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专利合同范文

时间:2023-09-15 03:49:45

商标专利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篇1

外文商标审查准则、外文商标审查标准商标法第十条规定,下列标志不得作为商标使用:(一)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勋章同或者近似的,以及同中央国家机关所在地特定地点的名称或者标志性建筑物的名称、图形相同的;(二)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

商标使用管理合同甲乙双方依据xx集团《商标管理办法》及国家商标管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就 ××× 商标以下简称合同商标,签订商标使用管理合同。

商标标志设计委托合同书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规的规定,乙方接受甲方的委托,就公司标志设计或公司产品商标设计事项,双方经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信守执行:一、委托之事项:甲方委托_________为其公司设计标志

商标许可使用登记表注册商标使用许可登记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册商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册登记日期注册登记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

专利技术合作协议书甲方:***炊具有限公司乙方: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原则,就合作双方技术合作的具体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甲方权利义务1、甲方负责提供产品技术指导和培训2、甲方负责产品使用说明、制作和解释3、甲方可以协助乙方的订购咨

商标转让协议书范本商标权转让方:(甲方)商标权受让方:(乙方)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对商标权的转让达成如下协议:一、转让的商标名称:二、商标图样(贴商标图样,并由转让方盖骑缝章):见附件一三、商标注册号:四、该商标下次应续展的时间:五、该商标取

国际汽车商标申请合同鉴于甲方_______________拥有合同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所涉及的技术信息和其他资料的专有权;鉴于乙方希望获得使用上述技术协助的许可权利,以及以生产、使用和销售合同产品为目的的持续的技术协助的权利;鉴于乙方希望使用甲方所有的下述商标:

专利权转让合同样本本合同签约各方就本合同书中所述专利权转让、技术内容、成果权益、费用支付、违约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及其资料等内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之规

国际专利许可合同甲方:_________乙方:_________鉴于乙方拥有合同所述专利技术;乙方有权,并且也同意将专利技术的使用权、制造权和合同产品的销售权授予甲方;甲方希望利用乙方的专利技术制造并销售合同的产品;双方授权代表经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条款

专利实施自用许可合同专利名称:_________专利号:_________许可方:_________被许可方: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签订日期: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有效期限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鉴于许可方_________拥有_________专利,本专

专利和专有技术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_________被许可人:_________鉴于:_________获国务院批准,对其资产进行了资产重组(以下简称重组),并作为发起人,依据中国法律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成立了_________公司。

专利许可合同被许可方:_________许可方:_________许可方是_________号中国专利的惟一专利权人。许可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将_________号专利项下的发明向中国专利局提出申请,申请号是_________,中国专利局于_________年_________

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专利名称:_________专利号:_________许可方名称:_________地址: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被许可方名称:_________地址:_________代表人:_________合同备案号:_________前言(鉴于条款)--鉴于许可方(_________)拥有_________专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科技合字(_________)第_________号项目名称:_________技术受让方:_________(公章)(甲方)技术转让方:_________(公章)(乙方)中介方:_________(公章)合同登记机关:_________(公章)签订日期:________

专利权转让合同(4)鉴于转让方_________(姓名或名称注:必须与所转让的专利的法律文件相一致)拥有_________(专利名称注:必须与专利法律文件相一致)专利,其专利号_________(九位),_________公开号(八位包括最后一位字母),公告号_________(八位,

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书鉴于:本合同签约各方就本合同书中所述专利申请权转让的内容,费用支付,违约责任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及其资料等内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达成如下协议,由签约各方

专利权转让合同(5)前言专利名称:_________被许可方:_________许可方:_________专利号:_________鉴于转让方_________拥有_________专利,本专利为非职务发明创造,其专利号为_________,申请日为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公告日为_________年

专利转让合同范本合同编号:_________受让方:_________(以下简称甲方)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

商标续展注册申请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你局核准注册的第_________号_________商标,有效期限将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期满。现申请续展注册。

商标注册申请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现拟以_________商标,使用于商品分类表第_________类的下列商品,申请注册。────┬────┬────┬─────────────────── ││││ 技术标准 ││商品名称│商品用途│主要原料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_________,系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企业,及其全权代表的相关下属企业或单位。被许可人:_________,系依据中国法律成立并合法存续的股份有限公司。

国际商标许可协议本协议由_________公司(以下称为许可方)和_________(以下称为被许可方)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签订。

商标许可使用协议总部:_________。加盟商(分部):_________。为了规范特许经营系统商标许可使用的行为,维护特许经营系统的形象和声誉,根据总部(分部)与分部(加盟商)于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达成的《特许经营合同》,对总部许可使用的

国际(非独占)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甲方(许可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 邮码:_________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乙方(被许可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码: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

商标和商号许可协议鉴于:许可方是以拉丁文和中文书写的_________商标和商号以及本协议附件a所列出格式的注册和申请(许可商标)的所有权人。鉴于:被许可方准备根据合营合同的约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营销、制造、供应和安装_________斜拉索和悬索结构体系(合

注册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人:_________(下称甲方)被许可人:_________(以下称乙方)经甲方和乙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1.甲方许可乙方自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在_________商品上使用甲方注册的第________

国际商标许可合同(汽车)鉴于甲方_________拥有合同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所涉及的技术信息,包括设计、技术、工艺、配方、技能和其他资料的专有权;鉴于乙方希望获得使用上述技术协助的许可权利,以及以生产、使用和销售合同产品为目的的持续的技术协助的权利;鉴于乙

商标许可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许可人:_________法定住址:_________法定代表人:_________职务:_________委托人: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联系人: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帐

商标许可证合同(烟草)本合同由_________(以下简称许证方)和_________(以下简称受证方)签订。鉴于许证方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获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卷烟的商标注册,并有权出让上述商标的使用许可证;及鉴于受证方愿意取得在中华人民共

国际商标许可合同中国_________(以下简称被许可方)为一方,_________国_________公司(以下简称许可方)为另一方:鉴于许可方拥有一定价值并经注册的商标;鉴于被许可方希望在制造、出售、分销产品时使用这一商标;双方授权代表通过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

商标注册证的补发l 商标注册证如发生破损、发霉污染情节较轻的涂写,乱画等情况时应办理补证手续并交回原注册证。 l 所需手续: 1、在补发商标注册证申请书、委托书上加盖公司公章。表格见相关手续。 2、商标图样5张。 3、注册证复印件。

撤回商标评审申请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人曾于年月日对第类第号商标向你委提出申请,商标评审编号为。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申请撤回该商标评审申请。

注册商标争议裁定申请书(正文样式)申请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商标组织名称:地址:被申请人名称:地址:评审请求:事实与理由:附件:申请人章戳(签字)商标组织章戳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本申请书副本份说明:1.此书式是供当事人依

商标转让l 商标的转让,是指注册商标的所有人依法定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转让 给他人所有,并由受让人享有该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l 转让所需手续: (1) 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委托书。(2)受让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中国商标转让l 商标的转让,是指注册商标的所有人依法定程序,将其注册商标转让 给他人所有,并由受让人享有该注册商标的专用权。 l 转让所需手续: (1) 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委托书。(2)受让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注册商标续展申请l 注册商标有效期为10年,有效期满需要继续使用的,应期满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此期间未提出申请的,将给予六个月的宽展期。宽展期满仍未提出申请的,注销其注册商标。 l 所需手续: 1、在续展注册申请书、委托书上加盖公司公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十二日国务院批准修订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中国专利局令第3号)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制定本细则。

《关于实施专利权海关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海关总署、中国专利局关于《关于实施专利权海关保护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专利管理机关: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有效地保护专利权人和其他有”

《关于受理台胞专利申请的规定》【分类号】 402001199303【标题】 中国专利局关于印发《关于受理台胞专利申请的规定》的通知【时效性】 有效【颁布单位】 专利局【颁布日期】 19930329【实施日期】 19930501【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专利申请审批程序【文号】 国专发法

关于我国学者在国外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规定【分类号】 402001198602【标题】 中国专利局、外交部、国家科委颁发《关于我国学者在国外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规定》的通知【时效性】 有效【颁布单位】 中国专利局\外交部\国家科委【颁布日期】 19860201【实施日期】 19860201【

关于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和香港专利申请【分类号】 402001199730【标题】 关于香港回归后中国内地和香港专利申请若干问题的说明【时效性】 有效【颁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颁布日期】 19971229【实施日期】 19971229【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 专利申请审批程序【文号

关于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毒)种、培养物入境检疫暂行规定【分类号】 402001198503【标题】 卫生部、农牧渔业部、中国专利局颁发《关于用于专利程序的微生物菌(毒)种、培养物入境检疫暂行规定》的通知【时效性】 有效【颁布单位】 卫生部\农牧渔业部\中国专利局【颁布日期】 19850910【实施日

什么是专利文献?专利文献是实行专利制度的国家及国际性专利组织在审批专利过程中产生的官方文件及其 出版物的总称。早期专利文献称专利证书或发明专利证书,它是授予发明人独占的法律文件。

使用专利文献有什么好处?专利文献是智能的宝库,发明的向导。其使用价值概括起来主要有: (1)专利文献是科研人员拟定科研课题、制定科研规划、掌握国外科学技术水平、攻克技术 难关的主要参考资料,也是新产品试制,技术更新换代的依据。

什么是专利文献中的法律情报?有什么作用?专利文献是一种法律性文件,它所公布的“权利要求”和有关著录项目具有法律效力,也是确 定产品生产国,或准备输出引进时不致造成侵权的依据。

什么是专利文献中的技术情报?有什么作用?每一件专利说明书不仅详细记载解决某项课题的最新技术方案,而且涉及广泛的应用科学技 术领域,这些技术信息都见之于专利文献的分类、权利要求、摘要或附图之中,再加之其系统 性强、反映新技术快等特点,可以说专利文献是提供技术情报的最佳

什么是专利文献中的经济情报?有什么作用?专利文献中同族专利的数量,就是重要的经济情报之一。它明显地反映了发明潜在的技术市 场和经济势力范围,披露了其经济信息。如一项比利时专利,先后在联邦德国、荷兰、丹麦、 法国、英国、美国、奥地利等国申请了专利,这信息说明,该发明已在

什么是专利族、同族专利和基本专利?专利保护被认为是各国间进行大规模技术交流活动的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利 技术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但由于专利权具有严格的地域性,人们欲使其一项新发明技术获 得多国专利保护,就必须将其发明创造向多个国家申请专利,因此产生了

专利说明书有哪些种类?专利文献是专利制度的基础,专利说明书则是专利文献的主体。每个国家出版的专利说明书 不仅是记述每一项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的详细内容的技术文件,同时也是体现申请案的专利 权种类及其法律状况的法律文件。

一件专利说明书由哪几部分组成?通常一件专利说明书包括:专利文献著录项目,权利要求书,说明书,附图,摘要。有些专利说明 书还附有检索报告。 专利文献著录项目通常刊在专利说明书的扉页上,它向人们提供有关该说明书所载发明创 造的技术、法律等方面的情报特征。

撤销注册商标复审申请书(正文样式)申请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商标组织名称:地址:评审请求:事实与理由:附件:申请人章戳(签字)商标组织章戳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说明:1.此书式是供当事人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向商标评审

商标异议复审申请书(正文样式)申请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商标组织名称:地址:被申请人名称:地址:评审请求:事实与理由:附件:申请人章戳(签字)商标组织章戳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本申请书副本份说明:1、此书式是供当事人依

驳回商标注册申请复审申请书(正文样式)申请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职务:商标组织名称:地址:评审请求:事实与理由:附件:申请人章戳(签字)商标组织章戳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说明:1、书式是供当事人依据《商标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向商标评审委

撤回商标异议申请书异议申请人名称:组织名称:被异议商标:初步审定号:类别:异议申请人章戳(签字):组织章戳:人签字:注:1、未委托的,不需填写项目。2、国内申请人不需要填写英文。

撤回商标注册申请申请书申请人名称:申请人地址:邮政编码:联系人:电话(含地区号):传真(含地区号):组织名称:商标名称:类别:原申请号:原申请日期:撤回商品/服务项目:申请人章戳(签字):组织章戳:人签字:注:1、未委托的,不需

商标专利合同篇2

    [关键词] 注册商标;外观设计专利;混淆;在先取得的权利

    一、问题的提出

    注册商标与外观设计专利发生竞合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营者把一种图形或图形和文字的组合申请了注册商标,又将包括该图形或图形和文字的组合以及商品包装、装潢一并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另一种情况是甲经营者将一种图形或图形和文字的组合在自己的商品上申请了注册商标,而乙经营者又将与其相同或近似的图形或图形和文字的组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或者相反,甲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乙申请了注册商标。由于我国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分别由两个部门管理,因此同一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组合可能被两个部门分别授予商标专用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如果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均被核准公告,那么就发生了注册商标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竞合。当权利人将注册商标或者外观设计专利转让出去一个,保留一个,那么受让人行使商标专用权或者外观设计专利权时,常常与转让人保留的权利发生冲突,此时竞合导致冲突,理论和实践中对是否构成侵权,,应当保护哪个权利,限制哪个权利常有不同观点,本文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二、案例

    广东省浮山基业建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浮山基业)是“枫叶”商标最初权利人。“枫叶”商标是国家工商局商标局于1996年2月14日核准在玻璃密封液中使用的注册商标,注册号为814242号,

    使用期限至2006年2月13日。

    1996年12月6日,浮山基业又将枫叶图形、Maple加上555等图形和文字又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批准(见附图2),专利号为ZL96 3 15798.1.

    经比对商标标识和外观设计图样发现“枫叶”及其字母Maple既是商标图案又是外观设计专利图案,但外观设计图案除了“枫叶”及其字母Maple外,还有555及英文字母等图案。

    后来浮山基业于1997年5月28日经国家商标局核准将“枫叶”注册商标转让给哈市振奋。但外观设计专利没有转让。此后浮山基业的玻璃胶瓶子上使用“枫叶” 及其字母Maple、555及英文字母等图案,但在“枫叶”图案右上角不再标注注册商标标记R,而哈市振奋受让“枫叶”商标后,在玻璃胶瓶子上使用“枫叶” 及其字母Maple、555及英文字母等图案,但在“枫叶”图案右上角标注注册商标标记R.两个企业的产品放在一起,除了上述差别外,浮山基业的“枫叶”图案的颜色略微浅一些,此外普通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力难以发现其他明显差别。

    带有555、“枫叶”图案的玻璃胶在哈市玻璃胶市场属于知名商品。

    1999年12月,哈市个体工商户王小唐收到浮山基业发来的带有枫叶图案的玻璃胶530箱。王小唐不知这批商品是否合法,要求浮山基业提供相关证据。浮山基业提供了其享有外观设计专利的证书复印件和佛山市专利事务所出具的浮山基业的ZL96 3 15798.1外观设计专利仍然有效的“证明”复印件。浮山基业认为其虽然没有“枫叶”注册商标了,但仍然享有枫叶和字母Maple等外观设计专利,去掉注册商标标记后使用枫叶图案和字母Maple并不违法。王小唐听信浮山基业的解释后开始销售这批商品,销售出去浮山基业的玻璃胶15箱,被哈市振奋举报。哈市振奋认为,浮山基业在转让了“枫叶”注册商标后,继续使用枫叶图案,构成对其侵权的侵权。而浮山基业认为,其向哈市振奋转让注册商标时,并没有转让枫叶的外观设计专利,而商标和外观专利有一部分重叠,在这种情况下浮山基业有权使用枫叶图形。工商局立案调查此案,对浮山基业是否有权使用重叠的这一部分——枫叶和字母Maple组合——作为商品外观设计专利使用有不同观点。

    三、商标专用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竞合时是否构成侵权的不同观点

    第一观点认为浮山基业可以继续使用枫叶和字母Maple组合作为商品外观设计专利使用,因为外观设计专利在没有被撤消前仍然有效。

    第二种观点认为不能继续使用,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处理商标专利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冲突问题》(工商标字[1995]第316号)规定“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先于该外观注册申请日期,在该外观设计专利被撤消或者被宣布无效之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时对商标侵权案件进行处理”的规定,因为枫叶和字母Maple组合的商标注册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先于其外观设计专利,如果允许浮山基业使用其外观设计专利,必然侵犯商标专利权。

    第三种观点认为,国家工商局工商标字[1995]第316号文件所指的“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先于该外观设注册申请日期”中商标权人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应当不是一人的情况,例如在玻璃胶这种商品上甲注册了“枫叶”图案和Maple组合的商标,而乙在玻璃胶这种商品上申请了“枫叶”图案和Maple组合的外观设计专利,在这种情况下判断是否侵权应当以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和该外观注册申请日期作时间上的比较,如果“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先于该外观注册申请日期”那么外观设计专利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反之商标专用权侵犯外观设计专利,不当的外观设计专利或注册商标应当撤消。如果商标专用权人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本来是同一人,权利人转让一个权利保留一个权利,两个权利都有效,相应的权利人在各自的范围内都可以依法行使各自的权利。

    四、对注册商标与外观设计专利竞合构成侵权的研究

    笔者认为,浮山基业向哈市振奋转让注册商标专用权时应当一并转让外观设计专用权中与注册商标专用权重叠的那部分权利,或者不得继续使用这部分外观设计专利。

    理由是:浮山基业就同一图形既申请了注册商标,又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同一图形上附有两个权利,如果两个权利不同时转让,必然会造成两个权利人在各自权力范围内使用相同的图形,这将造成相关消费者或用户无法通过该图形识别商品的来源,容易发生误认和误购,实质是既造成了商标不具有显著性,也使外观设计专利失去新颖性,造成两个权利的混淆,客观上发生商品交易混淆行为,危害市场交易秩序。因此,作为最初的权力人,浮山基业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应当在转让商标专用权的同时,附随的一并转让与该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与外观设计专利一致的部分。从案情介绍的情况看,哈市振奋受让商标时,并不不知道浮山基业对该部分图形享有专利权,所以才发生其举报浮山基业侵权的问题。如果哈市振奋受让时得知对方有外观设计专利并保留,那么哈市振奋可能就不同意受让商标权了。因此,双方当时转让行为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值得研究的。

    当同一图形被同一权利人申请了商标注册,又取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时,上述行为是否违反商标法和专利法,笔者认为不违反商标法和专利法。理由是商标仍有显著性的特点,专利仍然不失其新颖性。原因在于权利人最初注册商标时,对该图形的使用属于合理的自愿的行为,应当属于不影响新颖性的行为。

    但是,当同一图形被两个权利人分别申请了商标注册和外观设计专利时,上述行为就涉嫌违反商标法、专利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理由是此时商标显著性被破坏,专利也可能失去新颖性。当然这要看谁初步审定和公告在先。如果商标的初步审定和公告在先,而专利在后,那么商标的仍然具有显著性的特点,但外观设计专利没有新颖性的特点。因为此时外观设计专利图形和文字组合已经在商标公告上公告,属于外观设计失去新颖性的法定原因之一。同时因为该图形已经申请注册商标,如果他人将该图形作为美化商品的包装或装璜使用,也就是外观设计使用,实际上是等于“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或者商品装璜使用”,如“足以造成误认”,那么就构成商标侵权。如果外观设计专利初步审查并公告在先,而商标注册在后,那么外观设计专利然符合新颖性的特点,而商标不具有显著性的特点了。理由是此时如果使用该商标,他人使用该图形作为专利,那么商标已不具备区分商品来源的作用;反之外观设计专利容易混淆商品的来源,使消费者产生该外观就是商标或者与商标注册人之间存在特殊联系的错误认识。

    2000年8月25日九届人大十七次会议修改了《专利法》,其中第二十三条将原条“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者不近似。”修改为“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和不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这条修改实际就为解决专利权与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权利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法律依据。(当然,这是本案结案之后的事情。)

    笔者认为国家工商局工商标字[1995]第316号文件所指的“商标的初步审定公告日期先于该外观设注册申请日期”中商标权人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虽然可能是指商标注册人和外观设计专利权人不是一人的情况,但我认为即使是同一人,上述规定同样也是适用的,即看谁的初步审定和公告的日期在先,保护谁的权利,即使权利转让出去,也优先保护在先的权利。

    如果权利人保留一个权利,转让一个权利是否违法?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论是商标专用权还是外观设计专利权都有财产权的性质,理论上说,权利人应当充分的享有所有权,包括处分权。但我认为当权利人保留一个权利转让一个权利,其行使保留的权力会妨害受让人行使受让的权力时,转让人得就自己保留的权力天然受到限制。原因是转让人得就转让出去的权力负有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当然这里的瑕疵担保是广义的,包括原权利人行使权利也不得妨害受让人行使的权力,就象本案这种情形。我认为浮山基业原则上不得继续使用“枫叶”图形和字母组合。哈市振奋可能要走专利权无效宣告及复审程序方能彻底保护自己的权力。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守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不得从事不正当竞争行为。本案浮山基业使用“枫叶”图案和字母组合表面上看属于行使自己的外观设计专利权,但实质是权利的滥用,是故意从事商品混淆的交易行为。《商标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商品或者商品装璜使用,并足以造成误认”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因此,笔者更倾向于同意第二种观点,认为道外工商局的处罚是正确的,王小唐经销浮山基业生产带有“枫叶”商标图案的玻璃胶,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但因王小唐主观过错程度较轻,其并不想销售侵犯他人权利的商品,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道外分局作出责令立即停止销售,消除现存商品的侵权商标后解除封存的处理决定是适当的。

    五、相互侵权问题

    但应当额外说明的是浮山基业向哈市振奋转让的是“枫叶”图案和Maple组合的商标,并没有转让“555,Silicone”等其他图案以及玻璃胶水瓶的外观设计专利,因此哈市振奋擅自使用“555,Silicone”等外观设计专利也是违法的,违反了《专利法》的规定,构成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王泽鉴著《侵权行为法》第一册基本理论、一般侵权行为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

    林诚二著《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班。

    王利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1993年7月第一版。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编《商标管理个案答复精选》。经济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2000年4月北京第2次印刷。

商标专利合同篇3

    一、冲突的原因

    商标权与外观设计专利权产生冲突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从两者的构成上看,商标和外观设计的构成上都含有形状和图案等诸多重合因素。一方面,当外观设计具有足以区别产品来源的区别性时,毫无疑问可以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作为识别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的标识,商标注册的唯一实质性条件就是具备显著性,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有足够的显著性以至于可以达到区分不同的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功能。新商标法允许三维立体商标进行申请注册,并排除了具有功能性的三维标志注册的可能性。但在实际过程中,对于三维立体商标是否具有功能性,是否有“商品自身的性质产生的形状、为获得技术效果而需要的商品形状或者使商品具有实质性价值的形状”等不得注册的情形,在判定上有较大的主观性,很可能会成为商标权与外观设计权发生冲突的新热点。最明显的例子莫过美国作为立体商标保护的可口可乐造型独特的饮料瓶。另一方面,当商标用于商品上而成为具有美感的新设计时,又可以受到专利法的保护。由体现了独创性的文字、图案或符号构成的商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新意,用于商品上就是一种具有美感的新设计,也能够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④     .所以说,这两种权利在保护客体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与交叉,当同一或相近似客体依法衍生的商标权与外观设计权由不同的权利人所有,并在实际生活中行使时,便会处于相互予盾和抵触的状态。

    第二、从保护条件上,专利法第23条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应当同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或者国内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同或不相近似,并不得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获得并不要求有显著的区别性。而商标的主要作用是区别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商标法第7条规定:“商标使用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应当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因此,商标注册的唯一条件是显著性。从这方面看,二者似乎并不冲突,但在申请之时不能满足商标注册所要求达到的显著性的外观设计,经过在市场上的长期广泛使用和深入的广告宣传,有可能获得具有体现产品产源的区别性,从而符合商标注册的显著性要求。如果超过了外观设计专利权保护的期限,该外观设计有可能被专利权以外的其他人申请注册为商标。另一方面,因为两项权利的保护期限不同,商标权可以通过申请续展而获得理论上可无限期续展的商标权,外观设计人完全可以认为不需要求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这也会对我国外观设计专利 权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从管理机关上看,也存在上述与著作权相似的问题。外观设计专利权的申请、审查和确权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负责,其下设的专利复审委员会对驳回申请决定不服的进行复审。业已生效的新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专利复审委员会裁量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其他在先权利冲突的权力进行约束,即规定只有在先权利人获得了对权利冲突的有效裁定后,复审委员会才可据此裁量在后的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修订后的商标法及其实施细则并没有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判断商标权与在先权利冲突的职能进行同样的约束。因此,如果在先的商标权人已依据商标法请求地方工商行政部门对在后的外观设计专利进行了“侵权查处”,外观设计专利权人所获得的权利就没有实际意义了,也无法使外观设计专利权人的权利得到同样的法律保护。

    二、反思和建议

    从立法角度而言,如果减少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之间的冲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应严格遵循注册商标保护客体的有关限定。要求申请注册的商标必须具有显著性以至可以达到区分不同的商品和服务来源的功能。在以往对平面视觉商标进行保护的商标审查实践中,国家商标局允许对烟标与酒标乃至后来扩展到物品标贴进行整体全标注册,这实际上是对原商标法第7条过于复杂的文字、图案或其组合因不具有显著性而不得注册的一种悖离。新商标法将三维立体商标纳入保护范围之内后,必须严格遵循对具有功能性的三维标志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规定,否则很容易产生权利冲突。其次,应赋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判断外观设计专利权是否与在先权利冲突的权力。在外观设计专利与商标的相似性判断上,两者采用了许多相同的判断原则,如从市场普通消费者一般注意力的角度判断,从间接对比的角度判断,从整体综合的角度判断,从显著部分进行判断等。为了让权利人处于平等的地位,可对专利法实施细则中的有关权利冲突处理程序的规定以审查指南公报的形式进行解释、明晰,允许已具有证据力的在先权利获得证明书来代替有关权利冲突的有效裁决证明;对于在先的商标权而言,可以出具经公证的我国商标注册证的复印件或由商标局出具的商标注册证明。

    当然,只要外观设计与商标的保护客体存在着重叠与交叉,外观设计专利权与商标权的权利冲突就不可能完全避免,因此最终仍有可能要求对两者的权利冲突予以司法裁量。依据笔者个人的看法,在实际不发生混淆时,应尊重依不同法律所取得的不同权利所具有的独立性,只要权利人在获得权利的时候是遵循了诚实信用的原则,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应允许根据不同知识产权类型基于相同或相似客体所产生的不同权利在市场上的共存现象。

    关于二者的权利冲突,可以从以下案例得到直观的印象。1990年初,重庆市工商局发现重庆市场上有人经销带有“果真”字样的橙汁固体饮料,其与美国通用食品公司(后变更企业名称为克拉夫特通用食品有限公司)在同种商品上注册的“果珍”商标外包装近似。在处理时,“果真”商品生产厂广东潮州市庵埠梅溪新华食品厂提出其“果真”商品包装受中国《专利法》保护,并提拱了“果真”外观设计专利公告及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证明。经查,广东潮州市庵埠梅溪新华食品厂于1988年5月27日,向中国专利局申请使用在“固体饮料包装容器”产品上的“果真”商品外包装外观设计专利。该专利于1989年5月31日被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按照《专利法》第59条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表示在图片或者照片中的该外观设计专利产品为准”,此项专利公告图片包括“果真”文字,并且其获权时间早于“果珍”文字商标核准注册日一个月。

    这是一起比较典型的商标权与专利权冲突的案例。实践中,商标和外观设计均使用在商品的外包装上。当表现为平面视图的外观设计没有商标法所禁止注册的内容时,如没有表现商品通用的名称、图形、商品的主要功能、用途、原料等内容,可以被核准进行商标注册,即外观设计专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注册商标;同时,为达到仿冒他人商标的目的,商标侵权人对商标标志不突出的产品,主要仿冒的是其商品的外观。如商标注册人将商标放大使用,使其成为商品外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时,侵权人的侵权行为包括对商品商标和商品外观设计的仿冒。因此,当同一商品中的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属于不同的权利人时,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就会产生交叉。在此案中,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的冲突即权利交叉的具体表现。本案中,在中国获得“果真”固体饮料包装的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时间是1989年5月31日,获得固体饮料商品上的“果珍”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时间是1989年6月20日,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授予早于商标专用权。但是,与“果真”外观设计近似的“果珍”商标外观包装已由美国通用食品公司在美国及国外公开使用。美国商标注册人在中国使用该商品包装的时间也大大早于“果真”外观设计申请时间。根据《专利法》第23条和第48条规定,该项专利权由于美国商标权利人的申请,将被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无效。同时,“果真”外观设计专利权内容并不包含“果真”的文字含义,其“果真”文字与“果珍”注册商标的近似已构成商标侵权行为,同样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此案以专利权对抗商标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终被工商局依法制止。从此案中应当看到,对于权利冲突不能简单地规定权利的取得不能与在先权利冲突,然后依据在先取得的权利将在后取得的权利撤销,而应尊重依据不同知识产权类型法律所产生权利的独产性,更加关注如何应对权利产生冲突时避免在市场上可能产生的混淆问题。

商标专利合同篇4

关键词 外贸企业 工业产权 专利 商标

随着对外贸易领域近三十年来的不断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近十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拥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不断壮大,外汇储备不断扩充。在中国外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不和谐之声;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逐渐增多,形式多样:反倾销、反补贴、技术性贸易壁垒、特保措施、知识产权、337条款等。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工业产权纠纷案不断出现,影响了我国外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从专利与商标两个方面来论述我国外贸经营中工业产权的现状及对策。

一、商标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海关查获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侵权案件以侵犯商标权,尤其是以侵犯国内外著名商标权为主。

(一)对外贸易活动中擅自指定使用商标而发生侵权行为

2006年,在山东某板材公司侵犯熊猫文字图形商标案中,案件当事人同东南亚某公司进行板材贸易,外商为使货物到达某国港口时便于识别提货,指定山东某板材公司在板材上标注熊猫文字图形商标,并在合同中予以确定。后经查,熊猫文字图形商标为浙江某公司在板材上的注册商标,当事人在使用合同指定的商标时忽视了该商标已被国内企业注册的事实,从而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

在进口过程中也存在擅自使用他人商标而构成侵权行为。有这样一个案例:国内某沥青进口商进口了一批sk牌沥青,在国内销售时被韩国sk公司某商举报。经调查,该批沥青为外国一小型企业生产的产品。sk牌沥青在我国沥青市场上的市场份额达1/4,产品知名度较高。国内这家沥青进口商为提高自己进口产品的知名度,扩大销量和抬高价格,便要求供货的外国企业在产品上标注sk商标。经查证,sk为韩国sk公司在我国的注册商标。当事人的偷梁换柱行为构成商标侵权。企业要树立法律意识,不能在未授权许可的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对外贸易活动中因商标使用许可而发生侵权行为

2007年8月,连云港某紫菜公司商标侵权案中,当事人出口的紫菜使用的是外商许可的某商标,并持有使用许可合同及商标注册证复印件。经查证,该外商使用的商标注册证并非其所有,而此商标在我国已被他人申请注册,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持有的使用许可合同无效。当事人因生产销售侵权商品而受到行政处罚。鉴此,外贸企业在拿到相关证明文件时,要认真调查、审核这些文件的有效性及真正的商标合法专用权人。

(三)定牌加工引发的商标侵权案

近年来,以定牌加工为主的加工贸易一直占据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同时,由定牌加工引发的商标侵权案件也在不断增多,目前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种是国内加工企业在定牌加工合同规定的数量范围之外,自行生产加工带有国外委托企业注册商标的商品并进行销售。如:国内某紫菜加工企业在委托加工过程中,擅自增加产量,除返回委托方订单产品外,将多生产的产品标注委托方商标在国内市场上销售。由于委托方的商标已在我国取得专用权,当事人的销售行为构成商标侵权。有时,国外委托方允许贴牌生产企业生产贴牌产品并自行销售,那么,双方应另行签订委托销售合同。在委托方允许贴牌生产企业销售贴牌产品时,双方形成了新的生产和销售的关系,贴牌生产企业应当在许可的范围和销售数量内进行,否则不但构成违约,还会构成商标侵权。

再一种是国外企业在没有取得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委托国内企业定牌生产加工侵权产品,侵犯其他商标注册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在这种情况下,贴牌加工的企业如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作到合理审查义务,没有要求委托方提供商标所有权证书或商标使用权相关证明,势必存在侵犯商标权的风险,卷入假冒他人商标生产商品的侵权行为中。例如:有一外贸生产企业出口鞋8900多双,价值4万余美元。根据顾客要求打上了欧洲著名品牌pu商标。当用集装箱运到比利时港口后,客户通知生产商此鞋因侵犯知识产权无法入境。对生产企业来说雪上加霜的是,在海上往来四十多天的鞋被退运到始发港后,还得缴纳进口关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第四十三条规定,因品质或规格原因,出口货物自出口之日起一年内原状复运进境的,不征收关税。而此批鞋本身并不存在品质或规格原因,虽属出口之日起一年内原状复运进境,却因商标侵权不能享受国家减免税待遇。因此,严格审查买家是否有资格使用商标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就会给出口企业带来风险及经济损失。

还有一种情况是国外企业仅在其本国享有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未在中国申请注册该商标,而国内其他企业或个人在中国已经对该商标进行了注册。此时国外企业若委托国内企业定牌加工,也会涉及商标侵权问题。2002年“耐克商标侵权案”就是一例。2000年初,某西班牙公司委托浙江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和嘉兴银兴制衣厂生产nike男滑雪衣并出口到西班牙。当浙江进出口公司通过深圳海关报关出境之时,美国耐克公司以该批服装侵犯了其nike商标专用权为由,向海关申请扣留,并提起商标侵权诉讼。深圳中院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审理后做出判决:耐克公司系在中国注册的nike商标的专用权人。虽然该西班牙公司在西班牙拥有nike注册商标权,但是基于商标的地域性,美国耐克公司在中国注册的nike商标受中国法律的保护。因此,判决三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

类似的案情和相同的判决结果应当引起我国外贸企业的高度重视。许多侵权企业并非出于恶意。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是受委托替他人加工的,加工好的产品也是如数出口,返还委托方,自己没有销售,只是赚取一定的加工费,如果发生商标侵权,责任应由委托方负责。这种由于对相关法律知识不了解、不熟悉所产生的错误想法必须摒弃。我国外贸生产企业在接受国外企业定牌加工生产时,首先,要弄清楚该商标在我国是否是注册商标;其次,弄清楚国外委托方是否该商标在我国的专用权人,若是,放心生产;若否,则须明确国外委托方在我国是否获得了该商标的使用权。企业要建立相应的审查机制。对他人指定或者提供使用的商标,应要求对方出具真实有效的商标专用权证明文件,或者许可使用该商标未超出许可使用范围的证明文件,并予以检查。外贸企业只有认真学习有关商标的相关知识和法律常识,才能减少损失。

除上述内容外,我国外贸企业还要关注生产及销售贴牌产品的授权有效期,若合同授权有效期届满,应停止生产销售或应在商标有效期内续签合同。否则,出口企业会面临风险及经济损失。例如:某海关2007年下半年查扣一批贴牌philips的摄像包,价值9万多美元。该海关在检查时发现,其产品的授权有效期为2006年底,已过期大半年,且出口企业并未与商标权利人续签授权合同。考虑到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我某海关最终将该批货退关。

同时,对外贸易经营者在接单时,一定要注意完善合同的订立,制定保护商标权条款及商标侵权时的责任条款,这样才能在发生商标侵权纠纷时做到权责清晰。

二、专利

在专利侵权案中,我外贸企业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要警惕“专利陷阱”。

通过下面两个案例,可以解读何谓“专利陷阱”。

一是我们较为熟悉的发生在2001年4月份的我国出口dvd事件。以低成本和廉价劳动力打造的因“中国制造”而日渐普及的dvd突然遭到通牒,欧洲专利权商们叫嚷着跟中国厂商要许可费,因为在这个包含2000多项专利的产品中,中国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过20项,这意味着中国制造商需向欧洲交纳巨额专利使用费,这将使每件产品平均增加21.3美元的成本,制造成本的激增使“中国制造”的惟一优势荡然无存。在“中国制造”的概念被普遍接受的同时,这些“意外”成本使本来顺畅的国际销路被阻滞,所有的dvd专利拥有者都承认,中国是这个市场的缔造者和培育者,如果一开始就有专利费的说法,dvd市场早已夭折。

其次,在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也有过严峻的形势。美国的无线电技术转让公司掌握了很多专利,尤以rca公司和ge公司最具代表性,这两家的专利加在一起就有两万多件。rca公司曾经向我国有关部门和全国各大电视机生产厂要求支付专利使用费,并提出了按一台一美元来支付使用费的具体标准,以每年出口100万台计,所支付的使用费也是相当可观的。

这就是所谓“专利陷阱”。当企业在开拓产品市场时,没有人提出有关专利使用费问题,而当开拓产品市场成功,准备大量收取利润时,专利权人便会收取专利使用费,动手瓜分市场。无论将之称为坐收渔翁之利也好,诱敌深入也好,先赔后赚也好,总之,国外专利权人对于专利战略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也可看出法律对专利实施保护是不争的现实,看出实施专利制度的实质:即法律在保障专利权人的独占利益的同时,使专利技术尽早公开,受益于社会。我们的企业要有专利意识,在计算产品利润时,要考虑到所有的专利成本代价。

(二)企业要避免进出口经营中专利侵权

在我国为生产电子手表而引进瑞士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线当中,日本对电子表的关键元部件步进电机拥有专利,但瑞士厂商在同我们签订合同的时候却隐瞒了这个情况,合同中也没有这方面的规定。然而,当我国此类产品大量出口时,以精工集团为代表的诸多日本厂家却提出这是侵犯了他们有关的专利,要求我们支付专利使用费。

小天鹅全自动洗衣机上市后很受欢迎,销售量占国内市场的40%以上,小天鹅公司随即瞄准国际市场。但由于缺乏专利意识,向日本市场出口的小天鹅洗衣机,造成了对日本专利权的侵犯,不得不赔偿专利权人的损失。

上述两例说明我们的企业在从事进出口贸易中,加强专利意识是十分重要的。当产品拟出口到外国或进口到国内时,进出口商应确定这种产品不侵犯他人尚有效力的专利,否则将面临较大的风险。那如何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呢?对于进出口商来说,必须学会并掌握与进出口产品相关的专利检索手段,检索费用并不大。同时,可以委托专利顾问或专利律师等专门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但可以帮助从事检索等事项,还会提出避免侵权的具体建议,其中包括如何进行技术性的处理或者提起专利无效诉讼来进行辩护,使企业在制造和出口销售有关产品时避免侵权,做到心里有数,居于主动地位。这是避免侵权最具效率的一种方法。

倘若企业收到侵权诉状,要积极应诉。我们有的企业在收到侵权诉状时,采取不理不问的态度。不积极应诉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两个原因值得关注。其一,产品确有侵权之疑;其二,诉讼费较高。无论何种原因,不应诉势必造成法庭上只有申诉方,对被诉方将十分不利,因为对专利侵权警告信置之不理,一旦侵权成立,就会被对方指控为故意侵权,判罚的赔偿额比一般侵权高三倍;侵权产品还将被海关驱除。应诉,有可能争取庭外和解,交纳一笔专利使用费;若能提供非故意侵权的证据,可缩小赔偿金额;若能进一步向对方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对方有使用价值的专利技术,则将更有助于妥善解决双方的专利纠纷。所以,收到专利侵权警告信必须做出恰当的反应。

(三)境外参展中国企业专利侵权

2006年10月初,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制药原料展览会上,我国3家企业被“赛诺菲一安万特”集团指控专利侵权,随后法国内政部有关部门对这3家企业的6名参展代表进行了扣押,并展开了司法调查,当天参展的中国医药企业全部“弃柜”回国,造成了中国企业都有侵权嫌疑的恶劣影响。2007年3月德国汉诺威电子展上,我国不少于20家mp3生产企业的展品因涉嫌专利侵权被德国海关查扣,原因是这些公司使用的mp3技术在欧洲受专利保护,而这些企业没有向提出查抄要求的意大利sisvel公司交纳专利费。2008年3月,作为为飞利浦、法国电信进行mp3相关专利管理的公司,意大利sisvel带领多名警察、海关人员与检察官冲进全球三大it展会之一的cebit,针对参展商侵权行为进行“搜索调查”,被查抄的51家参展商中,24家来自中国内地、12家来自台湾、3家来自香港。2008年8月,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如期开幕,数个月前的cebit展上的一幕再次上演。德国海关以“可能侵犯专利权”为由,突袭了69家企业展位,并没收了大量电视机、mp3和手机等亚洲产展品。受到波及的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多家知名企业。这种粗暴的行动首先给相关企业造成重大声誉影响,后来有的发现是一场“误会”,有的双方达成专利授权。此类事件的屡次发生清楚地表明,我国企业要想真正“走出去”,必须首先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

参展企业的产品遭到别人投诉或被诬陷侵权时,参展企业应冷静处理,积极应对。避免在现场发生直接冲突。尽可能提供未侵权相关资料;一旦在辩诉中失败,企业可通过向专利所有人申请许可使用的方式继续获得生产经营资格。

事实上这些年的知识产权博弈的背后是对迅速膨胀的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利益的争夺。中国企业在进军海外市场过程中,要反思自身海外竞争策略,避免同质化、解决专利问题,也须在必要时正面应战,避免被动挨打。比如联合起来与专利所属公司谈判,或检查对方的专利是否还有效等。

当然,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加投入,自主创新,拥有并获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培育并发展自己的商标。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中知识产权纠纷将会越发凸显,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还会出现。中国企业贸易竞争对手也将会利用自身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对中国企业日益增长的竞争力予以抑制。中国企业对此应该及早应对。

参考文献:

注意规范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商标使用行为。《中国工商报》,2008年8月15日。

马秀山:《成功与失败》。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3年。

商标专利合同篇5

关键词:小米手机 知识产权 管理

一、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设立知识产权部(专利部),知识产权部是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最高机构,知识产权部设部长1名和工作人员若干名、协调人员若干名;知识产权部下设专利管理统括组、申请组、专利信息组、专利纷争与合同许可证组,专利管理统括组的按照工作内容又分为规划室、联系与调整室、发明奖金与表彰室、外部事务管理室、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保护室;申请组的工作又分为申请专利、商标与提出无效、异议程序;专利信息组又分为专利调查室和技术信息调查室;专利纷争与合同许可证组又按照工作内容分为侵权诉讼与纷争处理室、权力抵触调查室、专利或专有技术许可室、委托合同或共同研究合同等。

二、专利战略管理

实施专利战略的起点,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第一,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专利,专利战略也就无从谈起;第二,不是任何技术成果申请了专利后就能身价百倍而独占市场,关键在企业是否准确地选定了开发目标;第三,只有依据本国、本企业的实力和基础,选择适当的技术开发战略,才能加速通过技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光有专利而不加以创造性地运用,是不能取得经济效益的。

(一)专利申请战略

对于企业开发出的技术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技术秘密或其他方式取决于企业专利战略和经营战略的需要。笔者认为小米公司应就其自主研发的专有产品实施“生产导向”申请战略,即在竞争对手从事生产经营的国家申请专利,一旦发生侵权,专利权人可以采取法律手段在原产地扣押侵权产品而不论其将要行销的国家。

(二)专利利用战略

对于将来申请成功专利利用的具体战略的选择、运用、组合应科学分析小米公司与竞争对手或者合作方的企业规模、企业类型、企业业绩、企业信誉、企业技术实力、企业品牌实力、企业信息能力、企业发展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地选择和实施:1、专利独占战略,2、许可实施战略;3、许可使用战略;4、专利与产品相结合的战略; 5、专利与商标相结合的战略; 6、专利投资战略; 7、交叉许可战略;8、专利协作战略; 9、引进专利战略; 10、专利收买战略;11、专利出售战略;12、专利与标准相结合的战略。

(三)专利防御战略

在其他企业进行专利改进,或者其他企业的专利妨碍了本企业,为保护本企业,使本企业不受损失或使本企业所受损失减少到最低,需要采用专利防御战略: 1、专利地图战略; 2、文献公开战略; 3、异议干扰战略; 4、异议获取技术信息战略;5、专利战略;6、绕开权项战略;7、权项落空战略;8、先使用权战略;9、引进、收买、取得实施许可专利战略,引进、收买对方的专利,或取得对方的专利实施许可;10、期满使用战略。

三、商标战略管理

小米公司不仅要申请注册商标实施商标战略,而且要实施保护战略,保护商标所有人的利益不受侵害。

1、注册商标保护。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商标只有通过注册才能取得法律认可和法律保护。

2、申报著名、驰名商标保护。国家驰名商标、省、市著名商标认定,是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采取的一项具有法律意义的工作。被认定为驰名商标或省著名商标,不仅是企业的一种荣誉,也是提高产品、商标及企业的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些商标将受到国家的重点保护。

3、企业对品牌商标的自我保护:(1)管理与不断创新。(2)创新对品牌商标的保护。(3)积极开发和应用防伪技术。(4)运用法律武器参与打假。(5)法律对品牌商标的保护:一是立法保护;二是司法保护。

四、版权战略管理

版权主要是指著作权人对作品享有的权利。并不是只有娱乐企业才涉及版权,其实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到版权。就拿生产企业来说,产品的介绍手册、说明书等都受版权保护。负有独创性的广告用语等都可以获得著作权保护。与专利权和注册商标权不同的是,版权不需要登记,只要行为人创作完毕即可享有。作品是著作权人思想表达的结果但著作权不保护思想。

五、商业秘密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本企业的商业秘密。

(一)法律手段

在理论界,对商业秘密权的法律性质有财产说、契约义务说、信任关系说之分。目前我国对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侵权行为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刑法》;二是合同法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主要是《技术合同法》和《劳动法》。

(二)经济手段

公司对商业秘密的保护也有一个分层次管理的问题。重要的、能带来较大收益的商业秘密,必须付出较大的成本予以保护,次要的商业秘密则可酌情采取低成本的保护方法。首先企业必须就商业秘密进行分类,确定商业秘密的等级;然后再依其等级,决定其复印、对外公开、对内公开、废弃、保管、资料传送时候的处理规定。

(三)行政管理的手段

商标专利合同篇6

保护作品完整权:[2011年1月试题]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2012年1月试题]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2013年7月试题]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2020年7月试题]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不正当竞争:[2007年1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09年1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09年7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11年7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13年1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16年1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18年1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2018年7月试题]是指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驰名商标:[2007年7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2008年1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2012年7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2016年1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2017年6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驰名商标:[2019年7月试题]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

地理标志:[2010年7月试题]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地理标志:[2017年6月试题]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独创性(专利):[2011年7月试题]是指外观设计与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者在国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独创性(专利):[2018年7月试题]是指外观设计与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者在国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独创性:[2009年1月试题]是指外观设计与申请日以前的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或者在国外公开使用过的外观设计不相近似。

独占实施权:[补充]是指专利权人排他的利用和最终处分其专利权的权利。

对作品的合理使用:[2014年7月试题]

“合理使用”是国际著作权领域通用的术语,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无偿使用其作品的行为。

发明:[2008年1月试题]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2015年7月试题]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发明:[2016年7月试题]专利法所称的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反不正当竞争:[2010年1月试题]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反不正当竞争:[2015年7月试题]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反不正当竞争:[2016年7月试题]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反不正当竞争:[2019年1月试题]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竟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反不正当竞争:[2020年1月试题]是指竞争者为维护其竞争利益所享有的禁止他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利,主要体现为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赔偿损失请求权。

服务商标:[2017年1月试题]是指提供服务的经营者在其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于区别于其他服务者所提供的服务项目的显著性标志。

邻接权:[2007年1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09年1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11年7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13年1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16年1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18年1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邻接权:[2018年7月试题]是指与著作权相关、相近似的权利,是指作品传播者的权利。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补充]是指为了竞争或个人目的,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取、披露或使用权利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商标:[2009年1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09年7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有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位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1年7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3年1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4年1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5年1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7年6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2018年7月试题]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生产、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由显著的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组合或者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补充]是指在商品或者服务项目上所使用的,用以识别不同经营者所生产、制造、加工、拣选、经销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的显著的可视性标志。

商标权:[2011年1月试题]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权:[2012年1月试题]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权:[2013年7月试题]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权:[2014年7月试题]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权:[2020年7月试题]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用权利。

商标权:[补充]也可称为商标专用权,是指商标注册人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权利。

商标注册:[2010年7月试题]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商标注册:[补充]是指商标的使用人为了取得商标专用权,将其使用或准备使用的商标,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向商标主管机关提出注册申请,经商标主管机关审核,予以注册的制度。

商品商标:[2018年1月试题]是指使用于商品之上的商标。

商业秘密:[2008年1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08年7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09年7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12年7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14年1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15年1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17年1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2019年7月试题]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商业秘密:[补充]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实用新型:[2008年7月试题]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2017年1月试题]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补充]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外观设计:[2018年1月试题]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作出的富有美感的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信息网络传播权:[2007年7月试题]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2012年7月试题]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2014年1月试题]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2015年1月试题]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2019年7月试题]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知识产权:[2010年7月试题]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法律确认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一般包括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

知识产权的地域性:[补充]指的是知识产权只在授予其权利的国家或者确认其权利的国家产生,并且只能在该国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011年1月试题]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方式,就缔约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012年1月试题]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方式,就缔约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013年7月试题]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方式,就缔约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014年7月试题]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方式,就缔约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020年7月试题]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签订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的方式,就缔约成员之间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协调和合作。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2008年7月试题]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2017年1月试题]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对其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权。

知识产权法:[2007年7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2010年1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2015年7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2016年7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2019年1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2020年1月试题]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补充]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法的渊源:[补充]指的是知识产权法律规范的各种具体表现形式。

知识产权制度:[2007年1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11年1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12年1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13年7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14年7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18年1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制度:[2020年7月试题]是国际上通行的各个国家普遍采用的确认、保护和利用知识产权的管理制度。

注册不当商标撤销制度:[2007年1月试题]也称为注册商标无效审定制度,是指对那些不具备注册条件而取得注册的商标,通过法定程序撤销其注册的制度。

注册商标争议:[2008年7月试题]是指在先申请注册的商标注册人认为他人在后申请注册的商标与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的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而引发的商标专用权的争执。

著作权:[2010年1月试题]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2015年7月试题]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2016年7月试题]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2019年1月试题]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2020年1月试题]亦称版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著作权的集体管理:[补充]是指通过著作权人的集体组织授权使用者使用作品而获得报酬的管理行为。

专利权:[2007年7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2009年7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2012年7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2014年1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2015年1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2019年7月试题]是基于发明创造,由申请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经专利局依法审查核准后,向申请人授予的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该项发明创造享有的独占权。

专利权的无效:[2010年1月试题]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已经获准的专利权归于消灭的制度。

专利权的无效:[2013年1月试题]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已经获准的专利权归于消灭的制度。

专利权的无效:[2016年1月试题]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已经获准的专利权归于消灭的制度。

专利权的无效:[2019年1月试题]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已经获准的专利权归于消灭的制度。

专利权的无效:[2020年1月试题]是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使已经获准的专利权归于消灭的制度。

专利实施许可:[补充]是指专利权人将其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许可他人有偿使用。

专利制度:[2017年6月试题]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的和经济的手段确认发明人对其发明享有专有权,以保护和促进技术发明的制度。

专利制度:[补充]是依照专利法的规定,通过授予发明创造专利权来保护专利权人的独占使用权,并以此换取专利权人将发明创造的内容公之于众,以促进发明创造的推广使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法律制度。

作品:[2010年7月试题]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字、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作品:[2017年1月试题]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作品:[补充]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作品的法定许可适用:[2017年6月试题]法定许可使用,是指使用人依照法律规定,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但须向其支付报酬而使用著作权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商标专利合同篇7

关键词:商标保护利益平衡合理使用

商标权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知识产权天然具有的某种垄断倾向性,如不加以限制,势必会损害到其他主体的合法权利,有悖于设立知识产权法之初衷。

就商标权而言,它作为一种识别商品的标志,承载着区别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的功能,包含着经营者特殊的劳动和信誉价值,意味着对商标所有人多年辛苦经营的认可和保护,加大对商标专有权的保护是应有之义,也是对现实的积极回应。但同时我们要看到商标专有权自身的垄断性,任其扩张或不合实际的前瞻性保护,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最终丧失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在商标扩大化保护和限制之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点,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

一、利益平衡观在商标保护中之必要性分析

(一)利益平衡理念的法理基础

权利是法律许可范围内的自由,自然要受到某种边界的限制,否则就不成其为权利。商标权客体的无形性,使其权利边界的界定变得更加困难。对此,法律往往采用笼统的表述方式和定义方式来设定权利,致使人们不能直观权利的边界。这种边界的模糊性,使得对权利本身的保护缺乏全面的可预测性。因此,为了加强对商标权的保护,必须用超然的利益平衡观作指导,解决法律总是相对滞后于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这是解决商标权和其他权利冲突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实际上,商标权权利保护涵盖了公私两种利益,但这两种利益的界限却是一种朦胧而抽象的主观观念,缺乏任何量化的手段。公益和私益处于一个利益格局当中,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动态变化,总是伴随着权利适度的扩张和限制,需要在权利保护范围内重新界定,实现公利益和私利益的动态平衡。

(二)从商标法的立法目的来看利益平衡观

2001年修订的《商标法》明确了对商标权保护的立法宗旨:“为了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生产者、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以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经营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制定本法。”

商标法立法目的之一是要保护商标专用权,这是对商标中凝结着的经营者劳动成果的认可。商标法保护商标专用权的目的,具体表现为商标法中保护商标专用权的原则和制度,这也是商标立法的基础和核心。有关商标立法、执法、司法都是围绕商标专用权而展开的。

商标法立法目的之二是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实则是商标法立法的基础和落脚点。通过对商标专有权的保护,促使商标权人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提高信誉,培育知名品牌,使广大消费者能买到相对物美价廉的商品。在对商标权人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中,法律的价值取向更偏向于对商标所有权人的保护,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更多的是一种间接的保护。

商标法立法目的之三是要保护其他经营者的利益。由于商标专用权是一种阻止竞争对手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上使用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的专有权,商标保护必然是对市场竞争对手销售商品构成障碍。因此必须平衡商标权人与市场竞争者的利益,促进有效竞争。

(三)利益平衡制度是商标保护历史发展的产物

从商标权产生和历史发展看,商标权的保护最初是基于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护。换言之,最初的商标制度设计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体现出了当时商标法立法目的之所在――对公众利益的保护。如在判断商标侵权时普遍适用的“混淆标准”,就是看被告对相同或类似商标的使用是否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混淆。因此,无论价值取向和具体制度设计,当时的商标保护都倾向于公众利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标作为商品质量和信誉的载体,商标的识别日益凸现,使得消费者在商品和服务的选择中把商标和提供商品的经营者联系起来。为了争夺消费者,一些不法经营者总是通过仿冒、假冒、恶意注册等搭知名商标的便车,以获取不法的经济利益。基于此,立法者开始对商标权中的私益给予重视,但同时对公众利益有所忽视。这时,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消费者是否混淆已经不是判断侵权的第一位标准,代替之以商标信誉是否受到损害。更有甚者,美国直接把域名与商标的冲突作为对物诉讼,即在没有对方当事人在场的情况下法院可以直接判决撤销或转让争议域名。这样,法律不自觉地走向另一极端,忽视对公众利益的保护。

商标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种极端化倾向,对商标保护都是非常不利的。需要立法者和司法者在公众利益和私人利益的:中突中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制度设计和价值判断,实现两者利益平衡,这才符合商标立法历史发展的逻辑。

(四)商标保护中利益平衡价值观对竞争机制的保护

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然而,如将商标保护无限制地延伸到市场,必然会产生一些反竞争性损失。

从促进竞争的角度看,商标的区别为厂商之间开展有效竞争提供了一种手段。商标通过赋予消费者选择的标志而成为一种增进竞争的设计。商标区别了商品,作为一种特定符号,建构起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桥梁,使消费者把产品和厂商联系起来。商标的使用使其从信息来源到质量保证,发挥着信息转换器的作用。这是尊重权利人劳动的表现,也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

但应看到,商标权具有排他性,对其过度的保护,势必会影响到商品的正常流通和其他经营者一些合法权利的行使,增大开发商标的成本,从而造成对竞争机制的破坏,违背了商标法的立法宗旨。因此,存在一个平衡点,并在此范围之内发挥商标对竞争机制的积极作用,才能充分有效、合理适度的保护商标权。

二、国外商标保护立法和司法实践对利益平衡观的体现

对商标保护的利益平衡观在国际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主要体现在:一是各国商标法对商标权人日益扩大保护。《巴黎公约》、TRIP5协议中都将商标的保护范围扩大,最明显的如加大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对驰名商标的特殊跨类保护、域名与商标权利:中突的规制等等。二是出于对其他利益主体的保护,在对商标权扩大保护的同时,在制度设计上建立相应的商标权限制制度,加大对商标权人义务的规制和权利的限制力度。目前,前者的立法和司法规制相对较为完善,也一直

是立法者和司法者关注的重点,而后者还不是很成熟,有的国家基本上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随着各国商标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商标权限制的规定逐步引入各国商标法乃至国际条约中,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的商标法中均有关于权利限制的规定,在《欧共体商标条例》等国际条约中也逐步确立了相关的规则。综观各国商标立法和实践,对商标权的限制至少反映出以下两方面的价值:首先是有利于解决权利:中突,协调权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只要他人对自己权利的合法行使不妨碍商标权人的权利,商标权人就不得滥用自己的商标专用权对抗他人的合法权益。其次是防止滥用商标权。商标权人的商标专用权如没有合理限制很容易导致其在市场活动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利益平衡价值观指导下的具体制度设计

(一)商标的合理使用

合理使用,是指在某些情况下,他人善意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标记的行为。商标的合理使用不会引起混淆或误认,不构成对商标权的侵犯,商标权人不能以商标专用权排除他人使用。合理使用是商标权限制的核心内容,成为各国商标权限制的首要内容,是解决商标权与社会公众利益之冲突的有效途径。

商标的合理使用包括商业性合理使用和非商业性合理使用。非商业性合理使用,如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的描述词语和客观性报道,不是商标意义上的使用。商业性合理使用是指不存在获取非法利益的商业性使用,如有关对地名注册商标的使用,如果作为地名或在旅游介绍中使用,应认定为善意的描述性使用,不构成商标侵权。

(二)商标权权利用尽原则

商标权权利用尽是指注册商标所有人或许可使用人将该商标加以利用,使用于商品并将商品销售或已经在服务上使用,则注册商标所有人无权再禁止或阻碍他人使用原商品上附有的注册商标。在销售活动中,权利人只可正常行使其权利一次。商标权权利用尽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平衡商标权人与商品所有权人对商品的处分,实际上是商品所有权人的权利对商标权的一种限制。

就我国而言,在商标法的实践中,对商标权权利用尽原则实质上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如商标权人许可出售了一批商品,批发或零售等就不再受商标权人控制,但这只是约定俗成,并没有相应的法律保障,也没有关于权利用尽原则例外的规定,这就极可能造成商标的滥用或是权利的损害,因而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确加以规制。

(三)商标先用权

商标权的先用权限制,是指在他人获得商标注册之前已经开始使用的商标所有人,在他人获得商标注册后享有继续使用该商标的权利。为了维持在先使用人和商标权人权利的平衡,在具体立法中,必须对商标先用权做出必要的限制,即先用权人应当是善意且未间断的使用人,其继续使用只能在原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并且须在该商品或服务上标明与注册商标之区别,以免造成混淆或误认。

解决商标专有权和先用权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才能平衡商标使用人和专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首先,要尊重和维护在先权利。在先权是先于商标专有权而存在的合法权利,承认并保护权利人享有该项权利,是对权利人已经付出的长期劳动成果的肯定。其次,坚持 “地位稳固”商标专有权原则。商标专有权的变动,不仅牵涉到商标权人的利益,更牵涉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必须加强保护。再者,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对商标在先权利和专有权利的:中突中,综合考虑对哪种利益的保护能以最小的损失带来最大的社会财富、

(四)禁止商标权的滥用

任何一种权利的行使都必须在正当的范围内,否则,就会造成对其他权利的损害。法律赋予商标权人专有权、许可使用权、转让权、续展权等,商标权人受利益驱动,有可能突破权利边界,对此,应该建立禁止商标权滥用的制度。

在我国商标法中规定,如果商标侵权指控人的商标权已经超过保护期而没有续展,或者商标注册人因为没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连续使用,或已经因其他原因被撤销或宣布无效的,仍旧提起侵权诉讼,被控侵权人可以滥用商标权抗辩。将他人未注册的知名商标注册后反过来禁止他人使用,或将他人已驰名的商标另类注册后反过来向他人出售等等,貌似行使商标权,实际上损害了他人的合法利益,应属于滥用权利的行为。

商标专利合同篇8

论文关键词 商标专用权 善意取得 法律后果

一、案例介绍

(一) 案例详情

原告雷迪(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雷迪公司)是“雷迪”商标的商标专用权人。2002年11月,被告吴基胜(原告的执行董事)未经原告许可将“雷迪”商标无偿转让给被告华趣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趣多公司)。后吴基胜又担任被告上海雷迪机械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雷迪公司)总裁,该公司获得华趣多公司授权许可使用“雷迪”商标。雷迪公司认为吴基胜的恶意转让行为不能使得华趣多公司善意取得“雷迪”商标,遂于2007年1月10日请求法院判令该商标转让行为无效,并要求将该商标返还给原告。

(二)审判结果及其依据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吴基胜擅自将原告的“雷迪”商标以原告名义无偿转让给华趣多公司,违反了公司董事对公司忠实勤勉的法定义务,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这一事实已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7)沪一中民五(商)初字第18号民事判决(已生效)所确认,吴基胜的转让行为系无权处分行为。在商标转让中,华趣多公司并不具有善意,且未支付对价,所以不符合善意第三人的条件,法院遂判决:吴基胜向华趣多公司转让“雷迪”商标的行为无效;“雷迪”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被告应将该商标返还。三被告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三) 对本案判决的疑问及其评述

针对本案的判决,笔者认为本案有两点是存在疑问的,即(1)认定公司董事越权转让公司财产行为的效力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2)商标专用权的转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针对第一个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0条的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结合上述案件,被告吴基胜(原告的执行董事)未经原告许可将“雷迪”商标无偿转让给被告华趣多公司的行为是否有效应该根据上述法条的规定来判断,即判断其是否构成表见代表。若构成表见代表,则该代表行为有效,被告方依法取得商标专用权;若不构成表见代表,则该代表行为无效,被告方不能取得商标专用权。因此,上述判决中法院将依表见代表取得财产权利与依善意取得制度取得财产权利混为一谈,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虽然表见代表和善意取得均要求受让方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无权转让财产,但是这两个制度本身还是有差别的。比如说,在善意取得中通常会要求受让方以合理的价格受让,而在表见代表制度中则因代表人的身份被法人吸收,只要受让方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则代表行为有效,而不要求受让人支付合理的对价。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国物权法已经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只适用于物权的变动,而并不适用知识产权或者债权等其他权利。事实上,我国已有法律文件直接规定商标专用权的转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即《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40条已经明确规定:“擅自转让商标权人注册商标的行为是商标侵权行为,受让人不能因此取得商标权。受让人通过正常商业交易再将该注册商标转让给第三人并经核准公告的,第三人亦不能因此取得该商标权。”因此,若该案件在北京审理的话,法官绝对不可以在判决的说理部分谈到善意取得,而应该直接引用上述解答40条的规定。

二、商标专用权转让善意取得的可行性

(一)商标专用权交易也应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保护市场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以及交易的安全。那么知识产权作为市场交易的另外一种客体,其交易也应该纳入善意取得的保护范围内。在上述案例中,华趣多公司将从雷迪公司受让的雷迪商标专用权转让给善意的第三人,即第三人完全不知道华趣多公司没有转让权的情况下,则善意的第三人基于合理的的信赖,其利益理应受到保护。若善意的第三人不能基于善意取得制度而取得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那么其为此支付的对价只能向无权处分人追偿,若找不到该无权处分人,则善意第三人就会承担损失不能得到弥补的风险。笔者认为这样是不合理的。因为在今天的市场交易中有的公司直接以商标的设计申请以及转让为主要业务,如果受让方在受让该商标专用权的时候还得查清该商标是否为无权处分,则未免义务过重,当然受让人也基于不愿承担过重的风险而减少此类交易,因此,这样的规制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极不相符的。况且,即使善意的受让方愿意去查该受让的商标专用权是否为无权处分,也难以查得出来。因为我国目前的商标专用权以国家的登记为其权利外观,也即其公示方法。商标法做这样的规定其目的就在于社会主体基于对商标登记的信赖而对商标的权属有个全面的了解。即商标登记簿记载的情况就应该是商标权属的真实形态。因此,基于这种对登记的信赖,善意受让人就有理由相信登记的商标权人就是商标所有人,而并不可能为其他人。故善意受让人基于该种对法律的信任而从事的交易是应受到保护的,无端让其去承担转让行为无效的风险显然是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二) 商标专用权交易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商标专用权的交易是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根据现在的善意取得理论以及实践,善意取得应该满足上述条件,即(1)处分人为无权处分;(2)受让人为善意;(3)交易行为;(4)进行了公示行为;(5)适用于动产或不动产。其实先不看第五个条件的话,善意取得是可以适用于商标专用权的转让的。首先在商标专用权的转让过程中是完全可能同时发生上述各情形的。以上述案例为例,如果华趣多公司将从雷迪公司受让的雷迪商标专用权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转让给善意的第三人,且善意受让人基于对商标登记的的信赖而办理了商标转让手续,获得了商标专用权的所有权登记,并得到了相关权属证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该商标转让行为就符合了上述前四个条件,即首先基于雷迪公司执行董事的越权转让注册商标行为不构成表见代表,因而华趣多公司无法取得该商标专用权。所以其接下来的转让行为就是无权处分行为。其次,受让人为善意,其并不知晓华趣多公司为无权处分人。再次,善意第三人是基于正常的市场交易行为而受让该商标专用权,即满足了交易行为这一要件。最后,华趣多公司已经与善意第三人办理了商标转让手续,且善意第三人获得了商标权属证明,即登记薄已经将该商标登记到善意第三人这一方名下,社会一般人通过查阅商标登记簿可以确知商标属于善意第三人所有,因此也即满足了第四个要件——完成了公示。而于第五个条件而言,主要是考虑到动产或者不动产物权的公示公信力,因此才将其配套以善意取得制度来保证此种公示公信的效力。但是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商标登记制度已经赋予商标登记这种公示公信力了,因为商标登记就可以作为其公示的一种方法,其也必然会产生公信力,因此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三、商标专用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构建

(一)商标专用权的善意取得制度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加强商标登记管理制度。善意取得以商标公示为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商标登记的管理,以便使得商标登记簿登记的权属为真正的权利人,以减少权利人的财产不当减损,从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纠纷,促进市场繁荣发展。

2.商标转让登记的时候,应提交双方的转让合同。现在的商标法规定在转让登记时只需提交转让申请,而无需提交转让合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助长了商标转让方面的无权处分行为。通过提交商标转让合同,一方面可以经审查合同的效力而审查商标转让行为是否为无权处分,如看转让合同的签名盖章等事项。另一方面则可以通知相关主体让其确认转让行为是否为真实权利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从而促进有效交易。

(二)商标专用权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构建

1.限于已经登记的商标专用权的转让行为。即对于未经登记确认的商标权的转让因其不具备法定的公示效力,因而没有公信力,故不适合善意取得制度。对于商标权的原始登记也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因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商标法的规定,商标权的原始登记有自己的一套比较合理的制度安排,故笔者认为在这里不宜再牵涉法律已经安排好的领域。

2.转让人需为无处分权人。转让人需为无处分权人,若其为真正的有权处分人,则其处分行为有效,根据其处分的民事行为对方当事人就可以取得受让的商标权,而无需经过善意取得制度。因为善意取得制度的设计本身就是为了保护不能依民事行为取得受让权利的善意第三人的利益。

3.受让人需为善意。关于受让人的善意如何确认,我国学者倾向于“消极观念说”,即受让人不知道或者不应当知道转让人是无权处分而转让权利,但是受让人如果是出于重大过失而不知道的则不适用善意取得。例如,在交易中获得的信息足以引起一般人对处分人的合理怀疑,而第三人却置之不顾,出于懈怠而贸然从事即属于重大过失。 笔者认为,我国学者的上述倾向是合理的,此种选择在我国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经过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故笔者并不打算对主流观点进行批驳。

4.经过有效的民事交易。即受让人必须与无权处分人达成有效的协议,且支付合理的对价,从无权处分人处合理受让该商标专用权。根据善意取得理论,善意第三人的善意取得仅能补正权利来源方面的瑕疵,但不能补正交易行为方面的瑕疵。如果交易行为因欺诈、胁迫和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等因素而发生,或行为人缺乏相应的行为能力,则受让人仍有返还标的物之义务,善意取得不能适用。

5.已经公示。即善意受让人已经通过商标登记取得了商标专用权,在商标登记簿上记载的权利人的名字为善意受让人,社会公众通过查阅可获知商标专用权属于善意受让人。

(三)商标专用权善意取得的法律后果

如果交易行为构成了善意取得,那么根据目前的理论,将在三个方面产生法律效力:就善意受让人而言,即时取得受让财产权利。就原权利人来说,其拥有的权利归于消灭,消失的权利转化为对无权处分人的损害赔偿之债的债权。就无权处分人而言,其在无权转让中取得的对价,因没有法律上和合同上的依据,故属于不当得利,应返还原权利人。如果其在无权转让中没有取得对价,或者取得的对价不足以赔偿原权利人受到的损失,就要继续承担对原权利人损失的赔偿责任。

上一篇:知识产权合同范文 下一篇:建筑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