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道德范文

时间:2023-03-03 22:35:33

就业道德

就业道德范文第1篇

当前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而主要的就业群体,正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学校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择业,这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

一、大学生必须加强就业道德教育

所谓就业道德,是指人们在就业活动中形成的指导人们就业活动、调整就业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就业道德包括就业过程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就业道德要求就业者在就业过程中应该兼顾个人与社会、集体、家庭之间的利益关系,即应该以不损害他人的正当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根本原则。为此,要求就业者具有正确的就业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确立合理、科学的就业观。随着市场经济趋利化的泛滥,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引导其科学、合理地进行就业,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校道德教育必须探讨和解决的全新而重要的课题。

二、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根据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道德素质及现阶段大学生就业中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的特点,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是“三个层面”,具体如下:

第一个层面是帮助大学生认识就业对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就业道德意识。大学生选择何种职业和职位,如何选择职业和职位,在某种程度上是决定大学生能否对社会作出贡献,能否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就业的重要意义说明,就业本身就包含一定道德的基础和根据,说明就业道德的重要性。

第二个层面是进行系统的专业教育。学校在注重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向学生介绍这一专业的概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历史和前景、性质和特点等,让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有利于强化他们献身于所学专业的就业意识。只有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懂得它的存在价值和社会作用,才能端正就业态度。

第三个层面是学习和了解基本的就业道德规范。就业道德主要是针对就业行为的道德规范,因而学习和认识就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是确立良好的就业道德观念的基础。

三、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落实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一)宏观层面

从就业道德素质培养本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出发,考察当前社会主义就业道德建设以及高校就业道德教育的实际,加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在宏观上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

1.科学、系统地把握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

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不能无组织、无协调地分散进行,而迫切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但既然高校德育工作者是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那么,高校德育工作者就理所当然地应是构建这一机制的主要力量。

2.构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系

教育内容的构建,是一项复杂、庞大又具有重大意义的新课题,需要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领导,整合力量,搞好科学论证,加强交流与协作,同时紧密结合社会就业道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加强科学研究,才可能真正完成这一重要的任务。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注重理论研究,构建起一整套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理论体系。

(二)微观层面

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微观上则必须将不同形式的课程教学有机整合起来,使之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完成。

高校道德教育的课程体系可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

第一,开设就业道德教育的理论课程。在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加强理论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道德产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就业道德教育、修养的方法,从而对就业道德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对于大学生较好地接受就业道德教育和自觉地进行就业道德修养无疑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向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渗透。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本着教书育人的理念,认真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尽量能从历史、社会、文化和伦理角度讲授专业知识。大学专业课教育是就业定向教育,教师在系统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间接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并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经常性的就业道德教育,这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第三,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道德教育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即指学生在学校环境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道德影响。学校可以举行讲座,请知名教授学者、成功的企业家、行业先进人物来校主讲,既讲学问、讲知识,又讲做人、讲成才之道,强化自身的就业道德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就业道德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技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迅速增加,原来中技生就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已经逐渐变得萧条。现在的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素质水平,例如诚信、自律、谦虚和责任心等等,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技生有一技之长的优势,但从实际就业状况上看,中技生应聘能力低、工作不稳定,究其原因,多是个人素质水平低下未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造成的。

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中技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中技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中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一)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发展。

一方面,中技毕业生普遍选择走向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应聘收入丰厚的企业单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实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和企业;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域的企业无人问津,艰苦脏累的岗位遭到冷落,而这些地区和岗位很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在的就业市场就形成了人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的两难局面。

(二)缺乏科学且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

适宜的工作选择应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业所需,择己所力。有些技校生报读的专业由父母确定,而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另一些中技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盲目选择专业,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造力,却选择了设计和游戏等方面的工作;不善言谈,性格沉闷的同学,选择了公关文秘或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盲目选择薪水高的岗位应聘,选择的职业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工作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以上各例是没有及早做好科学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表现,最需要中职技校帮助他们策划职业生涯。

(三)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中技生普遍来自农村和县城,其思想道德平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低;此外,不少中技职校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思想品德培养,这两点导致了中技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的就业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跟不上许多企业招聘条件,在经济危机之下更成为了中技生就业竞争中的致命弱点。

二、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正确认识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技工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能只抓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重抓技能教育,轻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两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统筹兼顾,两手同时抓,用同样的力气抓。

(二)注重在细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此外,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再如,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其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再次,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

(四)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技工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傅建东.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21).

[2]张铎.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3]马德华.面对就业难,人们从茫然走向坦然[J].人才开发,1996,(07).

[4]邓兴喜.在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

就业道德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会道德;就业;信任感;当代青年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006-02

在当今物质横行的时代,我们付出的很多,也许得到的并不多。而吝啬自己的付出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利己比利他更让自己让别人容易接受,这并不能说明个人素质就是如何低下,毕竟个人素质是一个综合概念,不是以一个标准去衡量的。然而,在物欲的夹缝中是不是只追求利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崇高的人有着崇高的道德标准,所以会对这种行为有所鄙视,但是问题再上升一个高度,利他的同时是不是也在利己,是一个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我们应该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而再找准自己的个人价值,用更专业的术语来说,社会道德与就业是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之间的一个博弈命题,它的博弈结果往往是值得人们关注的,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社会道德与就业的问题。

一、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社会道德的核心在于为人民服务和社会责任感,为人民服务的程度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与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直接挂钩的。更直接的说就是博爱,牺牲小我,成全大我,救人于危难等等。当今社会,社会道德缺失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而很多人也会错误的以为个人就业与社会道德是没有关系的,甚至是对立的。而其实,我认为两者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一个社会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往往有着更多的机会来实现就业。而且在两者的关系中,无疑前者是更取决定作用的。往往就社会道德的重要来说它的重要性总是比较苍白无力的,所以我们就从正反两面面的例子,也就是社会道德的缺失造成的恶果来反观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个人就业的影响和社会道德引起正面效应对就业的影响。

这里我们来说全国轰动的“小悦悦”事件。去年10月13日,广州一名两岁儿童小悦悦遭车前后两次碾压,视频显示,路过的19名路人都视而不见,只有最后一位拾荒阿姨将小悦悦救起。此新闻一出,铺天盖地,各种视频,各种官方新闻,“拒绝冷漠”,“道德滑坡”,各种标题。无疑,这种新闻是让人心寒的,是让人对社会失望的,没有人知道我们的道德,我们的责任感已经剩下对生命的轻视与忽视了,更何况还是一个刚来到世界不久的孩童。各界的声音无疑是带有极强的反思性的,小悦悦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事实,那就是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沦陷,我们的责任感丧失的多么可怕,我不相信就个人而言,那个拾荒阿姨的社会价值就比前面的19位人高,他们可能有着更好的就业岗位,有着更优越的生活,但是显然,拾荒阿姨有着救人这个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而我们很多人的社会责任感却不如这位拾荒的阿姨。

而那位拾荒者用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救醒了很多人,她也获得了自己应有的奖励,佛山市委为其发放1.78万的慰问金。当然,我们更相信其潜在的就业路途无疑是被拓宽了的。深刻的告诉我们,为别人付出了什么,往往回报是更大的。

再从另一些反面例子来说,远一点的三鹿集团的三聚氰胺事件,让中国奶业巨头一夜之间倒塌,三聚氰胺毒奶粉让婴儿致死,又是极为严重的社会道德缺失,对消费者不负责任。就企业而言,它从职业高端瞬间成为无业者,从三鹿董事长个人角度而言,从万人之上变为无期罪犯,足以见其对个人就业生涯的影响。不光是个人,还包括企业本身,再近一点,蒙牛集团爆出问题奶粉,其股票价格跌至18.8,跌了将近一倍,不得不说,清好自家门院才是当务之急。还有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高官下课与,都是直接说明个人道德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的,说深刻一点,社会价值的大小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往往没有多大关系,当社会价值得到认可的时候却不一样,它能带动个人价值的实现,反过来,个人价值的实现却不一定证明其社会价值,有甚者,个人地位越高,社会价值却越小,也就是中国最常见的,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往往却是社会道德缺失的群体,因为更利我了,而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往往却又彰显着崇高的社会道德精神,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救小悦悦的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拾荒阿姨了吧,而高官们却是食品安全问题的罪魁祸首这些现象了。

二、个人就业中社会道德的体现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正面就有反面,有人社会道德缺失也就有人道德情操高尚,挫折与反面是值得我们反思与醒悟的,而这些正面的感动更值得我们铭记与珍惜,在正面的例子中,社会道德与就业的正向关系也更加的显而易见。

每一年,我们都会关注中国的感动中国栏目,我们用心的去记住这些弥足珍贵的人和他们的故事,他们有的是英雄,有的是伟人,而更多的是,只是有着崇高道德的平凡人。因为平凡,所以更加感动,因为感动,更加无地自容,也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的渺小,改变自己去接近伟大。

还记得这么一个人吗?徐本禹,一个本来和我们一样普通的大学生,选择支教,选择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华,在寂静的大山里,艰苦的为一群孩子们筑造梦想的家园。我们是被宠的一代,我们是远离苦难的一代,而他在贫穷中长大,却又在贫穷中坚守着不属于他的责任,他没有过人的资本也没有过高的才能,他也有着耐不住苦痛的懦弱,而这一切都因为放不下这群孩子这个理由而显得微不足道。其实,他离开了,人们依旧会尊重他,会对他肃然起敬,会说真是个不错的青年,然而,他没有,他的眼泪富裕了他也刺痛了我们。我们并不是没有责任感的一代,我们缺乏的只是负起责任的勇气与决心,而他却有。他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他选择了将志愿进行到底。随着知名度的暴涨,他成功了,各种高校讲座,各种高校活动。他的职业成为了志愿活动的第一代言人,听起来,社会价值远远大于个人价值,那是因为没有人深究。如果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徐本禹没有这样的社会道德情操,没有这样的责任感,那么他只是华中农业大学的一名普通大学生,和无数大学生一样面临毕业就业问题,他可能会因为并不出众的长相和腼腆的性格获得一份不太满意的工作,又或者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份相对满意的工作,那样,很显然,这种“徐本禹效应”是不存在的,而由于其社会价值得到认可后引发的个人价值实现也是不言而喻的。他对孩子们付出了爱心,所以我们对他给予了尊敬,荣誉,以及成功的事业。无法具体去量化比较,但显然就我们而言,徐本禹得到的回报更多。

三、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迫在眉睫

举例论证这么多,只是为了论证一个观点,我们不要过多的把就业当作人生的第一目标而丢失了另一个重要元素——社会道德。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还极不成熟,没有受到社会的调教就已经存在这道德滑坡现象,闹的沸沸扬扬额“彭宇案”,出现了老奶奶倒地却无人敢扶起等一些现象。而青少年又是极容易树立别人的价值观的,如果今天道德滑坡严重了,出现了赫然的“老奶奶倒地无人敢扶”的新闻标题,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实现这一标题的可能就是我们这些青少年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千年历史源远流长,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种最基本的信任感却都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车轮中被碾成了粉末?何不惭愧?我们该做的是什么?在就业大潮中明哲保身?长辈教育我们只管自家门前雪不扫他人瓦上霜。我们在就业的漩涡中挣扎,耗尽我们仅有的道德资本还理直气壮的觉得是活在了时代的前沿。何不惭愧?俗话说人短不能志短,我们在把别人分为三六九等的时候也在承受着别人的分级,似乎他穿的破烂就不是好人,他西装革履就不会是衣冠禽兽。何不惭愧?综上,只想说,社会道德的提升不光会给我们的就业增加机会,还会提升我们的认知,远离肤浅,接近伟大。

四、总论

社会道德是一个永恒的议题,它会一直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被完善,被提及,被反思,被放大。而就业问题并不是,它只是一个短暂性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更多的依赖于经济发展与政治手段,而社会道德只是它必不可少的辅助品。就如一道菜少了一味配料会变味一个道理。我们在发展中要善于发现社会道德建设对于就业问题的隐性价值与功效,运用社会道德的约束能力规范就业问题。从国家来说,提高就业水平与拓宽就业方向,从个人来说,提升就业层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工作岗位对个人的要求也将是越来越高,而社会道德必然是未来社会发展中个人谋求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从近期来看,社会道德建设是一个对我们已经迷失的道德体系的一个补救措施来给我们的就业争取更多的机会,从长远看,在当今个人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都日益完备的今天,社会道德建设必将成为成功就业的一个衡量标准以及个人必备的一项素质。它将成为成功就业的一项重要资本,其重要性将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彰显,其隐性价值也会越来越明显。

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社会道德建设工作,在就业问题中发挥其辅助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伦理规范:简析我国市场道德原则的建设[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②杨亚军.重塑道德需要自上而下的行动[J].中国职工教育,2011(10).

③杨继昭.市场经济与社会道德[J].经济论坛,2003(20).

参考文献

[1]刘书林.社会思潮与道德修养——理想,价值与胸怀[J].明德讲堂,2008,5(8):11.

[2]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中国公民道德论坛[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3]王木林.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道德问题透析[J].中国轻工教育,2011(6).

[4]王本成,郑绿洲,严慧.论道德教育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系[J].湘潮(下半月),2011(04).

就业道德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道德因素 道德修养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除了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有所差异外,大学生本身的道德素养也是影响之一。《上海青年报》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时更加注重道德考核,道德标准已经成为继能力认证后的第二大用人考核标准。据智联招聘网的相关统计,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道德标准列入人才考核项目,几乎有半数企业在招聘中都会涉及孝心、诚信问题。许多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拔尖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更看中应聘者的职业道德观。首先,企业用人要求毕业大学生“德才兼备”,只有在具备了遵纪守法、吃苦耐劳、诚信敬业、协同合作等素质的前提下,理论能力水平高的学生才更具备竞争力;其次,融入社会、立足企业最基本的是做人的良好品质和文明素养即社会认可的道德水准;最后,大学生本人有追求上进、获得社会认可的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大学生应该有主动接受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职业指导等愿望和要求。

一、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高校大部分学生的道德认知较为积极,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表现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流与偏激的职业道德并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并未完全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对真假、是非、善恶、美丑等还存在认识上的分歧。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明辨真假、是非,区分善恶、美丑,在职业道德操守上坚持求真求是、向善向美,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诸如一方面想追求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另一方面又在自己履历上造假;在目标追求上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在实现过程中均以自我为标准,一旦不能满足自身欲望,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

2.大学生自律意识淡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大量强势涌入,使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向。大学生群体是接受新事物最为敏感的群体,同时自身缺乏成熟的道德理念和道德标准,极易受西方不良文化的影响而出现行为偏差,产生思想上的困惑,从而影响到在实际生活中抵御诱惑的能力,在外界的诱惑下轻而易举就会放弃道德追求,在生活中产生不愿吃苦、贪图享受的现象。

3.职业道德意志坚强与脆弱交织。

众所周知,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趋势下,众多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并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各种岗位都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大多数人能够理智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及时自我反省,在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蛛丝马迹中敏锐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目标并成功转型。但也有少数道德意志薄弱者,更多地将就业压力归咎于客观原因,既不从自身找原因,又不会主动调整职业目标与方向。稳定的高薪工作岗位找不到,而待遇较低的岗位又不愿意去,以致被职业撞了一次次的“腰”,在重复失败的同时也重复着不满,同时,道德意志也一点一滴地消退,最终使自己成为“职场边缘人”。

从这我们可以分析出:当代大学生有着比较明确的道德认知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道德认知新的理念和内涵,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在道德践行水平上有浮躁表现,呈现明显的知行脱节、双重标准等问题,需要我们在整个的大学教育过程尤其是德育课上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强化。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行教育为出发点,培育社会、企业需要的大学生

1.胸怀宽广、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新生一入学就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理想主义教育,让迷茫的同学重拾目标,让懈怠的同学坚定信念。理想是人生的动力之源,如果没有理想,就没有努力的方向和勇往直前的动力,大学生只有把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命运结合在一起,胸怀宽广,才能有效地实现个人理想。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要实现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掌握为社会服务的真本领。诚然大学生应该志向远大,但不应该好高骛远、空谈理想和抱负,而应该脚踏实地,从身边的事做起。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把正确的思想意识、良好的道德品质具体地转化为个人行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得以体现。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再加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条件、社会条件的改善,使得大学生现在的周边环境条件比较优越,优越的条件不仅没能使学生在德行上有明显的发展,反而在自立能力、社会适应力、吃苦耐劳能力、抗挫折能力上都大打折扣,不少大学生对人生价值认识模糊,学习不刻苦努力,行为随意乖张。这就需要我们这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平时要抓得更细致更具体,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觉地用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辨别是非,以善去恶,在平凡中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厚德敦行、润物无声,创设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高校人文传统和优良传统的根本之源,承载着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德育教育功能。尚德、求真、活泼、开放的校园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改造学生的道德素养,达到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完善教育理念、夯实文化基石,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促进院校有特色团体和协会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信和价值的存在,在整个校园逐渐形成厚德敦行、学以致用的校风以及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并使广大师生深受其益。其次,注重传统、挖掘特色,系统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内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全面设施、合理布局,建设有助于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的校园物质文化等,同时更要注意校园精神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最后,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放手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协调、统筹、组织、实践、合作等各方面能力,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其真正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

3.因势利导、关注特殊群体,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改革的深入,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与思想问题也随之增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生活、学习、就业、心理生理、思想等各种问题也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尤其是我们常讲到的生活困难生、行为困难生、心理问题生等特殊群体,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关注与引导,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放下思想包袱,积极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因此,高校应该不定期开展相关方面的知识讲座,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而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或者网站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我们已经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帮助他们解惑释疑,提高应对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心理健康、有坚定信念、能积极有效完成工作的人才标准。

就业道德范文第5篇

当前,就业指导虽然已经从单纯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跳出来,其内容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优良的思想品德依然是当代青年最重要的成功素质。职业道德教育将是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主要内容。它对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解决毕业生在就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惑,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艺术类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学生平均年龄结构普遍差异大,层次参差不齐,文化知识较薄弱,学生思想单纯而混乱,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淡薄,行为欠规范、可塑性大。从总体上看,艺术类毕业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一方面,出现了一些适应时代要求,积极向上的新思想、新观念,如开拓精神、创新观念、务实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等等,以及对因循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消极懈怠等积习的摒弃,对敢破常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勇于创新等新风尚的大胆追求;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也使艺术类毕业生的人生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义务感的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实惠性的滋生,甚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以上这些思想价值观念在艺术类毕业生求职择业过程中也会具体的表现出来。主要表现在:

1、 职业价值取向滞后,在就业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观念非常薄弱,依然有较强的“等、靠”的依赖心态,有的留恋过去“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指望政府、学校或家长给安排一份工作,害怕参与择业竞争,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感到迷惘,有一种自卑、胆怯的心理;有的没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希望一下子就找到一个“可靠的、稳定的、待遇好的”单位就业;还有片面的理解就业。认为就业就是要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工作,而对到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就业则认为不稳定,不可靠,不保险,更谈不上自主创业。

2、 对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认识不正确,加上受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如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拉关系,请客送礼等一套庸俗化的手段和不正之风的手法的影响,认为双向选择“更重要是靠社会关系,助长了不正之风”;却不知“现实更相信的是实力”。

3、 择业期望值过高,对工作的地域、职位、待遇等均有较高的要求。但对自身的实力却不能准确估计,更不能兼顾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就业的形势和政策、各地区和单位的特殊要求等社会的客观现实,最终导致高攀不成,低就不愿,落得两头皆空,白白错失了几多良机。

4、 个人功利主义、实惠性的滋生。在择业过程中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形势、个人的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等比较模糊,也不从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身的竞争实力。他的职业选择是为了个人眼前利益。这些毕业生在择业时不是为了给自己寻找用武之地,不会想到要到能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去。

5、 不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就业时自身素质与社会期望有一些的差异。这些学生或是平时疏于基本训练,不愿做平凡小事,不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平时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在求职择业中就不能跟上社会的期待与要求。

在艺术类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如何针对新的形势,对毕业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科学的认识和正确对待就业,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国家的性质和高职教育的发展所决定的。在就业指导中对艺术类毕业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重点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不能以昨天的就业观念来面对明天的就业。我们要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更新观念,树立到基层、到企业、到社区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的新的观念。这是毕业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在新形势下顺利就业的关键。

2、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对其本来所从事的职业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着人们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行为。当代毕业生正处于新世纪的起点,社会发展为毕业生择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对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及在职业实践中把职业理想化为现实和自身人格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培养高尚的求职道德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个人信誉,对其成才和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在其求职过程中也同样重要。人的一生有近一半时间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职业生活是人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职业道德是构成整个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道德的重要内容。而求职道德是毕业生素质的重要展示,也是培养职业道德的开始。培养良好的求职道德,就有利于今后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艺术类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做到实事求是,诚实正直,与人为善。决不能在求职时吹嘘自己,贬低别人,也不能欺骗用人单位或不讲信誉。高尚的求职道德有助于培养高尚的品行,使之终身受益。求职的不道德,其后果是失去用人单位的信任,某个人的不道德有时不仅影响到其个人,还会对学校,对他人产生不利影响,给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带来障碍。

就业道德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 就业 中技生 教育

什么是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与本行业和岗位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和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调节的范围来看,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的关系,职业道德一方面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也是用来调节从业人员与其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它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进而促进本行业的发展,最终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随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技生就业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就业压力迅速增加,原来中技生就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形势已经逐渐变得萧条。现在的招聘单位更看重个人素质水平,例如诚信、自律、谦虚和责任心等等,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虽然中技生有一技之长的优势,但从实际就业状况上看,中技生应聘能力低、工作不稳定,究其原因,多是个人素质水平低下未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造成的。

职业道德是个人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高水平的个人素质,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挖掘中技生个人素质潜力,是提高中技生的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数值偏低……”,“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现代会水平,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结构和素质的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对职业教育的内涵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中职教育培养的技术工人要掌握专业技术,更要有良好的个人素质,具备这两点,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能力,才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2.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

我国传统企业职业道德调节利益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坚持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强调集体利益至上,一切以体现整体利益的原则和规范判断人们行为的适当性;在现代企业中,企业利益最大化离不开员工的团结协力,集体主义精神则变成了对企业忠诚和负责,但思想实质并没有变。总之,无论是坚持集体主义还是对企业忠诚,这些思想境界全都有赖于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正由于职业道德在此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各个企业每年都坚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各个企业都非常期待中职技校为其输送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人才,因此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以迎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中技生在职场中个人发展的原动力

受当今的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优胜劣汰残酷无情,职业道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刻的影响,它能够指导人们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荣辱、是非、善恶观,建立新型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定具体的生活理想和奋斗目标,形成具体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尤其是责任心是职业道德水平的标准之一,在职场中,从业人员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职业道德的培养,它对于促进从业者的自我完善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中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1.只重眼前利益不重长远发展

一方面,中技毕业生普遍选择走向经济发达地区,选择应聘收入丰厚的企业单位,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实际能力尚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和企业;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域的企业无人问津,艰苦脏累的岗位遭到冷落,而这些地区和岗位很可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现在的就业市场就形成了人找工作难,工作找人也难的两难局面。

2.缺乏科学且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

适宜的工作选择应是择己所爱,择己所能,择业所需,择己所力。有些技校生报读的专业由父母确定,而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另一些中技生对专业了解甚少,盲目选择专业,如有的同学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创造力,却选择了设计和游戏等方面的工作;不善言谈,性格沉闷的同学,选择了公关文秘或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些同学盲目选择薪水高的岗位应聘,选择的职业不是自己理想的职业,工作缺乏热情,更谈不上奉献精神。以上各例是没有及早做好科学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设计的表现,最需要中职技校帮助他们策划职业生涯。

3.职业道德素质偏低

中技生普遍来自农村和县城,其思想道德平均水平与城市学生相比较低;此外,不少中技职校只注重技能培训,忽视了思想品德培养,这两点导致了中技毕业生职业道德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的就业能力受到了严重限制,跟不上许多企业招聘条件,在经济危机之下更成为了中技生就业竞争中的致命弱点。

三、加强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方法

1.正确认识技工学校培养目标的职业性,处理好专业理论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技工教育它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其重要特征是鲜明的职业性,它侧重培养工艺型、操作型、应用型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与此相适应,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不能只抓技能教育,忽视职业道德教育;也不能重抓技能教育,轻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将两者放在平等的位置上,统筹兼顾,两手同时抓,用同样的力气抓。

2.注重在细节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技工学校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从课堂理论教学入手,逐步向养成教育和实践教学过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市场需求择业。此外,学校要营造一个文明、卫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通过“文明班级”、“星级宿舍”的评比培养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专业技能比赛等,提供给学生施展才华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再如,在公共场所设置职业道德教育的格言、警句牌等,在校园网上开辟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网站或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开辟职业道德教育专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把择业观、职业理想等根植在广大学生的心中。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整合师资队伍结构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中技生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其次,建立专业课教师定期下企业挂职锻炼制度,以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性和实效性;再次,从企业中聘请相关专家或从生产一线挑选品质高尚、有经验的师傅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充实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队伍力

4.学校与家庭、企业、社会形成合力,齐抓共管

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忽视家庭、企业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父母对子女的启示和引导、社会对职业道德评价和认同,都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和能力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技工学校要根据企业和社会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初步具有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能力;根据家庭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职业道德品质。企业、社会和家庭在学生公共道德培养和一般职业道德养成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尤其是家庭,对独生子女的个性品格和道德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只有各方形成合力,共抓共管,职业道德教育才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傅建东.职业道德教育:隐性课程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2004,(21).

[2]张铎.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6,(02).

[3]马德华.面对就业难,人们从茫然走向坦然[J].人才开发,1996,(07).

[4]邓兴喜.在市场经济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深化[A].亚太区按摩研讨会论文集[C],1999.

就业道德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道德 就业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36-0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正教学[2011]12号)强调,要“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党的十八报告明确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在接受记者关于“我国‘十二五’:促进大学生就业着力点在哪?”问题访谈时强调:提升就业能力仍是大学生就业核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责无旁贷,理应承担起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重任,促进学生顺利就业,这也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谈谈我们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践中,以就业为导向,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一些粗浅的探索。

一、加强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理论修养

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统一和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由认知到内化再到外化的过程。正确的思想认识是正确行为的先导。大学生只有在接受职业道德理论教育和学习,从理论对职业道德有深刻的认识,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才能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为此,我们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教学中设置“践行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专题,系统讲授有关职业道德的作用、原则、规范、养成等内容,使学生从理论上理解和把握职业道德的意义及体系,增强职业道德意识;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围绕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理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确立主人翁的社会意识和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强化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明晰职业方向,坚定职业理想,努力将社会的需要与自身职业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到基层、到国家需要的地区就业,到最能发挥自己作用的岗位建功立业。

二、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古人云:“履,德之基也”,梁启超也说:“道德者,行也,而非言也。”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行为中的体现,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在职业生活中积累、培养的过程,因此,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途径。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最好的和最深刻的道德训练,恰恰是人们在工作和思想的统一中跟别人发生适当的关系而得来的。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培养社会生产一线应用型人才重要任务,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每学期学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在实训基地、实习企业进行专业企业认知、轮岗实训、顶岗实习等,这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行为养成训练的最佳时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们根据专业教学这一特点,把职业道德教育融于专业实训、实习中,引导学生在专业实训、实习中开展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劳动习惯、劳动纪律、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让学生在真实、丰富、鲜活的职业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进行观察、思考、认知、体验和感悟,深化对职业道德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养成遵章守纪、诚信、敬业等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如2012年春季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结合机电专业2011级学生到南宁超讯科技有限公司、南宁多丽电器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为期6周的专业认知实习,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公司企业文化、电子技术人员职业道德、企业欢迎什么样的员工、现代企业优秀员工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养等调查活动。调查活动与专业实习相融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查活动结束,每个小组都写出质量较高的调查报告,职业道德素质和就业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机电1101班的级一学生在调查体会中写道:“调查活动,加深了我们对所学专业及将来所从事的职业认识,提高了我们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懂得了作为电子行业从业人员应遵守‘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用户第一;遵章守纪,严格操作;钻研技术,精通业务’职业道德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公司、企业、单位形象乃至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三、开展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成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发展,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以就业为导向,以就业创业为主题,组织开展就业专题系列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就业模拟招聘会素质拓展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如在“规划自我、服务社会、赢取未来”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中,选手们结合个人的能力、性格、特质等自身情况,从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的确立、实施步骤以及评估调整等方面,对自己的未来制定出切实可行、设计新颖并具有创新性的职业规划方案,从而增强了自我职业规划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超越自我,团结协作,进步你我他”的心理健康素质拓展活动中,学生通过参与 “放飞心弦”、 “你追我赶”、“生命之旅”、“万众一心”、“信任背摔” 、“水到渠成”等多种有趣的拓展项目,轻松愉快地学会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发展自我,探索自身潜能,领悟团队的力量和智慧,从而增强自信心、信任感和责任感,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创业设计大赛,更是激发了学生创业潜能和热情,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思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志力、领导决策能力等创业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在就业模拟招聘会中,学生通过模拟真实的招聘程序:投递简历-自我介绍-回答面试官提问,展示了自我,也锻炼了面试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前提。专家指出,目前不少大学生就业前迷茫、就业后频繁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对社会的了解和自我定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我们加强社会实践环节,组织学生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实际,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有两类:一是发挥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提升专业技能;二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深入城镇、农村、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丰富阅历,认识自我,增强建设和谐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调查分析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活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入社会、深入生活,在实践活动不仅历练意志、磨练品质、增强悟性,同时也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有同学在参加暑假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后,深有感触地说,“走出课堂,进入社会,我才发现原来我是这么的渺小。我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社会工作的艰辛……,调查活动使我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在“学习雷锋,从我做起”志愿服务活动中,学生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化为实际行动,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成服务项目,深入到社区开展电风扇、电饭锅、电吹风、VCD、电视机、微波炉、消毒柜、手机、MP3、电脑义务维修及电脑配机维护咨询等服务活动,用行动践行雷锋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受到社区群众的称赞和好评,有效地提升了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正教学[2011]12号

[2]党的十八报告

[3]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4]魏晓明,姚晓丹.职业核心能力:学生就业的“独门兵器”. http:// 2011-05-23

[5]刘风英.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之对策[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Vol 19:53-54

就业道德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道德 缺失现象 对策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大学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劳动力供应量过大、国家教育机制及就业政策、高校课程设置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及综合素质有关。其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道德的高要求与目前大学生就业道德滑坡之间的矛盾,成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就业道德的涵义及内容

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加强大学生就业前的道德教育,提升他们职业道德素养,受到国内学者和高校就业工作者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就业道德”这一概念。作为职业道德的初期状态,就业道德是指就业者与用人单位、就业者与其他就业者之间形成推动良性就业,避免就业冲突的道德关系总和。它既是就业者个人道德品质的表现,也是社会道德在就业问题上的体现。[1]

就业道德培养主要是针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人员强化其相关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其潜在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培养,有利于形成他们完整的职业道德。大学生就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应包括他们对用人单位的态度、对将来工作的态度、对其他就业者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等基本内容。亚当·斯密曾指出:“自爱、自律、劳动习惯、诚实、公平、正义感、勇气、谦逊、公共精神以及公共道德规范等,所有这些都是人们在前往市场之前就必须拥有的。”[2]这些也构成了大学生就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当今的大学生受社会发展需求与就业形势的影响,普遍能注重专业技能、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不少大学生在校期间除学好专业知识外,都会通过参与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校外兼职、社会实践等途径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但对就业道德的关注度不高。有关部门开展的“与就业有关的各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把就业道德排在第六位,而用人单位将就业道德排在第一位。72.5%的学生认为能够成功就业的条件是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只有7.8%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是成功就业的首要条件。然而,在对“用人单位选拔毕业生的首要条件”的调查中,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的占52.7%,而专业技能排在首位的只有37.3%;用人单位在选拔大学生时会把责任心放在首位,其次是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和沟通能力,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排在靠后的位置。[3]

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加上高校对学生道德行为培养上的不足,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出现了一系列在就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责任感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价值判断日益多元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淡漠甚至遗弃社会责任意识,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意识不强,就业价值观趋于功利化。当前大学生在就业时过于看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轻视国家、社会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发展和个人利益,忽视社会的整体利益,有时甚至将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不少大学生将高收入、高待遇作为衡量自身价值是否实现的唯一标准。就业时首先考虑到条件好、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强。这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在经济发达地区难就业;另一方面导致边远地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和基层单位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而造成国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大学生错失很多就业机会。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过分看重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的舒适度,青睐待遇优厚、社会地位高、生活条件好的工作,重金钱、重权力、重实惠,只要收入高或有权力、轻松,什么工作都愿意干,热衷于大城市、大机关、外资企业等而忽略了自身是否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及自身的长远发展,致使他们在就业时的价值目标追求呈现短期化、功利化的趋势,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和社会责任感。

(二)诚信意识缺失

大学生因欠缺社会工作经验,求职时本人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表现成为用人单位衡量他们能力和实力的重要指标。有的大学生会采取一些有失诚信的手段来提升自己的身价和在求职中的竞争力,使自己在竞争中获得理想的求职岗位,在制作应聘材料时弄虚作假,随意给自己的材料“注水”。主要表现为:伪造各类资格证书和获奖证书、简历掺假、篡改学习成绩、虚构个人经历等。大学生的另外一种诚信缺失情况表现在:求职简历漫天撒网式投递、面试与否随心情、遇上哪家单位就去哪家就业,加上部分大学生缺少职业规划,职业定位混乱,出现签约行为不严肃、随意签约现象;有的甚至把初次就业的职业、单位作为“跳板”,一旦有了工作经验并且时机成熟便立马走人;有的学生同时与几个用人单位签约,使用人单位错失了招人的机会;部分大学生还会出现随意或恶意毁约、不履行合同、频繁跳槽等现象。这些现象会给用人单位带来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挫伤了用人单位接受应届毕业生的积极性,也会给大学生的整体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就业市场的良性发展。

(三)基本职业道德素养缺失

大学生们非常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但面对现实,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得过于急功近利。他们不但要求工资高,而且还要工作环境与工作性质既轻松又舒适。许多单位都会要求新进员工下车间、跑市场、到基层锻炼一段时间等,而不少大学生由于害怕吃苦就会放弃工作机会,常出现放弃就业岗位、不理智离职等情况,造成招聘单位浪费人力、物力面试,安排入职后,无人可用、延误工作等情况。这种不讲奉献,只谈索取的“就业道德”观很令单位领导反感,以致阻碍了他们就业的道路。一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应有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表现出贪图享受、拈轻怕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心态浮躁等,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奉献意识,在工作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这些都是部分大学生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欠缺的具体表现。

三、针对大学生就业中道德缺失现象的对策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现象,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要把就业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德育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

当前,不少高校为了短期实现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在就业指导中强调服务,侧重政策讲解、信息服务与技巧培训,重视就业指导的实用性、操作性、功利性,忽视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必须更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思想理念,要将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就业指导结合起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就业教育,使学生专业素质与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各种能力素质有机融合、良性互动;学生在就业的同时,能勇于创新,终身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就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模式

高校的就业道德教育应围绕大学生在就业中比较突出的道德问题及社会成员做人做事的共同准则来进行,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诚信意识、敬业精神、实干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团队合作意识等素质的培养。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和科学的择业观,让学生学会摆正个人与集体、社会、他人的关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社会现实做好职业规划,明确职业方向,培养一定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荣誉感,为将来爱岗敬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德育中要以启发式方法代替灌输式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可将教育从课堂、校内延伸到社会、用人单位、人才市场,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素质拓展训练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便将来能自觉践行之。构建“知、情、意、行”结合统一的就业道德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就业道德的认知,培养就业道德情感,增强就业道德意志,在学习、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使学生认真履行就业道德准则和规范,增强“行”的实效性。[4]

(三)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

高校可建立就业道德奖惩机制和学生道德管理体系,建立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模式。[5]学校要做好毕业生材料真实性的审核工作,发现失实情况要予以纠正和教育,加强对学生签约、违约情况的监督,建立学生就业道德档案管理体系,将学生在校期间的道德表现记录下来,建立数据库,借助网络工具让用人单位可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真实信息,同时接受用人单位对学生表现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道德发展动向,及时调整学校的就业道德教育,与用人单位整合教育资源,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工作。用人单位也应诚信对待大学生,招聘时答应的条件要兑现,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也应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大学生在工作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的双向忠诚度。全社会和高校都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正确看待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道德问题,通过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道德素质,使高校毕业生实现良性就业。

参考文献:

[1][5]杨其勇,张杰.论当前大学生就业道德的培养[J].中国报业,2012(10).

[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10.6.

就业道德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就业困境 就业道德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9.173

当下就业难是个热门词语,做好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千百万学子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关系科教兴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无疑,引起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但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身在职业思想、就业观念和就业素质上存在偏差,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这就需要大学生们改变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加强自身的德育建设,特别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自身就业道德能力的提高来提升就业竞争力,从而改变自身的就业困境。

1 当下大学生就业中的道德困境

在时代变化和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高校这一曾经纯洁之地也正面临着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点。在社会浮躁之风影响下大学生们在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越来越突出自我需求和功利化,价值评判也越来越趋于现实化,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道德自律意识都在不断地下降或失落。这些在大学生的就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第一,就业信仰危机逐步浮出。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快,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与人交际、学习,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的生活方式。但目前,一部分大学生却出现了一定的信仰危机,他们对政治淡漠,对社会、集体缺乏责任感,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个人发展上趋于功利和实用,认为物质上的满足高于精神需要。在这个趋势下很多的大学生就业目标模糊,找不到就业的方向,就业成了他们谋生手段无奈的选择。他们不知道他们人生到底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人生道路该怎么走,不知道自己如此无奈的就业选择到底有什么意义,于是在汹涌的就业浪潮中他们急功近利,忽视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不知道工作的责任和意义,随意跳槽、集体意识淡薄等等。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他们开始选择逃离,学会麻痹自己,在各种各样的场所和虚拟世界寻找出口,逃避就业失落带来的空洞。

第二,就业信用危机日益凸现。当今既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缺少思考的时代。信息如此之庞大,获取信息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们忙于选择却忘记了思考。他们的眼睛在时代的潮流旋涡中失去了应有的辨别能力。当一些社会现象强烈地冲击着大学校园时,他们也产生了矛盾心理,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怀疑,遇到现实问题时缺乏基本的道德判断和评判标准。因此面对愈演愈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用人单位的一些过高要求,加上市场经济催生的教大学生如何“美化”自己简历的各种求职“宝典”,大学生们开始在简历上加点“包装”,甚至直接进行履历造假、涂改成绩、伪造各类等级证书、虚构荣誉或是拔高自己的专长等。他们也开始随意毁约,任意变更、撕毁就业合同,有的学生签约的目的只是为了解决户口问题,有的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旦目的达到便不辞而别,让招聘单位措手不及,防不胜防。这些随意违约的行为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也给学生个人、企业、甚至学校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就业合作素质的缺失。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21世纪,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一个优秀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是未来人才的中坚力量,其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关乎个体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大学生们成才意识越来越多元化,他们深刻地意识到自我价值同社会的依存关系,他们更加注重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勇于尝试和挑战,希望最大限度地发展个人潜能。但目前部分大学生在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之间和自身的个性发展上还存在不和谐的情况。个人主义思想在他们身上表现比较突出:他们个人能力很强,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但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脱节的;他们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却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与人的关系或人际关系上,部分大学生们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甚至你争我夺展开不正当竞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却愈显淡薄,合作能力缺失。这种合作素质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们难以在工作中充分施展才能。

由此可见,当下大学生就业道德能力的缺失带来的信仰危机、信用危机、合作危机等已经成了相当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大学生在就业浪潮中充分的展示自我,甚至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状况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2 高职大学生就业困境之根源

当前大学生基本道德判断能力、信用、合作素质等就业道德能力的缺失,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原因,但究其深层次原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首先,大学生自我道德教育出现偏差。德育的核心是道德教育,主要为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服务,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当前我国德育泛化现象严重,德育内涵不断膨胀,外延不断扩张,形成了一个包容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市场经济意识教育、法制教育等范畴的“大德育”格局,出现了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多于德育内容,知识性的内容多于品行培养的内容,模糊了德育培养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的根本目标,最终使得我们的大学生们道德认知模糊、缺乏道德判断能力,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些外在道德障碍极易导致大学生们自我道德教育出现偏差,从而出现就业中的一系列问题。

其次,大学生道德权威意识减弱。大学生们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一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思想相对比较活跃,他们不仅仅满足于听从召唤与被动参与,他们更渴望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渴望独立与平等,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加强的同时减弱了权威意识,他们开始寻求自我的自由,使得本来就肤浅的道德规范的认识被剥离和抛弃,使得自己成为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只能是奢谈。

最后,大学生自我监控系统缺失。按照社会认知论观点,个体的自我监控行为实际上就是大学生们通过自己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的现实成果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大学生正是通过自我设定形成自己的德性目标,但在行动中难免会与预定的行为计划之间出现某种偏差。自我监控系统就是要尽量减少或缩小这种偏差。这种自我监控系统主要有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当下外部障碍给他们带来阻力。当下的大学生们是完全生活在改革开放环境下的一代,受西方的价值与文化影响较大,他们更多强调个体,其个性张扬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代,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与挫折的社会,面对多元化的价值形态如何选择、选择什么都使他们的道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自身以及形成的心理定势如懒惰、不良行为习惯等内心阻力都会导致自我教育行为的偏差。自我监控系统的缺失使得大学生们难以自我判断自身的就业行为是否偏离所设定的行为或目标,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出现了一系列的就业困境。

3 提升就业道德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员流动的频繁,对人才“看两三年,用一辈子”的选拔模式早已被抛弃,当下社会不但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要具备学习和创新能力、组织和专业实用技能等,更注重的是我们的毕业生是否具备就业道德能力。何谓就业道德能力?就业道德能力指的是道德主体在就业竞争中德性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内在支持力量:如道德认知能力、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评价能力等。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道德能力就成了当下解决就业困境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首先,加强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与课堂德育教学的结合。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与生理方面成长的重要时期,正处于道德意识和行为判断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被尊重、渴望民主和平等。在当前这个国内外复杂而深刻的环境中,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西方文化与思潮渗透加速等都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良莠不分,出现许多道德能力上的欠缺。道德教育是大学生道德认识提高、道德信念坚定、道德习惯形成的过程,这是个既需要外在的教育灌输,又需要内在认同接纳的过程。因此,学校德育的内容一方面要适应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能力的需要,主要是逐步转变单向的权威式的“灌输”教育方法为“师生互动式”教育方法,使大学生能主动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来培养他们的道德能力,通过道德自律能力约束自身行为,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道德新风尚;另一方面,是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来积极引导大学生们把课堂吸收的群体规范固化为内在的道德修养,自己教育和完善自己,自觉地支配和提升自己,实现自身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自觉提升自身的一定的就业道德能力。

第二,加强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来健全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准则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完善中,大学生面对的是开放程度高、信息量大、思想变化快、个体意识强的生活,时刻都面临着判断、选择所产生的道德困惑,他们迫切需要一个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道德评判标准。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全面系统、准确通俗的表达,为全体社会成员尤其当代大学生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价值标准;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大学生的理想观、信念观、人生观、发展观教育,为大学生的就业发展指明方向。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荣辱明是非,将“我的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逐步将道德规范内化进人的心理结构,形成正确的道德人格,从而强化和提升自身的就业道德能力。

第三,加强就业诚信教育。诚实守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所必须的。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关系到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才能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信用危机”,既有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因此,加强诚信教育成为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课题。我们要通过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让大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为人处世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和美德;同时,还要对当代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使大学生们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引导他们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从而在就业中树立起应有的就业诚信品质。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道德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要想使培养的大学生们获得社会的认可,能够顺利进入社会,我们就必须要全面提高他们就业的综合素质;而要想他们的就业综合素质得到长足的发展,要十分注重他们就业道德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提升就业道德能力过程中,我们要协调好各方面因素,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使我们的大学生拥有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接受多元社会带来的就业挑战。

参考文献:

[1]郭凤志.德育文化论[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李晓兰,周双.青少年道德能力培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

[3]冯立刚,闫茹.大学生道德自我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6).

就业道德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就业背景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增高,我国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各大高校和中职学校纷纷开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充分而全面地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并明确自己的职业需求,以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总而言之,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当下严峻的就业背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和意义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可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全面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在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学生可充分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能改善自己的陋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消除学生对就业的畏难情绪,充分发掘学生的个人潜能。

2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职业道德素质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因而在引导学生正确规划职业生涯的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造成就业困难的原因有很多,而学生自身的择业观点和社会责任感缺乏也是其中之一。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强调集体利益,以促进学生团结合作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实现个人价值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其次,要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坚持不懈的努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在开展道德素质培养工作时,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入社会,进行一个时间段的实习,以在实际工作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观,从而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3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策略探索

3.1制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做到认真分析

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学生要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状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这个道理。学生在进行自我分析时,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以全方位的剖析自己从而明确自己的价值观。通过自我分析,学生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可以根据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来分析自己在就业中的优势和劣势。而环境分析,则是要求学生对当下我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并对就业环境进行分析,明确未来发展趋势,以选择最为合适的职业。另外,学生在进行自我分析和环境分析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平衡单法和SWOT法。

3.2完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反馈工作

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就业,而最终目标则是成就事业。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挖掘自己内心的职业喜好和需求,并为之奋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很多内容,例如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事件计划和教育培训安排等。因而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一定要全面,并突出自身的个性化设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时,可遵循SMART原则,采用定向与定位法,以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在一个短期内就可以实现,其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奋斗才可能达到。在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制定出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之后,要在发展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其自身的变化,来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一定的调整,以使其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反馈工作,有利于为下一轮的职业规划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4结束语

现阶段,我国就业问题还未得以改善,使得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将职业生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和衰退期。在这五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成长阶段和探索阶段,只有在处于这两个阶段时做好就业准备,制定好就业目标,才能保障之后三个阶段的稳定发展。因而,学生必须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并根据其所制定的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来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朝着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而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目前,在我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学生进入职业生涯规划的误区,引导学生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在就业背景下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静.3+X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每位学生成为阳光职业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8).

[2] 朱金勇.中职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10.

[3] 申丽霞.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法简述[J].文学教育(中),2012(2).

上一篇:道德宣传范文 下一篇:道德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