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4:30:47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文章重点讨论了经济房建设过程中给排水工程的技术问题,具体分析给水工程与排水系统的设计。对并现阶段人们越来越关心的节水技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讨。

1.给水工程设计

1.1给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给水供应系统没有固定的形式,设计时应根据用户的要求,结合室外给水系统的实际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或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供水方式。

(2)高层住宅内为解决上部供水不足增设了增压设备,目前常采用调节水箱和变频供水设备加压供水,加压设备为全自动系统以减少运行管理费用。

(3)住宅内生活用热水多采用电浴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及锅炉集中供热等方式供给。电加热系统和太阳能热水器供应系统在住宅设计中较多采用,所以在设计时仅在给水管上预留安装热水供应设施的接口,或每户设计独立的热水管道系统由住房自行解决热源[1]。

1.2给水设计的关键因素:

(1)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外控制阀门:传统的住宅给水设计是在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经济房户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组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

(2)适当增设单体建筑户体控制阀门: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

(3)注意室外阀门的安装型式:室外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口径为Dg75以上的截止阀或闸板问或蝶阀,一般均是法兰安装,而且有国家标准图。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装于地下的阀门一旦损坏时如何更换。

(4)给水管道压力超过0.3~0.4MPa且管径≤20mm及管路较长时,管道会产生啸叫和振动,这主要由高速水流动力与管道系统产生共振所致。综合防治措施有适当加大管径、采用曲挠橡胶接头、支架与管道接触处加橡胶垫以及加装减压阀等。但注意减压阀本身也有噪音,要经反复调试,使噪音减至最小[2]。

2.排水系统的设计

2.1排水工程的注意事项:

(1)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

(2)底层卫生器具的排水管道不接到排水立管上为好,应单独排出。对满足不了上述要求的排水支管,应以单独的排出管排到室外检查井。

(3)住宅设计中不仅设计雨水系统,同时还设计室调冷凝水管收集每户安设空调板上的冷凝水,这样不仅使建筑物外墙美观,而且避免了空调冷凝水随意流放,影响楼下行人。

(4)地漏是排水管道系统中一个重要附件,功能是排除地面积水,设置在经常有水溅落的卫生器具附近地面(如浴盆、洗脸盆、小便盆、小便器、洗涤盆等)、地面有水需要排除的场所(如淋浴间、水泵房)或地面需要清洗的场所,住宅可用作洗衣机排水口,设计选用高水封防臭地漏[3]。

2.2排水工程的关键因素:

(1)地漏与存水弯的配合:规范上没有规定排水地漏一定要设存水弯,但这确实能影响用户的使用。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上将带水封的圆形钟罩式地漏分为了甲、乙、丙、丁四种,虽然标准图上对存水部分的高度都作了具体规定,但都有一个存水量小,水封易因水的蒸发而被破坏的毛病。且往往制造和安装时还达不到设计的要求。

(2)室内排水管最小管径:一般讲,污水池、小便器(槽)等器具的排出管最小管径为DN32~50,而含有粪便污水的最小管径为DN100。通过观察后认为这各种规定只适用于楼面排水,而不适用于地面排水。原因如下:DN32-50的管径较小,容易堵塞,且不易疏通(疏通器在其内不易拐弯)。(3)对于多层住宅,目前设计多采用底层污水单独出户,以避免因堵塞造成的一层泛水的难堪局面,减少邻里的矛盾。二层以上采用排水伸顶通气立管。对住宅建筑底层设架空层、商场或商铺的情况,上部排水立管必须在底层进行转换,以不影响底层的使用功能。

(4)排水管道噪音问题。排水管的水流呈不充盈和重力流状态,噪音难免,且受管道材质影响。试验资料表明,DN100管道流量为2.7L/s时铸铁管噪音值为46.5dB,PVC-U管噪音值为58dB,故在要求安静的高档房间内(睡房除外),宜选用柔性连接铸铁管。新产品芯层发泡隔音PSP管,隔音效果好,价格略贵,也可选用。

3.节水技术

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可采用不同的节水对策和技术:在经济房建设中,应改进马桶的冲洗方式,减少冲洗水量,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1)减少马桶冲洗水量目前,我国普遍采用冲水量≥11L的坐便器,耗水量大。若根据建设部的规定,全部使用冲水量≤9L的马桶,则住宅可节水4%,宾馆、饭店可节水3%,办公楼可节水11%[4]。

(2)厨房、沐浴、盥洗的节水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可节水且不减小水柱的直径。

(3)真空节水技术为了保证卫生洁具及下水道的冲洗效果,可将真空技术运用于排水工程,用空气代替大部分水,依靠真空负压产生的高速气水混合物,快速将洁具内的污水、污物冲吸干净,达到节约用水、排走污浊空气的效果。一套完整的真空排水系统包括:带真空阀和特制吸水装置的洁具、密封管道、真空收集容器、真空泵、控制设备及管道等。真空泵在排水管道内产生40~50kPa的负压,将污水抽吸到收集容器内,再由污水泵将收集的污水排到市政下水道。在各类建筑中采用真空技术,平均节水超过40%。若在办公楼中使用,节水率可超过70%[5]。

(4)在住宅中,由于大量的沐浴及盥洗水,应考虑将其经适当处理后供生活杂用及补充冷却水,主要包括厕所冲洗、园林灌溉和道路保洁等。推荐的中水处理工艺为:原水机械格栅毛发过滤器调节池混凝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中水池[中水泵中水屋顶水箱专用水管系统(水表)用水点]。

4.结束语

经济住宅建筑的给排水管道系统看似简单,但确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到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应引起设计人员高度重视。要正确的选择系统的形式、节水且噪音低的卫生设备、合适的管材及附件,以满足人们对居室内环境的要求。

在新世纪,建筑给排水将担负新的历史重任,面临新的挑战。建筑给排水将更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将重点调整到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并重,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并重,冷水供应与热水供应并重,供水的水量、水压与水质并重等方向上来,走上全面、均衡、务实、安全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盛培基.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节能问题应引起重视[J].江西能源,2007,(3).

[2]刘中平.住宅给排水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山西建筑,2007,(27).

[3]邱国均,戴陆洲.住宅给排水工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1).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注册工程师制度;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31-03

高等工程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性的工程技术人员,其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社会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生产方式的迅速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分析传统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让高校高等工程教育与企业生产发展接轨,满足工业现代化发展需求,培养出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是一般工科院校普遍面临的问题。

注册工程师制度是一种执业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某些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执业人员实行的一种准入控制[1]。我国于2003年颁发了“关于印发《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和《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执业资格考核认定办法》的通知”[2]。注册工程师制度包括专业评估、职业实践、资格考试和注册四个过程。专业评估是为了保证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达到必要的教育水准,而实施的对专业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监控认证制度[3]。注册工程师制度基本内容涉及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及时反映学科的新发展,包括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等。将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和工科专业学生的培养挂钩,实施在专业评估的基础上,实施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提高高校工程专业教育质量,实现我国工程教育创新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桂林理工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于2007年通过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评估。近年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学校结合专业评估存在的问题、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对专业实践教学有的放矢地进行了一些工程教育改革。

一、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

我校给排水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包括社会实践、测量实习、认识实习、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原计划36个学分,其中课程设计安排包括水泵与水泵站课程设计1周,给排水管网工程综合设计3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1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3周,水工程经济课程设计1周。专业业务实习安排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与设计17周。为了加强基础工程能力训练,通过分析多年来各实践环节教学效果与存在的问题,专业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并根据毕业生反馈信息和用人单位的需求,调整个别环节的周数安排,强化部分内容训练。修改后实践教学环节44个学分,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改为2周,水处理工程综合设计改为3周,生产实习改为8周,并增加了市政工程软件应用实习2周。调整后学生在第七学期实践周数达到13周,基本上以工程设计与现场工作为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也为毕业迅速进入角色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加强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专业实习基地是学生们进行工程训练的一线,如何做好实习基地的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实习走马观花、工作蜻蜓点水的实训状态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建设,涉及实习基地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设置、实习工作方式与考核制度的完善与建立等方面。

1.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注册工程师制度要求高等工程专业教育要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考试要求,专业考试内容和所占比重分别为给水工程(占30%)、排水工程(占30%)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占40%)。以前,我校给水排水专业实习的地点基本上以污水厂、自来水厂为主。近几年,学校不断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先后与桂林、柳州、南宁等多家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方案。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从事给排水设施运行管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以及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与概预算编制等多个领域的实践工作。同时,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领域、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工作特征,制定配套的教学目标和培训内容,使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投入到工作中,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相互印证,深化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2.改变实习方式和考核制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校外实习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传统的实习方式中认识实习采用大班实习,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体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增加感性认识;生产实习采用分组实习,往往一个厂安排1组15名同学左右,进行岗位实习,学生根据厂里的岗位设置轮岗顶班实习;毕业实习多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或就业去向到单位实习。由于认识实习一般设在第一学年,学生尚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我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改革的重点放在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传统的岗位实习学生安排到岗位常出现学生无所事实,变成近距离参考工人操作的环节。而毕业实习又由于涉及单位过多,缺乏系统监督,流于形式。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们引入研究生学术培养的方法,采用导师培养制,并制定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可以主动联系专业相关企业,也可由学校落实实习单位,实习过程严格控制小组人数,一般不超过4人。导师队伍由专业老师和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构成。按照实习要求导师负责实习任务的安排与落实,通过工程人才培养的“传帮带”模式,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同时实施小组讨论制度,学生和导师一周一次定期交流与讨论,这样即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实习考核制度是学生提交实习报告,指导老师根据实习报告和实习出勤情况进行考核。采用导师培养制实习方式,实习考核相应地完善了考核指标。增加了实习小组讨论、实习答辩、导师鉴定、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和设置实习过程解决实际问题加分项目等多方面考核指标,使实习过程成为一种工作业绩的考核,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工作的成绩与投入精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的成果有关,增强了实习的实战性。

三、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

工程专业教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是国内高等院校工程教育普遍面临的尴尬问题。基于高等院校办学水平评价的一些参考性指标,及高校教师职业的发展特征,近年来高校引进新教师,强调高学历及其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背景。工作中,教师的考核评价指标也倾向于科研项目多少、学术论文的水平等方面,结果出现了教授工程专业的教师缺乏工程经验,实践教学纸上谈兵,脱离生产实践的现象。教师工程能力欠缺已成为制约高等工程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建立一支工程能力强,专业素质高的高水平教师队伍非常重要。笔者所在学校从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的考核以及企业兼职教师的遴选几方面入手,完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制度。

1.教师队伍工程能力培养。学院制定政策,鼓励教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创造机会让教师定期到不同企业挂职锻炼。给排水工程专业工程能力的培养涉及多个领域,从目前社会需求来看,给排水专业在企业可能从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科技攻关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定期走出去不但让教师们在不同领域获得工程训练和实践锻炼的机会,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同时还可以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践单位生产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参与企业的职工培训与技术咨询。

2.遴选企业兼职教师。企业一线高级技术人员一般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聘请这些人员参与到工科学生的培养,对学生的实践环节的培养和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我校给水排水专业近年来遴选了一批设计单位的工作人员,作为生产实习和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也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工程能力基础。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由设计单位人员参与培养的学生,40%以上的学生在毕业实习与设计阶段就签署了就业意向,其他的学生也在求职过程中体现出较强的工程设计能力与优势。

3.专业教师考核方法。完善工程专业教师考核管理方法。工程专业教师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工程能力。学校应逐步改革配套的师资考核管理办法。对教师的考核从侧重评价研究课题和为主,转化为多种指标共存的考核体系。目前,我校专业教师个人考核主要依据教学和科研工作两方面计算工作量而定。其中,科研工作量扩大了考核指标范围,申请专利、工程项目设计、技术咨询服务等工作均可折算为科研工作量。该举措为教师投入工程实践教育免去了后顾之忧。

四、结论

我校根据专业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总结出依据注册工程师制度进行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改革、加强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提高专业教师工程能力的实践教学改革是提高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的有效措施。实践也证明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学生一次就业率均在90%以上,就业单位涉及设计、施工、管理等各个领域,学生所在单位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然而,注册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将对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影响重大,如何进一步切实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建立起与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制度相适应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育将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与长期实践的教学改革课题。

参考文献:

[1]张云峰,詹界东,李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接轨[J].高等工程教育,2005,14(1):14-16.

[2]未碧贵,张洪伟,李华,等.基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2011,6(7):187-188.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资助项目(2012139);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课题组成员:王郑、黄新、荆肇乾、薛红琴、曹世玮、林少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月13日

一、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有着60余年历史的专业,目前全国高校的办学点达到156个,年招生超过万人。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任务也从主要解决城市和工业用水的供给和排放,即以满足“量”的需求为主,转变为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水量与水质问题并重,满足实现水的良性社会循环的目标。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设置在土木工程学院,2001年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给水排水工程方向),2007年以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独立招生,2011年通过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给水排水工程学士学位授权点审核。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结合学校在资源、环境、生态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创办具有林业大学特色、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江苏省重点专业。

二、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围绕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按照“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市政给排水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规划为抓手,做强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提升专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开放胸怀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奠定专业基础。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应具有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工作的能力,并具有初步的研究开发能力。在加强数学、化学、力学等基础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注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具备相应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构建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上以《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基础,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课内教学总学时为2,076学时,总学分为127学时,学生毕业总学分要求为175.5学分。其中,通识平台课内学时为66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468学时、选修课为192学时,课内学分为40学时,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2学分;专业教育平台课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其中专业基础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728学时和192学时,专业特色课必修和选修学时分别为368学时和128学时。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时从数量到对应的课程知识点涵盖了《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116个知识单元、485个知识点和429个核心学时的要求。

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将原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合并成《工程力学》(B)(64学时),将原二年级和三年级开设的《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给排水工程结构》合并成《土建工程基础》(48学时),将原三年级开设的核心专业课《给水工程》、《排水工程》(上、下)调整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32学时)、《水质工程学》(1、2)(48学时、64学时)和《给水排水管网系统》(48学时),将《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学时。开设《城镇防洪与雨洪利用》、《水工艺设备基础》和《城市水系统运营与管理》等R堤厣课程。在《水质工程学》(1、2)、《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和《景观水工程》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增加生态水处理的教学内容。课程教材尽量做到选用“十三五”出版的部级规划教材以及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的教材,同时进一步按照“十三五”期间出版的规划教材组织教学内容。

在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而促进他们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开展双语课程、微课、MOOC等尝试,目前相关专业老师已经建设有双语课程《水力学》与《水处理生物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与《水力学》微课,新颖的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科学考察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考查也从单一的考试向综合测试转变。在课程考查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测评学生的知识学习状况,而且要考查他们对新知识的认识能力、探求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教师按照一定的比重,分别考查课程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记忆效果、相关专业知识的计算能力、课堂参与情况,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通过此举,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平时作业成绩不计入学生总评成绩,这样能避免平时作业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作业的抄袭。

四、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分课程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实验教学做到小班教学,使人人都能动手参与实验。在满足《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实验环节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我校将《水分析化学》课程改为32学时的理论学时和32学时的实验实训课,分别计2学分和1学分(实验实训课程32学时,计1学分),对于高中阶段化学知识掌握比较薄弱的学生,对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水质工程学实验并入《水处理实验技术》(32学时),使用任课老师参与编写的出版教材,按照水质工程学的实验环节让学生实际参与操作,强化水质工程处理方面的知识。

(二)实习方面。进一步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做到所有专业基础课、重要专业选修课及专业特色课都在校内外建有对应的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学生对取水工程、给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工艺、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消防工程等的认识实习和实训实习的需要。

(三)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专业学习以后就能联系老师进行创新课题实验,对于高年级同学在学校的引导下,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创业尝试,结合江苏省及学校每年组织的申报和资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大二、大三的学生积极申报,构建部分优秀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平台。通过创业创新训练,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毕业设计(论文)方面。鼓励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与各类大学生科研训练课题相结合,让学生在原有课题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如果不是科研类的论文研究,学生尽量选择毕业设计,且毕业设计要有针对性,最好是针对具体工程(或者假题真做)。对于双向选择选题模式,备选题目一般应多于学生数的10%,确保一人一题。对于毕业设计,从图纸数量和说明书页数上做了最低工作量的要求(在学校规定排版格式基础上)。鼓励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进行带有交叉性质的毕业设计(论文)。

(五)课程设计方面。将《水质工程学》(1、2)的课程设计均设置为2周时间,加大课程设计工作量,如在给水厂设计中,就要求学生使用V型滤池,而不是使用教科书中讲述的普通快滤池,锻炼学生查阅设计手册和计算案例书籍的能力,从而使设计更贴近工程实际。将《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课程设计分成《o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和《排水管网课程设计》(1周),对于两类管网的计算提出具体的计算要求。在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他们的学习潜质和积极性都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通过完整的课程设计,能显著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适应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南京林业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优化,哪些内容是学生要掌握的,哪些是要理解的,哪些是要了解的,不能因课程的合并或者教学时数的减少,而简单地将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删减,应该采取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此,我校土木工程学院按照新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了38门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由一位任课教师执笔,一位老师审核,再集体对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讨论,然后进行修改后再进行讨论,经过反复的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下来。教学必须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教学效果达到大纲标准要求,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在教学大纲里面进行了明确。

主要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

[2]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污水处理;常用管材;性能比选

项目编号:2015B020235002,项目名称:城市黑臭河涌修复技术集成及关键产品开发与产业化推广。

近年来随着工程技术,新型材料的发展,加上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为污水工程管道材质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余地。污水、雨水管网是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投资比重上占有工程总额的很大比例,而管材又是构成管网的主要内容,选择管材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外部荷载和内部水压的要求,施工方便,使用年限长,管道内壁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输水能力基本保持不变,造价低。排水管道应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冲刷和耐磨能力,管道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透或地下水渗入。

常用的污水管道有钢筋混凝土管、PE双壁波纹管、玻璃钢夹砂管、大型排水渠道等。

一、管网布置的原则

(1)管网布置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及村镇规划,合理确定服务范围,并依据总体规划建设分期实施,将合流制逐步改造成分流制。

(2)污水管道的铺设应与城市道路的规划结合,原则上管道均敷设在道路下。

(3)污水输水主干管的布置方案应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4)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管道,力争把污水排水干管连成一个整体,以降低工程投资,减轻环境污染。

(5)充分利用近期改造与远期建设的关系,并留有余地。

(6)注意地质条件、地面建筑和地下设施情况,尽量避免管道通过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以缩短建设工期,降低施工费用和维护管理费用。

(7)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

二、常见管材介绍

1.钢筋混凝土管

众所周知,作为排水管管材,小口径一般为陶瓷管和排水铸铁管,大口径一般为钢筋砼管,是我国最为普遍采用的管材,也是一种比较经济的管材,但其在生产和使用中,一定要选择质量合格产品,在施工安装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与条形素砼管座基础协同工作。所以污水处理工程对重力流排水管材,合理地选择管材,对降低排水系统的造价影响很大,但应考虑技术、经济、维护及市场供应因素。

钢筋混凝土管口径一般200~2400mm以上,长度在1m~3m,可深埋,多用在埋深大或地质条件不良地段,不防腐、较耐久,可用于支管、干管,从发展趋势上看大型管逐渐淘汰。

2.玻璃钢夹砂管

过往玻璃钢夹砂管价格较高,多为进口材料,使用中受到限制,随着管材价格的下调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玻璃钢夹砂管的使用日趋广泛,加之玻璃钢夹砂管重量轻,接口少,管材价格与钢筋混凝土管基本相当,耐腐蚀,内壁光滑,水力条件好。

3.PE双壁波纹管

近年来应已经在排水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E双壁波纹管管材较轻,搬运、装卸、施工便利,可以节省施工费用; PE双壁波纹管具有耐酸、耐碱、耐腐蚀性能,PE双壁波纹管管壁光滑,其粗糙系数为0.009,水利条件较好,输水能力强,减小了管道管径。

三.管材主要性能及技术经济比较表

四.结论

根据以上技术经济比较, PE双壁波纹管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钢夹砂管,综合造价PE双壁波纹管稍高,但由于HDPE双壁波纹管的粗糙系数小,通过相同流量的管径比钢筋混凝土管可小一级(管径越大过流量差距越大),因此其实际造价相差不大,另外PE双壁波纹管材也符合国家新型塑料管材发展的有关政策,而玻璃钢夹砂管则在两者之间不另外列出。

若污水主管道经过路段窄小,可选用双璧波纹管重量小,施工安装方便,比较符合现场实际情况,过河倒虹管则采用钢管比较适合。压力污水管道采用玻璃钢夹砂为宜。

参考文献

[1]隋刚.刍议市政工程项目给排水的衔接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期刊论文].科技与企业 2013,03(06)

[2]姚丽荣; 徐吉锋.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要适应形势――《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试行浅论[期刊论文].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11(15)

[3]陈绍荣.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期刊论文].科技资讯,2008,03(23)

[4]包新标.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南通星湖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期刊论文].建筑时报,2013,01(28)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实践教学 改革和探索

【基金项目】青海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TK1406,TJY1504。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2-0237-02

当前形势下,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是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等环节的技术骨干力量。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

1.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概述

目前,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目标,主要包括基础课程的设置以及实践环节的安排,其中基础理论课程主要有《建筑给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给水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以及《给排水工程施工》等十余门课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掌握给水排水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课外实践教学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及专业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主要从实习与设计两方面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加强,其中课外实习主要包括认识、生产、毕业、金工以及测量等实习内容。在专业设计中包括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的撰写,课程设计的内容具体包括给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水泵站、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课程设计。

2.改革实践环节的措施

2.1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结合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就工科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当前建筑市场实际进行教育实习改革,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保证更好的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建立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到毕业实习多个层次的校外实习基地,无论是开展哪一类实习基本有了固定的实习单位,这样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而是对实习质量不断完善和加强。认识实习可以采取在本地区内完成,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则可以到外地进行,这样对实习地点的落实相对前一项就复杂一些,因为要解决学生的吃、住、行等一系列问题。这首先要看接收单位是否同意接受;二是即使接受,能否解决吃、住、行等;三是还要看双方是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如果对方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那么实习经费是否允许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事先考虑到,如果这些问题都能解决对于专业实习就迎刃而解了。

2.2 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成绩考核是实验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如下改革:将“动手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积累放置在同等地位。改革以往考试形式,将总成绩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1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程大作业组成;第二部分为实训操作成绩(40%),由给排水水暖管件安装操作技能成绩和分组比赛成绩综合评定;第三部分为理论笔试成绩(50%),即理论知识点的考核。

由于调研方案不同,实践报告内容也各不相同,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这种考核方式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跟踪,更具有公平性、合理性,使学生有学习动力,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也使得教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3 课程实验教学探索

减少示范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综合性实验。一直是实验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为了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实验教学中落实这一目标,使专业课实验更着重于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科研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了改革探索。一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和动画的模拟生动、形象地介绍以往采用演示和验证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现象。这样可以减少演示和验证实验的数量和内容;二是建立校内实践基地,依托青海大学后勤服务中心水电公司,建立“后勤服务教学,教学依托后勤”的全新模式,实现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直接接触“水暖安装”、“水暖巡线”等实践性专业知识,并将此项技能贯穿到教学中,体现在期末成绩里;三是组织教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实验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我们将实验设备改进的重点放在《水质工程学》和《测量学》课程教学实验设备上,对过滤实验、絮凝实验等设备进行了重新设计,为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和进行实验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课程实践不仅是实践性教学中环环相扣的重要部分,亦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准,是构成完整专业知识结构、达到高校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整个实践活动是一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育与生产实际乃至毕业后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的纽带。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专业实践遇到的问题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以往单一的集中实习方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实习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本与实际的联系,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沈超,钟桂辉,刘曙光. 波浪运动特性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164-167.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管理与考核制度;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208-02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一、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①特色性原则。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为此,确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应变能力培养为关键,产学研结合为途径,与时俱进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这是我院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遵循的原则。②实用型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专业岗位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发展紧密相关。以此为原则组成一个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实践教学体系。③混合型原则。混合型体现在教师类型的混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混合、教室与实验室的混合等方面,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教师与实践指导教师的界限,形成一体化混合实践教学模式。

2.全面实施实践教学体系。坚持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即课堂、实验实训场所、企业环境相结合,学生、教师、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教学、科研、工程项目相结合。以岗位技能要求,指导实践教学,摸索出符合本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实践指导教师是完成实践教学的保证,是学院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由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形成校企合作的合理师资结构。

3.实践教学条件满足技能培训要求。①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给排水教研室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进行整合优化,建立了先进的、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给排水工程技术校内实践教学应具有管道施工、测量、广联达造价软件实训机房,CAD绘图机房,钢筋绑扎等五个给排水施工工种实训场,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结构实验室等实验室。②校外实训条件。为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更好地服务于就业,我们还要建立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起学生顶岗实习平台,并完全可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4.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学院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和要求在于:①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综合化;同时为毕业设计(论文)收集资料;②培养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并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③树立起严肃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④具备一套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工作程序和方法。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每位学生都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老师指导下,到相关企业或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全面提高顶岗实习覆盖率。

(二)管理与考核制度

1.实践教学管理。以专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定位为依据,结合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符合专业课程实践实训指导书及管理制度。①强化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从多方面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补充和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如课程设计实训考核方法和标准、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②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归档制度,对实验实训室的各种信息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统计、分析和归档工作,以便做好总结指导以后工作。③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教育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实验实训前,对参加实践教育的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习。

2.实践教学考核制度。根据教育部的评估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提高实验、实训课教学质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①实验、实训计划是否符合专业特色。②实验、实训课题能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③教师能否做到每次课都有目的、有要求,检查是否指导到位。④通过实验、实训教学,学生能否掌握一种实践操作技能。⑤通过查计划,查课题,查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指导过程,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⑥组织人员不间断对实践教学进行巡视督察,注重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发现不良问题,及时调整解决。

二、人才质量培养

1.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严格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为主导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为主的二大知识体系,并通过举办技能大赛带动实践教学。①专业基础知识:设置给排水工程技术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如工程制图、建设工程监理概论、环境科学概论、水微生物、水力学与应用、水质分析技术、工程力学与水工结构等。②专业技能知识:通过专业技能知识模块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具备施工员、造价员、测量员、制图员岗位能力,对应的课程分别为给排水管道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水处理工程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给排水工程造价、水泵与水泵站、工程测量、AutoCAD等。③在高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为使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实训技能,达到竞赛所要求的技能,分院设立了管道施工工种实训场、测量实训场、造价软件实训机房、CAD绘图机房、钢筋绑扎工种实训场、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为学生在课外实训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在各个开放性实验室进行实验、实训操作、技能训练等。给排水技术专业学生在各项技能竞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其中,工程测量项目获得第五名、工种实训项目获得第二名,材料检测项目获得第四名、工程造价项目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

2.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课程教学计划的落实,使学生的素质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基本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将设有具有培训资质的培训部门,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融入教学内容,完成课程学习后,可以在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本专业可进行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放线工、建筑CAD绘图员等技能培训及资质鉴定,保证了“双证书”制度的实行。

参考文献:

[1]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摇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17).

[2]叶志攀.中国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and according to the CDIO concept puts forward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scheme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group, scheme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concrete curriculum group measures, to explore an idea for the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nd serve local economy needs.

关键词:CDIO理念;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课程群建设

Key words: CDIO concept;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155-03

0 引言

当前,高等院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是基于单科设置,各课程之间存在一定重复的知识,连贯的知识不能相互联系起来,教师固守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知道如何应用。加之水资源短缺和水危机的加重,国家对给水排水工程事业的投入日益加大,2015年4月针对水污染,国家出台了“水十条”,预计到2020年将投入4至5万亿用于水污染治理。给水排水工程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相应地,对给水排水工程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中之重。[1]自1952年以来,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历程。从事给排水行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探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的问题,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提出了CDIO理念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建设方案。CDIO包括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个方面。CDIO理念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根据建设部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意见,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2]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学中引入CDIO模式,将会为我们培养出具备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理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具有一定创新和科研能力,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应用型技术人才。

1 课程群划分的原则

对课程群进行划分,首先应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以CDIO理念为指导,以给水排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确立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为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其次,确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体系为课程群建设的关键,这关系到能否达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应先确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体系,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群体系进行划分,使课程群的知识相对集中。此外,应围绕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教材建设、课程群相关教学研究等进行详细规划,以某个或多个方面的知识来确定群内各门课程的知识点,理顺各门课程中的每个案例的设置,将相互联系紧密的课程划分在同一课程群内。

不同课程群要求学生具备不同的综合素质,因此应使课程群与实践训练关联,并使该课程群的实践训练体系化,所使讲授的知识结构化、层次化,已达到节省课时的目的。[1]这样不仅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程群的知识及综合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原则,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课程群的划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基础课(公共和专业)、专业课、实践课及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CAD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工学、工程经济;专业基础课包括工程测量、水力学、水文学和水文地质、水泵与泵站、水处理微生物学、物理化学、水分析化学、工业水处理;专业课包括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给水排水管网系统、水质工程学;实践课程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工程制图课程设计、水泵与泵站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专业选修课涉及各类特色课程。

2 课程群方案设计

2.1 设计理念 工科人才培养注重综合素质,教育模式正朝着综合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发展,按照CDIO工程教育理念,围绕着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学科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宗旨,各个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在扎实理论基础上的较为过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提高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为内涵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具备工程技术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三创(即创意、创新和创业)”能力、组织及协同工作能力、系统调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构建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课程群体系。

2.2 模式设计 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大工程观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原则,树立CDIO“教做学”三位一体的新理念,开展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实验、科技竞赛、科研训练、项目实训及创业孵化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3]

2.2.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独立学习 全部的学习活动均以学生为主体,课堂讲授时教师不必亲自上台,而是让学生先做预习,以小组分工的方式,轮番上台演讲,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展现他们对每周课程内容的理解思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也有助于教师观察学生理解的盲点或创新点。

2.2.2 确立“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在“做中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习过程由以前那种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变为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过程,体现了始于问题、基于发现、体现创造性特色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研究的机会,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3]

2.2.3 采用高校教师与工程师结合的双导师制 由于高校教师缺乏工程经验,所以聘请校外有实际工程经验的符合条件的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可与高校教师共同组成指导团队,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2.2.4 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思想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学依托于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开展教学,做到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科研支持教学改革,教学与科研互动, 教学与科研相长,并建立适合于学科发展的、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

2.3 建设目标 按照“夯实理论基础、加强实践能力”的原则,进一步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面广泛,可能从事的工作领域包括与用水和污废水相关的城镇建设、工矿企业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教学、科学研究等,所以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更具有针对性,更适合地方经济的发展,而课程内容的改革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5]各个院校应保持原有的优势和特色,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课程群建设方案。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的划分已经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专业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从细节处深入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选修课程群的培养目标是丰富和拓宽的视野,更加全面地、多领域地了解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

3 课程群建设具体措施

3.1 优化课程群体系 按照“以基础理论教育为核心,向培育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逐步扩展”的课程体系设计原则进行实施。我们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CDIO理念,通过实际项目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结合起来。根据规模和范围将CDIO项目划分为三层次:首先是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理论和能力的项目;其次是包含一个课程群理论和能力要求的项目;最后是单门课程内为增强该门课程而设的项目。

3.2 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就是为了培养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要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对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二,改革实习教学体系。包括产学研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进,与地方企业合作,拓宽实习基地领域。根据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制定循序渐进的实习教学计划。第三,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教学体系。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合理选题,题目多样化,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专业范围内自由选题。课程设计侧重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毕业设计侧重设计计算和工程绘图。

改革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实践效果和成果而言,改革之前是非常之少,改革后的几年来,专业实验室(中心)师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在各类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被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30项,在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得奖励20项,如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8项;依托实验室申请及完成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10余项。科研教学成果也逐年显著增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群改革与实践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4 结束语

以CDIO理念为指导的课程群建设体系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导,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加强技能培训,提升职业素质,实现产学研相结合,为社会输送高品质、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优秀给水排水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春娟.新时期地方院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广东化工,2010,37(11):177-183.

[2]武晓刚,张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6):79-80.

[3]郑薇薇.基于CDIO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郭明辉,王勇.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3):6-9.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CAD技术;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应用

0.引言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对于建筑设计业中的工程师来说已不再陌生,它从80年代开始在我国少数院所使用,但由于当时,硬件性能、价格的限制,CAD软件自身的缺陷,人们还无法完全摆脱手绘制图。到90年代末由于软硬件性能的提高、完善,以及CAD技术的突出优点,使得CAD迅速在全国普及,大大推动了中国建筑设计业的发展。

1.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发展现状

经过最近10年的努力,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方面,尚有许多方面的应用有待开发。但无论过去或今后的应用领域如何变化,CAD技术应用的目的始终如一,即不断提高工程设计的速度和质量。由于种种原因,国内给排水工程CAD技术起步稍晚,八十年代末才有单位开始尝试进行给排水CAD软件的开发。起初多数是图块和小型实用程序,与其他学科比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着差距。进入90年代后,给排水CAD软件的开发步伐开始加快。1994年底全国给排水学会和给排水技术情报网组织召开的“计算机技术在给排水专业应用研讨会”,对给排水CAD软件的开发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也标志着我国给排水CAD技术蓬勃发展的开始。CAD设计内容上在逐渐增加,从只能做常规室内给排水设计发展到能进行室内,外给排水,热水供应,消防,雨水、泵站到集绘图和计算为一体的软件包。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CAD技术主要被应用在制图和一部分辅助计算机方面,还有许多值得开发的方面。

2.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方面的应用

CAD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共被分为计算机图形.工程教据库,标准体库和CAD数据交换4部分。

2.1计算机图形技术

工程设计的主要最终产品是图纸。利用CAD技术制成图纸是计算机图形技术应用的直接表现。即使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可以开发出不依赖人工干预就能自动形成图纸的硬件或软件产品,这种产品也不能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因为实际工程的使用者是人,所以CAD技术也不应当向着完全自动的方向发展,而应坚持辅助设计的原则。作为工程设计人员,最需要的是具有非常灵活的编辑功能的软件产品,而不是“自动设计”的产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绘图和设计的区别,一般来说绘图是指绘图员根据设计人员的设计结果在计算机上生成其工作图;而设计是指设计者基于功能或美观方面的要求由想象创作出新产品。强调这种区别的意义在于设计者对软件的要求不同于绘图者,需要的是具备一定概括能力的软件,在由粗到细的设计过程中,从方案确定到施工图实施,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特色的软件。由此可见,能满足设计人员由粗到细地完成工作的方法和功能强大、完备的工具集是今后给排水CAD图形技术要完善的主要方面。

2.2工程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它们提供按一定方式操作数据库的方法,比如查询、报表等等,同时,因操作的原因,它们要求数据按特定的方式组合。工程数据库是工程数据的集合,按数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其操作方法也许可以借助已有管理系统,也许需要另外开发。但工程数据库及其操作方法的建立在设计中是非常必要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在一项设计提交纸面(或计算机)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种间配合。使用一种各专业都能操作的工程数据库,整理资料的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由数据库再形成条件图,简单快捷,不必要的错误很少。给排水工种中大量的信息需要高质量的记忆、组织和管理,这也是数据库的作用之一。另外,在二维的纸面上表示三维信息,工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是两种:平、立、剖面结合或平面与轴侧图结合。无论哪种方法,单独的每幅图形表达的都是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在不同图形的相互参考、调用过程中,工程数据库是一种桥梁和纽带,利用结构良好的工程数据库,可以实现不同图形间的相互转化,带来的是速度的提高。此外,目前多数软件产品中嵌入的规范查询功能停留在浏览规范条文的水平上,逐条浏览条文及其说明,最方便的方式是查书,而计算机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利用数据库的管理手段,比如对某种设计方法直接查询各种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这种方式是计算机的优势而且是设计人员的直接需要。谈到建立工程数据库,必然提到一种新技术:视算一体化。目前,国内的软件公司、高校研制的部分软件已经开始使用类似的方法。这里需要提出的一点是视算一体化不是绘图和计算的简单集成。工程设计中计算的作用主要在于获得正确的结果或核实结果是否正确,即计算是针对结果的。对设计人来说实际工程中的设计结果是可以明确表达的图形部分和不能明确表达的数据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只在绘图软件中提供一些公式以辅助计算,这不是视算一体化,真正的视算一体化应当是针对工程数据库的,其中的计算可以认为是对已有图形数据的提取和补充,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图形数据的方式。

3.标准件――设备资料库的使用

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标准件主要是材料和设备。材料由图纸中的图例表示,而设备则牵扯到选型、计算和布置等较多方面。目前的软件产品一般提供了较完备的材料库,有的甚至提供能自行扩充维护的材料库,但设备资料相对较少。虽然一些软件将水泵等常见设备编人设备库,但是它们具有先天的缺点:不能提供完整的相关资料和及时的更新。其实,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有些设备的使用比较复杂,比如热交换、中水处理、游泳池等等,本身的信息量就决定了它们应当有专门的软件提供支持。这部分软件的开发者最恰当的人选应当是生产设备的企业,基本内容应当包括设备的性能特点、使用说明、选型计算方法、支持辅助形成计算书以及能被CAD系统直接调用的文件。在支持多任务的操作平台上同时使用CAD软件和设备选型软件,完成计算选型的设备被直接调入CAD软件进行布置,这是使用设备资料库比较理想的方式。虽然设备资料库是CAD的必要组成部分,又是今后需要完善的部分,然而国内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在意识和技术条件上还不具备开发能力。但相信随着建筑给排水计算机应用标准、规范的不断完善,使用设备资料库必将成为工程技术人员常用而且是有效的方法。

在建筑工程辅助设计绘图的应用:

现程的工程设计中,图纸设计与实际施工存在着许多不符合或者不经济的情况,需要现场的技术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及时修改设计或者优化设计,使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在相互信任,真诚合作的基础上达到双赢的目的。根据设计者的意图操作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计算和重复性的劳动,如果对所设计出来的图纸上有不满意之处,可以按照其意愿重新设计和修改。

4.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让CAD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很多的方面还值得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对CAD技术进行更深入开发、更广泛使用的要求和不断地为之努力,必将带动建筑给排水全行业CAD技术应用水平迈上新台阶,其发展前景也将更加光明。

【参考文献】

[1]陈岩峰.给排水专业CAD软件开发方法探讨.化工给排水设计,1997,1.

[2]王小华建筑给排水软件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方向[期刊论文].中国给水排水.2003(15).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实验教学体系;给水排水工程

Constructing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based on training applicable talents with creative ability

Nie Lijun, Yin Xudong, Huang Mei, Huang Junzuo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525000,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for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In order to train more high 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t is imperative that we construct a perfect hardware experimental teaching platform, establish a scientific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set a perfect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atory team, reform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to perfect examin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the laboratory management.

Key words: applied talents; innovative tal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培养高素质的给水排水工程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水工业领域的科技进步,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给水排水工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任[1]。给水排水工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验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环节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对培养新时期应用型的水工业人才至关重要[2]。因此,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给水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

我校给排水专业隶属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的环境工程系,目前已构建成一个集基础与创新相融合的共享型实验教学中心(如图1所示),该中心设有给排水专业基础实验室,面积850 m2,设备总资产达248万元,万元以上设备三十余套;中心还包括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与优势学科实验室—环境工程学科实验室和石油化工清洁生产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高校石油化工污染控制与清洁生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等部级、省级开放实验室。此外,还有正在筹建的石油化工工业实训中心,其中环境检测与治理实训部和工业与市政供排水实训部,将为给排水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实习、实验等实践活动提供专业的场所。因此,给排水实验教学中心正逐渐成为专业技能培训、实验教学和毕业生实践相融合的校内、外基地,为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保障。

给水排水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结构图

2 给排水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设置

依托实验教学平台资源,根据专业自身发展,结合专业课程体系特点,突破原有学科与课程的界限,实行分层次的给水排水工程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与创新型实验3个层次(见表1),让学生更多地进入实验室进行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技能,同时锻炼其实验设计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有利于学生成为具有个体能力和团队意识的水工业应用型人才[3,4]。

3 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3.1 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保证和检验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5]。根据专业规范的要求,参照国内兄弟院校的相关专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和要求,指定专人撰写实验教学大纲,规定实验课程的性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时安排、教材及参考书等,经教研室与实验室讨论、修改,再由学院、学校组织专家调研、审核、批准后执行,并不断改进和更新,切实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2 建立实验教学团队

实验教学团队是指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为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素质,而对新组建的实验教学队伍的一个特定称呼[6]。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制订短期或长期培养计划,努力提高给排水实验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7]。目前,给排水工程专业本科实验教学团队已达18人,高级职称占50%以上,其中,教授5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博士学历5人,近4年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37项,总经费达6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其中核心期刊占70%以上,为提高给排水实验教学水平,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可持续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3.3 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以往的实验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8]。我校给水排水工程的实验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将学生推到实验教学的前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不仅来源于课堂和教师,还来源于图书馆、网络和团队其他成员;指导教师担任“引路人”的角色,在关键时刻起到把关定向的指导作用[9]。

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立体感强、信息量大等特点[10]。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将难以理解的概念、理论变得一目了然,变抽象为形象;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大教学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11]。实践表明,多媒体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而又灵活的实验教学环境。

3.4 实行科学管理,开放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复杂繁琐的系统管理工程[12,13]。我校给水排水工程实行独立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各类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制定了各种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实行“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考核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科学、规范、合理。

开放实验室是培养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14,15]。传统实验教学大多采用让学生在某一时间相对集中进行实验的方式。而设计性、工程性的实验往往周期较长,每组进度不尽相同,很难将几个组统一在同一时间进行实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校给水排水工程实验室加大开放力度,在预约时间内,实行“全天候”的开放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3.5 完善实验考评制度

我校给水排水工程的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学生实验成绩的评定采用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各占50%。同时,还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做了新的尝试,把成绩评定的侧重点放在反映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如注重设计性实验的方案设计;关注实验准备过程是否合理、完善;实验考试还突出实际操作和答辩等考核形式等。在实践中,由于这种考核方式能够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实验的情况,大大调动了学生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监督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提高了给水排水工程实验教学质量。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本科高等教育培养和锻炼学生科研、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给水排水工程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珠三角地区就业率达90%,有部分学生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等重点院校研究生。实践表明,只有重视实验教学,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平台,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实验室管理,完善考评制度,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优生优培,为新时期水工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班福忱,李亚峰.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3:140-142.

[2] 胡国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新体系[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07,4(3):37-39.

[3] 李楠,陶炳坤.发展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21(4):44-46.

[4] 张业民,李光提,黄在范.提高学生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力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8(2):97-99.

[5] 贾功利.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7,6:37-39.

[6] 高智琛,李晓峰.高校实验教学团队的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1:93-94.

[7] 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初探[J].理工高教研究,2007,26(4):14-15.

[8] 李书勤,李灵莉.新时期我国大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3:20-22.

[9] 陈天虹,王登科,王德栋.以开放性实验为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1):62-65.

[10] 曾令初,孙连鹏,张再利.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89-92.

[11] 侯书新.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4:163-164.

[12] 沈剑敏,陈强,张东凯.适应形势 推进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J].实验室科学,2009,1:151-152.

[13] 王赣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创新研究[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2):173-175.

[14] 张斌.开放实验室 提高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9,3:35-37.

给排水工程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毕业设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环境类专业;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5)05013804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其关键环节之一[1]。设计、实习、实验、科研活动等是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环节[2]。其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中最为重要,与工作岗位接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

市政、环境类专业包括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均属于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强的学科,学科体系和内容上有诸多交叉渗透,相似性强,因此其毕业设计也有很多一致性。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自1989年招生以来,经过几代教师的努力,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毕业设计的改革取得了诸多成果。文章结合学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对毕业设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介绍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实践成果,为相关院校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参考。

一、 本科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据调查,自高校扩招以来,本科毕业设计普遍存在质量滑坡现象 [4],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

研究[5-7]。笔者结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实际情况,查找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提高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1)设计选题不合理,多为纸上谈兵,与实际工程脱轨严重。许多高校仍在实行约束性选题方式,在选题范围上必然存在过宽或过窄的问题,题目陈旧,与就业实际需求相去甚远,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观创造精神。2006年之前,学校给排水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集中在净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和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设计题目范围较窄,而且很多题目都是假题假做或年复一年的课题重复,与工程实际的设计要求差距较大。环境类专业的水污染控制理论方向,在污废水处理设计中,工艺方案大同小异,缺乏创新。水环境质量评价选题,多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等数学方法代数即可,创新性和实用性较差。这些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一时很难上手,满足不了设计与工程单位对毕业生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的要求,与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2)高校连续10多年的扩招造成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与师资数量不足、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缺乏之间存在较大矛盾,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1999年扩招以后,市政、环境类专业教师每人指导学生人数在10~20人,造成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深度不够,监督和考核不到位等现象。同时,为了解决高校教师短缺问题,引进的博士直接进入课堂授课、指导设计,没有经历助教过程,缺少实际工程经验,加上科研指标的量化,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双趋冲突压力下,往往忙于写论文、申请课题,从而造成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这也导致青年教师的设计指导质量不容乐观。另外,随着毕业生人数增多,与设计相关的图书资料明显不足,设计室更是无法保证,失去了教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监督。

(3)学生设计精力投入不足,态度不认真,有的甚至抄袭他人论文等。部分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面试等,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值得指出的是,学校鼓励学生到已签约工作单位结合工程实际完成毕业设计,虽然初衷很好,但从毕业设计成果看,部分学生没有取得预想效果。另外,毕业设计中抄袭现象非常多。通常,学生毕业设计被安排在最后学期的10~15周,设计时间短,任务重,同时,学生常在答辩前才加班加点,匆忙拼凑,敷衍过关。甚至存在照例题套构筑物计算、图纸网上直接下载等现象。

(4)学生虽然对水处理专业原理性知识有一些了解,但是对一些具体的构筑物却很陌生且很难在大脑里构建出这些构筑物,而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时,看到的也只是构筑物外貌,由于池体被水充满,很难看到构筑物内部结构,因此造成设计思路不清晰,设计参数盲目选择,给构筑物设计计算带来很大困难。

(5)高校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学校、学院都针对毕业设计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各级管理部门和指导教师存在执行不严格、不规范现象,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另外,毕业设计一次性考核模式(指导教师给予学生学习态度分占20%、评阅教师给予设计成果分占30%、答辩委员会成员给予答辩分占50%),导致学生没有改过的机会,也达不到人才培养的真正效果。

二、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

相信笔者所述我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在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甚至所有工科专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为此,探究解决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解决方法,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毕业设计改革工作中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近年毕业设计改革的新做法、新模式、新思考,借鉴国内改革经验,提出毕业设计具体的改革建议[8-10]。

(一)重视毕业设计选题工作

首先,扩大选题范围。目前来看,市政、环境类专业设计题目范围较小,与学生就业范围有较大差距。从毕业生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去净水厂和污水厂的学生较少,去建筑施工单位较多。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利用学校地矿特色,去各企业工作学生比重较大。结合学生就业单位特点设计题目,能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最近几年,在了解学生就业方向基础上,设计多个选题方向,学生先选择设计方向,再结合具体工作情况选题,效果较好。在原有净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价、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基础上,增加的设计方向包括: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优化设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建筑小区中水回用工程设计、建筑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设计、工业给水处理工程设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及工程造价等方向。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中,每年结合学生未来从事工作,进行了矿山废水、皮革废水、化工废水、食品废水、制药废水、钢铁废水等多种废水的设计工作,得到学生和就业单位的认可。

其次,注重设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目前尽管设计做到了一人一题,但与实际工程结合不足,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例如,从事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的学生,与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共同组成设计小组,一起完成学校新校区图书馆、博物馆、实验楼等同一实际工程设计,设计完成后指导施工,真正实现了“真题真做”,避免了抄袭现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针对软件学得较好的学生,两名学生共同完成同一设计,一名进行笔算,另一名编制软件程序,两者互相校正,共同提高;针对考研学生,指导教师让他们参加所主持课题的实验研究中,跟研究生一起完成论文,使他们尽早进入研究状态。一些学生签到工作后,单位希望去实习,做单位的实际工程设计,对此,我们实行企业和学校双导师制度,单位负责学生在该单位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校内指导教师负责开题、中期检查、毕业答辩,以及与就业单位的联系,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完成质量,使学生设计质量得到保证。

(二)用多媒体课件协助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方向性、规律性和系统性较强,由于学生较多,资源有限,教师每天亲自指导较为困难,教师为学生毕业设计做的指导书又太过简单,而且并不直观。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声、像并茂特点,具有很强的生动性、直观性和条理性,能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具有可反复播放特点,学生哪一步骤不懂,就可以对照课件进行观察,直到理解为止。毕业设计指导课件每个设计方向一个,最终将课件模块化,将教师从企业获得的研究课题、合作教育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凝练成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均链接到设计模块,建设成为虚拟实践教育平台,可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可使资源由一校“独有”,变成多校“共享”。

以制作完成的工业废水处理工程毕业设计指导课件为例,课件内容包括:(1)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目的、要求、步骤和原则,设计所用参考规范、手册,形成废水站设计任务书和设计指导书各1份;(2)工业废水处理站基本建设程序;(3)工业废水处理站与污水厂设计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4)工业废水处理站典型水质(化工废水、钢铁废水、印染废水等)特点及出水标准;(5)工业废水处理站设计前需调查分析和解决问题;(6)工业废水处理站工艺路线选择的基本步骤、比选原则;(7)工业废水常见处理方法及国内典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介绍;(8)典型构筑物(调节池、隔油池、水解酸化池、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池、膜法水处理系统等)设计基本理论、池体类型、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设计规范要求,设计参考范例、计算软件编制、构筑物运行动画,现场实际运行工程照片。本部分是课件主体,共链接标准1部、参考计算书籍1本、主体构筑物运用动画7个,制作计算程序3个,插入现场照片25张,图片12张;(9)污泥处理的目的、常见处理方法及系统设计,插入现场照片4张;(10) 工业废水处理站各构筑物的总体布置和废水处理流程的高程设计,介绍了布置原则、计算方法及典型案例分析;(11)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经济分析及概预算具体方法和软件应用;(12)图纸绘制标准及方法。

(三) 设计全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

实行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建立质量监控机制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不可或缺环节,采用校、院及教研室三级管理机制来完善毕业设计的系统质量监控。

1.以指导教师、教研室为主的全过程管理

教研室主任制定本专业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从细节上对教师指导和学生设计要求进行规范,并组织中期成果汇报答辩。毕业设计成绩构成改为:指导教师检查设计效果10%+期中答辩20%+评阅教师质疑设计成果20%+毕业答辩50%。指导教师从学生选题、开题报告撰写、方案确定、构筑物设计计算、绘图全过程进行指导、检查。笔者几年的指导发现,指导教师平时考核不仅看学生出勤,平时提交成果,还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因为一些学生设计中往往从手册或参考书上套公式计算,没弄清构筑物去除污染物原理、构筑物结构等基本知识。比如气浮池设计,要学生首先了解除油方法、选择气浮池原因、气浮池种类、除油机理、运行过程、池体结构,然后绘出草图,再设计计算,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

2.院级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

学院形成以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的指导、监督小组,成员包括各专业退休返聘的老教授、教务科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科教学管理人员从形式、进度进行检查,老教授利用自己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不仅能指出设计存在问题,还能提出改进方案,在提高设计质量的同时,有效地带动了年轻教师的成长。

3.校级教学管理与监督机制

学校制定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制度汇编》,从毕业设计工作条例、写作规范、校外毕业设计管理办法、优秀毕业设计评选、成绩不及格率最低3%的规定、开题报告、附本等方面进行规范化要求,并组成校督导检查组,进行初、中、末的全程检查,促进设计质量的提高。

三、 结语

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教学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可培养、提高和展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市政、环境类专业学生来讲,更是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步骤。文章结合我校市政、环境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实践对策,供同行参考,希望能有利于工程类高校实践能力培养质量的提高。参考文献:

[1] 潘一山.探索三学期制运行模式 推进校企合作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3(Z1):57-58.

[2] 王蕾,王秀丽.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6):647-649.

[3]李喜林,曹启坤,肖建华.大四学生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58-61.

[4]郭登峰,潘剑波.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原因剖析及对策[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107-109.

[5] 张庆乐,董建,王虹,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5):66-67.

[6] 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7] 方茜.给水排水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6):118-121.

[8] 李喜林,刘海卿,曹启坤,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合作教育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430-432.

[9] 陶梅.毕业实习与设计“指导教师负责制”模式的探索―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4):41-42.

上一篇:给排水施工论文范文 下一篇:博雅教育论文范文