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2:39:01

计量学研究论文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科研能力 高等学校

科研情况是评估、衡量学术机构及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尺度。对高校来讲,是衡量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目前对科研论文分析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做出了很多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往往以某一学科、某一高校或者某一专业方面分析科研论文,得出的结论是某个学科、某个高校或者某个专业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某一地区的多个高校总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少。

本研究通过对我省八所省属重点高校近5年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八所省属重点高校为河北工业大学(简称河北工大),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简称河北师大)、河北科技大学(简称河北科大)、河北医科大学(简称河北医大)、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大),河北经贸大学(简称河北经贸)、燕山大学,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期刊数据库以及一些公开的官方数据为依据,时间选择从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对河北省八所重点高校公发表的论文,从发文量的情况、论文作者情况、论文获得基金项目资助情况、论文被引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八所高校基本情况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各高校最新的资料报告,河北大学现在有高级职称人数为1118人,博士点为12个,硕士学位点为133个;河北工大现有高级职称人员677人,博士点17个,硕士点56个;河北师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854人,博士点25个,硕士点92个;河北科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653人,硕士点50个;河北医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2058人,博士点18个,硕士点64个;河北农大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942人,博士点38个,硕士点65个;河北经贸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600人,硕士点28个;燕山大学现有高级职称人数为827人,博士点48个,硕士点156个。从高级职称人数来看,河北医大人数最多,源于河北医科大学除了学校的高级职称人数,还包含了各附属医院的职称人数,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其附属医院也是其教学单位,所以人数最多。从博士点和硕士点数量来看,燕山大学数量最多,其工科实力在河北省是最强的。

2.近5年发文量情况

根据统计,2008―2012年5年期间,八所大学共是85638篇,平均每年每所大学2141篇。总体上来说从年代来看,这5年总数基本上平稳,2010年总数最多的一年,为18203篇,占总论文数的21.26%。从单个学校来说,河北大学5年数最多,达到20173篇,占发文总数的23.56%;其次是河北医大,发文数为17471篇,占发文总数的20.40%;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农大,发文数为10975篇,占发文总数的12.82%。总之,从近5年的发文量来看,河北大学、河北医大以及河北农大是河北省高校中发文量是比较多的,显示出它们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较强的科研队伍。具体发文量见表1。

3.作者分布情况

分析作者分布情况,可以了解学科研究队伍的分布状况,也可以获知该单位结构在某些领域具备的科研实力。据统计,八所高校近5年论文涉及的作者106914人,其中人数最多的前三位是河北大学、河北医大、燕山大学,说明这一个时期三所高校学术水平高,是河北高校科研的主要力量。八所高校中,发表总数为48篇以上高产论文作者共有128人,共8530篇,占论文总数的9.96%。位于高产作者之首的单保恩共数是191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篇数的2.24%,总数第二和第三位的分别是刘怀军、崔炜,三位均来自河北医大。统计结果表明高产作者中以河北医大人数最多,河北医大发表48篇以上作者有39人,共2757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32.32%;其次是河北农大,高产作者33名,共212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24.89%;河北大学20名,共1341篇,占高产作者论文总数的15.72%;燕山大学18名,共1157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13.56%;河北工大13名,共826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9.68%;河北师大4名,共发文26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3.08%;河北科大1名,发文63篇,占高产作者论文的0.74%,河北经贸没有。高产作者排在前20名见表2。

4.基金资助情况

基金资助论文是指由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基金组织和事业单位提供科研经费而产生的研究论文。它是科研活动的主要产出形式,代表着某研究领域内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受到研究人员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基金论文的生产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科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组织能力及学科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八所高校2008―2012年来获得基金资助论文总数为20771篇,占全部的24.25%,也就是将近四分之一的论文是获得基金资助。其中部级基金为10367篇,占全部基金论文总数的49.91%;省部级为9973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48.01%;厅局级为344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1.66%;国际合作基金87篇,占基金论文总数的0.4%。基金项目的论文往往代表着一个研究领域内的新动向、新趋势,具有较高的难度和较高的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它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前沿动态。从部级基金论文来看,八所高校中发论文最多为燕山大学,为2770篇,占八所高校部级论文总数的26.72%,占其发表基金项目论文总数的60.99%,发部级论文第二多的是河北农大,为1835篇,占部级论文总数17.70%;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大学,发文1703篇,占部级论文总数的16.43%;从省部级基金来看,河北大学发文数最多,为1844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8.49%,发文数第二的是燕山大学为1704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7.09%,排名第三的是河北农大,为1641篇,占八所高校省部级论文总数的16.45%;从厅局级基金发文来看,八所高校均相差不大,只有河北经贸大学发文最少只有2篇。从获得国际合作基金论文来,河北农大没有获取过国际合作基金,发文为0篇,其他高校都获取过国际合作基金的资助,燕山大学还获得过霍英东教育基金。总之,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燕山大学、河北农大、河北大学三所高校在河北省高校中显示出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基金论文情况见表3。

5.八所高校论文被引用情况

论文被他人引用数量的多少是表明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论文出现比较高的引用率表明该论文在某领域往往是热点,甚至是该领域研究的先驱者,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单位在该领域处于同行业领先地位。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据统计2008年―2012年间八所高校发表的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高的是河北农大的1篇论文,被引用了490次;其次是河北大学的1篇论文,被引用了224次,排在第三的是河北大学的1篇文献,被引用了124次。被引频次前10名中,河北农大占4名,河北大学占4名,河北经贸一名,河北医大一名。具体见表4。

6.结束语

通过对河北省内八所重点高校所的统计分析,研究发表河北省内高校之间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总体实力来说,燕山大学、河北农大、河北大学这三所大学在省内科研明显处于领先地位,其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都要强于省内其他高校。从单个指标来看,五年发文量比较多的是河北大学、河北医大和河北农大;高产作者比较多的是河北医大、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获取基金资助较多的燕山大学、河北农大和河北大学;论文被引较多的是河北农大、河北大学。但是与全国同类高校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全国重点高校相比,差距更为巨大,所以省内高校一方面要加大科研资金的投入,保障科研资金足以支持科研工作,培养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另一方面大力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给他们创造非常优良的科研环境,再者就是营造和谐宽松的科研环境,做好切实有效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潘宁.情报学核心期刊基金资助论文定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9,27(1):78-82.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自从Paelinck提出“空间经济计量学”这个术语,Cliff和Ord(1973,1981)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开拓性工作,发展出广泛的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技术,使得经济计量学建模中综合空间因素变得更加有效。

Anselin(1988)对空间经济计量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它以及Cliff和Ord(1973,1981)这三本著作至今仍被广泛引用。Anselin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定义是:“在区域科学模型的统计分析中,研究由空间引起的各种特性的一系列方法。”Anselin所提到的区域科学模型,指明确将区域、位置及空间交互影响综合在模型中,并且它们的估计及确定也是基于参照地理的(即:截面的或时-空的)数据,数据可能来自于空间上的点,也可能是来自于某个区域,前者对应于经纬坐标,后者对应于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

国外近几年空间经济计量学得以迅速发展,如Anselin和Florax(1995)指出的,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

(1)人们对于空间及空间交互影响的作用的重新认识。对空间的重新关注并不局限于经济学,在其它社会科学中也得以反映。

(2)与地理对应的社会经济大型数据库的逐步实用性。在美国以及欧洲,官方统计部门提供的以区域和地区为统计单元的大型数据库很容易得到,并且价格低廉。这些数据可以进行空前数量的截面或时空观测分析,这时,空间(或时空)自相关可能成为标准而非一种特殊情况。

(3)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以高效和低成本的计算技术处理空间观测的发展。GIS的使用,允许地理数据的有效存储、快速恢复及交互可视化,为空间分析技术的艺术化提供了巨大的机会。至少目前线性模型中,缺少针对空间数据和空间经济计量学的软件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目前已有一些专门的空间统计分析软件,并且SAS、S-PLUS等著名统计软件中,都已经包括用于空间统计分析的模块。

(二)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空间统计学是研究空间问题的另一门学科,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快速发展的分支。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用以帮助采矿业进行矿藏量的计算。最早的工作是采矿工程师D.G.Krige和统计学家H.S.Sichel在南非进行的。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以及运算速度的大幅提高,空间统计分析技术逐渐扩展到地球科学的其它领域。目前已经普遍存在于需要处理时间上或空间上相关的数据的科技领域中。

空间经济计量学与空间统计学的区分不太容易。Haining和Anselin的观点认为空间统计学的研究大多由数据驱动,而空间经济计量学由模型驱动,即从特定的理论或模型出发,重点放在问题的估计、解释和检验上。空间统计学的主流是研究生态学和地质学中的物质现象,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与区域及城市经济有关的模型。有一种观点认为二者的区分应基于作者将其工作对应于空间经济计量学还是空间统计学,这种区分办法可能较为简单。

地质统计学(Geostatistics)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用于研究地质学现象的空间结构和进行空间估值。例如,在探矿过程中,通常是在空间上布点进行钻探,然后对采样得到的样品进行分析,估计矿藏的分布和储量。由于矿藏不开采的话,在时间上结构几乎是不变的,因此地质统计学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空间相关。空间经济计量学所研究的问题不仅存在空间相关,往往所研究的问题在时间上也存在相关。

在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中,人们建立了各种理论以及关系式来描述人类在空间上的行为,如研究城镇问题的“引力模型”等。但在利用模型进行定量研究问题的时候,需要将理论或关系式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刻划,利用统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并进行评价,这些正好是属于经济计量学研究的范畴。应该说,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依据的是区域经济学理论,但它还需要综合数学,以及空间统计学等学科,因此它不等同于区域经济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

二、研究的问题

空间经济计量学主要研究存在空间效应的问题。空间效应主要包括空间相关和空间差异性。在研究中涉及空间相邻、空间相邻矩阵等概念。

(一)空间相关

空间相关指在样本观测中,位于位置i的观测与其它j≠i的观测有关,即

附图

存在空间相关的原因有两方面:相邻空间单元存在测量误差,空间交互影响的存在。测量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与空间中的单位有关,如数据是按省、市、县等统计的,但设定的空间单位与研究问题不一致,存在测量误差。

空间相关不仅意味着空间上的观测缺乏独立性,并且意味着潜在于这种空间相关中的空间结构,也就是说空间相关的强度及模式由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布局,距离)决定。

对于空间相关,空间自回归通常是其核心内容,空间自回归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附图

在这个模型中,β解释变量X(n×k矩阵)的参数向量(k×1),ρ是空间滞后相关变量的参数,λ是残差空间自回归(空间AR)结构中的参数。

W[,1]和W[,2]为n×n矩阵,是标准化或未标准化的空间加权矩阵,分别对应于因变量以及扰动项中的空间自回归过程,这两个矩阵可以不同,这意味着两个过程由不同的空间结构生成。

这个模型可以退化成为普通的线性回归模型、(纯)空间自回归模型、混合回归与空间自回归模型、残差空间自回归模型等形式。

对这个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不仅是有偏的,而且是不一致的,参数的估计通常采用极大似然估计,近几年,有学者尝试采用贝叶斯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二)空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指空间上的区域缺乏均一性,如存在中心区和郊区、先进和后进地区等。例如,我国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存在较大差别。

对于空间差异性,只要将空间单元的特性考虑进去,大多可以用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解决。但当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共同存在时,经典经济计量学方法不再适用,而且这时问题可能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这时要区分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可能非常困难。

研究空间差异性的模型主要有:

E.Casetti提出的空间扩展模型(1972)和回归参数漂移分析方法(简称DARP)模型(1982)。这时,空间差异性表现为模型参数随空间位置变化,并以空间单元的位置信息作为辅助变量(称为扩展参数)。

y=Xβ+ε

附图

模型(3)为以经纬坐标(Z[,x],Z[,y])作为扩展参数的空间扩展模型。同样可以以到中心区域的距离作为扩展参数设计模型。

将模型(3)的第二个式子右边加入随机扰动项,则为DARP模型。E.Casetti(1992)进一步提出了贝叶斯空间扩展模型。

D.P.McMillen和J.F.McDonald(1997),C.Brunsdon,A.S.Fotheringham;MartinCharlton(1996),提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简称GWR模型)。

附图

(三)时空数据空间模型

在模型中考虑时间维增加了描述的复杂性,但综合时间空间的模型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在经典的经济计量学模型中,这是综合截面和时间序列数据的情形。如果数据不存在空间相关,则可以采用PanelData模型。Anselin(1988)将似不相关(SUR)模型扩展到空间的情形,提出空间SUR模型。

三、应用前景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是较早应用空间统计学的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就有人研究并应用Krige模型。空间统计学除了在地质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近十年来,周国法、徐汝梅等学者研究生态学中的空间相互作用,并于1998年出版了《生物地理统计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土地、森林、农业、矿产、能源、作物估产、灾患检测等进行应用,开始了我国空间统计学在经济领域应用中统计调查的工作,为了将空间遥感调查技术逐步纳入到我国统计的常规性工作中,1998年10月,国家统计局成立了空间统计研究室,并与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合作,组成了“空间信息多重采样设计的空间统计学应用研究”课题组,运用遥感技术和空间分析对我国农业耕地、森林、草地等资源以及城镇动态变化进行调查,该项目获得国家统计局2000年课题研究一等奖。

在我国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及利用遥感技术进行的各种调查,都属于空间统计学的范畴。地质统计学、生物地理统计学主要研究空间相关及空间估值,在生物地理统计学的研究中还包括物种的空间扩散过程。所用的方法主要是各种Krige模型、方差图模型,以及空间自回归模型。空间动态采样的研究,与地质矿产调查类似,主要涉及样本在空间上的布局、有效样本量的确定、采样误差的计算等问题的研究,根据其研究的问题和方法,也可以将其归入统计学的抽样调查分支之中。

随着我国按地区进行统计的统计基础资料不断积累,尤其是遥感技术应用到统计调查中来,都将使得按时间和空间排列的数据资料极为丰富,对数据进行空间甚至时空分析成为可能,人们将逐渐从时间的角度转向普遍从时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看,空间经济计量学在我国以下几个方面将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相关性,或者存在差异性,因此一项政策对每个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通过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各区域进行研究之后,找到政策在各区域上作用的关系,对于政府决策、正确制订政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由于区域之间存在先进地区和后进地区,通过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可以对先进地区与后进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按区域编制投入产出表时,空间的概念将发挥作用。

对房地产的价值进行评估时,在考虑外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对正确评估房地产的价值有很大帮助。

对环境污染进行研究时,运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污染的传播方式进行研究,有助于人们对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在交通领域的研究,可以利用空间经济计量学方法对人员、货物在空间上的流动方式进行研究,同时对通道上的不同区段进行研究。

在对某种疾病(如流感)在空间上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之后,对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将有很大的帮助。

建立了空间的概念之后,人们对于在空间上的抽样将综合考虑空间单元之间的相关性。而空间抽样在空间上的布点方式也可以用作商业网点的布局研究。

总之,只要问题涉及到空间的概念,空间经济计量学就将发挥其作用。对空间经济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及应用,将促使人们面对问题的时候,从空间或时空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目前的研究中,系统内的空间单元受到系统内其它位置单元的影响,但边界处的单元还受到系统外与之相邻的单元的影响,如何将这个影响考虑在模型中值得研究。

在具体问题中,距离的概念需要加以认真对待,单用地理上的距离有时并不合适,例如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今天并不是距离远近决定的,电子化交易使得资金的流动非常迅速方便,因此,在研究这类问题时,如何将贸易、人员、资金的流动充分考虑到空间加权矩阵中去,尚值得研究。

贝叶斯方法在统计学各个分支的应用越来越广,空间贝叶斯模型也是目前空间经济计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可变单元的问题。当数据汇总的级别变化,可能整个模型的描述都发生变化,对于不同的问题,可能影响模型变化的汇总的级别也不同,能否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对系统进行描述尚待进一步研究。

时空数据的综合分析,参数估计的渐近性质,模型的各种检验方法等,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经济问题中,许多需要研究的对象是多维的,即研究对象是一个向量,如何在空间问题中建立一系列空间VAR模型,尚需研究。

不易获得较为详细且价格低廉的区域统计数据,将大大限制空间经济计量学模型的应用。建立我国区域统计数据库,要求价格低廉且方便实用,是摆在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Anselin,L.1988.SpatialEconometrics.MethodsandModels,DordrechtKluwerAcademic

Publishers.

2Anselin,L.andR.J.G.M.Floraxed.1995.NewDirectionsinSpatialEconometrics,Springer-Verlag.

3Brunds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6."GeographicallyWeighted

Regression:AMethodforExploringSpatialNonstationarity,"GeographicalAnalysis,

Vol.28,p281-298.

4Brunsdon,C.,A.S.Fotheringham,andM.E.Chalton.1999."SomeNotesonParametric

SignificanceTestsforGeographicallyWeightedRegression,"JournalofRegional

Science,Vol.39,No.3,p497-524.

5Casetti,E.1972."GeneratingModelsbyExpansionMethod:ApplicationstoGeographic

Research,"GeographicalAnalysis,Vol.4,p81-91.

6Casetti,E.1982."

DriftAnalysisofRegressionParameters:AnApplicationtothe

InvestigationofFertilityofFertilityDevelopmentRelations,"ModelingandSimulation

13,p961-966.

7Casetti,E.1992."BayesianRegressionandtheExpansionMetod,"Geographical

Analysis,Vol.24,p58-74.

8Cliff,A.D.andJ.K.Ord.1981.SpatialProcesses:ModelsandApplications,Pion.

9Haining,R.P.SpatialDataAnalysisintheSocialandEnvironmentalScienc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0.

10Paelinck,JeanH.P.andLeoH.Klaassen.1979.SpatialEconometrics,SaxonHouse,

TeakfieldLtd.

11庄大方,张稳,罗建国.土地资源遥感调查中的空间信息多重采样框架设计与GIS实现,统计研究,1999年第1期.

12庄大方,刘明亮,罗建国.遥感和空间分析支持下的耕地、城镇动态变化空间采样方法研究,统计研究,1999年第10期.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国务院了一系列深化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文件,提出了促进住房商品化和住房建设发展的详细政策措施,房地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并逐渐成为各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在此背景下,西安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从1996年的24.66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387.33亿元,这期间西安市的国内生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总值(GDP)从406.95亿元上升到1763.73亿元,那么究竟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多大?在一定时期内,是房地产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本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从量化角度对二者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房地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2实证研究

2.1数据选取及处理选取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增长,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额(RI)反映房地产开发投资状况,以1996-2007年的年度数据为原始数据,为消除数据中异方差的影响,对两个数据序列同时取自然对数(LNGDP和LNRI),这种变换不会改变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效应(见表1)。

本文中的计算采用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5.1。表11996-2007年西安市GDP和RI序列单位:亿元

2.2平稳性检验在实际中我们遇到的时间序列大多是非平稳时间序列,若直接将其用于计量经济建模,容易产生“伪回归”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目前最常用的检验方法为单位根检验。一个非平稳时间序列的一阶自回归模型的特征方程含有单位根,这样对时间序列平稳性的检验即转化为对单位根的检验。如果序列Yt通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d次差分成为平稳序列,而差分d-1次时却不平稳,则称Yt为d阶单整序列,记为Yt~I(d)[1]。同阶单整是多个时间序列存在协整关系的必要条件。采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法对表1中的LNGDP、LNRI以及它们的一阶差分LNGDP、LNRI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各变量的平稳性检验结果

注:检验类型(C,T,K)中的C、T分别表示是否还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K表示滞后阶数。从表2可看出LNGDP、LNRI没有拒绝单位根假设,是不平稳的,而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LNGDP、LNRI在5%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是平稳的。因此序列LNGDP、LNRI均为一阶单整,表示为LNGDP~I(1)、LNRI~I(1),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2.3协整检验协整是指多个非平稳经济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2]。具有协整关系的多个非平稳序列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来描述原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并可以用来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目前对协整性的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Engle&Granger(1987)提出的基于回归残差的协整两步检验法,二是Johansen&Juselius(1990)提出的基于回归系数的完全信息协整检验。本文采用EG两步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OLS法对LNGDP和LNRI进行回归估计,得到回归方程: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εtt=(60.67050)(29.88506)R2=0.988927从结果可看出,所有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R2在0.98以上,接近1,说明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拟合较好。残差序列et的估计值为:et=LNGDPt-4.517960-0.490382LNRIt其次,采用ADF检验法对残差序列的平稳性进行检验,结从表3可看出et的ADF检验值小于1%显著水平的临界值,至少表明可以在99%的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et是平稳的。用EG两步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检验的结果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RI)之间的协整关系是正确的,所建立的协整回归方程反映了它们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2.4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若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即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而这种长期稳定的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2]。误差修正模型(ECM)反映了这种短期偏离向长期均衡修正的机制。误差修正模型的一般表示形式为:Yt=β0+βtXt+λecmt-1+εt,其中,ecm反映了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称为均衡误差[3]。用OLS法进行估计得到LNGDP和LNRI的误差修正模型:LNGDPt=0.099899+0.125305LNRIt-0.644907ecmt-1+εtt=(3.216782)(1.080561)(-2.117311)R2=0.409034从结果可看出,虽然R2较低,但各参数的t检验值显著,仍然能够表明其经济意义。2.5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协整检验可得出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可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t是Yt的原因,则Xt的变化应先于Yt的变化。超级秘书网

因此,在做Yt对其他变量的回归时,如果把Xt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t的预测,则称Xt是Yt的Granger原因,否则称Xt不是Yt的Granger原因[4]。对LNGDP和LNRI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见表4

3结论

通过运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对西安市1996-2007年的GDP和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3.1西安市1996-2007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协整方程知,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是0.490382,即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490382%,可见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2西安市1996-2007年间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是在短期动态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维持的,由误差修正模型知,经济增长的波动取决于两点:一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短期波动的直接影响,LNRIt的系数是0.125305,即短期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每增加1%,GDP增加0.125305%;二是上一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修正项ecmt-1的系数-0.644907体现了对这种偏离的调整力度,即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经济系统将以0.644907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该系数为负符合反向修正机制。

3.3西安市1996-2007年间房地产开发投资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当滞后期为1年时,在94.892%的概率水平下,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在99.93%的概率水平下,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双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2年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是GDP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较低,而GDP是房地产开发投资的Granger原因的概率值为89.379%,可以认为二者之间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即西安市经济增长促进了房地产开发投资;当滞后期为3年时,二者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并不显著。

以上研究结果从量化角度揭示了西安市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相关数据说明西安市房地产投资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又促进了房地产投资。房地产业与金融、钢铁、水泥、玻璃、家电等众多上下游行业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西安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深化体制改革和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根据宏观经济的发展形势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促进房地产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庞皓.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鲁索;科学计量学;知识可视化;中国

罗纳德・鲁索(Ronald Rousseau),1949年8月14日出生于比利时北部的港口城市安特卫普。他是比利时KHBO(奥斯坦德天主教大学)工业科技学院副教授,K.U.Leuven(鲁汶大学)教授;世界著名的情报计量学家、数学家。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79获得比利时科学院奖章,1981年获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奖学金和富尔布莱特奖学金。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Derek de Solla Price Medal)。该奖项是为纪念“科学计量学之父”普赖斯,而由《科学计量学》杂志的执行主编布劳温提议设立的,授予在相对较长时间内对科学计量学学科建设有杰出贡献的学者们。2008年,鲁索被聘为比利时鲁汶大学奥斯坦德学院的教授。鲁汶大学是比利时的高等学府,其地位堪比中国的清华北大。

2007年,鲁索担任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会长,2011年重新当选。由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领域的独特建树,他还是许多国际重要杂志的编委成员。他是《信息计量学杂志》(Journal of Informetrics)、《美国信息科学技术杂志》(American Socie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电子杂志《网络计量学》(Cybermetrics)、《当代信息科学前沿丛书》(Frontiers of contemporary information science,ISTIC),中国《评价与管理》杂志(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中国《情报学报》等杂志的编

委。其中《信息计量学杂志》创刊于2007年,现任主编是比利时著名文献计量学家埃格赫(Leo Egghe)。该刊致力于成为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期刊,主要刊载文献计量学、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研究论文,注重实证研究,要求论文具有数学模型和客观数据。《情报学报》创刊于1982年1月1日,现任主编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武夷山,该刊是情报科学、信息管理、图书馆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中国社科论文统计分析的选用期刊,主要报道本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综述评伦。此外,鲁索还担任部分杂志的咨询顾问以及学术团体的名誉会员。他是《科学计量学》(Scientometrics),《赞比亚图书馆协会杂志》(Zambia Library Association Journal)的咨询顾问。2007年4月,他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外籍学者和研究会的名誉会员。鲁索还与中国的高校、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自2001年起,他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鲁索还与中国的梁立明、金碧辉等学者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全面考察Ronald Rousseau的学术成果,本文以Web of Science中引文数据库和化学数据库中搜索到的数据为基础。引文数据库包括SCI-E、SSCI、CPCI-S,化学数据库包括CCR-E(当前化学反应方程扩展版)、IC(化合物索引)。Web of Science数据库是由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创办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是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于1963年创立的,它使引文分析进入实用阶段,并为科学计量学的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目前主要用于探讨科学的结构、评价与选择情况,考察科学著作及其科学家的社会影响。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提供从1900年以来6 000多种期刊的题录、文摘、参考文献信息,涉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所有领域。因为Ronald Rousseau的研究领域还涉及生态学,所以对化学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检索也很有必要。

本文采用的检索方法是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高级检索中,以au=Rousseau R and cu=belgium为检索式,以英语为语种,时间跨度为所有年份。共搜集了190条相关数据,论文的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检索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25日。

1.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引文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方法对数据进行发表时间分布、论文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分析、共词分析,以期对鲁索的学术涉猎领域及学术影响有整体的认识。引文分析和知识图谱是科学计量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引文也叫参考文献,它是学术论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了文献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所谓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就是利用各种数学及统计学的方法和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等逻辑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各种分析对象的引用与被引用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1]。公开发表的论文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引用与被引与其他文献形成引文网络结构关系。引用文献也称为施引文献,其对应的参考文献就是被引文献。施引文献与被引文献之间不仅有学术继承关系,而且文献的被引频次还反映了科研成果被学术界的认可程度。科学知识图谱,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1]。

2 论文及引文分析

2.1 论文数量

科研论文是衡量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论文的数量、论文的期刊分布以及被引频次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学术影响力。

我们对鲁索1976-2011年的论文按照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通过图1我们发现除了1978年,1980年,1982年3年外,鲁索在此期间的每一年都有,每年平均接近6篇。以1992年,2001年为界,可以将鲁索发表的论文按年份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1976-1992年,1992-2001年,2001-2011年。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每一个时间段的论文分布特点、发展趋势及原因。1976-1992年期间,鲁索的论文数量较少,共35篇,平均每年2.5篇,且在1978年,1980年,1982年没有。这段时间鲁索一直处于求学阶段,1977年,鲁索获得鲁汶大学数学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安特卫普大学的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博士学位。经过十多年的知识积累,其论文数量终于在1992年达到了这个阶段的最高点8篇。1992-2001年期间,鲁索的数量稳步增长,总共发表57篇论文,平均每年6.3篇,在2001年达到这一阶段的最高点12篇。这期间鲁索一直从事科学计量学的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在2001年获得普赖斯奖章。2001-2011年,鲁索的论文数量呈快速增长之势,总共发表98篇论文,平均每年9.8篇。这期间鲁索活跃于各种国际性的学术团体和学术会议中,并且于2007年,2011年两次当选为ISSI(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会)的会长。活跃的学术交流活动是促成鲁索论文产出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

2.2 论文被引频次

被引频次是个绝对数量指标,是指某期刊论文自发表以来根据特定年份统计的被引用总次数。它直接反映了期刊论文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从历史的角度反映了期刊论文的学术影响力[2]。一般而言,论文被引用的次数越多,其对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影响就越大,学术影响力就越强。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鲁索的学术影响,我们借用了h指数的概念。h指数是J.E.Hirsch于2005年提出的科学计量评价指标。h指数定义为被引频次大于或等于h的文章数,它可用于评价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其计算方法就是将个人发表的所有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降序排列,当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时,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3]。h指数被认为是评价科学工作者科学成就的重要指标,它将数量指标(论文数量)与质量指标(被引频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Hirsch认为h指数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一个人的h指数越高,则表明他的论文影响力越大。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得到鲁索的h指数为25,这应是一份比较好的“成绩单”,这表明鲁索在科学计量学界具有重要学术影响力。

根据h指数的算法,我们将检索到的190篇鲁索的论文按照被引频次高低排序,检索到25篇高被引文献。我们将被引频次30次(包括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共收集到12篇论文。如表2所示。通过表1我们发现,鲁索被引频次100次以上的两篇文献分别是The R 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R指数和AR指数:对h指数的修正)和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同被引相似性测度,尤其是皮尔逊相关系数的问题),被引频次分别是121次,114次,分别发表于2007年,2003年。第一篇论文[4]鲁索针对h指数的诸多缺陷,提出R和AR指数对h指数进行修正。R指标能够测量h核的共引密度,AR指标进一步将出版物的年代纳入考虑范围。鲁索开创性地提出(h,AR)组合,将其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并且通过幂律模型进一步论证二者的关系。第二篇论文[5]鲁索对传统ACA(作者同被引)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作为测度提出了质疑,阐释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在ACA分析中的局限。鲁索认为在作者相似性计算中,皮尔逊相关系数并非最佳选择。鲁索的质疑使得沿用长达20年之久的传统ACA受到挑战,2003年也堪称ACA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6]。

通过对被引频次30次以上的论文进行阅读总结,发现鲁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大领域。第一,指数研究。指数研究是鲁索最重要的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最高的两篇文献均是与指数研究有关。指数研究涉及4篇文献,主要包括h指数,R指数,AR指数,皮尔逊相关系数,Hirsch指数,Jaccard指数。第二大领域是期刊影响评价研究,主要涉及6篇文献,主要包括期刊共引矩阵分析、期刊国际影响、期刊产出及影响因子、期刊的国际显示度、期刊评价等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各1篇文献。

由于鲁索曾获得数学和图书馆与信息科学双博士学位,因而他的研究领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他多次将数学方法应用到科学计量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除此之外,他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研究多种分析方法,具有广阔的研究视域。

2.3 论文的期刊分布

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体现在论文数量和引文频次上,还体现在发表期刊的权威程度上。一般认为,论文的来源期刊权威性越高,其科研成果得到学术界及同行认可的程度就越高,他的学术影响力也就越大。我们通常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表征期刊的权威程度。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从引文角度测度期刊重要性及影响的一项参数,通常表示某种期刊中论文的平均被引用频率(Citation Rates),是指某刊被引次数与载文量的比值。它是由美国科学情报所(ISI)《SCI》创办人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提出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计量指标。由于期刊质量或水平是由其上的论文的质量或水平决定的,因此期刊的质量直接与论文质量有关,反映期刊水平的期刊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出论文质量[7]。我们将鲁索的190篇论文的来源期刊前8位进行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数据来源于JCR和期刊主页2010两年期刊影响因子数据。通过分析发现,鲁索论文的来源期刊具有较高的期刊影响因子,权威性相对较高。其中鲁索的论文有54篇发表在国际科学计量学权威杂志SCIENTOMETRICS上,占到论文总数的28.421%。有20篇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会刊),占论文总数的10.526%。

3 知识图谱分析

为进一步揭示鲁索的学术思想,我们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对鲁索的论文进行共词分析。

把鲁索的190篇论文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软件中,将起止时间设定为1976-2011年,时间跨度设定为3年,阈值设定为top 20%,即每3年中被引频次排在前20的论文,在此基础上绘制出知识图谱,如图2所示。生成图谱的颜色与图谱上方的色带保持一致,从冷色到暖色表示时间范围是1976-2011年。每一种颜色的色带表示一个3年的时间段,整条色带被分成12个时间段,分界点即是图中所显示的年份。图谱中的每个节点表示统计分析的对象即共词,节点越大表示出现频次越高。节点的紫色圆环粗细表示其中介中心性的强弱。节点之间的连线则表示共现关系,其粗细表示共现的强度。

通过图谱分析发现,science(科学)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其中介中心性最高,是网络中最重要节点,可见对科学的研究是鲁索论文的核心主题。其他重要的节点包括 journal(期刊)、impact(影响)、citation(引文)、citation analysis(引文分析)、network(网络)、h-index(h指数)等,这些重要节点表征了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通过知识图谱并结合鲁索主页显示的论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梳理出鲁索主要的研究领域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鲁索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情报计量学,但在数学和生态学方面也有所涉及。1976-1984年,鲁索主要从事数学方面的研究。从1985年开始,鲁索逐步深入到科学计量学领域,其显著特点就是数学方法的运用,通过构建数学模型来进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鲁索在文献计量模型分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学方面,鲁索主要是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鲁索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进行了机理阐释、理论验证和应用拓展。洛特卡定律是由美国洛特卡(A.J.Lotka)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描述科学生产率的经验定律,用以揭示作者与著作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称“倒数平方定律”。它描述的是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齐普夫定律是由美国学者齐普夫(G.K.Zipf)1935年提出的词频分布定律。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1934年提出的表征文献分散的定律。鲁索在对洛特卡定律的研究中,着眼于多作者论文高被引的原因分析,针对论文的作者数量分布提出用简单的统计分布如截断泊松分布和几何分布来取代洛特卡定律,并最终提出作者数量的膨胀导致洛特卡定律的崩溃。针对齐普夫定律,介绍了齐普夫分布规律和蒙代尔布罗修正式,运用齐普夫数据分析出中国最常用的汉字,还对频次规模和频次等级关系进行了阐释。对布拉德福定律的研究则是布拉德福曲线的拟合包括Groos下垂等。

1990年开始,鲁索开展了科学计量学领域的深入研究。鲁索将拓扑、二元性方法用于信息检索中。在信息生产过程以及信息计量分布的方法运用上有所创新:将范畴论用于信息生产过程,将聚集作为信息计量研究的基本框架,运用Lorenz理论来阐释信息生产过程的发展和演化,引入top曲线进行信息计量学的核心研究,阐释了SBS原则导致时间依赖的信息计量学分布。在图书情报领域,鲁索对图书馆流通数据的负二项分布、运用谱系方法检测图书馆流通数据的周期性、国际标准图书编号及期刊编号的双误差检测进行了研究。

之后,鲁索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以图书馆学和情报检索为突破口,逐步延伸到科研合作、科研绩效、科学生产率、期刊领域及影响因子方面。鲁索对期刊生产、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自引率、期刊分布、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期刊影响因子的分析中,鲁索比较了即时影响因子和跨年影响因子在研究评价中的优劣,进而提出了扩散因子来测度特定期刊的影响幅度。这时期鲁索学术研究的显著特点就是极大拓展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丰富了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图景。

2002年,鲁索以对语义网络的关注为契机,逐步涉及到网络结构的研究中,包括社会网络分析、神经网络分析中的数据包络方法、引文网络分析、作者同被引网络、文献耦合等。鲁索的探索不仅为科学计量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而且开启了网络计量研究的新领域。这期间鲁索还对数据库的检索数据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

2006年,鲁索的研究方向转向h指数的修正及应用研究,这是对前期期刊及学术成果评价方法即期刊影响因子的改进。鲁索对h指数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提出了类h指数如R指数、AR指数和g指数等,并且将h指数运用到图书分类目录、机构科研产出、JCR范畴、多作者领域、生物多样性方面。鲁索对h指数的研究不仅表明了他主要的学术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他的学术地位。鲁索对h指数修正的文章也成为它最多被引用的文献。

从1991-2007年,鲁索曾经多次用到Lorenz理论,包括Lorenz序列和Lorenz曲线来研究相关问题。如运用Lorenz序列来研究转换原则下的不平等概念,运用Lorenz曲线来研究IPPs(信息生产过程)的演化和发展,探讨均匀性问题,作为指标来测量图形信息内容的规模效应,研究对称和非对称理论,测量own-group偏好,测量经典检索方式如Jaccard index,Dice coefficient,Salton cosine等。鲁索还于2007年针对Lorenz曲线处理数据组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用Top曲线对其进行修正。

纵观1985-2011年鲁索的学术生涯,我们还能发现鲁索研究所涉及国家的转变。鲁索早期论文的研究对象以欧美为主,如对欧共体馆际互借的预测(1990),林堡大学论文的科学计量研究(1995)。2001年开始,鲁索的论文中多次出现中国的字眼,如中国论文出版中心的转移、基于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影响因子观察、中国科学期刊的国际显示度、中国科学家生产率问题、引文统计和SCI相关指数应谨慎用于中国科研评估、在科学正常发展中的干预影响:中国和、中国论文的研究生和导师的名字顺序模式、中国的英语科技期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等。2005年开始,除中国外,论文中还出现了非洲、亚洲其他国家如日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字眼。其中对南亚国家数据进行的科学比较研究多达3次。华人学者赵党志绘制的信息科学知识图谱亦展示出鲁索在国际文献计量学界中重要地位[8]。

4 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

鲁索教授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坦言自己的爱好就是学习中国的普通话。他担任多所院校的客座教授,曾多次来华参加科学计量学的各种国际学术会议,并且与许多科学计量学学者如金碧辉、梁立明、武夷山、山石、刘则渊、邱均平、方勇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主动与中国学者合作,并多次在国际著名刊物上。他还在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自2001年起,鲁索教授先后被聘为河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除此之外,鲁索教授还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武汉大学、 上海大学等科研院所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鲁索教授与中国的学者还保持着广泛的合作关系。如表3、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国别/地区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他与中国学者的合作论文数高达43篇,占到论文总数的22.632%。1992年以来,他与12位中国作者合作了8篇国际合作论文,其中与梁立明和金碧辉各合作两篇论文。梁立明教授2003年起师从鲁索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获得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获得国际Emerald/EFMD杰出博士研究奖。1996-2007年间,梁立明在Scientometrics共发表10篇英文论文,在全部中国科学计量学研究者中,梁立明的数量和中心度均为最高值,她已经成为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的核心人物[9]。在她的国际合作学者中,鲁索是很重要的一位。来自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金碧辉从1999年起共发表4篇科学计量学英文论文,其中两篇国际合作论文都是2006年与鲁索合作的。如表4所示,将鲁索教授的190篇论文按照作者分布进行统计,发现除鲁索的老师EGGHE之外,梁立明和金碧辉与鲁索教授的合作最多,共有16篇论文,占8.421%。将所有与鲁索合作的中国学者的论文数累加起来,共有29篇,占到15.263%,同比其他国家的学者具有绝对优势。

鲁索教授第一次访华是出席1998年12月4~6日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科研评价量化问题国际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他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评估科研机构的文献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的讲演,受到热烈欢迎。2000年,鲁索教授陆续参加了在上海海运学院和200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的“第二届、第三届科研绩效定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六次、第七次全国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学术年会。鲁索教授每次都会带来精彩的演讲,而且还热情地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给他们许多思想上的启迪。他还和很多学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还经常保持着学术交流与信息沟通。他还积极促成了2003年第9届国际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大会在北京的举办。在鲁索教授的引荐下,梁立明教授和上海大学山石教授同时被聘为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Informetric编委[10]。近年来,鲁索几乎每年都要至少来华访学2次以上,不仅带来了他最近的研究成果,而且在与中国学者的实质性合作以及积极帮助我国申办ISSI大会付出了巨大努力。鲁索教授的帮助和支持,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科学计量学事业的国际化进程。

5 小 结

通过对科学计量学知名学者、普赖斯奖章获得者鲁索的论文进行发表时间、期刊分布、被引频次、共词分析发现,鲁索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情报计量学和h指数方面。他对文献计量学三大经典定律的机理和应用进行了探索,对期刊生产率、期刊影响因子、期刊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他还为科学计量学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如社会网络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他尤其关注h指数的修正与应用。鲁索的科研成果具有重大的学术影响力,这体现在他论文来源期刊的高影响因子和论文的较高h指数上。此外,通过梳理鲁索与中国的学术交往,发现鲁索与中国的科研机构及中国学者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中国科学计量学的国际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则渊,陈悦,侯海燕,等.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3,31.

[2]张静.引文、引文分析与学术论文评价[J].管理论坛,2008,(1):33-38.

[3]万锦,花平寰,宋媛媛,等.h指数及其用于学术期刊评价[J].评价与管理,2006,(3):1-7.

[4]Jin BiHui,Liang LiMing,Rousseau Ronald,Leo Egghe.The R-and AR-indices:Complementing the h-index[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6):855-863.

[5]Ahlgren P,Jarneving B,Rousseau R.Requirements for a cocitation similarity measure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3,54(6),550-560.

[6]宋丽萍,徐引篪.基于可视化的作者同被引技术的发展[J].情报学报,2005,24(2):193-198.

[7]刘雅娟,王岩.用文献计量学评价基础研究的几项指标探讨――论文、引文和期刊影响因子[J].科研管理,2000,21(1):93-98.

[8]Dangzhi Zhao.Bibliometrics and LIS education:How do they fit together?[J].ASIST 2011,October 9-13,2011,New Orleans,LA,USA

[9]侯海燕,刘则渊,赫尔顿・克雷奇默,等.中国科学计量学国际合作网络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3):172-179.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题】专题探讨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发展阶段/现状/趋势

目前可获得的文献资料表明,中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1964年,张琪玉、王恩光分别在《综合科技动态(第二分册)情报工作》的第5期上发表文章,介绍了美国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但文献计量学在我国的真正兴起和传播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基本上形成了研究、教育和实际应用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已成为图书情报与科学评价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

1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

我们根据统计资料[1][2][3],编制了表1(不含港、澳、台的文献数)。根据文献数量的增长变化、研究的成果和进展,以及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将我国大陆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初期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

表1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分期统计表

附图

1979-1982年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主要是论文数量较少,而且异常分散。这一时期只发表了149篇论文,年均文献量只有37.3篇。从内容来看,主要是翻译、介绍、吸收和引进国外的研究成果,缺乏自主性的系统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起步阶段很短,只经历短暂的4年之后便迅速进入了相对集中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1983-1987年的五年,我国文献计量学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主要的标志是将文献计量学搬上了大学的讲坛,开始了正式的专门教育。1983年,武汉大学为本科生、专科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课程,并编写出《文献计量学》教材。同时,这一时期的研究比较活跃,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达到353篇,年均文献量为70.6篇,比上一时期增长89.3%;在内容上,既有国外研究成果的介绍和评述,又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的应用性研究,或者验证文献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中文文献方面的适用性等。

1988年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学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应用并重,特别是在科学评价和科技管理方面的应用开始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的成果。一是在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美国的SCI进行统计分析,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二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承担国家科技部的资助课题,建立“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三是《文献计量学》等几部专著或教材相继出版,“把文献计量学的有关知识体系化了,使文献计量学的研究由局部知识的创造进入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阶段”[4]。这一进展已经成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标志。同时,从表1来看,1988-2000年发表的论著数大幅上升,总数达到2032件,年均文献量为156.3件,是发展初期阶段的2.21倍。这些都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正处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和专业教育全面发展的新阶段。

2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

2.1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基本稳定,并形成了本学科的核心情报源

根据统计资料[2][3],我们编制了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论文数增长较快,而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983年比1982年增长31%,进入发展初期阶段;1988年首次突破100篇,达到118篇,比1987年增长37.2%,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1979-2000年的22年间,我国大陆共发表文献计量学论著2534篇/部(含著作),每年平均文献量达到115.2篇/部,而且1988年以来基本上处于稳定,最高的是1991年达到227篇。这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达到了一定水平。同时,这些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集中与离散规律,的期刊达到225种,图书28种,涉及的作者达1783人(含合作者)[2]。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与应用的文献增长和核心作者、核心期刊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即文献增长按指数曲线上升;80%的论文集中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而20%的论文又高度分散在80%的一般期刊中,等等。其中,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有39种期刊,发文数量占论文总数的70%左右;而发文50篇以上的重要核心期刊只有10种,它们依次是:图书情报工作、情报科学、情报理论与实践、情报学报、世界图书(B辑)*、情报学刊*、情报杂志、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业务研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为已停刊)。这些核心期刊都是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重要园地,在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的还设有“文献计量学”专栏,如《情报学报》,发表的相关论文数量还有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上事实不仅说明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同时也反映出它在情报科学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表2中国文献计量学文献数量的年代分布

附图

*含《世界图书》核心期刊测定专辑中的论文

2.2确立并提高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

目前,文献计量学已被公认为国际图书情报领域内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情报科学研究的主流,体现了当代学科定量化的趋势。1981年,White和Griffith[5]指出:“包括引文分析在内,文献计量学几乎构成了整个情报科学的一半,而且是生气勃勃的一半。”这说明国际情报学术界对文献计量学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国际背景下,随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知识的普及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文献计量学也得到了国内图书情报界的普遍承认和重视,作为情报科学一个分支学科的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加强,同时还逐步被社会所接受。这是一个很大的进展,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关于这一点,可以从许多方面得到佐证:①1992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科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的国家标准中,正式确认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的三级学科地位;②在最近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情报学部分,在“信息”、“情报”等大条目之后,紧接着列出的第一个分支学科就是“文献计量学”,并安排11个词条作了较详细的介绍;③一些学术刊物或检索工具开辟专栏,报道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和国外进展,例如《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从1989年起不定期增设了“文献计量学”栏目,《情报学报》也从1988年起不定期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专栏;④在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中,文献计量学早在1983年就被正式列入了教学计划,成为本专业教学的必修课程,武汉大学还设立了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研究生方向,招收和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⑤提高了认识,成立了学术组织。通过多方面的宣传、讲授和深入研究,现在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在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于1991年成立的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其工作范围包括: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和情报计量学;其基本任务是:确立学科发展目标和策略,制定研究规划、提供研究选题指导,组织研究分工和协作,开展学术和信息交流,宣传和推广研究成果等,这标志着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有了学术组织保证,由分散的个体的研究逐步过渡到有组织有计划的大规模研究阶段;⑥最近几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连续资助了10多项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面的研究课题,促进其研究上规模、上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深入发展。

2.3研究范围拓宽,几个主要领域的研究取得进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选题范围不断拓宽,既有理论、方法探讨,又有广泛的应用研究,以及国外研究进展的评介等。特别是其应用的范围很广,远远超出了情报学、文献学、图书馆学的范围,涉及到科学学、科技管理、科技史、人才学、预测学、未来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领域。在具体专业学科领域的应用更广,至少有化学化工、农业科学、采矿冶金、建筑科学等50多个专业,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开展过应用研究。具体来说,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基本上包括主题,这些主题的重点次序是:引文分析与核心期刊、集中与分散定律、文献统计与应用、文献计量学总论、引文分析方法、在科技预测与管理中的应用、在人才评价等方面的应用、文献增长与老化率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文献计量学的应用研究是其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图书情报领域的各个方面之外,还广泛应用于科学学、科技管理、预测学甚至科学技术领域当中。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将文献计量学指针用于评价科学生产率、评价科技人才、成果质量、科研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所、科技产业公司等)乃至整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影响力等,从而使决策者能够进行有效的定量化管理。这方面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献计量学冲破传统的局限,增强其渗透力和辐射力,大步进入“科技圈”;“管理圈”、“决策圈”,在更大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进一步得到社会各界的承认和重视。

2.4文献计量工具和研究手段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

文献计量学是一门定量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际应用都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资料支持。因此,我们必须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资料来源工具和原始资料的获取渠道。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就开始编制《科学引文索引》(SCI)。这一大型索引的出版和发行,为文献计量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有力工具,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引文分析所必需的大量资料,有效地推动了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被誉为文献计量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没有SCI就没有现代的文献计量学。对于国内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我们早就认识到,如果不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文献计量工具问题,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不可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笔者特别强调“开展我国文献计量工具和手段现代化的研究是我们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应当引起国内情报学界的高度重视”[1],并提出从三个方面进行:①引进和开发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②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③开展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这些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兰州大学图书馆靖钦恕、钱家秀研究馆员经过艰苦努力,在国内首次编制了《中文自然科学引文索引》。尽管这部索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仍然不失为“我国自编中文科学引文索引的可贵的先例”。计算机辅助的文献计量研究是在新的形势下实现文献计量学突破的重要途径,可用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来实现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规模化、模型化和现代化。特别是从1988年开始,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同时利用美国的SCI、EI和ISTP等工具对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情况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每年发表一本统计分析报告,召开一次新闻会,公布其统计分析结果,在社会各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此后,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研制了“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出版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光盘和网络版;清华大学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数据库也具有一定的文献统计分析功能。这些都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大规模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现代化工具,大大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标志和重要成就之一。2.5文献计量学教育起步很快,并获得了迅速发展

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文献计量学研究开始后不久就很快将其搬上了大学的讲坛,正式开始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教学活动。早在1983年,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就率先把“文献计量学”列入了教学计划,为情报学、图书馆学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各个层次的学生开设了“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究”(硕士学位课)课程,并出版了有关的教材。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所大学开设了这一课程。武汉大学等单位还招收了这方面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规模和合理的层次结构。通过课程教学,既宣讲、普及了文献计量学知识和定量分析方法,又为这一学科培养了专门人才,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

2.6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

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学科的作者人数一直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文献计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大批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加入到研究队伍中来,相继涌现出许多核心作者,为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一个以中青年为主的文献计量学研究队伍已经基本形成。从作者群的构成来看,他们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领域,在知识结构上各具特色和优势,其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比较好的。令人可喜的是,这些核心著者以中青年居多数。他们以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情报意识,从不同角度对文献计量学的许多问题进行着各个方面的探索,其研究十分活跃,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在1964-2001年间,我国共有1783位作者在225种期刊上发表过文献计量学论文。这是一支人数不算少的作者队伍,且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说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队伍已初具规模,并基本形成了一支骨干研究力量[2]。

2.7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文献计量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是一种国际性的科学活动。因此,要发展我国的文献计量学就必须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事实上,我国学者早就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交流关系,与国外著名的文献计量学专家Garfield、Braun、Egghe、Rousseau等都有通讯联系;每两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文献计量学、科学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研讨会从

第一届起就有国内学者赴会、参与国际交流;第9届国际信息计量学与科学计量学年会将于2003年在北京举行;在国内举办的有关国际研讨会也是两年一次,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每次会议都有国外代表参加研讨和交流。国际刊物Scientometrics是发表国际文献计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学术园地,1993年我国著名科学计量学家赵红州教授被聘为该刊国际编委;《国外情报科学》、《国外图书情报工作》等刊物发表了不少文献计量学方面的译文,正式出版了《科学计量学指针》、《情报计量学引论》等译著,我国学者与美国、德国、比利时等的合作研究有的已经开始,有的正在筹划中。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学者与国外专家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利于我们吸收、借鉴国外的成果和经验,从而推动了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全面发展。

3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3.1科学化趋势

1969年,英国著名情报学家阿伦·普里查德(AlanBritchard)正式提出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这一术语,以取代当时已有47年历史但却很少使用的“统计书目学”(statisticalbibliography)名称。这一术语的提出标志着文献计量学的正式诞生,真正开始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文献计量问题。在其后的30多年中,国际文献计量学获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情报领域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学科,代表着情报科学的主流方向和学科发展趋势。在这种科学化趋势的影响下,在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和发展中,我们也特别强调要提高文献计量学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要确立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地位。因此,我们着力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论述文献计量学的学科内容,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构建了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当前,文献计量学发展的科学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继续深化和完善文献计量学的学科结构体系,使之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化水平较高的学科;二是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深入研究“计量学”学科群的体系结构,包括文献计量学、情报计量学、科学计量学等“三计学”的关系问题;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科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只有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才会有正确的实际应用,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当前文献计量学广泛应用之时,更要重视它的学科理论研究和建设,真正实现理论与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我国文献计量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3.2信息化趋势

所谓信息化趋势,主要是指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的趋势。

正如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的关系一样,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与信息(情报)计量学(informetrics)也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6]。可以说,文献计量学是信息(情报)计量学的基础,而信息(情报)计量学则是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方向。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论文可分为4大类:①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②情报检索理论;③情报学理论研究;④情报经济学与情报成果评价。其中有关文献计量学及其应用方面的研究在整个定量化研究工作中占有很大比例,论文数占46.6%[7]。可见,文献计量学是情报信息定量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正在朝着信息(情报)计量学的方向迈进。从计量单元来说,文献计量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篇、册、本为单位的文献单元的计量上,而开始深入到文献的内部对知识单元和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计量研究,如题名、主题词、关键词、词频、知识项、引文信息、著者、出版者、日期、语言、格式等都已成为计量的对象。早在1980年,日本科学技术情报中心的小森隆通过对塑料、橡胶和纤维的关键词出现次数的统计分析,成功地预测了高分子材料的产品结构及发展前景。陈光祚教授研制的电子出版物具有信息计量功能和知识项聚类功能,为文献计量学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和发展途径。电子出版物作为一种全文数据库,它的文本中的任何知识单元甚至每个单字都是可以检索和统计的。这样,就有可能使文献计量学的计量单元从一篇篇文献而演化到文献中的各个知识单元,甚至单字一级,从而使信息计量分析成为可能,并达到新的分析深度。这是一个重要进展,表明文献计量学已经发展到文献信息计量阶段,并继续向信息计量学境界发展。

3.3网络化趋势

最近几年,在有关网络或文献中出现了两个新的英文术语,即webmetrics和cybermetrics,可以直译为“网络计量学”和“赛博计量学”(或计算机计量学)。但由于计量的对象是网上的信息或计算机控制的信息,而非“网络”或“计算机”本身,因此可以将此意译为“网络信息计量学”或“网上信息计量学”。据目前见到的文献报道,webmetrics术语是阿曼德(T.C.Almind)于1997年提出来的。1997年,阿曼德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路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文献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8]。关于另一个与之十分相似的术语cybermetrics,目前在因特网上已出现了以该词命名的电子期刊或学术论坛,这主要是由西班牙科学信息与文献中心(CINDOC)组织和出版的。若从它的研究对象、方法、内容和目标等方面来看,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计量学等相互结合、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边缘学科,也是信息计量学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和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根本目的主要是通过网上信息的计量研究,为网上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为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为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必要的定量依据,从而改善网络的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提高其管理水平,促进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网络信息计量学是在当前特定的科学背景和技术条件下迅速形成与发展起来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而网络管理定量化的实践需求又会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全面发展[9]。

3.4自动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手段逐步从手工统计分析向计算机辅助的统计分析过渡,出现了明显的自动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计算机辅助的文献信息计量分析的研究不断增加,取得了不少成果,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研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文献计量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实现了套录资料重组建库以及多种资料统计分析功能;计算机辅助计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成熟,标志着我国信息计量研究的方法体系已基本形成,并日趋完善。特别是我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等一批数据库光盘或网络版的研究成功和出版发行,为文献信息的自动化统计和分析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将大大促进自动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3.5实业化趋势

通过对文献计量学的长期研究、教育、宣传和培训工作,人们对文献计量学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明显提高,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特别是在科技评价、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其研究成果和计量资料不仅可以为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定量依据和支持,而且还被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文化水平乃至综合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法,因而受到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1987年,赵红州等人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排出了我国主要大学的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并受到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科委专门下达资助课题,要求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进行更大范围、更系统的文献计量统计分析,对我国科技水平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及主要大学、科研院所的科学生产能力和学术水平作出客观评价,并逐步形成制度,每年召开一次新闻会,公布有关统计结果;还有的单位在建立有关数据库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开展统计评价和分析咨询服务;有的还成立了具有法人资格的科研定量评价和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发展成为信息咨询服务业的一种新的类型和形式。这一重要进展表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某些内容和方法正在由课题研究向实业化方向发展,成为国家科技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实业化趋势是我国文献计量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6国际化趋势

如前所述,我国文献计量学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取得了重要进展。当前,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推动下,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也必然会呈现出国际化趋势。无论是科学研究的选题、研究目标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是研究成果的发表、交流和应用等,都必须立足世界,站在国际前沿和水平上来展开研究工作,切实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我国文献,计量学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J].情报学报,1987,6(6):466-472.

[2]大会秘书处.中国科学文献计量与评价研究学术研讨会参考资料(二)[C].2001.12.

[3]孟连生,丁颖.中国文献计量学核心文献、核心著者与核心期刊[J].图书情报工作,1998,(4):21-24.

[4]邱均平.文献计量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8.

[5]WhiteHD,GriffithBC.Authorcocitation:aliteraturemeasureofintellectualstructure[J].JASIS,1981,32(3):153-172.

[6]邱均平.我国文献计量学的进展与发展方向[J].情报学报,1994,(6):454-463.

[7]张保明.我国情报科学定量化研究的进展[J].情报学报,1986,5(3-4):294-305.

[8]AlmindTC,elal.InformetricanalysisontheWorldWideWeb:methodologicalapproachestowebmetrics[J].JournalofDocumentation,1997,(4).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 国内知识检索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钠离子通道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电子文件元数据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0-2010年国内信息共享空间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心理治疗效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对国内“压力”主题体育类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文件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电子商务网站评价研究 医院文献计量学分析及创新能力研究的启示 语义网应用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900~2010年农业发展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我国酸枣研究现状 我国档案服务体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国学习倦怠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03年~2012年我国档案学对电子政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中医体质文献计量学分析 农业标准文献专业分布与热点领域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国内焦虑症文献计量学研究 高校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现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胚胎干细胞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周述文,郭晓军,孙爱平,汤海洪.电子商务网站的分类及评价初探[J].中国管理科学,2000,S1:748-754

[4]蒋颖,金碧辉,刘筱敏.期刊论文的作者合作度与合作作者的自引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23-28

[5]汪传雷,潘珊珊,熊月霞.2007-2011年国外企业孵化器文献计量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2,03:11-14

作者简介: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7篇

普赖斯(Derek de Solla Price)(1922-1983)被誉为“科学计量学之父”,其主要学术成就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发现了科学发展的指数规律;指出了论文间引证与被引证关系;创立了反映文献老化程度的普赖斯指数;提出了反映科学家生产率的普赖斯定律等。贝尔纳(J.D.Bernal)的《科学的社会功能》不仅为科学学,而且为科学计量学提供了基本的研究范式。受贝尔纳科学学思想的影响,作为科学史家,普赖斯开始系统运用定量方法对科学、技术、医学等进行历史、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运筹学等等研究的先驱者之一。《巴比伦以来的科学》和《小科学,大科学》两部著作成为他的科学计量学成果的集大成之作,也是科学计量学的奠基之作。尤其是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创立科学引文索引(SCI)后,普赖斯巧妙地借助这一工具,赋予科学计量学研究以新的生命活力。1965年,他借助SCI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科学计量学重要论文《科学论文的网络结构》,为人们利用大规模数据绘制知识图谱做出了开拓性探索。在这篇论文中第一次界定了“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和“知识基础(Intellecture base)的内涵,使得利用科学引文数据探测和识别学科知识前沿和研究热点成为可能。正是在普赖斯科学计量学范式的强大影响下,使科学计量学研究在全世界得到快速发展,并形成了多个国际科学计量学研究重镇,如美国费城的德雷克赛尔大学、荷兰的莱顿大学、英国的苏塞克斯大学等。科学计量学理论、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成果,也为宏观科技政策和各层次的科技管理提供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普赖斯奖是为纪念普赖斯的学术成就于1984年设立的国际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界最高奖。该奖项每两年颁发一次,截至2011年,共有25位科学计量学家获此殊荣。这些学者都是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他们为推进科学计量学从“软科学”走向“硬科学”做出了卓越成就,为科学计量学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在南非举办的国际科学计量学和信息计量学大会17个主要会议主题中提出了“学术生涯(Academic careers)”这一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这不仅是科学计量学学科自我总结和反思的需要,也是科学计量学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系统梳理普赖斯奖获得者的学术思想和成就,对我国学者把握科学计量学发展的特点和发展方向不失为一个独特视角。基于此,我们考虑从科学计量学角度对这些获奖者的学术生涯逐一进行梳理,以便能从中挖掘若干有益的信息,并为丰富科学计量学的研究领域展现新的研究视角,为科学计量学史研究提供较为详实的信息。

2012年是普赖斯诞辰90周年,为纪念这位在科学史和科学的定量研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学者,我们特编发四篇梳理普赖斯奖获得者学术成就的文章,以深切缅怀普赖斯的卓越思想。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可视化分析;共词;GEPHI;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7-0104-02

共词分析法已经被深入应用于对各个学科领域的文献分析研究中,通过共词分析方法对文献信息中共同出现的内容进行聚类分析,应用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关键词共现关系网络图谱,能够揭示出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统计学和社会网络可视化分析方法的进展,各种方便直观的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软件不断出现,应用于科学文献的分析中,使文献定量分析的结果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出来,把定量分析向定性结果转化,成为学科领域现状和前沿热点预测的有力分析工具。[1]

1 GEPHI软件简介

GEPHI是一款基于JVM(JAVA虚拟机)免费开源的复杂网络可视化分析软件,可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链接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生物网络分析等[2]。本文通过对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期刊文献的题录数据处理,得到作者共现矩阵,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功能进行数据转换后导入GEPHI软件进行运算,绘制出该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关系图谱,对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关系进行研究。

2 文献计量学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

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提供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包含从1980年开始到2013年8月的有关文献计量学的学术期刊文献信息,题录下载时间为2013年8月19日,去除了无效文献和重复文献以后,得到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国内期刊文献共6254篇。对题录中作者、关键词、刊发时间、来源机构等字段进行统计,抽取高频词进行排序,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2]。

2.2 初步数据统计

2.2.1 各年发表数据统计

对发表时间统计和排序处理,得到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文献计量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统计结果。结果显示对文献计量学的研究开始以来学术文献数量在不断地增加,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后的十几年中,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数量增速更快。

2.2.2 期刊统计

通过统计,历年来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学术期刊共有1874种,发表该研究领域学术论文数量在10篇以上的共有75种,发表数量为3021篇,占总数的48.32%,其中以《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科学》、《现代情报》、《情报杂志》等刊物发表数量最多。

图1 各年发表数量统计

表2.2.3 作者统计

国内在各学术期刊发表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论文的第一作者人数为4276人,其中发表数量超过2篇的有971人,发表文章总数为2699篇。根据普赖斯文献分布定律,将发文量超过6篇的作者定为核心作者,符合条件的作者共有60人,发表数为632篇,20篇以上的共有6人,其中邱均平教授以52篇居首位。

2.2.4 关键词统计

本文所统计文献共有5356个关键词,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3931个,占总数的73.3%,词频在10次以上的有163个,占总数的3%,词频在40次以上的有32个,占总数的0.5%(表2)。其中“引文分析”、“核心期刊”、“统计分析”、“文献计量”等关键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其他关键词。

2.3 统计结果分析

根据统计结果,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学术论文在逐年不断增加,特别是在进入本世纪以后文献数据量增速明显,这说明文献计量学在各个学科的研究工作中逐步受到重视和应用,形成了以《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情报科学》、《现代情报》、《情报杂志》等学术期刊为代表的专业学术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了核心研究队伍,以武汉大学邱均平教授为首的60名核心作者撰写的论文数量占总论文数量的15%,他们的研究成果基本上代表了国内文献计量学研究的方向。对关键词词频的统计结果显示,文献计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引文分析”、“期刊”、“科学计量”、“影响因子”、“定量分析”等主题上。

3 GEPHI可视化分析

3.1 数据类型

对文献信息数据处理后,用Excel生成包含数据节点和连接关系的.CSV文件,导入GEPHI,软件将会自动合并相同节点,并对数据节点连接的次数进行计算。

3.2 数据分析

将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有文献创作合作关系的前60位作者的合作关系共词矩阵用EXCEL进行处理后导入GEPHI,然后对作者合作关系网络进行网络密度、直径和模块化分析,并绘制出合作关系图谱,将本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

3.2.1 网络密度分析

网络密度反映网络的完整性,如果一个复杂关系网络中任意的节点之间都有边连接,那么这个网络的密度为1,这种网络的可到达性是最好的,反之如果网络密度越小,那么网络的完整性越差。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的合作网络的密度计算结果为0.002,与完整网络的差距较大,这说明文献计量学研究领域作者合作较少。

3.2.2 网络直径分析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2-0162-04

目前信息的分析与预测活动已越来越深入到社会发展、经济生活、科技进步等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1]。针对某一学科专业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不仅可以揭示该学科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而且为今后的研究和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如今,无论是情报学还是文献学的发展都与文献计量学息息相关,文献计量学也是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研究方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不仅可以预测出未来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而且可为其他学科尤其是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2]。

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实例,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其论文数量的变化情况,应用回归分析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并针对两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

1统计数据的来源与统计结果

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文献计量学为关键词,统计时间为1996.01.01-2010.12.31进行模糊检索,对所检索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共得到论文2 100篇,按发表年份排列的论文篇数2.1回归分析模型介绍

回归分析法,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出发,通过对与预测对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进而推算出对象的未来数量状态的一种预测方法。根据散布的数据点求出理想的回归直线或曲线,建立起确定的回归方程进行预测[4]。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形式:

时间序列分析是以研究对象的历史数据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述成时间序列,首先要识别时间序列的特征,进而分析它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建立相应的时间序列分析模型,并通过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推测出研究对象的未来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统计数据,应用时间序列分析法中的移动平均法(M法)对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和预测。其基本方法是每次在时间序列上移动一步求平均值。这样的处理可对原始的无规则数据进行“修匀”,消除样本中的随机干扰成分,形成平滑的趋势线,突出序列本身的固有规律,从而为进一步的建模和参数估计做好基础[5]。

为进一步提高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吻合度,可以采用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法,称为二次移动平均法。二次移动平均是在一次移动平均的基础上,对具有线性趋势的数据再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其计算公式为:

在利用时间序列模型进行预测时,可将对应的T值代入式(7)中,通过线性时间关系模型求出i+T即为所要预测年份的论文篇数。

3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

3.1回归分析预测模型

以文献计量学的年份为自变量,各年份的论文篇数为因变量。通过散布的数据点绘制出散点图,发现两变量的关系近似于一条直线。为了方便计算,设1996-2010年时间t的取值分别为-7,-根据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计算公式计算相关数据结果如下:

由此可知,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很好,可以应用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对未来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量进行预测。

通过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可预测2011年文献计量学的相关论文篇为2011=140+22.78t=322.24。

3.2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模型

根据公式(4),分别取移平跨度n=3和n=5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表3。

通常采用均方误差(MSE)来检验n值选择的效果。表3一次平均移动数据表

年份11论文篇数依据上述两种预测模型,分别计算两种模型1996-2010年的模拟值以及2011年、2012年的预测值,如表5。其中,

两种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比较得:r1

5结语

以文献计量学为例,采用两种预测模型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拟合及预测,克服了单一模型拟合和预测的局限性。预测结果表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论文篇数在未来3年将超过500篇,并且增长趋势较快。通过对两种预测模型相关系数的比较,得出时间序列模型对文献计量学研究发展的预测效果相对较好。时间序列模型在预测时不必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仅从实际变动的数值序列自身出发建立相应的模型进行预测,避免了寻找影响因素及识别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的困难。回归分析模型是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着手,通过对与预测现象有联系的事物或现象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时间序列模型适用于某一领域的短期预测,而回归分析方法是经济预测的常用数学方法,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适用于某一领域的长期趋势预测。两种预测模型不仅适用于文献计量学的发展研究,对于其他领域也同样适用。针对不同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在进行数据模拟和分析预测时要根据数据的多少和分布情况,选取一种相对效果更好并且方便可行的预测方法。

参考文献

[1]查先进.信息分析与预测[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2,193-201,205-208.

[2]郑怀国,赵静娟,谭翠萍.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科技情报分析与服务[J].情报杂志,2010,(12):39-40.

[3]吴淑玲.两种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预测模型的比较[J].情报科学,2004,(11):1317-1320.

[4]王筠.专业研究发展趋势的预测模型——以竞争情报研究为例[J].情报杂志,2010,(7):12-14.

[5]江三宝,毛振鹏.信息分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6-63,77-90.

[6]王筠.文献老化的回归分析与预测[J].情报杂志,2006,(6):68-69.

计量学研究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计量;网络下载频次;布拉德福定律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0-2307-02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XU Jun1, WANG Xiao-fang2

(1.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 of Anhui,Hefei 230051,China;2.Department of Computer,Artillery Academ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ne method of analyse based on Web-download frequency, researching law of distribution in CNKI database ,through image verifying,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Bradford law is applicable to journals survey with some new features.

Key words: Webmetrics; Web-download Frequrncy; Bradfordlaw

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激增,促进了网络计量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其次,电子文献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成果为该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随着网上文献信息的日益增长,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必然要随之开展到网络领域,这是该学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成果必然会为网络管理的定量化和学化提供理论指导和定量依据[1]。

评价科技论文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有很多,如论文发文数量、被引频次、高被引论文数、自引数、他引数、基金资助论文数、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同排序作者对论文的贡献率、论文的合作人数、论文的参考文献数、论文被下载的次数等等。该文选取其中论文被下载的次数为研究指标,探讨文献计量指标的学术评价功能在网络计量学中的应用。

1 数据来源

海量的信息搜索具有一定难度,并且网络信息的组织和描述没有完全规范和统一,因此寻找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样本很复杂。由于SCI、EI收录的中文期刊数量很少, 不能在统计学意义上给出我国期刊的计量指标。为了具有代表性,本文选择CNKI作为统计分析的样本数据,将以“网络信息计量”作为主题词的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

2 实证分析

Web下载总频次是该期刊上网以来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包括全文浏览、转存和打印)的总频次。反映了该期刊在网络上的载体影响及被应用的能力。

本文数据选择时间间隔为2005年到2010年,统计这期间“计量技术”专业相关论文信息在数据库中的平均数量。共得到有中文“计量技术”作为主题的学术论文45篇,按照“下载频次”的降序排列,得到表1。本文取不同的分区值对数据进行区域划分,并分析计算,如表1所示。由表1中数据可知有下载频次的论文总数量N=45。全部45篇论文的“下载累计频次”A=R(45)=5292,我们取布拉德福分区数m为6来计算布拉德福常数am(m=8),比较布拉德福图形并探寻其规律[2]。

通过对原始数据按照“网络下载总频次”的递减顺序进行等级排列,当m=6时,共分6个区,同理,按照区域分析法[3],令每个区域文章下载总频次大致相等,计算平均值为A/m=5292/6=882,按照这一平均值计算各区域中的论文累计数Nj(j=1,2,…,6),得到区域划分的结果如表2所示。

计算得到均值a(6)= 2.06

依据表2的分析结果,当分区数m=6时,布拉德福常数范围为1-4.8,平均值为2.06。可以看出第四区的数目及常数偏大。以上分析表明,网络环境下,用户对信息的利用规律与传统环境下基本一致,数据分布仍具有一定的布拉德福分布特点,但是在网络环境下表现得不明显,并且有新的特点,文献计量指标的学术评价功能在网络计量学中仍适用。

3 图像分析

以“Nj的自然对数LnNj”为横轴,以“下载累计数R(nj)”为纵轴,以表2中的数据作曲线图,得到数据分布图形如图1所示。

以“论文累计数nj”为X轴,以“下载次数累计数R(nj)”为Y轴,以表2中的数据作曲线图,如图2所示。

图1 m 为6时(LnNj,R(nj))数据分布图形 图2m 为6时(nj,R(nj))数据分布图形

比较图1与图2中的曲线,可以发现具有相似性,曲线的走向与布拉德福图形一定程度上接近,当然不可能完全一致,结合区域分析、图像分析结果,表明“论文Web下载总频次”分布具有一定布拉德福分布特征,可以用来研究网络信息分布规律[3]。

4 理论总结

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B.C.Bradford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其文字表述为:如果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那么可以把期刊分为专门面对这个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n:n2(n的平方)的关系。是用来描述科技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的,其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是“期刊载文量累积数”与“期刊累积数(即期刊等级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但在实际应用中,期刊的载文量常常可以用其它指标来代替。例如, Wallace在1986年有关文献分散与老化关系研究中,就以期刊被引次数来代替期刊的载文量,即认为期刊被引用的次数也可以像期刊的载文量一样直观地反映该期刊对于该专业的贡献大小和在专业中的地位[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仿照Wallace等人的思路,建立两个基本假设:1)在网络环境下,“期刊的Web下载总频次” “反映了该期刊在网络上的载体影响及被应用的能力”,也可以反映该期刊对于该专业的贡献大小和在专业中的地位;2)如果假设①成立,那么“期刊Web下载总频次”在期刊中的分布应该服从布拉德福离散分布规律。经以上验证该假设成立。

5 结束语

网络计量学基于Web和软件计量分析工具,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计量学方法、统计学方法于一体,揭示网络信息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本文参考了相关的知识和处理方法,对网络信息的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本次研究表明,布拉德福定律在网络环境下仍然适用,只是表现形式有所变化。此研究只是冰山一角,网络环境下信息的计量问题研究需要我们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张洋.期刊Web下载总频次的布拉德福分布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6):38-42.

[2] 赵隽.基于布拉德福定律区域法的学术论文分布研究[J].现代情报,2007(05):26-28.

[3] 邱均平.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和发展[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1).

[4] 金岩.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1(12).

上一篇:房地产经济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开发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