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主持稿范文

时间:2023-11-18 13:24:23

家长会主持稿

家长会主持稿篇1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在百忙中按时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请允许我代表一中分校初中部全体教职工向各位家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因为你们按时到会的本身就是对我们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是对你的孩子全面关心的具体表现,也是愿做孩子坚强后盾的有力证明。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大会的校领导:……。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在家长会开始之前,我恳请各位家长将随身电话置于静音或关机状态,不要吸烟、随意走动和高声谈论。由此给各位家长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下面进行大会第一项:有请邢校长就学校的发展及上期工作向各位作一汇报。

大家掌声欢迎!

刚才邢校长对我校的办学情况及上学期的工作情况向各位作了一个简要的汇报,他讲的很精彩,总结的很到位,我们坚信我们的初中部会越办越好。学校的许多工作都有着我们众多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作为学校,作为老师,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尽心尽力,教育好您的孩子,我们的学生。

接下来,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我们初中部实行奖学金制度,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做的最好,我们占了三个第一,一是金额最高xx元,二是奖励面最广六分之一,三是发奖次数最多每学年两次。

下面进行大会第二项:有请李社林主任宣布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获得奖学金名单并颁奖。大家掌声欢迎!

现在就让我们最热烈的掌声有请获奖的学生上台领奖。

好的,我们再次以最热烈的掌声向获奖的学生表示衷心祝贺。

此情此景,鲜花与掌声也应该送给这些为学生们的点点滴滴进步呕心沥血的老师们,你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你们永远都是学生最值得感恩的朋友,你们学校的功臣,你们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今天到场的老师们。

下面进行大会第三项:有请学生代表七年级 三 班 王婕 同学上台发言,她是我们学校上期末考试总成绩年级第一名。大家掌声欢迎!

同学的发言,道出了心声,说出了感受,表现了决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下面进行大会第四项:有请学生家长代表七年级 六班 李鹤斐 同学家长和荣英 女士上台发言,大家欢迎。

她的发言很实在,很感人,代表了广大家长的心声。我们相信有你们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家长会主持稿篇2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向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来参加会议的各位家长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尊敬的家长朋友们,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在本学期过去的两个半月里,我们一起努力着,付出着,收获着,我们共同经历了几多欣喜,几多忧虑,几多忙碌,几多感慨。对于今天的家长会,我们学校也是期待已久的,让我们共同把握住这次机会,使学校更加了解各位家长的需求,也让你们更加了解学校的工作,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况。

可以说,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大家的到来使咱们的学校蓬荜生辉, 让老师们感受到你们对孩子的关心及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各项工作才开展的红红火火,在此,我真诚的对各位家长道一声:“谢谢” !

今天的家长会共分两个阶段:本文由一起去留学编辑整理,转载自一起去留

会议第一阶段共有两项议程:

1.曹守仁副校长就家校联手、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学生安全问题讲话;2.周芳田主任、贾双安副校长关于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及应注意问题讲话。

会议第二阶段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家长到本班教室,就半学期来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由班主任与各位家长交流。

首先进行会议的第一阶段:

下面请曹守仁副校长讲话。

曹校长的讲话非常实在、具体,孩子的人身安全是家长、学校最关注的问题,国务委员陈至立曾经说到“生命不保,何谈教育”。 曹校长对如何保证孩子安全给家长朋友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学校愿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安全的蓝天,为孩子撑起一把得力的安全保护伞!

下面请周芳田主任、贾双安副校长讲话

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而且懂礼貌,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学习刻苦,团结同学。让我们家长、学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使之健康茁壮成长。

各位家长、老师们:

我们深信通过这次家长会,学校和家长的联系会更为密切,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学习进步,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让我们一起努力吧!愿我们的学生,你们的孩子都能成“龙”成“凤”!

最后,祝愿各位家长朋友合家欢乐,心想事成,天天有好运,年年发大财 !

家长会主持稿篇3

竞选稿之一: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昱萱,今天我竞选的职位是--班长。在新学期里,我又有了新的计划。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以,今天我站在这里。因为我想继续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知心朋友,爸爸妈妈的骄傲,更想成为新一任的五六班班长。

如果我选上了班长,我会尽力为老师办事,会尽职尽责为同学们排忧解难,当好这个班长。当同学需要帮助时,我会上前搭把手;当同学被一道题目困住时,我会耐心地跟他讲解。总之,我为同学、老师服务的心永不凋零。

如果我落选了,我不会气馁,也不会伤心,我会向班长请教,向同学学习,直到明年的现在,我依然会在这儿追逐我的梦想。请大家支持我!相信我!谢谢!

竞选稿之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昱萱。今天我竞选的职位是少先队大队部主持人。

对于我这个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主持已经成为我的一大爱好。我声音甜美,记忆超强,而且我还具有丰富的主持经历和经验:我曾在艺术节上发过言,主持过六一儿童节,还参加过市级演讲比赛…… 我觉得我完全有能力胜任主持人一职。

如果我成功当选了主持人,我会与其他主持人一同分享经验,与大家齐心协力,公共主持好每一次升降旗,每一次校级活动;如果我落选了,我不会伤心,不会气馁,因为参与比结果更重要!请大家支持我!谢谢!

家长会主持稿篇4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学生会的竞选,我竞选的职务是“文艺委员”。 我叫xxx,进xxx大学以来,我在班上担任过文艺委员,并且一直在学生会工作。学生会是xxx,使我对学生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也使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在这大半年的工作中,也曾遇到过许多挫折,也曾失落过、消极过。但那都已成为过去,这些经历反而成为我以后工作的宝贵经验。它使我明白行动前的决策是多么的重要,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我在学生会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因此我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曾多次得到师生的好评。这些经历使我有坚定的信心和足够的能力参加这次竞选。

如若承蒙各位的信任和支持,我有幸当选为文艺部长助手,我将感激万分,并将此化为不尽的 动力,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大胆务实,勇于创新,决不会盲目从事,要有计划的工作。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在领导的信任,上届干部的帮助,同学们的支持和 自我创新下会使文艺部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这是我今日的承诺,行动能证明一切。如若当选,定会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实现今日的诺言。在此也诚心希望在坐各位对我今后的工作进行监督。

最后衷心希望各位投我一票,支持我、鼓励我。记住,我是xxx号,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银行分理处主任竞选演讲稿 | 竞选离退休工作处处长的演讲稿 | 竞选烟草采供部主任的演讲稿范文 | 竞选秘书处副处长的激情演讲稿 | 竞选司法工作的激情演讲稿 | 竞选区卫生执法中队长演讲稿 | 竞争学校科研主任的演讲稿 | 竞聘理货部长的演讲稿 |

家长会主持稿篇5

目前,全国高校学报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一些地方高校特别是规模较小的高校学报在办刊中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一方面要应对质量较高的学报(如“核心期刊”学报)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小、发行渠道单一、优质稿件匮乏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促进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优势学科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能够为学报长期提供高质量的,反映学术界新观点、新见解、新方法的稿件,以避免学报出现“等米下锅”、等稿上门的窘境。可以说,离开了学科建设的支持,学报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为重要的是,优势学科建设对于加强学报的作者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者是重要的出版资源,高校学报能否在最终意义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支优秀的作者队伍。高校的优势学科往往集中了全校该领域最突出的专家和学者,有的还在国内外聘请了知名的专家学者,可谓是群英荟萃。因此,优势学科建设能够为学报提供一批稳定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作者,增强学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高校学报对优势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术人才培养

开展优势学科建设,关键在于培养人才,尤其是培养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形成学术梯队。高校学报承担着传播、更新学术理论知识,传递学术资讯,集成学术思想的重任,对于培养学术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刊发科研论文,将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发表出来,在学术界内外进行充分地交流,从而提升教师及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促进优势学科建设,培养学术后备力量;二是通过发表教学改革类的文章,探讨优势学科教学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从而在理论上为提高优势学科的教学质量提供可能;三是高校学报在审稿、用稿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一批科研能力强、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秀作者,并能以发表其论文的方式对其进行学术能力的培养;四是通过高校学报这块园地,可以使各种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进行充分交流,从而将校内外的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其能互相交流思想和成果,共同提高科研能力。

2.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及时促进最新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高等院校优势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支撑和保障作用,可以增强高校优势学科的核心竞争力。高校学报是将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转化为科研成果的桥梁。首先,和出版专著相比,高校学报一般为双月刊或者月刊,出版周期较短,能更加及时地将教师和科研人员最新的学术成果发表出来,有效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促进优势学科的培育与发展。其次,学报对学术信息的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可以将本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及时发表出来,展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则可以发表国内外高质量、高水平的原创性论文,使本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及时获得科研信息和资讯,拓展视野、启发思路、借鉴方法、了解现状,有力地推动自身的科研工作。

3.引导学术研究方向

学术性是高校学报的本质属性,但是,高校学报不仅可以展示校内外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而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术研究的潮流,为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指明研究的方向。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学报编辑与相关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联系较多,长期以来获取的学术信息也较多,因此学术视野较为宽阔,可以为校内从事优势学科建设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学术界的新情况和新亮点,帮助其发现学术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有利于其树立前瞻性的思维,推动学科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有的学报编辑同时又是高校某一院系和学科的兼职研究人员,与校内教师和科研人员有着工作上的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使得学报编辑能较深入地了解校内学科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思路,从而在进行刊物编辑的时候能有意识地编发一些学术质量较高,创新性较强,对校内优势学科建设有借鉴意义的稿件。

4.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

学报是反映学术信息,展示学术成果的园地,在学术交流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首先,高校学报是目前进行学术交流的最佳平台,是各种学术信息的“集散地”,学报通过刊发国内外高质量的学术文章,传递学术信息,展示最新的理论成果,开展学术争鸣与讨论,有利于促进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其次,高校学报往往联系有一大批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作者,学报通过组织作者联谊会等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作者之间的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为其搭建进行科研合作的平台。

三、学报工作促进优势学科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1.基本思路

(1)坚持特色办刊之路。刊物特色是一种刊物区别于另一种刊物的标志,是刊物的“身份证”,也是其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学报要从本校和本地学科优势出发,注重将学报的历史积淀性和时代延伸性结合起来,突出学报在某个学科、专业和领域的优势和特色,精心打造特色栏目,编发反映优势学科理论成果的文章,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换言之,就是要通过增强学报特色,提高学报的影响力来推动相关学科建设,为其提供智力支持,提升其教学和研究水平。

(2)坚持“开门办刊”的理念。高校学报要立足本校,面向国内外,冲破以往所谓学报“内向性”的框架,广开稿源渠道,广纳名家名文,拓宽学术视野,不断提高学报学术品位,将“专家办刊”和“开门办刊”结合起来,学习国内外优秀刊物的办刊经验,努力打造学术精品,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只有如此,才可能为校内优势学科建设提供一流的、具有创新性和借鉴意义的学术信息和资讯,为校内外教师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交流的平台,促进学术发展与繁荣。

(3)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提高质量是学报发展的生命,高校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始终坚持把质量管理摆在重要位置。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报出版发行的质量保障体系,严格保证学报的审稿质量、编校质量、排版质量和印刷质量,通过刊发高质量、高水平的文章来提升学报的品位,提高学报的影响力。也就是说,只有学报的学术品位得到提升,才能够为学校的优势学科建设提供支持。

2.以学报工作促进学科建设的措施

(1)做好审稿、用稿工作审稿是高校学报编辑出版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因此,高校学报审稿要及时,把握好尺度,坚持三审制原则,建立健全审稿体系。在此基础上,应该根据本校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情况,适当向涉及此类学科或有相关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倾斜,优先发表其论文,这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报的影响因子,契合了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学校相关学科的建设。例如,《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近年来根据自身的实践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在坚持审稿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遴选和编发了一批涉及“现代远程教育”和“高职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学者和教师的好评。

(2)做好组稿工作当前,稿源紧张是不少学报编辑部面临的主要困难,成为阻碍高校学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此,高校学报应破除“等米下锅”、坐等来稿的传统做法,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主动地拓展稿源。首先,应该加大向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约稿的力度。高校学报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采取各种方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约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以第一作者身份向学报赐稿,在学报开设“专家论坛”专门刊发其文章,同时向其支付一定数额的稿酬,优稿优酬。例如,人文社科类期刊可以向全国知名的人文社会科学学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等约稿,甚至组织专家学者开展一期或几期的笔谈,并着力建设学报“专家作者库”。其次,学报编辑部应主动了解学校重点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状况,长期跟踪其科研进展情况,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一批涉及该学科领域的校内外稿件,尤其要注意采用观点新、角度新、有深度,社会影响和学术影响俱佳的稿件。这一方面可以及时地将本校取得的科研成果展示出来,促进成果转化,反映学校的科研实力与成就,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校内相关学科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借鉴。

3.打造特色栏目

特色专栏有利于展示刊物的个性,提高刊物的影响力,吸引优质稿源。目前,业内一些学报之所以办刊出现困难,有的甚至处于举步维艰的状态就是因为其办刊缺少特色,不具备比较优势。实际上,学报突出办刊特色,打造特色栏目不仅有利于校内优势学科建设,而且对于学报自身的发展也意义重大,因为一旦校内的优势学科做大做强之后,就能为学报特色栏目的打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稿件。在这方面,一些大学的学报已经进行了尝试,并且取得了成功。例如,《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精心打造的“人类学研究”栏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成为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首批名栏建设单位。打造高校学报的特色栏目,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学校学科建设、师资人才等情况,合理地设置栏目,精心打造,推陈出新,编发一批反映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科研成果的稿件,充分体现本刊物的学术风貌和品位。二是做好选题策划工作。要根据学报和学科的特点,努力寻找新的、具有学术潜力的生长点,策划一些反映该学科前沿学术成果的选题,将学术特色、地方特色和形式特色结合起来。三是树立精品意识,主动向该学科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和教授约稿,以体现该学科最新、最高的研究水平,引领学科发展方向,推动优势学科建设向纵深发展。

4.加强作者队伍建设

作者是学报发展的“衣食父母”,在目前学术刊物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要高度重视作者队伍建设。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作者特别是优秀作者的联系,增进感情,扩大交流。要在学报的网页上定期公布有关消息,使作者都能及时了解学报的动态。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可定期邀请学报的骨干作者进行座谈,也可组织联谊会、茶话会、节日慰问、赠送纪念品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听取作者对学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报工作的发展。二是应建立和健全“特邀作者”制度。要采取各种措施,调动学报“特邀作者”投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争取与其长期合作。同时,要及时发现和遴选出部分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作者加入学报“特邀作者”队伍,使学报始终拥有一批比较稳定的、高素质的作者。三是酌情对部分优秀作者予以奖励,如有作者在学报发表的文章获奖,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团结和争取一批“水平高、效率高、知名度高”的优秀作者,吸引一些选题较好、学术水平高、创新性强的优质稿件。四是要着力发现和培养一批青年作者,精心为其提供选题、指导写作、修改论文,增强其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鼓励其投稿的积极性,使其通过高校学报这块园地得到提高,成长为学术骨干。

家长会主持稿篇6

(一)龚育之在年轻时就品学兼优,才华出众,“”前在已是重点培养对象,那时他才30多岁,就准备提拔为科学处副处长即副局长。所以“”在打倒“阎王殿”时,他不是作为“小鬼”挨批,而是作为“判官”挨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强调提拔年轻干部时,他在1980年初先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主席著作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他当时属于中央机关最早提拔的部级干部之一。此后,他的工作岗位多有调动,但副部长职位始终未有变动。比较熟的同志每每与他开玩笑谈及此事时,他都一笑了之,从不发牢骚,说怪话。他未想过什么“跑官、要官”之类的事,也不屑于去走什么“门子”,一身浩然正气。

(二)龚育之属不属于从过去鼓吹“两个凡是”到后来鼓吹“两个一切”的“风派人物”?据我所知,龚育之参与了党的十三大报告的起草,十三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一切”,是讲生产力标准,即“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者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这本来没有什么错,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曾被当做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批判。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对这“两个一切”的批判之声被压了下去。粉碎“”后的中央主要领导人讲“两个凡是”时,龚育之也确实在那个班子里工作。他是否参与了“两个凡是”的起草呢?过去尽管我和他在一起工作,但没有机会也不便于问这个事。1998年我们集中在中直苗圃撰写和修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时,一天散步谈起“两年徘徊”这段历史,我顺便问了这个事。他讲了“两个凡是”起草的情况,说:起草这个讲话稿时他出差到大庆去了,是回来后才知道这个事的。文字的起草,他没有参与。我说,人家都说你是“两个凡是”的炮制者,你怎么不解释呢?他说:不必了。我作解释,其他同志怎么办?不管参与没参与这个文件的起草,这都不能责怪做具体文字工作的同志。人家要说就让他去说吧!他的这一番话,不仅使我完全了解了基本史实,而且深深为他的思想境界所感动。

(三)乔木同志对龚育之应当是很了解的,龚育之任中共中央主席著作编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时,主任就是乔木同志。尽管乔木同志的主要工作不在“毛办”和文献研究室,但没有乔木同志的主导意见,龚育之不可能被提拔。龚育之没有辜负乔木等老同志的厚望,无论在文献研究室抓毛著的编辑和理论组的研究工作,还是抽调在外参加中央文件起草工作,都显示出了他的才华和能力,获得各方好评。他也逐渐地成为“一支笔”了。当然,对一些理论和政策问题,还有编辑和研究工作,两人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意见,但我以为这是正常的,不会影响彼此的信任关系,至少从我所接触的情况来看是这样。龚育之在1991年参与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出版后,曾经想写一本《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并给乔木同志写信希望得到指导和支持。是年8月,乔木同志找龚育之谈话,一是对龚育之的这个写作计划表示支持,二是希望龚育之也支持他的工作。乔木同志这时已在着手考虑写回忆的书,并已先后找了郑惠和我谈及此事,我们都表示最好搭个写作班子,请龚育之牵头。乔木同志赞同此意,找龚育之来谈。乔木同志说:你的那一本,我的这一本,都是关于的,两者兼顾吧。现在不是前两年在北戴河你动员我写书,而是我来找你帮忙写这本书。关于写的40年代那一部分已有部署,石仲泉等人已开始在写,你也与闻一下。50年代那一部分也要作出部署,这一部分你多抓一些,与你要写的共和国历史上的也不矛盾。龚育之同意帮助乔木同志写书。这样,1991年8月底成立了编写组,9月开始集中起来全面展开工作。但是,天不遂人愿,仅仅一年,书稿只写了40年代那一部分,乔木同志就离开了我们。留下的工作怎么办呢?编写组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再像原来设想那样,用乔木同志的口吻写稿,以乔木同志署名来出书,不可能了。研究调整方案时,根据龚育之的提议,将书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谈话录”,是乔木同志20多次谈话的记录整理稿;第二部分为“初拟稿”,是按照乔木同志生前拟定的题目,并根据他的多次谈话的精神撰写的19篇文章。“谈话录”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又有许多深邃的思想,尽量保持谈话特有的生动性和鲜明性,使读者能享受他谈话的“原汁原味”。“初拟稿”的10多篇专题文章,是在乔木同志直接指导下写的,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和其他资料,对于研究党的40年代历史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中有几篇,他本人看过改过,比较满意。这两部分文稿,都经龚育之最后把关修改定稿,然后送有关领导和负责同志审定,最后以《胡乔木回忆》一书面世。如有的领导所指出的:这本书是迄今为止写40年代的思想和活动的最完整的著作,填补了这段党史的许多空白。这本书能达到这样的水平,与龚育之的投入是分不开的。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党的十四大报告起草,不能完全负责这边的工作,但凡送给他的稿子他都细心修改,使内容和文字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此后,龚育之又忙于别的工作,他计划写的那本《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未能动手。如果那段时间,他不参与这项工作,按照他的写作速度,那本书早出来了。但他还是选择了帮助乔木同志写书。

(四)龚育之于1991年9月被免去副部长职务,但两年半后中央又重新任命他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1995年还兼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这种情况不多见。对于免职任职,他都很平静。免职后,他准备专心致志做学问,著书立说写文章。重新任职后,他将个人著述放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我听他说过:人生在旅有些波折没坏处,既可锻炼人,也丰富阅历。否则,平淡无味。因此,他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既没有牢骚满腹、怨言冲天,也没有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真正做到了古人说的“上善若水,至人若镜”。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工作和学术经历,若以1991年9月前后来划分,后16年比前13年参与中央文件起草工作的任务一点没少而本职工作的担子更重,学术成就更丰,社会影响更大。

(五)龚育之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任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后,肩负的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比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时多得多。他在中央党校分管理论和党史研究,兼任中央党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为党校的教学改革、新教材建设和科研规划以及学科建设,做了许多工作。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他是协助主任胡绳主持全面工作,尽管办公主要在党校,但他仍将胡绳提出的“三子”建设一一贯彻落实。第一是“本子”建设,即《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和上卷稿的修改,尽管这个工作当时我在具体负责,但他都一一过问。只要有时间,我主持的编写或修改研讨会,他都参加并发表指导意见。特别是中卷稿,他逐章与大家一起讨论,提出具体修改意见,并负责最后统改,上报胡绳审定。这一工作,他在《龚育之论中共党史》上册最后一编《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编写》的长文中作了详细说明。这个本子当时有70多万字,从讨论提纲到修改定稿的全过程,他不仅参与了,应当说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没有他的把关定夺,中卷稿是不可能为胡绳满意而首肯的。第二是领导班子建设。在他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前,党史研究室不少部门的干部没有配备齐全,考察干部、健全领导职位的工作相当繁重,尽管具体事务由职能部门去办理落实,但他要参与研究和拍板,对主要职位的干部还要亲自作重点考察,然后上报胡绳审定。这方面的工作很琐细,但在那个位置上又不能不做。第三是房子建设工程。中央党史研究室过去没办公楼,长期借用中央党校南院的几座小楼办公。在他任上,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拨款买地盖楼,即修建图书资料和办公大楼。这件事虽有主管领导具体分管,但大的决策也要由他最后拿主意。上述“三子”建设,除了抓“本子”属于他的本行外,另两项并非他的长项,也不可能像抓“本子”那样来抓“班子”和“房子”建设。何况他在中央党校有一摊工作,还参加中央文件的起草和处理中央交办任务。因此,到党史研究室里的时间少些。年终总结,有的部门提意见说:“主任不主(事),常务不常(来)”。这条意见带有调侃性,属于俏皮话,反映到他那里后,认为意见很尖锐,要认真对待。他到一些部门去征求意见,最后在总结大会上就此作检讨,将责任全部担当下来。他说:胡绳是国际知名大学者,也属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龄有病,不能像要求一般部长那样要求他老人家。因此,说“主任不主(事)”,不合适。批评我“常务不常(来)”,非常正确,完全接受。今后以实际行动来改正这一缺点。这一诚恳表态,博得热烈掌声的回应。

家长会主持稿篇7

笔者的主要任务是参与中部六省全国“两会”联合直播,这已经是第三次参与了。从2006年开始,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山西等中部六省广播电台都会在北京设立全国“两会”联合直播室,推出系列访谈节目,为三亿六千多万中部六省的听众解读社会热点,奉献“听觉盛宴”。

作为今年的轮值主席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围绕跨媒体合作、广播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创新,大胆尝试,力求突破,成功协调了此次联合报道,推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建立合理收入分配制度、发展低碳经济等11期专题,邀请了30多位来自中部六省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做客直播室,畅谈中部崛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展思路和措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作为其中的参与者,笔者也获得了难得的机会和收获。

迫在眉睫的任务

中部六省广播电台全国“两会”联合报道中,最为关键的开篇――全国人大开幕式直播历来由东道主负责执笔,六家省台各派一位主持参与。除去与中央台并机直播的时间,仍有一个半小时的文案需要撰写,涉及中部各省,在系列直播中时间跨度最长,操作难度也最大。

刚到北京,领导通知笔者独立完成文案的撰稿任务。此时,距离人大会开幕还有不到五天的时间,而且江西电台是东道主,大家都盼着文案能创新出彩。所以五天内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不过当时的情形已不容多想,只得硬着头皮上。经过简单的材料汇总,元宵节当天,笔者开始着手直播文案的初稿,毕竟是第一次写这种大文案,有两万多字。刚开始时,无从落笔,每写一段话会下意识地看“字数统计”。很快,撰稿工作沦为枯燥的“填字游戏”,整个大脑思维陷入停滞。这种痛苦的感觉持续了很久,甚至感染了室友,以至于他同情地关掉了电视,甚至把房间给腾了出来。

在反复研究了往届开幕式流程之后,笔者最终为直播文案确定了几大板块,将各省素材串联其中,并根据大会的安排,确定了代表出发、进场等几个关键连线的时间节点。理清了思路,搭好了骨架,直播文案很快“血肉丰满”起来,但是从初稿到最终的直播定稿,仍然“路漫漫其修远兮”。除了反复的修改润色,最难的莫过于卡时间。为确保重要内容悉数播出,必须将直播涉及的每一个录音剪辑出来,然后根据参与直播的六位主持人的平均语速倒推文稿的字数。最关键的还是代表委员出发、进场等几个连线的出场时机。这些环节因为难度大、有风险,前几届东道主都没有全部安排。笔者得益于这几年的编辑功底,编排上的困难尚可克服。

“伤筋动骨”的通宵

三月的北京,一场瑞雪过后,春的气息正在苏醒、弥漫。我们的直播工作很快进入了倒计时。直播前一天下午,在技术部的直播间里,六省主持人进行了最后一次联合彩排,反复修改的文案终于“提交”给主持人集体审阅。虽然大家对文案总体满意,但山西台主持人雨馨还是提出了让笔者后来“伤筋动骨”的修改建议。

由于山西台准备了新的素材,雨馨希望文案中涉及山西的分量适当增加。另外,由于六省主持人共同主持,她提议每个主持人每次的内容控制在30秒以内,这样六位主持人的出现频率会更快些,节目的节奏感和可听性也更强些。

增减内容意味着整个直播的格局将要变化,直播中的连线时间需要重新计算。而每位主持人的内容控制在30秒以内,更是需要删减整个文案。但雨馨毕竟是经验丰富的一线主持,根据以往的经验,开幕式直播由六省电台主持人共同主持,每位主持人的内容稍微长些,都将放大六倍,使节目整体变得冗长、乏味。

最终,笔者虚心采纳了雨馨的意见,将文稿逐字逐句地推敲、删减。终于,3月5号的凌晨两点多,在山西台提供了最后一批新素材后,直播文案最终定稿。此时距离直播开始还有五个小时。

接踵而至的挑战

由于各台、各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明快、大气的首场直播完美收官。拿下了这个最重要的山头,下面的工作就显得轻松许多。可没等笔者喘口气,新的挑战又来了。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之声编辑部破天荒地欢迎各地方台派出记者实习,导致“两会”期间中央台上稿争夺战日趋白热化。由于江西新闻广播派出的对接记者需要报道在北京举行的“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座谈会”,所以记者去中国之声编辑部报到的时间比较晚。各地电台风生水起的工作,已经将中国之声有限的新闻时段“蚕食一空”。

面对严峻的形势,前方报道组决定加强对接中央台的力量。中部六省首场直播结束后的第二天,笔者又冲上了中央台的上稿“战场”。

笔者曾经做过中央台的上稿工作,和各地通讯员也都打过交道,跑会的本部记者也熟悉,再加上可以依托中部六省的合作平台,我们的中央台上稿工作很快理顺了关系。在前方报道组成员的通力配合下,“两会”期间,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在中国之声各重点新闻栏目中共上稿48条,其中涉及“两会”内容的录音稿件42条,上联播和报摘提要的达到18条,并且有1个头条。江西台不仅在稿件数量上同比明显突破,而且重大题材稿件、各种体裁的报道也频繁出现在中国之声全国“两会”主要新闻栏目中。如3月3日《全国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的录音特写《政协委员杨文龙的微博初体验》,3月4日、3月6日分别在《新闻与报纸摘要》的《观点面对面》节目中播出《物价温和上涨还是通货膨胀》《养老保险转移是近景还是远梦》等等。

区域联合的声势

全国“两会”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集中参政、议政的大平台,因此也是新闻最集中的源。在“两会”上抓高端访谈,历来是中部六省全国“两会”联合报道的一大亮点。

依托中部六省电台2010年全国“两会”联合报道的阵地,整合六省广播资源,我们今年顺利取得了与江西省人大副主任胡振鹏、江西省政协副主席郑小燕、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刘滇生等30多位来自中部的代表、委员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访谈中,他们权威解读了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低碳规划,山西经济绿色转型的最新进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部省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期待……

面对这些井喷的新闻资源,领导给我们的任务很明确,每一个值得深入报道的题材都要去追踪。为此,在11期直播访谈节目中,我们有针对性地选取报道热点,补充采访和资料,深度挖掘,采写了《做大“蛋糕”,更要分好“蛋糕”――中部代表委员热议完善分配格局》《“保下游喝水让上游吃饭,生态补偿是最佳平衡点”――胡振鹏谈生态补偿》《老听众蒋如铭深情寄语江西广播人》等一批独家稿件。

如今,中部六省电台全国“两会”联合报道经过中部广播人的五年打造,逐渐形成了品牌,打响了知名度。笔者有幸参与其中,锻炼了业务,开阔了视野,每年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离开北京时,天空又飘起鹅毛大雪,明年这里会是什么样?“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让我们共同期待!

家长会主持稿篇8

1.编委身兼数职,分身乏术

由于学术期刊特有的科学性、创造性、专业性导致学术期刊编委多由相关专业领域知名度高的教授级学者组成,而绝大多数学者不仅身处科研一线,而且在相关领域担当要职,甚至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以上种种原因常导致他们投入期刊审稿工作的精力十分有限,审稿不及时,甚至撤审等屡见不鲜。

以《放射学实践》杂志编委构成为例,除去年事已高、不在科研一线的名誉主编、顾问以外,近180名编委、审稿专家中,近83%(150名)为全国各三甲医院放射科主任、教授,部分甚至兼任院长等职务;不仅如此,绝大多数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委员和/或学组成员、各省市放射学会委员,除了上述学术、行政职务,他们还需承担临床医疗(门诊、手术)、科研、教学(带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任务。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至12月编委审稿的近600篇稿件中,约30%的稿件(近180篇)没有在规定审稿期限内审回;约7.5%的(45篇)稿件直接被编委以“工作繁忙,无法完成审稿工作”等理由撤审。

2.审稿流程不合理

和一般通俗论文一样,学术论文也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分,如果不经任何筛选,而使大量良莠不齐的投稿进入专家审稿流程,往往会浪费专家宝贵的工作时间;另外,具有创新性、科学性的高质量稿件能使审稿者在审阅的同时,发现新的研究思路或借鉴点,从而有助于审稿人自身能力的提高;而质量差、毫无发表价值可言的文稿,可能会使审稿者对期刊的编辑业务水平,乃至期刊的专业性产生怀疑,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审稿的积极性。故如何杜绝劣质稿件不加选择地进入审稿程序是学术期刊迫在眉睫的问题。

3.不适合的审稿人选择

由于各学科的逐步细化,学术问差异不但表现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同样也存在于学科内部。一级学科内的不同专业领域可产生巨大的学科差异,而课题研究方向的差异甚至可导致相同学科领域稿件的审阅障碍。以《放射学实践》为例,其受众群为广大的医学影像学科的医、技师及相关科研工作者,而医学影像学科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简称CT)、磁共振成像(简称MRI)、核医学、超声等,根据系统(中枢神经、呼吸系统、消化道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等)划分上述分支学科,可形成非常细致的、局限性的专业研究方向。如中枢神经系统的MRI诊断及研究、消化道系统的超声诊断、骨关节系统的CT诊断及研究等。受专业研究方向局限性的影响,如遇到与研究方向不太相符的待审文章,审稿人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查阅文献,评价稿件的创新点及可取之处,抑或是以“对待审论文的专业不熟悉”等理由退审。故错误的、专业不对口的审稿人易导致审稿不及时、周期长等问题。另外,在不合适的时间送审亦会导致审稿过程的不畅。除了每年各专业学术会议密集的时间段,硕、博士研究生答辩期间等既定的行程安排外,出国研修、休假、身体抱恙等均易导致审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二、改善编委审稿不及时问题的几点建议

1.另辟蹊径,人尽其用

对于行政职务多、科研任务重的编委来说,在自身科研团队、高产量基金论文的支持下,及其在业界的威望,为期刊荐稿(推荐好稿)、组稿工作显然要比耗时的审稿工作容易得多。近几年,《放射学实践》杂志有针对性地对社会任职、学术任职多,主持多项部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且平时审稿工作几乎不能准时完成的编委进行约稿、组稿,以减少、取代他们审稿的工作,将此类编委的作用发挥到恰当的方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稿件质量。近年来,《放射学实践》杂志组织的“能谱CT影像学专题”“CT低剂量影像学专题”“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影像学专题”等极大地提高了期刊的被关注度和影响力。

2.推荐优秀中青年审稿人

当知名的专家编委因工作繁忙等原因对稿件撤审时,可要求其推荐业界发展潜力大、知识储备完善、业务能力强且目前尚未担任过多行政、学术职务的中青年骨干作为审稿专家。许多年轻的学者不仅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还有较多的学术联系,特别是一些学术新秀,他们不仅科研领域前沿,而且精力充沛,完全能胜任学术期刊的审稿工作。另外,在个人晋升、教授评级等考核机制中,学术期刊的编委或审稿专家可作为加分项无疑能激发中青年学者对期刊审稿等工作的积极性。从2010年开始,《放射学实践》杂志鼓励编委,尤其是来自全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前列的知名专家为杂志推荐审稿专家(至少是副教授职称),被推荐人通过考核期,正式聘任为审稿专家。为进一步提高审稿专家的积极性,我们还采取了一系列激罨制:审稿工作一如既往地出色完成(质量高、时间短),考虑聘为下届编委会委员;在杂志每年的学术年会上,对审稿认真、及时的专家进行精神、物质方面的奖励等。目前,《放射学实践》杂志审稿专家为35名(35/180,占19.4%),均为知名医院、知名专家推荐的相关领域的业务骨干,我们的审稿周期为14天/篇,而绝大多数审稿专家能提前3-5天完成审稿任务,大大改善了审稿周期长的状况。

3.实行“双送审”制

稿件送审时,同时请两位专家审理,若在规定审稿时间内,只有一位按时审回,可按照事先约定,直接将稿件进行终审等后续流程,减少催促专家审理、专家临时退审所造成的时间损耗;若两位专家均在规定时间内审回,可综合两位专家意见,更准确地判断稿件的价值,为后续的处理节省一定的时间。《放射学实践》杂志在2014年开始实行“双送审”制,审稿不及时、周期长现象等得到明显改善。

4.切实做好编务初筛、、资深编辑筛稿等流程性工作

编务初筛即由编务接收所有来稿,对于明显与杂志办刊方向不一致的稿件,直接进入退稿程序。经编务初筛后的所有来稿,在各专业文献不端检测系统进行,结合检测报告进行细致分析,直接剔除涉嫌抄袭的稿件。资深编辑筛稿是专家审稿前最后一道关卡。由医学影像专业硕士毕业的资深编辑对经上述两个步骤筛选后的稿件进行初审,对于文题陈旧、无新意、本刊已多次发表过的稿件,直接纳入退稿程序;对于研究方法,结构等存在明显缺陷的文章,直接提出修改意见,待文章达到修改要求后再进入专家审稿程序。审稿流程的优化减轻了专家审稿的工作量,从而有效改善了专家审稿不及时的情况。

5.精确送审、有效送审

上一篇:关于春天的诗歌范文 下一篇:现代诗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