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9-17 16:39:45

铁道工程论文

铁道工程论文篇1

由于软土地区的土层中,所含的砂质、粉层等均含有自然的承压水,而地铁隧道施工时必然会进行地下挖掘隧道并对含承压水的土层进行挠动,为了减少地基及挖掘后周围环境稳定性的破坏,勘察时必须要做好含水层的检测工作。并通过承压水的突涌计算测评施工中土层的稳定性,也是为采用冻结法施工做好前提保证。计算需要了解地下土层的温度、含水量、含盐量、饱和度、地下水流速度及地表热物理指标等预算数据。而关于计算与土层的稳定性都与水文地质工作密切相关,在正常自然状态下,地下含水质的土层、砂质等均处于一个相对径流缓慢、稳定和处于停滞的态势,而一旦对其进行挠动、破坏,其原有的平衡状态则会被破坏,从而造成地下地上地表水体的直接接触,同时在施工中还要采用人为冻结法进行施工,因而形成一种水质需控制的局面。因此在采取冻结法时,需根据每段施工的实际进度进行就地取材计算,而采取的数据一定是该段含水质的土层。

2做好软土地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评估

工作地铁隧道施工是在黑暗的地下进行,工程施工时会动用大量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对地下土层进行挖洞与土体运输,从而破坏了土层原有的生态平衡及周边环境。自然生态下,地下土层、砂质、粉层等含有的水质均处于稳定、舒缓、平衡的相对供给、流走的运动态势。而当大兴土木建筑时,影响了原有的平衡状态,造成含有水质的土层、砂质或粉层由于外界干扰导致水汽蒸发而快速形成干质状,从而对周边事物造成影响。所以,在隧道施工时采用冻结法将隧道周围环境进行人工制冷冻结避免发生事故,同时还要加强对周边因地质变动引起的灾害问题进行评估。包括对周围地下的建筑结构、管道铺设、缆线走向及其相关设置位置等,进行了解并估测施工后因地质破坏而造成的相关影响;同时对隧道施工中含有水质的土层、砂质、粉层及地下水等情况进行测评,估测并预计出一旦采取冻结法施工失败后引起的灾害程度及涉及范围等。

3合理安排软土地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的勘察工作

有时候工作人员在地铁隧道联络通道图纸的初期设计中,已经将联络通道的设计加进去,当综合测评并确定联络通道的设定以后,工作人员在勘察主体隧道后会对联络通道进行单独勘探。对于软土地区的勘探,初次勘察时可设置一个勘探口,若出现流沙或粉尘土层灌注时,在下次详勘时应设置两个以上的勘探口,通过密切的观察土层及质地,设置具有抵住岩土、砂层土质的措施。而在设置勘探口时,设置的方式可采取两侧联络点各一个钻探孔,中间设置一个静探口的方法,钻探孔的勘察需要地上地下同时取土进行研究,目的是为了在采用冻结法加固施工时设定加固程度。

4结束语

软土地区地铁隧道施工中联络通道的建设安全,是近年来随着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提高重视的一项工程。而在联络通道设计、施工前较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勘察工作,勘察是工程设计、施工与正常使用的前提条件。它可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并具有危险因素的提前预知性。在软土地区施工中,冻结法是施工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建筑方法。它通过人工制冷,将周围被挖掘后的含水质的土层进行冻结,确保施工者与机械在隧道内安全施工的一种方法,而且冻结法对含有砂质、粉层的土层及黏土具有固定性,为施工安全加上了一层保险。通过文章的探讨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引起软土地区发生联络通道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土层分层问题、土质问题、水文地质问题等。因此在工程勘探工作中,这几个方面是勘探的重点,所以勘探人员需加强对土层分层的细致测评与试验;做好水文地质的预测与分析;做好施工周围环境地质的勘察与灾害评估;同时加强勘探工作的合理分配。通过勘察工作的细致性和全面性,来提高软土地区地铁隧道联络通道施工的牢固性与安全性。

铁道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 铁道工程;技术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16-02

铁道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违规现象是十分严重的,是目前铁道工程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通常来讲,在铁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大部分铁道工程发生事故的原因都是由于没有按相关规定施工所造成的,为铁道工程施工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加上铁道工程施工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在对具体项目施工时专业技术水平较低,非常容易出现铁道工程施工的违规现象,造成铁道工程存在质量隐患。

1铁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

1.1铁道施工中测量存在误差

铁道施工中当测量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存在一定误差时,其会造成铁路工程施工陷入一定的困境。对于铁道工程来说,施工中对铁道工程的测量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环节,也是铁道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铁道施工测量出现一定误差时,其不仅会增加工程成本,还会对整体工程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之所以会出先铁道工程的测量误差,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因为测量设备本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或缺陷,导致铁道工程施工测量误差,另一方面是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所致,无法满足铁道工程测量的需求。

1.2缺乏可行实用的应急预案

铁道施工中应急预案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是在铁道施工中,铁道工程施工却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严重影响着铁路工程的整体施工。在施工管理中,各管理部门对铁路施工的行车方法、作业流程、机械组织、施工方法和影响范围等程序的检查管理做的十分细致、认真,在管理上的经验也很丰富,对于常见的突发状况可以处理的很好,但是对于铁道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就显得比较固化、缺乏操作性,如果出现特殊状况,没有可行的应预案,只能看着事故发生,造成严重的后果。

1.3临时调整的工程计划较多

铁道工程施工计划,是工程施工的依据。目前,经常出现施工计划的调整,阻碍了铁道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传递信息的时间的快慢会直接影响施工人员对工程做出调整的准确性,从铁道工程施工的实际状况来看,目前的铁道施工仍然受到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不健全的信息传递系统,当工程计划发生变更或需要调整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完整的传递施工部门,就是因为这一特别重要的环节,在时间上发生了延迟,导致铁道工程的施工存在很大的质量问题。

1.4铁道施工组织内部涣散

铁道工程施工最重要的就是集体团结的凝聚力,而目前的铁道工程施工中恰恰就是缺乏这种团结的凝聚力,这是铁道工程施工存在的重点问题。由于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工序繁多的复杂工程,其中的任何一个管理部门或施工中某一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工程整体造成严重的影响。换言之,在铁道工程施工中,涉及到多个部门,而每一个部门对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也完全不同,因为铁道工程施工组织内部涣散,没有详细的划分清每个部门所管辖的范围,导致在施工中每个部门并没各司其责,加上某些部门管理上的缺陷,对工程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 铁道施工中的技术措施

1)在确定施工图纸后,首先技术人员应全面的了解图纸,如发现设计难点不理解的地方,及时与设计师沟通,掌握设计图纸的全部要点。设计图纸中的通用图、标准图和定形图等必须是按照规定图形进行配置。对施工中所需材料的选择、建筑施工数量和设计图规划等,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不但如此,施工规范和设计图是否有出处的地方,应急方案的设定、修改设计图纸等在施工之前都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2)铁道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测量技术人员的水平。对于测量人员有严格的要求,要有端正的工作态度、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使工程达到预计的工作目标等等。对施工中的线路中线、工程数量和水准路线与参考资料做出对比,认真做好复核工作,一旦发现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并第一时间上报到上级部门。铁道施工过程中的基桩是十分重要的,基桩是控制线路标高和走向的,其最大的缺点就是容易受到外界冲击的损坏。所以,应按照工程施工的需求,设置护桩,并在施工图纸中标出护桩的所在位置,避免对其造成损坏。不要放松任何细小环节的测量工作,详细标注测量记录,将可能出现的误差降到最小,符合工程对其的要求。

3 铁道工程施工中网络技术的应用

目前的铁路线改造条件是必须在列车不中断形式的状态下进行,加快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应从施工整体来考虑,有条理的安排施工顺序,把握项目量。在制定施工计划时,首先需对工程总体进行规划,在满足工期和工程量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铁道工程的施工,然后根据现场勘察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和完善施工方案,不能仅凭借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施工,施工经验可以参考借鉴,但是不可照搬,如果照搬施工经验其施工计划的和具体施工间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施工难度也会有所增加。使用网络技术完成铁道工程施工已有成功的案例,对于施工中的铁道的每个拨接地段、每个区间和车站都需要编制进度网络图,将全部可能会影响施工的因素编排在图上,然后在众多图中找出重点线路,并以此为依据安排施工。网络图的有效运用使得施工在有序、可控的状态下顺利的开展,进而节省了开支,降低了工程成本。

4 结论

综上所述,铁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施工项目,只有及时的解决了施工中发生的施工问题,才可以在跟本上提高整体施工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铁道工程施工的质量、进度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雷永军.铁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8:161.

[2]孟凡成.安徽省寿西湖农场.论水利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N].安徽经济报,2011-12-14:003.

[3]如则麦麦提,吾吉阿卜拉.着力提升水利施工技术水平,提高水利工程质量[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209.

铁道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地铁隧道 铁路桥 施工变形 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开始大力兴建交通要道以促进我国交通更加通畅,为推动我国各个行业发展而创造条件。交通建设在现代化的今天已经有很大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简单的道路建设,隧道近接或穿越也开始大量的建设。为了保证隧道近接或穿越工程能够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工程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高控制技术,促进工程更好的完成。为此,笔者以某城市中开展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施工变形进行详细分析,探究其优化方案。

一、工程概况

某城市所开展的交通项目建设的二期工程建设时需要穿越铁路桥。铁路桥的地基是孔桩施工方法建立的,其地基与下行线隧道最近的距离不到一米,上行线的地表为市政公路。在进行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慎重进行,不仅要保证施工质量达到标准,还要保证施工不会破坏市政公路或降低市政公路的质量。

二、施工方案说明

整个地铁隧道下穿过铁路桥的施工方案是以保证铁路桥,提高施工质量为前提,合理的展开具体的工程建设。为了保证铁路桥不会因而地铁隧道施工而受损,在进行具体施工前,采用“大棚管+小导管”超前支护来防护铁路桥;对与地铁隧道的最近的铁路桥桩基应用袖阀管隔离注浆加固的方式来防护,促使铁路桥的桩基不会受到工程施工的影响,并且避免桥梁下沉的情况出现。在进行具体的地铁隧道施工时应用“台阶法+临时仰拱”的方式来展开具体的施工,对于每个施工环节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和设计方案来执行。

三、施工技术变形的分析

对于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施工技术变形的情况,主要从计算模型及参数分析和通过参数结果确定技术变形原因这两方面展开的。

(一)计算模型及参数。之所以在工程施工技术变形分析时构建计算模型,主要是通过计算模型能够准确的隧道及铁路桥进行分析,进而来精准的确定工程建设相关的参数,为得出是工程施工技术结果而努力。在进行计算机模型构建时一定要以隧道力学为理论依据,将隧道及铁路桥的相关数据运用弹塑性三维底层与结构共同作用模式来构建计算模型。应用计算模型来计算工程相关的初始岩土参数、支护参数、力学参数、地应力参数等。

(二)计算结果分析。运用计算模型得到的参数结构能够真实的反应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的施工情况。将参数计算结果与规范性文件所提出要求进行对比,确定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中技术变形的几个部分。

1.隧道衬砌结构出现偏差。按照施工要求所规定与上下线隧道的距离处开挖施工,直到达到要求即可。因开挖施工而致使上下线拱顶下沉,尤其是上下线下沉的幅度过大,超出施工要求,促使隧道衬砌结构出现一些偏差。

2.铁路桥受到影响。在进行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施工中,与隧道较近的孔桩地基受施工影响,导致桩体的承载力下降,尤其是上行线附近的桩体承载力下降程度更大。主要原因是,隧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应力不断的加大,进而作用到隧道附近的桩体,使其所要承受的压力加大,相应的承载力降低。

3.市政道路受到影响。结合参数结果,可以确定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施工影响到了上层市政道路,使其出现轻微沉降。

(三)改进措施。针对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工程问题成为安全隐患,降低工程的使用寿命。对于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存在的问题,应当通过以下措施来调整和优化,提高工程质量。并保证铁路桥及市政公路不受到任何的损坏。

1.优化地铁区间隧道施工。铁路隧道施工对铁路桥的影响不容忽视,受地铁区间隧道施工的影响,在桥梁桩基和隧道周围产生的拉破区和塑性区,二者贯通造成地层过渡变形与地层塌陷,进而导致公路路面下沉。解决此问题应当就隧道施工着手,通过优化隧道施工来避免此种情况出现。具体的做法是对铁路桥桩基变形情况及其受力情况进行详细的、准确的监测,确定桩体的应用情况,对变形的桩进行处理,以此来提高桩的承受能力,从而保证铁路桥不会受到影响,阻止公路沉降。

2.增加岩石的承载力。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需要破坏地下岩石的整体性,这会降低岩石的承载力,地表所建公路会因岩石承载力下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沉。为了保证地表公路依旧能够有效的应用。在进行隧道施工过程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结合超前支护管棚参数,合理而有效的应用管棚进行支护,保证洞顶得到有效的支撑,进而提高岩石的承受力,避免岩石因隧道施工使其松动而降低承载力。

3.增加铁路桥桩基的摩擦阻力。在进行隧道施工中导致桩体变形主要是隧道施工所产生的剪切应力不断增大,促使铁路桥桩基的摩擦阻力降低,从而增大了桩基的承载力,超出桩基的承受能力,致使桩基变形。针对此种情况,应当采用高质量的原材料来制成强度较大的水泥浆,应用此水泥浆进行袖管超前隔离注浆,以此来增强桩基的稳固性,增加铁路桥桩基的摩擦阻力,降低桥梁沉降变形的可能性。

交通建设为我国各个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此,在进行交通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施工质量,尽量高质高效的完成交通建设。然而,在进行隧道近接或穿越工程施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影响整个工程施工效果。对此,笔者结合某市地铁隧道下穿铁路桥工程建设展开详细的分析,发现隧道施工不佳会导致铁路桥桩基受到影响、公路表面出现沉降等情况。对此种状况,结合隧道施工的实际情况,详细的分析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从而保证隧道近接或穿越工程在不影响铁路桥或地表公路的情况下高质高效的完成。

参考文献:

[1]朱正锋,陶学梅,谢弘帅.基坑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变形影响及控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01).

[2]裴洪军,孙树林,吴绍明,裴红岩,苑明文.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性研究方法评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01).

铁道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高速铁道;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实践性

一、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高速铁道的建设通过专业能力得到体现,高速铁道建设是以能力为主要发展导向的工业领域,对于高等职业化教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要符合现代化高速铁道的发展要求与建设标准,还必须要遵守相关的职业化岗位定位,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做出适当的专业化课程体系的发展思考,经过大量的社会发展调查研究,与高速铁道的工作人员形成良好的互动,建立好统一的生产线,利用高速铁路的桥梁、路基、隧道、轨道的施工与养护维修工作,不断加强施工人员材料员与安全人员本身工作能力的加强,经过3-5年的理论知识加上实际能力的培养,发挥相应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与优势,做到科学的定位,按照工作岗位业务范围工作领域职业能力的开发流程。

二、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道专业教学课程的不断完善,高速铁道专业化人才培养理念已经完全得到了创新发展,高速铁道专业在进行一系列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遭遇到了障碍。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改革逐渐扩大,主要学习方向侧重于对高速铁道专业性知识的学习,通过理论与实际知识的互相结合,锻炼学生自身的高速铁道工作能力,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当前的教学内容有些也过于枯燥,导致学生学习局限性较大,很多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只能基于课本,不能真实发挥自我的技术优势,因此,高速铁道专业工程技术教学必须要结合理论与实际的双重教学模式,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与动力,这是未来改革的方向。

三、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堂知识培养系统化设计

3.1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设置公共基础课

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要以提高专业人员技术职工的综合素养为主,帮助铁道工作人员建立正确的文化素养培养方式,还必须要设计正确的公共基础课程安排时间表,要根据学生的文化素养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类型的辅导计划与公共课程安排,开设信息化课程,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等模块,还要加强铁道专业技术人员的道德素养培养,加强对行政素养,职业道德规范,身心素养的提升,以及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健康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观念。

3.2基于高速铁路建设的职业行动领域,构建专业学习领域

以市场需求为逻辑起点,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分析为依据,以校企专家合作开发为关键,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专业学习领域,实现工学结合。主要流程为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三个转换。三个阶段:即市场调研是课程开发的起点,解决专业准确定位的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框架,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式、途径和资源问题;课程体系的系统化设计是课程开发的落脚点,解决课程的载体、内容体系、创设学习情境、制订实施方案等问题。三个阶段互为递进,紧密联系。四个环节:即由行业企业专家的“头脑风暴”“、研讨确认”“、决策计划”为课程体系开发提供源泉,由校方组织教师专家“开发分析”,从而确保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三个转换:即实现从实际工作到典型工作、典型工作向学习领域(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向学习情境的三个转换。

四、专业能力培养系统化设计

专业技能培养系统按照“四层次、六递进”进行系统化设计。“四层次”即指课内单项实训、专项技能实训、生产性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课内单项实训指在课堂上理实一体、讲练结合完成的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实训指通过单独组织的集中实训实现某一专项能力培养;生产性综合实训指模拟具体生产任务,提交符合生产要求的实训成果;顶岗实习是以企业员工身份,完成生产岗位的具体任务。“六递进”是指学生技能培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综合、从熟练到精湛,从实训到生产、从校内到校外、从学生到员工的递进。

专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学载体的选择,各门课程的教学载体要有针对性,并且源于实际,高于实际,从简单到复杂、从个体到系统,具有典型性,能将典型工作具体化,学生完成任务的行动过程能反复应用,技术程度逐渐提升,体现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

五、其他职业能力的系统化设计

主要指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在方法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学习、开发自己的智力、设计职业发展道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运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制订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自我控制、管理以及工作评价的能力。在社会能力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经历和构建社会关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奉献和冲突,并负责任地与他人相处的能力和愿望,重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交流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以及群体意识、安全意识、社会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根据以上培养目标,高速铁道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将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学校,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引入课程,遵循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综合要求的内在逻辑,采用教学做合一、实验-实训-实习有机融合,实现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全面提升。

六、结束语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以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育中,学生对所学职业(专业)内容和工作环境先有一个感性认识,以此获得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然后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技术工人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2-66.

[2]郭扬,张晨.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的解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7):30-35.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0-33.

[4]范唯.搞好示范院校建设,引领高职教育发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0).

铁道工程论文篇5

(武汉铁四院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63)

摘 要:目前,铁路工程的咨询工作已逐渐成为项目建设的常规环节。介绍了铁路工程咨询的基本情况和安全线设计、工区岔线出岔方式、轨道衡设置条件等问题。由于安全线设计问题多次出现分歧意见,重点对安全线设计问题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咨询工作的思想观念。并提出了一些常见问题,深入辨析。

关键词 :站场设计;安全线;岔线;工区;轨道衡

中图分类号:U2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42

收稿日期:2015-03-27

在当前的铁路设计咨询工作中,咨询单位以“咨询意见”或“审核意见”的形式和设计单位交换意见,将工作成果纳入工程设计。因此,咨询工作是铁路设计工作的延续,咨询工作以规程、规范和各种现行规定中明确的条文作为基本依据,以原铁道部及现铁路总公司的“批复意见”作为审核依据。

在咨询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文件往来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问题带有一定的争议性,为达成共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必要进行一些梳理。

1 安全线概念的辨析

1.1 较为常见的安全线布置

有以下一些情形:①有第三方向引入车站;②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2014年版《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取消了此项规定);③线路所线路交汇处设置安全线;④岔线、段管线与车站正线、到发线接轨;⑤ 200 km/h客货共线铁路设计规范中有“设有货场的车站必须设牵出线,另一端与正线相邻的到发线上应设置安全线”的规定。

1.2 分歧意见产生的原因

由于关系到“安全”这一概念,因此在咨询意见及设计答复意见多次在这一问题上出现分歧,安全线涉及到两个概念,一个是安全问题,一个是能力问题。以往多次出现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的现象,或在辨析的过程中出现“偷换概念”的现象。

以“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为例,当问及为何需在进站方向为超过6‰下坡道时,在接车线末端设置安全线,对方答之:“为保证接车安全”。当进一步指出:“如果在进站方向为超过6‰时,不设置安全线,从而无法同时接车,列车被信号锁在几个闭塞分区以外,并不可能产生侧面冲撞。”对方答之:“如此,则车站接发车能力受到影响”。问答以“安全”问题开始,而最终以“能力”问题收尾。前后的焦点不是同一个问题。这是在讨论安全线设置问题时多次出现的现象。

再如,当提出:离车站较远的个别道岔,从正线出岔,引出一条疏解线,“由于存在进路交叉,为保证接发车安全,应在接轨处设置安全线。”对方答之:“将个别道岔纳入车站联锁,统一管理即可,可不设置安全线”。提问者继续提出:“由于该组道岔离车站较远,纳入车站联锁会影响列车通过能力”。此时,提问者已经将问题焦点从安全问题转为了能力问题。

1.3 建议

在讨论安全线如何设置时,应当把安全问题和能力问题这两个概念分开,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是否设置安全线的讨论将始终难以得出定论,也才能防止“偷换概念”。安全线设置的意义应重新加以认识,许多时候,设置安全线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提高运输能力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不妨称之为隔开线。将“隔开线”的概念跟“安全”的概念分离开来分析问题,可避免以“为了安全”的名义设置不必要的安全线,方便专业之间、单位之间达成共识。

另外,在各种安全保障措施中,电务设备的可靠性仍然是最重要的;不能撇开信号、联锁、闭塞系统,而单纯从土建工程的角度来谈安全线的作用。

2 工区岔线布置形式

关于综合工区的布置形式,出现过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如图1所示的工区布置不可取,提出的理由是,维修列车需经正线牵出,之后,倒回到发线办理有关手续,才能发车,出现了“之”字型折角走行,影响了维修作业的时效性。因此,应修改如图2所示的布置形式:工区岔线与到发线直接连通。使得维修列车的出动更为主动,而且布置形式与现行规范上的布置形式一致。

笔者认为,在各项设计条件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固然以图2为宜,但根据地形、地貌或其他实际情况,采用图1所示的布置并非绝不可行。暂且不论维修列车是否需要运行至到发线办理手续,从时间耗费的角度切入分析,采用图1所示的布置形式时,尽管维修列车需增加“之”字走行的长度,但可以推算,这部分折角走行时间甚少,如维修列车走行速度取30km/h计算时,列车折角走行1.5km只需0.05h,即3分钟,而维修天窗可达240分钟以上(见2011年原铁道部的《高速铁路运行检修暂行规定》)。因此维修列车折角走行对维修工作的时效性影响不大。影响维修时效的主要因素仍是管理因素,即维修人员能否即时完成维修列车发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铁路局有关文件(如沈阳局工高发[2012]3号)规定,“使用轨道车运输时,所有上道人员应提前30分钟上车。”作业人员是否能在30钟内出动、上车并准备就绪,才是天窗时效性控制的一个关键因素。

3 轨道衡设置条件问题

原铁道部颁发的有关文件规定:轨道衡应设在平直线路地段的中部,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应不小于25m,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外的直线段不小于50m,在此区段内无道岔,否则影响称量精度。

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三种观点,第一,严格按照部文执行,例如轨道衡长度按8m计算时,轨道衡所在的直线段长度需达到158m(两侧各75m,在加上轨道衡本身的长度8m);第二,国家轨道衡计量站《关于2008年度轨道衡报检的通知》(国衡计[2007]10号)中提出,“以外端计算,两侧平直线段均不得小于50m”,轨道衡长度仍按8m计算时,轨道衡所在的直线段长度要求是108m(两侧各50m,在加上轨道衡本身的长度8m);轨道衡区段平直段长度满足上述“国衡计[2007]10号”文的要求即可;第三,在既有车站的改建工程中,只要改造后的使用条件优于既有条件,则工程可行,满足生产条件。

在困难条件下,第二、第三两种观点还是合理的,且158m的长度使得站场布置较为松散,压缩轨道衡所在直线段长度有利于站场紧凑布置,符合于工程经济的常规要求。随着厂家的技术进步,若能以铁路总公司的文件形式对轨道衡直线段设置长度重新做出调整,则在全路范围执行后可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

4 结语

综上所述,铁路工程咨询单位应与设计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地参与探索,积极鼓励技术创新,才能避免固步自封。对于一些常见问题,应深入辨析,形成定论,才能避免不当的意见重复出现。只有积极主动的消除分歧意见,积累取得共识的意见,才能使咨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且逐步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良顺.车站值班员[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 顾建华,张晋云.构建铁路客运专线综合维修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铁路,2008(8)

3 张雅净,王鹤鸣.铁路行车调度[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4 易思蓉.铁路选线设计(第三版)[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 李映红.高速铁路信号系统[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 王瑞峰.铁路信号运营基础[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铁道工程论文篇6

Abstract: Xuzhou Rail Transit Line 2 underpassing Longhai Railway Xuzhou West Station throat turnout is the most dangerous risk sou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je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turnout scheme, the influence of the shield on the settlement of Longhai Railway is calculated. Construction protection 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 are discussed.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ojec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关键词: 道岔;改移;沉降;措施;预案

Key words: turnout;change;settlement;measure;plan

中图分类号:U2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121-02

0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在盾构区间必须穿越既有铁路道岔时,如何保证铁路运营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结合既有站场道岔的运营情况及发展规划,提出了三种道岔改移方案,在综合比选的确定最优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盾构区间施工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保证了铁路运营安全问题。

1 工程概况

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线路在中山北路桥处与陇海铁路7条股道垂直相交,区间左线下穿54#道岔区,区间右线侧穿52#道岔区及陇海铁路桥。新建隧道主要穿越硬塑黏土,拟采用盾构法施工,穿越长度约56m,陇海铁路路基结构为碎石道床。新建区间右线隧道距离陇海铁路箱涵结构底约12m;左线距离陇海铁路路基顶约20m。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与陇海铁路位置关系见图1。

2 道岔改移方案比选

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陇海铁路徐州西站咽喉区道岔是整个工程建设中极其危险的风险源,稳妥的控制措施是对道岔进行改移,采用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2.1 方案一:徐州西站西咽喉道岔改移方案

拆除既有52#号道岔,改用曲线连接;56和58#号道岔向东平移20m后接(6)道到发线;拆除既有52#号道岔,货物线改从60#号道岔前接轨,具体方案见图2。

工程数量:铺道岔4组,轨道0.378km,拆围墙占道路210m。该方案优点是改建工程量较小,货场取送作业方式不变;缺点是到发线6、7、8、9道有效长减少20m。

2.2 方案二:徐州西站西咽喉道岔平移改建方案

车场最外侧梯线向西平移61.25m侧向接22#号道岔,52#号和54#号道岔也一并向西平移,梯线向西平移需要拆除围墙和占用道路,具体方案见图3。

工程数量:铺道岔4组,轨道0.453km,拆围墙占道路260m。该方案优点是不影响车站到发线7、8、9道有效长和货场取送作业方式;缺点是改建工程量最大,可能还需要对陇海铁路K266+492.5公跨铁接长。

2.3 方案三 :道岔临时钉闭方案

拆除既有52#号道岔,改用曲线连接;56和58#号道岔向东平移20m后接(6)道到发线;货物线西端在地铁隧道建设期间断开,不办理取送作业,而只在东端办理,具体方案见图4。

工程数量:铺道岔3组,轨道0.112km。该方案优点是改建工程量最小;缺点是货场取送作业只能在车站东端进行,到发线6、7、8、9道有效长减少20m。

2.4 结论

为减小隧道下穿对铁路咽喉区的影响,经综合比选,方案二(钉闭+改移方案)对既有铁路改动最小,故推荐采用方案二(钉闭+改移方案)。

3 区间施工对陇海铁路沉降的影响分析

根据Plaxis软件计算,盾构区间隧道穿越铁路路基引起的箱涵沉降为2mm,改移后铁路道岔距隧道结构边线10m,改移后道岔区最大沉降为0.15mm,满足相关规范对铁路股道及道岔沉降的要求,地表沉降曲线见图5。

4 盾构区间施工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4.1 设计和施工措施

①采取先掘进一条盾构隧道,待施工阶段绝大部分沉降完成后再施工另外一条隧道,避免两条隧道同时施工。②认真细致做好地铁施工穿越段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及地下构筑物调查工作,防止推进过程中意外情况发生。③加强管片配筋设计:铁路线下方及两侧各20m的范围内的钢筋混凝土管片采用加强型配筋。④管片结构增加注浆孔,必要时通过增加的注浆孔进行注浆,及时均匀充填隧道开挖的环形空隙,减小周边的地层损失。⑤优化盾构推进参数,选取渗透性好、止水性强、早期强度大的同步注浆材料,采用二次或多次重复注浆进行补充;根据试掘段施工沉降情况,必要时可利用增加的注浆孔采取注浆补强。

4.2 施工监测

①在隧道掌子面距离铁路桥或路基50米外50~100米范围内做一试验段,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隧道穿越既有线的沉降值,为以后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做参考。②加强施工监测。内容包括:地面沉降;轨面沉降与变形。③对隧道施工风险源的影响预测应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采用反分析或其他有效方法,按照规定的程序,通报参建各方,及时会商或调整施工措施。并严格按照三级预警机制组织施工。

4.3 应急预案

①轨道应急措施: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铁路允许偏差超标,立即联系铁路有关部门进行轨道的整治修护、线路维修作业,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及铁路等相关部门,研究对策,以防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营。并做好地表补充注浆的准备措施,必要时进行地表注浆。②隧道内应急措施:立即停止盾构掘进,并保持土仓压力,有效控制地表继续沉降。待地表沉降稳定并已处理完成后,盾构机方可继续掘进。③对已拼装成形的盾构隧道,在沉降区内进行管片背后补注浆,在此期间提高监测的频率,及时绘制变形曲线图,加强与上级单位和铁路部门的沟通,以便根据变形发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5 Y论与建议

①为减小隧道下穿对铁路咽喉区的影响,进行了道岔改移及钉闭方案研究,经综合比选方案二(钉闭+改移方案)对既有铁路改动最小,故推荐采用方案二(钉闭+改移方案)。②经计算分析,隧道下穿对铁路的影响在可控范围之内。③进行施工工艺试验,以确定合理的盾构开挖速度、同步注浆工序,为隧道安全通过铁路提供保障。④加强施工监测,密切关注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轨道位移等情况,以便动态化指导施工。

参考文献:

[1]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穿越陇海铁路专题报告.

[2]徐州轨道交通2号线设计文件.

铁道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铁道信号 教学改革

依据当下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和铁路施工企业的用工需求,结合毕业生的现场反馈,中职信号专业的教学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教材更新

针对学生基础不同,课程设置应有的放矢。对于目前小中专生(初中起点)基初知识薄弱状况,专业课程设置应该打破常规,简化系统知识,只设置必要的基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铁道信号专业技能训练;对于大中专生(高中起点)专业课程设置要体现知识的系统性,专业理论内容与专业操作技能并重,在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学校还应根据现场用工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相关老师编写信号专业理论和实训校本教材,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才能满足铁路企业的用工需求。

二、师资培养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铁路信号专业的技术工人,优秀的专业课教师必不可少,作为一名铁道信号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应该有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随着铁路运行的不断提速,铁道信号专业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不断适应现场施工单位的要求,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专业老师到铁路高校参加信号理论知识体系的更新培训;到铁路信号设备生产企业了解、学习新器材、新设备的工作原理;到铁路施工现场学习新型信号设备的安装、施工、调试、实验等专业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还应将铁道信号专业课的知识技能分为三个方向――普通铁路、高速铁路、地铁,并针对每个老师的特点进行选择性、有目标的培养师资力量,使每个教师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保证学校在铁道信号专业的各个方面都有专家教师,都有技术能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不同铁路信号施工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三、教学方法

铁路信号专业学习相对枯燥,而且实践性和专业性比较强,与铁路实际设备联系紧密,因此,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对整个的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熟悉设备。

1.多媒体教学方法

中职教学希望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宽信息量,有效的传递更多更新的信息。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现场的道岔类型、信号机类型、电缆箱盒规格、电缆类型多角度、直观的展现。还可以制作信号专业课件,生动的展示信号联锁的工作原理,将整个信号设备之间的联锁关系用动画的方式很清晰的展现出来,对学生学习专业课效果非常好。

2.实物教学

铁路信号施工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们的信号设备,讲课中所涉及的信号器材、设备,尽可能以实物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中专学生在面对实物教学时,具有感性认识,更能引起他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

3.现场教学

铁路中职学校的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铁路技术工人,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后,将我们的学生领进施工现场,在现场进行教学,他们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施工现场氛围,了解施工流程,提前对未来的工作环境有所适应,更能激发学生作为一名铁路信号工人的责任感。

四、实训设施建设

1.加强系统实训设施建设

系统实训设备不仅是学校实验设备是否完善、实验能力是否强大的标志,也是学生建立信号系统基础概念的重要手段。学校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完善信号专业的联锁系统、闭塞系统、列控系统、调度系统、检测系统等。

2.加强基础实训模块建设

随着铁路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信号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也快速增长,仅靠系统信号设备来完成学生的实验、实训任务已经非常困难。为了满足更多学生完成基本技能的实训任务,必须加大技能模块的建设开发力度。根据目前现场施工的用工需求,应大力开发继电器组合配线模块、道岔控制电路模块、电缆测试模块、轨道电路模块、电缆箱盒内部配线模块、64D操作模块、ZPW-2000A故障排查模块、室外道岔安装与调试模块、室外箱盒配线模块、室外设备安装模块及电缆施工工艺模块等。

五、小结

铁路建设日新月异,铁路信号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为了满足铁路信号施工迅速发展的需要,铁路中职学校应从细节、从基础,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参考,有的放矢地进行铁路信号专业教学改革,为铁路行业培养出更多适应铁路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

参考文献:

[1]宋建华.加强中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卫生职业教育,2009(8).

[2]黄静.浅谈中职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11).

铁道工程论文篇8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着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中国中车集团公司通过培育和弘扬新时期国企精神的代表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经营,融入员工日常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升华中国

高铁工人精神,使之成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达

历史上国有企业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留下了“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令人广为传颂的国企先进典型。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是新时期国企精神的代表,是中国中车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新成果,它身上体现出来的高技术含量、国际化合作闪烁着时代的光辉。

多项指标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国高铁被、总理称为“中国一张亮丽的名片”,被誉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的代表。创造这项奇迹的正是中国高铁工人。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的指导下,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对中国高铁崛起奇迹背后的动因进行了调研,挖掘支撑中国高铁发生发展到创造辉煌背后的力量,我们将其概括为“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在提炼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内涵的过程中,我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决定了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性质和方向,而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高铁装备制造行业的具体表达。所以我们将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内涵准确提炼为“产业报国,勇于创新,为中国梦提速”。“产业报国”是一种爱国情怀,“勇于创新”是一种敬业精神,“为中国梦提速”则是中车人的奋斗目标。

充分利用社会化新闻媒体威力,

打造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立体传播

路径

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凝结着中国中车的发展理念,反映着中车员工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激励中车人在实现中国高铁由跟随到引领道路上继续奋斗的宝贵财富。培育和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有利于号召中车员工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胸怀全局、志存高远,为中国高铁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充分利用社会化新闻媒体优势,打造立体传播路径至关重要。

作为4家单位之一,中国中车集团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的统一组织下,在2016年4月12日正式向外界了中国高铁工人精神,人民网做了全程直播,多家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五一”期间,我们又利用中央电视台等权威中央媒体对中国高铁工人优秀代表进行了集中宣传。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新闻联播》头条以接近5分钟的时间报道了中国高铁工人姚智慧的先进事迹,央视《大国工匠》栏目报道了“床前孝子、路边铁汉”中国高铁工人代表毛正石,新华社、中新社等中央媒体则集中报道了“一枪定义世界速度”的中国高铁工人代表李万军,由、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同评选的“全国最美职工”中国高铁工人宁允展也受到了媒体的高度关注。

为了让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宣传更加接地气,我们还充分利用多种新闻传播手段,实现立体化传播。如:发挥移动互联网优势,利用中国中车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一些中国高铁工人的小故事,制作了介绍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H5新媒体,制作有关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宣传片在互联网上,目前宣传片的累计点击量已经突破100万次。此外,我们按照计划编撰与高铁工人精神有关的图书、纪念邮册等;下一步正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的部署,组织巡回报告团。

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

让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在集团内部

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一种精神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企业员工生活,让企业员工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把这种精神与员工日常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学习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氛围,使这种精神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为了促进中国高铁工人精神在企业更好地落地,中国中车党政工团联合《关于学习和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决定》,号召各级党政工团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和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发挥整体合力。以该项决定为纲,中国中车全面布局高铁工人精神在集团内部的落地工作。第一,充分利用公司网站、《中国中车报》《中车文化研究》杂志等自有媒体制作专题、开设专栏、编制专刊,并通过集团公司与旗下各单位媒体的上下联动,形成良性互动。第二,制作与高铁工人精神有关的横幅标语等目视化宣传物料,进车间、上墙壁,发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第三,找准员工心灵的共鸣点,传递榜样的力量,在全集团范围宣传以院士为代表的创新团队,以全国劳模、技能大师为代表的制造团队,以及驻守在全球几十个国家的管理销售服务团队;同时,各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持续地发掘中国高铁工人优秀代表,挖掘体现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感人故事,通过学身边人、身边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第四,持续推动行为文化的全员实践,将高铁工人精神的实质要求与员工岗位行为规范相结合,如在“一口清”和标准化工位建设中融入“把标准刻进骨子里,把规则融进血液中”的精益精神,在标准化售后服务站点建设中融入“用户第一,把客户需求当作前进动力”的服务精神。

积极开展丰富的理论探索,

让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理论系统化

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对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理论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科学的理论对人们的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化对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理论的探索,有助于厘清中国高铁工人精神的内涵与外延,而这正是学习和弘扬中国高铁工人精神过程中不能绕过的事情。

上一篇:脱贫攻坚成效范文 下一篇:脱贫攻坚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