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5 18:38:05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国;中小学;家庭教师辅导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8-0041-04

由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日益重视以及升学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家教辅导①正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但国内的家教辅导就目前情况来看不容乐观,深入了解美国的家教辅导状况,或能给我国家教现状带来一些启示性思考。

一、美国课外家庭教师辅导概况

(一)对家庭教师辅导持正面积极态度,同时认为需加强管理与训练

美国学者大多认为:“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学业成就改善措施,最让人能够看得到希望的方式是基于家庭的辅导项目。……家庭教师辅导(Tutoring)逐渐成为学校常用来作为加强课堂教学与改善学生学业成就的一种为人们所熟悉的工具。”[1]

近年来,美国的家庭教师辅导大多由志愿者们组成,作为一种志愿行为,其参与者的动机是积极而单纯的,他们都有着极大的热情与爱心去辅导那些在学业上处于失败边缘的中小学生。但美国学者同时认为,志愿家教们得到的管理性指导程度不一,需要持续性的管理指导,以利于他们能力的提高与信心的增加。[2]缺乏训练与没有经验也许会给志愿家教的指导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比如,他们或许是使阅读处于失败边缘的学生更加的气馁了,或者是反而阻止了这些学生取得进步的步伐。[3]

因而,如果想要志愿家教项目取得好的效果,至少需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严格挑选那些确实对家教辅导感兴趣的人,并且需与项目组签定承诺书。第二,为具有挑战性的阅读学习者提供特别的家教辅导训练。第三,经常不断地对志愿家教进行管理指导。第四,保持最低限度的志愿家教与管理指导者的配备比。第五,从开始着手时,就要让相关的学校与教师一起参与发展志愿家教项目。[4]威斯克(Wasik)在1997年对成功志愿家教项目研究的结论也表明:在志愿家教项目中应该有执业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在志愿家教整个家教辅导的过程中都提供不断的反馈信息,高质量的志愿家教训练才能保证辅导的过程也是高质量的。[5]

(二)政府从管理与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

1996年,克林顿总统签署了《美国阅读挑战法案》,承诺要让每一个初中毕业生(third grade)都能够进行很好的独立阅读。为了响应《美国阅读挑战法案》的号召,有不少研究者纷纷选择在不同学区的学校,开展为处于学业成就失败边缘的中小学生提供志愿家教服务项目。例如,针对密歇根东南部地区的六所小学,为具有文化多样性学生提供的一项志愿家教服务项目,成功地使这些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获得了提高。特别地,这一项目致力于提高文化多样性学生的阅读表现能力,改善他们的阅读态度,其整体效果是令人满意的。[6]

(三)广泛的人员参与及全方位的系列措施

美国的志愿家教项目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系统来承担的,包括学区教育行政人员、中小学校长、大学的研究团队等。主要的措施涉及经费的提供、人员的招募与培训、场地的寻找与提供等。对于志愿家教的招募与培训活动涵括辅导学习活动中的监管与跟踪指导、提供反馈信息、对辅导者辅导水平进行持续性提高的训练指导等方面。

二、美国课外家庭教师辅导的具体内容与实施环节

(一)辅导教学材料的选取

1.以选择率较高的书籍作为阅读材料的来源

美国中小学各门学科的教材由任课教师自行选定,同样,家庭教师的个别辅导也是由辅导者自主决定选择学习材料。以阅读辅导为例②,对于阅读辅导材料的选取,辅导者们通常会选用具有较高选择率的书籍,或从其他课外辅导项目中进行借鉴性选择。

2.选用以美国多元文化背景为特色编写的阅读材料

因为美国目前的移民人口众多,因而有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学生使用的教材,这种多元文化的书籍较具代表性的是由戴孟德与莫尔-哈特(Diamond and Moore-Hart)开发出来的指南[7]。就美国中小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来看,这些被选出来的阅读材料是比较具有针对性的,能够加强学生们欣赏与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的能力,同时也能改善他们的阅读成绩。在一项对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小学生所进行的阅读辅导项目中[8],教辅人员手册里包括辅导教学方法与指导方法,多元文化书籍包括阅读或写作教学活动设计指南、特殊文字教学策略等,为学生准备的辅导档案包括读写记录单,带有“力量圈”的词库(a word bank with a “power ring”)、教学计划(lesson plans)、一包字母卡片(a packet of letter cards)与评价表(comment sheets)等等。这些材料能够使辅导者记录学生阅读书籍的量、新词汇的学习(当受辅者学习认识这些词时,凡是他们能够熟练掌握的词就会被放进一个圆环内,即所谓的“力量圈”)、识字量或发音的正确率(这可通过识字卡片来进行)。这些辅导档案有可能让辅导人员通过学生的仿写活动记录下他们的写作表现(writing sample sheets)。辅导档案还提供一种方式来交流辅导者观察与记录的受辅者的日常进步。用这种方式,如果有多人同时辅导一个学生,那么所有的辅导者也仍然能够从辅导档案记录里了解到该生的日常进步,从而确保在整个辅导期间都能够对他进行积极的辅导。

(二)辅导教学培训流程

1.项目负责人与读写指导员进行严格训练

美国的志愿家教辅导活动,辅导人员大都会参与时间不等的培训研讨会,研讨会主要是对辅导人员进行系统的教学培训与指导。在这些研讨会上,项目负责人与读写指导员(the project director and the literacy coordinator)会陈述辅导程序、读写基础教学策略与技术、读写教学模式等核心辅导环节,然后成员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教学实践或其他方式的模拟教学。辅导人员为了尽快熟悉阅读进程、适应辅导项目,必须在整个培训期间都频繁地演练这些辅导教学的方式、方法与策略。同时,项目负责人及指导者们也必须基于当前的读写研究策略与阅读进步策略,花大量的时间来指导这些辅导人员,这样才能使辅导人员能够充分地了解儿童读写的学习心理。

2.通过实训,使辅导人员了解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学过程

特别地,辅导人员需了解阅读是一个心理语言学过程,阅读者需通过信息的获得与问题的解决才能够了解一段文字的意思。因为意义来自于读者个体背景与文本的交互作用,所以在阅读文本时学生的积极活动相当重要,而且写的活动必须联系着读的活动,问问题、使用高质量的阅读材料等策略都是被特别强调的。观看一组特制的教学模式后,辅导人员要进行个人的或小组内的模仿实践,此时,读写指导员对他们进行流动指导,并适时地促进他们理解与使用教学策略,以达到真正掌握这些辅导教学模式的目的。读写指导员常常会发给辅导学员一些小册子,上面记录着特别的读写术语、概念或教学策略,这有助于学员在他们的辅导教学过程中随时翻阅使用。同时,学员们也会在这些小册子上随时添加上他们在辅导教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

3.拼写辅导须在阅读活动中进行

另外,家教辅导员会懂得如何教学生认识单词与拼读字母之间的关系,这需要在阅读文本中进行,或通过使用经巧妙处理过的材料进行。例如,辅助教学研讨会中读写策略环节就包括:阅读思考行动指导(DR-TA)、在问与答之间建立联系(QAR)、语言经验使用(LEA)、语义图(semantic mapping)、提问策略,语法故事、配对阅读策略、诗歌朗读(choral reading)、戏剧扮演(reader’s theater)、期刊杂志、写作策略、填字游戏(making words)、识词策略等。以上所列的这些基于研究得来的教学策略,都会在辅导教师手册里看到,这有助于辅导教师反复记背或在后续的辅导教学中用以参考。

4.家教辅导信息的公开宣传与反思性研讨活动的开展

项目负责人与读写指导员也会从文化的角度来宣传如何进行有效的辅导教学、如何使用具有文化多样性的读本、如何对待虐待儿童问题、如何建立父母与学校间的联系、如何培养团队精神等。在这些研讨会中,辅导人员都有机会去进行反思、讨论问题,或是分享他们在研讨会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功,另外还配有头脑风暴法的教学策略讨论,这些对他们辅导学生都是有所助益的。

5.培训人员的跟踪指导

辅导者们会受到现场训练,在他们与其受辅学生一起学习时也会得到适时的现场指导。在这些现场的指导教学训练中,读写指导员会提供反馈信息,提供建议或对辅导人员的教学进行评论,包括阅读模式、写作策略,或在任何时候当辅导者需要帮助时提供帮助。他们还安排时间让辅导人员与读写指导员进行单独的现场指导,以便能更好地解决辅导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辅导时限、时长与频率

辅导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课外的阅读与写作时间,开展令人愉快的具有个人体验的阅读与写作活动,让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在参与至少两个周期的教学培训研讨会后,辅导人员就能够开始30分钟的一对一式的家庭辅导教学了。这种辅导每周2-4次,视不同的学校而定。不管一周2次还是4次,这些辅导的形式都是一样的。在每次30分钟的辅导中,辅导教师与孩子一起阅读多元文化的文本,用15-20分钟来进行交互式的问与答,接着是进行由托平(Topping)提出的配对阅读策略[9],再接着是为每个受辅孩子的每一辅导期设计形式多样的辅导方案,它们会在实际的阅读辅导教学、包括学生自己的读写时间(每次至少15-20分钟)中得到使用。

(四)阅读辅导的步骤

美国学者大多认为,阅读技能是一切学科知识获得的基础,因而,在有关志愿家教服务的诸多项目中,阅读能力的辅导最为重要。首先,受辅学生在他们的辅导者指导下选择他们爱读的书。其次,开展交互式的文本阅读。它除了辅导者与学生的问与答外,还有与学生一起大声朗读的活动。第三,始终地,受辅学生会在辅导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有规律的、特别的赞美(例如,在表达上与流畅程度上等)。为了加强理解,辅导者定期地停下来与学生一起讨论词语与故事的内容。第四,辅导者还会在对学生就文本提问时进一步检测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这种检测可在交互式问答之前或之后进行。这些问题根据文本的类型都遵循DR-TA或QAR的原则。[10]

三、美国课外家庭教师辅导的启示

较之于我国的家教辅导,美国的家教辅导至少能给予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积极肯定的价值观

美国具有较久的源于西方古典传统的家庭私人教师教学文化,而且崇尚个别教学法,因而,对家教辅导持积极而肯定的态度。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水平的发展,课外辅导逐渐兴盛,但绝大多数属有偿家教,而且不少在职教师为学生提供课外个别辅导属高昂的有偿教育服务,这导致我国普遍对家教辅导持负面态度或功利性看法。

(二)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美国的志愿家教有成套系统的方法,进行家教课外辅导的志愿者都有一套稳定而有效的教学策略。相比较而言,在中国,大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大多只是为赚取生活补助费,他们既没有一套系统的教学计划,也无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更谈不上为中小学生选取适合于个别辅导的学习材料。而由在职或退休教师及其他成人为中小学生提供的课外辅导,其辅导学习材料主要是为了应试目的而制作,而并非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效用十分有限。

(三)优惠的鼓励性政策支持与具有专业水准的人员使用及培训

如前所述,美国的家教辅导绝大多数属志愿型,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不少优惠政策的鼓励,例如地方政府、学区管理部门、中小学校等需拨出一部分资金,主要用于志愿家教人员的培训上及其他一些教学支援服务项目上。这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共事业属性。当然,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培训与监督机制,家教辅导是不可能真正做好的。在美国,不少大学与研究机构皆有专门人员组织各种类型的志愿家教辅导项目,辅导人员的选用实行公开招募,对其的培训亦相当严格而科学,并在其对中小学进行课外辅导时仍有专门人员随时给予指导,并给予教育教学知能的追踪性再提高培训。

相比较之下,我国也是不主张在职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偿课外辅导服务的,但事实却是大多数课外辅导是由在职教师有偿提供的,近些年来,更是在正规学校教育系统之外又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市场化特色鲜明的家教或补习“教育系统”。另一方面,各类高校学生也会组织无偿的“支教”活动,但“支教”大都面向农村薄弱学校、城市边缘地带农民工子弟学校等,“支教”的大学生往往是在未接受良好的教学指导的状态下就匆匆上阵,很难为支教对象提供多少有效的学业技能的改善。总的来看,由在职中小学教师所进行的有偿家教服务,主要受市场规律决定;由大学生所进行的勤工助学家教或“支教”服务,则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属一次性短期行为。国内两种类型的家教服务皆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指导与培训。

综上所述,欲改善我国课外家教辅导乱象丛生的局面,首先须从价值观上厘清课外辅导应属于公共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我国政府及社会应从公共教育事业的角度来理解和看待课外家教辅导,并给予辅导人员以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注释:

①本文所提“家教辅导”是“课外家庭教师辅导”的简称,其具体含义指的是正规学校课堂教学之外的学习辅导活动,这种学习辅导活动的辅导者主要由成年人来承担,受辅导的对象主要是学业困难的中小学生。它区别于学生之间的“同辈辅导”或“朋辈导修”等其他类型的学习辅导活动。

②阅读作为一门课程在美国中小学属于“主科”,他们通常将语文这一科目分为拼写、阅读、写作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当然,美国并不像我国通常所理解的那样,有泾渭分明的分科教学,但阅读教学确实是他们的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Edward E. Gordon. 5 Ways to Improve Tutoring Programs[J]. PHI DELTA KAPPAN.2009:440-445.

[2]Morris, D. The Howard Street Tutoring Manual: Teaching At-risk Readers in the Primary Grades[M]. New York: Guilford Press,1999.

[3]Wasik, B. Using Volunteers as Reading Tutors: Guidelines for Successful Practices[J]. The Reading Teacher, 1998(51): 562-569. Gordon, E. Looking Beyond the Stereotypes: Ensuring the True Potential of Tutoring[J]. Phi Delta Kappan, 2003(84): 456-459.

[4][6][8][10] Margaret Moore-Hart, Stuart A. Karababenick. Becoming Successful Readers: A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 for Culturally Diverse Students[J]. Literacy Research and Instruction. 2009(48):149-171.

[5]Wasik, B. Volunteer Tutoring Programs: Do We Know What Works?[J]. Phi Delta Kappan, 1997(79):282-287.

[7]Diamond, B., & Moore-Hart, M. Multicultural literacy: Mirroring the Reality of the Classroom[M].New York: Longman,1995.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2篇

一、形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主要原因

1.教学因素。学习材料的性质、难度、价值、组织、分量、趣味性、情感色彩等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知识获得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教师的素质、教学态度和情绪对学生和学习进程及效果也有深刻的影响,学业上的过重负担,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消极对待学习。凡是班风好的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学习成效较高。反之,就比较差。

2.环境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学习、家庭设施氛围的因素。如,学习环境的光线、气温、噪音、气味、卫生等。研究认为:学习场所灯光照明度要达到24瓦/平方米的标准才符合视力卫生标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视力和学习情绪。学习环境的噪音如果超过50分贝,学生的听觉难以适应,容易疲劳。学习周边环境如果气味刺鼻,会令人难以忍受。室内含氧量低于14%,会使人感到头痛、出汗、疲劳等感觉,从而影响学习。

3.学习障碍。任何形式的智力缺陷都会造成学习问题和学习障碍。据有关资料表明,5%~20%的学龄儿童存在着神经方面的学习障碍。那些坐不住、精力不集中、精神涣散、不善表达、不接受批评、性格冲动的孩子,往往学习效率低。这些因素是神经系统造成的自我控制问题,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有关。正是大脑决定和控制了获得信息所必需的学习和自我控制行为。

4.心理问题。许多心理问题都可能造成学习困难。学习怕吃苦、怕失败、好依赖、欠情感、易悲观等会导致不想学或学不好;急躁、悲伤、忧虑对学习十分有害;学习缺乏动力,产生懒惰、厌学、逃学现象;家庭关系不和睦、家庭结构不完整,还有留守家庭,在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上影响最大,造成不能集中精力学习的困难。

5.家教因素。家长的文化修养水平、对孩子的期望值以及教养方式的正确程度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最大。学习或做作业是学生自己的职责。家长过分地干预只能阻碍孩子独立学习技能的发展,容易产生依赖和自卑心理。家长充当家庭教师会造成角色错位,无意中会妨碍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同伴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儿童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在儿童群体中,非正式团体往往是跨年段、班级,甚至跨学校、区域。当这种非正式团体的方向和性质与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一致时,有利于同伴的学习与进步。反之,则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业,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对策

1.采用鼓励方式,增强注意力。“注意是智慧之母”。注意力限度像其他行为一样可以通过奖励不断增强。对那些自制力差,不能集中精力上完一堂课的学生,首先要使他们懂得上好每堂课的重要意义,教育他们努力管住自己,专心致志地听课,要顺着老师讲课的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回答问题。当出现干扰,学生还能继续专心地学习时,应以表扬和奖励来强化效果。往往人们对于注意力限度短的孩子总是关注他不专心的时候,很少对他专心的时候做出反应。外在的鼓励对改善注意力非常有效。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功在课前,利在课堂”。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程序,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学生,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求学心态,专心听课,勤于思考。课堂上,教师还应该常用鼓励性语言,来肯定学生专心的反应。在日常学习和班级生活中,对能坚持学习和工作,圆满完成任务的学生,采用逐步提高记分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当正确反应受到奖励时,学生会感到一种愉快的促进,对不正确反应也要有所表示,这对一些学生也是会有触动的。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教师要重复和持久地努力,才能不断增加学生的注意力限度。

2.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益。小学生一进入学校,大多数不知道应该怎样学习,他们从未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虽然教师在学习方法上做了指导,但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难以自我调控,学习方法不能持续在学习中运用,这就需要经常指导、检查和督促,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在预习功课方面,教师除了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具体的要求外,要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序(用工具书、通读全文、设疑质疑,重点精读,复习背诵)运作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听课时,要引导学生把预习时发现的难点,作为听课的重点,来加深认识,解决学习中的矛盾,提高学习效益。为了让学生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尽量减少作业量,并指导学生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因为作业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练习。及时地对学生的作业格式、文字书写、学习效果进行评议和反馈。对学习不认真、作业不工整的学生,要从主客观找原因(心理或生理问题等),进行个别辅导,排除学习阻碍,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经常接受评价鼓励刺激,使其潜在意识动机变成良好行为或改变不良行为,养成自觉学习功课,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3.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知识领域。学生获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间接知识经验。所以,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多订阅报刊和上网浏览,从小让学生多接触书刊和网络媒体,不断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学校要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开放图书室,为学生读书提供方便。班级图书角要设立管理员,建立借还制度。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坚持做读书笔记。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要经常召开读书交流会,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指导读书活动,再以年段为单位举行读书交流会,最后全校评选优秀文章和读书积极分子,出版“和好书交朋友”专栏。学校每年开展一次班级“优秀图书角”评选活动,促进图书角常规化建设。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既能从书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满足,又逐渐产生了读书的愿望和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范围的扩大,学生需要的书也就越多,内容也就越丰富。

4.引入竞赛机制,增强学习动机。竞赛富有挑战性、竞争性,它是一种强大的外部动因。当它和儿童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结合时,可以转化为个体内部动因而起作用。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动机水平。学生一旦对某个项目有了兴趣,就会投入精力,就会坚持,沿着自己认定的方向不断探究,也许就会成就他未来的事业。校级、年段、班级的竞赛活动往往比个人之间的竞赛优越。如,一些学校临近期末,配合教学,分年段举行诸如“小蜜蜂知识竞赛”“小百科知识竞赛”,赛题的内容涉及语文、数学、品德、科学等学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开展“雏鹰奖章”评选活动,项目有围棋、乐器、书法、美术、声乐、演讲、乒乓球等。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建队日,开展全校性“十佳队员”评选活动等。各种竞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增强其学习信心和成就动机,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供内部驱动力。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习方式 学案教学 研究 实践

我区部分学校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切入点,开展了学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一、学案教学的特点

为了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案教学由教师“教”转向学生“学”,教师由准备“教案”转变为准备“学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文本和方案,实现教案、学案一体化,教与学协调同步。

对于学生来讲,学生当堂学习、当堂训练、当堂检测,能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减少教材阅读和作业中的困难,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内容,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教师提供的学案能起到家庭教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有利于准确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对于教师来讲,能及时了解来自学生的思想、观点、解释、解答、设计、作品、表现方式等。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不理解什么,清楚学生解决了什么问题,哪里还存在困难。教师依据这些就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进程,这样教学会更具针对性,大大减轻了师生负担,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二、学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

教师在学案教学实践存在的困惑:一是如何设计学案;二是如何使用学案。

1.如何设计学案

学案是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导航仪”。要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材,准确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合理拓展教材,给学生设计自主学习的过程方法,在教材与学生之间架起桥梁。

(1)设计要适当:教师在备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任务后,首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起点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把适当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形成学习目标。

(2)设计要具体:学习的内容要指定、方法要指明,完成时间要规定,学习目标要明确,用内在心理过程和外在行为表现相结合的语言描述学生做什么、需要达到什么目标。

(3)设计要有层次:“学案”目标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精神。为此,设计学案时要考虑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解决大多数的习题,在更大程度上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优生在疑难问题的启发下积极的思维,积极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学习潜能。

(4)设计要有可测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接受和巩固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有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教师可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控学习进程。学案设计的内容要方便检测,易于反馈。也就是学案要给学生提供检测本节掌握情况的练习题,及时形成评价,达到落实学习目标之目的。

2.如何使用学案

美国某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与传统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学习、思考、阐述观点,动手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

曾经听了一节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该堂课按照学案的设计,我们看到教学分四段进行:一是自主学习阶段,学案设计了关于概念记忆的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二是合作共建阶段,学案设计了概念应用的训练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探究,并通过合作交流建构新知识;三是系统总结阶段,学案设计了回顾总结的训练题目,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四评价达标阶段,学案设计了达标检测题,教师据此引导学生进行达标测评,同时在教师指导、点拨、引导下,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使之形成结构体系。凭借学案教师认真组织教学,课上始终贯穿着“学――导”结合的教学观。

教师是根据学生知识基础,教学的具体内容,学校的现有条件灵活掌握。但是,必须掌握一条原则:学案的使用为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案教学在实践中需要完善

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紧迫难题:教学主体怎样确定,对于教学方法形式化、模式化的超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与发展,教师超越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等等。尽管学案教学对上述难题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

客观地讲学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停止在辅助,它仅作为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一些教师仍然认为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是要开发课件。课件本质上是目标特定的结构化学习材料,光有课件不能构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系统。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教育系统除课件外,还需要利用多种信息工具和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教学支撑。

新生事物的出现,只能是对传统事物的发展和完善,决不能全盘否定传统事物。教师设计学案,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设计教案。学案使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会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导学必不可少,而导学过程一定要有预设(设计)。因此,教师制定的学习方案要体现出教师导学的预设,做到教案、学案一体化。

学案教学是“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观念和时间是推行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要保证学生的时间,是一个关系到学校的教学体制都要发生变化的问题,这无疑是对学校原有体制的挑战。另外,由于师资队伍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要编好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学案,必须充分发挥学科组的作用,通过集体备课来完成。

总之,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更新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4篇

一、网络教学的环境优势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先进行理论教学,后上机熟悉操作环境并进行实习操作。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当学生上机实习时,理论课的内容已经遗忘不少,使得学习效率降低,容易形成“放羊”式的实习课,导致有兴趣的学生吃不足,没兴趣的学不会,产生两级分化。

网络教室的建立,增加了广播教学、分组教学、个别辅导、示范操作等功能,给交互式学习创造了条件,使教学效果能及时地反馈,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每节课的教学都能给学生操作的机会,当堂巩固学习成果,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现、探索知识,发展发散思维能力。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常见模式

根据教学实际,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演示模式

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利用网络向学生演示各种教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来自教师的CAI课件,也可以来自校园网上。由于网络能够传递声音、图形、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生动和直观的特点,因此,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文字信息的处理”这章的内容时,首先进行一系列的演示活动,再让学生自己动手,最后个别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2.情境模式

网络环境下,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创设用于探索与发现的教学情境辅助教学。在一个教学主题的开始阶段,教师要创设一个求知、探究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探求真知的愿望和热情,激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设计真实、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环境,能够诱发、驱动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思考探索。例如,讲解网页制作课前,先问学生想不想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再提问:假如你是一个网管,打算做什么样的网站?让学生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想法、创意,记录下自己的构思,再根据目前已掌握的知识,看看要完成自己的作品还有哪些困难是不能克服的,哪些是自己可以解决的。针对学生的需要,教师分组讲解网页制作中的一些技巧,这样,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听课,所以知识接受得也特别快。

3.信息收集模式

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增长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所需的全部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一个人知识的拥有量已显得不那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检索、分析、组织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在这种模式中教授知识,教师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查询信息,并所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重新组织,得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资源。例如,在教“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为鼓励学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掌握“双基”,要求学生在网上下载一些学习资料,然后用电子邮件发送给教师。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上网下载资料的方法,同时也学会了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还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了文化课程。课后要求学生合作,利用下载的资料,结合教材中的实践课题制作一张漂亮精美的校报。通过实践,学生更加熟悉文字信息处理的相关操作,既培养了学生信息应用和审美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为今后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个别化模式

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类似于聘请高水平的家庭教师,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加入网校学习是实现这种教学模式的较好途径,它可以使普通的学生得到名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使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信息。这些网校对学生提供的教学服务一般包括各科学习材料、各科教学答疑、复习指导、考试测验、学习交流、学生心理辅导等内容。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创设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伟大实践,学生可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获取信息。作为教师,更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网络为教学工作服务,不断总结经验,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应该注意到网络本身的开放性特点,它会给网络环境下教学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学生上课时随意性很强,不能正确对待网上垃圾信息,迷恋上网聊天、游戏、交友,分散学习精力。因此,教师要减少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绝不能忽视网络道德建设,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

实现素质教育,观念要先行。教育观念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在家上学 合法性 规范化 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20-02

在国家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在许多地区出现了大量父母让孩子“在家上学”的案例,涵盖学前期至高中的各个阶段,形式多样,或父母在家教孩子,或将孩子送到私塾学堂入学。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的调查报告称,全国范围内有约1.8万的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

一、“在家上学”的内涵及价值

“在家上学”,又称“家庭教育”、“家庭学校”,是指儿童不在公立或私立学校接受教育,而是由父母或家庭教师担任教学活动实施者,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的较为系统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更具个性化和开放性。学校教育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难以实现因材施教,有时甚至是以牺牲学生的个性和发展需求为代价。但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无须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式。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例如野外、阳台等一切开放性的环境中,这将更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还原到生活中,体验真实的学习。同时,离开了学校的竞争和强制的环境,“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身心也能得到更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在家上学”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理念上,“在家上学”有诸多的优越性,可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但目前我国“在家上学”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很多争议和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一)“合法性”问题

首先,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它强调了家长有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却并没有赋予父母在家教育孩子的自由(残疾或特殊情况的儿童父母除外)。其次,教育是国家普及文化知识和基本价值观的工具,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提升的奠基性工程。[1]因此,国家享有对公民的教育权。但“在家上学”以家庭教育权取代了国家的公权力,故其合法性颇受争议。

(二)“规范性”问题

“在家上学”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处于灰色地带,家庭教学条件和教学内容都没有得到有效审查和监管,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

在办学条件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施教者资格问题,即施教者能否胜任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除了基本的知识素养之外,施教者还要有教学能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教学环境和资源的问题,即儿童的父母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为儿童提供学习材料、教学场地、外出活动或参加各类培训的费用。

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的规范性也需要加强。家庭教育的教学内容取决于父母的意志,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意味着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在家上学”的发展初期需要多样化、个性化的自主探索,但是,家庭教育的规范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基础,因此需要相关部门给予重视。

(三)“社会化”问题

家庭学校之所以经历了比较艰难的发展期,原因之一就是其学生的社会化问题常常被当作反对家庭学校的重要依据。[2]在校上学的儿童能接触和认识不同类型同龄人,为儿童适应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但在家上学的儿童活动范围局限于家庭内部或者少数同龄人中,活动范围较小,不利于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如何实现“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是对家长的一大考验。

三、建议和启示

“在家上学”是近年来我国家长自发建立的儿童受教育方式,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和解决。下面,本文将针对上文提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试点“合法化”。“在家上学”处于法律空白状态,虽然《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有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但这条法律主要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而“在家上学”的目的让儿童更好的接受教育,从这一点来说,并不违法。人们之所以认为它违法很大原因是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排斥心理。我们需要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异端”,大胆尝试,小心求证。可以先在部分地区试点“在家上学”合法化,让这种形式在试验中不断完善,建立多元教育模式并立的局面。

2.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家庭教育支持系统。“互助团体活动不足”、“学习资源有限”、“缺乏专业指导,难以实施”以及“教材难以选择”是父母在实施家庭教育时的几大困惑。[3]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试图整合学校、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资源,为家庭教育构建支持系统。首先,建立有效监督和指导机制。对施教人员、家庭环境的进行资格审查以及定期培训,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教学效果进行监控,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其次,建立多方沟通平台。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在家上学的网站在运行中,如“在家上学联盟”等,但这些平台主要限于家长之间的沟通,大部分是经验的交流。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综合化的平台,促进家长、学校等各界人士的多方沟通、资源共享和经验借鉴。通过为家庭提供专业指导和沟通平台,实现家庭学校办学的“规范化”。最后,针对“在家上学”如图书馆、实验室等教育设施方面难以面面俱全的问题,可以鼓励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为家庭教育开发教材、教具等学习用品。

3.利用社会教育活动弥补社会化缺陷。家长在指导儿童进行正常的学科知识学习之外,还要让儿童参与社会活动,如志愿活动、社区服务等,增加儿童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同时,同一地区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可以定期联谊和交流,增加儿童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弥补儿童学校生活经历的缺失。

人们文化素质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为“在家上学”创造了条件。家长在家中可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及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学习体验,有效打破了传统学校教育的弊端,是基础教育有益的补充形式之一。面对这种新兴的教育模式,我们要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容许它与学校教育并存,相互竞争、取长补短,促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贺武华.我国“在家上学”现象深度分析:中美比较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2(11):84-89.

[2]晓喻.美国日渐普遍的在家教育[J].好家长.2008(12):39-40.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6篇

关键词:微课 慕课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77-02

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教育观念的变化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教育成本越来越高,免费的网络课程越来越多,给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带来挑战,也为传统的课堂带来新的变化。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育信息化和大规模开放式网络教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备受教师与学生的青睐。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融合学生课外看教学讲解视频,完成练习,课内以积极的小组活动解决布置的问题。它把以前看似不相融的学习理论――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积极参与式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建立在行为主义基础上获得直接指导的学习理论结合起来。

有效的交际能力,能够发现、描述、解决问题,以及能与跨学科团队合作的能力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标准。而教导型的课堂和封闭式的问题无法培养和检测这种能力。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达到这个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唯一的障碍就是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设计。提前录制的视频可以作为作业给学生,课堂时间留出来进行互动,这种模式又被称为翻转课堂。本课题基于翻转课堂、利用比较符合我校特点的朗文交互英语的教学平台,选择并开发合适的微课和慕课(MOOC),设计符合民族院校各民族学生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学习目标的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检验其效果。本课题符合解决民族院校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等问题。

一、民族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背景

民族院校与其他院校相比,在文化背景、地域背景、经济背景、自然条件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大学英语学科差异性体现在英语学习能力参差不齐,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差别很大。因此,传统的课堂讲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和培养简单语言技能对英语能力差异大的学生来说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老师缺乏个性化的指导。讲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与培养技能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主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结合起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的Jacob Lowell Bishop与Dr.Matthew Verleger from Embry-Riddle Aeronautical Univ对混合式教学或翻转课堂以前及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做了一个调查,发现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维度:课内与课外活动、评价研究效果的方法以及每个研究所用研究方法。这个研究的结果显示:大部分研究探究了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多使用单组的研究设计。学生对翻转课堂的看法有差别但总体都是积极的态度。学生喜欢课堂教学胜于录制的视频,但是喜欢课堂的交互活动胜于单纯的讲解。与传统课堂相比,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他们认为调查学生学习成果的方法还需要改进,应该采用进行变量控制的实验或是准实验设计。同时在设计课内活动时应重视依托的教学理论。

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技术层面我们可以看到在线互动的授课视频比课堂教学的效果要好。在线的作业与书面作业一样有效,精心设计的智能辅导系统被证明与家庭教师一样有效。MIT(麻省理工学院)2001年宣布开放课程库计划(OCW),成为开放课程的先驱。最初只有付了学费(每年4万美元)的学生才可以使用开放的在线的课程。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萨尔曼・可汗创立了可汗学院,到2012年它了3200多个视频和350个练习。可汗学院的口号是到2012年向全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提供免费的一流教育。

斯坦福大学的几个教授在2011年秋开放了他们的在线课程。Sebastian Thrun与Peter Norvig讲授人工智能吸引了16万多听众参加免费网络课程学习。后Thrun离开斯坦福大学创立Udacity,现在有11门免费的课程。在斯坦福大学的支持下,Norvig也开始实施他的开放式教育计划(Coursera)。普林斯顿大学、宾州大学以及密西根大学也加入Coursera(它已经提供42门课程),MIT也升级了开放型教育计划,投入6000万美元与哈佛大学合资成立edX,而edX会免费提供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在线课程。

缪蓉、孙茂元在集课堂授课、面授培训、网络学习三种学习形式于一体的混合式英语教学环境中,使用准实验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观察、访谈、问卷和后台数据四种方式收集研究数据,对学生的交互行为进行研究。张其亮、王爱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分析影响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支持系统、教学效果和评价等诸多方面。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的教学模式的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多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大班授课难以满足学生个人需要,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动态互补。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首先是学生信赖的学术咨询者,其次是信息咨询者、问题诊断者最后才是答疑解惑的传道者。

3.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微观了解。教师提供有效的解答就像医生给病人诊治,对症下药。

4.建立学生自主学习中心。

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传统课堂的课内以讲授知识为主,课外以解题和练习巩固为主。而翻转课堂课内以巩固练习和解决问题为主,课外以教学视频为主。广义的翻转课堂的课内活动以问题与解答,以小组为基础开放式的解决问题为主;课外以封闭性的测试和巩固练习的教学视频为主。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都聚焦以小组为单位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源自纽约兰德书社1967年出版的皮亚杰的《六个心理研究》和维果斯基《心理与社会:高级精神活动的发展》。这些活动的本质在不同研究中不尽相同。同样,布置的作业有广泛的差异。翻转课堂实际上是课程的拓展而不仅仅是这些活动的次序颠倒。翻转课堂需要人的互动(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相适应的交互性的课堂活动)加上通过计算机技术自动实现的活动(与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理论相适应公开讲授的方法)。

三、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思路

(一)建立学生学习档案数据库

自主学习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个性、认知方式、独立性、学习动机与目标、英语基础、学习进展情况、困难与存在的问题等多种因素有清楚的了解,并针对每个人的特点提出咨询意见。为达到这个目标,课题组给每个同学建立一个学习档案数据库:受训前数据库(包括一般信息档案、个性档案、学术档案)、受训情况数据库(包括自主学习训练档案、自选学习中心档案、课堂面授档案、辅导咨询档案、其他学习档案)、受训后数据库(学习独立性与学习态度变化档案、学习进度与成绩档案)。

(二)建立自主学习平台

建立自主学习中心以朗文交互英语为主要平台,兼顾蓝鸽学习测试系统、微课、慕课等其他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

(三)建立混合式教学环境

首先建立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语言学习环境。学生的角色:计划者、组织者、管理者、学习思考者、自我获取信息者、自发的学习者、互为学习搭档和同伴评价者;其次建立资源中心:提供学习材料(虚拟的学习材料、活动、技术、与虚拟学习环境的语言学习者互动与其他的语言学者建立联系)。

(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

首先评价软件和涉及的教学活动,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实证分析对于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软件的评价依据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些学习理论。最后学生语言学习潜能的提高是评价体系的基本评价标准。对于教学活动设计的评价要遵循:活动围绕扩大学生能够掌握语言的形式的机会;吸引学生参与语言学习的时间;学生对语言内容学习的重视程度;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真实的生活;对教学活动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学习资源能否支撑教学活动的开展。

研究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对前人的研究进行大量的文献研读,为我们的研究设计提供借鉴,避免走弯路。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日志和有声思维的方法建立学生学习档案。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将学生内化知识课外活动与以小组交互活动形式解决具体的问题课内活动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准实验研究的方法控制变量,通过朗文系统记录的学生学习行为动态变化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的定量实证分析方法。

创新之处:首次将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多模态的学习模式整合到民族院校的预科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来。研究方法上突破以往研究只采取单组的横向比较模式。本研究采用两组对比跟踪一个学年的横向与纵向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选择上,选取民族院校的预科学生属国内首次将信息技术与民族预科英语学科的教学整合起来,对内蒙古地区乃至全国的民族预科教育信息化有推动作用。

本文是2014年度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课题的项目论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民族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NM-0007-A

参考文献:

[1] 胡加圣,冯青来,李艳. 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地位与作用解析[J]. 现代教育技术 ,2010,(12).

[2] 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现代教育技术 ,2014,(4).

[3] 缪蓉,孙茂元.初中英语混合式教学交互行为的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2,(1).

[4]董剑桥,周迓菁,刘桂如.英语多媒体视频阅听过程中知觉负载与选择性注意[J].外语教育技术研究,2013,(9).

[5]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3).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社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困生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困生现象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如何关注学困生,提高学困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水平是初中英语教师的共同心声。本文以农村中学英语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希望能给大家参考。

一、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1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因素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类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之一。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促使学生初步学会英语交际的能力和获得英语基本知识的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习惯运用“讲解——翻译——朗读——作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一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丧失了兴趣,再加上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上缺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情感投入,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教育对象,而不是学习的主体;还有60%的教师因为对学生厌学的主客观因素缺乏全面的了解和科学的分析,学困生厌学的状况逐渐加重,导致英语教师的教学走入误区。教师情绪的感染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如果有两位教师同时开课,一位教师面无表情的走进教室,眼睛快速的扫视一下全班,用生硬的语气开场白道:“Good morning, let’s start the lesson. Look at the blackboard.”而另一位教师则满面春风的走进教室,带着振奋的语调说:“Good morning class, how are you? Let’s start the lesson. OK? At first, let’s sing a song, Put Your Shoes, OK?”然后这位教师带领学生满怀激情的唱起来。两位教师不同的情绪状态就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所引起的教学效果必然也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状态,教师落后的教学模式和低迷的精神状态是导致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因素。

1.2学生在认知因素、非认知因素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不良特征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因素

首先,在认知因素方面,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学习不适应,学困生的学习注意难以集中,发展水平偏低,学生注意品质的优劣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学习困难的学生在无意注意、注意集中、注意稳定等方面明显地低于优秀学生,主要表现为学困生在英语课堂上注意力比较短,导致学习的效率低下。其次,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困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偏低,放弃学习的动力。优秀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学困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来自于父母的期望、考试的需要等等。再次是心理健康方面,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困生主要表现为更明显的强迫症状,例如,明明知道单纯记忆单词是没有用的,但是自己却不愿意改变,在很长的时间内重复地记忆单词,造成学习效率低下。学困生再就是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特别注意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意自己在英语老师心目中的位置,在意自己每次考试的进步与后退。

1.3家庭的错误导向是学困生形成的一个外部条件

家庭是孩子的乐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身教远远高于父母的苦口婆心,家庭是孩子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社会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家庭气氛是衡量家庭环境的主要的标志。家庭的错误导向主要表为:首先是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根据调查,有接近40%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成绩请过家庭教师,还有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特长班,学到别的孩子学不到的东西。其次,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根据调查,一部分家长在培养孩子上不惜任何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给孩子的零用钱越来越多,而孩子参加家庭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再次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分干预,主要表现在对孩子成绩的过分关注和教育方法的简单粗暴上。虽然学困生的成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但是家长的错误导向不能不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二、初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问自己“3 Questions”:“If the student were my own child, what should I do? If 1 were the student, what would I like the teacher to do? If 1 were the student’s parent, what would I like the teacher to do?”从根本上转变我自己的态度和思想,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很亲切,做到老师既是学生尊重的长者,又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几年来,我在学困生的问题上坚持做到:永远不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注意分层作业,特别是学困生的作业的可选择性;不打断学生错误的答问;不在学困生有错误的作业上做刺激性标记等等。作为英语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是自己的第一要务。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师爱是打开学困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更是教师责任心的重要源泉。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凭借自己丰富的智慧、严谨的作风、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以此来赢得学困生真诚的爱戴和敬仰,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就建立了,这就为学困生的转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精心设计教学策略,促使学困生逐步会学

学困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兴奋点常常在课外,打开课本就昏昏欲睡,句子似懂非懂,单词量识记的很少,不愿动脑筋想问题。因此,我们首先要教会学困生记单词,把中考中必须掌握的1000词汇量分解,一年仅需要识记1000个单词,每天也就分到3个单词,这样分解目标,学生就会把学习活动化难为易。例如:可以利用词根(root),前缀(prefix)和后缀(suffix)扩大词汇量,还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归类方法扩大词汇量,也就是在学习一个单词的时候,还可以学习同类词,譬如,学习basketball时,可以同时学习football, volleyball ...,借助近义词,进行举一反三等等多种记忆单词的方法。其次,教会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语言的本质的功能是交际,初中英语的学习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促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例如在“practice”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既是指挥者又是组织者,我们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对所介绍的语言项目进行训练,可以先采用机械性训练、再采用有意义地训练,最后是交际性训练,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习的句型。

2.3重视情感教学,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

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摆脱心理障碍,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英语教师要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接纳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错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宽松的环境里学习,排除自身的自卑、厌倦等负面心理的影响,大胆地参与口语交际,获得更多的练习和口语交际的机会;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电视、录像、情景对话或者在网上下载音乐、图片、报道等,对他们加以适当的编辑可以作为很好的学习材料使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这样直观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初中英语学困生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也需要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一点一滴学起,学困生就能够循序渐进,逐渐在学习英语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1] 王红.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策略[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 2009(10).

[2] 刘秀珍. 初中阶段英语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初探[J]. 江苏教育研究, 2011(11).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8篇

当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我国中小学一个普遍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课业负担问题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已有人提出过,相关教育部门也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然而,这种状况并没有明显好转,我国大部分学校对于升学率的追求热度只升未减;还有部分学校一方面倡导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又片面追求升学率,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长期发展下去,势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课业负担的界定

课业负担是学校教育有的现象。刘珍珍指出,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目的所采用的一种手段,是指学生在课业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任务和承受的压力。学生的作业包括课堂上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和练习,还有家庭作业,甚至还有家长布置的作业。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作业,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对于课业负担是否过重的标准,赵兰香在《对学生负担过重的辩证认识》一文中指出:“学生不能没有学习的任务和责任,因此也就不能没有负担,但是学生所承载的任务和责任是有限的,当负担适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时就会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但是当超过一定的度,即学生的负担过重,不适合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了,就会阻碍甚至压制他们的健康成长。”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当前学生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一是学习时间过长,上课时数过多,作业量过大;二是课程内容深而窄,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感到学习无趣;考试频繁,学生几乎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学校生活单调、压抑和枯燥,学生每天都要重复做大量习题,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课堂氛围沉闷,部分学生厌倦学习,有些甚至出现逃学现象。

目前,文化知识的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但是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充足的休息时间、体育锻炼、课外活动和道德教育等却有意被忽视,这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缺乏审美能力、劳动意识淡薄、心理压抑、焦虑、缺乏学习动机和兴趣,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疲于应付考试,片面发展。有研究表明,过重的课业负担造成了绝大多数学生睡眠严重不足。还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最明显的就是焦虑,此外还有人际关系问题、情绪的稳定性差和学习的适应性差等问题。

二、过重课业负担下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焦虑心理

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对人们从事活动是有益的,有利于目标的达成;如果焦虑不足或者焦虑过度,就会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人们会感到负担过重,力不从心,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等。笔者在对学生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成绩中等或者中等偏下的学生最容易产生焦虑,他们的焦虑一般来自于频繁考试的压力,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取消了期中考试,但是取而代之的是频繁的单元测试、月考和季考,学生的学业负担其实并没有减轻。焦虑的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学校片面的人才观,教师和家长脱离学生实际的高期望,无形之中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引发了他们的焦虑。还有一个就是知识的枯燥无趣以及教师陈旧的教育方法,以及学校简单划一的评估手段,使学生的心一步步远离了学习,陷入焦虑的情绪之中。

2.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

有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概念或者是高自我效能感将会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有较高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项活动的主观判断。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根本无暇顾及自己各方面特长的发展,全部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因此在展示个人才艺的活动时,部分学生比较自卑,总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消极的。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学生经常是在外在的压力下进行学习的,很少自主学习;学习的内容和进程都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师的教学计划决定的,很少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发展需要,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进程,更不能选择喜欢的课外活动,很少有展现自己兴趣、能力、个性和特长的途径,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自尊、自信和自我肯定的力量大都来源于学习和考试。

3.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减弱

一些学生因为过重的课业负担,形成习得性无助。他们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上课不专心听讲,更谈不上主动学习。这样,一方面,课堂上的内容没有学好,所以只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补习,如此恶性循环,又会加重自身的课业负担。

4.责任心的缺乏

卡若拉(Karrola)的研究表明,责任心、作业行为、作业时间是同等重要的,责任心对于作业努力有积极的直接的影响。特温(Terwein)提出了作业模型,其中就提到了责任心,作为作业动机和行为的预测源,他们发现责任心对作业努力有积极影响。但是在过重的课业负担影响下,学生的责任心却渐渐丧失。过多的作业练习使他们对学校学习产生反感,主要表现在失去了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身体和情感上感到疲劳、失去了闲暇时间和团体活动的机会。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这种过重的课业负担可能导致学生形成一些不被认可的人格品质,比如说,学生会通过直接抄袭别人的作业或者通过获得超出辅导意义的帮助(比如代做作业)来完成作业,这其实是对学生责任心的一种强烈冲击。

5.学生学习动机的缺乏

特温(Terwein)发现,高年级学生作业努力程度较低,内在动机对作业努力的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在过重的课业负担下,学生已经不堪重负,一些学生对学业上的失败和挫折已经失去了改进的信心,他们视学习为“畏途”,过分压抑,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学、厌世心理,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认为它只是家长和老师强迫自己实现他们自身愿望的途径,因此,学生会把学习特别是作业视为限制他们自由的“刽子手”。

总之,沉重的课业负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已经造成了重大影响,它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由于长期的压抑和压力不能得到释放,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阴影,各种心理问题也随之凸显。方雅静就指出“由于心理不健康而产生的自杀、犯罪、自我封闭、人格分裂等现象也正呈低龄化趋势”。当听到家长因孩子沉溺于网吧而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当看到一些未成年人因为人格不健全、心理失衡而犯罪、留下悔恨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过重的课业负担该“减”了。

三、可能的解决策略

1.减负增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减负增效的目的就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该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情况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减负增效还应该继续,并且应加大力度。在现实中,社会各方面还存在着认识不统一现象,比如“学校减负、家长增负”,很多家长望子成龙,还是会为孩子报辅导班、请家庭教师、买大量辅导资料等,因此,减负增效任重道远。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高尚的品格外,还要具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要弄清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还要正确认识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提高升学率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包括课堂教学目标的优化和课堂心理环境的优化;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指导学生学会支配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找到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效能感,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支持性的成长环境,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3.倡导理性的家庭教育

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对待孩子的成才。不要盲目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立合适的期望,帮孩子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同时,家长还要配合学校,帮助孩子安排好课余活动,切不可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当做孩子的第二课堂,给孩子请家教、报辅导班等,而应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参加活动,扩展自己的视野。

当然,学生的课业负担问题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和思考。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9篇

【摘要】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的幼儿园的教育运动,其奠基人就是伊丽莎白 ·皮博迪(1804—1894)。她是19世纪的教育家以及美国第一个美语幼儿园的创始人。她一生中,经历参与了各种活动,但她始终最关注的,还是幼儿教育问题。她的努力和宣传使美国幼儿教育得以发展,并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幼儿园运动。

【关键词】伊丽莎白·皮博迪;幼儿教育

伊丽莎白·皮博迪是著名的皮博迪姐妹中的老大。他们一家都跟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她的母亲曾是一名教师,妹妹玛丽嫁给了“公立学校之父”贺拉斯·曼,而伊丽莎白本人则是19世纪波士顿文化圈里杰出的女性代表,为她所虔诚信奉的幼儿教育事业奔走相告、呕心沥血,为美国教育史染上了浓厚的色彩。

一、思想形成:

伊丽莎白所倡导的教育信念是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即应鼓励和支持儿童的主动和合作,不应以严肃的方式来约束,儿童进行的种种自发的游戏活动都是对教师要求的积极反应,它们能促进儿童自我潜能的开发的,有益于儿童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的理念。她严格坚守和倡导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即:“幼儿园教育不是一种构想,而是一种信仰,对我来说,它不是一个业余爱好,而是一个崇高的职业”[2]。这样的幼儿教育信仰是由于个人经历和一定的历史原因形成的。

殖民地时期的美国没有制度化的教育体系,更不要说幼儿教育。传统的幼儿的教育和保育一般都在家庭中由母亲完成。随着19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工业革命的深入、工厂制度的确立、大批新型工厂的出现、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也吸引了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为城市的繁荣提供大量劳动力。更多的女性进入了工厂,家长就会把年幼的孩子送进各种私人教育机构(如私立幼儿学校、妇孺学校),家长们还没有对孩子的教育引起重视。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庭开始重视,父母们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但由于当时美国的社会分配不均,富人家延请家庭教师家中教育孩子,而贫穷的人家仍被幼儿教育拒之门外,只有在私立学校受基本的教育。因此,为贫穷幼儿设立的教育机构,就显得较为迫切。

同时,欧洲国家先进的教育思想开始影响美国。

在19世纪初起的英国,幼儿学校十分火热。与此同时,1837年,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在勃兰根堡为学前幼儿创办了“发展儿童和少年的活动的本能的机关”,并于 1840年正式命名为 “幼儿园”,意为:幼儿园是花园,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受德国和英国幼儿教育思想和运动的影响,美国也兴起了幼儿学校运动,但由于它仅针对贫困儿童进行宗教道德的教育,这并不能获取上层阶级妇女的青睐。还由于针对幼儿学校进行的早智教育,美国医生布雷汉姆从儿童生理健康方面对其进行了抨击。使幼儿学校往往达不到收支平衡,导致其衰落。

直到1856年,作为母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美国才建立起了由福禄贝尔的学生卡尔·舒尔茨夫人在威斯康辛州的水城第一所德语幼儿园。这次对于幼儿园的引进,汲取了幼儿学校失败的教训,教育者把目光放在了上层阶级的子女教育上,强调幼儿园是用来补充家庭教育的。早在1854年的伦敦国际教育展览会上,舒尔茨夫人的姐姐贝莎已宣传过福禄贝尔式幼儿园,影响了当时美国的教育家巴纳德。巴纳德回国后发表大量文章宣传福式幼儿园。由于多方努力,“幼儿园”已在美国本土有了一定概念,而且德语幼儿园也服务着大量的德裔美国人。

但真正开启伊丽莎白·皮博迪对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的崇拜是1859年波士顿与舒尔茨夫人的一次谈话。舒尔茨夫人向她介绍了福禄贝尔的教育思想,同时赠与她《人的教育》。于是,1860年,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在波士顿建立,创始人是伊丽莎白·皮博迪与其妹玛丽·皮博迪。不同于德语幼儿园,英语幼儿园的受众面更广,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863年她们出版了《幼儿道德文化与幼儿园向导》,在书中,她着重强调幼儿园是家庭教育的补充和强化,应严格遵守福禄贝尔的教育理念。随着伊丽莎白之后的教育活动,福式幼儿教育思想得以宣扬,而她本人的信仰是让人们知道,幼儿园在宗教高尚仁慈的影响下能使幼儿们找到准确的生活方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当然,她的个人经历对她思想的形成同样起着积极的作用。

伊丽莎白几乎靠个人自学,自小仅受的正规学校教育即旁听他母亲的教学,她母亲的教学采用多种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这一点也给她留在了深刻的印象。她本人十分好学,文学、历史、拉丁文都很出色。从哈佛毕业后,她一直涉猎教育,但一直不得志。在听过美国宗教领袖钱宁博士的布道后,受到启发,通过自己办教育来完成帮助别人获得基督教徒完满道德的生活的目标。钱宁“人神相似论”的观点对她影响很大,也重视心灵的培养。1837年她加入了超验主义俱乐部,并为其出版杂志《日晷》,但由于杂志销量不好,导致亏空。于是,1840年,她在自己的居所创办西街书店,它成为了先验主义者的“信息交流处”,成为当时“波士顿(学术界)的中心”。但是由于市场原因,外文书店倒闭。在她打算研制一套历史教学用的彩图并推荐给各个学校的时候遇见了舒尔茨夫人,也开启了她毕生奉献教育的旅程。

二、伊丽莎白·皮博迪的幼儿教育信仰:

1、 创造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

伊丽莎白深受福禄贝尔的影响,是他的忠实推崇者,认为幼儿教育应给幼儿以轻松愉快的环境,让其自由健康地成长,通过谈话、游戏和作业的方式教授幼儿以美感为主的音乐、绘画、雕塑以及体育,展开他们的天性,发展自由的心灵,提升其智力和道德水平。她认为青年女性更适合充当教育者,因为她们有耐心和爱心,能够和风细雨式的熏陶与教化幼儿。

2、 释放幼儿的感官和道德直觉

作为先验主义者的伊丽莎白坚信幼儿的精神力量至大至刚,受到自小的宗教教育和钱宁博士的影响,她视宗教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她反对30年代波士顿学校的状况:教员 “一手执教鞭,一手捧书本”,采用高压法进行灌输,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解放出被囚禁的精神”[2]。同时,提倡更多的游戏、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因为“儿童的感官教育背后自然是灵魂最高官能的训练与提升”。此外,只有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的游戏和运动,才能发挥效果。所以,道德教育的作用可见一斑。

3、 重视历史文化

在伊丽莎白看来,历史是幼儿了解世界的第一步,尤其重视历史课程的学习。幼儿可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生活化的具体有趣认识,给他们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尽最大可能把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生动故事融入其中,故事的形式有利于幼儿对人物的把握与吸收。

4、终身学习

伊丽莎白一生好学,并精通多门外语,文史哲方面知识也堪称渊博。她倡导终身学习,认为“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1],由于不满足于对福禄贝尔思想的学习理解,还曾亲自找到他的遗孀,面对面地学习福的幼儿教育思想。在她的晚年,除了不遗余力地创作宣传幼儿教育思想,还积极地参与各类学校的,保存其文化遗产。

在之后如火如荼的幼儿园运动中,伊丽莎白激发了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视,随着各个领域专家们的积极探索,不断摸索出具有美国本土化的幼儿教育,这对我们幼儿教育本土化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提到美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不能忘记伊丽莎白·皮博迪。

三、对今天的启示:

幼儿园是花园,儿童是花朵,教师是园丁。伊丽莎白就像是上帝派来的“园丁”,她的教育思想滋润着社会的每一位幼儿。为了给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从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方法,环境布置到实际的努力,这样的精神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学习。她关心幼儿“被囚禁的精神”,要幼儿体会感官经验,打破了旧时教育的死现象,为幼儿开启了愉快学习的大门,并且鼓励幼儿的游戏和玩教具,发扬了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中闪光的一面。她重视道德培养,认为:只有好的道德才能改造社会,才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她重视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终身学习,并亲自为幼儿的学习材料而寻找最合理、最适宜的内容,为了改造幼儿教育的方法,而铺陈创新,不断试验用新的方法来教学。

这其中无不透露着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关心和热爱。这也是今天年轻教育者应该学习和借鉴的:真正的热爱这个职业,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不断地更新和充实自身。只有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从本土出发,科学的探索和积极地实践,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才能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Megan Marshall,The Peabody Sisters[M],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2006.

[2]The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 Union,Pioneers of the Kindergarten in America[M].New York and London,1924.

[3]杨靖,儿童是“永恒的弥赛亚” ——伊丽莎白·皮博迪教育思想简析[J],社科纵横,2010,08.

家庭教师学习材料范文第10篇

一、研究假设

假设一: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因家庭特征变量和学生自身变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

假设二:教育补习支出因家庭特征变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

假设三:教育补习支出因学生自身变量的不同而差异显著。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郑州市三所初中为样本,这三所中学一所是重点,一所是非重点,另外一所是重点校所办的分校。郑州市的教育补习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家庭教师面对面的传授,在教师家里或者学生家里;第二种是学校教师在课后提供的补习,对于这种形式的补习许多地方已出台规定予以禁止;第三种是以赢利为主的大规模的补习班,它们有固定的场所,聘用专门的补习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材料。本文所选取的学校代表了郑州市的初中学校类型的三种类型。共发出问卷960份,收回902份,回收率93.96%,其中有效问卷872份。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调查中样本学生父母的学历较为集中在初、高中、大专水平。总体看来,父亲的学历略高于母亲的学历。家庭中收入集中在1000~3000之间的占57%;参与调查的学生样本总数为872人,其中,男生469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53.8%,女生有403人占调查样本总数的46.2%,872名学生样本中有687人参与了教育补习,占78.8%,有185名学生没参加过教育补习,只占总样本的21.2%;就月补习时间来说,10~15小时比例最大,有208个学生,占23.9%;初中生补习支出在每月100~200元之间最多,有192人,占22.0%。所调查样本中,参加补习学生数占比例以重点校最高,其次为重点校分校,最后是非重点学校;三个年级中补习课程均以英语为最多;月补习时间三个年级的学生均集中在每月10~20小时之间;学生参加补习的目的因级别不同而不同,成绩不好和为考试准备占较大的比例。从家庭收入与参加补习的学生人数关系可以看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参加补习的比例比高收入家庭的低。

1.教育补习选择在家庭特征变量和学生自身变量下的差异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控制其他因素情况下,家庭收入水平越高,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参与补习的可能性将会更大,这种影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P=0.043

2.教育补习支出在家庭特征变量下的差异情形分析

(1)家庭月收入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家庭月收入变量采用ANOVA来进行检验。就教育补习支出这个因变量来说,P=0.001

(2)家长学历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通过父亲学历在教育补习支出上的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值>0.05,不违反同质性假设。通过变异数分析摘要看,F值不显著,说明父亲学历不同,教育补习支出不存在差异。

通过母亲学历在教育补习支出上的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值>0.05,不违反同质性假设。从变异数分析摘要看,F值显著,说明母亲学历不同,教育补习支出差异显著。

(3)家庭藏书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通过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0.05,不违反同质性假设,变异数分析摘要说明教育补习支出因家庭藏书量不同而存在差异。

3.教育补习支出在学生自身变量下的差异情形分析

(1)性别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差异

通过差异检验,学生性别不同,其对教育补习支出得分平均值也不同,其中,女性的得分高于男性,但是,通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其T值为-1.472,自由度为701,相伴概率为0.142>0.05,因此接受虚无假设,即初中生教育补习支出不因性别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2)学校类型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变异数同质性检验的结果是P=0.371>0.05,没有违反变异数同质性假设,变异数分析摘要说明F值不显著,说明教育补习支出不因学校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

(3)成绩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0.562>0.05,没有违反同质性假设。变异数分析摘要F值不显著。

(4)学习兴趣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值

(5)月补习时间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值

(6)年级不同,教育补习支出有无显著差异

变异数同质性检验P=0.023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郑州市初中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比例较高,重点校的参加比例高于非重点校。大量的学生参加大规模的以考试为中心的补习班,级别不同,所集中的课程也不同,但无论是初一、初二还是初三补习课程均以英语为最多,接下来居第二、三位的课程,初一为奥数、特长;初二和初三均是数理化、特长;月补习时间三个年级的学生均集中在10~20小时之间;学生参加补习的目的总的看来,参加的目的因级别不同而不同,成绩不好和为考试准备、占较大的比例;月教育补习支出在100~300元之间最多,说明郑州市的收入水平决定了家长愿意支付的补习支出并不高;家庭月收入对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这与雷万鹏关于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的研究一致;母亲的学历程度对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这与Aysit Tansel关于土耳其教育补习支出的研究相似;家庭月收入、母亲学历、家庭藏书对教育补习支出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父亲学历对教育补习支出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教育补习支出不因性别、学校类型、学生成绩、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年级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因学生月补习时间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2.建议

教育补习能够在世界各地得以生存和发展自有其积极的一面,政府应区分不同的教育补习现象,要从定义教育补习学校开始,规定哪些补习是大众所需,是可以存在的,建议政府制定专门的规定来规范补习机构的行为,界定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和义务;分配相应的资源用于监督及管理他们,确定各地补习机构的上级主管部门,政府也可以建立信息公布制度,对那些口碑好的补习机构进行表扬,对那些违反秩序、欺骗消费者的补习机构进行暴光;政府有关部门帮助这些教育补习机构建立行会,把权力下放给他们,把本由政府进行管理的工作交给行会来进行自我管理。

对家长来说,是否参加补习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孩子一直在课堂上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让这样的孩子参加补习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依赖思想。有些学生成绩差,但肯下功夫去学,这些学生参加补习效果就比较好,有些孩子学习知识很快,但忘记得也快,有些学生学习新知识时,理解得慢,但记住后会长时间不忘,这种类型也可以参加补习以巩固和消化新知识。家长应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而定。

由于该研究仅仅限于一个城市,其研究结论能否推广到中国其他地区,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希望未来的研究者可以将调查的覆盖面扩大。

参考文献

[1] 刘社建.中国教育消费经济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2] 张志安,杜育红.人力资本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3] 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4] considerations,and socio-economic patterns in Hong Kong.In:Economics of Education Review.

上一篇:书记总结材料范文 下一篇:廉洁教育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