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培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23:37:03

工艺培训总结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土建、标准工艺、策划、过程推进、总结提高

中图分类号: F407.61 文献标识码: A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

为确保工程标准化工艺实施应用取得实效,成立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实施组,领导组统筹协调指导示范工地建设。工作组分解质量目标,建立质量工作责任体系,组织推进示范工地建设,监督检查实施开展情况,在国网公司标准化工艺的基础上改进和创新。实施组严格按照目标制定细化措施和方案,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质量控制环节。

业主、监理、设计、施工联合设立标准工艺应用组织机构,由专人负责工程标准工艺的应用、落实工作。其主要工作工作职责为:1)、负责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的实施、检查。2)、负责施工工艺创新建议的收集、整理及上报。3)、组织对施工人员标准工艺的宣贯和培训。4)、编制工程项目标准工艺管理及应用策划文件。5)、开展施工工艺的研究与创新,将具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施工工艺上报。6)、针对标准工艺应用的内容及控制要点,进行交底。7)、负责施工过程中标准工艺的落实和检查。8)、对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情况进行自评价。

提前策划、加强方案预控、培训和交底

充分重视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策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安全保证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施工作业指导文件。重要施工技术方案,经施工技术人员论证,内部履行审批手续后,报监理部及业主项目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建立培训机制、制定培训计划,设立“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学习教室。对项目部管理层、项目部操作层两个层次分别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有:一是组织各参建单位内部学习,落实工艺目标、工艺要求。二是送出去,各项目部组织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到标准化工艺示范应用效果显著及获奖的工程项目去学习、考察,借鉴成功经验和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方法。三是请进来,聘请资深专家对工程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应用进行专题培训,对工艺改进和创新内容进行咨询、培训和指导。四是在现场根据班组特点运用动漫、开展有奖竞猜、工艺明星评选等活动,加强示范工地建设的全员参与意识。

实施组根据工程进度适时组织培训。培训内容重点是:国家电网公司、省电力公司质量管理文件;工程标准工艺示范应用项目;工艺改进、创新的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要点、控制内容、监督检点、检查验收方法、标准等内容。

三、“标准工艺”应用实施推进,确保过程精品

一)工艺设计

开展工艺设计,设计院在施工图设计中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工艺标准库》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设计,从源头落实“标准工艺”要求,固化工艺成果。项目开工前,加强设计审查、交底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项目部在施工图会检的同时对“标准工艺”应用进行专项会检,及时发现和纠正设计缺陷,确保“标准工艺”在施工中得到较好的应用。

二)首件样板引路

严格执行首件样板先行制度。项目开工前,组织业主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并邀请施工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师傅一道参与,对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工艺创新工序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工艺流程、环境要求、检查方法、质量标准等进行详细地二次策划,并形成实施措施。施工作业前,由施工单位项目总工、技术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详细地交底。作业过程中,监理、施工单位参与策划的主要人员全过程进行指导和监控。标准工艺示范项目及工艺创新工序作业完成后,监理单位组织业主项目部、设计、施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并进行现场讲评,组织召开首件样板施工总结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进建议。对达不到示范工艺标准的,坚决返工,直到检查验收符合要求为止。对首件样板的操作过程进行关键点拍摄,并制作形成标准工艺的实施工艺视频,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参观学习,进行实物观摩,作业人员掌握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要领后,方可全面铺开施工,确保整个项目的质量和工艺。

三)过程控制措施

以首件样板为标准,强化工序质量的过程控制,确保施工质量一次成优。对施工工艺所涉及到的人员、机械设备、材料、作业方法、作业条件严格按首基样板标准进行控制。项目部结合工程进展、专业特点,分批组织开展“标准工艺”相关知识、首件样板操作流程及工艺标准的培训,提高一线工程建设人员质量意识和质量保证能力,确保最优施工人员参见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的实施,推动“标准工艺”成果的深化应用。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责任制和验收责任制,从根本上杜绝不合格材料混入现场。加强施工过程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发生的问题。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上道工序质量不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控制上实行PDCA循环,不断提高施工工艺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

针对工艺难点和创新点,开展QC小组活动,研究“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和创新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确保工艺改进和创新工作取得成果,确保“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目标的实现。

结合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强化“标准工艺”应用和创新工作。国网公司提出重点整治的质量通病,我们将对其对应的“标准工艺”、施工流程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查找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完善和改进施工流程和方法,确保“标准工艺”质量标准的实现,从而解决质量通病。

以争创项目管理流动红旗为契机,将“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分解到流动红旗创建中。通过项目管理流动红旗检查评比活动,查找分析示范工地建设和“标准工艺”应用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研究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质量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标准工艺”应用与创新工作。

制定成品保护措施,做好防护措施技术交底工作。加强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成品保护意识,施工中不污染、不损坏他人成品。加强工序间和各专业间的成品保护工作,制定成品保护惩罚措施,加强对成品、半成品的保护,保证“标准工艺”应用成果的完整性。

建立奖惩机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班组广泛、积极参与是 “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目标实现的根本保证。项目部将设立示范工地建设奖励基金,组织开展工艺明星竞赛活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调动广大建设工人的积极性,提升班组的创新能力。

在“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期间,示范工地建设领导组、工作组和实施组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分阶段对示范工地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对“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分析原因,组织参建单位研究制定对策措施,做到“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水平持续提升。

四、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为做好交流学习工作,及时收集整理示范工地建设过程控制数码照片,对已完成的“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及创新成果进行汇总,制作“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图册及PPT汇报材料,便于前来参观人员交流学习,查找分析“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标准工艺”应用、改进、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提升工艺水平的建议,从而进一步做好“标准工艺”示范工地建设。

五、总结提高,不断完善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2篇

焊工的培训、考试、管理均有相应的法规、规程、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焊工考试与管理规则》、《焊工技术考核规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等,。焊工培训、考试、管理过程必须依法进行、照章办事,在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和培训过程中就有法必依,不容许变通或缺省,只有认真执行各项法规、规程、标准,才能落实好各项焊工培训、考试和管理工作,使焊工的培训、考试、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例:培训项目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基本流程主要包括:(1)培训项目确定;(2)培训项目负责人确定;(3)班主任及职责确定;(4)任课教师确定;(5)培训班文件的确定及;(6)开班前的准备;(7)学员报道及管理;(8)学员守则的确定;(9)培训教学;(10)考核;(11)座谈测评;(12)资料存档等(详情略)。

2基础理论培训

2.1职业资格证书理论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家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由经过政府批准的考核鉴定机构负责对劳动者实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职业技能鉴定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考核鉴定,并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予以确认,为企业合理使用劳动力及劳动者自主择业提供了依据和凭证。理论培训同样要遵循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五个等级标准进行。

2.2持证焊工基础理论培训,要根据焊工的具体情况确定,分别为取证、换证、增项、升类(级)等,依照教学大纲制定授课计划、编写理论培训教案、进行实施。

3焊工的技能培训

3.1焊接工艺试验

对于焊工实操培训项目而言,首先必须要做焊接工艺试验,验证金属的焊接性以制定工艺指导书。金属焊接性就是金属是否适应焊接加工而形成完整的、具备一定性能的焊接接头的特性。评价焊接性,要考虑金属本身的性能和工艺条件。目前,我国对金属焊接性评价还停留在人工水平上,靠个人的经验完成。为提高效率和准确率,开发和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金属焊接性评价是根本的出路。但在金属焊接性评价过程中影响因素多,因素与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难以明确表达,而且许多问题的可统计性差。因此,解决这类问题要借助于经验知识。目前也有选用专家系统来进行金属焊接性评价的,与人工相比,有着鲜明的专家智能技术的特色,而且可以提高效率和准确率。

3.2焊接技能教学环节

3.2.1焊接技能指导教师的资质

要求技能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和理论水平,同时还要具备较丰富的现场焊接实践经验和相应的资格证书。

3.2.2焊接技能教学试样的焊制

在组织技能教学之前,焊接技能指导教师应该结合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指导书实际焊制与教学相对应的焊接试样。通过焊接试样既能验证焊接工艺的实用性并为实际教学提供样本,又能为实际指导教案的编写提供物质材料。

3.2.3焊接实际指导教案的编写

焊接技能教师要依据焊接工艺指导书和实际焊接试样的过程认真编写焊接实际指导教案。在教案的编写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焊接工艺指导书的规定,同时作到突出重点、点面兼顾。教案的内容要强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焊接装配、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焊接手法及焊接缺陷和应对措施。焊接工艺不能变,但焊接教案要随着实际教学不断调整。

3.2.4焊接实际操作培训计划的编写

焊接实际操作培训计划要由培训专职工程师和焊接指导教师共同编写,编写时应结合实际项目的培训经验和送培单位的实际要求进行。

3.2.5焊接实际教学的开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做到6步走:•教师教授学员焊接操作安全技术和良好的焊接工艺纪律、工艺作风,即常说的育人。•教师教授学员焊接设备的正确使用。•教师对学员讲解如何进行焊接试样的装配。•教师向学员演示试样的焊接过程。在实际焊接过程中将焊接参数、焊接顺序、焊接手法、焊接操作中的难点和容易产生的焊接缺陷详细交代清楚。•教师培训现场巡视和答疑。学员自己按照教师所教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经过几次练习,学员会对操作中的难点有所感受,教师可及时通过现场巡视的方法针对问题随时解答和演练,以便巩固学员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员共同讨论和总结。教师每一天培训结束前要组织学员对他们焊制的练习试样进行认真的评定,并带领他们进行讨论,以便对当天的操作练习提出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3.2.6焊接教学日志和培训总结的编写

实际教学中焊接技能教师一定要作好教学日志,以便对每一个学员的练习情况清楚掌握。同时对每一批学员培训结束后依据培训日志作一个培训总结,总结上一次培训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调整培训教案和教学内容。同时,通过总结的形式将培训情况反馈给上级领导,使培训中心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培训计划,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

4考核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输配电工程“标准工艺”是国家电网公司为总结经验、统一施工工艺要求、规范施工工艺行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推动施工技术水平和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组织并进行研究后逐步形成的成果体系。近年来,通过“标准工艺”的深化应用与研究,有效地促进了电网施工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的稳步提升。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应用的深度、好坏,对工程建设各类目标的实现,尤其对项目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从事省公司输变电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多年,并结合现场实际,本文总结了几点在标准工艺应用方面的经验,以供共同探讨。

一、质量管理策划先行,抓管理源头

定期组织开展省公司层面和各二级单位年度质量管理策划集中编写和专项评审工作,将“标准工艺”应用、质量通病防治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中,明确过程管控和评价考核要求。对各建设单位首个开工的工程项目,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和“标准工艺”应用策划文件的专项评审工作,查找共性问题和管理短板,针对“标准工艺”应用措施不具体、数码照片管理不到位、工程设计深度不够、低电压等级工程管理薄弱等突出问题,编制策划文件参考模板,对症下药,提出改进工作的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

二、规范施工图设计,抓技术源头

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通用设计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标准化施工图设计,将“标准工艺”应用和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融入到标准化施工图中,将其具体要求转化成具体的图形、符号和说明,并标注“标准工艺”应用清单,明确应用“标准工艺”的名称、部位及控制要点;同时,规范建筑构件制造标准,将一些通用组件设计成工艺标准件,实现工厂化规模生产、批量化集中配送,变“现场加工安装”为“工厂加工、现场安装”,从设计源头全面落实“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减少了施工人员在土建制模、浇筑等方面的重复工作量;此外,为检验各设计单位对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的应用效果,省公司建设部组织对各设计单位的施工图定期进行抽查点评。以上措施将促进标准化施工图和“标准工艺”在工程设计阶段的应用,从技术源头为“标准工艺”成果向具体的实物成品的顺利转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三、编制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抓作业行为规范

紧抓质量和安全两条主线,以“标准工艺”、“安全文明施工标准”为依据,以提升现场应用效果为目的,本着简练适用、可操作性强的原则,整合作业流程、工艺标准、安全环保要求,将每道工序的安全质量控制要点精简编制成标准化施工作业票,汇集形成涵盖各专业施工作业内容、完整的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在110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全面推广应用,并不断滚动修编以适应新形势要求。标准化施工作业票将有效统筹整合了技术、工艺、质量、安全的要求,优化施工作业流程,统一施工工艺标准,规范施工作业行为,促进一线技工的快速成长,减少行为性违章,提高施工效率、提升现场工艺水平。

四、开展现场培训竞赛,抓作业水平提升

组织各施工单位以一线、班组为重点广泛开展标准化施工作业的现场培训,每年举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竞赛活动,把竞赛场地设在在建施工现场,将竞赛成果直接转化成施工成果,真刀真枪检验参赛队伍的实战能力,检验标准化施工作业现场培训的成效,实现“培训日常化、竞赛实战化、工艺标准化”。通过现场培训和竞赛活动,促进一线员工增进对规程规范、“标准工艺”和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的理解和掌握,提升技能水平和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五、实物样板引领,抓推广应用

根据国网公司“标准工艺”管理办法,编制“标准工艺”应用实施细则,规定“首件工艺”执行实物样板制。并明确实物样板验收评价流程,编制实物样板验收评价表的模板、实物样板现场展示说明模板,要求在“标准工艺”应用策划中明确每项工艺实物样板实施的时间、部位、责任人、验收人,要求各项目部将实物样板的实施作为“标准工艺”应用的关键环节,以实物样板为标准对“标准工艺”在后续工序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验收,将“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管理标准化,以点带面,实现一次成优。

结合流动红旗竞赛、质量巡检组织开展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样板工地评选活动,并组织观摩交流,发挥样板工地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标准工艺”的广泛应用,促进不同电压等级输变电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水平的全面提升。

六、督导巡检并举,抓评价考核

狠抓“标准工艺”应用的检查落实和评价考核。一是每月派出质量巡检组,加强对各项目“标准工艺”应用过程的督查指导,并在月度质量例会上点评通报;二是成立基建质量专家库,定期到各单位和项目部特别是110kV输变电工程进行培训、指导、帮扶和督查,集合优势资源提升“短板”;三是加强对项目“标准工艺”应用效果的评价考核,完善评价考核标准,在项目评价考核、设计、施工、监理承包合同、工程分包合同中补充完善“标准工艺”应用的要求;四是深化施工工艺创新工作,对墙面石头漆、边坡生态处理等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推广价值的施工工艺进行归纳总结,形成新的“标准工艺”成果。

结语

“标准工艺”应用是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文明施工水平,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距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还有差距,与其他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足。我们将充分借鉴兄弟单位的宝贵经验,在深化“标准工艺”应用工作中,全面推进,持续完善。

参考文献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4篇

(一)审美素养提升与旧时的艺人相比,当今工艺美术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有了大幅提高,也逐渐具备了自觉的审美意识,这对工艺美术的创作与生产非常有利。然而,艺人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艺术教育,艺术素养审美能力与技巧有限。比如,一些从事工艺雕刻的艺人,他们对创作的题材以及如何表现题材等问题理解不够深入,在作品的构图、布局以及虚实表现等方面把握不当,偏重于表现技巧,突出繁杂的用工,造成过度雕琢,结果冲淡了原本想要表现的主题。再比如,在漆画的创作上,一些艺人对漆画美的本质把握不够,不懂得如何恰当表现漆画的材料美,而是利用漆画的材料去追求油画的表现效果,结果难以找到有效的创作出路,影响了个人的艺术发展。这些缺憾都是由于审美素养不足造成的。

(二)技艺跨界融合传统的师徒制和家族传承的习艺方式,使得很多从业者缺乏系统的技法教育和训练。他们常年埋头于本工艺“派别”的创作与生产,主动或被动地隔绝了和其它工艺“派别”的技艺交流,而且随着传统技艺传授的递减规则,他们所掌握的技艺逐渐萎缩、单一。

(三)视野开阔拓展过于实用的学艺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艺人们不愿也无暇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不懂得“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不懂得他山之石的妙处,不懂得厚积薄发的深意,而是囿于狭小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对外面的世界、同行的创作、兄弟工艺的发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知之甚少,创作、生产和经营上都存在着盲目性和被动性。

(四)方向明晰确定骨干艺人就学习而言,他们早已过了学徒期,出师多年;就技艺而言,他们也早已学到了师傅所要教授的全部技能,并能独当一面,有些人甚至还有了自己的企业。但他们和父辈不同的是,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倡导创新,鼓励创新,他们也希望能通过创新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他们的能力和认识难以支撑这个愿望,尽管踌躇满志,但对创新的方向认识不清,致使事与愿违。因此,困惑与迷茫的情绪时常侵袭着他们。

二、继续教育的偏差与误区

工艺美术行业举办培训班,使从业者接受培训,对于人员素质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但偏差与误区还是存在。

(一)资金投入不能满足需求由于工艺美术分布与发展状况的不甚均衡,各地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因而资金投入各异,但就总体而言,投入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造成了培训只能在比较有限的区域、门类或层面上开展。为推动行业继续教育,2008年,文化部设立了“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三年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在全国举办了26次培训,2300多从业者从中受益。地方协会中,河北、云南和浙江等少数几个地方政府也开展了几次培训,但由于政府资金投入额较少,办班规格和数量均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资金投入不足还会带来继续教育持续性不够的问题,难以形成长效的继续教育机制。2008年文化部立项的培训项目原本开了个好头,一些新颖的培训模式还产生了非常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的行业继续教育奠定了基础,但由于后续资金不能及时跟进,使得刚刚形成的良好教育态势半途而废。这种情况在上述展培训的几个省份则更是如此。

(二)培训模式需要创新推广当前的继续教育在形式上大都沿袭传统,因为要惠及更多的人,培训方案就不能顾及受训人的个性需求和各工艺门类的特殊性,教育机构也不会潜心探索和普及能适应不同类型的多样有效的培训模式。大多数的培训都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教师按既定的课程方案讲,学员似是而非地听,自由宽松,“一曲终了各自散”。这样培训方式对大多数学员而言,难以获得收益,更难以对课堂之外的艺人产生吸引力。也有一些培训创新形式,采取教学与产区结合、与创作点评结合等形式,密切联系理论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这些都是局部的行为,教育机构也没能进行模式的总结与推广,不能形成广泛共享的经验。因此,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工作开展不够。

(三)培训内阻需要各方化解首先,艺人大都是经营着或隶属于某个企业,他们为当下的工作所牵制,企业主大多数时间奔走在接单、生产、交货、再接单……之间,他们不愿意为“务虚”的学习而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员工的时间更是不能自主,所以他们及其所属员工大都没有多少机会参加继续教育。即便参加了培训,也因为生产、生活的压力,因为来自企业的压力,而时常干扰了有限的学习与培训。同时,社会上一些不太务实的培训班,使艺人们对培训产生了不良印象,他们认为培训就是走过场,搞形式,难以产生实效,故而产生了下意识的抵触心理。

三、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期待继续教育的持续高效

工艺美术行业的继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相关各方,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艺人)和培训机构等。只有相关各方统一认识、紧密配合、各尽其责,才能获得持续高效的发展。

(一)政府须将相关政策落到实处,并给予持续、充足的资金投入《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对传统工艺美术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办法,如第三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第九条规定“国家对认定的传统工艺美术技艺采取下列保护措施:……资助研究,培养人才。”第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发掘和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征集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培养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人才,资助传统工艺美术科学研究”,使工艺美术保护形成了有法可依的良好局面。因此,各级政府均应从保护和促进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出发,制定扶持所辖区域实际的工艺美术人才提升政策,以切实有效的政策营造良好的继续教育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还要根据当地工艺美术行业培训的需求情况投入足够的资金,开展更多的类似于文化部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让更多的工艺美术人才能有机会接受其所需要的培训。同时,这些资金投入还须具备长期的规划,以保证培训的可持续性。政府还须对培训效果实行监管和考核,以利于促进培训各环节取得实效。

(二)行业协会要做好培训规划和人员组织工作,并提出相关保障措施各级行业协会应当对所辖区域的工艺发展状况、各工艺门类现状以及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要求有着清晰的了解,周密策划,科学合理地制定人才培训计划。深刻领会国家或本级政府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乃至工艺美术发展的相关政策,适时向政府主管部门献计献策,及时提出行业人才培训申请,并按培训规划合理使用培训资金等各类资源。增强服务意识,与企业和从业者保持良好的联系与沟通,大力宣传继续教育对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在培训项目确定后,按规定选拔并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做好培训过程监管、培训效果评估以及长效的跟踪调查工作,以利于后续培训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为了能从政策上引导工艺人员积极参加培训,鼓励企业重视员工继续教育,行业协会要协同政府制定相关保障措施,在职称评定、荣誉评比和奖惩办法上设定相关条款,多管齐下,增强从业人员接受培训的主动性,以配合各项培训计划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要调整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并给以必要的支持企业是工艺美术产业的基本单元,也是工艺人的存身之所。企业经营者的胸怀和眼光对于员工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企业经营者要加强学习,拓宽眼界,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员工继续教育与工艺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灵活积极配合相关行业协会和教育机构,有计划选送员工参加适合员工本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工艺培训;摒弃技术封闭观念,鼓励员工在更广大的平台上进行技艺交流;灵活处理好员工学习与企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企业还要尽力为员工参加培训提供便利,在学习时间、可能需要的资金援助以及交流内容、空间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一些未来可能出现的、会引起企业经营者忧虑的问题,诸如员工队伍的稳定、核心技术的保密等,企业可以考虑签订培训协议等措施予以防范。

(四)教育机构必须探索创新高效的培训模式作为行业培训的具体实施者,教育机构必须要牢牢植根于工艺传统,还要立足行业发展前沿,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与行业协会紧密配合,增进沟通,从行业协会这个平台,更多地了解行业存在的问题及需求。教学是培训机构的核心职能,教育机构要多方探索有效的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方案,精做培训课程,大力改善教学实训条件;建立优质开放的教师资源库,掌握各类工艺产业的考察资源,为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同时,还要不断分析、总结培训经验和得失,推广成熟经验,提高培训效果。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行业人员培训为例,他们通过近四年举办的五期培训,就探索、总结并积累了很多可贵的培训经验。他们每一期的培训方案都是精心编制并经专家委员会反复论证的,他们的师资库集中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实训条件和考察资源也都极其优越。

在培训内容上,他们尝试了“装饰图案”专题培训班,集中力量解决各工艺门类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培训工艺门类上,他们探索了面向西部的苗族银饰艺人的培训班,对这一地区银饰产业的骨干艺人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培训;在促进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上,他们与平遥推光漆产区和宁夏贺兰砚产区的政府联合,分别举办了漆艺和砚雕两期培训班,将全国各地的学员引入产区进行考察,将培训过程与解决产区问题、参加产区活动相结合。这些多样化的探索,在该学院的培训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他们积累的这些成功经验足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此外,为确保工艺美术行业能有持续不断的继续教育项目发挥作用,教育机构要在没有政府或行业提供培训项目的情况下,能主动走近企业和工艺人,进行多方沟通,为他们提供所需的继续教育的支持。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育培训 新员工 入职培训 举措

一、做好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新入职员工培训教育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环节,是使新员工迅速转变角色、适应新岗位、新环境的重要保障,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新员工素质、提升人力资源水平的有力措施。我单位新入职技术人员均为应届生,具有明显的理论优势,但在设计上经验不足,如在工艺性、环境影响、加工特性等方面往往会“想当然”,导致产品返工率较高,一方面增加了设计成本,另一方面会打击个人的积极性。一个合格的设计人员应该懂得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懂得如何提高设计产品的生产工艺性。提前在新入职技术人员头脑中建立工艺性概念,避免“纸上谈兵”,将长远影响整个单位的设计水平。

二、我单位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的具体举措

我单位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新入职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研究,先后多次完善制度并运用实践,总结出了“生产实习+素质拓展+集中教育+入岗培训+总结分析”五步法。

1.生产实习

新员工办理报到后,即直接安排至生产一线,进行两到三个月的实习,从加工成型手段、加工特点、加工成型工艺等方面了解产品特性及加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学习如何将工艺设计前移至科研设计初期,从而实现控制成本、减少浪费、缩短研制周期、提升产品质量的目的。

具体措施方面,通过分组评比、自选课题、轮流实践、细化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每小组不超过十人,共同完成一个自选的课题,最终各小组之间将进行评比。实习岗位(工种)包括机加、电装、调售、工艺编制、工艺审查等,各小组将轮流实践覆盖全部岗位类别。考核涵盖实习记录、大作业答辩及劳动纪律三个部分,并设置淘汰率。首次实习被淘汰人员会有两周时间的再实习机会,通过答辩才能正式进岗,否则解除合同。

2.素质拓展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以提高心理素质为主要目的,兼具体能和实践的综合素质教育,它以运动为依托,以培训为方式,以感悟为目的,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增强学员之间组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培训方式。我单位在生产实习结束后安排三天左右的封闭式素质拓展训练,让新员工充分认知自己、表现自己、表达自己,沟通、协作、创新、感恩等多种情感都可以得到提升,这种素质拓展的感触会长时间的伴随新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3.集中教育

素质拓展之后趁热打铁,安排至少一周的集中教育培训,全面介绍单位概况,包括组织架构、保密、质量、技安等情况,培养新员工的归属感。通过观看宣传片、专家授课、座谈交流等方式,加快新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对企业愿景的认知,尽快融入企业生活。通过参观实验室与科技成果展厅,使大家建立科研条件和科研成果宏观认识,从内心深处树立对单位从事实业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4.入岗培训

前几部分均属于岗前培训,至此,新员工将进入对应的具体岗位。我们建立了工作导师制,由各专业组指派一名资深员工负责专业知识和日常工作的引导,确保新员工快速适应岗位。为量化考核过程,单位设置了考核表,需要工作导师与新员工本人共同记录培训细节。三个月的“老带新”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设置导师奖励制度。

5.总结分析

总结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单位人事部门根据考核数据对所有入职员工进行岗位适应性分析,允许调岗或延长入岗培训期。新员工对生产实习、素质拓展、集中教育和入岗培训几个阶段的收获提交总结材料,针对个人表现、对单位某方面的建议意见等均可发表看法,以助于单位工作的及时完善与提高。

三、总结和思考

通过对新职工入职前培训的细化管理,极大的提升了新入职员工岗位适应效率。磨刀不误砍柴工,虽然新模式培训仍然需要半年时间,但是新员工价值的体现更加迅速、更加高效。从近三年收集的数据来看,接受新模式培训的员工能更快进入设计角色,设计成果失误率或返工率降低了至少40%;在待人处事方面,此类员工处理起来更加自信、更加活跃。经过三年的实践摸索,这种培训模式明显调动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高了用人单位一次接收率。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进步的空间。

1.设置合理任务模式,深度发掘员工能力

提供条件让新员工按照一定模式完成规定的任务,营造真实的工作氛围,进一步锻炼新员工沟通、协调和表达能力。

2.细化培训内容

生产实习阶段,可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大类的实习内容,便于新员工更充分的学习和理解专业需求,建立知识和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降低抵触心理,提高入职教育的针对性。

3.提高考核结果的应用

继续完善培训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制度,在实践中修正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更加趋于战略发展方向的考核导向;强调每期培训工作的事前分析和事后总结,加强考核兑现。

综上所述,通过对新入职员工培训的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使新员工在知识转化、协调和沟通、技术表达(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身心承受等四大能力上有所提升。将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新员工进一步明确使命和责任,以饱满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为单位的事业添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玉辉.基于企业文化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J].经营管理者,2014(11)

[2]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二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6篇

运用课前准备、实训组织、操作要领讲解、操作过程演示、学员操作、巡回指导、实训总结点评等方式方法,各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在培训教学中注重每个过程

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3)实训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训课所需要的操作任务书、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

(4)安全预控准备: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按实训操作要求,做好危险点的预控、应急处理的预案等。

1.2实训组织

(1)根据实训设备的总数和学员人数,兼顾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工位等因素。每个工位安排2—4人,以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2)分析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现状、工作经验等情况,现场进行搭配分组,并且选取技能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积极调动每个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学,取长补

短。

(3)做好实训现场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队形及安全观看位置,根据实训需要做好资料、耗材、测量仪表、使用工器具等分配工作。

(4)检查学员着装等是否符合实训现场安全要求,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说明实训现场和工作现场的不同点,强调实训纪律。

1.3实训操作过程的讲解与演示

(1)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

(2)讲解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演示工器具的操作规范及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讲解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准执行要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工艺、流程标准要符合规范。②实训演示要做到动作规范、

正确、清晰、合理、详细、具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注意提醒,防止形成不良的操作习惯。③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实训操作的顺序及每步的操作目的、实施方法、制作技巧

、工艺质量标准、危险点所在等,强调顺序错误或缺少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对关键操作步骤的技能和技巧作重点演示、重复演示。④注意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安全措施。引

导学员在实训中树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1.4做好巡回指导,规范学员操作

这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明确职责,独立操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帮助学员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学员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

(1)安全指导要全面: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2)操作指导要到位:应用关键过程跟踪法、关键点跟踪法等,检查和指导学员的操作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质量指导要规范:检查学员完成操作的质量。

(4)应急指导要及时:在实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确保实训质量。在巡回指导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培训中,对待学

员要用心、细心,教学指导要耐心,有信心。眼到。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的掌控等。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员操

作过程的正确、规范。腿到。巡回检查多走动,观察学员的站姿、操作姿势、操作步骤、动作规范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口到。针对学员操作中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细

致地讲解,使学员明白操作失误的原因,掌握解决处理的方法。手到。巡视指导中,培训老师要勤动手,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演示。保证学员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熟练这一过程,掌

握技能操作要领。根据学员在训练时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员出现普遍性问题,把全班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学员出现

的个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1.5做好实训点评、总结工作

(1)强调培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印象。

(2)对学员的实训操作过程、工艺、规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观摩,倡导大家交流实训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3)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并做好实训总结。

2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不同培训方向、工种、项目的实训教学,根据其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工艺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区别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2.1工程工艺类

在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架设、计量装置安装项目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演示法。①从实际观察着手:观看实物、图片、教学录像等,加强感性认识。②用操作流程引导:详细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规范等,强化理性实践。③基本技能反复练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地进行,静心多练,不能急于求成。④工艺细节讲窍门:在实训中,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⑤应严格执行标准:实训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要求。

(2)比较法。参照优秀示范案例,通过求异比较查找偏差,进行实训操作点评,及时发现纠正习惯性错误行为。(3)角色扮演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协同作用,观察别人好的做

法、技巧,学习优秀学员的技能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动脑筋,取长补短,协调互助,共同进步。

2.2运行、操作类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多功能电能表抄读等项目培训中多使用此法。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仿真实训。现场仿真操作,按照操作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前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预控等。严格按照操作实训要求完成。观察排查现场预设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排

除干扰,准确判断问题、故障所在,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2)案例分析。参照实际案例,现场实施仿真训练,对学员进行分组,设计不同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注重现场操作步骤练习,不仅需要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分析处理。强调重点环节,反复讲授,注

重交流研讨,提高培训效果。

2.3设备检修类演示法。熟悉需检修设备装置的特点、型号、安装作业要求等。严格按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分析数据、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明确每一步的工作内

容及注意事项,明确各部件的安装标准及验收规范,明确工作结束后的清场要求与手续办理,要严格规范关键工艺的指导,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排除故障类

(1)排除法。观察故障现象,比对正常状态,发现信息变化,参照显示屏的报警、运行信号的异常、后台信号与运行信号的联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注意观察其他的相关现象,以便缩小造成故障原

因的排查范围,观察应准确全面。

(2)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心中有数。依据:设备、装置说明书,逻辑框图、二次回路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一次系统图、配电网络图、管理系统图等,梳理分析故障。

基本分析方法与思路:主次分析、要因分析、相关分析、可能性分析、比较分析等。查找故障方法有以下几种。回路测试:单一法、分段法、局部法。数据测试:向量法、定值参数比较法。故障巡查:

分级查、定点查、全面查、重点部位进行检测。故障处理:按规范做好停电、接地等措施,进行故障排除,更换故障设备,修改定值,做好相关试验等。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给排水 施工工艺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055-01

1 给排水施工工艺分析

给排水,通俗意义上说,就是指一些建筑的排水性能;例如,现代城市建筑的内部排水通道,以及现代城市交通的地下排水通道,这些通道整体的排水性能就构成了给排水的基本概念;给排水系统包括室内外两个环节,室内与室外的给排水系统因为其自身环境的差异,给排水施工工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室外给排水施工来说,室内给排水施工就比较简单,相对室外给排水就比较复杂。

给排水系统包括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不管在给水系统还是排水系统中,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管道的铺设和相关处理的问题,按照正规的管道铺设施工工艺,有基本的流程,即“准备管沟确认管道清理设置支墩管道及附件就位管道连接施压、冲洗、消毒管道定位管道防腐保温”;其中,室外管道的安装,应该从下游依次往上进行安装,而室内的管道安装则应该由下至上依次安装,管道的铺设过程中,需要对管沟进行标高和管道的基础检测,确认标高符合标准,管道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才能够开始进行管道的铺设;而下管的过程中,根据水流程度采取不同的下管方式,水流急,则可以采用人工单节下管,水流缓慢或者没有水流,则可以采用机械进行集中式多节下管;管道对口的过程中,则要将管道对准水流的方向,并在对口处保留3 mm左右的距离,逐步对口;待管道铺设完毕,进行敷设的时候,则要注意将覆土保持在至少500 mm的厚度。

2 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给排水施工工艺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就能够从现实与理论的对应中,找出明确的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正是工艺及管理上的松散,才会导致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来进行操作,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从管理角度来分析,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着现场管理不严密,检测不紧密的问题;在给排水施工现场,会有对应的团队管理人员,这部分管理人员多是从长期技术施工人员发展而来,或者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这部分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现场施工人员的施工监督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减少施工工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对于前部分管理人员来说,他们经过长期的辛苦劳作而换来了如今的岗位,开始变得懒散而不切合实际,,注重自我享受,而后部分管理人员则缺乏实际经验,尽管认真负责,却依旧无法有效及时地检测到相关问题。

其次,从施工操作环节来分析,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管道检测不严密的问题,管道检测不严密,例如标高不够或者管道中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这些都将会破坏管道的完整性,减少管道使用的寿命,影响给排水系统的质量;而如果在管道下管的过程中,则容易出现为了完成施工工程,导致下管速度过快,下管过程疏忽,忽略了缓冲距离等情况,导致下管过程中直接损坏管道,或者在下管之后管道受水流的冲击,快速出现破损等情况;在最后敷设管道的时候,由于掌握不精确,导致敷设的覆土厚度无法达到对应的要求,则会导致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受外力的破坏可能性增大,为给排水系统造成隐患。

3 给排水施工中解决问题的措施

首先,针对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给排水施工企业必须要能够敢于自我正视,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自己,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开始着手解决;从具体工作来说,企业必须要完善对施工的管理制度,这就减少了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管理和检测的难度,提高了检测的效率,避免管理人员偷懒的行为,那么,应该如何着手完善相关制度呢?可以将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标准化施工工艺进行明文规定,并将施工的流程进行明文的标注,就像第一部分所提到的管道铺设流程一样来进行规定,让给排水施工人员按照此标准来进行施工,而检测人员则也按照此管理制度中的标准来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进行汇总和上报,而企业则将这些检验结果作为考核依据,形成对施工员工的日常考核,并针对考核结果设定对应的奖惩标准,从而规范施工流程;而针对施工团队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则要注重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的完善,让施工人员参与到对上司的日常工作监督当中,并设定匿名举报途径,并根据监督的结果对管理人员进行奖惩,从而规范管理人员的行为。

其次,针对操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则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和检测,并完善奖惩制度。施工人员施工环节中如果出现操作方面的问题,大部分还是和技术本身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的,因此,给排水施工企业必须要注重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设定专业的施工培训部门,让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来进行技术的专业性讲授,当然,企业也可以采用与第三方合作或者同行合作的方式,对自己的技术员工实施培训,例如,可以与同行的企业进行合作,将自己的技术人员派往技术更加成熟的企业,进行驻外培训,或者是让其它企业的技术人员到本企业入驻,参与技术培训交流,但是,培训的内容不能仅仅涉及到理论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实践培训,到施工现场,让施工人员进行实践操作,培训人员从旁进行观察、指导和总结,通过观察、指导能够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规范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而通过不断的总结,能够将在操作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以此为基础,培训人员在以后的培训工作中,就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从而促使施工人员的工艺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4 结论

给排水施工工艺复杂,由于给排水系统的特殊性,有些问题必须要尽量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从管理环节、技术环节中进行严密整改,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保证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树青,黄旋青.港口堆场工程给排水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5).

[2] 杨彦梅.现代建筑给排水施工中常见问题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9).

[3] 王林峰.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现代经济信息,2009(22).

[4] 么冬梁.建筑给排水技术概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5] 向峰.给排水施工工艺经验谈[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8篇

随着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关注程度的不断提高,手工艺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手工艺品不是一般的工业消费品,而是兼具实用与审美属性的艺术商品。这种属性要求创作者不仅具有高超的制作技艺,还要有独到的艺术眼光、丰厚的文化修养和灵活的经营意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努力下,不少地方为培养高素质的手工艺人才开办了培训班。鉴于手工艺行业的特殊性,主办方往往会安排相应的实地考察活动,但由于认识层次的局限或受不良培训风气的影响,一些考察项目要么因针对性不强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么变相成为纯粹的旅游观光,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经济资源。其实,手工艺培训中的实地考察不仅是必须的活动,而且对学员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和各类需求的满足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探究和认真实施。

一、实地考察的内涵阐释

按照特定手工艺培训专题的需求,根据课程体系的规定,组织学员去相应的创作、生产、展评、竞赛、交易等现场或产区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参观走访,从中了解该工艺创作的最新动态、生产经营概况、市场需求、发展脉络以及该工艺的内容和形式所赖以生成的深层次基础等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是随意和孤立的,而是严格根据培训需求设置的,并且与此前此后的培训课程密切相关,是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地考察关注的包括从工艺形式到作品内涵,从创作到销售,从历史到当下,从一般艺人到名家大师等多方位的内容。它对培训课程具有佐证、检验、丰富和深化等方面的作用。

二、实地考察的形式及特点

实地考察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组织者可以根据培训专题、培训周期以及所在地具体情况进行统筹安排。就手工艺而言,实地考察的形式及其特点可归纳如下:

(一)自然人文景观考察

自然人文景观是一个地方独特的地理面貌和文化凝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同样也滋养出地方独特的文化个性,这些个性体现在当地文化生活的诸多方面,更会集中反映在艺术题材和艺术风格之中。只是这种反映未必是直接的,而是需要观者反复揣摩、体味才能把握其精髓。

自然人文景观包括山水名胜、民风民俗和历史遗存等类型,它具有范围广、内容多、与工艺品关系密切而又间接等特点。

(二)博物馆考察

博物馆集中展示了一个地方历史留存下来的艺术(或工艺美术)经典作品,能清晰地反映出地方工艺的丰富性及其风格特征,以及某一工艺门类的发展脉络等,同时博物馆里还陈列有历史上名家高手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的原件比书本上的图片真切、直观,甚至能看出质感和创作技法,学员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欣赏和观察。

博物馆具有工艺品集中、丰富、全面、经典和脉络清晰等特点。

(三)展评会考察

展评会包括展览和评奖两方面的内容,它同时还可能包含着自由交易的内容,是最具时效性的工艺品展示形式。展评会种类较多,有综合性展评和专业性展评,也有国、省、市等不同级别的展览,通常都是常设性的活动,大都一年一度,因此全国每年在不同地区都会有各类展评会,从这里可以看到当下手工艺的最新面貌。这是工艺美术培训时不可忽视的考察资源。

展评会具有时代性、前沿性、综合性和市场性的特点。

(四)作坊及产区考察

作坊是手工艺行业的基本生产单元,是囊括了一门工艺从原料准备到作品成型的完整流程,产区是一门工艺较有影响的存在区域,是分布在一定范围内的、颇成气候的作坊群。了解一个工艺产区或作坊的生产、组织、经营、创作、人员管理、技艺传承、生产流程等基本情况,可以获得很多的启示,甚至能促成合作。

作坊及产区具有基层性、真实性等特点。

三、实地考察的意义

身临其境地感知工艺创作、产品内涵、作品风格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从业人员提升综合素质,把握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坚持地方特色,做好创新开发,更好地传承工艺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广见博闻,拓展视野

手工艺人大都是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偏于实用的学习目的和过于功利的生产目的,使得艺人们不愿也无暇关注工作以外的事情。他们对“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对他山之石的妙处,对厚积薄发的深意理解不够深入,而是囿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圈子,对外面的世界、同行的创作、兄弟工艺的发展、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知之不多,造成了他们在工艺品的创作、生产和经营上难有创新和发展。因此,实地考察可以帮助学员从历史的纵向和现实的横向两个维度,拓展视野。

通过现场观看和近在身边的讲解,学员们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工艺史、艺术审美和工艺技能的知识,这对于开阔眼界、提高鉴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和苏州工艺美院联合举办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部级培训项目——2009年刺绣培训班(注:下文所及培训班均为该项目的培训班)在苏州博物馆和苏州刺绣艺术馆的考察,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苏州博物馆陈列的丰富的地方艺术,包括纯艺术的书画以及大量的各门类的工艺品,苏州刺绣博物馆陈列的苏州刺绣精品佳作等,让刺绣学员眼界大开。通过考察,她们见识到各种风格的苏绣经典作品,也比较了苏绣与她们各自所从事的绣种的差异。同时也感悟到同一地区各类艺术品在风格特征上的有机联系。

2.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

艺术创作是个性化的行为,它有别于工业化的批量生产,每一件作品都要赋予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因而对创作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些素质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既要有高超的技艺,也要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审美趣味,而这些素质的来源不只是书本,还来源于创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功夫在

诗外,只有在广见博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内化,才能达到融入作品的目标。而实地考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对培训选择的特定地方的人文地理环境进行考察,能让学员获得对地方风土人情以及文化特征的认识,这是培养学员感受地方文化与工艺美术相互关系的最佳方式。学员们在游历过程中,通过对自然、社会、风俗的观察,能更深刻地解读某工艺品类风格形成的基础。比如2011的砚雕培训班,通过对宁夏贺兰山、腾格里沙漠、沙湖等西北独特风貌的考察,感悟了贺兰砚乃至西北艺术粗犷特征之所以形成的肥沃土壤。再比如在苏州参加培训的学员们,通过对苏州园林、东山雕花楼、紫金庵、陆巷古村的寻访,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苏南地区工艺文化细腻、精致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的基础。

3.了解工艺市场行情,明确产品生产方向

工艺品展评会同时也是一个工艺品交易的盛会。通过考察展评会,学员可以准确地把握行业的发展状况、同行的产品结构、市场的兴趣点、各类产品的价格走势等。便于调整自己的创作生产和营销策略。2009雕刻刺绣、2010装饰图案、2011漆艺和砚雕等几个培训班分别参加了在杭州举办的两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展、平遥漆文化艺术节和宁夏砚雕展等活动,通过这些兼具市场性的工艺品展览,学员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艺门类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们关注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的销售情况,包括工艺品的价格、题材、品类,以及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审美偏好等,为他们后来调整生产和市场的关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掌握工艺前沿动态,指导工艺创新发展

每一个展评会,都是一定范围内的手工艺者们展示创新成果的盛会,参评者申报的参赛作品都是他们最为得意的精品佳作,代表了他们最新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成果,从这些作品上,可以看到当今工艺创作的新动态和作者们的思想情感。这种机会可以使终日忙碌而无暇他顾的艺人们少走弯路,紧跟时代。在2011年中国平遥漆文化艺术节上,漆艺班学员参加了展评活动,这次活动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各品类漆艺的最新创作成果,学员们观看了包括平遥推光漆、福建脱胎漆、扬州螺钿漆等艺人们的最新作品,他们结合各自的知识储备和培训所学,对各个漆种突破其固有传统,尝试创新、吸收融汇他种漆艺的技艺有了不少的了解和感悟,对他们思考各自的创新创作方式意义重大。实践证明,学员们在此后的创作中,作品的题材、风格和技艺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追溯其根源,与此番实地考察的所见所闻不无关系。

5、借鉴同行先进的生产经营经验,促进优势互补

手工艺生产个性化比较突出,没有统一的模式可资推广传播,每个个体遇到的问题或积累的经验都不能简单复制,同行之间通常会彼此封闭与保守,而培训班组织考察的作坊式产区,在生产或经营上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学员从中可以汲取较多的营养,各取所需,为我所用。2009年的刺绣班学员对苏州镇湖刺绣产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发育良好的镇湖刺绣产区,无论在针法的丰富性、题材的广泛性、管理的先进性、经营的灵活性方面,都令来自全国其他绣种的学员们深受启发。2011年在宁夏贺兰砚产区,砚雕班学员们考察了银川一些优秀的贺兰砚大师工作室,了解了他们在人员管理、培养、生产组织、经营模式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同样收效显著。

四、实地考察的组织与实施

有一种习惯的看法,认为培训中的实地考察,形式感较强,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这种看法也不能算错,它之所以会产生,是长期以来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造成的。严格地说,作为培训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地考察需要有科学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不能以娱乐为目的,单纯选择风景名胜区,而应结合培训目标,将其纳入培训课程体系之中,作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实地考察应该既是理论的佐证与延伸,又是实践的对照与模板。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进行严格的组织和实施。

1.周密酝酿策划

考察前要充分研究考察对象,制定周密的考察计划,明确考察目标,使学员们清楚考察对象与前后课程的关系,了解考察地的基本情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考察时的注意事项,指导学员带着问题考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员也要结合自己的情况设定考察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带队教师也要根据培训目标和考察场地的资源,分配好参观考察的时间,与被考察方就考察目标进行沟通,并确定专业的人员进行现场介绍。这样准备充分的、目的性很强的考察,就不会流于形式和走马观花。

2.用心观察,勤问勤思

要指导学员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和创作情况,紧紧围绕考察目标搜集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捕捉有用的信息,善于发现,善于思考,敏锐地把握细节与整体的关系。对于一些关键性的问题,要及时发问,或者记录下来,以便在日后的学习或讨论中作为重点,予以解决。学员在考察过程中,要重点关注那些独特的、或者未曾见识过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考察目标,获得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3.适时研讨总结,实现成果转化

对实地考察之后所占有的各类资料,要指导学员按照培训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和总结。同时,要组织研讨会,让学员将各自从不同角度所获得的思考结论进行阐发,通过研讨交流,集思广益,促使考察成果的共享,实现考察效果的最大化。教师要从这些讨论中,概括出精髓的思想,根据学员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努力的方向,帮助学员实现成果转化。

综上所述,培训的实地考察是培训体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培训单位和教师要根据培训的需要,以对待课程的严谨态度,认真选择考察目的地,严格进行组织和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地考察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手工艺培训的目标。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模式;校企联合

1.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系统的日益复杂化,电子工艺实习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在电子工艺实习方面的培养普遍存在与工厂生产和具体实践脱轨的现象,往往在公司企业只需要短短几个月就能熟练掌握的知识技能,在学校中学习两三年还不能熟悉学会。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自身综合能力、如何进一步把理论教学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是电子工艺实习中一直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在电子工艺实习中研究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迫切而重要的。

电子工艺实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学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应该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电子工艺实习中的创新教学模式。现在很多专业都有涉及电子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每个专业对电子工艺方面的要求又不完全相同,这样电子工艺实习内容的设计应该既适应学生现在学习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长远工作的需要。本文结合电子工艺实习课程的教学改革情况,进一步提出了的改革措施,以便使电子工艺实习教学体系进一步趋于系统和完善。

2.传统电子工艺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经验脱轨

电子工艺实习基地承担着全校电工电子技术、机电、汽修等多个专业电子工艺实习的教学任务。一方面由于学生客流量大,另一方面受限于实习的场地等因素,电子工艺实习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电子工艺实习的实践课程较少,理论课程偏多。

2.2 实践内容单一,实践与专业技能脱轨

对于部分高校,由于不重视电子工艺实习的实践内容,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都进行统一的实习实习内容,例如收音机的制作、SMT表面组装技术实践等,导致实践内容单一,与学生具体专业不相符的现象常有发生。

2.3 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与学生兴趣脱轨

部分学校实习部门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对新事物学习的浓厚兴趣,致使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严重脱节。

2.4 实验设备不足,实践与社会需求脱轨

由于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学校配备的实验课程教学设备陈旧简陋,配套数量较少,多个同学共用一台试验设备,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3.电子工艺实习中的创新教学模式

3.1 优化电子工艺实习内容

(1)基本类型实验:基本类型实验是学生学会基本实验仪器仪表的使用、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重要途径。实验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仪器仪表实际操作、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实验报告的总结书写等能力。

(2)设计类型实验:设计类型实验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设计具有各种功能的电子工艺模块,并用实验方法进行分析、修正,使之达到满足规定的技术性能指标: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来独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综合类型实验:通过安排一些有综合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设计、安装、调试一个实际的系统,实实在在感受一次“科研”、“开发”的基本过程,提高学生对整体工艺开发过程的熟悉程度。

3.2 分层次分专业的塔式教学

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力度,教师在讲解实习理论课的同时给学生安排相对应的课程实验。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验内容后,增加合理的实习项目。具体安排如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辅以练习课堂试验内容;对于二年级的同学,由于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理论知识,需要根据每个专业的进度合理的安排具体实习内容,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对基本仪器使用操作、对简单试验的深入理解;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针对于同学们已经有了较完善的理论基础,可以进一步加强实习强度,主要安全综合性、复杂程度高、难度相对较大的实习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非电子类专业的学生:主要包括汽修、数控等专业,对这类学生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其实习教学内容和呼吸教学课时数可根据每个专业的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实习教学内容设置可以适当简单容易一些,在基础性实验方面可适当多安排一些,而对于综合性、难度较大的实习实验可适当减少。

3.3 校企联合实习新模式探索

目前很多公司和企业都专门成立了专业化的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其按照电子工艺实习的本质要去,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条课程实习的新途径。这些实习基地依托于具有完善体系的公司企业,同时又面向高等院校,既包含了浓厚的企业氛围,可以使同学们更早的体验到公司的企业文化,又具有和学校相通的教学培训经验,可以更好地满足学校的实习需求。因此,通过高等院校和具有专业化的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的联合培养,可以进一步的增加学生们的实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具有专业化的电子工艺实习基地一般都依托于大型的企业公司,这种实习单位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能够很好的解决学生们到生产前线进行学习参观的需求;同时,这些实习基地具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实习培训的教师,这些教师都来自于企业研发或企业生产的前线,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的同时,又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这样既能够对学生们理论上的不足及时补充,又能对学生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指导。通过校企联合的电子工艺实习模式,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们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形成,促进学生们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进一步结合,帮助学生们从学员身份向企业员工身份的进一步转变,最终满足高校中对学生们完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现。

4.校企联合电子工艺实习新模式实践

良好的教学模式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探索一种适合学校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电子工艺实习,是校企联合实习的关键所在,基于企业教学和学校教学的综合特点,我们提出的具体电子工艺实习模式的实习流程如下:

实习生到实习企业报到;

统一领取工作证、实习资料;

参观熟悉实习工作环境;

集中进行电子工艺培训;

分组进行电子工艺实践;

电子工艺实结。

电子工艺实习中项目开发主要流程如下(可根据不同项目进行合理裁减):

项目立项:明确项目的开发目标、开发范围及具体内容;明确整个项目质量要求。

制定项目计划:划分模块并确定模块目标;明确项目进度跟踪与进度监控;确定参与人员并分配每个成员的职责;详细分解工作任务;确定项目完成进度。

分析项目需求:明确整个项目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明确项目内个模块的具体需求。

项目总体设计:对项目需求进行分析、理解,进行项目总体模块的划分,明确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制定总体设计方案。

项目详细设计:对项目每个模块内部具体实现,分析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设计每个模块的实现方法,制定详细设计方案。

项目验收测试:对整个项目进行联调测试,进而进行验收测试,判断整个项目是否满足项目需求。

项目结题:完善项目的各类说明文档和技术文档;最终提交项目结题报告。

实结: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完善实结报告。

5.总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质量是教学改革永恒不变的主题。校企结合的电子工艺实习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初步解决以往电子工艺实习中的问题和矛盾,该模式能让学生将所学理论更好地与电子电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依托具有专业化实习基地的校企联合的电子工艺实习模式,能够满足大多数高校电子专业的电子工艺实习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汪高法.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2]张志云.电子技术实训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9.

[3]王风华.电工电子实践的全面开放式教学模式[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5).

工艺培训总结范文第10篇

20XX年4月23日至8月15日XX煤化工液化车间在贵公司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新学员培训工作。在培训期间,我单位学员接受了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培训,大家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受益匪浅。在这里我单位对贵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贵单位对我单位培训工作的鼎力支持,使我单位培训工作得以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培训,学员们熟悉了培训单位工艺流程,掌握了连锁控制,在LNG生产理论知识、中控DCS及现场操作、应急事故处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学习培训单位工艺流程时,结合我单位工艺流程进行学习,在我单位液化车间工艺流程及连锁控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

能够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贵单位领导在培训工作及生活上给予我们的悉心关怀,以及贵单位工人师傅们的悉心传授,耐心教导,使我单位学员学有所成,使我单位培训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圆满完成。

首先感谢贵公司合理科学的培训内容安排。通过贵单位科学合理的培训内容安排,我单位学员完成了对培训单位公用工程、净化、液化、BOG、LNG存储、装车等系统PFD、PID的学习。完成对培训单位公用工程、净化、液化、BOG、LNG存储、装车等系统开车前准备工作、吹扫置换、单体设备操作、开车及加负荷、停车及减负荷、巡检内容及应急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学习。完成对培训单位新上净化系统工艺流程、管道清洗、吹扫置换、开车前准备工作等方面的学习。

感谢培训单位对培训工作的悉心关怀。培训单位停车检修时,生产办公室陈万龙副主任,多次对我单位学员就开停车步骤进行详细地讲解,讲解完成后,培训学员及时进行总结,受益匪浅。7月28日培训单位组织全体培训学员进行培训结业考试,检验培训学员生产知识掌握情况。结业考试结束后,由培训单位根据全体培训学员考试成绩及日常表现进行培训成果鉴定。

其次感谢贵单位在生活上热情周到的照顾。在培训队到达及离开兰州时,由培训单位安排通勤车辆,对培训学员进行单位至火车站路程的接送。贵单位XXX经理等领导,多次与培训学员进行交流沟通,询问培训学员日常学习及生活情况。

同时感谢贵单位工人师傅们的悉心教导。通过为期三个多月的跟班学习,我单位学员不仅收获了生产知识,而且时刻为师傅们的敬业精神,业务能力,奉献意识所感染。培训过程中,学员们不仅与师傅们建立了师生情,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最后,再次感谢贵公司各位领导及全体工人师傅们对XX煤化工液化部新学员培训工作的辛勤付出,对于培训工作给贵公司带来的诸多不便敬请谅解,祝贵公司在日后的生产中再创佳绩,不断发展壮大。

此致

敬礼!

XXX

上一篇:保洁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团委培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