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10-14 01:41:57

小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篇1

小朋友应该逐步掌握数字的大小了,通过形象教学,以使儿童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准备: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

3活动评价。

小班数学教案篇2

关键词:学生成长档案;小班化教学;素质教育

一、小班化教学的概念

小班化教学一般是指班级学生人数控制在30人以内的班级教育教学活动。实现小班化教学,目的在于推行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美国教育专家有关论文指出,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时,学生能力普遍增强,成绩一般都会所提升,这一方面源于单个学生接受教师指导的时间增加,教师对学生学习成长、性格养成的影响力提升,另一方面也由于学生有了更多发言、讨论、展示自我、团结协作的机会,更有助于提升学习兴趣,养成自信、开朗的良好性格。

小班化教学是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增加和更合理分配的结果,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实现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正在积极尝试引进小班教学实验,不断提升小班化教学的比重,预计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前后,小班化教学将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主流。相对传统大班教育,小班化教学有其自身的要求,主要是构建民主和谐、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这也对教师专业水平、课程整合更新、评价体系转变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

二、建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目的和意义

学生档案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整理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学生个人基本信息、课业成绩和其他表现的,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的文字、图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记录,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集中体现。传统的学生档案管理,往往以学校为主,采取成人档案管理类似的流程,以表格填写为主要形式,内容仅限于学习成绩、教师评语等信息,信息偏于单薄,评价流于片面,难以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期间的表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学校已普遍采用了内容更丰富、更具人性化的“个性化成长档案”,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更全面地收集各类资料信息,为学校和家庭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充分凸现个性、展现自我,给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个充实美好的记忆,充分实现记忆、教育、总结的效果,同时为综合评价学生成长情况提供全面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三、小班化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特点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重在“个性”,促进成长。在基本形式的统一要求下,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个人成长经历,而这都离不开教师的充分参与。在传统大班环境下,教师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难以对每一个学生个体予以充分关注;与此相反,小班化教学在这一点上具有天然优势。在总体教学任务不变的情况下,学生数量大幅减少,教师有了更充裕的时间去观察、指导每一个学生,有利于教师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以让学生更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体现在个性化档案建立工作中,可以看到,教师的参与明显增加,评价更客观、指导更具体、更具人性化、更有针对性,学生及家长的表现也会因之更活跃、更优秀,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四、小班教学环境下个性化学生档案的实践

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最好自学生入学开始,作为学习生活的一项常规内容引入教学实践。学校(或学区)一般会有一定的形式要求,往往是框架性的意见,以纸质表格为主,内容较少,不够具体,能够留给教师较大的发挥空间。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形式(保存介质)上,采用实体档案与电子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内容丰富、信息完整、便于整理互动,并具备一定扩展升级性能。本着便于入手、节约资金的原则,实体档案由通用的“档案手册”为中心,配以个人记录本,记录孩子们日常所书、所画、所收集的各类物品,作为低年级学生个人记录的主要内容;电子档案借用常用通讯软件平台,以“个人空间”形式,保留孩子们的照片、视频,在教师和父母的辅助下完成,作为高年级的重要记录内容。两类资料相互配合,形成一份全方位、多角度的个性化档案。

档案系统的构架,根据小班化教学的特点,在传统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增加“班级档案”和“小组(队)”档案,形成班级―小组―个人的三级结构,充分体现中学生交流更充分、合作量更大的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品质。注意在三级档案中做好链接,做到相互联系、相互衔接而不重复、冗余。班级、小组级档案,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大家一起讨论、共同贡献素材,成为团队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形式。

在档案内容上,要注意统一的要求和自由的创意相结合,特别重视教师的参与和互动,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在学生人数大幅减少,日常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相对减轻的环境下,教师应注意安排时间,参与指导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并建档留存,鼓励学生将目标、计划、总结、感悟以及生活中拈花一笑的时刻、蓦然回首的瞬间保留在个性化档案中,并留言鼓励和指导。在小班教学中,存在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以教师指引为主,通过学生表达叙述、教师反馈总结完成教学,二是更多地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围绕个人目标开展学习;在我国的教育环境中,第一种方式更为适合、更加高效。同样,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也应重视教师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生、学校、家庭的共同参与和互动,重视基本的教学目标任务,强化教师作用,以个性化档案中交流、评点的形式指引学生完成既定教育目标,因人而异地培养良好个性,避免“个性化”教育流于形式、为个性而个性等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小班化教学环境下,更有利于建立相对理想的个性化学生成长档案,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需要充分转变观念,建立“大档案”意识,采取合理引导措施,充分发挥教育参与者的主管能动性,以建档的形式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充分全面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也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珍贵的童年回忆。

参考文献:

[1]陶青.小班化教学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08(15).

[2]吴晓雯.创设自主和谐的小班化教学环境[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3]周旭初.建立数字化成长档案留下学生发展的足迹[J].网络教育,2009(03).

[4]张丽娟.有效小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8).

[5]张晓峰.留下孩子成长的足迹: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实践初探[J].网络科技时代,2008(15).

小班数学教案篇3

【案例描述】?

一、联系生活引出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春天来了,在这明媚的春光中,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户外去看看蓝天,白 云,去听听流水潺潺。?

如果我请同学们组织一次去我们辽宁著名风景区核伙沟的春游活动,你会想到什么问题??

生1:我们能去多少人??

生2:到风景区组织什么活动??

生3:坐什么车去,怎样租车??

生4:需要带些什么东西,用多少钱??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春游中的一些数学问题。?

4”K[说明:玩,是孩子的天性,怎么玩也是孩子们最愿意讨论的话题。在教学本课 时,正是春 天,因此春游是学生们所向往的,我大胆地改编教材,通过研究春游中的一个个数学问题, 使学生主动的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实际中来。]?

二、联系实际研究数学问题?

师:我们学校计划让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同学去春游,在去的人数上你能告诉大家什么??

生1:三年1班能去31人,三年2班能去32人。?

生2:四年1班能去34人,四年2班能去35人。?

生3:三年级能去2个班,平均每班去31人。?

四年级能去2个班,平均每班去34人。?

师:根据同学们提供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三年级能去多少人??

生2:四年级能去多少人??

生3: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生4: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去多少人??

师:谁能解答提出问题??

生1:根据三年级去了2个班,平均每班去31人,我能求出三年级一共去多少人?列式是: 31 ×2=62(人)?

生2:根据四年级去了2个班,平均每班去34人,我能求出四年级一共去多少人?列式是:34 ×2= 68(人)?

师:上面两道题可以运用我们以前学习的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解答。下面的两个问题 ,请 同学们借助线段图,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再解答,如果有困难的,可以小组讨论 。(多数学生能独立完成,少数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懂得分析思路、列式计算,然后全班 进行交流。)?

师:这两道题我们都需要先求出三年级、四年级各去多少人?再求所求的问题,需要三 步解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说明: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积极思考春游前应考虑哪些问题,课中就“能去多少人”这个 问题我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提出问题,编成应用题,这样学生乐于解答 ,形成积极思维。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表述,力争让学生 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际应用深化数学知识?

师:我们已经研究了“春游中能去多少人?这个问题 ,学校还计划在春游中组织植树活动。 一班计划植2天,要植132棵树;二班计划植3天,要植153棵。哪个班平均每天植树多? 多多 少棵??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帮助学校完成了春游中的活动计划,下面我们来考虑乘车问题。客运公司负责人 说:大客车限坐乘客60人,每辆车租金1000元;小客车限坐乘客30人,每辆租金600元,我 们要春游的师生共有158 人,该怎样租车呢?客运公司为我们提供一种方案:

BG(!B DG1*4,K4,K6,K6,K6,K45SS序号大客车辆数小客车辆数 座位总数(人)租金(元)B 一0630×6=1803600

B 二B 三B 四BG)

你们相信客运公司提供的这个方案是最好的吗?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新方案呢?以小组 为单位,设计新方案。?

汇报,评价新方案,找到最适合的方案。?

师:现在你们还愿意用客运公司提供的方案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享受成功的快乐)?

[说明:在租车练习中,学生在验算原方案的基础上,我鼓励他们大胆设计新方 案,优选方 案。结果学生通过猜想、分析、计算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方案,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且 使他们质疑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得到培养。

【案例分析】?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应用题的教学存在着以下弊端:一是应用题教学一味追求 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以及答案的唯一性;二是应用题中“条件”、“问题”设 置呆板,学生没有选择条件的权利,没有解决问题的自由;三是应用题中的事件情节要求过 高过偏,离开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我认为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应用题的数量关 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挑战,这里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 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例题的教学中,我大胆的摒弃了课本 例题,选取了学生喜欢讨论的春游话题,让学生思考“春游前,要思考哪些问题?”以学生 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焕发生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解答“能去多少人”这个问题上,我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实际情况,提供材料,提出问题, 编成一道例题供大家研讨。我大胆地创造出一种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学生的 能力的氛围,模糊课堂学习与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的差异,使学生在全身心地投入解决现实问 题的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学生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任 务就在于为学生创设实际机会,让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在练习题“该怎样租车”这一问题 中,学生在验算客运公司方案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出最适合的、价钱便宜又合理的租车方案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 其实,数学是在生活中产生的,生 活中随时也可见到数学的原型,只要我们教者努力去发现,去捕捉身边数学,为学生创设一 个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可以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就可以得到提高,潜能 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

首山镇马伊小学 徐 岩

小班数学教案篇4

关键词:知识点题型化;小班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060-02

1.调查目的与方法

为了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适应当代教育观念的变革的问题,同时为了解决广大家长对子女接受良好教育的普遍愿望,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近十多年对学校教育的空间范围作了调整,被称为"精品教育"的小班化教育正适应了这种形式的需要而应运而生,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探索热点,成了教育的一场新革命。小班化教学在我市逐步推广之际,我校今年也实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位即将担任小班教学的数学教师,为了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及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促进我校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特作这个研究。为此,我们对本市的中小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其中一份是学生的调查问卷,一份是教师的调查问卷,收回调查表140份,其中学生60份,教师80份。此外,我们还查阅了有关教师上课的学案和学生的作业。从而制定适应小班化教学的"知识点题型化"的教学方法和学案。

2.调查情况分析

2.1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与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有很大关系,但教师上课的教学手段才是最关键的调查结果表明:以往我们老师是采用传统式"填鸭式"教学,照本宣科,由老师讲,学生在下面只光是听,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并没有产生共鸣,学生接受这样的教学,实际上知识的收效甚微!但当老师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这种效果往往发生惊人的变化。老师上课前就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即“知识点题型化”。在课堂上布置这堂课的目标,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老师将本节课的概念、公式、定理以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证明题等的形式制作学案,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那么就能清晰地理解,却不需死记硬背,而是理解地记忆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见多识广”,从而可以灵活地应用它们,增强综合解题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是要优于以往的照本宣科的教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解题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提升。比如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的学生成绩(初一、初二级)明显优于没有实行小班化(初三级)教学的学生成绩,初三的学生数学成绩在区里36个学校的成绩是33名,而初二的学生上学期学生的成绩在区里排名可以排至19名,有的班级的成绩甚至可以是全区的第9、第13名。

例如在学到一次函数的这一章时,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以及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为了学生理解以及使用这个知识点,选取例题: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图象经过(3,5)和(-4,-9)两点,

①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②若点(a,2)在该函数的图象上,求a的值。

通过调查,发现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重点班的学生100%通过,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普通班的学生也可以95%的学生通过,那5%的学生可以求出第①问,第②问基本上掌握,只是因为将x=a、y=2分别代入而不是同时代入解析式求a值而扣分;实行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学生关于一次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求一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基本上能掌握,但初三的学生仅仅有28%的学生可以完全得满分,41%的学生完全不能得分,知识没有等到及时的训练,不能掌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更不能应用,更别提活学活用了,由此可见,“知识点题型化”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明显。

2.2 学生学习成绩比以往要好。调查结果表明,小班化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往往实行"0+40"或"5+35"或"10+30"的授课安排时间,讲课时间很少超过20分钟,完全以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学习、合作交流,通过渗透知识点的学案来完成学习,课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和管理者以及辅导监督者,这样学生可以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老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学生,学生学习情况好的,能得到老师的及时表扬,特别是学习吃力甚至不好不过关的,老师及时发现也可以给以及时辅导和帮助,及时解决问题;“知识点题型化”能当场帮助学生引导学习的方向和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以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是一个很有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学得好而有信心,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得到及时帮助而解决问题,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信心。

有的学校条件限制,还没有实行小班化教学,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的状态与以前是差不多,数学成绩好的学生,成了书呆子;有一大部分学生怕学数学、甚至厌学等等不良情绪,老师对这种情况又往往无能为力,照顾不了那么全面。实行小班化的教学的学生可以很明确课堂学习的学习目标,通过老师的学案中检验自己自学的状况,不懂的地方可以得到老师和小组成员的及时帮助,不会遗留问题或者不懂的地方,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合作交流中,互相帮助,成绩好的学生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同学的友谊,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较慢的学生,在学习和做题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成功。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通过调查问卷,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起码50%的学生不喜欢数学,甚至很惧怕数学,认为数学是最难的一门学科;实行"知识点题型化"教学的学生基本不怕数学,喜欢数学,认为数学是一门很灵活的学科,有信心学好数学,也喜欢钻研数学,特别是比较灵活的题。

例如:利用函数y=2x+6的图像图象解答下列问题:①求方程2x+6=0的解;②②求不等式2x+6>0的解;③③若-1≤y≤3,求x的取值范围。

初二的学生可以很快作图,并且回答出答案,但初三的学生仅仅有两个同学可以回答出来。这是平时上课的一个训练的结果,学生见识多,讲知识点渗透到题中得到训练,效果肯定好过只有知识理论听讲而没有动手操作过程体会的学生,解题能力也要强很多。

2.3 学生学习的素养提高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坚持每堂课知识点题型化,即将知识点渗透到题型中,学生对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的理解更透彻,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数学素养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2.3.1 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加强。例如做一件事情,有时有不同的实施方案,比较这些方案,从中选择最佳方案作为行动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在选择方案时,往往需要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涉及变量的问题常用到函数。学生通过做学案中例题:

例如:一种节能灯俄功率为10瓦(即0.01千瓦),售价为60元;一种白炽灯的功率为60瓦(即为0.06千瓦),售价为3元.两种灯的照明效果一样,使用寿命也相同(3000小时以上).如果电费价格为0.5元(千瓦·时),消费者选择哪种灯可以节省消费?

学生可以体会如何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体会一次函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感受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方法。2.3.2 会注意知识间的联系,有机地整合相关知识。例如《轴对称》时,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各个部分的有机结合,能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机的整合。把"形"与"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3.3 当经历了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推理、论证、比较等的过程,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在学案中选择习题:

例1:在ΔABC中AB=AC (已知),∠

=∠

例2:①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50°,那么它的顶角为

②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80°,那么它的一个底角为

③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底角为

④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30°,则底角为

学生通过这两道题的训练,学生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能清晰地理解和灵活使用。

3.建议

本调查告诉我们,为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解题的能力,我们的课堂要"以生为本",教师将我们要传达的数学知识和理念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知识点题型化"完全可以帮助老师教学以及我们的学生。针对我们小班化"知识点题型化"数学课堂教学,现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议:

首先,认真备课,不仅要认真研究我们上课的教材,这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重点、难点,确定我们的教学过程,上课需要采用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同时还需要备学生,明白学生学习的进展和接受能力的程度,确定需要加深或拓展的知识点,涵盖课本知识点,题型多变,制定适合学生上课用的学案。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填空题型出现:

选择题:实数-1.732,π2,34,0.121121112…,-0.01中,无理数的个数有( ).

A.2个 B. 3个 C.4个 D.5个

填空题:在-π2,π3,2,-116,3014,0,2-1,52, |4-1|中,其中:

整数有

;无理数有

;有理数有

.

这样学生关于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概念有了清晰的理解,同时对知识点的外延和提升也能得到训练,以后做这个知识点的题完全可以把握。

其次,把握上课的节奏,让学习能力慢的学生能学到知识,能得到训练,同时也让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也有事做,恰当安排适当的事恰当的题,或者辅导学生,或者检查其余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这一类学生能力能得到充分训练,能及时得到复习巩固。

再次,及时检测,及时批改。在学案中的要有小测题,对学生进行摸底和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清楚哪些学生需要课后辅导,哪些学生有哪些部分需要加强的地方,要整堂课的效果清楚。

最后,及时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学能使教师不断成长,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我们只有通过上课时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的反思,才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种种本质特征。

(上接59页)4.从“交际”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所谓交际,就是要把学生的“读”“想”“说”“练”作为切入点,实现认识事物从感性到理性的实践过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读题”是感性认识的过程;“想”是思维向理性过渡阶段;“说”则是理性认识的一种表现;"练"即是对实践的指导。因此,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只要感性认识充分,才能保证思维的正确。在读题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认真审题,理解其意。

思维先于语言,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想"就是要引导学生针对所提问题展开思维,如:"第一小组养鸡10只,第二小组养鸡比第一小组多6只,一共养鸡多少只?"在学生读题后,启发学生认真审题,抓住"比"、“多”、“一共”等关键词,问:"能直接算出来养多少只吗?要先算什么?为什么?用什么方法?为什么?"这样,思维训练就显得有的放矢了。

“练”是巩固、是提高,是“想”和“说”的成果体现,因此,必须多练。但要练在点子上,巧妙地设计练习题,而不是匆匆教完例题就急着让学生做大量类似的试题,并只对列式正确与否进行订正,不问其它,这样只能是事倍功半——达不到目的。真正的“练”要建立在“想”和“说”的基础上,既要"练"出道理,又要"练"出方法,这样才能练出成效。

小班数学教案篇5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学案导学;小组学习

一、实施策略

(一)教师自我转变。为了编制出水平较高的学案,教师首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修养。传统教学都是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学生掌握的好与坏只是通过提问几个同学来了解,课堂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效果不好。虽然有着很多方面的不足之处,甚至弊端,但是教师早已经习惯了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模式。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1]。

(二)让学生逐渐适应。长期被接受式学习方式影响,学生要利用好导学案并不容易,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这些学生反而有可能是新的机遇。所以在新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进行细心的引导,让他们慢慢去接受甚至喜欢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三)编制一份好的学案。对于高中生而言,学业负担很重,所以说,学案要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学案的设计,要依据教材内容,把握课标的深度与广度,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有机整合各种教学资源,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方案,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堂互动、当堂训练、课堂小结与反馈等[2]。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力求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对教学重、难点的详细剖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解决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精选的例题,不仅典型,更具有示范作用;不同层次的训练,能让学生在巩固双基的同时,在思维上、方法上得到不同的发展[3]。

(四)以学定教,课堂注重引导。课堂实施环节是学案导学的重中之重。上课开始,先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任务,每个组独立完成本节课一部分知识内容。每个大组人数众多,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4人,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领导完成本小组分组讨论。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集中讲解,而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可以交给学生去自我消化。做到教师以教导学,以学定教,教学相长。

(五)严格检查,督促学案的完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在上课前2天就应该布置下去。课前收上来,检查学习对于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强,如果有没有完成的,必须得到惩罚,然后补做。

二、实施过程

(一)问卷调查。为了了解实验班在实施学案导学前后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专门编制了相应的问卷。问卷下发55份,收回54份,有效问卷52份。

(二)成绩对比分析。选取本人所带的高二年级的两个平行班,高二(4)班和高二(5)班,其中高二(4)班仍按照传统的方法施教,为对照班;高二(5)班采用学案导学教学,为实验班。经过一学期的实践,将两个班的成绩进行比较,并进行简单分析。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学情调查

表1-1 教学实验后实验班学情调查表

通过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有效的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增强了对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程度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习习惯得到较好的改善。对于课本内容的阅读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不小的进步。学生乐学,也会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如何与同学沟通,不仅增强了每个个体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也增强了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将自己所学知识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得以提高。学生进步了,老师也轻松了,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融洽,老师真正成为了“导”师,而不是“教”师。

(二)成绩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17.0软件对于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试验前后的成绩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分析。数据显示,试验前sig值为0.983>0.05,说明两个班成绩差异不显著。通过一学期的试验,试验后sig值为0.015<0.05,说明两个班成绩差异显著。对照班均值为36.2,实验班为40.6,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有帮助的。

四、展望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贫困地区的实施,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意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如果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张海晨,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小班数学教案篇6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教育 中小学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培训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教育乃是国家之根本,民族兴旺之保障。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更要加强基础教育的建设与发展,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精神文明境界,从而更加努力地建设我们统一的祖国。由此,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班主任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肩负着重要而神圣的使命。他们的行为从小的方面讲,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成长;从大的方面讲则关乎着我国未来国家的团结、安定和中华民族的崛起。

除此之外,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整体水平低于内地汉族发达地区。由此可能会造成对中小学学生学业的耽误。所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素质,实行对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培训,迫在眉睫。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普通话的普及,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们学习好正确标准的普通话,才能够实现对更多的文化知识的学习。

2 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意义

上世纪末,我国便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是我国亟待开发的重要地区。而由于地理位置等诸多原因,西部教育情况令人堪忧。教育乃复兴之重,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进而保证普及教育。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是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小学班主任的进一步科学合理的培训,使目前先进的思想灌输给我们宝贵的祖国花朵,使他们更加完善,更加具有开放的观念,从中获取创新意识与民族意识,为以后西部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当然,不仅仅对孩子们一生有好处,对于整个国家,也有毋庸置疑的意义。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大部分是山区,山高路远,校点分散,教师分散的情况普遍存在,致使参加集中培训的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培训,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符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方案。通过经受培训的班主任,可以将民族与国家的概念更好地灌输给我们年轻的一代,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内部的和谐,还能促进整个民族的大团结。因此,可以说,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与中学班主任的投入,将获得丰厚长久的回报,对一个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团结都有重要的意义。

3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方案

(1)首先要对其班主任进行专业化培训。主要用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的知识水平以及素质教育能力。例如个人与集体教育,班级管理等等的能力,让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培育起更光明的新一代。(2)对中小班主任普及心理健康与调节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理念。少数民族地区往往也是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与外界的联系不顺畅。使得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班主任缺乏开放的意识,先进的理念,丰富的经验,新颖的教学手段,这些因素使他们缺乏与外界交流,反过来加剧了他们观念的保守和心理健康方面知识能力的缺乏。例如民族学生普遍面临的人际问题与面向外界时规范的心理调试问题。(3)对于民俗方面依旧需要对中小学班主任进行培训,让班主任掌握如何对学生实施民族方面的教育,以及理念。同样,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与服饰方面的知识也是很重要的。(4)班主任要拥有各方面的教育能力,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教育孩子们拥有适应性,教育孩子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环境,适应理解其生活方式与风俗。当然,教育学生爱国精神,国防意识,脱贫理念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改变未来的生活才是本质目的所在。(5)同时,对边疆中小学班主任的教育也应有对其自身方面的自我提升意识。比如在教育过程中不放弃自我提升,不放弃自我学习。对于自身状况要有全面的理解,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做一个孩子心目中的榜样。

4 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班主任进行培训具有的特点

(1)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要体现特有的民族特色,用跨文化界限的培训课程实施方案,使班主任有引领学生跨越文化隔阂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当地或者国家教育机构应该添加对此方面的规定,增加对班主任民族、风俗等的贯通能力,强化民族语言教学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性及重要性,将与学生家长沟通的能力也进行相应的考核。因而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班主任的培训也变得至关重要。(2)要具有地区性。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远不如内陆大部分地区,硬件设施不完善,保障体制不健全,思想观念依旧得不到更新。还有与教育有关的教育基础条件落后,资源缺乏,由此使得教育信息得不到流通,师资力量与学生人数严重不平衡。对班主任的培训课程要有对当地的适应性,具体说,就是在班主任不脱离岗位的同时得到正规周全的培训。(3)应具有实用性。由于地区的差异性与思想观念的不尽相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的培训要有实用性。制定水准不能脱离边疆实际状况,不能脱离当地的思想观价值观,应有落实下去的可行性。更不能盲目照搬沿海甚至更发达的地区的教育模式,要根据当地经济,教育环境“量身定做”。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的素质,提高其教学水平。(4)具备超前性特点。虽然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知识面没有明确的规定,够用即可,但我们都明白,现如今知识处于大爆炸时期,知识更新速度异常快,使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拥有超前的知识水平,开阔的视野,远大的理想,也是影响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5 总结

搞好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不仅可以从教育方面将西部带动起来,而且其无形中培养了一批为国创新的科技人才。因此,寻找一个规范的培训方案便是重中之重。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培训工作,就是间接为西部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为国家人才培育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涛.中小企业企校合作继续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J].继续教育,2009(11).

[2] 李军.怎样做好新时期下的职业技能培训[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2).

[3] 应立慧.“对标”培训打造岗位技能操作人才[J].石油教育,2011(2).

[4] 孙宏安.“十五”期间继续教育课程方案(征求意见稿)[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3).

小班数学教案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班化教学;课堂教学六环节;实施方案

一、小班化研究的背景

山东省普通高考报名人数自2008年达到顶峰后,2011年第3度出现下降:2008年报名普通高考人数为742642人,2011年这一数字降低到550651人,三年来降低了19万余人。2011年我校面向市内四区只招收6个教学班,开展小班化教学试点,招生人数控制在每班40人以内。作为岛城率先实现小班化教学的普通高中,这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课题组在市教科所的引领下,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研讨小班教学的流程和组织再造入手,深入开展小班教学课堂策略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总结反思小班教学的成熟成功做法,以领先的姿态创造小班教学的经验。

二、小班化研究的核心理念

(1)以?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形成“变教室为学室,变教师为导师,变有效为高效”的新构想。

(2)以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南,确立“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服务,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不平凡”的办学理念。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

(3)以自主学习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支撑,构建“自主思考探究”课堂模式。罗杰斯的自主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先决条件是树立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对人的能力有充分的信心,把人视为可信赖的有机体,置学生于如果学习不能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他人的合作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都是失败的。

三、小班化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促进学校乃至高中数学教学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合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教学高效性,帮助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使数学教师明确对自己的要求,有了努力的方向;促使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

(2)纠正偏离目标行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各种的反馈信息,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运用适合小班教育的自主互助学习内容、方法等,通过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让每位学生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四、小班化环境下“课堂教学环境变化”的研究

首先,我从确定小班化课堂的组织形式入手,为了方便小组合作教学,一般4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各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水平差异、学习需求等因素,在充分征求班主任意见和调研学生的基础上,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式分组。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和教学活动需求,酌情采用马鞍型、半圆型、小组型、品字型、周边型等多种形式。高一根据学习的需要灵活处理,高二、高三受空间条件的限制,班主任负责将各组的桌椅基本固定,学生根据不同学科更换位置即可。有利于同学之间合作交流、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张扬。但无论哪种分组方式,都应注意分组不能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是动态变化的,要根据学科不同、学生学习水平差异和智能特征、教学活动的不同等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即便是条件不变,小组成员也可以经常改变,以扩大学生之间交往的范围和机会。

五、小班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行为与策略研究

规范小班化教学流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流程应该为预习反馈——问题引领——自主思考——开放探究——归纳生成——评价提升。

①预习反馈:以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课前预习,着重解决双基问题,教师了解预习情况并及时反馈;②问题引领:以课前预习为依据,设计合理问题引领学生进入对新知识的探究学习;③自主思考:问题提出之后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的时间,不能直接小组讨论,只有在独立思考过之后的讨论合作才有意义,否则讨论将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同学被动参与,长此以往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会逐渐消失;④开放探究:小班化教学改变了学生单一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的方式,拓宽了获取知识的渠道。要求学生首先针对问题独立思考探究形成独立意见,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组间交流、开放性的合作探究去解决问题;⑤归纳生成:知识规律的生成是在学生充分探究讨论的基础上得出的,是水到渠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轻易不要越俎代庖、包办代替;⑥评价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探究合作精神、知识结论进行多元化评价,并鼓励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拓展提升做进一步思考。

六.小班化环境下有效课堂教学“教”与“学”的关系的研究

一轮过关听课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参与意识效果的问卷调查,下面以高一为例分析如下:

1.行为参与反馈分析

经常预习、完成学案、听讲精力集中、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都反映出学生在行为上有较好的参与度;但是“92人偶尔上台讲解的机会、80人教师点名让自己回答才回答”等确反映出参与的层次较低,仍缺乏主动性;需要老师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多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的机会,留足参与的时空。

2.认知参与分析

学生对预习的态度改变最大,14题“为了避免新课跟不上,我得好好预习”占75%以上,18题“认为最有效的预习方式”选学案导学的占大多数。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逐渐尝试改变,也适应了学案导学的方式。但从23、24、25、29反映出对待学习的态度、课堂参与的行为、自主探究的效果以及分组合作形式很是堪忧。小班化各个环节的落实上如何能真实有效,是我们下一步要落实的关键问题,正如17题所言——最能激发你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是“自己的成功感受”。

3.情感参与分析

30、31、32问题可以看出教师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缺少自己的风格,不注意对学生心理和情感的观察,产生恐惧、厌倦甚至麻木、无所谓的态度,在他们参与课堂的过程中,焦虑、烦躁的情绪比较严重。在乎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即使在回答错了问题时。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对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的认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增强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作秀的课堂让学生觉得好玩,但却没有真实的收获;求知的课堂让学生有真实的收获,但却觉得吃力。既有作秀之好玩又有求知之收获的课堂才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

小班数学教案篇8

[关键词] 什么是新课改;新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研究;教学疑问

随着全省新一轮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中的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新课改下数学的教与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为此,我县自2011年以我校为试点,开始推行“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碰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家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新课程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受高考的压力,旧的东西不肯放手,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老师大胆尝试改革,课上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时间,但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少,对于我校学生来说,最后掌握的效果也不佳,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面对大家为难的现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改革,我们应该如何去做?这是值得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拟从相关文献出发,结合自己一年多的教学经历,进行梳理并作简要述评.

一、什么是新课改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什么

通过研究相关的期刊文献以及两年来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就是以导学案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知识构建的教学模式,从内涵上看,该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对于该教学模式,很多同仁提出疑问:它是否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而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思想呢?笔者认为,其实不然.观点有二:第一,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就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体现生本课程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第二,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就提出过“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其大概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获得高深的造诣,靠的是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主动勤奋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掌握的牢固,就能使知识积累的丰富[2] .因此,笔者认为,该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的继承与发展,是体现生本课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认为:“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因此学习并非教师以填鸭式严格强迫学生无助地、顺从地学习枯燥乏味、琐碎呆板、现学现忘的教材,而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去吸收任何他自觉有趣和需要的知识”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另一位重要人物也提出:“教育的核心主体应该是学生,他认为凡是可以教给别人的知识,相对来说都是无用的;能够影响个体行为的知识,只能是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因此,教学的结果,如果不是毫无意义的,那就可能是有害的。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这是行为主义者所强调的),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这是认知主义者所重视的),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1]

我国的这场课程改革是国家行为,改革的目标是培养有健全人格,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全面而有个性的人,应当说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育人理想。从事数学教育研究的人都知道数学学科是培养一个人会思考的学科,数学是为自己学的。它的统领地位不可替代.责任觉醒的第一表现是行动,我们首先借助各种研训活动,引领教师以改进的态度审视以往的教材,质疑以往的课堂,让教师在反思对比中认可新课程.教学上,提倡学生有意义的学习,该探究时探究,该训练的训练,确保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因此,对待这场改革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推进,确保质量” .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教师对导学案的编写和设计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基础,那么如何打好基础呢?通过相关文献的研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写主要研究编写原则及学案呈现的内容.

(一)导学案编写原则及呈现内容

1. 编写原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学案的设计首先要尊重这一点,做到知识与趣味的有机结合.举个例子:在数学归纳法的引入时,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模拟一个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然后让他们自己通过刚才的游戏,自己去找出数学归纳法和多米诺骨牌的游戏的共同点,这种做法很大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然后,高中数学课程很多概念性的课程,并不是每一节课都能找到生活中有趣的例子,去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此,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去发现生活中数学,多学习交流,才能更好的做到这一点;第二,在编写时要注意量的原则.高中数学的逻辑性、思维性、抽象性明显高于初中,为此再设计学案时,不需要思考和难度大的问题没必要去设计,题目不在多,在于精;第三,教师们普遍反映许多内容不知把握到怎样的程度。它既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系到课程理念和教材编写意图的贯彻.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多少学者都认为:他们围绕教材内容把握的度的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对其中比较集中的问题也达成了共识,即:倡导低起点,高观点的数学指导思想,低起点是指找准学生的生活现实与数学现实,面向全体学生,高观点是站在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渗透核心的数学思想方法[3] .

例1.求函数定义域、值域的问题坚决不深挖洞,做到必修1的复习题水平。如P45页第2题.已知非空集合 ,试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特别提出对符合函数定义域问题不做讨论.

例2.对抽象函数单调性的讨论也只做到必修1 P45该复习参考题B组题第6题水平.“⑴已知奇函数 在 上是减函数,试问:它在 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对抽象函数也仅仅做到教材:习题2.2 P75页 B组第5题的难度.

例3.对含参数问题的讨论也仅研究到课本P83复习参考题B组第3题水平.“对于函数 :(1)探究 的单调性;(2)是否存在 使得 为奇函数?

2. 呈现内容

不同的研究者也提出了不同的内容或基本框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提法自然不同.笔者认为学案的编制应体现在“导”上,要考虑“导什么(学习内容)”、“怎么导(学习方法)”,因此设计学案时,着力点应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如观察、操作、猜想、归纳、类比、推理、反思、讨论等),至于呈现的形式则可以多样化.

(二)教学模式

一份学案编好,审核后,对于学案有如下的操作方式:即要求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课堂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侧重学生的自学及展示,课堂主要是小组的汇报,教师适时提问点拨,有的侧重学生的讲解及思考,课堂主要是小组的讲解,教师适时评价,有点更注重问题的拓展或疑难问题的解决,有的更注重学生的数学交流和数学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的侧重点不同,选取或设置的教学模式就会不同.但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来说,到底孰优孰劣,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导学案”为载体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及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大家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的依据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学科特点,自主性学习的理论.

(三)实验设计

1. 实验对象:2011年下半年笔者同事主要课程是高中数学必修1及必修3,教授班级为同层次的两个重点班高一三班及高一5班,其中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

2. 实验方法:实验采用等组设计法,高一三作为实验班,高一五班作为对照班,通过分析前侧、后侧的试验数据来分析“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个班的影响程度。

3. 实验程序

前侧: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 后侧:期末考试的成绩;

实验要求:该同事同时同样的教材,辅导资料进行教学.

4. 实验结果分析

利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4],采用 ,结果如下表,下表是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前侧及后侧平均分比较( ).

通过表1,我们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比较,前侧数据中实验班均分比对照班差,后侧中实验班均于对照班没有明显的区别,从均分我们看出这种教学方式对高中数学的效果不是特别出彩,从显著性上看前后侧显著性不是特别明显,说明此种教学方式还有待改进及提高.当然,教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周期,其成效还需长时间的实践验证.

四、“自主、合作、探究”课程教学有待研究问题

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实行的时间不是特别长,但是,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疑问。笔者通过万方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并结合我们教学中的疑问,作如下整理: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哗众取宠还是真正有效

有研究者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形式化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并未能摆脱‘满堂灌’的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没有得到贯彻.有的教师则是向另一极端发展,把‘学案’等同于讲义,以练代讲,所有的课都上成了练习课,使‘学案’沦为学科知识点和重点习题的汇编,功能等同于学习辅导用书.”[5]“目前对于‘学案’教学出现了几种不良现象,一种现象是将学案简单化,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提纲和作练习的工具;二是‘学案’完全代替了教案.” “导学案的实施会导致学生看书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文本提炼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笔记过程的缺失;导致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 [6]

(二)“自主、合作、探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

有研究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从原先的孤立封闭状态走向流动合作。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管理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构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在共同体中共享信息,互动交流,使教师合作文化得以提升.”但也有研究者认为“导学案的使用会导致部分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下降.”导学案往往是备课组内所有教师共同使用的,但是其设置却常是某位教师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和思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一定符合组内每位教师的风格.[5]

“自主、合作、探究的生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存在争议或问题是正常的现象.这种问题我相信不会持续太久,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升入,高中数学课堂会越来越精彩.

参考文献

[1] 高红敏.“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l.

[2] 顾继玲.数学“学案导学”研究述评[J].数学通报,2012.12.

[3] 张慧英. 基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J].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人教网,2010.

[4]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浅 [M].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5] 孙云.“师生共用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1.

上一篇:信托计划范文 下一篇:日程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