,这点尤其在日用生活用品设计中体现。产品首先是普遍生活性,提高产品对现代生活的适用性不仅是实用功能的问题,还包括对现代生活中存在的移风易俗的适应能力。

1.传统风俗的淡化,设计功能逐步多样化,甚至转化为传播与教育工具趋势

设计追求功能的最大化,设计师不断挖掘其潜能,为大众服务,但一般是局限于审美功能和使用功能两项。现代设计应该追本溯源,对本土化充分考虑。现在风俗的发展趋向淡化,设计有必要加强风俗的恢复。生活形态的快速变迁成为了传统风俗适应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弥补由于传统生活方式被快速全球化影响而带来的民族传统延续的严重问题,现代设计师要在日常用品功能设计中加入对使用者进行传统习俗、文化的教育功能。这样,即使传统赖以生存的相似生活形态没能正常演进,也能在主观上让传承的主角“火”重新理解、接受和喜爱传统文化,发扬良好的社会风尚,并负有对民族传统延续的责任感。如在当代众多国际设计风格涌入国内的情形下的设计复古风潮,一方面是国家对传统文化加大了宣传,而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人在面对复杂多样的生活物品设计进行抉择时,抱有一种对传统的怀念和肯定,对悠悠历史不断逝去的独特文化情怀。

2.顺应移风易俗现象,设计成为一种全球性跨界时尚

风俗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地域性的、群体的,而且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恒久性,从中说明其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因此,在众多的民俗研究中,关注最多往往是如何保存风俗。

可是,在现代生活中移风易俗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无论设计师是认同或否定、复归或背离,设计都应该往前看,更应该关注的是发展中的风俗。这不完全是件坏事,顺其自然也未必不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古代的时尚成为今天的传统风俗,那么今天的时尚也可能成为明天的传统风俗。这些设计上的变化,有些彻底地改变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衣、食、住、行是风俗的内容,也是作为生物上的人和社会上的人的生活之根本。设计作为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活动,囊括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设计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角落。这种跨界,不仅是行业的跨界,也是地域的跨界。在越来越重视非物质遗产的今天,民俗受到强烈的追捧。一个区域的风俗,可以形成―种国家的时尚,甚至形成一种国际时尚。

3.家居生活的变化,设计趋于适应现代的自由角色转变

家庭小型化、家庭组成、家庭结构的变化,是现代家庭的发展趋势。过去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代或两代人居住的小家庭。传统家族观念不断分崩离析,趋于解体。

根植于传统的现代家具设计,体现了新的人文和礼仪变化。在家具的设计上,没有等级概念,出现细节构造的一致性和圆桌席位的等同性,尊长观念淡薄,传统的“礼”逐步消失。摆设上,风水观念已经不再强烈,“拜”无场地,“祭”移至室外。建筑的包豪斯箱子风格的盛行,居住风俗由传统居住的基本模式发生了本质变化,尽管整体是群居,但群体内部的个体行如陌路,不相往来,群体关系冷漠。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活动的构成中占有和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最顽固的文化传统。除本身的饮食生存的意义以外,饮食还是重要的会客手段,是中国人常用来达到和他人交流、进行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方式。上至统治者下至普通百姓,都将饮食活动赋予了更深刻的社会作用。但在当代,在家中宴请宾客的待客方式,逐步转为以酒楼酒店作为宴请的场所。家居饮食的方式更趋于个人化。因而家庭饮食器具的设计在保持原有饮食方式的基础上,需要对家庭生活的个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

现代家庭关系相对更平等自由,每个成员都有适用与自己的饮食器具的渴望,以及适于营造不同生活环境气氛的饮食器具的期盼。这对饮食器具最直接的影响是需要改变以往的十件成套的计量方式,需要进行小套数量的设计。针对家庭组成人员的性格和角色,可以重新制订具体的个性化同时又是系统性的方案。

4.传统祥瑞观念的变迁,设计成为一种自觉的认知文化

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称寿材,停尸房叫太平间,汤饼隐寓长寿,瓜皮帽隐寓六合统一等。随着人们文化层次的提高,特别是对科学的普遍认识,有关传统的祥瑞观念淡化了许多。随着生活的日益丰富,这些观念却没有完全消失。这种类似图腾式的精神需求除了稳定性的群体传袭之外,在今天多少成为了部分年轻人好奇心理的需要。因此,祥瑞的图案在今天其审美的价值意义可能大于其精神意义。针对现代人对此的一知半解又好奇喜爱的心理特征,在设计中重新对祥瑞图案进行定位设计,探知其寓意、含义,使之带有认知意义。

有位资深的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器物和习惯。传统风俗即是一些物质与精神的沉淀。物质得到改进和创新,使人类有了新的征服自然和表述情感的工具。物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使得人在神经系统养成的习惯也同时发生变化。传统祥瑞观念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是人的心灵的祈祷。设计是一种文化,带有启迪的意义,达到普遍的理解认知是设计应该具备的自觉行为。

5.传统环境到现代环境的剧变,新设计可能成为一种新风俗

宋应星在《野议》中指出:“风俗,人心之所为也。人心一趋,可以造成风俗。然风俗改变,也可以移易人心。是人心风俗,交相环转也。”城市的扩大与规划,为了交通的方便成直线或规矩扩散,鸡呜犬吠、阡陌幽径成为了历史,田园生活亦成为一种梦想;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出游方式及习惯发生变化。人们习惯于使用海、陆、空等各个交通系统,习惯于旅游式婚礼,习惯于旅游式拜黄帝陵祭祖;新产品的出现,传统的劳作方式也得到改变,耕田种田不用镰刀锄头,传统手工变成机械化了…新的人文风俗在新的设计促进下不断更新,不断地涌现。

“―方水土一方人”,风俗是区域性的,设计行为却是普及性的。设计本身就是一种移风易俗的改革活动,设计的结果是由小异逐步趋于大同。这种大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抑或成为一种习惯和人心。

四 结论为了可能的忘却

风俗是一种社会传统,在国人心目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社会风俗从风尚、礼仪、习俗等层面透视出不同时期人们文化心理结构中的价值观念,是现代人所依赖的丰富的文化和精神资源,移风易俗是不可改变的历程,于是造成传统风俗不断地缺失和消逝,人们的头脑中不断地在失去对它们的记忆。设计师需要正视这些可谓残酷的改变,改变并不可怕,需要慎重的是“移”和“易”。

移风易俗范文第4篇

移风易俗倡议书600字【1】

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市民朋友们:

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是新时期、新时代的社会风尚。近年来,我区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快速推进,群众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但一些地方丧葬陋俗再度回潮,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风气蔓延,封建迷信沉渣泛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我区的生态环境、社会风气和对外形象。为弘扬社会正气,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大力倡导文明节俭新风尚,提升城区文明程度,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党员带头,率先垂范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好表率、树立榜样。要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管好自己、带好亲属、影响他人,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做移风易俗的引领者。

二、拒绝浪费,反对攀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既浪费物质资源,也影响社会风气,在群众中助长相互攀比的不良倾向关于移风易俗倡议书作文。要积极倡导节约文化,广泛宣传节约理念,加快在全区树立和形成文明节俭的消费理念与习惯,营造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良好氛围,使“勤俭节约”成为市民共识、“简约生活”成为社会时尚。

三、弘扬孝道,厚养薄葬。“百善孝为先”,尽孝当在老人健在时,丧礼奢侈的排场不能弥补孝道的缺失,更不该以自己的虚荣或私欲打扰逝者的安息。我们提倡厚养薄葬,子女在老人生前要常回家看看,多关心老人日常起居,让老人幸福度过晚年。老人去世时,丧事从简,文明治丧。既不扰民,也不自扰。

四、遵德守礼,文明行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破除陈规陋习,远离封建迷信。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不燃放烟花爆竹、杜绝火灾隐患,不高音喧哗、杜绝噪音扰民,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共建美好新家园。

党员干部、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在传统孝道中取精华、去糟粕,积极行动,倡导新风,为巩固和提升我区文明创建成果,打造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办公室

20XX年8月17日

移风易俗倡议书600字【2】

全县广大党员干部:

为进一步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净化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头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实际行动,移风易俗,破旧立新,坚决抵制不良习俗。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要破旧立新,提倡婚事新办。提倡婚事新办,以参加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举办一个节俭适度而又不失隆重、富有纪念意义的婚礼。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鞭炮滥放污染环境、大办宴席铺张浪费的不良现象,力求婚礼仪式简朴、氛围温馨。既体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又彰显文明之风、节俭之风,形成社会主义新风尚。

二要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提倡丧事简办,弘扬勤俭节约、厚养薄葬,采取“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开一个家庭追思会”等方式祭奠逝者。杜绝在街道、广场、居民小区和庭院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自觉抵制在社区内、道路两旁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搞封建迷信、大肆燃放烟花爆竹等不良行为,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

三要崇尚节俭,提倡喜事廉办。提倡在生育、升学、入伍、生日、乔迁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不请客、不送礼、不收礼,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在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杯清茶、一句问候等文明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良好习惯需要我们自觉养成,社会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创造。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文明节俭为荣、大操大办为耻;以艰苦朴素为荣、爱慕虚荣为耻;以厉行节约为荣,铺张浪费为耻,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主动传播者和自觉实践者。同时,要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开展宣传,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切实减少“餐桌上的铺张”、“舌尖上的浪费”,自觉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推动者,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XX办公室

20XX年8月17日

移风易俗倡议书600字【3】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渐富裕,个别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致使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广大干部群众不堪重负,而且阻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为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近日,县文明委组织推进节俭养德移风易俗工作,为此我们倡议:

一、婚事新办,崇尚节俭。要坚持适度办婚礼、节俭过日子,摒弃搞攀比、讲排场的不良风气。控制宴请桌数、酒席档次,不铺张浪费;不搞豪华车队,不过量饮酒,不动用公车。提倡公益婚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方式办理婚事,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二、丧事简办,恪守孝道。百善孝为先,要弘扬孝老敬老风尚,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简化治丧仪式,不搞封建迷信,不占用公共场所,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控制治丧时间和丧葬规模;不设酒席宴请,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礼物;严格殡葬管理,不乱埋乱葬,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

三、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倡议在生儿育女、升学入伍、生日庆典、乔迁新居等喜庆事宜时,自觉抵制盲从攀比、跟风宴席,做到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请客、少请客,不送礼、不收礼,用其他积极健康的庆祝方式代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自觉除陋习、树新风。

四、干部带头,做好表率。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带头,率先垂范,自觉反对铺张浪费,不滥发请帖,不大操大办,做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表率;要动员自己的家属及亲朋好友积极行动起来,反对奢靡浪费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广大干部群众,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良好风尚,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每个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为营造清纯简朴的社会风气,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XX办公室

移风易俗范文第5篇

坚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的一明显主题,也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特别是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就把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提了出来。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家,古老的历史和悠久的文明给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加之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各民族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点的文化和风俗。总的来看,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其中有不少是我们民族的精华,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奇葩,是千百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大家庭生生不息、团结统一的坚强纽带。对于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民俗、民风和由此而产生的风土人情和传统习俗,我们党历来是十分尊重的,而且一直号召我国人民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像《云南映象》的展示和演出,就是把我们云南少数民族的民俗精华推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大胆尝试。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长期处在封建专制的统治和小生产的社会环境中,加之经济和科学技术长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因此不可避免地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中,时而会出现一些落后的甚至于糟粕的东西,比如热衷于封建迷信、遵从陈规陋习都是这些不健康文化的反映。看起来这些都是小事,但是一旦形成一股风气,汇成一股势力的时候,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和发展。

早在建国初期,主席就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移风易俗、改造中国”的号召,刚刚从三座大山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中国人民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到破旧俗,树新风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中。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为一代新风的树立创造了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并没有放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一直没有放弃对全国人民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要求。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十五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大,都强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特别对教育和引导农民破除封建迷信、克服社会陋习、树立社会新风的意义和方针尤为关注。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再次强调:要引导农民树立新风,革除陋习,要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禁止黄、赌、毒。可见,无论过去和现在,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始终是我们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制定的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陈规陋习、封建迷信对社会有哪能危害?

这些年来,提倡“移风易俗”的声音变弱了,有的地方根本听不到了。于是,一些本已绝迹了的旧风俗、旧习惯又慢慢地抬头了,有的陈规陋习也开始纷纷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的表现更加突出和明显,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很是盛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可精神上却更加贫困了。于是间,请客送礼之风重新走俏,修坟造墓、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算命卜褂流行、风水先生生意兴隆、摆宴席、做道场,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吹吹打打好几天,说起来是“热闹”,实际上把活人折腾个半死。有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当地的领导也是“顺应民意而听之任之”,不少人却是打肿脸来充胖子,群众是怨声载道,一部分人是敢怒而不敢言。还有什么孩子满月、过生日、参军、上大学、搬家、起名、剃头等等真是名目繁多。更有甚者,连儿子从拘留所、看守所甚至刑满释放也要大请宾客。一些人辛辛苦苦“打工”挣了点钱,也都在这“人情来往中”和“不情愿的礼常往来中”打了水漂。一些人也盲目攀比,使其大操大办风越搞越隆重。这种现象同艰苦奋斗、勤劳节俭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广大老百姓深受其害,不堪重负。故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讨论,重提移风易俗,并要向社会广泛宣传这些不良风气带来的社会危害,带头制止和不参与,带头抵制和坚决反对。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迷信活动猖獗的地方,人们有病不去医院看,而是求助于看相算命,相信鬼神会消灾保佑;地方上建学校没有钱,而修庙宇、塑泥像则舍得投入;有的地方装神弄鬼、耽误了生产;有的家庭因此而家破人亡;

2、打着宗教的旗号,个别地方宗族活动抬头,形成了农村基层组织以外的权力机构。宗族活动盛行的地方,它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为纽带,把宗族利益置于国家和集体利益之上。特别是在基层政权选举中表现突出,不可避免地削弱了农村基层政权的权力和战斗力,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不安定因素,也给一些作案、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3、黄、赌、毒泛滥,严重毒化社会风气。近几年来,“、聚众、贩毒吸毒”等陋习陈渣泛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危害。这些剥削制度下的产物和丑恶现象在新中国建立后已经灭迹,这些年又死灰复燃,由此而带来的种种犯罪也损害着人们的心灵,特别腐蚀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大毒瘤。

4、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之风久盛不衰,这个风气不仅在农村盛行,在全县也有漫延之势。我们的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见怪不怪,很多人也是听其泛滥成灾。个别地方也成了农民自找的一个负担,甚至由此而欠下了“高利贷”,本来就已贫困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难以脱贫;

5、“重男轻女”的陋习影响基本国策的执行。早婚、非婚先孕、多生、抢生、超生的旧观念导致个别人参与婴儿的拐卖活动。使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执行,使一些地方党群关系恶化,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和陈规陋习如此危害社会,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影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而且对三大文明建设造成巨大的破坏。及其“__功”组织之所以能够猖獗一时,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祸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国民中有许多人不信 科学信鬼神,才使“__大法”有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如果我们还不认识其危害,不同陈规陋习决裂,说不定什么时候又会有张洪志、王洪志冒出来危害社会。

三、共产党员要做“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的模范

移风易俗,作文明的带头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在我们全县树立文明风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靠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的思想引导;另一方面,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自律”和带头;其次,还需要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纪律的约束和监督有力。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从严治党,搞好党风廉政建设,所有共产党员要在社会上发挥表率作用,党的领导要在全党发挥表率作用。共产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战士,在各个方面理应成为群众的表率,在精神文明的创建上也应如此。我们不能说的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我们的党员对不正之风不反对、不抵制、甚至于参与其中,就会助长歪风邪气占领市场,也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相反,如果我们每一个党员都对腐败之风说“不”!对陈规陋习说“不”!对封建迷信说“不”!对大操大办说“不”!不仅自己不参加一切有悖于社会文明和不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活动,而且也教育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群众放弃陈规陋习,一切封建迷信活动就不会有市场,一切文明和进步的东西就会得到弘扬,一个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尚就能形成,社会主义的文明之花就能在建设小康盐津的进程中开满城乡。

今天,盐津县妇联根据县委、县纪委的要求组织了这场座谈、研讨会,就在于通过我们对陈规陋习的剖析,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明白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负起的责任、义务,从自己做起,带头反对大操大办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吃喝风、风,带头移风易俗。我认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应该从以下方面去发挥带头作用:

(一)、共产党员要做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模范。

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仅自己不能参加任何封建迷信活动,而且还应在群众中宣传“无神论”,用科学去占胜迷信,“愚昧无知是贫穷落后的根源,文明开化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只有用三个文明去战领城乡的文化阵地,健康文明的环境才有可能建成。

(二)、共产党员要做反对宗族活动的模范。

共产党人是姓“公”的,应当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时刻要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共产党员要带头根除头脑中的宗族观念,一定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决不做违法乱纪的宗教活动和参与狭隘的家族称霸活动。

(三)、共产党员要做同“黄、赌、毒”斗争的模范。

“黄、赌、毒”是犯罪行为,共产党员一旦染上,就会丧失人格、党性,也要受到党纪国法的制裁。共产党员只是洁身自好也是不够的,还必须保证自己周围的人远离“黄、赌、毒”。眼下我县城乡不少地方风较盛,一些党员、干部也在参与,认为是“耍小钱”不碍大事。其实,那些大赌、豪赌者其实都是从小赌开始的。对共产党员来说,最好是不要参与,即使是“小赌”一把也是很危险的,极有可能把自己带入歧途,也会越陷越深的,就会丧失共产党员的资格。

俗话说“不破不立”。我认为破不是惟一的目的。我们在破除落后的观念和习俗的同时,还必须倡导和树立与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制度相应的科学文明的生活风尚和良好道德情操。这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除了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和积极支持外,还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全体人民的参与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因此,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带头破除迷信和移风易俗,还必须带头更新观念,带头树立科学文明的新的风尚。

(四)共产党员要做学习的模范。

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思想上的坚定,而思想上的坚定是要靠不断学习和思想上的不断改造才能实现的。我们的一些党员之所以会去参加和进行封建迷信活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精神空虚所至。只能从迷信和低级趣味中寻找慰藉。共产党员要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学习一切对人类进步发展有用的东西,只有人的头脑充实了,才不会被荒谬的东西左右自己的灵魂,才能在政治风浪中和关键时刻把握自己,才能在移风易俗和反对封建迷信中发挥带头作用。

四、风易俗必须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力度

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就不会及时地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同样,一个地方,一个民族也必须要有一点自我批评精神。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陋习和恶俗就如同一匹骏马坏掉的马蹄铁,必须去掉。要正确地认识哪些似乎已经“见怪不怪”的习惯和风俗,抹掉这道丑陋的风景线,并不是否认一个民族的伟大,而恰恰是为了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更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一个讳疾忌医的地方,一个抱残守缺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做到与时倶进、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增强移风易俗的责任感、紧迫感,敢于查找和正视我们自身不符合现代文明的习俗和陋习,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自觉树立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卫生习惯。

移风易俗,不仅是与时俱进对我们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我国著名科学家高士其针对我国国民随地吐痰的习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中国人能个个革除随地吐痰的恶习惯,疾病就可以大大地减少,病的负担一除,穷的负担就可以减轻,民族的健康复兴,国民的经济能力也就增进了。所以,改变陈规陋习不仅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我们能够用双手砸烂一个旧世界,也能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去打造一个移风易俗、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在移风易俗的问题上也要敢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向一切违背社会道德的习俗挑战,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打一场移风易俗的人民战争。

五、风易俗必须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 容

社会主义的文明新风,不是从天上吹来的,封建迷信之类的旧风俗、旧习惯也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不健康、不文明的旧风、旧俗一形成势力,就会麻醉人们的头脑,腐败人们的心灵,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破除迷信、移风易俗”的工作中,我们总是一手硬一手软,有时针对出现的不正之风,我们的领导、干部、党员、公务员都是态度暧昧,随波逐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还热衷于参与,推波助澜。实际上,哪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不良的风俗习惯,如同精神鸦片,吸食久了是不能自拔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

移风易俗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和容易改正的事,单靠行政命令或发几个文件是不能奏效的,我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入手加以必要的限制,并要坚持很长的一段时间:

1、必须坚持和保证党的领导,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考核运行机制,要真抓而不是只喊口号,必须是全社会共同参与;

2、加大其对危害社会的宣传,让广大民众都知晓;

3、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以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取代不良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

4、要尽快建立起为广大人民群众认同的新风尚、新秩序、新道德、新理念,消除其滋生的条件和土壤;

5、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普及到我们城乡各地,占领农村、城市的一切文化阵地;

6、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纪律约束、法律追究和党纪监督并用;

7、通过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使其形成一个广泛的社会环境,有效地减少和控制其发展;

移风易俗范文第6篇

崇尚文明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个别地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慕虚荣、比阔气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使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广大干部群众不堪重负,而且阻碍正常人际关系,败坏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xx对外开放的声誉和形象。为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培育健康文明新风尚。我们特发出如下倡议:

一、婚事新办,崇尚文明节俭。坚持节俭适度办婚礼,坚决摒弃讲排场、搞攀比、爱招摇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婚车成串、鞭炮雷鸣、滥发请柬等不良现象。控制宴请桌数、酒席档次,不铺张浪费,不搞低俗婚礼活动,力求仪式简朴、氛围温馨。提倡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方式,树立文明节俭、个性现代的婚俗新风。

二、丧事简办,弘扬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生活中给予老人足够的精神慰藉,满足正常的物质需求;去世后,丧事从简,文明治丧。自觉摒弃在街道广场、居民庭院、道路两旁等公共场所搭建灵棚、吹奏鼓乐、高音播放哀乐、抛撒纸钱、焚烧纸扎冥币、燃放烟花爆竹、搞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控制治丧时间和丧葬规模,不乱埋乱葬;控制酒席宴请规模,提倡不收非亲人员礼金、礼物;树立文明、节俭、平安的丧葬新风。坚持文明环保祭祀,不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香蜡。

三、喜事廉办,倡导文明新风。生日、满月、升学、入伍、乔迁等原则上不主张大操大办,亲朋好友间通过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方式表达贺意,增进感情。杜绝滥发请柬、盲从攀比、大摆筵席、铺张浪费办喜事的不良习气。

四、健康生活,提升文明素养。主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沉迷于打牌,远离黄赌毒,不参与封建迷信和活动;多读好书、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健康生活、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行动,争做文明有礼xx人,树立真美xx新形象。

五、移风易俗,党员干部带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迅速行动起来,带头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自觉遵守操办婚丧事宜“双报告”制度,做到事前报告,事后备案;管好自己、带好亲属、影响他人,坚决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农村乡贤文化促进会、红白理事会要切实履行职能,推动乡风民风持续改善。

广大市民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破陈规,除陋习,树新风,为切实提升全市文明程度,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文化旅游强市、陕西最美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xx市委宣传部

xx市文明办

移风易俗范文第7篇

陈清吉是山东省莱芜市大王庄镇姚家峪村村民,一双年迈的父母常年生病,一家人属因病致贫。以前,办个喜事少说也得过万,这还不算彩礼钱,陈清吉家里不富裕,凑不出彩礼钱,没钱大办酒席,儿子一直也没娶上媳妇,这成了他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近几年,莱芜市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不让大操大办,不让要彩礼。“按上面的要求,简简单单办喜事,真是给俺们这些不富裕的家庭解决了大难题,也是给俺扶了贫。”陈清吉说。

通过移风易俗为市民减负、让贫困人口脱贫已成为莱芜市一抓到底的工作。自2013年起,莱芜市以培育孝老文化为切入点,以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为抓手,大力推进以孝德工程、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活动。通过开展30、宣讲团走进田间地头等活动,移风易俗在全市范围内落地生花,惠及了广大群众。目前,此活动已实现全市20个镇街、1070个行政村全覆盖。

婚事“办”出节俭新风气

从2015年开始,全市制定了“六提倡、六反对”婚事新办模板,大力倡导喜事新办。由民政部门、婚庆公司、红白理事会把好“结婚登记关”、“婚庆服务合同关”和“婚礼举办关”,做到婚礼不铺张、不浪费。同时,全市还开展“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闯”的新型婚恋观教育实践活动。团委、妇联、民政、工会等部门大力倡导集体婚礼、旅行婚礼、植树纪念婚礼、自行车(步行)婚礼、爱心婚礼等五种新的婚礼形式,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节俭文明观念,积极举办简约、高雅、文明、健康婚礼。

如今,把婚事办得有新意又不铺张,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追求的时尚。方下镇沈家岭、口镇下水河等村修建喜事服务大厅,免费为村民结婚提供服务;鹏泉街道郭家沟、大王庄镇竹园子等村的群众结婚不讲排场,婚车由村民自家车轮流免费提供,杜绝了豪华迎亲车队现象,为群众减了负担,受到了群众欢迎。

理事会“理”出文明新风尚

“倡导丧事简办、喜事新办是老百姓盼望的一件好事,我们村丧事简办已经坚持了五十年,能坚持这么久,和理事会的扎实工作是分不开的,从老书记张立华开始,理事长都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这个传统至今也坚持了五十年。”高庄街道曹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吕昌华说。五十年坚持丧事简办,四十年坚持开追悼会,三十年坚持墓地规范化管理,这是曹家庄村移风易俗丧事简办工作的三个标签。2014年,村庄在原有基础上将红白理事会人员进一步扩充,增加到8名,统一管理村庄的婚丧嫁娶事宜。

“近几年,婚丧大操大办现象在其他地方时有发生,但在我们村就从来没有出现反弹。村民大都有这样的顾虑,自己也想少花钱,但又怕办得简单了,在亲戚朋友面前丢面子,这一点,贫困家庭体会更明显。所以,理事会办事既得让村民少花钱,又要办得简约、隆重且不失礼节,这才能办到群众的心坎儿里。”理事会成员张涛说。在曹家庄村,理事会为去世的村民办追悼会,为逝者撰写并宣读追悼词,庄重又简约。

目前,全市100%的村(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90%以上的村(居)有自己的理事会章程。理事会作为基层服务机构,成为了移风易俗工作的前沿阵地,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简办标准“入”村规民约

取消吹鼓手、不摆祭、不穿白大褂、不收挽联、不挂铭旌…… “这是开会讨论通过的规定,实行好几年了,我原本是干吹鼓手的,干了近20年,乍一取消,心里不好受,没想到村里又成立了庄户剧团,俺吹笙的饭碗不仅没丢,还跟着‘转型’了。” 艾山街道庙子村村民赵大爷指着宣传栏上的《村规民约》说。

自2013年庙村开始实行移风易俗工作以来,已先后三次修改关于丧事简办的村规民约。“刚开始的时候,怕群众有抵触情绪,只要求理事会成员和党员一律不准在丧主家吃饭,有亲戚在的话,中午吃大锅菜,不准设席,尽量简化丧事程序。这次的村规上就把不摆祭、不穿白大褂这些细节一一确定下来了,严格了,比之前更省了,这更是为村里的贫困户减了负。”党支部书记赵贯广介绍说。

新《村规民约》上墙以来,村里办丧事放起了哀乐,不再请吹鼓手,用遗像和追悼幅代替了铭旌,用简易的灵堂取代了陪灵、泼汤等繁琐程序。一天丧,无论近亲还是远亲,统一佩戴黑纱,不再穿白大褂。“白大褂加上白帽子至少要用白布一丈六七。就是说,一身就要花20块钱,办个丧事少说得扯40个白大褂吧,就是800块钱。光不穿白大褂这一项就节省了千元左右。所以说,以前1万块钱完不成的事儿,现在两三千就够了!”庙子村村民算了这样的经济账。

为了给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员减轻负担,破除丧葬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莱芜市探索推行“八取消、八提倡”丧事简办活动,制定了传统模式、追悼会模式、社区模式三个丧事简办模式。传统模式是一种分散办丧事模式,目前全市约有65%的村(居)使用这种模式。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伊始,就对丧事内容进行了简化,制定了简办参照标准,取消了摆祭、扎彩,吹鼓手、成席的招待分别改为放哀乐和大锅菜,一系列流程简化下来,一场原来花费近万元的丧事减少了近三分之二。追悼会模式由三天丧改为一天丧,在简化内容的同时,更是省去了繁琐的程序。社区模式的内容和程序比前两种更为简单,一些有条件的示范村(居)建设了告别大厅,村民家有丧事,一律到告别大厅举办。

孝德榜“立”起孝老爱老新气象

“爹娘生咱身,拉扯咱成人,汗水壮咱筋骨肉,恩情比海深,养娘心安稳,敬爹是本分……”和着庄户剧团莱芜梆子版《三德歌》唱腔,辛庄镇侯家台村的孝德榜可算立了起来,村民们卯足劲儿相互比着谁给的养老钱多,不甘人后,10天内已经换了三次榜。

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已实现孝德榜全覆盖。针对贫困人口多为老弱病残的情况,莱芜市在全市开展“五个养老”孝德工程。定养老事,各村采取召开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形式,研究讨论确定各自养老事项。高庄街道安仙村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理事会成员、村民小组长等参加的专题会议,参加讨论的占总户数的1/3以上,为推进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各村制定了符合各自实际的养老责任状,从赡养金额、卫生保健、亲情关护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由两委成员、理事会成员等分片包干,组织70岁以上老人与子女分别签订养老责任状。里辛镇小官庄村将养老责任细化为6条,简明易行,全村98户老人的责任状仅用两天时间就全部签完。理事会成员还督促子女将养老钱交给老人,对极少数不交或少交的,由村委会或理事会采取约谈、现场监督等形式督促交纳。艾山街道清泉岭村把老人和子女召集到村委办公室集中签养老状,由理事会统一收养老钱,再转交给老人,确保及时足额交到老人手中。此外还精心设计标准、内容、形式不一的养老榜,涉及现金、粮油、衣物、居所等,在村公共场所悬挂和张贴,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形成了竞相孝老的良好局面。并重新修订《村规民约》,增加孝德工程的内容,建立养老孝老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市70岁以上农村老人均与子女签订了养老状。

为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莱芜市还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机制。“一会一约”机制,即把村庄是否建立红白理事会、丧事简办标准是否纳入村规民约,作为督查和考核的重中之重。同时,为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莱芜市各村(居)还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形成了奖励严惩机制。凤城街道戴花园社区对简办丧事的,给予火化、人工、水电费补助。对不简办丧事的,既不o予补助,其家庭成员也不享受社区年底各类评比奖励、慰问金等待遇。

据不完全统计,自推行移风易俗以来,莱芜市仅白事就节约支出1.7亿元以上,群众把节约的资金用在了发展生产和勤劳致富上,农民人均增收每年都在10%以上,让更多贫困家庭得以减负脱贫。同时,文明节俭、孝老爱亲、团结互助的新气象在莱芜大地上蔚然成风。

(供稿单位:山东省莱芜市扶贫办)

移风易俗范文第8篇

一、具体举措。

(1)组织开展“文明示范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村级自治组织的作用。

(2)开展村民代表大会、群众会,向村民传达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3)挖移风易俗的先进典型,并对他们的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引导村民共同参与。

二、实际成效。

移风易俗范文第9篇

我县自实施全境火葬制度以来,工作进展顺利,但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尚未得到根本转变,为进一步推进我县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地深入开展,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省、市《殡葬管理办法》,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1、规范死亡申报制度。死亡人员必须通过村居殡管员向县殡仪馆申报,殡仪馆登记备案后,方可安排殡仪车接尸。未经殡管员申报及县殡仪馆登记的,不得私自安排殡仪车接尸。

2、加强殡仪车管理。出殡队伍限定运载花圈车一辆、殡仪车一辆、送葬人员车若干辆,最多不得超过9辆。不得抬冰棺游街,办理丧事处所花圈摆放数量限制在50面以内。

3、规范接尸地点。城关地区(含敖江镇白沙、浦下、小湾三个村)接尸点原则上为殡仪车辆能直接到达遗体停放场所门口的地方;如因交通不便,接尸车辆不能直接到达遗体停放场所门口的,以离该停放处最近的路口为接尸点;其他乡镇接尸点由乡镇政府根据本地实际,统一规划确定,并报县民政局殡管所备案。

4、规范丧事行为。出殡车辆严禁沿途燃放大捆鞭炮,严禁沿途摆祭,严禁在沿途村庄乱撒冥纸,严禁聘请高跷队、神像队等,严禁使用高音喇叭,限聘鼓乐队1队(城区除外)。同时,在办理丧事过程中,禁止占道摆放花圈、停放遗体、搭设灵棚、设道场、燃烧纸屋和冥具等行为。提倡丧事不办酒席或少办酒席。

5、明确遗体停放时间。遗体停放住所时间不得超过7天,超过7天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村居殡管员瞒报死亡日期的,依据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高度腐烂和传染病死亡的遗体,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立即消毒、火化。

6、严格骨灰流动管理制度。凡未建好骨灰楼(堂、塔)的乡镇,除符合夫妻合葬规定可合葬外,其他死亡人员的骨灰必须存放在县殡仪馆骨灰楼内,待本乡镇骨灰楼(堂、塔)建好后再行迁回。除凤城镇外,其他乡镇原则上不得跨乡镇寄存骨灰。佛教徒骨灰寄存,必须是皈依三个月以上,且皈依名册上报达二个月以上,只允许寄存在所皈依且经民政等部门批准的寺庙海会塔和户口所在地乡镇的寺庙海会塔或公益性骨灰楼(堂、塔)内,不得跨乡镇寄存,个别乡镇无寺庙海会塔和公益性骨灰楼(堂、塔)的,可就近寄存在临近乡镇寺庙海会塔,但必须报批。县殡管所应按照《关于规范骨灰有序流动管理的暂行规定》每月对乡镇骨灰存放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7、严禁旧墓翻新、扩建和新建坟墓。对符合夫妻合葬规定的,应实行报备制,丧属应向村居、乡镇报备出葬的时间、地点,及旧墓原貌相片,填写不翻新、扩建坟墓等内容的“承诺书”,并交一定的承诺保证金(由乡镇根据当地情况确定金额),乡镇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必须到合葬墓现场监督检查,并填写《合葬墓合葬情况反馈表》,以示负责,若乡镇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在监督检查中,工作不认真,弄虚作假,将予以严肃处理。各乡镇应建立治理乱滥建坟墓责任制,应与土地、林业、村建等职能部门签订责任状,土地所、林业站应加强山地巡逻和管理,坚决禁止旧墓翻新、扩建和新建坟墓。

二、范围时间

县城周边的凤城、敖江、江南三个乡镇及其他1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居,从200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村居殡改移风易俗工作是否同步开展由各乡镇政府白行确定。

三、工作措施

1、各乡镇负责在本辖区内殡改移风易俗工作,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并召开各种会议,广泛宣传,确保1月1日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顺

利开展。

2、成立联合执法队。县有关职能部门应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明确有关单位实行殡改工作主要职责的规定》的文件精神,明确殡改工作职责。县文明办、广电局应做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工作,民政、公安、工商、建设、文体、民宗、国土、林业等部门抽调专人(每个单位2人,其中建设局城管大队6人,公安部门指定科室)成立联合执法队,加强联合执法,协助重点乡镇实施殡改移风易俗工作。-

3、建立殡改移风易俗工作机制。

(1)殡改移风易俗工作评估制度。评估内容包括:乡镇领导重视情况、有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骨灰有序流动情况,骨灰楼建设情况等。

(2)季度例会制度。由县民政局召集各乡镇分管领导召开季度殡改移风易俗工作例会,各乡镇分管领导要汇报本乡镇本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提出需协调、解决的问题,并交流本乡镇的殡改工作经验等。

移风易俗范文第10篇

隆重举办“女娶男”婚礼

西窑村有个死规矩,即男娶女嫁。婚礼的风俗中,重男轻女的礼节也特别多:婚礼前一天晚上祭祖只祭新郎父亲的祖宗而不祭母亲的祖宗;引礼、执事的都是男人;招倒插门女婿,只是请干部和执事人吃一桌,根本就不举行婚礼。只有家里条件特别差的男性,才做上门女婿。

村里有位50多岁的老人,叫吴有,他们夫妻二人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出嫁。二女儿变玲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可她担心地里活儿多,父母受累,又怕爹娘年龄大了没人照顾。于是,她想留在家中,让男方上门。可变玲的男朋友不情愿。吴有整天唉声叹气,怪自己命不好,没生个男孩。

2012年11 月,登封市开展 “抓计生、促民生、建新制、树新风”活动,西窑村是个试点村。曹兰英知道吴有的事后,就分头了解情况做工作。最终,男方决定“嫁”到西窑村。为了鼓励这对年轻人,西窑村决定为他们举办一场体面的婚礼。乡里非常重视,并让计生办全力配合。 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是变玲举行婚礼的日子。乡政府派出6辆车做花车,还请人做主持,并为婚礼全程录像。变玲坐上花车,到男方家把新郎排排场场地“娶”了回来。村里组织秧歌队、盘鼓队给婚礼增加热闹气氛,市、乡领导也来祝贺并讲了话,在群众中轰动很大。吴有两口子比别人娶媳妇还高兴。

2013年3月,西窑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特别提出要鼓励男到女家落户,并且强调了上门女婿的权利,让他们也能在村里大声说话、挺胸走路。这件事后,西窑村有了很大的变化,那些独女、双女户没那么多抱怨了,也没有人再说上门女婿的闲话了。更重要的是,生孩子之前,没有人去做B超鉴定性别了。

开展“女孩胎盘埋到哪儿”活动

西窑村有个风俗,孩子出生后要把孩子的胎盘埋起来。老规矩是把男孩的胎盘埋到正当院,要男孩长大后顶天立地,而女娃的胎盘则要埋在厕所边。

一年后,变玲生了个女孩,这胎盘可该咋埋呢?变玲要求埋到院中间,她认为闺女也能顶天立地;可变玲娘却让埋到厕所边。变玲很为难,找到了村里。当时,村里正在重新修订和落实《村规民约》,提倡男女平等。于是,村里策划了一个埋胎盘仪式。2013年9月20日,是变玲生了孩子出院的日子。村里派车把她从医院里接回家,全村一下子沸腾起来,村民纷纷前来围在变玲家。变玲家张灯结彩,大门两边贴着对联。上联是:昔日受歧视,女孩胎盘埋厕所;下联是:今朝倡平等,男女都埋院中间;横批是:男孩女孩都一样。

埋胎盘仪式前,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把变玲孩子的胎盘埋在正当院。吴有和变玲娘拿着孙女的胎盘一脸笑意,在众人热烈的掌声和鞭炮、锣鼓声中,他们小心地将其埋到了自家院子的中间。这个活动在村里影响很大,村民们都议论说:可不能小看埋胎盘,说起来是件小事,但反映了重男轻女的大问题;这几千年的老规矩就得改变,要不然,做女人太亏了,和男人一样干活儿,可待遇完全不一样。

上一篇:网络教学论文范文 下一篇:服务基层年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