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3-03-16 13:32:05

计量法实施细则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篇

受省政府委托,我对《浙江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定条例的必要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计量法制提出新要求。计量活动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国家在1985年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下简称计量法),1987年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计量法实施细则)。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体制创新和贸易全球化,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社会管理措施方面)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已不相适应。如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只是原则上规定了我国计量监督管理体制,对民生计量问题关注不多。而民生问题无小事,民生计量涉及到的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都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现实问题,这些都需要法制来规范。另外,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要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特别是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亟需为其打造准确可靠的计量支撑平台,国家节约能源法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二)我省计量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通过地方立法来解决。我省是国内经济社会先行区域,市场经济较为发达,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二十余年来,我省计量管理领域已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由于现行法律的滞后,这些情况和问题得不到科学的规范和解决,影响了我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民生计量的强化问题。在全面改善民生的时代背景下,民生计量并不是一个政治口号,必须依赖于具体的制度架构。如“民用四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热能表)、电信的计时器、房产面积的测量器具强制检定如何得到制度层面的保障,农贸市场的计量责任主体是否应明确等问题,都需要通过立法和制度设计来解决。

第二,强制检定的范围及其实施问题。强制检定的范围是否需要扩大,设置地方强检目录是否有必要,强制检定收费难题如何化解,送检的责任主体如何确定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强检制度的实施。

第三,校准的发展和规范问题。目前量传体系理念和具体架构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校准在量值传递、溯源方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而来的是校准市场如何管理与规范。

第四,能源计量问题。节约能源法已对能源计量作出原则规定,但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能源计量方面的定位以及细化措施。

第五,计量监管的职权和处罚力度问题。在现行计量法律、法规框架下,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监管措施和处罚依据,导致监管不力,难以消除计量违法行为的危害后果。

因此,在国家计量法尚未修订的情况下,及时制定计量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来解决和规范以上问题是很有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我省的计量立法工作从2009年开始启动,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成立工作组、收集资料阶段。二是走访调研、形成初步成果阶段。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文本阶段。初稿形成后,省质监局反复征求了各市、有关县(市、区)质监局及部分企业的意见,并作多次修改,在充分吸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将条例草案修改后向省级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同时在系统内再次征求各市质监局的意见并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正式形成条例草案送审稿。

省人大常委会在2012年立法计划中将制定条例确定为二类立法项目,现已确定为2013年一类立法项目。条例草案送审稿于2012年5月份上报省政府后,省法制办按照地方立法程序办理,即发函征求了各市人民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的书面意见;省法制办会同省质监局赴湖州、台州、衢州等地作了立法调研,召开了立法协调会和专家论证会,并在网上征求了社会公众的意见。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省法制办会同省质监局反复讨论修改,数易其稿。2013年2月28日省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条例草案。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强制检定的范围和经费保障问题。计量法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据此,国务院于1987年4月15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和强制检定目录。由于该办法和目录制定时间较早,之后国务院仅在1999年1月授权当时的国家质监局对强制检定目录做过一次微调(增加了四个项目),而我国经济技术的发展在这二十多年里却是突飞猛进,各种新的计量器具不断涌现,如交警使用的测速仪、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通信计费装置、电子停车计时收费表、各式医用监护仪等等,这些新出现的计量器具又往往直接涉及老百姓的民生和安全问题,使用中易产生纠纷。为此,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大部分省市在制定计量监管地方性法规时均已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扩大了强制检定范围,我们也在参考兄弟省市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在条例草案第七条中将“行政执法、司法鉴定中用于认定事实和判定法定责任的计量器具”直接纳入强制检定范围,而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考虑到情况变化较快,直接在地方性法规中明确强制检定具体项目不太合适,因此,我们在该条第二款中作了一个授权性规定“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国家尚未规定但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由省计量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需要变化,会同省有关部门确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至于强制检定的经费问题,尽管计量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了使用计量器具申请检定应当缴纳费用,但随着公共服务理念的普及,大家越来越认识到此项服务应当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不少地区如杭州、嘉兴等地也已经从当地公共财政中拿出一笔经费来优先保障集贸市场和小型医疗机构在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以保障涉及民生的强制检定的有效实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适当降低计量检定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09〕234号)中也已明确了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逐步由财政买单的基本思路。根据上述精神,基于强制检定工作的公益性,我省作为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区域,在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方面应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免费检定。为此,经商省财政厅同意后在条例草案第十条中作了一个授权性规定:“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且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当逐步实行免费检定,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予以保障。免费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范围,由省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财政、价格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

(二)关于校准管理问题。我国目前对在用计量器具的管理一般采取检定和校准两种方式来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其中强制检定是政府管理的,范围有限,校准则是普遍采用、方便快捷、成本相对低廉的一种量值溯源方式。但我国现行计量法对校准并未作规定,原先计量器具的量值都是通过单一的检定方式来保证,成本相对较高,操作程序比较复杂且严格,与国际不接轨,对我省这样的国际贸易大省特别不利。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校准手段越来越被普遍采用。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和现实需要,条例草案对法定强制检定范围以外的计量器具规定可以自主选择采用检定、校准等方式进行量值溯源。但校准机构的监管问题尚是目前法律规定的一个空白,由于缺乏法律规范,我省校准市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不具备基本工作条件而开展校准;二是恶性价格竞争,从而导致一些校准机构在校准工作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严重扰乱校准市场;三是非法开展强制检定工作,对本应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进行校准,以校准结果报告替代检定证书,严重扰乱了强制检定管理。

校准活动不是一般的经营行为和市场服务活动,它主要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在用计量器具,涉及度量衡的准确,可以说是“计量的计量”。因此,我们在条例草案第十二条中借鉴广东省的做法设置了对计量校准机构的备案要求。同时计量法第八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国家质监局为此专门制定了规章《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对此作了具体规定。所以,我们在条例草案第十三条中规定了“计量校准机构应当依法建立相关的最高计量标准,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具体考核办法按照国家《计量标准考核办法》执行”,以此作为对校准机构的一种监管手段。

(三)关于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问题。计量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取得制造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且该项许可为工商登记的前置许可条件。但计量法对许可的具体条件未作规定,而国家质监局于1999年2月和2007年12月先后两次了《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对申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许可条件和许可程序作了具体规定。因此,我们在条例草案第十六条中作了引述性规定,并在第十八条中规定了制造、修理、销售计量器具的禁止。

(四)关于计量行为管理问题。

1.在商品服务计量行为中,重点对事关民生的“民用四表”的强制检定作出明确规定。“民用四表”属于法定的强制检定范围,针对目前“民用四表”强制检定中存在的强制检定时间点和送检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条例草案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了“民用四表”应当在安装前由经营者申请实施首次强制检定。

2.关于集贸市场和商场举办者的义务。集贸市场、各类商场和超市的计量器具准确度是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对此实施有效管理,条例草案第二十三条将保障计量结算准确性的义务直接赋予了集贸市场和商场的举办者。

此外,对现场交易计量、房产面积计量、加油站计量、通信计量、能源计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规范。

(五)关于计量监督及法律责任问题。计量法对计量监督问题仅作了若干原则性的规定,已不适应目前形势。条例草案第四章分别对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执法规范、执法信息共享和披露、举报投诉处理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同理,计量法对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规定不尽完善,比如规定了有关行政许可发证制度,却没有相应的吊证规定,条例草案第五章予以补充完善,使计量监督工作落到实处。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2篇

立法不严是造成计量执法难的根本原因

该计量法第五章及《实施细则》第十章中的《法律责任》部分,均指出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责令停止该种违法行为,“可并处罚款”也就是说可以不罚款,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罚、什么情况下不罚,没有明显规定,执法人员无从操作,行政相对人更是认为不应进行处罚。法律的严肃性无法体现,另外,“可并处罚款”给了执法人太大的权力,容易引发职务犯罪,因为无论处罚还是不处罚,从法律上讲都正确,行政相对人有可能给执法人员一些好处,从而不用缴纳罚款。其次,“可并处罚款”到底应该罚多少,以什么为标准,加之“疑罪从无”法律无明令禁止的不处罚,更加使得计量执法工作举步维艰。《计量法》因立法不严,难以操作,已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因此,各省结合自己的实际,根据《计量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符合自己的《计量监督管理条例》。

地方保护是造成计量执法难的必然原因

在执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执法人员还在检查,行政相对人已通过各种关系将检查情况汇报某个部门的领导,执法人员还没有进行处理,这个领导的电话、那个领导的指示就相继而来,弄得执法人员无所适从,真不知道那些说情的领导是否明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道理。执法人员听了领导的,按领导的指示办,明显涉嫌行政不作为或违法,不按领导的意图办又势必得罪领导,执法人员还担心在以后的工作中受到刁难。所以,采取尽量少执法或不执法的消极态度,这样必然导致执法难。那么,怎样才能真正使计量工作深入人心,计量执法毫无阻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努力:(1)加强宣传,增强广大群众维权意识。利用“计量日”“质量月”等进入社区、学校向广大群众宣传计量法律、法规,也可以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向群众宣传计量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计量维权意识,对部分严重或故意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单位予以曝光,同时,公布质监部门计量投诉电话,设立举报箱等,真正使计量工作为民所想,为民所用。(2)强化立法,使计量执法真正有法可依。虽然《计量法》及《计量法实施细则》因年代久远,已无法与现在市场经济相适应,各省也都相继出现了各自的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操作起来却很麻烦,以户县为例,谈谈我们在计量执法中遇到的尴尬事。不久前,按照安排,我们对辖区内各卫生院的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部分卫生院使用的医疗设备没用进行强制检定,该行为已违反了《陕西省计量督管理条例》的规定,理应受到处罚,该条例第39条规定这样处罚:①责令停止违法行为;②没收违法所得;③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处罚条例一目了然,但违法所得怎样计算,从什么时间开始算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执法人员用九牛二虎之力收回的罚款无法出具处罚决定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因此,强化计量立法,势在必行。(3)消除地方保护,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我们质监人的天职,也是质监人的工作目标,通过联合执法、岗位对换等手段,可以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滋生,国家对“行政不作为”、“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也为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开辟了道路,相信不久的将来,地方保护主义一定能够消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好的保护。计量执法是提高计量器具受检率、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基础,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只要我们计量执法人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上政府各部门的支持,我们的执法工作一定会毫无阻碍,一马平川!

本文作者:温阿妮工作单位:户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3篇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4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法制监督观念不断加强,认识不断提高,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政治、法律措施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建立在对过去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

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

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

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

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5篇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的法制监督观念不断加强,认识不断提高,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采取一系列政治、法律措施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工作,有针对性地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建立在对过去回顾和反思的基础之上。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

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

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

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

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6篇

一、对法治计量监督的回顾与反思

1.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观念更新不到位,监督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计量法制监督需要进一步转变相应的思想观念。必须法制监督者积极参与监督和被监督者自觉地接受监督的意识。在我国现阶段,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都不甚浓厚,因此,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计量法制监督的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充分调动全民主动监督意识,监督者要增强计量法制监督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自觉树立对公共权力进行民主监督的责任、义务意识,从而自觉提高监督的信心和积极性。邓小平一贯强调:“有监督比没监督好。”同时,被监督者要树立接受监督的自觉意识,实行政务公开。

2.计量法治监督主体的法律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计量法制监督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量法制监督主体法律素质的高低。在现阶段,部分立法者及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多的公民还不懂法,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不强,特别是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观念淡薄,不少公民还不善于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前段时间曾报道:一些电子衡器产品的售价奇低,有的只有国际市场价格的十分之一,这项因素决定了称重传感器在定价上没有伸缩余地,逼迫生产企业降价求售,并提供许多免费服务或逼迫生产企业维持存货量,承担存货和成本的风险,使生产企业的获利因此而降低,这种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疯狂降低成本,使用各种手段抢占市场,例如用每吨三千多元的40Cr钢代替一万余元的40CrNiMoA合金钢做弹性体,用5元左右一枚的普通应变计代替精密级应变计做敏感元件,形成低质而不低价,从中获利。由此可见,法制计量管理监督不严,使得一些生产装备很差或欠缺的个人和企业,比较容易进入此行业,导致增加产能和压低价格,使正规企业获利大幅度下降,甚至无利停产,困难重重。

二、对现阶段计量法制监督的展望

根据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具体实践要求,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应该做好以下工作: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着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进一步促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有为必有据、有为必有序、有为必有责、有为必有果”的法治计量新局面;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与决策的能力;检测人员依法施检的能力;促进计量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全面推进法治计量建设。第一,进一步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监督意识为监督者和被监督者认识监督规律、选择行为方式提供一定的立场、观点、思想方法和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提高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监督意识。为此,在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宣传计量法制监督的意义和作用,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组织监督者和被监督者学习有关计量法制监督的知识,使人们在知法、懂法和守法的基础上真正认识到加强计量法制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实现依法计量的基本途径是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监督机制是构建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根本出发点,而各种计量法制监督制度的不完善,无不与偏离计量法制监督机制有关。为此,必须健全“以权力监督制约权力”和“以权利监督制约权力”两种制约形式并用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第三,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运行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计量法制监督是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动态过程,而要保证这个动态监督过程呈现出比较理想的运行状态,主要取决于这个动态监督过程所依赖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内部条件,确保监督的合法性、经常性、全面性和实效性。这方面的主要措施有:一是按照标准科学、责任明确、奖罚分明的原则,强化和创新内部法制监督责任制,用制度约束监督主体;二是强化各级计量机构的行为以及具体行为的监督,创新新的监督制度;三是进一步强化计量领域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加强对以职业道德、计量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和产品质量法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尤其是针对《中国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计量法实施细则》、《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完善和创新计量法制监督的外部条件,明确监督主体的责权,不断提高计量法制外部监督的权威和效能。任何监督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运行,任何监督环境都会对监督过程产生影响。第四,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主要措施有:其一,深入开展计量法治理念教育。组织认真学习计量法治理念,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法治意识,促进计量法治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其二,做好行政许可考评员法制培训工作,建立一支懂法律、守规矩、高素质、高水平的队伍。其三,根据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扎实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活动,组织检测人员进入社区、学校等开展计量法律法规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及免费检测等活动。其四,切实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阵地建设,要注意将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制实践、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教育、党的宗旨教育、纪律作风教育等相结合。综上所述,计量法制监督不但是实施计量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保证公共利益最终合法合理实现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完善计量法制监督,必须明晰计量法制监督主体,增强计量法制监督能力,完善计量法制监督机制,防范由于监督失效导致的寻租行为所带来的腐败现象、资源浪费和管理低效的状况。只有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促使我国计量法制监督得到进一步完善,取得高效能的监督效果,发挥计量法制监督的威慑力。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7篇

1.计量法律法规文件档案(1)法律:《计量法》。(2)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3)公司、工厂下发的有关计量文件:制定的经济责任制和各项计量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计量管理标准等。2.计量器具管理台账档案(1)编号;(2)名称;(3)测量范围;(4)型号规格;(5)准确度等级;(6)检定依据(检定规程等文件);(7)领用日期;(8)使用地点;(9)检定周期;(10)计划检定日期;(11)完成日期;(12)检定结论;(13)制造厂家;(14)出厂编号;(15)进厂日期;(16)计量器具分类(如力学类、热学类、物理化学类等);(17)计量器具等级(A、B、C)。3.计量工作资料档案计量工作发展规划、计量器具购置计划、工作总结、汇报资料;计量工作经验交流资料;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的情况纪实或小结;计量工作会议记录;计量工作中成果(经济效益)等。4.计量器具检定计划档案标准器、配套设备及其他工作计量器具的周期检定计划,包括月份和年度计划,应分类装订。

二、计量检定人员的管理档案

1.计量人员培训档案对计量人员年度、月份的培训计划,包括外出培训和公司、工厂及车间组织的培训计划。工厂及车间组织的培训学习记录,参加人员签到记录,每次培训的教案和考试卷;培训小结等。2.计量人员技术档案包括人员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现从事专业、持证信息(包括持证类型、证书号及持证参数)、工作经历、培训情况(时间、地点、培训内容及结论)、计量方面发表的论文、著作,以及创造发明等。3.计量人员违规违纪档案根据《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中规定的对计量检定人员有违反下列行为的进行考核,并建立档案:(1)伪造、篡改数据、报告、证书或技术档案等资料;(2)违反计量检定规程开展计量检定;(3)使用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开展计量检定;(4)变造、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计量检定员证》或《注册计量师注册证》。

三、计量器具编号资料

计量器具编号要考虑实行计算机管理的需要。计量档案每卷卷盒的卷面均需写明统一规定的卷名和序号,一个卷盒装不下的,可以设立分卷盒,如A-1、A-2……另外,每一卷档案内应有档案目录。

四、结束语

企业计量器具基础资料的建立与管理,是企业量值传递准确可靠的基础,其管理强弱不仅直接影响着整个计量工作的质量及计量法律法规的实施,还会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所以加强企业计量器具基础资料的管理十分必要。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量标准;量值溯源;管理;考核

中图分类号:TB9 文献标识码:A

计量能够保证工作的准确性,并为决策人提供切实可靠的决策依据,使工作的有序进行得到切实保证,所以计量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应该推进这项工作向着更完整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1 计量标准的管理

世界各国对计量标准的管理机关和方式不完全相同。例如:日本政府规定由东京工业试验所和计量研究院负责提供一级标准,化学产品协会、各级检定所再向各厂家和用户进行量值传递。美国则由美国国家计量院(NIST)管理计量基准,国家授权的各大著名实验室负责据此制造二级标准,各生产厂家再根据二级标准生产各种实用标准向用户出售。同样,荷兰由国家计量研究院(NMI)负责计量基准,其它计量标准与NMI的基准进行比对,继而实现量值传递。

我国计量工作实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保证计量单位制统一、量值准确可靠”为中心,以“监督好计量数据,管理好计量器具”为基本点,计量工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按照《计量法》的规定,计量基准和有证标准物质由国家质监总局负责鉴定、审批、管理,计量标准则以考核的方式进行管理,并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范畴,由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实施。

各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般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机构按照计量检定系统表开展计量检定工作,从计量基准到计量标准直至工作计量器具。

2 计量标准的考核

计量工作是一项使工作严谨化精密化的手段之一,将实际工作的科学性提升到一个极为有效的位置。计量工作的普及能够带来行业的规范化,为数据的流通带来可能性,为了保证计量工作地位和程序的持续化,进行《计量法》工作的开展。

2.1 考核方式、制度及依据

2.1.1 考核方式

计量标准的考核始于1986年,从环境、人员、设施、设备等四方面实行打分制考核。1992年出台《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001年对其进行了修订,2008年再次进行了修订、完善和补充,新的《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l033-2008自200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2.1.2 考核制度

实行考评员考评制度,遵循《计量标准考核规范》。

2.1.3 考核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计量标准考核办法》、《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检定系统表以及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

2.2 计量标准考核内容

计量标准考核内容包括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环境条件及设施、人员、文件集、测量能力的确认等6部分。

2.2.1 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

设备必须准备得当并保证质量和数量。质量的保证体现在对于设备必须有权威机构进行检定并发送有关文件进行标准的认可。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根据已经认可的机器来调配现在的机器。

2.2.2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包括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或者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如: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漂移、响应特性等),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应当满足所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

2.2.3 环境条件及设施

客观环境,包括空气密度;电能供给;日照等,设备机器方面,包括温度调控装置,降噪装置,防过电,减少晃动,减少辐射装置等,对温度和湿度控制得当的同时将会引起干扰的工作和关联性小的地区进行隔离。只有这些装置齐全才能保证工作的稳定开展,并得到有效而准确的数据。

2.2.4 人员

人员必须有认可证件,经过相当的时间和理论准备,上岗之前经过单位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受到认可之后上岗,杜绝人员的冗杂。

2.2.5 文件集

文件集应完整、真实、正确、有效,以满足计量标准选择、使用、保存、考核及管理的需要。包括18个文件,其中比较重要的有9项:1)计量标准技术报告;2)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3)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4)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5)计量标准履历书;6)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7)计量标准器及其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8)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9)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等。

2.2.6 测量能力的确认

确认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个是后期审查确认,另一种属于现场监工。前一种方法比较间接,是根据审核单位交付的数据和报告等书面的文件进行材料合理性的论证,发现其中的矛盾之处,检查是不是在标准内的工作。

后一种工作有通过亲眼所见以及与工作人员的交流来检查工作的水平和使用效果。来判断有无必要进行检定工作,以及完善当前工作所欠缺之处的需要。推荐使用盲样,如果这一点无法满足,也可用考核单位的资料参数来作为标准,如果仍不可得,就以已经成型的工作来作为样本,进行对比性的工作。

3 计量标准日常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考核证书一般在4年之内是有效的。但是4年之内不能保证工作就已经没有纰漏,而过期后的证书更不可以继续使用。问题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

1)计量技术准则的填写和使用没有按照正规文件来进行。对于标准参数的选择和利用不到位。具有随意性,对于某些数据的加工原因不明,验证方法错用和滥用。各种资源的利用相互占用,没有规划。2)对于记录方面做得不到位。变动性和随意性太大。3)对于该考查的对象不明确或出错。4)对于表格的掌握和填写都不够快速准确,一些设备的整修记录,人的更换记录更新不够快甚至不更新,不全面甚至不到位。5)一些过期和已经不允许使用的规范和程序仍然用于作业。使得工作的效率低下,没法达到规定的时间和程度。6)检定的范围把握不好,缺少和超过的情况时有发生。7)过去的记录不充分,没有办法根据记录得到想要的数据。缺少必要的准备数据。8)计量工作不能稳定持续,常有间断出现。9)对于周围环境没有做出规划和记录。一些温度和湿度方面的要求都不过关,甚至缺少这些因素的规定。

以上问题都不能轻易放过,应当提升到一个相当的水平。加大各种资金和能源的利用力度。

结语

无论计量单位是何种形式的机构,都不能放松计量工作的管理。计量工作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章制度,从总值的计算上,人员的流动性上,文件处理方面提升公司的整体素质,为计量事业的准确和细致作出努力。通过加派人手,分化工作能力使得工作有序进行,不能由于工作的量度大和平日里的疏忽而导致工作的水准下降。要明白这类工作有着历史性的意义,对未来的工作有铺垫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家计量局,1987.

[2]JJFl069-2007,计量技术机构考核规范[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9篇

一、我国目前的量值传递方式

1.用实物标准进行逐级传递的方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量值传递方式,也是我国目前在长度、温度、力学、电学等领域常用的一种传递方式。根据《计量法》的有关规定由计量检定机构或授权有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以下简称“上级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其基本步骤是:

1.1被传递机构将其最高计量标准定期送计量检定机构去检定,对于不便于运输的计量器具,则请上级计量检定机构派人携带计量标准来现场检定。

1.2上级计量检定机构依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对被传递机构的最高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进行检定及修理。检定结果合格的给出检定合格证书,不合格的给出检定结果通知书。

1.3被传递机构接到检定合格证书,并具有计量标准考核合格证时才能进行量值传递或直接使用此计量器具进行量测,被传递机构接到检定结果通知时,可确定本计量器具降级使用或报废。

2.用发放标准物质(CRM)进行量值传递

标准物质就是在规定条件下具有高稳定的物理、化学或计量学特征,并经正式批准作为标准使用的物质或材料。它在计量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作为“控制物质”与被测试样同时进行分析质量。

2.2作为“标准物质”对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2.3作为“已知物质”对新的测量方法和仪器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价。

标准物质一般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两种。一级标准物质主要用于标定二级标准物质或检定高精度计量器具,二级标准物质主要用来检定一般计量器具。

企业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根据需要均可购买标准物质,用来检定计量器具或评价计量方法,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使用,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理化计量领域。

3.用发播标准信号进行量值传递

通过无线电台用发播标准信号进行量值传递是最简便、迅速和准确的方式。我国目前主要用于时间频率计量和无线电计量领域。用户可直接接受并现场校正时间频率计量器具。

二、提高量值传递系统功能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量值传递方式,为保障全国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量值传递方式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待于努力改进,结合量值传递实践,我认为应从下列几个方面提高其功能:

1.认真贯彻《计量法》,加强计量法制意识教育

《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凡属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内部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均由有关政府计量部门实行强制检定。使用单位必须按规定申请检定,有关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规定范围内的计量器具应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行业界限,就地就近安排检定,并对检定质量实施有效监督,同时,在安排定点定期的方式方法上应充分灵活,应给企业一定的自。对于强制检定以外的计量器具,企事业单位应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自行协商,安排检定,但经协商定下来以后,就不得擅自改变,必须保证实施。同时,计量检定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和计量检定规程进行,在现行情况下,还应严格执行计量标准考核制度。

政府计量部门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有关人员也应深刻领会《计量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含义并认真按规定实施,对于监督权限以外的工作应保证下级计量机构应有的自。

在安排量值传递时,应以《计量法》为准绳,同时依据系统工程的有关原理,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及大中型企业的功能,既要考虑到纵向的畅通,又要照顾到横向的联系,进行更广泛的检定授权,充分发挥社会力量,联合协作,提高系统的整体工作能力。

2. 扬长避短,充分利用现行量值传递方式

实物标准进行逐级传递的方式尽管比较费时,不经济,传递精度也不高,甚至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经过运输,可能会丧失原有的准确度。但由于其它传递方式也有局限性,到目前为止,它仍是量值传递的主要方式。应扬长避短,努力完善。在传递过程中,下级对上级应有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系统,达到量传和溯源的有机结合,而且应尽量缩短传递链,提高传递精度。在必要时还要借鉴MAP传递方式,实现全面、综合的考核并对标准的性能进行日常监控。

3.学习国外经验,结合国情,实施用传递标准全面考核进行量值传递的方案

用传递标准全面考核进行量值传递必须具备两个先决条件,首先该标准必须是可携带的,便于搬运,其次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长度计量领域,首先可以在端度方面开展。量块性能比较稳定可靠,可以以此作为传递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其次向线信角度、表面粗糙度等方面延伸。在热学计量领域,首先可以在中低温区开展。我国电阴温度计性能比较可靠,可以以此作为传递标准进行全面考核,其次向高温区延伸。在力学计量领域,首先可以在质量方面开展。可以以砝码作为传递标准进行全面考核。然后向压力、硬度方面延伸。在电磁计量领域首先可以在直流计量方面开展,如直流电压、电阻、电容等,也可以将交流电能表作为传递标准进行全面考核。然后向其它领域扩展。

计量法实施细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强制检定;管理;规范化;探析

中图分类号:U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1-0235-02

计量是指实现单位制统一和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具有高度y一性和法律性的工作。计量是经济活动、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是支撑社会经济有序和可持续发展的必需条件;是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国际间科研合作和经济贸易的基础。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计量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显著。计量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及自身体系的建设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对计量体系的建设,尤其是规范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是当今各国政府普遍方略。强制检定作为政府对计量器具依法管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一种涉及面和分布面都很广、且数目庞大的符合性技术评价活动,也是一项长远性、周期性、持续性进行的任务,可以说是法制计量的日常实验工作。强制检定工作在国家计量行政部门的统一指导下,由各级计量检定技术机构具体实施。强制检定的对象包括强制检定的计量标准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两部分。按照《计量法》和《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使用属于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主动向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不得使用,否则将承担相应的处罚。鉴于此,本文主要就属于强检范围的工作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进行论述。

1 目前强制检定工作实施中存在问题

1.1 强检计量器具的使用者主动申请检定的积极性和所占比率不高,导致应检未检

出现这种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对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到位,这是导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周检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计量行政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善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管理档案或管理系统,在执法过程中难免出现漏检现象。二是执法人员技术素质不高,执法观念薄弱。执法人员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范围掌握不够。三是使用者计量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国家有关强制检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本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计量器具应该进行强制检定,也就谈不上主动登记备案并申请周期检定了;使用者明知其所使用计量器具所强检范围,但因不愿支付检定费用等私念,故意不申请强制检定,甚至隐瞒、抗拒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依法检定。前两种原因,属于对计量法律法规,包括强制检定的规定宣传、普及不到位而引起的社会计量法律意识空缺,当然也存在强制检定具体规定上的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使用者无意而为的未申请强制检定;后一种原因属使用者有意而为的不申请强制检定,需要依靠计量行政执法加以制止和纠正。

1.2 未建立起完善的强检计量器具管理系统和档案,计量行政部门和承担强检任务的计量检定机构无法依档查漏补缺

完整、有效、动态的强检计量器具档案是开展强制检定工作的首要条件之一,没有一套完善的强检计量器具档案,很可能会出强制检定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随意性,无法有效弥补使用者未主动申请检定所导致的漏检,计量行政部门和计量检定机构也无法及时履行主动作为、督促实施、执法保障的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拔高了强检器具的漏检率,也造成了某些使用者的侥幸心理,损害了强制检定工作的法制严肃性。

1.3 部分民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率不高,无法有效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提出“民生计量”概念已有几年时间,民生计量器具的范围也基本确立,主要包括农(集)|贸市场用衡器、眼科仪器、医疗诊断仪器等与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计量器具。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开展不到位,原因可归结为:一是民生计量涉及行业组织和行政管理部门各不相同,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和执行强检任务的计量技术机构与这些组织和部门的沟通不佳,未能取得应有的支持;二是目前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费用是由民生计量器具的使用者单方面承担的,部分经营者对强检法规和检定费用的收取不够理解,产生逆反心理,拒绝检定或检定费用收不到位;三是民生计量器具量大面广而且普遍检定收费不高,对于遇到阻挠的业务或地处偏远的乡镇,执行强检工作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不愿投入过多精力加开展检定,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能创造更多收费的工业计量器具的检定方面;四是计量执法跟不上,无法及时查处拒检行为,计量法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放大了拒检的不良效应。

1.4 基层计量检定机构的工作定位、检测能力、人员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强制检定工作的需要

一是由于实行“差额供给,收入返还”的财政体制,基层计量检定机构“创收”的冲动比较强烈,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检定机构的积极性。二是政府投入不足,所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数量少、等级低、设备差,有能力开展的检定项目无法有效覆盖区域内强检计量器具。三是检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检定人员工作态度不端正,存在应付了事,效率不高,甚至未检定先出证等违规现象,也无形中损害了自身形象,失去了使用者对强检工作的支持。

2 规范强制检定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2.1 大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计量工作,提升全民计量意识

抓好强制检定及其他各项计量工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而做好计量法律法规和计量工作的宣传是前提和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1)争取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支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到媒体的宣传和导向作用,精心策划宣传主体,以正面宣传为主,并通过典型事件和案例的介绍,生动具体地宣传计量法律法规和实行强制检字的必要性。

(2)以“5.20世界计量日”和“实验室开放日”为平台,分期、分批就不同的重点、不同的领域邀请社会各界进行实地参观指导。邀请政府、人大、政协的有关领导以及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他们宣传计量工作在促进科技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邀请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人员,向他们宣传计量在保障产品质量、促进质量提升方面的作用;邀请街道、社区,组织市民参观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计量项目,使他们认识到计量在保护群众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3)定期召开涉及计量检定工作的企事业单位计量负责人、分管领导座会,宣传计量法规,介绍计量工作,听取改进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促进强制检定和其他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2 切实做好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建档和动态管理工作,实现“有帐可查,帐实相符”

建档工作是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基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管理、检定、执法等各部门的充分重视和密切配合,才能真正保证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性。明确登记主体,避免重复登记。建档工作应以从事强制检定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主,以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强制检定证书为主。强调建立市一级强检计量器具数据库,是因为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是地方管理网中开展强制检定最具操作性、任务最繁重的环节,最了解基层强制检定工作的需要,相对省级和县区级计量检定机构也有能力和条件满足这些需求。针对不同类型,先易后难,先重点后其他,分层次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可知强检计量器具特别是强检工作计量器具的建档工作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分层次逐步推进。可先针对大企业、大单位或重点管理的强检计量器具,如燃油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电话计时计费装置等进行建档工作。由于这些计量器具的信息比较容易获取,而且信息内容相对稳定,并可以在建档中积累管理经验,改进管理方法。对于流动较强的强检计量器具,应促其逐步集中,统一市场管理,由管理者组织统一安排检定,市场管理者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2.3 进一步争取政府支持和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着力做好民生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

做好民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工作是质监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质监部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注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可从两个方面下手,做好民生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首先,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支持,改变过去单纯向相对人收取检定费用的做法,力争把民生计量强检经费纲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范围。民生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属于公共产品范畴。为社会提供优质便民的公共产品本就是各级政府的职责,政府在民生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方面应有更多作为和担当。其次,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由政府牵头,以质监部门为主,相关部门配合的民生计量工作联动机制。改变过去强检工作中质监部门单兵作战的工作格局,重点加强与工商、商务、卫生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间的职能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协同开展各类检查或进行联合执法,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密切协作”,重点解决好集贸市场、医疗卫生单位在用计量器具的强检工作。

2.4 提升法定计量检定构管理水平、检测能力和人员素质,确保强检职责的履行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作为强制检定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必须不断提升机构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才能更好的完成强检这项任务,不负政府的重托和社会的信任。第一,要明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避免以“收入”衡量一切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克服短视意识,坚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信条,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强制检定工作做实做细。第二,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起完善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使机构有能力对辖区内的强检计量器具开展检定,达到“能够检”。第三,抓好计量检定人员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检定技能,为强检工作提供人力、人才支撑。强制检定工作的开展,除了制度方面的完善,最重要的就是人的因素,而检定人员又是人的因素中最直接、最关键的部分。

2.5 严格计量行政执法,为强制检定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对计量违法行为处罚不到位、不及时,已被系统内同仁诟病多年,但至今仍未有大的改观。究其原因,一是对社会各界对计量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近年来由于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特种设备事故上升,无论政府、群众、还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涉及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违法的案件处理都相对较为重视和积极,处罚措施也比较到位,但对计量违法行为显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对违反强制检定规定的拒检行为,鲜见有处罚的典型案例呈现,难以起到对违反强检规定者的震摄作用。二是计量监督员制度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六章第二十七条规定:计量监督员负责在规定的区域、场所巡回检查,并可根据不同情况在规定的权限内对违反计量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现场处理,执行行政处罚。质量技术监督门的计量科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必须与稽查队密切协调,充分配合,高度重视计量行政执法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强检规定等计量违法行为,必要时在新闻媒体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起到正面引导,反面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规范强制检定的管理工作,需要分别从制度设计、舆论宣传、技术支持、平台建设、人员能力、执法配合等多方面入手,强制检定工作的管理模式应允许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出在实践中行的通、效果好的方法,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S].20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S].2016.

[3]《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检定印证的暂行规定》[S].1986.

上一篇:专利法实施细则范文 下一篇:商标法实施细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