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风险管理范文

时间:2023-06-15 15:33:10

变更风险管理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工程项目本身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因为每个建设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业主和承包商在投标阶段所确定的方案计划与实际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就会发生工程变更。变更即意味着改变,就存在着不确定性,就有风险。由于工程变更的发生具有必然性的特点,因此承包商也必然要面对由工程变更而带来的风险,站在承包商的角度分析工程变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设计变更风险。设计变更的发生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期间,由不同参与方提出,并且最终由设计单位以设计变更或者设计补充文件的形式发出工程变更指令。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较多,若业主在设计之前的考虑不周全,那么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会对设计提出修改或补充。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疏忽或不细致,同样也会对原设计提出补充或修改。这些变更会引起工程量、施工进度以及工作流程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给承包商实现目标利益带来风险。

1.2外界环境变更引起的风险。这种变更风险主要来自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引起的变更。近几年来,经济的发展不是十分稳定,政策变化、材料供应紧缺、通货膨胀等时有发生。此外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环境污染导致自然灾害较以前发生的概率也有所增加。这些都会给承包商带来不可预知的变更风险。

1.3施工措施变更风险。这种变更的发生是在施工过程中承包方因工程地质条件变化、施工环境或施工条件的改变等因素影响,向监理工程师以及业主提出对原施工措施方案作出改变。这种变更的发生会导致施工计划的变更,对原施工顺序与时间作出调整从而使施工生产效率下降,阻碍工程的顺利实施,给承包商带来工期延长的风险。

1.4各参与方干预带来的变更风险。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各参与方之间既是合作者也是利益的对立方。如业主、分包商、供货商等在施工过程中都可以提出对己方有利的工程变更,那么对于承包商来说就要承担变更所带来的风险。1.5管理风险。人员是企业的主体,因此对人员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当变更风险发生时,企业员工管理有序,人员素质高,那么就会以团队的力量积极采取措施有效的应对风险,从而避免或降低风险的损失,否则就会使损失扩大化。

2工程变更风险应对措施

2.1承包商应建立风险管理系统。对工程变更风险通过识别、分析、评价后将各种风险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对那些影响较大的风险,应该引起承包商的高度重视,并且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此外还应该对成功的变更风险管理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2.2设计变更风险应对措施。提出设计变更的参与方可以是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也可以是承包商本身。一般设计单位、业主、监理单位往往为了实现工程造价、工期以及管理等方面的目标,会对施工图纸设计提出优化与变更,可是这些变更对于承包商来说在很多时候都是无条件服从。无论哪一种变更的发生,都会间接导致合同签订内容的改变,这就需要承包商在依据变更指令组织施工的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施工记录并且及时得到驻地监理的签认资料,以此做为变更单价确定的依据。

2.3外界环境变更风险应对措施。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不够稳定,承包商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等情况,对此承包商应时刻掌握市场的动态,如果承包商对于市场无法准确地判断,也可以效仿大企业囤积材料这种措施以避免风险。除此以外天气和地质等自然环境的变更影响也不容忽视,在面对这种工程变更风险时应采取将高风险的工程进行分包或工程保险等方法将风险转移。

2.4独立设置合同管理部门。许多承包商对于合同管理环节不够重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因为一旦合同管理中出现了失误,工程的变更风险必然发生,也有可能承担由此带来的相关变更风险,所以承包商要提高对合同管理的意识并对每个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以增强合同变更风险管理的能力。

2.5借鉴其他企业成功管理经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商应虚心地向有成功管理经验的企业学习。如无法对材料、机械等方面价格走向进行准确评估或对某方面缺乏应对变更风险经验时,则应借鉴这些企业的采购计划及施工方案,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安排。综上所述工程变更是每个承包商都会面对的,因为对于每一个建设项目来说,工程变更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工程变更风险也就一定存在。可是风险并不一定就会损害承包商的利益,给其带来损失。如果承包商能够充分的重视工程变更风险管理,也可以为其带来有利的影响。其一,如果承包商能够在工程变更前进行风险的预测,或者在工程变更进行时,进行风险分析,及时采取适当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并且及时总结,长此以往,可以提高其工程管理的水平。其二,对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引起承包商对合同管理的重视,从而提高其合同管理的水平,进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也可以降低工程变更的次数,有利于承包商实现其预期的目标。其三,通过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可以使承包商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建立应对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系统,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工程变更与索赔,由于受到很多外界的因素,它是很难避免的。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属于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所以在招标阶段就应考虑可能存在的工程变更风险,然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避免,所以在工程中一旦发生变更,就要进行及、合理的处理,从而进一步的保证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

1、业主的作用

1.1、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在工程建设中,对于业主和项目经理的管理工作的展开是不能忽视的,一些业主对建设工程管理并不熟悉,因此可以采取找到一个总承包能力强的机构,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并且要求其提供履约保证金。我们的很大部分业主也是经常参与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工程,所以他们经常使用的方法是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这样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并且对于大型工程的分解也非常容易。

1.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在工程的建设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工程变更和索赔,对于所有的方案,都是存在着很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所以业主在整个工程建设中必须要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和考虑。尤其是当使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就大大的增加了工程中的变更和索赔风险,因此在确定施工的方案时,要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承包商的作用

2.1、招投标的风险

进行招投标时要考虑变更会带来的各种风险,它也将会一直的存在。所以我们许多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掌握了相关的合同条款,知道可能遇到的风险。承包商会遇到的风险是非常多的,在合同条款中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这些风险要么是业主自己承担,要么就是转移到承包商那,有承包商承担。增加了风险转移条款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工程的建设各方对风险的认识。转移传统风险的合同条款很多,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职责、能力、义务三者之间是独立存在的。承包商需要掌握风险转移的各种条款,并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如今被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保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的方法。

2.2、工程变更的种类

承包商在工程建设中会遇到很多的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工程变更。变更条款具有很大的作用,是承包商和分包商在增加弥补费用上经常会使用到的。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了解变更处理的原则。

2.2.1、正规变更

业主颁发了“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变更指令”的签署名字必须是业主,不然就无效,导致索赔不成立,不能得到补偿款。

2.2.2、建设性变更

它只是一种遵照业主口头的指令进行,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普遍见到的几种如下:(1)合同之外的一些不确定的增加工程。(2)合同中没有提到的额外工程的相关费非正式批准或口头指示。

2.2.3、主体变更

主体变更一般都是由业主变更指令来落实。主体变更是针对原来的项目有非常大的偏离的一种变更,但是对于多而频繁的变更并不能就判断其就是主体变更。

3、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3.1、施工中断或工期延长引发的索赔风险

3.1.1工程开始施工之后,部分建设单位会进行施工现场的检查,在检查中可能要求暂停施工,必然导致工程中断,造成工期延误,从而埋下工程变更索赔隐患。

3.1.2、部分建设单位为保障工程的质量,可能主动要求延长工期,从而导致工程合同中制定的工期发生改变,引发索赔风险。

3.1.3、部分建设单位为加快施工进度,要求施工企业缩减工期,必然要求在施工中投入更多的物力、人力等,增加变更索赔风险。

3.1.4、若因建设单位的某些不正当要求而终止施工时,在这一终止工程中的各项管理费、监督费、人工材料设备支出等均不在工程款之内,从而引发索赔风险。

3.2、“不可抗力”造成的变更索赔风险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没有预见的情况,是很难预防的,这就是常说的不可抗力因素。大部分指的是环境、气候等方面,比如施工中遭遇暴雪天气,遭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这些是我们很难预防的自然灾害,有些严重的直接导致工程无法顺利进行或者返工,使得大大延误了施工工期,让施工企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倘若遇到较为“顽固”的地质条件,施工企业需要动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大量的人员投入才能完成施工,使的大大增加了人材机的浪费,这些都是不能预见的,从而也造成了索赔风险。

4、工程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对策思考

4.1、要加强合同管理,保证索赔“有理有据”避免“索赔无门”。

施工单位在进行索赔时一定不能盲目索赔,不能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所有的索赔都必须是有凭据的,不是随意的,索赔要以合同为依据,施工企业所索赔的“点”都必须是存在于合同中的。必须能真实地反应和记录施工情况,必须要能经得住建设单位和业主的反复验证,索赔报告中必须要明确索赔事项;必须交代清楚费用的产生缘由,费用产生的时间,所要索赔的数额等。这些数据都必须真实准确,必须与建设单位所记录的时间点相一致,施工企业的索赔报告最大禁忌就是“前后矛盾”如果索赔报告不清不楚,很有可能成为建设单位不赔偿的“把柄”会影响施工企业经济利益的实现,造成索赔风险,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加强合同条款的额学习,做好过程资料的记录及必要的监理签认,是避免索赔风险的重要保证。

4.2、掌握索赔主动权,避免索赔风险产生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施工企业要获得竞争优势,有必要加强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管理,积极掌握变更索赔的主动权,及时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防止索赔风险产生。因此,施工企业在变更索赔管理中,要及时记录施工中产生的各项变更索赔费用,并以合同条款为依据,进行索赔记录的分项管理,避免“模糊账”产生。切勿等到工程完工之后,再核算各项变更索赔费用。因为完工之后的变更索赔费用数目较大,就会使建设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压低索赔总费用,从而导致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因此,施工企业要准确把握索赔时机,注重在施工前期阶段进行索赔,掌握变更索赔的主导权,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4.3、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合同中规定了提出索赔的程序及时间要求,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地提交有关报告,否则过了索赔的时间范围,承包商就不能进行索赔。所以承包商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成功的重要性,提高对其的重视,这样做能够成功地阻止业主拒绝索赔,将索赔的问题解决好。

结束语

随着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全面了解工程变更索赔的影响因素,以工程合同为依据,进行全过程的工程部变更索赔风险管理,规避索赔风险,提高工程的利润,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能够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发展,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包国莹,赵旺锋.工程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对策思考[J].科技创业家,2013,22:26.

[2]陈春霞.工程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对策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07:219.

[3]田利民.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J].中外建筑,2004,04:105-106.

[4]何辉常.建筑工程索赔管理目标与实现途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更 索赔 管理 风险 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中的工程变更与索赔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变更与索赔管理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变更和索赔的成功管理直接有益于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无论是业主还是承包商,作为一名风险管理者,必须做到:

(1)知道任何一种施工方法或风险转移合同条款都不能完全避免施工风险;

(2)了解所采用的合同条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种类和大小;

(3)考虑好出现风险时进行挽救的有效方法和措施。

1 业主的作用

1.1 选择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建设管理方法可以由业主自主选择。通常情况下,业主或项目经理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是必要的。有的业主对建设工程管理并不精通,他们可以寻找一个总承包能力的机构,采用设计 施工一体化的模式,并且要求其提供履约保证金。大部分业主愿意参与设计、施工过程,他们可选用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传统的建没管理方法不仅可以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进行有效控制,而且便于对大型工程进行分解。

1.2 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当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和技术时,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会大大增加,所以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合的施工方案。

1.3 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争议的出现

在业主选择了最适合的承包商后,就要协商、形成施工合同。当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时,业主往往将风险转移合同条款强加给承包商,而其中某些风险不应该由承包商承担。

对于在合同中指定的风险,承包商可以在合同谈判时要求增加相应的条款。但在投标时,激烈的竞争往往使承包商忽略或低估了合同条款的风险。一旦风险发生,承包商最基本的手段是根据合同条件提出索赔。但当承包商对发生的重大风险估计不足时,承包商可能会因此失去继续施工的能力。

所以在谈判起草合同时,成功地预见不确定事件是必要和有可能的。完善的合同可以防止或减少争议,从而减少费用,并鼓励承包商提交准确的标书。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必须从初预测争议并为防止、解决争议做准备。

1.4 组建争议解决机构

出现争议并不可怕,只要能妥善地进行处理,合同双方仍可愉快地合作。防止争议的技巧包括合作和激励两方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争议还不重要或还不大的时候就及时、公平、低廉地解决它。一些常用的争议解决方法有:

·监理工程师调解:一旦出现争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凋解。

·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出现的争议进行评审,提出解决办法。

·仲裁:对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最终仲裁处理。

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从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结束为止,它对缩短工期和降低最终工程成本是非常有益的。

2 承包商的作用

2.1 在投标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他面临的风险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继续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应熟悉所有的合同条款,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承包商可能遇到的风险很多,有些在合同条款中已经列出,有些并未列出。有些风险业主承担了,有些风险业主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承包商。

风险转移条款应用的增加,极大地改变了工程建设各方对风险的认识。转移传统风险的合同条款很多,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职责、能力、义务三者是互相独立的。承包商必须在投标前就了解风险转移条款,并依据情况协商合同外的补偿,如通过保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等。

2.2 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是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变更条款非常重要,承包商和分包商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增加弥补费用,这也往往引起工程争议。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

2.2.1 正规变更

业主颁发了“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变更指令”必须经业主签署,否则会成为无效“指令”,导致索赔时得不到补偿。

2.2.2建设性变更

这种变更或者遵照业主的口头或暗示指令,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比较常见的有:

(1)在不完全的或不确切的合同文件之外增加的工程;

(2)起源于合同中没有要求的工程(额外工程)的非正式批准或口头指示。

2.2.3 主体变更

在最初合同范围以外要求做大量的工作时,就是“主体变更”。作为一个总体规则,主体变更通常由业主变更指令来落实。主体变更不是指单一的变更,而是指极大的偏离原项目的一系列变更。多而频繁的变更并不能认为是主体变更。

2.3 工程变更处理

如果业主发出正规的变更指令,索赔时较易处理,当业主通过口头或暗示方式下达变更指令时,承包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书面信函要求业主对其口头或暗示指令予以确认。当由于工程变更导致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时,应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计算工期延长或费用增加的数量,保证承包商在各个环节上符合合同要求。这样,一旦出现合同争议,在进行争议评审或仲裁时,承包商可以处于有利地位,可以得到应得的补偿。而主体变更将赋于承包商取消合同而不受惩罚的权力。

3 索赔

3.1 索赔资料的收集

额外费用和工期延长索赔是由建设项目中的各种事件引起的,业主、总包商或项目的任何分包商、供货商都可索赔。为了增加索赔成功的机会,索赔者必须有足够的证据,相应的文件,确定额外的费用和工期的数量和原因。因此,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施工费用的影响。

很多事件能够引起工期和费用的增加,其中有些是可索赔的,但必须证明事件的存在及引起事件的原因。成功的索赔者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记录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工期费用的事件,并以记录为依据来跟踪索赔的影响费用。

为了了解并汜录索赔事件(包括给业主的通知),有经验的承包商往往跟踪索赔事件的履行时间和费用,承包商通过及时通知和处理的文件来保护他索赔的权利。

3.2 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合同中规定了提出索赔的程序及时间要求,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地提交有关报告,如果承包商没有按合同要求及时出示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导致失败。因此,承包商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成功的重要性。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业主拒绝索赔,最终解决索赔问题。

为了成功,工程变更的索赔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开始进行管理,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的终止为止,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承包商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

没有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工程是没有的,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小浪底枢纽建设管理局.黄河小浪底建设管理文集[M].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1997.

[2] 张尔烈.国际工程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变更;索赔;风险分析

1.前言

由于工程项目本身诸多客观因素的可变性,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设计修改,或者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异、施工措施的变化、突发性不可抗力的事件、合同管理失调及非承包责任,而为完成合同必须增加费用等问题。变更管理带来新的风险,包括变更决策中的造价风险人员风险、管理风险、以及实施中的质量风险、进度风险等。风险可以通过合同或保险转嫁至第三方。然而工程实际中,转嫁的实施是有限的。所以,在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和索赔是难免的,并且往往是变更伴随着索赔。对变更和索赔的成功管理直接有益于工程项目的工期和最终成本。

2.变更索赔的管理

2.1索赔的及时性

承包商进行索赔,应在索赔事件发生之时,而不是之后出具正式函件通知业主或其代表。国际上普遍采用的FIDIC合同对许多索赔时间都有时效期限,如对建筑师签发图纸或指令过迟而造成的工期延期,应在28 d内通知建筑师、报知业主,并出具工期索赔细节。逾期不报,业主有权拒绝索赔要求。

2.2索赔资料的完整性

做好索赔工作,必须做到有理有据。“有理”才能提出索赔,“有据”才能索赔成功。只有实际发生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才能向对方索赔。所以,承包商提出的索赔申请应有确凿的索赔证据。在工程管理中,管理人员应注意所有原始资料的保管、分类、汇总,以便在索赔事件发生时能提供齐备的资料证明,否则,会因索赔证据不足而失败。

2.3索赔的技巧性

在工程承包活动中,承包商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这是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的。在解决索赔问题过程中,由于双方利益和期望的差异性,在谈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大的争执。因此,在索赔谈判中,承包商应避免与业主发生冲突,要善于整合双方的差异,寻找付出较小代价就能给业主带来很大利益的条款。此外,让步是解决争议的常用技巧。

3.业主的作用

3.1选择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建设管理方法可以由业主自主选择。通常情况下,业主或项目经理经营管理工程项目是必要的。

3.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施工方案都不能保证没有变更和索赔。每一个施工方案,无论它是传统的还是新创的,都有自身独特的优点和局限。业主必须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考虑和评估。

3.3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预防争议的出现

在业主选择了最适合的承包商后,就要协商、形成施工合同。当考虑到风险和不确定性事件可能发生时,业主往往将风险转移合同条款强加给承包商,而其中某些风险不应该由承包商承担。对于在合同中指定的风险,承包商可以在合同谈判时要求增加相应的条款。但在投标时,激烈的竞争往往使承包商忽略或低估了合同条款的风险。

3.4组建争议解决机构

出现争议并不可怕,只要能妥善地进行处理,合同双方仍可愉快地合作。防止争议的技巧包括合作和激励两方面。最好的解决方式是在争议还不重要或还不大的时候就及时、公平、低廉地解决它。一些常用的争议解决方法有:监理工程师调解,一旦出现争议,由监理工程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凋解;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该委员会对出现的争议进行评审,提出解决办法;仲裁,对通过调解仍不能解决的争议,由仲裁机构进行最终仲裁处理。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从工程开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并且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结束为止,它对缩短工期和降低最终工程成本是非常有益的。

4.承包商的作用

4.1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应意识到他面临的风险已经存在,这些风险在合同履行期间继续存在。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在投标前就应熟悉所有的合同条款,了解可能遇到的风险。承包商可能遇到的风险很多,有些在合同条款中已经列出,有些并未列出。有些风险业主承担了,有些风险业主通过风险转移条款转嫁了承包商。

4.2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是承包商遇到的主要风险之一。变更条款非常重要,承包商和分包商经常利用这一条款来增加弥补费用,这也往往引起工程争议。因此,承包商必须充分理解典型变更条款的内容及其范围。业主颁发了“变更指令”,“指令”在某种程度上修改了合同条款、计划、或规划。这种变更或者遵照业主的口头或暗示指令,或者是起因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进行的合同外工程的施工。

在最初合同范围以外要求做大量的工作时,就是“主体变更”。作为一个总体规则,主体变更通常由业主变更指令来落实。主体变更不是指单一的变更,而是指极大的偏离原项目的一系列变更。多而频繁的变更并不能认为是主体变更。如果业主发出正规的变更指令,索赔时较易处理,当业主通过口头或暗示方式下达变更指令时,承包商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书面信函要求业主对其口头或暗示指令予以确认。

5.索赔过程及方式

5.1索赔资料的收集

合同各方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辨别、记录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对工期施工费用的影响。很多事件能够引起工期和费用的增加,其中有些是可索赔的,但必须证明事件的存在及引起事件的原因。成功的索赔者必须以事件和文件为依据、记录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影响工期费用的事件,并以记录为依据来跟踪索赔的影响费用。为了了解并记录索赔事件有经验的承包商往往跟踪索赔事件的履行时间和费用,承包商通过及时通知和处理的文件来保护他索赔的权利。

5.2按索赔程序进行索赔

承包商一定要及时地提交有关报告,如果承包商没有按合同要求及时出示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导致失败。因此,承包商必须意识到及时准确的通知和合理的文件证明对索赔成功的重要性。它可能成功地阻止业主拒绝索赔,最终解决索赔问题。为了成功,工程变更的索赔必须在工程建设之前开始进行管理,直到最后一个合同的终止为止,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承包商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5篇

本文运用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从房地产项目管理者的角度讲述了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并提出了对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及分析的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并且依据理论,对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房地产工程;工程变更;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房地产项目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工程变更带来的影响逐渐显现,如工程变更可能带来工程造价提高,延误工期导致交房拖延等后果,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逐渐受到广大房地产项目管理人员的重视。

一、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分类及形式。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部分或全部工程在材料、工艺、功能、构造、尺寸、技术指标、工程数量及施工方法等方面做出的改变。根据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各个部门的分工,将工程变更划分为四类: 1、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建设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为提高质量标准、使用功能、工期改变、节约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而提出的工程变更;上级主管部门部门变更:指上级规划、城建、消防、建筑节能等主管部门提出的政策性变更。(因现行广泛存在的房地产项目管理模式,将上级主管部门部门变更归于建设单位范畴。)2、设计单位变更:指设计单位在工程实施中发现工程设计中存在的设计错漏、设计调整或因自然因素及其它因素等提出工程变更。如各种管道因实施过程中标高冲突而提出的工程变更。4、监理单位变更:监理工程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出于协调、控制有利的角度提出的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工程变更等。5、施工单位变更:施工单位因质量、安全、进度等原因提出变更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顺序等工程变更或指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设计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而提出来的工程变更等几方面。

一般来说工程变更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1、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2、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3、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4、改变工程质量、性质或工程类型;5、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6、为使工程交付使用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

综上所述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存在提出单位较多、变更原因复杂、不确定性较大等一系列风险因素。

二、针对以上对工程变更所做分析并结合在房地产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体会,摸索出一套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流程,具体如表1所示:

运用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实际操作流程对风险管理各个环节分析如下:

1、风险管理的第一步就是将那些可能把工程变更风险带到实施过程中的因素识别出来(简称风险识别)。一般来说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德尔菲法、核查表法、图解法、工作分解结构法和风险调查法等。在现实中很难识别出所有的风险因素,最重要的是一旦风险被识别,就要诚实的对待风险。影响工程变更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条件风险 ;是指房地产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现象、物理现象等风险因素所造成的风险。比如严寒、暴雨、台风、地质构造、雷暴等因素都有可能带来对工程不利的影响和损失。比如曾有一别墅项目正常雨水情况下,其排烟道不漏水,但台风过后出现漏水情况。经分析确定台风将雨水从通风口处打入造成漏水。最终对排烟道盖帽的形式做出工程变更,解决了漏水问题。(2)技术风险;是指在房地产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的技术条件不确定性而引起工程变更的风险。技术风险主要在可行性研究、工程勘察、工程方案选择、工程设计等过程中,在技术标准选择、安全系数的选取、计算模型的采用以及深度、设计质量等问题上出现的偏差而形成的风险。比如在一房地产项目悬臂挡土墙的设计中,因为不同设计人员选取的计算模型不同,造成设计图纸的不同,不该锚固的钢筋设计成了锚固钢筋,增加了工程造价,最终在实施过程中优化设计,进行了工程变更。(3)经济风险;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经济的因素导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原材料价格(如钢材、水泥、铝合金等)上涨及某种材料缺货,为降低工程成本或保证工期而采取的工程变更。比如因某种钢筋的型号缺货,采取钢筋代换而采取的变更。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严格限制炸药的使用,造成大理石缺货、价格上涨,采用铝塑板替换而造成的工程变更。(4)政策法规风险 ;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政府对建筑业产业政策及技术政策的强制性调整所带来的工程变更风险。例如山东省2011年3月份实施的《山东省消防条例》就规定:“新建高层住宅应当分户设置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在新建高层住宅实施过程中就有可能造成工程变更。(5)人员素质风险;是指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参与各方主要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的欠缺给工程带来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如设计人员素质低下,出现设计错误和遗漏;如施工管理人员素质低下,使工程出现大面积的返工,影响工期,造成工期变更;如建设管理人员能力一般,导致工程管理失控,协调不畅,造成各个参建单位衔接不好,致使工期延长和成本上升等。

将上述所有风险因素的具体形式,收集起来,将风险信息分门别类,进行编号,建立专门风险库,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员进行管理,对工程变更的重点风险事件进行跟踪和监测,对风险库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

2、第二步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简称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的重点应该放在发生概率最大和潜在影响最大的风险因素上。一般来说现行的风险评估也主要侧重于发生概率和潜在影响两个维度上,但依据笔者多年的经验认为应该加上及时发现风险的困难程度。在综合以上三个维度进行综合风险评价。如表2所示:

将第一步中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评估,掌握风险分布的整体情况。

3、风险对策,是指采用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项目的潜在影响或使这种影响更具有可测性。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包括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自留风险等方法。 按流程图所示,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预防、风险应对两个方面。风险预防是指尽量采取措施避免风险的发生(侧重于预防),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因素引起的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处理措施(侧重于应对)。应该结合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两个方面的信息,将所有风险因素编制专门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将两种措施整合在一起,如表3所示:

采用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简洁清晰,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4、任何的的管理形式,都应该进行考核评价,以便进行总结提高,进一步完善。在风险管理实施过程中和结束后应进行风险管理考评。工程变更的风险管理的考核评价可参考KPI(关键绩效指标)、GS(工作目标指标)考核评价体系。KPI指标侧重于工程变更的次数,GS指标侧重于在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实施。关于KPI(关键绩效指标)、GS(工作目标指标)考核评价体系论述较多,在此就不赘述了。

三、结束语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建设项目工程中,因工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及出现索赔的问题,在风险管理中变更和索赔是很重要环节。加强变更以及索赔风险管理可以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也可以有效降低工程的最终成本。作为风险管理者,不管是承包商还是业主,需要知道任何施工方法也不能完全规避施工风险,同时风险转移合同条款也不能完全规避施工风险;必须做好对所采用的合同条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种类及大小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好预防变更索赔风险的有效措施。

二.业主对变更索赔风险管理

1.选择恰当的建设管理方式

建设管理方法是业主自主选择的。在一般的情况下, 业主或者项目经理在经营管理工程项目中选择建设管理方式是极其必要的。然而有的业主并不精通建设工程管理, 他们可以和具有总承包能力的机构进行合作,构建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的模式, 且需要具有总承包能力机构提供必要的履约保证金,以降低经营管理风险。在实际工程经营管理中,大部分业主却主动愿意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以及工程的施工过程, 他们也可选择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传统的建设管理方法具有诸多优点,既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 又方便于大型工程实施分解,从而便于经营和管理。

2.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

任何一个施工方案也都不能确保没有变更以及相关的索赔。不管它是创新的,还是传统的,都各自存在局限性和优越性。这就需要业主对选择的施工方案中可能存在的变更与索赔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细致的考虑。在施工中越是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时, 越会加大工程变更与索赔的风险, 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案时,需要科学地细致调查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科学选择施工方案。

3.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 预防争议的出现

经过竞标,业主从投标竞争者中评选出最符合招标文件各项要求的承包商,最大限度的实现招标人的利益,如采用资格预审、二次评标法、综合评分法、最低价中标法等等。最后经过协商,完成施工合同的签订。当业主预测到有不确定性事件以及相关风险可能发生时, 其常常采取将风险转移合同条款的策略,通过招标时将风险写进招标文件中的合同中,这样把预知的风险强加给承包商。承包商本来对于合同中指定的风险, 可以在合同谈判时提出增加相应的条款的要求。然而由于激烈的竞标竞争,在招投标活动中,业主就已经将相关的风险编进招标文件,根据FIDIC条款以及建设工程标准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等均为合同的一部分,致使承包商处于弱势地位,如不接受合同条款则无法进行投标。在实际施工中一旦风险发生,只能按合同条件提出索赔,但是如果是发生重大风险且估计不足时,就会导致承包商失去继续施工能力。因此在起草签订合同之前, 成功地有效地预防风险和预见不确定事件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可能的。签订完善的合同,可以成功地减少和防止争议, 从而进一步减少工程最终费用。 因此在招投标时,需要业主积极鼓励承包商提交完善的投标书。加强工程变更及索赔风险管理,需要从最初预测有可能产生争议的时候开始,从而为防止和有效地解决争议做好准备。

4.组建争议解决机构

在双方合作中,发生争议不是可怕的, 只要采取妥善方法进行处理, 可以有效地保证合同双方的合作愉快。可以积通过采取激励和合作两种方式来来防止争议。在争议处于不大或者不重要阶段,就需要及时地、公平地解决它。常用的一些争议解决方式有:由监理工程师进行调解,出现争议后, 监理工程师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实施凋解。另一方式是组建争议评审委员会,由该委员会对出现的争议,根据公平公正原则进行评审, 提出解决争议办法。最后是仲裁:,对经过前面方式调节仍不能解决的争议, 需要仲裁机构实施最终仲裁处理。成功的工程变更及索赔风险管理,需要在工程开工之前就需开始, 并贯穿到最后一个合同终止为止的全过程的风险管理, 它可以有效缩短工程工期,有效降低工程最终费用成本。

三..承包商对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

1.在投标时考虑可能遇到的变更风险

承包商在招标阶段,就需要意识到存在他面前的风险,并且在合同履行期间这些风险仍然继续存在。在投标前承包商需要对所有的合同条款进行研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必要的了解和熟悉。在投标活动中,承包商可能需要面对风险很多,在合同条款中有些风险是列出的,有些是没列出的。有些风险业主采取风险转移条款转嫁给了承包商,有些是业主自己承担了。对传统的风险合同条款转移形式很多,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表现,也就是义务、权力、职责三者是独立的。因此承包商需要在投标前对风险转移条款进行了解和熟悉,及时对合同外的补偿进行协商,比如可以采取保险的方式把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等。

2.工程变更的种类

工程变更风险是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对于承包商来说,合同变更条款是非常重要的,承包商时常采用这一变更条款来增加应得的补偿费用,同时也是工程争议的焦点。所以,承包商需要对标准的变更条款内容及应用范围进行充分地理解。一种是正规变更。由业主对“变更指令”进行颁发,“指令”对合同条款、规划及计划有了某种程度的修改。 有效的“变更指令”必须经过业主的签署,否则无效。。另一种是建设性变更。这种变更一种是遵照业主的口头指令,另一种是遵照业主的暗示指令,也可能是由于业主应负责的问题而实施的合同之外的工程的施工活动。一般常见的有:(1)合同文件之外发生增加的工程;(2)对于合同中没有要求的工程(额外工程)经过非正式批准或者口头指示的工程。第三种是主体变更。作为工程总体规划,主体变更一般是由业主指令来落实的。主体变更是大大偏离原项目的一系列变更,并不是单一的变更。

3.工程变更处理

对于业主发出的较正规的书面形式的变更指令,其索赔较容易处理,对于业主以口头形式或者暗示方式对变更指令下达时,在规定的时间内,承包商需要向业主发出信函,要求其对口头或者暗示指令进行书面确认。在工程变更导致工程延期或者费用增加时,承包商需要及时提出索赔要求,并且在规定的时间里对延期增加的费用进行核算,以保证各个环节符合合同规定要求。如此作法有利于一旦出现合同争议时,可以保证承包商在争议评审或者仲裁时处于有力的地位,获得应有的补偿。而且主体变更会赋予承包商取消合同却不受惩罚的权利。

四.工程索赔风险管理

按照合同中规定的索赔程序及相关的时间要求,承包商需要及时提供相关的报告,按照合同规定要求,承包商如果没有及时提交书面索赔通知,可能会造成工程索赔失败。所以,在索赔中,承包商及时而准确地提供通知及相关文件是非常重要的,承包商必须认识到这关键一步的重要性。它可使承包商能成功地有效地防止业主的恶意拒绝索赔,最终有利于顺利解决索赔问题。, 成功的工程变更和索赔管理,要求项目业主和项目承包商都要重视它,并做好准备工作。没有工程变更和索赔的工程是很难的,如果工程变更和索赔得到及时解决,对建设各方和建设项目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

五.结束语

工程变更索赔风险在建设项目工程中是普遍存在的,对建设工程中的变更索赔的相关的类别以及对其起因进行准确地分析,并及时采取妥善的措施有效地预防索赔风险,对于减少争议,促进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提高工程建设效益等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各方需要增强预防索赔风险意识,提高化解以及转移风险能力,促进我国的合同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麦仓,戴俊清.《业主应对索赔和进行反索赔的策略》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4, (1).

[2]李峻《.建设工程的索赔与反索赔》.同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2, (4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变更;风险控制;问题;策略

在建设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问题,随之会导致各种变更风险,不仅会对建设项目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容易给建设施工单位带来程度不一的经济效益损失和社会效益损失。因此,加强对工程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是尤为重要的。本文简单概述和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的相关内容以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和研究提高工程变更风险管理控制效果的措施,从而更好的降低工程变更风险的发生及所造成的损失,促进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经济、健康、高效、平稳发展。

一、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中的风险概述

(一)工程变更风险的定义

所谓工程变更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中,设计、施工单位对具体环节的施工内容、流程、数量、标准以及质量等进行变更而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性能以及企业效益所带来的各种风险问题以及损失。

(二)建设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的类型

目前,我国建设项目在工程变更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合同条件风险。主要指的是因工程合同的内容条件不合理、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而造成的风险。包括合同中的条款内容二义性、施工方案缺陷、工程标准不确定性、变更责任不明等。2.经济风险。主要指的是因社会大环境因素造成工期延长、造价上升等所导致的风险。包括投资环境变差、宏观经济形势不佳、通货膨胀等。3.政策法规风险。主要指的是在施工期间因国家或地方政府出台新的建筑法规或政策而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包括工程量清单新计价方法的推行、环保标准的更新等。4.技术风险。主要指的是因施工技术工艺水平而造成的不确定性风险。5.人员素质风险。主要指的是因设计人员、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的素质水平差异而引起的风险。6.自然条件风险。主要指的是因自然环境而造成的风险问题。包括暴雨、雷暴、台风、地震、洪水、严寒、火灾、地震、泥石流以及其他地质自然灾害。

二、建设项目工程变更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

目前,大部分建设单位在工程变更时,没有考虑到有可能带来的相关风险问题,往往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而放松了对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建设施工单位领导层对风险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全面、不准确,缺乏充分的工程变更风险管理意识,导致对工程变更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和投入不足,变更风险管理工作在制度、资金、机构、设备以及人员等方面的配备不充分,从而导致工程变更风险控制管理的效果不理想。

(二)招投标阶段的变更风险问题

建筑工程的招投标流程一般为:报建—审计—招标申请—标底编制—招标文件—投标书递交—开标—评标—定标—合同签署。在这一过程中,有些招标文件中存在工程招标的范围不明确、工程量清单编制错误或遗漏、工程预算最高限价不合理等问题,造成投标文件的施工方案、工程预算、报价等的编制存在漏洞、错误或质量安全隐患,从而诱发工程变更风险的发生。

(三)施工阶段的变更风险问题

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图纸随意变更,没有严格按照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导致在施工完成后发现质量不合格、项目无法衔接等问题,造成返工或工期延长,给施工质量以及成本方面带来较大的风险。同时,有些图纸设计人员在设计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对工程施工现场的地质、地形、水文以及周围环境等缺乏必要的实地勘察,导致设计图纸内容同实际施工条件不符,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只能进行工程变更。而有些设计图纸偏重于对主体工程的设计,忽视了对相关附属项目的设计,工程项目的整体设计水平不高,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创新性,从而导致工程变更风险。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不完善、监督工作不到位等又有可能诱发工程变更风险。

三、加强建设项目工程变更风险控制管理的策略

(一)积极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建设施工单位领导层要积极学习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对现代工程变更风险管理的目的、内容、方法、作用等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加强对全过程工程变更风险管理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增强变更风险管理的意识。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发展情况,积极转变和创新工程变更风险管理观念,积极为建设项目的工程变更风险管理工作提供领导支持及政策保障。此外,还需要在全体施工员工中宣传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积极意义,引导员工特别是执行部门人员牢固树立工程变更风险管理意识,将风险管理真正贯彻落实到建设项目各个环节的工程变更工作中去,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变更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工程变更风险管理制度

建设施工单位要根据国家相关建筑工程管理的规定,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建立健全工程变更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建设项目各阶段、各环节工程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内容、标准和要求,规范风险管理工作的流程和步骤,并积极推行工程变更风险管理责任制度,完善工程变更风险管理控制监督机制,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绩效考评制度,从而更好的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性能。

(三)加强设计阶段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

根据相关部门统计,工程设计是工程投资的主要影响环节,其初步设计、技术设计以及施工设计对其的影响情况分别是75%~95%、35%~75%以及25%~35%。因此,设计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初步设计的重视,严格工程设计流程,规范设计人员具体工作情况,加大对设计前实地勘测的要求,在确保建筑主体工程设计的同时,加强对附属建筑的设计,并提高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切实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从而更好的控制工程造价成本,避免因工程变更造成的损失。

(四)加强招投标阶段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

建设单位要加强对招标文件内容的规范管理,明确市场行情和动态,完善工程定额的制定,严格工程量清单编制,明确合同变更时的具体处理方式,并在合同签订时,对其中的工期、工程价款、工程质量以及后期保修等问题进行明确、细致的规定,以便更好的提高施工合同的科学性、法律性、完整性、可靠性和准确性,降低工程合同变更的发生。

(五)加强施工阶段变更风险的管理控制

施工单位要在开工前联合监理单位等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科学、专业的审查,对不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设计要及时同设计单位沟通协调,待调整后经过再次审核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从而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对图纸的变更。同时,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避免和降低施工中随意变更施工图纸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确保工期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四、结语

总之,风险问题是建设项目工程变更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可控性的风险,因此,建设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工程变更风险的重视和管理,通过在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等全过程环节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有效避免和减少工程变更风险的发生,控制和降低风险对工程项目以及建设单位造成的损失,从而更好的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性能、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

参考文献:

[1]张业盛.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中的风险控制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

[2]薛云霞,王进.工程变更中的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4(04).

[3]吴四飞,赵彦山.水电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及控制[J].中国港湾建设,2015(02).

[4]郑会婷.建设项目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2).

[5]杜亚灵,刘卫星,张晓丽.基于风险分担的BT项目变更管理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2(03).

[6]樊相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工程变更风险控制的探讨[J].工程经济,2013(10).

[7]夏冬艳.浅谈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风险与防范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3(03).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8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licated and systematic project, the problems of risk management in project construction gradually get more and more people's concern and atten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hidden dangers and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isk management model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China.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how to build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mode with high practical operability which i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project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can integrat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management mode.

关键词: 风险管理;建设工程;管理模式;探析研究

Key words: risk management;construction project;management mode;analysis and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8-0032-03

0 引言

建设工程的质量管理不仅是建设项目投资成效和具体适用的相关体现,更关系着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所以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风险管理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对于建设一直以来都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但是相比于国外建设工程更加先进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模式,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严重问题,这些安全隐患如果控制不当很可能就会引发重大的工程质量问题,对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为人们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威胁。所以我们需要对原有建设工程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针对其问题隐患进行完善和补充,在结合我国实际工程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更加成熟与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借鉴,综合探析研究出风控严格、管理安全并且实操性较高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体系新模式。

1 现有风险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现有风险管理模式相比于国外更加成熟与先进的模式在理念和实践应用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不足。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三点:

①我国的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模式风险“共保体” 原则的存在,使得保险公司必须承担一笔人力物力财力的额外费用,会极大的影响保险公司在风险管理模式中的利益获取。

②现行风险管理模式信息方面不对称,关于风险管理的安全信息是合同协议内的不公内容,除了施工甲方、承保公司以及风险管理机构其余的每一个风险管理受益人都不能获悉管理保护细则,一旦出现问题,不知情的一方不能及时进行问责和追究,容易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严重的诚信问题。

③现行风险管理模式监督问责不是由风险管理机构直接施行,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风险管理机构需要与施工甲方、保险公司同时批准,才能对管理问题进行措施补救以及问责惩罚,沟通上会浪费时间,并且会增加风险管理机构的监督难度。

2 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全新模式的研究分析

全新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模式以国外建设工程管理模式先进的经验为参考模版,取消“共保体”风险管理原则,实现以风险管理全过程为基础的独立责任管理新模式(如图1所示)。要对施工甲方、保险公司以及风险管理机构进行责任区分,不能混淆三者的权利范围,在管理中追究到每一个具体方向的责任部门,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实现责任最大化。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管理以工程保险为主要风险基础,保险公司扩大负责保障范围,但不再与风险管理机构责任重叠,风险管理机构重点负责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监督执行,权限范围加大,遇到重大的工程管理问题,可以先行采取措施,而后再于施工甲方与保险公司进行问题确定,总之全新的管理模式对原有的弊端和问题进行了很大程度的补充和完善。另外,在实践该风险管理模型的过程中,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①建立与完善诚信体系。全新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施工甲方所代表的业主方、施工单位、设计单位以及工程监理公司、工程保险公司和风险管理机构是权利区分,责任独立的,所以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建立彼此的信用基础就显得尤为重要。诚信的体系包括对工程的质量信用、安全信用、经济信用、合同信用等等,在信用的原则上,每一个单位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履行自己的工程责任,为了最终的共同利益,完成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

②完善行业管理。首先要建立所有工程管理参与方的工程保险共同规则,对工程各方的行业自律、要求标准和管理细则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责任划分,同时实现信息共享。其次,一定要对施工甲方、保险公司和负责监督执行的风险管理机构建立工程保险的行业自律机制,来规范建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的所有相关内容,共同遵守、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最终有效的降低工程风险,实现管理模式的最优协调效果。

③培养专业人才。为了实现全新管理模式的有效运用,工程管理参与方要特别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开设工程保险和建筑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课程,对相关工作参与人员都进行系统和体系的管理培训,并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机构和建筑施工方进行实践对接,对培训人员进行实际的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④完善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全新的管理模式各负责企业实现独立的责任承担,在这样的机制下除了良好的诚信体系基础,也需要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政府部门的宏观监督和把控,更加有效地确保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可靠性。

⑤发展信息技术,促进工程保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所以直接负责到工程项目施工安全和风险控制的工程保险和风险管理也一定要进行信息化的改变和优化。一般在基于工程保险的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新模式中,会采用PIP的信息技术,改变原有管理模式中工程项目信息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方式,更加有效地实现项目工程参与各方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项目建设的信息透明度,增强风险管理的效率。

3 工程变更索赔风险管理案例

3.1 工程概况

某地铁车站主体围护结构为厚800mm地下连续墙,原设计深度为28m,基坑开挖深度21m。降水方式为敞开式降水,降水费用150万元包干使用,降水方案由施工单位自行设计施工,原投标报价C30混凝土为983.53元/m3,钢筋5246.17元/t,型钢制安5874.27元/t,投标总价2707万元。

3.2 变更风险分析

2008年3月,由深基坑专家委员会对设计单位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评审,在评审过程中,我单位提出应加深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变更理由为:

①设计地下连续墙深度28m,基坑开挖深度最深达到21m,且由于基坑土质为细沙,连续墙插入比不足,无法保证基坑的稳定,严重时有可能发生类似于杭州地铁基坑垮塌的严重安全事故。

②该地铁车站站位所处地下水位较高,为0.5~2.0m,承压水位较高,且地下水系与长江水位连通,形成无限补给,敞开式降水很难达降水效果。站区地质条件主要以粉砂、粉细砂为主。底板埋深20.5m(有效站台中心处),基坑底位于4-1粉砂层和4-2粉细砂层上,在降水效果不理想的状态下,此种土质极易液化,形成软基,严重时可能发生管涌,涌沙等情况,给基坑的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③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且建筑基础形式多样,基坑西南南侧距离地面3层、地下1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某大型超市4.1~7.2m,西北侧20m为一地下通道;东北侧距离一28层大厦17m左右;敞开式降水势必造成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带来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安全隐患。

④该车站下穿运营中的轻轨线线路,地下连续墙距轻轨桥墩的最小距离为1.25m,轻轨桥墩基础为深度48m的摩擦桩,地下连续墙的深度如小于桩基深度,不利于摩擦桩的稳定,给运营中的轻轨带来安全隐患。

3.3 风险控制措施

基于以上考虑,我单位采取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①地下连续墙深度加深,最好落底入岩,使基坑内形成止水帷幕。

②在大型超市侧及地下通道侧增加高压旋喷桩,即能提高止水效果,又能保证地下连续墙成墙过程中槽壁的稳定。

③地下连续墙每幅墙体接缝处增加高压旋喷桩加强止水效果。

3.4 风险控制效果

2008年5月,正式施工图纸下发后,深基坑评审会议的结果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连续墙深度增加至48m,基础入岩1.5m,增加相应的高压旋喷15258m。我单位在此基础上,耐心细致,作好各方面工作,锲而不舍,据理力争,与业主单位就地下连续墙由于深度增加而引起的单价问题进行了谈判,在原合同单价基础上,对我单位地下连续墙单价进行了变更增补。而且,由于地下连续墙入岩,大大降低了总价承包的降水的费用,此项变更的落实,给我项目增加了958万元的利润。具体情况见表1。

此变更成功的关键性在于以确保安全为载体,充分利用地质和周边建筑实际,最终实现地下连续墙变更。变更后的工程成本未超出预测范围,单位不仅没有因此承担变更索赔的损失,而且还因此增加了958万元的利润,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期得力的变更风险控制措施。

4 总结

在工程建设领域基于全新风险管理框架下对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工程保险为基础的风险管理内容,可以有效地转移建设工程风险,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对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是一种极大的补充和完善,所以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这种全新的风险管理模式应该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实现建筑行业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杰.跨越工程保险技术障碍途径与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1.

[2]宋建国.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分析[D].吉林大学,2013.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9篇

1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的进程和主要内容

信息系统项目具有不确定性,在开发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风险。因此,要对项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管理,以确保项目的实施。有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中的风险,首先要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然后进行风险预测、识别等,最后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确保后期解决措施的有效实施。

1.1制定风险管理的计划制定风险管理计划是防范项目风险的前提。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不仅能准确识别风险,还能有效防范风险,并制定有效解决风险的措施。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制定严谨的计划,以应对风险的发生。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需要管理人员、客户代表、相关专家等,以召开会议的方式共同制定出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风险管理步骤、风险管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范围、项目的投入和预算、风险分类,风险的解决措施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要针对具体风险,适当修改和体征风险管理计划,确保风险管理计划更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1.2风险的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识别是指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人们运用各种方法系统的、连续的认识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潜在原因。信息系统项目风险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分析、识别风险,并对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归纳和分类,并记录和认知风险。在整个项目中,认真分析影响项目风险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来源及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此外,相关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风险进行分析,以发现和识别项目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可能引发的后果。

1.3风险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对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能使相关人员采取针对性、目的性的措施对项目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因此,要对风险进行排序,以预测风险的潜在性和隐蔽性。为防范风险的发生,首先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指首先根据危害的大小进行排序,然后再对风险的类型进行定性分级,以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定性分析,根据影响信息系统项目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排序,确定风险级别,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理方案。风险的定量分析主要是指在特定风险分析过程中,定量地分析每项风险存在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为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在实际分析项目风险的过程中,一般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使用,以使管理者采取更加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

2应对风险的措施

2.1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的解决措施针对项目中频繁变更的风险,首先,管理者要制定项目合同,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要参与项目的签订,双方要了解相关信息,明确项目的目标和范围等;其次,针对不符的问题,若需要变更,则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合理控制。为更好地进行控制变更,可在项目中设定相关部门,统一处理变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用户提出变更,首先要提出申请,在申请中要说明理由、具体内容、变更原因、申请人等,并需要双方人员的签字,加盖企业公章,并由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根据对项目影响的大小决定是否变更;最后,要是做好对用户的宣传与沟通工作,以保持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好项目的配置管理及文档建设,防止版本混乱等。

2.2系统功能和质量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第一,相关人员要与用户更好地进行沟通,了解用户存在的问题。此外,要尽最大要求满足用户需求,双方协定达成共识;第二,在项目实施过程的每个阶段,要对项目进行评审,做好系统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通过评审然后进行下一阶段;强化测试,严格控制质量,对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查找出原因,并及时妥善解决;第三,了解用户,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工作效率,持续改进质量问题。

2.3团队配合较低产生的风险的解决措施第一,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并使其能在岗位上发挥才能。项目中的成员,要发挥自身才能,使项目团队达到高效能。第二,对工作人员进行绩效考评,以激励其更好地工作,约束其在工作中的不当行为。第三,加强团队间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对项目人员的选拔和培训。

3结语

风险管理作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项目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工作人员要高度重视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风险,做好信息系统项目风险管理。

变更风险管理范文第10篇

1识别项目风险流程改进机会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选择改进的项目风险管控流程。从建设管控影响度看,设计对整个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效果和目标影响重大,因此设计管理环节成为广州地铁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之一,并作为关键风险管控流程纳入改进循环。在广州地铁内部,建设总部负责履行业主管理职能,设计总体总包单位负责对全线设计的协调和把关。新线地铁建设初期,对工点设计、设计总体总包和设计咨询的管理重点仅限于工程进度和计划,技术上的管理分散在各工点、各专业,没有统一的归口管理部门,导致各专业的接口冲突未能及时协调,引起了孔洞预留错误、土建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结构尺寸不符等。同时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服务项目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所特有的设计管理服务项目,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一般方案设计或施工设计范围,包含了对总体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配合、设计总结六个阶段的设计总成和技术协调工作,并提供设计输入条件对各系统、工点设计单位进行技术管理和给予技术指导。基于以上设计总体总包的特点和重要性,审计人员导入了CSA———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专门对设计总体总包管理流程进行了内控审计,通过持续改进的风险管理审计能够在同类问题发生前预防、提升资源利用率,辅助投资控制决策,并能提供可执行的解决建议,促进了设计管理水平的提高。通过CSA的应用,审计人员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学习风险管理知识,运用风险管理,开发相应可重复利用的通用审计风险管理程序,把所有风险管理方法集成,实现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应和过程控制。

2评价高风险流程的管理程度

在新线地铁建设过程中,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审计理念,我们在国内地铁建设业主中率先运用风险评估的手段,对建设管理的内部控制系统设置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执行的合规性、遵循性进行评估,对地铁新线合同变更、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审计和调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管理层了解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不足,有效地防范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重点对新线地铁建设单位内控审计应关注的重点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总结和研究。实际上,经过与知名专业评估机构的合作,内审部门借鉴建设工程“全面管理”(TotalManagement)的理念,对“全面、全过程、全方位”审计理念的认识逐步深入,现已建立了符合地铁建设实际的合同管理、设计总体总包、工程项目管理等重点风险控制的审计流程关注点[2]。在工程审计实践中,根据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规律,着重从合同条款的审核、招标投标情况的跟踪与过程检查,合同执行情况的独立评审,变更控制管理,资金支付安全性与合理性上,投入审计重兵防范管理风险。在审计方法上,采取事前、事中、事后介入的全过程监控:事前———列席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定标会议,预先了解项目特点与难点,招标环节中发现问题即刻提出,迅速解决;事中———检查建设项目内部控制的完整性,跟踪各项目合同的执行情况并评估实施的有效性,严把设计变更与合同变更关,抽查与普查相结合,完善管理制度,堵塞变更漏洞;事后———紧跟项目资金支付与工程结算,核查项目结算数据,杜绝项目超概,通过数据分析项目招标方式、合同模式及变更管理原则,动态调整管理控制重点,提升建设项目工程效益。

2.1招标与合同条款审查监督阶段

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及合同文本的检查。由于涉及工程规模、技术规范、质量、工期、造价、设计修改与变更原则、验收与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故而合同是维系投资控制秩序的准绳。通过检查对比合同,首先明确建设项目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是否充分,补充协议的调整是否符合原合同原则,是否按合同结算条款进行结算;其次,通过检查合同本身的严密性、合理性、合规性,确认被审计单位的管理水平,判断有无为特定承包商或供应商做倾向性条款设置[3]。例如,地铁新线机电安装及装修工程施工合同采取总价包干的模式中,对招标资料内外工程项目界定不明确,未对新增工程项目予以定义,使所有土建工程遗漏项目、新增项目、其它项目和设计漏项的工程项目全部被确认为招标资料以外的新增工程,未达到固定总价合同的初衷。此后,审计人员提出了明确合同价格调整原则和合同变更产生费用的处理原则的建议,对由投标人自报的新增工程项目的取费标准在招标时进行评价,作为竞标条件之一在评标办法中予以考虑,并被合同管理部门采纳。又如,在设计合同原则的完善方面,通过对某车站土建工程的质量、工程管理方面进行检查,发现总公司与设计方的经济合同中,未明确对设计方因设计问题造成投资增加等应负经济责任的条款,故缺乏追究其在该项目应负经济责任的依据。根据审计建议,合同管理部门将设计失误造成业主投资增加的经济责任条款列入新签合同之中,并作为设计合同范本的内容之一加以固化,在设计管理环节就主动规避业主投资失效的风险。

2.2合同变更与调整阶段

不介入日常变更审核,将审计重点放置在对变更管理内部控制当中去,辅之以一定数量的实质性测试,审核变更合规合理以及计价准确性,对合同变更从风险管理规律上去发现其管理短板,是广州地铁内审把握合同变更的核心控制点[4]。例如,在变更办理时效性审计中,审计人员发现合同管理部门每月、每季的合同款支付均要审核,但实质上该审核环节并没有起到审核作用,经模拟穿行测试后,提出合同管理部门退出参与月度、季度付款的中间支付环节,只参与合同预付款、合同尾款支付,使参与审批人员由原来的14人次减为10人次,从前端缓解了合同变更办理时间过长的问题。又如,在整合多项变更审计成果基础上,审计人员建议加强合同经验总结与内部培训,根据以往出现异常的合同管理问题搭建起合同管理经验库,并要求项目经理和经办人提交合同管理总结并归档建库。同时,由合同部根据总结报告,结合报告的相关建议,撰写典型合同管理案例分析,共享合同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专业合同管理人员与项目经理定期进行管理培训,提高合同异常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能力。

2.3财务资金支付阶段

除工程管理环节本身,内审部门还关注工程款支付及财务管理环节。通过对公司资金管理流程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估资金在支付、资金计划、预测等方面的安全性与操作规范性;就资金管理控制目标的实现,评估控制系统是否考虑了效率性及监控性的平衡,并对存在的不足及风险点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重点关注合同款申请支付流程、资金的计划预测流程。检查在各个流程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度本身是否健全,在关键控制环节的设置方面是否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其它有关法规规定;是否按经济事项的发生及时进行核算,并定期进行账实核对;检查资金支付周期的时间长短,评估其是否满足目前建设高峰效率性的要求;检查在确保资金余额的安全性方面是否及时做好资金的预测及计划。

3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识别目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已经建立的审计程序等专业工具和方法对风险管理内容进行分析。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拟采取措施,计划并采取适当措施改正不规范的做法,针对风险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正。例如,在建设资料管理方面,针对资料整理工作滞后、部分计量支付和变更申请材料不全的实际状况,承包商、监理、项目经理、派驻合同预算部填写工程量变更台账、验工计价台账、验工计量台账,且每季度至少核对一次。但实际情况是合同管理部门未建立完整的台账体系,而是根据自我需要另立台账,未起到对台账的监管作用。为此,审计人员提出完善后期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对计量支付和变更所需支持材料要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及时整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并尽快建立资料整理收集奖惩制度,相关部门严格按时核对台账,并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在新线地铁建设中,业务部门接纳了审计建议,逐步解决了资料管理的问题。

险管理的持续改进

广州地铁内审部门贯彻的主要思想就是项目风险管理需要持续改进,按计划—执行—检查—反馈整改(PDCA)循环的系统化问题解决方法,通过识别、分析、计划、跟踪、控制与沟通,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管理成效的目的。从根本上讲,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提高主要依靠一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努力,内审工作是督促、协调、信息反馈和咨询,是帮助解决问题,而非越俎代庖。因此,在提出审计建议时,要求审计人员充分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探讨和分析,立足于“帮”和“用”,增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和指导作用,在形式上更容易被审计单位接受,缩小审计与被审计者的距离,形成良好的互动,提高审计成果的效用。相比而言,传统的风险流程改进计划目标是通过很高的风险管理成本,从而取得项目的高绩效和高可靠性;而在工程审计风险资源型管理方法中,是把风险当作获取收益的资源,利用审计程序和审计标准,使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能够把定性因素转换为定量成本,最终取得较好的项目绩效。因此,风险流程改进就是降低项目风险和成本的基础,而持续改进是工程审计结果运用的核心,评价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达到了审计初衷,目标就是确保项目风险管理的水平得到维持,要确保已经改进的工作效果通过制定的管理流程、程序、制度、标准等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并可以把这一阶段的规范化管理成果推广到其他管理过程或其他新线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持续改进操作方式是开展循环审计,提高后续审计的比例,使审计意见转化为使审计成为动态评估风险、提出解决方案、有增值作用的管理改进动因。

5结论与建议

内部审计的职责是履行审计确认与咨询作用,以风险为导向的工程审计,是工程管理传统审核与风险管理审计的结合。从笔者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看,传统审计确认是基础,而风险导向型审计发挥的咨询作用更具延展性,更能体现增值作用。增值是风险导向型工程审计的最大特点,只有审计效益高于审计成本支出,且明显高于传统审计所带来的审计成效,才能得到管理层的支持;管理层对内审强有力的支持是有效开展风险导向型工程审计的第一要务。同时,由于强调审计咨询功能,对审计人员的管理视角要求也同步提高,在考虑团队配置时,应考虑配置诸如土建施工、机电设备、造价管理、工程法律等多专业人员,以便提高审计对工程建设管理的理解、审计评估更有针对性。进一步而言,现有工程审计团队在接受程度上表现各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推广风险导向型审计的难度,所以让审计人员更多地导入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理念,是风险导向型工程审计成熟应用的根本。

上一篇:电工设计范文 下一篇:高校体育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