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6 07:46:09

家长教育

家长教育范文第1篇

一、对家长工作的再认识

家长工作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点对于每个班主任来说都有足够的认识。之所以谈再认识,是因为在当前新的社会环境下,家长参入学生的管理的比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1.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值发生了变化。已从过去单纯的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过去,家长见到老师询问的第一句话多是孩子最近的学习成绩;而现在,家长遇到老师询问的内容则比较广泛,如涉及到学生在校的各种表现、兴趣爱好、发展趋向等。

2. 家长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过去见到老师,“希望老师对孩子严格管教,甚至在校不听话就打”。现在则希望老师教育孩子的方法要合法。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教育学生的言行不能像过去简单粗暴,而应合乎教育法规。

3. 学校召开家长会也由以往的教师说家长听,变为教师家长双向互动。以前开家长会一般是班主任的独角戏,家长希望知道的只是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今由于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不少家长与班主任交流时提出很多关于教育学生的一些可行措施。在会上,家长、教师双方交流和学习,使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家长会班主任、家长更容易捕捉到怎样才能教育管理好学生的最佳教育契机。

4.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预示着班主任工作中心一些做法也要相应做一些调整。目前社会的急速变革,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教育工作也不例外。比如现在跟学生讲艰苦朴素、讲我们小时候的事,学生会不以为然,甚至不屑一顾。这就说明环境变了,我们教育也要与时俱进。

二、家长工作的内容

(一)调查研究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行之有效的家长工作一定源于深入调查基础之上。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要搞好家长工作的调查研究,就要做好二方面工作:一是分析学生,二是摸清学生的家庭情况。

1. 分析学生。分析学生就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动向,要在学生身上找问题。有些问题比较浅,一看便知。有些问题就隐藏比较深,近期还没有表现,但却有爆发的可能。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得到的欣赏多一些,普遍有着很强的优越感,往往这类学生心理抗挫能力十分脆弱,一旦心理防线被突破,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全面的了解学生心里动向,不仅要了解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心里动向,更要了解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心里动向。找到困扰学生发展的问题,就要分析其症结所在。要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一定要考虑家庭因素,这就为我们的调查学生的家庭情况,提供了一个方向。

2. 学生的家庭情况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首要了解家长的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物质刺激型以及科学民主型。其次还要了解家长本人的受教育情况、性格特点、价值取向等深层次问题,以便做家长工作时有的放矢。

(2)家庭生活环境。这类因素有家庭成员的构成、经济情况,成员的教育情况等。例如曾经有个辍学的学生,其放弃学习的首要原因并不是厌学而是姐姐辍学。如今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辍学的原因有许多不是经济困难,而是家庭对学生的管理不够,因此这方面原因也是不容小觑的。

(二)开好两个会

开好“两会”是做好家长工作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两会即:主题班会、家长会。

1. 一个成功的主题班会要有三个步骤:班会前的准备、召开班会、班会后的贯彻实施。

(1)班会前的准备,是班会成功的前提条件。准备应注意以下几点:班会主题、班会时间、以及班会内容相关材料等等。同时参与人员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可以邀请辅导员老师、家长代表、优秀毕业生等作为嘉宾。

(2)召开班会的过程顺利与否是班会成功的关键。首先,选取1至2名班委作为主持人,好的主持人是会议成功的重要保障。其次,根据已有材料让同学思考、交流看法,每小组同学都要发言,进行辩证,最后形成班会决议。如召开主题班会“关爱父母,从现在做起”时,首先围绕“妈妈,让我以身挡死神”(情感读本2002.8)这篇文章展开。文章讲述的是母女俩以生命相依托,在母亲查明患重病的关键时刻,处于临近高考的女儿杨蓉毅然决定:休学再捐肝,以自己弱小的身体为母亲挡住死神,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情感生命之歌。随后班主任作为特邀也讲述了与母亲的情感动人故事。由此各组互相交流,去挖掘激发在自身的动人故事每组选取典型实例进行发言。第二次,由主持人所有的同学的发言,并倡议每人写下感恩父母的话,献给父母表达敬意。最后,班委会选取同学们写下的最具代表性的表述,将学生的情感、思想汇聚一处,达到预期效果。

(3)班会的贯彻实施。在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后,就是落实会议精神的重要阶段。依上述班会为例,班委会将班会的决议张贴上墙以警醒同学,另一方面班委会应制订相应的考核机制、选定评比小组,并根据决议制定的行动细则提醒同学们的行为。比如,每天回家为父母做了什么事?态度如何?语言又如何?同时班委会还应制定评分表,让家长给孩子的表现打分,让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在家应怎样做,为后面的家长会做铺垫。

2. 家长会。开家长会一般也分三步实施,即家长会前的准备、召开家长会、落实家长会。

(1)家长会的前期准备。第一,提前通知会议时间和会议内容。目前多数家庭是双职工家庭,家长的时间比较紧张,为能让家长全身心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与会时间和有关会议内容必须要提前告知家长。第二,参会嘉宾的选定。不定期地邀请学校领导参与家长会,介绍本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发展历史,以及他们对教育更具有前瞻性的见解。

(2)家长会的过程。首先是请校有关领导讲话,目的是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学校,进而为学校的教育出谋划策。其次是班主任详细介绍教育情况:执教理念即运用双向交流的方法让学生感恩师长;班级管理方法即素质教育、主动引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渗透一定的挫折教育。最后是让每位家长写下对班主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自己教子心得,这些都是促进班主任工作改进、提高的好做法。例如,家长反映了学生身体生理上的问题,班主任就要在学生的某些活动给予特别照顾。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任何人代替不了的,因此利用家长会与家长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3)落实家长会。家长会是帮助班主任了解每一位家长的最好方式,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导家长怎样管理好孩子,并且会后可以让他们承载着某项教育活动去实施。比如,顽皮的孩子不听家长话,那是因为他们沟通不够;经常撒谎的学生有,可能是家长对待孩子也不够真诚;单亲的孩子比较孤僻,那是爱的缺失。凡此种种,班主任需随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让家长时时刻刻参与到教育孩子中去。

(三)家校活动保持常态化的互动状态

这项活动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请个别家长到学校来,二是教师要主动到学生家中去。

1. 经常性的请家长到学校来。一、学校组织一些家长参与的活动,让他们与自己的孩子共同参加。如:心理辅导、各种亲子互动节目、共同听课、共同观看展览、各类比赛等。设计时要考虑这项活动对于学生和家长有一定的启发触动,不搞花架子,活动的设计要针对孩子的特点。例如,可以让后进生和家长同桌听课,中间可以穿插有趣互动,减少该项活动的严肃性。凡此种种,目的只有一个:让学生和家长直面问题,通过交流找到有效地解决办法。

2. 教师主动到学生家中去。近几年学生辍学情况时有发生,让学生复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家访。实际上,主动到学生家访,打开学生心灵那扇窗户,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为人知道东西。同时需要注意有些学生不愿意让教师到其家中去,是因为家是他们的隐私地,所以教师可以在不进入他室内的情况下在其家外或附近就地了解、解决部分问题,或者可以趁学生不在家,与学生家长交谈,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长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长教育 家庭教育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0-02

1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能跑会跳的儿童,从懵懂的少年到立志奋发的青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牵动着全家人的心思、寄托着全社会的期望。从古至今,家庭一直被视为儿童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而家长则被公认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根据美国当代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JamesLColeman)的观点,儿童的成长过程需要经济资本(主要通过对学校教育的投入来表明)和社会资本(家庭和社区内的社会关系)的投入。其中,社会资本对儿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往往将教育对象聚焦在孩子身上,忽视了家长是否具备基本的家庭教育素养这一基本前提。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由于缺乏信息渠道、自身教育素养不足、角色定位不明确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家长未能掌握科学、正确的育儿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童的发展。于是,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家长教育开始成为笔者关注的对象。

1.2 家长教育的涵义

家长教育指社会针对作为成人的家长或即将为人父母者所实施的一种教育活动。其形式可以是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实施的场所可以在学校、社区及网络等,目的是让家长了解自己的职责,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学习和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由此可见,家长教育的涵义不同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往往是家长对子女所进行的有意或无意的教育活动,其受益者为子女。而家长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家长本身,实施者是学校等社会机构,内容是关于真实生活中的家庭常识与教子技能。由于家长的教育素养是家庭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影响因素,可以说,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3 我国家长教育概况

在我国,家长教育常常以“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得以展开。学校作为家长教育的主阵地之一,目前主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校开放、家访等途径实施家长教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无论从理论的深度还是实践的广度来看,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家长教育活动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存在着诸如校方权威主导、家长参与热情不高等一系列的问题。笔者希望从不同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家长教育,并借鉴国内媒体的优秀经验以提出改善具体教育实践的若干建议。

2 分析对象的选择

《超级家长会》是上海电视台的一档家长教育脱口秀节目。笔者通过查找相关信息,确定了将其作为分析的对象,选择的依据有以下三点:

2.1 节目定位

该节目的口号是“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也就是说,该节目并不是儿童节目,而是一档以家长为主要收视群体和学习者的教育类节目,关注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2.2 收视率

衡量一个节目是否受到的重要指标便是收视率。该节目从2011年8月开播,当年的平均收视率为0.64%,2012年则取得了1.4%的平均收视率,增长了118.75%,且至今一直收视表现稳定。这表示家长群体愿意长期观看节目接受“教育”。

2.3 民众支持度

节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可以从受观众支持的程度显现。以微博发言为例,@尔***妈妈:“儿子要求我学习《超级家长会》,好声音只能让位了!”@子萱**初三要努力:“奶奶在看新闻综合频道的《超级家长会》,我默默地听了,发现青春期的表现全部中枪”……可见,家长和学生对其抱着支持的态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节目贴近生活现实、取得了实施家长教育的良好效果。

综合以上表现,《超级家长会》作为一档新颖、严谨、非娱乐性的教育类节目,取得了很好的收视率,并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广泛支持。本文希望能分析并借鉴其成功之处,为家长教育实践注入新的灵感。

3 家长教育实践之新启示

笔者通过多维度的分析调查,得出以下五点对于家长教育实践的新启示:

3.1坚持广泛视角,提供全面的家庭教育知识

《超级家长会》的节目内容十分丰富,对于我们开展家长教育有着借鉴意义。在儿童身体发展方面的节目包括“宝贝睡好觉”、“长高的秘诀”、“保卫眼睛”、“吃早饭啦”、“我爱运动”等;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节目包括“挑战孤独”、“和孩子们谈谈性”等;在儿童兴趣及习惯培养方面的节目包括“谈琴说爱”、 “劳动最光荣”、“有礼走遍天下”、“理财小达人”等;在儿童安全方面的节目包括“上学路上”、“安全保卫战”等;在儿童学习方面的节目包括“注意力集中”、“小小班干部”、“新陪读时代”等;涉及其他一些教育现象的节目包括“家有二宝”、“学国学的孩子”、“小留学生你准备好了吗”等。

笔者认为,始终坚持多方面广泛的视角,是《超级家长会》得到了众多家长支持和关注的重要原因。家长所关注的子女抚养问题未必仅仅集中在学习上。因此学校在进行家长教育时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不同教育需求提供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

3.2 关注热点实事,科学优化选题

《超级家长会》的一大特色是关注教育热点人物事件和家长所关心的教育话题。譬如在2012奥运期间推出了《运动小达人》系列节目,邀请体育明星家长乐靖宜、马良行等人和家长们交流如何让孩子爱上运动的心得。节目还于2013年王亚平太空授课之后邀请了杨利伟与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如何坚持并最终实现梦想。这些活动都引起了比较好的社会反响。

对于家长来说,谈理念容易陷入说教,教育的故事也都是一些平淡的小事。因此,家长教育要想吸引更多的家长,就要更科学地选题。首先要确保主题是家长感兴趣的,然后就是要能带来足够的、有启示性的、有服务性的信息,最终是不仅要做教育话题的追踪者,还要做教育话题的发起者。

3.3 适度推广,激发家长学习兴趣

《超级家长会》有着多种有效的推广手段。该节目常常把当事人请到现场。譬如大家对“鹰爸”这种教育方式既关注又困惑,节目就说服“鹰爸”带着孩子和家人一起来家长们进行分享和讨论。同时还经常进行组合式的推广活动――到社区里进行线下推广、经常到学校进行小观察员的海选、把节目视频传到网上以及把节目中出现的议题作为论坛的议题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吸引力。

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种需要推广和“营销”的活动,可以借鉴以上这些推广途径――可以邀请学校中的“明星家长”与大家分享经验;同时还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建立班级和学校的家长教育专区或论坛,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家长参与学习和讨论。

3.4 拓宽参与群体,扩大教育影响

在《超级家长会》节目中,有来自不同学校的校长、名师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专家参与话题的讨论,他们可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此外,这档节目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档以儿童电声乐队Live伴奏的电视谈话节目,并同步推出“超级小观察员”的评选活动。这样便可实现专家的指导、家长之间的经验分享和孩子视角的多元观察相结合的综合效果。

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指导者对于家长进行的教育活动,继而家长再对其子女进行家庭教育,以上是一个独特的“教育链”。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指导者对家长所产生的教育影响最终体现在子女身上。因此,我们在进行家长教育的时候,不得不将子女的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只有将所有参与群体包含进来,才能真正提高社区家长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3.5 转变教学方法,提高家长参与层次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层次分为形式上的参与、人际的参与和管理式的参与,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家长教育实践之中。家长作为学习者,目前大部分参与的层次还停留在形式上的参与,这种参与比较被动和表面化,由学校作为权威主宰着教育活动,家长往往缺乏积极性。《超级家长会》中的家长和名师专家在亲切、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指导,家长可以实现人际的参与,提高了学习效果。

根据诺尔斯(Malcolm S. Knowles)有关成人学习者特点的关键假设,作为成人的家长有着独立的人格及自我概念、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及时运用知识的学习倾向性。因此,家长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接受程度和意愿。在进行家长教育时,不能强制或一味地说教,而应该尊重家长的主体地位,将其人生经验作为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 结语

《超级家长会》作为一档热播的教育类电视谈话节目,对于在学校、社区等场所推进家长教育有着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然而,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模仿的层次,而是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有针对性的家长教育。

参考文献:

[1]李俊. 家长教育培训研究:从家庭教育到家长教育(上)[J].成人教育, 2008(10):4-6.

[2]郝若平. 亲师互动关系的发展与研究综述[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9,22(5):79-83.

家长教育范文第3篇

先来分析一下吉吉妈妈的行为,当她看到洗手间满地的积水,看到木地板上渗入的水,再加厨房里的活也没做,因为没有看管吉吉,反而引来了更大的麻烦。至于凶孩子的行为,我认为除了在该情境中产生的自然反应外,起主导作用的还是家长潜意识中教育孩子的理念作怪,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家长的权威,才能使孩子不至于在成长道路上有更大的偏颇。家长的角色是随着孩子的出生自然而然确定的,往往更多关注孩子如何养,而不注重孩子如何教,即家长该用怎样的方法去教育孩子,这是吉吉妈妈较少思考的,所以会由内心原始的理念说了算:凶孩子。继而在和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家长潜意识中的教育理念展露无疑,对待我家孩子要“凶”一点,家长如此的需求与对教师的期望值等同起来,教师能认同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面对这样教育的观念薄弱的家长时,教师该做些什么呢?

一、判定家长固有的价值观

家长由于根深蒂固的观念,再加上平时缺少学习,导致家长群体的育儿理念严重滞后。家长在和教师交流育儿心得时,会带着脑海中原生态的观念,比如,对待孩子声音不响,态度不凶,是教育不了孩子的;也有另一个极端,孩子任何事都是要顺从他的,才能让他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作为教师,我们要会判断,判定家长在某件事上的价值观是否正确。这一判定对于家长思想的转变是个分水岭。教师要紧紧抓住家长育儿事例背后流露出来的育儿观,就像医生诊断一样,要能即刻开出一张“诊断书”来,所谓“早诊断早治疗”。那样才不至于让家长的思想一直左右教师行为,才能使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更客观、公正,才能让孩子真正受益。

二、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

要真正改变家长滞后的育儿观,我觉得必须让家长多阅读。书本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特征,里面列举的事例,分析的原因,会让家长结合自己的育儿实际引起共鸣,产生反思。而作为还没有真正接触过育儿书籍的家长或者较少接触育儿书籍的家长,需要教师根据家长在育儿实例中流露出来的理念有选择地为家长推荐,就像是医生的药方一样,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经常性地了解相关书籍的可读性。上述案例中我将为吉吉妈妈推荐《如何说孩子才肯听》《三岁孩子动不动就哭闹,怎么办》。大家可能会觉得,难道教师就不用和家长传递育儿观了吗?事实上,因为家长理念上的修正光靠教师的只言片语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首先需要的是一定量的自主阅读来积淀一些基本的理念,从而为接下来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做好准备,只有那样,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才能事半功倍。

三、碰撞家长萌动的育儿观

家长教育范文第4篇

本学期,班里的一个男孩子早晨经常迟到,我找到这个孩子询问他迟到的原因,孩子支支吾吾说不清楚。在与孩

子很难沟通的情况下,我给家长打了电话,说明孩子经常迟到,影响了班级的成绩,希望家长能够让孩子早晨提前出来,不要迟到。家长一方面表示早晨堵车很厉害,另一方面也表示尽量克服困难。

没想到的是,在和家长沟通后,这个孩子连续4天又迟到了。当学校值周广播总结上周的成绩时,因为这个孩子连续迟到,我们班被扣了4分,结果那一周的成绩我们班为不合格。听到这个成绩,学生们都非常生气,尤其是因为这个孩子的连续迟到造成的扣分,使学生们更加愤怒。广播刚刚结束,全班学生都纷纷指责这个学生,但是这个孩子不但不羞愧,反而笑嘻嘻地看着大家,好像在故意气大家。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要教育孩子必须要从“教育”家长开始,也就是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于是,我和年级的其他老师进行了一番商量,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家长对老师的提醒置若罔闻,我们就从另外的渠道想办法,借助学生的是非感和荣誉感来提醒和教育家长。

于是,我找来班级的中队长,让她代表全班同学给这个孩子的家长打电话,把同学的意见反映出来,并对家长提出要求。当天晚上,中队长按照我的要求给那个孩子的家里打了电话。这样做的效果很快就显示出来了,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这个孩子一直没有迟到。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看来这个方法还是很有作用的。

没想到,刚过了几天,这个孩子又开始迟到。这一次,我把孩子迟到的原因彻底调查了一下,发现问题还是在家长身上。原来,孩子的爸爸因为怕孩子早晨吃不饱,要求孩子把早饭吃完再走,而又不适当提前一点准备好早餐。也就是说,家长明明知道孩子会迟到,但是因为当时没吃完早饭,所以就把是否迟到放在了一边,无形之中无视学校的纪律,给孩子带来了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孩子经常迟到,以及对遵守纪律产生了无所谓的态度,关键原因在于家长的认识和影响。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案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的问题一定会从家长的身上找到原因。孩子出现的问题,有的是孩子自身的问题,有的是学校教育的问题,但是屡次迟到、在和家长沟通之后还没有成效,就一定是家长的态度和认识上出现问题。由此让我感到,现在做班主任工作,一方面要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在关键问题上和家长达成一致,“教育”家长先行,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取得成效。

现在的家长和以前的家长有很大的不同,总是认为孩子的身心愉快比纪律和规章制度更重要,自己孩子的利益高于一切,对学校和班级的一些纪律不屑一顾;对教师的提醒和教育行为几乎不怎么在意。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和家长积极进行沟通,让其理解并尊重学校所进行的一些必要的教育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发动学生,利用现实中集体的舆论力量,来“教育”家长。从第二个方面来讲,这种所谓的教育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如果我们的家长能够从真正教育孩子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考虑,可能教师的工作会更好做一些。

三、教育感悟

回顾这个案例,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体会。首先,我感觉到现在的小学班主任工作艰巨而复杂,与以前只要负责、有爱心相比,责任和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作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现代社会下的班主任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孩子的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家庭的多元的观念和不同的教育理念,在多重的标准下,班主任要寻找一条适合现代儿童的教育方法。其次,要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的知识。在和上面的孩子谈话的时候,我不仅仅是在和一个孩子进行教师和普通学生之间的谈话,我同时还兼任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尤其是面对这样一个表达非常困难、对周围的一切都满不在乎的孩子。最后,要充分认识现代社会中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在家长的影响下,对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不能充分接受,同时,这样的家长看似爱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进行了不恰当的教育,使孩子丧失了一些最基本的做人原则。这种表面的“爱”实际上是一种“害”。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家庭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家长教育范文第5篇

大家对教育不满,主要体现在哪里?无非是孩子们出了问题,即现在的学生脆弱,抗挫折能力差,动辄离家出走,或者轻生:只知道做题,创造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太自私,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等等。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做人的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但目前中国家长在这方面是严重缺失的。

家教是什么?是家长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往往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比如感恩、尊重别人、基本的规矩等等,其实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但遗憾的是,家长们对此几乎没有太多的重视,更谈不上正确的教育理念、人才观念。一谈到家教,就变成了花钱请老师教文化课,而不是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国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不惜砸锅卖铁,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与付出。更有甚者,一些权贵和富有人群,用金钱换责任,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巨资让孩子一个人出国留学,表面上为孩子做出贡献,实则是不负责任。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我们经常是指责学校、社会,而不是反思自己。当我们控诉应试教育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自己也是一个积极的推动者?是否逼迫孩子报了很多的辅导班?当我们指责社会无序时,我们是否给孩子做出了表率?

如果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那么,在学校学的知识大部分都会遗忘,但是,协作、感恩、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等,最终会沉淀下来,而在这些教育方面,家长可以也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美国的教育制度与理念并不完美,在美国,因为教育理念原因,家长不满意,有大约260万学生是在家上学的。在美国前10名大学中,有7%来自此类学生。家长们在以自己的力量去做调整,修正对美国教育的不满。

世界上没有一种教育制度与理念是完美的,美国也同样。大家觉得,中国教育目前问题很多,政府、社会舆论都在反省、检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很多中国专家动辄讲美国教育如何如何好。的确,美国的教育在理念上、方法上,都有其先进的东西,有值得汲取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同时,中国家长应当首先补上家庭教育这一课:教育改革,首先应当从改变家长入手,让家长们明白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真正懂得如何引导孩子成长成才。

家长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同城化教育;新市民子女;新市民家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27-1

一、新市民子女的特点

张家港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六中)毗邻张家港经济开发区,吸纳了开发区(杨舍镇)7~9年级新市民子女。如今,在六中就读新市民子女349人,占在籍学生的57.3%,他们主要来自四川、安徽、河南、江西、山东、陕西、浙江和苏北等地。新市民子女的显著特点是: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不同、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了解新市民家长的特点,才能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市民家长的特点

有的新市民家长教育孩子方法得当,成效显著,有的新市民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大话西游》唐僧型。由于流出地与流入地学校教材不衔接,随着知识不断增多,难度不断加深,一些新市民子女学习上出现掉队现象,加之家长教育能力有限,不能解决问题时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喋喋不休。家长过于唠叨,反而增加了孩子的逆反心理,影响成绩的提高。

2.崇尚暴力型。“不打不成才”“棍棒下出孝子”。受这种观念影响,不少家长认为不打孩子是很难让他们长记性的,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另外,由于家长的文化水平偏低,教育观念好落后,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成绩良好则平安无事,一旦成绩下滑则棍棒交加,造就了孩子的恐惧、逆反心理,严重影响学习积极性。

3.过分依赖型。一些新市民只管孩子的生活,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他们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经常关照或者请求教师:“老师,麻烦您了,我们都没什么文化,孩子就交给你们了,要打要骂随便”。另一种是过分强调老师的义务,典型的话语是:“我们花了钱送孩子到学校来,孩子怎么成了这样?他幼儿园的时候,老师都说聪明!”

4.原始放任型。新市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大多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小本经营,许多家长整天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只好任其自生自灭!

2012年8月22日,为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学校对初一新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问卷发现,37%的家长不能说出自己孩子六年级班主任的姓名,能够全部说出孩子老师的姓名的不到10%,手机号码就更不用说了。

三、教育学生要从教育家长做起

1.设立校长信箱,举办家长培训班。六中校门口设立了校长信箱,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家长的疑难和困惑。对家长集中培训,一次家长会就是一次培训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培训活动。

一是增强自信。新市民家长文化水平偏低,经济条件较差,家庭教育能力欠缺,诸多因素导致了学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要从培养家长的自信做起。在家长会上,我们安排教品学兼优的学生家长讲述他们教子故事,让更多的新市民认识到:虽然自己的生活条件不如城市学生,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但是这些因素并不妨碍学生健康成长。农村孩子尊敬师长、淳朴勤劳、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正是城市学生缺乏的。

二是创设环境。尽管新市民家庭条件较差,家长也要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家长要自律,身教重于言传。例如,孩子在家时家长不打麻将,不带学生出入游戏机室、网吧、歌舞厅等场所,家长以每天起早贪黑、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的现身说法来感染、教育学生。

三是加强沟通。家长要勤于孩子沟通。学生成绩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态度、自信、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只有家长勤与学生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及时引导和鼓励,化解孩子成长中的不利因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要勤与班主任、任课教师沟通。新市民多从事较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小本经营,很多学生家长每天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有的不按点上下班,整天在外面忙,很少与学校沟通,有的从未参加家长会,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由于家长和学校之间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学校教育效果大大折扣。

2.挖掘典型,分享家庭教育经验。六中有一批品学兼优的新市民子女,例如,李兰、商金林、卢川力、宋荣康等同学,他们一直是其他同学的榜样。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安排这些学生家长讲述他们教育孩子的成功方法,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分享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将家长会办成经验交流会、成果分享会。

家长教育范文第7篇

一、摸清聋生家长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

通过调查及多年从事聋生教育工作的经验,本文认为聋校家长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对聋生心理特点的无知和认识不到位。聋生由于听觉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他们对外界的认知非常狭隘。因为无法正常地和正常人进行交流,造成心理活动简单,感知片面,语言贫乏等不足,这些都减少了他们接受教育影响的途径。尽管他们在校接受教育后言语表达能力得到了一些提高,但其程度与正常儿童相比还差得很远。就聋生心理而言,一部分家长无视或对这一规律无知,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送进了学校就可以说话了。如曾有一位家长,送孩子入学时就急切地问老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说话呀?”另一部分家长则承认“聋”的事实,但却把“聋”提到了过分重要的地位,忽视了聋童首先是儿童,其次才是聋童。他们觉得聋就是聋了,后天再怎么补救也无济于事,只要学习点职业课将来能找个工作就可以了,这些看法在聋校家长中比较普遍。他们都没有从素质教育上,从开发孩子的潜能上去深刻、细致地进行认识。

2.对聋教育的茫然。很多聋生的家长想和孩子交流,可是碍于自己不懂手语,孩子识字又不多,书写能力有限等原因,无法和孩子进行正常地沟通交流。还有人觉得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就干脆采取了放任自流,任由孩子疯长的非常错误的做法。其实为了孩子,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聋生教育方面的知识,比如:聋生教育的发展及现状、聋生的特点及教育安置、聋校的管理、聋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聋校的教育特点和听觉障碍补偿等。哪怕只是一知半解,对教育孩子也会非常有好处,也会使自己的孩子获益。总之,应尽量给自己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环境,使孩子接受最好的、最适合的教育。

3.个别家长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推卸教育责任。这部分家长非常个别,占极少数。他们心中完全没有孩子,把聋童看作是自己的拖累,或者因为有个残疾孩子而感到无脸见人,觉得聋童给自己带来了太多的麻烦。为了省心把孩子送到学校“眼不见心不烦”,甚至月底接孩子回家时也极不情愿。更有甚者,根本不给孩子取名字,送孩子入学登记时,只说没有名字,就叫某哑巴吧,非常不负责任。他们把残疾孩子随意推给社会,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家长身份,忘记了教育孩子是作为家长应负的职责,这不仅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不负责任。

二、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的措施

1.和家长勤联系多沟通。首先,要尊重家长,求得他们对自己工作的配合,要对他们晓之以理,让他们知晓自己作为家长的职责。孩子有生存和受教育的权利,家长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义务。逃避责任,只能逃避一时,不能逃避一世。教育好孩子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其次,要动之以情,要客观地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特别是孩子在校取得的点滴进步和成绩都要和家长共同分享,使学生产生成功感,使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地了解,为自己的孩子感到自豪。再者,就是多征求家长意见,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从中发现学生的心理倾向,以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第四。给家长提供一些科学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总之,教师要以务实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和科学的方法来打动家长,使家长愿意把教师当作朋友,愿意配合学校共同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使学校家长双互利。因此,聋校可以建有家长委员会,定期向家长介绍学校情况和特教信息,定期反馈家长意见建议。各班都可建有家长联系卡,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2.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由于家长对聋校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的缺乏,往往对教育孩子束手无策,许多家长都愿意接受一些聋教育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更好地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为此,聋校可对家长进行培训,在家长所需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包括:A.对家长进行残疾人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例如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法律知识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明确权益和职责。B.对家长进行手语培训。主要是针对一些日常用语对家长进行培训。一段时间后,家长们普遍反映可以和孩子进行简单地沟通交流了。在这方面,每一位班主任老师都是最好的接待员,随时接待家长随时为家长解疑。C.对家长进行聋教育学、心理学的简单知识的培训。每次月末时,聋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使家长了解一些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一些浅显的教育规律,许多家长对此颇感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许多家长反映对特教知识有了一些认识,掌握了一些教育方法,而且更多的家长反映和孩子交流越来越容易,关系越来越融洽,感情也加深了。D.运用典型事例及榜样的作用。主要是向家长介绍家长中或特教行业中有独特教育经验、方法的事例,使家长从中获益。

3.请家长直接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一直以来,聋校家长普遍存在对聋校教育期望值过高,对自己孩子持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看法。请家长直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使他们能够更多、更深切地感受到教育是怎么一回事,改变他们以往那种“学生只要一入校门,马上就如何如何了”、“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职责,与家庭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学校要求过高,自己不配合等错误思想和行为”。

有这样一位学生家长,入校时家长说家庭条件不好,孩子很任性,常常乱花钱,多次管教也不听,要求教师负责转变学生的思想。教师就此做了很多工作,学生在学校里表现很好,可放假回家一次再回到学校,就又一切如常了。每次回来,都带好多零花钱。老师对家长说不用给他零花钱,家长说不给不行,孩子又哭又闹,没有办法。孩子发音不清晰,家长却给孩子买了一张电话卡。家长心里认为学生交到了学校,学校就应该管,就必须负责,不管不行,家长自己是没有什么职责的。

聋校应专门成立家长委员会,吸收参教、议教意识强的家长入会,并推举出资深、有学识、有教育方法的家长任董事,许多事情由校方和家长委员会共同商讨议定,使家长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中来。另外,聋校的各项教学也应向家长开放。各班均在教室里设置了“家长座位”。月末清校时,邀请家长亲临课堂听课,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并请家长就所听内容提出意见;聋校许多班都有“推门课”,家长随时到校,有兴趣就可以随时深入到各班中听课。这样,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与能力就会慢慢提高起来。

4.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共同治理学校。为了谋求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聋校也把听取家长意见、建议做为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来抓。家长可以随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学校对确有实效的予以采纳。

每一位家长代表一个孩子的不同需求。我们可以根据家长需求开设微机、服装裁剪设计、美容美发、木工、盲人按摩等多门职业课,为孩子的就业铺平道路,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很多聋校毕业生都能安排到较为满意的工作。家长们非常满意,认为把孩子送到聋校是明智的选择。

5.大量收集特殊教育资源,与家长互惠共享。聋校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应该做好特教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聋校一般建有自身特色的图书阅览室,订阅了大量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刊物;同时,还常聘请特教专家来校授课,带来学术前沿的信息。这些都可以对家长敞开大门,号召他们积极加入进来。另外,还可多宣传医学动态。借助先进的仪器和手术等手段,与家长们一道力争使学生经过康复训练,早日回到有声世界。

6.对优秀家长进行奖评。聋校每年都可以对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勇于进言,教育孩子方法独特、效果显著的家长进行奖评。如此既可以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推广一些成功家长的经验,取得更为普遍的良好效果。

总之,教育是全民性的,聋校家长参与聋校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调动学生家长参与到聋校教育中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上面介绍的一些方法与对策,是经过长期实践而摸索总结出来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理论与实践工作的不断深入,逐步会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家长教育范文第8篇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转变家长的观念。转变原先家长观念中不正确的部分。比如,某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或者“孩子成绩好就行了”,这些观念都是错误的。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可能单凭他们自身是不能解决的。如果这时候,家长不能引导他们,可能会致使他们误入歧途。另外,孩子成绩好,可能会因此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说人际关系和自我认同,但是,只看重孩子成绩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精神和心理上的需求以及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从而给孩子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在家庭公约制定之前,通过了解,笔者发现家长身上存在一些比较偏激的观念。比如,父亲认为,我这么辛苦赚钱,只要开开心心,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孩子的妈妈处理就行了。这种观念下,父亲自动放弃了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对孩子的学习等情况不过问。孩子也认为父亲对自己不重视不在乎,感情上产生疙瘩,不利于亲子交流。从这些情况可以看出,观念指导着行为,改变家长的观念必须先行。

(二)建立概念

在观念改变之后,就要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教育的概念。什么是家长?家长要做些什么?家长的角色怎么定位?家长有哪些类型?哪一种更适合孩子成长?家长如何认识孩子的心理?在家庭公约的实施过程中,也不断在修正家长的一些概念。面对大部分的家长,当我们问他们家长在家庭中是什么角色时,除了“父母”其余都不知道。其实,家长的角色是多重的。第一,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出生起,时时刻刻受到家长的关注、暗示、引导和监督。第一任老师给予孩子的观念更容易在孩子的生活中产生深刻的影响。第二,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这才是父母的定义。孩子属于未成年的个体,在各方面的发展上都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在生活上需要家长的照顾,在精神上需要家长的鼓励。第三,家长应当是孩子的朋友。只有家长把孩子当成朋友,平等坦诚相待,孩子才能很自然地与家长沟通,一旦建立起自然顺畅的亲子沟通,家庭就不容易出现问题。

(三)学习原理

学习原理,是在家长认同一些观念以及了解概念之后。告诉家长一些原理,使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分析问题。在实施家庭公约的过程中,充分证明了发报原理的运用可以减少很多摩擦。在制定初期,家长已经了解了发报原理是怎么一回事。妈妈事后的一个陈述:一次,妈妈正在拖地板,淑岚快步跑过,不小心滑倒在地。淑岚刚想说话,妈妈大骂:“不是跟你说过,我在拖地板的时候地板很滑别跑来跑去的吗?”语气加上表情,把坐在地板上的淑岚吓得大哭起来。妈妈这个时候突然想到刚学的发报原理,把情绪缓下来,问她:“你记得妈妈说过的话,对吗?”淑岚点头。妈妈又问:“那你为什么跑那么急?”淑岚一边擦眼泪一边说:“我想去捡小熊”原来她的玩具小熊不小心掉在角落的地板上了。这件事情以后,妈妈说自己说话的时候都会缓半拍,给孩子说话的时间,无形中减少了很多“生气”的可能。

(四)掌握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掌握一些小技巧或者方法。比如,和孩子沟通的小方法。在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不能马上就允许。在心理学中,这种方法叫“延迟反应”。比如,孩子要求学画画,要先观察孩子让孩子到画室去,等孩子真的确定想学的时候和孩子订立约定。这样,孩子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有了约定,孩子违反约定的时候,父母提出的要求就显得合理。从小养成遵守约定的习惯,家庭之间的事情显得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另外,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要掌握“细化”的方法。把要求交代得简单具体,这样孩子对自己要做的事情要怎么做、完成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以上这些都是一些具体问题上的小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问题解决时会便利很多。

(五)使用工具

这里的工具主要指家庭公约和网站的使用。家庭公约是以书面化的方式履行家庭成员之间的约定,促进成员之间的了解以及督促成员之间互相进步。网站的使用也是出于便利成员之间交流沟通,以及增强“家庭”集体感。通过此次实践认识到,家庭公约的使用困难主要在于坚持。在比较全面了解了家庭公约之后,我们开始实施。最初的一个星期进行得比较辛苦,效果也没有出来。比如,刚开始执行公约时,淑岚要求饭前帮妈妈擦桌子,妈妈总是会觉得她笨手笨脚地,一会儿说淑岚水没拧干,一会儿说桌面没擦干净,有时候看到她动作慢吞吞地,就抢过她手里的抹布自己擦起来。后来,妈妈通过一次很细致的示范和讲解,告诉她怎么才能把抹布拧干、按什么顺序擦桌子就能把桌面都擦到。从那以后,基本上孩子可以很好地完成这个过程。爸爸方面,公约中有一条是:下班回家后把鞋放好(放到鞋架上)。刚开始的一周内,即使作为成人的爸爸还是偶尔会忘记。总体而言,之后的时间里,习惯后坚持起来困难就不会那么大了。

(六)养成习惯

行为变为习惯,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一个动作,一种行为,多次重复,就能进入人的潜意识,变成习惯性动作。如果学会运作潜意识技巧,就可以建立一种自动运作的“长效机制”,从而达到人生的奋斗目标。一旦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阻力就会变小甚至消失。只要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下来,形成习惯了,家庭就慢慢地出现一些变化。这个就是家庭公约的魅力所在。

(七)结束语

对家长教育工程系统了解之后,为笔者的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打开了另外一个视角。从家长教育走进家庭教育,以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身份介入家庭教育,影响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教育方法,值得探索。家庭教育指导师深入社区,与家庭建立起较为稳固而长期的关系,而不是局限于咨询中心的建立和运行。只有这样,家庭教育指导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家长教育范文第9篇

【关键词】家长;教育素质;教育观念;教育知识;教育能力;述评

家长,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者和执行者,因此家长的教育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实施,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成败。1996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中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及教育”调查中指出,“在影响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的诸家庭因素中,家长的教育素质是最为重要的因素。”①近些年来,人们针对家长的教育素质开展了哪些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哪些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都需要我们去认真梳理。本文运用文献法,查阅近70篇有关文献,并从中筛选出22篇,围绕家长教育素质内涵、家长教育观念、家长教育知识以及家长教育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试图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关于家长教育素质内涵的研究

欧阳连认为,家长的教育素质就是指家长运用多种知识实施家庭教育的技能和技巧,家长的教育技能和技巧又主要体现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②该研究更侧重于把家长教育素质理解为能力。焦健则将家长素质分为了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特殊素质即我们所说的教育素质,包括正确的教育观念、丰富的教育知识、科学的教育方法以及一定的教育能力。③赵忠心在其著作中没有具体提到家长教育素质这一概念,而是将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之一归结为家长自身的素质,其中包括家长的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以及家长的文化素养。④杨宝忠认为,家长的教育素养包括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教育态度和教育期望。⑤王铨、赵俊志将家长的教育素质概括为6个方面:现代的教育观念、全面的教子育儿知识、科学的教子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⑥该研究对家长教育素质的概括更为具体,可实际操作性更强。孙宏艳则与王铨和赵俊志的看法相似,认为家长的教育素质,即教育孩子所需要的观念、方法和能力,具体包括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及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⑦张庆守提出家长教育素质是由多维素质组成的综合性系统结构,应包括品学素养、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素养、教育能力素养等三个方面的基本素质。⑧综上,对于家长教育素质的认识,我国学者们虽然还存在些许差异,但大致可将家长教育素质概括为家长的教育知识、教育观念、教育方式以及教育能力四个方面。目前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探究阶段,未能将家长教育素质具体化,使其能够成为可量化、易评价、可实践性强的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因素。

二、关于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

(一)家长教育观念的构成研究

俞国良与辛涛对其构成做了进一步阐释:人才观是家长对人才价值的理解,亲子观是对子女和自己关系的基本看法及教养动机,儿童发展观是对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及教子观是对自己、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力和本身能力的认识。⑩许晓辉、庞丽娟的研究将家长对儿童的发展评价纳入到家长教育观念里,进一步完善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构成。輥輰訛张庆守的研究是从家庭教育对儿童素质教育的影响和作用这一角度对家长教育观念构成进行了划分,忽略了亲子观在家长教育观念的作用。輥輱訛刘秀丽与刘航认为在其总结的7个观念构成中,儿童观、教育观和亲子观是核心要素。该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总结,但划分略有重叠,且缺少对儿童发展进行评价的评价观。

(二)家长教育观念的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帼眉与何大慧认为,家长教育观念受社会文化、家长自身经历、文化程度以及对育儿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影响。輥輴訛李百珍与关颖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除了受社会现状、家庭背景影响之外,还受家长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的制约,家长职业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对教育观念的差异影响显著。輥輵訛俞国良与辛涛认为,家长教育观念的来源认识上存在“自我构建”和“文化脚本”两种看法。“自我建构”是指家长的教育观是父母自我建构的过程,它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文化建构”是指家长教育观念是其在接受文化观念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一种文化信息。基于这两种不同的视角,他们给出了自己的认识,即“家长教育观念的来源,是自我建构和文化信息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輥輶訛该研究理论上阐述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来源,却没有对其形成规律进行深入探究。李洪曾认为,家长的教育观念除了受职业、学历的影响之外,还与父母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有关系。从家长教育观念现代化的程度来看,一般父亲比母亲高,高学历比低学历高,年长的比年轻的高,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的经理比医务人员、机关一般干部、店员高。輥輷訛“家长教育观念更新的实验研究”课题组提出了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机制:一是找到“动力源”———引发转变观念的内在需要;二是升华系统———提高认识,动摇陈旧观念;三是感染系统———激感,促进认识向行为转化;四是实践导向系统———利用科学的手段巩固认识与行为。该研究从家长内在深层动因的角度揭示了旧观念解构和新观念形成规律,提供了新视角。综上,我国学者对家长教育观念构成的认识在人才观、亲子观、儿童观和教子观上基本一致,之后评价观的提出进一步完善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构成。但现有的研究不能全面客观地呈现其形成规律和影响因素,缺乏对家长教育观念形成的规律和影响家长教育观念形成的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三、关于家长教育知识的研究

关颖将家长教育知识分为“儿童生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儿童卫生保健知识”、“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儿童教育知识”、“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以及“与孩子学习有关的文化知识”。通过该研究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独生子女家长当中,学过“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知识”的家长比例最低,“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知识”其次。赵忠心认为,家长教育子女应具备的知识有:“优生知识”、“儿童青少年生理学知识”、“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各种文化科学知识”以及“社会生活知识”。张庆守指出,家长应掌握的教育子女的知识有应包括关于儿童身心发展和家庭教育基本规律的知识、与家庭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关于家庭教育目标以及内容和途径的知识、家庭教育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知识。华桦的调查表明:“家长最主要的家教知识来源于‘自己的经验积累’,占48.1%。换言之,部分家长主要依靠固有的家庭教育理念和传统来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开放而多元的获取家庭教育知识的渠道尚未形成。”金晔在其对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自我导向学习的现状研究中指出: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知识学习的比例高于母亲,学历较高的父母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自我导向性更强,职业工作稳定性高的家长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的投入上要高于相对职业不稳定的家长。家长喜欢和常用的学习方式是“自我阅读”,而家长们认为最重要的学习途径是“朋友同事间的交流”和“与教师交流”。该研究主要是针对家长学习教育知识的动机、途径、方式、投入等方面。综上,我国学者对家长教育知识的研究关注不够,现有研究相对杂乱化、片段化,大多附于其他研究之下,对家长教育知识应然要求的研究不深入具体,缺少对家长教育知识的掌握状况及获取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四、关于家长教育能力的研究

(一)家长教育能力的概念界定研究

赵忠心认为,“所谓教育子女的能力,就是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促使子女身心健康发展的技能、技巧。”輦輴訛胡海燕认为,家长教育能力是指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性认知、理解性情感和理解。

(二)家长教育能力的应然要求

赵忠心把家长教育能力的应然要求总结归纳为三点,分别是了解子女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张庆守把家长应具备的教育能力分为6项:了解与分析能力、教育选择与规划能力、建立密切亲子关系的能力、家庭教育实施能力、教育协调和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环境设计能力。輦輶訛此概括较前者更细致具体。胡海燕侧重从人的认知、感情和行为实践活动三个层面,把家长教育能力分为理解性认知能力、理解性感情能力和理解性实践行为能力。陈永坤认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的核心能力应该包括:情绪管理能力、逆境智能、学会学习、创意思维、理财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国际视野以及世界公民意识等。

(三)家长教育能力发展的意义与方式研究

关颖认为,家长教育能力的缺陷会导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感受,而家长不注重自身的修养则是家长教育能力缺陷的关键。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的程度远不能满足教育的实际需要,是导致其教育能力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輧輮訛缪建东把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发展阐述为父母的成长,其意义在于它是角色变化、科学育儿的必然需求。他认为父母教育能力拓展方式有:“在生活的过程中向比自己有经验的长辈或者同辈学习、主动通过看书读报或上网查找信息等方式自学、接收系统的家庭教育指导。”这三种方式基本概括了现有的发展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方式,但不够细致和具体。综上,目前关于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研究较少,从促进家长教育能力发展途径角度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缺少家长教育能力发展水平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

五、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对家长教育素质开展了许多有益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家长教育素质的内涵,完善了家长教育观念的构成,对家长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应然要求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在对家长教育观念形成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还不够深入,缺少对家长教育知识和能力的构成、掌握状况和获取途径的研究。总的来说,研究内容多侧重于对家长教育观念的研究,对家长教育知识以及教育能力的研究较少,且大多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从研究方法上来看,文献法、思辨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居多,比较法、个案法、观察法较少,缺少长期跟踪式的深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在丰富研究内容的同时增加研究的深度,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根据家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深入地开展家长教育素质的相关研究,为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和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注释:

①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6[R].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②欧阳连.家庭教育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18-22.

③焦健.合格家长素质简论[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8(2):50-53.

④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⑤杨宝忠.大教育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60.

⑥王铨,赵俊志.提高家长教育素质的尝试[J].中小学管理,2013(11):38-39.

⑦孙宏艳.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J].家庭教育,2007(2):4-10.

⑧张庆守.新世纪家长教育素质要求与养成对策[J].闽江学院学报,2007,3(28):135-140.

⑨陈帼眉.家长的教育观念[J].父母必读,1992(11):4.

⑩俞国良,辛涛.社会认知视野中的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5(3):87.

关颖.家长的教育素质及指导———独生子女人格调查引发的思考[J].天津师大学报,1998(5):33-39.

许晓辉,庞丽娟.关于新世纪家长教育观念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62-63.

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N].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5):192-195.

陈帼眉,何大慧.家长的教育观念———一个值得重视的新概念[J].家庭教育,1994(01):47.

李百珍,关颖.家长教育观念研究[J].天津师大学报,1995(4):9-13.

李洪曾.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查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1999(2):38-43.

“家长教育观念更新的实验研究”课题组.促进家长教育观念转变的实验探索[J].教育研究,2002(4):67-73.

关颖.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8(10):15-23.

华桦.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09(10):45-50.

金晔.城市父母家庭教育知识自我导向现状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胡海燕.中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现状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陈永坤.对话式家长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缪建东.家庭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家长教育范文第10篇

现在的年轻家长大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出生的,以第一代独生子女居多。这批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比上一辈的家长高,大多接受了较好的文化教育,科学教育意识也明显增强。大多数家长认为民主型教育是对孩子最有利的一种教养方式,对孩子要进行赏识鼓励教育,要让孩子自由发展,享受快乐的童年。从总体上讲,这些教育观念如果付诸实践将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但一些专家或学者片面强调自由、民主等教育理念,使不少家长在理解这些现代教育理念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育行为并不真正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要求,导致孩子出现了一些心理与行为问题。例如,一些孩子行为习惯不良,过分自由散漫;有些孩子只知道疯玩,缺乏学习兴趣和心向等。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反而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这样的孩子,不仅在中国,就是在国外也未必能发展得很好,近些年来,出国留学的孩子在国外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案例并不鲜见。因此,在对年轻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学校及各级教育机构需要厘清家长可能出现的教育观念误区,正确而全面地解读现代教育理念,使家长认识到要实施“有尺度”的赏识教育、“有规则”的民主教育、“有节制”的物质奖励,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要求”的快乐童年等。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个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潜能才有可能得到有效开发。

二、指导家长努力建构良好家庭结构,为孩子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良好的家庭结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的家庭环境保障,正常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孩子成长。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给中国的家庭结构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据报道,从2003年10月新的《婚姻登记条例》施行以来,离异家庭、组合家庭不断增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影响。有专家调查表明,在所有的特殊家庭类型中,父母离异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最大。叶玉清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家庭的被试相比,父母离异的被试情绪更易激动,更缺乏责任心,易怀疑、刚愎、固执己见,紧张、激动,好强固执,爱幻想,自律性较差。一些学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中国式离婚”所致,离婚过程中,家长的争吵、互斗等行为使孩子产生了不安全感和被抛弃感,易对人产生不信任、遇事容易冲动等。目前,大多数年轻家长工作都比较忙,工作压力比较大,难以独立抚养孩子,因此,孩子往往是与家长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组成421式的家庭。由于隔代亲等因素的影响,在421家庭中,祖辈容易对孩子溺爱无度、过度保护等,使孩子形成许多不良的习惯与个性,比如娇气、自理能力差、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等。因此,应让家长认识到给孩子一个健康正常家庭的重要性,尽量避免家庭变故,尤其是父母离婚。父母应经营好婚姻并处理好各种家庭人际关系,即使婚姻破裂也应尽量减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三、指导家长建立亲密的家庭人际关系,为孩子营造温馨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情感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能促使孩子形成乐于助人、积极进取等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反之,在压抑、消沉等家庭情感氛围中生活的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心理与人格的缺陷。有调查显示,在父母感情不和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存在自信心不足、退缩、孤僻、神经质等心理和行为问题。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夫妻关系是家庭的轴心,其他关系都由此发展而来,祖辈、家长辈和姑嫂姨舅的血缘关系也是围绕这一轴心而转动的。马斯洛说过:“安全的情感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夫妻间的互尊互助是具有伟大教育力量的道德财富”。孩子正是以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其认识一切人际关系的起点的。在互爱、互助、幸福、和睦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快乐、温暖、有安全感,能热情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相反,在紧张、冷漠、争吵不断、纠纷常起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会变得恐惧、抑郁寡欢,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性格暴躁,敌对、孤僻、对人冷漠等。因此,要引导家长组织好家庭生活,努力处理好家庭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婆媳关系等,家庭成员间能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营造一个温馨、宽松、和谐的家庭情感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四、指导家长学会率先垂范,努力给孩子做好行为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的导师,家长的一言一行极易感染孩子,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心诚如石,天真无邪,可塑性很强,如小树成长,怎么修理就怎么生长。《苏氏家语》中有:“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所以然者,生而善教也。”俗话也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其中的“身教”指的就是家长的言行表率。然而,现实生活中,确有不少家长忽视了自身的表率作用,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污言秽语、打牌撮麻,有的家长对人冷漠无情、自私自利,还有的家长带着孩子违反交通规则,甚至违法乱纪……这样的言行势必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乃至个性品格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指导应该让家长认识到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多数情况下,其言行能折射出家长的言行是否合格、家长的思想品格是否高尚。指导家长不仅要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更要给孩子提供健康的精神生活;不仅要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更要以身示范,在待人接物、学习工作、言行举止、遵守规范等方面,努力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熏陶。每一位家长切切要记住黄宗羲的一句话:“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长倾注了家长的心血;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使者,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及未来的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行政机构、社会媒体、专家学者在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时,务必建议各位家长要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规律,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家庭结构、营造温馨的家庭情感氛围、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行为,表现出积极文明的行为举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领孩子幸福成长!

上一篇:生本教育范文 下一篇:陶行知教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