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水产研究范文

时间:2023-11-28 17:54:14

海洋水产研究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1篇

东海长角赤虾渔业生物学特性研究宋海棠 薛利建 贺舟挺 (9)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类别划分研究 钟硕良 阮金山 吴立峰 董黎明 陈月忠 张农 杨妙峰 (15)

温度、盐度对条斑星鲽胚胎发育的影响王妍妍 柳学周 刘新富 陈超 徐永江 翟介明 (27)

大菱鲆测量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分析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33)

溶解氧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影响的研究董晓煜 张秀梅 张沛东 (40)

大菱鲆消化系统的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崔龙波 周雪莹 吕虹 刘爱民 马家好 (47)

人工感染淋巴囊肿病毒牙鲆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邵蓬 战文斌 绳秀珍 邢婧 (52)

漠斑牙鲆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孙中之 柳学周 徐永江 梁友 李娟 陈军 张洧民 (57)

菲律宾蛤仔4个野生群体的同工酶分析葛京盈 刘萍 高天翔 (63)

紫石房蛤壳性状对活体重影响的定量分析黎筠 王昭萍 于瑞海 赵婷 (71)

栉孔扇贝和长牡蛎杂交受精及早期胚胎的细胞学研究王卫军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张立敬 (78)

饲料中添加盐对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及质构的影响吴新颖 梁萌青 薛长湖 常青 王家林 (84)

几种消毒剂对养殖刺参“腐皮综合征”主要致病菌杀灭试验的研究王友涛 王印庚 张国兵 陈霞 (90)

胜利原油对褐牙鲆仔稚鱼的急性毒性和幼鱼碱性磷酸酶的影响田丽粉 任仲 崔毅 陈碧鹃 矫国本 王学端 张旭光 (95)

乳山湾养殖区甲烷释放速率及其分布特征王娟 曲克明 徐勇 单宝田 (101)

旱季几内亚比绍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朱国平 邹晓荣 许柳雄 朱江峰 (108)

小球藻和光合细菌在大菱鲆育苗中对水质调节作用的研究朱建新 曲克明 刘慧 徐勇 (116)

3种环境因子对致病性纤毛虫——贪食迈阿密虫种群生长的影响张立坤 赵振良 王玉梅 肖国华 高晓田 刘丽杰 (122)

水产品中诺如病毒富集方法的优化研究苏来金 柳淑芳 李振 刘琦 周德庆 (126)

远程气力输送自动投饵系统分配器设计初步研究庄保陆 郭根喜 王良运 (133)

通知·通告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将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26)

《渔业科学进展》期刊投稿(征订)指南 (148)

《海洋水产研究》2008年第29卷总目次 (149)

研究综述

世界金枪鱼网箱养殖技术现状与展望李娟 林德芳 黄滨 关长涛 (142)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王印庚 冷敏 陈霞 荣小军 廖梅杰 (1)

条斑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王妍妍 柳学周 徐永江 吴莹莹 (8)

刺参育苗系统中的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药物杀除试验周书珩 王印庚 李胜忠 荣小军 李娟 陈霞 (14)

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李迪 陈四清 刘志鸿 谭杰 庄志猛 张秀梅 刘长琳 (20)

恩诺沙星在养殖大菱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李娜 李健 王群 (26)

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梁萌青 王士稳 王家林 常青 (34)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及分布周为峰 崔雪森 樊伟 (40)

浅海养殖环境复合生态净化菌群的筛选及其净化功能研究李洪鹏 李秋芬 张艳 李筠 (46)

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李素红 张天时 孔杰 孟宪红 (54)

发酵条件对细菌工程菌产WSSV-VP37的影响张秀丽 杨啸 刘庆慧 马璀艳 黄倢 (60)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过程中遗传构成变化研究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66)

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杂交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比较 张跃环 闫喜武 王艳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藤利平 (71)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陈萍 王清印 李健 李吉涛 刘淇 刘萍 (78)

产海洋细菌MP-2酯酶菌株的鉴定及酯酶理化性质的研究平芮巾 孙谧 刘均忠 王跃军 郝建华 张胜军 (83)

国内外4种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其对部分水质指标的影响柳旭东 梁萌青 张利民 王际英 (89)

东海甲藻赤潮前后典型断面营养盐变化及其补充初探李京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 弟 (94)

坛紫菜薄叶新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陈昌生 梁艳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王佩合 史修周 (100)

浒苔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研究孙伟红 冷凯良 王志杰 宁劲松 王瑜 刘艳萍 翟毓秀 (106)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测定方法的研究 王志杰 冷凯良 孙伟红 刘艳萍 翟毓秀 谭志军 郭萌萌 (115)

黄、东海夏季叶绿素a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王作华 石晓勇 张传松 梁生康 王丽莎 (120)

通告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13)

研究综述

鱼虾贝病毒分离纯化技术概述于佐安 王崇明 任伟成 蔡玉勇 李赟 (127)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分布的季节性变动吴美琴 钟俊生 葛珂珂 练青平 蒋日进 (1)

印度洋西北海域鸢乌贼角质颚长度分析刘必林 陈新军 (8)

塔里木河流域土著鱼类名录文献考究及检索表的编制王智超 姜作发 张长征 韩传信 王能志 白雪 (15)

渤海菜州湾春季鱼卵、仔稚鱼生物多样性的年代际变化王爱勇 万瑞景 金显仕 (19)

七带石斑鱼繁殖群体“突眼”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陈超 程波 于宏 王印庚 杨志 史成银 曲江波 (25)

大菱鲆4个不同地理群体生长性能的比较王新安 马爱军 侯仕营 黄智慧 薛宝贵 杨志 曲江波 (34)

不同模型估计牙鲆家系间生长性状遗传参数的比较分析刘永新 刘海金 (40)

沙蜇与海蜇晚期碟状体的形态学研究孙明 董婧 赵云 付志璐 (48)

波纹唇鱼染色体制备及核型的初步研究周丽青 杨爱国 吴彪 程鹏 于宏 王华 雷霁霖 (54)

魁蚶4个地理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梁超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吴彪 (59)

美人鱼发光杆菌对凡纳滨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及抗病力的影响兰萍 宋晓玲 张辉 成君军 (65)

光裸方格星虫消化道的形态和组织学观察吴鹏飞 王嫣 顾志峰 石耀华 王爱民 (74)

中国对虾血蓝蛋白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孙杰 王宝杰 孙姝娟 李晓华 姜珊 刘梅 蒋克勇 (80)

颈链血苔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学意义孙名安 吴志刚 申欣 任建峰 刘锡兴 刘斌 刘会莲 (89)

循环水养殖系统生物挂膜的消氨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傅雪军 马绍赛 曲克明 周勇 徐勇 (95)

氯化钙体系制备的褐藻酸钙凝胶特性的研究许加超 卢伟丽 高昕 付晓婷 薛长湖 (100)

海洋侧孢短芽孢杆菌S-12-86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与冻干技术研究纪存朋 孙谧 于建生 郑媛 (104)

κ-卡拉胶寡糖硫酸基含量与其抗疱疹病毒活性的关系栾晖 牟海津 罗兵 江晓路 (110)

鼠尾藻多酚分级组分的抑菌活性研究郭奇 魏玉西 殷邦忠 刘淇 刘蕾 (117)

通告

《渔业科学进展》编辑部2010年网上投稿启事 (33)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88)

《渔业科学进展》期刊投稿(征订)指南 (122)

星突江鲽胚胎发育的研究陈四清 刘长琳 庄志猛 邹健 李学文 李迪 齐国山 (1)

黄海中南部浮游动物春季和秋季生化成分及能值分析聂丹丹 张波 金显仕 (8)

漠斑牙鲆引进群体子一代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飞 刘萍 柳学周 (15)

长鳍真鲨源哈氏弧菌的主要生物学性状研究房海 秦国民 陈翠珍 张晓君 葛慕湘 (19)

噬菌蛭弧菌预防对虾弧菌感染的应用研究张吕平 胡超群 罗鹏 沈琪 (26)

氯化铵对“黄海1号”中国对虾免疫相关酶类的影响哈承旭 刘萍 何玉英 李健 李霞 (34)

牙鲆3个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邵长伟 廖小林 田永胜 陈松林 (41)

饲料维生素E含量对美国红鱼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周立斌 王安利 张伟 张海发 (47)

两种壳色虾夷扇贝的同工酶分析孙秀俊 杨爱国 刘志鸿 周丽青 王卫军 (54)

青岛地区贝类产品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和流行初探柳淑芳 李振 周德庆 (61)

石油分散液对马粪海胆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吕福荣 熊德琪 张金亮 公维民 (67)

温度和金属离子对干扰素诱导剂-聚肌胞配对的影响毛明光 王印庚 尹立杰 张家松 刘宗柱 (74)

马氏珠母贝两个不同地理种群的形态性状和贝壳珍珠质颜色比较分析顾志峰 王嫣 石耀华 方建光 王清印 毛玉泽 王爱民 (79)

海水养殖和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脂肪酸分析比较梁萌青 王士稳 韩庆炜 王家林 常青 (87)

竹子填料海水曝气生物滤器除氮性能和硝化细菌群落变化研究石芳永 宋奔奔 傅松哲 张延青 刘志培 刘鹰 (92)

黄鳍棘鲷重组IL-1β的表达及生物学活性检测刘振兴 张殿昌 李建柱 江世贵 (97)

3种有机磷农药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研究王志铮 周光锋 朱荟瑾 何杰 (103)

海蜇毒素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李联泰 高健 安贤惠 许宁 张晓磊 阚飞 (108)

真鲷水分脱湿等温曲线和热力学性质的研究吴光红 黄鸿兵 张美琴 陈颐 (115)

通告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将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60)

研究综述

国外渔业研究机构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概述张建华 李应仁 丁建乐 (122)

海水仔稚鱼的营养需求与微颗粒饲料研究进展常青 梁萌青 张汉华 陈四清 王家林 (130)

中草药对刺参腐皮综合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王印庚 冷敏 陈霞 荣小军 廖梅杰 (1)

条斑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王妍妍 柳学周 徐永江 吴莹莹 (8)

刺参育苗系统中的敌害生物——玻璃海鞘的药物杀除试验周书珩 王印庚 李胜忠 荣小军 李娟 陈霞 (14)

星突江鲽染色体核型分析 李迪 陈四清 刘志鸿 谭杰 庄志猛 张秀梅 刘长琳 (20)

恩诺沙星在养殖大菱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李娜 李健 王群 (26)

不同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及肌肉游离氨基酸组成的影响梁萌青 王士稳 王家林 常青 (34)

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主要渔获种类及分布周为峰 崔雪森 樊伟 (40)

浅海养殖环境复合生态净化菌群的筛选及其净化功能研究李洪鹏 李秋芬 张艳 李筠 (46)

中国对虾抗病性状遗传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李素红 张天时 孔杰 孟宪红 (54)

发酵条件对细菌工程菌产WSSV-VP37的影响张秀丽 杨啸 刘庆慧 马璀艳 黄倢 (60)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子代胚后发育过程中遗传构成变化研究杨璞 杨爱国 单伟华 刘志鸿 周丽青 (66)

不同壳型菲律宾蛤仔杂交家系的建立及早期生长发育比较 张跃环 闫喜武 王艳 霍忠明 杨凤 张国范 藤利平 (71)

溶藻弧菌对三疣梭子蟹溶菌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影响陈萍 王清印 李健 李吉涛 刘淇 刘萍 (78)

产海洋细菌MP-2酯酶菌株的鉴定及酯酶理化性质的研究平芮巾 孙谧 刘均忠 王跃军 郝建华 张胜军 (83)

国内外4种微颗粒饲料的水中稳定性及其对部分水质指标的影响柳旭东 梁萌青 张利民 王际英 (89)

东海甲藻赤潮前后典型断面营养盐变化及其补充初探李京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 弟 (94)

坛紫菜薄叶新品系选育及经济性状的比较 陈昌生 梁艳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王佩合 史修周 (100)

浒苔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研究孙伟红 冷凯良 王志杰 宁劲松 王瑜 刘艳萍 翟毓秀 (106)

水产品中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残留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内标测定方法的研究 王志杰 冷凯良 孙伟红 刘艳萍 翟毓秀 谭志军 郭萌萌 (115)

黄、东海夏季叶绿素a分布特征的初步探讨王作华 石晓勇 张传松 梁生康 王丽莎 (120)

通告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13)

研究综述

鱼虾贝病毒分离纯化技术概述于佐安 王崇明 任伟成 蔡玉勇 李赟 (127)

MS-222对牙鲆麻醉效果王秀华 张烨伟 杨春志 (1)

温度和pH值对斜带髭鲷蛋白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李加儿 张建强 许晓娟 区又君 陶启友 郭根喜 (7)

黄、东海底栖性甲壳动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李惠玉 凌建忠 李圣法 (13)

杀鲑气单胞菌杀日本鲑亚种胞外产物毒性及免疫原性分析杨嘉龙 周丽 战文斌 (20)

温度、盐度对条石鲷胚胎发育影响及初孵仔鱼饥饿耐受力徐永江 柳学周 王妍妍 曲建忠 (25)

悬浮物对半滑舌鳎胚胎和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周勇 马绍赛 曲克明 陈聚法 徐勇 (32)

龙胆石斑鱼源美人鱼发光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与系统发育学分析张晓君 秦国民 陈翠珍 房海 阎斌伦 (38)

黄姑鱼群体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韩志强 高天翔 韩冰 庄志猛 (44)

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纯化及不同来源病毒免疫特性比较程顺峰 绳秀珍 战文斌 (49)

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分泌表达吴成龙 史成银 黄倢 孔晓瑜 (55)

胶州湾曼氏无针乌贼资源量与季节变化的调查研究李成林 张艳萍 赵斌 胡炜 宋爱环 胡凡光 (62)

产酯酶海洋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郑鸿飞 孙谧 王跃军 郝建华 高强 (68)

盐度和饵料密度对栉孔扇贝稚贝滤水率的影响杜美荣 方建光 葛长字 毛玉泽 于守团 燕敬平 李锋 (74)

6-DMAP诱导栉孔扇贝异源雌核发育二倍体吴彪 杨爱国 王清印 刘志鸿 周丽青 (79)

中华哲水蚤室内培养装置及室内种群培养的初步研究李捷 蒲新明 梁彦娟 张乐 (85)

桑沟湾浮游植物生态特征慕建东 董玮 陈碧鹃 王巍 方建光 唐学玺 (91)

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抗氧化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郝林华 孙丕喜 王能飞 沈继红 (97)

夏季莱州湾及附近水域理化环境及营养现状评价 夏斌 张晓理 崔毅 陈碧鹃 陈聚法 过锋 张艳 (103)

扇贝裙边氨基酸营养粉的制备工艺研究魏玉西 殷邦忠 刘淇 董欣伟 赵炳军 (112)

饲料中添加食盐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风味的影响梁萌青 王士稳 王家林 常青 (117)

渔用高强度聚乙烯和普通聚乙烯编织线的拉伸力学性能比较试验石建高 王鲁民 陈晓蕾 史航 (125)

通告

《海洋水产研究》期刊于2009年1月起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24)

研究简报

大叶藻花序的解剖结构及超显微结构于函 马有会 张岩 原永党 (131)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2篇

《海洋水产研究》(CN:37-1146/S)是一本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双月刊,自创刊以来,选题新奇而不失报道广度,服务大众而不失理论高度。颇受业界和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好评。

《海洋水产研究》现已更名为《渔业科学进展》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物联网 Zigbee RFID 追溯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已经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现阶段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很低,主要沿用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式经营的传统养殖模式。这一模式导致生态失衡、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显现;不合理的投饵、施药、施肥等恶化了水产品的生长环境,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严重。

一、系统模型总体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是专门为人工水产品养殖到销售环节设计的,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运输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

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及1个数据库,涵盖了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物联网技术运用(图1)。

二、系统的组成

2.1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参数,上报到智能平板终端及物联网云中心。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自动控制各继电器给给排水设备、增压泵、水温控制设备工作。

2.2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包含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水产品管理及水产品出库管理。

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主要针对饲料、药物的出入库、投饲进行登记。水产品管理主要通过在养殖池上放置RFID设备对鱼苗种类、数量、出入库等进行登记。水产品出库管理主要通过在水产品打捞网箱上放置RFID设备,读取并存储水产品出库时二维码条码信息。

2.3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厂登记环节和出厂登记环节。

对从养殖池运输来的水产品进行相关检疫并在电脑客户端软件上登记水产品来源信息,把信息通过RFID写入到挂钩上的RFID条形卡上,同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待加工好后的水产品出厂时,对包装好后的成品进行称重,读取批发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并打印,在水产品包装上赋码,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2.4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运输中使用的水产品包装箱上放置RFID温度采集标签,通过无线网络手持式交易监管终端读取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中心。

2.5 水产品交易零售系统

批发商对所批发的水产品进行零售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台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条码扫描枪扫描条码,打印出小票。

2.6 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

客户通过在销售商处购买水产品时拿到销售票据,登录查询追溯网站输入相应的追溯码可以查询到从水产品养殖生产到消费者购买为止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三、结语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反应的各种物联网技术在海洋中的典型应用有:水上物联网、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智能集约化水产养殖、精量饲喂系统、智能冷链、水产品追溯等。物联网、3S技术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是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海洋资源开发和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对国家战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建.物联网技术概述[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3月.8-12

[2]邹振涛,杨宏,李宏.水产养殖实时监控系统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1(9):124-127

[3]赵亮,杜尚丰,张峰.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水产养殖系统中的应用[C].第24届全国高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8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4篇

2010-2011年共收到登记在册的稿件390篇,其中,2010年为185篇,2011年为205篇。共退稿181篇,2010年退稿为89篇,占当年退稿稿件的48.11%,2011年退稿为92篇,占当年退稿稿件的44.88%。初审阶段两年退稿为30篇,二审阶段两年共退稿为143篇,修订阶段共退稿为8篇。对每篇退稿意见进行整理,分类统计,仔细斟酌,依最重要的原因进行归类,数据按%表示不同阶段退稿原因

2讨论与对策

2.1初审阶段常见的退稿原因不符合本刊要求《渔业科学进展》主要报道渔业生物学、渔业海洋学、水产增养殖学、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水生野生生物保护、渔业生物病害及其防治、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设施与捕捞技术、渔业装备制造技术、水产品综合利用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新发现、新技术和新成果。要求作者投稿前先了解期刊的性质和特色,属于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是学报还是非学报;是一般期刊还是核心期刊或者统计源期刊;是专业性的还是科普类或者综合类的等等。作者要认真了解《投稿须知》或期刊简介,了解期刊的作者群及读者对象。对不符合本刊要求的也请作者投其它期刊。学术不端网检测不合格《渔业科学进展》编辑部于2009年派专人参加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培训,利用网络和数据库资源,科学地将作者的论文与数据库中文献做指纹式的比对和分析,该系统已在工作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打破了传统的编辑部对稿件通过图书馆查阅文献、审稿专家把关、网络检索关键词等既低效又烦琐的方式,即使缺少依据也只能简单退稿处理。两年中共检测出10篇与他人重合率极高的论文,提高了处理稿件的时效,减轻了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负担和压力。

2.2试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关键。为保证试验结果有代表性,应当适当的重复试验,试验不设重复或次数较少,无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缺乏科学依据。试验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审稿专家对稿件质量评审的一个重要依据。(3)试验样本较少。有的作者在进行试验时只用了3条鱼,由于水产动物实验中,动物个体间差异较大,会造成缺乏可信度、论据不足等,结果没有可信度。2010年共有29篇、2011年有35篇因材料与研究方法不合理被退稿,分别占当年退稿稿件的32.58%和38.04%。结果与讨论是论文的关键部分,全文的一切结论由此得出。这部分需要列出试验数据和观察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讨论,作者虽然比较重视这部分内容,但也存在着不能科学地、准确地表达试验结果的内容,缺少科学地分析和思考,只罗列数据,给人感觉苍白无力。讨论主要是阐明与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一致或者与前人相比做了哪一些修正、补充、证实或否定,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等。本刊这部分退稿稿件分别是2010年的8篇占8.99%,2011年的6篇占6.52%。这部分是论文中最难的、最薄弱的部分,也是表明学术质量和论文质量的部分。大部分的论文都是对结果的重复,而不是将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后得出的学术见解,这部分撰写较差。写作质量写作质量差主要表现在撰写比较粗、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楚、缺乏主题、依据不足、文题不符等方面。提高写作质量是一个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过程。特别是科技论文要求作者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文字通顺等,严禁无中生有的结论和无根据的数据。建议作者在试验过程中多阅读、借鉴相关的知名专家的优秀论文,多了解相关领域的期刊的写作要求,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近年来投到本刊的论文逐年增多,但有的还是被退了稿,通过仔细查看专家审稿意见,发现主要是资料性文章,缺乏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因作者未从事相关的研究,文中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将文献资料罗列而已。

2.3修订稿件大部分作者收到编辑部退修意见时,能够充分地重视,认真阅读,逐条修改。但有的作者对专家、编辑提出的问题不理解,不能修改自己的文章,或者反复退修仍不符合要求的,作者主动撒稿。其实这个过程是编辑、审稿专家和作者互动交流的过程,作者因退修意见而不愿配合修改、或者盲目坚持己见以至于关键问题不能解决而影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结语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一份稿件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问题而被退回,但仍可反映本刊退稿原因的构成情况。针对此原因,特提出3点建议供作者参考。(1)注重选题。选题是科研设计和实施的灵魂。判断论文的标准是论文要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是决定论文质量高低的标准,科学性是论文的立足点,实用性是论文的价值所在。作者应掌握本专业最新动向和最新的进展,从实际出发找到自己的研究切入点,避免盲目选题或重复他人研究的尴尬。(2)注重学术方面。正确的研究设计对撰写论文至关重要,必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合理、实用。应用恰当的方法对研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更科学的研究数据。讨论紧扣研究结果,使结论更具科学性和逻辑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达到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目的。(3)认真做好退稿修改工作。稿件审后退修对作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自我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是编、审和作者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作者提高研究水平和论文质量的过程。期刊退稿工作是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中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强对退稿工作的重视,才能稳定作者队伍、培养科技人才,达到保护、拓展稿源的目的,保证学术期刊的质量,提高期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产品;交易所;福建省

水产品交易所是介于传统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新型要素市场,是以会员制形式吸纳拥有大宗水产商品和资源的龙头企业及金融企业组成的有限责任公司性质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现货交易所。打造福建水产品交易所,既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需要,也是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谋划福建海洋水产业发展的需要,对福建区域经济和海洋水产品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

十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强国。这也对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北部湾和海南六大海洋经济区;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未来十年,海洋新兴产业将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海洋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提供了广阔的领域,被称为“蓝色聚宝盆”、“人类未来的粮仓”。海洋渔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一环。海洋生物资源被视为世界上最优质的蛋白质资源,同时海洋渔业涉及国家的海洋权益、经济利益、食物供应安全、资源和外交战略等,因此拥有和掌握海洋就意味着拥有和掌握未来。

海洋水产业是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发展海洋水产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发展,推动配套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增长,也能促进国内外海洋水产经济贸易和物流冷藏储运产业同步发展,对拉动区域经济具有积极作用。

海洋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发展海洋水产业有利于走向深海,拓展国际空间,获取更多资源,得到更多权益;减少对近海水产资源的破坏和环境影响,逐步淘汰落后的船舶、生产设备及生产方式;海洋水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带动海洋水产观光、科普、购物、餐饮等行业,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福建是海洋大省,拥有3324公里的海岸线,居全国第二位,水深200米以内的海洋渔场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海洋渔场面积的4.5%。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发展规划》、《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福建省继山东、浙江、广东成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正式跻身国家海洋战略的快车道。目前,《福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方案》开始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加快渔区产地市场和水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打造以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为主要集散地的现代水产品流通网络”。打造福建水产品交易所,有利于发挥福建海洋区位和资源环境优势,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深入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举措。

二、促进福建区域经济发展

水产品交易所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一是价格发现功能。交易所采取集中竞价的成交方式,形成市场权威价格。二是资金结算功能。统一结算制使交易所具有了银行的资金结算功能,为形成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信用保障功能。交易市场独特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现代信用市场的根本要求,为培育和发展现代信用体系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物流配送功能。通过系统性自动配置与联合性互动,大大节省时间和空间,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使物流过程更经济有效。

打造福建水产品交易所,发挥水产品交易所的功能,能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首先,有助于区域市场体系建设。交易市场既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式,更是健全的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造水产品交易所,建立良好的市场基础设施,不仅为水产品流通提供服务,而且在管理和信息上也能为其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使经营者能站在市场知天下,以市场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有助于增加区域资本资源。交易市场建设形成资源配置机制,不仅能有效阻止本地区的资本外流,而且有可能吸引其他地区的资本内流。设立福建水产品交易所,会吸引各地的水产品收购商和投资者在福建投资水产品交易,这会给福建的经济发展带来大量宝贵的资本资源。

最后,有助于促进物流渠道的畅通。打造水产品交易所,要建立健全市场流通的法律法规,形成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要求逐步采用国际市场上一些通用惯例,改变单一的销售形式,引进新型交易和销售方式,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使水产品流通走向世界。

三、提升福建水产业发展水平

福建省是一个水产资源大省,多年来水产品总量均跻身全国前三甲。从区域位置上看,北接浙江,南连广东,是南北水产品调动的枢纽中心。目前水产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一是产业层次和产业素质较低。小而全、高成本、低效率的小农经济使低品质、低价格的产品充斥市场;结构调整滞后,产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集约度不高,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制约养殖产品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优势主导品种培育不够突出,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不多。二是水产业经营过于分散。目前水产业发展中单打独斗还是一种主要的存在形态,个体经营过于分散、盲目发展、无序竞争的弊端已经开始显现,过度捕捞导致海洋天然水产资源日渐枯竭。三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沿海污染严重,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养殖生产中违规现象普遍,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安全达不到标准,难以形成高标准的市场;四是水产物流渠道不畅通。大部分水产品批发市场存在交易方式落后、信息服务功能不完善、交易规程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阻碍着水产品批发市场向着行业产业化、规范标准化、信息系统化、功能多样化、设施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建设福建水产品交易所,可以充分利用福建水产资源,创新市场开发机制,完善水产品流通市场体系,提升福建水产品行业地位。

首先,通过水产品交易所,有效配置境内外海洋水产资源,大量引进境内外优质水产品,作为保证粮食和食品安全的重要补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愈加重视。由于陆地工业和生活污水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水产品交易所除了促进福建省内传统的水产养殖业,还积极引入境内外安全、健康、优质的水产品,成为境内外水产品展示和交易的窗口。

其次,国家大力支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而远洋捕捞因其在海上作业时间长,运输路途远,获取市场信息相对不便的特殊性,客观上有通过水产品交易所的交易来规避风险、锁定利益的现实需求。同时,通过水产品交易所的资源配置,引导海洋水产业向远洋、深海发展,减少对近海水产资源的破坏和环境影响。

再次,水产品交易所可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通过交易品种、交易规则、产品标准和金融配套服务等的制定和实施,引导海洋水产业做强、做大、做精,逐步淘汰落后的船舶、生产设备和生产方式;同时通过这个平台积累数据和资料,为国家修定海洋水产业的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最后,水产品交易所依托大宗商品交易,实现水产品交易的规模化、远程化和流通的配送化,提供优质商品服务,可大大简化商品流通环节,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也提高了水产品来源的可追诉性,保证食品安全。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6篇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蓝色英才班;海洋水产类人才

党的十报告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建设海洋强国”,首次将“海洋强国”战略写入党的报告。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开拓了更为宏远的前景。进一步满足国家对海洋水产事业发展人才的特殊需求,成为海洋类高校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大连海洋大学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一所以海洋水产学科为特色的高等学校,水产、海洋科学等一级学科为学校传统的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动适应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水产、海洋科学等优势学科的引导、辐射作用,同时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的要求,大连海洋大学积极探索海洋水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在充分借鉴国内高校优秀生实验班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论证,于2013年起从入学新生中组织开办“蓝色英才”优秀生实验班(简称蓝色英才班),开展具有海洋大学特色的优秀学生培养实验班的实践探索。

蓝色英才班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蓝色课程”为着力点,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充分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因材施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质。在新型理念的驱动下,蓝色英才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为培养高素质的海洋水产类拔尖创新人才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设立实体的蓝色英才班

蓝色英才班为实体班,面向水产养殖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水族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资源与环境等13个学校的优势特色专业招生。每学年新生入学后,学校从上述专业中有意申请加入蓝色英才班的新生里,择优录取50人,组建两个行政班,开始为期一年的蓝色英才班集中培养阶段。第一学年集中学习结束后,学生回到相应专业和班级继续学习,学生可继续享受蓝色英才班的部分优惠政策直至毕业。

二、强化通识教育,制定独立的蓝色英才班培养计划

学校为蓝色英才班的学生制订独立的教学计划,单独组织教学。在蓝色英才班教学计划中,加强外语、计算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以及化学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较普通班难度更大,部分课程教学选用国外优秀教材或采用双语授课模式。

学校注重发挥海洋教育的特色,不断强化蓝色英才班的海洋通识教育。学校整合优质教学资源,为蓝色英才班单独开设了水产通论、海洋学概论、海洋管理概论等能够体现出学校海洋特色的优质课程,培养了学生的蓝色海洋意识;同时还单独开设了大学的历史与精神、中外文化比较、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增加了学生的人文修养。学校还为蓝色英才班安排一些创新实践类课程和专题讲座等,为学生了解相关领域知识奠定基础。

三、加强组织管理,为蓝色英才班学生提供部分教学优惠政策

为保障蓝色英才班的教学质量,学校安排优秀教师承担蓝色英才班的教学任务。此外,蓝色英才班学生从第二学年起开始实施导师制,导师主要承担学生选课、参与科研活动、就业创业等的指导工作。

蓝色英才班学生还具有优先赴国内优秀海洋高校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学校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达成的协议,学校从2013级蓝色英才班学生中共选派出18人赴上述两校交流学习,期限为第二学年一年。学生赴国内兄弟高校交流,能够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得到与优秀学生交流学习的平台,使自己启迪思维、增长见识、积累经验。

四、注重教学质量,强化蓝色英才班的教学信息反馈工作

蓝色英才班作为学校首次开创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其教学模式是否合理、教学质量是否维持在较高水平,直接影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加强对蓝色英才班教学质量的监控与保障,学校及时开展对蓝色英才班学生学习效果的追踪和反馈,多次召开师生座谈会、工作会,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学生作为教学的直接接受者,其真实感受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大连海洋大学设有学生教学信息中心,负责在学生范围内进行教学质量信息的收集反馈工作。为充分发挥蓝色英才班同学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在蓝色英才班成立后,教学信息中心即设立“蓝色英才组”,专门面向蓝色英才班学生招收学生教学信息员,并开展了多次问卷调查等信息反馈工作,将学生对蓝色英才班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校方。学校根据学生的合理建议,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形成了有效的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和质量改进机制。

《全国海洋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形成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海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海洋人才对海洋事业发展的贡献”,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海洋人才资源总量翻一番,造就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海洋人才创新团队。这为国内各海洋高校培养高水平的创新型海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优越的环境和更大的机遇。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大连海洋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育人优势,不断强化海洋特色,继续以蓝色英才班为载体,进一步完善海洋水产类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同时,学校将认真研究国内著名大学或行业类大学的精英班的培养模式,不断找准自身定位,培育出符合海洋强国战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海洋人才,为国家海洋强国的建设和发展战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7篇

>> 追梦海洋强国 铸就“海之盾” 助力“海洋强国梦” 共筑海洋强国“中国梦” 向海洋渔业强国梦进发 赵登平 海洋强国梦 海洋新兴产业:构筑“蓝色”强国梦 一位将军的海洋强国梦 海洋强国梦视域下浅谈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 解读“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的意义 海洋深处的梦 为实现海洋强国梦构筑中国的印度洋安全战略 中国国防白皮书中的海洋强国梦 构建海洋战略 迈向海洋强国 关注海洋地理建设海洋强国 发展海洋旅游:柔性海洋强国战略 向海洋进军 建设海洋强国 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 推动海洋科技创新 建设海洋强国 要海洋强国,也要沙漠强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海洋总统”助力韩国“海洋强国”梦 “海洋总统”助力韩国“海洋强国”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牛林杰")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2015年7月3日,国际海事组织(IMO)新一届秘书长林基泽在韩国釜山火车站下车后挥手致意。

6月30日,国际海事组织(IMO)宣布,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社长林基泽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将于2016年1月1日就任,首届任期四年。这是继世界卫生组织(WHO)前总干事李钟郁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之后,担任联合国相关机构长官职务的第三位韩国人。

IMO是联合国主管海运事务的专门机构,是制订船舶和海运领域相关规则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由于IMO所制订的国际规则对国际海运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组织的秘书长通常被称为“世界海洋总统”。IMO秘书长一职的竞选也因此变得十分激烈,相关国家往往会全力以赴,支持本国候选人竞选。林基泽此次当选IMO秘书长,一方面反映了韩国全面实施国家海洋战略、建设“海洋强国”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其本人丰富的海洋工作经历和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

韩国的“海洋强国”之路

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南部,三面环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海洋国家。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韩国利用海洋资源的程度仅仅停留在以渔业为主的低水平上,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海洋意识。直到上世纪后期,随着韩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韩国的海洋意识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为了在海洋竞争中抢得先机,韩国政府在大力发展造船、海运、水产等海洋产业的同时,开始制订中长期国家海洋战略。

1996年韩国颁布了《海洋水产发展基本法》,并根据该法先后制订了“第一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00~2010)”和“第二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11~2020)”。这两大规划均被作为海洋水产领域的国家战略付诸实施,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海洋科学技术、海洋能源资源、海洋环境和海岸带管理、海洋文化和旅游、水产振兴和海运、港口建设、海洋外交和国际合作交流等。为了保证两大规划的落实,韩国又制订了海洋相关领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包括“海洋科学技术开发计划”(2004年)、“新再生能源研发战略2030”(2007年)、“海洋生命工程培养基本计划”(2008年)、“绿色技术研究开发综合措施”(2009年)、“第四次海洋环境综合计划”(2011年)、“2020海洋科学技术计划图”(2011年)等。通过制订上述国家总体海洋战略规划和具体发展计划,韩国实现了海洋发展战略的法制化,保证了海洋发展战略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2020年步入世界“海洋强国”的计划,韩国在“第二次海洋水产发展规划(2011~2020)”中提出了三大目标和五大重点推进战略。三大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环境管理;培育新的海洋产业,升级传统海洋产业;适应新的海洋秩序,拓宽海洋发展领域。五大重点推进战略包括:健康安全地利用和管理海洋;开发新的海洋基础技术,创造新的发展动力;扶持高品质海洋文化观光产业;海运港口产业的先进化;强化海洋管辖权,确保海洋领土。

韩国的这些海洋发展规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那么到2020年,韩国海洋产业的附加值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7.6%,海洋科学技术水平将达到发达国家的90%,并确立韩国在世界物流市场中的主导地位。

当然,在全球海洋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韩国要顺利实施其海洋战略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比如国际海洋规则的制订与改革、与周边国家存在的海洋纠纷与冲突、国内造船和海运行业近年面临的严峻下行压力等。在此背景下,林基泽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无疑会对韩国实现“海洋强国”梦产生积极的影响。

后来居上的艰难竞选

林基泽1956年出生于韩国庆尚南道马山,毕业于韩国海洋大学航海专业,其后一直在韩国海洋和港湾部门工作了将近30年。林基泽曾先后在韩国国土海洋部担任船舶技术事务官、海事安全政策官等职务,并曾作为韩国代表团成员多次出席IMO会议,积极参与海事安全和环境保护议题的讨论。2006年他被任命为海事专员,以韩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的身份领导了IMO赋予韩国的各项工作。他自2012年7月起担任韩国釜山港湾公社社长。

2015年3月底,林基泽正式报名参选IMO秘书长。当时,共有来自丹麦、菲律宾、俄罗斯、塞浦路斯、肯尼亚、韩国等六个国家的候选人参与竞选,竞争十分激烈,林基泽是其中最后一位宣布参选的候选人。来自丹麦的候选人是丹麦现任海事局局长,是国际海运行业的一位知名人士。来自塞浦路斯的候选人则拥有连续十年担任IMO海洋保护委员会主任的经历。按惯例,联合国相关机构的秘书长一般由来自各大洲的候选人轮流担任,而IMO现任秘书长是日本人关水康司,这对同样来自亚洲的林基泽来说也是一个不利因素。而且在40个拥有投票权的理事国中,有13个来自欧洲。因此,林基泽要想获得半数以上的选票、战胜来自欧洲的候选人可谓困难重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竞争将在丹麦和塞浦路斯候选人之间展开。

但是,林基泽凭借自己在海洋领域近30年的工作经历,特别是作为韩国海事专员曾在IMO工作的经历,在专业性、经历、贡献度等方面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林基泽在第一轮投票中以10∶12落后于丹麦候选人,但在第二轮投票中,林基泽的得票数开始反超,并在第三、第四轮投票中一直保持领先,最终在第五轮投票中以26∶14成功当选。

总统亲自助选,各界寄予厚望

林基泽之所以能够成功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除了他本人长期的海事工作经历和个人能力之外,韩国政府和国民的大力支持也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林基泽参选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现任韩国海洋水产部长官俞奇浚不遗余力的支持。俞奇浚在今年3月担任现职之前,曾担任韩国国会外交统一委员会委员长,其外交经验丰富,被称为“外交通”。林基泽宣布参选的消息一出,俞奇浚立即邀请相关国家驻韩国的20多位大使举行恳谈会,请求各国支持韩国候选人。另外,俞奇浚还专程前往新加坡和泰国说明情况,呼吁两国支持林基泽。

为了支持林基泽竞选,韩国海洋水产部和外交部专门建立了部际联系机制,共享信息、密切合作。朴槿惠总统在4月中旬访问南美洲时,亲自向南美洲相关国家首脑说明林基泽竞选IMO秘书长的情况,呼吁各国支持。5月,朴槿惠总统派前海洋水产部长官李柱荣作为总统特使出席尼日利亚新总统的就任仪式,并呼吁尼日利亚支持韩国候选人。

此外,韩国船主协会、韩国船级协会、釜山港湾公社、韩国水协等行业组织成立了“IMO秘书长竞选支援协议会”,通过民间渠道支持林基泽竞选。

林基泽成功当选IMO新一届秘书长的消息传来之后,韩国上下一片欢呼。朴槿惠总统7月8日在青瓦台总统府接见了林基泽,向其表示祝贺。韩国海洋水产部7月9日为林基泽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俞奇浚长官在内的韩国国会、海洋水产部、外交部、海军本部人员及海洋水产行业团体负责人等共300余人出席。

韩国海洋相关各部门和行业团体纷纷对林基泽当选IMO秘书长后的作为寄予厚望。海洋水产部希望林基泽积极推动IMO与韩国的合作,从而加速推进韩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韩国船主协会表示,韩国应以此为契机,成为能够快速适应国际海事规则、影响IMO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国际海事先进国。釜山港发展协议会则表示,釜山必须抓住机遇,积极打造国际海运和造船中心城市,并尽快制订吸引国际海事机构落户釜山的方案。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8篇

关键词:发展趋势;预测;海洋产业;海洋资源

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未来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等多层次推进的大好格局,说明我国海洋经济已经逐渐迈入稳健的发展轨道。我国幅员辽阔,南边跨越温带、亚热带、热带,我国大力实施依法管海、科技兴海的战略,持续着海洋经济的发展。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离不开创新海洋产业发展经营理念的。

一、我国海洋资源资源概况

1.沿海港口资源

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达18400千里,漫长而曲折,有着良好的发展海运事业的重要经济地域、并赋予良好自然条件。我国沿海港口分布较为集中,地理分布特征明显,港口绝大部分分布于浙江四省、福建、山东、广东等沿海地带。

2.海滨旅游资源

绿色、空气、海水、沙滩、阳光这五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都包含于我国沿海地带中。滨海沙滩多达一百多处,旅游资源种类繁多。

3.海水资源

海洋海水所含元素有八十多种,且还可以将海水分为化学元素资源以及海水中的水资源,除此之外,地下卤水资源也是特殊情况的一种。地下卤水资源主要分布于我国渤海沿岸。

4.海洋矿产资源

我国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共有十六个。我国的海域和海岸线上还蕴藏着如石英砂、金刚石、砂金、褐钇铌矿、铌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钛铁矿、金红石、独居石、锡石、等具有工业价值的砂矿。

5.海洋生物资源

据统计,我国海洋生物有20278种,物种繁多。我国沿海共有三千多种鱼类,其中150种有着较高的渔业利用价值。

二、我国海洋资源地理分布

传统的对海洋资源的利用主要有海洋捕捞业、盐业、海洋航运业等。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海洋空间利用、海水养殖、天然气石油的开发等都逐渐成为了现展海洋产业的经营理念。现阶段我国主要的海洋产业具体有:滨海砂矿业、海洋盐业、沿海造船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水产业等等。我国海洋资源具有地域性强等特点,这也决定了我国海洋分布的地域性。我国海洋资源地域组合特征如下:南海海岸具有海洋热能、海滨砂矿、旅游、港口、油气、水产等资源;东海海岸拥有潮汐、海滨砂矿、港口、油气、水产等资源;黄海海岸具有旅游、港口、水产等资源;渤海海岸具有旅游、港口、油气、盐田、水产等资源丰富。

三、创新海洋产业发展经营理念

1.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海洋产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海洋灾害会对海洋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海洋科技在经济方面的贡献率较低、未形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区域海洋经济的发展还有待平衡等等。粗放型正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传统的海洋捕捞业属于海洋第一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海洋产业的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若按照未来海洋产业、新型海洋产业、传统海洋产业来进行划分,造船业、海盐业、海洋捕捞、海运等传统海洋产业所占据的比重较大,而像滨海旅游业、海上油气开采、海水增养殖业等新兴海洋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而如海洋能源、深海采矿、海水综合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药物等未来海洋产业正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还喝醋鱼产业化形成的阶段。

2.展望以及调整结构

根据海洋产业的结构以及法制趋势来调整和升级海洋产业结构,通过科学、自觉地控制和选择,人们可以按照意愿来重新组合海洋产业,并调整和改变其原有的形状。例如:其他海洋产业、海洋信息服务、海洋工程建筑、海水利用、海洋电力、海洋生物保健品和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等等新兴的海洋产业并未在原来的统计中得到规划。虽然海洋新兴产业规模还有待扩大,但是,从近两年的形势中可以看出新兴海洋产业的产值在不断提高,且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海洋生物药业的发展飞速,我国将来的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必定是海洋新兴产业。目前我国海洋龙头产业是海洋水产业,长期以来,在我国海洋产值中,海洋水产业具有很高的保值比重。从很大程度上而言,海洋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在不断推进着我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海域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以及渔业资源的严重衰退都是我国海洋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问题,该问题会对我国海洋水产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海洋环境的保护与海洋渔业资源的恢复有赖于全国人民和政府共同、长期的努力。

海洋产业结构状况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相互对应。一方面,不同的海洋产业结构具有着完全不同的经济效益,而经济的发展过程也可以采用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来衡量。另一方面,伴随海洋经济的逐步发展,海洋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应的海洋产业结构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现阶段来看,我国海洋产业尽管主导产业不十分明确,但却拥有齐全的海洋产业门类。在我国海洋经济面中,海洋水产业虽然是我国海洋支柱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我国海洋主导产业却不应该是海洋水产业。那么,什么才是海洋主导产业呢?首先,它既有不是支柱产业的可能,也有是支柱产业的可能。其次,它可以带动整体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代表整体海洋产业结构的演进方向。再次,它对海洋经济现有的支柱产业、传统产业的创建于完善、发展、提升分别起到关联、扶持、带动等作用。

四、结束语

我国海洋产业应创新发展经营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方案,以根积极的姿态从容面对未来海洋产业机构多种多样的变化。以传统产业为主,我国海洋产业正迅速转型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方向。只有逐步合理和完善产业结构,那么才能发挥出有力的措施和政策,将海洋产业发展创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杨 娟: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内涵及发展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3(4).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9篇

关键词:英语人才;水产贸易领域;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62-03

一、海洋经济发展与高层次英语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经济迅速发展,国际海洋水产贸易市场竞争越来越紧张,国内有很多海洋水产领域大企业向外扩大规模,迅速发展,进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国际贸易的发展,市场的扩大,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涉海经济贸易的外语人才。据有关研究报告得知:目前国内能够熟练运用外语和涉海专业知识进行商贸谈判以及签订合同等商务活动的高级外语复合型应用人才供不应求。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更是缺少,外语专业的复合型主要涉及的专业领域有信息技术、信息通讯、现代农业与水产、海洋科技和渔业资源等方面。就国际贸易的成交率而言,对企业的贸易额来说,贸易谈判人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的外语谈判人才,更是供不应求。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国际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我国水产品的总产量十几年来一直居世界前列,尤其水产品出口贸易占较大比例。依托我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加快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是21世纪发达国家近年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委在九届五次全会上提出了辽宁省到2020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沈阳、大连等发达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科技更加进步的沿海发达省份。海洋领域是一个具有巨大资源潜力和可开发潜力的领域。辽宁位于我国沿海最北部,横跨黄、渤两海,近海水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域面积43%,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有着天然的渔业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显赫,更加促使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合作,不断进行贸易往来,建立友好的、频繁的贸易关系。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能够保证国际贸易正常化的根本保证,如何研究外语专业复合型以及人才培养规格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复合型外语人才而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尤为重要。综合素质不仅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好,人文社科知识面宽广,而且具有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除精通外语外,系统地掌握英语语言的同时,了解海洋经济、贸易、涉外法律等发展迫切需要的专业知识。在我国沿海城市中,我省水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并不快,主要问题之一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我省水产出口增长的严重障碍。不同的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专业知识深度对贸易的最终结果和效益产生迥异的作用。在国际水产领域商务交流中,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运用能力,还通晓鱼类、虾类、贝类、藻类等水产贸易的高层次外语能力的人才在我省较为缺乏。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不足是制约辽宁对外开放的“瓶颈”。目前,我国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基于海洋经济领域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建树不多,研究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策略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吻合性

海洋水产品贸易外语人才是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级人才,人才的知识结构具有复合性,不仅要熟练掌握英语语言知识,还要具备相关贸易、法律业务知识和技能。我们秉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理念,进一步完善了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省内多家大企业的实际贸易发展状况,甚至包括贸易存在的壁垒,我们不断分析和研究,结合多年的人才培养经验,进一步改革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规格,更加明确了目标定位,培养适合地方经济、行业的领域,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人才。改革后的培养目标更加具体,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听说读写译专业技能,同时兼顾掌握相关经济和贸易等基本知识以及涉海、涉鱼学科专业的相关知识,掌握英语发达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拥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信息技术,并能达到较高水平,能够应用第二外语,能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尤其胜任海洋经济领域所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政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长期合作,构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专题研究”三位一体,专职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涉海院校开始考虑水产品、重点渔业对外贸易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问题。2000年以来我国高校逐渐增设商务英语和商务日语,水产贸易英语等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也都相继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复合的知识内容、融合度以及知识交叉的幅度一直是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就水产贸易英语专业而言,要求学生掌握英语、日语(二外)、相关经济和水产贸易等知识。我们在前两个学年主要是语言类知识的培养,后两个学年注重海洋经济学、国际商法、水产经济动植物学、海洋与水产概论以及渔政管理学等相关海洋类知识的培养。该专业是一个知识交叉幅度比较广泛又较为边缘的专业,具有鲜明的海洋水产特色,更加突出区域经济特色的英语专业。我们对新兴的水产贸易专业培养模式进一步研究,探索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寻找行之有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在培养中注重政、产、学、研结合,强调实践环节,人才培养模式时刻以行业需求为主导的原则,实时跟踪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结果的反馈意见,再依据社会实时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该专业的知识模块包括外语知识、水产贸易业务知识,能力培养模块包括沟通能力、语言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等,构成课程体系中两大主体:知识和能力。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如果两大模块处理得合适,培养模块之间就会具有一种和谐互动的吻合性。然而,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要达到吻合这一点,同时还需要以课程、教材等多方面建设为依据。例如,在前两个学年的英语能力训练中,课程学习内容一定要系统地融入大量的有关海洋、水产、经济贸易等行业词汇和语言材料,促使语言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三、突出实践教学模块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抓好人才培养质量,要坚持校企合作,实行教学、实习、就业一体化工程。我们已与多家涉海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并定期派学生到这些集团和企业实习,不但强化了外语应用能力,而且也熟悉了海洋水产知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实战基地,同时结合现代教学手段,不断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和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使外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发展,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通过采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等手段,将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紧密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结合理论研究,突出英语(水产贸易英语)和日语(水产贸易日语)专业建设成绩,及时调整新专业的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培养复合性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理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调查研究和实践论证的基础上,沉淀教学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海洋特色的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对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稳定性,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满足社会发展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四、高层次人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高校、政府和人才个体等诸多方面,是多系统参与的完整体系。高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更加关注各学科间的交融和渗透,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1.从思想观念方面:明确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定位。培养模式服务于培养目标。“英语+水产贸易”专业是一个新型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与渔业经济管理和水产养殖,与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而言,更具有综合性的专业。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寻找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从培养方向角度:要着眼社会急需人才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新调整。本学科依托我校的办学特色,秉承水产贸易英语复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经验,研究在海洋经济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翻译,特别对海洋科技专门用途英语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技巧进行分析和研究,把文体翻译学与海洋科技英语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我校相关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形成交叉和互补,突显海洋经贸行业英语的翻译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适应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英语笔译人才,为区域经济服务,为行业服务。

3.从人才素质方面:阐明高层次外语人才的内涵要求。社会需求是导向,知识应用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本位,创新能力是目标。高层次外语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洞察市场发展趋势,了解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懂得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有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从教育方式方面:自主与开放合作办学相结合。改变教育方式,积极引进和消化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积极拓宽各种形式合作办学渠道并注重建立“3+1”、“2+2”、“3+2”等能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充分挖掘国内先进的办学模式潜力,建立和完善地区性教育交流与合作平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主要在应用语言学、语用学、比较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习得等方面开展研究,研究英美日文学发展历史,了解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以海洋经济和水产贸易为背景,对外语教学模式和策略及翻译理论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海洋水产类高校的研究合作,开展不同文化的语言差异研究和教学实践。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海洋产业的繁荣,促进了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海洋开发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产品贸易是推动海洋经济开发的重要动力之一,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增强我国海洋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涉海领域高级外语人才的培养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Mark Ellis,Christine Johnson.贸易英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Fraida Dubin,Elite Olshtain.课程设计[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98,103.

海洋水产研究范文第10篇

一、培养目标与就业

1993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对食品类各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和要求作了详尽的规定。其中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做了如下规定:培养从事利用农牧渔业初级产品,以物理和化学手段为主生产食品的科研、设计、加工、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和食品化学与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食品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和设备知识。从以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来看,主要分配到食品贮藏和加工企业、行政管理、教学、科研单位,从事食品生产、管理、设备设计使用、新产品开发、营销和教学、研究、监督等工作。综观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前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培养目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需要做了部分的修改。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食品学科组在1997年讨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的课程体系架构,确定总学时为2500-2600,其中公共课和基础课为55%,专业基础课为30%,专业课为15%。总学时中15-20%为选修课。在设置专业方向的学校可采取“专业+方向课”的模式。

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都采用学分制,课程体系的构建大体都遵照教育部颁布的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执行。如表1所示,在总学分要求方面,除台湾海洋大学略低外,其余5所涉海高校间没有明显差异;在公共课程方面,台湾海洋大学最低(14.81%),中国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学院和台湾海洋大学相对注重学科基础课,课程比例为30%左右;在专业课方面,中国海洋大学(17.13%)和集美大学(21.27%)相对较低,充分体现出淡化专业的特点;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中国海洋大学和集美大学都超过9%;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方面,中国海洋大学最低,主要原因是他们将毕业实习改为创新实践后学分设置较低。

三、专业课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食品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作了具体的规定。我国涉海类高校在具体执行方面都根据自身需要做了必要调整,并形成了鲜明的自身特色(表2)。上海水产大学和集美大学采取了“专业+专业方向课程”的模式,前者设置了“食品工程”、“食品科学”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专业方向,后者设置四个限选课组;其余涉海高校未采用此模式。

四、课程设置的特点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科专业,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是必须立足当地、面向某一地理区域、服务全国,要以地方经济建设、人民健康生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我国涉海类高校都分布于沿海城市,必须对沿海各省区海洋战略的实施和地方经济的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1.海洋水产类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为地方海洋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要求。我国涉海类高校设置的海洋水产类课程大致都包括了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各涉海高校在具体海洋水产类课程的设置方面,又集中体现了当地海洋水产加工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学科建设的内涵和水产品加工及贮藏的重点研究领域。

2.食品安全类课程的比重也较大,突出反映了水产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安全类课程设置主要包括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控制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模块。台湾海洋大学尤其强调人民的饮食安全与卫生,其中餐饮管理与卫生课程高达6学分;浙江海洋学院地处舟山,舟山海洋经济对当地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1/3,舟山的水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又居于全国前列,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浙江海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类课程门数最多,总学分达到12学分;其余涉海高校除中国海洋大学外,一般都设置3门课程、学分为5学分左右。

3.实践教学体系海洋水产特色突出。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一般都包括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内容,各高校在具体设置方面又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具海洋水产特色,同时还安排了创新实践,其生产实习环节包括海藻化学生产实习和水产品加工生产实习;其余各涉海高校尽管在培养计划中没有象中国海洋大学那样明确指出生产实习的具体名称,但一般在生产实习方面都安排到与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则安排到与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检验相关单位进行。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海洋水产特色最为突出,一般本科毕业论文有80-90%的论文题目都与海洋水产有关,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水产食品原料学、加工学、贸易学、安全学、信息及传播等。

五、小结

1.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方面既要遵循教育部高等教育对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培养总体目标的要求,又要顺应目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规模;既要考虑地方海洋战略和地方海洋经济建设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的总体办学定位;同时,还应考虑到本学科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2.我国涉海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比重,尤其是实践教育。建议按照下列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公共课30%、学科基础课27%、专业课18%、素质教育课10%、实践教育课15%,毕业总学分建议160学分。

3.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水产类课程设置应考虑原料学、化学、加工工艺学以及综合利用学等知识模块。具体设置课程时建议设置1门专业基础课,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4.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类课程设置应考虑食品品质管理、食品卫生安全原理与控制技术和食品标准与法规等知识模块。具体设置课程时建议设置1门专业基础课,若干门专业选修课。

5.我国涉海类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增加课程实验教学时数、具体生产实习教学周数和创新性实践内容,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一篇:土地规划管理范文 下一篇:环境艺术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