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证明范文

时间:2023-03-17 23:53:14

个人收入证明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1篇

一、个人收入纳入人事档案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追求物质利益无可非议,创造价值、获得收入成为人生历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强调,人们之间的关系最根本的是物质利益关系;并指出,人们奋斗所追求的一切,都与他们的物质利益有关。对此进一步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利益而奋斗。人事档案是记述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反映其德才表现、工作业绩、个人成长的原始记录。显然,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实现价值创造是自身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项最重要的内容,这些内容理所应当在人事档案中得到真实显现。

其次,学校教职工的工作表现与其收入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应该是等价的。一方面,学校教职员工人事档案记载的工龄、学历、职称等常态信息,以及“德、能、勤、绩、廉”方面的动态信息,为其收入水平、工资晋升发挥着重要的证据和参考作用,即工作表现决定个人收入。这一点,在目前学校推行的绩效工资制表现得相当明显。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常情况下其收入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法收入。同时,学校是高学历、高层次人群聚集的地方,其教职工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整体水平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理应为社会国民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换言之,个人收入状况不是教职工人生轨迹的唯一指标,但应该看作其工作绩效、社会贡献的一个量化符号。

再次,个人收入证明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例如,学校教职工购买商品房办理银行按揭贷款,需要单位出具个人收入状况的书面证明。规范的个人收入证明资料包括学历、职务、职称,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时间、身体状况、近一年内的平均税后月收入等。显然,具有权威性的个人收入证明开证主体是单位的人事部门,而不是单位的财务、后勤、办公室以及其他内设部门,因此,资料全面的人事档案将成为此项工作有效完成的基础。目前,个人收入证明在生活中的用途日益广泛,已经成为各类贷款的信用凭证、事故索赔误工费时的有力证明、财产合法化的有效证据。在正常的申请专项社会救助、个人出国旅游、子女出国留学时,相关机构也需要向个人索要家庭经济收入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法治经济,教师个人与家庭的工作、生活中的许多经济关系逐渐由法律关系来调整。在近几年的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已经发现,人民法院、公证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单位来学校查阅教职员工人事档案的频率越来越高,其中大部分涉及经济纠纷、个人遗产等内容,这些都和个人的收入状况密切联系。显然,依照人事档案出具的收入证明和教职工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最后,掌握个人收入信息是组织管理正规化建设、法制化建设的重要标志。199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指出,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收入申报制度是为保持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规定的第三条列举了申报人必须申报的各项收入,包括:工资;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等;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等劳务所得;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企业单位的负责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规定第五条明确指出: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接受本单位申报人的收入申报,并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将申报材料报送相应的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目前,普通学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教师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重点学校在二分之一左右,他们的物质待遇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享受的几乎差不多。况且,许多发达国家的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并非限于官员,也包括所有公民。这不光只是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需要,也是廉洁反腐败的需要,更是个人的社会信用的需要。也就是说,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个人收入状况在归档中所遇到的问题

首先,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误解。误解之一,人事档案工作在学校管理中只是一项辅工作,在目前聘任制盛行的时期,人事档案已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一些人片面地认为人事档案工作只是“收收管管,装装订订,翻翻找找,查查看看”,没有实际内容,没有技术难度,谁都可以做,一般能应付就行了。误解之二,人事档案只是讲政治,是每个时代个人功过是非的记录,是历史的产物,外在的、主观的内容比较多,对现实的参考、证明作用不是太明显。误解之三,在考评个人“德、能、勤、绩、廉”五个标准中,“德”是核心,“能”是本领,“勤”是态度,“绩”是成果,“廉”是操守。其中“绩”(个人的工作实绩)一般由工作指标、工作效率、工作效益、工作方法四个方面构成。由此得出结论,个人的经济成果不能作为人事档案的一项内容。

其次,知识分子对待个人实际收入相关概念的误解。误解之一,“钱”作为个人实际收入的货币表现,只可纳之,不可晒之。在许多社交场合,一旦谈到金钱报酬,一些学校教职工还是难以用妥贴大度的方式去面对。误解之二,“富”作为个人实际收入的长期积累,和人格地位成反比。纵观历史,崇尚知识,视财物如草芥,视金钱如粪土,这种对金钱的态度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人格地位。因此,富人在知识分子的字典中不是褒义词,也很少算作中性词,“为富不仁”在大多数知识分子的头脑中已经深深地扎下了根。由此可以看到,许多学校教师愿意用自己的科研成果、辛勤劳动换得丰厚的收入,但不愿意将自己纳入高收入的群体、富人的行列。

再次,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中软硬件的缺失。一是人力的缺失。由于人们对人事档案工作的误解,以及领导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以致在人员安排、专业学习、业务提升等方面学校管理相对滞后。例如,有的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一人,还是兼职,对于数千份的教职工档案材料,能够收收、发发、查查已经不容易了,若再将教职工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的档案管理中,显然力不从心。二是信息网络的缺失。个人收入涉及的面比较广,它除了个人工资之外,还包括各类奖金、津贴、补贴及福利费,从事咨询、讲学、写作、审稿、书画、诊疗等劳务所得,及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等等。它涉及校内、校外多个单位,仅校内,它就和各院系及财务、教务等职能部门有关系。但到目前为止,人事档案机构和相关单位及部门沟通教职工个人收入的信息网络还没有真正建立,因此,信息采集就比较困难。三是制度缺失。个人收入不仅属于教职工的个人隐私,而且成为个人信用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采集、储存、提供必须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保证。目前不管是政府层面,还是学校等事业单位,都缺乏个人收入状况归入人事档案的相关规定,这就为此项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最后,社会舆论让学校教师职工谈“收入”色变。近十年,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加,学校教职工的工资待遇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奇怪的是,只要一谈到个人收入,许多学校教职工心理落差就比较大,甚至有一种逆反情绪。原因之一,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将“学校教师”与俗称“大款”、“大腕”的企业主、明星等十一类人群被共同界定为高收入个人,引起社会一片哗然。一方面校外民众时有抱怨:学校扩招后师资水平整体下降,这么多低水平的人拿这么高的收入,太不合理;另一方面学校教师纷纷喊冤:认为税务部门的界定“挂一漏万”,没有将真正高收入的群体纳入视野;同时认为高收入教师只占学校教师的一定比例,许多教师(尤其青年教师)收入状况偏低,社会舆论“以偏概全”。原因之二,2009年全国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师实行了绩效工资,此次收入水平上升幅度如此之大,这让社会民众真真感到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同时也让义务教育阶段之外的幼儿教师、高中教师、尤其是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很不平衡。这就出现一个怪现象: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准的教师群体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以同样职级的工资待遇相比较,高等学校教师略低于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一些不享受地方津贴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学校,教师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地方省属高校,甚至低于高职高专院校。如此收入之差带来的心理落差,同样成为高等学校教职工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的不利因素。

三、学校人事档案增加收入信息的措施建议

首先,统一思想,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若将教职员工的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至少在观念上应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主要领导认为有必要,二是档案管理工作者感到可行,三是大多数教职工能够接受。因此,转变传统观念,消除思想障碍,端正对个人收入、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成为推动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当前,应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任何人的行动都是由思想来支配的,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行动。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到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也说过: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因此,要认真研究国内外有关个人收入计算、统计、申报、证明的新态势,密切关注学校人事管理面临的新局面;要理论联系实际,开拓思路,积极探索,使学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跟上时代的步伐,促使档案的利用价值率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达到最大化。第二,要将已有的理论成果、典型经验进行收集、整理,分门别类,有选择性地主动向有关领导汇报,向有关部门介绍,向广大教职工宣传。要让大家真正明白: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它不仅有利于学校对个人业绩的全面了解,而且有利于个人融入社会生活更加便利、快捷,更加有公信力。

其次,实施规范管理,完善人事档案制度建设。学校内部人事档案相关的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它的确立保证“两个一致”,显示“三个功能”。两个一致:一是必须和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相一致;二是必须和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相一致,即规章制度中的重大事项必须通过教代会审议、批准。三个功能:一是保障学校工作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问题与纠纷,显示和谐功能;二是保障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操作,保证工作质量,降低管理成本,显示绩效功能;三是防止管理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如制度规定学校相关部门及个人有按照要求提供个人收入信息的义务,同时也规定教职工有要求学校保护个人隐私、提供个人收入证明的权利,显示公平功能。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08年2月18日总理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2010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等文件,为个人收入状况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国内部分企事业单位对个人收入实施档案式管理的成功尝试,也为此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参考范例。

再次,加强人员培训,构建信息网络体系。一方面,人事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会方方面面活动的记载,是个人自然情况的真实反映,是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凭证,它涉及的面比较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而人事档案管理就是对人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的活动,工作环节比较多,技术含量比较高,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学校人事档案中又要不断增加个人收入等信息,这对档案管理者的思想觉悟、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由于信息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以致档案材料的转递不及时,再加上个人收入申报的滞后性,使相关档案内容和数据库信息存在一定的延时性,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同时,数据库的信息大多由人工输入,尽管输入后还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校对,但难免还会存在信息输入错误的情况。要利用学校的高科技资源,加快构建人事档案信息网络体系,扩大教职工信息采集的覆盖面,强化信息使用的权限管理和制度管理,使档案管理更多地体现自动化、实时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最后,注意工作方法,由易到难,不断推进。目前,教职工个人收入纳入学校人事档案管理,不管是人的思想认识,还是具体的可操作性,都存在着许多难以逾越障碍。因此,此项工作最好是迂回推进,分步进行。第一步是弹性推进。主要内容及要求是:深入理论研究,借鉴成功经验,鼓励部门试点,加大典型宣传,不作硬性要求。具体工作表现是:学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只保存财务部门提供的教职工年度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组织部门提供的副处级以上干部个人收入、房产、投资等事项清单、教职工自愿提供的年度个人收入清单。第二步是全面推进。主要内容及要求是:做好宣传引导,职工思想,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提高管理者素质,做好长效管理。具体工作表现是:按照国家规定,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严格界定教职工的个人收入;通过信息化平台准确采集相关信息;保存、使用好教职工的个人收入信息,让社会满意、管理者满意、教职工个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延群.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学习《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红旗,1973(4).

[2] 季明.关注学校教师收入:为何讳言高收入[EB/OL].http://news.省略/20050920/n227011687.shtml.

[3] 姜玉莲.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2篇

第一:开收入证明要注意必须的格式。

第二:开收入证明必须要盖“鲜章”,也就是收入证明复印是无效的。

第三:盖的章必须是单位的财务章或则是单位的公章。而且必须是圆章。

房贷收入证明范本一: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房贷收入证明范本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没有缴纳公积金可以根据这个变变就可以了。

房贷收入证明范本二:

致中国银行 行:

兹证明 先生/女士( 已婚 未婚 离婚)系我单位( 正式 临时 兼职)在职员工,其现在我单位担任 职务,职称 ;已在我单位工作 年,我单位性质为 。

其月均总收入为人民币 万 仟 佰 拾 元整(小写¥ )。

身份证号为: 。

对以上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我单位负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地址:

人事劳资部门联系人:

联系电话: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注:1、所填写姓名与户口簿、身份证一致。2、所有文章文字书写规范,无涂改;选择项以“√”表示。3、盖章为公章或劳动人事部门印章有效,加盖完整、清晰

房贷收入证明范本及个人收入证明:

兹证明_________为本单位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____年,学历为__________毕业,目前在我

单位担任________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年/月收入为(税后) _______元,(大写:_______万______仟______佰______拾______元整)。

特此证明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个人收入证明的内涵 : 包括工资(一般指年收入总额)、养老保险缴费复印件、自有房产证明、私家车辆证明、大额定期存折复印件、外汇、债券、黄金有价证券帐户、大额人寿养老分红保单等。

个人经济收入证明:

兹证明 为本单位正式职工,已连续在我单位工作 年,学历为 毕业,目前在我单位担任 职务,近一年内该职工在我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 元,(大写 万 仟 百 拾 元 整)。该职工身体状况 (良好、差)。

本单位谨此承诺上述证明资料的真实、有效。

特此证明。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3篇

收入证明范本(手写格式)

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系我单位员工,任职______,月收入_______元人民币,特此证明.

主管单位(公章)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收入证明范本(表格式)

姓名 性别 工作单位 职务

行政事业类企业类

1基本工资 1计时工资

2工资性津贴 2计件工资

3各类生活补贴 3生活补贴

4各类奖金 4各类奖金

合计:合计:

单位意见:

公章: 负责人:

年 月 日

收入证明范本(银行特定格式)

个人收入证明(交通银行专用)

交通银行江岸支行

兹证明_________(先生/女士)系本单位_________(1.正式工、2.合约工、3.临时工),已连续在本单位工作_____年,目前在本单位担任_________职务.目前该职工的最高学历为________,身体状况_________.近一年内该职工的平均月收入(税后)为____________元人民币.

本单位在承诺以上情况是正确属实的,如因上述证明与事实不符而导致贵行经济损失的,本单位愿承担一切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人事部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1、个人向银行贷款是有条件的,贷款时,必须具备:

(1)必须有抵押物才能贷款,而且贷款金额和贷款期间利息总和不能超过抵押物评估价值的1/2;

(2)有长期稳定的足以支付每月贷款本息的收入来源;

(3)担保人;

(4)提供的资料: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收入证明、房地产权证以及担保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婚姻状况证明等银行需提供的有关资料。

2、贷款时需要的个人收入证明,银行会给你提供收入证明的标准格式,只要按照这个格式填写相关的数据,加盖单位公章就可以了。

说明我没在单位上班 也没营业执照

工资证明应该是由你的工作单位出具证明。

其证明的主要内容是你的月工资是多少,并且要证明在此护理期间单位没有给你开工资。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4篇

致招商银行_______支行(部):

兹证明_______先生/女士,系我单位(1正式工,2合同工,3临时工),已在我单位工作_______年,现任职务_______;其身份证号码为______________;其个人收入为入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

以上情况属实。

本单位对该证明的真实性负责!

单位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电话______________;单位联系人:_______

单位盖章:

____年____月____日

办信用卡工作证明(二)

员工工作及收入证明

________________:

兹证明_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在________部门任________职务。至今为止,一年以来总收入约为__________元。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及在我公司的工资收入,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势的担保文件。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办信用卡工作证明(三)

个人收入证明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年X月X日

办信用卡工作证明(三)

兹证明_______是我公司员工(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 部门任________职务,已有_______年。

特此证明。

本证明仅用于证明我公司员工的工作,不作为我公司对该员工任何形式的担保文件。

单位名称(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办信用卡工作证明(四)

兹有我公司(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XXX,在我公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 年 XX 月XX日。

办信用卡工作证明(五)

兹证明XXX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在我单位工作XX年,职务为XXXX,岗位为XXXX,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XXXX,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

其身份证号码为:XXXXXXXX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XXXX 元。

填表人签字:XXX

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填表日期:XXXX 年XX 月XX 日。

注意事项

1、开工作证明要注意必须的格式。

2、开工作证明必须要盖"鲜章"也就是收入证明复印是无效的。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5篇

盖 章:

日 期:______年___月___日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二

兹证明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每月总收入xxxxx.00元,为税后(或税前)薪金。

xxxx公司

XX年x月x日

记住要盖个公章。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三

银行:

兹证明 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限年,在我单位工作年,职务为,岗位为 ,工作性质为(正式制 ;合同制;临时制 ;其他 ),职称为,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 ;无 )。

其身份证号码为:

其平均月收入为人民币(大写) 元

填表人签字: 证明单位(盖公章)

单位联系电话:

单位营业执照编号:

单位办公地址:

本单位承诺该职工的收入证明真实。

本收入证明仅限于该职工办理贷记卡用途,我公司并不对该职工使用贷记卡可能造成的欠款承担任何责任。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四

中信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书 为本单位职工,固定月收入,年收入为本证明仅限用于申请中信信用卡,且不负责员工的信用卡法律及欠款责任。

单位盖章: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五

招商银行信用卡申请个人收入证明格式

兹有我公司(xxxx公司)员工xxx,身份证号码:xxxxxx,在我司工作xx年,任职xx部门xx经理(职位),年收入为人民币xxxxx元。

特此证明!

xxxx公司(加盖公章)

xxxx年x月x日

信用卡工作证明范本六

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

兹证明 为本单位在册职工,已联系在本单位工作 年。

该职工目前在我单位 部门担任 职务,近一年内在单位平均月收入(税后)为 元,(大写:人民币 萬 仟 佰 拾元整)。

该职工身体状况 (良好,差)。

本单位承诺本证明是真实的,正确的,仅限于申请办理中信银行信用卡事宜,不负责其欠款责任。

特此证明

单位公章或人事部门章

年 月 日

单位名称:

单位地址:

单位电话:

经办人: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6篇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参与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税种,它最早于17*年在英国创立,目前已是世界各国普遍开征的一个税种,并成为一些国家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由于它不仅具有组织财政收入的功能,而且承担着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缓解社会矛盾的职能,有着其它税种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个人所得税被广泛认为是各税种中最能体现公平的“良税”,备受各国政府的青睐。我国也不例外,多年来,尤其是19*年实施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以来,各级税务机关不断采取措施大力改进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使个人所得税收入年年大幅度的增长。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83.10亿元,1*5年突破百亿元的关口之后,20*年又突破千亿元大关,20*年收入达到了1737亿元,10年的时间,个人所得税收入增长了近21倍,是同一时期收入增长最快的一个税种之一。这在调节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和增加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个人所得税除税制本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外,目前在征管手段上也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使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高收入个人的税收调节力度不足,不能实施有效监控,造成一些逃避纳税行为目前无法从根本上加以制止。如根据美国国内收入局1*9年的统计,美国占人口总数5%的富裕阶层为国家提供了一半以上的税收。但我国的现实恰恰相反,2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为1737.05亿元,其中65%来源于工薪阶层。构建和谐社会,就要有效地运用税收等经济手段调控收入差距,使居民的收入差距保持在一个基本合理的范围内,这就要求在调节收入差距的税收调控体系中,必须使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职能得以充分发挥。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的功能,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收入初次分配秩序混乱,个人收入呈现多元化、隐性化的特点。目前我国贫富差距加大,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秩序较乱,灰色收入过多导致。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还在逐步深化过程中,各项收入分配政策还不完善、不配套,收入分配方式还不统一、不规范,收入分配的监督管理还不健全、不到位,其结果是导致了我国的收入初次分配秩序混乱,个人收入呈现多元化、隐性化的特点。如企业的收入分配约束机制不健全,设立多本帐、“小金库”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通过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化公为私;名目繁多的工资表外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有的甚至超过了工资表内的收入;一些带行业垄断性的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与其业绩不相称的收入,并通过各种形式转化为个人收入;一些私营企业长期不分配利润,却通过借款等方法将利润转移为个人收入;还有利用代币购物券(卡)发放补贴、奖励期权期股、公款给个人购买保险和轿车、空调等高档消费品、公款负担个人消费等等。这种收入初次分配的无序、混乱状态,是造成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悬殊、社会收入分配不公,使其矛盾日益突出的根本原因。

(二)必要的部门配合不协调,征管配套条件不完善。世界各国经验和我国的实践证明,个人所得税要实现有效的征收管理,关键是能够有效地掌握个人的收入情况、监控住税源。为此,个人所得税征管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都通过法律规定了一些监控个人所得的措施。而反观我国现状,监控个人所得的措施基本未建立,即使建立也不完善,如现金管理偏松,经济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现金流通和交易;个人储蓄存款实名制也不是很不完善,其他金融资产尚未实行实名制;信用制度还不发达、不普及,大部分居民没有运用信用制度的习惯;有关法律法规没有作出有关部门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个人收入情况的有关规定等,所有这些,导致税务机关对个人收入情况的监控极其薄弱,无法有效监控税源、准确掌握个人收入的全部情况。在此种条件下,对高收入个人的调节自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个人所得税法和相关法律不完善,影响了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科学、合理的税制,是个人所得税发挥对收入调节作用的必备前提。但是,由于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及相关法律自身存在着不足,限制了其调节收入作用的发挥。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其一,我国个人所得税为分类税制,不能合并个人的全部所得,无法根据纳税人的综合税负能力来确定其税收负担水平,因而较难实现公平原则。如纳税人甲,每月都有工资、劳务、稿费等3项收入,而每项收入都是800元,按照目前的规定,甲的月收入虽然有2400元,却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如纳税人甲,每月仍然取得收入是2400元,且收入全部来自工资所得,却要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135元。其二,个人所得税在税率设置上,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税率远高于其他项目(最高达到45%),这不利于加大对高收入者的调节力度,而劳务报酬所得等项目又按次定额或者定率扣除费用,进一步减轻了这些所得项目的税收负担,扩大了各个应税项目的税负差距,这也给高收入者分解收入、“避重就轻”的少缴个人所得税提供了可能。其三,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自行申报纳税面过窄,纳税人的法律责任不明确,没有要求扣缴义务人申报支付个人收入情况的规定等等。以上法律规定的缺陷,妨碍了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的更好发挥。

(四)只注重组织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而忽略了其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尽管多年来国家反复强调运用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受财政收入利益驱动的影响,在一些地方,不去分析当地个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以及这种现状对当地改革、发展和稳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不去研究如何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有针对性地、更好地对高收入者进行控管,而只关心和满足于个人所得税收入的较快增长。有的地方还违反税法规定,从本地的利益出发,越权自定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破坏了个人所得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个别地方甚至违背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立法精神,为哪些所谓“能人”、“名人”的高收入者说情,干预税务机关依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等等。以上这些不讲政治、不顾大局的做法,严重影响了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也严重削弱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

二、深化税制改革,强化税收征管,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方面的积极作用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成因复杂、由来已久,因此,调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既要从源头上采取措施,规范初次分配的各环节,也要通过完善税收政策,建立一个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以财产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两翼,以其他税种为补充的个人收入税收调控体系,使税收在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中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对个人所得税来说,要充分发挥其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积极作用,就应对其税制进行优化,对其征管进行精细化。

(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

为了解决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缺陷,更好地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就要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步伐。

1、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进一步强化个人所得税的调节功能。要想贯彻“量能负担”、“公平税负”的原则,就要将个人所得税的现行分类税制改进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模式,将个人和家庭的比较主要、经常、稳定的收入合并为综合所得,使用统一的累进税率按年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从而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高收入的政策目标。

2、拓宽税基,扩大征税范围。要借鉴各国税制改革的“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重处罚”原则,要对现行名目繁多、过杂过滥的减免税政策进行清理,该废除的一定要予以废除,从严控制减免项目,不断扩大税基,壮大税源。

3、要科学、合理地调整纳税人的税收负担水平。要按照国际惯例和根据近年来我国居民基本生活支出的变化情况,合理的确定费用扣除项目,调整费用扣除标准,增加附加扣除项目,使费用扣除既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要统一、简化综合所得所适用的超额累进税率,拉开税率档次,合理确定税率,实现“差别税率”的课税原则。要通过改革,使税收负担能力强的多缴税、税收负担能力弱者少缴税。

4、健全自行申报纳税和源泉控管的措施。

(1)税务机关应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建立全国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码。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以及向税务机关提供纳税人有关情况的部门或单位都必须使用纳税人的识别号码。

(2)建立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年终清算制度。要求在向个人支付应税收入时,必须依法预扣预缴应纳的个人所得税,再由纳税人在年度终了后向税务机关申报全年的综合所得并清算税款。

(3)赋予税务机关必要的个人所得税执法权限。如应赋予税务机关向金融机构查询个人储户资料的权限,从而实行依据个人支出情况反推其收入的制度,即对个人申报的收入明显低于其支出的,税务机关可以要求纳税人重新申报其收入情况,如果再申报依然明显不符的,应允许税务机关依据其支出情况反推其收入,并据以征收个人所得税。还应赋予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向税务机关报告高收入者经济活动情况的权力,如有权要求金融、保险、证券、房地产、期货等单位及时向税务部门通报有关资料,保证税务部门及时掌握各种经济往来和个人收入的情况,更好的对其实施跟踪监控。

(二)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管理,使其征管达到精细化。既对其征管要精确化、细致化和规范化,以此提高征管的效能

1、进一步加强代扣代缴工作,提高代扣代缴质量。做好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工作,既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特点的要求,也是解决目前征管力量不足、征管手段落后的必由之路。目前个人所得税的收入80%以上是通过代扣代缴征收的。实践证明,做好了代扣代缴工作,就能较为有效地监控住税源,减少个人所得税流失。要强化代扣代缴工作,就要加快全员明细申报制度的建设,实行全员明细申报制度是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它不但能使税务机关及时掌握每个纳税人的收入及纳税情况,以利控管税源,同时还可以在对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纳税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个人所得税交叉稽核体系。

早在1*5年,国家税务总局就发出《关于建立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申报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制度的通知》,要求每个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的一切应纳税收入,不论取得收入的个人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收入是否达到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标准,都要列入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内,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但在当时,由于计算机的不普及,手工操作难以处理大量的数据,收入明细申报工作没有坚持下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税收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认为加快实施全员明细制度的步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全面实行全员明细申报制度后,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通过扣缴义务人申报的《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全方位、全过程地监控个人收入的来源、持有和流向,并能以此为突破口,全面提升个人所得税的代扣代缴质量、提高代扣代缴率,提高征管的效能。

2、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稽查和惩处违法犯罪行为的力度。实践证明,开展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是发现日管薄弱环节,堵塞征管漏洞,改进和强化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将专项检查作为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年年抓下去。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要始终一贯地将重点放到高收入行业和高收入个人身上,要检查一次、整改一片,逐个行业或者几个行业地整顿规范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秩序。同时,要加大对偷逃个人所得税的惩处力度,每年要查处并曝光几个偷抗个人所得税的大案要案,以儆效尤,增强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和扣缴义务人自觉履行扣缴义务的意识。

3、加快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监控力度。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政策目标,主要应体现在对高收入个人的有效的征管上。因此,要始终把高收入个人作为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着力点。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进一步强化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稳步推进高收入个人自行申报纳税工作,20*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加强对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规定了必须加强征管的九个高收入行业和九种高收入个人。20*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建立个人所得税重点纳税人收入和纳税情况监控系统的通知》,对各级地方税务局建立纳税档案、实施重点监控的重点纳税人的具体数额等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从国家为加强高收入者的征收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征管措施上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对加大高收入个人的调节力度,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矛盾的重视。几年的时间过去了,从目前的情况看,对高收入个人的监控工作很是不尽人意,监控工作可以说还处于基础资料的积累阶段,没有达到预期的“突出重点、整体监控、动态管理、真实有效”的要求。出现如此局面,有人为的主观原因,而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税收信息化程度太低,靠手工操作难以完成对重点纳税人的实时性、动态性的监控。

我们认为针对当前个人所得税应税项目多,计算公式多;个人收入多元化、隐性化,现金交易大量存在,税源不易监控的情况下,要做好重点税源和高收入者的监管工作,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就必须加快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立一个“重点纳税人和重点税源的管理系统”,将纳税人的信息资料均按要求输入该系统,我们只要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标准,设置参数,让系统自动筛选出重点税源是哪些单位和个人;当情况发生变化时,又可以按照新的标准和条件确定新的单位和个人。这样,不但在管理上突出了重点和扩大了整体监控的范围,也提高了动态管理的效率和充分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出现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而且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或在短时期内加以解决。因此,需要不断完善自行申报纳税的制度和方法,构建有利于促进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的社会环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2006年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2007年初进行了自行申报纳税。截止2007年4月2日全国共有163万纳税人进行了纳税申报。这一情况虽然基本达到了税务机关预想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在纳税人自行申报制度实施的起步阶段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采取积极的对策,规范、完善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制度及其实施的环境条件。以进一步促使纳税人规范申报、依法纳税。

一、影响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的主要问题

1、纳税人主动申报意识不强,缺乏纳税申报的思想准备和基础资料准备。虽然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就明确了年所得超过12万元的个人需要进行纳税申报,但由于纳税人普遍存在着纳税意识较弱,亦缺乏学习和了解税法的主动性,以及在过去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中形成的习惯性依赖,人们对自行申报缺乏正确的认识。或不知道自己需要进行申报,或不清楚如何进行申报,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自行纳税申报误解为再缴一次税,为此,影响了申报的顺利进行。由于认识的不足,在过去的一年中,大多数纳税人并未就年度终了后的纳税申报做出相应准备,对全年收入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或没有完整地保存收入凭证和完税凭证。这样,对于收入项目单一、集中,或多为大额收入,以及税务机关着重监管的重点纳税人,就年内收入进行申报相对较为容易。而对于收入项目多、次数多、收入分散,每次(项)收入额相对较小,且多为现金收入的纳税人,准确理清及申报其全年所得存在一定的困难。在目前普遍实行代扣代缴制度的情况下,有时扣缴义务人在支付个人收入时扣缴了应纳税款。但并没有给纳税人开具扣税凭证。因此,纳税人在申报时,由于不清楚已纳税额,也不会还原计算收入额,这时再向支付单位索取扣税凭证有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异地支付和一次易,还可能根本无法取得扣税凭证。这些情况都影响了纳税申报的准确性。

2、纳税申报存在一些技术处理上的困难。在进行纳税申报之前,国家税务总局已出台相关办法,对各项收入的年所得计算方法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纳税人在实际计算时仍存在一些困难。比较典型的是:(1)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具体数额及扣除额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根据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按照未减除费用及附加减除费用的收入额计算。实际上,纳税人每月实际领到的工资并不等于这个“收入额”。有些单位的工资单并不清晰,如对一些免税项目并未单独列出;有些单位将部分税后收入直接转入个人账户,并不在工资单中列示,也没有完税凭证。按照现行政策,许多需要列入工资、薪金所得课税的项目,如旅游奖励、商业保险、认购股票、从雇主取得折扣等收入数额,若单位财务会计人员没有为个人申报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整理,很多人由于不了解税法的相关规定。并不清楚各种允许税前扣除的项目或扣除比例,也不清楚应计入收入的项目及其标准。因此,往往难以做到准确申报。(2)一些项目收入的归属尚难确定。从目前来看,家庭或夫妻共同的财产进行转让、租赁取得的所得,家庭储蓄及股票投资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等收入,是全部计入某一家庭成员的年所得,还是在家庭成员之间进行分割后计入各自所得会对纳税人是否达到自行申报标准产生重要影响。但对于这类收入是否允许分割以及如何分割尚缺乏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申报的准确性。(3)由于各种原因导致部分所得数额的确定存在一定困难。由于个人所得税知识、财务知识、金融知识的局限,以及外部条件的限制,对部分所得项目的具体数额尚难以准确确定。例如,纳税人进行股票投资,股份制企业用盈余公积金派发的红股,以及以现金形式派发的股息、红利,在由支付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后计人个人股票账户,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确定这部分年所得的数额存在一定困难,甚至部分纳税人不能区分开资本公积金送股与盈余公积金送股,也不清楚二者在征免税方面的规定。对于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对价方式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的股份、现金等收入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是否需要计人申报数额无从掌握,这些因素都使纳税申报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3、税务机关受多种因素制约对纳税申报实施有效管理尚存在一定困难。我国目前条件下未能形成有效的相关公共管理部门、支付单位与税务机关之间信息传递的配合机制,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基础信息的掌握并不完备。同时,各地税务机关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信息传递和共享难以实现。在纳税人所得项目比较多,支付地点相对分散,又多以现金形式取得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对纳税人自行申报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存在一定困难。

为了使纳税人更好地完成纳税申报,在申报管理办法中规定了一些便利纳税人、服务纳税人的措施。如税务机关提醒纳税人有关申报的规定,纳税人自行变更申报地点、选择申报方式的规定,对纳税人及时申报、便利申报是有着积极作用的。但某些规定也会对税务机关的管理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如纳税人可以变更申报地点,又不需报原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原主管税务机关也无法按规定将纳税人的信息传递给新的主管税务机关,而且选择纳税地点容易被纳税人作为逃避纳税义务的手段,增加了税务管理的难度。

二、完善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的对策

缺乏对税法的了解;纳税申报有困难,需要付出较多的努力;纳税申报成本过高等,是普遍存在的纳税人不能依法申报的重要原因。目前,自行纳税申报在我国还属于一种新的具有探索性、积累经验性质的工作,其目的是提高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意识,充分掌握纳税人的收入信息,推动依法纳税,并为实施综合课征制下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提供管理经验,奠定管理基础。从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管理的内外部条件来看,对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实行自行申报的制度设计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在某些方面超越了目前税收管理的外部基础条件和现有征管技术条件。在我国经验不足、条件欠缺的情况下,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出现一些问题是难以避免的,而且这些问题也不可能一次性地或在短期内加以解决,需要在今后的纳税申报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及时调整,逐步完善。因此,自行纳税申报的规范及其效果的全面显现,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和办法。

1、完善自行纳税申报制度中相关收入的确定方法。对于纳税人在自行申报时准确确定所得有困难的项目应逐步加以明确。对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可以制定“年所得”的标准计算公式,提供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机构;统一规定各单位工资单(或个人收入凭证)的标准格式,明确规定口径的“年所得”数额;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款时必须向纳税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收入凭证和扣缴税款凭证。具备条件的扣缴义务人应在年初向纳税人提供上年度从本单位取得的“年所得”的凭证。对于纳税人家庭的财产性收入、来自持有股票的各类所得以及其他所得确定存在困难和争议的收入项目,应明确所得确定和申报的方法。

2、做好为纳税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纳税申报基础。首先:加强对纳税人和人员的培训,设计适合记录个人收支的账簿,开发个人(家庭)记账和计算个人所得税软件,免费发放给纳税人使用,积极推动纳税人准确记录年度所得。完善税务制度,推广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向社会公布有资质的税务机构和收费标准;制定规范、统一的个人所得税委托申报协议(合同)范本。其次,建立有效的纳税申报善意提醒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全体公民进行广泛宣传,如在完税凭证、发票等凭据上印制办理纳税申报的提示语;在新闻媒体宣传自行申报的相关规定;对年所得可能达到12万元的纳税人利用信函、电话、短信等方式个别提醒,提高提醒的针对性;建立扣缴义务人提醒制度,规定扣缴义务人在向个人一次或一个月累计支付金额达到1万元时(这些人是年所得12万元以上现实或潜在的纳税人)必须向纳税人宣传自行申报的有关规定,发放办税指南,进行个别提醒;每年选择一些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正反案例进行以案说法;建立和落实税法进校园活动等。通过广泛宣传和有针对性的善意提醒,逐步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纳税意识,为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税务机关广泛提供纳税服务的同时,避免将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的某些措施作为纳税人履行纳税申报义务的前置条件。因此,建议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中有关纳税申报提醒的规定修改为“主管税务机关在每年法定申报期间,可以通过适当方式提醒纳税人办理自行纳税申报。但税务机关未提醒,不免除纳税人不履行申报义务的法律责任。”避免纳税人对纳税申报程序产生歧义而影响正常的纳税申报。

3、进一步强化对自行申报管理的力度。首先,税务机关应进一步加大对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管理力度,提高扣缴申报质量。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全员全额扣缴申报资料可能不够完整,但这些数据信息对核查自行申报资料针对性很强,是税务机关核对纳税人申报是否真实、完整的重要依据。税务机关取得支付个人收入信息越准确,纳税人少申报、不申报的行为就越容易暴露。应加强对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信息的分析利用,定期与纳税人申报信息进行比对,将双方申报不一致的信息作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其次,加大对不申报、少申报行为的查处力度,增强税法的威慑力。提高处罚威胁的可置信度,是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十分有效的措施。个人所得税与个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在防止处罚滥用的前提下,要使不遵从者受到处罚的损失大于其违法收益。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信息不对称使税收违法行为被发现和被惩处的概率较低,加大处罚力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发现和惩处概率偏低的不足。同时。对依法纳税、如实申报的诚信纳税人,在相关涉税事务的处理中给予一定优惠,鼓励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税收政策与政府行为的科学化、合理化、法制化,会促进纳税人对税收的理解、关心、支持,普遍纳税意识得以增强。

三、构建有利于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申报的社会环境

从当前看,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纳税人如实纳税申报还依赖于纳税人自身的诚实,而不是制度约束。在没有其他相关部门提供个人收入信息及有效收入控管制度的情况下,自行纳税申报的积极作用将趋弱。因此,建立起有效促使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制度体系,需要在完善纳税人自行申报办法、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务管理的同时,构建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申报的社会环境。

1、大力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强化非现金结算。要在全社会特别是城镇居民中推广个人账户制度,对个人收支数额较大的(比如一次收付额1万元以上的),强制推广使用支票、信用卡等非现金结算方式,缩小现金交易范围和交易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个人身份为唯一识别标识的个人基础信息及收入征管信息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拥有海量检索和比对分析功能,同时,实现全国联网以及与相关部门互联互通,为提升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2、强化相关部门和单位在涉税事务中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在建立和完善税务机关之间个人信息传递共享机制的同时,通过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政府各部门、公共管理部门、金融部门及支付单位向税务机关及时传递个人涉税信息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尽快实现信息及时传递和准确查询,增强纳税监督与税务管理的针对性、及时性。同时,通过法律的形式强化这些部门和单位在办理相关业务中必须承担的协税护税义务与责任,形成有利于税务机关实施税务管理的社会条件。

3、建立诚信纳税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的社会氛围和社会运行机制的形成,主要就是将个人纳税状况作为个人信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而使个人纳税状况与其诸多方面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个人纳税状况反映一个人是否能够很好地遵守国家法律,是否具有良好的法制观念,是否具有诚信的品质;而且纳税状况可以成为很多情况下个人经济实力、能力及经历的一种证明。我国应尽快建立税收信用数据库和个人纳税信用档案,并将个人纳税状况作为社会信用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目前情况看,可以考虑将个人纳税状况首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运用,进而促使纳税人从提升自身在社会交往、经营活动中信用水平以及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遵从税法、依法纳税、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

第一,将个人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作为个人收入状况的证明。个人购买住房或汽车等大宗商品到银行申请个人住房贷款或个人消费贷款、进行分期付款消费以及为他人提供担保等需要证明其是否具有稳定收入来源或达到一定收入水平时,应以个人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作为唯一证明,而不是目前的由任职或受雇单位提供收入证明。由于存在某些单位提供虚假收入证明,而相关部门又难以核实的情况,政府部门办理个人的相关业务需要了解或证实个人收入状况时,应以个人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作为依据,并建议银行、公司等机构在办理相关业务时都采取这一做法。

第二,个人收入补偿应以过去一年或若干年的完税证明或纳税申报单申报纳税的收入为基数计算补偿数额。因意外伤害赔偿、国家赔偿、误工补助、收入赔偿等需要对个人进行收入补偿时,目前一般是以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这一平均收入水平为基数来计算补偿数额,这一办法缺乏公平性和合理性。因此,应以个人实际收入为依据进行收入补偿。具体操作是,以个人过去一年或若干年的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上载明的申报纳税的收入确定其收入水平,以此为基数计算补偿数额。由于是“补偿”,在执行中可以从高确定补偿数额,即当以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确定的年收入低于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按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进行补偿;当以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确定的收入高于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按其实际收入进行补偿。

第三,个人求职时,应以过去若干年的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证明其工作经历或收入水平。某些单位在聘用雇员时,需要求职者有过相关岗位的工作经历。一个最好的证明就是提供原任职或受雇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税款凭证或个人完税证明、个人纳税申报单。个人求职、受雇或提供劳务,要求一定标准的工资或报酬时,同样以完税证明来说明其过去的工资或报酬水平。在我国目前个人所得税实行全员纳税申报的情况下,采取这一做法是完全可行的。

第四,其他需要证明收入状况、财产状况的情形,应提供个人完税证明或年度纳税申报单。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个人收入进行公证时,需要提交个人完税证明或纳税申报单;以房产作为抵押申请贷款或进行个人房产公证时,除提交房屋产权凭证外,还需要交验房产的契税完税证明;进行合同公证,要求合同上必须贴有印花税票或交验印花税完税凭证。

第五,根据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的纳税状况在融资上给予相应的扶持。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融资困难是一种普遍现象,政府如何在其融资方面提供帮助是各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实际上,政府可以根据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的纳税状况给予相应的扶持。凡是没有偷逃税记录,能够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符合一定的融资条件,可以按照其在过去若干年的纳税规模,由政府提供相应额度的担保一贷款或小额优惠贷款,扶持其发展。个体经营者和小企业可以获得的优惠贷款或担保贷款额度与其纳税规模直接相关。同样,对于个体经营者或小企业进行风险投资、自主创新等活动,政府都可以结合其纳税状况及规模给予相应的贴息贷款、投资补助等扶持。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8篇

关键词:收入分配 个人所得税 税制改革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受经济改革初期倡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以及经济体制弊端形成行业垄断的影响,特别是腐败、现象形成的权贵资本的“寻租行为”,造成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已经成为我国目前经济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个人所得税在各国税收理论和实践中,一直被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工具之一,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虽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对照其应实现的改革目标及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应承担的角色,仍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按照个税改革理论与实践,解读“公平原则”

所谓个人所得税的公平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

一是纵向的公平。个税从“量入为出”(即“能量负担”)的原则出发实现纵向公平,个税设计的初衷绝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减贫负、养中收、促富税”。具体来说就是减轻贫困阶层的税收负担,扩大税基;培养中等收入阶层,提高税基;促使富裕阶层依法诚信纳税,而不是课以重税,来保护税基;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其税收负担理应不能相同,以体现税收的纵向公平。

二是横向的公平。看似相同的个人收入,实际存在很大的个人生计支出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采用统一标准征税显失公平,只有在税制设计上充分考虑这些差异因素,再以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负担相同的税收出发,才能实现横向的公平。对高收入群体税制设计,必须分别从两方面着眼:一方面,只有鼓励合法致富,增加社会财富,才能使改善弱势群体的经济资源增加。否则,一味地“劫富济贫”,不利于社会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对高收入群体受征管条件等诸多因素限制,致使个税收入造成损失,在税制设计上应予以改革和完善,才能真正体现税负公平。

二、我国个税税收现状及个税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个人收入的差距现状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居民收入最高者和最低者差距倍数相当大的国家,由1992年的3.61扩大到2007年的9.23,高收入者的收入多元化和税收的隐蔽性以及受税收征管条件以及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弊端的诸多因素影响,这些高收入者并不是纳税主体,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主流,而美国的高收入者(即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是个税纳税的主体,所缴税款占美国全部个税总额的60%以上。

1.个人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就被侵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涉及改善民生、拉动消费、启动内需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制定收入分配政策的基础和前提”。有数据显示: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分别由1996年的15.1%、16.7%、65.3%,发展到2007年的19.5%、22.6%、57.9%,其间,居民的收入分配下降了7.4%,而政府和企业分别上升了4.4%和5.9%,同期国民收入保持在平均9.7%的增幅。而美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比为73.4%,其间国民收入增幅平均3%。这充分证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一直是向政府、企业倾斜,初次分配中企业利润侵蚀了工资,税收收入的“挤出效应”也侵蚀了居民收入。因此,政府应运用税收政策,适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 GDP 正常增长的同时,着力提高居民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另外,西方国家虽然税收收入集中度高,但通过提供完善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以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补助,转移支付给了个人;而我国直接转给居民的份额偏少,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也不完备。

2.个人收入在再次分配中存在差异。有诸多因素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非均衡经济发展造成地区差距、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带来的行业垄断,导致了行业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政府在税收政策、教育支出、医疗、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转移支付、公共服务存在问题,致使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一是城乡收入差距。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城乡收入差别达3.2倍。二是地区收入差距。由于地区间受自然禀赋、市场化程度以及经济战略的影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落后地区个人收入也存在很大差别,三是行业收入差距。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全,经济体制、机制的弊端,自然垄断和国家垄断打破了公平竞争的市场基础,垄断行业凭借自身的在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攫取高额利润。目前我国个人收入呈金字塔形:社会财富拥有份额中,高收入群体15%的人拥有85%的财富,低收入群体85%的人仅拥有15%的财富;2009年的基尼系数平均已达0.49。培育一个庞大的中产阶层的橄榄型经济社会,已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而目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仅占人口18%左右,发达国家在40%左右。四是个人生计差异。由于不同的纳税个人,在教育、医疗、社保、家庭赡养等方面的开支有很大差别,在制定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时,应考虑这些重要的因素,才能缩小差距,更好地体现公平。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收入现状及个税功能定位

1994-2008年,个人所得税收入占GDP的比重由0.15%上升至1.24%,占税收收入的比重由1.4%上升至6.4%。

1.我国税收收入现状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收入从2007年的3 186亿元增长到2012年5 820.24亿元,其中2011年更是达到6 054.09亿元,增长了90.02%,是增长最强劲的税种,已成我国的第四大税种,其中工薪税增幅除2012年外,一直是两位数,并且工薪税占个人所得税的比重从2007年的55%上升到2012年的61.51%,2010年一度高达65.09%,从中看出工薪税是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

2.个税的功能定位。首先,应具备组织财政收入功能。其次,要发挥调节收入实现公平分配的“经济稳定器”作用。目前个税还没有承担起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原因在于:一是个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比重小。二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侵蚀了个税税基。三是个税主要来自工薪税。四是受目前征管条件和水平的制约,高收入群体多元化收入未纳入征收范围。五是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差别影响了公平调节。六是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经济调节功能的发挥主要依靠间接税,也造成了作为直接税的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难以发挥。

应高度重视个税对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功能。首先,它关系到我国经济生活中每一个人的经济利益,我国个税的历次改革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相比起通过转嫁方式增加居民税负的增值税、营业税等间接税,作为直接税主体的个人所得税,会成为居民尤其是工薪阶层最敏感的税种,也是居民表达减税意愿的直接目标”。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增长最强劲、未来发展空间最大的税种之一。其次,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税制结构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税制结构中直接税所占的比重远高于间接税,因为间接税易发生税负转嫁,转嫁的结果最终还是由消费者买单,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更利于显现真实的税收负担效果,从而进行科学、有效的改进和完善。从各国个税的理论与实践的未来发展趋势足以证明,在整个税制体系中,降低间接税的比重、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是国际共识,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一部分,也不例外。因此,这充分证明,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积聚财政收入、稳定经济发展的功能只会越来越强大。

(三)个税改革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1.税制结构存在弊端,采用分类征收,列举十一个税目不能涵盖个人的全部收入范围,尤其对收入多元化、税收隐蔽化的高收入者群体。

2.我国个人所得税实际上变成了“工薪税”,工薪阶层成为纳税主体,占整个税收收入的近65%,而涵盖高收入群体征税项目,如股权转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股息红利所得等仅占 11%,美国的工薪税占个税收入的50%,且其中10%的高收入者缴纳个税的比重超过了整个税收收入的80%。很显然我国由于对高收入阶层缺乏有效税收监管,致使他们没有成为税收主力军。

3.免征额的确定仅仅是工薪税的一种费用扣除,而且没有考虑到家庭生计的因素,以及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来确定免征额,个税的工薪税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2 000元调高到每月3 500 元后,工薪税纳税人的比重,由28%下降到12%左右,从现有的税率级距测算,工薪收入较高的人得到的税收优惠反而比中等收入人群得到的税收优惠还多。

4.征管措施缺乏信息化、法制化、效率化。所谓信息化是指纳税人的信息联网与共享;法制化是指征税涉及到的突出问题应考虑用立法来解决,具有刚性;效率化是指征管效率是做好应税税源及时征收入库的基础。

5.缺乏与个税改革调整收入分配配套的相关政策法规。

三、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建议

(一)明确个税的功能定位,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体现税负公平

从公平的视角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首先,要调节收入分配,以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高收入与低收入之间的差异,促使我国的个人收入结构由“金字塔形”逐渐变为“橄榄形”,同时,国家在初次分配上向居民个人倾斜以及通过调高直接税的比重来调整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等调节个人收入的相关配套措施,来促使居民收入趋向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其次,在调整个人收入的过程中要坚持由原来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才能真正建立调整收入分配、缓解分配矛盾的国民收入调控机制,缩小贫富差距。

(二)优化税制结构,使个税税制设计更趋公平科学,富有效率

改革目前分类列举式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模式,采用综合和分类征收相结合税制模式:

1.对个人所得进行细分类尽量囊括所有应税所得,以拓宽税基。将个人的收入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个人劳动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奖金津贴所得,绩效奖励,经常性的兼职劳务报酬所得,稿酬、版权等其他知识产权所得等归属于个人劳动所得的其他项;一类是资本资产利得:包括股息、利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转让所得,以及偶然利得;生产经营所得:包括承包、承租、个人独资或合伙生产经营所得。

2.设计优化税率。对个人劳动所得和生产经营所得从调节收入分配、体现“能量负担”的原则出发,采用综合累进税率,这种综合所得采用一次性扣除标准,可以规避收入多元化的高收入者采用多次扣除或隐藏所得逃税的风险,从公平角度来讲,体现了多收入者多缴税,少收入者少缴税或免缴税。对资本资产利得采用单一的比例税率,以鼓励投资,但对过度投机的资本项目要设很高的比例税率,以抑制投机。“既体现了综合征收税制模式‘能量负担’体现公平的优点,又体现了分类征收的成本效率”,但设计时要考虑利于征管的效率因素。

3.合理确定费用扣除标准,简化级距,降低边际税率。费用扣除标准要结合个人的生计差别和地区、城乡差别。可以采用个人所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参照标准,再结合当地的CPI指数确定(这两项都是动态的,但完全可以指数化,利于计算),建议税率的级距设五档,即5%、10%、20%、30%、35%,调低最高边际税率,以避免高收入者产生逃税心理,更利于税源的巩固。

(三)建立科学、富有效率的个税税收征管体系

1.健全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配套措施。一是和银行结算信息联网。条件成熟时逐步推行居民信用卡或支票结算制度;逐步推行个人存款“实名制”和个人财产登记制。二是建立与公安、工商、海关出入境部门的个人经济往来及完税情况的信息共享平台,随时监控个人的收入情况。三是依法采用个人自动申报和源泉扣缴相结合。鼓励个人依法诚信自动申报纳税,按月预缴,年终汇算清缴。四是对偷逃税者和征管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2.税收征管应对高收入者、高收入行业实行重点监管。一是实行重点税源控制,建立高收入者及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收入信息档案,把国有公司高管以及大量持有股权、获得分红收益股东或董事、监事和从事房地产、矿产资源投资、信托投资等活动的高收入人群从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区划建立信息档案进行纳税情况追踪监控;二是对高收入者及高收入行业工薪、奖金、补贴和股权激励所得加强监管;三是税务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对多元化的高收入者的个人收入组成部分进行重点征管;四是建立纳税身份认证制度。纳税身份证号制度需通过税务信息系统与公安户籍系统、银行结算系统、海关出入境系统、工商税务登记系统联网,这样做既能很好地控制税源,也能鼓励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

总之,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税负公平的改革研究,必须与完善与个税改革相配套的其他税制改革措施相结合,必须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机制相结合。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提高居民的分配比例,使个人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得到提升,以利于拓宽个人所得税的税基,同时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中,综合运用多重税收工具,从公平角度出发,来加大对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如降低间接税的比重,提高直接税的比重,使个税的调控能力更强。从调节收入公平的角度出发,开征社会保障税以税代费计征,更具有刚性,同时加大政府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转移支付的力度,开征财产税等能调节个人收入、体现公平税负的其他税种。

参考文献:

1.段涛.个人所得税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调控效应分析[J].金融经济,2011,(4).

2.安体富.中国中长期税制改革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0,(46).

3.贺培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魅力中国,2009,(10).

4.陈工,陈伟明.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若干问题探讨[J].税务研究,2011,(6).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9篇

第二条扣缴义务人必须依法履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义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以下简称扣缴申报),是指扣缴义务人向个人支付应税所得时,不论其是否属于本单位人员、支付的应税所得是否达到纳税标准,扣缴义务人应当在代扣税款的次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其支付应税所得个人(以下简称个人)的基本信息、支付所得项目和数额、扣缴税款数额以及其他相关涉税信息。

本办法所称扣缴义务人,是指向个人支付应税所得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实行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的应税所得包括: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六)财产租赁所得;

(七)财产转让所得;

(八)偶然所得;

(九)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其他所得。

第五条扣缴义务人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个人的以下基础信息: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职务、户籍所在地、有效联系电话、有效通信地址及邮政编码等。

对下列个人,扣缴义务人还应加报有关信息:

(一)非雇员(不含股东、投资者):工作单位名称等;

(二)股东、投资者:公司股本(投资)总额、个人股本(投资)额等;

(三)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含雇员和非雇员):外文姓名、国籍或地区、出生地(中、外文)、居留许可号码(或台胞证号码、回乡证号码)、劳动就业证号码、职业、境内职务、境外职务、入境时间、任职期限、预计在华时间、预计离境时间、境内任职单位名称及税务登记证号码、境内任职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境外派遣单位名称(中、外文)、境外派遣单位地址(中、外文)、支付地(包括境内支付和境外支付)等。

储蓄机构向储户支付的储蓄存款利息所得、证券兑付机构向企业债券持有人兑付的企业债券利息所得和上市公司向股民支付的股息、红利所得,可暂报送以下信息:姓名、身份证照类型及号码、支付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扣缴税款等。

各地应根据这些基础信息和管理工作的要求,制定《个人基础信息登记表》,并要求扣缴义务人填报。

第六条扣缴义务人在进行初次扣缴申报时,应报送第五条所述个人的基础信息。个人及基础信息发生变化时,扣缴义务人应在次月扣缴申报时,将变更信息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七条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税款时,应按每个人逐栏逐项填写《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附件1)、《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

《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填写实际缴纳了个人所得税的个人情况。《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填写支付了应税所得,但未达到纳税标准的个人情况。

已实行扣缴申报信息化管理的,可以将《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并入《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

第八条扣缴义务人在税法规定的期限内解缴代扣税款时,应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和个人基础信息。但同时报送有困难的,应最迟在扣缴税款的次月底前报送。

第九条扣缴义务人应设立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款备查簿,正确反映扣缴个人所得税情况。

第十条主管税务机关应严格审核扣缴义务人的扣缴申报资料。对《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和《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没有按每一个人逐栏逐项填写的,或者填写不准确的,应要求扣缴义务人重新填报。

第十一条扣缴义务人可以直接到税务机关办理扣缴申报,也可以按照规定采取邮寄、数据电文或者其他方式办理扣缴申报。

第十二条扣缴义务人不能按期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和个人基础信息,需要延期申报的,应按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扣缴义务人代扣税款时,纳税人要求扣缴义务人开具代扣税款凭证的,扣缴义务人应当开具。扣缴义务人应在开具代扣税款凭证的次月扣缴申报时,将开具代扣税款凭证的底联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主管税务机关应按照“一户式”管理的要求,对每个扣缴义务人建立档案,其内容包括:

(一)扣缴义务人编码、扣缴义务人名称、登记证照类型、税务登记证号码、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行业、经济类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主管人员姓名及联系电话、税务登记机关、税务登记日期、主管税务机关;

(二)全年的职工人数、纳税人数及汇总的应纳税所得额(按所得项目归类汇总)、免税收入、应纳税额(按所得项目归类汇总)、减免税额、已扣税额、应补(退)税额、滞纳金、罚款等。

第十五条主管税务机关应以个人身份证照号码或个人纳税编码为标识,归集个人的基础信息、收入及纳税信息,逐人建立个人收入与纳税档案。

第十六条税务机关应于年度终了3个月内,为已经实行扣缴申报后的个人按其全年实际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额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

第十七条税务机关应根据所掌握的涉税信息,定期对扣缴义务人扣缴申报和个人自行纳税申报的情况进行交叉稽核、分析评估。

第十八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税款账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税款记账凭证及有关资料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十九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扣缴个人所得税报告表》、《支付个人收入明细表》和个人基础信息等有关情况的,依照征管法第六十二条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条税务机关应依法为扣缴义务人和个人的情况保密。对未为扣缴义务人和个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其他税收违法行为,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扣缴义务人和个人的税法宣传、政策辅导和咨询服务。

第二十三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解释。

个人收入证明范文第10篇

一、我国现行税制的基本特征

我国新税制经过几年运转,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税制格局,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流转税为主体税种。来自流转税的税收收入在我国税收收入总额中占了很大的比重,1994年流转税占税收收入总量的71.58%,1995年为69.22%,1996年为66.88%,1999年为70.1%.流转税在我国税制结构中是当之无愧的主体税种。

(二)所得税收入比重比较低。1994年我国的所得税占税收收入总额的比率为20.63%,1995年为22.36%,1996年为23.28%,1999年为18.1%.这反映出在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所得税在税收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偏低。这与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中所得税比重大于流转税比重的状况恰好相反。

(三)财产税类设置不齐全。我国目前税收制度中财产税类税种设置尚不齐全,已开设的财产税种只有房产税、城市地产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目前这些税种的收入总计仅占税收收入总量的几个百分点,而一些调控必要的税种,如遗产税、赠与税等都未开征,一些已经开征的财产税种又有一定的范围限制。

(四)社会保障税尚未开征。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采用的是行政收费制度,并局限于城镇范围,分省市区域运行。社会保障税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安全阀”的作用。我国现行的以费代税的社会保障制度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发展,而社会保障税的缺位则在客观上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五)农业税制严重老化。现阶段我国农业税基本上是按每户的田亩数征收,而每户分得的田地数则是由家庭人口多少来决定的。而农业特产税则是一种农业的产品税,对农业产品收入进行总量的税收调节。此外对农民的收入还要征收村提留、乡统筹等各项费。我国现行农村税收制度老化与农村大量的行政收费并存反映了我国农业税收制度建设滞后的现状。

二、现行税制对收入分配调控分析

对我国税收制度作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可以对我国税收制度在收入分配调控功能中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

(一)流转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

流转税是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征税,体现为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流转税在实现财政收入目标上具有突出的优点,在促进宏观经济结构调整上也有重要的作用,但在收入分配调控中对税收公平原则的贯彻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因为流转税是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征税,并不是对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结果的直接征税,无法完全体现社会收入分配中“收入多的多征,收入少的少征,无收入的不征”的收入分配原则。因此,从税收调控社会收入公平分配意义上说,流转税对经济的调控的基点是立足于经济公平,而不是社会公平。在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中,这种特征更为明显。

1.增值税具有典型的税收中性的特征。现代税收制度中,增值税已成为流转税的主要税种。增值税是对各类商品和劳务普遍征收的税种,具有典型的税收中性的特征。从税收理论上讲,增值税具有较强的累退性和难以防止税负转嫁的特性。税负转嫁是通过价格和产量的变动来完成的,这又与商品的供求弹性和需求弹性直接相关。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强性较小,而奢侈品的需求强性较大,这就决定了生活必需品的购买者承担大部分的税负。因而具有累退性又易于税负转嫁的增值税难以真正体现税收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公平的功能。增值税不论是由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负担,还是由作为最终消费者的个人负担,一般都不具有直接调控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功能。

2.现行消费税调节不具有普遍意义。消费税是以消费品销售或消费支出额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种的统称。因此,在不同的消费支出水平情况下,消费税对个人收入分配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消费税的实施也难以对社会收入分配差距发挥调节功能。一是,现行的消费税只对特殊消费品课税,而不对消费行为课税,使某些已属于奢侈消费的消费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调节。二是,现行消费税税目的设置已不能准确反映社会消费现状,至使消费税的调节发生了错位。”

(二)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制度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两类。

所得税以纳税人税收负担能力为原则,其立法所依据的原则是“所得多的多收,所得少的少收,无所得的不收”。正因如此,所得税在保证财政收入上不如流转税,但它的征收是以纳税企业和纳税个人的实际所得为基础,因而税收的征收是建立在真实可靠的税基之上的,从而能够更好地按照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来确定负担,并针对纳税人的贫富程度来调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布的状态。因此运用所得税,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来调节纳税人的社会收入和财富分布状态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相比较于经济发达国家,我国所得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的比重不大,仅占税收收入总额15%左右,而作为直接调节社会个人收入分配的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税收收入中仅占5%左右。这就决定了所得税在我国社会个人收入分配中调节作用是十分有限的。我国现行所得税制度在社会收入分配调控中存在的不足,除了税制本身不完善外,所得税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例不高,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三)财产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

我国现行财产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的作用十分有限。一些调控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必要的税种,如遗产税、赠与税、证券交易税等都未开征。一些已经开征的财产税种也具有一定的范围限制,如房地产税的征收仅限于有限的区域范围,再加上财产税的征收上也存在着难度较大,税收收入额较小的情况,运用财产税调控个人收入分配是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四)社会保障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和个人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政策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社会保障税也称为薪给税、工薪税,它是为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而形成的一个税种,它是政府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财力源泉,因此对于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有着间接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社会保障税已成为世界各国实施社会收入再分配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

我国现行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是从1986年开始实行的,在缴费制度上,它以职工工资的收入为计费标准,按规定的比例来提取。目前这一比例为40.6%.“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制度越来越不合时宜。一方面缴费率高达40.6%,远远超过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各地存在的社保费入不敷出,每年国家财政不得不提供巨额资金予以补贴,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要求之间仍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所具有的覆盖面较窄,采用以费代税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方式,局限于解决城镇居民基本问题的基本特征使得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五)农业税收对个人收入分配调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税收作为政府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农村个人收入分配调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现行的土地税(或农业税)在某种程度上正发挥着累退税的作用,因而它起不到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不是有助于缩小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而是在扩大着收入差距。”而附加在农业税上的各种收费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三、结 论

完善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强化我国税收制度在个人收入分配方面的调控功能,从根本上讲是要改革现行的税制结构。在我国未来的税收制度改革中如何选择和确定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世界税收制度发展趋势的税收制度是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上一篇:复工证明范文 下一篇:同意报考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