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20:24:26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校外实训教学是奶源专业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技能型,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实习、实训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整个教学质量,而且还影响到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将来的就业情况。

【关键词】

校外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我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强化学生的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如果不在实践教学中加以验证、巩固,就很难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更谈不上应用及创新,因此校外实训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1 校外实训教学理念的创新

奶源专业的学生面对的岗位是牧场管理员、乳品化验员、乳品生产操作工、奶牛饲养管理技术员、奶牛疫病防治技术员、饲料化验员等,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如:奶牛疾病防治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有体温的测量方法、消毒的方法、手术的方法、缝合的方法等。饲料化验员需要掌握的技能有饲料中蛋白质、脂肪、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测定等。我们针对这一需要,在教学计划中安排校外实训计划,让学生直接到企业,适应企业的环境,与企业的工作人员一起吃住,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与锻炼。同时在技能上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使奶源专业的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且招聘企业越来越多。

2 校外实训计划的准备

2.1 按教学计划安排

在三年的教学当中,我们的校外实训计划安排如下: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到乳品企业和牧场的认识实习,第二学期有四周的到乳品企业的实习,第三学期安排一周的牧场实习,第四学期安排二周的牧场实习,第六学期顶岗实习。

2.2 编写校外实训大纲、实习计划书、任务书和指导书、说课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目标为理念。

3 校外实训保障和实施

3.1 校企合作

本专业目前已与伊利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蒙牛乳业集团股份公司、鄂尔多斯骑士牧场有限责任公司、开元乳业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市迦南美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并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等方面开展合作,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能满足学生专业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3.2 校外实习动员

在每次专业实习过程中,我们都要做一个实习动员,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分组进行,熟悉自己所在实习单位所有人员的整体的工作流程,甚至具体每个职位的工作细节。通过对单位里的每个职位的工作特性的观察、总结和对比,能够对自己将来就业时的角色定位有一个更加切合实际的把握。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比如能够在参与到不同部门或不同职位的工作中去,接触到更多不同性质的工作等。多给学生尝试失败的机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远远不能和各位前辈相提并论。但是我们还是很渴望能够有机会运用我们积累的理论知识、能够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去切实的体会一下现实社会。即使是失败,但是加上老师的指导,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请前辈们多给我们失败的机会!

3.3 注重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对学生的校外实训的跟踪调查,实训单位反馈意见,企业订单等有目的地培养,让上岗学生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

3.4 建立奶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每年至少要召开一次专题研讨会,就专业设置、校外实训、校企合作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达成意向性订单培养,为教师下企业锻炼创造条件;利用顶岗实习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毕业生跟踪反馈,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通过电话采访,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有利于校外实训教学更好地开展。

4 实结

将实习中遇到的问题重新整理、归纳,帮助学生积累经验,有利于专业素质的提高。另外可以为教师们的科研材料方面奠定基础。高度重视校外实训,加强企业合作力度,增加实训经费,强化指导教师岗前培训,聘请企业专家来校指导教学,对优秀毕业生进行长期跟踪培养,培养品牌专业,让校企合作能够可持续发展。

5 思考和建议

奶源业投资起点低,创业相对简单,有利于学生实现创业梦想,我们应该把握校外实训这一特点,在日常教学、校外实训中融入创业项目开发、创业方法指导;随着畜禽产品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奶源行业从业人员的地位逐渐提高,奶源专业也趋于热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会,增加专业竞争力;奶牛行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发展历程短,但发展潜力大,可以作为奶源专业吸引城市生源的一个突破口,从而扩大专业规模。

【参考文献】

[1]徐礼丰.职业技术院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科技资讯,2006(36)

[2]李栋学.工学结合的动因分析及其有效实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9)

[3]秦艳霞.浅谈高职教育中学生校外实习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4]闵杰,朱敏.基于ISO9000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科技信息,2006(06)

[5]孙丽荣,党军.在校外企业进行生产实习教学的研究[J].煤炭技术,2006(03)

[6]李汉斌.职业院校“工学交替”办学模式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06(01)

【作者简介】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一、实习目的

这次实习是在学习课程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实践环节,也就为了以后更有效地深入了解这个行业运作,通过到工厂生产环节的实习和观摩进一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和生产实践的认识结合在一起奠定了基础,使我们对雪糕、冷饮食品、肉业及食品机械加工等企业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及实结

1、香港阿波罗(江门)雪糕有限公司

香港阿波罗(江门)雪糕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雪糕及羊肉的加工产品品种繁多、口味多元化,冷饮有棒类、筒类、三文治、多件装、家庭装及五公升、六公升、十一公升的餐饮装。知名度最高的产品有:神奇杯、奇脆冰、红豆霸、巴里千层筒、二色甜筒及大福糯米糍等。

开始的时候,我原以为在香港阿波罗(江门)雪糕有限公司实习岗位是对应专业的“化验员”“qc”的质量管理层,为此我做了很多相关的复习,但事实往往不如所愿,这次实习我被分配到包装部雪条二线组做一个最普通的生产线工人,心里不禁失落,之前对这次实习的所做的复习和准备都白费了。做一个普通的生产工能学到什么?能达到这次实习的目的吗?同时我也对学校的教案产生了质疑。

工作时是站着的,一天要站十几个钟真的好累,开始时真的很不适应,脚特别痛,长这么大还没试过这么辛苦,不过凭着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还是坚持到实习的最后一天。其实从正面既思维分析这样也锻炼我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还总结出一些经验,下面就让我简单介绍一下它们的生产工艺吧:

冰淇淋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择 按配方混合 杀菌 均质 冷却 成熟 凝冻 包装 速冻硬化 冷藏。

对冰淇淋混合料的消毒,阿波罗一般采用巴氏杀菌,采用68—70℃保持20分钟或77℃保持15分钟。采用这样的较低温杀菌制度,既可杀死致病性细菌和绝大多数非致病性细菌,又可避免产生蒸煮味和造成蛋白质变性。混合料经低温杀菌后,迅速通过均质机进行均质。均质时温度为60—63℃。混合料均质后,粘度增加,可提高膨胀率,组织,防止脂肪分离。此外脂肪的消化率也比较好,成品的稳定性增加,不容易融化。均质完成后,迅速冷却到0—4℃,并在此温度下保持8—12小时,这个过程称为混合料的“成熟”,或称“老化”。目的是增加混合料的粘度,有利于提高膨胀率。接下来进行凝冻,就是将成熟的混合料,装入凝冻机搅拌桶内,在强烈搅拌下进行冷冻,使空气以极小的气泡状态均匀分布于全部混合料中,一部分水成为微细结晶体的过程。凝冻后的冰淇淋直接装入容器中,不经硬化,称为软质冰淇淋,装入容器后,置于 -15℃以下保持一段时间,即进行硬化处理。这种冰淇淋称为硬质冰淇淋。

在阿波罗接触的最多的是基层管理,即车间管理,如生产计划的安排,成本控制,卫生的控制以及车间内各分工协作部门间的协调等。尤其是在我们亲身担任生产工期间更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对员工的管理,并且学习到了许多实用的管理方法。

质检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协调性,是企业中的“大盖帽”,具有一定的裁判权利。但同时也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使,因为对于生产部门来说,质检就是要给他们“挑毛病”,如果认真了,难免就会得罪人,但质检敷衍、不认真,吃亏的最终还是企业本身。所以,质检一定要由认真负责的人来做,在生产时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员工,施行硬性管理,但这样使人产生压抑情绪甚至逆反心理,并且把这种情绪带到工作生产中去还会“染给”他人。所以单是用“硬”是不行的,所以要“软硬兼施”在生活上注意关心员工,保证员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使他们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以极大化他们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产品是员工直接制造出来的!在当代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如能有效的组织管理员工,那么企业将取得卓越的成就。实现辉煌腾达。

虽然这次实习没有把我放在自己想要的岗位上,但是我感觉自己还是学习到了很多东西。第一次这么真实,这么接近地了解速冻食品行业的基本运作模式,和管理方法,以及公司的整个体制。这次实习给我一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平台,感受其中的差异差距,也让我熟悉了生产工艺和流程及行业标准和操作规范要求,也为以后的岗位工作打下了心理,实践基础。

2、香港利成(东莞)食品有限公司

因之前在香港阿波罗(江门)雪糕有限公司实习过,对食品行业的规章制度及食品质量管理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所以这次很容易就进入了香港利成(东莞)食品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心里很高兴,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化验员”。

利成食品(東莞)有限公司於1989年創立,致力從事水產貿易,同時生產多種類型的加工冷凍食品,供應予香港各大超級市場、餐館、酒店及主要分銷商。由於業務不斷擴展並邁向國際化,利成食品(東莞)有限公司並於1996年在廣東省東莞市成立,主要生產海捕和養殖的加工冷凍食品,其中養殖魚類、蝦類全採購自經國家衛生檢驗檢疫局嚴格監控的注冊養殖戶,以確保食品的原材料安全衛生。本工廠加工的產品包括羅非魚、叉尾魚、養殖蝦、海捕蝦及採購自世界各地的海捕產品;而熟食產品則有肉丸類、魚丸類及魚麵類等;主要出口往美國、加拿大、中東、東南亞及香港等地。

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价值较高,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随着世界海洋渔业、水产养殖及水产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产品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加重要。与此同时,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适应生产发展和国际贸易的需要,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应法律法规与水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不仅是进口国的要求,也是我国广大消费者的要求。

化验员是依据法律法规与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对水产品实施检验,是一批依据法律法规与质量安全卫生标准对水产品实施检验的人员,加强了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促进了水产品国际国内贸易,也有效地保证水产品安全地送达消费者手中和进入国际市场。

现在就简单介绍一下我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内容:

(1)每天抽取车间水样检测水中余氯的含量,并在一个月内抽检完所有水龙头,余氯的作用是保证持续杀菌,也可防止水受到再污染。但如果余氯量超标,可能会加重水中酚和其它有机物产生的味和臭,还有可能生成氯仿等有三致作用的有机氯代物。测定水中余氯含量和存在状态,对做好饮水消毒工作和保证水卫生学安全极为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定期检验生产工具及人员卫生,主要检测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都在加工过程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是控制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

(2)每天抽取水产品样品,进行制备和保存;

(3)对水产品样品的色泽、组织形态、风味及气味等进行感官检验。

感官指标:

a、外观:鱼类要求体表光滑无病灶,有鲜鱼鳞片完整,无鳞鱼无浑浊粘液,眼球外突饱满透明,鳃丝清晰鲜红或暗红。贝类(螺、蚌、蚬)壳无破损和病灶,受刺激后足部快速缩入体内,贝壳紧闭。甲守则类(虾、蟹)甲壳光洁,完好无损,眼黑亮,鳃乳白色半透明,反应敏捷,游泳爬行自如,爬行类(龟、鳖)体表完整无损,鳖裙边宽而厚,抓行游泳动作自如。两栖类(养殖蛙类)体表光滑有粘液,腹部呈白色或灰白色,背部绿褐色或深绿色,后肢肌肉发达,弹跳能力强。

b、色泽:保持活体状态固有本色。虾青灰或青蓝色,蟹青背白肚黄毛金爪。

c、气味:无异味。

d、组织:鱼类肌肉紧密有弹性,内脏清晰可辨无腐烂。甲壳类肌肉紧密有弹性,呈半透明。贝类、爬行类、两栖类肌肉紧密有弹性。

e、鲜活度:鱼虾类要求是活体或刚死不久,螺、蚌、蚬、蟹、龟、鳖、蛙均要求是活体。

鲜度指标:挥发性盐基氮小于等于20毫克/100克(淡水产品)ph值≥6.3。

(4)对水产品样品的水分、ph值、脂肪、蛋白质、灰分等进行理化指标检验;

(5)对水产品样品的寄生虫、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进行检验。

菌落总数≤1.0×105个/克;大肠菌群≤30个/100g,致病菌不得检出。

(6)根据检验结果对水产品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实践中,学院不断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切实将职业技能鉴定渗透到高职实践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为适应更广泛的人才市场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促进了学生就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办学中,河北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领导班子指出,不管是职业类院校还是非职业类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最终都要面临着择业就业,从事某一职业。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实行了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充分体现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特色,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积极推行学生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结合多年人才培养经验,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因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方案的制定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经过企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研讨后共同确定。如果调研不充分,会导致课程设置与职业能力不很匹配而影响学生取证和就业。

所以,为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学院制定了建立在充分调研、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以典型工作任务法为依据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而言,根据目前企业职业岗位群设置情况,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确定毕业生从事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职业资格。围绕典型工作任务来确定核心的理论及实践课程,比如电厂水处理技术、电厂水处理实习、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保证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

以市场为导向 优化完善职业能力培训过程

近年来,学院在职业培训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以前的理论课程与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相融合,大胆创新改革教学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理论教学模式改革结合职业技能考核优化完善。将理论的“认知”与实践的“应会”结合职业资格考核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效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充分体现“教、学、做一体”。比如,电厂化学专业将原来的分析化学与电厂水汽分析监督项目相结合,改为“电厂水汽分析检验”理实一体课程,有效缩短理论与实践的时间间隔,有针对性地将电厂实际监督项目作为实践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责任感、职业感,同时为后期“电厂水化验员”职业资格的考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实训教学项目与职业技能鉴定的融合完善。根据相应的职业工种鉴定要求,有目的地设计实训实验项目,有效实现校内实践内容与企业岗位技能的对接,使职业技能鉴定和高职实训教学完美融合。

比如与高职电厂化学专业对应的主要职业岗位有电厂水处理值班员和电厂水化验员。开出的相应实践教学项目有电厂水处理实习及电厂水汽分析实训等实践课程。另外还有顶岗实习、工学结合、产学合作、情景教学等教学形式。这些多样的教学形式在确保“双证”融通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自身职业技能的训练,所有实训课程在学习内容上与上述岗位的职业资格紧密结合。通过实践训练,学生提高了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克服了畏惧心理,鉴定过程中基本上能够正常发挥,取证率可以达到100%。

不断优化完善实训、实习条件。就目前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开况来看,有些院校在保证相应工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资格考核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加强完善。一般来说要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资格考核的要求,来建立完善实训、实习设施,这样可以将日常教学的实训实习项目与职业资格的要求紧密结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从而提高办学效率。

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体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校企文化,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标准,打造一个理念超前、服务一流、管理科学、具有真实企业实践环境的一体化教学平台,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基地,作为学生接触实际、实验技能、提高能力的校外课堂,其功能要达到保证实训结束即能到用人单位顶岗的目的。同时,可以作为标准化的职业资格考核场所。

比如高职电厂化学专业,为了强化学生电厂水处理设备运行维护能力及电厂水化验的职业能力,在原有实训条件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电厂水处理仿真系统,不仅满足教学实训、实验需求,同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时对实践条件的要求,大大提高实训及技能鉴定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职业感。

此外,学院不断优化题库及复习指导资料系统,提高职业鉴定效率。比如,就目前电力行业所使用的鉴定题库和指导书而言,存在着部分考核内容陈旧甚至部分考试题目错误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学生在使用题库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困惑,同时也不利于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的进行。为此,学院对题库系统不断进行补充、更新功能,增加了网上模拟考试、随机组卷等功能,使整个题库系统向所有学员开放,达到传统培训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性,提高鉴定效率。

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环节

多年实践表明,职业资格考评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鉴定工作的质量。由于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是讲师、技师,又是考评员,所以要求教师既懂理论又会操作,还要掌握技能鉴定考核的规范。

为此,学院从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以保证职业资格鉴定的工作取得成功。针对职业院校的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现状,学院定期安排教师下厂实践,以掌握现场实践技能,熟悉新技术、新技能。同时,学院聘请企业专家为兼职教师或考评员,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的指导及考评工作,将企业的管理理念及考核标准融入学校技能鉴定工作中去,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进一步得到深化。

完善硬件设施,创造良好的鉴定环境。在有些情况下,对于某些工种而言,由于实验仪器或设备的不具备,使得现场的实际操作考核无法正常进行,只能采取口试答辩的方式。如果这样的话,虽然可以考察其基本的操作水平,但影响对其实际动手能力的考核。所以,学院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进行建设,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有利于职业资格鉴定考核工作的进行。

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学院领导班子认为,质量一直是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生命线,要保质保量完成鉴定任务,必须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的规章制度,使鉴定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施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每个流程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依。参加考评工作的人员要严格执行。但是,在有些制度的执行方面,还不是很到位。为此,学院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技能鉴定的相关制度,加强对考务人员的培训,考核过程也实行标准化管理,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客观公正。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四位一体”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课 题: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3-2014年度课题,课题编号LZY13436,课题名称:中职学校中药制药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周雪梅。

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使社会对制药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药企业受国家《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法规)等相关制度、规范的制约,很难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为相关院校承担起培养核心职业技能岗位人才的实践教学任务。学校要培养适合制药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但学生又缺少企业实践机会,这显然已成为制约中职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瓶颈。

基于此,笔者学校对中药制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改革,创新性地提出了中药制药专业“教师即是师傅,学生即是徒弟,作业即是产品,教室即是车间”的新型工学结合的“四位一体”模式。它将企业职业能力、岗位标准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职业教育从培养能读、写、算的有知识的人,转变为心、手、脑并用的有较高职业技能和素养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这样既体现了学校专业建设的职业特色,也使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更受企业的欢迎。

一、实施过程

1.岗位职业能力调研

岗位职业能力调研旨在根据制药行业企业对人才规格、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及职业素养的需求来构建中药制药专业课程体系,核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标准等,以提升中等职业中药制药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升该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内涵,为制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客观依据,使构建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制定的标准,既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满足现代中药制药生产行业的需要。

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溪经济开发区、沈阳经济区及吉林等地制药企业发放问卷或实地走访。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到医药生产企业基层岗位设置主要有工艺员、技术员、安全员、设备员、材料员、质保员、车间化验员、仓库保管员、提取岗、浓缩岗、炮制岗、粉碎岗、干燥岗、制粒岗、压片岗、包衣岗、胶囊填充岗、制丸岗、制水岗、配液岗、铝塑泡罩岗、颗粒内包岗等。生产剂型主要集中在片剂、丸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等固体制剂,口服液、搽剂、酒剂等液体制剂相对较少。从企业走访情况看出,生产企业对各种制剂工、提取工等基层岗位需求量大,要求专业操作技能较高,而其他如工艺员、技术员、设备员、车间化验员等人员需求较少。调查中也发现岗位操作工有时也需要对产品质量(外观、水分、密度等)进行一般性检测和分析,并要求他们有一定的对设备进行简单维护的能力,所以中药制药专业在培养学生时除了岗位职业能力外,还应适当加强药品质量检验及制药设备知识能力的培养。调研还显示,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实践性教学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更应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将已有的设计、决策、规划等成果转换成产品的能力。

2.课程体系的构建

根据医药行业岗位职业能力调研结果,建立适合于“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导向型”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主要通过对岗位群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展开,强化生产实践技能培养,适当加大实验和实训课的比例。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理论课设置与实训课相呼应,其授课比例更趋于合理,知识结构与实践安排更符合企业对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减少课程内耗。课程标准更加突出实践性,学生学的就是职业岗位要用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改变以往单一“理论知识”评价方式,以企业的岗位操作和职业素养作为评价的依据,实行知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技能)、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四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3.专业核心校本教材建设

中专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中药制药专业聘请了中国药都的多位医药行业专家,通过大量的研讨与实地调研,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中,并与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了适用于医药产业岗位职业需求的《中药固体制剂技术》《中药制剂技术实训教程》《药物制剂工职业能力手册》等核心课程校本教材和技能实训教材。实践证明,新教材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实训基地建设

建设融教学、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成立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范化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为实训基地科学有效运作和为实践教学服务创造条件。

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场景、工作要求建设,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场景,并可以应用实训室的制药设备,加工出真实的产品(如:丸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等)。通过在实训基地的理实一体化的学习实践,最终达到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标准,使培养的学生能完全符合企业的岗位需求,达到学校培养与企业应用的无缝对接。

5.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打造新型职业教师队伍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寒暑假,积极联系医药企业,送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聘请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或到校从事兼职教学工作。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及职场实习实践,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引导教师体会和建立“以岗位技能和人际合作技能为核心”的“有效教学”的教育观。通过工厂岗位实践、技术交流、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操作技能和在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强、能教学、能科研、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职业型教师队伍。

6.探索新型教学方法

由于中专学生的年龄偏小,对社会认识不足,并且基础知识差距较大,有学习好、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也有基础差、不爱主动学习的,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运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接受能力强、有表现欲的学生安排为实验实训组的组长,教师培训结束后,由组长再对组员进行再培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实训室的真实环境中,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应用实训室的生产设备生产出各种剂型的产品。学生的作业即是生产出的产品。学生在操作中常常会提出各种问题,此时教师即是师傅,指导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培训过程完全采用生产车间的工作流程,以技能训练为重点、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依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为师傅、学生为学徒、教室为车间、作业为产品”的角色转换,把实训场所作为教学的重要阵地,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新体系。同时,培养学生认真钻研、规范操作、团结协作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素质。

7.探索基于实训过程的技能考核模式

传统的教学实训考核模式,由于考核重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不能全面检验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造成学业评价的不公平,失去考核的信度和效度。为消除现行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弊端,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实训过程的考核模式,变原有的阶段性考核为过程考核,做到实训教学考核全程化。考核内容以制药企业岗位能力为依据,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记录填写等。

二、条件保障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它创建的良好的职场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四位一体”教学模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有效桥梁。在“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下,老师必须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师生以企业生产活动为中心,边教边学边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技能要点,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钻研探究的习惯,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三、实施成效

实施“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了企业管理摸式的“教、学、做”一体的实训教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编制了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实训教程。专业培训的优秀毕业生遍布中国药都的每一个医药企业。

2013年中药制药专业学生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某医药企业闻讯直接将这些学生聘任为药材库保管员。2009级学生在某医药企业GMP认证办公室工作,她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态度和水平得到了该企业领导的一致好评,她本人也在实习报告中说,“虽然到了一个新的企业,但是在学校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给了我太多的帮助”。某公司化验室唯一一名中专学历的职员,来自于笔者学校中药制药专业,这都是因为她在学校学习的过硬的化验技术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其他岗位的优秀员工不胜枚举,他们已遍布于中国药都各个生产企业,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体会与思考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校企合作 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67-02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实施了多种举措,深化校企合作,推动产教结合,有力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由于现有的校企合作政策法规的缺失,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式不一,途径各异,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在高职教育办学中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兼收并蓄同类院校的办学精华,形成了比较成熟稳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本文从学校微观的层面出发,以个案为例,总结提炼学院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探讨广西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一、寻求文化联结,打造校企合作支点,构建文化认同机制

一般认为,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双方在价值诉求上属于平行线关系,因而文化差异较大,容易冲突,难于凝聚共融。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校企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积极寻求文化的联结点,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并以校企文化的联结点作为支撑点,围绕支撑点开展校企合。

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财经特色文化及各专业文化特征,结合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寻求两者文化之间的共通处即联结点,形成“粮食文化”、“财会文化”、“经管文化”、“电商文化”等文化种类。学院各系部以共通文化为支点开展的校企合作工作,通过文化杠杆和带动作用,减少校企文化认识偏差,使校企双方较好地保持文化认同,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铺路搭桥。比如,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合作的企业中,大多是粮食企业,而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具有粮食行业背景,因此,围绕“粮食文化”开展校企系列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方面保持着“粮食文化”的本色;在人员上,企业员工和学院粮食专业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挂职;在人才培养上,校企共同培养,学院定向输送,企业优先接纳;在基地建设上,实行校企共建“粮食文化教育基地”。该基地承担粮食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粮食文化教育,宣传粮食行业企业,接待校外参观学习者,举办全区粮油保管员、饲料检验化验员、食品检验工以及其他相关职业共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成为功能丰富的特色文化基地,维系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和粮食行业企业的良好关系,进一步密切产教结合,推动了校企深度合作。

二、互惠互利,夯实校企合作基础,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互利双赢是校企合作的基础,虽然企业与学校的目标不同,但学校和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到企业,充实企业人才队伍,增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企业生产力。而企业提供学生实践实战平台,锻炼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并且通过企业的用人跟踪和反馈,调整学校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上利益趋同,各有所得,互惠互利。

基于这样的认识,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要从以下着手:一是注重提高人才质量。输送合格的人才既是企业最大的诉求,也是学院的责任,这是校企合作稳定的基础。多年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重点专业、特色专业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探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大实验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全面监控课堂教学质量,推行学院独具特色的文体九项素质,从各个方面精心提高人才质量。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校企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学院根据校企合作协议,按照企业订单要求量身定做地培养学生,规定“订单班”学生到对应的合作企业实习、就业。另外,在每年学生顶岗实习宣讲会或毕业生推介会上,学院优先推荐或重点推荐校企合作企业,并通过宣传、教育、动员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校企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有461人在合作企业进行半年顶岗实习,占该届学生人数的30.4%。三是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用人建议,调整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规格。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每年的教学计划调整中,会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和专业老师到企业深入调研,了解用人需求,根据企业需要适当调整课程设置。比如,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反映学生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五笔打字不会录入等问题,学院专门设置普通话课程,建立普通话推广站,进行岗前培训,全面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针对文字录入,结合工作岗位,分类指导,加强文字录入培训,举办中英文录入大赛,有力提高学生文字录入能力。

三、合作多样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实行校企合作实体运作机制

目前,许多校企合作陷入僵局,难以为续,主要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载体单一,基础不牢,框架零散,影响校企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搭建校企合作框架,实行校企合作实体运作,进一步巩固校企合作关系。

(一)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在职业教育集团制度下,借助职业院校、成员企业及行业协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深化校企合作。

(二)发展校企合作理事会。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是自治区教育厅确定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项目的14所参与学校之一。2011年,成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成员有行业专家、企业名家、学院领导等,下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主要是研究行业发展,探讨行业人才、教师及学生能力的培养,举办校企合作论坛,破解校企合作难题,扩展校企合作企业数量,形成紧密型战略合作办学机制。

(三)邀请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将行业、企业专家纳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与教学质量监控、课程教学改革研讨、校内校本教材编写等有关人才培养的重大方面,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沟通和联系。

(四)健全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完善了校企合作校内管理机制,在学院层面,成立继续教育部,主管全院校企合作事务,各系设有一名专门管理校企合作的副主任及对应工作人员,从机构、人员及制度上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工作,保证校企合作日常事务组织开展、督查检查、跟进落实,从而避免校企合作空头管理、无人管理的局面。

(五)成立订单班。根据合作企业用人数量、规格及要求,学院与多家企业达成定向培养协议,成立专门的满足企业个性需求的“企业订单班”,如“迪欧班”、“永恒班”、“顺丰班”等,绝大多数专业开设有相应的订单班。订单班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制定专门教学计划,在课程上设置更加灵活,学院课程和企业培训课程各占一定比例,在学院和企业分段交叉进行授课,既有校内授课教师,又有企业培训师,其培养规格更符合企业人才需求实际。

(六)共同构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出资协助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如粮食文化教育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平台等,集生产、经营和教学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搭建校企互动信息化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

(七)尝试校企合作经营业务。吸引企业在学院内办理经营业务,如经管系与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物流公司、工信系与电子商务公司采用校内经营合作相关业务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推动共建活动。

(八)促进校企双方人员学习、交流。校企双方进行定期或非定期的人员交流、培训,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重点专业兼职带头人,实行双带头人制度,邀请企业培训师、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讲座(客座)教师,使专业建设紧跟产业发展,或企业安排员工到学院“进修补课”、“ 回炉充电”, 同时,学院安排教师到企业开展调研、实践、挂职、培训等,力求校企联络常态化。

四、共担责任,加强校企合作信任,形成校企合作法律约束机制

责任是校企双方建立信任合作的前提,只要校企双方中任何一方承担不平等责任,就必然会导致校企合作的破裂,因而双方必须明确有关事项要求,共同分担责任,并以法律形式明确。比如,双方明确规定合作方式、学生实习期限、实习人数、实习报酬、实习安全事项、实习食宿、违约责任等条款。没有符合法律要求的协议约束,就没有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因此,校企双方在平等自愿地基础上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用法律条文明确彼此的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约束双方非理,消除了规避责任的隐患,加强了校企双方的信任。一般而言,学院主要负责培养企业所需的人才、推荐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工作、协助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监督学生履行实习协议等。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企业参与指导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优先接纳学院实习生或毕业生、实习学生在企业实习、生产期间的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承担实习生日常管理、按要求付给学生实习报酬、提供实习生住宿等。在法律的框架下,企业与学校都要遵守合作协议,强化法律的约束力。

五、密切联络,升华感情,稳定校企合作情感机制

感情既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维系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就学校而言,应主动出击,密切关注企业,保持日常联络,促进校企合作稳定。如在企业的节日庆典、重大商业经营活动、人事变动等事务方面上,学校及时关注,并给予信息回应。在人员相互交往上,学校应经常走访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校企合座谈会,讨论解决合作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及时排忧解难,适时调整合作协议,加强人本关怀。一旦企业领导人员对学校及校企合作工作产生了感情,校企合作就更为顺利、稳固。

通过文化认同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实体运作机制、法律约束机制以及情感机制,构建起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增进校企资源共享,推动多形式合作和深层次融合,有利于职业教育产教结合、工学模式的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玲.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案例述评――以20所职业院校典型案例为例[J].职教论坛,2013(3)

[2]刘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4)

[3]勾国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 .中国冶金教育,2013(2)

[4]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年度报告. .

[5]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3年度报告. .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资助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201203YB206)

【作者简介】陆升将(1978- ),男,壮族,广西天等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高师本科 教育改革 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Normal College Teachers' Educa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y-school-research

——Take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Ch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mission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3)

Abstract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to build a new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of personnel training to accelerate cooperative education, training high-quality talents, a new path of development of local colleg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ath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in normal mode and educational management.

Key words normal university; education reform; industry-school-research

近年来,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已任,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也为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及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1 突出机制创新,不断优化产学研工作环境

(1)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商丘师范学院成立了产学研合作教育领导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教务处负责协调日常事务和管理工作,遴选了物理与电气信息学院等7个学院作为试点学院,确定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和完善了产学研工作校(院)联动机制。(2)给予经费支持。为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能健康有序地开展,商丘师范学院制定了《商丘师范学院关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的意见》,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与联络制度,设立专项资金40万元,支持试点学院启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作。(3)完善工作机构。校企双方领导、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推进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培训方案等。(4)改革学业管理制度。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和学籍管理制度。实行适应“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实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制,完善学籍管理系统,为学生就业、创业、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5)强化过程管理。制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检查,总结经验,及时整改,逐步使校企合作联合办学实现规范、有序、高效地发展。

2 积极创建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和合作教育模式

2.1 分类培养 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

2.1.1 师资型人才培养

学校充分发挥师范教育的优势,实施“博雅名师”工程,建立了“一中心、一体系、一平台”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和人文、科学素养。近三年来,在全省师范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该校荣获一等奖13人、二等奖29人,连续三年获得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目前,由商丘师范学院负责实施的“豫东地区基础教育‘博雅名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被确定为首批立项的“河南省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重点扶持建设。

2.1.2 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新路径。商丘师范学院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己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之路,先后与商丘市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几十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一条“产学研结合,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新路子。2010年,该校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是河南省唯一一名获得二等奖以上奖项的选手。2012年,在有100多万名大学生参赛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商丘师范学院学生取得第4名的优异成绩。在2012年团中央选拔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事迹全国巡回宣讲团7名成员中,该校毕业生占了两名。

2.1.3 学术性人才培养

学术性人才培养也是该校人才培养改革的特色之一。一是把“培养学术型人才”写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持续推进“考研工程”,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2届毕业生考研报考率42.9%,考研上线率22.78%,其中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过线率超过50%。2013届学生报考率达46.28%,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三是以各种技能竞赛为抓手,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近两年来,在“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科技文化艺术节”、“数学建模竞赛”等活动中,有367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

2.1.4 国际化办学

商丘师范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郑州大学等十多所省内外高校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与英国伍斯特大学、美国卡普兰大学等国外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从俄罗斯、韩国、尼日利亚等国招收留学生,逐步形成了“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模式。

3 校政(企)合作,共同发展

3.1 推进校政(企)合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11年,商丘师范学院遴选了物理与电气学院等7个学院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试点工作。这些学院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已任,开展了教学改革、科技攻关、技术咨询与服务、环境治理和文化艺术作品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形成了基本的产学研教学模式和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例如:生命科学学院和梁园区人民政府合作,研发了草莓脱毒、无土栽培和立体栽培技术体系,与“河南中普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展“天谷与双排麦等种子资源基因鉴定”的研究合作项目;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河南航天金穗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师资共建等方面进行全方面合作;环境与规划学院与商丘市建筑勘察规划设计院合作,完成了刘口乡、宋集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以及71315部队营区地形图测量及规划工作;现代艺术学院与中共商丘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共同设计商丘市廉政文化广场等。以上合作项目以实训的形式增强了在校生的专业技能,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3.2 资源共享,订单办学

一是通过与企业建立紧密合作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人才培养。二是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订单办学,实现实习与就业一体化。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开拓就业渠道,在省内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200余家、就业基地近100家,并连续多年承办豫东地区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每周都有中小型就业招聘会,每年为毕业生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2009年学校被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示范院校。

3.3 校地合作,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从1998年到2010年,商丘师范学院为河南省华惠种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引进、繁育、推广农作物新品种2600万公斤,受益群众达290多万人,农民累计增收12亿元,带动了周边8万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2011年11月,商丘师范学院与商丘市梁园区人民政府合作,承担双八镇草莓脱毒苗技术的前期研发及培育工作。双八镇所有的草莓基地都采用生物技术培育优良草莓种苗,联合无土栽培、立体栽培等多种技术,实行全过程绿色无公害生态管理模式。近年来,商丘师范学院先后在梁园区白云社区、睢阳区中华楼村、民权县王公庄乡等地建立了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扶弱培强和驻村帮扶工作,帮助地方解决困难和问题,例如,与商丘市体育局、市残联合作建立了商丘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在多所孤儿院、敬老院建立志愿者爱心服务点;与商丘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培养食品行业化验员,与梁园区合作建立了现代农业实训基地;组织救灾小分队和抗旱保收服务队,指导开展抗灾自救和农田抗旱工作;为睢阳区冯桥乡王阁村编制了《王阁新村建设与发展规划(2010-2015年)》等,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4 商丘师范学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启示

4.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高校应从专业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习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在坚持教育创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外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和培养模式,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相结合。

4.2 建立多元化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高校应以“订单式教育”思路为指导,探索多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模式。一是面向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支持相关专业建设或兴办“订单专业”;二是主动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岗位技术培训;三是聘请国内外企业或研究系所的专家到高校兼职,联合培养急需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四是依托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4.3 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与实践课程建设,服务地方经济

一是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及生产一线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二是要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学术交流等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合作。

4.4 健全产学研工作激励机制

健全产学研教育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发明创造和成果转化,通过资金支持和思想教育,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产、学、研的实施提供便利。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高师本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基于商丘师范学院的实验研究”(编号:2012GGJS-17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平.产学研合作教育概论[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7.9.

[2] 郭广银.产学研合作: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J].求实,2012(1).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30-02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核心环节之一,课程体系的开发质量直接制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质量。我院从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初就开始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畜牧兽医专业作为我院的一个传统专业,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通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建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思想为指导,以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对畜牧兽医行业的调研,参照畜牧兽医职业行业标准对畜牧兽医就业领域、就业工作岗位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融合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最终确定畜牧兽医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理实结合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过程

为开展好这项工作,我们成立了“畜牧兽医专业委员会”,成员主要有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行业内的知名专家、企事业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等。

1.就业领域、岗位、工作任务及知识、技能、素质需求分析。通过对近5年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研分析,畜牧兽医专业委员会确定了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即:畜禽养殖领域、疾病防控领域、饲料兽药销售领域和宠物疾病防治及美容领域,对每一个领域的专家及技术骨干进行调研和细致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每一个就业领域若干个主要的就业岗位,再对每一就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做了详细分析和研讨,形成了完成某具体工作任务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确定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要求时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点、技能点及职业素质要求点,并根据相关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职业资格的定位和标准确定相应的考核办法,为后续形成具体的课程提供依据。

2.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重构――形成课程。通过前面的工作过程特征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将具体的专业知识点、技能点及职业素质要求进行归纳重构,形成了三个课程学习领域:基础课程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主要是思想品德类课程、身心健康类课程、计算机、口语交际类课程等,专业学习领域主要是专业通用类课程(如畜牧基础类、兽医基础类)、专业核心类课程(如猪生产、禽生产及草食家畜生产等)、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如畜牧兽医综合实训等)课程,素质拓展领域主要是指专业拓展类课程(如宠物类、淡水养殖类、特种养殖类,学生选学其一)、兴趣爱好类课程。

专业知识、技能及职业素质的重构过程是一个使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更好地吻合的过程。同时结合课程改革进行校企合作及教学资源建设,实现教学场所和实训场所一体化,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重构的结果是根据职业岗位知识、技能及素质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形成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重构要突出三个特点:(1)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2)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即人的体力、智力、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和运用;(3)倡导实境耦合。学生在低年级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在校内专业实训室进行模拟实训,同时承接来自企业的真实业务来完成相应的训教项目;高年级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全日制工作,进行顶岗实习。

三、新的课程体系要具备的特征

课程体系建设紧扣行业发展,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从专业基础能力培养到核心能力培养,再到综合能力培养,最后到岗位能力培养。通过这个能力递增的过程,培养合格的适合企业需求的毕业生。在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考虑和职业标准的要求,并和资格证书(比如动物疫病防治员证书、饲料检验化验员证书等)相关联,逐步使学生能够胜任相关岗位的各种能力素质要求,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校企共同探讨制定并检验课程体系、校企员工角色交流等方式加强校企合作,达到学校是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企业是学校学生的锻炼基地这种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方面企业可以将行业中的一些新的知识、新的方法通过课程建设的途径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通过企业实践得到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得到对劳动纪律、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提高。这样的课程体系,必须具备的特征是:

1.新的课程体系便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状况和就业情况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方向。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内,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资源,可以灵活方便地扩展和设置新专业。对现有专业,通过及时调整或开发专业方向职业岗位能力课程平台,拓宽专业口径。

2.新的课程体系能适时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企业和用人单位生产有淡旺季,因此合作企业往往需要根据本企业生产发展规划,确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计划。课程体系能够对此做出迅速反应,在教学计划中,对原来的平台课程进行更换即可,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3.新的课程体系能适应生产主导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经过专业技能平台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后,再通过多次的企业实习,使学生在生产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技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使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新的课程体系能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专业拓展平台内,开发设置若干门与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先进技术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拓展能力。每位学生可以从中选修,为自己未来的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进行能力储备。专业拓展平台课程的设置是基于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平台内的课程要紧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时开发新课程或调整课程内容,以引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果

我院从08级开始实行了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探索,其中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艰苦的探索和改革,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在行业中已有了较为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得到很大改善,建立了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得到全面加强,期间我们还同部分用人单位还开办了2届“订单班”,各用人单位纷纷表示近几批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能够沉下去认真工作,适应能力强,这些好评使得近几年我院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呈现年年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今后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硬环境。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应用化学基础;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097-02

应用化学基础是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从食品的开发研制到市场销售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原理和技能作支撑。将应用化学知识内容模块化,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从食品行业的需求出发,教学的主题以典型事例为主,按照学习目标将课程整合、细分成多个操控性强的项目,以具体项目为核心,教师做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能够自愿、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学习形式。进行项目化教学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1 课程设计思路

通过社会调研和邀请行业专家,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分析,本着为新疆经济区域服务的原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围绕企业的化验员、品控员与质检员等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素养,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内容进行归纳,搭建出围绕能力训练来设计课程内容,按照模块和项目来组织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教学中以能力为本,以后续课程为导向,以项目为框架确定课程结构,把应用化学基础课程渗透在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设计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对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分析并化解成多个项目,借助实训引入相关的专业知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积极参与、勤于探究、乐于动手。在实训过程中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应用,将素质教育渗透于其中,开发学生职业能力拓展的潜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

2 建立项目化教学目标

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宗旨,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和技术性,使学生获得从事食品检验职业岗位工作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熟练规范的操作手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树立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注重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化验工作的安全防护能力、实验室的管理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工作作风严谨、职业道德良好、创新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强烈,为后续的专业课程、企业顶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 探索教学内容

在准确分析食品行业各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进行优化整合。其内容包括对食品检测和生产反应所必需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知识、化学滴定分析方法、重量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技能。打破传统的章节排序,将课程内容模块化、项目化。

经过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后重点清晰突出,内容充实精炼,可以解决应用化学基础课时数相对比较少、内容多的矛盾。课程内容的内在层次是:够用的化学知识与原理;必需的化学分析方法与手段。课程内容的选取原则为:以必需为准,加强针对性;以够用为度,加强实用性。

4 改革教学方法

4.1 教学情境

学院的应用化学基础实训室是教、学、做一体化学习场所,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处于仿真职场的情境中。实训仪器设备与企业标准化验室同步,实训室有黑板与投影设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或“先讲后练”或“边讲边练”或“先练后讲”,师生互动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增强。

4.2 确定项目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选择项目时既要包含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从日常生活、食品行业的生产实际出发。设计的实训项目之一“水中硬度的测定”研究对象是“水”,实验室用水配溶液、洗涤器皿等;食品行业最常见的产品有纯净水、矿泉水等,水与人们的生活、学习非常紧密,学生对此也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对“水中硬度的测定”这一实训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任务之一,制定“污水、自来水中硬度测定”的方案;任务之二,配制EDTA标准溶液、缓冲溶液等;任务之三,确定实验方法,进行污水、自来水中的硬度测定;任务之四,正确完成实验报告。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项目情境中使学生提高协作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和职业能力。

4.3 实施项目

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是实施项目,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利用应用化学基础实训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训项目。在实施“水中硬度测定”的实训项目过程中,先带领学生到新疆雪白真实业有限公司的分析检测中心参观,使学生了解水厂水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建立感性认识;回到课堂后,结合《纯净水的国家标准》,各组派代表讲述所制订的方案,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在讨论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使其学习相关分析方法的原理、测定条件,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制订出实施方案。学生通过实训环节,亲自动手测定实验室水的pH值、氯离子含量、电导率等指标。

这种看、教、学、做相结合的教法集知识传播、素质教育、能力培养为一体,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则要适当地指导,鼓励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训项目。因此,项目化教学是一个注重实践与应用相结合,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的过程。

5 项目化教学的特点

项目化教学法目的明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实施的总体效果来看:大多数学生从开始时的项目方案上交、技能训练被动地进行,逐步向主动查阅资料、积极设计项目以及技能提升的方向转变。项目化教学的实施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信息与事务处理能力、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还要说明的是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高职的学生能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而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积累了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方法。

6 对项目化教学的思考

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将无机与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实施过程中有3个主要问题需要及时解决。

6.1 进一步改善实训教学条件

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良好的实训条件是提高实训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实训仪器和设备应该满足学生人数的需求,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动手,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6.2 不断完善学习资源

项目化教学对学院图书馆的建设及其藏书量、网络资源及其教学资源平台是否完善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保证项目化教学顺利推进。

6.3 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食品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项目的确定难易适中,既能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能结合生产实际;从容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各种问题。

总之,应用化学基础课程通过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将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工作岗位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设计的项目内容由易到难、螺旋递进,技能训练从单一到综合,操作手法由生疏到娴熟,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符合当前食品行业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高职技能人才的需求。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使应用化学基础课程教学与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社会、为食品企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9-32.

[2]王乾.《化学实验技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探索[J].广州化工,2009(8):236-237.

[3]钱海生.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36):191-192.

[4]曾平莉,王东.药学类高职高专《基础化学》模块化、项目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61.

[5]陈林.高职《无机化学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11(4).

[6]高玉萍.项目化教学课堂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5):53-56.

[7]戴月.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4):38-40.

[8]戴月.项目化教学与教育游戏的融合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12-14.

[9]刘良林.关于《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项目化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2011(25):I0132-I0133.

[10]周庆红.实践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8):44-45.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针对以就业为导向,对畜牧业兽医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在教学中实施校企合作,通过工作过程来开展项目教学,突出对岗位工作需要的教学,对比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并归纳总结出该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具体实施措施,以构建出高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畜牧兽医专业;就业;教学改革

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培养工作技能、获得工作岗位,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岗位工作技能是其主要目标,也是学生实现稳定就业的前提。为了满足社会市场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创新改革[1]。通常情况下,各个行业的发展也增大了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而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党的十七大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2]。畜牧兽医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存在的缺陷日益明显,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模式,根据其效果对该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进行了探究。

1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就业前景

畜牧业是驯化和培养有经济价值的兽类和禽类,根据其生长繁殖等能力,取得畜禽产品,畜牧业包括马、牛、羊、鸡、鸭、鹅、猪、兔等的饲养,还有鹿、麝、狐、貂、水獭等的驯养。兽医是一种能够对动物疾病进行防治的行业,其主要任务是对家畜家禽疾病进行诊疗、防治、检疫和畜产品卫生检验的研究[3]。由于畜牧和兽医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尤其是在教学、生产和科研方面的联系十分密切,所以畜牧和兽医成为一个并行的专业。目前,畜牧兽医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省级和校级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拥有1门部级精品课、5门省级精品课和4门校级精品课,其中,部级精品课程为《牛生产》,省级精品课分别为《动物解剖生理》《动物营养与饲料应用技术》《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动物繁殖技术》和《家禽生产》,校级精品课分别为《畜牧场环境控制与规划》《特种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动物解剖与剖检》和《动物育种技术及应用》[4]。在畜牧兽医专业中,其教学培养的核心能力为畜禽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兽药生产与销售以及饲料生产与销售等领域,可以在动物防检站、动物疾控中心、县乡级兽医行政部门、动物屠宰企业、饲料企业、动物医院、兽药企业以及大型规模养殖企业等单位工作,主要岗位有动物疫病防治员、兽医化验员、动物检疫检验员、兽药技术员、执业助理兽医、饲料技术员、动物饲养管理员以及牧场经营管理员等。在我国各个地区,畜牧兽医机构大约有6万多个,然而由于畜牧兽医专业才开展不久,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据统计,目前的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7.8%[5],而且很多人员的职业素质普遍不高。因此,在全国各地,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加之城镇宠物饲养日益兴起,为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实践

为了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教学效率,将选择该专业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2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性别、年龄等基本因素的差异经过分析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个班级为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的方法;另一个班级为实验组,使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2个班级教学内容都为《动物临床诊疗》课程中的治疗技术这一部分,包括投药法、注射法、穿刺术、冲洗法以及输液等技术。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并对比分析。

2.1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统一“教”与“学”的目标。然后再将教学融入实践生产和管理过程,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训练,并结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再次,学校也可以趁此机会加强学生课堂与职场互动,使职场和课堂对接、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从而拉近学校和职场的距离,有效实现把学生培养成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最后,再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评价原则是以能力为主,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将教学效果有效的体现出来,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2实践结果

通过对2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其学习成绩进行统一考核,其评级标准分为优秀(80~100分)、及格(60~80分)、差(40~60分)以及很差(≤40分)4个标准,然后将2组学生成绩统计并对比,其具体教学效果见表1。根据表1的数据分析,实验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畜牧兽医专业中的实施

3.1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开设畜牧兽医专业的院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根据企业中相关职业所需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在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构建出“两轮实践,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6]。例如,畜牧兽医专业在第4学期进行分方向专业时,可以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促进学生与企业的就业意向,同时大大提高了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2科学配置专业课程体系

以畜牧业和兽医的工作过程为导向,确定教学任务,对畜牧兽医专业领域进行重新归纳,形成行动领域。与此同时,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落实,着重培养学生的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疫病防治能力和家畜繁殖改良等能力,并将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禽繁殖工等职业的工作内容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能够有机的结合,从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7]。

3.3优化教学课程内容

在每个教学领域中,其主要内容要以岗位工作为基础,设计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课程内容特点,与其他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例如项目教学,编制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此外,在设计教学内容中,还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8],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4结语

随着现代化生产水平的提高,畜牧业也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领域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我国开展畜牧兽医专业的高校在本专业教学中逐渐重视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具有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教学融入实际工作中,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加强其专业实际技能的进步,还能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时能够尽快适应,从而有效提高畜牧兽医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明,李国江,赵世文,等.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2):158-159.

[2]徐金花.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工作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12):61.

[3]何春玫,李红梅.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88-190.

[4]张元春.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教学的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12):93-94.

[5]赵春霞.新就业背景下高职院校畜牧兽医教学结构的改革[J].河南科技,2013(24):282.

[6]陈晓华,陈翠玲,陈滨,等.基于就业导向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畜牧兽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1(26):38-39.

[7]杨晓花,张其艳.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学院畜牧兽医学科教学改革探讨[J].二十一世纪教育思想文献,2007(1):185-186.

[8]俞宁.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兽医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41-43.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 生物制药技术 核心技能 课程体系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处于初级阶段,一方面,随着“十一五”规划等政策出台,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高素质产业工人的需求逐年增加,市场缺口大,人才匮乏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现代生物制药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完善,给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机会小[1][2],国家劳动部颁布的工种目录中有关生物制药的工种设置也不完善,甚至可以说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生物制药工种。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高职教育既要有“超前意识”,满足市场需求趋势,培养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现代生物制药产业工人,又要拓展生物制药技术的“内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既要服务企业,又要对毕业生的出路负责。

高教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高职教育的立足点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技能是高职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拟结合浙江生物制药产业与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从生物制药技术核心技能的提炼入手,探讨高职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而引出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1. 核心技能

1.1 核心技能的提法

所谓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具体到本专业就是掌握和运用各项生物制药及相关技术的能力。核心技能最近提得比较多,但还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概念,这里可以理解为在各项专业技能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一项或几项技能。

1.2 核心技能的特点

生物制药技术涉及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药学及相关工程学的原理与方法,专业技能多且杂,从中提炼出能作为核心技能的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 代表性,要能够体现生物制药技术的特点,代表特定的生物制药工艺,核心技能的总和要能反映生物制药各项技术与工艺的总和。

2) 通用性,通用性有两方面涵义,一是要在生物制药生产中有一定的通用性,二是能作为单元操作技术,辐射相类似的其它行业工种。

3) 独立性,核心技能应相对独立、完整,平行设立,不能包含或包含于其它核心技能。

4) 对应性,核心技能应与相关的生产岗位或职业一一对应。

5) 有机性,核心技能之间应能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1.3 核心技能确立的意义

核心技能的确立必须建立在广泛的行业调研与专业分析的基础上,对专业定位和专业建设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以“岗位―核心技能”为着眼点来规划专业建设不失为一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之路[3]。核心技能的“通用性”,有利于我们立足生物制药产业,拓展相关行业就业岗位,部分解决人才培养的超前性与产业发展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即毕业生出路问题;核心技能的“独立性”与“对应性”,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组织实施,在有限的学制中有目的地“分方向、有专攻”,进行特长培养,满足企业人才“多样性”与“专一性”的需求;核心技能的“代表性”与“有机性”,有利于打破原有专业学科格局,以技能教学为基本单元构建课程体系,以实训为核心,走“工学结合”之路。

2. 生物制药技能分析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方向有[4]: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发展氨基酸工业和开发甾体激素;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开发;血液替代品的研究与开发;人体基因组的研究。而生物药物的生产工艺技术可分为天然产物分离提取制药、发酵工程制药、基因工程制药、细胞工程制药、酶工程制药、蛋白质工程制药等6个部分[5]。

我们对浙江及周边地区第一线人才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并作了岗位分析后发现,生物制药及相关企业中发酵车间、分离纯化相关工序车间、制剂车间、品控、化验、检验等科室部门的操作工、技术员、检验员、实验员、化验员、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QA、QC)等岗位,以及市场与售后服务部门的销售工程师、医药购销员等岗位,部分生物医药科研型企业的实验员等岗位,有大量高职层次的人才需求。

通过与企业进一步的交流,我们发现企业对上述岗位的员工素质有明确的、务实的要求,即具有一定的生物医药行业综合素养,且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与上岗岗位相适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毕业生在具备一定职业素质的前提下,只要熟练掌握一项技能特长,就可以找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一技能特长,就是我们要从岗位职业技能中提炼出来的核心技能。

生物药物的制造过程比较复杂,跨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到的技能也较多,但类似于化学工程,可将各项生产工序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单元操作,从而提炼出相应的岗位职业技能。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面向的是生产、建设、销售第一线的人才需求,我们在提炼岗位职业技能时则要针对第一线的实际需求,剔除不适合高职学生掌握的,在生产第一线中极少涉及的生物制药专业技能,如基因操作等上游技能,重点整合在各生产工艺中具有共性的技能。

2.1 专业基本技能

包括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微生物操作技能(灭菌技术、纯培养技术)、简单生化分析技能等。该部分技能是掌握生物制药其它技能的基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一些实验员岗位上,亦可成为主要的岗位职业技能。

2.2 生物制药生产技能

1) 发酵生产技能

包括菌种的选育与培养技术、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技术、空气与管路设备灭菌技术、发酵设备与工艺控制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6],是劳动部颁布工种发酵工程制药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 生化分离生产技能

生化分离技术较多较杂,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碎技术、萃取和浸取技术、沉淀技术、吸附及离子交换技术、膜分离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结晶技术、蒸发与干燥技术等[7],是劳动部颁布工种生化药品提取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3) 细胞培养技能

随着细胞工程的快速发展,生物疫苗与人源单克隆抗体企业的兴起,细胞培养技术人员的缺口越来越大,因此,细胞培养技能可以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一个岗位职业技能方向。

2.3 分析检验技能

包括制药及相关过程中的药物分析、生物医药分析、药物检验、微生物学检验、药品包装检验等,主要技能可归纳为滴定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红外、紫外)、色谱分析技术(高效液相、气相)、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是劳动部颁布工种药物检验工的主要岗位职业技能。

2.4 拓展技能

以管理学、营销与谈判、药事管理学、药学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满足生产管理、医药购销等岗位需求,是由于就业面的拓展而衍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2.5 分析

以上各项技能(包括生物制药各项生产技能)对应相关岗位群,通用性强,适用面广,相对独立而又有机关联,几乎囊括了适合高职生物制药技术毕业生就业的所有岗位技能,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专业核心技能体系。在这个技能体系当中,最核心的莫过于分析检测技能与生物制药生产技能,前者通用性最强,后者专业性最强。从专业口径与就业面的拓展分析[1][8],中药制药生产技能可以嫁接到生化提取制药技能之中,而化学制药中的分析检验岗位、食品生产中的发酵生产与检验岗位、生物化工领域则与生物制药技术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生物药物的制剂生产工艺相对单一,以冻干与无菌制剂技能为要。由此可见,设立核心技能大大“拓展”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内涵”。

上述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核心技能体系,然而对于个体来说,在有限的学制中完全掌握以上所有核心技能是不现实也是不必要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就业意向以及个体的兴趣爱好,选取一到两项核心技能(生化分离生产技能仍需细分),进行特长培养,这也是核心技能培养模式的特色之一,即专业上的“宽口径”与个体上的“窄口径”相结合。

3. 课程体系设置

3.1 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路

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导,辅以实验课程;传统的高职工科课程设置是理论与实验合开一门课,教学思路还是学科式授课。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倡导“能力为本”,培养技能型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也必须进行调整[9]。新的课程体系要以技能养成为核心,以实训课程为主线,建立核心技能培养模式。在实训课程的开设中更要打破原有的学科界定,以核心技能为轴来组织教学的开展,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仍然要把握“适用、够用”的原则。

3.2 分段目标制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

目前,我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采取的是“2+1”的“工学交替”课程体系设置,每学期均以实训(课程)为主导,培养目标明确,辅以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1学期,开设基本实验技能实训课程,辅以基础化学、微生物学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与微生物操作技能。

第2学期,开设生化分析实验实训课程,辅以基础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等理论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化物质定性、定量分析技能。

第3学期,前1个月,开设制药分析与检测技术实训课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的制药过程中所涉及的分析与检测技术;后3个月,学生进生产企业岗位实训,最后1周返校完成课程设计,对岗位实训进行总结。

第4学期,开设生物制药技术实训课程,辅以相关理论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对岗位实训中遇到的生物制药工艺的生产原理与技术(可包括发酵、生化分离、中药提取、合成制药中的生化环节、疫苗制备、制剂等)进行展开教学与实训,同时完成职业资格考证。

第5学期,前半学期以专业选修课强化学生专项专业知识,后半学期开设专项综合实训课程,实行小班授课、小组实训,实现专业内分方向、“准订单”培养、“特长培养”,同时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行业内转岗能力,完成“人才的组装”,即核心技能的分化养成。

第6学期,开设毕业(设计)实习课程,学生进企业完成顶岗生产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论文。

3.3 存在问题及对策

1) 课时大幅减少下的理论课程如何开

以“倒推”的方式确立理论课程的授课内容,即从核心技能出发,确立必备的技术支撑,然后确立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而确立专业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将对核心技能养成不是那么重要,或者生产实践中几乎用不上的理论知识砍掉,还可以在实践过程中遇到时现场加以讲解,甚至可以结合实训项目引导学生自学。

2) 重视技能培养的同时如何搞好素质教育

依据核心技能整合课程后课时总量大大减少,学生自主支配的课余时间增多,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此外,重点抓好专项综合实训课程,搞好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在岗学习”能力,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

[1]罗合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J].文教资料,2006,(10):156-157.

[2]沈光涛,常灏,黄耀江.我国的生物产业状况与前景[J].生物学通报,2006.41,(10):15-17.

[3]刘南槐.论按岗培养问题[J].职业,2007,(3):22-23.

[4]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7.19,(1):104-106.

[5]滑静,杨柳,张淑萍,王虹.生物工程制药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6.33,(10):25-29.

[6]熊宗贵.发酵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

[7]孙彦.生物分离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8]张春美.生物制药高职学生的就业途径分析[J].文教论坛,2007,(12):21-22.

上一篇:房地产销售实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测量员顶岗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