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档案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5 17:01:51

工商档案管理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商部门 企业登记档案开发利用

企业登记档案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进行企业登记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和查考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管理工作的历史记录,他们在登记注册行政许可工作中以及各类经济活动中起着重要依据、凭证作用。对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对提高工商部门工作效率,满足社会各界档案信息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伴随我国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档案开发利用已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提高了企业登记档案的利用率,促进了政务公开,与此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登记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一)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不能最大限度实现共享

一方面,工商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不能跨区域共享。目前,各地工商部门都纷纷建立了企业登记档案查询系统,但是由于分头建设、多头管理,导致了软件、硬件建设都重复投资,阻碍了企业登记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虽然各地工商机关都建立了“企业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甚至许多地方工商部门用的是一家公司的软件,进行系统对接、数据共享完全没有问题,但受行政区划不同的制约,只能各自为政,独立治档。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档案虽然已面向社会开放,但要跨区域查询,查询人就必须付出时间、金钱的代价,赶到外地才能得偿所愿。

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在政府各职能部门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工商、公安、税务、财政、审计、质监、海关、社保等部门都早已组建了各自独立的信息资源系统,存储了大量各自领域的独有信息资源。但是,近些年电子政务发展中,过度强调政务资源的无偿交换共享,致使信息资源的产权利益关系不明确,尤其是信息提供部门在无偿提供政务信息的同时,还可能由于信息存在错误而承担法律责任。这也使得工商部门对向政府各职能部门敞开其开发利用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的成果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二)企业登记档案法律效用问题

所谓档案的法律效力,是指其能否作为法律证据使用。纸质档案作为书证在我国三大诉讼法及相关证据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都有规定,是法院、仲裁机构裁判案件、解决纠纷的重要证据。但是电子档案能否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则存在较多障碍。

目前,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档案管理主要采取档案原文扫描,建立高速、大容量的档案影像管理系统来实现。虽然缩微档案的法律效力已经被法律所认可,但是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形式和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档案它们的法律效力还没有从立法上和技术上予以保证。档案的基本价值有两方面,原始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电子化的企业登记档案对人们的参考价值已经毫无疑义,确认数字档案的凭证价值却是其无法回避的难题,这严重影响了企业登记档案准确地发挥它的凭证作用。

(三)档案信息数据的长期存取问题

电子化档案的长期存取问题是企业登记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具体又十分棘手的难题。由于数字化档案信息在技术基础、利用方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它的长期存取面临着种种问题。首先,由于企业登记档案管理依赖于现代化计算机设备,经对原始档案扫描加工而建成的数据库必须要通过计算机设备来存储、读取,这就对企业登记档案数据长期存储带来很对问题。其次,企业登记档案数据的存储还面临存储介质材料的选择问题。

(四)信息安全问题

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是档案电子化带来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从企业登记档案电子化管理之初,信息安全问题就刻不容缓地摆在了档案工作者面前。企业登记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其一,计算机病毒。每个月都会有新的计算机病毒产生,严重威胁着档案数据安全。其二,硬件设备设施。这包括计算机设备本身的问题、位置安全、限制访问、环境安全等等各个方面。其三,人为因素。目前,许多工商部门都对企业登记档案的扫描加工采取了外包服务的形式,外包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果被利益驱使盗取企业登记档案数据也未尝不可。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集中领导,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工商系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领导机制,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工商部门应从战略高度出发,明确企业登记档案管理的组织人和组织单位,可以由国家工商总局来牵头领导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有的基础设施,制定企业登记档案管理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第二,应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将各工商部门现有的企业登记档案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采取技术手段解决数据格式的一致性和兼容性问题,实现在全市甚至是全国范围的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的数据共享。第三,建立、提供其他部门共享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档案信息的共享是建立在一个互通、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的,不仅其他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能获得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档案资源,工商部门也能获得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这样才能使多方均大大受益,维持其实现共享开放资源的内在积极性。

(二)运用数字水印解决电子档案法律效用问题

确保电子化档案的原始性、真实性,是数字化企业登记档案原始性、真实性保障体系的基础。笔者认为可通过采用CA认证、权限控制、数字水印、电子签章等方法从技术上保证档案的安全:并通过制定具有法律责任的连锁责任制,保证档案的准确,以实现数字化档案的法律效力,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如果在一份转化为电子档案的档案页面上加入可见标记,势必会伤害原文件的完整性,但如果利用数字水印技术将某一种标识作为一种不可见数据隐藏于原始电子文件中,则完全可以达到保护其完整性的目的。例如可以将企业登记档案的版权信息、注册登记单位等相关内容制作成数字水印嵌入至档案数据中,嵌入的数字水印并不影响正常信息的处理,又由于水印不能被删除(如果删除或破坏数字水印将会使得档案原始文件受到损坏),所以有了数字水印的电子档案因其具备了准确的形成者所有权证明,就可以成为法院可采信的重要依据。

(三)运用海量存储、光盘备份技术解决档案信息数据长期存取问题

档案信息的长期可读取是实现企业登记档案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海量存储的含义在于,其在数据存储中的容量增长是没有止境的。采取海量存储的分级存储,并运用重复数据删除和自动精简配置技术可有效解决不断增长的企业登记档案扫描数据的存储问题。

将企业登记档案管理数据长期地保存于服务器中,承担着很大风险。而建立一套长期、有效和自动化的数据保护和迁移归档系统可以避免出现以上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避免承担沉重的代价。可以依靠MO光盘库实现归档存储管理,利用MO、CD-R光盘存储介质的一次性刻录和长期稳定存储的特性,归档存储各种数据。

(四)开发企业登记档案数据库的技术保护

保护企业登记档案数据库,必须综合运用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为提高企业登记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可以采用一些技术措施加以保护。

1.访问控制技术

该技术确定企业登记档案数据库合法用户及对其数字化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所享有的权限,合法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口令进行访问,也可以通过指纹验证来进行身份验证。可以通过IP地址设置,限定特定IP网段用户访问。

2.密匙管理与加密算法技术

在网络传输的过程当中,为了避免企业登记档案数据传输被窃取和破坏,可以使用加密技术,数字化企业登记档案提供给被授权的合法用户利用,而防止非法用户盗取数据。

3.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一种访问控制技术,是在被保护的网络和其他系统网络之间设立一道障碍,以检查进出被保护网络的信息是否被允许通过,或者用户的请示是否被允许,阻止非授权用户的进入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防卫,从而达到使被保护网络的信息、结构不受侵犯,实现企业登记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三、结束语

综上,解决企业登记档案管理中的种种问题,深化现代化信息手段在企业登记档案利用中的应用,工商部门档案工作者任重道远。笔者相信随着社会体制健全、法律完善、技术发展,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也将取得长足进步,以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转化为社会财富的最终目的。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2篇

为此,1997年北京市工商局第34次局长办公会决定,打破传统的工商登记档案管理方式,利用现代化技术管理开发企业登记档案。1997年12月30日,北京市工商局与北京东方基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合同》,确定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必须达到的目标:一,符合工商局档案管理的工作规范和处理流程;二,实现档案资料的高速、准确录入;三,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明确不同级别的利用权限,保障数据安全;四,实现数据共享、联网查询和打印;五,提供开放、标准接口,便于日后升级或与其他子系统挂接。

工程正式启动后,档案管理人员、相关业务处室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一起进行调研、分析和论证,提出了包括可实现按企业注册号、名称等的模糊查询,可根据利用者不同级别实现分密级提供利用等体现企业登记档案管理特点的系统需求。系统开发方于1998年1月完成系统调研和需求分析,并于同年2月底完成扫描建库软件部分的开发、安装与调试工作。档案部门3月即开始档案资料的扫描、录入工作。在档案人员一页一页地扫描,一条一条地录入,一张一张地排序、质检等的辛勤劳动下,1999年6月,包含有46万页档案资料的数据库终于建成了。系统试运行随即开始。市局机关建立了对外服务查询台,利用者通过触摸屏即可进行自助查询。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该系统于2000年4月7日通过了由国家工商局、北京市档案局和北京市工商局等单位领导、专家组成的鉴定小组的验收测试,并在新华社举行了新闻会。从此,面向社会的企业登记档案查询服务正式开始。

然而,北京市工商局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发档案资源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2000年初,市工商局机关成立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统一管理各类档案。随后,各区县分局也相继成立了相应机构,集中管理本单位的各类档案。2000年5月,局长办公会决定在全市工商系统内尽快推广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市工商局对全系统登记档案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调研,制定出了"分级扫描、集中建库、联网查询"的工作方案和三年实现全系统联网查询的目标。实施方案分为三步:一,选择朝阳、丰台、西城三个城区分局做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试点单位,在2000年底前分别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对外提供查询服务。二,从2001年起,用两年时间在其他16个区县分局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三,在建立档案管理系统同时,在"金网"实现带宽开放,并及时将已建好的各数据库数据合并,2002年底在市局构建集中统一的全市工商企业登记档案中央档案数据库,以实现档案信息系统的联网查询。

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市工商系统档案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企业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联网工作进展顺利,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京市工商系统正式联网运行。

企业登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成功实现了档案安全存储、严格密级管理、快速调阅、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图文影像扫描、海量存储等技术,将档案资料转化为电子文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企业登记档案的联网查询,解决了企业和自然人不能阅卷、纸质档案资料易损毁、档案原件安全难以保证和人工检索速度慢、多用户不能同时阅卷以及无法异地查询等一系列问题。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3篇

一、抓好四个到位,夯实档案工作基础

(一)转变思想观念,确保认识到位。结合“小局大所”改革和基层工商所建设,提出了“档案工作是业务工作,也能促进执法力,促进监管效益”的理念,把工商所档案规范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邀请威海市局、××市档案部门讲解《档案法》及相关法规,提高了干部职工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人员到位。成立了由分管局长牵头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各科室、所都配备了_名熟悉业务、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专职或兼职档案管理人员,切实做到“四有”:分管有领导、管理有制度、存放有装具、管理有人员。同时,结合“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档案业务知识培训_期,促进了档案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加大投入,确保软件硬件设施到位。为__个基层所建设档案库房___多平方米,配备档案柜__组,更换了统一制式的档案盒、资料卡片等,配备了微机、打印机、数码相机等辅助设施。同时,制定了《××市工商局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对立卷、归档、保管、保密、利用、借阅、统计、鉴定、销毁等__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使档案管理工作立卷有据、归档有方、保管有制。

(四)完善考核奖惩,确保检查落实到位。将档案工作纳入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定了考核奖惩措施,与其他业务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将档案管理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工商所每名工作人员,确保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坚持定期检查和随时抽查、综合检查和单项检查相结合,对于工作开展好的单位给予表彰鼓励,并在物质奖励、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工作不力的单位,提出批评、限期改正,保证档案管理工作到位。

二、抓好四个环节,确保档案工作科学规范

(一)抓好科学分类环节,不断完善健全档案体系。一是健全档案类别。以《某省省工商系统档案管理工作规范》为依据,划分了经济户口监管档案、个体登记档案、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图片档案等_大类档案,涵盖了工商所工作的方方面面。二是突出档案重点。把“执法监管”作为工商所档案工作重点,把“经济户口动态监管”档案作为主体工程抓好抓实。制定了《关于完善经济户口实行风险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将原有的经济户口、风险度分级管理、信用度分级管理、红盾帮扶等档案内容进行整合,全部纳入“动态监管档案”,使该类档案成为企业从“出生”、“成长”、“发展”到“日常经营行为”的完整记录。目前,“动态监管档案”已成为工商所档案主要组成部分,占基层全部档案数量的__%以上。

(二)抓好对接环节,健全档案齐抓共管机制。一是抓好基层和机关的上下对接。顺应改革后监管重心下移的形势,将原业务科室保管的档案材料下放到工商所,建立科室与工商所档案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局所之间的联系沟通,确保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济户口信息能够及时载入工商所档案中。二是抓好工商所内部的横向对接。按“谁办理、谁收集、谁整理”的原则,落实了巡查人员、管片干部和办案人员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建立健全了执法巡查档案日整理、月汇总制度,使监管信息能够及时入档,达到监管无遗漏、档案无缺失的目标。三是抓好书式档案与电子档案的同步对接。坚持把日常巡查记录载入书式档案的同时,录入计算机经济户口管理系统,使巡查结果可以以书式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表现出来,丰富了经济户口档案内容。

(三)抓好形成环节,确保档案管理科学规范。一是严把材料收集关。把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电子档案、实物档案、人物档案等档案收集责任,落实到工商所具体工作人员。二是严把材料整理关。制定了统一的档案整理标准,要求工商所档案人员对材料仔细鉴别,认真审查材料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存价值,确保档案材料齐全、手续完备。三是严把档案存放关。所有的档案都在工商所档案库房摆放。为使档案存放科学规范,推广使用了统一制式的档案盒、目录纸和标签。此外,将含有特殊内容的档案在档案盒侧立面进行特殊标记。如将食品业户和农资业户以“s”和“n”分别标注,将含有“红盾帮扶”内容的档案以红盾图案标注,企业的基本情况从档案盒外观上就可完整、清晰地反映出来。

(四)抓好检索环节,方便档案查阅。在__个工商所分别编制了案卷目录、全引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等档案检索工具索引,并将所有的档案资料汇编,把收集到的档案信息重新组合,编制成全宗指南、历年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大事记、人事任免、历年荣誉、基础数字等汇编资料,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可靠数据,进一步提高档案汇编的“含金量”。

三、抓好档案利用,提升档案规范化管理效用

积极开展档案利用工作,开展“向档案要效益”活动,使原来不说话的“死档案”变成了促进工作的“活源泉”。

(一)以档案促进执法监管工作。一是发挥档案效用,节约监管成本。在工商所设立“动态监管档案”,作为记录辖区经营业户的固定载体,使执法监管人员在短时间内就能通过记载了解到辖区内业户的基本情况,从而节约监管时间和成本。特别是在“小局大所”改革后工商所监管区域扩大、执法力量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执法人员岗位变动比较频繁的情况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二是发挥档案效用,丰富监管方式。在今年的“执法百日会战”中,执法人员除坚持上门检查这种方式之外,还认真研究“动态监管档案”内容,通过档案记载对业户年检、出资、经营范围、日常经营等情况进行详细查阅,从中寻找执法监管突破口,做到在档案中找案源。

(二)以档案促进帮扶服务工作。首先,档案和走访结合,促进帮扶工作到位。在“红盾帮扶”活动中,详细记录业户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情况,同时将帮扶的时间、措施和效果一一载入档案,定期进行检查、调度和考核。其次,档案和服务结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今年,该局通过各工商所档案记录,调集了××市各类企业商标注册数量和种类,向××市委、市政府呈报了关于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商标品牌的调研报告,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评价。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4篇

通过验照发现的问题。

一是无照经营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农村市场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方面与过去我们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过去办证都标志着要交纳管理费,有的个体户一但看到工商所的人就马上关门躲了起来我们走了他们又开门了。另一方面的原因还是前置许可的问题,在农村有的经营户全部资本就只有300――500元左右,经营的东西也都是些“油盐酱醋”及一些糕点和儿童食品等,但办理《卫生许可证》就要一百元以上而且卫生部门也不象工商部门一样经常下去为个体户提供服务,所以影响了我们办证;二是对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管理还不到位,如亮照经营不规范,每次的巡查都要临时去找《营业执照》,农村还普遍性存在个体工商户停歇业后执照不能主动及时缴回,退出市场也不主动到工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的问题;三是部分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的意识不强不按时进行年度验照;四是对营业执照这一法定的经营凭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营业执照损毁甚至丢失,证照丢失也有别的原因,如烟草部门把个体户的照收去办理《烟草专卖证》后来忘记了还;五是个体工商户退出不规范随意性强有的刚办完照就失踪。这些问题的存在,给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档案管理造成负担,已经停、歇业个体工商户档案依然存在,有的个体户我们多次巡查都没有经营了,以为以经是停业了,但过上一段时间以开始经营了,这些问题的存在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档案准确程度,增加了管理成本;造成了有照个体工商户与无照个体经营户之间的不平等竞争,扰乱了经济秩序。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过去工商收费部分个体经营者为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费用负担,恶意逃避相关部门的监管,虽然现在工商不收费了但个体户还要一段时间来调整;2、是一些经营者法律意识差,没有从业经验,先经营后办照,经营情况好了就办,经营情况不好就算,还有一些从业者没有办理下来前置审批,擅自开业;3、有的个体户是钻国家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的空子,了解一些政策但又不知道详细的情况与享受优惠政策的经营者进行攀比,能不办照就不办照,工商人员在通知办证时他的理由是“国家现在都在扶持我我不办什么证”;4、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市场巡查责任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个体工商户的开业、停业情况和营业执照变更有一定的“人情味”;5、是市场巡查工作与个体工商户档案管理衔接不规范,巡查结果不能及时在档案管理中得到反映,导致个体工商户已停业多时,而该业户档案依然存在的问题。6、是转借《营业执照》情况,这一部分还是法律意识不强,不明白《营业执照》的重要,有的个体户由于经营中出问题经营不下去了、有的是经营好了有了钱要到别的地方去经营去发展等都会把原来的店面、商品、执照等全部转让,接收者也就将原来的店面经营。在家庭经营中,今天是男人在经营明天又是儿子在经营后天又是媳妇在经营,这些经常改变经营者姓名的情况在农村普遍存在。

针对个体工商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和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认真研究对策加以解决。

一、加强对个体从业人员的证照意识教育。个体经营者证照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农村个体经营者更为突出,证照乱扔乱放损毁甚至丢失的情况较多。在这方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前应对个体从业人员进行一次法制教育,强化证照意识,让个体从业人员真正意识到营业执照的法律地位和亮照经营的重要性。同时结合日常检查和巡查,对不亮照经营的从业者提出批评、教育或按相关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二、进一步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经常组织开展查处无照经营专项行动,特别是查处无照经营工作要与工商行政管理辖区监管责任制相结合,将无照经营查处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相结合,落实责任,确保查处工作落到实处。

三、切实加强对营业执照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巡查和经济户口的管理功能,县工商局授权工商所对个体工商户进行登记后,各工商所要对辖区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核况进行一次认真清理,逐户进行核对,对超过六个月未营业的收缴其营业执照,对验照未营业的进行重点巡查监管,县级工商局要对此项工作进行重点督查。各工商所在年度验照后,集中对已验照户和未验照户进行核验,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一是对两个年度以上未参加验照的个体户,各工商所要及时上报情况,由县工商局按法定程序进行公告,集中进行吊销;二是对上一年度未验照

的,辖区工商所进行行政处罚后可以补验,对不能补验继续营业的按无照经营进行处理,责令重新办照;三是市场巡查情况记录表与个体工商户经济户口档案管理进行衔接,及时将巡查记录中的执照检查情况记入业户档案,对停业、歇业户档案区分不同情况进行管理,对停业六个月以上的业户档案单独分类分级管理,对停业一年以上的个体工商户档案及时上报县级工商局进行吊销和清理。同时县级工商局和工商所要建立个体工商户注销台帐备查,减轻档案管理压力。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5篇

1.1管理力量不足、档案建立不完善

管理力量的不足是造成煤矿企业工作出现问题的因素之一。部分煤矿企业只是重视机械设备在煤矿工作中的运行效率,从而在管理和维护工作中投入的力量不足,例如管理维护资金不足、人工力量的不足等,甚至有些煤矿企业为了节省设备运行成本,盲目的裁减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没有单独地设立设备管理和维护部门,造成了设备管理工作的脱节,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的地位。还有一部分煤矿企业没有设置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造成了工作的盲目性,同时煤矿企业没有建立完整的管理档案,造成了煤矿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

1.2岗位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煤矿企业工商管理的具体作用就是将整个煤矿产业的生产过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并将具体的责任划分到具体的岗位。但是,我国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并没有将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使得在煤矿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从而不能体现出工商管理对于煤矿企业的积极作用。

1.3管理制度不合理,造成煤矿设备受损

不少煤矿企业的管理制度存在着较大的误区,往往是忽视了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部分。虽然部分煤矿企业也把管理工作进行了合理的分配,不存在工作的死角和推诿现象,但是对于煤矿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采用忽视的态度,长此以往的病态运行,甚至会导致整个煤矿企业的工作出现停滞等问题。有的煤矿企业不能发挥“点查制度”的实行优势,在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中,不能及时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至于造成煤矿企业产生更大的损失。

1.4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

在煤矿企业实际档案管理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无关紧要。管理人员思想松懈,工作态度不认真,导致档案资料缺失甚至丢失等。在很多单位,工作中文件、资料和证明等造假的行为屡见不鲜。这严重破坏了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给煤矿企业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

1.5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

据调查,煤矿企业的一线工人工作最危险最累,但是,他们的收入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私有煤矿企业老板年收入都是几十万、上百万元,甚至更高,一般煤矿企业领导年收入也在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部分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月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而承担生命风险的煤矿工人的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因此,煤矿企业工资差距太大,从而影响了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其长远发展。

二、提高煤矿企业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快完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设备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要做好工商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进而实行统一和规范化的管理,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使得管理工作和施工人员的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化,以保证煤矿企业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建立完善的煤矿企业统计制度,加强煤矿企业的统一管理,尤其是要建立详细的管理档案,以提高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同时,完善的管理体制还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再次,为煤矿企业配备专门工商管理人员,以保证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率。

2.2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

预算管理也是煤矿企业工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煤矿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提供能源,虽然目前我国的煤矿需求量很大,但是煤矿企业的主要销售对象还是一些发电厂和企业单位等。然而,煤矿企业的预算管理一般是根据以往的市场情况来进行下一年的预算,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于预算管理是一个企业生产策略和生产计划的重要保证,从而对煤矿企业的正常运作有着一定的影响。

2.3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

由于煤矿企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煤矿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提高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煤矿企业产煤操作原理,还要具有科学化的管理理念。因此,煤矿企业应该从根本上提高其工商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努力造就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从而满足煤矿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

2.4加强煤矿企业的档案管理

使煤矿企业管理人员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不定期地做有关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最好是让每个工作者都能参与到档案形成的整个过程中,让他们对煤矿企业档案工作有更加深入、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维护煤矿企业档案的真实性十分重要,不真实的信息会给煤矿企业的运行管理带来一连串的麻烦。所以,要认真核实档案真实性情况,更不能肆意篡改信息。

三、总结

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首先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而促进煤矿企业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煤矿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从而提高煤矿企业的工商管理水平。因此,现阶段研究工商管理在煤矿企业的运用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6篇

一、提高认识,大力宣传,把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推向高潮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是开展好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的基础,我们所在开展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初期就对全体职工进行了专项动员,学习培训、写心得体会、闭卷考试等活动,让每个人都深刻领会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创建热情。为了高质量、高标准加入“五好工商所”的行列,我们所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创建方案、标准、进度等保障措施。同时通过当地电视台,散发宣传单,向地方领导汇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活动,提高了创建活动的透明度和影响力,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关怀,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欢迎,使我所的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在辖区全面铺开。

二、突出重点,着力治本,确创建“五好工商所”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抓学习提高队伍素质。创建“五好工商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为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我们在全所开展了机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在全所人员中树立起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树立起了谋正事、干正事、干成事,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干劲。同时制定每周五为业务学习日,进行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全所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通过举办微机培训班,案件分析会等方式,达到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到目前我们所达到了人人会操作微机,人人会办案的好效果。

二是抓“经济户口”管理,为依法行政提供有力保证。我们所是镇区所,辖区面积比较大,也是企业、个体工商户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经济户口的管理尤为重要。

随着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前移、权利下放和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大,为了适应规范各类市场主体行为和完善市场秩序等工作的需要,工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档案管理工作是基础性较强的工作,档案是一种信息载体,它记载着辖区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发展变化,为了进一步完善经济户口管理,使我们所的档案管理工作早日步入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认真搜集整理了以往的档案资料,配备了专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档案管理体制上,建立了所长负责制,在档案业务上,从基础建设抓起,建立起一个门类齐全、资料充足、设备完善、服务功能适应本部门的档案业务管理网络。在工作程序上建立了综合档案室,把各种载体档案资料分类归档成:文书档案、会计档案、个体工商户档案、私营企业档案、声像档案、行政处罚案件档案等,并且均由档案室统一管理。制定了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领导责任制,专兼职档案员岗位责任制,制定了立卷归档制度、借阅制度、库房管理制度、保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与措施,从而完善了档案的管理,丰富了室藏量,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使我所的档案管理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经自治区档案管理部门考评,被晋升为自治区特级。为加大执法力度提供了第一手材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挥职能,拓宽监管领域,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继续加大整规工作力度,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今年实地年检各类企业79家,实地年检率达100%。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有限公司虚假设立、虚假出资,以上问题立案处理3起,取缔1家公司,还有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粮食企业、信用社、人寿保险等企业都在负债运营。私营企业普遍存在账目不健全,通过实地年检督促账目已健全,实地年检个体户911户,查出擅自变更登记事项的91户,限期已经改正90户,立案处理1户,收缴了自行停业超过6月以上营业执照227户。

二是加大清理取缔无照经营的力度。国务院公布施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后我们加大了检查力度,组成了专项小组,在查取缔过程中我们宣传教育与首违告诫预警制度相合,取缔了36个无照经营者,对屡教不改的12户进行立案处理,现在辖区内杜绝了无照经营行为。

三是在农资市场监管中加强长效监管机制。让每户都建立了进货台帐、销货台帐、信誉卡,备案登记等制度,控制了坑农害农行为,今年农民投诉明显下降。上半年共立案查处各种违法行为31起,结案26起。

四、打造“服务型”工商,塑造执法为民新形象

(一)在巴镇第七小区开展了"红盾进社区、维权进万家"活动,首先我们进行了挨家挨户宣传工作,目的是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增加活动透明度,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让消费者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合法权益,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宣传了产品质量法、消保法《自治区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行为规定》等,在小区居民聘请了两名宣传员和联络员,让他们定期向居民宣传工商法律法规,同时让监督我们执法人员执法人行为,在小区设立了消费者维权投诉箱,通过此项活动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增加了我们的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的透明度,在群众中塑造了工商执法为民新形象,此项活动开展不久小区居民,举报一起无任何证照生产食品厂,使我们成功地捣毁这个窝点,当事人是浙江人,常年在各地居民区是流动生产加工食品的流窜商贩。

(二)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他们创造“绿色通道”。我们结合工作特点,重点开展了"红盾争当就业红娘"活动,为我旗下岗职工再就业无偿牵线搭桥,创造用人企业与下岗职工求岗者双向选择渠道。经过我们认真宣传和精心组织下,此项活动初见成效,已成功地将19名下岗失业人员分别安置在围栏厂和木材加工厂,在我们的监督下双方签订了合同,我们建立了"红盾争当红娘"档案。

五、抗击“非典”,红盾出击,谱写执法为民新篇章。在防控"非典"期间,我们坚持"一手抓防控非典、一手抓市场监管的原则,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起早贪黑对市场重要商品的价格,储存量进行监测,把"非典"期间的市场动态及时上报防"非典"指挥部(每日一次)。

(二)加大了市场巡查力度,组建了快速反映队,每日在辖区内巡查两次,对经营粮油、肉食品、药品等重要生活必需品,企业每日普查两次已防哄抬物价,抢购商品情况的发生。

(三)组织经营者到没有疫情地区采购生活必需品已防生活必须物品的短缺,物价上涨。

(四)在个体私营企业的防控工作中我所全体同志不顾个人安危搞宣传工作,发放防非宣传单1200余份,提高个体私营企业主防控"非典"意识。在这基础上与每个个体私营企业主签订了防控"非典"责任状,把防典工作落实到每一户。

(五)兴安盟虽然没有出现"非典"疫情,但经济的发展依然受到影响,在5、6月份报停户多达210户。我们为尽快回复正常经营,回复经济发展,深入到个体户中搞宣传,解除他们恐慌心理,对影响较大的饮食业、副食业、服装业等行业采取减免管理费等措施,鼓励他们尽快回复正常经营。虽然有"非典"疫情的影响,但我所的各项工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7篇

1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小额担保贷款是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创业就业相关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而产生的,它由中央财政全额贴息,具有商业性和福利性,对符合条件的创业者个人贷款一般为5万元,对市场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及各级妇联组织推荐的规模较大、市场前景好的妇女创业项目放贷额度可扩大至10万元,合伙经营最高限额不超过20万。贷款期限一般为2年,可展期2年 (展期不贴息)。2013年,仅固原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8亿元,扶持5247人创业,带动就业11941人(其中市本级发放1.93亿元,扶持1775人创业,带动就业5322人)。固原市现有担保基金6661万元,小额担保贷款余额为60137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基金与贷款余额比例达1:9.6。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人数广泛,但档案工作却停留在基础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涉及各级政府、金融机构、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局、工商局、税务局、街道办、居委会等部门,贷款过程中形成的资料都散存在各个单位,没有明确的档案主管部门,各单位都只保存此项工作自身产生的文件资料,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单位系统的收集这项工作涉及的全部资料,包括具体承办的劳动人事部门也未收集前后形成的资料,因为没有明确档案主管部门,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利用各个环节都没有形成业务标准,最基础的n案保管范围和期限都未制定,更不用提各类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

2.档案资料不齐全。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因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因此档案资料内容收集缺失严重,不能完全反映出该项工作各部门的配合、切断了档案资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如申请者需向劳动人事局提供小额贷款申请书,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租房协议或自有房产证明复印件,工商执照副本原件,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原件,劳动人事局根据申请者提供的资料到工商、卫生、税务部门核查,只是现场核对,核对结束后并未将各类证件资料归入档案范围,直接返回申请者,造成贷款档案资料不齐全。

3.信息化程度低,档案资料利用困难。劳动人事部门将收集到的申请资料全部为纸质文件,在建立登记时,劳动人事局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只是利用word或excel制作简单的表格,将申请者的资料按要素录入。每年度的申请者数量众多,申请成功和不成功的都要录入,在查阅检索时及其不便利。提供简单的索引条件时,检索出的数据量太大,限定的索引条件过多,又检索不出,无法精确查找。从2008年至2015年,每年都会单独产生多个word文件,如果要检索,就要打开每一份文件进行查找,费时费力,且无法对历年的数据进行综合索引。Word、excel软件本身的易更改性,无法保证数据的原始性。

4.档案室硬件设施不完善。担保贷款业务档案资料并未纳入年度档案收集范围,后因使用频繁,也未向机关档案室按时移交。因信息化程度低,查找时直接翻原件,数量大。随着近几年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的不断推广,宣传力度增强,每年申请者成倍增长,档案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导致担保贷款档案堆放在办公室,容易丢失毁损,存在安全

隐患。

2 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的几点意见

1.强化责任意识,明确领导机构。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小额担保贷款工作重视程度高,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都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的文件,并且纳入了对市、县(区)的考核内容。从工作程序上,该项工作个人自愿申请、社区推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人事)审查,贷款担保机构审核并承诺担保(一般为劳动人事部门),商业银行核贷的程序,劳动人事部门为核心部门,同财政、监察、银行、工商、税务、社保等多部门协调、联系,因此,劳动人事部门应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明确劳动人事部门为小额担保贷款档案管理机构,此项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应将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一式几份件或复印件)同时移交劳动人事部门,在领导机制上的明确,是确保小额担保贷款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2.完善规章制度,制定档案管理标准。明确领导机构后,尽快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当务之急确定小额担保贷款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在制定该规定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将各单位需移交的档案资料范围一并明确,同时抄送金融、监察、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要求其按归档范围定期向劳动人事部门报送档案资料。在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同时,制定档案整理规范,从采用何种分类法、整理单位、装订、排列、编号、装盒、编目等各个环节统一整理标准,确保档案整理质量。最后完善保管制度、借阅利用制度等,形成一整套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小额担保贷款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打下坚实的

基础。

3.加大投入,完善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首先,应完善硬件设施。因此项工作操作实施快,可优先进行。在机关档案室开辟地方用于存放担保贷款档案或单独设地方存放,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其次,引入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专业的档案管理系统,它也是发展的趋势,出于经费紧张的因素考虑,可选择单机版,功能简单的档案管理系统,对于专项工作的档案管理,简单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满足需求。再次,在档案管理系统链接工商、地税等系统,在核查各类证件中,节约成本,避免申请人钻管理漏洞的空子,重复申请。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8篇

一、组织发动。做好前期工作

记者从苏州市档案局了解到,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市属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决定》,从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苏州市完成了一般竞争性领域的952家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82家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据统计,这1034家企事业单位共有档案约200余万卷。面对如此大量且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的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苏州市档案局处变不惊,积极作为,扎扎实实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苏州市档案局下发了《苏州市国有破产企业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和《苏州市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处置暂行办法》,对转制、关闭、破产等企业档案的处置原则、处置方法、档案流向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意见,建立和推行“宏观管理、分类指导、依法行政、规范服务”的档案处置工作运行机制。明确改制企业主管部门是档案处置工作第一责任部门。

其次,为了突出抢救和处置重点,苏州市档案局下发了《关于做好企事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接收进馆工作的通知》,列出了49家档案进馆单位,并深入企业,逐家落实任务,进行规范的系统整理,重点组织力量将全市百年老厂、名品、名店及反映苏州特色的具有重要价值的珍贵档案先行接收进馆。

第三,进一步明确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要求。2004年,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转发了苏州市档案局与市体改办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产权制度改革中档案处置工作的意见》,同时,档案局成立了转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力量对全市20多个系统50多个重点企业的档案处置工作进行跟踪监督和指导,确保了档案处置工作的有序进行。

苏州市档案局通过以上措施,给改制企业下达了硬任务,就是“在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保证档案不散失”,确保了改制进程中企业档案资源的完整与安全,这可以说是苏州市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第一阶段。

二、分片集中管理。催生“工投模式”

在改制过程中,苏州市档案局创造性地运用了“小集中”的管理方式,据苏州市档案局副局长虞平健介绍,由于苏州的国有集体企业众多,档案数量巨大,档案局没有足够的条件在短时间内接收保管所有档案,因而采用了分片集中管理的策略,由各个行业或系统先行集中处置。

分片集中管理阶段,不少企业因生产、管理的需要,要求全部或部分留用档案。有的主管部门按规定上门接收档案时,遭到企业的阻挠。针对这一实际,苏州市档案局在“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兼顾企业生产管理需求”的原则指导下,及时与企业主管部门进行研究磋商,调整档案处置工作的策略,决定对部分国有档案实行委托管理。为此专门印发了《关于对部分转制企业档案实行委托管理的意见》,规定了委托管理档案的程序、条件、档案的范围、委托的期限、手续以及应负的责任等。委托管理这一方式受到了改制企业的欢迎,避免了处置工作中的矛盾,促进了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原苏州市工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工司),拥有工业系统共计308家企业,涉及的档案大约有160余万卷,占到苏州市应处置档案数的三分之二。面对如此浩繁的档案管理任务,工司打算将地处市中心的已破产企业苏州市锦绣丝织厂(占地23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厂区改建为档案中心用房,配备专门的档案处置工作人员,集中管理全公司的改制企业档案。为此,工司专门向苏州市档案局汇报并希望得到支持,苏州市档案局经研究,认为这是档案处置和管理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有利于推进全市的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因而鼓励工司的这种做法并积极为其奔走呼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使得工司档案中心于2004年2月得以顺利组建。

中心组建后,工司对档案中心用房先后进行了两期改造,共投入资金1156,38多万元进行库房改造,并添置了设备、设施,档案存储能力达到200余万卷。档案中心有档案库房主楼一幢,面积约9000平方米,另有办公楼和其他辅助用房,设置了档案接收大厅、利用大厅、消防室、监控室、会议厅,设施齐全,功能完备。从2005年3月开始,“中心”对全公司分散管理的改制企业档案实行统一管理,集中入库。前后组织400多人,对集中入库的档案进行系统整理,统一编目,逐一移交。平均每天接收档案5000多卷,持续10个月,累计集中档案137万卷,工司相当于打了一场“人民战争”。

工司档案中心在短时间内集中处置管理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大量档案,保证了国有档案的安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工投模式”。据虞副局长介绍,除了工司外,创元集团(由机械系统和电子系统合并而成)、物资系统也按照要求,成立档案中心,将本系统的改制企业档案集中管理。

三、“工投模式”向“苏州模式”的转身

工投档案中心的建立,为深化苏州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由于档案中心是公司的内设机构,决定了中心只能在工司内部拓展,无法向外发展。同时,从全市改制企业档案处置工作整体现状来看,各主管部门虽然将档案分块集中,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有相当多数量的档案存在安全隐患,很多档案也没有经过整理,无法利用。为保证这部分档案不再受损,使之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广大职工,苏州市档案局与工司反复研究,决定在工投档案中心的基础上,力争把这项事业做大做强,彻底解决档案处置工作的深层次问题。2007年8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就工投档案管理中心体制问题进行专题协调。会议决定,建立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负责全市改制企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并提供利用。2008年1月17日,工司、市档案局共同举行了中心移交签约仪式,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正式成立。

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建立后,苏州市档案局充分利用中心的硬件优势,扩大收集范围,实行对全市改制企业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从2008年上半年开始,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起草了《苏州市改制企事业单位档案移交工作的意见》,并由市委、市政府两办进行了印发。档案管理科先后与建设局、粮食局、交通局、创元集团等单位联系,接收86家改制企业档案,近2075卷。

记者参观了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的三大档案库房,每个库房都密集地矗立着高大整齐的档案柜,里面密密麻麻地摆放着档案,堪称壮观。在档案修复整理大厅,工作人员中午随便吃点午饭就又投入到了工作中。据了解,中心接收的改制企业档案,很多因之前随意堆放存麻袋中或潮湿的仓库里,杂乱无章,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状况。为了保护档案,中心工作人员对接收的档案以企业为单位设置全宗,对所有入库档案统一编号、编目,建立全宗卷,两年来,共粘贴会计档案标签60余万张,累计排架长度达30公里。

在宽敞的档案接收查阅大厅,分设了不同的服务台,包括企业单位档案接收、企事业单位人员查阅、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接收和查询等。据虞副局长介绍,中心查档接待组内部分为两个小组,分别承担企业类档案和人事类档案的查调接待工作。两个档案查询接待小组密切配合,及时解决了大量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档案查调问题和原企业因档案不齐全可能产生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了贡献。

两年来,中心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库藏档案信息进行全面梳理挖掘,编制了“苏州民族工业史料陈列”方案,比较系统地反映了近百年来苏州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的历程,陈列待苏州市档案馆新馆建成时即可布展。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还根据库藏档案信息编写了《记忆――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名人与苏州市区民族工业》、《苏州市区工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大事记》、《苏州市区工业之最史料汇编》、《苏州市区工业获国家金银质奖品档案史料》、《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库藏档案史料珍品选》等专题资料汇编。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9篇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章丽琴副局长为组长,县局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各科(室)兼职档案管理员为成员。

二、工作目标

2011年12月份完成数字化档案室创建工作并通过上级部门验收。

三、工作安排

(一)6月份初完成相应软硬件设施配置。借鉴市局经验,结合本局实际情况,完成安装泰宇工商行政管理档案管理软件,该软件要符合工商OA系统及其他业务软件的对接和数据的导入。此项工作由网监办配合办公室提供信息技术保障。

(二)6月份中旬前完成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的拟制和完善。内容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制度、档案安全保密制度、档案数据网上查询利用制度、档案数据管理维护制度、电子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数据网和信息设备维护制度等。

(三)8月底前完成建立多媒体数据库。将照片档案数字化,新建声频、视频档案,此项工作由网监办配合办公室提供操作指导。

(四)9月底前完成第一期纸质档案扫描约200万页。纸质档案扫描工作分为两期,共400万页,第一期200万页明细如下:

(五)12月底前完成第二期纸质档案扫描约200万页。内容包括新增的和存量的企业档案,其他业务档案包括行政处罚决定书、市场登记档案、广告经营单位档案、会计年报表、工资发放单、基建前期审批、后期资料及权证等。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相互配合。数字化档案室的创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各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及时向局综合档案室移交相关档案资料,特别是活动的相关数码照片、声频、视频资料要及时移交,以确保档案信息完整齐全、安全有效。

(二)规范移交,长效管理。数字化档案室的创建工作时间短、内容多,且涉及面广,为便于管理,数字化档案统一由局综合档案室组织整理扫描。今后各业务科(室)须归档资料,应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及时移交局综合档案室,即:文书部门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按归档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于次年5月前移交。会计档案由财务部门按归档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在财务部门保管一年后,于第三年5月前移交。各科室形成的业务档案,由各科室按归档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随时移交。企业档案每月底底移交,企业年检资料每年9月底前移交。其他档案每年五月底前移交。各部门形成的特种载体档案(包括照片、录音、录像等)应于每次活动终了一周内移交。各单位在移交档案的同时,将档案相关资料录入到新的工商档案管理软件对应的分类目录中。

工商档案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监管 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F407.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和监管信息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依据和参考,还可为广大人民群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凭证和信息。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档案,它涉及工商、质监、卫生、农业、食药监等众多部门,其工作还处在初级阶段,食品安全监管信息还比较分散、零乱、孤立甚至封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政府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的“抓手”,有必要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规范整合,以便于百姓利用,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一、正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农业、畜牧、渔业、环保、卫生、工商、质监、贸易、检疫、食药监等部门都有职责监督食品的生产和管理,监管食品质量,但由于分工过细,职能重叠,监管部门之间“各打各的锣,各敲各的鼓”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这种“锣鼓喧天”的阵势并没有形成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行政审批许可、主体市场准入、监管动态等信息互通、共享,造成各部门重复建立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档案或经济户口,增加了行政成本,造成行政管理、法律资源、人力资源、监管资源的分散、浪费,没有形成资源的有效整合。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档案资源分散。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才刚刚起步,监管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大多分散保存在各监管部门,难以集中统一向社会公众开放,对老百姓利用档案造成了极大不方便。

2.档案信息互不相通。致使社会公众在利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时不知去何处查找,一会儿跑这个单位,一会儿跑那个单位,有时跑几个单位查找,均无果。难以有效满足群众利用需求。

3.牵头管理部门不明确,部门间协调配合也不够。没有形成业务档案管理的一整套机制,标准不统一。档案管理制度化进程缓慢,有的制度尚未建立,有的制度建立了但不健全,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彻底,缺乏监督机制。

二、加快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

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涉及领域广,涵盖内容多,影响重大。针对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各行业、部门必须超前思考。努力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时展、顺应形势潮流、满足社会需求、广大公众满意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新路子,切实地服务民生、回报社会。在具体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资源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资源体系。一是深入各监管部门摸清情况,搞好调研,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调查和登记,全面掌握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范围、种类、数量。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规范和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相关业务标准,形成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管理。针对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特点和内容,会同各监管部门共同制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办法和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纳入到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规范管理提供比较完备的规范标准和制度保证。三是加强监督、指导。对各类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做到归档及时,整理科学,编目明确。那些关系食品安全、社会民众利用率高的档案更要优先进行整理、编目。

2.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档案服务平台。以满足民众需求为向导,深入挖掘各类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一是由食药监部门组建一个专业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专网,再配合各监管部门的专业网,形成强大的网络体系。建这个信息专网的最大好处在于其具有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公信力,各监管部门的专业网的重要信息全部汇集到食药监部门这个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专网上,既为政府领导决策食品安全监管重大事项提供服务,同时各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自然也就形成互通、共享。在这方面,上海市已经先行一步。上海市通过“上海食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对食用农副产品的生产过程监控、条码识别和网络查询进行系统管理。农业企业通过“食用农副产品安全信息条形码”给每个产品建立起相应的生产档案。同时,通过信息技术,消费者能够对自己所购买的食用农副产品进行“身份查询”。具体说,购买了上海汇绿公司生产的“阿强牌”鲜鸡蛋的顾客,只需登录上海农业网,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马上会现实出这盒鸡蛋的照片、品名、产地等“身份”信息,包括这盒鸡蛋产自哪一个鸡舍,蛋龄多少,吃什么饲料,用过什么药。如果市民吃到变质的鸡蛋,甚至可以“追查”到它出自哪个鸡舍,由哪个农民饲养。二是利用服务平台,积极编纂各种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专题介绍、专题目录,汇编党和政府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措施,利用网站等媒介不断宣传、介绍相关食品安全监管信息,以方便群众查阅。

3.加强协作共同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涉及面广,难度较大。做好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行业、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合力推进。一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协调机构,成员由相关监管部门派员参加。负责食品安全监管档案规范标准和制度制定,监督、指导各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协调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二是加强档案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协作。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主要形态表现是专门档案,日常管理部门是业务部门,不是传统的档案部门,需要业务部门的支持配合。三是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协作。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档案信息互通、共享。四是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协作。通过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检查和业务技术支持,增强依法管理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的意识,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确保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应该按照机关档案管理的统一要求,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收集范围和保管期限,纳入统一的分类编号体系。对需要永久和长期保存的档案,一般应定期向各有关机关综合档案室进行移交,实行统一保管。对档案数量大、保管期限短、利用频繁的档案,可以考虑统一管理,分级保管。如工商部门对流通领域的监管,主要职能在基层工商所来实现,他们在对食品零售企业的监管中形成的如执法检查记录、行政处罚记录、食品安全巡查记录和日常管理形成的其他记录等一般档案材料,可以由工商所来进行保管,便于日常利用。其中比较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处理等特殊情况形成的需要永久或长期保管的档案,应当同时报送机关综合档案室保管一套。条件允许的基层工商所可将相关的档案目录,定期向综合档案室移交一套。如果有电子检索目录,应当将电子目录及时报送。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这方面材料又是食品安全监督、评估和查处案件的依据,是分析食品市场安全、加大管理力度和总结经验、改善管理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这方面的业务研究任务艰巨,任重道远,需要在不断摸索中提高认识。

[参考文献]

刘理洲 陈浩蜂:《面向追溯体系的食品安全监管档案管理系统》[J],《中国档案》,2009(1)

上一篇:企业工商管理范文 下一篇:化学工程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