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指导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0-29 13:32:53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1

作为大一新生的我,刚刚离开家里不久,并不能理解什么叫做毕业季等于失业季,然而几节耐人寻味的就业指导课程带领我走进了毕业生们心态,让我收益良多,我不再认为时间很多,机会很多,慢慢的我学会了积蓄力量,储备知识,来迎接我未来的就业。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通过对当今就业情况的了解,让我们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本着良好的结合自身职业追求件与社会需求宗旨,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做好职业规划。试想一个人连自己领域的基本知识都一窍不通,那么还怎么去开展工作?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不能被所谓的“大学学习的很多东西以后基本用不到”所迷惑。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想一想有多少我们熟悉的人,在走向社会进入工作以后后悔自己当初没有学好基础东西。

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面试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1、初步印象和最后印象。最初和最后的五分钟是面试中最关键的,在这段时间里决定了你留给人的第一印象和临别印象以及主考人是否欣赏你。最初的五分钟内应当主动沟通,离开的时候,要确定你已经被记住了。

2、带多几份简历前往面试,带多几份简历,面试你的人可能不止一个,预先料到这一点并准备好会显得你做事正规、细致。简历是你与雇主沟通的第一步,因此一份精美的简历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尤其是简历的封面要精美别致,让精美的简历封面给你带来好运。

3、留心你自己的身体语言,尽量显得精警、有活力、对主考人全神贯注。用眼神交流,在不言之中,你会展现出对对方的兴趣。

4、完整地填妥公司的表格--即使你已经有简历。即使你带了简历来,很多公司都会要求你填一张表。你愿意并且有始有终地填完这张表,会传达出你做事正规、做事善始善终的信息。

5、紧记每次面试的目的都是获聘。你必须突出地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和专业能力以获得聘请。面试尾声时,要确保你知道下一步怎么办,和雇主什么时候会做决断。

6、清楚雇主的需要,表现出自己对公司的价值,展现你适应环境的能力。

7、要确保你有适当的技能,知道你的优势。要正规稳重,也要表现你的精力和兴趣。谈些你知道怎么做得十分出色的事情,那是你找下一份工作的关键。

8、将你所有的优势推销出去,其实找工作无疑是在推销自己,营销自己十分重要,包括你的技术资格,一般能力和性格优点,雇主只在乎两点:你的资历凭证、你的个人性格。

9、能够较准确地找到自己与聘用单位的共同点。即自己的志向、知识、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等与聘用单位有没有共同之处,自己比较适合的那类单位有没有聘用大学毕业生的计划、指标。若要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双方的共同点,那么,至少应有两个条件:一要认清自己,个人离自己最近,然而最难以认清自己;二要下番功夫,认真搜集、分析和利用聘用信息。同时,眼界还要放宽些,不宜局限在某个行业或某些单位,以增加就业几率。

当然大学生也要准守职业道德,加强社会职业道德修养,对于今后从事职业活动具有重大意义。要从现在做起,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力戒自由散漫,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敢于坚持真理,大胆探索,力戒消极保守,发扬开拓进取精神;提倡艰苦朴素,勇挑重担,力戒贪图享乐,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养成执着认真,刻苦钻研的学习习惯,力戒浮躁不专,发扬精益求精的精神。同时,大学生还应当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提高人格境界,为今后的职业活动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依法办事,廉洁奉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可能有失误。当工作中出现问题时,应该协助去解决,而不应该只做一些求全责备式的评论。特别是在自己无法做到的情况下,让自己的下属或别人去达到这些要求,很容易使人产生反感。长此以往,这种人在公司没有任何威信而言,已经确定下来的事情,却经常做变更,就会让你的下属或协助员工无从下手。 你做出的承诺,如果无法兑现,会在大家面前失去信用。比如公司员工经常加班加点的工作,而你却非要按时来按时走,一分钟都不愿在公司多呆,这种不良的工作习惯势必会影响你在其他员工心目中的印象。这样的人,公司也不敢委以重任,所以要诚信做人,切忌出尔反尔。

在接受到工作任务之后,应该立即着手行动。很多工作都是多名员工相互协作开展的,由于你一人的迟缓而影响了整体工作的进度,会损害到大家的利益。有些时候,某些工作你可能因为客观原因无法完成,这是你应该立即通知你的上级,与他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工作搁置,去等待上级的询问。一个真正称职的员工应该对本职工作内存在的问题向上级提出建议,而不应该只是附和上级的决定。对于管理者,应该有严明的奖惩方式,而不应该做"好好先生",这样做虽然暂时取悦了少数人,却会失去大多数人的支持。

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因为做好人有原则,他有道德水准的约束,需要忍让谦和。忍: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小不忍祸端常起,互无欺各自平安!让: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能让人并非我儒,变干戈和睦常乐!谦:人有成绩莫自夸,骄胜自大无益多,历览天下许多事,成由谦逊败归奢!和:世上谁能无有过,莫为小事动干戈,和与人交受众敬,百忍堂中有太和!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经济全球化不断深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进,现在毕业生就业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自主择业的办法,因此,在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毕业生释疑解惑,调整好心理状态,使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目的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就业思想和技巧的教育。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看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把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进行相关的职业知识、道德、素质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目前的就业趋势和职业必备素质和技能,尤其是了解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

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在学制系统中完成学习任务,完毕学业。并在此基础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全面发展,并逐步确立职业生涯设计目标,并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预备求职。

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 高校学生接受的是专业化教育,将来面临的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进一步的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公道的择业观念,使学生萌动的、安闲状态的求职期看,上升为实在的、自为状态的择业行为;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县和乡的基层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公道配置。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各部分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分的

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求职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面对着社会上形形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他们经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一些解决求职对象和应聘规则的途径和办法,从而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目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把握知识将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3

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制定好近几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写谋职信,自荐信简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是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

2.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

3.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利用各种途径求职:

1.校内途径

a、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b、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

2.社会途径;

a、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且其在组织管理、安全保卫方面有所欠缺。

b、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许多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

c、电话求职。

d、直接登门自荐,成功率高达47%。

e、中介机构。

4.综合求职:

a、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以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

b、创意求职,成功率86%。

(四)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

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官打招呼致意,在主试人随着这几年高等院校扩招工作的展开,大学生越来越多,可是社会需求却并没有明显的增长。人们发现,大学生似乎没有过去那么抢手了,他们也开始挣不到钱,也开始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今年庞大的毕业大军更是让人见识了什么是人才市场的供过于求。就在大部分学生还在为怎样才能够在千军万马中求一份安稳工作而着急上火的时候,我院招生就业处的领导给我们上了几堂有关就业指导的课程,它的出现,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田。作为其中之一的我,听了这几堂就业指导课,颇有受益,感触良多!

从指导课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制定好近几年的职业计划,并拟定阶段性目标: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认识自我表现,了解职业的基础上,从自身的条件和社会的需求出发,确定职业的发展方向,明确职业目标,制定一系列的学习,培训,实践计划,不断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一步一步的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写谋职信,自荐信简历时应注意的问题:

1.写谋职信时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句是你所求的工作在信中的以明析的表达。

2.写自荐书信时,尽量扬长避短,突出重点,简明扼要,措辞巧妙,精辟,以便引起阅读者的重视。

3.在简历中真实的写明自己的专业特长。

(三)利用各种途径求职:

1.校内途径

a、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

b、学校推荐,这种途径的求职成功率很高,但选择的余地不大。

2.社会途径;

a、参加综合性人才招聘会,其规模庞大,招聘单位众多,行业范围广泛,给求职者较大的空间。但用人单位多以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为主,且其在组织管理、安全保卫方面有所欠缺。

b、社会关系介绍,人际关系十分重要,广交朋友建立关系。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搜集就业信息和进行求职活动,许多用人单位也喜欢录用经人介绍和推荐进来的求职者。

c、电话求职。

d、直接登门自荐,成功率高达47%。

e、中介机构。

4.综合求职:

a、上网求职,充分利用网上招聘信息,把自己的简历挂在网站人才库中通过电子邮件投递到相关企业争取更多机会,这以是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的求职方式。

b、创意求职,成功率86%。

(四)面试时要注意的几点:

1、举止大方,谦虚热情。进入面试场应先敲门,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顺手、轻声关门;主动和面试官打招呼致意,在主试人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

2、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

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应该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会造成一种抢饭碗的威胁。

4、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五)珍惜每一次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应聘单位。

(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七)职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收到书面拒绝信就心灰意冷,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收到回绝信在今天已经是很普通的事。

越是有竞争,越能体现自我,不要为压力所难,应化困难为动力!作为一位应届毕业生应做好心理准备,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地上本没有路,只要我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没请你坐时切勿急于落座,坐下时应道谢,整个过程要保持良好仪态。

2、对方介绍情况时要面带笑容、认真聆听,并适时点头、答话,一般不要打断主考官的说话,更不能抢问抢答;交谈时要轻松自如目光对接;回答问题时要口齿清楚声音适度,语气适中简明扼要,条理清楚,有理有据。忌用口头禅,同时要言观色,注意对方的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语气和陈述内容,或转移话题,引对方的注意。

3、自信,坦率诚恳。在回答问题时要据实回答遇到自己不知或不懂的问题,不要闪烁其辞,默不做声,牵强附会,不懂装懂,应该诚恳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或表示自己曾经学过但一时想不起来,这样反而会赢得主考官的理解、信任和好感,千万不要夸夸其谈,更不要锋芒毕露,这样会给人不安分守己,难以管教的感觉,会觉得你难以合作,会造成一种抢饭碗的威胁。

4、会说话,面对聘用单位人员说话时,能够心不慌、脸不红,知道该说、详说那些,那些该回避,简谈,说话当中能给人以诚实、谦虚、稳重和成熟之感等。

(五)珍惜每一次次面试的机会,抓住时机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才华,把自己推销给应聘单位。

(六)在各种方式应聘中,要注意各种欺骗手段,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七)职场如战场,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要收到书面拒绝信就心灰意冷,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收到回绝信在今天已经是很普通的事。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4

我的心理年龄等同于自己的生理年龄,甚至有点过于成熟。我通常会按部就班中规中矩地走着人生的每一步,脚印还算是扎实。有些时候,我也会回忆起我的过去,无论是美好还是伤感,现在都已经远离而去。我所在意和把握的是我现在的时间和岁月。我的朋友们有事情会来征求我的意见,因为,我很能给人一种依靠感。

我具有还算强的想象力,总是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这使我做事很有效果,想象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我知道我的想象力还为我的见识和阅历所限制。所以我应努力扩大视野,向更高级迈进。

我多思多虑,有点自我主义,但善于保护自己,有时显得有些反覆多变,会犹豫不决,常有标新立异的行径。

我善于在创造性与习惯做法之间找到均衡,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并不墨守陈规,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但同时我也很注意尊重人们的传统习惯,不会做出过于惊世骇俗的事情。我这种个性或许对于管理岗位十分适合,同时也适合从事其他许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如市场人员等,因为人们在与我交往时会觉有趣,又不会因为过于激进而不能接受。

我习惯把自己看成一个点。积点成面,由点连面。点,可以是中心,引领着整个面;可以就是一个点,可缩可涨、可进可退,有时也可有可无、进退自如。我习惯也较擅长收集整合资源,我知道某些问题从哪可得到解决,我可以为了做哪些事情而把各方面可用资源都调动起来,我也明白什么时候该进该退、需强需弱、要实要虚……

我讨厌做没把握的事情。当遇到没把握的事情挡在面前,只要还有其他方法变通,或者说还有其他更好的事情来取代,我会毫不犹豫地放弃做这没把握的事情!而很多时候,总会有很多没把握的事情摆在面前却躲避不了不能不做,这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做了……

同时,我爱好比较广泛,文体娱乐皆有涉及。对商业很感兴趣,在市场分析定位与扩展普及、搜集整理信息与整合利用等方面比较擅长,即可以确定自己在策划营销这块较有潜力。

还有需要说明的是我很看重自己的感情,在投入前,总会陷入思考,思索我和对方的适合度,等到确定那真的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伴侣时,我的心就会放在对方身上,毫不动摇。所以在感情方面应该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多少不好的影响。

总得说来,我是个积极乐观的人。我知道怎么去面对和解决压力以及烦恼,即能正确掌握心态调整,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拥抱压力。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的那样:“思想可以使天堂变成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成天堂。” 我们要认识到危机即是转机,遇到困难,产生压力,一方面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因此整个问题处理过程,就成为增强自己能力、发展成长重要的机会;另外也可能是环境或他人的因素,则可以理性沟通解决,如果无法解决,也可宽恕一切,尽量以正向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件事。如同有人研究所谓乐观系数,也就是说一个人常保持正向乐观的心,处理问题时,他就会比一般人多出20%的机会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正向乐观的态度不仅会平息由压力而带来的紊乱情绪,也较能使问题导向正面的结果。从这点看,我可以很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可以使各方面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而不必担心自己会因为工作不顺而影响自己甚至身边人的心情。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其次,自我定位: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

我喜欢读各种门类的书,无论是历史文学类还是自然科学类,也不管是人物传记类还是报刊杂志类;喜欢关注时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也不管是地球还是太空的;喜欢运动娱乐,无论是篮球还是羽毛球,也不管是唱歌还是跳舞……同时,我习惯自我思考与分析,而不会人云亦云。我总会在各类文章中发现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吸收整合利用。也就是说,我比较善于发现、创造并利用资源。那么,我准备做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得明白两个问题:

(1)人为什么要活着?没有为什么,因为活着所以活着!

因为活着,所以就得做活着的事,就得为了活着而活着!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啥时自己的生命就行将终结!而当你不再活着了,那还要思考活着干吗?既然活着,就要思考,就要不断地想着做什么才可以更好地活着!因为活着就这么短短几十载,而死了的状态却要持续很长时间!可悲的是那么长时间却不是自己所能掌控的,也用不着去思考了,哪怕是想一分一秒都不给你机会!世界,不管是你的还是我的,因为未知,所以才更加可爱,也愈发精彩!失败算什么?伤害又算得了什么?因为我们还活着,还能做着可以做的事,这就是最美的姿态!

(2)怎样活着才有意思?让大家快乐,让自己更快乐!

无论你说什么,也不管你做什么,只要你感到快乐,那就是值得的!因为你快乐了,所以生活就有意思了!当然,还有个前提必须加以留意,那就是你真的快乐且永不后悔更不会良心不安!否则,就表明你的所作所为错了,你也就感不到快乐……因此,我们就把让大家都快乐作为自己奋斗的最大目标!只有大家都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根据上面所分析的那样,我要做个让大家都快乐的人!

最后,自我规划:我要怎么做?

在金融危机严重渗入各处的时候,由于经济本就是一环套一环的关系,而全国上下所关心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难免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不小,同时获知众多正找工作之好友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正如上周在我们郑州大学新校区的那场持续三天的招聘会所见,招聘企业较往年大幅减少,而求职学生倒不减反增,如此也就不难奇怪为什么会造成12月4号郑州人才中心大门被1.7万余求职者挤破的失控场面了!如果此种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还是得不到改善的话,真难以预料这百万毕业生会如何选择生存方式,尤其是在乐观估计一年后形势会比今年还要差一点点的情况下……

下面就简单谈些我个人对应聘者的一些看法:

(1)应聘者首先应该明确一点:公司招聘职工的唯一要求是职工能够为公司赚钱!

公司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所以,无论是谁,只要能为公司获利即最终赚钱,那么你对于公司来说就是有价值的。而评判一职工的价值大小,就看你能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因此,作为员工就得牢固树立为公司赚钱的念头,且想法赚的越多越好,唯有如此,你才会受到公司青睐,才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同时才会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

(2)应聘者理应明确自己的特点以及专长:公司更喜欢“招来即用”型的人才!

你必须明白自己擅长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迷糊消极度日而得过且过!现在的社会可很难再有机会来了还停留在你面前而专等你抓了!现在的公司也很难再愿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为日后、更甚者是为别人培养人才了!所以,作为求职者,必须给自己定位好,并早作准备,使自己在擅长及爱好的领域里加强自身储备而有一定的实力,争取能够到公司就能为公司所用而可以立即给公司赚钱!

(3)应聘者最好有不错的人脉关系网络:如今社会,关系通了,通吃世界又何奇?!

公司的发展,本身就是与各种关系打交道。显然,你有良好的人脉关系网络,本身就说明你擅长交际、知道怎样打通以及处理与各种人物的关系,而或许在某些时候,你的关系网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便利!

由于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水利水电工程,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本专业要求学生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因此,如果要从事此专业,那么我必须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但同时,由于我的性格特点以及优势与爱好所在,并且对应聘者的固有认识,我也会在策划营销、市场管理以及商业运作等方面进行发展。所以,近一年的目标就是根据需要,多积累知识、多加深能力、多扩宽人脉,同时对一些公司进行了解与把握,以便使自己达到相应职位求职时所需要的各方面要求。

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1.时间管理——关键是不要让你的安排左右你,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

2.提升能力——疏解压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设法提升自身的能力;

3.活在今天——集中你所有的智慧、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4.生理调节——保持健康,学会放松;

5.日常减压

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帮助自己减轻压力的10种具体方法,简单方便,经常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1)、早睡早起。在家人醒来前一小时起床,做好一天的准备工作。

2)、同家人和同学、同事共同分享学习、工作的快乐。

3)、一天中要多休息,从而使头脑清醒,呼吸通畅。

4)、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

5)、不要急切地、过多地表现自己。

6)、提醒自己任何事不可能都是尽善尽美的。

7)、学会说“不”。

8)、生活中的顾虑不要太多。

9)、偶尔可听音乐放松自己。

10)、培养豁达的心胸

要注意:

(1)学位证书、资格证书,是我们求职的敲门砖,是一个公司招聘人才的首要条件,因此,我们要在大学生期间,拿到相关的证书。

(2)公司招聘人才看的不仅是文凭和证书,更多的是注重的个人的能力与素质,所以,我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同时,还在注重的是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3)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验的缺乏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想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就要在变方面占优势才行,所以,我们还要在大学生活中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这一方面可以通过兼职来实现,但在其过程中,要懂得总结经验。

(4)一定要在大四之前把简历制好,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找工作。

(5)要时刻关注招聘信息,积级参加招聘活动,在公司选择我们的同时也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公司。

结束语: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每天要对自己说:“我一定能成功,我一定按照目标的规划行动,坚持直到胜利的那一天。”既然选择了认准了是正确的,就要一直走下去。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5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广泛应用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对高校毕业生有着较大的影响。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具有着更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新媒体逐步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心理素质。高校毕业生作为新一代的新生力量,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更受到了新媒体积极的影响。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结合新媒体的力量,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用探索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共话题的焦点,就业趋势越来越严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竞争压力的社会,因此,通过新媒体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一定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本文就对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释。

一、对新媒体的论述

1.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

传统媒体只是针对报纸、电视、广播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则是利用网络技术如微博、微信等,通过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渠道为用户提供相关的信息。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利用新媒体,不仅能够改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就业指导观念,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够有效的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一定的创新。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一种新型的媒体形式

针对于高校毕业生,在新型的新媒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会发生一定的改变,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相比,新媒体具有一定的多元性,每位高校毕业生都能成为传播的主体,新媒体较对于传统媒体来说,传播的形式较为多样化,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给人一种视觉的冲击,把声音和图像结为一体,使得高校毕业生能够主动与新媒体进行互动,新媒体传播的内容还较为广泛,能够使得传播的内容体现出广泛性。

二、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较差

新媒体具有着一定的自由性,使得新媒体充满着不同的就业信息,由于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辨识度较低,对高校毕业生产生误导的信息,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中会因为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对自身的特点并没有细致的分析,在选择就业岗位过程中往往注重待遇较高单位;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的出现,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过程中过分的依赖新媒体,很少参加传统招聘会,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缺乏就业技巧和经验的锻炼。

2.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

新媒体所具有的虚拟性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但正是由于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得用户之间可以通过匿名进行交流,这就造成了没有规范的言行,缺乏信息的真实性。由于高校毕业生在对新媒体接受能力较强,有可能对高校毕业生造成责任心的缺失,进而可能对高校毕业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危机。

三、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

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利用新媒体对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在选择就业过程中能够正确认清就业方向,帮助和指导高校毕业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工作。

1.通过利用新媒体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投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借助新媒体能够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所以说在目前高校中通过利用新媒体对加强网络基础的建设、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就业指导专业人才的建设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更好的开展,进一步为高校毕业生指明方向。

2.通过利用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化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目前高校中,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联系,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通过利用新媒体能够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搭建一所沟通交流的桥梁,进而增强了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沟通,能够有效的实现共赢的结果。随着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新媒体中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利用微信、微博、QQ等各种途径,通过在这些社交平台中就业信息,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信息渠道,促进了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沟通。通过利用新媒体能够有效的增强各高校之间的沟通联系,能够通过新媒体的形式实现信息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通过利用新媒体能够增强导向功能

新媒体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信息之间快捷有效的沟通,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较广等特点,传统的媒体是不能进行比较的,不仅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时效,而且通过新媒体能够给高校毕业生产生一种新生代的影响。其次,利用新媒体对高校毕业生还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增强舆论导向功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观念,进一步使得高校毕业生认清当今社会就业形势,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通过利用多媒体丰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手段

新媒体的出现,把听、说、写融为了一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手段,在传统媒体中高校毕业生选择固定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一定的咨询,在新媒体中高校毕业生可以根据自己选择工作的意向自主选择。例如通过利用新媒体能够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成功就业的案例,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信心;给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加直观和便捷的创业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进行网上练习,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能够给高校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机会,从而避免了在就业或者创业中的弯路。

综上所述,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能够通过新媒体的优势,不仅增强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专业的人才,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从而能够帮助高校毕业生正确的进行就业。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的特点、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一步能够帮助学生们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就业。所以说新媒体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敏.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拓宽就业指导的新途径[J].西江月,2013,9(20):42-43.

[2]雷旭斌.浅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创新[J].中国市场,2013,21(10):105-107.

[3]郑凌冰,张勇,太善花.新媒体在高校兼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初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4,1(15):110-113.

[4]沈敏.试论新媒体时代扩宽高校毕业就业渠道的途径[J].出国与就业,2011,9(16):18-19.

[5]龙坚毅,陈泗林.手机媒体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0(5):35-36.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ly grim employment situation, it brings huge employment pressure to society, families and college students. So it is greatly significant to build targeted career guidance system with combination of student's major.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ombin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sychology, this paper initially built th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 career guidance, and discussed its operational mechanism,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ba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vocational guidance institutions, thus helping students successfully pass college career.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模式;运行机制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vocational guidance;teaching mode;running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58-03

0 引言

自2003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而像应用心理学这样一个小学科,由于认知局限,造成该专业的学生有更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除了供过于求等外部因素外,最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缺乏,如对职场环境、职业特点和行业类型、专业特征以及专业就业范围信息等缺乏了解。而这又归咎于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薄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过于笼统宽泛,与专业脱节,且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并未列入教学计划,通常靠行政命令实施,各院系并非主动开设职业指导课。本文以延安大学为例,探索应用心理学专业职业指导课程设置及其运行机制,旨在为学校有关机构和人员在职业指导过程中提供依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规划、了解职业规划,在就业时能够达到良好的人职匹配。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就业压力,明确自身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1]。

1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构建

目前来说,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理论课程体系内容的构建主要是从三个培养方向来设置的。方向一是基础心理学,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与基础研究有关的一些课程内容,包括: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SPSS教程等、人格心理学;方向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消费心理学、心理测评等;方向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健康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法、心理咨询、问题与行为矫正、家庭教育、变态心理学、人际关系心理学等。

从以上的课程设置上来看,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扎实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加大了心理学的应用化,集中表现在应用心理学课程门类的增多和课时量的加大。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我院还设置了一系列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在精神病院、心理咨询机构、监狱、学校以及企业中见习和实习,使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我校应用心理学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外在环境和专业本身发展的变化,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以来,我校已经进行了三次课程体系的调整。总之,学科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

2 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运行机制探究

对于应用心理学这样一门交叉性学科,其课程体系的运行主要应考虑到以下方面:

2.1 掌握学科理论和原理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学科性质决定了首先必须掌握学科理论和原理。如《普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感知觉、记忆、思维、等发生发展的规律,为以后理论提出与研究做好了知识准备;《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也即心理过程的反应机制;《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了教与学的发展发展规律及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心理及行为的特点和规律。

2.2 开展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心理学是一门兼顾理论和应用的交叉学科,其作用尤其凸显在它的实用性上,因此在专业教育中,应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来强化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掌握理论的同时,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更重视学生实践活动的培养,为此,除了在课程内容上加大了实践活动的课程设置外,在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我们也侧重于实践活动的教学。除了课外的见习和实习活动外,在课堂内的教学中我们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掌握,通过角色扮演、案例分析、视频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外,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实践活动、实地咨询和测评、参加新生的测评和回访等校内外活动提高自身能力。

这几年,我校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已经获得了一些发展和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活动一般只是局限在心理健康月,所以当时获得的成就因为没有及时强化而受益一般。因此如何使实践活动的效果最大化也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2]。

2.3 优化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教是为了不教”和“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理念。这就需要心理学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自觉应用心理学基本原理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和支持教师在心理学专业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引入“实践实用性”、“主体参与性”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探索与运用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3],有利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有利于实现师生教学互动,有利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比如,我们在《团体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等课程教学中,积极探索编写课堂心理剧、专业课题辩论、模拟招聘等教学组织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4 通过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系统的过程,而职业能力的形成也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形成过程。所以在大学生初涉职场之前,应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所规划,而实现此目标的方法除了教师指导、班主任协助、学生自我探索等途径,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也是一个良好途径。由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相对而言是一门较年轻的学科,且未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加上学生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就业范围缺乏了解,导致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时候会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培养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将这些知识技能的适用范围涉入进去,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大学生进行合理而准确的指导[4]。

2.5 加强本科生导师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 本科生导师制是最近几年高校开始实行的一种“包产到户”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加强老师在学生成长的指导作用。导师除了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发展,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对处于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导师的指导重心有所不同。

对于大一新生,主要是结合培养方案对学生详细说明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主要课程、特色课程创新能力和就业前景与趋势等,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学什么”和“学成后干什么”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结合社会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专业紧密结合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专业和认识专业。

大二的主要指导内容是帮助学生在学业中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除了掌握本专业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外,还要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和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大三时,学生除了继续保持专业上的发展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开始关注职场信息,关注自我选择与发展,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选择什么行业和职业,这些都是进入大三时应该考虑的问题。而导师的作用则是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好各种关系和思路,帮助学生做出更好的选择。

大四时,导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学生实现其目标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诸如指导学生求职、应聘以及指导考研的学生选择院校并合理的安排复习和考试的有关事宜。

总之,本科生导师制的方法大大减少了学生在学业和社会发展中的迷茫和困惑,而且也收到了一定成效。

2.6 做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和实习工作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大学生掌握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技能至关重要。由于心理学在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和生活的强烈渗透性以及行业分布的广泛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见习、实习具有多元性和多层次性。这就需要我们做到:首先,尽量能够提供给学生较多的见习和实习机会,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尽快的了解职场生活、专业特点、职业类型以及自己适合的行业和职业;其次,见习、实习的单位尽量多样化,即有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能为学生提供一些企事业单位,增加学生对专业适用范围的了解[5];另外,在见习和实习过程中,要对学生做到严格要求,尽量突显出见习和实习工作的有效性,而不只是一种形式。这就要求在见习和实习之初,要对学生说明我们组织此活动的目标、在见习实习各环节中应该完成的作业和注意事项、在活动结束后应该达到的状态,使得学生在类似实战的专业情境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同时,可以考虑与校外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在他们提供给学生见习和实习工作的同时,能够不定期的为学生做一些心理学知识在不同职场中应用的报告,增加学生对心理学专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6]。

3 小结

大学生职业指导不仅涉及大学生的发展,体现高校教育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需求,还关系到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人力资源配置和人才使用。因此高校要立足实际,建立一套适合学生发展与就业的职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保驾护航。为实现此目标,职业指导首先要具体化,即要根据学科的专业特点、就业范围等微观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而这除了学校就业机构等行政机构的努力外,实现此目标的重要力量还来源于院系领导、辅导员,尤其离不开任课老师和本科生导师的努力。同时,职业指导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从学生进入大一时就应该开始,并且随着年级不同,指导内容的侧重点有所变化。所以,职业指导的长期化、微观化、具体化、专业化是心理学专业,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竟乾.论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业教育版),2006,2.

[2]张福珍.论职业指导元的素质要求与培养途径[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9.

[3]关勇.论大学生全程就业指导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5,(10):30-31.

[4]胡剑锋主编.大学生职业指导(提高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

[5]闫继臣.高职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6,(5).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中国;欧盟;就业指导;比较

大学生就业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大学生就业问题带来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法国、德国和英国是欧盟的“三驾马车”,在欧盟各项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三国大学生就业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都较高,学生自由择业,不受政府、学校约束,但三国都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工作,视之为解决就业问题的“发动机”,并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探寻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办法和有效机制。本文力求在认真梳理、分析比较中国和欧盟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就业指导进言献策。

一、中欧大学生就业指导特点比较

(一)欧盟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1.专业化指导

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不仅是就业指导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生自身个性化发展的必然诉求,它代表着国际职业指导的发展趋势。专业性已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既包括人员的专业化,也包括内容、方法等专业化,人员专业化是就业指导专业化关键所在。在欧盟,大多国家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较高,一般要求咨询师要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人文社会科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而且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指导师或管理人员也要求具有人文科学背景的硕士学位,且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爱心等。特别是职业指导这项工作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和体谅他人与助人的高尚精神而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从而保证了就业指导及其人员具有较高的社会和法律地位,这更有利于就业指导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专业化指导把塑造人、调适人和发展人视为就业指导理念,认为要把大学生作为能动的、具有发展性的主体来理解和信任,咨询过程是一种心灵的碰撞,咨询人员和大学生是平等的关系,要尊重大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要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重视其内心感受;要创造开放、互动的氛围,并在其中让大学生建立起自信心,增强竞争意识。就业指导是一种发展援助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职业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密,人的发展与职业的发展是一致的,就业指导就是要培养人的就业能力,使人积极适应职业和不断激变的环境,促进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专业化指导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辅导,使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更准确,对自我价值的评估更合理,人格得以不断完善,从而使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以满足。

2.技能式指导

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这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难题。用人单位却非常看重毕业生的实践技能,缺乏实践技能已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最大障碍。面对这种态势,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中心的欧盟深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很早就提出把“提高就业能力”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之道,并实施了“以技能促就业”的战略,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技能式指导”模式,使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实现了“三赢”,也为欧盟各国培养了大量既能动脑,又能动手,还能创新的“技能型”人才,对推动欧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功不可没。其具体做法是:一是开展个性化培训。培训对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缩短工作适应期至关重要,也为预防失业和转换职业打下基础。法国、德国等高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每年都要为毕业生举办培训活动,通过校企合作,聘请大企业的工程师、设计师、项目主管等到校为学生授课,分析各种技术、知识的发展动态、趋势,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大学生所学知识、技术与市场保持同步,与岗位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另外在培训前,针对每个学生进行学前评估,了解其现有的基础和知识、专业技能水平,根据需要确定所需的培训内容,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使培训更有个性化、针对性、目的性,提高培训效果。二是开展实习指导。实习除了可以训练和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外,现已成为企业考核录用毕业生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都非常重视实习指导。通过与企业联系、合作等形式,积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的位置。接受学生实习的企业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较高,一般在实习前都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并制定一套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最后根据企业发展和实习期间的考核情况,确定是否录用实习生。为此,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在安排学生到各个位置实习时,会根据有关方面的专家、教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意见来确定某个学生相应的实习位置,并派人到各实习地了解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要求等,以此来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使就业指导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3.渗透式指导

这是欧盟就业指导的一大“亮点”。所谓渗透式指导就是就业指导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已整合到学校各项发展和规划中。学校已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职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合理分流,科学培养,促进就业”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确立职业计划和发展目标,通过个体倾向性就业目标的测试,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帮助大学生分析职业选择倾向,并通过专家指导帮助,使大学生能结合个性特点设计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将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相联系,明确自己的学业任务,强化大学生的自立、自强和竞争意识,以便在未来择业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此外在教学和学生活动中重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信念、职业伦理、职业纪律,引导大学生将自我实现需要与自我约束的要求相结合,把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相结合,把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主动适应多元激变的社会环境,使个人能够得以正常乃至全面发展。

4.前移式指导

所谓前移式指导,一是主动与中学实现对接,重视新生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每年都举办面向广大高中毕业生的入学咨询服务活动,向广大学生和家长介绍包括学校专业设置,专业就业前景,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选读相应专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等;二是从新生进校起就开展职业生涯辅导。通过开展个性测试,建立学生个人档案,帮助学生开展生涯设计等,增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意识,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确定职业发展目标,设计课程模块和素质发展计划,以便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

1.本位化指导

本位化指导是目前我国大多高校就业指导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就业指导专业化程度不高的现实表现。所谓本位化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具有明显的职务化、岗位化、经验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因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大多是由学校任命的行政人员担当的,具有一定的行政级别(或相当何种级别),往往使他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角色定位不准,职业形象上行政色彩较浓,个别人甚至以“官员”自居,“官味”代替了“书卷味”。他们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缺乏就业指导基础理论知识和各种技巧,视开展就业指导为履行职责,而不是专业使命,故不重视就业指导理论研究,不去分析就业市场的发展动态,不研究大学生的择业心理,不想法提高就业指导的技能,还是抱着早被淘汰的传统教条不放,以所谓的经验和权力性影响力去指导学生,更有甚者把就业指导部门变成了“衙门”、官僚作风十足,整天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架势,这样的就业指导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理论化指导

侈谈玄学,好发空论,轻视实践,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和文人的通病,根植于其中就业指导也不例外,重理论,轻技能。由于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就业指导人员又缺乏系统的训练和专门的培训,致使在开展就业指导时,对理论宣讲夸夸其谈、兴趣盎然,而对就业情景模拟指导却手足无措,在就业指导中忽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决策能力等,纯知识的讲授多于实战中的真知灼见,简单的照本宣科根本无法把握就业指导的精髓和实质,这难免陷入“纸上谈兵”的尴尬。特别是不重视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的指导,即使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往往是走过场,搞形式,为的是吸引媒体和社会的眼球,片面追求实践的新闻效应。对此一些媒体就以“大学生为何热衷‘见报’——社会实践切忌走样”为题报道一些大学生迫切希望自己的社会实践“见报”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学校的表彰奖励和对评优评先有帮助,批评了一些高校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走过场”和“作秀”的做法。由此可见有不少高校和相当多的大学生不是把社会实践当做一个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我、提升技能、积累经验的机会,而是单纯将社会实践当做一个表演舞台,这显然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这种重理论、轻技能的就业指导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用非所学姑且不论,即使有幸走上专业岗位的,上岗后也要经过很长的磨合期,更谈不上胜任愉快。

3.工具化指导

面对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现代大学已经走出了传统“象牙塔”的概念,开始研究教育发展规律和面向市场办学。但面对就业的压力、追求“就业率”指标和大学生要求,不少人产生了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就业指导也就过多地强调解燃眉之急,找出路,视就业指导为求职谋生的工具,即强调就业指导的功利性、实用性,迎合学生的实惠心理,对择业技巧、如何笔试和面试等问题大肆渲染,点拨有方,把就业指导变成事实上的“应试指导”,即应付“笔试和面试”的指导,为追求吸引考官和用人单位眼球的效果,许多大学生不惜工本,整容化妆,拍写真集,有的极尽“表演”之能事,失去了青年学子应有纯真和朴素。还有的大学生为骗取招聘方的“青睐”,不惜违背诚信这做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在个人简历中“掺水造假”,把应聘面试当成逢场作戏,把商业欺诈的一些手腕移植到求职择业中去,这种工具化指导的危害性已经出现,不能不令就业指导界反思和痛心。工具化指导使就业指导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支撑,专业化和规范化不够,这从另一侧面说明了就业指导为何在一些高校没有地位、被人“瞧不起”也就不足怪了。

4.季节性指导

季节性指导凸显中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仍摆脱不掉“择业指导”模式的困境,弊端暴露无遗。这是因为不少高校就业指导缺规划、缺师资、缺教材等,致使就业指导仍定位于学生毕业前的指导,即向毕业生宣讲就业政策、程序及有关择业技巧等“快餐式内容”,就业指导没有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培养规划中,只是校园一道“应时之景”,姑且不谈这种就业指导的效果如何,就是其生存都有问题,更不能奢望就业指导的专业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目标。季节性指导其实质是就业指导只是一个摆设,起到一些心理抚慰作用而已,也让大学生对之不屑一顾。

二、启示与借鉴

与欧盟相比,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弊端一览无余,因此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欧盟先进的指导理念、科学的理论体系、开放互动的指导方式等,从而推动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1.开展创业指导,架构保驾护航的创业平台

“创业教育,被人誉为21世纪现代人的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指出,21世纪的青年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外,还应当拥有第三本教育护照——创业教育。权威资料显示,21世纪全世界将有50%的大中专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大学生将成为未来创业大军的主体,这已成为创业大潮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大学生创业有梦想,有激情,有着强烈的创业意愿;但创业的征程坎坷不平,有风险,有挫折,真正能够生存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走向成功的毕竟是少数,究其原因,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支持和创业者缺乏创业能力、相应的经营管理知识是不争的事实。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属的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对北京市的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0%的大学生有过自我创业的想法”,但“对于创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位居前二位的分别是:缺少资金(100%)和缺少经验(61%)。”由此可见,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指导,为大学生创业建构保驾护航的平台,营造支持、鼓励创业的良好氛围。一要制定支持大学生创业金融政策。难以获得创业启动资金是大学生创业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因此,促进创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是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最好举措。为支持大学生创业,英国通过提供发展债券式的创业启动金(大学生申请资助时不需要任何财产抵押和担保,而且手续简便,利息低于银行,大学生只需以自己的信用担保,分期还款),法国通过政府拨款资金(大学生提出创业项目,由政策部门评审通过即可获得资助,但个人必须自筹申请资金总额的30%)来扶持大学生创业。二要提供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创业经验不足和缺乏创业技能是制约大学生创业成功的“瓶颈”因素,因此,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对大学生走好人生创业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在德国、英国、法国对大学生创业都实施了“扶上马,送一程”的策略,从由经验丰富的企业家或职业经理人组成的志愿者中选派一人作为创业指导师或项目联系人,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具体指导,内容包括提供创业信息、开展技能培训、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等,这种一对一创业辅导模式陪伴大学生走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大大增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信心,提高了创业成功率。三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创业不仅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创业培训体系,使大学生拥有创业所需的技能和经验,掌握基本的理财、管理、团队建设、营销、法律等相关知识,从而使创业走向成功。

2.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虽然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已经告一段落,但给人们留下的惨痛记忆和心灵深处的伤痛却让人扼腕长叹,挥之不去。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象牙塔”内,大学生怎么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实让人忧虑,据“2003年《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及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研究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卫生问题。”这个比例看上去似乎不大,但如果以当年北京市5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为基数,这个比例还是相当大,如果不及时解决,任其发展,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年轻的在校大学生尚且如此,已经走向工作岗位的“老大学生”也不例外,据调查:“在全球导致员工丧失劳动能力的10大主要原因中,有5个是心理问题,中国企业中20%的员工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各种社会调查和媒体报道都显示这样一个事实,心理问题已逼近高学历人群,白领的生活并不精彩。究其原因,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过大,人际关系复杂,特别是一些“老大学生”自我要求较高、争强好胜、渴望成功,但又孤芳自赏、不愿与人交流、心理压力过重、忽视心态调节、缺乏沟通途径,更不愿借助心理咨询专家的帮助,从而导致种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引发异常行为。职业指导从其诞生之初起就包括职业咨询和心理辅导。因此,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把之作为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学会帮助和交流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做人、做事,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坚韧的意志力、耐挫能力和适应逆境的心理品质,不断完善自我,健全人格,找准角色定位,主动融入社会,从而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获取事业上的成功。

3.开展诚信指导,引导大学生诚信就业

德国人重视诚信,有一位德国商人说过:“一个人可以失去财富、失去工作,但万万不可失去信誉。”诚信是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是人交往处事的基本准则,对诚信的重视,反映了人类对自我完善的不断追求。“诚”和“信”二字在本意上是相通的,可以互训,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诚”是“信”的基础,“信”是“诚”的表现形式。诚实之人行动上必然守信,守信之人在社会上必能赢得别人信任,在健康社会中这是良性循环。但目前大学生在择业中出现了诚信危机,职场呼唤打假之声不绝于耳。君不见为获取招聘方的好感,谋求成功机会,大学生“造假有术”,从成绩单到各种证书,从担任职务到社会实践,从文章作品到论文设计等,应有尽有,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了。更有甚者,为了获取同情和社会的关注支持,有的大学生不惜作践自己,谎称自己是“孤儿”、“弱势群体”子女等,凡此种种,真让人哭笑不得。但这足以说明大学生中不讲诚信之风已愈演愈烈,严重干扰了人才市场的秩序。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就业教育,扫除“象牙塔”里的“尘埃”。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关键,以诚信为本的人会赢得广泛的尊重和信任,事业会蒸蒸日上,对社会的真诚奉献精神最终会得到社会的回报。而弄虚作假,不择手段,不守信用为社会所不齿,一旦曝光,个人会身败名裂,信誉扫地。企业已经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讲诚信的人能为企业赢得信誉,会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促进企业发展;反之,则会给企业带来信誉和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葬送企业的发展前途,企业是不欢迎不讲诚信的人,视不讲诚信之人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讲诚信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最终会受到社会的惩罚。

4.开展实训式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已经进入新的阶段,高新科技的广泛应用、生产方式的改进、设备的改造、服务方式的转变等都对大学生实践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急需那些理论水平不俗,动手能力突出,既能搞设计,又能解决实际技术问题,既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的复合型大学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理论上基本都能胜任工作岗位的要求,但实践技能明显不足,这也是造成大学生结构性失业,产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面对这种现状和挑战,高等院校要通过开展实训式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来破解这一难题,这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上策。一要建立各种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开展培训活动提供平台。高校要通过自建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建立各种实训基地,配齐专业师资和必备的设施、设备。二要构建校企合作培训人才的模式。学校通过举办各种技能培训班,让企业参与规划学校培训课程和教学安排,或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到学校任教授课,直接参与培训学生,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适应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企业最新技术发展保持同步,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磨合期”至关重要。这也改变了原来传统培训中“产学脱节”的现象,重新架构了一条流畅的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新的人才“生产线”。三要加强对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指导。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建立实习和社会实践指导师激励机制等,严格要求,规范管理,追求实效,确保质量,以此达到检验知识,提高技能,积累经验效果,也拓展了大学生的发展空间,从而为将来成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为何热衷“见报”——社会实践切忌走样 [N].扬子晚报,2004—07—17.

[2]姚春生。就业有信心 培训待加强[N].中国教育报,2004—04—14.

[3]杨春。关注健康 让心飞翔[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0).

就业指导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顶层设计;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机制;创新

“顶层设计”最初为引进的工程学概念,英文为“Top-down”。它被定义为从最高端向最低端、从一般到特殊展开系统推进的设计方法。其实质是“将系统理念贯穿于该系统内的各子系统之中,每个子系统同样需要经过提炼的理念并向下一级系统延伸,直到阐明系统的基本要素为止”。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丰富和延伸,具有复合性和创新性的人才成为各用人单位争相寻找的目标。面对新的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传统的高校就业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方法上、内容上都呈现出滞后性,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用新的视角和方法构建和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意义重大。

一、高校就业指导“顶层设计”的必要性

1、是统一认识,树立核心理念的需要

每所高校与就业相关的部门都有各式各样表述繁杂的教育理念,有的相互重叠,有的互不相干,而高校就业发展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却不得而知。

就目前情况而言,与高校就业工作相关的部门大致可以包括:高校创业就业指导机构、学生工作处、团委、教务处等等,各部门对高校就业教育的理解不尽相同,比如高校创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都会以就业政策法规指导作为其主要工作内容,强调政策性和指导性;而学生处一般会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对学生就业进行思想引导,强调示范性;团委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要负责部门,更多会从创新性和实践性角度对就业工作进行拓展和延伸;而教务部门往往会从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上,对就业指导的形式进行规范和管理。这样就在客观上造成了对就业指导的整体发展缺乏统一理解,没有核心理念。

2、是明确统一目标、终极目标的需要

学校就业指导相关各部门都有相应的目标,诸如德育目标、教学目标、后勤管理目标、特色目标等等。这些目标经常变换和更改,最终很有可能导致就业指导走向形式主义,成为了考核部门或者某一局部团体工作的组成部分,而考核内容往往只是关注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典型,忽视了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想法。最终导致就业工作的项目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而学生或是不知所谓、或是疲于应付、或是盲目跟风,最终虎头蛇尾只赚了声吆喝。

3、是系统整合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

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各部门或多或少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无法形成合力;理念和目标成了一种虚假的摆设;就业教育硬件设计与软件设计不匹配,各吹各号各唱各调。

由于高校各管理部门职能不同,因此针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各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落脚点都不一样。于是,对目标的不确定性和客观环境尤其是各职能部门的垂直领导机关对就业教育相关部分要求的区别性,造成了就业教育往往成为各职能部门工作特色和工作内容的补充,用所谓的亮点工程代替了需要持久投入和科学管理的规划治理。这样,针对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看似热闹纷繁,其实却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由此可见,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急需“顶层设计”。

二、实施高校就业指导“顶层设计”的主要困难

1、就业指导相关部门的各自为政

因为部门职责不同,同时相对独立,使得就业指导的项目分属不同部门,且相互之间内容相近、功能雷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2、考核就业工作标准的单一性

在很多情况下,考核高校就业工作主要就是参照就业率,用单一的百分比和数字代表就业工作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衡量标准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和片面的。

3、高校本身对承担就业指导工作职能的抵触

众所周知,在国际范围内,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从根本上是属于政府职能序列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并不是主要承担就业压力的载体,无论是其占有的社会资源,还是就其功能本身,其就业指导教育功能是主要方面,而不是解决就业问题。

三、高校就业指导“顶层设计”的实施路径

1、“顶层目标”设计的原则

高校就业指导“顶层设计”的关键在于核心理念的提炼。核心理念不宜多头表述,它的提炼应当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一是简明,核心理念的提炼不宜过长,言简意赅是基本的特质。二是普适,就业指导就是要让大多数学生从教育的过程中获取就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政策,同时对未来未知社会自身价值定位进行重新判断,以及勇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和创新思维,发现未来发展机遇,掌握自身发展进程的综合能力。所以普适原则实际上是对传统就业教育理念的提炼和升华。三是蕴藉,即富有内涵。核心理念一旦确定是会在长时间内得到固守和加强的,不允许随意更改和删减。因此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内涵就成为其能否传承的关键。四是兼容,即理念可兼容优秀传统又可彰显时代精神,可表现民族特质又可接纳世界文明。

高校就业指导“顶层目标”(即最高目标)必须与核心理念相一致,体现核心理念的基本意蕴和价值取向,不可游离,更不可背离。要求做到:精练简明、通俗易懂、指向明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就业教育的核心理念需要得到参与主体的广泛认同。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思路、计划和措施一般不是在征得广大师生员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由学校几个领导研究形成的。没有群众的知晓和认同,再好的发展理念和计划都难以在实践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甚至会招致巨大阻力和抗拒。

2、二级系统设计统筹兼顾

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决定并演绎出“顶层设计”的二级系统。二级系统包括两个基本构架:学校组织系统和学校非组织系统。组织系统包括学校管理、教学工作、德育工作、后勤服务等;非组织系统包括制度和文化。两个系统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统筹兼顾,共同为核心理念服务。

3、三级系统设计切实可行

学校就业工作“顶层设计”的三级系统即“施工系统”。主体包括参与高校就业工作的学校师生员工、家长、社区成员、指导专家、支持单位等,“施工系统”主力是以教师为主的直接参与者。“施工者”应分别根据二级系统的部门理念和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细案,并付诸实践。这一层级,目前在高校就业教育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执行,而且基本都是以项目化的形式开展,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因此,对高校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主要针对的还是其上层建筑和理念,通过统筹规划和科学管理,合理配置高校的就业资源,以期服务于学生成长和高校发展,获得社会、学校、学生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秦明.学科生态承统棋型的建构和解读闭.西安电子料技大学学报(杜会科学版),2007(4).

[2]徐敦楷.顶层设计理念与高校的科学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8.22.

上一篇:干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理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