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1-06 09:17:46

变更管理制度

变更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 现场签证; 成本控制; 价值工程

【中图分类号】 F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2-0042-03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在此期间,可能会遇到各种难以预测的问题,容易发生与计划不符的情况。基于此,按照合同约定,承发包双方代表可就合同外的责任事件作出相应的签认证明,这就是现场签证。现场签证管理是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重要的工作,且施工时间越长,其发生的概率越大,管理越难。在建设项目投资全程中,项目施工阶段的资本投入占总投资的比重最大(如图1所示),可见,强化现场签证管理、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对项目施工阶段乃至整个建设项目运行过程的投资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价值工程的内容

从工程投资的视角看,现场签证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进行成本控制。建筑行业中,常用价值工程法(Value Engineering)控制成本。价值工程主要是从研究对象的功能和成本费用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用最低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使用者所需的功能,并获得最高价值[ 1-2 ]。其公式为:V=F/C

式中:V――价值系数;F――功能系数,现场签证的必要功能;C――费用系数,签证的寿命周期成本。

上述三个系数的任意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价值工程法进行成本控制会产生多套方案,其核心任务就是找出并确定最佳方案(如图2所示)。图2说明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总能找到一个最低点Cmin,此时功能达到最适应的水平。

由此得到启示,在建设项目现场签证的成本管理中,首先,对现场签证的实质进行分析,找出并剔除不合理及过剩的功能,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价值。其次,确定影响现场签证管理成本的因素,并分析各要素的影响程度。从价值工程的角度看,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受制度体系、设计过程、现场管控、合同管理和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如图3所示)。若成本控制出现多个方案,还要从方案的可行性、准确性、经济性等角度进行验证,选择最佳控制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对现场签证进行成本控制,控制的并非签证这个行为,而是签证的必要性。因此,从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实现成本控制,并不是简单地降低投资成本,而是为了提高建设项目现场签证的管理效果和效益。

(二)价值工程的应用

某写字楼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几项工程变更,其引起的成本变化及功能评分与价值系数如表1、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特大暴雨造成停工的价值系数约为1,说明由此工程变更引起的成本增加接近于实现此功能的最低成本,是比较合理的变更,应予以签证;合同以外零星工程的成本系数小于功能系数,说明该工程变更存在功能过剩;而擅自修改施工图内容及隐蔽工程验收造成的价值系数小于1,说明这两项工程变更造成了成本偏高,签证时应谨慎处置,适当控制。

二、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策略

(一)在结构上把握,建立成本管控体系

一是建立成本管控体制。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耗时长、环节多、成本高,为了更好地发挥成本管控效果、严控工程变更数量、规避不合理变更、提高签证的经济效益,可以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建立层次分明的成本管控组织体制,各主体按比例承担工程的收益和风险,从不同角度发挥优势,推进现场签证环节的成本优化。

二是健全成本管理机制。建设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工程量变更是可控甚至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变更。因此,为提高现场签证的成本效益,应逐步完善管理机制与方法,突出事前成本控制的作用,在成本控制目标制定时,逐步分解量化责任目标,把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现场每个环节、部门和人员,根据责权利划分签订相应责任书,达到规范管控的目标。

(二)在源头上控制,严格设计管理过程

一要确保图纸设计深度。图纸是建设项目顺利实施的根本,在工程建设活动中,有近60%的变更是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的,给工程项目成本管控带来极大的障碍[ 3 ]。基于此,在设计施工图时,要严格按照设计程序和标准,规范设计行为和质量,严禁人为压缩设计时间,避免边设计边施工,确保达到设计深度和质量要求后再施工,从而降低设计修改概率,有效控制施工成本。

二要完善设计变更制度。有些学者认为现场签证的成本控制就是减少甚至杜绝变更,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设计变更在工程实际运行过程中较为普遍,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变更制度体系,以落实设计变更检查制度,检查是否按设计组织施工;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新技术、材料等事务,要及时检查由此引起变更的可靠性及必要性;建立设计变更问责制度,剖析设计变更的原因,对可规避的变更要追究设计单位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给予相应的经济处罚。

三要加强设计变更审核。施工过程中,有些设计变更是难以避免的,但有些人为造成的变更是完全可以规避的。因此,严格审核设计变更,合理确认签证,将直接影响到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具体来说,审核设计变更通知书的完整性,明确变更的原因、签发时间、签名印章等相关手续;审核设计变更的真实性,规避随意更改设计造成的成本控制风险;审核设计变更的经济效益,从技术经济的角度综合权衡变更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后再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要科学评估设计变更。为避免口头变更和随意变更现象的发生,在现场签证执行前,先要对施工工期、造价以及变更的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主要从变更的经济性、社会性、技术性等方面展开,全面权衡变更对成本控制的影响。设计变更一旦没有通过评估,要想执行生效,其变更通知书就必须由监理、设计、建设和施工四家单位共同签字,且要加盖公章。

(三)在制度上限制,完善工程合同管理

一是审慎合同条款。工程变更的主要参照对象就是施工合同,合同条款的科学严谨与否,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工程变更率及现场签证的数量,这就进一步强调了合同环节的重要性。因此,要做好现场签证的成本控制,必须审慎合同条款,完善合同内容,在合同签订前,全面评估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合同,细化合同条款,力求合同精细明晰。

二是控制合同变更。如前文所述,工程变更无法完全杜绝,要想确保成本最优,就必须合理控制合同变更。在合同中设置约束条款,制定变更标准与条件,做到相互制约、相互牵制,规避或严控不必要的变更签证,防止其无限扩大,从制度上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对难以控制的工程变更,要谨慎审查其变更情况、原因及内容,及时将内容补充到合同里。

三是强化索赔意识。在严控变更数量的基础上,成本控制的另一途径是强化索赔意识,这就需要熟悉合同索赔程序及内容,对发生的合同违约事件,要及时提出索赔,办理好相关签证手续,做好现场原始资料采集,争取使变更引起的损失得到补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四)在措施上约束,加强工程现场管控

第一,增强现场成本控制意识。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归根到底还是一项管理工作,这就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意识和能力,从思想上重视成本管控,并落实到行动上[ 4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现场签证管理规定,认真审核承包人提出的变更请求,做好应对措施方案的比选,辨清责任主体,做到不随意签证,不弄虚作假,从施工技术和技术经济层面上做好签证的确认。

第二,严控现场签证发放范围。项目实施过程中,并非所有的变更都能进行签证,现场签证必须经过严格审查及筛选。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的成本控制,应严控现场签证范围,对设计变更通知书、招标说明书、定额等明确规定不应签证的项目,坚决不予签证;对存在虚假、不必要变更及存在争议矛盾的项目,要坚决不予签证。

第三,明确工程变更签证权限。工程变更签证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要达到成本控制的最优价值,必须做到权限分明、审批严格。应建立专业分工明确的签证制度,根据专业的不同,授权专业技术人员和造价管理人员实施现场签证。除此以外,根据签证费用的大小,明确各类项目签证人员的审签权限,建立多层次的签证审批制度。

第四,健全现场签证审核制度。现场签证对工程投资控制影响极大,有时签证单的一字之差,就可能引起总投资的大幅变化,给工程结算带来麻烦,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变更时必须符合签证范围,且数据准确,内容真实,这就需要一套完善的签证审核制度和程序。可由聘请的专家检查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和工程签证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检查现场签证的签认程序及手续,对有关合同变更的条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尽可能控制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数量,实现建设项目现场签证的成本管控。

(五)在执行上配合,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一是增强管理人员的专业特性。施工合同的价格调整是一项专业的工作,其专业性并非短期的培训能够掌握,必须由造价工程师这类专业人才来完成。因此,加强现场签证管理,提高成本管控力度,必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配备既懂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造价工程师,负责工程变更签证的审核和签署,实施工程造价管理。

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经济性都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在现场签证的审核把关中,一个小举动都可能给工程造价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除具备造价师的专业性外,还应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严格按章签证,不弄虚作假。

三、结论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受内外因素影响,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的发生在所难免。做好建设项目现场鉴证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工作,降低不必要签证概率,对控制工程造价、确保建设资金发挥最大投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开林.工程变更全过程管理[J].会计之友,2013(6):40-43.

[2] 杨朝晖.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意识探究[J].会计之友,2011(10):31-32.

[3] 潘旭珠.浅谈工程变更签证中的问题与造价管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3):149-152.

变更管理制度篇2

制度变迁有两重含义:一是制度创新,二是新旧制度转轨。制度变迁也可以看作是制度的替代、转化与交易的过程,即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效率较低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变迁要受来自制度变迁主体方面和客体方面的各种变量和因素的约束。①

从主体方面讲,参与制度变迁的行为主体包括个人、社会企业和政府这三个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基本单位。从客体方面讲,成本差异、制度竞争以及路径依赖的“惯性”对我国高校宿舍管理模式影响相对较大。

二、有效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关键

诺斯认为:“组织是制度变迁的媒介,并且决定制度变迁的方向。”②什么是组织,它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教育组织。这些组织作为制度实施管理、变迁的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高校为管理主体的模式,高校作为教育组织,由校方统一集中管理可以把物业管理和育人整合起来。

半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是以高校和社会物业管理公司为管理主体的模式,一方作为教育组织,一方作为社会经济组织。两者考虑的事项不同,对于某些模糊的管理区域存在产权不清的情况。如何协调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解决育人目标与成本目标的统一问题成为这一模式的难题。

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是以社会物业公司为管理主体的模式。物业公司作为经济组织,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和服务机制,首要考虑的是成本利润等生存问题,而我国的物业管理层在管理水平、思想教育、沟通交流上经验不足,缺乏行为规范管理体系,社会化管理模式尚不成熟。

从三种模式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来看,传统的管理模式更符合有效组织的要求,更适合我国高校学生数量多且杂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相较于半社会化的双重主体的管理模式和社会化管理模式,更能兼顾管理对象。

三、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析

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要获得制度变迁的收益,必然要支付制度变迁的成本,包括:新制度设计的成本,即用以探索、研究、设计等形成新制度的成本;实施成本,它是指该制度方案确立后具体组织实施成本;摩擦成本,它指新旧制度转换之间摩擦或减少变革过程中阻力所需的成本;随机成本,它是指制度变迁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和机会主义所带来的成本。

首先,我国90%以上的高校采取的是传统管理模式,就目前来看,并没有一种完全崭新有效的高校管理制度出现,所以,新制度的设计成本必然很高。

其次,在新旧制度转换之间,高校宿舍管理权被市场决定,让市场竞争来决定管理权的所有者,可能有以下两方面的弊端:一是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制度内的成员只想获得制度变迁的好处,而不为制度变迁支付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和“道德风险”,“搭便车”等问题,增大制度变迁的随机成本,影响人们对新制度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在管理权的竞争中,当政府或高校管理机构通过招标的方式放权时,难以避免“权力寻租”,高校内部知情机构或人员易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获取额外的利润。

最后,以物业管理公司为管理主体的社会化管理模式,作为市场上的经济组织,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微观经济理论表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生产规模的约束条件是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此时它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提高价格,即提高住宿费用和管理费用,而住宿应属于缺乏弹性的商品,提价对“销量”影响小,而学生的负担会因此加重。二是企业因边际收益递减选择退出该市场,相关的沉没成本较高。

所以,从成本上看,传统的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我国更加明显。但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潜力巨大,现实中呼声很高,而据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存在监督、管理、实施等问题。

四、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诺斯认为,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了某一路径,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③

“路径依赖”使高校宿舍管理制度变迁的阻碍变大。传统管理模式缺陷渐显又根深蒂固。传统的管理模式,宿舍就是单纯的宿舍,学生发挥作用小,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学生对宿舍等公共产品的维护意识不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学校专业的人员配套少,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加大管理成本。而半社会化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对较高。管理方也会根据经营需要在满足住宿需求的基础上努力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休闲、娱乐提供多层次的个性化服务,在服务质量上更好。

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半社会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更具优势,与国外剑桥等大学的住宿学院制度类似,渐渐成为高校宿舍制度变迁的大趋势。但对传统管理模式已有基础条件的“路径依赖”依赖,传统的管理模式很难改变,路径依赖体现出来的弊端,即导致一种有效率的制度难以冲破固有制度的束缚。

五、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竞争

除了我国常见的三种高校管理模式,西方的住宿学院制度在一定程度也会对我国的高校住宿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和借鉴意义,住宿学院制度与我国高校宿舍制度最大的不同在于:基本实现了学生教学机构与学生事务管理相分离。“社区”管理方式不仅保障了学生生活的质量,也保障了有足够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

在探索一种有效的高校宿舍管理模式过程中,西方的住宿学院制度给我们在探索中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在全球化时代,制度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制度差异对成本水平、效率影响很大,那时制度选择就变成了一种竞争性选择,会迫使无效率或效率差的制度进行变迁(创新)。相比而言,西方的住宿学院制度的管理效率和体系的完备度都较优于我国的管理模式。

六、结论

以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变迁的理论知识为切入点,分析高校管理模式(制度)的在我国的现实情况,探索我国高校管理制度变迁的难点和新制度或制度转轨的趋势所在。从实际情况和“路径依赖”和管理层面的保险思想,现阶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不现实的,传统的管理模式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长期看来,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社会化的管理模式是不可忽视的制度变迁趋势。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要吸收和借鉴其他管理模式的优点,提倡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

学生宿舍的物业化管理,既借鉴一般性物业管理的通常做法,努力向物业管理行业看齐,又要研究学生宿舍的特点,努力探索学生宿舍的物业化管理新的方式、方法。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注解:

① 朱琴芳:《新制度经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 (美)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台湾时报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4,第89页。

变更管理制度篇3

设计管理是对设计过程和成果进行控制和管理,是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控制的关键。设计管理不仅可提高设计质量,还可以使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更高、速度更快、质量更好。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与水平,首先通过工程设计使其具体化,并据此作为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使用价值和功能,是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我国工程质量事故统计资料表明,40.1%的工程质量事故是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居工程质量事故原因之首。设计人员对设计任务的熟悉程度以及设计各专业的协调配合程度如何等等都会影响设计质量的好坏。设计方案不甚合理、设计违反正常设计程序等都会影响设计产品的质量。由于设计失误所造成的质量问题,常常是施工阶段难以弥补的,甚至有可能会带来全局性或整体性的影响,以致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在设计阶段,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组成构造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化,是影响投资程度最大的环节。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随着项目的开展,各项工作对投资影响程度逐步下降。方案设计阶段对投资的影响程度可高达95%。国外某项统计资料表明:设计阶段节约投资的可能性约为88%,而施工中节约投资的可能性仅为12%。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工程设计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较为保守,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往往造成投资上的浪费。经验表明,一项合理的设计有可能使造价降低5-10%,甚至更高。工程项目的进度,不仅受施工进度的影响,项目设计水平及质量也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如专业之间协调问题、设计变更问题,因业主缺乏足够的工程经验累,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到位的设计任务书等,都会给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带来困难,从而影响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

2设计管理的目标

设计管理的核心任务是进行项目目标控制,即质量、投资、进度目标控制。通过设计管理使设计质量、工程投资、设计进度满足项目的整体合理要求。在业主技改团队的领导和项目管理单位的策划下,通过对设计工作的监督、协调和管理,实现对项目的目标进行早期有效的控制;同时,在工程进行中正确处理和控制设计变更以及与设计相关的其他问题,最终配合业主实现整体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3设计管理的工作程序

设计管理应在业主方技改团队的领导下进行。设计管理单位负责协助业主对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现场服务和竣工验收各环节的设计要求、设计质量、设计进度和设计资料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做好业主和设计单位之间、专业咨询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就设计难点和技术课题的推进开展技术协调工作。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提交业主代表,由业主代表召集有关各方(根据项目的不同阶段确定,包括甲方、设计管理方、项目管理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或供货商等),协商讨论后形成会议纪要,由业主签发,下达给设计单位(或相关单位),设计管理单位协助业主督促和检查设计单位(或相关单位)执行。对各阶段的设计需求、设计成果等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编制目录供查阅。做好各类与设计有关的会谈、洽商的记录,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追朔性。定时形成设计管理工作小结,项目竣工验收后形成设计管理工作的总结报告。

4造价控制管理

设计阶段是投资管理最为关键的阶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动态控制,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对各种设计文件中的有关投资部分进行分析,严格执行设计标准,推广标准化设计,使工程设计在满足工程质量和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等理论对设计阶段的投资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使施工图预算控制在概算内按照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复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同时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照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不被突破。对设计投资控制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包括项目运行维护费);在设计阶段审核项目的施工工艺合理性、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的可能性;审核限额设计(包括各专业限额设计成本控制)的落实情况;以性价比指标优化设计方案或调整项目投资指标;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沟通等。

5进度控制管理

对设计进度实施动态控制。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审查设计单位所编制的进度计划的合理性;在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检查设计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并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分析,一旦发现偏差,及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措施,以加快设计工作进度,同时控制设计质量,使设计错误和变更不发生或少发生,尽可能使设计图纸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按规定时间提供,从而使工程项目在拟定的进度目标内实现。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和设计特点,协助业主编制合理的设计进度计划,并协助业主检查和督促设计进度的落实。审核设计人员提出的详细设计进度和出图计划,并监督执行。研究分析招标采购、施工进度及分包合同结构,与设计人员协商,使设计进度满足招标采购和现场施工要求(及时提供招标图及技术条件)。通过提请业主召开设计协调会等有效手段,讨论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设计人员的困难,督促设计出图进度。根据设计特点和要求,及时提醒业主确认有关设计条件,协助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分析可能影响设计进度的关键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设计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设计文件提请业主尽快组织审定,及时解答设计人员的提问及其他事宜。进行设计进度跟踪管理,并提交各种进度控制报表和报告。

6质量管理

设计管理的质量目标是确保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满足业主要求、达到规定的设计深度、符合施工(安装)的实际要求,设计质量达到项目总体目标要求。质量管理重点是:在方案设计阶段,重点审核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总体方案的要求及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标准;初步设计阶段,审核专业设计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施工图设计阶段,重点审核是否满足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着重对设计输入和设计过程进行检查和控制:a.确定项目设计要求和标准,参与分析和评估项目使用功能等问题;b.审核设计是否符合业主对设计上的特殊要求,并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c.审核设计图纸(含说明)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有关设计规定要求和标准,并根据需要提出修改意见;d.对设计各系统的技术经济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优化意见;e.审核施工图设计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各专业设计之间有无矛盾;f.组织设计文件协助业主向政府有关部门的审查报批工作;g.协助业主做好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的管理,对各类变更提出技术决策建议;h.参与设计方案讨论和优化、各设计阶段初始业主和设计单位的协调会议及设计方案汇报和设计配合。加强过程管理。

7设计的优化控制管理

设计优化控制的基本原则是前期狠抓设计工作前期的方案论证及工作计划的事前控制;后期狠抓各设计阶段产品(设计文件)审查验收的事后控制,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设计优化的前期控制内容是:明确设计的原则和要求;采用价值工程等现代管理方法的相关原则,做好合同相关条款的细化;要求设计方提供图纸设计工作流程、审批原则等;深入调研和总结烟草行业类似工程的建设经验,充分做到取长补短;重视和积极参与设计工作前期的方案论证,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计优化在设计文件审查验收阶段应重点抓好“推行新技术”和“设计挖潜”。设计管理单位应注意采用较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设计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同时,运用项目管理的“施工图剖析法”,从设计图纸上深入挖潜可节约的投资。

8设计变更的管理

设计变更控制的原则是确定变更性质及分类,严格控制被动变更,正确处理合理变更,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做好设计变更后果的预测和处理。设计变更主要分为:业主提出的变更;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在明确变更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变更的控制应从设计变更数量和具体设计变更处理两个方面进行控制。主要内容为:控制并减少设计变更数量;严格每次设计变更的控制;严格履行设计变更控制的审批程序;落实设计变更结果的责任承担;严密跟踪设计变更的结果,记录、备案、归档(纸介表单及电子文档);认真总结设计变更的经验教训。

9设计的组织协调管理

设计管理单位应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协调。包括:a.协调设计单位与相关设备制造商间的关系,对有关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b.协调设计单位解决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保证设计质量和进度;c.做好勘察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技术协调,使勘察任务书和勘察成果符合项目特点和设计要求;d.协助业主协调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关系;e.协助业主处理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文件的审批事宜、将确认审核意见及专家咨询意见及时反馈给设计单位,督促其逐条落实;f.联合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组织施工图设计的交底,审查施工图交底会议纪要;g.根据同业建设经验和项目特点,协助业主梳理重大技术课题,开展专项课题,及时参与调研和论证,协助业主形成技术创新成果。

10设计跟踪服务管理

设计管理单位,应做好设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跟踪服务管理工作:a.项目核心团队要设立专责人员,负责联系设计单位工作。b.组织设计单位对项目各相关方进行培训和现场设计讲解。c.组织实施设计信息管理。d.组织设计方参加工程竣工现场验收。e.对设计单位的设计服务工作进行考核。f..按月、季度形成设计管理工作小结,竣工验收后形成设计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11设计信息及资料管理

1.1.1设计阶段信息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分类、编码,制定信息管理制度,促进迅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全面有效的管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文档系统,以客观记录反映项目建设过程。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知识管理奠定基础。

1.1.2基础资料的获得由设计管理单位负责搜集解决国家、地方及行业设计管理、设计规范及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等。

1.1.3设计管理单位协助业主对各阶段的设计需求、设计成果等各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编制目录供查阅。

11.4设计信息及资料包括:建立设计阶段的工程信息编码体系、设计阶段的信息管理制度,并控制其执行;进行设计阶段各类项目设计信息的收集、分类存档和整理;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设计管理工作接受业主技改团队的领导,采用总管理工程师负责制,各专业工程师负责具体实施,采取专业负责制。以上仅是对现行设计管理内容、程序及方法的浅析。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及市场的需要,设计管理也将更加精细化及智能化。

变更管理制度篇4

Xu Jun; Gong Guocu

(①Huaneng Lancang River Hydropower Co.,Ltd.,Yunan 650214,China;

②Beijing Xiaguang Economic Technology Consulting Co.,Ltd.,Beijing 100120,China)

摘要: 合同管理是项目投资管理的基础,加强合同管理,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本文结合小湾水电站建设实际,介绍了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合同管理职责,合同执行过程管理等理论,指出了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Abstract: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of proj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to strengthen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will be helpful to improv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benefits on investment. With reference to the actual construction of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ies of establishment of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contract management duty, contract execution procedure management, etc. This paper also indicates, analyses, and discusses some currently problems in the procedure of contract management, hopes to be a reference information of the similar hydraulic engineering contract management in future.

关键词:小湾水电站 建设期 合同管理 投资效益

Key words: Xiaowan Hydropower Station;engineering construction;contract management;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TV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053-02

0引言

小湾水电站位于云南省西部南涧县与凤庆县交界的澜沧江中游河段,系澜沧江中下游河段规划八个梯级中的第二级。该工程属大(I)型一等工程,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养殖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效益。水库库容为149.14×108m3,电站装机容量4200MW(6×700MW)。工程于2003年正式开工,2004年截流,2009年首批机组发电,2010年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按照2001年3月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23.31亿元,工程总投资为277.31亿元(不含价差预备费)。小湾水电站建设伊始,国家电力体制改革随即展开,随着厂网分离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电力行业“竞价上网”的格局必将形成。因此,电力生产企业必须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牢固树立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工程建设管理理念,以应对合同风险,提高工程质量,优化投资效益,特别是大型水电工程,由于投资大、施工期长、施工干扰及协调管理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加强合同管理显得更为迫切及重要。

1小湾水电站建设期合同管理

1.1 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为规范合同管理工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加强对合同的监督,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有关规定,华能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局(以下简称小湾建管局)结合小湾水电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明确了合同立项、合同审查、合同起草、合同签订等方面的管理规定、管理流程与管理职责。同时为加强合同过程管理,小湾建管局进一步完善了招标管理、变更索赔管理、新签合同管理、投资控制管理、竣工(完工)结算管理、合同经办人员管理、合同编号管理、合同专用章使用管理等管理制度及管理要求。另外,还建立了合同管理例会、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及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在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的同时,营造了“以事实为基础,以合同为准绳”的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工程建设又好又快的稳步进行创建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1.2 合同执行过程管理

1.2.1 加强学习,营造合同管理良好氛围为落实各项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电站合同管理水平,小湾建管局在每年都举办多次“合同经办人员暨管理制度学习班”、“合同及造价管理培训班”及“合同管理经验交流会”等,参加的人员包括承包人、监理人、小湾建管局、外请专家、咨询及审计单位等。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使合同管理相关人员加深了对已有知识的认识;接触了更多、更新的合同管理理念;进一步提高了全工区合同管理主观认识,营造了“人人看合同、人人懂合同、人人执行合同”的良好氛围。

1.2.2 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结合小湾水电站前期及其他流域、电站合同管理经验,对于招标项目及新签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全面实行合同交底制度。合同交底的目的在于根据招标投标情况、相关标段情况接口及相关干扰、合同执行的重点难点,研究制定合同执行管理的主要思路、措施,同时研究讨论合同执行可能发生的风险并研究应对的方法及应对时机等。通过贯彻实行合同交底制度,使监理工程师、项目管理工程师、合同管理工程师及其他管理人员在合同执行之初即统一了管理方向,理清了管理思路,明确了管理重点难点及关键控制点,做到了心中有数。

1.2.3 介入设计变更管理、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①介入设计变更管理。设计变更管理,是建设期合同管理的重点,小湾建管局在努力创造合同条件的同时,合同管理工作全面介入了设计变更管理,参与了技术方案讨论及经济技术比较分析,对重大设计变更项目要求设计院进行专题研究或引进第三方咨询机构进行相关研究。通过介入设计变更管理,一方面提高了设计责任心,另一方面优化了投资效益,做到了“物美价廉”。②建立变更立项审签制度。依据小湾水电站变更索赔管理办法,变更项目的提出者可以是参建各方,故建立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尤为重要,变更立项审核主要从必要性、经济性、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预算费用等方面进行审核。通过变更立项审核,使变更程序更为合理合规;变更一旦立项即可实施,促进了工程进度;变更之初即进行了费用预审,避免了项目完工再算总账的局面,从一定程度了控制了工程投资。③实行季度投资分析制度。针对每个主要合同,小湾水电站建设每季度需提交季度投资分析报告,报告主要从安全、质量、形象进度、工程量、新签合同、变更索赔、统供材料、价差及费用等方面入手,同时还需完成单个合同及电站最终投资预测及合同执行风险分析并研究相应对策。报告分为两个部分编写,第一个部分为监理单位编写单个合同投资分析报告,第二个部分为小湾建管局依据概算编写合同体系、概算体系投资分析报告。通过分析报告,能及时把握工程投资情况,及时了解、掌握合同执行风险,做好预控措施,为实现合同超前管理和解决重大经济问题奠定基础。

1.2.4 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小湾建管局实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例会主要是集中审核经济问题部门处理意见,研究单一重大经济问题的相关合同问题并提出处理思路及方法。通过这一途径,一方面提高了合同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另一方面提升了合同管理水平,加快了重大经济问题的处理进度,有效保持了经济问题处理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

1.2.5 建立了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了过程审计制度小湾建管局对主要工程合同实行年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合同执行情况检查主要是依据合同条款及相关管理制度对年度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从质量安全环保、水保管理、进度管理、分包管理、农民工工资管理、计量计价管理、重大变更管理、统供材料管理、概算控制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检查合同年度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与不足。同时依据部门职责及合同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对部门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责效联动,通过这种方式,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坝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等重大合同项目,小湾建管局依据公司安排,分年度及时引入咨询单位进行过程审计,通过借助第三方独立审计,及时纠正了合同管理过程中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使合同管理工作更趋规范。

2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问题

2.1 “进度调整”引起的价款调整问题的解决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多方努力,小湾水电站各主要节点目标均实现了提前,电站整体实现提前两年全部投产发电。因进度调整,引起了各相关标段的合同价格调整。对于此类问题,小湾建管局一般依据合同规定采用成本加酬金的方法进行处理,但在某些计算细节上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工程分包管理仍然是难点由于各主要水电施工企业均承担了过多项目,无论是在管理方水平,还是在资金、设备、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均显不足,工程分包难以避免。如何做好分包管理,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点、难点。

2.3 设代人员严重不足由于目前大型水电工程无法实现设计招标,同时又由于各大设计院任务饱和,现场设代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来讲,都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3结语

小湾水电站建设期的合同管理历时9年,在建设期合同管理中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及方法,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建立合同交底,设计变更管理、变更立项审核制度及季度投资分析制度,推行合同管理例会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引入过程审计制度等举措,对为小湾水电站实现提前两年投产发电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本文指出并分析了小湾水电站目前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价款调整计算,工程分包,设代人员不足等问题,希望能对以后类似的水利工程合同管理项目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士芩,张宝声,尹贻林等.水利工程造价.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2]郭琦.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1(1).

变更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工程变更;造价管理;风险因素;管控对策

工程变更往往是造价变动的主要因素,也是建设投资管控的关键环节。为此,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分析工程变更管理问题,梳理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变更管控对策,对于有效识别造价管理风险,提高风险应对的靶向性,促进科学、合理控制工程造价,具有突出的意义和价值。

1工程变更的常见问题

1.1工程前期工作不充分。由于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考虑不周、设计图纸不详尽、项目需求不确定、合同条款订立不明晰、图纸会审不到位等原因,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调整、修改部分项目和方案的情况,导致大幅度变更。究其原因,主要是前期工作不充分。1.2变更决策管理不完善。有的工程变更随意性大、盲目性大,建了拆、拆了建的返工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资金浪费,甚至重大经济损失,暴露出不同类型的决策管理缺陷和漏洞。1.3变更签证管理不到位。变更签证单作为工程付款的法律凭证,是工程结算审核的重要依据,存在签证要素不齐全、签证内容表述不明晰、签证审批流程不规范,以及签证不及时、事后补签,甚至虚假签证等问题,往往造成工程结算中高估冒算、量价不实、虚报冒领的风险,也给项目结算审计工作带来难以克服的困难。

2加强造价管理风险识别

2.1造价管理风险识别。2.1.1设计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项目可行性研究不充分、投资决策依据不科学、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二是项目功能需求调研不到位,项目实施中临时增加内容、提高标准、扩大功能等改变原定方案,导致变更成为必然。三是设计工期不合理,出现赶工抢工,增加了变更的诱因。四是勘察报告的结论与现场实际地质不符,设计的材料设备与市场供应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项目实施中的变更不可避免。2.1.2招投标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招标过程未做到公开、公平,商务、技术、价格方面,未体现充分竞争。二是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存在缺陷。三是评标标准不合理、评标办法可操作性差,评标环节未能择优选择中标候选人。四是合同中涉及计价方法的条款表述不清晰、不严密,产生理解歧义。2.1.3施工阶段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一是变更未经审批先施工,采取补签证的方式,存在重复签证、签证不真实的风险。二是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缺乏造价管理意识。三是建设单位疏于反索赔管理,忽视减项变更或因过程资料不完整无法核减,导致造价管理风险增加。四是为便于施工,施工单位提出使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导致工程变更及费用增加。2.2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风险因素分析。引起工程变更的业务环节和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包括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制度设计层面的因素、制度执行层面的因素、不确定因素等。根据不同的业务环节,对引起工程变更及造价增加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清单管理、精准施策,将会有利于防范建设投资失控的风险、建设管理失当的风险、建设制度失效的风险及违反廉洁纪律的风险。

3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和策略

变更管理制度篇6

1.1设计变更的概念

设计变更是指水利施工工程初步设计经过审批之后,在水利施工工程招标阶段、水利施工图设计和水利施工阶段对批准的初步设计所进行的改变。这种改变包括水利施工工程任务、规模、水利施工工程等级、建筑物级别、水利施工工程布置方案、水利施工工程结构型式和结构尺寸、水利施工工程设备型号和数量、水利施工工程施工方案等内容,水利施工工程子项目增加或减少等。引起设计变更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施工工程所在地的水文、地质等自然基础资料的变化,或者是水利施工工程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或环境要求的变化等,或是多种因素并存。

1.2水利施工中设计变更的特点

水利建设施工工程本身具有的类别多样、规模差别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决定了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具有种类繁多、情况复杂、影响因素多等特点。水利施工工程涉及水库施工工程、堤防施工工程、引调水施工工程、灌溉施工工程、城市供水施工工程、河道治理施工工程、堤防施工工程、水土保持施工工程等,不同施工工程建设内容差别大,涉及设计变更的主要因子不同,对质量、投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水利施工工程划分为大中小型,施工方式和管理模式不同,对设计变更的管理手段也不同。大中型水利施工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高、周期长、设计复杂等特点,施工工程建设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在建设过程中常常由于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类型、施工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施工方法等变化影响,较易发生设计变更。

1.3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管理现状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非常重视施工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管理,积极加强设计质量管理,严格设计变更的各个环节,规范设计变更管理程序,保证施工工程质量、安全和进度要求。但是由于缺乏水利施工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的明确界定标准和相应管理办法,设计变更的约束机制不够,目前设计变更管理上还存在着不足。有的建设项目利用设计变更改变施工工程规模或增加建设项目,违背规划设计原则;有的建设项目利用优化设计改变或减少建设内容,“报大建小”,缩减地方配套资金,作为一般设计变更处理,躲避原审批单位对设计变更合理性和经济性的审查,给施工工程安全带来了隐患;有些建设项目以施工工期要求和度汛为由,不及时履行施工工程的设计变更报批手续,造成既成事实。2000年颁布的《建设施工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只规定了建设施工工程勘察、设计文件内容需要作重大修改的,建设单位应当报经原审批机关批准,但是对于重大修改的界定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明确水利施工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的界定标准。

2设计变更的划分研究

水利施工工程建设存在着各种设计变更,包括施工工程开发任务和规模、设计标准、施工工程布置、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等各方面,对施工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投资和效益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加强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管理,保证施工工程安全和质量,同时尽量减少对施工工程施工和进度的影响,简化审查、审批程序,应对设计变更审查、审批采取分级管理模式。实行分级管理,首先要根据水利施工工程特点,对设计变更类型进行划分,针对不同类型设计变更采用不同的审批程序。

2.1水利施工中设计变更类型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类型划分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类型划分要与施工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相匹配,充分发挥不同管理层次的作用,体现不同管理层次的责任和权力,降低设计变更的管理成本,促进施工工程建设进度。

2)设计变更类型划分应主要考虑设计变更对施工工程功能和效益、施工工程投资和工期、施工工程运行安全和施工工程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程度。对施工工程影响较大的应由原审查审批机构批复,影响很小的则可将批复权限放在项目管理机构。

3)设计变更界定标准主要针对新建和改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施工工程特点,小型水利施工工程情况复杂,建设体制多样,可参考大中型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的分类原则专项制定分类和管理办法。

2.2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类型划分

按照2.1中的划分原则,为便于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的分级管理,将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按重大设计变更和一般设计变更进行划分。重大设计变更是指施工工程建设过程在施工工程开发任务、施工工程规模、设计标准、总体布局、施工工程布置、主要建筑物结构型式、重要机电金属结构设备、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措施等方面,对施工工程的工期、安全、投资、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其他变更为一般设计变更。

2.3重大设计变更界定标准

经调查可知,典型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情况和对施工工程建设影响,以《水利水电施工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的专业划分为主线进行重大设计变更界定,概念明确,结构清晰,可以适用各种水利施工工程。主要考虑设计标准、规模是否突破批准的初步设计,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方案是否影响到施工工程安全、工期和后期正常运用,投资去除政策性、物价因素是否超过一定额度。征地移民等其他非施工工程变化影响可单独界定设计变更。界定指标主要包括:水文,地质,施工工程任务、规模、建筑物等级及设计标准,总体布局、施工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机电及金属结构,施工工程投资六项。

3加强设计变更管理的措施

3.1强化勘测设计质量意识

水利施工工程勘测设计工作是施工工程建设的龙头,是保证施工工程质量、施工工程安全和生产安全的源头。勘测设计单位应切实加强设计质量意识,提高勘测设计水平,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首先,要提高前期工作质量,确保合理的勘测设计周期,确保正常的资金和技术力量投入,保证勘测设计深度,加强基础工作,完善方案论证,避免设计缺项、漏项。其次要加强与业主、建设各方的协调沟通,严格执行施工工程强制性标准,坚持设计原则,强化安全意识,避免人为的设计变更。

3.2制定水利施工中设计变更管理办法

重大设计变更对施工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等都具有重要影响,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水利施工工程实际,对设计变更类型进行划分,研究相关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责任,尽快提出水利施工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办法,促进前期工作质量提高,制定严格的基建管理程序,更好地适应水利施工工程建设的需要。

3.3重视中小型水利施工的设计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制度篇7

化工过程(chemical process)伴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料和产品,涉及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和复杂的公用工程系统。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是国际先进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收集和利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信息;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开展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新装置试车和试生产的安全管理;保持设备设施完好性;作业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等。

二、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二)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明确责任部门,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将其文件化。

(三)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作工艺卡片、编制培训手册和技术手册、编制化学品间的安全相容矩阵表等措施,将各项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纳入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四)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信息文件。企业要保证生产管理、过程危害分析、事故调查、符合性审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安全生产信息。

三、风险管理

(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要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统称“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可每5年进行一次。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力求风险辨识分析全覆盖。

(六)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七)制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企业要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对辨识分析发现的不可接受风险,企业要及时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控制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四、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八)操作规程管理。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企业要确保作业现场始终存有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文本,以方便现场操作人员随时查用;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建立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档案;鼓励从业人员分享安全操作经验,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

(九)异常工况监测预警。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要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十)开停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经生产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要严格执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企业要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开车过程中装置依次进行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要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要随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确认流程是否正确。要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五、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十一)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要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要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十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熟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当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要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要重视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措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

(十三)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新建企业应规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变招工为招生,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工厂开工建设后,企业就应招录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先接受规范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装置试生产前,企业要完成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后参加全过程的生产准备。

六、试生产安全管理

(十四)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企业要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范围,合理界定项目建设单位、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专利供应商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十五)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要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要先完成气密试验。要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气密试验时,要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联动试车安全管理。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所有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企业必须建立并执行每日安全调度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部试车的安全管理工作。

投料安全管理。投料前,要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七、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十六)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十七)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加强动设备管理。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加强动设备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八、作业安全管理

(十八)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特殊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十九)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现场监护人员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监护人员擅离现场。

九、承包商管理

(二十)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的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企业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二十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现场安全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危害信息。承包商要确保作业人员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与作业相关的所有危害信息和应急预案。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十、变更管理

(二十二)建立变更管理制度。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变更管理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变更的事项、起始时间,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否修改操作规程,变更审批权限,变更实施后的安全验收等。实施变更前,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更具备安全条件;明确受变更影响的本企业人员和承包商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变更完成后,企业要及时更新相应的安全生产信息,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二十三)严格变更管理。 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二十四)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验收。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十一、应急管理

(二十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完善预案。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企业要与当地应急体系形成联动机制。

(二十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必要时可吸收企外人员参加),并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要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对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发生紧急情况后,应急处置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各自岗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要授权应急处置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组织装置紧急停车和相关人员撤离。企业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十二、事故和事件管理

(二十七)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十八)吸取事故(事件)教训。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十三、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二十九)企业要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要组成由生产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的考核小组,定期评估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功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核查整改情况,持续改进。要编制功效评估和整改结果评估报告,并建立评估工作记录。

化工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导意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变更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系统工程;实施要点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本质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是医院运营效率的综合体现,也是医院管理者受托管理成果的财务业绩体现。医院作为以公益性为目标的财政差额补助拨款事业单位,也是财政资金预算管控的组成部分。提升财政资金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效益及效果,政府要掌握更全面可靠的信息来进行绩效评估,医疗机构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且适应精细化管理发展需要的核算标准和方法来管控医院的运营质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打破了原有的医院会计管理实践活动与会计准则制度的博弈平衡。在此背景下,政府会计制度应运而生,着力解决医院内部信息持有者和外部信息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监管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全新平衡点,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本质是会计信息供求双方不断博弈下的一种新模式。

二、医院实施政府会计改革工作的系统工程要点

医院的会计制度变更,是一个系统性制度变更的过程,是国家宏观政策对医院微观经济活动管理的规范和调整。而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变更,除了直接改变会计科目核算体系之外,也会对成本核算体系和预算管理体系产生直接影响,间接地对物资管理体系、收入管理体系、资产管理体系等产生大的影响。最终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会计信息对财政资金执行效益以及医院经济活动运行效率的反馈。如果将会计制度变革比作湖水治理运动,会计信息质量就是湖水清洁度,预算、成本、物资、固定资产、收入等各系统模块就是生活在湖泊里的各类生物群落,它们之间发生的复杂反应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片湖水的清洁度。清洁度监测器通过对各类生物的监测判断其合理生长范围和状态,并对不在正常生长范围或生长状况不佳的生物及时进行干预,始终保持生态平衡,维持湖水清洁度的平稳。绩效管理的指挥棒作用正好类似于清洁度检测器的过程监控功能。因此制度衔接工作需要建立一个能够促进各资源模块良性运转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各管理模块的运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合力,最终维持会计信息系统这汪湖水的清洁度。如果将这些系统要点整合在一起,那就是一个中心、三驾马车,三个主体、一个支撑。

1.一个中心

会计制度的转变对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是直观且根本的,政府会计制度统一了原本分散的教、科、文、卫会计制度,通过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会计模式变革了会计核算模式,改革了会计核算方法,实行会计信息双报告制度,这些变革带来会计科目的变化,核算方法的变化、会计报告的变化,最终带来会计信息系统的变化,这是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一个中心。

2.三驾马车

预算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无疑是现代财务管理并驾齐驱的三驾马车。在财务精细化管理远远不够的医院,存在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两张皮、成本核算结果不准确的普遍问题。因此医院应当利用好制度转变的机会,在设置会计科目体系时,除了依据会计准则和制度,还应当根据医院预算项目来设定,进一步明确具体预算项目,将预算指标落实到每个责任中心,提高会计系统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反馈精度。同时抓住制度实施的机会培育会计核算人才,从而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注重过程控制的成本核算方法,不断改进间接成本的分摊规则和方法,探索成本核算与标准化临床路径的结合以及作业成本方法的运用。借助会计改革平台形成更为合力的成本核算、成本管控的氛围,加快推进成本会计体系建设。

3.三个主体

(1)物资管理系统。医院不同于其他事业单位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其复杂多样的物资管理业务。这些物资是医院开展业务必不可少的周转材料,也是医院成本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更加高效地管理物资并使用,一是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二是搭建更加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只有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协同起来,才能让物资的实际周转情况更加贴合其价值转移过程,通过设置二级库房和高值耗材的条码管理,逐步减少以领代支的成本转移模式,更加真实地反映物资存量和成本损耗情况。(2)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做出调整,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合理界定应纳入核算范围的固定资产,通过全面的资产清查,摸清医院的家底,为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同时要厘清固定资产后续管理的难点和重点,规范后续支出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的规范和标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固定资产的调拨转移进行及时更新,并针对不同的设备采用不同的折旧政策,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损耗的速度。通过这些精细化的资产管理手段切实提高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会计信息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3)收入管理系统。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按照权责发生制、收支配比的原则明确收入的确认时点并调整收费系统的报表格式。明确医联体的收益分配模式和核算方法,及时准确核算医联体的分配收入,为医联体效益分析做好基础铺垫。清理往来款项中核算反映的收入,明确捐赠收入、对外投资收益等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明确各类收入的确认标准,保证收入的及时入账,真实可靠地反映医院收入的全貌。

4.一个支撑

围绕制度衔接转变带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变革,要发挥好三驾马车的马达作用和三个主体的基础作用,绩效管理系统的支撑功能必然不容忽视。通过设置合理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动态调整各系统模块的高效运行。通过预算系统和成本系统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成本管控,推动财务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三驾马车的强力运行推动物资、资产、收入的精细化管理,三个主体的有序协作反哺马达的动力系统。最终通过绩效管理这个支点,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医院整体的管理网络。

三、结论

目前,我国正处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攻坚时期,对于纳入政府会计主体的医院而言,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实现制度改革的平稳过渡,会计科目及报表的衔接是基础,影响会计数据的各项经济活动是根本,控制经济活动过程的管控系统是关键。只有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才能产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实现制度改革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罗小兰.政府会计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医疗与卫生事业管理,2017(15).

2.王婷.会计制度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7(3).

上一篇:出差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营销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