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20:08:50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实践

一、前言

根据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表明,要把提高质量作为职业教育重点。同时也指出,应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教、文、卫、体事业也相应快速发展,同时加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也得到迅速发展。为了完成我国教育改革规划目标,高职院校逐渐将相应的改革措施落实到教学和技能实践当中,以强化专业技能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人才型需求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因此,如何以专业技能实训和技能鉴定为突破点,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点关注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索技能教学实践,以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进而促进高职教育快速发展。

二、设置鉴定科目与技能实训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因此,设置鉴定科目和技能实训时应以为培养学生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通常包括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专业知识、相关岗位法律法规运用等;方法能力一般包括自我控制与管理、关于计划、时间、决定等管理、再学习能力等;社会能力涵盖人际交流、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心、团队协助、职业道德及自信心等方面内容。根据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跟踪调研结果,可以将其专业岗位群分为:(1)以个人素质和工作需要为依据,分为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及工程组织等各种各样技术管理人才;(2)从事地下铁道桥隧、铁路轨道施工的施工员、从事铁路工务设备的维护工作养护员等现场施工与养护管理人才;(3)从事资料员、后勤技术员、设计员等从事小型工程项目人才。此外,又可以根据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各个岗位群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可以将技能实训和鉴定科目类型设置为:(1)综合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通常包括顶岗实习、综合试验强化训练、毕业设计及毕业实习等内容;(2)基础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主要内容有基础写作技能、计算机基本技能及外语基本技能等;(3)单项专业技能的实训与鉴定,一般有课程设计实训、专业课实训、课内实训等。

三、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实训方法

1.合理安排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应合理安排实验实训教学,重视实验实训课的教学质量。具体安排如下:(1)针对新生的教学安排。应设工程制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为今后学习专业技能奠定一定的基础。并根据各门基础课程的特点配套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配套辩论赛环节,提高学生的口才与应变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和道德观;又如工程制图可以设置CAD制图实训,计算机网络基础可以设置计算机操作实训等。(2)对于大二学生,应侧重安排本专业专业课程,并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穿插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例如,在施工测量课程中穿插安排测量实习;在工程力学应用课程中穿插工程力学试验环节;在地基基础施工与检测一课中安排土工试验课程。以学年结束前3周为施工实习周,在现场技术人员的带领下,由实习教师组织学生深入施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教学。

2.实现实验实训课与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有机结合

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高职院校不仅要抓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的教学环节,还应结合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其与相应课程的实验实训课程有机结合,这样还有利于职业素质教育在日常教学环节中渗透,在课程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中落实。此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定期开展技能大赛,让学生在大赛中提升自我,取长补短,培养团队精神。

3.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实训

综合应用能力实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还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奠定扎实基础。综合应用能力实训内容包括综合试验强化、顶岗实习等内容,通常安排在毕业学年最后一个学期,以交叉进行的形式开展。顶岗实习是组织学生到实际施工企业一线亲身参与现场施工,让学生通过发挥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试验强化训练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专业试验知识的掌握,包括试验原理、操作步骤、数据资料收集与处理等,使学生获取从事铁路工程施工所需的试验职业技能;毕业实习是由教师和现场技术人员带领学生深入施工现场,认识和掌握专业技术施工环节,为设计毕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做准备;毕业设计环节的设立可以让学生通过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和毕业实习所学到的内容,经过整理与分析,进而深化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自身职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小结

总而言之,通过专业技能实训与技能鉴定,可以提高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庞旭卿,张碧,孙立功.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J].甘肃科技,2014,30(07):81.

[2]安宏科.基于工作过程中的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24-25.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文章以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技能大赛。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P键词】 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于多元化。这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同时,高职院校也面临着相应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希望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不需要参加企业组织的再培训,就能满足所从事岗位的技能需求。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相对于其它高等教育的最大特色。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多的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而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质量有待提高。尤其是部分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和基层的教学管理人员,对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还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还在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机制组织教学,最终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职业能力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笔者通过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学习,结合自身所在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探讨如何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二、深入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

铁道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铁路施工企业及运营企业工务系统,从事铁路线路、桥隧、路基的施工、养护维修及技术管理工作。主要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员、线路工、桥隧工等。其专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铁路轨道的施工;铁路轨道的检测;铁路轨道的养护;铁路轨道的病害分析及整治;桥、隧、路基的施工;桥、隧、路基的养护;桥、隧、路基的病害分析及整治。

近年来,随着铁路企业招聘人数的逐步缩紧以及铁路企业对学生毕业时所具备职业能力要求的提升。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今后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只有主动的学习和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梳理现有实践教学条件,不断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拓展实践教学资源。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才能在改革中生存并发展下去。

2、梳理实训基地情况,掌握实训基地功能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始建于1984年3月,2006年5月,学院将原西安铁路运输职工大学的相关专业与临潼校区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资源整合。为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

本专业在教育部、财政部“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实训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依托西安工务段,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立足现场、无缝对接”的建设目标,从项目方案的设计论证到施工组织及竣工验收,都与一线企业共同完成,本专业现有校内实训基地14个,其中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精调与检测实训基地被列为陕西省2011年度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同时,本专业与西安工务段、阎良工务段、延安工务段、洛阳工务段、新乡桥工段等单位联合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梳理,全面掌握本专业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基本情况。

3、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需要,改进和重构实训基地功能

(1)积极开展现场调研。为了保证现有的实训基地满足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西安、延安和阎良工务段等开展现场调研。通过与一线职工、管理人员及现场工作的毕业生座谈,调查问卷等方式,了解铁路企业对本专业所培养学生应具备专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针对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现有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基本情况,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建议,与企业专家共同探讨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项目的开发、配套教学文件的编制及实训功能扩展等相关问题。

继续加强与西安铁路局、郑州铁路局、西安地铁等企业的合作。依托合作企业,对本专业往届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调查,掌握毕业生对工作、薪金、工作中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等,为专业建设及改革提供参考。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现场调研结果,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所占比例,同时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修订《2016级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占总学时的50.68%,进一步扩大了实践教学所占的比例,为本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①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继续深入合作企业开展现场调研,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共育“2.5+0.5”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紧跟行业动态发展趋势,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依托专业与铁路企业建立的长期合作关系,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推动实施学分制,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实施弹性学制。

②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修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时,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在公共基础领域中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在公共素质拓展领域中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在课外素质教育拓展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讲座。同时,与土木工程系的其它5个专业联合申报了《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期望通过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探索在专业教育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专业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并向在校生开放。建好用好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支持20名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深入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助推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培育、表彰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

③校企合作组织学生顶岗实习。本专业部分学生(与西安铁路局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实行“2+1”的人才培养模式。前四学期完成校内教学任务,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本专业2015届106名学生、2016届130名学生在西安、延安、阎良和宝鸡工务段及兰州铁路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技能,提前适应现场工作环境、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2]

④继续深化学生毕业“双证书”制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毕业时除毕业证书外,考取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线路工等。

(3)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现场调研,在铁路线路演练场、铁路道岔演练场、铁路桥梁演练场、铁路工务机具房中引入铁路企业工务部门的新设备、新机具,保证校内实训环境与工程实际的无缝接轨。

针对校内演练场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积极开展市场调研,筹建铁路工务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校企互补、虚实结合”的校内实训环境。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拓宽学生实习渠道,与毕业生就业单位共建校外实训基地。

(4)校企合作,提升教师实践技能。积极与企业联系,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并将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化。通过挂职锻炼,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深入企业一线,掌握现场施工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打下基础。教师在挂职锻炼过程中,收集了大量可以用于教学的素材(照片、视频、规范、标准等),为更好地开展教学创造了条件。同时,邀请现场专家到学校对教师开展培训,提高教师的实训技能。

制定专业教师培养计划,通过进修、学术交流、企业考察和出国研修等途径提高其水平,依托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搭建专业教师快速成长平台。经过系统培养,专业教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教学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与技术服务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

(5)完善校内实训基地配套教学资源。与企业专家按照现场实际共同编制和修订现有14个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内容与现场实际的无缝接轨。

(6)深入开展技能大赛。积极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针对不同的比赛项目,专业教师探索相应的指导方法,可采用校内竞赛、任n过程挖掘的方式选拔参赛选手。对参赛选手的培训方式,一是将技能大赛融入到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过程之中,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实现技能大赛由阶段性工作转变为常态性的教学工作,形成“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的新局面。二是将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结合起来,使技能大赛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

4、抓住新校区建设契机,拓展校内实训资源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按照规划,2017年将在新校区建设一个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场。结合调研和学校实际,本专业邀请企业专家共同研讨完成了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子项目的建设方案。建成后的铁道工程与城市轨道工程类专业演练场不仅增加了现有实训项目的工位,而且还将弥补校内铁路隧道、涵洞及路基的养护与维修实训项目的空白。

在一线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同时,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该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学习。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可以指定部分课程开展实践教学改革试点,给这些课程更多的空间进行教学改革。

随着国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已经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基层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在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结合所带专业课程的特点,主动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才能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2014.

[2] 冷鑫.“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的探讨[J].长春:才智,2015.

【作者简介】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核心 实训基地 校企合作 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17-02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可以说,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决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土木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是目前土木类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不建立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无法进行具有实际意义的专业实践教学,更谈不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我校2000年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办五年制铁道工程(地下工程)技术专业;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社会紧缺人才的培养, 2002年设立石家庄铁道学院职业技术分院齐齐哈尔校区,开设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2005年增设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从此,我校走上了交通职业的发展之路。从2002级学生入校时起,我们就开始探索建立职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跟踪土木类专业技术的发展,开展实践教学,在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努力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教学实践(含实验、现场教学)、课程设计(专项实践)、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集中实践)等内容。 就土木类专业而言,树立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观念,确立实践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并组织和鼓励师生参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从而建立起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学期专项实践为补充,实习集中实践为重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完整体系。具体方案如下:

“三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架构是以教学计划为依据,从实践教学的时间上考虑的,主要体现“全过程实践”的原则,是指将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实践的时间不断线。以“密切联系实际”为原则,安排教学实践。

二、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对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时间进行分解,在“三年不断线”的框架下,安排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时间,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在第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活动中,按照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1∶1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如:建筑材料、工程测量、工程制图),培养学生专项实践能力。

在第二、三学年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中,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适时增加和调整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在第三学年现场实践环节,提出“结合实际自主选题,根据现场实践内容拟定题目,努力提高现场实践质量”的要求,由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和教育要求,结合岗位选题。对指导教师的资格严格把关,要求指导老师对选题、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学生结合顶岗实习开展实践教学,是其实现自身价值、达到适应岗位的需要。由于所选课题切合实际,既深化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建设

(一)提高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确立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的核心地位

“职业教育要培养二十一世纪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就应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2003年起,我们首先在铁道工程技术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进行试点,削减理论教学学时,并对理论课进行整合,加大实践课的学时。当然,各专业普遍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必须有足够实验实训基地才能满足教学要求,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校逐渐认识到建立实验实训基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决心加大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并达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对实践课时的要求。

2.加大实验实训设施的投资力度,突出职业特色,强化实验实训手段。

职业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要求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为了走好职业教育之路,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资力度。几年来,学校每年投入资金数百万元进行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职业教学手段。

职业教育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因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看,交通工程既需要一批理论研究、工程设计人才,更需要一大批将设计图纸转变成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而这正是我们培养人才所要达到的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原有的一些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批新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并对各专业实验室进行了整合。我校现有校内测量实训基地两处:水平角观测基地、全站仪观测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三处:牙克石实习基地、碾子山实习基地、市郊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立了“计算机软件开发实训基地”、“铁道工程信号实训基地”、“土木工程实训基地”。我校土木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及实训岗位详见表1。

(2)突出测量、CAD绘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交通工程的飞速发展,测量、CAD绘图的广泛应用,我们非常重视发挥测量、CAD绘图在各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测量、CAD绘图训练课针对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多利用仪器、模型,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学习兴趣小组的动手实践,让同学们体验“专业成就感”。重视技能课,对于基本技能如测量、专业识图、绘图等定期举行技能大赛。这些都使学生可以具有岗位竞争力,对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强化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学生上岗后很快就能适应工作需要。

同时,我们注意在实践教学中开发教学课件及自制施工录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趣味性,还可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我们配合认识实习购买了“土木工程概论”课件,同时,结合桥梁工程和铁路轨道课,自制了“铁路预应力后张梁预制” 和“线路维修”施工录像,不仅节约实践教学的成本,又很好地达到了实训的目的。

另外,我们更重视发挥实物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现已建成工务实训基地、桥梁实训基地、涵洞实训基地、道路实训基地,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社会岗位发展变化很快,校内的实习实训条件不可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且也不可能搞大而全。让学生到生产岗位进行实训、比模拟岗位更加具有真实性,可以使学生更快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更加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也可以补充学校实训条件的不足和缺陷。为此学校建立了几十个校外实训基地。

(二)积极探索,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校已形成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五双教学模式”即: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的“双纲”并举;理论教学课堂和实践教学课堂并行的“双课堂”制;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学教师结合或两者兼能及专兼教师结合的“双师”施教;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 的“双证”齐发;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并重的“双轨”同步。

1.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大纲

我们在制定理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同时,制订了各种实验、实习、实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按照大纲的要求完成包括实习、实验、实训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并完成相应的报告,单列成绩的实验课(实践课)要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报告质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这些成绩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升留级以及毕业。

2.实行双课堂教学方式

我们在校内设有实习基地,在实习和技能培训期间随时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这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可以交替进行,以便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能否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与是否能建立和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紧密相关。一方面我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采取了引进和转培的形式加强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鼓励一些文化基础课教师选修第二专业和培训一项技能,还鼓励专业教师到现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技能培训教师证。在政策的鼓励下,学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获得“双师证”,他们多数都能兼任两门以上课程。另一方面,我们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进行实践教学方面的培训,如派到现场进行培训。此外为了弥补实践教师不足问题,学校还积极引进和外聘部分现场经验丰富的高级技术人才,建立了外聘教师人才库,充实实践教师队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实行“双证书”制度

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资格制度相适应,积极推行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种证书制度。通过学校学业考试和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两个方面的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我校是黑龙江省测量职业技能鉴定站,除负责本校的学生技能考核外,还承担着全市七区九县中职对口升高职的测量技能考核任务。我们从2006年开始在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试点,拟合作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进行测量工、绘图员、桥隧工、线路工等中、高级工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学生实行“毕业证”加“岗位资格证”的“双证书”制度。

四、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我校实践教学体系正逐渐形成,为培养土木类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其成效从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充分体现出来,我们的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每年就业率高达95%以上,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观念切合实际,愿意到现场一线工作,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正是由于我们的学生就业率高,所以近几年,我校土木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重视集中实践环节,轻视课程实验的现象,平时教学与现场实际仍有脱节现象,专业课时略显不足,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比较薄弱,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质量。由于学生自主选题,相应地增加了管理难度,对指导教师及学校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总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验,我们有如下思考:

1.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育界对于职业教育的特色基本形成了共识,其中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它的实践教学。可以说,没有实践教学体系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教育,也就没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立足之地。

首先,我们的学生仅仅知道一些理论知识而没有实践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是毫无用处的,也是毫无岗位竞争力的,因此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还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的铁道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由于掌握了测量技术和CAD技术,就业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几年来,我校的土木类专业毕业生已在工程局及路局享有良好的声誉。

2.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社会需要大量交通技术型人才(实用型,技术应用型),这些人才正是职业教育所要培养的,那么,如果作为职业学校没有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就培养不出合格的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我们通过对工程部门的调查,现场缺乏大量一线的能解决现场问题的技术型人才,可以讲,这类人才已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时,碰到的问题就是经费问题,应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样可以较少的投入取得较好的效果。

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我们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是为了解决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职业教育向纵深发展。加强实践教育,也绝不是否定理论教育的重要性,而是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发扬成绩,弥补不足,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交通土建工程专业群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下设铁道工程、智能交通、道路与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铁道电气化、铁道通讯、工程测量、工程造价、智能建筑、工业与民用建筑、建筑设备等符合交通土建一线需要的多种学科。多年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交通土建专业群通过“人才质量求高,教育模式求新,打造品牌求优,专业文化求实”的“四求”战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打造出了交通土建专业的精品。

人才质量――求高

专业发展走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高校交通土建专业的发展有两个走势:一种是保持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一种是走“大交通、大土建”的路子,与国际接轨。作为铁路运输工科高等职业院校,何去何从?通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学校得出这样一些结论:

一是专业定位应审视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国际化的发展形势。专科学校交通土建专业在地位上处于本科与中专学校相关专业之间,发展服务空间亦受到两者的夹挤。随着高校扩招及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市场的供求形势及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金字塔人才结构(塔顶为重点院校本科尖子,塔底为中等专业人才)逐步被腰鼓形人才结构(两头分别为重点院校和中等学校人才)所代替;与此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品牌、师资、设备、资金等优势,通过“商业存在”和“境外消费”等形式,将相对过剩的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力量向刚入世的我国转移,与我国高等学校争夺招生和就业市场。在这种形势下,一般专科职业院校交通土建工程专业所面临的教育竞争与日俱增。

二是基层单位交通土建工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各地方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急需大量的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原有的以培养尖子和骨干为主的交通土建工程精英教育,向以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大众化教育转变,原来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将由接受了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教育并具备相应素质和能力的高等交通土建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来承担。

三是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交通体系方面,根据交通部制定的交通三阶段发展战略目标,今后30年我国的交通建设目标是公路总里程超过300万公里,高速公路8万公里;国家铁路体系方面,铁道部提出至2020年路网总规模达到10万公里,在现有7万多公里的基础上,新增客运专线1.2万公里,其他新线1.6万公里。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大量的交通土建专业人才。

四是专业建设离不开学校自身的实际,应重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在专业定位过程中,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紧紧抓住“交通、地方、基层、应用技能型”等要点,进一步确立了“立足河北、依托行业,服务河北、服务铁路,为基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技能型高等交通土建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人才质量标准

人才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交通土建专业群将人才定位在基层一线。科学的质量观应该根据基层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来定义和确定其质量。对于培养面向基层的交通土建应用技能型人才来说,应该在具有较宽知识面(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有突出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与基层单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英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有一技或几技之长,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综合素质高。

培养计划

对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应进行动态优化。

一是专业口径扁平化。按交通土建大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统一基础课程的教学,在专业教学上设置教学模块,实行主辅修制度,鼓励学生选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专业或专业模块课程。

二是课程体系优质化。通过“整合、精简、增加”,使课程体系更好地符合知识结构的要求及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要求。如已将“理论力学”与“材料力学”课整合为“工程力学”;将“公路勘测设计”、“城市道路设计”、“高速公路”合并为“道路勘测设计”;将“土力学”、“基础工程”和“桥梁”聚合为“桥梁工程”;将“弹性力学”和“路面力学”课由原来的必修课“精简”为任选课;增加了工程经济、管理、法律等课程的教学内容。

三是实践能力技能化。从1998年开始,在实习内容中增加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训;在实训课内容中增加了综合型实训、设计型实训和创新型实训。目前,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安排了实训课或计算机应用实践课,集中性实践教学时间占教学总时间的40%。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革与理论教学平等对待,单独考核,成绩单独进档登记,作为学生毕业评级的依据和指标。

技能训练

2000年12月,由河北省劳动厅批准,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建所五年来,在河北省劳动厅及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先后开展了工程测量工、建材实验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电脑操作工及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等工种的鉴定工作。其中,铁道工程技术、智能建筑和现代测绘技术三个专业被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技能鉴定“直通车”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直接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近几年,有5000多名学生获得了中级或高级技能证书,毕业中高级工占60%,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培养模式――求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高专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模式新,才能不断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几年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学院进行了四种人才培养模式和两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3+2”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院与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联合办学,试行“3+2”的“专科+技师”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校三年完成预备技师培养要求,在企业二年综合考评达到技师要求。五年培养计划,方案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统一管理。

订单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学院近几年重点探索的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自身需要,提前到学院预选人员,提出培养目标;学院按照企业的要求变更课程体系,改变教学方式,对所选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有些课程学生直接到企业去,边工作边学习。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以在用人单位学习期间,根据实际从事的工作,在教师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定题目,“真刀真枪”地做。在考核方式上,学院也改变以前一卷定终身的做法,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对学生进行考核,其中用人单位的绩效考核占30的比重。目前与学院签订订单式培养毕业生的单位已有15个之多。

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举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在开设联合新专业上做了积极的尝试。如智能建筑技术,是现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在建筑领域的综合应用新技术。学院与沈阳西东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内高职院校中较早开设智能建筑专业。该专业于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项目。由此而开展的《校企联合开设新专业模式的探讨》教改项目已被列为河北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省级立项项目。

“2+1”和“2.5+0.5”培养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学院就实行了“2.5+0.5”方案,即学生在基层实习半年,结合生产任务,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答辩的教学过程,取得较好效果。2006年,学院还选择了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实行“2+1”模式:前2年在校完成必需专业课的学习,提前预分到工程局结合现场和重点工程实习一年,以熟悉工程,培养能力,最后一年返回学校再予提高,进行针对性毕业设计。

管理模式

“三级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在“政府监督、社会监控、自我监控”的管理体系中,政府监督是导向,社会监控是保障,自我监控是基础。自我监督的作用表现为自律、自省、激励,能够更大限度地弥补不足,更正失误、鼓励创新,最终保证教学质量。多年来,学院和各系都专门制定有教学督导条例,每年组织专家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师备课、教研室业务活动,学生学习风气、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教学管理等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态度及教学质量等进行监督;与此同时,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委员会”,对学院的教学质量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检查和指导;在校外聘请了有名望的资深专家对办学条件、教学投入、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及人才培养质量等独立地开展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至少一次向用人单位调查了解毕业生工作情况以及对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以教学目标管理制为基本,将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寓于教学目标管理工作中,坚持教学目标管理制度不动摇。通过教学目标管理,进行动态教学管理,实现教学目标管理的PDCA循环。在开展教学目标管理活动中,坚持“质量出自计划”的教学管理理念,将教学计划工作放在教学质量管理的首位,通过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管理目标。在实施中及时加强教学检查(特别是期中检查和期末检查)、监控和评价。

打造品牌――求优

任何一项教学改革,其最终目标都是提高教学质量;而影响教学质量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师资。专业建设中最应强调的重点是师资建设、以及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以“双师”为师资建设理念

从“双师”和“名师出高徒”的教育管理理念出发,学院提出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专业建设的重点,按照“充实数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造就名师”的思路,采取培养、引进、稳定、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师资队伍水平大幅度提高。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采用自培、引进等多种方式增加高层次师资规模。截至2006年底,教授达到26名、学科带头人16名,专业带头人30余名。

二是学历结构大大改善。到目前为止,博士后2名,博士8名,博士和在读博士后占教师总数5%,硕士占教师总数的75.6%。

三是双师队伍形成规模。学院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到2006年底,80%的教师达到“双师”要求,60%教师持有工程师、监理师、经济师、会计师、建筑师、物流师等多种证书。

四是教师的科技成果明显增多。近两年,获得各种奖励56项;教师公开发表教学、科研学术论文525篇,其中,核心刊物上发表的论文180篇(其中被SCI、EI、ISTR收录论文20篇)。

课程建设力争形成“重点群”

在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基本形成“重点群”。具体措施:

一是“测量工程”、“隧道工程”“桥梁工程”等专业课,把课堂搬到施工现场,在理论教学中通过案例法教学和形象教学融思维能力与工程实验能力的培养于一体,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工程项目加强实验锻炼等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目前,“测量工程”、“隧道工程”已成为部级精品课。

二是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力学系列课,建立“以知识板块为主线,加强工程应用”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保、删、增、合”等措施,使教学内容“精、新、强、宽”,改“整齐划一的教学”为“按大类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中探索开设创新性讨论课,探索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课教学试点等。另外,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目前,“理论力学”和“土力学”课程被评为部级优秀课程。

三是对“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专业基础课除通过开发(或利用)CAI课件(或制作电教片)加强形象教学外,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面上还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工程制图”课教学中融计算机绘图、构形设计与传统的工程制图于一体,按知识模块组织教学;“工程测量”课教学中开展经过劳动部认定的测量工职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以新结构、新规范为依据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钢―混凝土组合构件、双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等新结构的教学。

四是对工程经济、管理及法律知识系列课,以“四新”即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新法规(规范)为主线,并结合交通土建工程技术经济特点,对传统经济模式下的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更新。

五是毕业设计教学中结合学校承担的公路、桥梁勘察设计工程测量选题,采取派出去(即派学生到实力雄厚的设计单位,结合对方的设计任务,由对方派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开展毕业设计)和请进来(即聘请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来学校指导毕业设计)的方式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在指导过程中,采取答辩检查、毕业答辩、校督导组答辩抽查的室(系)、校三结合的毕业设计检查考核新模式,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

以“一流”为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建成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学院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交通土建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可以说是独树一帜:有亚洲第二、国内第一的智能建筑实训中心,同类院校中水平最高的无线远程道桥健康检测中心,进口了一大批具有当代最新国际水平的实验仪器与设备(设备总值1000万元),实训中心和建材实训中心也具有先进水平。

校园文化――求实

通过政策导向,合理配置人才

各工程局都承担着繁重的铁路交通建设任务――钻山沟、住帐篷、工作流动性大、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因此,人才下不去、留不住的现象十分突出。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培养铁路基建工程技术人才的基地,毕业生基本上面向铁路工程局铁路施工第一线。因此,解决需求与培养输送的矛盾,是学院工作重点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学院积极推进招生与就业制度改革,通过政策导向,合理地配置铁路基建所需人才。具体措施:

一是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联系制度,让工程局直接参与招生就业计划的制订。学院成立了由20个工程局和工厂组成的校企招生就业指导委员会,协调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就业事宜,从而提高了培养针对性和毕业生就业到位率。

二是根据铁路发展与改革需要,根据工程部门担负的任务情况,不断调整各专业的招生数量。长线专业有的暂时停招,有的减少招生数量;短线专业则尽力增加招生数量。

三是为工程局单独建立“人才市场”,每年都专门召开只有铁道工程单位参加的“双向选择”会议,让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早见面,效果非常显著,“成交率”每年稳定在95%。

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学院的毕业生能够在铁路施工第一线安家落户,建功立业,主要得益于严格的实践教学和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学院平时对学生的管理培养,注重和坚持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所学专业与国家铁路需要紧密结合;科学灌输与自我教学紧密结合;把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教育、热爱铁路建设事业的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社会实践、日常生活的全过程,使其在大学阶段牢固树立为祖国铁路建设刻苦学习、立志成材的思想。每年新生一入学,学院就注意上好“三堂课”:一是铁路行业和所学专业教育;二是严格的新生军事训练;三是艰苦创业,志在四方校风教育。学院还建立了以铁路各工程局为主体的社会实践基地,结合课程进展、毕业设计、毕业实习,适时地组织学生到铁路建设工地同工人、工程技术人员一道钻隧道、架桥梁。

学院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办学成功对接,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成材和发展空间,打造全新的管理育人环境。与此同时,学院又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完整活跃的学生会组织和各个领域的学生社团等为平台,拓展学生兴趣爱好,促进个性发展。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字】隧道衬砌的成因;类型;质量控制措施

1 隧道衬砌的成因;

1.1 设计粗糙,建设、监理单位工作随意性大

个别建设单位限于自身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欠缺,任意变更原设计。隧道开挖成型差,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欠挖或初期支护侵入衬砌限界,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足。结构形式与受力不协调由于土质围岩组成状态的不同,导致洞室周围各处受力状态的不同,而现在的设计却存在着设计粗糙、结构形式单一,盲目类比不加深究的现象。个别隧道衬砌混凝土背后存在脱空现象。未开展监控量测工作,仅凭经验来确定二次衬砌的施作时间,安全可靠性差,造成二次衬砌超设计荷载承受围岩压力。部分工程监理机构由业主的内部人员组成,监理工作失去了独立性。

1.2 施工因素及其引起的裂缝;

施工因素可以说在整个隧道的建设过程中是最不确定的一个因素。之所以提出这个非技术原因,是因为施工因素已经成为造成隧道衬砌裂缝的重要原因。大多数工程的施工并未按施工技术的要求进行动态的设计和施工管理。尤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认真的对待量测环节,当然也就不能以量测资料指导设计和施工。 隧道开挖成型差,衬砌混凝土厚度严重不均匀;欠挖或初期支护侵入衬砌限界,造成衬砌混凝土厚度不足。混凝土生产时原材料计量误差大,尤其外加剂的掺加随意性大,没有根据砂、石料的实际含水率及时 调整施工用水量,造成混凝土水灰比增大。在混凝土运输及泵送过程中加水的现象也比较普遍.采用整体式钢模板台车施工,混凝土浇筑时不振捣或漏振,混凝土均质性差.盲目追求施工进度,随意提前脱模时间,使低强度混凝土过量承受荷载,破坏了混凝土结构。脱模后 没有进行混凝土的潮湿养护.夏季施工时砂、石料露天堆放,无切实有效的降温措施,混凝土入模温度高。冬期施工时采取的防寒 保温措施不力。这些对工程技术要求的断章取义或认识不清最终导致了各种各样的工程事故的发生,也导致了最终的工程质量问题。

2 隧道衬砌的基本类型;

2.1 施工缝(接茬缝)

施工过程中由于停电、机械故障等原因迫使混凝土浇筑中断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原有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者凿毛后没有用水冲洗干净,也没有铺水泥砂浆垫层,就在原混凝土表面浇筑混凝土,致使新旧混凝土接茬间出现裂缝。

2.2 拉裂缝。

由于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干缩、热胀冷缩和衬砌外侧围岩阻碍了衬砌的自由胀缩,在衬砌内部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抗拉强度远远低于抗压强度,故常能抵抗升温时产生的压应力,而难以抵抗降温时产生的拉应力。一般混凝土所能承受的降温只有7一l0℃,都可能在隧道衬砌内产生环向和纵向裂缝。这些裂缝不仅影响隧道衬砌的受力,而且是隧道渗漏水的通道。

2.3 荷载变形裂缝

仰拱和边墙基础的虚碴未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后,基底产生不均匀沉降;模板台车或堵头板没有固定牢固,以及过早脱模,或脱模时混凝土受到较大的外力撞击等都容易产生变形裂缝。荷载变形裂缝在隧道衬砌混凝土病害中占有的比例逐年增大,已经引起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视。

3 隧道衬砌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提高设计精度

加强工程前期地质工作,为设计提供详尽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探资料,提高设计的质量。有针对性的进行精细设计针对不同的受力特点在断面形状、局部受力强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细化设计,使结构与应力达到协调统一。如加强土质围岩中洞室开挖后初期稳定与长期受力变化特点的研究,更好的指导设计与施工加强地下洞室应力变化基础方面的研究,弄清各类地下结构在土层中的受力特点,研究土质围岩中地下洞室长期应力的变化情况及各种不同情况下土中应力的相应变化。着重研究在新奥法后阶段土层中应力的变化情况,明确在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土的物理力学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以此指导设计。

3.2 加强施工管理;

加强施工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在洞室开挖管理、混凝土质量管理、量测控制管理、施工工序等方面加强管理,杜绝塌方事故的发生,以严格的管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提高钻眼技术水平,优化钻爆参数,提高光面爆破效果,加强隧道开挖断面检测,严格控制超欠挖,为衬砌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一次衬砌施作时间,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时进行。当围岩变形较大、流变特性明显,需提前进行二次衬砌时,必须对初期支护或衬砌结构进行加强。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开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3.3 做好工程监理

严格监理旁站制度。监理对策为隧道监理工程师对每一循环拱架安装均严格检查,督促施工单位按设计要求的支撑方式实施。检验制作质量,钢支撑是在室外分片制作,制作时要求在平地上按设计尺寸放样制作加工,监理对策为由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对钢支撑规格尺寸在室外进行测量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通过掌子面现场踏勘、摄像、照像、超前地质预报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充分发挥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中的主体责任,经各方会议分析讨论,及时确定合理围岩支护方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采用管棚及超前小导管注浆,钢支撑及格栅拱架,锚喷混凝土相结合的初期支护手段,使开挖顺利进行,有效地度过了隧道浅埋、平层开裂、软弱岩层等不良地质段,同时合理的支护参数也是初期支护质量的有效保障。监理部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使监理部监理人员充分了解了对隧道工程施工进行科学监理的方法,并在工程监理中经常进行监理理论及实践探讨。将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隧道初期支护的施工质量。监理部也从本工程监理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隧道工程科学管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手段。

4 结束语:

客运专线隧道衬砌裂缝的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施工技术,它需要有经验的工程师及时分析施工进展与现场施工数据,调整原设计方案施工细节,加强质量管理,以便施工措施更能符合病害实际情况,从而避免在治理段重新产生新的病害。

参考文献:

[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3)。2001.2001.9

[2]夏明耀等。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7

[3]樊红卫。沙哈拉峁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0.12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8-0025-02

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资源是人才、知识和技术,社会服务的主要手段和形式都依托人才、知识和技术,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根据行业特点、所处区域社会经济特点,认准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已有资源,在实践中探索具有特色的服务模式。

实施“校企一体化”订单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应以企业需要为主体,构建课程体系时应以实践能力为主体,职业岗位的能力、标准及其岗位数量的确定应取决于企业的需求,因此,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学校同样起着主体作用。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与南京地铁合作,每年接收大批培养订单,具备构建校企办学共同体的良好条件,可更好地发挥南京地铁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

(一)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南京地铁公司与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办学共同体“地铁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长由地铁公司总经理担任,副理事长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理事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地铁公司的领导和专家有4人,凸显办学共同体中企业的主体地位,从运行体制机制上解决了长期以来主体关系不明、企业积极性不高、合作比较松散、难以为继的“瓶颈”问题。同时,通过制定理事会合作章程,明确各方在校企合作机构中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随着长三角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学院将吸纳其他城市地铁企业加盟,为更多的城市地铁提供人才培养培训服务,逐步形成“1(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南京地铁公司)+N(若干城市地铁公司)”的理事会结构。

理事会负责地铁学院的管理制度制定、目标定位、发展规划、人事安排、人才培养等重大事项决策。地铁学院主要负责统筹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聘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在地铁学院的指导与统一安排下,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二级院系和地铁公司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教学实施工作。

(二)校企一体化运行机制

在办学过程中,地铁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四个“一体化”运行机制,即管理一体化、育人一体化、资源一体化、文化一体化,形成校企一体,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长效机制。

管理一体化 以理事会形式实现校企双方对地铁学院的共同管理。由地铁公司人力资源、培训、生产组织等部门负责人和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负责人组成一体化的管理团队。在团队合作中取长补短,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对生产实践、企业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企业技术人员的理论素养和研究水平。团队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建立双方员工相互任职的长效机制,在校企深度合作的过程中,实现互相支撑、共同发展的校企合作新局面。

育人一体化 严格贯彻“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工学交替为手段、企业参与为主导”的指导思想。校企双方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教学改革相互结合,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校企共同实施教学,引入企业评价模式,建立由学习过程评价、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等构成的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订单班的毕业设计(论文)在企业完成,企业的技改项目和攻关难题成为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首要来源。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交替学习,校企共同担负订单人才培养任务。

资源一体化 地铁学院教学团队由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地铁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校企人员相互兼职、岗位互换;加强企业技术人员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派教师下企业,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校企双方可用于教学的资源向“地铁学院”全面开放,满足地铁专业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在地铁公司建立具有校企深度融合特色、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合作共管、共同建设、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质量,逐步实施校外实习基地的多功能开发,着重开发教学车间或教学工作室,建设了生产实景同步视频传输系统,初步实现了车间与课堂整合、学生与员工一体。

文化一体化 将地铁企业愿景、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企业精神等地铁企业文化融入课程,融入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品格。校企共同编写了《地铁运营职业化员工读本》,通过开展“迈向南京地铁”系列活动、地铁志愿服务活动、地铁工程技术人员走进校园开设讲座等活动,将地铁企业理念和企业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学生创造富有地铁文化特色的学习环境。

“校企一体化”订单培养模式将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碰撞出新的发展思路。

(三)校企共同构建科研平台

通过建设科研创新团队,集中学院内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各专业之间的交叉综合,能够有效地提高学院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质量,提升科技服务能力。通过科研创新团队的组建,既培养了专业带头人,锻炼了科研队伍,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提高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根据全国轨道交通的发展需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共建了江苏省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开展了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针对轨道交通控制工程技术水平以及关键设备与应用技术,培养技术开发人才,开展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机车车辆、铁道工程、供电、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等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二级院系依托专业成立了轨道交通信号研究中心等机构,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研发项目,同时也能够在资金、设备和技术等方面获得企业的支持。近年来,学院承接了南京地铁公司的《南京地铁远程诊断系统》、上海铁路局的《基于2006版微机监测信息分析应用的研究》等科研项目。

为保障学校科研创新团队功能的实现,学校在提供稳定充足的经费、办公实验场所、器材设施、充裕的时间等方面,给予可靠的保障,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和完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的政策导向作用来激励科技人员,创设良好的科技工作氛围,调动教师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政企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和轨道交通培训学院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要坚持开放办学、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方式,不断创新办学思路,充分利用行业办学的优势,挖掘行业资源,大力推动与行业企业的联动互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从培养职业人才的需要出发,尤其应重视研究依托行业产业求发展问题,加强学校资源配置,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倍增、放大的作用。同时,高职院校应积极主动地开发自身的吸引力,使企业增强对校企合作“互利互赢”的信心。与企业开展多方面广泛的合作,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形成密切互动的关系,从而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的关系。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铁道部安监司、上海铁路局、南京地铁公司等相关轨道交通企业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建立了政、企、校多方合作建设投入机制。实训基地包括高速铁路、地铁设备,高速铁路设备采用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新设备,并预留升级为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接口。地铁设备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及行车指挥系统(ATS)。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加强合作,逐步完善基地的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展示推广“五位一体”功能。一是教学功能,职业教育中的实习或实训,通常是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进行的。实训基地可以为铁道运输、信号、通信、机车车辆、供电等专业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多项技能实训提供真实的实验、实训环境。二是科研功能,为轨道交通的科研单位及合作院校、企业在高速铁路领域的科研开发提供试验平台和基础条件,为工程实验提供技术平台。三是培训功能,双方共同建立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将轨道交通培训学院建成企校双方共同培训、共担就业、共铸文化、共谋发展的办学共同体,实行“融合管理、共享使用”的合作管理机制,填补国内高铁培训基地的空白,提升企业员工培训质量和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各路局技术培训、高速铁路新技术新设备技术培训、上海铁路局每年的技师培训、铁道部技师培训以及未来海外客户的培训项目。四是职业鉴定功能,用作铁路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训练和考试的基地。五是示范展示推广功能,建成高速铁路工程施工的示范线,成为轨道交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对外展示的平台及推广应用基地。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教学和科研职能的延伸,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任重而道远。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中的育人功能,正确处理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加强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自身优势,服务注重实效,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多样。在社会服务过程中求得生存、发展,增强学校总体实力。建立长期合作、互惠互利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开创高职教育的新局面,为培养高质量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世青.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的现状及思考[J].高教论坛,2009(12):112-114.

[2]戴勇.校企合作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36-38.

[3]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3):92-95.

[4]梁慧社.产、学、研、政合作 促进双赢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4):98-102.

作者简介: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长大深埋隧道工程 地质综合勘察技术 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有效的推动了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发展,我国国土资源辽阔,地形较为复杂,传统工程地质勘工作存在严重漏洞,只能片面的对地表进行测绘、观察,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尤其是一些长度较长,埋深超过千米的深埋隧道,此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综合勘察方法的应用就是依据工程的地形条件、地质特征等,实现了多种勘察方式的结合应用,保证了相关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同时,还能进不同的资料进行分析,为工程施工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1 遥感技术分析

在实际工程分析,遥感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质量,遥感图像能够准确的、直观的向工作人员展现地质的特征,同时, 还能展现出施工区域的地层、岩石结构、土壤、人文活动大不了,由于其自身的优势,它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影像地质信息,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遥感技术能够获取信息的能力强,距离远、面积广,同时,还能明确各个不同地质要素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一些断裂地势。通过相关实践证明,遥感技术的应用能够明确相应的地质信息。

通常来说,遥感技术主要应用在山区铁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在整个深埋隧道勘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证地质调绘工作的质量。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三维遥感技术的应用,提高了遥感技术工作质量,使得传统遥感技术纸上工作逐渐转变为计算机作业、二维平面解译逐渐转变为三维立体解译、低精度转变高精度,同时,还能实现工程地质材料的三维可视化。三维遥感工程图能够实现对工程的立体可视化,能够准确展现工程地表的地质状况、相关信息、地貌特征,高分辨率三维遥感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遥感技术应用的局限性以及盲目性,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在一些地形较为复杂的环境中所取得的效果最好。

2 大面积地质调绘

地质勘察工作中,良好的测绘工作得是地质勘察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地质测绘是从宏观到微观,通过定性到定量的一种工作方式,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各种条件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一般来说,在一些山区进行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依据地势的轮廓以及相应的环境开展长大、深埋隧道的测绘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施工现场岩层条件特点、分布、规模、性质等,褶皱、断裂构造的分布,容易发生自燃灾害地区的分布等。

3 综合物探法分析

所谓的物探勘测工作是一种间接的地质勘测方式,经常采用的方式主要包括了:

3.1 电剖面法

一般你说,物探技术在电剖面的施工中,它们两者之间都会进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另外,两者通过合作,对于地质工程中断裂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电剖面法在进行地质勘察的时候,主要的勘察的对象的沉积岩石所具有的电极差异。在水溶液中,具有一定的机理、岩石层等物质能够影响电阻率。

3.2 瑞利面波法

所谓的瑞利面波法指的是在实际的工作中,依据地下物质所具有的差异性,通过瑞利面波来实现地震探测的一种人工探测方式,在实际的探测过程中,这种方式的衰减速度慢同时还具有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在不同的传播介质中,由于该介质的密度不同,就会出现频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频散曲线的变化。

3.3 地震勘测法

在实际的工作工程中,地震勘测主要包括了反射波法以及折射波法;通常来说,地震勘测法的主要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对于波形的折射以及反射的规律进行分析,然后获取折射的深浅、地下反射面的形态以及构造等,这种方式具有较高的精准性,并且所勘测的结构单一,这是最为突出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具有的成本较高,所以,一般来说,我们通常说看到的物探剖面就是在矫正以后的图,另外,对于浅层折射法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能够运用于考古,但是这种方式容易受到施工现场的影响。

3.4 地脉动测试

通过相关的调查显示,地面的运动特征和大多数的震害有关系,如果在地震过程中,建筑物合周围环境中的物体产生共振现象,就会是建筑物的振幅增大,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破坏度,因此,通过专业的设备对相关的频谱进行记录分析,能够起到良好的防震作用。

4 实例分析

本文主要以某铁路工程为例进行分析,该工程全长1300km,横跨三个省份,有效的缓解道路运输紧张的局面。 但是在施工中需要开凿隧道,此工程中,隧道全长15.236km,最大深埋于415m,并且隧道洞身要经过三叠系和尚沟组紫红色灰紫色泥岩与细―中粒长石砂岩、砂质泥岩互层;三叠系下统紫红色厚层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夹薄层砖红色泥岩。

4.1 综合勘探方式的应用分析

(1)遥感技术。工作过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工作质量。在前期的遥感勘测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卫星发现,施工现场存在许多不良地质,例如:滑坡、崩塌等,随着勘测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遥感技术对于施工线路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保证了施工顺利进行。

(2)地质调绘。在遥感勘测工作完成以后,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的施工状况,选择合适的比例,然后对施工现象进行地质调绘,同时,还要对隧道的进出口、浅埋段、断层等地方进行重点调查,此工程选用的比例尺为:1:10000和1:2000。通过相应的测绘所获取的信息有:工作人员明确了地层岩性以及其相应的接触关系,还有分界线;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和实际状况进行结合,明确了施工区域的特征、施工影响因素,并且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有效措施。另一方面,隧洞进口段的岩石特征主要为砂岩、泥岩互层,相应的倾斜角为 8°- 11°,同时,还明确了地下水的状况,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制定相应合理有效的措施。

(3)物探法的应用。工作人员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物探进行工作地址勘察;此工程主要采用电磁法。工作人员首先应该确定中线,然后再沿着中线进行探测,探测过程中,应该在隧底52.0mK处开始布置测点,其间距大约为30-60m。探测过程中,由于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工作人员及时的采用高密度电法对数据异常的区域进行物探工作处理,保证了工作的正常开展。测量过程中,DK453 +070 - DK453 +120两侧电阻率为50~260Ω・m,中间明显低阻异常,约为 10 -50Ω・m。通过相应的调查显示,剖面内部大部分都为岩出露,局部为黄土及黄土夹卵石土覆盖,其厚度大约为36m,该工程现象的环境较为复杂,工作人员只有依据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保证良好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综合勘察技术长大深埋隧道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证良好的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还能减少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的应用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从工程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物探方式,才能保证良好的工作质量。其结论如下:

(1)综合勘察是在充分搜集、分析研究既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判译为先行,以大面积地质调查为基础,以综合物探和适量的深孔钻探为主要勘探手段,并辅以必要的孔内测试试验等的一种综合性的勘察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查明山区铁路长大、复杂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我院的应用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可明显地缩短勘探工期,大幅度地降低勘探成本。

(2)每一种勘察方法和测试手段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或弊端,因此,工程勘察中应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的勘察范围、勘察深度和勘察精度,选择一种或几种恰当的勘察手段。

(3)铁路长大、深埋、复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要求资料精度高、围岩分类准确,因此,采用综合勘察方法是必要的、恰当的。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所选择的各种勘察手段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应用,并应对勘察成果进行系统地综合分析、研究,合理解释,提高勘察资料的质量,保证结论正确,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

(4)铁路长大、深埋、复杂隧道综合勘察是一个由多阶段、多工种、多工序组合的勘察体系,建议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统一协调,分工合作。

参考文献:

[1]谭远发.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综合勘察技术应用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12,(4):24-31.

[2]刘爱平.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综合勘查技术应用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9):1184-1184.

[3]李国和,许再良,王子武等.长大隧道综合勘察技术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9:105-111.

[4]张举贤.浅谈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地质对物探的配合[J].铁道工程学报,2006,(3):17-20.

[5易鑫,白雪飞.浅谈综合地质勘察在长大隧道勘察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11,37(2):75-78.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措施

从目前我国的高速铁路的开通情况来看,一部分的线路雷击事故还是较为频繁的,雷害导致的跳闸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我国铁道运营里程的快速发展,重载以及高速铁路的迅猛发展,从而减少因接触网发生雷击故障而造成的事故发生,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程应用价值。我们可以利用电气化的几何模型来分析回流线对于接触网雷击的屏蔽效果,并通过仿真软件分析雷击回流线的时候接触网上所感应的电压。并深入研究高速铁路 AT 供电的方式以及接触网避雷线的保护情况,从而推导出高架桥单线与复线铁路的避雷线设计高度。

一、国内外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现状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应考虑牵引高铁线路的结构等级与所经过的地区的雷电灾害频率,所经过的土壤所含电阻率与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情况,共同来设计牵引系统所进行的防雷设计。欧洲率先就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之一,它对雷击的接触网造成了牵引性的供电系统灾害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设计的标准是一年时间之内 100千米牵引网将会遭受雷击的次数来做为评定的标准,只是采用牵引变电的配带综合性自动重合闸与避雷器来限制雷电电压过高,避雷器不能够减少因雷电的侵入而减少损害接触网的次数,只能够对接触网的过电压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无论是对于欧洲的气候条件还是经济等方面的因素考虑高铁的接触网进行有效的避雷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国内接触网防雷接地设计的概况

我国铁道接触网的防雷设计主要是依据《高速铁路设计规范》、《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与《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来进行规定的。根据雷电日的数量来分为4个等级管理区域:年平均雷电日在20d及以下地区为少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20d以上、40d及以下地区为多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40d以上、60d及以下地区为高雷区,年平均雷电日在60d以上地区为强雷区。《高速铁路设计规范》中规定重污染或是重雷区以及高路基、隧道口等重要的地段接触网应该增设氧化锌避雷器。接触网中的防雷设备主要是指接触网上所安装的避雷器,为了减少对综合接地系统上其它电气设备的影响。

三、高速铁路接触网防雷的措施

(一)接触网安装形式

现有高速铁路一般是采用AT供电方式,AF线与PW线安装位置,此时的PW线安装位置在AF线下方。采用电气应为:几何模型与先导发展模型的应计算该安装形式下的接触网线路来直接减少落雷的闪络概率,将它调试为自然雷中的90%为负极性。雷击闪络的次数和线路的暴露宽度 D( I)以及地闪密度是息息相关的。再乘以地闪密度即可以求出线路的年雷击闪络次数。PW线位置提高后还可对AF线与T线产生屏蔽,AF 线与T线直接落雷的次数将会大大的降低,但PW线落雷的雷电流幅值较高的时侯还是会造成AF线与 T线绝缘子的反击闪络,另外AF线与T线绝缘子仍存在雷电感应闪络的可能。

(二)合成绝缘子的采用

雷电所造成的接触网重合闸失败,将会导致供电的停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绝缘子受到了工频续流电弧烧蚀后的炸裂、破损,线路绝缘不能自行进行恢复,重合闸就会失败。如上所述,为了防止绝缘子的烧蚀损坏,一定要防止线路闪络与工频电弧建立。目前,我国输配电线路中所采用的绝缘子有瓷绝缘子、玻璃绝缘子与合成硅橡胶绝缘子,线路所具备的重合闸条件,而非瓷绝缘子烧蚀后的伞群已是完全脱落的。合成绝缘子在工频电化烧蚀之后,硅橡胶材料的成分将会发生变化,材料中遇热的易分解成分完全挥发,合成的绝缘子对提高线路 重合闸成功概率有一定的优势,并不能够完全解决线路的防雷问题,建议作为其它主要防护手段的辅助手段规避。

(三)接触网防雷接地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规定:对于部级的会堂、大型展览与博览建筑物、部级档案馆的重要给水水泵是特别重要的建筑物,应该划为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对第二类的防雷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装置应接地设置,相应同时设定方闪电感应、内部防雷、电气与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装置建设,雷击时都会成为雷电流的引下线路。当采用综合性的接地系统时,综合性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够大于1欧姆,在综合性接地施工的过程中要及时施工完成,还应实测接地的电阻,如果达不到建网的要求,应该采取可靠有效的降阻措施。

四、结论

鉴于高铁的雷电防护问题它从原理上是无论采用何种措施,都只能够减少雷电所引起的故障概率或是跳闸概率,AF线悬挂的采用合成绝缘子,应认真做好接触网的防雷接地措施。我国目前的规范都只有相关的措施要求,但是没有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与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的规避标准,防雷设计的深度不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建议完善我国高铁的接触网系统的耐雷水平、跳闸率或是故障率等具体指标,应积极设定科学合理的规避方针,铁路综合性接地系统便是极好的雷电引下接地装置,应该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冯金柱.世界电气化铁路概况[J].世界铁路,2003,(3) :14-15.

[2] 于增.接触网防雷技术研究[J].铁道工程学报,2001,1:89-94.

[3] 梁曦东,陈昌渔,周远翔.高电压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 刘靖.牵引网雷击跳闸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

[5] 范海江,罗健.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防雷研究[J].铁道工学,2008,8(119):1006-2106.

[6] 杨保初,刘晓波,戴玉松.高电压技术[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复杂地质山区 特长隧道 选线 研究

中图分类号:U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10(b)-0064-03

1 引言

1.1 自然地理

玉蒙铁路属泛亚铁路东线的一段,位于云南省滇东南地区,北起昆玉线玉溪南站,经通海、建水、个旧等县(市)到达红河州蒙自县,线路全长141.5 km。

玉蒙线其中一段线路需从通海盆地(高程约1800 m)紧坡下至曲江盆地(高程约1300 m),需以秀山特长隧道横穿平顶山至里山一带山体,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

该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是我国大陆现今地壳构造运动最为强烈的地区,以活动断裂规模大,分布密集,地震活动频繁,震级大,地震破裂带长,位错量大为主要特征,1970年通海曾发生7.7级地震。由此造成该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存在众多不良地质体。因此,在设计阶段做好线路方案比选,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重点控制工程,对下阶段的施工、运营都具有重要意义。

1.2 线路主要技术标准

国铁I级,单线;设计行车速度Vmax=120 km/h;限制坡度12‰,双机2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200 m,特殊困难800 m;牵引种类:电力牵引,货机SS3b型、客机SS7C型;牵引质量:2000 t;到发线有效长度:650 m,预留850 m;闭塞类型:站间自动闭塞。

1.3 方案研究目的

该段线路为越岭地段,受地形地貌和两端盆地高程控制,线路从通海盆地需以紧坡下至曲江盆地,造成该段线路工程较大,桥隧相连。

可研线路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通海隧道进口段漫坡进洞,有一段浅埋土质隧道,有近400 m路基拉槽,其坡面水将排往隧道,洞口条件较差,施工困难;同时,通海隧道进口之前穿过第四系湖积层较长,该段软土及砂土层厚度超过40 m,对路基工程不利。

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该段线路方案进行优化比选,遵循“线路方案服从重点工程选址”的原则,合理选定作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的特长隧道―― 通海隧道的位置,兼顾其他工程,稳定该段线路方案。

2 线路方案研究比选

2.1 方案研究的基础工作

从以往隧道施工情况看,隧道选址的好坏,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起决定作用,直接影响隧道安全、质量、工期和投资。因此,特长隧道选线,归根到底是地质选线,应在尽可能搞清楚地质条件的前提下,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合理选定隧址。

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为方案研究提供地质资料,在研究1:20万区域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基础上,进行不同比例的工程地质遥感卫片、航片解译判释,工程地质调绘,物探结合控制性钻探等手段,并委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完成《活动断裂鉴定报告》、《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等工作,为隧址选定和线路方案比选研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

2.2 线路方案研究布置

2.2.1 设计原则

(1)线路服从重点特长隧道工程地质选址的原则。根据工程地质情况,选定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隧道位置,洞身轴线尽量以较大交角穿过地质构造线,避免顺断层破碎带布置。

(2)兼顾两端工程技术条件可行、安全的原则。适当控制高烈度地震区桥(墩)高度,确保安全。

(3)经济合理,有利施工、运营的原则。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工程投资,改善运营条件。

2.2.2线路方案布置及综合技术经济比选

根据地形、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工程特点,在进行大面积、多方案隧道选址比较后,重点选定了有比较价值的地质条件相对较好的通海隧道位置与可研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同时为了控制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曲江大桥高度,在新选定的线路平面位置下进行不同桥高的纵断面设计比较。见图1。

各方案主要工程数量及投资比较见表1,主要优缺点比较见表2。

比较范围:DK23+600~DK53+400。

2.2.3 方案比选结论

高桥位方案虽然曲江大桥最大墩高为80 m,但该方案彻底改善了通海隧道进口条件和通海站设站条件,为下步施工和运营创造了有利条件,工程投资较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少2671.48万元。经综合比较,推荐采用高桥位方案,得到专家认可。

3 结语

随着铁路修建技术日趋成熟和施工水平不断提高,特长隧道和高墩、大跨桥梁被普遍采用作为铁路选线克服高程、改善运营条件的有利手段。铁路为带状建筑物,在特定的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条件下,尤其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西南山区选线,应遵循“线路服从重大工程地质选址”的原则,对于控制线路方案的桥、隧等重大控制工程选址,采用综合地质勘察手段,在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合理选定,然后再兼顾其它工程进行线路方案的综合技术经济比选,做到工程安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切实稳定线路方案,缩短设计周期,为后续阶段施工、运营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GB50090-2006,铁路线路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2] 何振宁.区域工程地质与铁路选线[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朱颖.复杂艰险山区铁路选线与总体设计论文集[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铁道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施工质量

Abstract: railway erection along the catenary as special power supply unit supplies power for the electric traction locomotives, its purpose is to change the piezoelectric output power through catenary contact wire for wire of electric locomotive operation. Catenary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performance in three aspects: the outdoor equipment, no spare, electromechanical integration, these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atenary.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standard of passenger dedicated railway catenary and simple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analysis.

Key words: passenger dedicated line; Railway; Electrification; Catenary technology;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M9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组成及要求

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也称为架空式接触网。

1、从结构形式看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接触悬挂:主要包括承力索,吊弦,接触线及连接它们的零件等。与电力机车受电弓直接接触的是接触线。其中以接触悬挂的种类最多。

(2) 支持装置:支持装置由腕臂,拉杆,定位装置等连接件组成,用来悬吊和支持接触悬挂,并将其负荷传递给支柱或者其它建筑物。根据接触网所在区间,车站和大型建筑物而有所不同。

(3) 支柱与基础: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和支持装置的全部负荷,并把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支柱有金属支柱和钢筋混凝土支柱

2、牵引供电对接触网的要求

为了满足铁路接触网全天候不间断的向机车进行供电,保证弓网之间的良好匹配,提高接触网的性价比,接触网需要满足:①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在恶劣气候条件下能保证向电力机车正常供电;②有足够的电气强度,保证在牵引高峰时正常地向电力机车提供电能;③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保证接触悬挂具有可靠的稳定性;④网上设备的空间位置不影响受电弓取流;⑤网上设备的质量应轻且分布均匀,保证接触网的弹性尽量一致;⑥有足够的防腐蚀性能各耐磨性能,使用寿命应尽可能长;七在保证接触悬挂稳定性的前提下,结构应尽量简化,有利于施工,维护及事故抢修;⑧在最高运行速度下,弓网离线率应在容许的范围内。

因此,这就需要要求铁路接触网不论在什么条件下,必须要保证良好的供电,使得机车能在线路上高速、安全的行驶运行。还要做到在符合上述要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节省投资、结构合理、维修简便等,同时还要便于新技术的应用。

3、《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对接触网施工的要求

为了更好的指导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工程的施工和验收,铁道部组织编制了《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为了指导施工单位达到标准的要求,同时编制了与验收标准配套的《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其中《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技术指南》对施工主体提出了如下要求:

(1)施工单位应采用机械化施工,积极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制定一系列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施工单位应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根据指南制定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施工操作细则,施工技术安全措施等。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接触网技术标准及施工方法

(3)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按本指南和有关工程质量管理办法,严格施工质量自查,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手段,进行严格的过程控制,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每道工序的完成,都应采取相应的检测手段检测施工质量,并作好记录;完工后应对施工质量进行全面的综合检测,并应将检测结果纳入竣工文件。

(4)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应根据铁路修建的总体施工组织计划,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做好以下工作:①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安全规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②必须遵守国家、铁道部规定的质量验收标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工程质量。③应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高施工管理水平和施工技术水平。④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工程施工的综合经济效益。⑤积极改善工程施工条件,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遵守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健康。⑥所用于主体、附属工程的材料进场前应进行相关的试验与检验,各种工程材料必须符合国家、铁道部现行规范和验标的要求后才能进场。⑦接触网工程施工从进场建点到竣工验收,都应把保护环境、文明施工贯穿到施工中的没有个环节。

二、客运专线接触网施工的特点

由于客运专线接触网的施工管理与一般工程的施工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要求也不尽相同,主要特点如下。

1、接触网是在一定地域和范围内进行施工的项目,所以每一条线路及每一区段的施工都需要按具体的施工对象、施工环境和条件来确定施工方法,因此,铁路接触网施工针对性较强,对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也比较高。

2、由于接触网施工完全是沿铁路线路进行施工,这就使得接触网施工的施工点增多、战线过长、施工人员分散的问题较突出,对施工的组织和质量控制影响较大。

3、接触网施工由于整体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对接触网施工的质量管理工作必须深入细致,防止出现“一步错,步步错”。

4、受气候和地质条件的限制因素较多,这些客观因素不但制约了施工作业的顺利展开,而且往往会打乱全局的施工程序,影响整个。

5、系统工程中各专业工程在施工中相互干扰的机会和机率相当高,如通信与电力及信号等工程的电缆沟同一路肩侧的布置等,在施工组织与协调过程中一但出现疏漏,也将影响工程的质量。

三、客运专线接触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不断的发展,我们在学习和引进国外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的同时,广大工程技术人员也自主研发了许多接触网新金具和新设备, 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施工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要求,主要表现为施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和施工技术两大方面滞后。

1、接触网施工队伍

(1)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在从事接触网工程施工的队伍中,只有极少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素养,大部分施工人员则是由没有受到专业的施工技术培训、教育的普通工人或者是民工,其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差,这就容易造成对施工流程、施工工艺等不能很好的了解,致使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对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技术装备落后

我国国内的各施工单位的技术装备较发达国家,显得稍微落后一些。主要表现在施工设备功能不强、性能不高、新度系数偏低;设备综合性能较低,体积大,较为笨重;检测手段和检测设备的精度系数不高。

2、接触网施工标准和工艺存在问题

(1)施工技术及工艺滞后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我国除少数施工单位外,大多数施工单位的施工 工艺和施工技术还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水平,很难适应目前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施工要求。

(2)施工的技术标准不协调

接触网的施工与路基、轨道的施工技术标准不协调,接触网一般是以轨面标高作为施工基准点的,而轨道施工的允许偏差较大,导至接触网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满足技术要求。

(3)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的施工标准,每一条线路的施工技术要求除参照国外相应线路制定外,没有更多的通用性和标准化。

我国目前也没有一套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的施工操作规范,除个别施工单位具有较为系统的施工工艺手册外,大部分施工单位或施工队伍在施工时的随意性较大。

四、接触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铁路与我国现有的160 km/h以下电气化铁路相比,不仅车速大大提高,而且其接触网受流系统、悬挂方式、布置原则也有所不同。接触悬挂是向电力机车供电的重要设备,也是保证250 km/h以上目标值的关键。为了保证运行时受流的质量,必须具有良好的受流稳定性、理想的弹性及弹性均匀性。因此接触线对轨面的高度、跨中预留弛度及导线坡度以及弓网动态参数等对接触悬挂的受流质量好坏至关重要,而这些必须通过精确的施工安装来保证。施工安装精度需满足设计要求的评价接触网质量的重要指标。即安装精度越高,受流质量越好,接触线和受电弓的使用寿命越长,且速度越高对施工的误差要求越高。因此,对接触网的施工误差控制是保证接触网施工质量的唯一途径。尽管目前国内接触网采用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程序化、数据化施工和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四个一次到位”部级工法。

但由于接触网施工工序和所用材料繁多、安装或加工工艺、机具及环境不尽相同,每个施工工序过程仍均伴有误差,如导高、侧面限界的误差、腕臂和吊弦的测量、计算、预配加工及安装的误差等。因此,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施工人员、采用的机具、所用的材料、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五个方面。要保证施工质量就必须对以下五个方面加以严格的控制。

1、人:指直接参与施工的人员,作为主要控制对象,要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导作用。有经验表明,要保证施工质量,还必须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施工特点,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2、材: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难免的会出现公差,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考虑其影响;

3、机:机械控制主要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等控制。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工艺要求、选用合适的、先进的机械设备、机具等,并正确使用、管理以及保养,确定其处于最佳使用状态。例如用经纬仪取代传统的线坠、接触线多功能激光测量仪取代测量杆等等,不仅能使施工测量的精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也可以将施工误差控制在设计和标准范围以内;

4、施工工艺: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既有利于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也能加快施工进度,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5、施工环境:指的是工程技术环境、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如吊弦、定位便宜均应根据施工当时的环境温度来进行施工控制。环境温度测不准,将直接影响施工质量。由此,在施工时应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具体条件,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加以控制。

客运专线铁路电气化工程属于结构庞大、工艺技术复杂、需要多工种连续性施工生产的建筑安装工程。为了使工程施工达到连续性和均衡性,实现高效、低耗、优质的目的,就必须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择优选取先进的施工生产组织形式和施工作业方法,均衡施工进度,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作祥.客运专线铁路接触网悬挂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铁道工程学报.2007(S1)

[2]薛吉岗.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体制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1(02)

[3]田利民.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压实标准与验收标准的探讨[J].铁道标准设计.2007(11)

上一篇:铁路安全风险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铁道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