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29 11:42:18

化验室管理制度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分析化验室 安全管理

化学企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任何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都离不开分析化验这项工作[1],在化工企业中,分析化验是化工企业总体设计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化验室作为化工企业分析检验的重要机构,对其生产过程控制、入厂原料、出厂产品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化验室的安全是分析化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化工企业根据其生产产品及生产工艺的特点,分析化验室作为检验工厂产品质量的一道重要关口,也是技术改革的重点。随着资金的投入逐年增多,实验设备不断更新,仪器和药品也不断增多,化验室变得更加复杂,随之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2]。在工作中如果马马虎虎,不遵守操作规则,不但分析化验会失败,还可能造成事故,不但国家财产受到损失,还会损害人的健康,所以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安全是贯穿整个分析化验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决不能麻痹大意。

1 引起分析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

分析化验室存在专业职能单位具有的所有危险源:剧毒化学品、有毒有害废弃物、易燃易爆化学品、精密仪器和贵重物品、众多电器高温设备以及日常用水用电用燃气等等,根据美国海因里希(Heinnich WH) 灾害理论模型[3],引起分析化验室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方面。

1.1 直接原因 引起分析化验室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两大因素[4]。

1.1.1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指的是在分析化验中分析人员的精神状况、知识水平、综合素质、安全意识以及操作能力等。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是影响分析化验室安全的主观因素,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1.1.2 物的不安全状态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以根据情况划分为不安全化学环境和不安全物理环境两大类。

①不安全化学环境因素,近年来常有下列情形:a危险化学试剂使用不当、违反操作规范,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b化验室中存放或有些生产中间产品是剧毒的,这些剧毒药品(产品) 若保管不当、使用不当或处理不当,会引起环境污染及导致人身伤亡。c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处理不当就会污染环境,如化学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出,导致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随意乱倒化学废物、废液导致伤及无辜,甚至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来治理环境。d有放射源的分析仪器因储存、使用不当,工作人员经射线照射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病变反应。②不安全物理环境因素,近年来常有下列情形:a仪器设备因缺乏保护装置和设备老化、超负荷、超载使用造成的仪器伤人和设备损坏事故;b因供电设备设施陈旧、线路老化,常发生短路、防火能力低,操作人员用电不慎,极易引起电气火灾和触电、灼伤或电休克等事故;c分析化验室中常要用到煤气、氢气、氧气、液氨、液氮、液氦等压缩气体,盛装这些气体的容器是移动式的,搬运时的碰撞、安置时的位置不当( 烈日爆晒、靠近高温热源等)、使用时不慎泄漏等极易引起火灾、爆炸、中毒及环境污染的事件;d因分析化验室分布不合理或上下水管道老化,上层化验室有忘关水龙头或管道破裂而造成渗漏,损坏下层分析化验室精密仪器或化学试剂的现象发生。

1.2 间接原因 引起分析化验室安全事故的间接原因就是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5]。分析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缺失,会导致分析化验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业务技能欠缺,责任心不强,存在侥幸心理,互相不配合、交接不当等,都会给平日的工作造成一系列的问题,甚至会引起事故的发生。

2 分析化验室安全措施

分析化验工作是化工企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分析化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以科学的方法管理化验室[6]。面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方方面面,如何避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处理解决好实验室安全的问题,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2.1 建立分析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范围 制度是做好分析化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7],化工企业的首要目标是制定出规范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细则,科学且极具保障性的安全生产制度、各类规范的岗位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范围、内容,要具有一定强制性和约束力,形成文件下发。这些制度包括:①仪器的管理;②化学药品及危险品的存放与管理;③三废处理与某些试剂的回收;④化验室工作要求;⑤化验室常用工具等。

2.2 建立安全岗位责任制,落实安全责任 加强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同时向每个实验室派发化验室交接班记录本、岗位安全联检记录本等,记录内容要求检查房屋、水、电、设备状况,危险品存放状态,灭火器、门窗状态,要求分析化验室检查人员、安全负责人签字。

2.3 紧抓基础理论,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 在新的分析化验人员进入化验室之前,进行必要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分析化验人员对各种仪器及器皿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全面提高化验人员从事分析化验的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使之树立“安全操作,人人遵守”的思想[8],从而减少因人为不安行为而发生的事故。

2.4 加强分析化验室安全教育,进行安全培训 安全教育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工作。分析化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安全技术知识,强化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安全培训活动,组织安全教育讲座,进行灭火、自救的演示,不断提高有关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熟练掌握事故应急处理方法,使每一个在分析化验室工作和学习的人都具备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注重细节,健全分析化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科学管理;数字语言实验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82【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7―0136―04

一 科学管理理论概述

1911年美国古典管理学家费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Taylor)首次提出科学管理理论,开创了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先河。泰勒将科学管理定义为“诸种要素――不是个别要素的结合,构成了科学管理,它可以概况如下: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这个定义,既阐明了科学管理的真正内涵,又综合反映了科学管理的思想。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而实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引入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追随者亨利•甘特、亨利•福特在泰勒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如何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进行了研究,并最终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不仅提出将科学化、标准化引入到管理中,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精神革命。所谓精神革命是指基于科学管理的雇主与雇员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双方通过友好合作能够推动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实现双赢的结果。泰勒指出:“没有工人与管理人员双方在思想上的一次完全革命,科学管理就不会存在。”因此,科学管理理论在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同时高度强调人本管理。

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成为一门建立在明确的法规、条文和原则之上的科学,它适用于人类的各种活动,从最简单的个人行为到经过充分组织安排的大公司的业务活动。今天,科学管理理论精髓被广泛地继承和吸收,并应用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许多思想和做法至今仍被许多国家参照采用,从而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生产效率[1]。科学管理理论不仅对当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科学管理思想同样适合于语言实验室的管理。

二 科学管理理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必要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2年就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最近的各种实验表明,许多工业体系中的新管理程序,都可以用于教育”。在企业中成功运用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1 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理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2]企业与学校是社会组织形式的一种,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学校内部组织一部分,是学校专业实验室之一。教育部在1992年6月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在此规程中,明确了高校实验室隶属于学校或依托于学校管理,是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而作为高校实验室之一的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地方,离不开学校的管理,是整个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具有科学管理特征的共性,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在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当然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2 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既是一种经营也是一种服务。

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语教学资源效益的发挥。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社会对高校学生外语应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听说能力是外语五种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关键和核心,而数字语言实验室是外语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视、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认真探索实验室管理方法,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达到合理使用,使其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特有的作用。如果管理松散,数字语言实验室使用效能低,外语教学听力教学质量差,就培养不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语言实验室教学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3 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

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实验室组织内部都是由形形的人构成的一个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群体,如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师生之间,实验员与厂商客服之间等。“人本化”管理的服务观念是营造“和谐化”学习环境和“人性化”语言实验室的关键环节[3],而“人本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

三 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现状

“物质方面的直接浪费,人们是可以看到和感觉到的,但由于人们不熟练、低效率或指挥不当而造成的浪费,人们既看不到,又摸不到。”[4]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的缺失或不当所造成的浪费不是直接感觉得到。自2000年以来,许多高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多功能智能化的数字语言实验室,以及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中心、电脑室、教师备课室、调频广播室等。但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管理部门失调。

学校对数字语言实验室投资建好后,由于采购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采购部门只关心设备质量有没有问题,没有顾及对实验员、教师进行实验室操作技术和科研能力的培训,教师对实验室的建设参与热情不高,对复杂的功能模块疏于研究,导致“高档设备低端使用”,投资几十万元的语言实验室,仅当作一般的录放听音使用,功能利用率低,设备闲置,教育资源造成浪费的现象仍比较突出。

2 管理制度僵化。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发展国内已近十年的历程,但管理制度还停留在以前模拟实验室阶段,管理能力没有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得到同步提高。许多高校仍然沿用老一套管理制度,例如在墙上挂一张早已过时的使用规定,抑或是在实验室里放一本已经发黄的日志,由使用者填写使用时间、设备状况。日志往往只有一栏三个空格,即便使用者在使用中发现故障,一般也只填写“故障”两个字,对故障的具体表现、部位无法反映出来。

3 管理不能以人为本。

由于现行管理制度下,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低,不能很好地激励实验员的工作热情,难以体现管理岗位中技术含量的价值。在语言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没有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不少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选择了消极对待的做法,只求不出错,不求工作出色。

4 管理手段落后,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管理手段。

现代语言实验室已经由简单的听音型发展到多媒体型,集成了数字、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表现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使得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甚至完全可以实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减少实验室维护支出。目前许多高校语言实验室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设备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挥,日常的维护仍然依赖于传统手段。

四 数字语言实验室四种管理模式的构建

改革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构建科学管理模式方面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5]:(1)理顺各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明晰各岗位的职责;(2)以人为本,提高整体服务质量;(3)组建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4)强化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管理。

1 行政管理模式

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关系,使管理工作高效有力。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有一名校(院)长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并建立或确定主管工作的行政机构(处、科)。”数字语言室相应的管理机构,由于各学校历史沿革和具体情况不同,行政管理模式也不相同。传统的语言实验室归属于外语系管理,外语系有较大的自,但随着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各院校成立了数字语言室中心,归属教务处或资产管理处管理。“设备购置、实验室管理、实验实训课程开设、实践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与管理人员配置”等一条龙服务。由于管理是由校级机构进行设置和管理,设备和人员由学校统一调度,所有实验室面向全校开放,可供多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使用,同时也对校外开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共用性。

2制度管理模式

所谓制度管理模式,就是指“按照一定的已经确定的规则来推动企业管理。这种规则必须是大家所认可的带有契约性的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是责权对称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的规章制度,是用来约束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行为的条文,使他们的行动统一到条文规定的范畴。制定必要的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是实验室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的必要依据。认真执行这些制度,强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职责,可极大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完好率、使用率,从而使设备的优势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针对实验员,我们制定了数字语言实验室人员工作规范、考勤制度、技术人员岗位责任制等;针对使用者教师和学生,我们制定了语音实验室使用规则等(表1)。

在制定实验室管理制度时,首先应注意制度本身具有“完整、实用、协调”的特点。“完整”就是要健全各项制度,涉及到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可有疏漏之处。“实用”是指制定的制度应符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现实,并且内容应具体化、定量化、具有可考核性和可操作性。“协调”即各制度之间应协调统一;其次要让实验室制度人人皆知。为此,在新生、新教师上课前以及新实验员上岗前,我们将所有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分发给他们,组织学习和讨论。让管理制度深入人心,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3 人本管理模式

泰勒首先提出的管理要考虑人性,目前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已被世界各国采用,把人作为第一要素。要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自觉实施人本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到尊重人、解放人和发展人。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表面上看是物化管理,而实质上是人的管理,因为语言实验室的设计者是人,使用者是人,管理者也是人。对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核心的问题是对人的管理。[6]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人员管理有:管理员、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在实验室管理起主导作用,教师是实验室设备的操作者,而学生是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者。实验室工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这个单位内部的人及其人际关系。[7]人本管理要做到:

一是为师生服务的人本化。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服务师生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做到想教学所想,急教学所急,管理员要在课间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和师生的沟通,认真听取师生的意见,耐心细致介绍数字语言实验室设备的新功能,以提高产品的利用率。管理人员要和师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实验室的管理离不开上课师生的配合与支持,教师的模范作用,如规范操作、爱护公物、处处遵守规章制度等都会对学生起到影响作用,达到内化为学生自觉遵守各项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是实验室技术员内部管理的人本化。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关注他们的业务进修,经常开展实验技术员的岗位培训,以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现化教育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比如让技术人员“走出去”,到别的高校参观学习,或实验室生产厂家进行技术学习;也可以“请进来”,请实验室专家来授课,接授先进的管理理念。此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职称评定,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充分利用各种激励措施调动实验技术队伍的积极性,倡导实验人员的敬业精神。

三是管理制度执行的人性化。实验室管理应把制度化的“刚性管理”与人情化的“柔性管理”相结合。“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制度化的“刚性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前提,但是,如果把被管理者当成被动接受者,使师生处在抵触情绪的管理模式中,这样的管理注定要失败。在日常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学生违反语言实验室规章制度的现象常有发生。如果管理员发现:按规章制度采用惩罚、训斥的态度,效果不好,不如课后找学生谈心或在每一个座位显眼处,贴上相关的温馨提示,以取得的同学们的理解和支持。

4 局域网管理模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数字语言实验室的应用,其方便高效等特性使其逐渐在设备管理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语言实验室主控台和学生终端之间、多个语言实验室和管理中心之间组建局域网,局域网的建立使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手段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开放管理、故障检测、远程协助等。

(1)单个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教师通过主控台的系统功能模块(课堂教学、自主学习、考试功能、电子备课、口语考试)实现教学管理;实验技术员通过主控台的智能化故障检测和监听功能,及时准确地监控网内学生终端设备运行正常与否及学生的活动。

(2)校园局域网组建的数字语言实验室管理模式

将每个语言实验室的主机以局域网的形式全部连在校园网中。通过网络,多个语言实验室由值班室管理机负责监控。利用网管软件,把设备管理部门和各使用部门联结起来,可达到资源共享,协调管理。各语音室主机设备的启用只要值班人员根据上机情况选择开启时间就可。管理人员在值班室通过“值班管理机”就可以查询和了解所有机器的运行情况。通过管理机向学生和宣传语言实验室相应的上机守则和相关制度,警告或提醒学生不要做有害设备安全的事,否则就要受到校规处罚。值班教师通过管理机可传播下机命令,关闭各语音室主机或强制违规学生下机管理。可起到方便、高效、准确、及时的作用。总之,现代化生产不仅需要设备的现代化,同时也迫切需要管理思想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这将意味我们必须长时期的不懈努力,去营造新的现代化的设备管理模式。

五 结束语

数字语言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直接关系到数字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效益的有效发挥,应引起管理者高度的重视。科学管理理论蕴含着制度管理、流程化管理和人本管理的精髓对高校数字语言室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之相对应的行政管理模式、制度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和局域网管理模式应该成为高校数字语言实验室的主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美]F.W.泰勒.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主义科学出版社,1981.

[2] 黄文军.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08,(2):76-77。

[3] 武芳.“以人为本”的语言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2):34-35。

[4] 谢盛嘉.FS高职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6):76-80.

[5] 熊学梅.试论语言实验室的人本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3):82.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3-0254-01

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不但肩负着高素质人才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使命[1]。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结合各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情况、高校毕业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高校实验室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实验室基础设施和硬、软件建设陈旧落后;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健全;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实验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2]。针对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文中就如何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教学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策略。

(一)国内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

关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国内高等教育研究者以及高校教学管理者分别就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从不同角度展开了研究。如,赵永俭[3]等在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着重探讨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建设内容以及建设方法,提出了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的四个模式以及关于重点实验室的激励机制。李萍等[4]在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中,分析了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人才培养为目标,面向社会企业发展需求,建设集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基本形成以人才培养兼顾教学、科研以及对外技术服务的实验室建设指导思想。邬锡琴[5]等在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中,探讨了现行高校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强化实验室建设的主体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管理体系,加强实验室技术队伍建设,统筹规划,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强化特色实验室建设等措施。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搜集调阅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发现各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具体如综述如下:(1)实验教学主体地位不明确,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和“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方针,致使实验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②资金缺乏,实验室设备陈旧落后,配套设施不齐全,无法有效发挥其综合效能。③实验室现有管理体制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尚未制定科学的统一标准,缺乏规范化管理。④实验室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实验专职教师,无法形成有效的实验技术队伍梯队。⑤实验室管理分散,实验教学资源不能共享,造成实验设备资源浪费,导致实验室利用率偏低[6]。

(三)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采取的策略

1.更新建设理念,加强实验室主体地位

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实验室人才培养功能日益凸显,高校实验室管理者应提高认知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观念,建立融知识传授、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深刻认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2.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

在实验室建设中,高校可以采取“立项审批、集中投资、重点建设、招标采购、效益评估”的方针,建立长久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针对特色专业,要提高层次,加大对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对于基础专业,要强化基础实验室建设,拓宽职业口径,突出重点,以确保资金得到有效配置。

3.完善管理体制,促进实验室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就完善实验室管理方面,目前多数高等学校都在不断推进改革,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模式。但就总体而言,在管理体制、创新机制、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仍有待加强。另外,要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实验室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功能、作用和效益,确保实验室能够高效运行。

4.创新管理方式,积极推进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鉴于互联网在实验室管理系统方面所具备的技术优势,为实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高校首先要搭建结构合理、功能齐全、性能优越且能与实验室相融合的信息网络平台。可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情况,重点引进或自主开发适合适应性强、功能完备以及性能优越的管理软件。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信息化工作,学校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信息化管理的长效培训机制。

5.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为打造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实验教师队伍,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培训制度,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具体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高度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地位;②通过定编、设岗、招聘、竞争上岗等多种举措,改善实验教师结构,形成合理梯队;③制定奖励政策,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实验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7];④创新考核机制,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使专业技术评审工作常态化。

6.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实验室资源整合与共享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方面普遍存在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建设、管理分散、职责范围不明、实验设备利用率不高、实验室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等不良现象。为优化实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高校要理顺实验建制,调整实验结构;强化基础,提升层次,增强实验室建设整体实力;统筹规划,充分整合,合理设置;要勇于打破条块分割和资源垄断格局,加强跨学科教研室沟通,实行开放性、协作性管理模式。

(四)结语

实验室是高校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积极探索与实践,统筹兼顾、合理规划、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优势,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宇科,杨开明.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0):204-206.

[2] 苏继来.黑龙江省高等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3] 赵永俭,汪春华,朱西桂.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3):105-106.

[4] 李萍,胡文胜.高校实验室建设方案研究[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25-126.

[5] 邬锡琴,胡敏.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154-156.

[6] 白志学,刘淑云,马滨基,等.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8):95-97.

[7] 朱健平.实验室建设的关键是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10):81-83.

作者简介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社会性技术服务的重要场所,也是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它在某种意义上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管理水平,曾被誉为:高等学校的三大支柱之一。①因此,加强实验室的硬软件建设和管理,深化实验室的体制建设改革以及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是当前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是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物质的主要场所。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涉及较多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并且实验过程中常常伴随了高温、高压的特点,另外还会使用到易燃、易爆、有毒、强氧化性的试剂和药品,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加强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正常运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完善。因此,我们需要先从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深入管理的改革和创新,确保实验室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1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一套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让实验室平稳、安全、高效运转的前提,并且可基本上防患于未然。俗话说:“不成规矩,何以成方圆”,优秀的集体离不开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因此,建立健全生物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专业特点,生物化学实验室需要合理规划、小心管理,以免造成仪器损坏、环境污染、试剂中毒,甚至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参照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结合自身实验室情况,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1)制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2)建立实验室考核及奖惩制度,细化考核任务和考核指标;(3)健全“实验室管理基本规范”,“实验室信息资料库”,“实验室操作手册”,“实验室试剂耗材管理办法”,“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4)明确实验室的发展目标、监管机制和奋斗方向。逐步形成科学、规范、系统及制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提高实验室运转进程,还能够在宏观上进行调控和管理,节约成本,真正起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作用。③

2加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利刃,如何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让教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是实验室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首先,需要建立各种仪器简单的操作规程卡片,学生使用仪器时可随时参照执行,让每位学生都能标准、规范、合理的使用仪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仪器学习时间,还能减少实验室仪器的损坏率。其次,要让“小老师教学模式”成为实验室仪器管理的主导,④采取分类管理的方法,把每台仪器分配至小老师,认真把握好每一位小老师的岗前培训。而后让小老师们负责每一位新人的培训和指导,监督每位仪器使用者完成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对于一些特殊仪器定期进行清理与维护,对于故障仪器及时登记、报修。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每位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每位小老师得到一次锻炼自己统筹全局管理能力的机会,还能培养他们互助的精神、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减少实验室的损失、保证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根据学校对实验室仪器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积极配合学校进行统一的规划投入和管理,以求最大程度的实现实验室仪器的共享,从本质上提高实验室仪器的使用率。让实验室仪器高效、良好的运转,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实验室的交流,还能为教学和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完善实验室的环境管理

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对外展示自我形象的重要窗口。其中“人文环境”被誉为实验室灵魂,良好的环境基础是高校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它主要包括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两个基本层面:前者主要体现在实验室的布置安排及卫生环境,后者体现在实验室的人文氛围。生物化学实验室外在环境管理需要“立足现在,着眼未来”,根据实验室空间现状,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布局。生物实验室和化学实验室应该严格区分开来,保证实验室的布置合理;确保实验室的通道畅通,无异味,安全标志醒目齐全;保证实验室水电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定期完成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的检查、更换,保证事故抢救设施性能完好;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清洁和整理,确保实验室环境干净规范。生物化学实验室内在环境管理主要是人文环境的管理,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为了给实验室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需要加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强调管理人员的能动作用、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情感管理。实验室的文化是实验室精神风貌的综合体现,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和谐高效运转的必然要求。生物化学实验室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其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让实验室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自制力。(1)营造氛围。定期进行文献汇报、工作汇报和学术报告,以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定期参加、举行学术活动,加强技术交流,互相学习、互相督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树立形象。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对其工作态度、时间观念,言谈举止进行培养和规范,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专业的、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3)强化意识。使实验室全体成员富有高度责任感,强化实验室成员的认同意识、服务意识、归属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和实验意识。

4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保障,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期检查,积极治理安全隐患,对确保实验室的顺利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生物化学实验室药品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药品,大部分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而且种类比较多,不容浪费和出错,所以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合理并安全使用和管理实验室药品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应该具备专门的药品室,并在药品室设置一个放置危险品的专柜。药品的存放应该按照防止不同种类的药品之间相互反应的原则,实行分类编号放置。实验室管理员还应该定期对药品室进行系统的检查、打扫和清理。危险化学、生物药品的购买需要严格按照实验室需求合理少量购买,实验室成员使用时需填写“危险性药品领用申请单”,经实验室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领取危险品,使用完毕应后及时归还药品,严格建立起领用使用登记制度。另外,废液和废弃的药品也必须按照实验室标准回收处理,不得随意倒入下水道或倒入垃圾桶。因此,生化实验室的药品管理应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实行,尤其是对危险药品的购买、存放、使用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尽量做到尽早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2消防设施、水电管理

生物化学实验室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会用到诸多试剂药品,还会用到许多仪器设备。因此,每学期初都需要对实验室进行防火、防盗、防事故以及防灾害等各项防范措施的落实,妥善管理和使用相关的防火措施和安全设备,并且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整改,无法及时整改时就立刻上报相关安全部门,确保实验室场所及实验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随时随地都需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让他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不变原则。从进入实验室起就开始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需要关闭水电气等相关设备以及门窗等才可以离开实验室。时刻谨记“排除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才能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⑤高校生物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繁多,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成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和重视。由于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使我们必须立足于现在,着眼未来,建立一套易操作化、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并且能够不断改进的管理体系,让实验室成员能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改进、自我提升以及自我创新,最终实现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注释

①吴红萍,傅丽容,汪继超“.4M1E”要素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230-233.

②孙莉丽,李荣华.高校生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学术论坛,2010.2:281-282.

③覃江凤,王黎芳等.生物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新措施[J].浙江医学教育,2012.11(6):14-16.

④刘幸福,储君君,刘曼西等.开放生化实验室管理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265-266.

⑤王秀奇,亲属元,高天慧等编.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269-271.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 实验室; 体制; 管理; 改革; 规范

[中图分类号] G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90- 02

当前,对于实验室体制与管理,各科研机构都在不断探索。实验室体制和管理关乎人、财、物等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实验室建设的质量,不仅仅受到实验室器材和人员素质的影响,更是受到实验室体制与管理的影响。本文依据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实验室体制与管理的改革提出建议。

1 实验室体制与管理方面现存问题

1.1 实验室管理体制滞后,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

当前,科研机构的实验室大多数都是依附于教研室,实验室管理权和设置权属于教研室,处于这样的管理制度下,实验室只按照自身的发展需求开展“小而全”的建设[1],而不重视实验室的整体建设,往往导致资金使用分散,设备重复采购,实验室的使用功能少,实验室可利用资源较少。

1.2 人员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1) 未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工作量化制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不仅承担着相关日常工作,而且担负着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任。目前,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的坐班制,实验室技术人员只需要完成实验室制度规定的工作即可,工作量、工作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来判定,常常出现工作人员之间的工作量差距很大但取得的报酬却一样的不公平现象,从而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不高。

(2) 未建立激励机制。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能界定为辅助功能,人员配置少,工作级别低,且远离各个领导层,是一个经常被忽视的群体,另外实验室人员在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也很少被涉及,从而导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激情不高、缺乏责任心。

(3) 实验室管理人员之间缺少合作精神。各实验室相互之间很少进行交流活动,都是各顾各的,同一实验室的管理人员相互之间也不重视交流,相互合作的意识不强。

1.3 实验室管理的问题

实验室管理涉及到实验室的人、财、物的管理,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当前,对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实验经费等还未实现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管理方式还是依靠手工管理,尤其是对实验经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手段尤为落后,常常导致实验经费未专项专用;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制约,一些实验室技术人员相互攀比,争夺项目资金,从而导致有限的资金并未使用在最急需的项目上。另外,实验低值易耗品出入库使用手工方式进行管理,常常存在错误,造成库存物资积压,从而导致实验室资源和经费的浪费。

2 改革实验室体制的思路

2.1 建立实验室中心,统一管理人、财、物

开展实验室体制改革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特长,集体管理资金,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优化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对实验室的人员、资金和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各项制度,合理规划实验项目,开展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规定资金使用采取申报制度,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在高新技术等实效高的实验项目上,这样既能保证重点实验项目的顺利开展,又为科研人员创造了实验条件,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科研平台。

2.2 打造多功能实验中心,节约实验场地和设施

打造多功能实验室立足于学科和课程设置,最大限度地合并学科相似、使用的实验资源相近的实验室,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实验场地和资源,提升实验资源的使用率,又能在科研方面取长补短,改善实验条件。

2.3 建立中心实验室,实现仪器设备资源的共享

建立的中心实验室,将使用者和管理者分开,将所有的精密贵重的实验仪器等资源集中管理,深入贯彻“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合理分配、管用结合”的原则[2],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清楚了解精密贵重仪器的各方面的知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的使用率,既能满足更多实验人员的需求,又能有效地维护仪器,从而保证仪器的完好无损。

3 加强规范化管理,实现实验室价值的最大化

只有实验室体制改革的框架,而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不能创造出科研实践宽阔平台的。一个全新的实验室机制改革,因为与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实际运行中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被接受,这就要求实验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对管理方法的探究。

3.1 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抓好实验技术人员管理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考勤考核,实验室管理人员采取坐班制,集中工作,严格要求工作人员按时上下班,有急事或需外出采购物品的要提前一天上报实验中心主任批准,未获批准者不得外出,擅自离岗视为旷工。

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考核,考核结果将影响职称晋升、年终福利等。实验室中心主任每个月都要按时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考察,对实验室每个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开展无记名评定。年终时实验室中心主任根据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情况和每月的考核情况,对每个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综合考核。这一制度能有效地激发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3.2 建立实验室工作量化体系

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包括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量大又繁杂。如何才能全方位、客观、公平地判定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已经成为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实验室工作量化的考核体制。

3.3 完善实验室的竞争机制

一个真正称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除了完成实验室日常的工作外,还要注重对实验室设备、器材、实验操作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对设备的设计进行适当的改变。实验室主任对于这些管理人员要给予充分支持,切实解决他们在研究实验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优秀的设备改造技术,科研机构必须进行奖励,并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福利等方面给予倾斜,从而激发实验管理人员的研究激情[3]。

实验室体制和管理改革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只有适应时展的要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体制和管理的改革中,搞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实验室在改革中不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曾庆华. 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如何改革实验室管理与教学[J]. 考试周刊,2010(3).

[2] 聂秋华. 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工作水平[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5).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6

【关键词】化验室;测土配方;施肥;存在问题;建设思考

化验室是为满足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而建立的,是进行土壤、植物样品处理、保存和各种养分含量测定等一系列活动的场所,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化验室是负责完成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测试工作即测试土样和植株养分含量工作,是配肥的前提和基础。搞好化验室建设有利于测土配方施肥的设计以更直接地大面积地为农民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产出和农业效率,最终更好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化验室的建设有利于快速调查土壤的养分状况,针对性地对土地的地力进行评估,制定出提高耕地质量的方案。

定安县是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自确定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以来,县政府高度重视,经认真组织,领导实施,及早对化验室建设进行选址、筹集资金建设,购置设备仪器,选拔组编人员,请高校老师培训,参观周边市县化验室的建设情况,交流总结经验,加强管理,化验室建设的各方面的工作进展较顺利,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自化验室建成以来,已化验土样1000个,分析4000项次,已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耕地质量建设中发挥作用。

1.化验室创建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1.1提高认识,认真组织领导,把化验室建设工作当做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而推广的一项农业技术,技术含量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起步难度较大。定安县政府对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非常重视,自从确立为项目县开始,就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专门机构,明确分工,及时部署,层层落实责任,为项目的全面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县政府工作部署,由县农技中心具体实施该项目,农技中心认真按照项目建设的要求对测土配方施肥化验室的建设进行选址,购置仪器设备,于2010年下半年建立起化验室并投入使用,县农技中心经统筹本单位人员组成化验室化验队伍,邀请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的教授、研究生到本单位进行培训,选择合适人员担任化验分析工作,并请省土肥站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目前化验室基本能够单独进行化验工作,化验室能够在当年内完成对当年采集的土样进行化验,做到不积压不作废,已进入正常化工作运营。

1.2合理规划设计,建设规范化验室

根据化验室建设的需要,化验室建设场地选择应符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满足周围环境不能影响化验分析工作的质量和化验分析工作也不能影响周围环境和人员的安全的基本要求。定安县化验室设在农技中心办公楼南面,占地300平方米,场地独立,环境干净,交通便利。

在建设化验室过程中,邀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对化验室的建设进行规划设计,配套装修;根据目标和功能不同进行科学安排,建设规范实验工作台;注重防火、排气等安全措施,三废处理符合要求;根据化验室的实际情况,把化验室分割成土样储存室、称量室、蒸馏室、分析室、数据处理室,通过科学规划功能区,使各项目分析工作互不影响,确保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1.3认真抓好化验室建设的落实工作,实行岗位责任制,专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化验室实行专人管理,由土肥站站长担任化验室主任,负责化验室的全面工作,对项目建设的任务指标、要求、进度进行全面的统一统筹;副主任由对业务较为熟悉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农艺师担当,负责具体工作,日常管理,数据汇总,各岗位工作的协调和土样、药品、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的遵守和执行;各化验岗位分别由专人负责,分别设有碎土、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酸碱度、有机质、环境卫生等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为提高化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专门设有专门资金作为对化验人员的一种奖励性补助,补助发放量跟化验工作量挂钩,根据不同化验项和同项的不同化验数量计算补助,管理人员以化验人员平均补助款计算,工作人员轮流值日,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1.4制定制度,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和安全

为保证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定安县农技中心制定了若干条化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和守则以便化验室管理,并认真执行。

化验室工作制度,除一般的工作制度外,还要求化验人员要经一定的教育培训,掌握一定的技能后方可上岗,自觉执行化验室守则,严格遵守化验操作规程;严格安全管理要求,确保人、财、物安全,无事故发生。

化验室守则,化验人员严格遵守操作技术规程,确保化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化验室保持清洁卫生,不准吸烟或高声说话;化验室所有物品应分类排放,并张贴明显标签;取样取药品时要适量,多余的要回收处理;用过的药具、吸管等要清洗过后再用,防止药品交叉污染;保持水槽干净,强酸或强碱要用大量清水清洗。

1.5组建化验室工作人员,确保化验资金到位,使化验室进入常态化工作

定安县农技中心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从别的岗位统筹6个人组成化验队伍,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农艺师以上职称,设有一位化验室主任、一位副主任和四个化验员,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副主任具体抓落实,化验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化验项目内容。

化验室日常开支所需经费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补贴资金中统筹到位,确保化验室工作进入常态化。

1.6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内容多、技术性强化验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质量,为此县农技中心高度重视对化验人员的培训。为了更好服务于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耕地质量建设工作,为了化验室工作质量的提高,必须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加强对化验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和高校合作,请高校老师现场培训或输送化验人员到高校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保证培训经费到位,把化验人员的培训经费列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

2.存在问题

2.1化验室工作人员队伍不专业不稳定,工作经费短缺

定安县化验室化验人员均为从其他岗位统筹组成化验队伍,都为多职人员,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基础较差,在学习培训时间上很难保证到位,化验质量控制水平不高;化验经费不稳定,化验室经费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时期,可以统筹安排,但没有项目实施的时候,化验经费就很难保证到位。

2.2化验能力有待提高

定安县化验室目前已经具备化验土样常规五项的能力,但对于中微量元素和植株养分的化验能力方面尚有待加强;对于那些操作具有一定难度仪器的操作规程要加强培训,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以保证化验分析的质量;对于土壤样品储放室要专人管理,保证样品的惟一性和准确性。

3.化验室建设中的思考

3.1建设化验室的必要性

(1)化验室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组成部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而化验室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组成部分,建设好化验室对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2)化验室的建设有利于耕地质量的提高。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重要基础,化验室在地力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只有对土壤的养分进行准确的化验才能制定出好的施肥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耕地质量,所以建设好化验室对耕地质量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2加强质量体系的建设

主要加强对设施环境、仪器设备、化验能力、人员队伍、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

3.2.1设施环境方面

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化验室建设场地应符合周围环境不能影响化验分析工作和质量,化验分析工作也不能影响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的基本要求。在2008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开始,我县贯切落实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方案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化验室建设“标准化、现代化、长远化”的目标,确立了土壤测试和肥料检验,当前工作和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基本方针,研讨了标准化化验室建设的具体要求。化验室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化验室的采光、灰尘、震动、温湿度控制均应满足检测任务所要求的技术条件,室内仪器设备布置合理,既便于操作又便宜保护仪器和人身安全,且防止检测时互相干扰影响工作质量,建立设施和环境管理制度,保证仪器设备和化验环境达到技术要求。

3.2.2仪器设备管理方面

所用仪器设备必须经政府招标采购,其性能和精度均应满足测试任务的要求;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包括仪器名称、惟一性标识,型号规格、出厂号、制造商名称、仪器购置和验收记录、接收日期、启用日期、维修计划、使用说明书放置地点、历次检定情况、自校自检规程、使用记录等;操作规程应明示,精密仪器由专人管理和使用计量器应按规定进行检定和校验。

3.2.3化验能力方面

化验室应具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土壤、植株必测项目的化验能力;样品有专人管理,有惟一性和化验状态标识,采取措施保证样品在检测或保存中不混乱、不丢失、不损坏,有样品处理记录;化验室年化验土样或植株能力应4000以上,化验范围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必须测试项目。

3.2.4人员队伍建设方面

化验室人员岗位设置科学、合理,具体岗位应设有化验室主任、化验室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化验员、仪器设备管理员、档案管理员、样品管理员等,化验室主任、化验室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懂化验业务;化验室建立人员档案,包括有关资格、学历、培训、技能、经历等,档案内容完整、齐全和准确;化验室有人员培训计划,经相关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3.2.5质量控制方面

完善各种化验室操作间的规章制度,如化验室质量管理制度,化验室工作管理制度、样品质量体系审核制度、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包括对仪器设备的校验和检查;认真做好检测的原始记录;化验室使用的标准物质必须附有标准物质证书且在有效期内或由所在省的省级土肥部门认可的参比物质;标准物质或参比物质必须有专人管理,有使用记录,储存环境必须符合相关要求;化验室使用试制符合相关检测标准,实施专人负责制度,有使用记录。化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溶液校验、空白试验、精密度控制、准确度控制、准确度控制考核、重复性控制考核等方法。化验室间质量控制主要采用参加试验室间对比;上级部门组织能力验证和考核等方法;建立样品检测记录审查制度,对数据准确性计量单位准确性进行审查,原始记录至少有检验人签名、审核人二级签字。

3.3优化化验室工作人员结构,以更好的提高化验能力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大学 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1 信息技术下的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

根据各高校实验室教学要求和专业设置不同,各学校都对实验室赋以本校的发展特色。但是笼统而言,大学实验室的教学主要功能为以下几点:

1.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实验教学作为工程类学习的重要项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实验教学中,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了实验报告的提交、批阅、反馈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后,不但可以尽量简化实验的管理流程,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效率。同时,实验室信息化的管理还大大的节省了纸制品的消耗。保证实验室的教学管理更加环保、高效。

1.2 网络仿真的应用

目前,网络仿真实验室已经在各高校普及开来。就网络仿真实验室的性能来看,其具有普通类型实验室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首先,仿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大量硬件设施的投入和使用,节省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经费,其次,网络仿真实验室利用集成的flash插件技术,建立了系统远程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动态的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对自身实验过程的情况的掌握。

1.3 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重要方向之一,目前,全国各地的高校都在抓紧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这对于实验室信息化的建设也成为了发展的机会。当前,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软件和试验项目的管理,逐步推动实验室各项信息的公开化,从而尽可能的满足学校师生发展的需要。

2 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 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2.1 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2.2 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

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3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大学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对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就需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实验室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在实验室建设之初,实验的管理人员以及各工作人员需要结合本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一套符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制定上要坚实集中讨论的原则,积极的汲取各参加者的建议,对内容进行反复的斟酌推敲从而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因为人员的集体参与及讨论也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在增强人员对制度的认同感,将有利于后期制度的推行及落实。同时在实验室的建设以及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两者相互补充不足,相互成长共同完善。根据实验室建设管理制度的建设,将有效的建成符合自身发展的特色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也使得后期的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有章可循,避免发展的盲目性,也使每位职员的职责更加的明确,从而为实验室的高校运转提供可靠的制度的保障。

3.2 加强实验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技术能力强、素质高的实践性教学队伍。在实验室的建设之初,可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求以及实验室发展的侧重来招聘一些符合其发展的并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一些退休的老员工,于此同时也需要招聘一些具备良好素质、学习时间能力强的新员工,建设新老结合的实验师资队伍,从而共同的为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发光发热。

4 小结

高校大学实验室的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有效改变实验室传统的管理的繁杂,减轻实验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在高校的大学实验室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促进其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1):37-374.

[2]郑雪红,郑爱榕.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促进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9):334-336.

作者单位

化验室管理制度篇8

围绕军队院校实验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这一主题,分析了新形势下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特点、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从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人员、设备和安全管理,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充分利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等6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军队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

军队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运行机制

0引言

实验室作为军队院校从事开展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是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衡量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标志[1-3]。随着世界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军队院校实验室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部队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才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提高实验室效率。因此,在全军着眼推进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大批能打仗、打胜仗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需求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实验室必须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开拓创新,敢于实践,不断加强和改进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从而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军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与提高,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1新时期军队院校实验室管理运行特点

在我军新时期军事变革和全军院校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形势下,教学保障内容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紧贴部队、聚焦作战、瞄准未来是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鲜明时代特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已经不仅是一般性的保障工作,传统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实践创新支持的任务需求。军队院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已经呈现出新的特点。

1.1实验室服务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更凸显

军队院校的实验室在完成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担负着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部队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能[4]。①实验室结合部队发展的现实需求,开展新理论、技术、战法和新训法的研究,将理论研究、武器装备运用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据统计,近年来,全军各院校共取得490余项战法创新成果,其中140多项重点战法课题的实验论证就是依托作战(装备)实验室完成的,为部队战创新提供实验技术支撑。②院校有着厚重的理论积淀、齐全的实验装备、雄厚的人才资源和创新能力等特点。实验室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参与部队武器装备使用、技术革新、维修保养和升级改造,优化和提高装备的使用性能。同时,利用实验室的教学装备和人才优势,开展各种媒体教材的编写和短期培训,为部队各级各类急需人才培养服务。

1.2培训对象多元化,保障工作复杂化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的深入,地方高校实验室和军校实验室在发展速度、规模、装备保障体系和水平都在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7月,总参谋部颁发了《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军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针对不同院校教育类型特点,形成一套包括干部任职培训、生长干部“合训分流”、专业技术干部学历教育以及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在内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预见军队院校的培训任务主体将发生重大变化,学员的年龄、结构、层次、学历等不尽相同。且由于实验内容的增多,管理项目数量增加、难度和强度增大,从而使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1.3管理内容增多,队伍建设要求高

实验室的不断发展,面对更加多元化、复杂化的严峻管理形势,实验管理内容在增多,涉及的管理内容进一步扩充,已经不仅局限于实验人员、仪器设备、实验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因此,在保持现有管理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对实验室发展规划,才培养方案进行体系优化,进行更加系统、专业和严格的管理。同时,军校实验室还担负着包括理论研究、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科技革新、武器装备研发、教学保障、提供战斗力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这就要求军校实验室要适应这种改变,要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未来教育和战争需求的实验队伍。

2目前实验室管理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总参谋部加强了对院校人才培养的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制定了《2020年前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深入发展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军队院校教学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全军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探讨实验室体制改革、科学建设与资源共享等重大问题,积极开展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大胆实践,摸索出了许多新思路、好做法[5-8]。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军队院校实验室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促进院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技术革新和装备制造研发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初步形成了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相配套的实验体系。但实验室的功能、规模与高速发展的教学、科研水平不相适应的管理运行问题已成为摆在全军院校面前的一项突出问题。

2.1实验室管理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军校实验室规模在不断的扩大,实验设备种类增多,技术更先进,实验实践教学比重越来越大,实验室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加突显。尽管国家和军队关于院校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已提出了明确要求[9],但改革的阻力比较大,改革的步伐也很慢,体制机制不顺、重复建设、管理不规范、制度不落实的情况仍然存在。同时,目前对是否促进人才培养、科研水平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综合效益方面等缺乏相应考核机制,难以调动实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2.2管理封闭,利用率低,开放管程度不高

军校由于在管理体制上的原因,管理制度不完善,仍普遍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管理模式或半开放模式[10],使得实验室开放程度不够,尤其是高精尖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开放程度就更低。在保障教学方面,实验室仅仅起到为课内实验课服务的作用,无法为学员提供充分使用实验室的机会。目前,很多高校建立了相应的实验教学中心,但由于历史、学校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局限,许多只是管理形式的变化,其内部结构还是各实验室相对独立,服务于几门课程,实质还是没有改变其专业面窄、功能单一、实验仪器设备闲置和浪费的现象的状况比较普遍。

2.3实验教学理念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创新

长期以来,军队院校实验教学主要围绕理论教学而开展,处于从属地位,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制规模小,功能单一,使用效益低下,实验教学内容主要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为主,缺乏具有探究性、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没有形成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4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需要

实验技术人员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实验室建设和教学的效果以及管理服务的质量[11]。随着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的发展,新型实验装备更新速度加快,实验队伍与先进的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导致实验室效益低下。主要表现在:①部分在职实验人员的学历偏低、整体素质不够高、职称结构不合理,而且大部分人缺乏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而且实验技术骨干缺乏,科技研发能力不足。②从事实验教学研究人员缺乏,实验教学具有纯理论教学和装备实际操作两者兼备的特点,教学规律有其特殊性。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造成目前实验教学研究人员严重缺乏。

2.5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少

目前很多军队院校对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不够重视,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中对实验经费的投入无相应规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没有专项经费,缺乏长远规划。实验经费基本上是由分管教研室按照每学年制定的学时数根据需要上报来划拨,面向全校实验室教学,显得杯水车薪,实验室的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制约着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

2.6网络化管理平台薄弱

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可以对实验室开放的过程、质量进行全程监控,是实验室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12],目前大部分部分军队院校对实验室开放的管理还局限于人工操作,未购置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主要以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不高。

3解决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举措

实验室的管理和运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很多。军队院校实验室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不可能照搬地方高校的实验室管理运行经验,必须探索适合军队院校自身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3.1理顺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规章制度

学校应明确职责,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管理运行体系建设,实现对各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实验室和教学实验室的统一管理。逐渐构建多层次、梯度化的实验室开放硬件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效益。以全面发挥实验室教学、科研和服务的功能,按学科、功能构建实验室管理体制。规章制度是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法规和依据,是实验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实验效益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从军队院校实验室工作特点出发,结合实验教学的现状和实验室建设情况,加快完善法规制度,依据新修订的院校教育条例,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院校教育领域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实验室工作条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验室评估办法、实验室开放办法、各级职责等。对实验教学计划、项目、要求、教学质量、改革与创新、检查与评估、实验考核及实验档案等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3.2加强实验室人员、设备和安全管理[13-14]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外,还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安全管理和经费管理多个方面。本文仅从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和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来探讨。

(1)强化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室人员包括实验管理人员和实验人员及流动人员。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有序、高效运行,必须对实验室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类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建立实验管理责任制。凡是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通过所在实验室负责人签字,并将表格交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离开实验室,也必需到管理人员处登记。可以借鉴国外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需长期在实验室做实验的博士、硕士生等,必须通过所在系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同时对出现外事故或违规行为的处罚也应作出明确规定。

(2)规范实验设备管理。仪器设备是军校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专人统一管理,存在职责不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甚至相互推诿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仪器设备的价格、用途和精密程度分类管理,对大型精密仪器,从仪器的购置、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保养均由责任人负责,实行管理责任人制度,一般性仪器设备则可仍由专门人员统一管理。所有仪器设备相关的使用说明书,维修卡等物品均由实验室管理人员统一管理,归档保存,从而确保实验室设备长期处于有序管理状态。

(3)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近年来随着军队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实验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在不断扩大,教学设备不断升级,实验手段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且随着军队院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程度的进一步加大,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增多,原有安全管理制度与实验室发展形势和任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事故隐患逐渐呈现。因此,应对不同类型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特征、管理现状进行系统分析,从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加强安全标准化建设,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实施实验室安全准入制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3.3重视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为适应新时期军队院校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各类院校应以“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加强实验管理队伍和技术队伍建设[15]。从层次、结构、数量、学科分布等方面进行优化和整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懂专业、会管理、适应新形势的高素质实验室人才队伍。要把实验人才队伍的建设,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当中,在职称评定、经费保障、出国培训深造等方面予以倾斜。同时,一直以来很多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中缺乏良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实验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最终降低了实验室效益。

3.4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力度

军队院校实验内容的不断拓展,培训任务加重、从而对于实验室的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不断改善实验场所的条件,对实验设备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这就需要加大实验经费的投入力度。与此同时,实验室要加大对于实验经费的管理力度,对资金做好预算和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让“好钢用在刀刃上”,避免重复建设、滥用实验经费的情况发生,使得有限的经费发挥最大的效益。

3.5提高实验室利用率和使用效益

尽管近几年国家加大了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力度,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但实验室利用率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尤其是专业实验室利用率更低[16]。为此,应按照提高质量效益、本着能用、好用、管用的原则,全面推进训练模拟器材、公共支撑条件和配套设备设施建设。推进军事训练与指挥信息系统对接,大力推进作战实验室和共同基础训练场地基地配套建设,构设实兵对抗、野战化训练、实装实弹训练环境。同时,按照统建分管共用、持续滚动推进、逐步扩大范围的思路,推行部队训练基地场地和院校实验室开放使用,从而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6充分利用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

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经常性工作,目前实验室的管理过程中,仪器的编号登记、现状查询和维护管理,基本上是管理员进行人工管理,工作量非常大。不仅耗时费力、而且大大影响到了实验室的管理效率。基于网络化的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是实验室开放高效运作的重要支撑。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集实验室管理、实验课程教学和开放实验教学管理于一身,为实验室管理办公室、教务处、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员、任课教师、学生及其他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管理及统计服务,并与实验室门禁系统对接。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融入实验室开放的管理中,不仅完善了实验室的功能,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益。

4结语

军队院校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建设是一项涉及体制、人员、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军校实验室应定位在为学科建设、基础教学、科学研究服务上,着眼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发展需求,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于实践,不断加强院校实验室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为提升部队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作者:李志红 单位: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训练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何晓阳,朱利泉,朱亚萍,等.创新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113.

[2]刘洋,曹访,采克俊,等.关于高校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242-244.

[3]李强,衡容,崔超.基于开放导向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7):227-230.

[4]吴晓东,左健民,朱晓春,等.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44.

[5]候永平,朱永法,余树泉,等.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实验室快速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433-434.

[6]姚智刚.军队院校学科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5):136-139.

[7]刘海峰.军校综合性实验室建设的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4(2):117-119.

[8]张文娜,熊飞丽,叶湘斌,等.深化军校院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8):161-163.

[9]郭军华,王永健,王维俊,等.军队院校开放性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87-389.

[10]王保林.提高军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6-9.

[11]张来红,唐建华,张春平,等.加强军队院校实验室科学管理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2):133-135.

[12]刘中诚,耿强,卢慧君.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81-183.

[13]姚煊道,杨晓飞.军队院校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4):77-78.

[14]张育新,董萌,赫晓东.新加坡实验室科学化管理机经验借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358-359.

[15]张来红,唐建华,张文,等.加强军队院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的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7):23-25.

上一篇:学校食堂管理制度范文 下一篇:公共卫生管理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