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技术范文

时间:2023-09-08 11:07:07

计量技术

计量技术范文第1篇

2.工业辐射温度计的辐射源尺寸效应(SSE)测量郭莉莉,原遵东,邢波,王景辉,GuoLili,YuanZundong,XingBo,WangJinghui

3.计量技术 热值补偿模型在煤气计量中的应用王雪寒,WangXuehan

4.3006B万能齿轮测量机内齿轮测量秦永海,李延娟

5.炼油厂蒸汽计量数学模型及应用林涛,王宇

6.苯酐水平螺旋包装秤的应用及技术改造田永贤

7.紧凑型节能灯晶体管热阻问题的研究陈欣平

8.关于使用星卡与IP板测量医用X光机等效焦点的探讨李宁,赵贵坤

9.立式金属计量罐参照高度变化原因实例解析陈皑,陈贤雷

10.国家标准GB17342《眼科仪器验光镜片》2009版与1998版的比较陈燕,杨磊,刘文丽

11.高效节能灯自动化流程的关键工艺与质量控制廖剑波

12.关于三相四线制电能表错误接线的分析与探讨李江成

13.低精度液位测量电路设计淮文博

14.无电极电导率仪电导池常数的校准宋小平,王海,侯美英,SongXiaoping,WangHai,HouMeiying

15.一等金属量器标准装置的建立与创新叶吉生

16.基于RINEX文件的时间频率标准远程校准方法梁坤,王伟波,宁大愚,张爱敏

17.大口径水流量标准装置的研制赵伟钧,马学条

18.汽车油罐车计量检定中测温与容积准确度关系分析陈肇荣

19.短型热电偶校准技术及应用薛生虎,方荣瑞,沈才忠

20.用Excel实现检验报告的自动生成陈培光,崔运美

21.浅谈Word"域运算"在计量检定工作中的应用杨晨,陈健,刘君明,王攀

22.检定、校准、检测中测量不确定度的探讨王卓

23.Excel和VB混合编程在自动分检衡器检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马健,郭琳琳

24.射线型含水分析仪在分队计量工作中的误差分析张茜

25.接触式干涉仪带筋工作台缺陷的修复陈家汉

1.流场扰动对涡街流量计计量性能影响的研究曹辉,马龙博,郑建英,CaoHui,MaLongbo,ZhengJianying

2.电磁流量计磁场的设计张小章,孙向东,ZhangXiaozhang,SunXiangdong

3.基于坐标变换矩阵的汽车动力总成质心位置测量查佳韵,刘勇,程长洪,程金华,ZhaJiayun,LiuYong,ChengChanghong,ChengJinhua

4.基于LabVIEW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测量系统李建海,赵彦敏,黑金玉,杨艳

5.流体温差传感器的试验研究计量技术 侯长来

6.函数拟合法在精密测量仪表中的应用研究彭先洪,赵俊岩,姚云茂,刘磊

7.X65管线钢冲击断口剪切面积百分比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于秀娥,孙绍广,陈洪凯,杨承波,王超逸

8.毒性气体报警仪标定装置的研制严龙,姜素霞,高少华,肖安山

9.用光学仪器实现空间曲面三坐标检测梁文忠

10.基于发电机组备用关口计量装置的改造探讨李建龙

11.一种新型无线燃气表的设计研制及试验文传军,岳宗龙,翟恒涛

12.自配海洋用浊度标准溶液的质量评定王爱军,石超英

13.量块竖直放置时由自重力导致的长度变化量研究张辉

14.水流量标准装置测控系统的设计王书升,胡博,崔耀华,任晓燕,WangShusheng,HuBo,CuiYaohua,RenXiaoyan

15.称重系统巡检仪检测校准装置的开发和研究任劲松,张传涛,杨伟旗,冯君,王晓迪

16.变频电源校准方法研究李鑫

17.与《框式、条式水平仪分度值误差另一种校准方法的探讨》一文的商榷徐庆渤,姜延波

18.关于污水处理厂电磁流量计在线检测方法的探讨李伟

19.扭矩扳子检定仪的选择纪绍伟

20.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发展概述与展望宋兵,李世平,文超斌

21.Minitab软件在计量数据管理中的应用张艳花,王纯杰,李艳

22.用ERP管理系统开发专用量具计量管理功能的探索陶国锋,陈华

23.校准和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实施晏上明,李婕

24.顺序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翁绍毅,邢文青,吴光锦

1.孔径光阑对辐射源尺寸效应(SSE)的影响研究卢小丰,原遵东,LuXiaofeng,YuanZundong

2.基于DM642的光笔式坐标测量机无线智能相机设计邢科斌,刘书桂,张治国,张瑞,XingKebin,LiuShugui,ZhangZhiguo,ZhangRui

3.GPS接收机检定中基线测量时间的实验研究张健,张惠,董书艺,张秀民,ZhangJian,ZhangHui,DongShuyi,ZhangXiumin

4.计量技术 基于频谱校正的多频信号检测技术研究文超斌,李世平,刘如峰,宋兵

5.对蓝牙信号调制质量参数测量结果的分析周鑫,卞昕,赵海宁,蒋志清,侯立新

6.热像仪示值校准和测温一致性测试实验研究邢波,薛文艳,柏成玉,杨雪

7.精密数显卡规磨床在线检测与测量误差分析王增强,田俊成

8.低频峰值电压表的研制林华安,陈志勇

9.基于MMX的太阳能电池板边缘缺陷检测软件系统钱光耀,崔庆胜,夏二勇,储招节

10.高温超声波流量计在锅炉能效测试中的应用程东岳

11.智能型IC卡插拔寿命试验台的设计程佳,陈赏顺,冯洁,黄震威

12.《计量技术》杂志欢迎大学踊跃投稿

13.电感测微仪在现场测量中的应用汪哲能,蔡艳

14.螺纹中径三线测量误差的补偿分析周艳HtTp://

15.声发射传感器表面波灵敏度的比较法校准李大字,黄山,何龙标,LiDazi,HuangShan,HeLongbiao

16.测风经纬仪校准装置与校准方法闫博,韩刚,王提,李相群

17.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杂散光检定的建议刘彦刚

18.液相色谱仪检定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李兵

19.Excel在工业铂热电阻检定结果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吕颖,甘树坤,吕雪飞,梁平,张攀峰,孙俊峰

20.计量技术机构客户信息与样品信息唯一性保障系统胡畅,杨悦,张娟,郭琳瑛,尚英

21.加强原油交接监督管理减小计量误差张磊,张乾庆,和岩

22.宽频带电压标准测量不确定度分析邱甫林,王增浩

23.用Excel实现对圆柱螺纹量规检定数据的自动处理卢杏普,王跃国

24.花键塞规M值变大的原因分析与改进何云祥

25.立式光学计常见故障检修李拥军

1.多声路超声流量计积分模型的校准方法研究胡鹤鸣,孟涛,王池,李春辉,HuHeming,MengTao,WangChi,LiChunhui

2.样条滤波器在触针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改造中的应用陈玉建,叶积勇,常继刚,ChenYujian,YeJiyong,ChangJigang

3.电梯导轨直线度测量系统及误差评定计量技术 张铁壁,李光,周炳臣,ZhangTiebi,LiGuang,ZhouBingchen

4.非接触光电检测方法在平面包络环面蜗杆检测中的应用陈小静,张恕远,秦森,于松坤

5.整流型非线性负载对采用"阻容降压电源"的电能表的影响及其仿真分析纪峰

6.高精度超声波流量计温度压力补偿方法的探讨吴伟龙,刘风华

7.虚拟仪器技术在冲击信号测试分析中的应用胡红波

8.油水两相单井测量仪的研制与应用王术明,刘燕华,高法会,姬淑华

9.流差式热能表测试装置的研制侯长来

10.进口石油卸船计量的关键李建明,王金鹿

11.天然气气质组分对DANIEL超声波流量计的影响王国新,张静,杨波,王磊,梁婷

12.计量学基本原则及在流量计量中的应用石军广,贾克军,朱爱民,屈宏强,刘文生,ShiGuangjun,JiaKejun,ZhuAimin,QuHongqiang,LiuWensheng

13.基于c-DAQ的振动传感器自动检定系统胡卓林,毛宏宇,朱春阳,刘旋

14.通用数字多用表自动校准软件王长明,李晓丽,王彗颖,胡梦云

15.激波管校准压力传感器动态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黎小毛,鲁辉,朱宝良

16.钳形接地电阻测试仪校准的新方法许方平,石建荣

17.对新、旧冷水水表计量检定规程的认识李兴文

18.基于C#.NET和SQL的计量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赵士伟,王晓蕾,陈国良,张祥

19.浅析测量管理体系中的计量确认过程胡海燕

20.浅谈实验室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模式孟淑洁

21.《计量技术》杂志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22.多维随机变量的相关系数简便算法及在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崔伟群,杭晨哲,李颖

23.关于四舍六入五留双函数的深入探讨黄颀

24.调节阀阀座传统结构的改进董高峰

25.油井远程产液量计量技术的应用分析石聪,刘会,庞道红

1.基于LabVIEW的动态力测量仿真系统研究张伟,张跃,ZhangWei,ZhangYue

2.计量技术 亚微米级单分散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刘俊杰,张文阁,LiuJunjie,ZhangWenge

3.密珠静压混合支承技术在大型齿轮测量中心上的应用孙秀文,张树坤

4.超声波物位计收发电路设计高睿,赵辉,GaoRui,ZhaoHui

5.数字全息技术在温度场检测中的应用王广俊,李艳,苏清磊,张奇峰

6.管壁缺陷的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实验研究李爽,曹晖,郑志受,林伟国

7.准绝热密封型氩三相点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刘植松,孙建平,李晓苇,张金涛

8.声学共鸣腔特征长度激光干涉法测量图像处理软件研制张学一,孙建平,张金涛,李晓苇

9.露点仪校准与气体含水量标准物质的制备陈炜庆

10.LabVIEW中实现数据库远程访问杨海波,洪贞启,王瑞臣

11.《计量技术》杂志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12.与《量块组合(38块组)自动选择的递归算法实现》一文的商榷王金山,曹莉

13.VC++与PLC通信方式的实现及其在力标准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于立娟,张学成,刘洋

14.利用FLUKE5700A核查HP8903B失真度的方法毛玉苹,李贺鹏

15.大量程奇数沟千分尺示值误差的量块检定法探讨宫美望,王召孟,张泽武,杨小渝,GongMeiwang,WangZhaomeng,ZhangZewu,YangXiaoyu

16.原油流量计检定结果风险值的取值评定与分析西文良

17.对JJG692-1999《数字式电子血压计》的思考宋学青

18.水流量标准装置水源系统选型比较洪东旭,王伟

19.心电图机检定过程中的接地问题梁希文

20.Excel在计量标准建标考核中的应用吴振江

21.建筑材料试验室量值溯源经常碰到的问题及其对策王金松

22.不确定度传递计算的比较刘蕾,张小章

23.依据JJF1033-2008对流量计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段慧明,史振东,吴照喜

24.百分表示值误差超差的分析和调修秦彦伟

计量技术范文第2篇

1.1油水混合物的计量仪表

油水混合物的计量仪表目前主要是质量流量计测量,这种测量方式具有很多的有点,例如适用范围很广,智能化比较高,准确度较高,在解决低含气油井的计量同时还能够解决高含气或者高含水类的油井计量工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种计量的仪表生产技术已经在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油田的计量工作中来。

1.2主要测量掺液量的仪表

目前来说对于油井中采用掺含油污水加热集输方式来说掺水量的测量是鼻血的,但是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掺入的含油污水温度高容易结垢造成了计量工作的难以进行。目前来说常用的有浮球式液位计,压变式液位计,差压式液位计等。其中压变式液位计测量液位的精度受介质影响比较大,同时冬季运行时需要引压保温,保证油不凝,差压式液位计也需要注意压管内油温问题,经过多方比较,浮球流量计由于稳定性比较好,同时计量准确度有保障能够满足现场的计量要求,所有应用比较广泛。

1.3油井产物含水率的测量仪表

对于油井产物计量过程中测量含水率的方法中,常用的有密度法,密度法主要是指通过测量密度值推算含水率;其中仪器主要包括单振动管和双振动管。除此之外另一种方法有含水分析仪的测量,主要的测量方式包括短波法、电容法、微波法、γ射线法等,其中γ射线法的分析方法智能化程度最高,应用较为广发可靠性较高。

1.4油井的湿气测量仪表

在油田油井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伴生气,伴生气主要是含水蒸汽的湿气,用孔板流量计测量会因节流而形成气液两相,造成无法计量。目前常用的包括智能型旋进漩涡气体流量计。这种计量性能稳定基本满足测量要求,但是同时容易受量比影响误差偏大。

1.5分离器的检定

目前国内推广三相分离器代替两相分离器,油井计量的发展方向主要是质量流量计和多相流量计。其中在高含水原油计量中,原油含水率测定具有一定的难度,两相计量分离器的测量准确度较低不能达到要求。三相计量技术通常也被应用在转油站计量中。油井三相分离计量技术是采用分离器将油井产物进行分离,分离之后将气、水、乳化油分别计量,这种计量方式准度更高。目前来说三星计量分离器主要包括立式和卧式,其中卧式应用更为广泛,控制更简单方便。

2油田二三级计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1测量的修正

流量计的油流温度与压力不是固定是而是即时存在变化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对这种变化对油流测量的影响进行修正,可以逐渐推广应用质量流量计,用质量流量计逐步代替传统流量计和测量方式,使计算机技术在油气计量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应用。

2.2人为误差的问题

人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减小,除少数计量系统外,目前二三级计量绝大多数仍采用人工读数和手工取样,极易产生人为计量误差,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和智能化的含水分析仪,实现原油含水率和含油量的在线连续自动测量,推广应用原油自动取样器,提高油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2.3原油含水率和密度值的测量

就目前的测量方式来说,二三级计量原油含水率在线自动测量的应用比例较低,原油自动取样器的取样方式也应用较少,这些情况就导致油样的代表性不够精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二级原油计量采用高精度流量计,配高精度的标准表,实现在用流量计的定期在线标定。提高计量准确度。

2.4计量检定的问题

在计量检定中,油田内部的二三级计量站点必须设有标准装置,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实现计量仪表的高精度、网络化、自动化并且还有获取信息的便捷。计量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这将是油田油气计量仪表的总体发展趋势,我们也应该不断的创新,总结经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不断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进行改善和应用,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发展。

3结语

油气计量技术是应用研究,是确保安全使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必要步骤,我们要不断借鉴国内外油田先进的油气计量管理经验,不断完善油田内部计量系统,不断加强油田的计量管理,保证石油企业的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计量技术范文第3篇

《计量与测试技术》(CN:51-1412/TB)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大型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计量与测试技术》本着实用第一、基层第一的办刊宗旨,融计量技术、计量管理、计量与经济、计量与质量和计量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通用性、实用性科技刊物。

计量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能计量;计量技术;计量标准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加强电力计量装置的计量技术是当前电力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加强电力计量工作准确性的必要手段。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要延伸电力企业中计量部门的工作职能,保证计量装置安全运行和准确计量,进一步地提高互感器、电能表、表箱等的科技含量,更新自己工作范围,深刻理解电力企业中电能计量的技术要求和内涵,本着服务的意识更新自己观念,防治窃电行为的发生,为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做好计量基础。

1.电能计量技术的重要性

1.1、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电能计量装置中的远程观测系统就在计量出现一样时,根据实际数据立即掌握具体信息,保证问题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因时间施延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现代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可有效避免传统工作中的发现问题不及时、监测速度慢、准确率低、解决时间长等不足,有效解决要人到现场造成的各种麻烦。有效地提高了工作人员的速度和效率,节省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水平。

1.2、维护企业利益

窃电一直以来都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严重威胁到了供电企业的经济利益。所以供电企业势必要采取措施对之加以解决,防窃电装置的安装就是防止窃电的有效途径、防窃电装置能有效扼杀窃电现象、现代防窃电装置主要有:电磁密码锁、防窃电铅封、印钳、防窃电计量箱、柜、防窃电电能表等,通过这系列设备促使窃电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在维护供电企业利益的同时也有效保护了用户的利益。尽管每次窃电者所窃取的电额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量变引起质变,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数据使供电企业蒙受损失。因此,唯有对电能计量设备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对防窃电技术加以更为深入的研究,才能将窃电行为进行严厉的遏制,使企业的利益与效益都能得以充分保障。

2.电能计量技术存在的问题

2.1、电能计量准确性偏低

电能计量准确性是计量工作的灵魂,长期以来,我国电能计量管理存在着计量准确性偏低等问题。造成准确性偏低的原因在于查表工作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偏低,忽视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导致电能计量结果与实际差别过大。另外,线路老化和故障也会使电能计量准确性偏低,从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健康运行。

2.2、计量存在误差

在电力计量中,有功电能的计量出现误差。电力计量中的有功电能是三相四线系统,由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来对电力进行计量。三相中的每一相都能够与零线相连,成为一个单相回路。如果负荷不平衡而导致了零序电压的产生,零序电流流过零线,三相电流之和出现异常。而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没有对被零序电流消耗的功率进行计算,在电力计量时就会少计电量。电阻过大造成计量误差。在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中,存在较大的中性线电阻,这就会造成电力计量的误差。有些计量点虽然已经开始使用三相四线三元件电度表,但电阻过大的情况依然会出现。这主要是由于施工失误或者其他原因,中性线被断开。这就造成接触电阻和中性线电阻都过大,严重影响了电力计量的准确性。

2.3、线损统计不准确

抄表日期和定额都是严格规定的,抄表工作人员也是按照规定认真执行,不可随便变更,正如平日每月看到抄表工作人员定时来抄表的情况一样。然而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购售电量和抄表的工作无法同一时间完成,而且李节变换和抄表的不同导致线损情况波动较大,从而导致线损统计不够准确,出现虚增虚降的现象。

3.加强电能计量技术的问题

3.1、加强对技术和设备的更新

成功应用智能技术在电能计量的领域发展里产生了促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促进电能计量领域的设备与技术的更新,推动新技术不断的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以及改善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以及产品的缺陷另外,智能技术还改变了传统于动抄写的方式,有效的防止了施工操作上不稳定的因素这样不仅改善了计量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还实现了远程自动抄写,对实际运行的状况实现了实时监测,工作的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电能计量领域的安全有了保障。

3.2、完善电力计量标准

研发并推广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能够极大的改善电力计量不准确的情况。电力计量装置要对电能表、互感器和二次回路进行科学的选择,电能表的稳定性和精确度都必须达标,对于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电能表要及时淘汰,并予以禁用。要引进先进的电力计量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高电力计量的技术水平,并建立符合实际的电力计量检测体系。电力企业要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学习和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对现有的电力计量工作进行改进,特别是要及时淘汰一表乘三和无表估算等落后的计量方法。在运行管理中强化轮换和周检。要对电压电流互感器的合成误差进行管理,在二次负荷范围内可以对其进行准确度的控制。可以用误差补偿器和误差互补的办法来补偿计量综合误差,提高电力计量的准确性。

3.3、严格检查电力计量装置

电力计量装置是供电部门和用电部门之间进行交易的设备,一方面可以向用电设备提供用电数据的记录,另外一个方面是供电部门监控的工具。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需根据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和电力部门的要求,严格遵循要求安装。除了要重视计费电能计量装置的精确度,还要提高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准确度。除此之外,尽管配置的电能计量用电流互感器的准确度等级达到要求,但现场首次检定及周期检定工作不容忽视,对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如图1所示)的准确度要进行现场检测,改进技术,保证精确度。电能计量装备的精确度也要不断提高,抗干扰能力和适应性也要提高。

图1:电压互感器的原理结构图和接线图

3.4、加强对电能计量的管理

资产管理如新购、库存、校验的待用、运行、拆毁、报废等动态管理;质量分析监督。如修校运行中各类各厂电能表的故障分析、质量监督采购管理如招标、定标、验收(交接试验)、抽样、统计、分析;用户高压计量的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不大于其额定电压的,电压回路二次压降误差是综合误差的一部分,因此应严格遵守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做好PT二次回路压降误差的测试工作,在PT侧的取样电压应在电压二次回路熔丝靠PT侧抽取,防止忽略了熔断器铜片弹普夹头氧化,造成接触电阻增大。发现压降误差超差的应及时查明原因,并提出整改的意见和方案。负控装置的安装,可以及时发现失压现象,是减少此类电量差错的有效手段。

结束语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电力计量装备的技术和发展速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要求跟踪和分析技术的发展,必须要不断的了解行业的动态,研究相关的技术,不断的提高专业的技术水平。加强对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技术的分析,掌握现代电力发展现状,从而促进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推动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宏. 电能计量装置的计量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2014,17:103-104.

[2]刘稔,佟锐,郑继明,郭新江,王雪.电能计量装置现场检验技术研究与应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3:245-247+259.

[3]张维.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分析及改善措施[J].电气应用,2014,08:70-73.

计量技术范文第5篇

2.地方产业的发展与计量检测需求的分析与思考毛志萍

3.信息动态

4.现场计量服务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焦践

5.一种二维图像测量系统的标定新方法王培珍,蔡劭星,董恒志

6.基于"测针法"的密封圆锥外螺纹中径的测量方法探讨与干涉问题分析宫美望,王召孟,刘文君

7.柯氏干涉仪检定二等量块影响因素探讨何晓延,冯斐

8.三坐标测量机测量形位公差问题分析邱玉刚

9.基于电感传感器的复杂曲面对焦误差分析研究潘南红,张文军

10.计量与测试技术 数表自动检定系统研制中关键问题的处理刘健刚

11.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应用研究进展刘宇,鞠文斌,刘羽熙

12.X射线照相法测量超细金属丝直径叶成钢,马小军,贾鹏,高党忠,刘学

13.燃油加油机计量管理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杨建伟,裴志强,申家杰

14.光线示波器在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孙双全

15.基于数值分析的热电偶、热电阻信息处理方法研究沈怀洋,崔保健

16.高性能防弹纤维材料选材研究王波,王刚

17.对于新修订的JJG1036-2008《电子天平》检定规程在检定工作中问题之浅见梁颖

18.渐开线内花键齿检测方案的研究肖秀珍,王迎春

19.直流电子负载在直流电源校准中的应用刘杰

20.巧用1米的激光外径千分尺平行度检查仪修复带表大型千分尺的工作面范勤才

21.浅谈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干扰与排除周越

22.如何调整水平仪的零位调以及调整方法王晓

23.杠杆表的原理误差及对测量的影响何晓凌

24.基于PCB型Rogowski线圈电流传感器特性研究贺洪,孔庆军,唐文俊,饶金

25.电池内阻测试仪校准方法李征

26.燃油加油机检定量值比对技术报告黄炳森

27.原子荧光光度计新旧检定规程对比施江焕,冯舒

28.运用合理测量技术提高模具测量精度卫作之,黄敏晗

29.三相三线电能表几种典型错误接线的分析及类比朱嘉伦

30.浅谈电气防火安全检测王树强

31.浅谈纸类包装材料及印刷用纸品的发展趋向顾琼

32.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周期确定方法的研究尧礼辉,张胜宇

33.浅谈银川市家用燃气表计量精度侯晓华

34.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辐射剂量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测量过程中焦点位置的确定冯瑶

35.利用稳态法测定不良导体的导热系数孙庆龙,王玉梅

36.ZJ-2超声探伤仪检定装置垂直线性不确定度评定晏承祥

37.医用手术刀片维氏硬度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叶小灿,伍胜利,吕贻胜

38.质量法热能表检定装置不确定度评定洪汉彪

39.家用膜式燃气表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高进

40.辉光光谱法测定合金铸铁中硼的不确定度评定邓军华

41.血流变分析仪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王宪民,胡生伟

42.微粒检测仪粒子计数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评定常青

43.旋进旋涡流量计仪表系数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吉艳霞

44.高位数表直流电压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杨桦

45.离子交换树脂湿视密度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湛玉凤,张利燕,陈志勇,岳国良

46.大直径螺纹环规中径测量及不确定度分析高锦雯,毕庶军

47.圆度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张素清

48.浅谈GB18581-2009《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石晓爽

49.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石俊杰,王艳芳

1.贵金属无损检测消除干扰因素对测试结果影响方法的研究姜岚

2.防雷装置冲击接地电阻值的确定康志梅

3.平板检定中重复测量变动量分析实例韩锋

4.浅谈手持式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及常见故障处理倪茗

5.如何确定电子式电能表启动和潜动时限倪大志

6.混合基体改进剂消除GFAAS法测定补钙食品中镉干扰的研究游靖,张冰若

7.心脑电图机检定装置计量标准的建立林芳

8.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无人水下机器人传感器故障诊断研究陈亮

9.程控仪器设备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朱军,吴清源,潘海飞

10.微粒检测仪校准方法计量与测试技术 常青,熊瑛

11.国内血氧饱和度仪检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潜光松

12.常用在线电导率仪检定方法的研究周中木,梁志华

13.精密时间测量技术范晓东,刘光斌,刘冬

14.用校对量杆和扭簧表测量(1000-3000)mm带表大型千分尺的平行度范勤才

15.灯头量规技术参数的测量方法选择卫作之,陈伟琪

16.哈特曼波前传感器质心探测误差分析王光培

17.测功机转速的快速测量吴有生HtTp://

18.如何提高螺纹环规使用寿命杜娟

19.EXCEL在机械天平(TG328A)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张亦工

20.GPS-RTK接收机定位误差的检定方法龚真春,胡建军,韩风旭,吕郁青

21.分光光度计使用中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翟胜强

22.浅析影响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检测误差的因素周立华

23.电磁流量计信号调理电路设计苏升,杨瑞峰

24.邵氏橡胶硬度计试验力检定装置的更新改造初探洪力,王晓娟,童治国

25.电子汽车衡检定中常见问题分析与探讨薛巨东,程勇

26.从声波全波列测井曲线提取横波时差的计算方法分析徐佳,庞巨丰,张茜

27.基于C8051F310单片机的实时心电监护系统设计侯佳娜,姚爱琴,孙运强

28.基于FPGA的1553B总线编、解码器设计牛茜,靳鸿

29.单相机械式电能表检定中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程占东,薛巨东

30.指针式万用表量程选择及误差分析吴凌燕

31.浅谈可燃气体测报仪检定工作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闫志国

32.低压电器大电流短路试验装置问题探讨张伟,梁志成,李文举

33.关于燃油加油机防欺骗功能的检定郑星卉

34.探讨台式血压计的维修方法吴黎明

35.对CTS装置定位误差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黄健,赵少美,黄志阳

36.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空气比释动能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肖玉琴

37.出租货车计价器"路检"及使用误差不确定度评定陈时荣

38.电话计费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王宪民,任万杰

39.激光粒度分析仪粒径示值误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李士林,张力

40.信息动态

41.非吸收性外科缝线线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黄葆华,伍胜利,吕贻胜

42.滴定法测定铜精矿中铜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李雪梅

43.过硫酸铵氧化法测定钒铁中钒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唐芳,赵健明

44.LED显示屏亮度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兰维永

45.一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热电动势(双极法)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薛文艳

46.测量人体温度的额温计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马晓军

47.计量与测试技术 医院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工作要点王雄飞,王

48.JJG119——2005《实验室pH(酸度)计》中术语的探讨黎庆辉,刘彦刚

49.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实施对记录的有效控制高进

50.计量检定管理系统王道酉,杨会民,卜云萍

51.计量管理系统在孤东采油厂的应用刘琮洁

52.浅谈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现状和发展王军

8.空气密度计算式之置疑徐至,高彰,李钢

9.浅谈锅炉水垢的危害及处理田瑶君

10.热电偶不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测试方法明红

11.讨论数字多用表在检测电阻箱中的应用韩刃,杨玉强

12.浅谈EXCEL在电测项目检定中的应用刘俏君,凌通

13.浅析安装智能膜式燃气表检测及试验方法吴克,朱光

14.多二次绕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的误差测试陈维煌

15.移动式空气压缩机噪声测量方法分析徐亮

16.热力灭菌设备验证在计量学中的应用封海兵

17.色谱仪自动检定系统初探丁勤,戴洪宇

18.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在电子皮带秤中的应用郭晟

19.杂散光对分光光度计测量结果的影响探讨陈青华

计量技术范文第6篇

1我国计量行业及计量技术机构现状

总体来讲,我国的计量行业还很落后,自1986年计量法颁布以来所有的计量工作基本都是由国家设立的计量检定机构开展的。我国计量检定机构共有4级:国家级计量检定机构;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县级计量检定机构。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抚顺市共有市级计量检定机构1个,县级计量检定机构3个。计量工作有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县级计量检定机构由于客户少收入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使其很难独立运行,很多时候要依赖于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上没有有资质的第三方校准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又承担了抚顺市境内大量工业企业的计量校准工作。从技术上来看,计量校准还没被基层的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很多企业相关技术人员甚至检定机构的技术人员都认为当检定某项不合格时,为了获得有效的证书才进行校准,而对校准证书中给出的不确定度也没有基本概念,很难想象一个计量员不懂不确定度的企业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当企业了解了校准的意义并能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寻求相关服务时,企业的生产质量才能够提高。

2辽宁省计量体系及技术机构改革的探讨

2014年新版的《计量法》已经明确了校准行为的法律地位,并允许市场上出现第三方的校准机构,然而在垄断多年的计量行业,其他资本的介入相对困难,改革需从内部进行。以辽宁省为例,应像上述所说那些发达国家的计量技术机构转变,明确各级计量检定机构的职能和设置,准确拆分省级及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变县级计量检定机构为市级计量检定机构的派出单位。开展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由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及其派出机构构成。派出机构负责本县内量大面广的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落实情况,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制定检定周期,实施强制检定,履行政府委托的相关任务,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向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开展计量标准的强制检定,并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负责一些精确度高、技术含量高的强制检定。除开展强制检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现有计量检定机构拆分后剩余部分成立校准集团,实施企业化管理,集团以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为核心,各市成立校准集团分公司,分区域负责各市场的校准工作。校准市场也可适当的招商引资,在辽宁省内形成良好的竞争环境。实现改革需要面临很多问题。首先要提高企业及相关部门对计量行业的正确认识,在基层推广校准服务,加强计量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普及校准和不确定度的概念,提高测量水平;其次要做好计量检定机构人员的思想工作,计量检定机构都是事业单位,而对其拆分和成立集团公司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人要脱离事业体制,各级政府要加强机构改革的宣传,提高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人员的认识,顺应改革工作;最后要制定倾斜政策,激发校准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校准机构的资源配置予以倾斜,配置高素质人才并去老龄化,使其在市场中有强大的竞争力。机构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应制定计划,循序渐进地走。同时要看准时机,大胆创新,抢占市场先机,尽早完善计量行业,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铺好基石。

作者:李淼 单位:抚顺市计量测试所

计量技术范文第7篇

《计量科学与技术》(CN:10-1696/TB)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既关注计量测试技术应用,又聚焦最新的计量科学研究成果,着重展示计量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资讯动态等,并及时进行科学普及、综合评述、经验总结。以专业、实用、科学、及时为主要特色,致力于打造计量领域的一流科技期刊。是中国期刊方阵入选期刊、万方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知网收录期刊,以及市场监管总局优秀期刊。

该杂志的主要目标是促进计量科学研究的创新和应用。该期刊特别注重对计量测试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以满足社会对精确度、可靠度和可追溯性的要求。通过介绍新的计量仪器、方法和技术,该期刊为各行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指导,促进计量科学在生产、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还致力于展示计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广泛征集和发表原创的学术论文,覆盖了计量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等。这些研究成果涵盖了理论研究、方法开发、应用案例等方面,为计量科学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成果和交流学术观点的平台。

该杂志也重视科学普及和综合评述的工作。通过定期发表计量科学领域的综述文章,该期刊汇总和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技术动态和应用经验,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计量科学发展趋势、掌握前沿知识的窗口。此外,该期刊还定期举办科普活动和专题研讨会,推动计量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交流。

计量技术范文第8篇

关键字:尺寸计量;校准技术;测量方法

1. 简介

尺寸计量所可分为角度测量和长度测量,可以用光学对准、经纬仪测角、采用自准直和光电探测技术进行小角度测量,钢卷尺、基线尺测距、激光干涉仪测距、基于相干光和发射时间原理的绝对测距。

从几何量计量的角度看,对于两米以下直至微米量级的计量器具己有比较完整的计量标准及检定规程,但对于长到几十米的大尺寸却没有统一的计量手段和标准。

目前,尺寸测量校准方法多种多样。武立群等,利用直接测量法校准、检定大于100mm量块,通过设计校准、检定记录表格,利用Excel的计算功能实现量块的数据处理。该方法使用方便,测量速度快,节约了购置标准量块的费用。

2. 大尺寸校准技术

对尺寸计量来说,校准装置的尺寸越大,对于长直导轨的设计要求越高,拼接环节少、直线度高、导轨的稳定性好等,精度越难保证。激光干涉仪配合相应的光学组件可以完成角度、直线度的测量。目前,通常采用标准双频激光干涉仪实现高精度长度测量,但必须解决阿贝误差问题,否则无法提高测量精度。

大尺寸坐标测量系统有激光跟踪仪、激光雷达扫描仪、3D扫描仪和经纬仪系统等,通过这些仪器可以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定位、放样、检查和校准等测量任务。一些国家级的计量机构建立几十米长的实验室校准装置,采用比较法检查干涉仪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预期的指标要求;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测量权威机构对大型坐标测量机的基准和误差评定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原有的中、小型三坐标测量机校准方法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新方法。例如,采用激光干涉仪解决三坐标单轴参数校准,配合水平仪、直角尺等标定三轴之间的位置关系;利用在实验室校准过的标准样件,如量块、步距规、球板、孔板等来评定三坐标测量机;采用非校准的标准件,通过在工作空间内多个安置位置多次测量,配合相应的分析方法,确定仪器的工作状态等。

3. 激光跟踪测量校准技术

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高,实时快速动态测量、便于移动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工业、高能粒子加速器工程以及大尺寸计量等行业中应用广泛。

激光跟踪仪是一种移动式高精度空间坐标测量仪器,采用球坐标,即空间点的敏感单元,由两个测角单元和一个测距单元组成。其最大特点就是可以自动跟踪目标反射镜,实现高精度快速测量,而且操作简单,准备工作少,额可以进行自动跟踪测量。

李广云等分析讨论了LTD 5 00激光跟踪测量系统的原理、基准距离校准方法以及精度。激光跟踪仪的测量精度取决于它的角度和距离测量精度,且干涉法测距,其精度主要受到温度和气压测量精度及大气条件均匀性的影响。

基准距离的校准精度是激光跟踪仪的一个重要参数,会直接影响到IFM 甚至ADM 的测距精度。基准距离校准误差将成为仪器距离测量的系统误差,在做校准时,为了获得最高精度的校准结果,应特别注意校准场地、条件及校准方法。

4. 万能测长机校准基准量块尺寸

量块是由两个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距离来确定其工作长度的高精度量具,其长度为计量器具的长度标准。计量领域所说的量块尺寸即为量块的中心长度,它不是通过直接测量得到,而是通过上一级量块的中心长度偏差与被测量块的测值计算出被测量块的中心长度偏差。万能测长机带有测量轴,采用光栅测量系统,严格按照阿贝测量原理即被测件与测量元件“共线”设计而成,这样的系统通过程序控制软件使量块的校准可以由直接测量得到,减少测量过程中的累积误差,保证了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量块中心长度的准确校准是尺寸能否精确传递的关键。通过万能测长机的光栅测量系统,利用其高精度的特点,配合其温度补偿,测力可调等功能对量块进行校准,可以保证校准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使尺寸精确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为公司节省了开支。

5. 校准件端口尺寸测量分析

校准件的端口尺寸是指其内导体突出或缩入匹配参考端面的距离。其内导体与匹配端面过于突出,会造成与之相连接的端口的损伤;内导体过于缩入则产生不必要的空气间隙,影响电性能指标。因此,在装配校准件时需要就端口尺寸进行测量,以保证校准件的质量水平和一致性。

在校准件端口尺寸的实际测量中,需要进行相应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有:端口表的测量重复性,校准塞规的精度,端口表的校准精度和端口表读数的分散性。不确定度反映了对被测量“真值”认识的不足,是与测量结果相关联的、决定了测量结果的使用价值、合理表征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分散性的参数。一般来说,测量不确定度小,测量的误差肯定小;测量不确定度大,则测量误差或大或小、不能准确知道。

参考文献:

[1] 李广云,陈继华.LTD500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基准距离校准方法及精度分析.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出版社,2012.

[2] 武立群.尺寸大于100mm量块的校准/检定方法及数据处理.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

[3] 刘 岩,吴艳玲,杨丽.万能测长机在基准量块尺寸校准中的应用.哈尔滨轴承,2011.

[5] 刘宏.校准件端口尺寸测量方法及不确定度分析.认证与实验室,2010.

计量技术范文第9篇

关键词:计量站;自动化计量;U型管积算仪;多通阀

油田普遍采用油井、计量站、中转站、联合站的油气集输流程。其中计量站是汇集采油井油气、计量单井液量、调控单井掺水、热洗的处理中心[1]。计量单井液量常采用常规玻璃管计量方式。为了提高资料准确率和员工工作效率,针对常规玻璃管计量方式的不足,研制应用了多通阀计量、U型管积算仪计量等新的自动化计量技术。统计大庆油田第一采油厂第一油矿三种计量方式应用数量为69、6、8座,分别占83.1%、7.3%、9.6%。

1计量方式工作原理

1.1常规玻璃管计量方式

在计量站内采用油气分离器作为主要的计量设备。油气分离器顶部与计量站出液汇管通过气压平衡阀门连通,在计量过程中保持压力相同。在油气分离器侧壁安装计量玻璃管,玻璃管上下两端分别和分离器上部和下部相连通,组成连通器。分离器内部液柱压力通过分离器下部水包传递到玻璃管内,使两液柱压力平衡。某井计量时玻璃管内水柱随分离器内液柱变化而变化。记录玻璃管内水柱上升高度所需时间,根据已知的分离器内径就可计算出这段时间内液量重量,进而折算出该井日产量。计量结束,人工打开分离器底部与计量站出液汇管连通阀门,人工关闭气平衡阀门,分离器内气压上升压出分离器内液体。重复上述操作,实现再次计量。常规玻璃管计量方式需人工记录计量时间,计量后需人工切换控制阀门。如果操作不及时,有油液溢出分离器的可能。整个过程离不开人,员工劳动效率低。因分离器容积有限,如常规内径800mm分离器容积仅为0.25m3,用分离器进液体体积折算全天的产量,计量误差高。特别是对于高产井、间歇井、措施井等特殊井,相对误差大于10%[2]。虽然通过连续多次重复计量可减少误差,但反复操作增加员工劳动强度,计量时人工看表记时、手工换算,存在虚报、篡改数据的现象。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常用。

1.2多通阀计量方式

研制思路是应用多通阀及控制系统,更新原有计量站工艺,实现自动选井,多井多次自动计量。更新原有计量站工艺,新工艺由集油多通阀、掺水多通阀、计量控制系统等组成(图1)。集油多通道回转阀(多通阀)是一种特殊阀,阀体由计量分配器、备用分配器、集油总管、各井集油分管和中心分管构成。与旋流式分离器、质量流量计等计量装置及工控机等控制系统结合,可实现自动选井和连续自动计量。正常生产时,计量分配器将各井集油分管来液汇集后从集油总管输出。当开始计量时,根据事先通过工控机界面输入的井号、计量时间,控制系统旋转中心分管,计量分配器可将中心分管与需计量井的集油分管单独导通,形成密闭通道,通过旋流式分离器,实现气液两相高效分离,液相经质量流量计完成单井计量工作。未导通的其它各集油分管来液汇集于计量分配器,通过集油总管输出。当计量分配器出现故障,通过阀门切换,启用备用分配器,不会因为故障检修而停止正常生产。达到事先通过工控机界面输入的计量时间后控制系统旋转中心分管导通下一计量单井。计量数据传输至工控机进行数据处理、显示、存储、打印。

1.3U型管积算仪计量方式

研制思路是依然采用油气分离器作为主要的计量设备,研究配备积算仪取代玻璃管,根据设定上下液位连锁控制系统实现多次自动记录,解决人工记录问题(图2)。将分离器出液管线延长,倒U形,与分离器构成连通器,使计量过程中分离器液位不高于U形管顶部。配备电动执行器替代气平衡阀门,配备数传仪等控制装置,根据设定液位控制电动执行器的开启、关闭,实现自动排液,解决常规计量需人工切换控制阀门,有效防止油液溢出分离器事故的发生。当计量操作时,油气分离器出口阀门、电动执行器处于开启状态。分离器、积算仪、倒U形管构成了一个连通器。U形管顶端的气压和分离器内的气压相同。单井进液时,积算仪及倒U形管内液柱的高度随着分离器内的液柱同步上升。积算仪的液位由低到高经过设定好的计量下限时开始计量并自动计时,当液位达到积算仪上限时,一次计量结束,积算仪将计量时间等信号传输至数传仪进行保存。数传仪发送信号至电动执行器执行关闭。电动执行器关闭后,单井来液继续进入分离器并继续进行气液分离,来液在不断增大的气体压力下从U形管排出。当液量达到积算仪下限时,电动执行器被控制开启,再次计量循环重新开始。连续自动计量的次数可在数传仪上人工设定并随时终止[3]。

2计量方式对比评价

从工艺特点(表1)、生产适应性(表2)、设备投资(表3)进行了对比评价。通过对比可知,多通阀计量分配器计量通道易刺漏。且设备零部件均为专用,需生产厂家维修处理;多通阀计量方式需更新原有计量站工艺,投资较高。

3结论

1)常规计量方式计量误差高,而U型管积算仪计量方式和多通阀计量方式在自动化过程中提高了录取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了连续计量的可实施性。2)常规计量方式员工手工调控效率低,而U型管积算仪计量方式和多通阀计量方式在计量过程实现了自动调控,提高了员工劳动效率。3)多通阀计量装置自投用以来,出现问题较多,影响数据录取。而U型管积算仪计量方式投资较少,工艺简单,可在原有常规计量方式基础上改造,且在生产中出现问题少。4)综合分析,推荐U型管积算仪计量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宝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工程卷)[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538-539.

[2]赵晶.玻璃管量油与U型连续量油电动装置量油对比[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7):66.

[3]张艳娟.大庆油田采油二厂计量站信息化改造[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31-32.

上一篇:网络推广教学范文 下一篇:法律教育知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