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技巧范文

时间:2023-11-23 11:51:47

纳税筹划技巧篇1

[关键词]增值税 纳税筹划 减免税

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从事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增值税设计基本原理是:(1)按全部销售额计算税款,但只对货物或劳务价值中新增价值部分征税;(2)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对以前环节已纳税款予以扣除;(3)税款随着货物的销售环节逐渐转移,最终消费者是全部扣款的承担者,但政府并不直接向消费者征收,而是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分段征收,各环节的纳税人并不承担增值税税款。基于对增值税的这种认识,许多人认为增值税简洁、明快、公平,无法进行税收筹划。但是,只要经过精心的安排,增值税纳税筹划还是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的。

一.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利用

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往往是通过一系列条件来鼓励、引导投资和企业经营活动。正确的依据税收优惠政策来进行企业经营活动汇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成绩。

1.减免税政策

企业在使用减免税政策的时候,需要考量自己在增值税诸多环节纳税链条中所处的位置。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生产应税产品是使用减免税产品作为原材料的时候,企业是没有任何盈利的。因为只有用专用收购凭证来收购免税的农产品可以按照10%抵扣进项税额。为了工作需要购买免税的其他产品不得以抵消进项税。这样就导致销项税额变成了企业的应缴税额。企业的税收不但没有享受到优惠政策还增加了负担。企业如果购进低税率的货物来作为原材料生产免税商品的话则对企业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个方面是免税产品,产品在销售的时候无需缴纳增值税,这样就降低了企业的税务负担。

2、起征点政策

我国目前的增值税纳税人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出于税负公平的目的。税法规定的货物销售,提供的应税劳务,以及按次的纳税起征点。低于起征点的无需交税;等于或高于临界值的,全额缴税。

3、生产按照减税条件来安排

企业为了减少税收负担,企业应尽量按减免税条件安排生产。例如,可以充分的利用税收的调节作用,鼓励企业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全面使用,税法专门规定建材企业的原材料中有超过30%为粉煤炭、煤砰石、烧煤锅炉的炉底渣就无需缴纳增值税。这样建材类生产企业要组织技术人员,改善流程和成份,使产品符合税收减免的条件,以减轻其税务负担。

二、充分规划进项税额与销项税额

我国的增值税的税务负担的计算方法是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之间的差额。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的根本出发点: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销项税额,扩大进项税额。

1、减少销项税额应当从销售数额与税率这两大因素来考虑

(1)尽量减少或延迟销售的实现。销售产品时,应慎重选择付款方式,销售方式,结算工具。例如,要采取信贷或分期付款销售,应当在实际收到现款时开具票据,而不是在销售时一次性将票据开出,在易货的商务活动中尽可能低估计税依据。但是对销售产品的退货以及折扣业务需要立即从当期销项税额中冲减。

(2)在组织生产,我们应尽量选择低税率。虽说增值税的税率差异不是很大,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只有17%和13%两个阶段,但由于实际中有名义税负和实际税负的差异,企业仍然有一个选择。名义税负是按税率来计算的税收负担,实际税负是以纳税人作为作为税收的最终承受者所支付的实际税收负担。由于实际税负是对企业的真实税负,企业在经营决策活动的时候就需要对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进行细致的考量和评判。

2、增加进项税额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的进项税额,希望给予扣除的进项税额越大越好,越快越好。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1)在一般情况下,从能够出具增值税合法凭证的企业采购比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采购获取的利益要大一些。

(2)当购入需要用于非应税和免税项目的货物且又要用于产品的生产时,为了使进项税额得以抵扣,在购入时的会计处理应当按照生产用料来计算增值税。即使是将来用在不课税,免税项目上,再做会计处理进行进项税额的转出,企业也可以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

三.利用企业的分设与联营

1.分设企业,变不能抵扣税款为可以抵扣税款

某钢铁公司以废旧钢铁为原料,其供应渠道有两条:一是从外地废旧物资经营单位购入;二是从本地收购废品的个体户、个人直接收购。前者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能够进行税款抵扣;后者则不能进行税款抵扣。为了减轻增值税负担,企业可以成立一个废旧物资回收公司,为独立法人,并独立核算。钢铁公司从回收公司按市场价格购入,取得对方增值视专用发票,就可以进行税款抵扣。

2.分设企业,变全部应纳增值税为部分应纳增值税

某机械生产企业,销售时一般由本企业提供运输工具,销售价格中包含较大比重的运输因素。按混合销售业务处理要求,运费也要计算销项税额。如果企业将运输劳务独立出来,注册成立专门的运输企业,则运输企业仍然承担原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的运输任务,但它成为非增值税纳税人,按3%计交营业税,使税负降低。

3.联营企业,由本应纳增值税变为非增值税纳税人

某电器公司购买一批国外先进的手机,估计在国内销售利润率将很高,公司准备成立一家公司来经销这批手机。可以选择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成立一家经销手机的门市部;二是与电信局下属的公司联合经营。经分析,若自己成立门市部经销,则缴纳增值税。若与电信局下属的“三产”企业联营,成立联营公司,电器公司以进口该批手机作为投资,“ 产”企业以移动网络作投资,联营企业销售该批手机并提供移动服务,则联营企业为非增值税纳税人,按照营业额的3%计交营业税,从而降低了税负。

总之,企业增值税的纳税筹划是以符合税收政策导向为前提的,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尤其是财务和会计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投资方向。

参考文献:

【1】贺志东. 纳税筹划【M】.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纳税筹划技巧篇2

关键词:纳税筹划;集团企业;统筹筹划;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41-02

税收是刚性较强、占用资金较多且不产生利润的经营成本,但税制内外差异为减轻税负、延缓缴税提供了筹划的空间。如何从集团企业角度研究税制税收,如何合理运用纳税筹划减轻税负,已成为当前广大企业关心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集团企业纳税筹划的技术方法研究上,通过对MASTER药业集团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统筹筹划法进行纳税筹划。

一、MASTER药业集团基本情况

该集团由8家公司组成,其中母公司CORE公司负责各子公司的进出口贸易;位于大连的A公司为生产型子公司,生产原料药,位于长春的B公司也是生产型子公司,产品是成品药。A、B公司集中了集团主要生产能力。

2010年CORE公司营业收入1.78亿,多方面原因导致会计利润亏损共523万。

二、分析纳税筹划的前提条件

(一)税负存在压缩空间,为筹划提供可能

一是MASTER集团母公司、子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同。母公司CORE,公司A和公司B分别税率为25%、7.5%、0%。A公司和B公司的产品全部由CORE公司出口,为筹划提供了可能。

二是2010年CORE公司的增值税负为7.19%,A公司为0.18%,B公司为1.2%。集团的增值税综合税负高于同类行业平均税负。

对集团而言,母公司CORE公司是非生产性出口企业,适用“先征后退”的退税政策,按增值税征17%退9%的税率来计算,集团缴纳的增值税是CORE公司从A、B公司采购的内部转移定价的8%;如果适用“免、抵、退”政策的话,集团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就是A、B公司自行销售出口离岸价的8%。生产型公司的出口价格要高于集团采购的内部转移定价,“先征后退”的政策更对集团有利。

三是融资方面,集团母子公司间存在借款,由于收取利息,增加了集团总体企业所得税税负和营业税税负。

(二)集团主要税种的税负分析

1.企业所得税

2010年,集团母公司CORE公司的营业收入是1.78亿元,全年亏损523万元,2011年5月份,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后全年应补税款为79万元,主要原因在于:由于外资并购期间和之后集团业务整合的需要,2010年出现较大数额的业务招待费,超标部分不能全额税前扣除,调增了应纳税所得额;在2010年列支了以前年度的大额费用,由于费用的所属期不是2010年,所以不能税前扣除。以上两项是“扭亏为盈”的主要因素,调整后MASTER集团2010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是313万,企业所得税税负是0.42%(313×25%/(1.78×10000))。子公司A公司2010年尚在减半征收期,虽然也存在上述两项费用,但由于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亏损108万元,因此企业所得税税负为0;子公司B公司2010年是开始获利年度的第1年,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为盈利102万,因为尚在免税期,所以企业所得税税负为0。

2.增值税

计算各企业增值税税负(已知CORE公司货物销售毛利率为10.1%,A、B公司内销货物毛利率分别为1.03%、7.06%):

CORE公司“先征后返”政策,增值税税负=(1-10.1%)×8%=7.19%

A公司货物内销,增值税税负=1.03%×17%=0.18%

B公司货物内销,增值税税负=7.06%×17%=1.2%

CORE公司增值税税负远远高于其他2家公司,而毛利率的高低能够明显影响企业内销货物的增值税税负。

A公司总毛利率=CORE公司增值税税负+A公司货物内销毛利率=10.1%+1.03%=11.13%

B公司总毛利率=MASTER增值税税负+B公司货物内销毛利率=10.1%+7.06%=17.16%

三、集团纳税筹划方案设计

根据对MASTER集团的分析,影响MASTER集团资金流动的主要是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因此纳税筹划方案核心步骤是:先逐个筹划对集团影响大、集中度高的税种,在税种筹划中按公司、按重点内容进行细化测算,得出每一税种各自的筹划结论,再将各税种进行统筹筹划以及弹性分析,从而找出适宜集团企业的筹划方案。

(一)企业所得税筹划

2010年集团母公司CORE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为0.42%,其余2家子公司企业所得税税负均为0。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关于关联方交易价格的限制性规定下,考虑在货物销售时尽量把利润保留在A、B公司。如前文,A公司货物销售总毛利率是11.13%,B公司货物销售总毛利率是17.16%。2010年集团内部关联企业之间通过交易,享受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的A、B公司的毛利只有1.03%、7.06%,而企业所得税税率最高的CORE公司反而取得10.1%的货物毛利,由此可见,集团转移定价过低引起集团总体税负水平偏高。

在理论上,内部转移定价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将集团利润压缩接近于0。但是由于税制中关于反避税条款的限定,需要配合使用其他筹划方法。

1.业务招待费

筹划业务招待费用关键是在不违背税法规定、不改变成本支出总额的前提下,把超过的税法扣除限额的部分以没有扣除限额的形式进行分摊,包括餐费、交通费、通讯费、差旅费等。CORE公司2010年发生业务招待费186万元,按企业所得税法计算,1.78亿元营业收入对应的业务招待费扣除限额为89万元,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97万元。中外双方高级管理人员也是A、B公司管理人员,把这97万元归集到2010年零税负的A、B公司报销,就能够为集团节省企业所得税24.25万元。业务招待费筹划需要做好以下前期工作:一是集团成员企业的财务人员要定期、准确测算各公司营业收入和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一旦业务招待费即将超过扣除限额,要立即反馈有关管理部门。二是集团高层管理人员要尽量控制业务招待费支出,报销理由尽量确认为没有扣除限额的事项。在各公司均已超标的情况下,优先交低税负公司报销。

2.融资费用

集团内融资是增强闲置资金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能够发挥集团资金整体效用最大化。A、B公司销售产品给CORE公司,由CORE公司出口销售。CORE公司收到国外客户的货款后,再将采购款支付给A、B公司。由于A、B主要产品生产周期约为20天左右,而国外客户付款期限在3-5个月,因此如果单纯依赖出口货款,A、B公司的资金流将承受巨大压力,再生产将无法正常开展。而ORIENT公司受MASTER集团申请,为MASTER集团提供了1200万美元股东借款,其中CORE公司500万美元,借A公司700万美元,但仍不能满足CORE公司的融资需求,于是ORIENT公司又为CORE公司提供大额信用担保,CORE公司因此取得大额银行贷款,资金充裕,进而为A、B公司提供资金。CORE公司根据A、B公司生产经营安排以及资金需求,与A、B公司签署借款合同,每月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向A、B公司收取利息约20万元并开具发票(营业税和相关税费附加合计19.6万),2010年共收取利息480万元。

当会计利润向高税率的主体CORE公司流动时,就会增加应纳企业所得税,当会计利润向低税率的主体流动时,就会减少应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建议CORE公司不再采取借款形式进行内融资,而是向A、B公司预付货款。由于内融资利率低于银行的利率,而A处于亏损阶段,B为0税率,因此可以酌情以A、B公司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交给银行的利息支出可以正常扣除。

3.境外转移定价

日本母公司的平均税负高于CORE公司25%的税率。在不触犯各国政府对关联方交易价格的限制性规定的前提下,考虑将CORE公司出口其日本母公司ORIENT公司的定价在合理的范围内高一些,使会计利润留在CORE公司。定价时既要参照国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也要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有更充分的理由制定较高的转移定价。

(二)增值税筹划

1.集团出口模式筹划

从对A、B公司税负的测算分析看,A公司更适合现有出口模式,因为A公司通过CORE公司出口比其自营出口的增值税税负低。B公司则相反,B公司2010年增值税税负高于其自营出口货物的税负,其原因是毛利太高。

一是从增值税筹划角度,尽量控制生产型企业的货物销售毛利率,将毛利尽可能向外贸企业转移,降低集团总体增值税税负。但是,由于税务机关每年都会测算增值税分行业税负及预警值,制定的内部转移定价不宜过低。

二是增值税和所得税特点决定了转移定价对二者的节税作用不同。应该将利润留存于税负较低的生产型企业A、B公司,因此集团内部的转移定价需要尽量提高;集团需要在两大税种的此消彼长中确定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四、执行纳税筹划方案的注意事项

一是及时关注和更新有关政策信息,应对延后风险。

二是制定配套措施,规避执行风险。从MASTER集团纳税筹划方案来看,一段时间内采取当前出口模式,集团整体税负较低,执行风险较小。而管理费用分摊则需改变原有的费用报销模式,相关的执行风险会增加。

纳税筹划技巧篇3

人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是不可避免的,一件是死亡,一件是纳税。这是西方国家人民与政府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税收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地位逐渐显现,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税收制度的发展。目前,企业仍然是我国主要的纳税主体,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站在企业的角度讲,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而且现金支出的刚性化使得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迫切性日益加剧,企业期望减少税负,以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将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税收筹划也将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新理念。作为负责纳税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在充分了解税法政策和会计原则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纳税进行细致、及时的合理规划,在多种纳税方案可选的情况下进行全面而复杂的筹划活动。

一、利用国家免税政策进行税收筹划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纳税筹划的抵、免技巧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以达到免税的目的。由于国家对一些特定地区行业项目或突发情况给予一定减免照顾或奖励措施,采取国家优惠及鼓励措施是最直接、最简单、最经济的纳税筹划。例如,投资国债可以免征所得税,我国遭受自然灾害的企业,在一定时期给予减免待遇;又如,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三产企业,以及利用三废为主要材料进行循环生产的企业,给予减免税待遇,通过这些优惠政策,可以使企业减、免税收,增加企业利润所得。

二、利用税率差异进行税收筹划

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一般就低不就高,利用税率差异,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和政策决定自己企业的组织形式,投资规模和投资方向,利用税率差异少缴纳税款。例如:有a、b、c三个国家的所得税税率分别是33%,45%,40%,有一投资公司m,在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肯定会选择税率较低的a国进行投资,这样可以降低税负,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

三、利用分割的形式进行纳税筹划

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如果该企业利润奇高,就应该想到利用分割的方式将企业分解成几个独立核算的、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小企业,使利润额降低在低税率范围内,使整体税率下降,达到节约税款的目的。例如,我国所得税税率等级为:3万元以下税率为18%;3万元到10万元的税率为27%;10万元以上的为33%。某企业总利润为15万元,可将企业分割成两个不超过10万元的独立企业,这样适用税率为27%,可以节省150000×(33%-27%)=9000元,9000元相当于纳税筹划多创造的税后利润。可见,企业分割对税收筹划有很大的有效性。

现就一般纳税人情况采用分割经营的技术方法进行纳税筹划,使企业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进行案例说明。e公司为大型机械生产企业,生产大型粮食干燥机、除尘设备,由于这些机器体型较大,运输费用较高,占整个销售收入的20%,一直以来将运费包含在销售收入中,全额按17%计算销项税额。新税法规定,运输收入按3%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对税收筹划的新理念,企业决策层决定成立运输公司,独立法人,独立核算,使得部分运输费用的税收负担由7%降为3%,使企业的税负得以降低。另外,这丝毫不影响购货方的入账价值,因e公司生产的均是大型机械,购货方均依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因而不影响购货方的扣税问题,从而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

四、利用国家对一些项目扣除、抵免的税收政策来进行企业纳税筹划

在纳税筹划技巧中,抵免技术比较复杂,主要是我国税法中的扣除、抵免的规定最繁琐、最复杂、变化最多,变化幅度比较大,但适用范围较大,相对比较稳定。所以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税收筹划过程中必须认真、细致并加以计划安排。对相关税收抵、扣、免条款一定要深入理解,以免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违法、违规。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所有纳税人准许扣除与其收入有关的成本、费用、税金和损失的余额。要根据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配比原则,以及同行业利润率水平进行对比,对纳税抵、免余额一定要有所筹划。现代企业中进行税收筹划,必须在会计准则与税收政策之间进行协调,在发生不一致时,一般以税法为准。例如:商品用混凝土行业,其产品中含有三废,即粉煤灰,矿渣等材料,是国家免税税目。

五、利用延期纳税来进行纳税筹划

延期纳税是延缓一定期限后再纳税。这种纳税筹划只是一种相对节省税款,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绝对少纳税,相当于得到了一笔无息贷款,可以增加纳税人本期的现金流量,使之有更多的流动资金在企业经营中进行流动,产生更大的资本增值。由财务管理学中的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可知,今天的一元钱要比将来的一元钱值钱;今天多投入的资金,将来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从这个角度讲,可以得到更多的税后利润,达到相对节省税款的效果,也同样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延期纳税与拖欠税款是两个概念,拖欠税款要缴纳滞纳金的,这样即增加了税收负担又会在经济环境中产生负面影响,降低企业的信用等级。延期纳税的筹划比较复杂,涉及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利用一些数字元素、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通过复杂的财务分析与计算才能得知相对节减税负额度以及是否可以降低税负。将财务管理知识与税法融为一体,以延期纳税项目最多、延期纳税期限最长为原则,更好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抵御资金紧张而 带来的经营风险,使企业在风险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延期纳税筹划过程中,可以利用市场定价的自主权进行筹划。增值税的有关法规并没有对企业市场定价的幅度做出具体的限制。因此,享有充分的市场定价自主权,这就可以使得关联企业之间价格转移,这并不能减少企业的总体税负,但是,通过延期纳税,可利用通货膨胀和时间价值因素,相对降低自己的税负。关联企业还可以联合起来,成为企业集团,增强抵御竞争风险的能力。虽然企业集团的总体税负从税额上看,筹划前和筹划后没有区别,但是企业通过打时间差,仍然可以达到节省税款的目的,从而为集团创造了新的投资机会。基于这种情况,现代企业管理对纳税筹划具有新的理念,使企业有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退税在企业纳税筹划中的作用

退税技巧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纳税人税负的高低,退税在纳税筹划技巧中具有绝对性,此技巧操作比较简单。国家为发展出口增加外汇收入给予了出口退税政策,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这种政策,无形当中也减轻了企业的纳税负担。所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有必要对退税政策予以充分了解。尽管退税利用的范围较窄,在筹划过程中还是要权衡利弊,争取最优方案,减轻税负。例如,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第11条的规定,对纳税人出口应税消费品,免征消费税,国务院另有规定的除外,已经缴纳消费税的商品出口时,在出口环节可以享受退税的待遇。从纳税筹划的角度出发,现代企业应尽量开拓国际市场,这是一种重要的纳税筹划方式。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23条的规定:纳税人在发生退关、退货时,可以适当调节办理退税时间。在一定时期占用消费税,相当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充分利用国家的免税政策并与延期纳税技巧相结合来达到纳税筹划的效果。

七、适当的公益捐赠也可降低税赋

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合理进行避税筹划,应充分考虑并利用税法中给行善事的人和组织的优惠政策,使善事长久,使企业在社会中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广告效应,保证企业更好地发展。例如:某企业在年终决算时,按税法规定计算年应纳税所得额为101000元适用税率33%,应缴纳所得额为33330元(101000×33%);则企业净利润为67670元

(101000-33330);但假若在年终决算过程中,通过境内非盈利的社会团体,在法定扣除额3030元(101000×3%)以内向公益事业捐赠1000元,则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00元,适用27%的税率,应纳税额为27000元;可供支配的利润为73000元;捐赠后比捐赠前可节省税款5330元。财务管理的纳税筹划,间接地为企业多创造利润5330元。适当的公益捐赠确实可以降低税负,使企业获取更多的可供分配利润。

八、其他的纳税筹划技巧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纳税筹划技巧篇4

【关键词】律师事务所 税收筹划 控制

我国税法有明确的规定,律师属于高收入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等不断的增强,律师事务所的业务也不断地加律师事务所收入和律师个人收入,使相关人员取得更多的利益。

一、律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意义

(一)税收筹划概述

税收筹划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也就是在不违法的情况下,通过对经营投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式进行有计划、有规划的统筹安排,实现节约缴纳税额的目的,为企业的运营赢得更多的利益的过程。律师事务所的税收筹划,首先,要确保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律师事务所是一个和我国法律密切相关的机构,目前有国办形式也有合伙、合作等形式,是国家法律的代言人。因此,更不能知法犯法,采取偷税、漏税等手段减少税收。其次,认清律师事务所税收筹划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律师事务所在税收上与其他企业是一样的,所有法律规定的有关企业税收的权利和义务都适用于律师税务所的经营过程。再次,明确税收统筹的目的性和统筹性。一方面税收的目的是通过合法手段达到节税目的。另一方面纳税行为滞后于经营行为,因此通过统一的经营筹划、利益分配筹划等能在法律允许范围内有效地实现节税。

(二)税收筹划的意义

随着律师事务所被纳入高收入行业,律师事务所已成为高纳税行业。国家对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建立了专门的档案,配合国家对个税等税收的实施。《关于强化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投资者个人所得税查账征收的通知》颁布以后,律师行业所面临的税收越来越重。税收筹划的目的就是在合法前提下尽可能地少缴税、节约税费。筹划措施的有效实施,第一,提高了律师事务所投资资金的利用率,节约了律师事务所的运营成本。第二,节约的税收可更有效地应用于其他方面。如提高律师福利待遇、改善办公条件等,调动了事务所内部工作的积极性。第三,高额的律师个人所得税对律师的择业地、就业等有一定的影响,合理的、科学的税收统筹有利于律师事务所吸收人才、留住人才。

二、律师税务所筹划的控制措施

(一)合理利用相关文件进行筹划

目前,我国律师事务所纳税的相关法律、规范等文件还不完善、不健全。一方面随着律师行业的发展和律师税收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暴露,相关的文件正在不断地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变化等方面的进步和改革,我国关于税收的一些政策、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在律师事务所筹划过程中,要明白律师事务所纳税有其普遍性和动态性,对国家颁布的税收相关文件要充分地研究和应用。如《关于修改的决定》、《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以及《企业会计准则》等。例如其中规定合伙性质的律师事务所自2000年起停征企业所得税,结合其个人所得税等状况可得出目前合伙所是律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中纳税最合适的一种形式。

(二)人员聘用税收筹划

律师是高薪职业,聘用律师聘金的支付方式与税收多少有很大关系。第一,人员工资是律师事务所运营的主要支出之一,工资成本对事务所经营成本有很大的影响。第二,律师事务所通过税收筹划,可以通过改变薪酬支付的方式等来实现“节税”目的,提高律师的实际所得。如薪酬的一部分由现金支付、一部分用非货币形式支付(如休假、培训等);采用聘用律师和合作办所之间的税收差距就较为明显;将年终奖分散到每个月中去,减少年终奖收入带来的税额,避免工资的大起大落。第三,掌握好纳税的临界点,注重控制好收入的层次,避免临界点工资档次的攀升。第四,注重律师聘用的方式,如将聘用律师的应纳所得税与收入挂钩,税收增大了,收入也增加了。又如采用合伙的方式降低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和额度,同时注重税收的计算方式和计算技巧,尽可能节约税收支出。

(三)让专业的会计人参与税收筹划

律师对我国的各项法律、制度充分地了解,但要有效地实现税收的节约、节减。将节税筹划做得最佳,就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给出的一些建议。一方面,专业的财务人员可通过计算技巧、会计处理技巧等实现税务支出的节减。另一方面专业的财务人员对律师事务所的收入、成本、损失等考虑得更为全面、更为专业,并能结合各类收入、成本等进行正确的、专业的核算,为实现律师事务所节税筹划打好基础。总之,专业的财务人员能更充分地运用财务管理技巧为律师事务所实现合法的“节税”目的,因此有了专业财务人员的参与会使律师事务所的税收筹划更有效果。此外,还可利用税收优惠期等进行有效地税收控制。

三、结语

税收筹划是在合法前期下通过财务管理、薪酬管理等方式结合国家政策、财务计算技巧等进行的有效的节税行为。一方面税收筹划节约了律师事务所的税收支出,有利于律师事务所的壮大和发展。另一方面税收筹划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赢得了更多的利益,变相提高了律师的待遇,促进了律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我国的税收政策还处在不断调整、变化的状态。及时地掌握国家税收政策,解决好律师事务所的税收筹划问题,使律师事务所的节税行动得以实现,为律师事务所的运营赢得更大的合法利润。

参考文献

[1]蔡昌.税收筹划的操作空间与实战方法[J].财会学习,2012(06):46-51.

[2]刘海军,齐金勃.论基于税务筹划的律师事务所管理制度[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03):460-462.

纳税筹划技巧篇5

[论文摘要]纳税筹划是以企业合理纳税为前提,统筹规划企业纳税行为,纳税筹划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措施之一, 经济 主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 市场 竞争中获胜,在经济 社会 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采取各种合法措施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纳税筹划是在熟知相关 税收 法规的基础上,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及相关 法律 、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 投资 活动、经营活动的科学安排,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同时纳税筹划要树立守法意识和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

1 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及面临的纳税筹划问题

1.1 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

(1)纳税筹划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措施之一。市场经济是激烈竞争的经济,经济主体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在经济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然采取各种合法措施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纳税筹划就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有力措施之一。随着我国税制的不断完善,纳税支出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如何优化纳税支出的纳税筹划已成为现代企业 财务 管理 的重要内容之一。

(2)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提起纳税筹划,不少人认为纳税筹划就是牺牲国家利益谋取企业私利,这是一种错误观点。纳税筹划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依法纳税是每个企业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本企业的负担便打起了少缴税的主意,但往往是事与愿违;有些企业又在不知不觉地多缴税。这就使纳税筹划逐渐独立出来,并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活动。

纳税筹划是通过非违法的避税行为和合法的节税方案以及税负转嫁的方法达到尽可能减少纳税行为,从而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也就是说,纳税筹划是纳税人在熟知相关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的科学安排,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达到规避或减轻税负、最大化企业利益的行为。

企业利益最大化了,同时也就给国家带来了应有的利益,两者并不矛盾,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企业的利益,国家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同样,企业不保证国家的利益也就没有了长久生存、发展的空间。

(3)纳税筹划要树立守法意识和维护自身权利意识。纳税筹划是企业合理、合法地对企业的纳税行为进行统筹规划,以减少税费支付,在不违反国家税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技巧最大化企业利益,与偷税、骗税、抗税和欠税有着本质的区别。

使企业树立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我国《税收征管法》制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此可见,企业的规划在合法的情况下,是受 国家法 律、法规保护的正当权益。也就是说,无论从企业的角度讲还是从国家、政府即征税方的角度讲进行纳税筹划都有其必要性。税法对不同地区的收受差异,使企业在减轻自身负担的同时自动调节地区间的经济结构,充分体现了国家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

1.2 目前纳税筹划应关注的问题

纳税筹划是在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利益及企业的发展。在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时,目前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的纳税筹划问题。

(1)企业改革面临的纳税筹划问题。企业随着改制的发展,将成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原来企业内部单位的有偿结算收入将按政策缴纳各项税费,这无形中就会增加企业的纳税额。

(2)技术改造纳税筹划。根据 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文件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企业可以选择有利于自身的技术改造方式和设备购置的顺序来进行纳税筹划。

(3)筹资方式的筹划。从 财务管理 的角度上讲,企业的筹资方式从性质上划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筹资方式的不同会形成纳税上的差异,我们要在不破坏资本结构的前提下,选择适应于企业自身的筹资方式。

2 纳税筹划方案

2.1 增值税中 运输 收入缴纳税款的筹划

由于承担着运送供暖用煤等运输业务,核算中存在着是否单独经营的情况,如果将其纳入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会为企业带来了一个筹划空间。

如公司各单位年提供的外部运输收入按3500万元计算,购买汽车配件及发生的燃料费3100万元。

(1)按非增值税应税项目计算缴纳营业税应发生税费情况:

营业税3500×3%=105万元

城建税105×7%=7.35万元

教育 费附加105×4%=4.2万元

支付税费合计 116.55万元

(2)按增值税兼营行为处理发生税费情况:

增值税销项税额3500×17%=595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3100×17%=527万元

城建税(595-527)×7%=4.76万元

教育费附加(595-527)×4%=2.72万元

支付税费合计 75.48万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按兼营行为处理,企业少支付税费41.07万元,并且可以多抵扣税款527万元。

2.2 所得税的纳税筹划空间

企业在年终预计年应纳税所得10.1万元,年终决定向希望工程捐款0.1万元。如不捐赠,企业所得税率33%,税后利润6.77万元;如果捐赠,企业所得税率27%,税后利润7.3万元;企业通过分析计算,这项捐赠给企业带来0.5万元的利润。这里年终预计所得额就是经营中不确定的风险,企业在筹划的同时要考虑化解各种风险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的利益。

2.3 利用 银行 贷款的纳税筹划空间

企业拟购买10000万元的设备,以增加赢利,对 投资 企业内部有两种不同意见,是利用10年积累的资金购买设备还是向银行贷款。 财务 部门提供了两种方案的纳税对比分析:

(1)用10年积累的10000万元购买设备,投资收益期为10年,每年平均赢利为2000万元。

该厂平均每年纳所得税2000×33%=660万元,10年共纳所得税6600万元。

(2)贷款10000万元购买设备,年平均赢利仍为2000万元,年利息支出150万元,扣除利息后,企业每年赢利1850万元。

这样企业每年纳所得税1850×33%=610.5万元,10年共纳所得税6105万元。

显然,企业以贷款方式进行投资有许多好处,可以提前进行所需要的投资活动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可以减少企业承担的资金风险,减轻税负。

(3)处置报废固定资产的纳税筹划。企业2007年已报废固定资产净残值1500万元,对这些固定资产是整体出售还是拆除后出售进行了分析。拆除后处置预计收入1200万元,拆除费用55万元。

按相关政策,企业不将固定资产拆除,直接销售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问题解答(之一)的通知》(国税函发[1995]288号)文件规定,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其他属于货物的固定资产,暂免缴纳增值税。

3 纳税筹划的建议方案

3.1 技术改造纳税筹划设计方案

(1)技术改造纳税筹划的设计思路。 财政 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税字(1999)290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审核 管理 办法的通知》[国税发(2000)013号]文件规定,凡在我国境内投资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按照规定,企业每一年度投资抵免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当年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未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年度企业比设备购置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延续抵免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

(2)建议方案。①当年“新增税款”大于后购置设备尚未抵免的金额时,则当同一技术改造项目分年度购置设备时,在同一抵免年度内,对以前年度分年度购置的设备应分别计算抵免额,即“先购置设备先抵免,后购置设备后抵免”,不影响抵免额。②当年“新增税款”小后购置设备尚未抵免的金额时,则当计算后购置设备的抵免额时,因为本年度应纳税额已经抵免了先购置设备的抵免额,故“新增税款”就有可能不足抵免后购置设备的应抵免额。这种情况下就要先比较先后购置设备抵免额的大小和可抵免剩余年限,再选择是抵免先购置设备还是后购置设备抵免额。

3.2 筹资方式的筹划设计方案

《税法》规定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期间,向 金融 机构 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实际发生数扣除;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不高于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

从 财务管理 的角度上讲,企业的筹资方式从性质上划分为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两种方式。筹资方式的不同会形成纳税上的差异,按《税法》规定, 债务 利息可从所得税前扣除,而股利支出在所得税后支付。两者的差异导致了负债和权益资本对企业 税收 成本 和企业价值的不同影响。

从纳税筹划的角度看,企业适度采取负债筹资比权益性筹资优越得多,企业负债增加,纳税支出减少,每股收益增大,企业价值增加。因此,在提高生产能力筹集资金上可以采取向银行借款、发行企业债券、企业间相互 融资 等进行筹资。股份制煤炭企业还可以采取尽量减少权益性资本所占的比例等方式进行纳税筹划,但要注意资金结构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企业有效避免定式[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126-127.

纳税筹划技巧篇6

[关键词]纳税筹划 误区研究 综述

“纳税筹划”,也称为“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误区是指人们对于纳税筹划理念、方法、技巧等的错误认识和运用,导致纳税筹划的错误运作。它不同于纳税筹划风险。纳税筹划风险是指在纳税筹划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或原因的存在,使企业发生税收损失而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纳税筹划误区是指纳税筹划在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本身是错误的。而纳税筹划风险是指理念、方法、技巧方面没有错误,而是由于不确定因素或原因,导致筹划失败的可能性。风险可以防范,误区必须纠正。

我国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蕴酿期(1994年以前)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国有企业利润上缴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受到了极大限制。改革开放以后,为了积极应对对外开放给税收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我国财税部门在思想上、理论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税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包括开征国营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内容的税制改革基本设想,并确定配合对外开放政策、税制改革优先解决对外征税问题。这一时期纳税人谋求减轻税负的主要手段是偷税、漏税、欠税。1993年1月1日,我国第一部统一的《税收征管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从此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随着对偷税、漏税、欠税行为打击的加强,避税,尤其是逆向避税逐渐成为减轻税负的一种新型手段。这一时期税收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立和完善税制以及防止税收流失等问题上,避税问题的研究开始成为热点。这一时期关于避税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王铁军,1987),《避税论:合理避税的方法途径及其理论依据》(谷志杰、许木,1990),《避税与逃税方式・实例・对策》(陈松林,1993)等。虽然这些著作的大部分内容是国外研究成果的移植,但这些研究无疑为纳税筹划理念的引进打下了基础。这一时期对纳税筹划的研究很少,如通过CNKI文献检索,以“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为主题词的只有3条,以“节税”为主题词的有4条,而以“避税”为主题词的有113条。因此,这一时期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重点是避税和反避税问题,尤其是在对避税问题性质的界定上,争议较大,多数观点认为避税是合法的,也有人认为避税是非法的,还有人认为避税既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在内涵和外延上未能对避税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其明显表现就是没有将避税与偷税、逃税、节税等相关概念明确区分清楚,也没有体现避税的本质特征。“近年来,在研究加强税收征管的过程中,常有人把逃税、避税、节税相混同,认为避税就是逃税,节税也是避税。应当肯定,逃税、避税、节税之间的界限确有不清之处,但也绝非等同。”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不提倡“避税”,并致力于通过完善税法、堵塞漏洞等反避税措施来加以防范。鉴于此,一些学者把避税分为合理(合法)避税与不合理(不合法)避税,认为符合国家立法意图、符合税收政策法规并达到减轻税收负担目的的行为视为合理(合法)避税,不符合国家税收立法精神、钻税收法律漏洞的行为视为不合理(不合法)避税,并试图用“节税”和“税收筹划”的概念取代合理(合法)的避税。因此,这一时期通过对避税行为的研究,我国试图开拓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纳税筹划,由于纳税筹划的研究处于蕴酿期,纳税筹划的误区尚未形成。

二、第二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形成期(1994-2001年)

这一时期,一方面在分税制改革后,我国的税收程序法和实体法逐步完善,企业的市场经济活动的独立地位得到明确,其对于纳税筹划的市场需求也明显增加;另一方面,税务作为一个行业逐步形成,税务中介在全国各地得以建立,我国出现了第一批注册税务师,但这一阶段由于中介行业和税务机关的业务及行政隶属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因此中介主要是业务,以具体涉税事项为主。唐腾翔、唐向(1994)所著的《税务筹划》是国内第一本提出税收筹划的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书中指出税收筹划是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地取得“节税”的税收收益。“该定义在我国税收筹划研究领域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但限于当时的经济体制,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的企业和个人少之又少。”与此同时,有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和运用做了法律层面的铺垫。如1993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征收管理法》,1994年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税务试行办法》,这些法律和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税务及其行为在法律地位上的认可,为纳税筹划的研究做了铺垫。

1999年11月,由浙江财经学院承办的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财政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第二次研讨会在舟山顺利召开。与会代表认为,《税收筹划》作为财政专业的教材是一个新的尝试,但要写得多、写得好,难度很大,其作为主干课尚不够成熟,宜先作为选修课,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定为必修课。与会代表认为,从纳税人角度研究税收筹划问题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也是培养21世纪财经人才的需要。这无疑成为纳税筹划研究的号角,税收筹划开始成为热点。

2000年《中国税务报》率先开办了“筹划周刊”,公开讨论纳税筹划问题,这是一次社会观念与思维的质的飞跃。

2001年1月,由全国各地近百家税务师事务所联办的全国首家纳税筹划方面的专业网站一“中国税收筹划网()”在大连正式开通。

关于纳税筹划的文章、专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虽然书籍出版了不少,但原理性的介绍居多,理论和技巧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成果,没有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税法体系形成一套成型的理论,可行性较差。

通过CNKI文献检索,这一时期以“税收筹划”、“税务筹划”、“纳税筹划”为主题词的有729条,以“节税”为主题词的有195条,以“避税”为主题词的有900条。但绝大部分文章都以概念辨析、性质界定、成因分析为主。

由于这一阶段纳税筹划在我国公开研究刚刚起步,很多人对纳税筹划尚未形成系统认识,一些书籍报刊及相关文章各抒己见。这一时期关于纳税筹划误区的专门研究较少,有关纳税筹划误区的论述主要在于帮助人们走出五个误区:一是纳税筹划会不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二是纳税筹划与偷税、避税是否相同;三是纳税人能不能进行纳税筹划;四是纳税筹划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无关系;五是税务人在纳税筹划中

的作用。

三、第三阶段:我国税收筹划的发展期(2001―2007年)

这个阶段的起始标志是2001年5月1日新的征管法的颁布和实施。这一阶段,随着全国税务机关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及税务中介改制的全面完成,纳税筹划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全面展开,这一阶段的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

1、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纳税筹划基础理论框架。学者们在纳税筹划的界定、法律分析、原则和基本原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在总体方面达成共识。

2、研究视野开阔,纳税筹划个案丰富。纳税筹划既围绕税种类别展开了研究,比如个人所得税筹划、公司所得税筹划、消费税筹划、增值税筹划、财产税筹划等等,也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的不同方式展开了研究,比如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公司融资管理的纳税筹划、企业功能管理的纳税筹划、证券投资的纳税筹划、财产信托的纳税筹划等等,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别的研究方式。同时还从契约理论、博弈理论、比较利益学说和系统论等角度剖析纳税筹划的理论渊源,对纳税筹划的必要性、可行性、约束性和过程从理论上进行揭示。此外,这一阶段还对纳税筹划的风险及防范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3、纳税交流平台多样化。首先,报刊平台。《中国税务报》、《税务研究》和《涉外税务》等主要税收理论报纸、刊物都分别开辟了“税收筹划”专栏。其次,网络平台。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进行纳税筹划理论研讨和案例交流的网站,如中国税收筹划网等。再次,电视、广播平台。电视、广播开办了专门的纳税筹划论坛。最后,直接交流平台。各种纳税筹划讲座和研修班如火如荼在全国各地展开。

4、各高等院校相继开出了纳税筹划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和相邻专业纷纷开设了税务筹划课程,税收筹划逐步进入普及阶段。

5、研究成果丰硕。从北京大学图书馆检索的涉及纳税筹划方面的专著及编著达170余种,从CNKI文献检索的论文达13000余篇。与此同时我国也开始了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

(1)杨智敏等编著的《纳税大思维――走出纳税筹划的误区》(2002),是第一本有关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著作,该书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纳税筹划的误区问题。“尽管纳税筹划已渐渐地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但很多人仍然对于纳税筹划没有很明确的认识,往往将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避税,甚至偷税等同起来,而且,现在许多纳税人所做的筹划方案很不规范,其中一部分实际是偷漏税。这些都说明我们纳税筹划已经走入误区”。正如书名一样,该书只是从思维的角度对当时纳税筹划在概念、可能性及意义、目的等方面的误区进行了有限的探讨,其精选的案例涉及企业设立、合并、分立、筹资、投资、购货、销货、经营管理、进出口、跨国经营、转让定价、房地产、电子商务、逆向避税、反避税等方面,但还是落入了大多数人研究的窠臼,并没有分析其AA_的现实约束条件,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仍然有误区。

(2)阮双峰在《论税收筹划的误区及其正确运用》(2002)一文中从纳税筹划的理念方面分析了其当时存在的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把税收筹划同偷税、避税混为一谈,指出偷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是否合法,避税与税收筹划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悖于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和政策意图。第二个误区是税收筹划会减少国家税收,损害国家利益,指出虽然从短期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会减少纳税,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企业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更好地适应国家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推动企业经营秩序与经营机制的完善,从而增强企业长期赢利能力,因而增加实际纳税水平,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

(3)张文贤、文桂江在《关于税收筹划误区的实证分析》(2002)一文中用实证的方法揭示了这一阶段纳税筹划的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用银行贷款投资比用自有资金合算。其分析结论是:使用银行贷款虽然少交了企业所得税,但由此并未增加企业的收益――净利润,相反它却减少了企业的净收益,因此这种税收筹划思想对国家无利,对企业同样无利。第二个误区是用后进先出法可以减轻企业税负。其分析的结论是:采用后进先出法与其他方法发出材料时,在全部材料从购进到全部消耗的一个考查期之内,其所得税负是完全相同的,即后进先出法并没有减轻企业税负,也没有减少企业的所得税总额,除货币的时间价值外,它仅仅是将纳税的时间向后推迟而已。第三个误区是加速折旧法好于直线折旧法。其分析结论是:直线折旧法与加速折旧法之间,本身并无谁优谁劣之分,用不同的指标考核,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是考核经营者的业绩,则直线折旧法要好于加速折旧法;如果是考核股东财富的大小,则加速折旧法比直线折旧法要好。这种实证研究在当时凤毛麟角。

(4)姒建英在《当前纳税筹划中存在的误区及辨析》(2003)一文中分析了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目标上的误区,强调对纳税筹划积极作用的曲解,不利于纳税筹划的发展和完善。

(5)顾跃南在《税收筹划误区辨析》(2004)一文中从纳税筹划个案设计的技法、筹划目标、判别标准三个方面分析了纳税筹划的误区。他认为某些个案的筹划技法涉嫌“教唆”,多数个案的筹划目标不全面,大量个案的判别标准欠准确;某些税收筹划人士的税收筹划认知和职业道德水准亟需提高,并吁请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关注、研究和解决税收筹划中已经出现和将会出现的各类问题,以促进我国税收筹划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

(6)刘慧翮在《对纳税筹划认识误区的探析》(2005)一文中对此前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加工和总结,文章从纳税筹划与税务筹划、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与少纳税、纳税筹划与避税、纳税筹划与偷逃税、纳税筹划与税收方案、纳税筹划与税负的高低等八个方面探析了对纳税筹划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7)李龙梅在《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分析》(2006)一文中利用实证的方法,指出了在实务中,企业常常陷入纳税筹划的误区:一是对法律一知半解,税务筹划不完全合法;二是注重暂时小利,忽视企业整体效益;三是考虑不周全,损人且不利己;四是看重理论数字,脱离具体情况。

(8)苏强在《论企业税务筹划误区及风险防范》(2006)一文中指出目前企业税务筹划存在许多误区,诸如混淆税务筹划与偷税、避税和节税,只从税种人手强调减轻税负,忽视企业整体利益,片面夸大税务筹划作用等。同时在税务筹划实践中也面临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苏强认为只有明晰税务筹划的概念,遵循操作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税务筹划风险,才能实现税务筹划目标。

(9)宋效中、高淑芳在《企业纳税筹划误区探析》(2007)一文中认为纳税筹划在我国仍属于新生事物,虽然近年来,纳税人、税务筹划专家以及税收理论界等专家学者们对纳税筹划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但仍有许多人在纳税筹划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税务筹划,二是将纳税筹划

与避税混为一谈,三是将纳税筹划等同于偷逃税,四是税负最轻的方案是纳税筹划的最佳方案,五是认为纳税筹划不需要成本,六是认为纳税筹划的方法具有通用性,七是片面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八是认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处于对立地位,九是仅从税种上进行纳税筹划。

这一时期对纳税筹划误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试图厘清纳税筹划在认识、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的误区,也有少量的实证分析和个案分析,但不系统、不深入。

四、第四阶段:我国纳税筹划的反思期(2008年至今)

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颁布以后,税收筹划进入了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的颁布使我国在所得税的实体法上与国际更加接轨,传统的纳税筹划手段迫切需要调整,另一方面,2009年我国颁布了《特别纳税调整实施办法(试行)》,以理论界学者、企业税务顾问和中介为代表的纳税筹划从业人员开始了理性的回归。

侯丽平在《纳税筹划误区及其指正》(2008)一文中总结了前一阶段纳税筹划误区研究的成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分析了纳税筹划产生的误区,即纳税筹划主体误区、目标误区、概念误区、内容误区、作用误区、方法误区、认定误区和风险误区,并对以上误区进行了――指正。

马建、李伟毅在《企业纳税筹划的三个认识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夸大纳税筹划的作用”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农海沫在《企业纳税筹划的误区》(2008)一文中将“随意采用税负转嫁的筹划方案,片面认为转让定价是行之有效的筹划方法和企业的自主行为”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刘雄飞在《纳税筹划的误区分析》(2009)一文中将“顾此失彼或只注重重点税种”列入纳税筹划的误区。

庄粉荣出版了《税收筹划大败局》(2010)专著,该书可以说是其已出版的《纳税筹划实战精选百例》一书的姊妹篇,以税务稽查案例作为切入点,分析了有关企业纳税筹划失败的原因,对相关案例的实务操作提出了筹划建议,从实证的层面证明了由于纳税筹划存在的种种误区所导致的后果。

五、分析结论

近年来理论界开始系统地分析纳税筹划的误区,但研究成果偏少,与数量众多的税收筹划理论和技巧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对比,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少,研究成果缺乏说服力。“就理论研究领域看,由于税收筹划在我国出现的历史不长,尽管目前有关税收筹划的研究已不少见,但整体上系统地对税收筹划的理论和务实的探讨还不多,现有的理论体系不够完整,实践操作性不高,企业未能真正将税收筹划与实际经营战略结合。同时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避税的嫌疑,容易造成纳税检查风险”。

正如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一样,纳税筹划同样也需要不断走出误区,纠正错误,不断完善。

纳税筹划技巧篇7

关键词:物流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技巧;风险;意义

一、纳税筹划的概念

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在税收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投资银行业务的认真规划,实现税收的经济行为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小化。W.B.Maggs博士是南加利福尼亚的大学与下面的文字解释税收筹划:对本国人民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合法的安排,与最低的纳税活动。

中国学者认为,包括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的一切:税法规定,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灵活运用,与税法和税收的国际惯例,遵守,非法和合法的项目,以减少企业的税收负担,有利于对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管理,从形成、投资、融资等活动与合理的事先规划行为进行。蔡昌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人包括企业、个人等所有纳税人在上方的范围内的法律法规,通过对纳税人拥有、融资、投资的合法权利的美德,对现有的规划、经营、管理活动,从而达到合理避税、少交税,税收递延支付――系列活动策划。王树峰认为,税收筹划是指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税收法律制度的支持和认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策划,和最终结果可以税收筹划活动最低税和递延。

吉金彪认为,税收筹划:纳税行为发生在正常范围内,合理的税收法律允许进行各种经营活动的合法和合理的计划,主要投资税和其他税收相关的事件,从而达到减少税收递延所得税,一系列的策划活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说:税收筹划在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纳税行为,税法等相关法律的条件下,对纳税人之前,法人或自然人的经营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的安排,并实现一系列的策划活动[少缴税或延期税]。

二、纳税筹划的技巧

1.转化技术的形式,模式转换技术主要是以业务转换的形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业务形式,随着业务形式的转变,涉及到企业的收入和税收负担的转化,因此不同。

2.口袋转移技术,业务转型的口袋里,从一个会计主体业务为主要业务的另一个会计,最常见的是关联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差异,通过转让定价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实现收入和费用和成本的改造,以达到不同的纳税主体转让、监管、避税的目的。

3.转型时期是会计业务的转换过程中的转换能力,这是企业会计期间为其他企业会计期的一部分,因此,会计业务转让收入,期间费用,费用,税金和其他相应的会计期间,从而达到控制税税目的。

三、物流企业营改增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增值税基本规范是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令第583号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暂行条例》,我国现行的营业税税法的基本规范是2008年11月1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2008年12月15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我国一直实行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的体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体质逐步的完善,原有的纳税体质已经不能同步满足企业的经营活动,于是在2012年1月1日,试点的交通运输业已经开始纳入增值税的范围,并在2013年将其范围扩大至全国。

四、营改增前后对物流企业的影响

物流企业从广义上来说属于交通运输业,营改增之前物流企业需根据其营业额按照相应的比例缴纳营业税;在进行营改增之后企业无需再缴纳营业税,而是根据其营业额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是价外税,实行营改增之后,抵扣额是根据企业所取得交通运输业的增值税发票按照一定的税率进行抵扣。两种运输税:第一个是提供运输服务,包括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税率为11%;其次为物流辅助服务,包括航空服务、港口服务、货运站服务、救助服务、运输服务、报关服务,仓储服务、处理服务和送货服务,税率为6%。

1.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影响

实行营改增小规模纳税人需缴纳营业税为A=收入*3%;营改增后期营业额为含税的收入,需缴纳的增值税为B=收入/(1+3%)×3%,因为,所以实行营改增之后,小规模纳税人的相对营改增之前降低了,也即减轻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

2.对一般纳税人的影响

实行营改增之前:如果提供的使交通运输业服务,一般纳税人需缴纳营业税为C=收入*3%;营改增之后需缴纳增值税为D=*11%,,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营改增后严重增加了企业的税负。当企业提供的是物流辅助服务的话,营改增之前需缴纳的营业额为E=收入*3%;营改增之后应缴纳的税费为F=*6%,,同样营改增也增加了企业的税负。

经上述分析可知,物流企业实行营改增之后,企业所负担的税费与以前相比有稍微的下降;而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无论是企业从事的是交通运输业还是物流辅助服务,都严重增加了企业的税负水平,因此进行纳税筹划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五、纳税筹划的现实意义

1.纳税筹划,可以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

首先,深入研究企业纳税筹划的问题,是对现有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一种补充和完善。企业通过纳税筹划,使企业的资源能够合理配置,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避免企业税后过重增强企业的预测、决策能力,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纳税筹划的目的就是谋划企业资金的过程,它是以财务会计核算为条件的,健全的财务会计人员规范,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资料,是财务人员进行纳税筹划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纳税意识。

2.纳税筹划可以减少避免企业出现违法行为的发生

在企业税收筹划的制定中,企业需要对自己所有的营业税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提出不同的企业税收筹划,进而进行比较分析,从中选择出最有利的纳税筹划方案,从而达到减轻企业的税负和提高企业的利润等目的,减少避免企业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3.促进国家税收法规的不断完善

纳税筹划是企业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研究后,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运用纳税手段和措施,使得企业减少纳税成本。纳税筹划是连接企业与政府的中间桥梁,是企业对政府税收政策的反馈,同时也是对税法完整性以及合理性的检验;对政府征收管理能力、政府政策的有效性的检验。国家可以对企业利用税法进行纳税筹划的反作用来完善税收政策,从而促进国家税收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越完善、科学、合理,对企业和国家就越有利。

4.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逐步的改革和不断的完善,使得企业的总成本在不断地增加,从而减少企业的利润空间。因此,进行纳税筹划不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云风.税务筹划实务:纳税人节税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黄桦,蔡昌.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树峰.税收筹划[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5]计金标.税收筹划(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纳税筹划技巧篇8

关键词:增值税;税收筹划;企业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023-02

增值税税收筹划,是指在全面理解和把握增值税税法中各项条款的基础上,结合纳税主体的具体条件,借助税法提供的优惠条款及其他税收筹划空间,筹划不同增值税纳税方案,并在多种可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以达到减轻税负乃至整体税收利润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活动。企业进行增值税的税收筹划总是在一定法律环境下,以一定企业经营活动为背景制定的,有着明显的时效性及针对性。

一、目前中国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增值税税收筹划认识的观念不强

很多企业对于增值税的认识有一定误区,他们觉得增值税是一种价外税,企业仅是代收代缴客户的增值税。大家对于增值税的筹划理论、规律及筹划方法也往往缺乏重视,缺少一个科学、理论的指导,企业的增值税筹划易走上歧路,致使纳税人错用方法,滑向“偷税”与“漏税”的深渊。税收应在阳光下筹划,增值税筹划亦是如此。在大多数企业观点中,少缴增值税即能减少的企业税负,但这是错误的,依据现行税收法规,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是根据增值税应纳税额附征的,应纳增值税额的降低,一定会引起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税额的降低。不过这两项税额的降低,定然增加的企业的利润总额,致使企业所得税增加。并在许多情形下,增值税额的降低会带动企业所得税的增加。可知增值税的税收筹划,其结果往往不能直接体现在企业税负的结果。我们应加强对增值税税收筹划的了解。

(二)对税收筹划方法的选择不够重视

税收筹划方法选择的失误往往来源于对增值税筹划认识的偏差。对增值税进行筹划其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获得企业“节税收益”。但是很多企业目前对增值税的筹划方法还是仅仅停留在如何少交增值税,却没有综合整个生产经营活动来考虑。能否使用增值税发票会限制税收筹划方案的实施,原因是企业能否开据增值税专用发票会直接影响其产品的销售,导致企业需考虑是否使用该方案。可见,税收筹划方案的正确选择相当重要。企业运用税收筹划能否促进其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税后利润增长;能否符合企业经营发展目标的要求;能否降低运营成本;能否被税务机关认可等,都是评价增值税筹划方法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但一些企业在进行选择纳税筹划方法时,仅从方案能否降低企业总体税负的角度出发,致使其方案看似是有效且合理的,但在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总体战略上是不可取的。目前,企业的税收筹划在很多情况下容易忽视其他的非税收益,同时也忽略了对税收筹划方法选择的详细评估。企业造成筹划方法选择上的失误,导致其税收筹划方法无法达到筹划的预期目的,往往是由于选择了这类不全面的税收筹划方法。

(三)税收筹划可操作性差

中国增值税税收法规具有政策变化快,地方性政策多,税务人员裁量权大的特点。导致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有较大风险。在纳税人遇到需解决的税务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找专业税收筹划人员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税收筹划,而是找关系、托人情,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由此造成了税收筹划环境的不理想和不可操作性,这严重制约税收筹划发展。目前很多企业的税收筹划案例,实际上是缺乏可操作性的。许多案例都是为筹划而筹划,它并没考虑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需要,也能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目标,更严重的是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在企业税收实践中,忽略税收政策,不遵从财务核算规范,过分的追求税收筹划的结果,使得税收筹划方案严重脱离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这脱离了企业税收筹划目的。此外,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规律、理论和方法缺少重视,致使企业对自己的经营活动利益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也是中国税收筹划发展的关键的制约因素。

(四)与税务机关观念不一致

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企业能否合理的降低税收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一种指导性、科学性、预见性很强的管理活动。企业认为正确的税收筹划就是合理的少纳税,但税务机关所强调的是它的权力,征纳两者几乎是对立关系。他们两者的权利和义务总会观点上出现矛盾,目前因为中国的税收制度并非很完善,使有些企业做出的税收筹划的合法性很难去界定,税务人员认为税收筹划是纳税意识不强的表现,在征管实务过程中,不少的税务人员认为纳税人申请税收筹划,就是要偷税逃税,影响国家税收征收管理。所以,纳税人与税务机协调和沟通是十分重要的。

二、中国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观念

税收筹划给纳税人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减轻了税负,对征税者——国家来说,将会带来远期的利益。从微观上讲,税收筹划减轻纳税人税负,提高纳税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纳税人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从宏观上讲,税收筹划有助于引导纳税人改进生产经营方向,推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而生产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国家长期财政收人的基本保证。税收筹划的推行,也突出了税法的严肃性、权威性、有利于增强税收征管,使纳税人和征税者保持良好的征纳关系,体现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同时,税收筹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决策贯穿于企业的生产工作、经营、投资、营销、管理等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规范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筹资方案带来的税负存在明显的差异,企业要对不同的税收筹划方案进行抉择;由于各行各业,各产品的税收政策不同影响企业最终获得的收益不同,因此税收筹划人员也要在对各产品的投资方案进行筹划和选择。可以说,企业不管是从经营活动开始筹资、生产、调配,还是最后进行的利润分配,税收筹划都影响着每个步骤。因此,要完善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活动,还必须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行为,加强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协调,加强成本核算。

(二)正确选择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法

税收筹划是一项政策强、对财务管理技术要求极高的工作,筹划方法选择恰当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否则,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筹划人员不仅需要了解税收、会计、审计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专业知识,更需要掌握熟练的会计处理技巧和拥有丰富的税收经验。企业不仅要加强自己财务团队的业务能力外,还需要聘请专业的咨询机构,邀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人员。根据企业的纳税能力、财务核算水平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都与企业进行的税收筹划有着密切联系。纳税人应加强同税务中介的沟通与联系,实现信息共享,将在税务中介机构所获取的税收各方面的信息,加以仔细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改善税收筹划方法,选择正确的税收筹划方案,从筹划起始阶段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来避免筹划不当所造成严重的损失。再者,加强同税务中介的沟通与联系可以加强纳税人、税务中介人员的风险意识、税法知识、税收政策的理解分析能力及税收筹划实施能力。

(三)实现增值税税收筹划的高效性

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时要遵从有效性原则从而实现税收筹划的高效性。有效性原则表现在:第一,针对性。在运行具体筹划时,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生产经营情况,依据他们各自的地区、行业、部门、规模采取所不同的税收政策,制订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第二,时限性。由于有的优惠政策会受到具体时间的限制,纳税人要选择合理的时间,依据自己的经营情况进行正确的税收筹划,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税收筹划实现其的高效性。第三,灵活性。由于税收政策、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等许多外在因素的不断改变,我们不能确定任何一种税收筹划方案能“从一而终”。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法是会在不同时间、不同的法律环境,依据自身的企业经营活动背景来制定的,它会因为外在因素的改变,所以企业要灵活根据不断变化的因素制定相应合理的税收筹划方案。

(四)协调好与主管税务机关的关系

税法基本原则中较为重要的是税收合作信赖原则,它指出本质上征税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合作,并不是相互抗性。笔者认为,建立协作征纳关系主要的方面还是在于税务机关,大多数的纳税人觉得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主要是得到税务机关的理解、肯定和支持。税收合作信赖要求税务机关应充分信任纳税人,税务人员不能觉得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是纳税意识不强的表现。在征管实际过程中,一些税务人员认为纳税人搞税收筹划,是想偷逃税,对国家税收征收管理产生影响,动机不纯。因此,税务主管部门与纳税人的协调和沟通至关重要。为增强征纳双方的沟通信任,面对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税务机关其实行之前对其方案的合法与非法、偷税与节税进行评判,这样让纳税人避免涉税风险。于是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的裁量权,在涉及到一定裁量范围的税收筹划,定征求主管部门关于筹划方案有什么意见,从而确保税收筹划能顺利的实施。同样税收筹划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统一的税收法规,不能将税务人员的口头承诺和个人意见当作筹划依据。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能促使税收征收管理人员做到公平公正、依法治税,与此同时也确保了税法在执法环节能及时准确到位,使税收执法环境得以改善,使纳税人获取合法的税收收益。

参考文献:

[1] 刘巧玲.新制度下企业增值税税收筹划方法的探讨[J].会计师,2010,(7).

[2] 史芳丽.增值税纳税筹划技巧探讨[J].财经界:学术,2010,(2).

上一篇:税务筹划方案范文 下一篇:税收筹划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