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15 10:00:53

景区规划

景区规划范文第1篇

要求追求独特和真实,抨击人的心脏。这些建筑独特的风格不仅相互区别,还让长白山景区区别于中国其他景区。当地的官员希望避免设计出平常景点常搭建的假古董式的村

长白山人文历史积淀相当厚重。长白山是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关东文化的根基地,集中体现了以马背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的关东文化。长白山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设立建制的历史始于西汉时期。长白山先后成为西汉“句丽县”辖地、东汉“高句丽国”占据地、唐“渤海国”所在地、辽“东丹国”始设地、金代曷懒路属地、元朝开元和辽阳二路分属地、明三卫分置地等。至清代,被视为清朝崛起地、“列祖龙兴之地”,作为龙脉加以封禁。期间,流传着许多迷人的神话传说,加上至今未解的天池怪兽之谜,充满了神奇魅力。

长白山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长白山拥有“神山、圣水、奇林、仙果”的美誉。所谓“火山铸熔岩,一池蕴三江,雪谷涌温泉,林海纳百川”,生动体现了长白山神奇博大的自然景观,天池、瀑布、大峡谷、温泉群、长白林海、高山花园以及世界罕见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带等处天下闻名,其中已查明有49处景区(景点)可供旅游和开发。长白山山体雄壮、纬度较高,气候瞬息万变,体验价值独特,气象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此外,作为中国东北的天然屏障,东北亚生态气候调节平衡的主区域、全球稀有的地质环境监测地、物种基因储存库,其宝贵资源具有极高的科研、保护和开发价值,发展前景和潜力非常巨大。

三座建筑以三角形布局排列,旁边的一条小溪穿过场地。名为树的木头和钢质观景建筑高82英尺,看上去就像路标指向各个田园风光。亮红色的钢制核心结构容纳了电梯和升降梯,将游客带到平台上,欣赏周围山林的全景。

景区规划范文第2篇

在我国,旅游业经过多年发展,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1986年被列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1988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被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之后,旅游业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我国一项战略性支柱产业。作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指导的旅游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已经成为普遍共识,旅游规划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可。在我国旅游规划发展过程中,从最初地理、历史、建筑、经济各相关专业广泛涉足、邀请国际专家编制旅游规划到以城市规划编制要求为蓝本出台我国第一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旅游规划编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我国旅游规划不断向专业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经过30多年发展,大范围的旅游规划已基本完成,之后更多的是修编规划以及更加精准的专项规划,中小尺度的旅游规划工作将更加频繁,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旅游规划理念与具体方法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进一步探索细分的旅游规划编制显得十分必要。

一、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的基本概念

“中小型景区”相对于“大型景区”而言,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中小型景区”的概念界定莫衷一是,对其范围界定存在模糊性,研究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对其明确的概念界定必不可少。

(一)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

建设部1999年的《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中对风景区按照用地规模大小进行了划分:小型风景区面积在20km2以下,中型风景区范围在21-100km2,大型风景区范围包括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区一般面积在500 km2以上。王星在《中小型景区的旅游体验营销探析――以四川安县寻龙山为例》一文中参考风景区面积标准界定“中小型景区”,大型风景区一般指部级和省级风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在几百平方公里以上,中小型风景区一般指县市级风景区,其面积小、资源单一、产品单一。这一划分标准将旅游景区完全等同于风景名胜区,从概念定义上大大缩小了旅游景区的内涵。

胡红梅在《试论中小型景区的创新发展》中结合国家A级景区划分标准进行区别: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为大型景区、1A、2A、3A级和一些新开发、未定级的景区为中小型景区。这一划分标准同样存在问题,国家A级景区评定是综合交通、游览、旅游安全、购物、卫生、经营管理、邮电、资源环境保护、市场吸引力及旅游资源吸引力等方面因素而评定,其划分标准与资源吸引力及景区各项设施的完善程度息息相关,仅以资源吸引力低、各项设施不完善定义“中小型景区”不够全面。

曹伟在《小规模旅游景区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将“小规模景区”定义为:那些投资规模在一千万以下,年接待游客三十万人次以下,特别包括那些个人投资新开发的景区。对于这一划分标准,景区投资和游客量对于尚未开发的景区无从统计,且各地对于中小型景区的信息收集未必完善。同样,这一评定标准也存在缺陷。

赵小远等在《洛阳市小型景区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定义:大型景区指部级和省级的景区,通常覆盖面积几百平方公里,设施完善,游客接待量较多;小型景区规模小、服务设施落后、游客接待量低;中型景区介于二者之间。这一划分标准同样泛泛而谈,对于中小型景区定义存在模糊性。

综上所述,“中小型景区”概念定义仍然不能明确。本文在吸收借鉴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首先,参照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前人对大小型风景区的面积划分,“中小型旅游景区”主要指那些面积在20km2以下的县市级旅游景区。需要注意的是,这一范围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其具有相对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各旅游区实际情况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同时,为了更加形象的定义中小型旅游景区,摆脱单一的面积评定法的局限性,具体从其资源、开发属性、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综合界定其内涵。从资源方面看,“中小型旅游景区”内部资源相对单一,类型有限,且其中并不涉及国家规定要求保护的重点资源类型,如湿地、重要地质景观、重点森林片区等;从开发属性看,这类景区一般以个人投资为主,开发资金相对有限,对项目规划期限、可操作性要求较高;从景区内部环境来看,景区内一般基础服务设施相对落后,知名度低、发展历史短或是新开发景区。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规划”即对未来事务发展的预测、谋划,卢云亭(1991)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旅游未来状况的设想,或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长远的、全面的计划”;吴必虎认为:“旅游规划是对未来某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产品开发、宣传促销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重要事项的总体安排,它对该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宏观指导和动态调控的作用”。马勇、李玺(2006)提出:“旅游规划是在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地及其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特别是旅游市场的需求,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并寻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贡献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综合学者前期研究可以看出,旅游规划即对旅游系统进行的规划,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特色,对规划区土地、资源、景观、人力、资金等进行的优化配置。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即以中小型景区内旅游系统各组成部分为规划对象,对区域内土地、资源、景观进行详细规划,合理安排资金、人力、物力等各有效因素,通过详细具体的规划设计吸引游客,推动景区发展。

二、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市场实践

在当前规划市场上,面对中小型景区的规划要求,分别编制三层次规划显得费时费力,规划成果的实用价值也会大大降低。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一些旅游规划编制单位就中小型景区规划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通过编制一个“1+1的复合型”规划,即“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或“控规+近期建设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形式,满足甲方一步到位的规划要求,完成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这一规划编制体系在保证规划内容尽可能完整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是对当前规划编制的一种创新,但这一编制形式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编制主要依照于《旅游规划通则》,其中规定“旅游区在开发、建设之初,原则上应当编制总体规划。小型旅游区可直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言外之意,一般而言,旅游区规划需要分三步:编制总规、控规、修规三项规划,而且相互之间是上下统属、前后递进的关系。小型景区可以不编总规,直接编制下一阶段规划,但没有总规的方向指导,控规和修规的可靠性便会受到质疑,若规划方向不恰当,控规和修规的编制将毫无意义。反观现实规划案例,复合型规划明显不符合通则要求,三项规划中选取其中两项进行编制,另一项编制内容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必然会造成规划内容的不完善,从而影响规划效果,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整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编制形式,探索一种更加全面的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体系,推动《通则》要求完善,是符合当前规划市场实践与理论需求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要求

从中小型景区特征来看,其规划面临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局面。简单在于规划区范围较小,区域内资源本底相对简单,决定了这类型景区规划是一个“小”规划,这就要求规划编制要“小”而“精”,以较少的组织配备完成规划编制,尽可能减少各项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另一方面,其复杂性就在于这类型景区对规划成果要求较高,规划内容建设周期较短,规划成果要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这一层面来讲,规划内容就要更多的侧重于修建性详细规划。

同时,按照原有通则要求,在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依据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及法规为基础,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

(二)以旅游市场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地方特色,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发展,避免近距离不合理重复建设,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减少对旅游资源的浪费。

(四)采用先进方法和技术,编制过程中应当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并征求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尤其是当地居民的意见。

(五)旅游规划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

(六)旅游规划编制人员应有比较广泛的专业构成,如旅游、经济、资源、环境、城市规划、建筑等方面。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中小型景区规划不仅要符合一般旅游景区规划的编制要求,对规划编制思想、基本原则、编制手段、技术人员等严格控制,同时要结合中小型景区特色进行规划编制,从规划内容、规划形式等方面探索更加符合其要求的规划编制体系。

四、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编制创新研究

结合《通则》规划要求与当前市场上出现的编制创新形式,本文提出“三规合一”的综合性规划编制体系应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并不是单纯的将原有三项规划内容拿过来合在一个规划中,也不是完全背离原有规划编制体系,否定原有规划另起炉灶,而是在综合原有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践情况,立足更加实际的指导景区开发建设这一中心,对原有三项规划进行横、纵两方面整合。横向整合“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项规划编制体系于一体,纵向对原有三项规划体系中的各自内容有所取舍,适度整合,创新规划编制体系,形成一项综合性规划,将三项规划内容集合于一项规划中。“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的提出主要针对中小型景区旅游规划,融合规划要求的刚性约束与规划内容的弹性需求,达到规划与设计、发展与建设的双向需求。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作为一种全新的规划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一)规划主体的一致性

在“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体系中,整个项目从前期的规划定位、方向构思、规划布局到确定各地块技术控制指标以及具体项目景观设计,均由一家规划编制单位完成,这就避免了原有三项规划中由不同单位编制完成时造成的规划理念不一致、思路衔接问题等矛盾,能够很好的保证上下位规划之间的对接,同时又能大量节省规划时间,保证规划的实效性。

(二)规划形式的整合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在形式上整合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编制过程,将原有规划过程中需要重复进行的资源调查、方向讨论在一个规划过程中完成;将各规划结果评审以中期专家论证的形式予以承接;将原有三项规划中各自的文本、图件、附件及说明书的规划成果统一整合于一项规划成果,在规划形式上实现三项规划的整合。

(三)规划内容的全面性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从内容上涵盖了原有三项规划的精髓,汲取总规、控规、修规中主要内容,将一些重复、不具有可操作性、空洞化的规划要求省去,在包含总规的空间布局、控规建设控制的基础上,以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进行编制,规划内容全面,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规划成果的实用性

“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整合后,规划成果更加全面且准确,委托方能够迅速理清规划方向、规划主体与重点项目,短时间内完成规划编制,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景区开发建设中,大大提高了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成果实用价值更高。

“三规合一”旅游规划编制体系的提出,对于整合当前市场上各类规划编制形式,形成一项对中小型景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编制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将三项规划编制集中于一体,大大避免了一个规划项目分属于不同编制单位时产生的项目理解、规划构思与项目认知方面的差异;“三规合一”综合性规划能够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现实需求统一协调规划内容,保持规划思路的完整性,有效组织规划编制。同时,“三规合一”旅游规划融合总规、控规、修规于一体,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重点,在一项规划中实现了方向引导、建设控制与重点项目设计的统一,规划形式更加简洁,规划成本更低,规划可操作性更高。这一新型编制体系的研究对于进一步完善《旅游规划通则》相关标准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面对中小型景区规划编制的市场需求,结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各类规划形式,探索一种新型规划编制体系,既是满足中小型景区有效规划的重要手段,对于完善现行规划标准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的“三规合一”综合性规划编制体系是结合当前市场上出现的规划形式进行的编制创新,其理论与实践案例还较少,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景区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景区;规划;运营;难点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所谓景区是指“由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景点组成,从事商业性经营,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娱乐、科考、探险等多层次精神需求,具有明确地域边界,相对独立的小尺度空间旅游地。”作为旅游业的核心支柱,对景区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制定合理的运营计划尤其重要。规划与运营二者相辅相成。现在,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各地都兴起了一股景区建设之风;另一方面,很多景区正在面临规划与运营的难题。

景区规划中所出现的问题

“规划”一词就其本身而言,具有筹划全面的长远发展计划的含义,主要是指对即将进行的工作进行总体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景区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保护和经营管理景区,使其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景区规划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主题模糊

现在,很多景区在规划时就没有明确考虑过景区的主题问题,单纯的觉得哪些元素好就包含哪些元素。最后,景区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难以给人们留下深刻地印象。我国的旅游景区以目前的表现形式看主要有旅游度假区、地质公园、旅游主题公园、森林公园、水利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等,具备突出的主题是一个景区成功的关键。如果要建的是旅游度假区,就必须满足游客的健身、休闲的需求,具备丰富的娱乐项目;而如果是森林公园,就要满足人们返璞归真、走近自然的需求。因此,不同的景区所能满足的需求是不同的。突出的主题是景区建设的指引性目标。不同的地区在建设景区时更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景区文化内涵浅薄

独特的文化是一个独立景区的重要支撑,也是景区能够持续发展和具备永久竞争力的关键。它与景区主题的选择息息相关,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些景观虽然是人文景观,但也一定要有真正的文化内涵,让旅游者从各方面感受到真实的文化氛围。譬如美国著名的迪士尼乐园,虽然它内部的景观均为人造,但它始终都在传递给游客快乐的文化理念。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能够做大做强的景区必然有其文化内蕴。这些理念可以是简单的,但必须是深入人心的。有些景观虽然是自然形成或者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但如果没有真实的文化作为支撑,也是无法持久的吸引游客。

而文化内涵恰恰是国内很多现代景区缺乏的,仅仅靠人工景观的堆砌带给游客视觉冲击是远远不够的。旅游者需要的是由外到内的放松,也许视觉得到了愉悦,但是这种愉悦是暂时的,当外部的愉悦逝去必然带来精神上的失落感。因此,文化内涵缺失的景区必然无法长久发展。

景区规划步骤混乱

景区规划要根据实际需要,由总体规划到控制性的详细规划再到修建性的详细规划,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只有在这些计划完成好以后才能行设计施工。而且,一个规划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解决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现代景区往往在规划步骤上混乱不清,而且没有调查好景区的客源问题,这也给景区经营带来了相当多的问题。

二、现代景区的运营难点

景区运营管理主要包括景区门票设计、发展规划选择以及景区门票价格的制定。其运营的难点问题也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

门票价格制定不合理

对于游客而言,价格是影响其选择景区的重要因素之一。同类景区中,价格较低的一般更能吸引游客。我国的景区价格管理体制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时期,现在已经逐步趋于合理。但是,部分景区运营模式依然比较落后,将门票收入作为景区运营发展中主要的收益手段,价格大涨大落,这样的运营方式必然会损害景区的长远利益。景区在制定票价时一方面要考虑外部大环境对票价的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景区内基础设施的建设,做到票价与景区价值相符合,从而增强景区的竞争力。

(二)门票设计不合理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景区之间的竞争也愈加剧烈。门票这种一开始功能和形式都较为单一的入门凭证,也越来越多元化起来。现在,有些景区对门票的设计极为重视,不仅给景区带来了收益,也给游客带去了惊喜。但是有一些景区则对门票设计的价值认识不够,制作粗糙,质量低下,功能也比较单一,仅仅是进入景区的凭证而已。门票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时俱进的门票应该是集科学、经济、艺术于一体的,同时要拓展门票的功能。

景区缺少长远的发展战略

现代景区所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如何在众多的同类景区中脱颖而出,同时具备同一些老景区竞争的实力。要想持续发展,发展战略的制定必不可少。

然而很多现代景区缺乏这一意识,对景区形象的塑造不够。形象是景区的生命,也是形成景区竞争优势的有力工具。因而,塑造良好的景区形象十分重要。要以形象致胜,首先必须明确景区特色,并围绕这一特色实施方案设计。

结语:

我们并不反对现代景区的建设,旅游景区对促进当地的文化进步、经济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等。但是实现这一切优势的前提是景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和后续运营计划,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对资源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做好景区的长远发展规划。尽管 如今现代景区的发展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过相信在经历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后,会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周贤累.浅谈如何做好现代景区规划[J]中华民居,2012(03)

[2]徐美,刘春腊.旅游意向图: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景区规划新设想[J].旅游参考,2012(04)

景区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景区 景观规划 主题文化 包装

引言

主题产生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初始策划阶段,主要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后续景观规划设计与意境营造工作的。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造成旅游景区在整体视觉上混乱、无序、人文关怀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景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挖掘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致使景区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包装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如何通过对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打造一个既具有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与游憩活动需求的主题景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难题。

1 旅游景区规划概述

1.1 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的多种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创造景区更大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规划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大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产业文化为主题的三种类别的旅游景区。其中,自然生态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气象、动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景区;社会人文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名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事件等为主题的景区;产业文化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游乐、科学科幻等为主题的景区。

1.2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有几种不良的现象蔓延,一种是过于重视构成景区环境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小品、主题雕塑等表面物质形式的景观要素建设,而忽视景区精神内涵的提升;另一种是不切实际地的照搬模仿,旅游景区的风格混乱;第三种是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弱化了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内涵。最终,导致已建成的许多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与人文关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景区的策划阶段时,对景区的主题定位缺失,形象塑造错位。

2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影响因素

主题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内容的组织主线,是对整个景区旅游环境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旅游项目规划艺术形象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总指导思想与理念。可以说,一个旅游景区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其主题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旅游景区主题的界定往往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或区域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确立景区主题定位的题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景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项目区域背景、周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征等各项资源。

2.2 设计师的素养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高度,即特色性和鲜明性。如果一个设计师缺乏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缺乏实地调研与考察、系统全面的分析基础,片面追求新奇时髦、视觉冲击力,这都会使其对旅游景区独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拿捏不到位,造成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

2.3 管理者的水平

除此之外,主题定位还和景区主要职能管理部门或管理者的水平有关。如由于管理者的短视或干预,为了暂时的政绩工程、表面的形象工程,往往也会造成主题定位不准、不突出,景区缺乏应有的识别性和感召力,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市场效应。

3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策略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是指对景区特色与个性塑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遗址或遗迹等各项文化资源的内涵,凝练出最具有特色和个性且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景区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达到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3.1 立足文化,凸显主题

文化不仅是确立旅游景区规划主题的引擎,更是形成有别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灵魂。一个景区的主题要能很好反应其文化内涵,就必须对景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提炼出核心主题文化,以此作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根本。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鲜明性的个性特点,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游览中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景观序列设计

在空间布局时,围绕主题来规划旅游景区,划分景区的各大功能区,设计旅游景点,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观序列,达到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传承地域文化目的。

对于景观序列的规划,可以通过编撰故事情节隐喻主题,然后围绕情节展开各分景点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大漠文化),编撰桂王城的故事来包装景区的主题;新疆的喀纳斯湖景区结合图瓦人的神秘信仰,编撰湖怪的噱头来包装主题,吸引人游客。当然,编撰故事不可胡编乱造,是对景区的文化资源内涵更为深刻的梳理。在景点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直白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来对主题进行文化包装。例如可以通过情景雕塑、主题标志、文字、图案等形式以直白的手法将景区所在地的历史事件、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主题再现出来;再如借助景区规划的场地材质、空间体量、色彩、光线、序列等形态以隐喻的手法来包装主题。最终,使游客在景区中体验到“由景入境,由境生情”的感受,获知景观所蕴涵的主题情感,满足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影视剧创意

通过挖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人文遗址或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等文化资源,创作影视剧来对外宣传景区旅游文化和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例如由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即《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以绚丽的山水风景、民族民俗文化为创作核心,成功包装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宣传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西部影城,原本是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荒野地带的一处城堡遗址,通过张贤亮的运作,使《红高粱》、《大话西游》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剧的成功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型地,带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3.2 合理安排,统一规划

整个旅游景区的主题要有统一性和逻辑性,景区与景点之间的大小主题要体现总与分的逻辑关系,即在大主题的统一下有细分主题,其主题内容与表达形式必须统一于大主题之内,且大小主题的文化特点都能体现整个旅游景区的风貌。其次,主题的选择和确立必须综合地考虑景区所在地范围以外的周边地区旅游的开况,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产品定位,确立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主题文化。

对于旅游景区环境的构建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每个分景点设计纳入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中来,使构成景观的元素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这方面可以借鉴企业CI理论,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

(1)VI系统设计

VI 全称Visual Identity,即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VI视觉识别系统规划,主要表现在景区的主题理念与视觉传达的协调性,即造型与材料的统一性、颜色的一致性、风格的一致性等。通过旅游景区的VI设计,使旅游景区庞杂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条理化、系统化和协调性,促使景区特色文化主题的形成,在视觉上各分景点的标识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小品、建筑以独特的造型、色彩等设计语言体现其性格与魅力,唤起人们对地域人文特色的记忆。此外,在手工艺品、服装、饰品、门票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包装上体现统一性,有利于品牌的形成。

(2)标志设计

在景区VI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景区旅游形象的主要文化载体之一,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形象化、视觉化、图案化概括,具有高识别性、传播快、识记性强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标志,只有通过深层挖掘景区的各类文化资源,提炼出景区文化的核心(即主题),然后以解构、整合的手法创作简洁明了的视觉文化符号,同社会大众见面,达到宣传景区品牌的目的。

3.3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游客的参与性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景区规划要以游客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游客的动机与爱好,在审美情趣和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将景区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发展为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元化产品,使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人生体验和经历,并加深对景区主题文化的理解。

目前,对于旅游景区最成功且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策划节庆活动来实现游客的游憩参与性。因为节庆活动互动性、参与性较强,同时也是最好继承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是了解景区主题文化的窗口。根据景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可以设立具有特色的植物采摘节、观花节等;根据景区的文化资源,可以设立特色民俗文化节等。当然节庆活动的策划与设立不是盲目性的、毫无根据的标新立异,一定要有文化的渊源,在实际运作中禁忌过于重视节庆活动的营销价值作用,而忽视其内涵的发展,例如甘肃省西和县的巧娘娘节,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

结论

通过对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规划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性特点的旅游产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对外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地方特色文化与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同时,在对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开发;注重对旅游产品的文化主题内涵不断地挖掘,以保持旅游产品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85-86.

[2]徐晶.民族旅游文化包装创新[J].包装工程,2013(4):17-20.

[3]秦学颀.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22(1):115-118.

[4]李明伟.旅游景区提升和文化包装[N]中国旅游报,2007-05-11(7).

景区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峡谷 总体规划 资源

Abstract: China's canyon resource is abundance in number, diverse in type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whose particularity makes it the ideal place for ecological scenic development with great potential. Illustrated with " Grand Canyon of Xingtai ",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ts current situation, the program of scenic zoning and structure is put forward,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nyon scenic planning.

Key words: canyon; overall planning; resourc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峡谷是由于新构造运动抬升,流水冰川下切下刻作用而形成的谷地狭深、两壁陡峭的地质景观。按峡谷的断面形态,可分为嶂谷、V型谷、“一线天”等各种类型。其景观壮观、秀美、原始、独特。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地貌类型,也是一种独具魅力的景观资源。随着峡谷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持续升温,对这类型的景区进行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1]。为了避免对资源的破坏和盲目开发,必须对峡谷型景区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因此峡谷景区的景观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景观资源,更好地满足人们旅游休闲需要,在创建峡谷景区中起到重要作用。

1 峡谷景区的特征

1.1景观资源的多样性

峡谷型风景区中自然地貌与自然环境组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原生态环境。从而决定此类风景区具备开展多种类型旅游活动的综合功能。[1]

1.2资源的独特性

峡谷其主要特征为横剖面常呈“V"字型[2],谷坡陡峭,切割深,江面狭窄。峡谷走向、地质地貌的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峡谷景观风貌,加之地域文化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峡谷景观资源。

2 邢台大峡谷景区概况

2.1地理区位

邢台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贺家坪村和白岸乡王山铺村境内,北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东距邢台市65公里,西距山西省太原市320公里。风景区范围东至峡口外贺家坪村,西至天河梁,南至路罗镇、白岸乡交界处,北至炮直咽,总面积17.3平方公里。景区以狭深的石英砂岩峡谷景观为主体,辅以山崖、瀑布和人文遗迹等景观,共同构成了特色鲜明的峡谷群型的旅游景区。

2.2环境资源

2.2.1自然资源

大峡谷景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现已查明的植物有80科,400多属,800多种。景区内动物资源中鸟类种类数量最多,其次为兽类资源和爬行类。

2.2.2人文资源

邢台太行大峡谷风景区及其附近山区,在历史上曾是唐末声势浩大的黄巢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之一,从山崖栈道到村名,从古寺到山名,都留下了黄巢义军的传说。同时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十旅在峡里建的被服厂、造纸厂及弹药仓库等遗址仍可辨认。

3 景区规划

3.1规划目标

以保护好风景名胜资源、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充分挖掘其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提升邢台大峡谷景区的特殊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逐步达到全面保护生态环境,打造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综合式的特色景观体系为目标。

3.2景观规划思路

根据峡谷型景区的特性对邢台大峡谷景区进行规划,以位于风景区中部东西向水景为主的水体观光轴。为游人提供融生态风光、人文景观、休闲娱乐、探险野营等于一体的休闲度假地。进行景观规划整体布局以峡谷景观为主,通过溪流对各景观节点进行串联,创造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游览及交通线路与溪流平行布局,给游客以享受河川风景的机会。[3] 规划始终从整体空间入手,将中心轴线与各景区及其景点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使整体环境和自然达到完整统一与和谐。[2]

3.3 总体结构

整个风景名胜区由“一轴、两村、七区、多带” (图1)以及若干独立景观点构成,每个景区、景观带、景观点的景观构成及游览内容等各不相同,各有侧重。

图1规划结构图

3.3.1 一轴

规划以位于风景区中部东西向以水景为主的水体观光轴。曲水萦绕,两岸群山秀丽,谷深峡险,鸟鸣山幽。

3.3.2 二村

指风景区内的贺家坪、王山铺两个村庄,远期将建成为特色旅游村;

3.3.3 七区

贺家坪景区、长嘴峡景区、竹会峡景区、黄巢梁景区、黄巢峡景区、流水峡景区、王山铺峡景区七大景区。

3.3.4 多带

景区内长嘴峡、竹会峡、黄巢峡、燕尾峡、流水峡等多条峡谷形成的景观观光带。

3.4 风景区分区

根据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和景源分布特点,以及主要游览设施均依托相邻城镇的实际情况,规划采用景区划分方式进行风景区分区。(图2)

图2风景区分区图

3.4.1 贺家坪太行民俗景区

景区主题:民俗风情、生态风光

资源与环境特点:(1)在长2公里的谷地两岸是陡直的红色石英砂岩构成的红崖绝壁,形成一条气势非常壮观的山谷引导景观带。(2)此处是一个以当地红色石英砂岩为建材建成的小山村,其房舍民居、台阶街道等都是清一色的红石板砌成,其院落随山就势,街道有宽有窄,曲折多变特色鲜明。

规划构思:以典型的太行红岩山村及民俗景观为主体,辅以自然风光,共同构成风景游览主题。规划面积2.63平方公里。

3.4.2 长嘴峡观光度假中心景区

景区主题:观光游览、人文遗迹

资源与环境特点:长嘴峡景区由呈东西向分布的主沟与大致呈东北西南向南北对称分布的6条峡谷支沟(南北各三条)结合而成,并形成主沟嘴长肚大,支沟狭窄深邃之整体特色。

规划构思:该景区为整个旅游区内具有旅游活动与管理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中心景区,规划面积2.91平方公里。

3.4.3 黄巢峡观光游览景区

景区主题:山水宜人、谷深峡险

资源与环境特点:黄巢峡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由1公里长的主沟与两条均为1公里左右长度的支沟呈燕尾状南北展开,是太行峡谷群的典型代表。其中这一带流传着许多关于黄巢起义的传说故事,是一很好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规划构思:规划主导功能为峡谷观光探幽、登山探险。规划面积1.75平方公里。

3.4.4 黄巢梁观光野营景区

景区主题:群山秀丽、探险野营

资源环境特点:黄巢梁景区在旅游区西北角地处太行山脊部位,也是河北与山西交界地。它是风景区中一个特别的景区。地势高亢、视野开阔,山景无限。

规划构思:是山顶观光揽胜、避暑消夏的绝佳场所。规划面积1.27平方公里。

3.4.5 竹会峡观光游览景区

景区主题:峭壁怪石、观光胜境

资源特点:本峡谷是太行峡谷群之一,位于主景区黄巢峡北侧。为嶂石岩地貌形成的砂岩地貌峡谷。谷中溪流为季节性。其特点为造景地貌多,植被覆盖率高。谷顶地势开阔,可形成游客共享空间。

规划构思:规划做为主景区黄巢峡景区的循环路线,形成整个景区大循环。规划面积0.93平方公里。

3.4.6 流水峡观光度假景区

景区主题:度假别墅、漂流体验

资源特点:该沟谷位于黄巢峡的南侧,沟谷长而宽,长年流水,两岸植被较好,其特点可概括如下:水资源丰富。河谷平坦,两侧长墙绝壁。

规划构思:规划做为风景名胜区第二度假休闲区,并以别墅建筑群为主。规划面积1.94平方公里。

3.4.7 王山铺峡景区

景区主题:生活美境、亲水嬉水

资源特点:王山铺峡景区位于旅游区西南部,水资源充足;植被覆盖率大;位置高亢,气候凉爽;开阔平地面积较大。

规划构思:主要功能是水源保护与避暑度假。规划将其建成为旅游区最为重要的水源供应地。规划面积5.85平方公里。

4.结语

峡谷生态环境是极为脆弱的,因此在此类型的景区规划过程中,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前提,在保护和培育峡谷景区特性的同时,满足景区开发建设的需要,科学对峡谷景区进行规划建设,以达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4]在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快速发展的当下,如何做好峡谷型景区规划,需要在规划时间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兰芳芳 峡谷型旅游区的景观规划——以“甘肃小陇山国家森林公园桃花沟景区”为例[N]风景园林,2012 01,26(1):122-125

[2] 刘玲莉,周建华“峡谷地貌"旅游风景区的生态规划设计——以彭水阿依河风景区规划设计为例” [N]南方农业,2011.02,5(2):48-51

[3] 西蒙兹,大地景观环境规划指南[M],程里尧.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景区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市公园型景区;提升规划;江心屿

Abstract:Scenic urban pa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ty travel system. At present, some domestic scenic urban parks have quite a few of practical problems such as the lagging of planning functions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Wenzhou Jiangxin island as an example, to considerably improve the park’s culture and tourism value by means of adjust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ntegrating the multiple function and reorganizing the traffic system. From this case, we can get som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planning of scenic urban park.

Key words:scenic urban park;promotion planning;jiangxin island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0-32(6)

引言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环境的积极功能,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亲近自然、开展户外游憩活动的主要场所。根据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型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其中,部分综合型公园不仅具有一定的空间规模,并且历史悠久,人文遗存荟萃,自然景观优美,具有较高的游览与观赏价值,可定义为景观园林或城市公园型景区。

城市公园型景区通常是集中展现一个城市灿烂历史文化的空间载体,因而成为城市旅游体系的重要环节,其服务的对象不仅包括城市居民,亦包括外来旅游者。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游憩心理需求与休闲娱乐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身处喧嚣与功利的城市之中,回归自然,体味文化已经成为本地市民及外来旅游者的主要心理诉求。显然,现阶段国内部分城市公园型景区单纯的游园功能已经落后于时展的脚步,无法满足本地居民对于游憩空间品质提升的要求;同时,由于规划定位滞后,可游性不强,城市公园型景区也往往被排除在都市旅游的产品体系之外,其潜在的旅游及文化价值难以彰显。因此,如何通过对该类景区多元功能的整合与空间结构的调整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充分体现城市的文化品质与时代特征,将成为规划师亟需研究的重要内容。

温州的江心屿坐落于主城区的瓯江之中,北望鹿城区,南濒永嘉县,占地面积约1070亩,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岛屿环境清幽,历史积淀深厚,诗词、佛教、瓯越等多元文化在此交相辉映。自南北朝以来曾有无数文人贤士登临题咏,留下墨宝数千;唐宋年间建造的双塔,是一千多年来温州港重要的导航标志,被国际航标协会列为世界航标遗产,故江心屿素有“中国诗之岛,世界古航标”之美誉,具有较高的旅游和观赏价值,是典型的城市公园型景区。但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致使现阶段景区的发展遭遇瓶颈。基于此,本文将以江心屿景区的再规划过程为例,就城市公园型景区的提升策略做较为深入的探讨。

1 江心屿景区现状

1.1 景区空间布局

江心屿景区岛屿狭长,东西向横卧于温州市主城区的瓯江之中。景区分为东西两园。其中,东园占地约450亩,地形相对开阔,主要以历史文化遗存为特色,包括双塔航标,江心古寺,谢公祠等。园内古木葱茏,自然环境保持良好。西园占地约620亩,地形狭长,主要为现代建筑,包括酒店、水上世界及游乐场等。建设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

另外,东西两园各有一处人工水面,东园水面称为共青湖,较为开敞,以经营游乐船项目为主;西园水面狭长,贯穿整个西园与景区西段的水上世界游乐项目相接,两处水系相互独立。

1.2 景区交通组织

在交通组织方面,目前江心屿景区有两个游客出入口与外部连通,分别为东园的渡轮码头和西园的车行入口。渡轮码头与瓯江南岸望江东路的月光码头对接,旺季时每隔20分钟一班,西园中部南岸亦建有一个小型游船码头,处于废置状态;车行入口则通过瓯江三桥的匝道与景区相连,尚未开通公共交通。目前旅游者大多选择在月光码头乘坐渡轮从东园进入到江心屿景区。景区内的交通方式有步行和电瓶车两种。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功能滞后,可游性不强

江心屿景区总体规划于1985年完成,当时即定位为市级名胜古迹和风景游览公园。1999年,出于历史文化保护的需要,曾东园古迹区编制了详细保护规划。然而时至今日,江心屿景区却依然保持着20多年前城市风景游览公园的主要功能,已远远落后于时展的需求。

景区规划范文第7篇

生态旅游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1]。生态旅游强调的是保护性旅游,其是一种层次性的渐进行为,不仅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欣赏美丽的景色,而且是一种行为和思维方式。生态旅游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人类主体主要是认识生态、保护生态,从而达到永久的和谐。严格地说,生态旅游是人们有目的地前往自然地区了解环境的文化和自然历史,使旅游和生态保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仅使旅游者达到旅游目的,还能使生态保护获得经济、社会效益。 1GIS技术在规划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主要是用于管理和决策过程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空间信息[2]。GIS的概念是诺基尔•汤姆逊(TomlinsonRF)于1963年首次提出,目前该技术已经在多个学科领域中得到应用,并且发挥了巨大的作用[3]。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规划是最先使用GIS技术的领域之一。如果说10年前在规划中GIS是否为一门适宜的技术还是一个议题的话,当前在这些国家GIS的应用已经深入到规划与管理的方方面面。自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演讲中提出“数字地球”这一概念后,在全球引发了一场“数字化”的热潮。国际上GIS应用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应用面不断扩大。在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遍及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灾害预测、投资评价、城市规划建设、政府管理等众多领域[4]。GIS在国内景观规划设计领域中也得到充分的应用。朱翔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了元阳县杨系河流域海拔、坡度、坡向与该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提出山区土地利用规划需要着重考虑地形因素的影响。张金霞应用GIS技术,以莆田市土地适宜性评价为例,通过评价对象的选择、评价单元的确定、合适的评价因子的选取和因子叠加分析等,对土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进行分析评价,得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土地潜力,为土地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俞孔坚等在浙江台州市规划中,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技术尝试探讨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的新途径。在地形分析方面,胡卓玮等讨论了基于GridDEM的应用分析功能的实现,包括等高线、坡度图、通视分析以及淹没分析,为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实施提出了有效的方案。张会平等以GIS技术为平台,利用矢量化地形高程数据,构建岷江上游地区DEM,并对数字图像进行了几何校正,镶嵌配准,实现了岷江上游地区地形地貌的三维模拟显示;同时利用DEM分析探讨地貌形态,生成一系列地貌分析专题图,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案例尝试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草原生态景区的规划设计中,通过对景区的高程、坡度、坡向、水文和视域等方面的分析,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地形和资源,对景区内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规划[5]。 2案例分析 2.1研究区概况 红池坝景区位于重庆市东北角巫溪县西北边缘。距重庆市主城区440km,距三峡库区中心大城市万州180km,距奉节长江码头120km,距巫溪县城80km,处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奉节—巫溪—巫山”旅游“金三角”上。云中花海项目主要位于巫溪县红池坝风景区的黑池、窝坑、冷风槽和白岩湾区域,占地面积逾180hm2。景区内以山地和草甸为主,年平均气温为7.1℃,极端最高气温为29.5℃,极端最低气温为-25.8℃,年降水量为2000mm左右,平均相对湿度大于82%,积雪期3—4月,最大积雪深度超过1m。云中花海景区的规划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为中草药和花卉产业与旅游观赏相结合的特色景区,规划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产业布局和景观观赏性两方面。 2.2规划分析 2.2.1高程分析。该景区属于典型的高山淤积平原。通过高程分析图可以准确判断不同地块间的高差变化情况、不同地形的坡度数值和坡面朝向,为建筑的布局、道路的布局提供定量分析和决策依据[6]。高程以8m为级差,山体制高点作为道路对景和景区观景点。由图1可知,景区用地最低海拔1732m,最高点海拔为1969m,高差达到237m,整个景区海拔在1779m以下的面积为75%,景区中西部和南部海拔较低坡度小,地形变化较小,相对比较适合建筑。西北部东部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大于1756m,且坡度较大,不适于建筑群的建造,可在此区域种植芍药、桔梗、沙参等中药材。东北部海拔超过1835m,且地势较陡峭,游客不易到达。 2.2.2坡度分析。坡度特征对山地地区的建筑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坡度不仅在经济方面影响着山地地区的规划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其还是影响山地环境生态稳定的主要因素。坡度越大,山地区域的地质稳定性越差,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越大,容易引起崩塌、腐蚀、径流量增加等不良后果。因此,在山地建筑设计规划中,开发密度的大小应依照地形坡度而定。该文利用GIS对景区的坡度及用地情况进行统计。一般情况下,坡度分析以5°为级差,建筑物布局在坡度10°以下,大型建筑在坡度5°以下,车型交通道路在坡度5°选线,坡度15°以上进行生态林地建设。由表1、图2可知,景区内5°以下平坡地占整个用地面积的37%,5~10°缓坡地占24%,10~25°中坡地占32%,25~50°陡坡地占5%,坡度在50°以上的急坡地占整个景区的2%,因破坏其原有植物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且难恢复原貌,应当保留其原有植物,并适当补栽树种,如山楂树、华山松小叶杨、高山栎、云杉和多脉榆等。 2.2.3坡向分析。在对景区各功能区选址时应该考虑坡向因素,花卉种植区应选择朝南的区域,满足光照要求。由图3可知,景区中部80%的区域坡向朝南,观赏游览区可以布局在此区域。景区北部20%区域坡向朝南,不适合大量建筑布置在此区域,但可以种植大量耐阴性中草药,如桔梗、党参、沙参、芍药等。 #p#分页标题#e#

2.2.4视域分析。当人站在某个指定点时,地形表面的形状对其所能看到的表面范围有很大的影响[7-8]。某点所能见到的范围对决定其景观价值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于云中花海景区照相点的布置和观景平台的选址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在景区表面不同位置设置观测点,由视域范围大小选择最佳观测点作为重要景点的布局位置,以此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对于建筑构筑物较多的区域应该较为隐蔽,视线不可达,其目的是为了弱化建筑,强调区域自然的统一性。这也是对场地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由图4可知,在窝坑东面选取a观测点,西面选取b观测点,黑池一带设置c观测点和d观测点,冷风槽设置e观测点,白岩湾设置f观测点,a和c2点所在位置视域范围较大,能看到园区大部分区域,达到较好的景观观赏效果,可以在该区域设置照相点和观景台。f点处于中草药种植区一带,视域范围较大,可以修建休息平台,休息之余可以观赏中草药花卉景色。b点视域范围相对较小,可以作为建筑和服务区的选址地点。 2.2.5水文分析。ArcGIS提供的水文分析模块主要用来建立地表水的运动模型,辅助分析地表水流从哪里产生以及要流向何处,再现水流的流动过程。同时,通过水文分析工具的应用,也可以有助于了解云中花海景区排水系统和地表水流过程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如何通过ArcGIS水文分析工具从DEM数据上获取更多的水文信息。通过对园区的水流方向、汇流累积量、水流长度和河流网络的分析确定园区的沟渠、溪流、荷塘和水库的位置。由图5可知,园区地表径流水流由东部区域向西南方向流淌,由此景区新增的沟渠应与地表径流水流位置保持一致。这样不仅能减少施工量还有利于排水。景区中西部和西北部水资源丰富适合居民生活,可以将居民生活点和酒店布局在该区域。 2.3区域划分 通过对园区的高程、坡度、坡向、视域和水文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将整个园区分为4个区。由图6可知,可划分为观赏游览区、服务区、生态保护区和生活区。 3结语 该研究尝试将GIS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显示和制图等的优势应用于草原生态景区的规划,并通过ArcMap软件与GIS空间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规划过程提供了实用、直观、便捷、科学和综合的支持。而新技术只是研究手段,规划不只是依赖直观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注重深层次的自然人文的理解与发掘,通过规划,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景观、人文、经济等综合价值的提升。

景区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湿地型旅游景区;规划设计;千姿湖湿地景区

Discussion about the Plannning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Studying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Chon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HuangKui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sign of Qinhai Guide Qianzi lake district and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method of wetland tourist area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function distribution, product design,traffic conne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wetland tourism planning.

Keywords: Wetland Tourist Areas planning programming Qianzi Lake District

一、背景介绍

(一)项目背景

贵德县地处黄河谷地,上有龙羊峡锁关,下有松巴峡守户,四面环山,平川开阔,土地肥沃,素有高原“小江南”之称。黄河自西向东横贯县境中北部,流程76.8 km。贵德境内黄河碧水清澈,2000年7月原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视察贵德,感慨题下了“天下黄河贵德清”七个大字,一语道出了贵德风物的精魂之所在。目前“天下黄河贵德清”已经成为贵德旅游形象的一个重要品牌,为亲眼目睹清清黄河而来的游客逐年渐增,市场潜力巨大。

但由于贵德县旅游起步较晚,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因此旅游开发存在诸多问题和弊端。最突出的表现是“天下黄河贵德清”名声在外,却没有强有力的产品代言和支撑,由此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旅游业对贵德经济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因此,充分整合贵德县千姿湖湿地旅游资源,规划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湿地生态旅游目的地,迅速提升贵德旅游形象和旅游品牌,是目前发展贵德县旅游最紧迫的大事。本文将试以青海省贵德县千姿湖湿地景区规划为例,探讨湿地型旅游景区的规划要点。

(二)基地分析

千姿湖湿地景区位于黄河上游,距西宁仅80km,是西宁至贵德的必经之地,连接西(宁)久(治)公路,可进入性良好。景区水域面积广阔,景观层次丰富,大大小小的水域,镶嵌在苇带林间,极富江南水乡般的诗情画意,独有的黄河湿地风光展现了青藏高原的秀美与妩媚,是“天下黄河贵德清”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潜力。

二、规划中的难点问题

湿地型旅游景区在规划上要考虑诸多问题,如湿地自然资源的合理配置、生态环境的保护、多样化景观的塑造和周边居民的安置等。千姿湖湿地景区的规划设计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和挑战。

(一)如何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

在湿地型旅游景区规划中,如何充分利用各种湿地资源,合理安排功能和景观是规划的重点之一。单一的功能配置可能会导致市场群体的单一化,使得整个旅游景区被小众占据,不同特色的功能分区才能使市场群体多元化,使旅游景区更具活力。同时在分区中对景区内现有居民进行合理的生活安置问题,保障其利益,也值得思考。

(二)如何优化资源组合打造特色湿地旅游产品

湿地旅游景区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很广的概念,但目前千姿湖湿地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没有很好利用资源的优势,开发层次较低,开发规模较小,开发力度较弱,没有独特性,市场认知度低。如何在保护湿地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有序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是规划中的关键问题。

(三)如何有效衔接景区内外部交通

内外交通的合理衔接是各种旅游景区规划的重要因素。对于湿地型旅游景区而言,在内外交通系统的衔接基础上,更要注重对水上交通系统、滨水步道景观系统和陆上交通系统的衔接。

(四)如何严格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之地,被科学家誉为“自然之肾”、“生命摇篮”、“鸟类的乐园”。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经济价值。 因此在规划中如何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丧失,是关系景区是否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三、规划中难点问题的探讨

(一)功能分区突出特色

千姿湖湿地景区在以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强调旅游感受的差异性和旅游活动的连续性,注重整体旅游路线的节奏感和景点间的连续性。在改善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设施的同时,将民俗风情和旅游服务充分结合,打造千姿湖优美的湿地和田园风光,强化千姿湖特色。在具体规划中,将景区主要分为入口接待区、湿地风光游览区、特色接待居住区和还迁安置区。1.入口接待区:位于湟贵公路入口处西面地块,是景区集散、公共服务和游客接待的中心,为游客提供售票、景区咨询、导游、投诉处理等服务。游人中心内设置湿地资源馆,集科普、收藏、教育、观赏功能于一体,集中展示各种湿地类型,配合声光和文字介绍,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周边可设置小型购物和快餐点,方便游人。2.湿地风光游览区:位于千姿湖的东面地块,区域内的主要建筑主要结合江南水乡风格小品,辅以相关的接待设施,建筑结合湖岸线布置,突出多层次的湿地风貌。在此区域内,主要开展湿地观光、水上游乐体验和湖畔休闲游憩等项目。同时利用芦苇带、乔灌木林、栈桥,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游人可自由划船穿梭其间。在湖边设置驳船点,可供游人临时上岸休息、游乐、赏景。3.特色接待居住区:主要位于阿什贡村,作为千姿湖湿地景区的功能补充,将其定性为“景区依托型观光休闲旅游村”。阿什贡村本身单独的吸引力不大,不必有太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景观改造,而是同景区协调发展。以农舍村落为单位,保持自然村落式布局,对现有道路和民居建筑进行风貌改造。主要为游客提供餐饮和居住服务。可立足本地资源,在餐饮和居住服务上体现原汁原味的民族风味和湿地特色,如湿地景观酒店等。4.还迁安置区:在千姿湖旅游景区内,涉及居民调控规划区域位于阿什贡村西久公路南面。规划居民点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搬迁型、控制型。出于景观建设和为游客提供一个公共集散休闲点的需要,搬迁三户居民到村内新建观光车道的南面。其它民居保持分布现状,但要做统一的风貌改造。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中来,尽可能为村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引导产业的劳动力合理转向。建议旅游接待机构在组织培训后多聘用当地村民为服务人员,同时村民可为游客提供导游、特色交通工具搭乘、土特产品出售等方面的服务。如当地居民可向游客出售尕让乡特色的中材、藏药等产品。

(二)打造多元化产品体系

根据千姿湖湿地景区的旅游资源特征、主要功能和旅游景区级别,将湿地旅游景区定性为:“黄河湿地观光休闲体验”,打造以大众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主,依托现有湿地资源、林地、村落等,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科普、餐饮于一体的产品系列。根据黄河湿地旅游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定位和用地布局,宜开发湿地生态游和农业观光游两大产品系列。湿地生态游包括湿地观光、湿地休闲、湿地专项旅游。农业观光游包括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两大产品系列。具体如下。1一级(导向性)旅游活动项目:湿地生态游:湿地观光:通过利用现有的湿地资源优势,合理规划景区内的水域、芦苇荡、乔灌木林及耕地,配合丹霞山和高远的天空做背景,利用建筑小品和项目设计提升整个湿地景区的主题和审美度,让游客享受生态自然的观光游赏体验;湿地休闲:依托现有资源,设置各种休闲度假项目,修建各种休闲设施,满足大众休闲度假的旅游需求,让游客流连忘返。;湿地专项旅游:结合目前湿地广受关注的大环境,配合湿地景区的形象展示,通过参观湿地资源馆,实地考察湿地旅游景区,以及定期开展科普活动,提升旅游产品层次,突出旅游景区形象。在远水域的生态敏感度低的地区开展露营、拓展训练等特种旅游,丰富产品体系,扩大旅游市场对象人群。

2.二级(重要性)旅游活动项目:农业观光游:农家乐休闲:农家乐休闲属于配套性旅游项目,通过打造以阿什贡村为主体的“景观依托型旅游村落”,将民俗与景观相结合,发展新型的主题特色观光农家乐,完善旅游功;田园观光: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河湟谷地的农耕文化,打造田园观光体系。

(三)实现内外部交通的分级衔接

结合湿地旅游资源特征、地区交通特色,根据人的行为心理,游览观光路线、人流及视线空间组织、景观意境表征等因素,规划景区的道路交通游线系统,实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和滨水步道三级交通衔接的综合交交通游线规划。

1.外部交通方式:千姿湖旅游景区的交通区位良好,游客可乘车从湟贵公路直接进入。出于环境保护和组织管理的需要,在入口处修建停车场集中停车,区内修建旅游交通公路,用多种交通方式联系内部交通。

2.内部交通方式:旅游观光车路线:由于千姿湖旅游景区面积广、线路长,因此设置旅游观光车作为联系各景区的主要陆上交通方式。旅游观光车从主入口处的观光车乘车中心始发,行驶路线分为一个大环线和一个绿色通道。水上观光船路线:在千姿湖水域安排水上观光船路线,在东西湖岸重要节点修建对接码头,游客可自由选择码头上下船,形成以码头为节点的水上游览环线,水上线路可逆。人行观光路线:在各景区修建形式多样的人行路线:沿湖畔以架空木栈道为主,陆上以碎石路、石板路为主,辅以草地汀步。游客可在各景区步行观光,切身感受沿途美丽风光,体味风土人情。

(四)社区共管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使湿地利用和湿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保持平衡,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实现双赢。规划采用社区共管的环境保护管理模式。所谓社区共管,是指让社区居民和投资利益主体参与保护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并与保护区共同管理自然资源的模式。社区管理具有开放性、参与性、互利性等特征。一方面,它摒弃了过去的封闭式强制性管理方式,主动吸引社区居民和投资利益主体参与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全面考虑保护区和社区的经济利益,明确规定保护区和社区的责、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使社区在经济发展中能持续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保护区资源的破坏,同时也减小因自然保护而给社区发展所带来的约束,最终实现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结语

作为湿地型旅游景区的规划,是规划设计中比较综合性的项目,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本项目在整个规划设计中,较好的处理了三组关系:一是与水的关系,将湿地水体与岸线结合到功能分区、产品设计和交通组织中;二是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旅游景区的开发必定会给当地村民的生活和产业结构带来一定的变化,为使村民能适应旅游的发展并积极配合,本项目进行居民社会的调控规划,通过建立合理的居民点系统,引导淘汰型产业的劳力合理转向;三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湿地生态敏感性很强,因此规划十分注重通过调整湿地生态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良杰,彭燕等.江西湿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

[2]李丽.论湿地旅游的开展及其可持续发展[J]黑河学刊,2012,(03).

[3]戴兴安等.长沙市湿地资源保护及湿地旅游开发社区意愿调查与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1).

景区规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伊宁市;景区;规划;院落式

前言

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新疆的旅游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各民族相互团结构成了新疆的美丽风景线。现阶段,伊宁市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城市中人口聚集力也不断的增强,人们不仅对物质得到满足,同时也对城市景区游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强,这就需要我们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新的要素,以求满足需求,在发展景区的过程中,我们就面对了景区创新问题,在这个方面新疆的多民族风俗特点各具特色,我们应该真正掌握城市景观区规划的手段和思路,采用一套能够维护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方案,达到旅客―城市之间的景观需求平衡。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的采用我们自己的方法,为此,院落式景区开发有了新的设想。

1.城市旅游景区

1.1城市旅游景区

伊宁市城市旅游景区规划形成了一个巨系统,伊宁市各民族相互团结,每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风俗建筑,院落式景区成为了我们的创新起点。可以说这并不是简单的认为是城市中的旅游景点,我们不能只限制于自然景区。城市景区可以把范围扩充到百姓家,这样不仅可以使那些没有收入的家庭有一些收入,而且可以使得旅游业更加美好。其实在伊宁市民族风俗区周围有人流,交通流,景区附属物等等城市物类。所以说我们可以把城市景区扩充至家庭式旅游景区,以城市景点为目标的,影响城市景区的各种城市物类和因子。我们就以喀赞旗为例,这一片区有很多民族风格的建筑可以作为城市景区,每一个院落都有一些水果,自家农家乐的旅游会吸引更多的旅客

1.2院落式景区规划

院落式景区规划成为现在伊宁市景区建设的重要部分,可以说伊宁市的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民族风俗区的建设。国内外游客到伊宁坐着马车观光街道,在小巷的感受到的不仅是快乐更多的是视觉的新鲜。因此,大力开展院落式景区是现阶段首要的任务,我们应该全面建设院落式景区,扩大旅游经济范围,这样可以获得好的利益。

2.院落式景区规划内容

院落式规划内容主要是感受不同民族风情。主题是和不同民族相互沟通交流,这个不仅可以促进交流,而且还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在进行城市旅游景点规划时,我们要关注的规划因子通常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利益因子。旅游业的关键是在于加快经济发展,盈利自然也就是最终目的。但是赢利并不一定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能,同时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一定是旅游区的重要职能。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并存的地区,新疆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和受教育的机会,改善地区形象和提高地区知名度,或作为发展经济的催化因素等,最关键的是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可以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就伊宁市而言,城市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为了发展经济,旅游业又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因此经济效益往往成为决定性的因素。为此,旅游区的开发活动除了一般的规划论证之外,还需要进行投资估算和效益预测。

其次是旅游景区的主体结构。我们都知道在旅游业中,旅游景区中的特色物类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特色和吸引力的强弱。旅游业中线路也是成为了旅游景区的一个特点。伊宁市小巷都可以有马车,这样就可以吸引很多内地的游客,他们在旅游的同时可以感受民族风情,可以使旅游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活动。除此之外,像基础设施、环卫设施等其它体系也是旅游景区主体结构中的关键部位。

最后是城市旅游景区的管理。院落式旅游景区的建设可以与户主签合同,形成一个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百姓的经济收入,而且还可以增大旅游乐趣。

3.促进景区发展因子

我们在建设城市旅游景区时要考虑到它的环境营造性。伊宁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不同民族在这里生活,可以说我们可以在院落式景区建设的方面注重以下几个因子的发展,这样不仅可以促进院落式景区的建设,伊宁市喀赞其实院落式景区主要目的地,具有良好的度假环境应是旅游景区的基础条件,伊宁市城市旅游景区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心理环境等。

首先是舒适性,舒适性是院落式景区的关键。这个舒适性不仅仅是指自然环境的舒适,也是包括人文环境。在选择院落时可以找一些可以与游客沟通的,懂双语的家庭,这样可以促进相互交流。

其次乐趣性。从城市人们旅游的主要目的看,起先的的旅游主要以寻找快乐为目的,即使院落式景区很是受欢迎,但是不能忽略其乐趣性的建设。在游客旅游的同时要使旅游活动多样。

最后安全性。在整个规划中要注重安全,马车是旅游的关键交通工具。因此我们要注重安全性。因此,旅游景区选择在好的民族风情区;它不仅要具有安全的人文环境,因为景区所在地方的社会治安好,当地居民对游客的亲善态度友好,各民族相互团结,可以促进相互沟通。

4.结语

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我们只有大力发展旅游业,大胆创新,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使得多民族相互交流相互沟通,促进民族团结。(作者单位:新疆伊宁市规划局)

参考文献:

[1] 左金风.改革开放30年来城市规划法治的发展评述[J].求实.2009(S2)

[2] 鲁长亮,王翠萍.五个统筹与城市规划关系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10)

[3] 徐善登.公民参与与城市规划公共性的实现[J].广西社会科学.2009(09)

[4] 张同升,刘长岐.快速城镇化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城镇规划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9(08)

景区规划范文第10篇

一、安的自然社会状况

兴安,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距桂林市六十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之一。

兴安,古为百越之地。战国属楚国。公元前214年泰始皇在兴安境内凿通灵渠,兴安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两汉属始安。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六二一年)在今兴安设临源县。宋大历三年(公元七六八年)称全义县。宗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始称兴安。

兴安位于东经110°14’-110°56''''之间,北纬25°17''''-25°55''''之间,与全州县、资源县、灵川县、龙胜县相邻。总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全县人口37万,以汉族为主。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全国白果、粮食、毛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生态县之一。

兴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在1600—22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17.8℃,气候宜人,四季可游。境内以丘陵、平原为主,分布着谷地、高山等地形。地势由西北越城岭山脉与西南都庞岭山脉相对倾斜,形成两山之间的狭长地带,称“湘桂走廊”。境内最高峰猫儿山顶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第一峰。

二、周围的旅游业及有关方面的状况

兴安旅游资源丰富,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1987年3月兴安县旅游局成立。兴安旅游以文物古迹和高山风光为主要内容。现规划有猫儿山风景区、灵渠、红军碑园风景区、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古严关、秦城遗址风景区、五里峡风景区。

猫儿山风景区:距兴安县城五十六公里的猫儿山风景区占地四百八十平方公里,是以越城岭主峰猫儿山为中心的高山风景区,最高峰海拔2142米,为华南最高峰,猫儿山春天杜鹃花争艳,夏天气候凉爽宜人,秋天红叶烂漫,冬天银装素裹,是揽胜、探险、猎奇、度假、避暑的好去处。

红军碑园风景区:位于兴安县城西南部,碑园占地一百二十亩,气势恢宏,800立方米的红军群雕堪称全国纪念性群雕之最。

乐满地休闲度假区:占地面积335公顷,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游乐项目之一,园区内的高尔夫俱乐部是具有国际标准的18洞美式丘陵球场。乐满地主题乐园占地60公顷,是度假世界第一期工程投资最大的项目,在2002年度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景区,同时通过了ISO9001及ISO14001两项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标准体系认证,后又被评为“2002年度中国旅游报.中国旅游知名品牌”以及“全国十佳主题乐园”。

三、规划范围

灵渠景区规划包括分水塘、铧嘴、大天平、小天平、南北二渠、三将军墓、秦堤、飞来石、四贤祠及一条伴着古灵渠长约一公里长的水街;景区原面积73.3公顷,规划后加上一公里长的水街,面积为105公顷。

四、规划依据和原则

景区将严格依据《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则及兴安的具体情况规划,坚持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五、旅游资源状况与评价

灵渠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在其建成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是沟通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交通枢纽。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考价值。灵渠周边林木苍翠,绿水潺潺,风景秀丽并分布有多处文物古迹,是我国少有的集历史人文景观与优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六、客源市场分析

兴安旅游客源市场总的定位是以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为主,国际客源市场为辅,国内客源市场则以广西区内,特别是桂林市各县以及兴安周边省各县市为目标客源市场,这些地区由于距离近、花费在交通上的时间不多,游客利用节假日到兴安旅游的可能性很大,以广东、上海、福建、浙江、江苏等沿海省市为潜在客源市场,这些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居民收入水平高,每年的出游率高,其中有不少是到桂林旅游,兴安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的山水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疑将成为这些久居闹市,渴望逃避城市喧嚣,回归大自然、探索历史文化的游客偏爱的地方,另外充分依托桂林市客源枢纽中心的优势,挖掘其他区域的旅游市场。便利的航空设施缩短了全国各地旅游者与桂林市的距离,畅通的公路交通使游客出入桂林更加方便自由,兴安可以更好地接受桂林中心城市的辐射,从桂林分流或截流更多的国内外游客到兴安县来游览。而只要到兴安旅游,灵渠是必到的景点之一,所以灵渠景区的客源基本与到兴安游览的客源一致。

七、旅游规划开发方向和旅游项目创意

景区开发主题化、整体化、生态化,将充分挖掘灵渠的水利文化内涵,完善景区建设;加强文物古迹实体及其环境的保护,尊重历史,修复完善景点外观与内容;修建灵渠博物馆,做好文物的异地保护及其文物内涵的保护与体现工作。配合灵渠及兴安地方文化,设立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报告会议厅等;协调景区与周围农村社区的关系,建立农业生态旅游区。做到民俗游、访古游、生态游的统一。

八、景区和功能区划分

灵源寺、灵源阁:位于分水塘南岸的松树林里,灵源寺建在半山腰,灵源阁建于山顶。规划对目前现存宫院予以整修、复原,恢复塑像、壁画,形成一组建造精美、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庙宇建筑群。同时作为一个集中的游客共享空间,应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不设商业服务摊点。

水上表演区:规划在分水塘水域,主要有赛龙舟表演、鸬鹚捕鱼表演及开展竞技运动项目活动,如摩托艇、皮艇、滑艇、飞伞等刺激性项目,供青年游客参与游乐。该区水域较深,建护栏、扶手等安全设施及提示警告语录。

铧嘴:南斗铧口,这里便是湘漓分派。湘水由南向北而来到铧口,经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在这里三七分派,三湘水过南渠流入漓江,七分湘水继续经北渠汇入湘江。秦堤汉水,流经千年;铧嘴天平,承载历史。规划在铧嘴岛上修建铧嘴古亭,看水涨水落,听浪花欢畅。到铧嘴必须乘游船,不可经天平涉水直到,以防发生意外。

大小天平:与灵渠铧嘴相连,是建在湘江上的一座拦江滚水坝。由于具有既可提高水位,又可排洪滚水,以保持渠水平衡的作用,故称“天平”。大小天平呈“人”字形,北侧一段称大天平,长344米。南侧一段称小天平,长130米。二者的比例大体为3:1。内堤均用条石平铺筑成,外堤均为大石排插成鱼鳞状。内堤的条石,两块之间,凿有石槽,灌人铁水作楔子,把块条石连为一体,避免洪水冲毁。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应用如此高超的技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具有参考价值。

四贤祠:四贤祠位于南渠北岸,祠内因祀奉历代修凿灵渠有过重大贡献的秦监史禄、汉伏波将军马援、唐桂管观察使李渤、唐桂管防御使鱼孟威四公而得名。祠内保存着历代各种碑刻30多块,竖立在进门醒目处,可谓修灵渠的纪念碑。规划在四贤祠里建一博物馆,收藏有关灵渠方面的文物;在大堂摆放整个灵渠风景区的模型,以方便游客了解景区的大致情况及灵渠的一些历史。

飞来石:在灵渠的秦堤之上,距南陡500米。石高4米,周长20米,近正方形。石的上方,平坦如台,有级可登。平台上有两株桂花树裂石而出,亭亭如盖。飞来石无倚无根,独耸于湘江故道与南渠的二水之间,给人无限遐思。或说来自峨眉,或说飞从天外。宋以来,历代诗文题刻有“砥柱石”、“虬如”、“夜月潭辉”、《重修灵渠记》等。飞来石实为灵渠一大奇赏。

秦堤:筑于秦,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全长3.15公里。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规划在堤上种植有本地特色的树种(如兴安楠),并修建人行步道,以创造良好的漫步环境。

水街:水街景区包括灵渠县城段两岸的街区,长约1公里,由秦汉建筑文化、古桥文化、古雕塑文化、灵渠历史文化、岭南市井风俗文化五部分组成。水街在恢复建设上十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展现,其重要景点秦文流觞景区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条古街,充分体现秦代建筑风韵;其古戏台为徽派建筑风格,是水街城中城的中轴线;其湖广会馆建于清朝初年,具有典型的荆楚文化风格;其水街民居青瓦白墙、雕花门窗,“小桥流水人家”情趣盎然……此外,水街景区还从民间收集了大量文物,形成了百米雕塑长廊、古石雕群等景点。流水潺潺、杨柳依依、曲径幽幽,中国古典审美情趣跃然而生。规划中在水街设立一定数量的旅馆、艺术品专卖店及饭店;渠两岸的垂柳下设立石桌、石凳等休息设施。

九、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

景区开发要以不破坏资源为前提,具体景点景物周围不得进行随意性建设,对其开发应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针对特殊的景观资源,要建立详细系统的资源档案。

规划应以高标准严格要求。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AAAA级旅游区(点)的标准:本区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噪声质量达到GB3096-1993中规定的相应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到GHB1的规定。区内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保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它公害,不破坏游览气氛。

十、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景区内已配套有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电力工程系统,可满足景区水源、电源及排污处理的需求,建有一家三星级的宾馆。导游及相应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工艺品店及一些与旅游开发相关的店铺都将通过招标的形式从严准入,所开展的活动不得有损景区形象。

十一、交通规划

兴安灵渠位于湘桂走廊腹部,距离世界旅游名城桂林市57公里,是北上华中,南下两广的咽喉要道。湘桂铁路和国道322线纵贯全县,每天有9对列车在兴安站停靠。中心城市桂林市通往全国各地的旅游交通已形成,每年经桂林两江国际机场、桂林火车站、北海——南宁——柳州——桂林高速公路以及321、322国道来桂林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达800余万人。桂林至兴安的一级公路已经开通使用,车程不足1小时,交通极为方便。

景区内规划以步游路连结各个景点,以利于游客安全行走及观赏为原则,路面处理以天然石块、石板为主,尽量保持自然野趣。路宽以1.5-2米为宜。对于江边驳岸及上下陡坡路段,应设护栏、扶手等防护措施,材料也以天然材料为主。未开放区域应有明显警示,防止游客误入,出现危险。

十二、绿化规划

景区里古树参天,沿渠两岸树荫浓密。在保护现有树木的前提下,种植一些彩叶树种,以增加色彩的丰富度,充分体现季象变化,但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尽显自然之本色。

十三、服务项目规划

严格按照《旅游规划通则》的要求建立基本的服务设施,服务设施主要指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及其它娱乐、摄影、医务、银行、邮电等等。为体现地方特色,将成立专业的艺术表演团,体现水上舞台表演的魅力及建设文物陈列室、展览厅、展映厅、模型室。

十四、管理人员和机构设置

景区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成员由公安、卫生、工商、环保、文化、城建、旅游等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并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管委会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为景区的旅游环境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从而使景区的发展步入正轨。

十五、其它

景区里除常规的表演节目外,每到传统节日或庆典、重要会议的召开都会临时安排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与附近的学校合作,为其提供见习基地;不定期开展市民素质拓展活动,以培养良好的旅游大环境。

十六、效益分析

以灵渠与乐满地旅游区为主的兴安是桂北旅游区的一个次中心,是湘桂走廊文化和旅游带中的中心旅游区。客源市场将随着大桂林旅游圈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依托乐满地休闲世界、猫儿山等主要旅游景区,建成多层次、综合性的观光度假、休闲娱乐、康体健身旅游目的地;同时利用交通优势,充分发挥区域次中心的辐射作用,带动北部各县的旅游发展,获得大旅游的整体效应。随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及品牌效应,将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12

[2]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

[3]李海瑞.旅游开发与市场导向.旅游学刊,1995,10(1)

[4]广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5]桂林市旅游总体规划

上一篇:产品营销范文 下一篇:珠宝设计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