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范文

时间:2023-12-02 17:44:03

中班数学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篇1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更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指定本方案。

第二条:实行结构工资方案应以工作量大小,责任轻重,质量高低和贡献大小为基本依据,做到多劳多得、责重多得、贡献大的多得、并为实施教师聘任制提供依据。

第三条: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学校工作量奖励方案只能以学校正常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依据,不可能将教师繁杂的工作细目和临时性工作全部包含进去,教师工作的基本定量和原则标准也做不到绝对科学和公平。因此,在实行本《方案》的同时,仍需提倡教师的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精神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

第四条:本《方案》实施对象为学校在编、在职的教职工。

第五条:本《方案》经第一届教代会第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于2000年9月1日起执行。《方案》修改权属下届(次)教代会。两次会议期间在试行中遇到本《方案》无法解决的具体问题,可由校长提出交校务会议讨论,制订补充规定。

第六条:本《方案》的解释权属教代会。

二、结构工资的结构和分配。

第七条:结构工资由保留工资、津贴工资两部分组成。

(一)保留工资:是工资构成中的固定部分,即国家规定的各项工资,增资、资金和补贴(包括学校自负的部分)。凡接受并完成学校的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即享受职务工资。

(二)津贴工资:是工资构成中与教职工的实际工作数量挂钩的部分,由课时补贴、教案补贴、兼职工作量补贴三个部分组成。

(三)课时和教案补贴的计算方法为:首先按实际任课节数计算:每一节课补贴2.5元,每一教案补贴1.5元(教案不算系数);再根据课时系数,计算出每位教师的实际补贴(计算公式附后)。课时系数列表如下:

年级

学科一二三四五六

语文1.11.11.21.21.31.3

数学1.11.11.21.21.31.3

思品111111

体育111.11.11.11.1

英语111.11.11.21.2

常识111.11.11.21.2

音乐11111.11.1

美术11111.11.1

班队111111

生劳111111

活动111111

思训111111

计算机111111

信息111111

书法111111

兴趣小课111111

自学0.80.80.80.80.80.8

另外,语数包班,课时系数上升0.1;担任两个班语文、数学的,课时系数上升0.1.

(四)兼职工作量补贴发放对象及执行标准。

(1)中层副职(含大队辅导员)每月补贴110元,科室人员补贴80元,每年组长60元,党小组长30元,教研组长40元,副组长30元,年级大队辅导员30元,备课组长(书法、思品、生劳等)按活动次数每学期计贴。干部多重兼职,向高一级靠,不重复计算。

(2)担任行政职务因工作需要不兼课或兼课不到规定节次,其课务工作量补贴计发180元。

(3)不兼课的后勤人员补贴每月180元。

(4)因学校工作需要安排兼职教师其教学工作不足部分补足部分补足到合理工作量,最低标准确定为180元。兼职又超过工作量的视实际情况以适当补贴,补贴标准由校务会议集体讨论确定。

(5)带课外兴趣小组,按学校规定次数开展活动,按学校规定时间每次活动计2课时,奥数、阅读、作文每活动课时系数为2,其他兴趣小组课时系数为1.5;若有增减,经教导处同意后按实际活动次数发放补贴。学校电视台工作人员工作量折合为每周2次兴趣小组活动的补贴。

(6)负责电教、宣传、实验室等工作的,每月补贴40元(兼职不重复计算)。课外活动管理(包括领操、器材收发管理),每月补贴40元。

(7)跨校区上课的教师每月补贴20元。

(8)值日教师每月补贴20元。值周班级班主任每周补贴40元,副班主任每周补贴20元,行政值周20元。

(9)学校安排代课,按进度上每节补贴8元,不按进度上每节补贴4元。代班主任每天补贴4元。

(10)节假日加班值班每天补贴20元(加班、值班不重复计算),农历大年夜、正月初一、初二加班补贴加倍。

(11)事假每月累计超出3天,扣除当月津贴工资;病假、法定假每月累计超出一星期的,按实际上班时间计算发放。保留工资部分按上级文件精神处理。

(五)校级领导津贴工资靠第十五位教师,中层正职靠第二十位教师。

(六)见习期内的教师津贴工资享受85%。

(七)支教教师按上级文件待遇发放。

(八)班主任补贴每月150元,按月发放40元,学期末考核每月50元,增设班主任安全规范教育奖每月60元。副班主任学期末考核每月25元。

三、审核发放办法:

第八条:教职工结构工资由教导处按教职工实际任课任职按月统计,报校长室审批后发放。寒、暑假期间不享受津贴工资。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算起。

附:计算工式

每周课时、教案补贴=2.5元×节数×课时系数+1.5元×教案系数

诸暨市实验小学

2000年10月

实验小学2001学年教职工结构工资方案修改意见

1、新增书法课,课时系数为1。

2、英语课课时系数调整为1(一、二年级),1.1(三、四年级),1.2(五、六年级)。

3、担任两个班数学、语文,课时系数上升0.1。

4、年级组长每月补贴为60元,增加20元。

5、年级大队辅导员每月补贴30元。

6、备课组长(书法、思品、生劳等)补贴每学期按活动次数计贴。

7、写作兴趣小组每次活动课时系数为2。学校电视台工作人员工作量折合为每周2次兴趣小组活动的补贴,增加1次活动补贴。

8、兴趣小组活动次数由学校安排,若有增减,经教导处同意后按实际活动次数发放补贴。

9、班主任补贴每月150元,按月发放40元,学期末考核每月50元,增设班主任安全规范教育奖每月60元。副班主任学期末考核每月25元。

10、新增活动课时系数为1。

诸暨市实验小学

2001年9月

实验小学2002学年关于教师课职务的几条修改意见

经校委会讨论决定,对教师课职务奖作以下调整:

1、担任行政职务工作需要不兼课或不到规定节次,其课职务工作量补贴由180元调整160元。

2、行政值周、值周班级工作量作加班二天计算。其余值周班级班主任得40元,副班任得20元。荷花校区行政值周晚上值班单独发放值班补贴。

3、活动课课时补贴与兴趣小组课等同计算。课时系数为1。

4、学校网络管理员(徐大刚)每月补贴40元,因学校工作需要安排兼职课时不到节次由补足160元。

5、城西校区教研组长每月补贴30元。幼儿班教师工作量奖为180元,班主任补贴60元,纳入年终班主任考核。孟珂可、陈碧芳两位教师职务补贴为110元。

6、詹家山学校负责人月工作量奖为220元,教师师为200元,均不享受学校的班主任补贴年终班主任考核奖。

诸暨市实验小学

中班数学教案篇2

为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需要,完善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根据《雨花区中小学教师工作量量化标准参考方案》(草案),结合我校具体实际,按照体现多劳多得,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便于操作的实施原则制定如下方案。

一、绩效工资来源、发放对象、工资标准确定办法

1、学校绩效工资来源

按照工资改革方案规定,个人工资总额分三部分组成:“生活津贴”部分由区财政按月发放到教职工工资卡(占工资总额的70%);按月考核发放的“工作津贴”;按月扣发,按学期考核发放的“奖励津贴”。学校方案中的“绩效工资”是指由财政统一下拨到学校并规定经由学校考核后发放的工资部分,即“工作津贴”和“奖励津贴”。

学校绩效工资发放项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职工月绩效工资,包括:课时工资;岗位(职务)工资;特殊工资;加班工资(不含寒暑假加班工资)等。第二部分为教职工学期(或年度)奖励工资等。

2、学校绩效工资发放对象

学校绩效工资发放对象:学校在编、在岗的教职工。由学校聘用人员(没有编制的人员)的工资不在财政拨发的绩效工资里支付。离退休人员的绩效工资发放按上级文件规定的办法执行。在编不在岗的教职工绩效工资发放由校长办公会议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绩效工资标准确定办法:学校实行量化管理,设置标准课时。对全校的工作岗位,折算成标准课时。绩效工资标准课时待遇由学校以学年度为单位确定,在按月发放月绩效工资之后,余额部分合并到年终奖励部分发放。

二、教职工月绩效工资发放计算办法

(一)、课时工资

课时工资是指以工作量为依据,以标准课时方式呈现,并照标准计算发放给授课教师的工资。

课时工资分五大块计算:课堂教学工作量;备课(含跨头、跨科备课)工作量;作业及辅导工作量;教学研究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其他课时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1、课堂教学工作量

凡进入学校课程表,且分节按规定时量进行教学的课程(不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不分年级、学科),教师按课表进课堂授课一节,计算0.7标准课时课堂教学工作量。

2、备课工作量

(1)各学科备课工作量,不区分国家、地方、校本课程,也不区分年级、学科,按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而准备的标准教案数目和任教班级数相乘计算。备课工作量计算方法为:每备一个标准教案,非毕业学科和当年毕业学科分别按0.5和0.7标准课时计算教师备课工作量。毕业年级的非中、高考学科不按毕业学科计算备课工作量。

(2)跨年级备课,每备课1节,按在学科课时基础上增加0.1标准课时计算跨头备课工作量(备课数少的年级为跨头备课)。

(3)跨学科备课,每备课1节,按在学科课时基础上增加0.2课时计算跨年级备课工作量(备课数少的年级为跨年级备课)。

3、作业批改工作量

作业批改工作量计算办法:学科授课时数乘以学科作业批改标准工作量。各学科作业批改标准设定如下: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计0.3标准课时工作量;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课程0.2标准课时工作量;校本课程、综合实践、通用技术、美术等其他学科计0.05标准课时工作量。没作业的学科不计算作业批改工作量。

当年中、高考学科作业批改工作量在本学科肄业年级作业批改量的基础上增加0.1课时。毕业年级的非中、高考学科不按毕业学科计算作业批改工作量。

作业批改工作量计算班额标准:初、高中标准班额分别设定为45人、50人。班级人数超过或者不足标准班额在三人(不含三人)以上的,作业批改工作量按如下公式计算之后在教师当月工作量中增加或者扣减:

超(不足)学生数

作业批改超额(不足)工作量=—————————×学科作业批改工作量标准

标准班额数

4、教学科研工作量

凡进课堂教学的教师,其参加教学科研的工作量,不分学科,每周每人计0.5课时(按实际开展教研活动情况计算,但每人每月教学研究工作量不超过2课时)。教研活动包括:市、区、校等组织的教研会议、听课评课、集体备课、培训学习、公开课、竞赛活动等。教师每缺席一次教研活动,在教师月工作量中扣除一个标准课时工作量。

5、其他课时工作量

(1)语文、外语学科教师早自习下班辅导工作量:每次5元,迟到不发,无故缺席倒扣15元。

(2)早操、课间操工作量:早操由学校指定人员负责,标准为每人每天10元;课间操由体育组按学校要求安排五名体育教师到位组织,每人每周2课时。由于学校或天气原因导致不出操,不影响教师工作量。但教师每缺一次,扣除该教师当月一标准课时工作量。

(3)课外活动工作量:课外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培训、特长生专业训练等。课外活动要求有计划、有教案、有学生名册、有学生签字的训练活动记录,文化学科培训时间每次不少于45分钟,特长生专业训练每次不少于90分钟。符合上述条件的课外活动,按1课时计算教师工作量。

(4)临时代课和自习课工作量:临时代课在一周以内,按15元/节的标准发放,一周以上按正常课时计算。学校进课表安排的和临时组织的自习课5元/节。

(二)、岗位(职务)工资

岗位(职务)工资是指以工作量为依据,以标准课时方式呈现,并照标准计算发放给授课教职工的工资。

1、行政干部(校级和中层)、职员、教辅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职数和工作量:

岗位周课时岗位职数及其他

校级正职18

校级副职16.5

中层正职15.5

中层副职14.5

图书室10

阅览室10

校医20另卫生工作计6课时

报帐员、出纳14

处室专干12人事劳资、教育、教务、招生、就业、保卫、后勤及学校确定的相关人员

处室职员11司机、办公室内勤、财产保管

水电工12

实验员12

档案管理12

体育器材管理14含学校所有体育器材保管、田径场卫生

寄宿生管理按学校寄宿生管理员待遇办法执行

网站网络维护14

广播电话及会议室管理12

心理咨询8

机房管理(含监控)14

校园电视台8

校报校刊学生社团12

职员、教辅后勤工作人员岗位职数和工作量:按照国家政策核定行政职员岗位及其职数设定,其工作量为标准工作量,原则上增人不增加工作量。凡学校因工作需要而增设的岗位,其工作量由校务会议讨论决定。

2、年级组长、班主任职务工资

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量采用单列方式计算工作量。年级组长、班主任工作量设基本工作量和奖励工作量,班主任工作量不与其所任教学课程工作量累加来计算超工作量。

班主任基本工作量按每周10课时计算。学校设定标准班额配置:初中标准班额为45人,高中标准班额为50人。超过标准班额配置的班级,班主任工作量以5人为标准,每超过5人则每周增加该班班主任工作量0.2课时,累计相加计算。不足标准班额配置的,参照超额标准及其计算办法相应地扣减班主任工作量。

班主任奖励工作量设置的目的是奖励连续担任班主任且在工作中没有出现严重问题的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奖励工作量规定如下:连续担任班主作3年以上者,从第4年开始每周增加0.5课时,以后按每满2年每周增加0.5课时计算。学校从班主任月工作量津贴中抽取200元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按学校班级量化考核方案及相关规定执行。

年级组长工作量以每年级6个班为标准计算。符合标准的年级,年级组长每周计算6标准课时工作量(不足6个班的年级,按6个班的标准计算年级组长工作量)。6个班以上的年级,每增加1个班加年级组长工作量0.5课时。连续担任年级组长3年以上者,从第4年开始每周增加0.5课时,以后每满2年每周增加年级组长0.5课时。学校每个从年级组长月工作量津贴中抽取100元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比照班主任考核方案及相关规定执行。

如发生重大学生管理事故,则由行政会视情况扣发或减发年级组长、班主任职务工资。

4、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务工资

教研组长(含副组长,副组长为除语数外三科外,其他学科在初中部设置副组长)的职务工资规定如下:教师人数达10人以上教研组,组长职务工资为2标准课时/周; 5人以上者(含5人),1.5标准课时/周;5人以下者及备课组长,0.5标准课时/周。教研组长职务工资考核后发放,考核基本项目为:组长按时出席教务处、教科室召开的会议,每月听课达4节,每月进行一次组内成员教学常规检查等;组内成员按时参加各级教研活动、开展校本教研,每月听课不少于3次,教案、作业批改没有明显过失,否则扣除组长职务工资一半,情况比较严重者,扣除全部职务工资。

(三)、特殊工资

(1)离职行政干部津贴:任职期达5年以上的中层行政干部,因学校需要或者年龄等原因而退职者,在退休前,学校给予离职行政干部补助津贴,标准为每周2课时。

(2)老龄津贴: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以上,坚持进课堂上课者,每周照顾1标准课时工作量;教师男满58周岁,女满53周岁以上,坚持进课堂上课者,每周照顾2标准课时工作量。

(3)特殊岗位津贴

岗位人员津贴名称月津贴标准(元)

化学教师营养补助10

化学实验员营养补助15

体育教师服装费15

保卫专干夜间值班按照到位情况每次补助10元

中高考招生专干、人事专干交通补助60

二、教职工学期或年度奖励工资

教职工学期或年度奖励工资按月扣发,在期末或学年末考核发放。

三、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

(一)、考核部门及其考核对象

教务处考核对象:教研组长、副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教务专干;图书室阅览室和实验室职员;早自习、课外活动等。

教科室考核对象:教研组长;含副组长;备课组长(以教科室为主,教务处协助考核)。

教育处考核对象:年级组长;班主任;德育专干;寄宿生管理员;医务室工作人员等职员;两课两操。

总务处考核对象:后勤人员。

办公室考核对象:其他行政职员;全校教职工考核核实、汇总。

(二)、教职工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

1、教职工月绩效工资发放标准:

学校以周为单位设置三种工作量:基本工作量和超课时工作量。基本工作量为每周7课时(不含7课时),教职工周工作量不满基本工作量,不发放出勤津贴。12课时以下(含12课时),课时津贴按标准发放;12课时以上,发放超课时津贴,但教职工超课时工作量原则上不超过基本工作量12课时。

2、下列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扣发当月绩效工资。

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以罚代教、以教谋私、训斥学生家长、酗酒;严重失职,造成事故并负直接责任的;乱收费者。

3、违反教学常规的,扣减当月绩效工资

(1)在规定时间里缺交计划、总结等材料的,每人每次扣20元,迟交扣10元。

(2)无教案上课或检查时教案数与课堂教学授课时数不一致,除扣发相应的课时工作量外,每缺一次(个)扣20元。

(3)上课迟到(含组织眼保健操),扣20元。提前下课者,视同迟到处理。旷教一节扣50元。

(4)缺作业或少批改一次作业,除扣相应津贴外,再扣绩效工资20元。

(5)私自调课,扣除双方各10元,听课缺一节扣5元。

(三)教职工学期或年度奖励工资

教职工学期或年度奖励工资按照教职工的职级、标准计算,主要依据教职工的出勤、工作量、工作业绩等考核发放。

四、补充规定

1、本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自通过之日起执行。

2、原方案与本方案相冲突的,以本方案为准,本方案未涉及的,照原方案执行。

3、本方案的解释权归学校校长室,修订权归教代会。

长沙市第二十六中学

中班数学教案篇3

关键词:中职学生 学习比例 调查研究

课 题:此研究总题目为中职学生学习比例的校本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职学生学习比例的调查研究,第二部分为中职学生学习比例的实验研究,此文为第一部分。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培养制造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是技师学院的使命,中国制造不仅对技术技能人才有数量的要求,更有质量的要求。而质量源于课堂,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在某中职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教学日志等方法进行数据收集,然后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

中职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从三个指标来看:学习的人数(A),不学习、不违纪的人数(B)和不学习且违纪的人数(C),这三者之比就是中职学生的学习比例,也是本研究要探究的问题。本研究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其中前四个方面是定量分析,后三个方面是定性分析。“中职学生学习比例问卷调查”反映的是某中职学校全校学生的学习比例,“英语学科七个班学生学习比例统计”反映的是某教师英语课堂学生的学习比例,“某班级五个阶段学生学习比例的变化”反映的是一个班级在两年内学生学习比例的变化,“某班级课堂行为观察数据”反映的是一节课的学生学习比例,个案研究一是由学习到放弃学习的刘同学的案例,个案研究二是由守纪到违纪、再到守纪的宋同学的案例,个案研究三是一个反教育的案例。

一、中职学生学习比例问卷调查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问卷调查”的结果反映的是某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比例。此次问卷调查从全校20个班中抽取了2014级7个班级的学生作为样本,从7个班级的25位任课教师中随机抽取10位教师,作为全校60位教师的代表,此问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性。

7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40人、30人、32人、20人、16人、12人和4人,平均人数为23人,有3个班级的人数在均值以上。10份问卷中,学习的人数比分别是40%、25%、30%、37%、20%、10%、62%、83%、50%、66%,平均为42.3%;不学习、不违纪的学生比例分别是30%、65%、40%、47%、70%、80%、38%、17%、50%、34%,平均为47.1%;不学习且违纪的学生比例是30%、10%、30%、16%、10%、10%、0%、0%、0%、0%,平均为10.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A∶B∶C= 40∶50∶10,后两项之和为60%,也就是说只有少数中职学生学习。从此数据可以得出,中职学生的学习比例为4∶5∶1。调查问卷内容见下表。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问卷调查

尊敬的老师:

您好!

为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比例,就学生学习的人数(A),不学习、不违纪的人数(B)和不学习且违纪的人数(C)三个方面进行调查,问卷不署名。

对这三个概念定义如下:(A)在预习、听讲、读书、答问和练习等学习环节中只要能做到一项就算为学习。(B)自己不学习,但是不对其他同学学习和教师上课构成干扰,或者干扰不大,可以忽略。(C)在教室里面随意讲话等有声音干扰听觉环境,下座位和走动等有空间的位移行为干扰视觉环境;有其他违纪行为且不听老师劝阻,且有抵触语言和行为。

您班有______人,其中A=_______人,B=______人,C=______人。

感谢您的参与!

××年×月×日

二、英语学科学生学习比例统计

某英语教师任教七个技能高考班级,其中2013级四个班级(1班~4班),2014级三个班级(5班和6班),人数分别为22人、20人、42人、30人、36人、28人、36人,平均31人。七个班级三项数据的百分比分别为:一班23∶77∶0,二班20∶65∶15,三班19∶52∶29,四班27∶67∶6,五班14∶86∶0,六班29∶68∶4,七班17∶61∶22,这三项数据的均值为21∶68∶11。

从以上数据可见:第一,各班有个体差异,学习的学生比例从14%到29%不等,不学习、不违纪的学生比例从52%到86%不等,不学习且违纪的学生比例从0到29%不等。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两个班级几乎没有不学习且违纪的人。第二,从总体来看,一个班级平均31人,A类学生6人(20%);B类学生有21人(70%);C类学生多达4人(11%)。第三,这个统计结果反映了教师本学科学生课堂学习比例的共性。总体来说,一个班A类学生只有20%,B类学生有70%,C类学生有10%。第四,这七个班学生的学习比例是2∶7∶1。

中职学生学习比例问卷调查和英语学科学生学习比例统计两个结论有相近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因为受到五个因素的影响:调查时间不同,调查班级不同,班级特点不同,调查的学科不同,调查的教师不同。但是两个数据总体一致:三项指标中B类学生最多,C类学生最少,且所占比例相同,都是10%,A类学生比例居中,且B类+C类学生比例超过半数,即中职学生大都不爱学习。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2∶7∶1的比例更客观准确。

三、某班级五个阶段学生学习比例变化情况

2013级3班是全校人数最多、走读生最多、学生最具个性、纪律最差的班级。这个班五个阶段三类学生的学习比例为:入学后一个月比例为30∶50∶20,第一期末比例为20∶50∶30,第二学期比例为15∶60∶35,第三学期比例为13∶70∶20,第四学期比例为10∶80∶10。

在这五个阶段,A类学生比例从30%降到到10%,人数越来越少。在9月时,还有30%的人学习,这是初中学习的惯性。到第一期期末只有20%,是因为学生看到技校对学习的要求不像初中那么高,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B类学生由最初的50%逐步上升到80%,这说明经过两年的教育和个体成长,学生在学习和守纪之间找了一个平衡点。有些原来学习的人退一步成了不学习也不违纪的人,也有原来违纪的人经过教育和个体成长,进入到了不学习、不违纪的层次。

C类学生由20%上升到35%,又再下降到10%,这个曲线变化过程说明,有些学生经过多次试误,发现还是按教师的要求,守纪才是正确的,有些人也结束了青春逆反期,变得守纪了。

此统计说明A类学生越来越少,最后直到10%;B类学生越来越多,直到成为占80%的绝大多数。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从不守纪到守纪的过程,而且第一学期遵守纪律情况最好,第二学期最差,第三、四学期因为学生长了一岁,懂事些了,也大都经历了试误的过程,终于找到了正确的价值观,所以到毕业时守纪的人数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了学生们的心理和价值观的逐渐成熟。

C类学生越来越少,直到10%。这既是教师教育的结果,也是学生个体成长的必然。

最后结论如下:学生学习比例从最开始的30∶50∶20到最后的10∶80∶10,这个比例是变动的。这五个阶段的学生学习比例的发展规律是A类学生越来越少;B类学生逐步增加,由少数到绝大多数;C类学生由少数到多数,再到极少数。

四、某班级课堂行为观察数据

这是2014年12月22日对2014级1班(31人)第三节课的课堂行为观察记录,2014级1班是7个班中纪律最好的班级,上课没有明显的违纪行为,即使学生小有违纪,教师提醒后,也都能停止,并不与教师抵触,师生关系良好。第一,只有5人在学习(16%),泛学习(学习和读课外书的)也只有7人(22%); 第二,不学习、不违纪的有24人(78%的人玩手机、发呆和睡觉),其中最多的是玩手机(55%)。第三,发呆和睡觉的学生占16%,他们的大脑处于空白状态。第四,可以得出结论,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比例是2∶8∶0。

从以上四个数据来源得出了不同的比例,最好的是2∶8∶0,最差的是1∶8∶1,中间的是2∶7∶1,2∶7∶1的比例最具有代表性。以上是对中职学生学习比例进行的定量分析,下面进行定性分析。

五、由学习到放弃学习的学生案例

小刘是2014级3班的学生,在第一学期时一直都积极学习,个人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也是表现最好的。有一次,还主动跟笔者说他每天记五个单词,争取考本科,笔者为他的理想和行动感动,赞美并且鼓励了他。但是第二学期中期之后,他的学习动力就明显减弱了,课堂行为也偏离学习了。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班30人由最初的11个人学习,慢慢减少到只有四五个人学习,太多不学习的学生干扰课堂,使他不能安心学习;二是那些不学习的学生孤立学习的学生人,他害怕被孤立,被迫与不学习的学生合群,于是从积极学习变为消极学习。

这个班里还有两三个学生是这种情况,虽然笔者和他们单独谈话,百般劝学,希望他们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外界干扰,专心学习,但是他们都先后放弃了学习。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却放弃学习,笔者感到无比痛心。

六、由守纪到违纪再到守纪的学生案例

小宋是2014级3班的学生,在第一学期时还任学习委员,学习英语很积极,每次检查朗读时,她不仅能尽早过关,还能辅导其他同学。可是到第一学期中后期,她就突然叛逆了,不仅不学习,还带头违纪。笔者和她谈话,她只说自己不想学习了,最后还发展到上课和教师对着干。但在第二学期,她主动向教师道歉,并保证这个学期不再违反课堂纪律了,但就是不学习。

这是一个由守纪到不守纪、再到守纪的案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过矛盾思考后获得了成长。

七、一个反教育的学生案例

这是2014年11月12日发生在2013级3班的事情。笔者上课时,小张同学和周围的几个学生聚在一起看手机视频,笔者来到他们身旁说:“这个电视剧很好看吧?下了课看好吗?”没有人理睬笔者,我又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吧!”其余的人都行动了,唯有小张口出不逊,学生在课堂上聚众看电视,本来就是违纪,笔者的规劝也是应尽职责,他不仅不听从反而还指责笔者不该管,出言不逊。笔者认为他太无视纪律,无视教师尊严,必须教育,于是说:“在课堂上无论谁违纪,老师都必须管”为了警示他的这种无礼语言,以儆效尤,笔者说:“在课堂上对老师出言不逊,哪里是学生应有的作为!”一般的人到此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可是他说:“你能把我怎么样?”

这可真是把笔者难住了,教师除了语言教育外,没有别的能力和权利;让班主任申请政教处给他记过?他会在乎吗。这样的学生在进入技校前就为所欲为,毫无自律性可言。技校招生困难,学校是不会轻易开除学生的。

一个班里只要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得不到有效的教育,教师就谈不上有尊严,课堂就谈不上有纪律,没有纪律保障的课堂哪里还能保障学生的学习?这种学生是靠教师、班主任和学校一两年内教育得好的吗?然而,这就是中职学校实实在在的课堂学习生态!

总之,中职学生少有勤学的案例,多有厌学的案例,反教育的案例也屡见不鲜,中职学校的学习生态堪忧!

2∶7∶1的学习比例既不能满足制造强国战略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笔者欲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力争把这个学习比例由2∶7∶1升级为3∶7∶0。这个努力能否实现,有待实验后在“中职学生学习比例的实验研究”里做出回答。

参考文献:

[1]《中国制造》编写组.中国制造202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中班数学教案篇4

关键词:五环学案 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先学后教 应用研究

一、五环学案提出的背景

笔者的学校地处农村,教育得不到重视,学生缺少开拓进取精神、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特别是历史学科,学生的学习观念非常差。大部分学生虽然升入了高中,但思想还是停留在初中开卷考的阶段,学习历史时基本上没有预习习惯,完全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笔者要求同学回家查阅的资料,只有少数同学会完成,大部分同学都只等教师上课讲解,可见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非常淡薄。

二、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五环学案的理论依据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先是由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首先提出的,后来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通过实验得出类似结论后,提出了目前广为流传的“金字塔理论”。具体内容如下:学生在各种指导方法下,24小时内对学习材料的平均保持率为:讲授,保持5%;阅读10%;视听结合20%;示范30%;讨论组50%;实践练习75%;向他人讲授所学内容及立即运用90%。

三、研究方法与结论

笔者通过对近两年高中历史教学中五环学案的应用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了解到五环学案在农村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优点以及出现的一些问题:包括学生自身、教师编写五环学案和课堂上运用五环学案的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并探讨恰当的应对措施。

1.五环学案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

为了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笔者进行了一次农村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况问卷调查。其中,学生在回答“遇到问题什么时间内能得到教师的反馈”这道题时,选择“立即得到教师反馈”的比例低于8%,这说明大部分同学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辅导。

通过教学实验能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教学实验前,笔者把所教班级高一1班和高一2班的成绩对比作为初始成绩对比,如下表: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个班级在教学实验前的平均分大致相当,优秀率和及格率也大致相当,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两个班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接下来的高二年级教学中,笔者既教文科班也教理科班,各选取一个班采用这种五环学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验班笔者坚持了如下的做法:把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以题代概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精心编写的设问导读,进行新知识的构建。具体步骤为:①精准目标,即课标要求。②精炼讲授,即教材解析(请同学们自己先填空)。③精心指导,即重点问题整合,主干知识小结。④精准练习,即练习检测,学生自我总结、反思与笔记整理。⑤精简反馈,即经典试题解析。在设计这些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思考、整理的空间,教师尽量的“导”,帮助学生整合解读教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可以把“教”与“学”结合起来。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把本课基础知识的框架建立起来,然后教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教师讲课一般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高二上学期的教学实验,两个实验班的成绩有了明显的变化。

通过以上表格中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理科班中实验班的平均分和优秀率都高于普通班。文科班的试卷使用的是八校联考的试卷,对本校文科班学生来说稍难一点,高分段的学生偏少,整个年级只有一位同学考90分以上。就实验班而言,80分以上的人数与普通班相比有一定优势,实验班的及格率和优秀率也高于普通班,同时实验班低分数段的学生也较少。以上的数据初步证明五环学案教学模式对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生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对促进中等程度学校的学业成绩优势明显,五环学案应该能提高班级平均分与及格率。

在五环学案模式的教学研究中,本人受益匪浅,也给高三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高三历史组教师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参照,进行知识归类,整合编写成五环学案应用于教学,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高三学生认识到现在已经是高三了,离高考不远了,增强了学习的紧迫感,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鉴于高二一年的学习,学生对五环学案的应用已经能够得心应手,教师采用五环学案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指导学生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所以在2013年4月省统考中我校取得不错的成绩,相对于我校的历届省统考成绩,今年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2.五环学案的应用与作用

教师在学生做完检测题后一定要做到当堂面批。当堂面批能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因此,少量的、精确的检测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堂面批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发现问题,并且当场给学生纠正问题,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知其根底,才能确保知识的融会贯通。五环学案的应用可以反馈教学信息,帮助教师找到成败得失的原因,然后研究如何改进教学的对策,这样教师就会不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总结教学经验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科的教学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师逐步转变为学者型、反思型的教师。

四、农村高中历史课堂应用五环学案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1.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维创新

有些五环学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缺乏思考难度,不能充分体现五环学案的引导价值。所以在今后的编写中要尽量体现五环学案设计思维的含金量。

2.层次感体现不够

学生之间存在层次差异,如优秀生、一般学生和“学困生”,如果都用同一个五环学案,很难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设计编写五环学案时就要考虑学案的阶梯性和递进性,通过五环学案让各层次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

3.教师还要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虽然有了五环学案,但很多教师还是忍不住多讲,不放心学生。其实在教学中应用五环学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教学时应该让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交流中拓展思路。

总而言之,五环学案是新课改背景下产生的新事物,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已经体现出了它的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进一步规范对五环学案的应用,教师及时总结归纳运用五环学案授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重视学生的反馈,调整对五环学案的编写设计,更能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林华民.做一流的教学能手[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2]陈惠英.课堂中的学生资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中班数学教案篇5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原理试题

课程代码:0039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现代学前教育的最重要实施形式是

A.社区学前教育 B.托幼机构教育

C.家庭学前教育 D.大众传媒教育

2.学前教育具有“公有公育”特点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是

A.现代社会 B.工业社会

C.原始社会 D.农业社会

3.罗伯特·欧文于1809年开办的专门招收1~6岁贫穷儿童的教育机构,名为

A.人格形成学园 B.品格形成学园

C.体格形成学园 D.性格形成学园

4.儿童最早的社会交往对象,也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是

A.幼儿园教师 B.产院的护士

C.幼儿的父母 D.幼儿的保姆

5.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概括为新手、进步的新手、胜任型、能手、专家五个阶段的是

A.布鲁纳 B.伯林纳

C.贝尔纳 D.加德纳

6.已有研究发现,5—6岁是幼儿

A.口语学习的敏感期 B.掌握词汇最快的时期

C.语言学习的敏感期 D.掌握数概念的期

7.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中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时期是

A.青春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学前期

8.托幼机构教育效益最根本的内涵是

A.托幼机构的教育教学质量 B.托幼机构中受教幼儿的数量

C.托幼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 D.托幼机构办园成本的降低

9.现代(当前)我国的托幼机构一般包括

A.托儿所、幼儿园 B.托儿所、幼儿班

C.托儿所、幼儿园和学前班 D.托儿所、幼儿班和学前班

10.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家庭教育主要对象是初生到

A.10岁的孩子 B.14岁的孩子

C.16岁的孩子 D.18岁的孩子

11.儿童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是

A.大自然 B.家庭

C.社区 D.托幼机构

12.我国托幼机构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中最明显的是

A.小学化、成人化 B.小学化、专业化

C.贵族化、专业化 D.贵族化、成人化

13.决定幼儿园班级活动运行特征的主要是

A.幼儿的游戏活动 B.幼儿园领导的指示和计划

C.幼儿教师的活动 D.幼儿的兴趣活动

14.我国幼儿教育被纳入国家规划发展始于

A.唐朝末年 B.明末清初

C.清朝末年 D.民国初年

15.解放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等解放区创办的一种新型的幼儿教育机构,名为

A.育婴堂 B.保育院

C.幼稚园 D.保养所

16.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尚的动机是

A.对幼儿有爱心 B.喜欢在幼儿园工作

C.对教师职业向往 D.忠诚于人民的幼儿教育事业

17.“全纳式教育”的兴起始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18.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目标是

A.经验型教师 B.专家型教师

C.家长型教师 D.知识型教师

19.我国《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规定,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

A.40平方米 B.50平方米

C.60平方米 D.80平方米

20.教师对幼儿影响的是在

A.师幼互动的教学活动中 B.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C.幼儿的游戏活动中 D.幼儿的体育活动中

21.目前,从多数国家来看,幼儿班级的编班基本上是

A.按兴趣编班 B.按年龄编班

C.按能力编班 D.按性别编班

22.以分组活动为主,满足不同年龄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这种生活指导方法适合于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混合班

23.现代的行为辅导观点认为,幼儿行为辅导应当是一种

A.矫正性教育 B.治疗性教育

C.发展性教育 D.干预性教育

24.幼儿园课程这个词,被我国幼教界普遍使用的时间是

A.20世纪上半叶 B.本世纪初

C.20世纪下半叶 D.上世纪末

25.建国以来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一种关于幼儿园课程的一般看法是

A.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 B.幼儿园课程即教育计划

C.幼儿园课程即教学进度 D.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

26.20世纪80年代,全美早期教育协会提出的0—8岁儿童教育方案,即

A.“皮亚杰课程模式”方案 B.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C.确保“提前开端”计划方案 D.早期教育适宜发展性方案

27.创办燕子矶幼稚园、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陈鹤琴

C.张宗麟 D.张雪门

28.因人施教的理论基础是

A.“个别差异” B.“智力差异”

C.“兴趣差异” D.“气质差异”

29.在获得师幼交往、教育活动、物质环境的使用情况等资料的最基本方法是

A.与幼教人员交谈 B.向幼教人员发放问卷

C.在活动室进行观察 D.查阅托幼机构保存的材料

30.整个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程序的中心环节是

A.评价组织准备 B.评价方案准备

C.评价实施 D.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幼儿教育观

32.幼儿园物质环境

33.整个教学法

34.小组教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家庭与托幼机构合作的主要内容。

36.简述专业化幼儿教师的特征。

37.简述幼儿园教学活动组织的实践要点。

38.简述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集中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9.论述大班幼儿班级生活的年龄特点与指导。

40.评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体系。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41.为了迎合幼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而要使孩子“多才多艺”、及早成材、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赢得更多主动权的心理、愿望,这些年,一些社会教育机构纷纷推出了“超前学前教育”、“神童学前教育”计划、“0岁方案”、“英才学前教育工程”等等,而一些家长对这些“计划”、“方案”、“工程”乐此不疲、趋之若骛。每逢周末和假期,就送孩子去超前识字班、幼儿书法班、幼儿美术班、早教英语班、“神童”数学班、少儿电脑班、少儿钢琴班等。结果,几年下来,不少家长大失所望。当然有些孩子通过这些“超前”培养和训练,某些方面的能力确实超常,能认上千字、背数百首古诗,会做小学数学题,但有更多的幼儿在性格上缺陷明显:不合群、不会与人交往(交际)、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包括趣味游戏活动;升入到小学后,不少幼儿对参加过“早教”的项目缺乏兴趣,大多数孩子学科学习成绩在同学中属于中等水平,有的甚至还不如没有接受过这种早期或超前教育的同龄者。

中班数学教案篇6

可以这样说,教育实习是检验大学成绩的开卷考试。如何在这次开卷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给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呢?“机会只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为了在这次的开卷考试中取得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我在实习前做了大量的充分准备。

一、暑期实践

1、下乡支教

七月中旬,我跟随班里的队伍到雷州三下乡支教,以副班主任的身份收获了另一番的体验。在下乡过程中,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亲自进行科目的教学工作,协助各科班主任做好班级教学工作,更要时刻关注班里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开导、建议工作,同时我也有的时间和机会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渴望,为实习期间迅速打开学生心门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为我的实习工作奠定了一些基础。

2、中学见习

大三第二学期,我到广州市113中学听了初一老师所上的数学课并协助老师进行课后作业修改工作。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课前充分准备。从理解教材到设计教学、从课堂教学到课外的作业查漏补缺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的努力。而且,针对不同学情,如何讲授教材中的内容也需把握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有些知识只需口头带过,不必详究。

二、实习前的准备

1、购买必要的教学资源,全面备课

暑假期间,我前往广州购书中心购买了初中《5年中考3年模拟》,高中《教材完全解读》等数学资料,以及下载了数学必修1的电子教材以及相关的教师教案、学生学案在全面熟悉教材、准备教案的同时,我也通过一些高考题的联系不断强化自己的解题思路,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

2、搜集备课资源,开始进行教学设计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从网上搜索优秀的教案和课件,结合自己阅读教材的体会,初步形成自己的教案,并制作了相应的课件。

3、努力备好“五个一”资料

目前,我已经写好了《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节的教案并做好了相关的ppt课件,也准备了主题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及“价值大拍卖”班会主题课方案和“趣味数学”的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同时,也开始总结自己在实习前所作的准备工作。

4、逐步进行微格教学训练

中班数学教案篇7

关键词: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32-2

0 引言

相对于其他义务教育的文化基础课程,数学教学更加注重理性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数学的应用,加之目前中职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学习自觉性不高,数学素质与能力不强等原因,致使数学教学的开展举步维艰。笔者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发现,一旦学生转变了学习的态度,认识到数学是一门终身受益的实用工具,它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息息相关,就可化被动为主动,激发出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学习引入一种良性循环当中。本文以中职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数学教学为例,探讨中职数学教学采用应用取向教学的适应问题。

1 问卷调查

调查情况如表1所示。

调查可知,对于广州市建筑工程职业学校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最重视的依然是技能的学习,目的是为就业打好基础。学生更加渴望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联系,希望数学知识为专业学习做铺垫。若数学教学能投其所好,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专业等有C结合,师生合作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则有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 建筑专业数学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2.1 实验准备

选取该校2013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1204班为实验班,1205班为对照班。两个班级的人数、男女比例(没有女生)相当,入学时的水平测试成绩及优、中、差生的比例分布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

2.2 实验过程

第一阶段:前测,数学水平测试的成绩(试卷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初中常规的数学题目,满分100分; 第二部分为数学应用问题,满分30分)。

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1月,对两个班进行教学实验, 实验班采用应用取向教学,注重结合建筑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2.1 重构课程结构

重构前:《集合》 《不等式》 《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直线和圆》《数列》《平面向量》《空间几何体》《统计概率与初步》。

重构后:《空间几何体》《集合》 《不等式》 《函数》《三角函数》《直线和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统计概率与初步》。

2.2.2 重构课程内容(以《三角函数》为例)(表2)

2.2.3 开发教学案例

案例一:锐角三角函数――平面汇交力系平衡(忽略力的方向)

已知力,求它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Fx和竖直方向的力Fy。

案例二:解直角三角形――力臂

画出以下各杆件中力F对O点的力臂,并求出力臂d (力臂:转动中心O到作用线F的垂直距离)。(图1、图2)

案例三:常见几何体的体积计算及应用――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准备开挖水管沟渠,其横截面通常是梯形,须计算土方出土量,其开挖的理想形体是如图3所示。试计算土方出土量是多少?

案例四:常见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应用――工程造价的简要计算

有一个花岗岩体纪念碑,受风雨侵蚀产生剥落,现决定刷涂新型保护涂料,工料合计每平方米单价250元,该刷涂工程造价为多少?若每平方米涂料300毫升,每桶涂料5升装,需要采购涂料多少桶?(尺寸如图4,单位:m,π取3.14,1升=1000毫升)

案例五: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筑物定位数据的计算

①熟悉设计图纸

②计算定位数据:

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P=______

AP与AB之间的夹角:β1=36.9°(全站仪测出)

同理: DAS=_______ DBQ=________

DBR=_____(用全站仪测算出AB与AS的夹角β2, BA与BQ的夹角β3,BA与BR的夹角β4)。

第三阶段:后测,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试卷在常规数学题目的基础上增加了数学应用问题,总分为130分,其中基础题占100分,应用题占30分)。

2.3 实验结果

根据统计数据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前测和后测的成绩进行处理分析。(表格中,N表示参加统计的人数,表示平均分,S表示标准差,Z表示Z检验结果。)

表3数据表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测无论是基础题还是应用题,其分数都不存在明显差异(Z=-0.237,Z=0.206,P>0.05),而后测的分数差异显著(Z=3.600,Z=3.207,P≤0.01)。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其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应用取向的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参 考 文 献

[1] 欧阳洪波.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及数学应用取向教学模式研究中[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 吴雪莎.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D].重庆师范大学,2012.

中班数学教案篇8

1.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产褥期女性及新生儿常见症状或问题的处理。针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实际问题提出有效建议或解决方案。(2)教学难点:产褥期护理理论知识的运用及锻炼与服务对象沟通的能力。2.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室、产后访视教学录像、产后访视箱及相应物品、角色扮演道具(工衣、电话、工作证件、访视记录等)3.教学方法及流程: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以角色扮演为主要实践方式,配合观看录像、小组讨论、师生评价设计实践教学2课时(90分钟),共四个环节。第一环节(15分钟):观看教学录像。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了解产后访视的一般程序及注意要点。根据观看内容,教师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回顾复习产褥期护理的理论知识。第二环节(20分钟):分组及角色扮演准备。依据学生人数进行相应分组。教师给出若干访视案例以抽签形式分配各小组准备。小组成员推选组长,由组长依据访视案例分配角色,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相应讨论设计。通过小组的准备学习,针对访视案例中出现的相应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书面列出访视对象、目标、内容及程序。通过这个环节的实践,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强对产褥期母婴护理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增强小组配合意识。第三环节(40分钟):角色扮演及师生评价。各组依照各自的访视设计以角色扮演的访视展示访视过程,在各组表演结束后,针对各组扮演情况师生共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此环节的实践目的是对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是对知识运用能力的进一步锻炼,是对产后访视工作的模拟实践。第四环节(15分钟):书写产后访视记录。每个学生依据所在小组的访视病例以访视护士的身份书写产后访视记录并上交。完成产后访视的最后环节,同时依据书写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实施

1.对象及实践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校11级助产专业1、2班的学生。这两个班均为女生班,年龄在16~20岁,均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备一定的文字阅读和理解能力,但学习能力及知识运用能力较弱。均已在校进行了一年的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并由本人同时教授产科护理课程,进度相同。其中1班74人,2班68人。以班级为单位,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班为1班,增加产后访视实践教学内容。对照班为2班,普通产褥期护理内容教学。2.评价方法。在产后访视的实践教学中观察学生的参与性及实践效果,采用卷面测验的方式检查比较实验班及对照班的学生关于产褥期护理内容的学习掌握情况,收集课后两个班级学生的意见及反馈。

三、结论与反思

通过在实践教学课堂上的观察以及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对照,在产褥期护理章节的学习中初次增加产后访视的实践教学取得了较为积极的效果。分析总结如下:1.可操作性强。本实践教学对教学条件要求不高,一般的多媒体教室均可实施,教学资源简单常见,易于准备。2.实践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态度积极。通过2课时的训练,学生基本能够掌握产后访视的一般流程,对产褥期常见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积极的处理。产后访视记录完整。基本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目标,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3.实验班学生的产褥期护理章节的知识掌握情况优于普通班。卷面测验的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班级的平均成绩高出对照班10.7分,90分以上高出7.87个百分点,80~89分数段高出18.48个百分点,70~79分数段低于普通班13.28个百分点,60~69分数段低于普通班9.9个百分点,不及格率低于对照班3.18个百分点。4.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较为直观的了解知识的运用过程,加深了知识点的理解。从收集到的学生反馈意见来看,实验班的学生普遍支持这种学习形式,认为能够督促他们主动学习,帮助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熟悉工作的相应流程。普通班的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形式较为单一,课后复习因为懒惰而难以实现,或者因为缺乏方法而学习效果较差。同时,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访视案例的设计要按照教学大纲需要掌握的内容,找出产后母婴常见问题进行合理编写,要求所写脚本内容、场景描写真实可信,在不同案例脚本中尽量体现出医患交流的细节及模拟母婴特殊或不良情绪[3]。在教学中要注意阐明产后访视的基本流程及工作规范。虽然产后访视的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实践改进的。例如,样本数量少,不同班级的学习能力差异性等各种因素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一步增加样本数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之,从实践的可操作性、实践课堂的学生参与和实践效果、学生的课后反馈及卷面成绩分析等方面都初步证实了在产褥期护理教学中增加产后访视的实践教学的积极意义,是值得坚持与推广的。同时笔者也会继续实践改进与各位同行分享及探讨。

上一篇:保障计划范文 下一篇:公司策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